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65058A - 投影仪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投影仪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365058A CN103365058A CN2013101361835A CN201310136183A CN103365058A CN 103365058 A CN103365058 A CN 103365058A CN 2013101361835 A CN2013101361835 A CN 2013101361835A CN 201310136183 A CN201310136183 A CN 201310136183A CN 103365058 A CN103365058 A CN 10336505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zoom
- projector
- state
- operation signal
- amou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3/00—Focusing arrangements of general interest for cameras, projectors or printers
- G03B3/02—Focusing arrangements of general interest for cameras, projectors or printers moving lens along baseboard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4—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 G02B7/1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by relative axial movement of several lenses, e.g. of varifocal objective lens
- G02B7/1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by relative axial movement of several lenses, e.g. of varifocal objective lens controlled by a microcomputer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9/00—Details of colour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9/12—Picture reproducers
- H04N9/31—Projection devices for colour picture display, e.g. using electronic spatial light modulators [ESLM]
- H04N9/3179—Video signal processing therefor
- H04N9/3185—Geometric adjustment, e.g. keystone or convergenc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metry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Projection Apparatus (AREA)
- Transforming Electric Information Into Light Inform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投影仪及其控制方法,所述投影仪具备:具有变焦机构的投射镜头;驱动上述变焦机构的变焦驱动部;对上述变焦驱动部驱动上述变焦机构的变焦量进行存储的变焦量存储部;接收规定的操作信号的操作信号接收部;和变焦控制部,其在上述操作信号接收部接收到上述规定的操作信号时,按照成为基于上述变焦量存储部中存储的变焦量而决定的初始变焦状态的方式,使上述变焦驱动部进行驱动。
Description
本申请是申请号为201010190591.5,申请日为2010年5月27日,发明名称为“投影仪及其控制方法”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投影仪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在投影仪中,有为了变更图像的投影视场角(画面尺寸),而使构成投射镜头的多个透镜的相对位置变更来进行变焦状态的变更的投影仪。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作为电源接通时的投射镜头的初始变焦比率(初始的变焦状态),能够选择设定最大或最小或者电源断开时的变焦比率(变焦状态)的投影仪。然后,在投影仪的电源断开时,根据选择设定的初始变焦比率使投射镜头的变焦驱动机构动作。由此,在下次电源接通时,能够将投射镜头设为选择设定的初始变焦比率。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109214号公报
但是,在专利文献1的投影仪中,当按照在下次电源接通后成为所希望的变焦比率的方式进行变焦调整(使变焦驱动机构动作)时,存在到达所希望的变焦比率的时间变长的情况。例如,在将初始变焦比率设为最大的情况下,如果所希望的变焦比率小,则由于投射镜头的变焦机构的动作量大,所以到达所希望的变焦比率的时间长。而在将初始变焦比率设为最小的情况下,如果所希望的变焦比率大,则由于投射镜头的变焦机构的动作量大,所以到达所希望的变焦比率的时间长。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课题的至少一部分而提出,能够作为以下的方式或应用例来实现。
本应用例涉及的投影仪的特征在于,具备:具有变焦机构的投射镜头;驱动上述变焦机构的变焦驱动部;对上述变焦驱动部驱动该变焦机构的变焦量进行存储的变焦量存储部;接收规定的操作信号的操作信号接收部;和变焦控制部,其在上述操作信号接收部接收到上述规定的操作信号时,按照成为根据上述变焦量存储部中存储的变焦量而决定的初始变焦状态的方式,使上述变焦驱动部进行驱动。
根据这样的投影仪,在按照下次成为所希望的变焦状态的方式使变焦机构动作时,由于从基于变焦量存储部中存储的过去变焦状态(基于过去的用户使用状态)的初始变焦状态开始动作,所以能够抑制变焦透镜的移动量。而且,可以抑制变焦透镜的移动时间。
本应用例涉及的投影仪的控制方法中的投影仪具备:具有变焦机构的投射镜头、驱动上述变焦机构的变焦驱动部、和对上述变焦驱动部驱动该变焦机构的变焦量进行存储的变焦量存储部,上述投影仪的控制方法包括:接收规定的操作信号的操作信号接收步骤;和变焦控制步骤,当上述操作信号接收部接收到上述规定的操作信号时,按照成为基于上述变焦量存储部中存储的变焦量而决定的初始变焦状态的方式,使上述变焦驱动部进行驱动。
根据这样的投影仪的控制方法,当通过操作信号接收步骤接收到规定的操作信号时,在变焦控制步骤中,按照成为基于变焦量存储部中存储的最小变焦量和最大变焦量的初始变焦状态的方式,使变焦驱动部进行驱动。由此,在按照下次成为所希望的变焦状态的方式使变焦机构动作时,由于从基于变焦量存储部中存储的过去变焦状态的初始变焦状态开始动作,所以能够抑制变焦透镜的移动量。而且,可以抑制变焦透镜的移动时间。
在上述应用例涉及的投影仪中,通过将上述初始变焦状态设为上述变焦量存储部中存储的最小变焦量与最大变焦量的中央的变焦量,当按照下次成为所希望的变焦状态的方式使变焦机构动作时,能够抑制使变焦机构动作的时间。
在上述应用例涉及的投影仪中,通过将上述初始变焦状态设为按照成为上述变焦量存储部中存储的最小变焦量的方式使上述变焦驱动部动作的第一变焦动作时间、与按照成为上述变焦量存储部中存储的最大变焦量的方式使上述变焦驱动部动作的第二变焦动作时间一致的变焦量,当按照下次成为所希望的变焦状态的方式使变焦机构动作时,能够抑制使变焦机构动作的时间。
在上述应用例涉及的投影仪中,通过将上述初始变焦状态设为上述变焦量存储部中存储的上次使用时的变焦量、即最后利用该投影仪时的变焦量,在投影环境被固定的会议室或放映室等使用该投影仪的情况下,不需要在下次起动时对变焦状态进行调整,能够迅速进行投影。
在上述应用例涉及的投影仪中,由于通过将上述操作信号接收部接收到的上述规定的操作信号设为电源接通操作信号或电源断开操作信号,当用户接通投影仪的电源时,投射镜头成为规定的变焦状态,所以,在下次使变焦机构动作时,能够从规定的变焦状态开始动作。另外,也可以根据电源断开操作信号,使变焦机构在初始变焦状态下驱动。这样,由于当用户断开投影仪的电源时,投影仪的变焦状态成为初始变焦状态,所以在下次电源接通后使变焦机构动作时,能够从规定的变焦状态开始动作。因此,不需要在投影仪的电源接通时设为规定的变焦状态,能够缩短投影仪接通电源时的初始处理的时间。
另外,在使用投影仪所具备的计算机构筑了上述投影仪及其控制方法的情况下,上述方式及上述应用例也可以通过用于实现其功能的程序,或可由上述计算机读取地记录了该程序的记录介质等方式构成。作为记录介质,可利用软盘或CD-ROM、光磁盘、IC卡、ROM盒、穿孔卡、印刷有条型码等符号的印刷物、投影仪的内部存储装置(RAM、ROM等存储器)及外部存储装置等上述计算机可读取的各种介质。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投影仪的内部结构的框图。
图2(a)是投影视场角为最小的变焦状态的情况的图,(b)是投影视场角为最大的变焦状态的情况的图,(c)是投影视场角为中央的变焦状态的情况的图。
图3是投影仪被接通电源时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4是表示变焦调整梯形修正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5(a)是表示变焦调整及梯形修正处理前屏幕上的图像的投影状态的图,(b)是变焦调整及梯形修正处理后屏幕上的图像的投影状态的图。
图6是投影仪被断开电源时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7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的投影仪的内部结构的框图。
图8是变焦量存储部的区域结构图。
图9是投影仪被接通电源时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10是投影仪被断开电源时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11是表示第七实施方式涉及的投影仪的内部结构的框图。
图中:1、2、3、4、5、6、7、8…投影仪;10…图像投影部;11…光源;12…液晶光阀;13…投射镜头;13a…变焦机构;14…光阀驱动部;20…控制部;20a…变焦控制部;21…输入操作部;22…光源控制部;23…变焦驱动部;24…变焦状态检测部;25…第一变焦状态存储部;26…变焦量存储部;27…第三变焦状态存储部;30…图像信号输入部;31…图像处理部;32…梯形修正部;40…摄像部;41…图像解析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投影仪1的内部结构的框图。使用图1,对投影仪1的内部结构进行说明。
投影仪1具备:图像投影部10、控制部20、输入操作部21、光源控制部22、变焦驱动部23、变焦状态检测部24、第一变焦状态存储部25、图像信号输入部30、图像处理部31、梯形修正部32、摄像部40和图像解析部41等。控制部20兼作操作信号接收部。而且,图1中在投影仪1的外部图示了屏幕SC。
图像投影部10具备:由超高压水银灯或金属卤化物水银灯等放电型光源或LED(Light Emitting Diode)等固体光源构成的光源11、作为光调制装置的液晶光阀12、投射镜头13、和驱动液晶光阀12的光阀驱动部14。
液晶光阀12由在一对透明基板间封入了液晶的透过型液晶面板等构成。当利用光阀驱动部14对液晶光阀12的各像素施加了与图像信号对应的驱动电压时,各像素以与图像信号对应的光透过率,使光源光透过。
从光源11射出的光通过透过该液晶光阀12而被调制,调制后的光被投射镜头13投影,从而在屏幕SC等上显示与图像信号对应的图像。
投射镜头13具有变焦机构13a,通过改变变焦状态,能够调整投影视场角。
控制部20具备: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为了各种数据的暂时存储等而使用的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以及掩模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闪存存储器、FeRAM(Ferroelectric RAM:铁电随机存取存储器)等非易失性存储器等(均未图示),作为计算机发挥功能。控制部20通过CPU根据非易失性存储器中存储的控制程序而动作,来统一控制投影仪1的动作。而且,控制部20具有变焦控制部20a。
变焦控制部20a从第一变焦状态存储部25读出表示第一变焦状态、即初始变焦状态的初始变焦量。而且,变焦控制部20a被从图像解析部41输入基于后述的自动变焦调整处理的最佳变焦状态,计算出最佳变焦量。根据这些变焦量,变焦控制部20a对变焦驱动部23进行控制,来驱动变焦机构13a。进而,变焦控制部20a将表示第一变焦状态的变焦量写入到第一变焦状态存储部25。另外,变焦控制部20a被从变焦状态检测部24输入表示变焦状态的变焦量,来判断投射镜头13的变焦状态。
输入操作部21具备用于对投影仪1进行各种指示的多个键等。作为输入操作部21所具备的键,有用于进行电源的接通/断开的“电源键”、用于执行自动变焦调整处理的“自动变焦键”、对用于进行各种设定的菜单画面的显示/不显示进行切换的“菜单键”、菜单画面中的光标的移动等所使用的“光标键”、用于决定各种设定的“决定键”等。当用户对输入操作部21进行操作时,输入操作部21将与用户的操作内容对应的操作信号输出给控制部20。另外,输入操作部21也可以采用具有遥控信号接收部(未图示)和能够远程控制的遥控器(未图示)的结构。该情况下,遥控器发出与用户的操作内容对应的红外线等操作信号,遥控信号接收部接收该信号并将其传递给控制部20。
光源控制部22基于控制部20的指示,控制对光源11的电力供给和停止,切换光源11的点亮及熄灭。
变焦驱动部23由马达及齿轮等构成,根据来自变焦控制部20a的控制,对变焦机构13a进行驱动,变更投射镜头13的变焦状态。
变焦状态检测部24检测出变焦机构13a的变焦状态作为变焦量。然后,将作为检测结果的变焦量输出给变焦控制部20a。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检测变焦量的方法,由编码器等检测出变焦机构13a的变化量。另外,作为检测变焦量的其他方法,也可以将变焦驱动部23的马达设为步进马达,根据该步进马达的步进(step)量来进行检测。
第一变焦状态存储部25由非易失性存储器构成,将第一变焦状态下的变焦量作为初始变焦量进行存储。所存储的变焦量被变焦控制部20a读出。其中,该第一变焦状态的变焦量可以按每个产品(投影仪)进行测定并存储。这样,能够存储与每个产品的个体差异对应的正确的变焦量。
这里,对第一变焦状态、即成为投射镜头13的望远端和广角端的投影视场角的中央的变焦状态进行说明。图2是对于投影仪1的投影视场角从上方观看的说明图,图2(a)是投影视场角为最小(望远端)的变焦状态的情况的图,图2(b)是投影视场角为最大(广角端)的变焦状态的情况的图,图2(c)是投影视场角为中央的变焦状态的情况的图。其中,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简化说明,将投影视场角设为水平方向的角度。
如图2(a)所示,在投影仪1的投射镜头13的变焦机构13a成为可调整的最小(望远端)的变焦状态情况下,投影视场角为θ1。而如图2(b)所示,在投影仪1的投射镜头13的变焦机构13a成为可调整的最大(广角端)的变焦状态的情况下,投影视场角为θ2。
这样,如图2(c)所示,投影仪1的投射镜头13的变焦机构13a为可调整的最小(望远端)的投影视场角θ1、和最大(广角端)的投影视场角θ2的中央的投影视场角θ3,可通过下述的式(1)算出。
θ3=(θ1+θ2)/2 …(1)
将式(1)所示的投影视场角成为θ3的状态称为第一变焦状态。
第一变焦状态存储部25中存储有第一变焦状态、即投影视场角θ3时的变焦量。
返回到图1,图像信号输入部30中具备经由电缆与个人计算机、影像再现装置等外部的图像供给装置(未图示)进行连接的各种图像输入端子,被从图像供给装置输入图像信号。图像信号输入部30将被输入的图像信号转换成能够由图像处理部31处理的形式的图像数据,并输出到图像处理部31。
图像处理部31基于控制部20的指示,对被图像信号输入部30输入的图像数据实施明亮度、对比度、清晰度、色调等的调整,或伽马修正等各种画质调整。进而,在图像处理部31中,根据需要,进行将OSD(屏幕显示)图像与图像数据叠加的处理。图像处理部31将进行了这样的调整及处理后的图像数据输出到梯形修正部32。
为了抑制在投影仪1相对于屏幕SC倾斜的状态下进行投影时产生的梯形失真,梯形修正部32对被输入的图像数据进行修正。从控制部20或图像解析部41输入用于修正的信息。然后,将修正后的图像数据输出到光阀驱动部14。其中,在没有梯形失真的修正用的信息的情况下,不进行上述修正,将从图像处理部31输出的图像数据直接输出到光阀驱动部14。
光阀驱动部14根据被输入的图像数据对液晶光阀12进行驱动。结果,基于图像数据的图像被从图像投影部10投影到屏幕SC上。
摄像部40构成为具有CCD相机,被设置在与投射镜头13从投影仪1的框体露出的面相同的面。摄像部40根据图像解析部41的指示,对被投影到屏幕SC的图像进行摄像,向图像解析部41输出摄影图像。另外,摄像部40并不限定于CCD相机,也可以使用其他的摄像器件。
图像解析部41基于控制部20的指示,对摄像部40拍摄到的摄影图像的图像数据进行分析,执行伴随着自动变焦调整处理的“整个投影区域框及屏幕框的检测”、“整个投影区域框及屏幕框的射影变换”,“最佳变焦状态的计算”,“梯形修正用的信息的输出”等。对于自动变焦调整处理,将在后面进行阐述。
接着,对投影仪1被接通电源时的动作进行说明。图3是投影仪被接通电源时的处理的流程图。
当输入操作部21所具备的电源键被按下,输入了投影仪1的电源接通操作信号时,控制部20进行起动处理(步骤S101)。在本实施方式中,起动处理进行CPU的初始化及RAM的初始化。而且,还进行其他硬件的初始化等。接着,控制部20向光源控制部22发出指示,使光源11点亮(步骤S102)。
接着,变焦控制部20a从第一变焦状态存储部25读出表示第一变焦状态的初始变焦量,按照成为第一变焦状态的方式开始变焦驱动部23对变焦机构13a的驱动(步骤S103)。然后,变焦控制部20a判断是否已成为第一变焦状态(步骤S104)。变焦控制部20a等待成为第一变焦状态(步骤S104:否)。如果成为了第一变焦状态(步骤S104:是),则变焦控制部20a使变焦驱动部23的驱动停止(步骤S105)。然后,结束投影仪1被接通电源时的处理。
如上所述,在投影仪1被接通电源时,通过变焦驱动部23将变焦机构13a设定为第一变焦状态。即,成为最小(望远端)的投影视场角θ1和最大(广角端)的投影视场角θ2的中央的投影视场角θ3的变焦状态。
接着,对投影仪1中的自动变焦调整处理进行说明。这里说明的自动变焦调整处理与日本特开2006-5534号公报所公开的变焦调整梯形修正处理同样。因此,仅进行简要说明。
投影仪1能够自动执行进行变焦调整和梯形修正的自动变焦调整处理。变焦调整是以被投影的图像不从屏幕SC上露出、且尽量大地被显示的方式来进行变焦状态的调整的处理。而梯形修正是对屏幕SC上的显示图像的梯形失真进行修正的处理。自动变焦调整处理通过由用户按下输入操作部21所具备的自动变焦键而被执行。其中,自动变焦调整处理例如还能够伴随着电源接通或图像信号的输入而自动执行。
图4是表示自动变焦调整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与日本特开2006-5534号公报的图3同样的流程图(但步骤编号有所变更))。
在步骤S201中,图像处理部31对整个投影区域检测用图案进行投影。整个投影区域是指被投影与液晶光阀12的图像形成区域中的所有区域对应的图像光的屏幕SC上、或屏幕SC背后的壁面上的区域。而图像形成区域是指能够显示被输入到光阀驱动部14的图像数据信号的液晶光阀12的面板面上的区域。
在步骤S202中,摄像部40对整个投影区域和屏幕SC进行摄像,生成拍摄有整个投影区域和屏幕SC的摄影图像,并存储到摄影图像存储器(未图示)内。摄像部40的CCD相机的透镜光轴被设定成与投射镜头13的光轴近似平行。其中,若CCD相机的透镜的光轴与投射镜头13的光轴未被设定为严格平行,则整个投影区域框会稍微失真成梯形。
在步骤S203中,图像解析部41对摄影图像的图像数据进行分析,检测整个投影区域框和屏幕框。这里,整个投影区域框表示被投影与液晶光阀12的面板面的图像形成区域中的所有区域对应的图像光的整个投影区域的外周。而且,将沿着屏幕SC的外周的黑色框称作屏幕框。整个投影区域框及屏幕框通过对摄影图像的对比度比进行测定,并提取出对比度比大的像素来检测。
在步骤S204中,图像解析部41进行整个投影区域框及屏幕框的射影变换。该射影变换是为了补偿摄像部40的CCD相机的透镜的光轴与投射镜头13的光轴的偏差而进行的变换。
在步骤S205中,图像解析部41计算出最佳变焦状态。这里,最佳变焦状态是指当抑制在液晶光阀12的面板面上形成的有效面板图像的分辨率的降低、并进行梯形修正时,能够在屏幕SC上尽量大地显示图像的变焦状态。
图5是表示屏幕上的图像的投影状态的说明图,图5(a)是表示自动变焦调整处理前的投影状态的图,图5(b)是表示自动变焦调整处理后的投影状态的图。最佳变焦状态如图5(b)所示,是整个投影区域PA包含屏幕SC、且整个投影区域PA的外周与屏幕SC的外周(屏幕框SCW)相接那样的变焦状态。将该状态下的整个投影区域框称作最佳变焦调整后整个投影区域框。如果求出了最佳变焦调整后整个投影区域框,则计算出从整个投影区域框起的放大倍率(最佳倍率Mb)。
返回到图4,在步骤S206中,变焦状态检测部24对投射镜头13的当前变焦状态进行检测。将与检测出的当前变焦状态相当的变焦量表示为Zp。
在步骤S207中,变焦控制部20a向变焦驱动部23发出指示,使其执行变焦调整。按照变焦量成为与最佳变焦状态对应的值(以下称作“最佳变焦量”)的方式进行变焦调整。其中,将在步骤S206中算出的当前变焦量ZP乘以在步骤S205中算出的最佳倍率Mb,来算出最佳变焦量。
在步骤S208中,梯形修正部32根据从图像解析部41输入的梯形修正用的信息,执行梯形修正。为了将图像只投影到整个投影区域PA内的容纳在屏幕SC上的区域(修正后投影区域RA),通过仅在与修正后投影区域RA对应的液晶光阀12的图像形成区域中的区域(修正后图像形成区域)形成有效面板图像,来进行本实施方式的梯形修正。其中,在图像形成区域中的除了修正后的图像形成区域之外的区域,按照从光源11射出的光不透过的方式形成全黑图像。
在自动变焦调整处理后,如图5(b)所示,修正后投影区域RA被收纳在屏幕SC的屏幕框SCW内。因此,变焦状态成为最佳变焦状态,且进行了梯形修正。其中,整个投影区域PA内的除了修正后投影区域RA之外的区域,不被投射图像光。而且,在图5(a)中表示了自动变焦调整处理前屏幕上的图像。
如以上说明那样,本实施例的投影仪1能够进行自动变焦调整处理。此时,由于液晶光阀12上的图像形成区域中的修正后图像形成区域被设定得尽量大,所以能够抑制有效面板图像的分辨率的降低。
根据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能够得到以下的效果。
(1)投影仪1在接通电源时,被设定为第一变焦状态。由此,当执行自动变焦调整处理时,变焦状态从第一变焦状态变化至最佳变焦状态。即,由于将最小(望远端)的投影视场角θ1和最大(广角端)的投影视场角θ2的中央的投影视场角θ3的变焦状态作为开始位置,使变焦状态变化到最佳变焦状态,所以,投影视场角的角度变化量最大会成为由下述的式(2)计算出的值Δθ以下,能够抑制角度变化量。而且,能够抑制使变焦机构13a动作的动作时间。
Δθ=(θ2-θ1)/2 …(2)
(第二实施方式)
下面,对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投影仪2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差异仅在于对变焦驱动部23进行驱动,来设定为第一变焦状态的时刻。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当投影仪1被接通电源时设定为第一变焦状态,但在本实施方式中,当投影仪2被接通电源时,不设定为第一变焦状态,而在投影仪2被断开电源时设定为第一变焦状态。而对于自动变焦调整处理而言,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
对投影仪2被断开电源时的动作进行说明。图6是投影仪2被断开电源时的处理的流程图。
当输入操作部21所具备的电源键被按下,输入了投影仪2的电源断开操作信号时,控制部20向光源控制部22发出指示,使光源11熄灭(步骤S301)。
接着,变焦控制部20a从第一变焦状态存储部25读出第一变焦状态的变焦量,按照成为第一变焦状态的方式,开始变焦驱动部23对变焦机构13a的驱动(步骤S302)。然后,变焦控制部20a判断是否已成为第一变焦状态(步骤S303)。变焦控制部20a持续等待直至成为第一变焦状态(步骤S303:否)。如果成为了第一变焦状态(步骤S303:是),则变焦控制部20a使变焦驱动部23的驱动停止(步骤S304)。
接着,控制部20进行电源断开处理(步骤S305)。然后,结束投影仪2断开电源时的处理。在本实施方式中,电源断开处理表示伴随着投影仪2的电源断开而进行的处理,包含与电源断开对应的软件或硬件的处理等。
如上所述,在投影仪2被断开电源时,通过变焦驱动部23将变焦机构13a设定为第一变焦状态。即,成为最小(望远端)的投影视场角θ1和最大(广角端)的投影视场角θ2的中央的投影视场角θ3的变焦状态。
根据上述的第二实施方式,能够得到以下的效果。
(1)投影仪2在断开电源时,被设定为第一变焦状态。由此,当执行自动变焦调整处理时,变焦状态从第一变焦状态变化至最佳变焦状态。即,由于将最小(望远端)的投影视场角θ1和最大(广角端)的投影视场角θ2的中央的投影视场角θ3的变焦状态作为开始位置,使变焦状态变化到最佳变焦状态,所以,投影视场角的角度变化量最大会成为上述式(2)的值Δθ以下,能够抑制角度变化量。而且,可以抑制使变焦机构13a动作的动作时间。
(2)由于投影仪2在断开电源时被设定为第一变焦状态,所以在下次接通电源时,不需要设定为第一变焦状态。由此,能够减少投影仪2接通电源时的初始处理所花费的时间。
(第三实施方式)
下面,对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在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的投影仪3的结构中,替代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变焦状态存储部25而设置了变焦量存储部26。而且,变焦控制部20a所进行的处理内容不同。除此之外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另外,自动变焦调整处理也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
图7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的投影仪3的内部结构的框图。使用图7,对投影仪3与投影仪1的内部结构的差异进行说明。
变焦量存储部26由非易失性存储器构成,根据用户的输入操作来存储变焦驱动部23所驱动的变焦量的最小值及最大值。而且,将变焦机构13a可调整的变焦量的最小值及最大值作为默认值进行存储。
图8是变焦量存储部26的区域结构图。如图8所示,变焦量存储部26的存储区域T1,存储有作为默认值的变焦量的最小值(望远端的值)和最大值(广角端的值)、以及作为执行变焦调整时的驱动实际值的变焦量的最小值和最大值。这里,变焦调整可以是基于自动变焦调整处理的调整,也可以是基于手动的变焦调整。其中,默认值被预先存储。
返回到图7,变焦控制部20a读出变焦量存储部26中存储的变焦量,计算出表示第二变焦状态的初始变焦量。而且,被从图像解析部41输入最佳变焦状态,计算出最佳变焦量。基于这些变焦量,变焦控制部20a对变焦驱动部23进行控制,驱动变焦机构13a。
另外,变焦控制部20a在执行变焦调整时,被从变焦状态检测部24输入表示变焦状态的变焦量,如果该变焦量比变焦量存储部26中存储的驱动实际值的最小值小,则将变焦量存储部26的驱动实际值的最小值改写成检测出的变焦量。即,对驱动实际值的最小值进行更新。此外,如果变焦量比变焦量存储部26中存储的驱动实际值的最大值大,则将变焦量存储部26的驱动实际值的最大值改写成检测出的变焦量。即,对驱动实际值的最大值进行更新。也可以在检测到最新的变焦量小于驱动实际值的最小值时,逐次更新驱动实际值。还可以在检测到最新的变焦量大于驱动实际值的最大值时,逐次更新驱动实际值。也可以在断开投影仪3的电源时,改写驱动实际值。
接着,对投影仪3被接通电源时的动作进行说明。图9是投影仪3被接通电源时的处理的流程图。
当输入操作部21所具备的电源键被按下,输入了投影仪3的电源接通操作信号时,控制部20进行起动处理(步骤S401)。接着,控制部20向光源控制部22发出指示,使光源11点亮(步骤S402)。
接着,变焦控制部20a从变焦量存储部26读出驱动实际值的最小值和最大值,计算出其中央的值(平均值),将其作为表示第二变焦状态的变焦量(步骤S403)。另外,在没有驱动实际值的状态的情况下,使用变焦量存储部26的默认值的最小值和最大值。然后,变焦控制部20a按照成为第二变焦状态的方式,开始变焦驱动部23对变焦机构13a的驱动(步骤S404)。然后,变焦控制部20a判断是否已成为第二变焦状态(步骤S405)。变焦控制部20a持续等待直至成为第二变焦状态(步骤S405:否)。如果成为了第二变焦状态(步骤S405:是),则变焦控制部20a使变焦驱动部23的驱动停止(步骤S406)。然后,结束投影仪3被接通电源时的处理。
如上所述,在投影仪3被接通电源时,通过变焦驱动部23将变焦机构13a设定为第二变焦状态。即,成为基于实际驱动所具有的最小值的变焦量与最大值的变焦量的中央的变焦量的变焦状态。
根据上述的第三实施方式,能够得到以下的效果。
(1)投影仪3在接通电源时,被设定为第二变焦状态。由此,当执行自动变焦调整处理时,变焦状态从第二变焦状态变化至最佳变焦状态。即,将实际驱动所具有的最小值的变焦量和最大值的变焦量的中央的变焦量作为开始位置,使变焦状态变化到最佳变焦状态。因此,可反映用户过去的实际驱动(所使用的变焦范围),从与用户所喜好的变焦状态接近的状态进行变焦移动,从而能够抑制变焦移动量。而且,可以抑制变焦驱动的时间。
(第四实施方式)
下面,对第四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四实施方式涉及的投影仪4的结构与第三实施方式同样。与第三实施方式的差异仅在于计算并设定第二变焦状态的时刻。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当投影仪3被接通电源时计算并设定了第二变焦状态,但在本实施方式中,当投影仪4被接通电源时,不进行第二变焦状态的计算及设定,而在投影仪4被断开电源时进行第二变焦状态的计算及设定。另外,自动变焦调整处理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
对投影仪4被断开电源时的动作进行说明。图10是投影仪4被断开电源时的处理的流程图。
当输入操作部21所具备的电源键被按下,输入了投影仪4的电源断开操作信号时,控制部20向光源控制部22发出指示,使光源11熄灭(步骤S501)。
接着,变焦控制部20a从变焦量存储部26读出驱动实际值的最小值和最大值,计算出其中央的值(平均值),将其作为第二变焦状态的变焦量(步骤S502)。另外,在没有驱动实际值的状态的情况下,使用变焦量存储部26的默认值的最小值和最大值。接着,变焦控制部20a按照成为第二变焦状态的方式,开始变焦驱动部23对变焦机构13a的驱动(步骤S503)。然后,变焦控制部20a判断是否已成为第二变焦状态(步骤S504)。变焦控制部20a持续等待直至成为第二变焦状态(步骤S504:否)。如果成为了第二变焦状态(步骤S504:是),则变焦控制部20a使变焦驱动部23的驱动停止(步骤S505)。
接着,控制部20进行电源断开处理(步骤S506)。然后,结束投影仪4的电源断开时的处理。
如上所述,在投影仪4被断开电源时,通过变焦驱动部23将变焦机构13a设定为第二变焦状态。即,成为基于实际驱动所具有的最小值的变焦量与最大值的变焦量的中央的变焦量的变焦状态。
根据上述的第四实施方式,能够得到以下的效果。
(1)投影仪4在断开电源时被设定为第二变焦状态。由此,当执行自动变焦调整处理时,变焦状态从第二变焦状态变化至最佳变焦状态。即,将实际驱动所具有的最小值的变焦量与最大值的变焦量的中央的变焦量作为开始位置,使变焦状态变化到最佳变焦状态。因此,可反映用户过去的实际驱动(所使用的变焦范围),从与用户所喜好的变焦状态接近的状态进行变焦移动,从而能够抑制变焦移动量。而且,可以抑制变焦驱动的时间。
(2)由于投影仪4在断开电源时被设定为第二变焦状态,所以在下次接通电源时,不需要设定为第二变焦状态。由此,能够减少投影仪4接通电源时的初始处理所花费的时间。
(第五实施方式)
下面,对第五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五实施方式涉及的投影仪5的结构与第三实施方式相同。
图7是表示第五实施方式涉及的投影仪5的内部结构的框图。使用图7,对投影仪5与投影仪1的内部结构的差异进行说明。
变焦量存储部26由非易失性存储器构成,存储对变焦驱动部23所驱动的变焦状态进行表示的变焦量的最小值及最大值。而且,将变焦机构13a可调整的变焦量的最小值及最大值作为默认值进行存储。
并且,变焦量存储部26将变焦驱动部23对变焦机构13a进行驱动以使其成为所存储的最小变焦量的时间、即第一变焦动作时间,与变焦驱动部23对变焦机构13a进行驱动以使其成为所存储的最大变焦量的时间、即第二变焦动作时间一致的变焦量,作为初始变焦量进行存储。初始变焦量与投射镜头13的初始变焦状态对应。所存储的初始变焦量被变焦控制部20a读出及更新。也可以在检测到上述的初始变焦量被变更时,逐次更新初始变焦量,还可以在断开投影仪5的电源时,对初始变焦量进行更新。
投影仪5在接通电源时被设定为初始变焦状态。投影仪5被接通电源时的处理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图3的流程图同样。因此,省略图示以及说明。
根据上述的第五实施方式,能够得到以下的效果。
(1)投影仪5在接通电源时被设定为初始变焦状态。由此,当执行自动变焦调整处理时,变焦状态从初始变焦状态变化至最佳变焦状态。即,将第一变焦动作时间与第二变焦动作时间一致的变焦状态、即初始变焦状态作为开始位置,使变焦状态变化到最佳变焦状态。因此,变焦调整所花费的时间最大将成为第一变焦动作时间(=第二变焦动作时间)以下,从而可抑制变焦调整时间。
(第六实施方式)
下面,对第六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六实施方式涉及的投影仪6的结构与第五实施方式同样。与第五实施方式的差异仅在于驱动变焦驱动部23来设定为初始变焦状态的时刻。在第五实施方式中,当投影仪5接通电源时被设定为初始变焦状态,但在本实施方式中,当投影仪6被接通电源时不设定为初始变焦状态,而在投影仪6断开电源时设定为初始变焦状态。而且,自动变焦调整处理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
另外,投影仪6被断开电源时的处理与第二实施方式的图6的流程图同样。因此,省略图示及说明。
根据上述的第六实施方式,能够得到以下的效果。
(1)投影仪6在断开电源时被设定为初始变焦状态。由此,当执行自动变焦调整处理时,变焦状态从初始变焦状态变化至最佳变焦状态。即,将第一变焦动作时间与第二变焦动作时间一致的变焦状态、即初始变焦状态作为开始位置,使变焦状态变化到最佳变焦状态。因此,变焦调整所花费的时间最大将成为第一变焦动作时间(=第二变焦动作时间)以下,从而抑制变焦调整时间。
(2)由于投影仪6在断开电源时被设定为初始变焦状态,所以在下次接通电源时,不需要设定为初始变焦状态。由此,能够减少投影仪6接通电源时的初始处理所花费的时间。
(第七实施方式)
下面,对第七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在第七实施方式涉及的投影仪7的结构中,替代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变焦状态存储部25而设置了第三变焦状态存储部27。而且,变焦控制部20a所进行的处理内容不同。除此以外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另外,自动变焦调整处理也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
图11是表示第七实施方式涉及的投影仪7的内部结构的框图。使用图11,对投影仪7与投影仪1的内部结构的差异进行说明。
第三变焦状态存储部27由非易失性存储器构成,将对变焦驱动部23所驱动的最新的变焦状态进行表示的变焦量,作为初始变焦量进行存储。初始变焦量与投射镜头13的初始变焦状态对应。而且,将变焦机构13a可调整的变焦量的最小值及最大值的中间值作为初始变焦量的默认值进行存储。所存储的初始变焦量被变焦控制部20a读出及更新。也可以在检测到上述的初始变焦量被变更时,逐次更新初始变焦量,还可以在断开投影仪7的电源时对初始变焦量进行更新。
投影仪7在接通电源时被设定为初始变焦状态。投影仪7被接通电源时的处理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图3的流程图同样。因此,省略图示及说明。
根据上述的第七实施方式,能够得到以下的效果。
(1)投影仪7在接通电源时被设定为初始变焦状态。由此,当执行自动变焦调整处理时,变焦状态从初始变焦状态变化至最佳变焦状态。即,将第一变焦动作时间与第二变焦动作时间一致的变焦状态、即初始变焦状态作为开始位置,使变焦状态变化到最佳变焦状态。因此,变焦调整所花费的时间最大会成为第一变焦动作时间(=第二变焦动作时间)以下,从而能够抑制变焦调整时间。
(第八实施方式)
下面,对第八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八实施方式涉及的投影仪8的结构与第七实施方式同样。与第七实施方式的差异仅在于驱动变焦驱动部23来设定为初始变焦状态的时刻。在第七实施方式中,当投影仪5接通电源时被设定为初始变焦状态,但在本实施方式中,当投影仪8接通电源时不设定为初始变焦状态,而将与投影仪8断开电源时的变焦状态对应的变焦量,保存到第三变焦状态存储部27中,维持当前变焦状态的设定。另外,自动变焦调整处理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
根据上述的第八实施方式,投影仪8在断开电源时被设定为初始变焦状态。由此,在下次使用投影仪时,由于已经被设定为初始变焦状态,所以可抑制到成为最佳变焦状态为止的变焦调整时间。
另外,与上述的第七实施方式同样,在被接通电源时,将从第三变焦状态存储部27读出的初始变焦量与当前的变焦状态进行比较,在两者不一致的情况下,按照成为初始变焦量、即成为第三变焦状态的方式驱动变焦驱动部23。根据这样的结构,即使在投影仪8的电源断开的状态下投射镜头13的变焦状态因某种原因发生变化,也能够根据从第三变焦状态存储部27读出的初始变焦量,将投射镜头13设定为初始变焦状态。
另外,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还能够进行各种变更、改良等并加以实施。下面叙述变形例。
(变形例1)在上述第一及第二实施方式中,第一变焦状态是最小的投影视场角与最大的投影视场角的中央的投影视场角的变焦状态,但也可以是最小的投影视场角与最大的投影视场角的中央附近的投影视场角的变焦状态。该情况下,也能够得到相同的效果。
(变形例2)在上述第三及第四实施方式中,第二变焦状态是基于实际驱动所具有的最小值的变焦量与最大值的变焦量的中央的变焦量的变焦状态,但也可以是基于实际驱动所具有的最小值的变焦量与最大值的变焦量的中央附近的变焦量的变焦状态。该情况下,也能够得到相同的效果。
(变形例3)在上述第五至第八实施方式中,初始变焦状态是第一变焦动作时间与第二变焦动作时间一致的变焦状态,但也可以是第一变焦动作时间与第二变焦动作时间一致的附近的变焦状态。该情况下,也能够得到相同的效果。
(变形例4)在上述第一至第八实施方式中,在将投影仪设定为规定的变焦状态(第一变焦状态、第二变焦状态或初始变焦状态的任意一个)后,进行自动变焦调整处理,但也可以不进行自动变焦调整处理,而由用户手动进行变焦调整。这样,在手动进行了变焦调整的情况下,通过将规定的变焦状态设为开始位置,也能够抑制伴随着变焦调整的投影视场角的角度变化量和变焦移动量、变焦机构的动作时间。
(变形例5)在上述第一至第八实施方式中,作为输入操作部21例示了投影仪主体上具备的按钮,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是对投影仪收发操作信号等的IP网络通信部(未图示)或RS-232C通信部(未图示)、USB(Universal Serial Bus)通信部(未图示)等。
(变形例6)在上述第一至第八实施方式中,作为光调制装置,使用了透过型的液晶光阀12,但也可以使用反射型的液晶光阀等反射型的光调制装置。而且,还可以使用通过对作为像素的每个微镜控制入射光的射出方向,来对从光源射出的光进行调制的微小镜阵列器件等。
Claims (4)
1.一种投影仪,其特征在于,具备:
具有变焦机构的投射镜头;
驱动所述变焦机构的变焦驱动部;
对所述变焦驱动部驱动所述变焦机构的变焦量进行存储的变焦量存储部;
接收规定的操作信号的操作信号接收部;和
变焦控制部,其在所述操作信号接收部接收到所述规定的操作信号时,按照成为基于所述变焦量存储部中存储的变焦量而决定的初始变焦状态的方式,使所述变焦驱动部进行驱动,
所述初始变焦状态是所述变焦量存储部中存储的上次使用时的变焦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影仪,其特征在于,
所述操作信号接收部接收的所述规定的操作信号是电源接通操作信号或电源断开操作信号。
3.一种投影仪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投影仪具备:具有变焦机构的投射镜头、驱动所述变焦机构的变焦驱动部、和对所述变焦驱动部驱动所述变焦机构的变焦量进行存储的变焦量存储部,该投影仪的控制方法包括:
接收规定的操作信号的操作信号接收步骤;和
变焦控制步骤,在所述操作信号接收步骤接收到所述规定的操作信号时,按照成为基于所述变焦量存储部中存储的变焦量而决定的初始变焦状态的方式,使所述变焦驱动部进行驱动,
所述初始变焦状态是所述变焦量存储部中存储的上次使用时的变焦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投影仪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操作信号接收部接收的所述规定的操作信号是电源接通操作信号或电源断开操作信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9-130086 | 2009-05-29 | ||
JP2009130086A JP5310266B2 (ja) | 2009-05-29 | 2009-05-29 | プロジェクター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10190591.5A Division CN101900927B (zh) | 2009-05-29 | 2010-05-27 | 投影仪及其控制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365058A true CN103365058A (zh) | 2013-10-23 |
Family
ID=43219826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101361835A Pending CN103365058A (zh) | 2009-05-29 | 2010-05-27 | 投影仪及其控制方法 |
CN201010190591.5A Active CN101900927B (zh) | 2009-05-29 | 2010-05-27 | 投影仪及其控制方法 |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10190591.5A Active CN101900927B (zh) | 2009-05-29 | 2010-05-27 | 投影仪及其控制方法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100302466A1 (zh) |
JP (1) | JP5310266B2 (zh) |
CN (2) | CN103365058A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5131688A1 (zh) * | 2014-10-09 | 2015-09-11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投影仪自动对焦的方法、装置及投影仪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8159760B2 (en) * | 2008-08-19 | 2012-04-17 |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 Projector and control method of projector |
JP5481833B2 (ja) * | 2008-10-29 | 2014-04-23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プロジェクタおよびプロジェクタの制御方法 |
US8297757B2 (en) * | 2008-10-29 | 2012-10-30 |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 Projector and projector control method |
JP5754124B2 (ja) * | 2010-12-14 | 2015-07-29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プロジェクターおよび制御方法 |
JP5747580B2 (ja) * | 2011-03-15 | 2015-07-15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プロジェクター、およびプロジェクターの制御方法 |
JP5644600B2 (ja) * | 2011-03-15 | 2014-12-24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プロジェクター |
JP5997882B2 (ja) * | 2011-07-21 | 2016-09-28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プロジェクター及びプロジェクターの制御方法 |
JP2013054093A (ja) * | 2011-09-01 | 2013-03-21 | Sony Corp | 映像投射装置及び映像投射装置の制御方法 |
JP5615449B2 (ja) * | 2011-12-01 | 2014-10-29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投写光学系および投写型画像表示装置 |
JP2013146049A (ja) * | 2011-12-15 | 2013-07-25 | Sanyo Electric Co Ltd | 画像表示装置および携帯機器 |
JP5924020B2 (ja) * | 2012-02-16 | 2016-05-25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プロジェクター、及び、プロジェクターの制御方法 |
CN103353663B (zh) * | 2013-06-28 | 2016-08-10 | 北京智谷睿拓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 成像调整装置及方法 |
CN103353677B (zh) | 2013-06-28 | 2015-03-11 | 北京智谷睿拓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 成像装置及方法 |
CN103353667B (zh) | 2013-06-28 | 2015-10-21 | 北京智谷睿拓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 成像调整设备及方法 |
CN103424891B (zh) * | 2013-07-31 | 2014-12-17 | 北京智谷睿拓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 成像装置及方法 |
CN103431840B (zh) | 2013-07-31 | 2016-01-20 | 北京智谷睿拓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 眼睛光学参数检测系统及方法 |
CN103439801B (zh) | 2013-08-22 | 2016-10-26 | 北京智谷睿拓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 视力保护成像装置及方法 |
CN103431980A (zh) | 2013-08-22 | 2013-12-11 | 北京智谷睿拓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 视力保护成像系统及方法 |
CN103500331B (zh) | 2013-08-30 | 2017-11-10 | 北京智谷睿拓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 提醒方法及装置 |
CN103605208B (zh) | 2013-08-30 | 2016-09-28 | 北京智谷睿拓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 内容投射系统及方法 |
CN103558909B (zh) | 2013-10-10 | 2017-03-29 | 北京智谷睿拓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 交互投射显示方法及交互投射显示系统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11109214A (ja) * | 1997-09-30 | 1999-04-23 | Fujitsu General Ltd | 液晶プロジェクタ |
JP2005121689A (ja) * | 2003-10-14 | 2005-05-12 | Canon Inc | プロジェクタ装置 |
JP2005156747A (ja) * | 2003-11-21 | 2005-06-16 | Nec Viewtechnology Ltd | プロジェクタ装置およびこのプログラム |
US7079182B1 (en) * | 1999-10-28 | 2006-07-18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Optical apparatus, optical apparatus driving unit and camera system |
CN1843065A (zh) * | 2004-06-24 | 2006-10-04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光源驱动方法和投影仪 |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69930152T2 (de) * | 1999-12-24 | 2006-08-10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Kadoma | Projektor |
JP4478414B2 (ja) * | 2003-07-31 | 2010-06-09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投射型画像表示装置 |
JP3772870B2 (ja) * | 2003-08-25 | 2006-05-10 |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 投影装置、投影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JP3764976B2 (ja) * | 2003-10-10 | 2006-04-12 |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 撮影機能付投射装置、及び投射画像撮影システム |
JP2005181356A (ja) * | 2003-12-15 | 2005-07-07 | Canon Inc | カメラシステム、カメラ、アクセサリ及び撮影レンズ |
JP3852456B2 (ja) * | 2004-03-19 | 2006-11-29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プロジェクタ及びパターン画像表示方法 |
JP2006339902A (ja) * | 2005-05-31 | 2006-12-14 | Olympus Imaging Corp | ファインダ装置及びカメラ |
JP2006345172A (ja) * | 2005-06-08 | 2006-12-21 | Olympus Imaging Corp | ファインダ装置及びカメラ |
JPWO2009116510A1 (ja) * | 2008-03-18 | 2011-07-21 | コニカミノルタオプト株式会社 | 投射型画像表示装置 |
-
2009
- 2009-05-29 JP JP2009130086A patent/JP5310266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0
- 2010-05-27 CN CN2013101361835A patent/CN103365058A/zh active Pending
- 2010-05-27 CN CN201010190591.5A patent/CN101900927B/zh active Active
- 2010-05-28 US US12/790,007 patent/US20100302466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11109214A (ja) * | 1997-09-30 | 1999-04-23 | Fujitsu General Ltd | 液晶プロジェクタ |
US7079182B1 (en) * | 1999-10-28 | 2006-07-18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Optical apparatus, optical apparatus driving unit and camera system |
JP2005121689A (ja) * | 2003-10-14 | 2005-05-12 | Canon Inc | プロジェクタ装置 |
JP2005156747A (ja) * | 2003-11-21 | 2005-06-16 | Nec Viewtechnology Ltd | プロジェクタ装置およびこのプログラム |
CN1843065A (zh) * | 2004-06-24 | 2006-10-04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光源驱动方法和投影仪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5131688A1 (zh) * | 2014-10-09 | 2015-09-11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投影仪自动对焦的方法、装置及投影仪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900927A (zh) | 2010-12-01 |
JP2010278840A (ja) | 2010-12-09 |
US20100302466A1 (en) | 2010-12-02 |
CN101900927B (zh) | 2013-05-29 |
JP5310266B2 (ja) | 2013-10-0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900927B (zh) | 投影仪及其控制方法 | |
JP4059271B2 (ja) | 投射型表示装置 | |
US8702243B2 (en) | Image projection apparatus and interchangeable lens therefor | |
US8159760B2 (en) | Projector and control method of projector | |
US7484854B2 (en) | Projector and pattern image display method | |
US8289454B2 (en) | Signal conversion device, video projection device, and video projection system | |
CN102202200A (zh) | 投影装置以及投影装置的投影方法 | |
CN103309141A (zh) | 投影仪及投影仪的控制方法 | |
US10593300B2 (en) |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ame | |
US7537351B2 (en) | Image forming projection system and projector using input and output signals | |
CN101022506A (zh) | 图像处理方法、程序、记录媒介物及投影机 | |
JP2016014713A (ja) | 画像投影装置、画像投影方法および画像投影装置の制御プログラム | |
CN104658462A (zh) | 投影机以及投影机的控制方法 | |
JP2005192188A (ja) | プロジェクタ | |
EP3432066B1 (en) | Image projection apparatus | |
US7959301B2 (en) | Projection display device and display method | |
JP2010226483A (ja) | リモートコントローラーおよび遠隔制御システム | |
JP2010085815A (ja) | 画像表示装置、およびプロジェクタ | |
JP2010048849A (ja) | プロジェクタ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 |
JP2005338113A (ja) | 解像度の異なる複数種類の表示モードの切り替えに応じた投写サイズ調整 | |
JP4595961B2 (ja) | 投射型表示装置 | |
JP5287066B2 (ja) | プロジェクタ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 |
JP2011215215A (ja) | 画像表示システムおよび画像表示方法 | |
US20140218267A1 (en) |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control method, and recording medium | |
KR100843377B1 (ko) | 1 판넬 방식의 광변조기를 이용한 디스플레이의 광원출력변조 장치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10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