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68314B - 马达 - Google Patents

马达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368314B
CN103368314B CN201310095014.1A CN201310095014A CN103368314B CN 103368314 B CN103368314 B CN 103368314B CN 201310095014 A CN201310095014 A CN 201310095014A CN 103368314 B CN103368314 B CN 10336831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aring
elastomeric element
accommodation section
protuberance
l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09501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368314A (zh
Inventor
泽田知良
中川龙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d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d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dec Corp filed Critical Nide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3683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6831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36831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6831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19/00Bearings with rolling contact, for exclusively rotary movement
    • F16C19/02Bearings with rolling contact, for exclusively rotary movement with bearing balls essentially of the same size in one or more circular rows
    • F16C19/04Bearings with rolling contact, for exclusively rotary movement with bearing balls essentially of the same size in one or more circular rows for radial load mainly
    • F16C19/06Bearings with rolling contact, for exclusively rotary movement with bearing balls essentially of the same size in one or more circular rows for radial load mainly with a single row or ball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2380/00Electrical apparatus
    • F16C2380/26Dynamo-electric machines or combinations therewith, e.g. electro-motors and genera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27/00Elastic or yielding bearings or bearing supports, for exclusively rotary movement
    • F16C27/06Elastic or yielding bearings or bearing supports, for exclusively rotary movement by means of parts of rubber or like materials
    • F16C27/066Ball or roller bear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35/00Rigid support of bearing units; Housings, e.g. caps, covers
    • F16C35/04Rigid support of bearing units; Housings, e.g. caps, covers in the case of ball or roller bearings
    • F16C35/06Mounting or dismounting of ball or roller bearings; Fixing them onto shaft or in housing
    • F16C35/07Fixing them on the shaft or housing with interposition of an element
    • F16C35/077Fixing them on the shaft or housing with interposition of an element between housing and outer race ring

Landscapes

  • Motor Or Generator Fram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马达,该马达包括静止部、旋转部、壳体和盖体。静止部具有多个齿、线圈、轴承和弹性部件。多个齿相对于中心轴线呈放射状延伸,线圈由卷绕于齿的导线构成,轴承将旋转部支撑为能够旋转。旋转部具有:沿中心轴线延伸的轴、固定于轴的转子铁芯、以及安装于转子铁芯的磁铁。盖体具有容纳轴承的轴承容纳部。弹性部件配置在轴承容纳部与轴承之间。轴承容纳部具有与轴承的外圈的径向侧面对置的内表面。内表面包括朝中心轴线方向突出的多个凸部和沿径向凹陷的多个凹部。弹性部件与凸部接触,并与凹部之间具有空隙。

Description

马达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马达。
背景技术
马达包括旋转部和静止部。旋转部具有转子和轴等。静止部具有线圈和定子等。轴被轴承支撑为相对于静止部能够自如旋转。作为轴承的一个例子,例如有球轴承。球轴承具有内圈、外圈和滚珠,内圈固定于轴,外圈固定于静止部,滚珠自如旋转地配置在内圈和外圈之间。
当旋转部旋转时,轴承会产生振动。在日本公开公报平5-209615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为了抑制轴承的振动,使橡胶衬套介于轴承和轴承室之间的结构。
发明内容
当旋转部进行旋转动作时,由于外圈与滚珠之间、内圈与滚珠之间产生的摩擦,所以轴承大多会发热。在轴承处产生的热传导给橡胶衬套(弹性部件)后,橡胶衬套会出现热膨胀的情况。然后,当旋转部的旋转动作停止而轴承的温度下降后,橡胶衬套会收缩。这样的话,由于马达反复进行旋转动作和停止,因而橡胶衬套就会反复热膨胀和收缩。
此时,轴承室成为阻碍橡胶衬套的热膨胀的结构,该情况下,与体积增加相应地,橡胶衬套成为对盖体等施加力的状态。这样,由于橡胶衬套反复对盖体等施加力的状态,因而加重了橡胶衬套的劣化。
在本申请例示的第1实施方式中,马达具有:静止部;旋转部;壳体;以及盖体。旋转部被支撑为相对于静止部能够旋转。壳体容纳静止部和旋转部的一部分,并且所述壳体的轴向的一侧端部开口。盖体封闭壳体的开口。静止部具有:多个齿、线圈、轴承、以及弹性部件。齿相对于中心轴线呈放射状地延伸。线圈由卷绕于齿的导线构成。轴承将旋转部支撑为能够旋转。旋转部具有:轴、转子铁芯以及磁铁。轴沿中心轴线延伸;转子铁芯固定于轴。磁铁安装于转子铁芯。盖体具有容纳轴承的轴承容纳部。弹性部件配置在轴承容纳部与轴承之间。轴承容纳部具有与轴承的外圈的径向侧面对置的内表面。内表面包括朝中心轴线的方向突出的多个凸部和向径向凹陷的多个凹部。弹性部件与凸部接触,并与凹部之间具有空隙。
根据本申请所例示的第1实施方式,即使弹性部件因轴承处产生的热而发生热膨胀,也能够减轻弹性部件的劣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马达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Z-Z部分的剖视图。
图3A是盖体的立体图。
图3B是盖体的俯视图。
图3C是图3B的Z-Z部分的剖视图。
图4A是弹性部件的立体图。
图4B是弹性部件的俯视图。
图4C是图4B的Z-Z部分的剖视图。
图5A是安装有弹性部件的盖体的俯视图。
图5B是图5A的Z-Z部分的剖视图。
图6A是安装有弹性部件的盖体的俯视图。
图6B是图6A的Y-Y部分的剖视图。
图6C是图6A的Z-Z部分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1.马达的结构
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本申请中,分别将与马达的中心轴线平行的方向称为“轴向”,与马达的中心轴线正交的方向称为“径向”,沿以马达的中心轴线为中心的圆弧的方向称为“周向”。并且,在本申请中,以轴向为上下方向,相对于壳体3,以盖体4侧为“上”,来说明各部分的形状和位置关系。但是,这只是为了方便说明而定义的上下,并不限定本发明所涉及的马达在使用时的方向。
图1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马达的立体图。图2是马达的剖视图。
马达具有静止部1、旋转部2、壳体3、盖体4、第1轴承5A、第2轴承5B和弹性部件6。
静止部1具有线圈11和定子铁芯12。线圈11卷绕于定子铁芯12的齿。线圈11例如由铜线构成,但也能够使用铝线等。定子铁芯12由多个电磁钢板层叠形成。定子铁芯12具有圆环形状的铁芯背部和从铁芯背部朝向中心轴线9沿径向突出的多个齿。铁芯背部和齿是定子铁芯12的一部分。另外,铁芯背部为圆筒形状,但不只限于完全的圆筒形状,为筒形状即可。
旋转部2具有轴21、转子铁芯22和磁铁23。旋转部2配置在定子铁芯12的内侧。轴21沿马达的中心轴线9的方向延伸。转子铁芯22固定于轴21。转子铁芯22由多个电磁钢板层叠而形成。磁铁23配置在转子铁芯22的径向最外表面。磁铁23具有多个。磁铁23能够使用铁氧体磁铁或钕磁铁。磁铁23在转子铁芯22的径向最外表面沿周向排列配置,但也可从转子铁芯22的中心轴线9沿径向呈放射状地配置。
壳体3为有底圆筒形状,且轴向的一侧端部为开口状态。壳体3的开口具有至少大于静止部1的外径的内径。静止部1被配置在壳体3的内部空间里。也就是说,静止部1能够通过开口插入壳体3内。另外,壳体3的形状并不限于有底圆筒形状,也可为沿轴向具有贯通孔的圆筒形状、截面为四边形的筒形状等。壳体3能够由铝等金属、树脂等形成。壳体3具有轴承容纳部31和保持部。在轴承容纳部31中配置有第2轴承5B。保持部保持静止部1。
盖体4被固定在壳体3的轴向的上侧。盖体4具有能够封闭壳体3的开口的下表面41。盖体4例如使用螺丝固定于壳体3。另外,将盖体4固定于壳体3的结构并不只限于采用螺丝的方法,也可是用粘结剂进行固定的结构,还可采用通过将爪卡挂在凹部的结构。盖体4从轴向观察的形状为圆形的板状。另外,作为盖体4的形状的板状是厚度为例如5毫米左右的大体平坦的形状,厚度能够为任意尺寸。盖体4的平面形状(从轴向观察的形状)除圆形以外还能够为四边形、多边形等任意形状。并且,盖体4的形状并不限于板状,只要为至少能够覆盖壳体3的开口的形状即可,例如也可为圆柱形状。盖体4由树脂形成。盖体4例如通过使用模具来进行树脂成型,能够制造成任意形状。盖体4在下表面41具有轴承容纳部42。
第1轴承5A和第2轴承5B将轴21支撑为能够自如旋转。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轴承5A、第2轴承5B采用球轴承,但也可采用其它轴承。第1轴承5A和第2轴承5B分别具有内圈、外圈和滚珠。优选第1轴承5A和第2轴承5B为相同结构(相同形状、相同尺寸)。由于第1轴承5A和第2轴承5B为相同结构,因此制造变得容易。在第1轴承5A和第2轴承5B各自的内圈中,具有供轴21贯通的孔。第1轴承5A和第2轴承5B各自的内圈固定于轴21。第1轴承5A的外圈配置于盖体4的轴承容纳部42。第2轴承5B的外圈配置于壳体3的轴承容纳部31。滚珠自如旋转地配置在内圈与外圈之间的空间里。通过这样的结构,内圈相对于外圈能够旋转。
弹性部件6配置在第1轴承5A与盖体4的轴承容纳部42之间。弹性部件6优选用吸收第1轴承5A产生的振动以及噪音的材料形成。也就是说,弹性部件6是防振部件、防音部件的一个例子。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个例子,弹性部件6使用为丙烯腈和丁二烯的共聚物的腈基丁二烯橡胶,但只要至少能够吸收第1轴承5A产生的振动和噪音,则并不限定于该材料。
2.轴承周边的结构
图3A是盖体的立体图。图3B是盖体的俯视图。图3C是图3B的Z-Z部分的剖视图。
轴承容纳部42具有能够容纳第1轴承5A和弹性部件6的容积。在轴承容纳部42中,沿周向设置的内表面42A为筒形状。另外,作为内表面42A的形状的“筒形状”包括圆筒形状和截面形状为多边形的筒形状等。并且,轴承容纳部42不限定于从中心轴线9到内表面42A的距离在轴向为固定尺寸的形状,也包括在轴向具有多个尺寸的形状、在内表面42A设置有凹凸等的形状等。内表面42A与被容纳在轴承容纳部42的第1轴承5A的外圈对置。内表面42A与第1轴承5A隔着弹性部件6呈分离状。
内表面42A具有凸部42B和凹部42C。凸部42B比凹部42C朝向中心轴线9沿径向突出。凸部42B和凹部42C分别设置有多个。凸部42B与弹性部件6接触。通过设置有多个凸部42B和凹部42C,陷入至被容纳在轴承容纳部42的弹性部件6的凸部42B的数量变多,因此第1轴承5A不易沿周向移位,因而是优选的。凸部42B和凹部42C沿周向交替配置。夹着中心轴线9而对置的2个凸部42B之间的距离R1,与夹着中心轴线9而对置的2个凹部42C之间的距离R2的关系如下面的关系式1所示。
R1<R2···(关系式1)
另外,关系式1中的距离R1与距离R2的关系是当两个凸部42B位于夹着中心轴线9而互相对置的位置、两个凹部42C位于夹着中心轴线9而互相对置的位置时的尺寸关系。
轴承容纳部42在底面具有贯通孔42D。贯通孔42D的内径大于轴21的外径。贯通孔42D供轴21穿过。
盖体4优选包括:供用于接合壳体3和盖体4的螺丝穿过的孔;和供用于将马达固定在电子设备中的预定固定位置的螺丝穿过的孔。
图4A是弹性部件的立体图。图4B是弹性部件的俯视图。图4C是图4B的Z-Z部分的剖视图。图5A是安装有弹性部件的盖体的俯视图。图5B是图5A的Z-Z部分的剖视图。图6A是盖体4的轴承容纳部42附近的俯视图。图6B是图6A的Z-Z部分的剖视图。
弹性部件6具有圆筒部61和圆盘部62。当弹性部件6被配置在轴承容纳部42内时,圆筒部61被配置在第1轴承5A与轴承容纳部42的内表面42A之间。第1轴承5A被压入至圆筒部61的内侧。也就是说,圆筒部61的内径R3与第1轴承5A的外圈的外径R11(参照图6A)的关系如下面的关系式2所示。另外,内径R3是圆筒部61不发生弹性变形时的尺寸。
R3≤R11···(关系式2)
另外,在上述关系式2中,“R3<R11”是第1轴承5A被压入圆筒部61的状态下的尺寸关系。“R3=R11”是圆筒部61不发生弹性变形地与第1轴承5A接触时的尺寸关系。因此,为了将第1轴承5A可靠地定位于弹性部件6,优选“R3<R11”的尺寸关系。也就是说,通过“R3<R11”的尺寸关系,弹性部件6成为被第1轴承5A按压而外扩的状态。由此,弹性部件6对第1轴承5A施加有应力。因此,弹性部件6相对于第1轴承5A不易移位,能够防止第1轴承5A从弹性部件6脱落以及第1轴承5A的外圈相对于弹性部件6旋转的情况。
弹性部件6挤入第1轴承5A和轴承容纳部42的凸部42B。由此,第1轴承5A的外圈变得不易移位,因此当轴21和第1轴承5A的内圈旋转时,防止第1轴承5A的外圈旋转。
弹性部件6被压入轴承容纳部42中。也就是说,圆筒部61的外径R4与形成在轴承容纳部42的内表面42A的凸部42B的内径R1(参照图3B)间的关系如以下关系式3所示。另外,外径R4是圆筒部61不发生弹性变形时的尺寸。
R1≤R4···(关系式3)
另外,在上述关系式3中,圆筒部61被压入轴承容纳部42的状态下为“R1<R4”的尺寸关系。“R1=R4”的尺寸关系是圆筒部61不发生弹性变形、圆筒部61与轴承容纳部42的凸部42B接触的状态。因此,为了将弹性部件6可靠地定位于轴承容纳部42,优选“R1<R4”的尺寸关系。也就是说,通过“R1<R4”的尺寸关系,弹性部件6成为被压入轴承容纳部42的状态,因此对凸部42B施加有应力。因此,弹性部件6相对于凸部42B变得不易移位,从而能够防止弹性部件6从轴承容纳部42脱落或弹性部件6在轴承容纳部42中旋转的情况。
图3C所示的轴承容纳部42的深度D1与图4C所示的弹性部件6的厚度D2具有关系式4所示的尺寸关系。另外,厚度尺寸D2是圆筒部61不发生弹性变形时的尺寸。
D2≤D1···(关系式4)
通过这样的尺寸关系,由于弹性部件6不会从轴承容纳部42向轴向探出,因此能够防止弹性部件6与基板7(参照图2)发生干涉,从而能够将基板7配置在更靠近盖体4的位置。因此,能够缩小马达轴向的厚度尺寸,从而能够使马达整体小型化。另外,轴承容纳部42与弹性部件6的关系并不限于上述关系式4所示的关系,当在盖体4与基板7之间具有足够的空间时,尺寸D2也可大于尺寸D1。
如图6B所示,弹性部件6的由圆筒部61与圆盘部62所围成的空间的深度尺寸D3与第1轴承5A的厚度尺寸D4具有关系式5所示的尺寸关系。另外,深度尺寸D3是圆筒部61不发生弹性变形时的尺寸。
D4≤D3···(关系式5)
另外,通过使第1轴承5A与弹性部件6的尺寸关系为关系式2和“D4<D3”,圆筒部61的与第1轴承5A接触的部分被第1轴承5A按压外扩而朝向径向外侧压缩变形,从而圆筒部61的从第1轴承5A向轴向突出的部分被搁置到第1轴承5A的外圈上。由此,能够抑制第1轴承5A在轴向移位的情况。因此,优选尺寸D3与尺寸D4为“D4<D3”的关系。
如图6A以及图6B所示,第1轴承5A与弹性部件6接触,弹性部件6与轴承容纳部42的凸部42B接触。因弹性部件6由能够弹性变形的材料形成,因此圆筒部61的内表面被第1轴承5A挤压而弹性变形,圆筒部61的外表面被轴承容纳部42的凸部42B挤压而弹性变形。
并且,由于轴承容纳部42的凸部42B以及凹部42C具有上述关系式1所示的尺寸关系,由此如图6A以及图6C所示,在弹性部件6的圆筒部61的径向外周面与轴承容纳部42的凹部42C之间具有空间45。弹性部件6的圆筒部61的径向外周面与轴承容纳部42的凹部42C之间的径向距离A1,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个例子为1毫米,只要能至少吸收弹性部件6的热膨胀,也可为其它尺寸。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凹部42C沿轴向连续设置,但也可断续设置。
3.马达的动作
使马达动作时,从外部的控制电路经引线8向安装在基板7的控制电路施加马达电压,并且输入控制信号。在基板7处具有的控制电路根据从外部输入的马达电压以及控制信号,按照预定周期向线圈11通电流,从而使旋转部2进行旋转动作。
旋转部2被第1轴承5A和第2轴承5B支撑着进行旋转动作。
具体地说,轴21与第1轴承5A的内圈在第1轴承5A的外圈的内侧旋转。
此时,第1轴承5A和第2轴承5B由于在内置的滚珠与内圈之间以及在滚珠与外圈之间产生摩擦而生热。第1轴承5A产生的热传导给与外圈接触的弹性部件6。弹性部件6有时会由于从第1轴承5A传导来的热而发生热膨胀。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6A以及图6C所示,在弹性部件6与轴承容纳部42的凹部42C之间,具有径向宽度尺寸为A1的空隙。因此,当弹性部件6热膨胀时,径向宽度尺寸A1变小。更具体地说,弹性部件6的与凸部42B接触的部分热膨胀时,其一部分有时会向弹性部件6与轴承容纳部42的凹部42C间的间隙内探出。另外,发生热膨胀的弹性部件6与凹部42C既可接触,也可为分离状态,但是为了不阻碍弹性部件6的热膨胀,优选为分离状态。
而第2轴承5B产生的热传导给壳体3。传导给壳体3的热被排出到空气中。由此,能够抑制第2轴承5B的温度过度上升。
当旋转部2的旋转停止时,第1轴承5A的温度上升停止。通过抑制第1轴承5A的温度上升,从而能够抑制弹性部件6的温度上升。蓄积在弹性部件6的热传导给第1轴承5A、盖体4等从而排放到空气中。由此,弹性部件6因自身的温度下降而收缩。收缩的弹性部件6回复到热膨胀前的形状或回复到与热膨胀前的形状接近的形状。通过弹性部件6收缩,弹性部件6与轴承容纳部42的凹部42C间的径向宽度尺寸A1变大。
4.实施方式的效果以及其他
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在盖体4的轴承容纳部42具有凸部42B和凹部42C,能够减轻弹性部件6的热膨胀被阻碍的情况。也就是说,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形成为弹性部件6的一部分能够向凹部42C内膨胀的结构,当弹性部件6要热膨胀时,能够降低弹性部件6施加给盖体4和第1轴承5A的应力。因此,能够抑制弹性部件6的劣化,从而能够延长弹性部件6的寿命。另外,当没有凹部42C时,即在弹性部件6与盖体4(轴承容纳部42)之间没有间隙时,若弹性部件6热膨胀,则由于弹性部件6而对盖体4以及第1轴承5A持续施加力。此时,有时弹性部件6的材质会劣化,而不易回复到原来的形状。
并且,通过在轴承容纳部42具有凸部42B以及凹部42C,由于弹性部件6能够与凸部42B的边缘(设置在与凹部42C间的边界的边缘)接触,因此能够防止由于第1轴承5A产生的振动等而导致弹性部件6相对于盖体4移位(以中心轴线9为中心旋转)。
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在盖体4与第1轴承5A之间配置有弹性部件6,能够通过弹性部件6吸收第1轴承5A产生的振动以及噪音。
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构成为将第1轴承5A压入弹性部件6,将弹性部件6压入盖体4的轴承容纳部42的结构,能够防止第1轴承5A从轴承容纳部42沿轴向脱落的情况。并且,能够防止第1轴承5A的外圈相对于弹性部件6旋转的情况。
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用树脂制造盖体4,能够容易地制造轴承容纳部42、凸部42B以及凹部42C。也就是说,使用树脂制造盖体4,通过使用模具成型来进行制造,能够容易地制作凸部42B以及凹部42C等的细微形状。并且,通过使用树脂制造盖体4,能够将马达发出的热量高效地放出。具体地说,由于弹性部件6与盖体4接触,因此能够将从第1轴承5A传导至弹性部件6的热传递给盖体4,能够从盖体4向空气中放出热量。
【追加从属项】
但是,当如此使用树脂材料构成盖体4时,与使用金属材料构成盖体4相比较,有加工精度差的情况。由于加工精度差而导致的盖体4与第1轴承5A的配合误差被弹性部件6的弹性变形吸收。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盖体4为树脂制造,但只要能够形成轴承容纳部42、凸部42B以及凹部42C等,也可使用树脂以外的材料。例如,能够用铝等金属形成。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轴承容纳部42配置在盖体4的下表面41,但也可配置在盖体的下表面41的背侧的面。即,轴承容纳部42也可为朝向盖体4的上侧开口的形状。另外,轴承容纳部31设置在壳体3的轴向外侧,但也可设置在壳体3的轴向内侧(壳体3的内部)。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轴承容纳部42的内表面42A的六个地方具有凸部42B,但该个数只是一个例子。在轴承容纳部42的内表面42A的六个地方具有凹部42C,但该个数也只是一个例子。优选轴承容纳部42的内径越大,凸部42B以及凹部42C的数量越多,轴承容纳部42的内径越小,凸部42B以及凹部42C的数量越少。并且,当凹部42C的数量过多时,凹部42C的周向长度变短。
并且,如图3C所示,优选盖体4在下表面41与轴承容纳部42间的边界(即轴承容纳部42的边缘)具有倾斜面42E。通过在盖体4具有倾斜面42E,将弹性部件6压入轴承容纳部42时,弹性部件6通过倾斜面42E而被导向与轴承容纳部42同心的位置,因此弹性部件6的一部分能够容易地进入轴承容纳部42中。另外,图3C所示的倾斜面42E为圆弧状,但也可为例如相对于内表面42A带有45度角的平面形状。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轴承容纳部42的凸部42B的内径R1(参照图3B)指的是轴向任意位置的尺寸。并且,优选盖体4在凸部42B的径向内表面具有微小的凹凸。通过这样的结构,凸部42B与弹性部件6之间的摩擦变大,能够抑制弹性部件6相对于盖体4在周向移位(旋转)。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弹性部件6虽然只配置在盖体4的轴承容纳部42,但也可配置在壳体3的轴承容纳部31,还可配置在轴承容纳部42与壳体3的轴承容纳部31两者。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弹性部件6具有圆筒部61和圆盘部62,而圆盘部62并非必需的。通过将圆筒部61压入第1轴承5A与盖体4之间,能够抑制第1轴承5A在轴向以及周向移位。因此,弹性部件6即使只具有圆筒部61,也能够抑制第1轴承5A在轴向以及周向的移位。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弹性部件6为具有圆筒部61和圆盘部62的单个部件,但也可是圆筒部61和圆盘部62彼此独立的部件。
并且,优选弹性部件6在圆筒部61的轴向端部具有倾斜面。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弹性部件6为圆筒部61的内径R3在轴向不变的结构,但优选形成为从圆筒部61的第1轴承5A的插入口侧的端部(圆盘部62的相反侧的端部)朝向圆盘部62侧,内径R3逐渐变小的形状。通过这样的结构,由于第1轴承5A被导向与弹性部件6同心的位置,因此能够容易地将第1轴承5A插入弹性部件6的圆筒部61的内侧。因此,能够提高马达的装配作业性。
并且,本实施方式的静止部1为静止部的一个例子。本实施方式的旋转部2为旋转部的一个例子。本实施方式的壳体3为壳体的一个例子。本实施方式的盖体4为盖体的一个例子。本实施方式的线圈11为线圈的一个例子。本实施方式的第1轴承5A和第2轴承5B为轴承的一个例子。本实施方式的弹性部件6为弹性部件的一个例子。本实施方式的轴21为轴的一个例子。本实施方式的转子铁芯22为转子铁芯的一个例子。本实施方式的磁铁23为磁铁的一个例子。本实施方式的轴承容纳部42为轴承容纳部的一个例子。本实施方式的内表面42为内表面的一个例子。本实施方式的凸部42B为凸部的一个例子。本实施方式的凹部42C为凹部的一个例子。本实施方式的倾斜面42E为倾斜面的一个例子。本实施方式的圆筒部61为筒部的一个例子。

Claims (11)

1.一种马达,该马达具有:
静止部;
旋转部,其被支撑为相对于所述静止部能够旋转;
壳体,其容纳所述旋转部的一部分和所述静止部,且所述壳体的轴向的一侧端部开口;以及
盖体,其封闭所述壳体的开口,
所述静止部具有:
多个齿,所述多个齿相对于所述马达的中心轴线呈放射状延伸;
线圈,其由卷绕于所述齿的导线构成;
轴承,其将所述旋转部支撑为能够旋转;以及
弹性部件,
所述旋转部具有:
轴,其沿所述中心轴线延伸;
转子铁芯,其固定于所述轴;以及
磁铁,其安装于所述转子铁芯,
其特征在于,
所述盖体具有容纳所述轴承的轴承容纳部,
所述弹性部件配置在所述轴承容纳部与所述轴承之间,
所述轴承容纳部具有与所述轴承的外圈的径向侧面对置的内表面,
所述内表面包括朝中心轴线方向突出的多个凸部和沿径向凹陷的多个凹部,
所述弹性部件与所述凸部接触,并与所述凹部之间具有空隙,
所述弹性部件与所述凸部是分体的,所述弹性部件与所述凸部由不同的材料来形成,
所述弹性部件具有筒部和圆盘部,
由所述筒部和圆盘部所围成的空间的深度与所述轴承的厚度具有下式的尺寸关系:
D4≤D3
其中,
D3:由筒部和圆盘部所围成的空间的深度,
D4:轴承的厚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部件被压入所述轴承容纳部与所述轴承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盖体由树脂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部与所述凹部沿周向交替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轴承容纳部在轴向的端部具有倾斜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筒部与所述轴承容纳部的所述凸部以及所述凹部对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部的内径与所述凹部的内径具有下式(1)的尺寸关系:
R1<R2···(1)
其中,
R1:凸部的内径,
R2:凹部的内径。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筒部的内径与所述轴承的外圈的外径具有下式(2)的尺寸关系:
R3≤R11···(2)
其中,
R3:筒部的内径,
R11:轴承的外圈的外径。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筒部的外径与所述凸部的内径具有下式(3)的尺寸关系:
R4≤R1···(3)
其中,
R1:凸部的内径,
R4:筒部的外径。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轴承容纳部的深度与所述弹性部件的厚度具有下式(4)的尺寸关系:
D2≤D1···(4)
其中,
D1:轴承容纳部的深度
D2:弹性部件的厚度。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部与所述凹部的数量分别为六个。
CN201310095014.1A 2012-03-31 2013-03-22 马达 Active CN10336831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JP2012-083401 2012-03-31
JP2012-083401 2012-03-31
JP2012083401A JP2013215027A (ja) 2012-03-31 2012-03-31 モー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68314A CN103368314A (zh) 2013-10-23
CN103368314B true CN103368314B (zh) 2016-05-11

Family

ID=49077357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1352719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180699U (zh) 2012-03-31 2013-03-22 马达
CN201310095014.1A Active CN103368314B (zh) 2012-03-31 2013-03-22 马达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1352719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180699U (zh) 2012-03-31 2013-03-22 马达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13215027A (zh)
CN (2) CN203180699U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3215027A (ja) * 2012-03-31 2013-10-17 Nippon Densan Corp モータ
JP6476623B2 (ja) 2014-07-14 2019-03-06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モータ
JP6399935B2 (ja) * 2015-01-14 2018-10-03 株式会社ミツバ モータ装置
CN113586512B (zh) * 2015-09-30 2023-12-26 浙江三花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转子组件以及电驱动泵
CN108155752A (zh) * 2018-02-02 2018-06-12 始兴县标准微型马达有限公司 一种轴承固定结构及有刷马达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383741Y (zh) * 2009-03-17 2010-01-13 中山大洋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延长塑封电机轴向安装距离的调节支架
CN101976921A (zh) * 2010-08-23 2011-02-16 上海特波电机有限公司 提高单相电机最小起动转矩精度的方法
CN102075036A (zh) * 2011-01-26 2011-05-25 胡磊 电机用测速控制装置
CN203180699U (zh) * 2012-03-31 2013-09-04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马达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153031B2 (en) * 2004-05-27 2006-12-26 Emerson Electric Co. Bearing assembly with anti-slip spring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383741Y (zh) * 2009-03-17 2010-01-13 中山大洋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延长塑封电机轴向安装距离的调节支架
CN101976921A (zh) * 2010-08-23 2011-02-16 上海特波电机有限公司 提高单相电机最小起动转矩精度的方法
CN102075036A (zh) * 2011-01-26 2011-05-25 胡磊 电机用测速控制装置
CN203180699U (zh) * 2012-03-31 2013-09-04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马达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68314A (zh) 2013-10-23
CN203180699U (zh) 2013-09-04
JP2013215027A (ja) 2013-10-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68314B (zh) 马达
JP5233408B2 (ja) ロータホルダとその製造におけるバランス調整方法
WO2013121590A1 (ja) 回転電機
JP5584669B2 (ja) 回転電機の回転子
JP4457785B2 (ja) ディスク型回転電機のステータ構造
US20130187487A1 (en) Brushless motor
CN103683598A (zh) 用于电旋转机器的转子
CN101431274B (zh) 外转子电动机
JP2006254599A (ja) 埋込磁石型モータ
GB2418072A (en) Mounting for cooling of electronic components in motor pump assembly
JP6459338B2 (ja) 送風ファン
JP2006296162A (ja) 電機子用コア、電機子、電機子用コアの製造方法及び電機子の製造方法
JPWO2018138795A1 (ja) モータ及びこれを用いた圧縮機
KR20140077556A (ko) 모터
US8035264B2 (en) Motor
US10958139B2 (en) Sensor magnet assembly and motor
JP6288195B2 (ja) モータ
CN104653246A (zh) 气门正时调整设备
JP2004336998A (ja) 回転電機および回転電機の製造方法
TWI487250B (zh) 軸式線性馬達
CN107925302B (zh) 外壳及包括该外壳的电机
JP7431993B2 (ja) 電子膨張弁
WO2023163022A1 (ja) ロータ、ロータ製造装置及びロータ製造方法
WO2023162997A1 (ja) ロータ、ロータ製造装置及びロータ製造方法
TWI613369B (zh) 風扇轉子機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