CN103388636B - 盘式制动片和制动钳装置 - Google Patents
盘式制动片和制动钳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388636B CN103388636B CN201310159834.2A CN201310159834A CN103388636B CN 103388636 B CN103388636 B CN 103388636B CN 201310159834 A CN201310159834 A CN 201310159834A CN 103388636 B CN103388636 B CN 103388636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entioned
- liner plate
- brake disc
- plate component
- disk typ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0000011218 segment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9
- 230000014509 gene ex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4
- 125000004122 cyclic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24
- 238000004458 analytic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7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0265 homogenis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5299 abra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4907 flux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629 sup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2447 hatch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252 repeti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8186 active pharmaceutical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336 crack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474 experiment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PCHJSUWPFVWCPO-UHFFFAOYSA-N gold Chemical compound [Au] PCHJSUWPFVWCPO-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31 gol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37 gold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69 metal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368 organic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096 rol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910 structure gene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55/00—Brakes with substantially-radial braking surfaces pressed together in axial direction, e.g. disc brakes
- F16D55/02—Brakes with substantially-radial braking surfaces pressed together in axial direction, e.g. disc brakes with axially-movable discs or pads pressed against axially-located rotating members
- F16D55/22—Brakes with substantially-radial braking surfaces pressed together in axial direction, e.g. disc brakes with axially-movable discs or pads pressed against axially-located rotating members by clamping an axially-located rotating disc between movable braking members, e.g. movable brake discs or brake pads
- F16D55/224—Brakes with substantially-radial braking surfaces pressed together in axial direction, e.g. disc brakes with axially-movable discs or pads pressed against axially-located rotating members by clamping an axially-located rotating disc between movable braking members, e.g. movable brake discs or brake pads with a common actuating member for the braking members
- F16D55/2245—Brakes with substantially-radial braking surfaces pressed together in axial direction, e.g. disc brakes with axially-movable discs or pads pressed against axially-located rotating members by clamping an axially-located rotating disc between movable braking members, e.g. movable brake discs or brake pads with a common actuating member for the braking members in which the common actuating member acts on two levers carrying the braking members, e.g. tong-type brak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65/00—Parts or details
- F16D65/02—Braking members; Mounting thereof
- F16D65/04—Bands, shoes or pads; Pivots or supporting members therefor
- F16D65/092—Bands, shoes or pads; Pivots or supporting members therefor for axially-engaging brakes, e.g. disc brak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55/00—Brakes with substantially-radial braking surfaces pressed together in axial direction, e.g. disc brakes
- F16D2055/0004—Parts or details of disc brakes
- F16D2055/0062—Partly lined, i.e. braking surface extending over only a part of the disc circumferenc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65/00—Parts or details
- F16D65/02—Braking members; Mounting thereof
- F16D2065/026—Braking members; Mounting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a particular outline shape of the braking member, e.g. footprint of friction lining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69/00—Friction linings; Attachment thereof; Selection of coacting friction substances or surfaces
- F16D2069/004—Profiled friction surfaces, e.g. grooves, dimp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raking Arrang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盘式制动片和制动钳装置,该盘式制动片能够利用简单的结构抑制偏磨损的产生。衬板支承部设有基座部和负载传递部,该基座部用于支承衬板构件,该负载传递部与基座部设置为一体或固定地设置于该基座部,且该负载传递部能够将来自钳主体的负载传递到基座部。负载传递部设置于基座部上的、负载传递部能够将产生面压的负载作用于基座部的位置,使得在衬板构件被按压于摩擦制动面时在衬板构件与摩擦制动面之间所产生的上述面压的大小与在制动盘的半径方向上的距制动盘的旋转中心线的位置的距离的大小成反比。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被设置于车辆的盘式制动器装置中、且能够被按压于以在车辆中与车轴或车轮一起旋转的方式设置的制动盘的、盘式制动片和具有该盘式制动片的制动钳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在设置于车辆的盘式制动器装置中,使用能够被按压于以与车轴或车轮一起旋转的方式设置的制动盘的盘式制动片。这样的盘式制动片因被持续使用而导致磨损发展,当磨损量大到一定程度时,需更换该盘式制动片。
但是,在盘式制动片中,磨损易于不均匀地进展,易于产生偏磨损。当产生偏磨损时,即使是处于充分地残留有磨损量较小的部分的状态,也需要提前更换盘式制动片。由此,期望实现能够抑制产生偏磨损的盘式制动片。
另一方面,在日本特表平10-507250号公报(第5页、第9-10页、第1-5图)中公开有如下的盘式制动片:其目的在于谋求使在制动盘的摩擦制动面与被按压于该摩擦制动面的衬板构件之间产生的面压均匀化。该日本特表平10-507250号公报所公开的盘式制动片具有衬板支承构件(19)和由多个组构件(1)构成的制动衬板。
在上述的盘式制动片中,多个组构件(1)分别具有多个衬板构件(3)和支承多个衬板构件(3)的支承板(7)。而且,衬板构件(3)分别利用复杂的支承机构而能够相对于支承板(7)旋转地与支承板(7)结合,该复杂的支承机构使用了埋头螺栓(9)、球形帽(11)、压缩螺旋弹簧(13)、螺母(15)。另外,多个支承板(7)分别利用复杂的支承机构而能够相对于衬板支承构件(19)旋转地与衬板支承构件(19)结合,该复杂的支承机构使用了螺栓(21)、球形帽(23)、压缩螺旋弹簧(25)、螺母(27)。
日本特表平10-507250号公报所公开的盘式制动片欲利用以谋求制动盘的摩擦制动面与衬板构件间的面压的均匀化为目的的结构来降低磨损,并欲谋求抑制因热量方面的过载而产生的高温裂纹。但是,利用日本特表平10-507250号公报所公开的盘式制动片无法抑制偏磨损的产生。
另外,日本特表平10-507250号公报所公开的盘式制动片需要借助复杂的支承机构使多个衬板构件分别能够旋转地结合于支承板而成的多个组构件。而且,在该盘式制动片中,也需要借助复杂的支承机构使多个组构件能够旋转地结合于衬板支承构件而成的结构。因此,导致盘式制动片的结构的复杂化和零件件数的增多。因此,期望实现如下盘式制动片:其不是使多个衬板构件和支承板倾斜的那样的复杂的结构,而是能够利用简单的结构来抑制盘式制动片的偏磨损的产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实际情况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利用简单的结构抑制偏磨损的产生的盘式制动片。另外,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该盘式制动片的制动钳装置。
用于达成上述目的的第1技术方案的盘式制动片涉及一种用于被设置于车辆的盘式制动器装置、并能够被按压于以在车辆中与车轴或车轮一起旋转的方式设置的制动盘的盘式制动片。并且,第1技术方案的盘式制动片的特征在于,该盘式制动片具有衬板构件和衬板支承部,该衬板构件能够被按压于上述制动盘的摩擦制动面,该衬板支承部能够以相对于被上述盘式制动器装置的制动缸装置驱动的钳主体摆动自由的方式保持于该钳主体并且用于支承上述衬板构件,上述衬板支承部设有基座部和负载传递部,该基座部用于支承上述衬板构件,该负载传递部与上述基座部设置为一体或固定地设置于上述基座部,该负载传递部能够将来自上述钳主体的负载传递到上述基座部,上述负载传递部设置于上述基座部上的、上述负载传递部能够将产生面压的负载作用于上述基座部的位置处,使得在上述衬板构件被按压于上述摩擦制动面时在该衬板构件与该摩擦制动面之间产生的该面压的大小与在该制动盘的半径方向上的距上述制动盘的旋转中心线的位置的距离的大小成反比。
对于能够利用简单的结构抑制盘式制动片的偏磨损的产生的结构,本申请的发明人在反复进行理论上的研究的同时反复进行实验而反复进行了验证。并且,作为本申请的发明人如上所述地反复进行认真研究的结果,发现通过充分满足下述的第1条件和第2条件这两个条件,能够实现能够利用简单的结构抑制偏磨损的产生的盘式制动片。
上述的第1条件是谋求盘式制动片的衬板构件被按压于制动盘的摩擦制动面的制动动作中的制动盘的摩擦制动面的温度的均匀化。若制动盘的摩擦制动面的温度产生偏差,则会加速衬板构件的温度较高的部位的磨损而导致偏磨损。由此,当满足第1条件时,能够抑制衬板构件的由制动盘的摩擦制动面温度的不均匀导致的偏磨损。
另外,第2条件是在制动动作中谋求被按压于摩擦制动面的衬板构件的每单位面积的制动能量的均匀化。以被按压摩擦制动面的衬板构件的制动能量的函数表示衬板构件的磨损量。因此,当充分满足上述的第2条件时,能够抑制衬板构件的由每单位面积的制动能量的偏差导致的偏磨损,能够谋求衬板构件的磨损量的均匀化。
为了充分满足上述的第1条件,需要使制动盘的摩擦制动面的热通量的值均匀化。而且,由于制动盘构成为旋转的圆形的平板状的构件,因此在考虑制动盘的半径方向上的尺寸为单位尺寸的环状要素的情况下,该环状要素的面积与其半径成正比。因而,为了使整个摩擦面的热通量均匀,环状要素的每单位时间的摩擦热需要与半径成正比。另一方面,该要素的摩擦热(热流)与盘式制动片的按压负载及滑动速度成正比。另外,由于环状要素的滑动速度与其半径成正比,因此该要素的摩擦热与负载及半径成正比。根据以上的关系,为了充分满足第1条件,即使是制动盘的半径方向上的任意位置上的环状要素,无论其半径如何,均需要将环状要素上的来自盘式制动片的负载设为根据摩擦制动面的均匀的热通量的值来确定的恒定的值。
另外,为了充分满足第2条件,需要使盘式制动片的每单位面积的每单位时间的制动能量的值均匀化。并且,由于与上述的制动盘的环状要素相对应的衬板构件侧的要素的制动能量与半径成正比,因此为了使上述制动能量均匀化,需要使衬板构件的要素的面积与半径成正比。而且,将环状要素的来自盘式制动片的负载除以如上述那样得到的衬板构件侧的要素的面积而得到的值为产生于衬板构件侧的要素的面压。因此,上述的面压与衬板构件侧的要素的半径成反比。
而且,在上述的结构的盘式制动片中,负载传递部设置在基座部上的、能够将产生面压的负载作用于基座部的位置处,使得在衬板构件与摩擦制动面之间产生的该面压的大小与在制动盘的半径方向上的距制动盘的旋转中心线的位置的距离的大小成反比。因此,采用上述的结构的盘式制动片,能够充分满足上述的第1条件和第2条件。因此,采用上述的结构,能够抑制盘式制动片的偏磨损的产生。另外,采用上述的结构,能够不利用无法抑制偏磨损的产生的如现有技术的盘式制动片的那样的复杂的结构,即,能够不利用以复杂的支承机构使多个衬板构件和支承板倾斜的那样的复杂的结构,而是利用简单的结构来抑制盘式制动片的偏磨损的产生。另外,上述的结构的盘式制动片在开始使用的初期使用状态下会产生预定的初期磨损状态。但是,采用上述的结构的盘式制动器,在经过初期磨损状态而成为稳定的使用状态以后的状态下,能够抑制偏磨损的产生。
因而,采用上述的结构,能够提供一种能够利用简单的结构来抑制偏磨损的产生的盘式制动片。
第2技术方案的盘式制动片的特征在于,在第1技术方案的盘式制动片中,上述衬板构能够设置为在被外周圆弧部、内周圆弧部以及一对直线部围成的整个区域内扩展,该外周圆弧部为在该衬板构件上沿着以上述旋转中心线为中心的圆周呈圆弧状延伸、并且对上述制动盘的半径方向上的外侧的缘部分进行规定的部分,该内周圆弧部为在该衬板构件上沿着以上述旋转中心线为中心的圆周呈圆弧状延伸、并且对上述制动盘的半径方向上的内侧的缘部分进行规定的部分,该一对直线部为在该衬板构件上分别对上述外周圆弧部和上述内周圆弧部的以上述旋转中心线为中心的圆周方向上的两侧的缘部分进行规定、并且沿着上述制动盘的半径方向呈直线状延伸的部分。
采用该结构,在将盘式制动片用于盘式制动器装置中时,衬板构件设置为在被外周圆弧部、内周圆弧部以及一对的直线部围成的整个区域内扩展,该外周圆弧部和内周圆弧部配置为与制动盘的旋转中心线呈同心圆状,该一对的直线部在该外周圆弧部和内周圆弧部的两侧沿着制动盘的半径方向延伸。因此,能够以更加简单的结构实现用于充分满足上述的第1条件和第2条件的衬板构件。
第3技术方案的盘式制动片的特征在于,在第2技术方案的盘式制动片中,上述负载传递部能够以借助摆动轴相对于上述钳主体摆动自由的方式安装于上述钳主体,上述摆动轴能够以如下方式配置于上述衬板支承部的上述负载传递部:通过使在上述衬板构件与上述摩擦制动面之间产生的上述面压产生的负载的中心所作用的负载中心位置,沿着与垂直于上述摩擦制动面的方向交叉的同时与上述制动盘的半径方向垂直、并且与上述摩擦制动面平行的方向延伸。
采用该结构,摆动轴以如下方式设置于负载传递部:通过使充分满足上述的第1条件和第2条件的面压产生的负载的中心所作用的负载中心位置,与垂直于摩擦制动面的方向交叉的同时与制动盘的半径方向垂直、并且与摩擦制动面平行地延伸。因此,能够利用将摆动轴设置于预定的方向的简单的结构容易地实现以充分满足第1条件和第2条件的方式将来自钳主体的负载传递到盘式制动片的结构。
第4技术方案的盘式制动片的特征在于,在第1技术方案~第3技术方案中任一项的盘式制动片中,上述衬板构件具有以分割后的状态构成的、并且分别被支承于上述衬板支承部的多个分割衬板构件。
采用该结构,衬板构件构成为具有多个分割衬板构件。因此,在制造衬板构件时,只要制造被较小地分割了的分割衬板构件即可,从而能够谋求制造衬板构件所使用的模具和制造装置的小型化。
另外,作为其他技术方案,也能够构成具有盘式制动片的制动钳装置。第5技术方案的制动钳装置涉及一种用于被设置于车辆的盘式制动器装置中、并能够将盘式制动片按压于以在车辆中与车轴或车轮一起旋转的方式设置的制动盘的制动钳装置。并且,第5技术方案的制动钳装置的特征在于,该制动钳装置具有钳主体和一对安装于上述钳主体的上述盘式制动片,该钳主体装备有上述盘式制动器装置中的制动缸装置,并以在车辆滚动旋转方向上旋转自由的方式安装于车辆,并且通过利用上述制动缸装置进行驱动而利用一对上述盘式制动片夹持上述制动盘来产生制动力,上述盘式制动片具有衬板构件和衬板支承部,该衬板构件能够被按压于上述制动盘的摩擦制动面,该衬板支承部能够以相对于上述钳主体摆动自由的方式保持于上述钳主体并且用于支承上述衬板构件,上述衬板支承部设有基座部和负载传递部,该基座部用于支承上述衬板构件,该负载传递部与上述基座部设置为一体或固定地设置于上述基座部,该负载传递部能够将来自上述钳主体的负载传递到上述基座部,上述负载传递部设置于上述基座部上的、上述负载传递部能够将产生面压的负载作用于上述基座部的位置处,使得在上述衬板构件被按压于上述摩擦制动面时在该衬板构件与该摩擦制动面之间产生的该面压的大小与在该制动盘的半径方向上的距上述制动盘的旋转中心线的位置的距离的大小成反比。
采用该结构,能够发挥与第1技术方案相同的效果。即,采用该结构,能够提供一种能够利用简单的结构抑制盘式制动片的偏磨损的产生的制动钳装置。另外,上述的车辆滚动旋转方向指的是将车辆的前进方向作为旋转轴线方向的旋转方向。
第6技术方案的制动钳装置的特征在于,在第5技术方案的制动钳装置中,上述衬板构件能够设置为在被外周圆弧部、内周圆弧部以及一对直线部围成的整个区域内扩展,该外周圆弧部为在该衬板构件上沿着以上述旋转中心线为中心的圆周呈圆弧状延伸、并且对上述制动盘的半径方向上的外侧的缘部分进行规定的部分,该内周圆弧部为在该衬板构件上沿着以上述旋转中心线为中心的圆周呈圆弧状延伸、并且对上述制动盘的半径方向上的内侧的缘部分进行规定的部分,该一对直线部为在该衬板构件上分别对上述外周圆弧部和上述内周圆弧部的以上述旋转中心线为中心的圆周方向上的两侧的缘部分进行规定、并且沿着上述制动盘的半径方向呈直线状延伸的部分。采用该结构,能够发挥与第2技术方案的盘式制动片相同的效果。
第7技术方案的制动钳装置的特征在于,在第6技术方案的制动钳装置中,上述负载传递部以借助摆动轴相对于上述钳主体摆动自由的方式安装于上述钳主体,上述摆动轴能够以如下方式配置于上述衬板支承部的上述负载传递部:通过使在上述衬板构件与上述摩擦制动面之间产生的上述面压产生的负载的中心所作用的负载中心位置,沿着与垂直于上述摩擦制动面的方向交叉的同时与上述制动盘的半径方向垂直、并且与上述摩擦制动面平行的方向延伸。采用该结构,能够发挥与第3技术方案的盘式制动片相同的效果。
采用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能够利用简单的结构抑制偏磨损的产生的盘式制动片。另外,能够提供一种具有该盘式制动片的制动钳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设有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制动钳装置和盘式制动片的盘式制动器装置的主视图。
图2是图1所示的盘式制动器装置的俯视图。
图3是示意性地表示图1所示的盘式制动片的衬板构件的图。
图4是表示用于说明图1所示的盘式制动片的作用效果的分析模型的图。
图5是表示用于说明图1所示的盘式制动片的作用效果的分析模型的图。
图6是表示用于求出图1所示的盘式制动片的负载中心位置的分析模型的图。
图7是表示变形例的盘式制动片的衬板构件的示意图。
图8是表示变形例的盘式制动片的衬板构件的示意图。
图9是表示变形例的盘式制动片的衬板构件的示意图。
图10是表示变形例的盘式制动片的衬板构件的示意图。
图11是表示变形例的盘式制动片的衬板构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用于被设置于车辆的盘式制动器装置中、能够被按压于以在车辆中与车轴或车轮一起旋转的方式设置的制动盘的、盘式制动片和具有该盘式制动片的制动钳装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能够广泛地进行应用。另外,以用作铁道车辆用的情况为例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盘式制动片和制动钳装置。
图1是从车轴方向观察设有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制动钳装置1和盘式制动片10的盘式制动器装置100的图,是盘式制动器装置100的侧视图。另外,图2是从上方观察图1所示的盘式制动器装置100的俯视图。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制动钳装置1构成为具有本实施方式的盘式制动片10。并且,盘式制动器装置100构成为具有制动钳装置1。
盘式制动器装置100例如设置于铁道车辆。在图1中图示了盘式制动器装置100设置于作为铁道车辆的一部分而以双点划线表示的车辆主体102的状态。并且,如图1和图2所示,盘式制动器装置100构成为具有制动缸装置101和制动钳装置1。
制动缸装置101构成为如下装置:利用压力流体工作而使杆(省略图示)移动,从与杆一起移动的制动输出部101a输出制动力。另外,在制动缸装置101输出制动力而进行制动动作时,制动输出部101a以从制动缸装置101的缸主体部101b伸长的方式动作。另一方面,当由从制动缸装置101输出的制动力所进行的制动动作被解除时,制动输出部101a以向缸主体部101b收缩的方式动作。
盘式制动器装置100所使用的制动钳装置1构成为具有钳主体11和一对盘式制动片(10、10)等,该钳主体11装备有制动缸装置101,并以在车辆滚动旋转方向上相对于车辆主体102旋转自由的方式安装于车辆主体102。另外,上述的车辆滚动旋转方向指的是将车辆的前进方向设为旋转轴线方向的旋转方向。于是,制动钳装置1构成为通过被制动缸装置101驱动而利用一对盘式制动片(10、10)夹持制动盘103来产生制动力。因此,制动钳装置1被设置为能够将盘式制动片10按压于制动盘103的装置。
另外,制动盘103设置为在铁道车辆中与车轮(省略图示)或车轴(省略图示)一起旋转。另外,制动盘103形成为具有表面摩擦制动面、背面摩擦制动面(103a、103a)的圆板状,该表面摩擦制动面、背面摩擦制动面(103a、103a)形成为在与制动盘103的旋转中心线垂直的方向上扩展。另外,制动盘103的旋转中心线与铁道车辆的车轴的中心轴线一致。于是,通过制动缸装置101工作,制动钳装置1使一对盘式制动片(10、10)以沿着与制动盘103的旋转中心线方向平行的方向从两侧夹持制动盘103的方式按压于摩擦制动面(103a、103a)。
钳主体11构成为具有结合构件12、一对制动杆(13、13)、一对支点轴(14、14)、一对缸支承销(15、15)、一对摆动轴(16、16)等。
结合构件12借助摆动销12a以能够绕着与车辆的前进方向平行的轴线相对于托架102a摆动的方式安装于托架102a,该托架102a被固定于车辆主体102的底面。并且,以相对于该结合构件12大致对称的方式借助一对支点轴(14、14)能够摆动地设置有一对制动杆(13、13)。在从与制动盘103的旋转中心线方向平行的方向观察的情况下,各支点轴14设置为沿着与摆动销12a的轴向垂直的方向延伸。
一对制动杆(13、13)分别设置为沿着与摆动销12a大致平行的方向延伸。并且,一对制动杆(13、13)构成为在一对制动杆(13、13)的一端侧借助一对缸支承销(15、15)安装有制动缸装置101,且该一端侧被该制动缸装置101驱动。
另外,各制动杆(13、13)的一端侧以借助各缸支承销15相对于制动缸装置101的端部摆动自由的方式安装于制动缸装置101的端部。另外,在一对制动杆(13、13)中的一个制动杆13的一端侧连结有制动输出部101a。并且,在一对制动杆(13、13)中的另一个制动杆13的一端侧连结有缸主体101b的与制动输出部101a侧相反的一侧的端部。
另外,在一对制动杆(13、13)上的隔着一对支点轴(14、14)与安装有制动缸装置101的一端侧相反的一侧、即另一端侧安装有一对盘式制动片(10、10)。另外,一对制动杆(13、13)的另一端侧借助一对摆动轴(16、16)安装于一对盘式制动片(10、10)。另外,各盘式制动片10以借助各摆动轴16相对于各制动杆13的另一端侧摆动自由的方式安装于各制动杆13的另一端侧。另外,各摆动轴16设置为沿着与各支点轴14平行的方向延伸。
在上述的制动钳装置1所设置的盘式制动器装置100中,利用制动缸装置101的工作进行使制动输出部101a从缸主体101b伸长的动作(远离缸主体101a的方向上的动作)或相对于缸主体101b收缩的动作(接近缸主体101b的方向上的动作)。由此,一对制动杆(13、13)的连结有缸支承销15的部分以彼此离开或接近的方式被驱动。
通过如上所述地进行驱动,在盘式制动器装置100中,各制动杆13以将各支点轴14作为中心进行摆动的方式动作。由此,与一对制动杆(13、13)一起被驱动的一对盘式制动片(10、10)以夹着制动盘103的方式动作。
另外,在进行上述动作时,例如在一对制动杆(13、13)中,安装于一个制动杆13上的一个盘式制动片10先与制动盘103的摩擦制动面103a相接触。而且,另一个制动杆13利用从与摩擦制动面103a相接触的一个盘式制动片10受到的反作用力而使另一个盘式制动片10压靠于制动盘103的摩擦制动面103a。由此,制动盘103被一对盘式制动片(10、10)夹持,在盘式制动片(10、10)与摩擦制动面(103a、103a)之间产生摩擦力。利用该摩擦力对制动盘103的旋转进行制动,对与制动盘103同轴地设置的铁道车辆的车轮的旋转进行制动。
接着,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盘式制动片10。如上所述,盘式制动片10被设置为用于盘式制动器装置100中、能够被按压于制动盘103的机构。而且,制动钳装置1的一对盘式制动片(10、10)安装于钳主体11的一对制动杆(13、13)。
另外,一对盘式制动片(10、10)同样地构成。因此,在以下的说明中,说明一个盘式制动片10,省略另一个盘式制动片10的说明。另外,当将一对盘式制动片(10、10)设置于制动盘103的两侧时,设置为以制动盘103为中心对称的配置。
如图1和图2所示,盘式制动片10构成为具有衬板构件21和衬板支承部22。图3是示意性地表示衬板构件21的图。图1~图3所示的衬板构件21被设置为能够按压于制动盘103的摩擦制动面103a的构件。衬板构件21被设置为平板状的构件,例如由有机材料或烧结金属材料形成。
另外,衬板构件21的、相对于呈平板状沿着面方向扩展的平坦的部分处于周缘的周缘部分构成为外周圆弧部25、内周圆弧部26以及一对直线部(27a、27b)。外周圆弧部25的一端侧借助弯曲部连接于直线部27a,另一端侧借助弯曲部连接于直线部27b。并且,内周圆弧部26的一端侧也借助弯曲部连接于直线部27a,另一端侧也借助弯曲部连接于直线部27b。即,衬板构件21的周缘部分构成为划分出以外周圆弧部25、直线部27a、内周圆弧部26、直线部27b的顺序连续而形成1圈的封闭区域。另外,由于是上述的结构,因此衬板构件21构成为能够以在被外周圆弧部25、内周圆弧部26以及一对直线部(27a、27b)围成的整个区域内扩展的方式设置。
外周圆弧部25被构成为在衬板构件21上沿着以制动盘103的旋转中心线C1为中心的圆周呈圆弧状延伸、并且对制动盘103的半径方向上的外侧的缘部分进行规定的部分。另外,在图3中,将制动盘103的旋转中心线C1示意性地表示为多条单点划线的交点C1。在图3中,旋转中心线C1被构成为通过图中的点C1、并且沿着与图纸面垂直的方向延伸的线。
内周圆弧部26被构成为在衬板构件21上沿着以制动盘103的旋转中心线C1为中心的圆周呈圆弧状延伸、并且对制动盘103的半径方向上的内侧的缘部分进行规定的部分。因此,在制动盘103的半径方向上,内周圆弧部26比外周圆弧部25靠内侧,即,内周圆弧部26配置于比外周圆弧部25靠旋转中心线C1侧。
一对直线部(27a、27b)被构成为在衬板构件21上分别对外周圆弧部25和内周圆弧部26的以制动盘103的旋转中心线C1为中心的圆周方向上的两侧的缘部分进行限定、并且沿着制动盘103的半径方向呈直线状延伸的部分。另外,在图3中,直线部27a被图示为沿着制动盘103的半径方向R1延伸的部分,直线部27b被图示为沿着制动盘103的半径方向R2延伸的部分。
衬板支承部22被设置为能够以相对于被盘式制动器装置100的制动缸装置101驱动的制动杆13摆动自由的方式保持于该制动杆13、并且用于支承衬板构件21的构造体。该衬板支承部22例如由一体的金属材料形成。而且,衬板支承部22被钳主体11所具有的制动杆13施力而将所支承的衬板构件21按压于制动盘103。
衬板支承部22构成为具有基座部23和一对负载传递部(24a、24b)。一对负载传递部(24a、24b)与基座部23设置为一体。另外,一对负载传递部(24a、24b)也可以不与基座部23设置为一体,而是以固定于基座部23的状态设置。
基座部23被设置为以周缘部分的形状与衬板构件21的形状相同的方式形成的平板状的部分。而且,在基座部23的沿着面方向平坦地扩展的两面中的一个面上固定有衬板构件21。由此,基座部23被构成为支承衬板构件21的部分。
一对负载传递部(24a、24b)被设置为能够将来自制动杆13的负载向基座部23传递的部分。而且,一对负载传递部(24a、24b)能够以借助摆动轴16摆动自由的方式安装于制动杆13。另外,在盘式制动片10组装于制动钳装置1后的状态下,一对负载传递部(24a、24b)以借助摆动轴16相对于制动杆13摆动自由的方式安装于制动杆13。另外,一侧的负载传递部24a以摆动自由的方式安装于摆动轴16的一侧的端部侧。而且,另一侧的负载传递部24b以摆动自由的方式安装于摆动轴16的另一侧的端部侧。
负载从负载传递部(24a、24b)传递,在衬板构件21按压于摩擦制动面103a时,在衬板构件21与摩擦制动面103a之间产生面压。而且,负载传递部(24a、24b)设置于基座部23上的、负载传递部(24a、24b)能够将产生上述面压的负载作用于基座部23的位置处,使得上述面压的大小与在制动盘103的半径方向上的距制动盘103的旋转中心线C1的位置的距离的大小成反比。
另外,摆动轴16构成为能够以通过负载中心位置C2并沿着相对于与摩擦制动面103a垂直的方向交叉的方向、即方向L1延伸的方式设置于衬板支承部22的负载传递部(24a、24b)。在此,负载中心位置C2构成为使在衬板构件21与摩擦制动面103a之间产生的上述的面压产生的负载的中心所作用的位置、且构成为衬板构件21与制动盘103的摩擦制动面103a相接触的摩擦面上的位置。而且,摆动轴16构成为能够以与制动盘103的半径方向R3(在图3中以单点划线R3表示的方向)垂直并且也沿着与摩擦制动面103a平行的方向L1延伸的方式设置于衬板支承部22的负载传递部(24a、24b)。
另外,在图1中,以单点划线L1示意性地图示了摆动轴16延伸的方向L1。另外,将在图1中与上述的负载中心位置C2相对应的位置示意性地图示为多条单点划线的交点C2。另外,在图3中,将负载中心位置C2示意性地图示为以小圆形记号表示的点C2。
摆动轴16延伸的方向L1和通过负载中心位置C2并与摩擦制动面103a垂直的方向交叉的位置位于摆动轴16延伸的方向L1上的、一对负载传递部(24a、24b)的中间位置。因此,当来自制动杆13的负载经由摆动轴16作用于一对负载传递部(24a、24b)时,从衬板支承部22对衬板构件21作用以负载中心位置C2为负载的中心的负载。
通过将来自制动杆13的负载作用于负载中心位置C2,最终,衬板构件21与擦制动面103a之间的面压以其大小与在制动盘103的半径方向上的距制动盘103的旋转中心线C1的位置的距离的大小成反比的方式产生。由此,能够抑制盘式制动片10的偏磨损的产生。基于图4和图5所示的分析模型说明该作用效果。
采用上述的制动钳装置1、盘式制动片10,能够充分满足以下所说明的第1条件和第2条件这两个条件。由此,能够抑制盘式制动片10的偏磨损的产生。第1条件是谋求在将盘式制动片10的衬板构件21按压于制动盘103的摩擦制动面103a的制动动作中的摩擦制动面103a的温度的均匀化。
当制动盘103的摩擦制动面103a上的温度产生偏差时,衬板构件21的温度较高的部位的磨损加速,成为偏磨损。因此,当充分满足第1条件时,能够抑制由制动盘103的摩擦制动面103a的温度的不均匀引起的衬板构件21的偏磨损的产生。
图4表示用于说明上述的第1条件的分析模型。在图4所示的分析模型中,制动盘103的与盘式制动片10相接触的摩擦制动面103a被构成为呈外周半径r2、内周半径r1的环状扩展的要素。在说明上述的第1条件时,对该摩擦制动面103a的半径方向上的尺寸为单位尺寸1的作为环状的要素(即,单位宽度的环状的要素)的环状要素30进行研究。另外,在图4中,以标注斜线的剖面线的方式图示环状要素30。另外,在图4中,将环状要素30图示为从制动盘103的旋转中心线C1起半径尺寸r的位置处的要素。
在充分满足上述的第1条件而能够谋求摩擦制动面103a的温度的均匀化的情况下,摩擦制动面103a的热通量q(即,每单位面积的热流)也被均匀化。由此,下述公式(1)成立。
[数学式1]
q=const…(1)
另外,产生在环状要素30上的每单位时间的摩擦热、即热流Q与从旋转中心线C1起的半径尺寸r成正比,成为下述公式(2)。
[数学式2]
Q=2πrq…(2)
另外,由于环状要素30的热流Q与来自盘式制动片10的负载及滑动速度成正比,因此也表示为下述数学式(3)。另外,下述数学式(3)中的分配率α表示在盘式制动片10与制动盘103之间产生的摩擦热中的向制动盘103分配的分配率。另外,下述数学式(3)中的负载F是从盘式制动片10作用于环状要素30的按压负载,表示在与摩擦制动面103a垂直的方向上作用于摩擦制动面103a的负载。另外,下述数学式(3)中的摩擦系数μ表示盘式制动片10与制动盘103之间的摩擦系数。另外,下述公式(3)中的角速度ω表示制动盘103的角速度。因此,环状要素30的滑动速度为rω。
[数学式3]
Q=μFrωα…(3)
并且,根据数学式(2)和数学式(3)获得有下述数学式(4)。
[数学式4]
F=2πq/(μωα)=const…(4)
根据上述数学式(4),在充分满足第1条件的情况下,从盘式制动片10作用于环状要素30的负载F与从旋转中心线C1起的半径尺寸r的位置无关,为恒定。由此,在充分满足第1条件的情况下,即使是制动盘103的半径方向上的任意位置上的环状要素30,无论该环状要素30的半径如何,负载F均为根据摩擦制动面103a上均匀的热通量q的值来确定的恒定的值。
接着,说明除了第1条件以外还充分满足的第2条件。第2条件是在制动动作中谋求按压于摩擦制动面103a的衬板构件21的每单位面积的制动能量的均匀化。衬板构件21的磨损量为按压于摩擦制动面103a的衬板构件21的制动能量的函数。因此,通过充分满足上述的第2条件,能够抑制衬板构件21的每单位面积的制动能量的偏差,能够谋求衬板构件21的磨损量的均匀化。由此,能够抑制衬板构件21的偏磨损的产生。
图5表示用于说明上述的第2条件的分析模型。在图5所示的分析模型中,以双点划线图示摩擦制动面103a,与图4所示的分析模型同样地摩擦制动面103a被构成为呈外周半径r2、内周半径r1的环状扩展的要素。另外,在图5所示的分析模型中,盘式制动片10的衬板构件21被构成为在被半径r2的外周圆弧部25、半径r1的内周圆弧部26以及一对直线部(27a、27b)围成的整个区域内扩展的要素。
在基于图5所示的分析模型说明上述的第2条件时,对盘式制动片10的衬板构件21侧的与上述的环状要素30相对应的要素、即衬板构件侧要素31进行研究。另外,在图5中,以标注斜线的剖面线的方式图示了衬板构件侧要素31。另外,在图5中,与环状要素30同样地将配置于与环状要素30相接触的位置的衬板构件侧要素31图示为从制动盘103的旋转中心线C1起半径尺寸r的位置处的要素。
在充分满足上述的第2条件的情况下,盘式制动片10的每单位面积的每单位时间的制动能量E的值被均匀化。由此,下述数学式(5)成立。
[数学式5]
E=const…(5)
而且,与环状要素30相对应的衬板构件侧要素31的面积S为将在环状要素30及衬板构件侧要素31上产生的制动能量、即与环状要素30及衬板构件侧要素31的半径尺寸r成正比地产生的制动能量除以上述的制动能量E所得到的值。另外,将与环状要素30及衬板构件侧要素31的半径尺寸r成正比地产生的制动能量设为每单位时间的摩擦热、即热流Q,得到数学式(2)。由此,面积S如下述数学式(6)所示。
[数学式6]
S=Q/E=2πrq/E…(6)
而且,将环状要素30上的来自盘式制动片10的负载F除以如上所述地得到的衬板构件侧要素31的面积S所得到的值为产生于衬板构件侧要素31的面压p。即,根据数学式(4)和数学式(6),获得下述数学式(7)。
[数学式7]
p=F/S=E/(μωαr)…(7)
根据上述数学式(6)、(7),在除了充分满足第1条件以外还充分满足第2条件的情况下,面积S与半径尺寸r成正比,面压p的大小与衬板构件侧要素31的半径尺寸r成反比。
因此,采用制动钳装置1、盘式制动片10,负载传递部(24a、24b)设置于基座部23上的、负载传递部(24a、24b)能够将在衬板构件21与摩擦制动面103a之间产生面压p的负载F作用于基座部23的位置处,使得该面压p的大小与在制动盘103的半径方向上的距制动盘103的旋转中心线C1的位置的距离的大小成反比。因此,采用制动钳装置1、盘式制动片10,公式(7)所示的关系成立,充分满足上述的第1条件和第2条件。因此,采用本实施方式,能够抑制盘式制动片10的偏磨损的产生。另外,采用本实施方式,能够不利用无法抑制偏磨损的产生的如现有技术的盘式制动片的那样的复杂的结构,即,能够不利用以复杂的支承机构使多个衬板构件和支承板倾斜的这样的复杂的结构,而是利用简单的结构来抑制盘式制动片10的偏磨损的产生。
接着,说明盘式制动片10的衬板构件21上的、作为面压p的总和的负载的中心所作用的位置、即负载中心位置C2。图6是表示用于求出负载中心位置C2的分析模型的图。在图6所示的分析模型中,以双点划线图示摩擦制动面103a,与图4和图5所示的分析模型同样地摩擦制动面103a被构成为呈外周半径r2、内周半径r1的环状扩展的要素。另外,在图6所示的分析模型中,与图5所示的分析模型同样地衬板构件21被构成为在被半径r2的外周圆弧部25、半径r1的内周圆弧部26以及一对直线部(27a、27b)围成的整个区域内扩展的要素。
另外,在图6所示的分析模型中,将X轴和Y轴设定为在旋转中心线C1处交叉的横轴和纵轴。Y轴设定为通过衬板构件21的周向上的中心线。即,Y轴设定为通过将衬板构件21的表面积一分为二的位置。另外,在图6中,将衬板构件21上的、作为面压P的总和的负载的中心所作用位置、即负载中心位置C2图示为以小圆形记号表示的点C2。
在图6中,点C2所示的负载中心位置C2位于Y轴上。而且,负载中心位置的Y坐标、即负载中心位置坐标y为距负载中心位置的旋转中心线C1的距离。衬板构件21上的、负载中心位置坐标y所指定的负载中心位置C2为作为产生上述的面压p的负载F的总和(即,面压p的总和)的负载的中心所作用的位置。以下,说明求出负载中心位置坐标y的运算处理。
在说明负载中心位置坐标y的运算处理时,设定衬板构件21的表面上的微小要素32。微小要素32被设定为从制动盘103的旋转中心线C1起半径尺寸r的位置处的、相对于从旋转中心线C1的位置起向正方向延伸的X轴逆时针旋转的方向上的角度为角度θ的位置处的要素。另外,微小要素32被设定为在径向上具有长度dr并在周向角度为dθ的范围内扩展的微小要素。另外,制动盘103的半径方向上的、直线部27a所在的方向相对于X轴正方向的角度被设定为角度θ1。另外,制动盘103的半径方向上的、直线部27b所在的方向相对于X轴正方向的角度被设定为角度θ2。
为了求出负载中心位置坐标y,首先,计算由在衬板构件21的表面与摩擦制动面103a之间产生的面压p产生的绕X轴的力矩M。该力矩M能够通过运算下述数学式(8)求出。
【数学式8】
另外,分别用以下所示的数学式(9)表示dS、面压p以及负载中心位置坐标y。另外,面压p能够通过上述的数学式(7)求出,但是在数学式(8)中,如数学式(9)所示,将上述的数学式(7)中的除了半径尺寸r以外的常数项部分表示为常数a。另外,通过运算数学式(8)得到以下所示的数学式(10)。
【数学式9】
dS=rdθdr、p=a/r、y=rsinθ …(9)
【数学式10】
另一方面,既是面压p的总和也是上述的负载F的总和的负载FA是通过运算以下的数学式(11)而得到的。另外,当运算数学式(11)时,获得以下所示的数学式(12)。
【数学式11】
【数学式12】
FA=a(r2-r1)·(θ2-θ1) …(12)
因而,负载中心位置坐标y是通过下述数学式(13)得到的。
【数学式13】
在此,当使用衬板构件21的周向上的扩展角度Δθ(参照图6)、即从角度θ2减去角度θ1而得到的扩展角度Δθ来标记数学式(13)时,得到下述数学式(14)。
【数学式14】
根据上述的数学式(14)来指定负载中心位置坐标y。并且,在制动钳装置1、盘式制动片10中,以使摆动轴16通过根据上述的负载中心位置坐标y指定的负载中心位置C2并与垂直于摩擦制动面103a的方向交叉的方式设定负载传递部(24a、24b)在基座部23上的位置。另外,如利用数学式(14)所示的负载中心位置坐标y所示那样,负载FA的中心所作用的位置、即负载中心位置C2在半径方向上比衬板构件21的表面的图形中心靠内径侧(旋转中心线C1侧)。
如以上所说明的那样,采用本实施方式,能够提供一种能够利用简单的结构抑制偏磨损的产生的盘式制动片10和具有该盘式制动片10的制动钳装置1。
另外,采用本实施方式,在将盘式制动片10用于盘式制动器装置100中时,衬板构件21设置为在被外周圆弧部25、内周圆弧部26以及一对直线部(27a、27b)围成的整个区域内扩展,该外周圆弧部25和内周圆弧部26配置为与制动盘103的旋转中心线C1呈同心圆状,该一对直线部(27a、27b)在该外周圆弧部25和内周圆弧部26的两侧沿着制动盘103的半径方向延伸。因此,能够以更加简单的结构实现用于充分满足上述的第1条件和第2条件的衬板构件21。
另外,采用本实施方式,摆动轴16以如下方式设置于负载传递部(24a、24b):负载传递部(24a、24b)通过使充分满足上述的第1条件和第2条件的面压p产生的负载FA的中心所作用的负载中心位置C2,负载传递部(24a、24b)与垂直于摩擦制动面的方向交叉的同时与制动盘103的半径方向垂直、并且与摩擦制动面103a平行地延伸。因此,能够以将摆动轴16设置于预定的方向的简单的结构容易地实现以充分满足第1条件和第2条件的方式将来自制动杆13的负载向盘式制动片10传递的结构。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只要在权利要求书所述的范围内就能够进行各种变更并实施。例如,能够实施以下那样的变形例。
(1)负载传递部的形态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中所示例的形态,也可以进行各种变更并实施。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示例了在衬板支承部上的两个部位设有负载传递部的形态,但是也可以实施负载传递部设置于衬板支承部上的1个部位或3个部位以上的形态。即,只要是负载的中心作用在与上述的实施方式相同的负载中心线方向上的形态,就能够对负载传递部的配置和数量实施各种变更。
(2)衬板构件的形状并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中所示例的形状,也可以进行各种变更并实施。图7~图9是示意性地表示变形例的衬板构件(40、41、42)的图。另外,图7~图9以与图3相对应的状态进行了图示。另外,在图7~图9所示的变形例的说明中,通过在附图中对与上述的实施方式同样地构成的结构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或引用相同的名称和附图标记来进行说明,省略重复的说明。
图7所示的衬板构件40具有以分割后的状态构成的、并且分别被支承于衬板支承部22的多个分割衬板构件(40a、40b、40c)。即,衬板构件40构成为具有3个分割衬板构件(40a、40b、40c)。
3个分割衬板构件(40a、40b、40c)沿着以旋转中心线C1为中心的圆周的周向被分割。而且,3个分割衬板构件(40a、40b、40c)以沿着以旋转中心线C1为中心的圆周的周向依次排列的状态被安装并支承于衬板支承部22。
另外,具有3个分割衬板构件(40a、40b、40c)的衬板构件40构成为能够以在与被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的外周圆弧部25、内周圆弧部26以及一对直线部(27a、27b)围成的区域相对应的整个区域内扩展的方式设置。另外,在图7中,以双点划线图示与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的外周圆弧部25、内周圆弧部26以及一对直线部(27a、27b)相对应的位置。
另外,各分割衬板构件(40a、40b、40c)的、制动盘103的半径方向上的外侧的缘部分形成为沿着外周圆弧部25延伸的圆弧状,各分割衬板构件(40a、40b、40c)的、制动盘的半径方向上的内侧的缘部分形成为沿着内周圆弧部26延伸的圆弧状。另外,在各分割衬板构件(40a、40b、40c)中,外侧的缘部分与内侧的缘部分之间的缘部分形成为沿着制动盘103的半径方向呈直线状延伸的形状。
图8所示的衬板构件41具有以分割后的状态构成的、并且分别被支承于衬板支承部22的多个分割衬板构件(41a、41b、41c、41d)。即,衬板构件41构成为具有4个分割衬板构件(41a、41b、41c、41d)。
4个分割衬板构件(41a、41b、41c、41d)沿着以旋转中心线C1为中心的圆周的周向被分割。并且,4个分割衬板构件(41a、41b、41c、41d)以沿着以旋转中心线C1为中心的圆周的周向依次排列的状态被安装并支承于衬板支承部22。
另外,具有4个分割衬板构件(41a、41b、41c、41d)的衬板构件41构成为能够以在与被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的外周圆弧部25、内周圆弧部26以及一对直线部(27a、27b)围成的区域相对应的整个区域内扩展的方式设置。另外,在图8中,以双点划线图示与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的外周圆弧部25、内周圆弧部26以及一对直线部(27a、27b)相对应的位置。
另外,各分割衬板构件(41a、41b、41c、41d)的、制动盘103的半径方向上的外侧的缘部分形成为在外周圆弧部25的附近的位置沿着与制动盘103的预定的半径方向正交的方向呈直线状延伸的形状。另外,各分割衬板构件(41a、41b、41c、41d)的、制动盘的半径方向上的内侧的缘部分形成为在内周圆弧部26的附近的位置沿着与制动盘103的预定的半径方向正交的方向呈直线状延伸的形状。另外,在各分割衬板构件(41a、41b、41c、41d)中,外侧的缘部分与内侧的缘部分之间的缘部分形成为沿着制动盘103的半径方向呈直线状延伸的形状。即,各分割衬板构件(41a、41b、41c、41d)的缘部分的外形形成为梯形形状。
图9所示的衬板构件42具有以分割后的状态构成的、并且分别被支承于衬板支承部22的多个分割衬板构件42a。多个分割衬板构件42a设置有多个,在图9中,示例了设有31个分割衬板构件42a的形态。
各分割衬板构件42a被设置为外形为圆形状的圆板构件,且为了能够在衬板支承部22上设置多个分割衬板构件42a,各分割衬板构件42a被设置为足够小的直径尺寸的圆板构件。各分割衬板构件42a分别被安装并支承于衬板支承部22。
另外,具有多个分割衬板构件42a的衬板构件42构成为能够以在与被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的外周圆弧部25、内周圆弧部26以及一对直线部(27a、27b)围成的区域相对应的整个区域内扩展的方式设置。另外,在图9中,以双点划线图示与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的外周圆弧部25、内周圆弧部26以及一对直线部(27a、27b)相对应的位置。
上述的任一变形例的衬板构件(40、41、42)均构成为从负载传递部作用的负载的中心作用于负载中心位置C2。利用上述的变形例,也能够与上述的实施方式同样地提供一种能够利用简单的结构抑制偏磨损的产生的盘式制动片。
另外,采用上述的变形例,衬板构件(40、41、42)构成为具有多个分割衬板构件。因此,在制造衬板构件(40、41、42)时,只要制造被较小地分割了的分割衬板构件即可,从而能够谋求制造衬板构件(40、41、42)所使用的模具和制造装置的小型化。另外,在图7~图9所示的变形例中,图示的分割衬板构件的数量和形状为示例,也可以进一步变更并实施。
(3)另外,只要在权利要求书所述的范围内,衬板构件的形状就能够进一步进行各种变更。例如,衬板构件也可以不设置为在被外周圆弧部、内周圆弧部以及一对直线部围成的整个区域内扩展。
图10和图11是示意性地表示变形例的衬板构件(43、44)的图。另外,图10和图11图示以与图3相对应的状态进行图示。另外,在图10和图11所示的变形例的说明中,通过在附图中对与上述的实施方式同样地构成的结构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或引用相同的名称和附图标记来进行说明,省略重复的说明。
图10所示的衬板构件43与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的衬板构件21同样地设有外周圆弧部25和内周圆弧部26。但是,在衬板构件43上未设置一对直线部(27a、27b),而是设有一对缘部(45a、45b)。
外周圆弧部25的一端侧借助弯曲部连接于缘部45a,另一端侧借助弯曲部连接于缘部45b。而且,内周圆弧部26的一端侧也借助弯曲部连接于缘部45a,另一端侧也借助弯曲部连接于缘部45b。即,衬板构件43的周缘部分构成为划分出以外周圆弧部25、缘部45a、内周圆弧部26、缘部45b的顺序连续而形成1圈的封闭区域。另外,由于是上述的结构,因此衬板构件43构成为能够以在被外周圆弧部25、内周圆弧部26以及一对缘部(45a、45b)围成的整个区域内扩展的方式设置。
一对缘部(45a、45b)被构成为在衬板构件43上对外周圆弧部25和内周圆弧部26的以制动盘103的旋转中心线C1为中心的圆周方向上的两侧的缘部分分别进行规定的部分。但是,一对缘部(45a、45b)与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的一对直线部(27a、27b)不同,一对缘部(45a、45b)被构成为沿着与制动盘103的半径方向错开的方向延伸的部分。另外,在图10中,以双点划线图示与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的一对直线部(27a、27b)相对应的位置。
另外,一对缘部(45a、45b)设置为呈直线状延伸。而且,缘部45a构成为沿着从内周圆弧部26侧至外周圆弧部25侧与双点划线所示的直线部27a的距离变大的方向延伸。同样地,缘部45a也构成为沿着从内周圆弧部26侧至外周圆弧部25侧与双点划线所示的直线部27b的距离变大的方向延伸。
另外,衬板构件43的、被外周圆弧部25、内周圆弧部26以及一对缘部(45a、45b)围成的区域的面积构成为与衬板构件21的、被外周圆弧部25、内周圆弧部26以及一对直线部(27a、27b)围成的区域的面积相同的面积。即,在衬板构件43上,缘部45a的外侧的区域46a的面积与缘部45b的内侧的区域46b的面积构成为相同的面积。另外,区域46a被构成为被双点划线所示的外周圆弧部25的延长线、直线部27a以及缘部45a围成的区域。另一方面,区域46b被构成为被外周圆弧部25的一部分、双点划线所示的直线部27b以及缘部45b围成的区域。
图11所示的衬板构件44与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的衬板构件21同样地设有外周圆弧部25和内周圆弧部26。但是,在衬板构件44上未设置一对直线部(27a、27b),而是设有一对缘部(47a、47b)。
外周圆弧部25的一端侧借助弯曲部连接于缘部47a,另一端侧借助弯曲部连接于缘部47b。而且,内周圆弧部26的一端侧也借助弯曲部连接于缘部47a,另一端侧也借助弯曲部连接于缘部47b。即,衬板构件44的周缘部分构成为划分出以外周圆弧部25、缘部47a、内周圆弧部26、缘部47b的顺序连续而形成1圈的封闭区域。另外,由于是上述的结构,因此衬板构件44构成为能够以在被外周圆弧部25、内周圆弧部26以及一对缘部(47a、47b)围成的整个区域内扩展的方式设置。
一对缘部(47a、47b)被构成为在衬板构件44上对外周圆弧部25和内周圆弧部26的以制动盘103的旋转中心线C1为中心的圆周方向上的两侧的缘部分分别进行规定的部分。但是,一对缘部(47a、47b)与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的一对直线部(27a、27b)不同,一对缘部(47a、47b)被构成为沿着与制动盘103的半径方向错开的方向延伸的部分。另外,在图11中,以双点划线图示与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的一对直线部(27a、27b)相对应的位置。
另外,一对缘部(47a、47b)设置为呈直线状延伸。而且,缘部47a构成为沿着从内周圆弧部26侧至外周圆弧部25侧与双点划线所示的直线部27a的距离减小的方向延伸。同样地,缘部47b也构成为从内周圆弧部26侧至外周圆弧部25侧与双点划线所示的直线部27b的距离减小的方向延伸。
另外,衬板构件44的、被外周圆弧部25、内周圆弧部26以及一对缘部(47a、47b)围成的区域的面积构成为与衬板构件21的、被外周圆弧部25、内周圆弧部26以及一对直线部(27a、27b)围成的区域的面积相同的面积。即,在衬板构件44上,缘部47a的外侧的区域48a的面积与缘部47b的内侧的区域48b的面积构成为相同的面积。另外,区域48a被构成为被双点划线所示的外周圆弧部25的延长线、直线部27a以及缘部47a围成的区域。另一方面,区域48b被构成为被外周圆弧部25的一部分、双点划线所示的直线部27b以及缘部47b围成的区域。
采用具有上述的变形例的衬板构件(43、44)的盘式制动片,也与上述的实施方式同样地能够利用简单的结构抑制偏磨损的产生。另外,在图10和图11所示的变形例中,以连接外周圆弧部和内周圆弧部的缘部为沿着1条直线延伸的衬板构件的形状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不是这样。连接外周圆弧部和内周圆弧部的缘部既可以是弯曲地延伸的形态,还可以是呈曲线状延伸的形态。
本发明能够广泛地应用于盘式制动片和具有该盘式制动片的制动钳装置中,该盘式制动片用于被设置于车辆的盘式制动器装置中、且能够被按压于以在车辆中与车轴或车轮一起旋转旋转的方式设置的制动盘。
Claims (7)
1.一种盘式制动片(10),其用于被设置于车辆的盘式制动器装置(100)中,能够被按压于以在车辆中与车轴或车轮一起旋转的方式设置的制动盘(103),该盘式制动片(10)的特征在于,
该盘式制动片(10)具有衬板构件(21、40、41、42、43、44)和衬板支承部(22),该衬板构件(21、40、41、42、43、44)能够被按压于上述制动盘(103)的摩擦制动面(103a),该衬板支承部(22)能够以相对于被上述盘式制动器装置(100)的制动缸装置(101)驱动的钳主体(11)摆动自由的方式保持于该钳主体(11)并且用于支承上述衬板构件(21、40、41、42、43、44),
上述衬板支承部(22)设有基座部(23)和负载传递部(24a、24b),该基座部(23)用于支承上述衬板构件(21、40、41、42、43、44),该负载传递部(24a、24b)与上述基座部(23)设置为一体或固定地设置于上述基座部(23),该负载传递部(24a、24b)能够将来自上述钳主体(11)的负载传递到上述基座部(23),
通过使上述衬板构件(21、40、41、42、43、44)处于从上述制动盘(103)的旋转中心出发的半径方向上的单位尺寸的部分的面积与该半径成正比地设置,并且使上述衬板构件(21、40、41、42、43、44)处于该半径方向上的单位尺寸的部分从上述盘式制动片(10)受到的负载与该半径无关而为恒定的值,从而上述负载传递部(24a、24b)设置于上述基座部(23)上的、上述负载传递部(24a、24b)能够将产生面压的负载作用于上述基座部(23)的位置处,使得在上述衬板构件(21、40、41、42、43、44)被按压于上述摩擦制动面(103a)时在该衬板构件(21、40、41、42、43、44)与该摩擦制动面(103a)之间产生的该面压的大小与在该制动盘(103)的半径方向上距上述制动盘(103)的旋转中心线的位置的距离的大小成反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式制动片(10),其特征在于,
上述衬板构件(21、40、41、42)能够设置为在被外周圆弧部(25)、内周圆弧部(26)以及一对直线部(27a、27b)围成的整个区域内扩展,
该外周圆弧部(25)为在该衬板构件(21、40、41、42)上沿着以上述旋转中心线为中心的圆周呈圆弧状延伸、并且对上述制动盘(103)的半径方向上的外侧的缘部分进行规定的部分,
该内周圆弧部(26)为在该衬板构件(21、40、41、42)上沿着以上述旋转中心线为中心的圆周呈圆弧状延伸、并且对上述制动盘(103)的半径方向上的内侧的缘部分进行规定的部分,
该一对直线部(27a、27b)为在该衬板构件(21、40、41、42)上分别对上述外周圆弧部(25)和上述内周圆弧部(26)的以上述旋转中心线为中心的圆周方向上的两侧的缘部分进行规定、并且沿着上述制动盘(103)的半径方向呈直线状延伸的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盘式制动片(10),其特征在于,
上述负载传递部(24a、24b)能够以借助摆动轴(16)相对于上述钳主体(11)摆动自由的方式安装于上述钳主体(11),
上述摆动轴(16)能够以如下方式配置于上述衬板支承部(22)的上述负载传递部(24a、24b):通过使在上述衬板构件(21、40、41、42)与上述摩擦制动面(103a)之间产生的上述面压产生的负载的中心所作用的负载中心位置,沿着与垂直于上述摩擦制动面(103a)的方向交叉的同时与上述制动盘(103)的半径方向垂直、并且与上述摩擦制动面(103a)平行的方向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盘式制动片(10),其特征在于,
上述衬板构件(40、41、42)具有以分割后的状态构成的、并且分别被支承于上述衬板支承部的多个分割衬板构件(40a、40b、40c、41a、41b、41c、41d、42a)。
5.一种制动钳装置(1),其用于被设置于车辆的盘式制动器装置(100)中,能够将盘式制动片(10)按压于以在车辆中与车轴或车轮一起旋转的方式设置的制动盘(103),该制动钳装置(1)的特征在于,
该制动钳装置(1)具有钳主体(11)和一对安装于上述钳主体(11)的上述盘式制动片(10),
该钳主体(11)装备有上述盘式制动器装置(100)中的制动缸装置(101),并以在车辆滚动旋转方向上旋转自由的方式安装于车辆,并且通过利用上述制动缸装置(101)进行驱动而利用一对上述盘式制动片(10)夹持上述制动盘(103)来产生制动力,
上述盘式制动片(10)具有衬板构件(21、40、41、42、43、44)和衬板支承部(22),该衬板构件(21、40、41、42、43、44)能够被按压于上述制动盘(103)的摩擦制动面(103a),该衬板支承部(22)能够以相对于上述钳主体(11)摆动自由的方式保持于上述钳主体(11)并且用于支承上述衬板构件(21、40、41、42、43、44),
上述衬板支承部(22)设有基座部(23)和负载传递部(24a、24b),该基座部(23)用于支承上述衬板构件(21、40、41、42、43、44),该负载传递部(24a、24b)与上述基座部(23)设置为一体或固定地设置于上述基座部(23),该负载传递部(24a、24b)能够将来自上述钳主体(11)的负载传递到上述基座部(23),
通过使上述衬板构件(21、40、41、42、43、44)处于从上述制动盘(103)的旋转中心出发的半径方向上的单位尺寸的部分的面积与该半径成正比地设置,并且使上述衬板构件(21、40、41、42、43、44)处于该半径方向上的单位尺寸的部分从上述盘式制动片(10)受到的负载与该半径无关而为恒定的值,从而上述负载传递部(24a、24b)设置于上述基座部(23)上的、上述负载传递部(24a、24b)能够将产生面压的负载作用于上述基座部(23) 的位置处,使得在上述衬板构件(21、40、41、42、43、44)被按压于上述摩擦制动面(103a)时在该衬板构件(21、40、41、42、43、44)与该摩擦制动面(103a)之间产生的该面压的大小与在该制动盘(103)的半径方向上的距上述制动盘(103)的旋转中心线的位置的距离的大小成反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动钳装置(1),其特征在于,
上述衬板构件(21、40、41、42)能够设置为在被外周圆弧部(25)、内周圆弧部(26)以及一对直线部(27a、27b)围成的整个区域内扩展,
该外周圆弧部(25)为在该衬板构件(21、40、41、42)上沿着以上述旋转中心线为中心的圆周呈圆弧状延伸、并且对上述制动盘(103)的半径方向上的外侧的缘部分进行规定的部分,
该内周圆弧部(26)为在该衬板构件(21、40、41、42)上沿着以上述旋转中心线为中心的圆周呈圆弧状延伸、并且对上述制动盘(103)的半径方向上的内侧的缘部分进行规定的部分,
该一对直线部(27a、27b)为在该衬板构件(21、40、41、42)上分别对上述外周圆弧部(25)和上述内周圆弧部(26)的以上述旋转中心线为中心的圆周方向上的两侧的缘部分进行规定、并且沿着上述制动盘(103)的半径方向呈直线状延伸的部分。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动钳装置(1),其特征在于,
上述负载传递部(24a、24b)以借助摆动轴(16)相对于上述钳主体(11)摆动自由的方式安装于上述钳主体(11),
上述摆动轴(16)能够以如下方式配置于上述衬板支承部(22)的上述负载传递部(24a、24b):通过使在上述衬板构件(21、40、41、42)与上述摩擦制动面(103a)之间产生的上述面压产生的负载的中心所作用的负载中心位置,沿着与垂直于上述摩擦制动面(103a)的方向交叉的同时与上述制动盘(103)的半径方向垂直、并且与上述摩擦制动面(103a)平行的方向延伸。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2109494A JP5972659B2 (ja) | 2012-05-11 | 2012-05-11 | ディスクブレーキパッド及びブレーキキャリパ装置 |
JP2012-109494 | 2012-05-11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388636A CN103388636A (zh) | 2013-11-13 |
CN103388636B true CN103388636B (zh) | 2017-02-22 |
Family
ID=484440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10159834.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388636B (zh) | 2012-05-11 | 2013-05-03 | 盘式制动片和制动钳装置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EP (1) | EP2662586B1 (zh) |
JP (1) | JP5972659B2 (zh) |
KR (1) | KR101560869B1 (zh) |
CN (1) | CN103388636B (zh) |
TW (1) | TWI550206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02014119491A1 (de) * | 2014-12-23 | 2016-06-23 | Knorr-Bremse Systeme für Schienenfahrzeuge GmbH | Bremsbelag für eine Teilbelag-Scheibenbremse, Anordnung eines Bremsbelags an einem Belaghalter und Verfahren zum Betätigen eines an einem Belaghalter gehalterten Bremsbelags |
CN106144938B (zh) * | 2015-04-28 | 2019-08-27 | 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卷扬机构制动装置及强夯机 |
JP6803170B2 (ja) * | 2015-08-24 | 2020-12-23 | ナブテスコ株式会社 | キャリパ装置およびこの装置を備えるディスクブレーキ装置 |
CN108779819B (zh) * | 2016-03-17 | 2020-05-08 | 日本制铁株式会社 | 铁道车辆用的制动衬片及采用该制动衬片的铁道车辆用盘形制动器 |
JP6862205B2 (ja) * | 2017-02-09 | 2021-04-21 | ナブテスコ株式会社 | キャリパ装置 |
CN107906149B (zh) * | 2017-12-27 | 2024-04-23 | 万向钱潮(上海)汽车系统有限公司 | 一种低偏磨的摩擦片结构 |
CN113631437A (zh) * | 2019-04-01 | 2021-11-09 | Tvs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 盘式制动组件 |
JP7444756B2 (ja) * | 2020-10-28 | 2024-03-06 | ナブテスコ株式会社 | ブレーキキャリパ装置 |
DE102022106026A1 (de) | 2022-03-15 | 2023-09-21 | Knorr-Bremse Systeme für Schienenfahrzeuge GmbH | Bremsbelag für eine Scheibenbremse eines Schienenfahrzeugs und Scheibenbremse |
CN116292676B (zh) * | 2023-02-14 | 2023-08-22 | 贝格纳电子科技(济南)有限公司 | 一种气压盘式制动器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438483A (en) * | 1944-07-08 | 1948-03-23 | American Steel Foundries | Brake shoe and head arrangement |
US2627322A (en) * | 1948-06-10 | 1953-02-03 | American Steel Foundries | Brake head arrangement |
US2929470A (en) * | 1955-03-25 | 1960-03-22 | American Steel Foundries | Lever system for rotor brake |
CN102009665A (zh) * | 2010-11-19 | 2011-04-13 | 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 转向架轴装式盘型制动装置 |
CN102109020A (zh) * | 2011-01-21 | 2011-06-29 | 铁道部运输局 | 轨道车辆用盘式制动夹钳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GB1024851A (en) * | 1961-09-02 | 1966-04-06 | Dunlop Rubber Co | Improvements relating to disc brakes |
US4019608A (en) * | 1975-05-06 | 1977-04-26 | Norman Allen Johnson | Lever actuated caliper brake |
US4374552A (en) | 1979-06-29 | 1983-02-22 | Horton Manufacturing Co., Inc. | Pivoted lever caliper brake |
DE2947606C2 (de) | 1979-11-26 | 1982-08-19 | Alfred Teves Gmbh, 6000 Frankfurt | Kreisringförmiger Reibkörper, insbesondere für Vollscheibenbremsen |
JPS61248925A (ja) * | 1985-04-25 | 1986-11-06 | Toshiba Corp | 回転電機のブレ−キ装置 |
DE4133593A1 (de) | 1991-10-10 | 1993-04-15 | Knorr Bremse Ag | Bremsbelag, insbesondere fuer scheibenbremsen von schienenfahrzeugen |
JPH05187464A (ja) * | 1992-01-13 | 1993-07-27 |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 ディスクブレーキ |
DE4436457A1 (de) * | 1994-10-12 | 1996-04-18 | Knorr Bremse Systeme | Bremsbelag für Teilbelag-Scheibenbremsen, insbesondere von Schienenfahrzeugen |
SE517680E (sv) | 2001-04-10 | 2005-05-31 | Volvo Lastvagnar Ab | Skivbroms för ett tungt fordon innefattande en skivbroms |
DE102007006472A1 (de) | 2006-04-20 | 2007-11-08 | Continental Teves Ag & Co. Ohg | Scheibenbremse |
JP4809282B2 (ja) * | 2007-04-12 | 2011-11-09 | ナブテスコ株式会社 | ブレーキシリンダ装置及びブレーキキャリパ装置 |
DE102009050332A1 (de) * | 2009-10-22 | 2011-05-05 | Knorr-Bremse Systeme für Nutzfahrzeuge GmbH | Selbstverstärkende Scheibenbremse und Bremsbelag dafür |
US9458904B2 (en) * | 2010-01-04 | 2016-10-04 |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 Disk brake pad |
-
2012
- 2012-05-11 JP JP2012109494A patent/JP5972659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3
- 2013-04-30 TW TW102115538A patent/TWI550206B/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13-05-02 KR KR1020130049288A patent/KR101560869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3-05-03 CN CN201310159834.2A patent/CN103388636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3-05-08 EP EP13167034.1A patent/EP2662586B1/en not_active Revoked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438483A (en) * | 1944-07-08 | 1948-03-23 | American Steel Foundries | Brake shoe and head arrangement |
US2627322A (en) * | 1948-06-10 | 1953-02-03 | American Steel Foundries | Brake head arrangement |
US2929470A (en) * | 1955-03-25 | 1960-03-22 | American Steel Foundries | Lever system for rotor brake |
CN102009665A (zh) * | 2010-11-19 | 2011-04-13 | 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 转向架轴装式盘型制动装置 |
CN102109020A (zh) * | 2011-01-21 | 2011-06-29 | 铁道部运输局 | 轨道车辆用盘式制动夹钳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KR20130126484A (ko) | 2013-11-20 |
EP2662586B1 (en) | 2021-06-23 |
JP5972659B2 (ja) | 2016-08-17 |
JP2013238253A (ja) | 2013-11-28 |
EP2662586A1 (en) | 2013-11-13 |
TW201350699A (zh) | 2013-12-16 |
CN103388636A (zh) | 2013-11-13 |
TWI550206B (zh) | 2016-09-21 |
KR101560869B1 (ko) | 2015-10-1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388636B (zh) | 盘式制动片和制动钳装置 | |
CN103671640B (zh) | 盘形制动垫片和制动钳装置 | |
CN105889371A (zh) | 制动衬片及其布置系统和操作方法 | |
JP2007255695A (ja) | 自由回転環状体型ブレーキ装置 | |
CN104704263B (zh) | 自转驱动机构以及使用该机构的薄膜标签粘贴装置 | |
CN203784160U (zh) | 一种汽车鼓式制动器用促动张开装置及鼓式制动器 | |
CN103899683A (zh) | 一种汽车鼓式制动器用促动张开装置及鼓式制动器 | |
CN105917126A (zh) | 滚动轴承 | |
CN206800049U (zh) | 用于双捻机张力控制摩擦块的摩擦工装 | |
CN212353466U (zh) | 一种带刹车脚轮 | |
CN201358430Y (zh) | 轴承安装座 | |
JP6467169B2 (ja) | 車両用ディスクブレーキ装置 | |
CN104879278B (zh) | 风力发电设备 | |
CN202451599U (zh) | 行星滚动轴承 | |
CN205930033U (zh) | 一种万向轮旋转底座 | |
CN203198634U (zh) | 一种汽车车标 | |
CN206845830U (zh) | 汽车差速器、轴承组合结构 | |
TWI269749B (en) | Infinite-variable-speed drive for bicycles | |
CN203600895U (zh) | 冷挤压成型式重载脚轮 | |
CN105757216B (zh) | 螺旋环状蜗轨纯滚动减速器 | |
CN214720519U (zh) | 连铸机钢包转塔的转动装置 | |
CN202557546U (zh) | 一种座椅转盘机构 | |
CN202265695U (zh) | 圆头锁眼机新型曲柄连杆装置 | |
CN107763112A (zh) | 一种基于涡卷弹簧带的单向扭矩控制器 | |
CN211305274U (zh) | 预装支架翻转机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EG |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191081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REG |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GR Ref document number: 1191081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2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