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63086B - 车辆变速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车辆变速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363086B
CN103363086B CN201310103248.6A CN201310103248A CN103363086B CN 103363086 B CN103363086 B CN 103363086B CN 201310103248 A CN201310103248 A CN 201310103248A CN 103363086 B CN103363086 B CN 10336308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utch
shaft
time
shift
accumul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10324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363086A (zh
Inventor
安达惇
宫崎纯
中河原正树
塚田善昭
大关孝
高本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208244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901393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220567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898023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3630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6308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36308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6308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9/00Control inputs to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F16H59/02Selector apparatus
    • F16H59/04Ratio selector apparatus
    • F16H59/042Ratio selector apparatus comprising a final actuating mechanism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3/00Details of mechanically-actuated clutches not specific for one distinct type
    • F16D23/12Mechanical clutch-actuating mechanisms arranged outside the clutch as such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63/00Control outputs from the control unit to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or to other devices than the final output mechanism
    • F16H63/02Final output mechanisms therefor; Actuating means for the final output mechanisms
    • F16H63/08Multiple final output mechanisms being moved by a single common final actuating mechanism
    • F16H63/14Multiple final output mechanisms being moved by a single common final actuating mechanism the final output mechanisms being successively actuated by repeated movement of the final actuating mechanism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63/00Control outputs from the control unit to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or to other devices than the final output mechanism
    • F16H63/40Control outputs from the control unit to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or to other devices than the final output mechanism comprising signals other than signals for actuating the final output mechanisms
    • F16H63/46Signals to a clutch outside the gearbox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3/00Details of mechanically-actuated clutches not specific for one distinct type
    • F16D23/12Mechanical clutch-actuating mechanisms arranged outside the clutch as such
    • F16D2023/123Clutch actuation by cams, ramps or ball-screw mechanism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74/00Machine element or mechanism
    • Y10T74/19Gearing
    • Y10T74/19219Interchangeably locked
    • Y10T74/19251Control mechanism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74/00Machine element or mechanism
    • Y10T74/19Gearing
    • Y10T74/19219Interchangeably locked
    • Y10T74/19251Control mechanism
    • Y10T74/19279Cam operate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ar-Shifting Mechanisms (AREA)
  • Mechanical Operated Clutches (AREA)

Abstract

一种车辆变速装置,其中单个换档轴设有经由积累机构操作变速装置的主控臂,以及操作离合器的离合器杆,该离合器杆能够在完成换档操作所必需的积累之后更可靠地实现所述离合器的分离。车辆变速装置包括设置在换档轴上用于传递旋转力至变速装置换档鼓的主控臂,以通过设置在换档轴上的离合器杆旋转并且操作所述换档鼓,从而操作所述离合器。积累机构能够积累从换档轴传递至主控臂的旋转力。主控臂和离合器杆彼此互锁。设置了延时机构,该延时机构在换档轴与离合器之间的积累完成之前使与所述离合器杆的离合器分离操作延时。

Description

车辆变速装置
相关专利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根据35USC119要求以下专利申请的优先权:2012年3月30日提出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12-082443;2012年9月提出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12-205673;2012年3月30日提出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12-082442,这些专利申请的全部内容特此通过引用并入本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离合器互锁变速装置。
背景技术
JP-ANo.2001-280493公开了一种作为车辆离合器互锁变速装置的结构,其中一个(单个)换档轴设置有主控臂以经由积累机构来操作变速装置,并且设有离合器杆来操作离合器。在积累机构中,主控臂相对于换档轴可旋转地被支撑。离合器杆固定至换档轴。此外,辅助臂固定至换档轴,并且主控臂与辅助臂之间存在预压弹簧。根据这个结构,有可能使离合器杆旋转并同时积累力来利用主控臂和辅助臂之间的预压弹簧操作变速装置并旋转主控臂的冲程(积累)。随后,当预压弹簧中已经完成了足够的积累来操作变速装置时(换档轴的转动角此时也被称作“积累完成角”),离合器分离并且用于主控臂的积累得以释放,于是有可能快速地进行齿轮变速。
然而,在JP-ANo.2001-280493的变速装置中,由于辅助臂和离合器杆各自地固定至换档轴,换档轴旋转的同时,辅助杆和离合器杆也开始旋转。相应地,预压弹簧的积累和离合操作几乎是同时开始的。
然而,在JP-ANo.2001-280493的变速装置中,由于离合器的老化等原因,离合器有可能在主控臂中的积累完成之前分离。在其中离合器在积累完成角建立之前分离的情况下,由于用于变速装置操作所必须的旋转冲程对于打开的预压弹簧是不足够的,因此必须等待换档轴旋转至预定角。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离合器分离状态持续了相对长的时间,因此延长了其中驱动力得以释放的状态。
发明内容
本发明之目的是提供具有主控臂和离合器杆的车辆变速装置,其中主控臂用以经由积累机构操作变速装置并且离合器杆用以操作单个换档轴中的离合,这在完成变速操作所必需的积累之后更可靠地实现了离合器分离。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车辆变速装置包括单个换档轴;设置在换档轴上的主控臂,该主控臂将换档轴的旋转力传递至变速装置的换档鼓以旋转并且操作换档鼓;设置在换档轴上以操作离合器的离合器杆;以及能够积累从换档轴传递至主控臂的旋转力的积累机构。主控臂与离合器杆彼此互锁。变速装置还包括延时机构,该延时机构使离合器与离合器杆的分离操作延时直到换档轴与离合器之间的积累完成为止。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延时机构充当无效机构,使换档轴的一部分旋转角度无助于离合器与离合器杆的分离操作。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离合器杆由换档轴可旋转地支撑,其中换挡轴上固定有延时部件。此外,离合器杆和延时部件具有彼此联接的榫齿和榫孔。此外,延时机构沿周向方向在榫齿和榫孔之间形成有间隙。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延时机构在离合器升降机构中沿运动方向形成有侧隙,所述离合器升降机构通过相对于离合器的运动进行离合器的分离。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换档轴和延时部件整体地旋转。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积累机构形成有螺旋弹簧,并且被设置成直接地覆盖换档轴的圆周表面。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离合器杆与离合器升降凸轮联接,离合器升降凸轮经由设置在离合器升降凸轮中的引导孔提升离合器以使其分离或连接,并且延时机构设置为引导孔的侧隙孔。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离合器杆与提升离合器以使其分离或连接的离合器升降凸轮联接,并且离合器升降凸轮具有多个经由球形部件与离合器升降盘联接的谷形倾斜板,此外,延时机构设置为形成于谷形倾斜板中的平的部分。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离合器杆与提升离合器以使其分离或连接的离合器升降凸轮联接,并且离合器升降凸轮经由球形部件与离合器升降盘联接。此外,离合器升降盘具有相对于变速装置停止转动的固定件。另外,延时机构设置为椭圆锁孔以锁定固定件。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离合器杆与离合器升降凸轮联接,离合器升降凸轮提升离合器以通过设置在离合器升降凸轮中的凸轮表面使离合器分离或连接,并且延时机构设置为凸轮表面的怠速凸轮。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离合器杆设置为与多个臂部件联接的联杆机构,并且联杆机构中的一个臂部件具有限制其它臂部件的转动角的止挡件。此外,延时机构设置为用于联杆机构中的相应的臂部件的可转动范围。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由于有可能在离合器分离操作之前完成积累,因此有可能在完成用于换档操作的必要的积累之后更可靠地实现离合器分离。于是,有可能在离合器分离之后更可靠地且快速地进行换档操作。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延时机构起到无效机构的作用,使一部分转动角无助于离合器与离合器杆的分离操作。于是,有可能在离合器分离操作之前利用无效机构完成积累。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积累轴环作为离合器杆和延时部件具有相互联接的第二榫齿和第二榫孔。延时机构沿圆周方向在第二榫齿和第二榫孔之间形成有间隙。于是,延时机构具有紧凑且简单的结构。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延时机构沿离合器升降机构的移动方向形成有侧隙,离合器升降机构通过相对于离合器移动进行离合器分离。于是,延时机构具有简单的结构。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换档轴和延时部件一体地旋转。于是,当换档轴旋转时,有可能经由延时部件、积累机构等使主控臂快速旋转。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积累机构形成有螺旋弹簧,并且设置成直接覆盖换档轴的周面。于是,积累机构具有紧凑的结构。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延时机构设置为引导孔的间隙孔。于是,有可能增加引导孔的尺寸(特别是有可能延长导向长度)。于是,有可能容易地设置并且控制延时机构的延时功能的精度。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延时机构设置为形成于谷形倾斜板中的平的部分。于是,有可能实现具有简单结构的延时机构。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离合器升降盘具有相对于变速装置停止转动的固定件,并且延时机构设置为椭圆锁孔以锁定固定件。于是有可能实现具有简单结构的延时机构。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离合器升降凸轮设置有凸轮表面,并且延时机构设置为凸轮表面的怠速凸轮。于是,有可能实现具有简单结构的延时机构。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离合器杆设置为与多个臂部件连接的联杆机构,并且延时机构设置为用于联杆机构中的相应的部件的可旋转范围。当延时机构被设置在离合器侧面上时,一般地,有必要在离合器升降凸轮等中设置实现大规模延时的结构。另一方面,由于离合器杆形成有联杆机构并且延时机构设置为用于联杆机构中的相应的臂部件的可旋转范围,因此有可能将延时机构设置成紧凑的结构。
从下面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适用性的进一步的范围将变得显而易见。然而,应当理解,示出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和具体示例只是通过说明性方式给出的,因为通过这些详细描述,在本发明精神和范围内的不同改变和改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是显而易见的。
附图说明
本发明将通过以下给出的详细描述和附图得以充分地理解,所述详细描述和附图是通过说明方式给出的,因此对于本发明并不是限制性的,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施例的具有变速装置50的摩托车1的侧视图;
图2是动力单元P的左侧视图;
图3是省略了左单元壳等部件之后的动力单元P的左侧视图;
图4是示出了动力单元P的单元壳20内部的部分截面图(沿图2中的线IV-IV的截面图);
图5是移除了右侧单元壳盖之后的动力单元P的右侧视图;
图6是动力单元P的右侧视图,其中进一步去除了图5中的断开离合器、离合器等;
图7是动力单元P的变速装置的截面图(沿图5和6中的线VII-VII的截面图);
图8是图7中的离合器升降盘77周缘的局部放大视图;
图9是沿换档轴55轴向方向切开的变速装置50的主要元件的截面图;
图10是从换档返回弹簧85侧观察到的图9中的主控臂83等部件的局部放大透视图;
图11是移除了离合器杆72之后从积累轴环71侧看到的图9中齿轮换档臂81等部件的局部放大透视图;
图12是移除了预紧止挡件轴环56等部件之后从齿轮换档臂81侧看到的图9中主控臂83等部件的局部放大透视图;
图13是示出了换档轴55的一部分的示意图;
图14(a)和14(b)是示出了主控臂83、锁定杆87等部件的示意图。图14(a)是前视图,而图14(b)是沿图14(a)中线A-A的截面图;
图15(a)和15(b)是示出了齿轮换档臂81的示意图。图15(a)是前视图,而图15(b)是沿图15(a)中线A-A的截面图;
图16(a)和16(b)是示出了预紧止挡件轴环56的示意图。图16(a)是前视图,而图16(b)是沿图16(a)中的线A-A的截面图;
图17是积累弹簧57的透视图;
图18(a)和18(b)是示出了积累轴环71的示意图。图18a是前视图,而图18(b)是沿图18(a)中的线A-A的截面图;
图19(a)和19(b)是示出了离合器杆72等部件的示意图。图19(a)是前视图,而图19(b)是沿图19(a)的线A-A的截面图;
图20(a)和20(b)是示出了离合器杆72等部件的示意图。图20(a)是后视图,而图20(b)以透明方式示出了图19(a)中的第二榫孔72b;
图21(a)和21(b)是示出了与换档操作相关的相应组成元件的位置关系等的变化等的示意图。图21(a)是示出了主控臂83侧而非积累弹簧57侧的位置关系的示意图,而图21(b)是示出了离合器杆72侧而非积累弹簧57侧的位置关系的示意图;
图22(a)和22(b)是示出了换档操作从图21(a)和21(b)继续进行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23(a)和23(b)是示出了换档操作从图22(a)和22(b)继续进行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24(a)和24(b)是示出了换档操作从图23(a)和23(b)继续进行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25(a)和25(b)是示出了换档操作从图24(a)和24(b)继续进行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26(a)和26(b)是示出了换档操作从图22(a)和22(b)继续进行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27是示出了换档轴角度、积累弹簧角度、离合器升量、换档鼓角度等与换档操作的进程之间关系的示意图;
图28(a)至28(c)是示出了根据第一改型的延时机构主要部分的结构和操作的右侧视图;
图29(a)和29(b)是示出了根据第二改型的延时机构主要部分的示意图。图29(a)是右侧视图,而图29(b)是沿图29(a)中的线A-A的截面图;
图30(a)至30(c)是示出了根据第三改型的延时机构主要部分的结构和操作的右侧视图;
图31是从左侧看到的第三改型中右侧单元壳盖49的内部示意图;
图32(a)至32(c)是示出了根据第四改型的延时机构主要部分的结构和操作的右侧视图;
图33(a)至33(c)是示出了根据第五改型的延时机构主要部分的结构和操作的右侧视图;并且
图34是对应于图27的示意图,解释了在发生牙嵌式对接时的换档轴控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基于图1至20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具有离合器互锁变速装置50的摩托车1。
在以下描述中应注意,除非明确说明,前/后、左/右和上/下方向的描述是按照骑在摩托车上的驾驶者的观察方向。此外,在附图中,箭头FR表示相对于车辆的向前方向;箭头LH表示相对于车辆的向左方向;并且箭头UP表示相对于车辆的向上方向。
如图1所示,摩托车1的车体架2具有前管3、主管4、中心架5、一副左后管6和右后管6以及一副左后撑杆7和右后撑杆7。前管3定位在车体前侧(FR侧)。主管4从前管3对角地向后且向下延伸。中心架5从主管4的后部向下延伸,同时扩展至左侧和右侧。一副左后管6和右后管6从主管4中的中心架5前方的位置对角地向后并且向上延伸,并且在中间大体水平地弯曲,并且延伸至后侧。一副左后撑杆7和右后撑杆7设置在中心架5的左右两侧之间扩展至后管6、6的左后部分和右后部分。
转向轴8可旋转地与前管3枢接。具有悬架的前叉9在转向轴8的下侧延伸。前轮Fw轴接至前叉9的下端。向左且向右延伸的把手8b附接于转向轴8的上部。
后叉11在其前端经由枢转轴10轴接至中心架5。后叉11向后延伸。后轮Rw轴接至后叉11的后端,以向上/向下振荡。减震器12设置在后叉11的后部与后管6之间。
以主管4和中心架5支撑的动力单元P悬挂在主管4的下部中。动力单元P具有单元壳20、与单元壳20一体设置的内燃机21、以及变速装置50。
输出链轮13装配至动力单元P的输出轴(即随后所描述的变速装置50的副轴52)。输出链轮13置于枢转轴10正前方。链条15置于输出链轮13与后轮Rw侧面上的从动链轮14之间。
燃油箱16装在后管6、6的斜面上。车座17覆盖燃油箱16以及后管6、6的后侧水平部分。车体盖18大致覆盖整个车体架2。主支座19的后固定件轴接至中心架5的下端。
动力单元P主要通过在单元壳20的前侧上设置内燃机21并且在后侧上设置变速装置50来形成。内燃机21是风冷单缸4冲程内燃机。变速装置50是具有4级变速的换档齿轮啮合机构。
如图2和图3所示,内燃机21具有充当曲轴箱的单元壳20。曲轴22沿车辆宽度方向取向(沿左右方向),并且可旋转地轴接至单元壳20。气缸体23和气缸盖24一体地紧固于单元壳20的前部。气缸体23和气缸盖24在它们大体水平前倾时突出。气缸盖罩25置于气缸盖24上。
进气管26从大体水平突出的气缸盖24的上表面向上延伸。进气管26连接至空气净化器28。空气净化器28经由节气门段27悬挂在主管4的前部上。
排气管30从气缸盖24的下表面向下延伸。向下延伸的排气管30立即水平弯曲,然后向后延伸至对角右侧,穿过单元壳20的一部分的下表面、车体的右侧,然后直接向后延伸,并且连接至后轮Rw右侧的右侧消声器31。
脚踏杠33固定至单元壳20的下表面。在脚踏杠33中,中间水平部分33a的沿车辆宽度方向取向的两侧向上弯曲以形成左臂33b和右臂33b。此外,脚踏杠33沿车辆宽度方向向外弯曲,以形成左水平踏板33c和右水平踏板33c。中间水平部分33a固定至单元壳20的下表面。
脚踏杠33的左臂33b和右臂33b对角地向前方延伸并且沿动力单元P的左侧和右侧表面从中间水平部分33a向上延伸。踏板部件34、34附接至在左臂33b和右臂33b的上端处向外弯曲的左水平踏板33c和右水平踏板33c。踏板部件34沿纵向方向具有长的长方体形状。应当注意,中间水平部分33a的右侧横穿排气管30弯曲,从排气管30下方的位置沿纵向方向延伸。
如图4所示,单元壳20被分成左单元壳20L和右单元壳20R。通过将左单元壳20L和右单元壳20R结合成整体形成了内部空间。所述内部空间在前侧具有曲轴箱20c并且在后侧具有变速箱20m。在曲轴箱20c中,曲轴22经由主轴承22b、22b可旋转地设置在左单元壳20L和右单元壳20R之间。诸如变速装置50之类的变速装置安置在变速箱20m中。
在一体地模制于气缸体23中的气缸衬套23c中,活塞35往复地滑动。通过连接杆36连接的活塞35和曲轴22形成了曲柄机构。
阀驱动系统的驱动链轮40装配至左侧曲轴22L,左侧曲轴22L从左单元壳20L突出至主轴承22b附近的左侧。交流发电机41设置在左侧曲轴22L的左端处。启动机构的从动齿轮42装配在驱动链轮40与交流发电机41之间。
在左单元壳20L的左侧突出的交流发电机41由作为左侧单元壳盖的ACG盖43从左侧覆盖。
另一方面,离心分离离合器45设置在从右单元壳20R突出至右侧的右侧曲轴22R上。在离心分离离合器45中,离合器外部45o可旋转地绕离合器内部45i得以支撑,离合器内部45i与右侧曲轴22R整体地固定。当曲轴22的转数(发动机转数)超出预订转数时,离合器内部45i的离合器闸瓦会压靠在传递动力的离合器外部45o上。
应当注意,单向离合器44设置在离合器外部45o与离合器内部45i之间。利用这样的配置,发动机制动是直接有效的而无需分离离合器45。
在右侧曲轴22R中,主驱动齿轮46可旋转地轴接至右侧曲轴22R,该主驱动齿轮46与离合器外部45o的左侧接触并且随离合器外部45o旋转。
如图4所示,在作为单元壳20后侧的内部空间的变速箱20m中,主轴51平行于曲轴22在曲轴22的后部位置处延伸,并且经由轴承51b、51b可旋转地安装在左单元壳20L和右单元壳20R上。在离主轴51更远的后部位置处,副轴52平行于主轴51延伸,并且经由轴承52b、52b可旋转地装配在左单元壳20L和右单元壳20R上。曲轴22、主轴51和副轴52从前方按照这个顺序设置成处于线性排列的状态。
变速装置50形成有配置在主轴51上的齿轮阵列51G的总是相互啮合的第一至第四变位齿轮,以及配置在副轴52上的齿轮阵列52G。齿轮阵列51G和齿轮阵列52G中的一个齿轮阵列随轴一起旋转,而其它齿轮阵列相对于轴自由旋转。
处于第一至第四中任一换档位置或空档状态的换档位置由主轴51上的齿轮阵列51G的锯齿啮合换档齿轮51gs的运动与副轴52上的齿轮阵列52G的锯齿啮合换档齿轮52gs的运动的结合建立,所述两种运动都是沿脱离相邻齿轮的轴向方向的。
主轴51从右单元壳20R突出至右侧。离合器60设置在主轴51的突出部分上。离合器60的离合器外部61经由套筒59相对可旋转地轴接至主轴51。主从动齿轮47经由缓冲部件48附接至离合器外部61。主驱动齿轮46使与该驱动齿轮啮合的主从动齿轮47减速,并且随离合器外部61旋转。
离合器内部62一体地装配至主轴51的右端。多个传动摩擦盘63和从动摩擦盘64交替地沿轴向方向排列,其中传动摩擦盘63与离合器内部62的周向壁的外周缘锯齿状啮合,而从动摩擦盘64与离合器外部61的周向壁的内周缘锯齿状啮合。压盘65通过离合器内部62沿轴向方向被可滑动地支撑,压盘65使传动摩擦盘63和从动摩擦盘64保持在压盘65与离合器内部62的盘外周缘之间。
如图4和7所示,可沿轴向方向滑动的压盘65在离合器外部61中沿轴向方向置于离合器内部62内侧。在离合器内部62的圆盘部件中,从压盘65突出的多个支撑凸起65b被插入穿过沿圆周方向形成的多个通孔。在支撑凸起65b的引导端,环形释放法兰66通过螺栓67得以紧固。
离合器弹簧68设置在释放法兰66与离合器内部62之间,所述离合器弹簧68是圆盘弹簧。通过离合器弹簧68,压盘65与释放法兰66被一体地向右压。压盘65使传动摩擦盘63与从动摩擦盘64保持在压盘65与离合器内部62之间。利用这种装置,离合器60得以保持处于连接状态,并且离合器外部61的旋转被传递至离合器内部62并且进一步被传递至主轴51。
当释放法兰66被推至左侧,并且压盘65移到左侧抵靠在离合器弹簧68上时,压盘65与离合器内部62之间的间隙会增大。利用这种装置,传动摩擦盘63与从动摩擦盘64的保持得以松开,并且离合器60的连接状态得以释放。
离合器60形成有具有反向转矩限制器机构(也称反向转矩降低机构)的滑块离合器。反向转矩限制器机构是在过大转矩(反向转矩)以相反方向作用于离合器60至前进方向的动力传递装置时使离合器60从连接状态返回到连接松开状态(离合器半接合状态)。可以使用具有公知结构的机构作为反向转矩限制器机构。根据反向转矩限制器机构,有可能减小降档时反向转矩所产生的冲击。
内燃机21的曲轴22的旋转通过分离离合器45和离合器60传递至变速装置50的主轴51。
设置在右侧曲轴22R右端的分离离合器45和设置在主轴51右端的离合器60从右侧被右侧单元壳盖49覆盖。
应当注意,通过左单元壳20L向左装配到副轴52端部的输出链轮13除了其中链条15延伸的后部之外从左侧被链轮盖53覆盖。
如图2、5和6所示,换档轴55对角地设置在曲轴22的下方后部,并且对角地设置在副轴52和主轴51的下方前部。如图7所示,换档轴55沿左方向和右方向插入穿过左单元壳20L和右单元壳20R。此外,右侧部分插入穿过右侧单元壳盖49的轴承凸起49a并且被可旋转地轴接。
换档轴55设置在单元壳20的下部,并且在图2所示的侧视图中位于踏板部件34下方。
换档轴55的旋转驱动离合器操作机构70和换档操作机构80。离合器操作机构70操作离合器60以使离合器60分离和连接。换档操作机构80操作变速装置50以变换变速装置50的换档位置。
将基于图4和7描述离合器操作机构70。
如图4和7所示,在换档轴55中,离合器杆72可振荡地支撑于右侧单元壳盖49的轴承凸起49a附近。下面将根据换档轴55的旋转详细地描述离合器杆72的振荡的结构和操作。
另一方面,如图4、7和8所示,球轴承75的外圈装配至离合器60的环形释放法兰66的内部周面。操作杆74的旋转中心处的后固定件插入部件74a或离合器升降凸轮74被装配插入并且固定至球轴承75的内圈。离合器升降凸轮74是用于提升离合器60以使其分离或连接的凸轮。后固定件插入部件74a在引导端部小直径部分和大直径部分两个阶梯插入。引导端部小直径部分装配在球轴承75的内圈中。从离合器杆72的引导端凸出的滚子73与操作杆或离合器杆74的旋转接合凸轮孔74c接合。
离合器调整螺栓76固定至右侧单元壳盖49的主轴51的延伸部分。离合器调整螺栓76从右侧插入操作杆74的后固定件插入部件74a的大直径部分中,并且沿轴线方向可旋转地且可滑动地支撑操作杆74。在操作杆74的后固定件插入部件74a周围的后固定件圆盘部件74b中,离合器升降盘77通过离合器调整螺栓76得以支撑,该离合器升降盘77面朝右侧并且与右侧单元壳盖49旋转调节。操作杆74可相对于旋转调节的离合器升降盘77旋转,并且可沿轴向方向移动。操作杆74经由球轴承75通过操作离合器60的离合器弹簧68的弹簧力而被向右压。
换言之,离合器调整螺栓76是右侧单元壳盖49的一部分并且固定至主轴51的延伸部分。离合器调整螺栓76从右侧插入离合器升降凸轮74的后固定件插入部件74a的大直径部分,并且沿轴向方向可旋转地并且可滑动地支撑离合器升降凸轮74。在离合器升降凸轮74的后固定件插入部件74a周围的后固定件圆盘部件74b中,在右侧对面并且通过右侧单元壳盖49旋转调节的离合器升降盘77通过离合器调整螺栓76得以支撑。如图7和8中所示,离合器升降盘77具有相对于变速装置(具体而言,右侧单元壳盖49的锁孔49b)旋转停止的(旋转调节的)固定件77a。锁孔49b设置在右侧单元壳盖49里面。离合器升降凸轮74可相对于通过固定件77a旋转调整的离合器升降盘77旋转,并且可沿轴向方向移动。离合器升降凸轮74经由球轴承75通过操作离合器60的离合器弹簧68的弹簧力而被向右压。
有可能通过改变形成于离合器升降盘77的旋转轴部分中的内螺纹与离合器调整螺栓76b的外螺纹之间的相对位置(接合位置)来增加/减小离合器升降盘77的相对表面与操作杆74的后固定件圆盘部件74b之间的间隙。利用该装置,有可能增加/减小离合器升降机构74至79中移动方向上的侧隙。
在操作杆74的后固定件圆盘部件74b和离合器升降盘77的彼此对置的表面中,槽线74v、77v沿圆周方向以放射状图案形成于三个位置中。通过保持架78可滚动地保持的三个释放球79存在于后固定件圆盘部件74b与离合器升降盘77之间,通过离合器弹簧68压在后固定件圆盘部件74b与离合器升降盘77之间。
当离合器60处于连接状态时,在后固定件圆盘部件74b和离合器升降盘77的对置表面中的三个槽线74v、77v彼此相对。三个释放球79相应地落入彼此对置的槽线74v、77v中。
随后在变速时,当换档轴55旋转时,离合器杆72振荡,并且操作杆74经由滚子73与接合凸轮孔74c之间的接合而旋转。利用该装置,操作杆74的后固定件圆盘部件74b的槽线74v相对于离合器升降盘77的槽线77v旋转。
此后,保持在操作杆74的后固定件圆盘部件74b与离合器升降盘77之间的释放球79滚动,同时平缓地在槽线74v、77v的斜面上上升,以压迫并且移动操作杆74至离合器60侧(左侧)。于是,释放法兰66经由球轴承75抵住离合器弹簧68的压迫力向左移动,并且压盘65向左移动。利用该装置,在离合器60中,连接状态得以释放和分离。
如上所述,通过相对于离合器60移动来进行离合器60的分离的离合器升降机构74至79形成有操作杆74,球轴承75、离合器调整螺栓76、离合器升降盘77、保持架78、释放球79等。
如图7中所示,离合器操作机构70形成在离合器60的外侧(右侧)上,以及右侧单元壳盖49的内侧(左侧)上。另一方面,操作变速装置50以变换换档位置的换档操作机构80形成在离合器60的内侧(左侧)上。
换档拨叉91、92使主轴51上的换档齿轮51gs和变速装置50的副轴52上的换档齿轮52gs沿轴向方向移动。如图3中所示,在主轴51与副轴52之间的上方位置的换档拨叉91、92通过换档鼓90的旋转而操作,换档鼓90可旋转地设置在左单元壳20L与右单元壳20R之间。
如图7所示,换档拨叉91、92相对于后固定件处的换档鼓90可旋转地轴接。在换档拨叉91、92中,朝后固定件突出的接合销91p、92p与形成于换档鼓90的外周面中的预订形状的换档槽可滑动地接合。换档拨叉91、92的各引导端相应地与换档齿轮51gs、52gs接合。于是,当换档鼓90旋转时,换档拨叉91、92经由通过换档槽引导的并沿轴向方向移动的接合销91p、92p沿轴向方向移动以改变变速装置50的换档位置。
如图6和7所示,换档鼓90的右端通过右单元壳20R可滑动地支撑在外周面上。换档鼓90的右侧壁90r暴露于右单元壳20R的轴承开口的右侧。五角星形状的星盘93通过螺栓94固定至右侧壁90r的中心凸起。右侧壁90r的螺栓94周围建立了五个锁销95。锁销95设置在右侧壁90r与星盘93之间。
如图6所示,止挡臂96轴接至枢轴96p,并且通过弹簧98得以振荡和压迫。锁定滚子97轴接至止挡臂96的引导端。锁定滚子97压靠在径向上具有五个尖端的星盘93的外周面上。换档鼓90通过锁定滚子97定位在预定位置,锁定滚子97装配并且稳固在星盘93的尖端中。
通过操作换档鼓90而旋转至锁销95的机构沿右单元壳20R的右侧表面得以形成。如图6、7和9至11所示,齿轮换档臂81相对于换档轴55可旋转地(可振荡地)从外部装配在套筒81d中。主控臂83相对于齿轮换档臂81的套筒81d可旋转地(可振荡地)从外部装配至套筒81d。
主控臂83具有扇形振荡后固定件83a和从振荡后固定件83a的上部位置延伸的臂83b。调节开口83h形成在振荡后固定件83a中,该振荡后固定件83a在侧视图中与齿轮换档臂81叠置。弹簧锁片83f向左弯曲形成在调节开口83h的振荡中心侧面一侧上。齿轮换档臂81具有形成为向左弯曲的弹簧锁片81f。弹簧锁片81f插入穿过主控臂83的调节开口83h。
从右单元壳20R向右突出的调节销84插入穿过主控臂83的振荡后固定件83a的调节开口83h。调节销84的引导端在齿轮换档臂81附近。然后,卷绕在套筒81d的外周缘的换档返回弹簧85的两端延伸以保持调节销84。齿轮换档臂81的弹簧锁片81f和主控臂83的弹簧锁片83f具有与调节销84的直径相同的宽度,并且与调节销84一起保持在换档返回弹簧85的两端之间。
在延伸超过主控臂83的臂83b上端附近,在前端与连接销86连接的锁定杆87延伸至后部。锁定杆87在建立在换档鼓90与星盘93之间的五个锁销95下方延伸至后部。
张紧弹簧88置于主控臂83的臂83b上端与锁定杆87之间。张紧弹簧88使锁定杆87振荡,锁定杆87延伸至后部并且向上并且压住弹簧,并且使置于较低侧的锁销95紧靠在锁定杆87上。在锁定杆87的上侧边缘,纵向分开的锁定爪87f、87r向上突出。
如图6中的实线所示,当动力未施加至换档轴55时,换档返回弹簧85的两端使调节销保持在其间,并且同时保持齿轮换档臂81的弹簧锁片81f和主控臂83的弹簧锁片83f。此外,齿轮换档臂81和主控臂83被安置成使得换档轴55、弹簧锁片83f、调节销84和弹簧锁片81f排列成行。此时,锁定杆87使置于较低侧上的两个锁销95、95通过张紧弹簧88的压迫力在前锁定爪87f和后锁定爪87r之间紧靠在上侧边缘上。
当动力施加至换档轴55并且使其旋转时,齿轮换档臂81抵靠换档返回弹簧85振荡。当弹簧锁片81f作用于主控臂83时,随后在主控臂83中,向上延伸的臂83b沿前方向和后方向振荡。接着,通过连接销86连接至主控臂83的锁定杆87沿前方向并且沿后方向移动,并且在锁定杆87的前部和后部的锁定爪87f、87r中的一个与锁销95锁定,以使换档鼓90与星盘93一起旋转。
当在止挡臂96的引导端处的锁定滚子97通过星盘93的旋转越过星盘93的一个尖端的顶部时,星盘93以预定角度通过锁定滚子97的压迫力与换档鼓90一起旋转直到锁定滚子97停留在凹处上为止。
于是,锁定杆87随主控臂83的振荡沿前方向和后方向的运动可以在锁定爪87f、87r与锁销95锁定并且锁定滚子97越过星盘93的尖端的顶部时得以停止。接着,主控臂83、齿轮换档臂81和换档轴55可返回到初始状态。
由换档槽引导并且以预订角度通过换档鼓90的旋转沿轴向方向移动的换档拨叉91、92使变速装置50的换档齿轮51gs、52gs移动至换档位置。
应当注意,正如后面将要描述的,由于离合器60的连接在变速装置50中的换档位置变换之前释放,因此换档位置得以平缓地变换。
驱动上述换档操作机构80和离合器操作机构70两者的换档轴55通过经由换档动力传递机构110传递的换档电机100的驱动而旋转。下面将描述换档动力传递机构110。
如图2所示,换档轴55设置在曲轴22的对角后下部并且在副轴52和主轴51的对角前下部的位置中,并且被沿左方向和右方向向外插入穿过左单元壳20L和右单元壳20R。
如图7所示,插入穿过右单元壳20R的换档轴55的右侧部分被进一步插入穿过右侧单元壳盖49的轴承凸起49a。插入穿过右侧单元壳盖49的轴承凸起49a的换档轴55右端设有角度传感器121,检测换档轴55右端的旋转角。
插入穿过左单元壳20L的换档轴55的左侧设有换档动力传递机构110。换档动力传递机构110安置在换档动力传递壳102中,该换档动力传递壳102具有纵向长且水平窄的扁平形状。
挡动力传递壳102通过结合左侧换档动力传递壳102L和右侧换档动力传递壳102R得以形成。换档轴55插入换档动力传递壳102前端中并且延伸至后部。随后,如图2中所示,换档动力传递壳102设置在ACG盖43下方,作为单元壳盖覆盖曲轴22一侧的交流发电机41并且作为链轮盖53覆盖副轴52一侧的输出链轮13。
在换档动力传递机构110中,当换档电机100被驱动并且驱动齿轮轴100a旋转时,旋转经由减速齿轮111减速并且传递至曲柄齿轮112的旋转。曲柄齿轮112的旋转经由曲柄销114p使振荡臂116振荡,以使与振荡臂116一体的换档轴55旋转。随后,当换档轴55旋转时,离合器操作机构70操作离合器60以进行离合器分离/连接,并且变速操作机构80操作变速装置50以变换换档位置。
接着,将参考图9至20描述变速装置50的延时机构和无效机构的结构。
如图9至12所示,变速装置50主要具有与延时机构和无效机构相关的机构,包括:单个换档轴55、主控臂83、齿轮换档臂81、换档返回弹簧85、预紧止挡件轴环56、积累弹簧57、积累轴环71和离合器杆72。
在变速装置50中,积累弹簧57充当能够积累从换档轴55传递至主控臂83的旋转力的积累机构。延时机构设置在换档轴55与离合器60之间,该延时机构使离合器60与离合器杆72的分离操作延时直到通过积累弹簧57的旋转力的积累完成为止。该延时机构充当无效机构,使换档轴55的一部分旋转角度无助于离合器60与离合器杆72的分离操作。
如图13所示,换档轴55具有:沿轴向方向设置在中间部分的止推部件55a,沿轴向方向与止推部件55a相邻并且设置在左侧的锯齿部件55b,以及设置在锯齿部件55b的对侧(右侧)与止推部件55a之间具有间隙的锯齿部件55c,从而使止推部件55a保持在锯齿部件55b与锯齿部件55c之间。
如图9至12和14(b)所示,主控臂83通过换档轴55得以振荡地支撑。主控臂83传递换档轴55的旋转力至换档鼓90,以如上所述通过旋转操作换档鼓90。主控臂83具有振荡后固定件83a、臂83b、调节开口83h、弹簧锁片83f、套筒83d以及插入孔83c。
振荡后固定件83a具有朝引导端展开的扇形。臂83b从振荡后固定件83a的上部延伸。调节开口83h形成在调节开口83h中在侧视图中与齿轮换档臂81叠置的位置中。弹簧锁片83f在振荡中心侧面上形成为向左弯曲(突出)在调节开口83h的侧面上。套筒83d设置成沿周向方向延伸至主控臂83的振荡中心并且沿弹簧锁片83f的伸出方向突出。插入孔83c设置成沿主控臂83的轴向方向插入穿过套筒83d的内部。在插入孔83c中,齿轮换档臂81的套筒81d(将在后面描述)贯穿插入。
锁定杆87如上所述。
如图9至12和15(a)和15(b)所示,齿轮换档臂81紧靠在主控臂83上,并且用换档轴55可旋转地支撑。齿轮换档臂81具有振荡后固定件81e、弹簧锁片81f、齿轮换档臂侧面锁定部件81a、第一榫孔81b、插入孔81c以及套筒81d。
振荡后固定件81e具有向引导端侧收缩的形状。振荡后固定件81e设置成在右侧与主控臂83的振荡后固定件83a相邻。弹簧锁片81f通过使齿轮换档臂81的引导端侧向左弯曲(延伸)而形成。弹簧锁片81f从右侧至左侧插入穿过主控臂83的调节开口83h。
套筒81d设置成沿轴向方向延伸至齿轮换档臂81的振荡中心并且沿弹簧锁片81f的伸出方向突出。插入孔81c设置成沿齿轮换档臂81的轴向方向插入穿过套筒81d的内部。换档轴55插入穿过插入孔81c。
齿轮换档臂侧面锁定部件81a沿径向方向远离插入孔81c向右侧突出至振荡后固定件81e中的周缘部分。当沿轴向方向从右侧向左侧观察齿轮换档臂81时,齿轮换档臂侧面锁定部件81a设置在左下区域,并且以圆弧形状沿圆周方向延伸。第一榫孔81b与预紧止挡件轴环56的第一榫齿56a(以后描述)联接。第一榫孔81b形成为振荡后固定件81e中的与插入孔81c相邻的部分中的向左侧深入的凹陷。当沿轴向方向从右侧至左侧观察齿轮换档臂81时,第一榫孔81b设置在右下区域中,以圆弧形状沿圆周方向延伸,并且其圆心角约为60°。
预紧止挡件轴环56通过与锯齿部件55b接合与换档轴55一体旋转。如图9至12和16(a)和16(b)所示,预紧止挡件轴环56具有轴环主体56b、第一榫齿56a和内部周向锯齿部件56c。轴环主体56b具有大体圆柱形状。第一榫齿56a从轴环主体56b的左端面向左侧突出。第一榫齿56a以圆弧形状沿圆周方向延伸并且其圆心角约为45°。
第一榫齿56a的圆心角小于第一榫孔81b的圆心角。更具体地,在第一榫齿56a与第一榫孔81b之间沿圆周方向存在圆弧形齿隙(间隙、间距)。
内部周向锯齿部件56c设置在轴环主体56b的内部周边部件上,并且与换档轴55的锯齿部件55b锯齿啮合。在内部圆周锯齿部件56c与换档轴55的锯齿部件55b锯齿啮合的状态下,轴环主体56b的右端面紧靠在换档轴55的止推部件55a上。
积累弹簧57沿振荡方向压迫主控臂83,同时在换档轴55与主控臂83之间积累换档轴55的旋转力。用语“积累旋转力”任意地包括“积累旋转角(转动角)”。积累弹簧57能够积累从换档轴55传递至主控臂83的旋转力。
如图9、11和17所示,积累弹簧57具有螺旋形状,并且设置成直接覆盖换档轴55的圆周面。“直接覆盖”的意思是作为积累机构的积累弹簧57与换档轴55之间不存在其它部件。
在积累弹簧57中,其一端57a与齿轮换挡臂侧面锁定部件81a锁定,并且其另一端57b与积累轴环71的积累轴环侧面锁定部件71a锁定。积累弹簧57提供压迫力以使换档鼓90旋转至升档侧。
如上所述,齿轮换档臂侧面锁定部件81a和积累轴环侧面锁定部件71a形成有平行于换档轴55的轴向方向延伸的凸起。
如图9、11和18(a)和18(b)所示,积累轴环71相对于齿轮换档臂81设置在离合器杆72一侧,并且固定至换档轴55并且一体地旋转(枢转)。
积累轴环71具有轴环主体71d、积累轴环侧面锁定部件71a、第二榫齿71b和内部周向锯齿部件71c。
轴环主体71d具有大体圆柱形状。积累轴环侧面锁定部件71a从轴环主体71d的左端面向左侧突出。积累轴环侧面锁定部件71a以圆弧形状沿圆周方向延伸,并且其圆心角约为60°。
第二榫齿71b从轴环主体71d的右端面突出至右侧,并且与离合器杆72的第二榫孔72b(以后描述)联接。第二榫齿71b以圆弧形状沿圆周方向延伸,并且其圆心角约为30°。第二榫齿71b沿圆周方向彼此远离地设置于三个位置中。在圆周方向上,相邻的第二榫齿71b之间的角度约为90°。当沿轴向方向观察积累轴环71时,积累轴环侧面锁定部件71a以及三个第二榫齿71b设置在不重叠的位置中。
内部周向锯齿部件71c设置在轴环主体71d的内部周向部分上,并且与换档轴55的锯齿部件55c锯齿啮合。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应当注意,积累轴环71是一体形成的,然而,这并不限于该装置。例如,在图9中通过双点划线D所示的位置中,积累轴环71可在积累轴环侧面锁定部件71a的侧面和第二榫齿71b的侧面上形成有沿轴向方向分开的单独的体部件。
如图9、19(a)、19(b)和20(a)、20(b)所示,离合器杆72通过换档轴55得以可旋转地支撑并且操作离合器60。离合器杆72具有后固定件72d、杆72e、壁72a、第二榫孔72b以及插入孔72c。
杆72e从后固定件72d延伸。三个第二榫孔72b和三个壁72a设置在后固定件72d的左端侧面上。
三个第二榫孔72b设置于对应于积累轴环71的三个第二榫齿71b的位置中。第二榫齿71b被插入到第二榫孔72b中。就是说,第二榫齿71b和第二榫孔72b彼此联接。
第二榫孔72b以圆弧形状沿圆周方向延伸,并且其圆心角约为40°,该圆心角比第二榫齿71b的圆心角更宽。更具体地,沿圆周方向在第二榫齿71b与第二榫孔72b之间存在圆弧形齿隙(间隙、间距)。以上所述的延时机构沿圆周方向形成有齿隙(间隔、间距)。
壁72a沿圆周方向设置在相邻的第二榫孔72b之间。
插入孔72c设置成沿离合器杆72的轴向方向插入穿过后固定件72d的内部。换档轴55插入穿过插入孔72c。
此外,如图7和图9所示,齿轮换档臂侧面锁定部件81a和积累轴环侧面锁定部件71a相对于换档轴55的轴向方向设置在离合器60的相反侧面上。离合器杆72和主控臂83沿换档轴55的轴向方向彼此相对地设置,其之间有离合器60。在换档操作中,主控臂83和离合器杆72彼此互锁。下面将描述互锁操作的细节。
接着,将参考图21(a)至27描述主控臂83与离合器杆72之间在换档操作中通过变速装置50的互锁操作。
在该示例中,将描述升档时的换档操作。图21(a)和21(b)示出了换档操作之前的状态。该状态对应于图27中的“启动”。
应当注意,图27示出了换档轴55角度(Ang)、积累弹簧57角度(Ang)\离合器升量、换档鼓90角度(Ang)伴随换档操作的进行的变化及其关系。
如图21(a)所示,在换档操作启动之前,沿升档方向SU的间隙(侧隙)存在于齿轮换档臂81的弹簧锁片81f与主控臂83的调节开口83h之间。在预紧止挡件轴环56的第一榫齿56a与齿轮换档臂81的第一榫孔81b之间在升档方向SU上存在间隙(侧隙)。在积累弹簧57的一端57a与齿轮换档臂81的齿轮换档臂侧面锁定部件81a之间沿升档方向SU不存在间隙(侧隙)。应当注意,在图21(a)至26(b)中升档方向SU是顺时针方向的。
此外,如图21(b)中所示,在升档方向SU上,积累轴环71的第二榫齿71b与离合器杆72的第二榫孔72b之间存在间隙(侧隙)。在升档方向SU上,积累轴环71的积累轴环侧面锁定部件71a与积累弹簧57的另一端57b之间不存在间隙(侧隙)。
当换档轴55的旋转从图21所示的换档操作开始之前的状态开始时,状态变成图22(a)和22(b)中所示的那样。图22(a)和22(b)示出了对应于图27中的[1]的状态。
当换档轴55旋转时,与换档轴结合的积累轴环71也旋转。在图21(a)和图21(b)中所示的换档操作开始之前的状态中,积累弹簧57紧靠在积累轴环71和齿轮换档臂81上。于是,在图22(a)和22(b)所示的状态中,当积累轴环71旋转时,紧靠在积累轴环71上的积累弹簧57也一体地旋转,并且紧靠在积累弹簧57上的齿轮换档臂81也立即旋转。
如图22(a)所示,齿轮换档臂81沿升档方向SU旋转,弹簧锁片81f紧靠在主控臂83的调节开口83h上。此外,预紧止挡件轴环56(与换档轴55结合)沿升档方向SU旋转,预紧止挡件轴环56的第一榫齿56a沿圆周方向移动到齿轮换档臂81的第一榫孔81b中。如图22(b)所示,积累轴环(与换档轴55结合)沿升档方向SU旋转,并且进一步经由积累轴环侧面部件71a和另一端部57b使积累弹簧57沿升档方向SU旋转。
当离合器60处于连接状态并且产生驱动力时齿轮换档臂81不旋转。就是说,齿轮换档臂侧面锁定部件81a不移动。于是,积累开始于积累弹簧57中,在该积累弹簧57中,一端57a与齿轮换档臂侧面锁定部件81a锁定。
应当注意,在图22(a)中,预紧止挡件轴环56的旋转角很小,几乎看不出来。在图22(b)中,积累轴环71的旋转角很小,几乎看不出来。
图23(a)和22(b)示出了当换档轴55的旋转从图22(a)和22(b)中所示的状态继续进行时的状态。图23(a)和23(b)对应于图27中的[1]和[2]之间的状态。
如图23(a)所示,预紧止挡件轴环56进一步从图22(a)中所示的位置沿升档方向SU旋转,并且预紧止挡件轴环56的第一榫齿56a进一步从图22(a)所示的位置沿圆周方向移动到齿轮换挡臂81的第一榫孔81b中。结果,积累在积累弹簧57中继续进行。
此外,如图23(b)中所示,积累轴环71的第二榫齿71b沿圆周方向移动直到相对于离合器杆72的第二榫孔72b没有间隙(侧隙)位置。
图24(a)和24(b)示出了当换档轴55的旋转从图23(a)和23(b)中所示的状态继续进行时的状态。图24(a)和24(b)对应于图27中[2]和[3]之间的状态。
如图24(a)中所示,预紧止挡件轴环56从图23(a)中所示的位置沿升档方向SU进一步旋转,并且预紧止挡件轴环56的第一榫齿56a进一步从图23(a)中所示的位置沿圆周方向移动到齿轮换档臂81的第一榫孔81b中。结果,积累在积累弹簧57中继续进行,因此完成了足够使主控臂83旋转的积累量。
此外,如图24(b)中所示,当相对于离合器杆72的第二榫孔72b不存在间隙(侧隙)时,离合器杆72开始旋转,从而使离合器60经由滚子73、操作杆74等开始分离(离合器上升)。
图25(a)和25(b)示出了当换档轴55的旋转从图24(a)和24(b)中所示的状态继续进行时的状态。图25(a)和25(b)对应于图27中的[3]。
如图25(a)中所示,预紧止挡件轴环56从图24(a)中所示的位置沿升档方向SU进一步旋转,并且预紧止挡件轴环56的第一榫齿56a从图24(a)中所示的位置沿圆周方向进一步移动到齿轮换档臂81的第一榫孔81b中。结果,积累弹簧57中的积累继续进行直到第一榫齿56a与第一榫孔81b之间没有间隙(侧隙)为止,并且完成了足够使主控臂83旋转的积累量。
此外,当离合器60充分地分离时,驱动力减小到释放状态。结果,换档鼓90和齿轮换档臂81都有可能旋转。
图26(a)和26(b)中示出了当换档轴55的旋转从图25(a)与25(b)中所示的状态继续进行时的状态。图26(a)和26(b)对应于图27中[3]和[4]之间的状态。
处于驱动力被释放的状态时,积累弹簧57中的积累得以释放,并且与此同时主控臂83立即旋转。随着主控臂83的旋转,换档鼓90旋转并且进行升档。当换档鼓90的旋转角超过预定的翻转启动阈值时,换档轴55开始翻转(开始沿降档方向旋转)。此外,当调节销84紧靠在调节开口83h上时,主控臂83停止旋转。
如上所示,延时机构通过离合器杆72使离合器60的分离操作延时直到积累弹簧57中的积累完成为止。此外,延时机构充当无效机构,使换档轴55的一部分旋转角度无助于离合器60与离合器杆72的分离操作。
此外,通过改变离合器升降盘77与离合器调整螺栓76之间的相对位置,有可能增加及减小离合器升降盘77的相对的表面与操作杆74的后固定件圆盘部件74b之间的间距。利用该装置,有可能增加及减小离合器升降机构74至79中沿移动方向的侧隙。例如,与侧隙小的情况相比,当侧隙大时,使离合器60分离所需要的离合器升降机构74至79的移动量变得较大。通过利用这种关系,延时机构可配置成根据离合器升降机构74至79中沿移动方向的侧隙通过相对于离合器60的移动来进行离合器60的分离。
根据本实施例中的变速装置50具有例如以下优点。
本实施例中的变速装置50具有:主控臂83,其将换档轴55的旋转力传递至换档鼓90以使旋转并且操作换档鼓90、操作离合器60的离合器杆72、作为积累机构能够积累从换档轴55传递至主控臂83的旋转力的积累机构57、以及通过离合器杆72使离合器60的分离操作延时直到完成积累为止的延时机构。
随后,根据本实施例中的变速装置50,由于可在离合器60的分离操作之前完成积累,因此有可能在完成用于换档操作所必需的积累之后更可靠地实现离合器60的分离。于是,有可能在离合器60分离之后更可靠地进行快速的换档操作。
在本实施例中的变速装置50中,延时机构充当无效机构,使换档轴55的一部分旋转角度无助于离合器60与离合器杆72的分离操作。于是,根据本实施例的变速装置50,有可能通过无效机构在离合器60的分离操作之前容易地完成积累。
在本发明的变速装置50中,离合器杆72和积累轴环71作为延时部件具有彼此互锁的第二榫齿71b和第二榫孔72b。延时机构在第二榫齿71b与第二榫孔72b之间沿圆周方向具有间距。于是,根据本实施例中的变速装置50,延时机构具有紧凑且简单的结构。
在本实施例的变速装置50中,延时机构在离合器升降盘77中沿移动方向形成有侧隙,离合器升降盘77作为离合器升降部件通过相对于离合器60的移动进行离合器60的分离。于是,根据本发明中的变速装置50,延时机构具有简单的结构。
在本实施例的变速装置50中,换档轴55与积累轴环71一体旋转。于是,当换档轴55旋转时,有可能经由积累轴环71、积累弹簧57等快速地旋转主控臂83。
在本实施例的变速装置50中,设置了积累弹簧57作为积累机构以直接地覆盖换档轴55的周向表面。于是,积累机构具有紧凑的结构。
下面,将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的摩托车的第一至第五改型。延时机构并不限于如上所述实施例中的起到无效机构作用的机构,该无效机构使换档轴55的一部分旋转角度无助于离合器60和离合器杆72的分离操作。应当注意,在改型的描述中,与上述实施例中所描述的相同的组成元件具有相同的附图标记,因此将省略或简化其解释。
图28(a)至28(c)以右侧视图示出了根据第一改型的延时机构的主要部分的结构和操作。在第一改型中,如图28(a)至28(c)所示,离合器杆72经由设置在离合器升降凸轮74中的引导孔74c与离合器升降凸轮74联接。此外,延时机构设置为引导孔74c的侧隙孔74d。
更具体地,设置了离合器杆72的滚子73并且使其与引导孔74c接合。扭曲的长孔型引导孔74c在其中心部分具有侧隙孔74d。侧隙孔74d沿离合器杆72的旋转方向(滚子73的移动方向)延伸。于是,即使当离合器杆72旋转处于其中滚子73置于侧隙孔74d中的状态下,滚子73也只沿侧隙孔74d的延伸方向移动,并且离合器升降凸轮74不旋转或几乎不旋转。
另一方面,在引导孔74c中,与侧隙孔74d相邻的部分沿与离合器杆72的旋转方向(滚子73的移动方向)不同的方向延伸。于是,在滚子73置于所述相邻的部分中的状态下,当离合器杆72旋转时,则与旋转互锁的滚子73压迫所述相邻的部分并且离合器升降凸轮74立即旋转。
接下来,将描述改型1中的离合器升降凸轮74的操作。如图28(a)中所示,离合器杆72的滚子73置于侧隙孔74d中。如图28(a)和28(b)所示,当离合器杆72沿旋转方向R1旋转时,滚子73沿侧隙孔74d的延伸方向移动。在滚子73到达侧隙孔74d的端部之前,离合器升降凸轮74不旋转或几乎不旋转。就是说,延时功能工作。
当离合器杆72从滚子73已经到达图28(b)中所示的侧隙孔74d的端部状态进一步旋转时,滚子73开始压迫引导孔74c。于是,如图28(c)中所示,离合器升降凸轮74沿旋转方向R2旋转,并且通过扩展,离合器升降盘77(未在图28中示出)也沿旋转方向R2旋转。利用这种配置,离合器60的分离(离合器升降)得以进行。
根据第一改型,延时机构设置为引导孔74c的侧隙孔。于是,有可能增加引导孔74c的大小(特别是有可能延长引导长度)。于是,有可能容易地设置并且设法控制延时机构的延时功能的精度。
图29(a)和29(b)是示出了根据第二改型的延时机构的主要部分的示意图。图29(a)是右侧视图。图29(b)是沿图29(a)中所示的线A-A的截面图。在第二改型中,如图29(a)所示,离合器杆72与离合器升降凸轮74联接。应当注意,与第一改型不同,第二改型中的离合器升降凸轮74的扭曲的长孔型引导孔74c不具有侧隙孔74d。
离合器升降凸轮74具有槽线74v,也就是多个(三个)谷形倾斜板。如图29(a)和29(b)中所示,槽线74v经由三个为球形部件的释放球79与离合器升降盘77联接。槽线74v的谷形部分中形成有沿离合器升降凸轮74的旋转方向R2延伸的扁平部分74w。
此外,离合器升降盘77在离合器升降凸轮74的与槽线74v相对的表面中具有多个(三个)谷形槽线77v。如图29(b)中所示,槽线77v的谷形部分中形成有沿离合器升降凸轮74的旋转方向R2延伸的扁平部分77w。
更具体地,离合器升降凸轮74的槽线74v和离合器升降盘77的槽线77v具有相似的谷形。延时机构设置为形成于离合器升降凸轮74的槽线74v中的扁平部分74w以及形成于离合器升降盘77的槽线77v中的扁平部分77w。
应当注意,在第二改型中,可以不设置离合器升降盘77的扁平部分77w。
接下来,将描述第二改型中的离合器升降凸轮74的操作。如图29(b)中所示,释放球79设置于形成于离合器升降凸轮74的槽线74v中的扁平部分74w与形成于离合器升降盘77的槽线77v中的扁平部分77w之间。当离合器杆72沿旋转方向R1旋转时,释放球79沿扁平部分74w和扁平部分77w的延伸方向移动。在释放球79到达扁平部分74w或扁平部分77w的端部之前,离合器升降凸轮74不旋转或几乎不旋转。就是说,延时功能工作。
当离合器杆72从释放球79已经到达扁平部分74w和扁平部分77w端部的状态进一步旋转时,释放球79开始压迫离合器升降盘77的槽线77v。于是,离合器升降盘77沿旋转方向R2旋转。利用这种配置,离合器60的分离(离合器升降)得以进行。
根据第二改型,延时机构设置为形成于谷形槽线74v中的扁平部分74w和形成于谷形槽线77v中的扁平部分77w。于是,有可能通过简单的结构实现延时机构。
图30(a)至30(c)是示出了根据第三改型的延时机构主要部分的结构和操作的右侧视图。图31是从第三改型的左侧观察的右侧单元壳盖49的内部的示意图。
在第三改型中,如图30(a)至30(c)中所示,离合器杆72与离合器升降凸轮74联接。离合器升降凸轮74经由三个为球形部件的释放球79与离合器升降盘77联接。如图7、8、30(a)和31中所示,离合器升降盘77具有相对于变速装置停止旋转的固定件77a。延时机构设置为椭圆锁孔49b以锁定固定件77a。
如图30(a)至30(c)中所示,固定件77a设置在离合器升降盘77的上部中。固定件77a具有一对止推部件77b、77b,它们沿旋转方向R1分别在离合器杆72的两端。
如图31中所示,椭圆形锁孔49b设置在右侧单元壳盖49的左内表面中。锁孔49b具有在离合器杆72的旋转方向R1上较长的椭圆形状。应当注意,图31中所示的虚线49c是表示当锁孔具有完整圆形时的形状的虚线。
接下来,将描述第三改型中的离合器升降凸轮74的操作。如图30(a)和30(b)中所示,当离合器杆72沿旋转方向R旋转时,离合器升降凸轮74将沿旋转方向R2旋转,并且同时,离合器升降盘77也经由释放球79沿旋转方向R2旋转。然而,由于锁孔49b具有沿离合器杆72的旋转方向R1较长的椭圆形状,因此离合器升降盘77的固定件77a沿移动方向R3移动直到止推部件77b紧靠在锁孔49b上。之后,当离合器杆72沿旋转方向R1旋转时,离合器升降盘77随作为旋转中心的固定件77a沿旋转方向R2旋转。更具体地,延时功能工作。于是,离合器60的分离(离合器升降)得以进行。
根据第三改型,离合器升降盘77具有相对于变速装置旋转停止的固定件77a,并且延时机构设置为椭圆锁孔46b以锁定固定件77a。于是,有可能通过简单结构实现延时机构。
图32(a)至32(c)是示出了第四改型的延时机构主要部分的结构和操作的右侧视图。在第四改型中,如图32(a)至32(c)中所示,离合器杆72通过设置在离合器升降凸轮74中的凸轮表面74e与离合器升降凸轮74联接。延时机构设置为凸轮表面74e的怠速凸轮74f。
离合器升降凸轮74在其下端具有凸轮表面74e。凸轮表面74e在其中心部分具有怠速凸轮74f。怠速凸轮74f沿离合器杆72的旋转方向R1延伸。另一方面,离合器杆72的顶部72f紧靠在凸轮表面74e上并且压迫凸轮表面74e。在离合器杆72的顶部72f置于怠速凸轮74f中的状态下,即使当离合器杆72旋转时,顶部72f也只沿怠速凸轮74f的延伸方向移动,并且离合器升降凸轮74不旋转或几乎不旋转。
另一方面,在凸轮表面74c中,与怠速凸轮74f相邻的部分沿与离合器杆72的旋转方向R1不同的方向延伸。于是,在离合器杆72的顶部72f置于相邻部分中的状态下,当离合器杆72旋转时,与旋转互锁的离合器杆72的顶部72f压迫所述相邻的部分并且离合器升降凸轮74立即旋转。
接下来,将描述改型4中的离合器升降凸轮74的操作。如图32(a)中所示,离合器杆72的顶部72f置于怠速凸轮74f中。如图32(a)和32(b)中所示,当离合器杆72沿方向R1旋转时,顶部72f沿怠速凸轮74f的延伸方向移动。在离合器杆72的顶部72f到达怠速凸轮74f的端部之前,离合器升降凸轮74不旋转或几乎不旋转。就是说,延时功能工作。
图32(b)中示出了离合器杆72的顶部72f已经到达怠速凸轮74f的端部时的状态,当离合器杆72从该状态进一步旋转时,顶部72f开始压迫凸轮表面74e。于是,如图32(c)中所示,离合器升降凸轮74沿旋转方向R2旋转,并且通过扩展,离合器升降盘77也沿旋转方向R2旋转。通过该旋转,离合器60的分离(离合器升降)得以进行。
根据第四改型4,离合器升降凸轮74设置有凸轮表面74e,并且延时机构设置为凸轮表面74e的怠速凸轮74f。于是,有可能通过简单的结构实现延时机构。
图33(a)至33(c)是示出了根据第五改型的延时机构主要部分的结构和操作的右侧视图。在第五改型中,如图33(a)至33(c)中所示,离合器杆72设置为联杆机构,多个臂部件721、722(第一臂部件721和第二臂部件722)连接至该联杆机构。在该联杆机构中,一个部件,第一臂部件721具有止挡件721a以限制另一个部件(第二臂部件722)的旋转角。延时机构设置为联杆机构中用于相应的第一臂部件721和第二臂部件722的可旋转范围。
离合器升降凸轮74在其下端具有凸轮表面74e。凸轮表面74e在其中心部分具有圆弧凹状部件74g。
离合器杆72在离合器60侧形成有第一臂部件721以及在换档轴55侧的第二臂部件722,该第一臂部件721和第二臂部件722彼此联接。第一臂部件721在第一臂部件721与第二臂部件722之间的连接部分处具有止挡件721a、721a。止挡件721a、721a沿离合器杆72的旋转方向成对设置。止挡件721a充当紧靠在第二臂部件722的侧表面上的止推部件,以限制第二臂部件722的旋转角。
离合器杆72的顶部72f(第一臂部件721)紧靠在凸轮表面74e(包括圆弧凹状部件74g)上并且压迫它。在离合器杆72的顶部72f置于圆弧凹状部件74g中的状态下,即使当离合器杆72旋转时,顶部72f也仅在圆弧凹状部件74g中旋转,并且离合器升降凸轮74不旋转或几乎不旋转。
另一方面,在凸轮表面74e中,与圆弧凹状部件74g相邻的部分大体上直线地延伸。于是,在离合器杆72的顶部72f置于该相邻的部分中的状态下,当离合器杆72旋转时,离合器杆72的与旋转互锁的顶部72f压迫该相邻部分,并且离合器升降凸轮74沿旋转方向R2旋转。
接下来,将描述第五改型中的离合器升降凸轮74的操作。如图33(a)中所示,离合器杆72的顶部72f置于圆弧凹状部件74g中。如图33(a)和33(b)中所示,当离合器杆72的第二臂部件722旋转时,第二臂部件722旋转直到其推入到第一臂部件721的止挡件721a上为止。此时,离合器升降凸轮74不旋转或几乎不旋转。就是说,延时功能工作。
图33(b)示出第二臂部件722处于推入到第一臂部件721的止挡件721a上的状态,当第二臂部件722从该状态进一步旋转时,顶部72f开始压迫凸轮表面74e。于是,如图33(c)中所示,离合器升降凸轮74沿旋转方向R2旋转,并且通过扩展,离合器升降盘77也沿旋转方向R2旋转。利用这种配置,离合器60的分离(离合器升降)得以进行。
根据第五改型,离合器杆72设置为与多个臂部件721、722联接的联杆机构,并且延时机构设置为联杆机构中用于相应的臂部件721、722的可旋转范围。当延时机构设置在离合器60侧时,一般地,有必要设置在离合器升降凸轮74中实现大规模延时的结构或类似的结构。另一方面,通过利用联杆机构形成离合器杆72并且提供延时机构作为用于联杆机构中相应的臂部件721、722的可旋转范围,有可能设置紧凑的延时机构。
齿轮阵列52G的多个齿轮形成有具有卡齿(凸状部件)和卡孔(凹状部件)的牙嵌式离合器,其中旋转驱动力在与卡齿啮合的同轴相邻齿轮与沿轴向方向的卡孔之间传递。在这种情况下,在换档操作时,有可能出现卡齿未插入卡孔的“牙嵌式对接”状态,并且换档鼓90未置于间歇的预定换档位置中。
此外,设置了角度传感器(位置传感器)来检测换档鼓90的旋转角。基于检测的旋转角,可以确定换档鼓90置于什么换档位置,或者是否由于牙嵌式对接等未置于任何换档位置中,也就是确定换档鼓90中的换档操作是否已经正常地进行。
图34是对应于图27的示意图,解释了发生牙嵌式对接时的换档轴控制。在该示例中,将描述从第一齿轮到第二齿轮的换档。当换档已经正常进行时,如图27中[4]所示,换档鼓90的旋转角快速改变。另一方面,当牙嵌式对接发生在换档中间时,如图34中所示,换档鼓90的旋转角是对应于第一齿轮的旋转角与对应于第二齿轮的旋转角之间的角度,并且该角度是继续的。于是,根据该状态,可确定牙嵌式对接已经发生。
随后,当牙嵌式对接(不置于任何换挡位置中)得以确定时,在图34的[12]中所示的范围中,会进行以下控制(对策)。
当牙嵌式对接得以确定(参见图13中的[11])时,换档电机100从反转状态正转。当离合器升降的量约为离合器弹簧有效范围时,换档轴55的操作将停止。此后,离合器60逐渐地连接,直到换档鼓90旋转为止(直到换档鼓90的位置移动到第二齿轮位置为止)。换档鼓90开始旋转时换档轴55的角度被储存(参见图34的[13]),随后基于所储存的角度,换档电机100开始正转的计时得以修正。
此外,为驱动器设置了用于测量油温的油温传感器以使离合器60分离/连接。优选的是,当油温传感器所测得的油温高时,驱动器的操作量减小,另一方面,当油温传感器所测得的油温低时,驱动器的操作量增加。
如上所述,已经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而是能够以多种形式来实施。
例如,应用本发明的变速装置的车辆不限于摩托车,而可以是除摩托车以外的其它跨骑型车辆。
因此,根据所描述的发明,明显的是,同一装置可能以很多种方式变化。这些改型不应视为脱离了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并且所有这些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改型旨在包含于权利要求的范围内。

Claims (20)

1.一种车辆变速装置,包括:
单个的换档轴;
设置在所述换档轴上的主控臂,所述主控臂传递换档轴的旋转力至所述变速装置的换档鼓,以旋转并且操作所述换档鼓;
设置在所述换档轴上以操作离合器的离合器杆;以及
积累机构,所述积累机构能够积累从所述换档轴传递至所述主控臂的旋转力;
所述主控臂和所述离合器杆彼此互锁;
其中,所述变速装置还包括延时机构,所述延时机构使所述离合器与所述离合器杆的分离操作延时直到换档轴与离合器之间的积累完成为止,
其中,所述离合器杆与离合器升降凸轮联接,所述离合器升降凸轮提升所述离合器,以实现所述离合器分离或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变速装置,其中,延时机构充当无效机构,所述无效机构使所述换档轴的一部分旋转角度无助于所述离合器与离合器杆的分离操作。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变速装置,
其中,所述离合器杆由所述换档轴可旋转地支撑;
延时部件被固定于所述换档轴;
所述离合器杆和所述延时部件具有彼此联接的榫齿和榫孔;并且
所述延时机构沿圆周方向在所述榫齿与榫孔间形成有间隙。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变速装置,其中,所述延时机构在离合器升降机构中沿移动方向形成有侧隙,所述离合器升降机构通过相对于所述离合器移动进行所述离合器的分离。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变速装置,其中,换档轴和延时部件一体地旋转。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变速装置,其中,所述积累机构形成有螺旋弹簧,所述积累机构设置成直接覆盖所述换档轴的周向表面。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变速装置,
其中,所述离合器升降凸轮提升所述离合器,以经由设置在所述离合器升降凸轮中的引导孔使所述离合器分离或连接;并且
所述延时机构设置为所述引导孔的侧隙孔。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变速装置,
其中,所述离合器升降凸轮具有多个经由球形部件联接至离合器升降盘的谷形倾斜板;并且
所述延时机构设置为形成于所述谷形倾斜板中的扁平部分。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变速装置,
其中,所述离合器升降凸轮经由球形部件联接至离合器升降盘;
所述离合器升降盘具有相对于所述变速装置旋转停止的固定件;并且
所述延时机构设置为椭圆锁孔以锁定所述固定件。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变速装置,
其中,所述离合器升降凸轮提升所述离合器以通过设置在所述离合器升降凸轮中的凸轮表面使所述离合器分离或连接;并且所述延时机构设置为所述凸轮表面的怠速凸轮。
11.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变速装置,
其中,所述离合器杆设置为联杆机构,多个臂部件联接至该联杆机构;
所述联杆机构中的一个臂具有止挡件以限制另一个臂部件的旋转角;并且
所述延时机构设置为用于所述联杆机构中的相应的臂部件的可旋转范围。
12.一种车辆变速装置,包括:
换档鼓;
换档轴;
设置在所述换档轴上的主控臂,所述主控臂将所述换档轴的旋转力传递至所述变速装置的所述换档鼓,以旋转并且操作所述换档鼓;
离合器杆,所述离合器杆设置在所述换档轴上,以选择性地提供相对于离合器的连接操作和分离操作,所述主控臂和所述离合器杆彼此互锁;
积累机构,所述积累机构能够积累从所述换档轴传递至所述主控臂的旋转力;以及
延时机构,所述延时机构用于使所述离合器与所述离合器杆的分离操作延时直到所述换档轴与所述离合器之间的积累完成,
其中,所述离合器杆与离合器升降凸轮联接,所述离合器升降凸轮提升所述离合器,以实现所述离合器分离或连接。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车辆变速装置,其中,所述延时机构充当无效机构,该无效机构使换档轴的一部分旋转角度无助于所述离合器与离合器杆的分离操作。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车辆变速装置,
其中,所述离合器杆由所述换档轴可旋转地支撑;
延时部件被固定至所述换档轴;
所述离合器杆和所述延时部件具有彼此联接的榫齿和榫孔;并且
所述延时机构沿圆周方向在所述榫齿与所述榫孔之间形成有间隙。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车辆变速装置,其中,所述延时机构在离合器升降机构中沿移动方向形成有侧隙,所述离合器升降机构通过相对于所述离合器移动进行所述离合器的分离操作。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车辆变速装置,其中,所述换档轴与所述延时部件一体地旋转。
17.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车辆变速装置,其中,所述积累机构形成有螺旋弹簧,所述积累机构设置成直接地覆盖所述换档轴的周向表面。
18.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车辆变速装置,
其中,所述离合器升降凸轮提升所述离合器,以经由设置在所述离合器升降凸轮中的引导孔进行所述离合器的分离操作或连接操作;并且
所述延时机构设置为所述引导孔的侧隙孔。
19.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车辆变速装置,
其中,所述离合器升降凸轮具有多个经由球形部件联接至离合器升降盘的谷形倾斜板,并且
所述延时机构设置为形成于所述谷形倾斜板中的扁平部分。
20.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车辆变速装置,
其中,所述离合器升降凸轮经由球形部件联接至离合器升降盘;
所述离合器升降盘具有相对于所述变速装置旋转停止的固定件;并且
所述延时机构设置为椭圆锁孔以锁定所述固定件。
CN201310103248.6A 2012-03-30 2013-03-28 车辆变速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36308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9)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082443 2012-03-30
JP2012082443 2012-03-30
JP2012-082442 2012-03-30
JP2012082442A JP5901393B2 (ja) 2012-03-30 2012-03-30 車両の変速装置
JPJP2012-082442 2012-03-30
JPJP2012-082443 2012-03-30
JP2012-205673 2012-09-19
JP2012205673A JP5898023B2 (ja) 2012-03-30 2012-09-19 車両の変速装置
JPJP2012-205673 2012-09-1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63086A CN103363086A (zh) 2013-10-23
CN103363086B true CN103363086B (zh) 2015-12-23

Family

ID=492330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103248.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363086B (zh) 2012-03-30 2013-03-28 车辆变速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9086132B2 (zh)
CN (1) CN10336308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847597B2 (ja) * 2012-01-18 2016-01-2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の油温センサー取付け構造
JP6240548B2 (ja) * 2014-03-31 2017-11-29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の変速駆動装置
US10480596B2 (en) 2015-03-30 2019-11-19 Honda Motor Co., Ltd. Vehicle transmission device
JP6190410B2 (ja) * 2015-03-30 2017-08-3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の変速装置
JP2016205417A (ja) * 2015-04-15 2016-12-0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機械式摩擦クラッチ装着変速機の誤操作防止機構
JP6626651B2 (ja) * 2015-07-22 2019-12-25 株式会社エフ・シー・シー シフトドラム駆動ユニットおよび鞍乗り型車両
JP6668127B2 (ja) * 2016-03-18 2020-03-1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変速機構造
CN106090061B (zh) * 2016-05-25 2018-08-10 中联重机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离合器操纵结构
JP6779953B2 (ja) * 2018-09-27 2020-11-0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り型車両のエンジン上部構造
DE102018126519A1 (de) * 2018-10-24 2020-04-30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Schalthebelbetätigter Ausrückmechanismus für halbautomatische Motorradkupplung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04774A (en) * 1993-06-30 1995-04-11 Dana Corporation Clutch adjusting tool
US6443278B1 (en) * 1999-10-05 2002-09-03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Power transmission apparatus for a vehicle
US6619450B2 (en) * 2000-03-29 2003-09-16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Transmission
US6802794B2 (en) * 2003-02-21 2004-10-12 Borgwarner, Inc. Single actuator lost motion shift assembly
CN101517281A (zh) * 2006-09-29 2009-08-26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换档装置
US7617904B1 (en) * 2006-05-01 2009-11-17 Brp-Powertrain Gmbh & Co Kg Transmission for vehicle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863755B2 (ja) * 2006-04-18 2012-01-25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クラッチ用アクチュエータ、エンジンユニットおよび鞍乗型車両
TWI310435B (en) * 2006-12-29 2009-06-01 Ind Tech Res Inst Vehicle shifting mechanism
US8328686B2 (en) * 2008-09-29 2012-12-11 Honda Motor Co., Ltd. Shift controller
US8387477B2 (en) * 2009-03-31 2013-03-05 Honda Motor Co., Ltd. Gear shift device
JP5226635B2 (ja) * 2009-09-16 2013-07-03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用チェーンテンショナ
JP5436354B2 (ja) * 2010-06-24 2014-03-0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ツインクラッチ式変速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04774A (en) * 1993-06-30 1995-04-11 Dana Corporation Clutch adjusting tool
US6443278B1 (en) * 1999-10-05 2002-09-03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Power transmission apparatus for a vehicle
US6619450B2 (en) * 2000-03-29 2003-09-16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Transmission
US6802794B2 (en) * 2003-02-21 2004-10-12 Borgwarner, Inc. Single actuator lost motion shift assembly
US7617904B1 (en) * 2006-05-01 2009-11-17 Brp-Powertrain Gmbh & Co Kg Transmission for vehicle
CN101517281A (zh) * 2006-09-29 2009-08-26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换档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63086A (zh) 2013-10-23
US20130255415A1 (en) 2013-10-03
US9086132B2 (en) 2015-07-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63086B (zh) 车辆变速装置
US10352373B2 (en) Multiple plate clutch
JP4849542B2 (ja) 変速制御装置および鞍乗型車両
CN104670415A (zh) 摩托车的换档杆装置
EP3096038A1 (en) Vehicle power transmission system
JP2011196433A (ja) 鞍乗り型車両の変速制御装置
US10543883B2 (en) Speed change apparatus for vehicle
JP5898023B2 (ja) 車両の変速装置
US8381891B2 (en) Friction clutch
US10012312B2 (en) Speed change apparatus for vehicle
JP5901393B2 (ja) 車両の変速装置
JP6160063B2 (ja) 変速機用ギヤシフト装置
US9481372B2 (en) Speed change apparatus for vehicle
JP5685105B2 (ja) 車載パワーユニット
JP5706711B2 (ja) パワーユニットを搭載する車両
JP6322111B2 (ja) 車両の変速装置
JP6247978B2 (ja) 変速機
EP2505873B1 (en) Saddle type vehicle and vehicle power unit
JP6800263B2 (ja) 鞍乗り型車両の変速装置
JP2012197802A (ja) 車載パワーユニット
WO2019186967A1 (ja) シフトアーム構造
JP5302837B2 (ja) シフトドラム及び内燃機関
JP2006315621A (ja) 車輌用エンジン
BR102013007649B1 (pt) Transmissão de veículo
JP2009220812A (ja) 車輌用エンジ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