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87143B - 薄片输送装置、图像读取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薄片输送装置、图像读取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387143B
CN103387143B CN201310008668.6A CN201310008668A CN103387143B CN 103387143 B CN103387143 B CN 103387143B CN 201310008668 A CN201310008668 A CN 201310008668A CN 103387143 B CN103387143 B CN 10338714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ller
thin slice
sheet
image
pi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00866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387143A (zh
Inventor
周哲铉
梁文锡
河炫德
金范坤
鸟羽高清
福田至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 Xerox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 Xerox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 Xerox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3871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8714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38714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8714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00Separating articles from piles
    • B65H3/02Separating articles from piles using friction forces between articles and separator
    • B65H3/06Rollers or like rotary separators
    • B65H3/0669Driving device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00Separating articles from piles
    • B65H3/02Separating articles from piles using friction forces between articles and separator
    • B65H3/06Rollers or like rotary separators
    • B65H3/0684Rollers or like rotary separators on moving support, e.g. pivoting, for bringing the roller or like rotary separator into contact with the pi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2/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handling apparatus
    • B65H2402/60Coupling, adapter or locking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801/00Application field
    • B65H2801/03Image reproduction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801/00Application field
    • B65H2801/03Image reproduction devices
    • B65H2801/06Office-type machines, e.g. photocopi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801/00Application field
    • B65H2801/39Scann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heets, Magazines, And Separation Thereof (AREA)
  • Delivering By Means Of Belts And Roll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薄片输送装置,在该薄片输送装置中,使维持进行薄片送出的第1辊与该薄片接触状态所需的力较小。如果用户指示开始复印或扫描,则电动机向正转方向旋转,输纸辊(112)向箭头Rb2方向旋转。与之伴随,通过使支撑框架(156)向箭头Rb2方向旋转,从而拾取辊(111)以旋转轴(151)为中心向箭头Rc2方向进行圆周运动。由此,钩状部件(160)的突起部(161)从锁止部件(170)的槽部(176)脱离,拾取辊(111)向与原稿接触的位置移动。

Description

薄片输送装置、图像读取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薄片输送装置、图像读取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下述供纸装置,即,在使拾取辊和输纸辊成为1个辊单元的结构中,使用1个弹簧将拾取辊维持从纸张远离的状态,并且,在送出纸张时,将螺线管接通,利用辊单元的自重和其他弹簧的作用将拾取辊按压在纸张上,从而将该纸张送出。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5-4733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薄片输送装置中,使维持进行薄片送出的第1辊与该薄片接触的状态所需的力较小。
技术方案1记载的薄片输送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第1辊,其通过旋转而送出薄片;第2辊,其通过旋转而输送由所述第1辊送出的薄片;支撑部件,其可旋转地支撑所述第1辊,并且能够以所述第2辊的旋转轴为中心旋转;保持单元,其在所述第1辊从所述薄片远离的状态下,保持所述支撑部件;驱动单元,其进行旋转而产生驱动力;第1传递机构,其将通过所述驱动单元产生的驱动力传递至所述第2辊,使该第2辊旋转;第2传递机构,其将传递至所述第2辊的驱动力传递至所述第1辊,使该第1辊向与该第2辊相同的方向旋转;以及对所述驱动单元进行控制的控制单元,其在输送所述薄片的情况下,使所述驱动单元旋转,从而使所述第1辊及所述第2辊向输送所述薄片的方向旋转,并且,通过使由所述保持单元保持的所述支撑部件以所述第2辊的旋转轴为中心旋转,使所述第1辊向靠近所述薄片的方向进行圆周运动,从而成为所述支撑部件不由所述保持单元保持的状态,使所述第1辊与所述薄片接触。
技术方案2记载的薄片输送装置为,在技术方案1记载的薄片输送装置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在不输送所述薄片的情况下,使所述驱动单元向与输送所述薄片的情况相反的方向旋转,从而使所述支撑部件以所述第2辊的旋转轴为中心旋转,使所述第1辊向从所述薄片远离的方向进行圆周运动,由此使该支撑部件由所述保持单元保持。
技术方案3记载的薄片输送装置为,在技术方案1或2记载的薄片输送装置中,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单元在所述第1辊从所述薄片远离的状态下对所述支撑部件进行保持时的保持力,比由于所述支撑部件及所述第1辊的自重而沿铅直方向作用的力大,并且比在所述驱动单元向所述另一个方向旋转时,所述支撑部件要从被所述保持单元保持的状态向不被保持的状态变化时的力小。
技术方案4记载的薄片输送装置为,在技术方案1至3中任一项记载的薄片输送装置中,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单元具有:具有突起部的第1部件,其设置在所述支撑部件或可旋转地支撑该支撑部件的框体中的任一个上;具有使所述突起部钩挂的槽部的第2部件,其设置在所述支撑部件或所述框体中的另一个上;以及按压单元,其在所述突起部与所述槽部钩挂时,将该突起部和该槽部压紧,所述槽部及所述突起部的接触面不与所述第1辊的所述圆周运动方向垂直。
技术方案5所述的薄片输送装置为,在技术方案4记载的薄片输送装置中,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单元具有从所述槽部朝向具有铅直方向分量的方向延伸的部位。
技术方案6记载的图像读取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技术方案1至5中任一项记载的薄片输送装置;以及图像读取单元,其从通过所述薄片输送装置输送的薄片上读取图像。
技术方案7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技术方案6记载的图像读取装置;以及图像形成单元,其将通过所述图像读取单元读取的图像形成在记录介质上。
发明的效果
根据技术方案1记载的发明,与抵抗用于送出薄片的第1辊从该薄片远离的力而维持该第1辊与薄片接触的状态的情况相比较,能够减小维持第1辊与该薄片接触的状态所需的力。
根据技术方案2记载的发明,能够在不输送薄片的情况下,保持第1辊为从薄片远离的状态。
根据技术方案3记载的发明,能够防止第1辊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从与薄片远离的状态变为与薄片接触的状态。
根据技术方案4记载的发明,与槽部及突起部的接触面垂直于第1辊的圆周运动的方向的情况相比较,能够同时实现以下两种作用:在没有进行薄片输送的情况下,第1辊容易从不被保持的状态变为被保持的状态,而在进行薄片输送的情况下,第1辊容易从被保持的状态变为不被保持的状态。
根据技术方案5记载的发明,与保持单元没有从槽部向具有铅直方向分量的方向延伸的部位的结构相比较,在不进行薄片输送的情况下,第1辊容易从不被保持的状态变被保持的状态。
根据技术方案6记载的发明,与不具有技术方案1至5中任一项记载的薄片输送装置的情况相比较,能够减小维持第1辊与该薄片接触的状态所需的力。
根据技术方案7记载的发明,与不具有技术方案6记载的图像读取装置的情况相比较,能够减小维持第1辊与所述薄片接触的状态所需的力。
附图说明
图1是从正面侧观察具有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薄片输送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概略结构图。
图2是表示薄片输送装置的硬件结构的框图。
图3是从正面侧观察薄片输送装置中的输送部时的放大示意图。
图4是从正面侧观察上部输送引导部及下部输送引导部的斜视图。
图5是从正面侧观察输送部时的放大图。
图6是从正面侧观察驱动机构的斜视图。
图7是在铅直方向上观察输纸辊及拾取辊的俯视图。
图8是表示锁止部件及钩状部件的侧视图。
图9是表示锁止机构锁止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10是表示锁止机构解除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11是用于说明现有例中的拾取辊的上下移动的示意图。
标号的说明
10…薄片输送装置、11…原稿载置部、12…排出纸张载置部、13…输送部、14…狭缝玻璃、20…供纸部、21…纸张收容部、22…供纸单元、30…图像形成单元、31…感光体鼓、32…带电器、33…曝光装置、34…显影器、35…色调剂盒、36…中间转印带、37…定影装置、40…图像读取部、101…控制部、102…存储部、103…通信部、111…拾取辊、112…输纸辊、113…排纸辊、114…从动辊、130…通常输送路径、131…连接输送路径、132…反转输送路径、135…上部输送引导部、136…下部输送引导部、137…连结部、139…轴承、140…电动机、141…大直径齿轮、142…小直径齿轮、143…电磁离合器、144、145、146…齿轮、151、151a、151b、153…旋转轴、152…扭矩限制器、154…带收容框、155…传输带、156…支撑框架、157…止动器、160…钩状部件、161…突起部、162…下表面、170…锁止部件、171、193…轴、172…螺旋弹簧、173…前端、176…槽部、177…侧面、181…控制部、182…存储部、183…通信部、184…UI部、190…门锁止部件、191…第2钩部、192…第3钩部、200…门部件、201…门部件前端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
<结构>
图1是从正面侧观察具有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薄片输送装置10的图像形成装置100的概略结构图。其中,所谓正面侧,是指设有触摸面板或操作键等操作单元、且用户在对图像形成装置10进行操作时所面对的面。与此相对,背面侧是指与正面侧相反方向的面。图像形成装置100大致由薄片输送装置10、供纸部20、图像形成部30、和图像读取部40构成。薄片输送装置10是将作为原稿读取的纸张输送至图像读取部40的读取位置,并将图像读取后的纸张排出的薄片输送装置。可作为原稿读取的纸张是本发明涉及的薄片的一个例子。供纸部20将纸张供给至图像形成部30中的图像形成位置。图像形成部30经由带电、曝光、显影、转印、定影这些电子照相方式的各工序,在从供纸部20供给的纸张上形成图像。图像形成部30在本实施方式中是形成彩色图像的单元,但也可以是形成黑白图像的单元。图像读取部40读取由薄片输送装置10输送至读取位置的原稿上的图像,将读取结果向未图示的控制部供给。控制部根据需要将读取结果向图像形成部30供给,图像形成部30在纸张上形成与所供给的读取结果相对应的图像。图像读取部40是本发明涉及的图像读取单元的一个例子。另外,至少具有薄片输送装置10和图像读取部40的设备,是本发明涉及的图像读取装置的一个例子。
薄片输送装置10具有原稿载置部11、排出纸张载置部12和输送部13。原稿载置部11是载置作为原稿而读取的纸张的盘状部件。输送部13由多个辊构成,通过这些辊的旋转而输送原稿。薄片输送装置10例如经由合页等未图示的开闭机构,可自由开闭地安装在图像读取部40上。在薄片输送装置10中与图像读取部40接触的表面的一部分,嵌入狭缝玻璃14。如果通过输送部13将原稿输送至狭缝玻璃14上方,则图像读取部40透过狭缝玻璃14而对原稿上的图像进行读取。进行图像读取后的原稿通过输送部13被排出至排出纸张载置部12。
供纸部20具有:纸张收容部21,其收容纸张;以及供纸单元22,其由多个辊构成,将收容在纸张收容部21中的纸张输送至图像形成部30中的图像形成位置。
图像形成部30通过所谓的中间转印方式,使用黄(Y)、品红(M)、青(C)、黑(K)这4色的色调剂形成图像。图像形成部30具有感光体鼓31、带电器32、曝光装置33、显影器34、色调剂盒35Y、35M、35C、35K、中间转印带36、和定影装置37。此外,图1所示的结构要素中,在标号末尾标记字母(Y、M、C或K),表示该结构要素与上述4色中的某一种相对应。这些结构要素虽然所使用的色调剂的颜色不同,但主要结构或功能是共通的。因此,以下在这些结构要素的说明中不需要彼此进行区分的情况下,省略标号末尾而将其统称为例如“色调剂盒35”。
感光体鼓31是在表面层叠有光导电膜并以轴为中心旋转的圆筒状部件,是对在表面形成的静电潜像进行保持的像保持体。带电器32使感光体鼓31以规定的带电电位带电。曝光装置33使感光体鼓31曝光,形成静电潜像。显影器34通过向静电潜像供给色调剂,从而使该静电潜像显影,在感光体鼓31的表面形成图像。色调剂盒35收容各颜色的色调剂,根据需要将其向显影器34供给。中间转印带36是用于保持从感光体鼓31转印的色调剂像的单元。中间转印带36由多个支撑辊支撑,其外周面向图中箭头A1所示的方向回转。定影装置37通过对从中间转印带36转印了图像的纸张进行加热及加压,从而将该图像定影在纸张上。感光体鼓31、带电器32、曝光装置33、显影器34、中间转印带36、定影装置37是本发明涉及的图像形成单元的一个例子。另外,将图像形成装置100中除了薄片输送装置10以外的部分称为复印装置50。
图2是表示薄片输送装置10及复印装置50的硬件结构的框图。薄片输送装置10具有控制部101、存储部102、通信部103。各部分通过总线电气连接。控制部101具有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ROM(Read Only Memory)、RAM(Read Access Memory)及测量时间的计时部。CPU通过执行存储在ROM或存储部102中的控制程序而对与控制部101连接的各部分进行控制。控制部101是本发明涉及的控制单元的一个例子。存储部102是例如闪存之类的存储装置,例如,存储有控制程序。通信部103在控制部101的控制下,与图像形成装置100主体的通信部183进行通信。
复印装置50具有控制部181、存储部182、通信部183、UI部184和图像形成部30。各部分通过总线连接。控制部181具有CPU、ROM及RAM。CPU通过执行存储在ROM或存储部182中的控制程序,从而对与控制部181连接的各部分进行控制。存储部182是例如硬盘之类的存储装置,存储有例如控制程序或图像数据。通信部183在控制部181的控制下,与薄片输送装置10的通信部103或用户操作的通信终端进行通信。UI(User Interface)部184具有例如触摸面板或多个按键,将基于用户操作的指令向控制部181通知。控制部181按照从UI部184通知的指令进行处理。图像形成部30如上所述,在纸张上形成基于图像数据的图像。
图3是从正面侧观察薄片输送装置10中的输送部13时的放大示意图。下面,仅对图3中本实施方式涉及的要部进行说明,省略关于其他部分的说明。输送部13具有拾取辊111、输纸辊112、排纸辊113、从动辊114、通常输送路径130、连接输送路径131、反转输送路径132、上部输送引导部135、和下部输送引导部136。此外,输送部13除了具有图3所示的多个辊之外,还具有用于驱动这些辊的驱动机构(在图3中未图示),但为了说明方便,首先对输送部13的要部和各个辊进行说明,之后对驱动机构进行说明。
通常输送路径130是下述路径,即,在将原稿从拾取辊111向输纸辊112输送之后,通过多个辊将其输送至狭缝玻璃14的位置,在该位置读取原稿上的图像之后,再将原稿输送至排纸辊113的位置。狭缝玻璃14的位置是能够通过图像读取部40读取原稿上的图像的读取位置。另一方面,连接输送路径131是将通常输送路径130中与图像读取位置相比为纸张输送方向上游侧的某个位置(连接位置L2)和其下游侧的某个位置(连接位置L1)连结的输送路径。即,在通常输送路径130中,连接位置L2与连接位置L1相比位于纸张输送方向上的上游侧。以下单说“纸张输送方向”时,是指在通常输送路径130中将原稿向排纸辊113输送的方向。反转输送路径132是在纸张输送方向上与连接位置L1相比位于下游的输送路径,在反转输送路径132中,纸张的输送方向反转。
拾取辊111在通常输送路径130中位于纸张输送方向上的最上游位置,输纸辊112在通常输送路径130中,与拾取辊111相比位于纸张输送方向下游侧,通过驱动源产生的驱动力而进行旋转。在拾取辊111和输纸辊112上搭挂环形带,伴随输纸辊112的旋转,拾取辊111也旋转,从而将载置在原稿载置部11上的原稿拉入输送部13内部。输纸辊112输送利用拾取辊111拉入的原稿。在输纸辊112上连接有后述的电磁离合器,通过该电磁离合器对来自驱动源的驱动力的传递进行控制。以下将通过电磁离合器中的电磁通断控制而使电磁离合器的驱动侧与非驱动侧连接的状态,称为使电磁离合器成为连接状态,将电磁离合器的驱动侧不与非驱动侧连接的状态称为使电磁离合器成为非连接状态。即,在该电磁离合器为非连接状态时,输纸辊112不旋转,与之伴随,拾取辊111也不旋转。拾取辊111是本发明涉及的第1辊的一个例子。输纸辊112是本发明涉及的第2辊的一个例子。
排纸辊113位于反转输送路径132上,通过驱动源产生的驱动力而旋转,进行原稿输送。排纸辊113在将已通过图像读取部40完成图像的单面读取或两面读取后的原稿向纸张载置部12排出时,向正转方向旋转。排纸辊113在使未完成图像的两面读取的原稿反转时,向反转方向旋转,从而将该原稿沿着连接输送路径131输送。排纸辊113的旋转方向通过由控制部101进行驱动力的旋转方向控制而切换。从动辊114设置在与排纸辊113正对的位置,伴随排纸辊113的旋转而从动旋转。
上部输送引导部135及下部输送引导部136是沿着通常输送路径130对原稿的输送方向进行引导的引导部件。在原稿输送时,通过上部输送引导部135及下部输送引导部136而在其行进方向上对该原稿进行引导。上部输送引导部135在铅直方向上位于下部输送引导部136的上侧。下部输送引导部136与上部输送引导部135相比位于纸张输送方向的上游侧,沿着通常输送路径130引导原稿的输送。上部输送引导部135及下部输送引导部136的距离排纸辊113较远一侧的端部彼此接触,在该位置,通过连结部137彼此连结。
图4是从正面侧观察上部输送引导部135及下部输送引导部136的斜视图。上部输送引导部135及下部输送引导部136在靠近连结部137一侧的端部均具有梳齿形状。以在连结部137处使该梳齿之间啮合的状态,通过向纵深方向延伸的旋转轴而将上部输送引导部135及下部输送引导部136连结。由此,上部输送引导部135能够以连结部137的旋转轴为中心而向从下部输送引导部136远离的方向旋转。例如,如果在薄片输送装置10中发生卡纸,则用户使上部输送引导部135向从下部输送引导部136远离的方向旋转,将上部输送引导部135打开,使通常输送路径130成为向外部露出的状态,从而取出卡住的原稿。在薄片输送装置10打开的状态下,控制部101停止向电动机140及电磁离合器143的电力供给,电磁离合器143中的电磁铁被控制为断开,使电磁离合器143成为非连接状态。下面,对于驱动机构进行说明。
图5是从正面侧观察输送部13的驱动机构时的放大图。在该图中,透视示出构成驱动机构的辊或齿轮等各部件。下面,仅对图5中本实施方式涉及的要部进行说明,省略对其他部分的说明。在图5中,为了表现各部件纵深方向的位置,沿纵深分段,将位于各段纵深位置处的部件分别用不同形状的线表示。首先,将从正面侧观察输送部13而位于最里侧的部件用实线表示。另外,将与实线表示的部件相比位于前一段的部件用虚线表示。另外,将与虚线表示的部件相比再前一段的部件用点划线表示。另外,将与点划线表示的部件相比再前一段的部件用双点划线表示。这些用不同形状的线表示的驱动机构的部件与各个辊相比位于背面侧。另外,将各个辊用比驱动机构的部件粗的实线表示。此外,对于已在图3中说明过的部分省略说明。
输送部13作为驱动机构而具有电动机140、大直径齿轮141、小直径齿轮142、电磁离合器143及齿轮144、145、146。此外,图中示出的电动机140实际上表示与电动机的驱动轴直接连结的齿轮。大直径齿轮141及小直径齿轮142具有同一个旋转轴,例如其为2段齿轮。电磁离合器143和齿轮144具有同一个旋转轴,例如其为2段齿轮。电磁离合器143具有通过电磁铁的作用而与驱动侧连接/断开的齿轮,该齿轮与各个齿轮啮合。齿轮146与输纸辊112的旋转轴连接。齿轮146向所连接的输纸辊112传递电动机140产生的驱动力。
电动机140选择性地向正转方向和与正转方向相反的反转方向旋转,产生驱动力。电动机140是本发明涉及的驱动单元的一个例子。在这里,以电动机140向正转方向旋转的情况为例,说明各个辊及齿轮间的驱动力的传递。在电动机140向正转方向旋转时,与电动机140的驱动轴直接连结的齿轮向图示的箭头R1方向旋转。由此,与电动机140的齿轮啮合的大直径齿轮141向箭头R2方向旋转,与之相伴,小直径齿轮142也向相同的方向即R3方向旋转。小直径齿轮142与电磁离合器143的齿轮啮合。由此,电磁离合器143的驱动侧齿轮向箭头R4方向旋转。电磁离合器143控制驱动力向齿轮144的传递。即,在电磁离合器143的驱动侧齿轮处于与被驱动侧分离的状态(即非连接状态)时,驱动力不传递至齿轮144。另一方面,在电磁离合器143的驱动侧齿轮处于与被驱动侧连接的状态(即连接状态)时,驱动力被传递至齿轮144,齿轮144向箭头R5方向旋转。齿轮144与齿轮145啮合,齿轮145与齿轮146啮合。由此,齿轮145向箭头R6方向旋转,齿轮146向图示的箭头R7方向旋转。齿轮146将驱动力传递至输纸辊112,输纸辊112向箭头R8方向即输送原稿的方向旋转。大直径齿轮141、小直径齿轮142、电磁离合器143及齿轮144、145、146是本发明涉及的第1传递机构的一个例子。
图6是从正面侧观察驱动机构的斜视图。另一方面,图7是在铅直方向上观察输纸辊112及拾取辊111的俯视图。在图6中,为了易于观察而省略一部分齿轮的齿进行显示。与齿轮146连接的旋转轴151a和与输纸辊112连接的旋转轴151b,在设置于齿轮146和输纸辊112之间的扭矩限制器152的位置处,连接成为同轴的旋转轴151。扭矩限制器152在旋转轴151a的扭矩超过预先设定的设定值的情况下,限制或断开该扭矩向旋转轴151b的传递。由此,对从电动机140向输纸辊112传递的驱动力进行控制。另外,在扭矩限制器152和输纸辊112之间,以覆盖输纸辊112的旋转轴151b和拾取辊111的旋转轴153的方式,设有中空状的箱型的带收容框154。在带收容框154的内部,将传动带155搭挂在输纸辊112的旋转轴151b和拾取辊111的旋转轴153上。由此,伴随旋转轴151b的旋转,驱动力经由传动带155而传递至旋转轴153,使得拾取辊111向与输纸辊112相同的方向旋转。传动带155是本发明涉及的传递机构的一个例子。
拾取辊111在电动机140向正转方向旋转时,伴随以输纸辊112的旋转轴151b为中心的支撑框架156的旋转,以旋转轴151b为中心向箭头Rk方向进行圆周运动(后述),从而沿铅直方向下降,移动至与原稿接触的位置。此外,拾取辊111通过传递输纸辊112的旋转而旋转,从而对所接触的原稿进行输送。另外,在电动机140向反转方向旋转时,拾取辊111伴随以输纸辊112的旋转轴151b为中心的支撑框架156的旋转,以旋转轴151b为中心向箭头Rj方向进行圆周运动,从而沿铅直方向上升,移动至不与原稿接触的位置。以下将拾取辊111以旋转轴151b为中心进行圆周运动的结果为沿铅直方向下降而位于与原稿接触的位置的情况,称为拾取辊111下降的状态。另外,以下将拾取辊111以旋转轴151b为中心进行圆周运动的结果为沿铅直方向上升而位于不与原稿接触的位置的情况,称为拾取辊111上升的状态。
在从齿轮146远离一侧的端部,在输纸辊112的旋转轴151b和拾取辊111的旋转轴153上,设有可旋转地支撑拾取辊111、并且能够以输纸辊112的旋转轴为中心旋转的支撑框架156。支撑框架156是本发明涉及的支撑部件的一个例子。伴随输纸辊112的旋转,支撑框架156也以输纸辊112的旋转轴151b为中心旋转,由此,在拾取辊111上作用以旋转轴151b为中心而进行圆周运动的力。在支撑框架156的靠近旋转轴153一侧的端部,设有用于搭挂后述的门锁止部件的止动器157。另外,在支撑框架156上,在输纸辊112和拾取辊111之间的位置设有钩状部件160。钩状部件160沿铅直方向向上侧延伸的前端具有钩状的突起部161。钩状部件160通过与安装在上部输送引导部135上的锁止部件170钩挂,维持拾取辊111在铅直方向上升的状态。
图8是表示锁止部件170及钩状部件160的侧视图。锁止部件170从安装在上部输送引导部135上的端部沿铅直方向延伸。另外,将锁止部件170延伸的部分中朝向钩状部件160弯折的位置称为槽部176。在锁止部件170的槽部176中钩挂钩状部件160的突起部161。
在原稿输送开始之前,且用户将原稿设置在原稿载置部11上的定时,如果拾取辊111处于下降的状态,则无法将原稿设置在原稿前端与拾取辊111抵接的适当位置。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不进行原稿输送的期间内,通过使锁止部件170与钩状部件160钩挂而使拾取辊111维持上升的状态。由此,用户容易以将原稿上表面设置在拾取辊111的下方的方式,将原稿正确地设置在原稿载置部11上。
锁止部件170在与钩状部件160钩挂一侧的相反一侧端部,具有在沿旋转轴151及旋转轴153的方向上延伸的轴171。轴171的两端可旋转地安装在设置于上部输送引导部135上的轴承上。另外,在轴171上卷绕螺旋弹簧172。螺旋弹簧172的一端部向与轴171正交的方向延伸,其弹簧前端173朝向上部输送引导部135弯折为钩状,与上部输送引导部135接触。如果向锁止部件170施加箭头Ra1方向的力,则轴171旋转,与之伴随,也向卷绕在轴171上的螺旋弹簧172作用箭头Ra1方向的力。并且,通过利用该箭头Ra1方向的力,将螺旋弹簧172的弹簧前端173向上部输送引导部153按压,从而弹簧前端173从上部输送引导部135承受反作用力。其结果,在卷绕有螺旋弹簧172的轴171及与轴171连接设置的锁止部件170上,作用箭头Ra2方向的力。即,螺旋弹簧172使锁止部件170产生力,以向相反方向抵抗向输送方向下游侧的方向且向上部输送引导部135靠近的方向作用的力。由此,在钩状部件160与锁止部件170钩挂时,通过在锁止部件170上相对于向箭头Ra1方向作用的力而向箭头Ra2方向施加反作用力,从而将钩状部件160和锁止部件170彼此压紧。
如上所述,通过使钩状部件160与锁止部件170钩挂,从而以使拾取辊111从原稿远离的状态保持支撑框架156。钩状部件160、突起部161、锁止部件170、轴171、螺旋弹簧172、弹簧前端173、及槽部176是本发明涉及的保持单元的一个例子。另外,上部输送引导部135是本发明涉及的框体的一个例子。另外,钩状部件160是本发明涉及的第1部件的一个例子,锁止部件170是本发明涉及的第2部件的一个例子。另外,突起部161、轴171、螺旋弹簧172、弹簧前端173、及槽部176是本发明涉及的按压单元的一个例子。以下提及锁止机构是指钩状部件160及锁止部件170这两者。另外,以下将钩状部件160及锁止部件170钩挂的状态称为锁止机构锁止状态。另外,以下将钩状部件160及锁止部件170未钩挂的状态称为锁止机构解除状态。
图9是表示锁止机构锁止的状态的剖视图。控制部101,作为初始动作或原稿输送结束后的下一次原稿输送的动作,将电动机140的旋转方向变更为反转方向,以使得拾取辊111成为上升状态。其中,初始动作是指例如图像形成装置100的电源刚刚接通之后或刚刚消除卡纸等错误之后进行的动作。通过将电动机140的旋转方向变更为反转方向,从而使输纸辊112向箭头Rb1方向旋转,与之伴随,通过使支撑框架156向箭头Rb1方向旋转,从而使支撑在支撑框架156上的拾取辊111向箭头Rc1方向进行圆周运动。其结果,通过使钩状部件160向箭头Rc1方向移动,使钩状部件160的突起部161与锁止部件170上设置在与钩状部件160正对的表面上的槽部176钩挂,从而使锁止机构锁止。形成槽部176的一个斜面与另一个斜面所成的二面角,设计为比直角大的角度。另外,突起部161从正面侧观察具有成为三角形的形状,其下表面162与槽部176钩挂。由此,在锁止机构锁止的瞬间或锁止解除的瞬间,槽部176及突起部161的接触面与拾取辊111的圆周运动的方向不垂直,因而在突起部161向槽部176钩挂时,阻力小而容易钩挂,并且,在突起部161从槽部176脱离时也同样地,阻力小而容易脱离。
另外,在锁止部件170上具有从槽部176向具有铅直方向分量的方向延伸的部位即侧面部177。该侧面部177的长度为,通过使突起部161的下表面162与侧面部177接触滑动而向槽部176移动,从而容易将突起部161钩挂在槽部176中。另外,相对于锁止机构中进行锁止一侧的钩状部件160,使被锁止一侧的锁止部件170位于拾取辊111的圆周运动的旋转中心侧。由此,在锁止机构解除时,即,在拾取辊111向箭头Rc2方向进行圆周运动时,由于从钩状部件160施加在锁止部件170上的力的方向沿着旋转方向,因此,不会产生相对于该力的阻力,从而能够顺利地解除锁止。
另外,在下部输送引导部136上与输纸辊112相比为纸张输送方向上游侧、且与拾取辊111相比的纸张输送方向下游侧,设有成为原稿前端设置位置的基准的门部件200,以能够将原稿设置在原稿载置部11上的适当位置。门部件200具有未图示的弹簧,如果受到纸张输送方向的力,则其向纸张输送方向倾倒,使纸张输送路径成为开放状态。另外,门部件200在没有受到纸张输送方向的力时,受到弹簧的力而成为相对于水平方向立起的状态。在该立起状态下,门部件200由于被后述的门锁止部件190钩挂,从而即使作用有纸张输送方向即设置原稿时施加的力也不会倾倒。
门部件200的门部件前端201朝向纸张输送方向弯折为钩状。门锁止部件190是棒状部件,在靠近输纸辊112一侧的一端具有第1钩部191,并且在从输纸辊112远离一侧的另一端具有第2钩部192。门锁止部件190在其长度方向的大致中央具有沿着旋转轴151及旋转轴153的方向延伸的轴193。轴193嵌入在设置于上部输送引导部135上的轴承139中,门锁止部件190能够相对于上部输送引导部135旋转。
保持钩状部件160的突起部161与锁止部件170的槽部176钩挂状态时的保持力,比由于拾取辊111等的自重而沿铅直方向拉拽从而使钩状部件160的突起部161与锁止部件170的槽部176分离的力大。另一方面,该保持力比由于电动机140向正转方向(图示的箭头Rb2方向)旋转而使拾取辊111向箭头Rc2方向进行圆周运动从而使钩状部件160的突起部161与锁止部件170的槽部176分离的力小。换言之,该保持力比支撑框架156从被保持单元保持的状态向没有被保持的状态变化时的力小。因此,例如在初始动作时等,通过使电动机140向反转方向旋转而使拾取辊111成为上升状态,在钩状部件160与锁止部件170的锁止机构锁止时,不会由于拾取辊111的自重而解除锁止。另一方面,在进行原稿输送时,通过使电动机140向正转方向旋转,从而利用旋转轴151b受到的扭矩解除锁止机构的锁止,使拾取辊111成为下降状态。
图10是表示锁止机构解除的状态的侧视图。例如,在用户按下复印开始或扫描开始按钮而开始输送原稿时,如上所述,通过使电动机140向正转方向旋转,从而通过旋转轴151承受的扭矩解除锁止机构的锁止,使拾取辊111成为下降状态。这时,伴随拾取辊111的圆周运动,支撑框架156上的止动器157通过钩挂在门锁止部件190的第2钩部192上而将其按下,从而使门锁止部件190以轴193为中心向箭头Rd1方向旋转。其结果,门锁止部件190的第1钩部191从门部件200的门部件前端201脱离。在该状态下,如果门部件200从所输送的原稿受到输送方向的力,由于第1钩部190和门部件前端201的钩挂被解除,因此门部件200向纸张输送方向倾倒,从而不会妨碍原稿输送。
在这里,将本实施方式与现有的结构进行比较,对本实施方式中的效果进行说明。图11(a)及(b)是用于说明现有例中的拾取辊111a上下移动的示意图。图11(a)表示拾取辊111a上升的状态,图11(b)表示拾取辊111a下降的状态。在现有例中,为了使拾取辊111a上升而安装有弹簧301,该弹簧301从上部输送引导部135a的与纸张输送路径相对的面至支撑框架156a的长度方向的大致中央部为止,该支撑框架156a设置为,可旋转地支撑输纸辊112a及拾取辊111a。弹簧301的一端安装在上部输送引导部135上,并且,弹簧301的另一端安装在支撑框架156上。利用弹簧301的收缩力,将拾取辊111a向上部输送引导部135侧拉拽而使其上升。
在现有例中,在上述结构中,在进行原稿输送时,伴随电动机140向正转方向的旋转,输纸辊112a向Re1方向旋转,与之相伴,支撑框架156a以输纸辊112a为中心旋转,从而拾取辊111a以旋转轴151d为中心而向箭头Rf1方向进行圆周运动。由此,拾取辊111a移动至沿铅直方向下降的位置。这时,旋转轴151d承受的扭矩,是使输纸辊112a旋转并且使拾取辊111a进行圆周运动所需的扭矩、与抵抗弹簧301的收缩力而向相反方向拉拽以维持与纸张接触的状态所需的扭矩之和。即,如果是上述这种使用弹簧301的收缩力而使拾取辊111a上升的结构,则使拾取辊111a成为下降状态所需的扭矩并不仅仅是使输纸辊112a旋转及使拾取辊111a进行圆周运动所需的扭矩,还需要多出用于持续抵抗弹簧301的收缩力的扭矩。即,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作用在旋转轴151b上的扭矩相应变大,所以设置在输纸辊112a的旋转轴上的扭矩限制器也必须是与之相对应的大小,结果,成本升高,且空间节省方面也出现问题。另外,在这种情况下,与所需的扭矩大小成正比,电动机140也变得大型化,因此,在这一点上也同样地使成本升高,且在空间节省方面出现问题。
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锁止机构,只要一次使拾取辊111上升并使锁止机构锁止,之后不再需要为了维持拾取辊111上升的状态而追加的扭矩。即,在本实施方式中,不需要如上述现有例所示,使用弹簧301持续拉拽拾取辊111。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拾取辊111成为下降状态所需的扭矩,只是用于使输纸辊112旋转并且使拾取辊111进行圆周运动的扭矩即可。其结果,旋转轴151b承受的扭矩中不包含如上述现有例所示持续抵抗弹簧301的扭矩,相对应地,在使拾取辊111成为上升状态时,需要电动机产生的扭矩减小。另外,与之相对应,能够实现设置在旋转轴151上的扭矩限制器152及电动机140的小型化。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将通过电动机140驱动产生的扭矩仅用于使输纸辊112旋转并且使拾取辊111进行圆周运动,而不必分离出现有例中的用于抵抗弹簧301的扭矩。由此,拾取辊111在与纸张接触时充分传递由扭矩产生的力,从而在原稿受到的接触压力较大的状态下进行原稿输送。
另外,没有上述现有例所示使用弹簧301且不具有本实施方式所示的锁止机构的情况如下。即,在这种情况下,在没有进行原稿输送时,电动机140向反转方向旋转,拾取辊111以旋转轴151为中心向与上述输送引导部135靠近的方向进行圆周运动,但这时,不存在维持上升状态的机构。因此,在使上部输送引导部135相对于下部输送引导部136旋转而使薄片输送装置10成为打开状态时,电磁离合器143成为非连接状态,使拾取辊111进行圆周运动的力中断,从而拾取辊111通过自重而沿铅直方向下降。因此,控制部101在原稿的输送开始之前,必须使电动机140向逆转方向旋转而成为使拾取辊111再次上升的状态。与之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即使使上部输送引导部135相对于下部输送引导部136旋转而成为薄片输送装置10打开的状态,也不会成为拾取辊111利用自重而下降的状态,因此控制部101不需要为了使拾取辊111成为上升状态而使电动机140向反转方向旋转。由此,与不具有锁止机构的情况相比较,在本实施方式中,不会产生开始进行原稿输送时的时间损失。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在薄片输送装置10中,能够在使位于输送方向最上游的拾取辊111沿铅直方向上升时,减小需要电动机140产生的扭矩。
(变形例)
本发明中的第2传递机构并不限定于传动带,也可以是齿轮。但是,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在使输纸辊112旋转时将该输纸辊112的旋转传递至拾取辊111,并且通过支撑框架156旋转而使拾取辊111进行圆周运动的机构。

Claims (6)

1.一种薄片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第1辊,其通过旋转而送出薄片;
第2辊,其通过旋转而输送由所述第1辊送出的薄片;
支撑部件,其可旋转地支撑所述第1辊,并且能够以所述第2辊的旋转轴为中心旋转;
保持单元,其具有:设置在所述支撑部件上的、具有突起部的第1部件;以及设置在可旋转地支撑该支撑部件的框体上的、具有使该突起部钩挂的槽部的第2部件,该保持单元在所述第1辊从所述薄片远离的状态下,保持该支撑部件;
驱动单元,其进行旋转而产生驱动力;
第1传递机构,其将通过所述驱动单元产生的驱动力传递至所述第2辊,使该第2辊旋转;
第2传递机构,其将传递至所述第2辊的驱动力传递至所述第1辊,使该第1辊向与该第2辊相同的方向旋转;
对所述驱动单元进行控制的控制单元,其在输送所述薄片的情况下,使所述驱动单元旋转,从而使所述第1辊及所述第2辊向输送所述薄片的方向旋转,并且,通过使由所述保持单元保持的所述支撑部件以所述第2辊的旋转轴为中心旋转,使所述第1辊向靠近所述薄片的方向进行圆周运动,从而成为所述支撑部件不由所述保持单元保持的状态,使所述第1辊与所述薄片接触;以及
按压单元,其在所述突起部与所述槽部钩挂时,将该突起部和该槽部压紧,
所述槽部及所述突起部的接触面不与所述第1辊的所述圆周运动的方向垂直,所述第2部件相对于所述第1部件位于该第1辊的该圆周运动的旋转中心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片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单元,在不输送所述薄片的情况下,使所述驱动单元向与输送所述薄片的情况相反的方向旋转,从而使所述支撑部件以所述第2辊的旋转轴为中心旋转,使所述第1辊向从所述薄片远离的方向进行圆周运动,由此使该支撑部件由所述保持单元保持。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薄片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持单元在所述第1辊从所述薄片远离的状态下对所述支撑部件进行保持时的保持力,比由于所述支撑部件及所述第1辊的自重而沿铅直方向作用的力大,并且比在所述驱动单元向输送所述薄片的情况的方向旋转时,所述支撑部件要从被所述保持单元保持的状态向不被保持的状态变化时的力小。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薄片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持单元具有从所述槽部朝向具有铅直方向分量的方向延伸的部位。
5.一种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薄片输送装置;以及
图像读取单元,其从通过所述薄片输送装置输送的薄片上读取图像。
6.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以及
图像形成单元,其将通过所述图像读取装置读取的图像形成在记录介质上。
CN201310008668.6A 2012-05-10 2013-01-09 薄片输送装置、图像读取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Active CN10338714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08943 2012-05-10
JP2012108943A JP5935496B2 (ja) 2012-05-10 2012-05-10 シート搬送装置、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87143A CN103387143A (zh) 2013-11-13
CN103387143B true CN103387143B (zh) 2017-06-30

Family

ID=495315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008668.6A Active CN103387143B (zh) 2012-05-10 2013-01-09 薄片输送装置、图像读取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5935496B2 (zh)
KR (1) KR101674518B1 (zh)
CN (1) CN10338714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6052921A (ja) 2014-09-02 2016-04-14 船井電機株式会社 シート供給装置およびプリンタ
JP6907484B2 (ja) * 2016-09-01 2021-07-21 富士フイルムビジネスイノベ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記録媒体搬送装置、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出力装置
CN106586618B (zh) * 2016-12-26 2018-08-07 旭东机械(昆山)有限公司 生产线上的间隔纸自动送纸装置
JP7192386B2 (ja) * 2018-10-19 2022-12-20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原稿搬送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363649B2 (ja) * 1995-03-28 2003-01-0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搬送装置および原稿読取装置
JP2004059171A (ja) * 2002-07-25 2004-02-26 Konica Minolta Holdings Inc 給紙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308249A (ja) * 2006-05-17 2007-11-29 Ricoh Co Ltd シート材搬送装置、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1823637A (zh) * 2009-03-05 2010-09-08 株式会社理光 用纸传送设备、图像读取设备及图像形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1098822A (ja) * 2009-11-06 2011-05-19 Canon Electronics Inc シート給送装置
JP2011213447A (ja) * 2010-03-31 2011-10-27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給紙装置、給紙装置を用いた自動原稿搬送装置、及び給紙装置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JP4998603B2 (ja) * 2010-07-08 2012-08-15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シート供給機構及び自動原稿搬送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363649B2 (ja) * 1995-03-28 2003-01-0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搬送装置および原稿読取装置
JP2004059171A (ja) * 2002-07-25 2004-02-26 Konica Minolta Holdings Inc 給紙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308249A (ja) * 2006-05-17 2007-11-29 Ricoh Co Ltd シート材搬送装置、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1823637A (zh) * 2009-03-05 2010-09-08 株式会社理光 用纸传送设备、图像读取设备及图像形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1674518B1 (ko) 2016-11-09
CN103387143A (zh) 2013-11-13
JP5935496B2 (ja) 2016-06-15
JP2013234060A (ja) 2013-11-21
KR20130126448A (ko) 2013-11-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76649B (zh) 图像形成设备
CN103387143B (zh) 薄片输送装置、图像读取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1955074B (zh) 引入装置、供纸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2616588B (zh) 薄片体提供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JP5590497B2 (ja) 開閉機構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168647B2 (ja) 引き込み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6549748B2 (en) Carry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4076648B (zh) 图像形成设备
CN104909193B (zh) 片材传送装置及图像形成设备
JP2011090040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018038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091148A (ja) 給紙装置、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給紙方法、給紙プログラム、及びこの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コンピュータ読取可能な記録媒体
JP4989311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341288A (ja) 画像形成装置
KR101576961B1 (ko) 시트 반송 장치, 화상 판독 장치 및 화상 형성 장치
JP3716737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377425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3724310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2049287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114273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1281952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6003747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1183954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191584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3960239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okyo

Patentee after: Fuji 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Patentee before: Fuji Xerox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