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73067B - 打印设备 - Google Patents

打印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373067B
CN103373067B CN201310152985.5A CN201310152985A CN103373067B CN 103373067 B CN103373067 B CN 103373067B CN 201310152985 A CN201310152985 A CN 201310152985A CN 103373067 B CN103373067 B CN 10337306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in orbit
supporting member
orbit
main
rail suppor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15298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373067A (zh
Inventor
福永悦史
岛村健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033730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7306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37306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7306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9/00Character- or line-spacing mechanisms
    • B41J19/18Character-spacing or back-spacing mechanisms; Carriage return or release device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08Controlling printhead for accurately positioning print image on printing material, e.g. with the intention to control the width of margins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 Common Mechanisms (AREA)
  • Character Spaces And Line Spaces In Printers (AREA)

Abstract

打印设备。提供一种宽幅打印设备,其能够抑制滑架的姿势变化而改善墨的着落精度,并且能够将HP距离减小到最狭窄,从而实现更高的图像品质和批量生产性能。因此,HP距离、主轨道和副轨道是可调整的,并且使两个轨道的弯曲量与稿台(21)的弯曲量一致。之后,进行用于使两个轨道的局部变形最小化的调整。

Description

打印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墨喷射到打印介质上以在打印介质上进行打印的打印设备。
背景技术
传统地,为了校正用于确定安装有打印头的滑架在旋转方向上的姿势的轨道的挠曲以及制造误差,日本特开2001-171194号公报中公开的喷墨打印设备设置有能够在主扫描方向上以一定间隔调整轨道的机构。
然而,在用于在60英寸以上的打印介质上进行打印的宽幅喷墨打印设备中,打印设备的壳体被延长。因此,考虑到打印机的成本以及批量生产性能,必须允许在打印头的正下方支撑打印介质的稿台在重量方向上具有一定程度的挠曲。因此,在日本特开2001-171194号公报中公开的打印机以将轨道调整为直线的方式构造以抑制滑架的姿势变化的情况中,打印头与稿台之间的距离(在下文中也称为HP距离)不能被减小到最狭窄,使得在实现更高的图像品质时出现问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宽幅喷墨打印设备,其能够抑制滑架的姿势变化以改善墨的着落精度,并且能够将打印头与稿台之间的距离减小到最狭窄,从而实现更高的图像品质和批量生产性能。
因此,根据本发明的打印设备包括:滑架,其被构造成安装打印头并且能在主扫描方向上移动;主轨道,其用于在所述主扫描方向上引导所述滑架;副轨道,其用于限制所述滑架相对于所述主轨道在转动方向上的姿势;轨道支撑基座,其用于支撑所述主轨道和所述副轨道;稿台,其用于支撑在与所述主扫描方向交叉的副扫描方向上被输送的打印介质;多个轨道支撑基座调整机构,其用于与所述稿台在重力方向上的挠曲对应地调整所述主轨道和所述副轨道的位置;主轨道调整机构,其用于在所述主扫描方向上的多个部位调整所述主轨道的位置;以及副轨道调整机构,其用于在所述主扫描方向上的多个部位调整所述副轨道的位置。
根据本发明,打印设备包括用于与稿台在重力方向上的挠曲对应地调整主轨道和副轨道的位置的多个轨道支撑基座调整机构。而且,打印设备包括用于在主扫描方向上的多个部位调整主轨道的位置的主轨道调整机构、以及用于在主扫描方向上的多个部位调整副轨道的位置的副轨道调整机构。由此能够实现一种宽幅喷墨打印设备,该喷墨打印设备能够抑制滑架的姿势变化以改善墨的着落精度,并且能够将打印头与稿台之间距离(HP距离)减小到最狭窄,从而实现更高的图像品质和批量生产性能。
从下面(参照附图)对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说明,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将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可应用本发明的喷墨打印设备的示意性立体图;
图2是示出用于支撑可应用本发明的滑架的轨道构造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3是示出可应用本发明的主轨道调整机构的示意性立体图;
图4是示出可应用本发明的轨道支撑基座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5是示出可应用本发明的轨道调整工具的立体图;
图6是示出可应用本发明的副轨道调整机构的示意性立体图;
图7A是示出壳体构造的示意性主视图(仅主体右侧部);
图7B是示出壳体构造的示意性主视图(仅主体中央部);
图7C是示出壳体构造的示意性主视图(仅主体左侧部);
图8是示出可应用本发明的第一轨道支撑基座调整机构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9是示出可应用本发明的第三轨道支撑基座调整机构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10是示出应用了本发明的轨道调整程序的示例的流程图;
图11是示出应用了本发明的HP距离调整处理之后的轨道状态的示意性说明图;
图12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主轨道调整机构的立体图;
图13是示出主轨道调整机构的截面图;
图14A是示出由位置调整单元支撑的主轨道的立体图;
图14B是示出由位置调整单元支撑的主轨道的立体图;
图14C是示出由位置调整单元支撑的主轨道的立体图;
图14D是示出由位置调整单元支撑的主轨道的立体图;
图15是示出由位置调整单元支撑主轨道的状态的前方主视图;
图16A是示出第一主轨道支撑构件的立体图;以及
图16B是示出第二主轨道支撑构件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图1是示例出根据本发明中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整个喷墨打印设备的示意性构造的立体图。应当注意,图1完全是示意性地描述了整个打印机,其中,在图示中省略了轨道支撑基座61和副轨道58等,稍后将说明轨道支撑基座61和副轨道58。
喷墨打印设备设置有沿图1中的箭头X方向往复运动的滑架52。滑架52设置有头保持件53,并且能够喷射墨的打印头51(打印部件)被可拆装地安装于头保持件53。墨从墨盒单元(未示出)经由墨供给管(未示出)被供给到打印头51。喷墨打印设备还设置有滑架马达114和打印介质输送马达110。
滑架马达114是用于使打印头51沿主扫描方向X往复运动的马达,该滑架马达114使安装了打印头51的滑架52沿主扫描方向X向左右侧移动(可滑动)。带轮210设置于滑架马达114的转轴,并且同步带211以张紧状态绕带轮210卷绕。滑架52被连接到同步带211。因此,当滑架马达114正反方向转动时,由主轨道57引导滑架52在稿台21上平行于稿台21地移动。
打印介质输送马达110是用于沿副扫描方向Y输送作为打印介质的卷纸82的马达。打印介质输送马达110驱动并转动作为从动辊的夹送辊11和作为辊对的输送辊12。编码器膜212被设置成与输送辊12为一体,并且输送辊12的转动量由用于读取编码器膜212的整个圆周上的狭缝的编码器传感器(未示出)来反馈控制(feedback-controlled)。跟随沿着主扫描方向往复运动的滑架52的移动的打印头51的扫描和以预定量引出卷纸82并且沿副扫描方向输送卷纸82的输送辊12的移动彼此交替地进行,以实现作为目标的图像形成(imageformation)。
接着,将参照图2说明用于支撑滑架52的轨道构造。图2是示出用于支撑图1中的喷墨打印设备中的滑架52的轨道构造的示例的示意性侧视图。滑架52由沿主扫描方向(图1中的箭头X方向,与图2中的纸面垂直的方向)延伸的主轨道57支撑,并且沿主扫描方向延伸的副轨道58确定滑架52在绕着主轨道57的旋转方向(转动方向)上的姿势。另外,滑架52经由轴承59相对于主轨道57滑动,并且通过可转动的辊60夹着副轨道58以沿主扫描方向往复运动。
配置有主轨道57和副轨道58的轨道支撑基座61设置有能够沿箭头Z方向调整主轨道57的多个主轨道调整机构62和能够沿箭头Z方向调整副轨道58的多个副轨道调整机构63。以这种方式,能够在多个部位沿箭头Z方向调整主轨道57和副轨道58。另外,轨道支撑基座61设置有第一轨道支撑基座调整机构93、第二轨道支撑基座调整机构94(参照稍后说明的图7C)、第三轨道支撑基座调整机构95(参照稍后说明的图7B)以及第四轨道支撑基座调整机构96(参照稍后说明的图7B),这些调整机构能够沿箭头Z方向调整轨道支撑基座61。
在下文中,将说明主轨道调整机构62、副轨道调整机构63以及第一至第四轨道支撑基座调整机构各自的具体构造。首先,将参照图3和图4说明主轨道调整机构62的构造。图3是示出主轨道调整机构62的构造的示例的示意性立体图,图4是轨道支撑基座61的示意性截面图。在主扫描方向上的多个部位,利用主轨道调整构件71和螺栓72,经由由树脂构件制成的主轨道支撑构件70将主轨道57紧固并固定到轨道支撑基座61。
各主轨道调整构件71通过螺栓73被紧固到轨道支撑基座61,另一方面,各主轨道调整构件71设置有能够沿箭头Z方向被调整的构造。具体地,椭圆孔74形成于主轨道调整构件71,圆孔78形成于轨道支撑基座61。通过将设置有偏心轴75的工具77的顶端76在其顶端处插入圆孔78并且在圆孔78中转动工具77,调整主轨道调整构件71在箭头Z方向上的位置。因此,主轨道57在箭头Z方向上的位置能够以一微米级被微调。
接着,将参照图4和图6说明副轨道调整机构63的构造。图6是示出图1中的喷墨打印设备中的副轨道调整机构63的构造的示例的示意性立体图。在主扫描方向上的多个部位,利用副轨道调整构件81和螺栓82,经由由树脂构件制成的副轨道支撑构件80将副轨道58紧固并固定到轨道支撑基座61。各副轨道调整构件81通过螺栓83被紧固到固定于轨道支撑基座61的副轨道支撑基座84,另一方面,各副轨道调整构件81设置有能够沿箭头Z方向被调整的构造。具体地,椭圆孔85形成于副轨道调整构件81,圆孔86形成于副轨道支撑基座84。通过将上述工具77的顶端76插入圆孔86并且在圆孔86中转动工具77,调整副轨道调整构件81在箭头Z方向上的位置。因此,副轨道58在箭头Z方向上能够以一微米级被微调。
将参照图7A至7C说明第一至第四轨道支撑基座调整机构的配置。图7A是示出主体正面右部的示意性壳体构造图,图7B是示出主体正面中央部的示意性壳体构造图,以及图7C是示出主体正面左部的示意性壳体构造图。轨道支撑基座61在其两侧处由配置于稿台21的在箭头X方向上的右侧的右板90和同样配置于稿台21的在箭头X方向上的左侧的左板91支撑。另外,轨道支撑基座61的大致中央部由配置于稿台21的在箭头X方向上的大致中央部的右侧中央支撑构件92和左侧中央支撑构件89支撑。
调整稿台21的在箭头X方向上的最右侧以及沿箭头Z方向调整轨道支撑基座61的右侧的第一轨道支撑基座调整机构93设置于轨道支撑基座61的右侧。调整稿台21的在箭头X方向上的最左侧以及沿箭头Z方向调整轨道支撑基座61的左侧的第二轨道支撑基座调整机构94设置于轨道支撑基座61的左侧。调整稿台21的在箭头X方向上的大致中央部以及沿箭头Z方向调整轨道支撑基座61的大致中央部的第三轨道支撑基座调整机构95和第四轨道支撑基座调整机构96被设置于轨道支撑基座61的中央部。
首先,将参照图7A和图8说明第一轨道支撑基座调整机构93的构造。图8是示出第一轨道支撑基座调整机构93的构造的示例的示意性侧视图。轨道支撑基座61设置有Z方向调整螺栓97,该Z方向调整螺栓97在轨道支撑基座61和滑架52(参照图1和图2)的在箭头Y方向上的重心的正下方,并且Z方向调整螺栓97的顶端与右板90上部的边缘部98接触。另外,配置于轨道支撑基座61的引导构件99大致装配在设置于右板90的隆起部100中。因此,当Z方向调整螺栓97被紧固时,轨道支撑基座61在右板90的基础上沿箭头Z方向升高,从而能够调整轨道支撑基座61在箭头Z方向上的位置。
另外,更不用说,当Z方向调整螺栓97反方向转动时,轨道支撑基座61沿着使轨道支撑基座61与右板90之间的在箭头Z方向上的距离变短的方向移动。以这种方式,第一轨道支撑基座调整机构93被构造成使得能够通过使用Z方向调整螺栓97来调整轨道支撑基座61相对于右板90的在箭头Z方向上的相对距离。另外,在沿箭头Z方向调整轨道支撑基座61之后,通过用于定位的螺栓101,轨道支撑基座61被紧固并固定到右板90。
图7C中说明的第二轨道支撑基座调整机构94具有与第一轨道支撑基座调整机构93的基本构造相同的基本构造。第二轨道支撑基座调整机构94也被构造成使得能够通过使用Z方向调整螺栓97来调整轨道支撑基座61相对于左板91的在箭头Z方向上的相对距离。
接着,将参照图7B和图9说明第三轨道支撑基座调整机构95和第四轨道支撑基座调整机构96。图9是示出第三轨道支撑基座调整机构95的构造的示例的示意性侧视图。轨道支撑基座61的在箭头X方向(与图9中的纸面垂直的方向)上的大致中央部设置有在将滑架52移动到稿台21的在箭头X方向上的大致中央部时位于滑架52的在箭头X方向上的两端部位置处的两个部位的Z方向调整螺栓106。
另外,与第一和第二轨道支撑基座调整机构类似,Z方向调整螺栓106被配置于轨道支撑基座61和滑架52的在箭头Y方向上的重心位置的正下方。Z方向调整螺栓106以与设置于右侧中央支撑构件92和左侧中央支撑构件89各方的轴102接触的方式构造,并且使用轴102作为基础来调整轨道支撑基座61的中央部。在沿箭头Z方向调整轨道支撑基座61之后,轨道支撑基座61的背面侧通过螺栓103被紧固并固定到右侧中央支撑构件92(左侧中央支撑构件89)。另外,在轨道支撑基座61的正面侧,在不动构件104被装配于轴102中以限制轨道支撑基座61与轴102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的状态下,不动构件104通过螺栓105被紧固并固定到轨道支撑基座61。
接着,将说明使用本发明中的构造来调整轨道的调整方法。改善喷墨打印设备的图像品质的重要因素可以包括对滑架52的姿势变化的限制和打印头51与打印介质之间的最狭窄距离。当滑架52的姿势变化发生时,配置于打印头51中的不同色彩的喷嘴之间的在箭头Y方向上的墨着落位置将以最大为100mm的偏差彼此分开(在下文中,被称为Y方向色彩偏差),从而使图像品质劣化。因此,用于使主轨道57和副轨道58的局部变形最小化的轨道调整变得重要。
由于打印头51与打印介质之间的距离从预定距离移位,所以产生归因于打印头51附近的气流的着落偏差,导致图像品质劣化。因此,要求用于将打印头51与稿台21之间的距离(HP距离)保持为在打印区域的整个范围中恒定的轨道调整。顺便提及,在宽幅喷墨打印设备中,通过归因于稿台壳体22的自重的挠曲和夹送辊11对输送辊12的夹持压力,用于支撑稿台21的稿台壳体22的在重力方向上(箭头Z方向上的下侧)的挠曲以0.5mm的程度产生。因此,假定主轨道57和副轨道58分别地以形成直线的方式被调整,则打印区域中的在箭头X方向上的两端部与中央部之间的HP距离产生0.5mm程度的差异,结果,产生了不能实现HP距离最狭窄的问题。
因此,根据本发明,为了实现由前述滑架52的姿势变化所引起的着落偏差的减小和由HP距离(气流)引起的着落偏差的减小,首先使两个轨道中的各轨道的弯曲量与稿台21的弯曲量一致。之后,进行用于使两个轨道的局部变形最小化的轨道调整。
在下文中,将参照图2、图4、图7A至图7C和图10中的流程图说明本发明中的轨道的具体调整方法。首先,在轨道调整开始时,在步骤S01中,将轨道支撑基座61设置于右板90、左板91、右侧中央支撑构件92和左侧中央支撑构件89。接着,如图2所示,滑架52被组装到主轨道57和副轨道58。
之后,滑架52移动到图7A中所示的稿台21的在箭头X方向上的最右侧上部。能够测量HP距离的工具(HP夹具)在该状态下被设定到滑架52中的头保持件53,并且,在步骤S02中,通过观察HP夹具的值,使用图7A中所示的第一轨道支撑基座调整机构93来调整稿台的最右部的HP距离。接着,滑架52移动到图7C中所示的稿台21的在箭头X方向上的最左侧上部。
类似地,在步骤S03中,通过观察HP夹具的值,使用图7C中所示的第二轨道支撑基座调整机构94来调整稿台的最左部的HP距离。接着,滑架52移动到图7B中所示的稿台21上的打印头51能打印的打印区域在箭头X方向上的大致中央部。另外,类似地,在步骤S04中,通过观察HP夹具的值,使用图7B中所示的第三轨道支撑基座调整机构95和第四轨道支撑基座调整机构96来调整稿台的中央部的HP距离。到此为止的步骤与调整HP距离的处理对应(到此为止的处理被称为HP距离的调整处理)。
图11是示出在进行了HP距离的调整处理后的轨道状态的示意性说明图。在HP距离的调整处理完成之后滑架52位于稿台21的在箭头X方向上的中央上部的状态下,主轨道57、副轨道58和稿台21之间的示意性位置关系如图11所示。也就是说,主轨道57的弯曲量和副轨道58的弯曲量与稿台21的弯曲量大致一致。
接着,为了减小Y方向色彩偏差,进行用于使主轨道57与副轨道58的局部变形最小化的轨道调整。首先,使用图4中示出的主轨道调整机构62进行使主轨道57的局部变形最小化的调整。具体地,在步骤S05中,使滑架52被定位于稿台21的在箭头X方向上的大致中央部,并且,在步骤S06中,通过轨道测量夹具来测量并保存各主轨道调整机构62的在主轨道57的箭头Z方向上的位置。
此外,在步骤S07中,通过最小二乘法(the method of least squares),基于各测量值和各测量位置的在箭头X方向上的位置生成目标曲线。之后,在步骤S08中,基于目标曲线,在各调整位置中,使用主轨道调整机构62对目标值进行一微米级的微调。此时主轨道57的调整量与图11的a部中所示的部分对应。到此为止的步骤表示用于调整主轨道57的处理(该处理被称为主轨道的微调处理)。
接着,使用图4中所示的副轨道调整机构63进行用于使副轨道58的局部变形最小化的调整。具体地,在步骤S09中,使滑架52被定位于稿台21的在箭头X方向上的大致中央部,并且,在步骤S10中,通过轨道测量夹具测量各副轨道调整机构63的在副轨道58的箭头Z方向上的位置以保存被测量的位置。另外,在步骤S11中,通过最小二乘法基于各测量值和各测量位置的在箭头X方向上的位置生成目标曲线。之后,基于目标曲线,在各调整位置中,使用副轨道调整机构63对目标值进行一微米级的微调。此时副轨道58的调整量与图11的b部中所示的部分对应。到此为止的步骤示出了用于调整副轨道58的处理(该处理被称为副轨道的微调处理)。
应当注意,在副轨道的微调处理中,副轨道58的目标曲线的弯曲量可以被校正为使得副轨道58的弯曲量与主轨道57的弯曲量一致。具体地,在副轨道58的曲线与主轨道57的曲线完全一致的条件下,计算副轨道58的目标曲线。在这种情况下,调整工时稍有增加,但是能够进一步地减小Y方向色彩偏差。
通过该轨道调整,主轨道57的弯曲量和副轨道58的弯曲量均与稿台21的弯曲量大致一致,并且能够使主轨道57和副轨道58各方的局部变形最小化。结果,能够减小归因于滑架52的姿势变化因素的着落偏差和归因于HP因素(气流因素)的着落偏差,从而进一步地改善图像品质。另外,如本发明中那样,在轨道微调处理之前提供用于调整轨道支撑基座61自身到稿台21的HP距离的调整处理,因此使轨道微调处理中的调整量小,使得能够大大地缩短调整工时。
该结果特别地显著发生在宽幅喷墨打印设备中。此外,由于能够进行包括滑架52的部件公差的HP距离调整,所以能够以更高的精度调整HP距离。而且,在主轨道57和副轨道58中的每一方的微调处理中,在将滑架52定位于稿台21的在箭头X方向上的中央部的状态下进行轨道的调整。由此,能够考虑由于滑架52的重量引起的轨道支撑基座61的变形而进行轨道的调整以进一步地减小Y方向色彩偏差。
如上所述,已对本发明中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该实施方式,并且在不背离主题的范围内可以采用未提及的各种实施方式。
在该方式中,HP距离、主轨道和副轨道分别是可以调整的;使两个轨道中的每一方的弯曲量与稿台21的弯曲量大致一致,之后进行用于使两个轨道中的每一方的局部变形最小化的调整。
由此,能够实现如下宽幅喷墨打印设备:其能够抑制滑架的姿势变化以改善墨的着落精度,并且能够将HP距离减小至最狭窄,由此实现更高的图像品质和批量生产性能。
(第二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应当注意,由于本实施方式中的基本构造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基本构造相同,所以在下文中将仅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特征构造。关于主轨道调整机构62的构造,可以采用如下文说明的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构造不同的主轨道调整机构200。
图12是示出本实施方式中的主轨道调整机构200的立体图,图13是主轨道调整机构200的截面图。如图12和图13所示,在轨道支撑基座61上配置主轨道57、均在主轨道57的下部直接地支撑主轨道57的第一主轨道支撑构件130以及均在第一主轨道支撑构件130的下部支撑第一主轨道支撑构件130的第二主轨道支撑构件140。在主轨道57的支撑构造中,各构造构件的形状如下面详细说明的那样形成,由此,主轨道57能够独立地在箭头Y方向和箭头Z方向上被调整位置。另外,沿主扫描方向在多个部位等间距地设置能够调整主轨道57的位置的支撑构造,使得整个主轨道57以能够被调整位置的方式被支撑。
图14A至14D是从上方观察的示出通过位置调整单元支撑主轨道57的状态的立体图。图15是示出通过位置调整单元支撑主轨道57的状态的前方主视图。而且,图16A示出了第一主轨道支撑构件130,图16B是示出从下方观察的第二主轨道支撑构件140的立体图。
如图14A所示,轨道支撑基座61设置有沿箭头Y方向成一条直线地形成的圆孔160a、长孔160b和长孔160c。长孔160b和长孔160c是均在箭头Y方向上具有较长直径的长孔。如图14B所示,第二主轨道支撑构件140配置于轨道支撑基座61的上部。如图16B所示的圆柱状的凸形状140a形成于第二主轨道支撑构件140的底面。与诸如驱动器等的通用工具接合的凹形状140b形成于其背面与凸形状140a的上面相反的位置。
另外,面140c形成于第二主轨道支撑构件140的上面,在以凸形状140a为中心的径向上,面140c在箭头Z方向上是等高的,并且面140c在周向上以恒定的倾斜度倾斜。孔140d在以凸形状140a为中心的径向上形成于面140c的中央部,并且进一步地,孔140e同样地在以凸形状140a为中心的径向上被形成在比面140c接近凸形状140a的位置。通过将凸形状140a接合到圆孔160a来进行第二主轨道支撑构件140到轨道支撑基座61的定位。
通过使用利用驱动器等使第二主轨道支撑构件140转动的凹形状140b,第二主轨道支撑构件140能够以圆孔160a作为转动中心在XY平面上相对于轨道支撑基座61滑动并转动。此时,轨道支撑基座61的长孔160c在通常使用的转动范围内一直从第二主轨道支撑构件140的孔140d暴露,并且进一步地,轨道支撑基座61的孔160b一直从第二主轨道支撑构件140的孔140e暴露。
如图14c所示,第一主轨道支撑构件130被配置于第二主轨道支撑构件140的上部。支撑主轨道57的圆弧状的凹形状130e形成于第一主轨道支撑构件130的上面。如图16A所示的圆筒状的凸形状130a和圆柱状的凸形状130c形成于第一主轨道支撑构件130的底面。凸形状130a的中空部130b从凸形状130a的顶端贯穿到第一主轨道支撑构件130的上面,并且中空部130b被定位于在上面的凹形状130e的中央部。
另外,面130d形成于第一主轨道支撑构件130的底面,并且在以轨道支撑基座61的圆孔160a为中心的径向上,面130d在箭头Z方向上是等高的,并且面130d是在周向上以恒定的倾斜度倾斜的倾斜面。该倾斜度与作为第二主轨道支撑构件140的接触面的面140c的倾斜度相同。结果,在第一主轨道支撑构件130被配置于第二主轨道支撑构件140的上部的状态下,面140c与面130d彼此无间隙地接触而抵销掉了倾斜度。结果,如图14D所示,在凹形状130e中接收主轨道57时,主轨道57在任何时候都与轨道支撑基座61平行。也就是说,第一主轨道支撑构件130和第二主轨道支撑构件140之间的接触面形成相对于由第一主轨道支撑构件130支撑的主轨道57的轴向倾斜的面。
在凸形状130a穿过第二主轨道支撑构件140的孔140d的状态下,通过轨道支撑基座61的长孔160c的较短直径宽度在箭头X方向上限制第一主轨道支撑构件130相对于轨道支撑基座61在箭头X方向上的位置。而且,在凸形状130c穿过第二主轨道支撑构件140的孔140e的状态下,通过轨道支撑基座61的长孔160b的较短直径宽度在箭头X方向上限制第一主轨道支撑构件130相对于轨道支撑基座61在箭头X方向上的位置。
这里,当第二主轨道支撑构件140以轨道支撑基座61的圆孔160a为中心转动时,来自第二主轨道支撑构件140的在箭头X方向上的摩擦力作用于第一主轨道支撑构件130。然而,第一主轨道支撑构件130相对于轨道支撑基座61在箭头X方向上的移动受到限制。因此,第二主轨道支撑构件140的面140c相对于第一主轨道支撑构件130的面130d滑动(相对移动)以改变第一主轨道支撑构件130和主轨道57各方在箭头Z方向上的位置,从而调整主轨道57的位置。此时,在将主轨道57保持为与轨道支撑基座61平行的状态下,改变主轨道57的位置。
另外,第一主轨道支撑构件130的凸形状130a和凸形状130c分别与轨道支撑基座61的长孔160c和长孔160b在箭头Y方向上具有间隙。此外,第一主轨道支撑构件130的凸形状130a和凸形状130c也分别与第二主轨道支撑构件140的孔140d和孔140e在箭头Y方向上具有间隙。因此,第一主轨道支撑构件130在箭头Y方向上能相对于轨道支撑基座61和第二主轨道支撑构件140移动。
第一主轨道支撑构件130的面130d和第二主轨道支撑构件140的面140c二者在周向上具有相同的倾斜度。因此,在保持第一主轨道支撑构件130和主轨道57的在箭头Z方向上的位置的状态下,第一主轨道支撑构件130和主轨道57在箭头Y方向上能够移动(能够被调整)。通过使用例如定位工具等相对于轨道支撑基座61精确地调整主轨道57来进行主轨道57在箭头Y方向上的定位。
利用上述构造,主轨道57能够独立地在箭头Z方向上和在箭头Y方向上被调整而用于定位。在期望的箭头Z方向上和期望的箭头Y方向上调整主轨道57的位置,并且由主轨道紧固螺栓180从下侧将主轨道57紧固到轨道支撑基座61。由此,第一主轨道支撑构件130和第二主轨道支撑构件140以被夹在轨道支撑基座61与主轨道57之间的方式固定。
以这种方法调整主轨道57,并且通过第一实施方式的方法调整HP距离和副轨道58。由此,使两个轨道的弯曲量与稿台21的弯曲量一致以进行用于使两个轨道的局部变形最小化的调整。
由此,能够实现如下宽幅喷墨打印设备:其能够抑制滑架的姿势变化以改善墨的着落精度,并且能够将HP距离减小到最狭窄,从而实现更高的图像品质和批量生产性能。
虽然已经参照示例性实施方式说明了本发明,但是应当理解,本发明不限于所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应符合最宽泛的解释,以包括所有这种变型、等同结构和功能。

Claims (10)

1.一种打印设备,其包括:
滑架,其被构造成安装打印头并且能在主扫描方向上移动;
主轨道,其用于在所述主扫描方向上引导所述滑架;
副轨道,其用于在所述主扫描方向上引导所述滑架;
轨道支撑基座,其用于支撑所述主轨道和所述副轨道;
稿台,其用于支撑在与所述主扫描方向交叉的副扫描方向上被输送的打印介质,
所述打印设备的特征在于还包括:
轨道支撑基座调整单元,其用于当所述滑架被安装于所述主轨道和所述副轨道时在与所述主扫描方向和所述副扫描方向交叉的重力方向上调整所述轨道支撑基座;
主轨道调整单元,其用于在所述主扫描方向上于多个部位处调整所述主轨道的位置;以及
副轨道调整单元,其用于在所述主扫描方向上于多个部位处调整所述副轨道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设备,其中,在由所述主轨道调整单元进行调整以及由所述副轨道调整单元进行调整时,所述滑架被配置于所述打印头所能够打印的打印区域的在所述主扫描方向上的中央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设备,其中,所述轨道支撑基座调整单元在所述主扫描方向上被设置于所述主轨道的两端部和中央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设备,其中,所述轨道支撑基座调整单元通过调整所述轨道支撑基座的位置而调整所述主轨道和所述副轨道相对于所述稿台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打印设备,其中,在所述主扫描方向上设置于所述主轨道的两端部和中央部的所述轨道支撑基座调整单元被设置在当所述滑架被配置于所述打印头所能够打印的打印区域的中央部时位于所述滑架的在所述主扫描方向上的两端部的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设备,其中,所述轨道支撑基座调整单元能够将所述主轨道在重力方向上的弯曲量和所述副轨道在重力方向上的弯曲量调整成与所述稿台在重力方向上的弯曲量对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设备,其中,所述主轨道调整单元包括直接地支撑所述主轨道的第一主轨道支撑构件和直接地支撑所述第一主轨道支撑构件的第二主轨道支撑构件,
所述第一主轨道支撑构件与所述第二主轨道支撑构件之间的各接触面均是相对于被支撑的所述主轨道的轴向倾斜的倾斜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打印设备,其中,所述主轨道调整单元被构造成使得所述第二主轨道支撑构件相对于所述第一主轨道支撑构件移动,由此,所述第二主轨道支撑构件的倾斜面相对于所述第一主轨道支撑构件的倾斜面滑动,从而改变所述第一主轨道支撑构件的高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打印设备,其中,所述第一主轨道支撑构件能够在所述副扫描方向上相对于所述第二主轨道支撑构件移动,并且,所述倾斜面在竖直方向上是等高的。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打印设备,其中,所述第二主轨道支撑构件相对于所述第一主轨道支撑构件的相对移动包括通过所述第二主轨道支撑构件的转动而产生的移动。
CN201310152985.5A 2012-04-27 2013-04-27 打印设备 Active CN10337306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03808 2012-04-27
JP2012103808A JP5968060B2 (ja) 2012-04-27 2012-04-27 レール位置調整方法および記録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73067A CN103373067A (zh) 2013-10-30
CN103373067B true CN103373067B (zh) 2015-10-14

Family

ID=494591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152985.5A Active CN103373067B (zh) 2012-04-27 2013-04-27 打印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931884B2 (zh)
JP (1) JP5968060B2 (zh)
CN (1) CN10337306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748371B2 (ja) * 2015-10-20 2020-09-0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装置及び液体吐出装置におけるレール部の調整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32062A (zh) * 2003-03-26 2004-09-29 ���ǵ�����ʽ���� 具有头间隙调整装置的喷墨打印机
CN101618632A (zh) * 2008-06-30 2010-01-06 株式会社理光 图像形成装置
CN101837687A (zh) * 2009-03-12 2010-09-22 株式会社理光 图像形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171194A (ja) 1999-12-15 2001-06-26 Copyer Co Ltd インクジェット方式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280206A (ja) * 2004-03-30 2005-10-13 Seiko Epson Corp ペーパーギャップの調整装置、記録装置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US7427116B2 (en) * 2004-03-30 2008-09-23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Gap adjusting device,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liquid ejection apparatus
US7303246B2 (en) 2004-12-16 2007-12-04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Printhead-to-media spacing adjustment apparatus and method
JP2006231737A (ja) * 2005-02-25 2006-09-07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5181796B2 (ja) 2008-04-10 2013-04-1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ギャップ調整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127555B2 (ja) * 2008-05-08 2013-01-2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4687927B2 (ja) 2008-07-25 2011-05-2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液滴吐出装置
JP5327440B2 (ja) 2008-12-01 2013-10-3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キャリッジ、該キャリッジを備えた記録装置
JP5463085B2 (ja) 2009-06-15 2014-04-09 株式会社ミマキエンジニアリング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US8944547B2 (en) 2010-01-26 2015-02-0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Recording apparatus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32062A (zh) * 2003-03-26 2004-09-29 ���ǵ�����ʽ���� 具有头间隙调整装置的喷墨打印机
CN101618632A (zh) * 2008-06-30 2010-01-06 株式会社理光 图像形成装置
CN101837687A (zh) * 2009-03-12 2010-09-22 株式会社理光 图像形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968060B2 (ja) 2016-08-10
US8931884B2 (en) 2015-01-13
US20130286094A1 (en) 2013-10-31
JP2013230610A (ja) 2013-11-14
CN103373067A (zh) 2013-10-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602914B (zh) 喷墨打印机以及打印方法
JP6386558B2 (ja) 印刷領域の狭いモジュラー式プリンタ
US7270387B2 (en) Recording head position adjusting structure and inkjet printer provided with said adjusting structure
JP5743568B2 (ja) 記録装置と、ガイドレールの位置の調整方法
US20120019592A1 (en) Print head mounting and adjusting mechanism
US8573723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recording head for ejecting liquid droplets
CN103958207B (zh) 印刷装置
CN104487255A (zh) 打印头调整装置
JP2011156806A (ja) ヘッド取付部材及び液体噴射装置並びにヘッド取付方法
CN102649354B (zh) 调整机构及应用了该调整机构的液体喷射装置
JP6008092B2 (ja) 印刷装置および印刷方法
US8801148B2 (en) Inkjet recording apparatus
US20170057260A1 (en) Inkjet head apparatus and printer including the same
JP5804921B2 (ja) キャリッジ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装置
CN103373067B (zh) 打印设备
JP2012250454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152771A (ja) 印字装置
JP4390941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方式画像形成装置
JP6395314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18130890A (ja) 液体吐出装置及びレール部の調整方法
JP2003154724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JP2012250448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6172427A (ja) キャリッジ上下機構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インクジェット式記録装置
JP2003159847A (ja) プリント装置
JP6716290B2 (ja) プリント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