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58732A - 带输送装置和带印刷装置 - Google Patents

带输送装置和带印刷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358732A
CN103358732A CN2013101084442A CN201310108444A CN103358732A CN 103358732 A CN103358732 A CN 103358732A CN 2013101084442 A CN2013101084442 A CN 2013101084442A CN 201310108444 A CN201310108444 A CN 201310108444A CN 103358732 A CN103358732 A CN 10335873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ller
band
printer belt
conveying
ope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10844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358732B (zh
Inventor
中岛贤一
新谷明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King Ji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King Ji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King Jim Co Ltd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3587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5873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35873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5873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5/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continuous form, e.g. webs
    • B41J15/04Supporting, feeding, or guiding devices; Mountings for web rolls or spind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5/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continuous form, e.g. webs
    • B41J15/04Supporting, feeding, or guiding devices; Mountings for web rolls or spindles
    • B41J15/042Supporting, feeding, or guiding devices; Mountings for web rolls or spindles for loading rolled-up continuous copy material into printers, e.g. for replacing a used-up paper roll; Point-of-sale printers with openable casings allowing access to the rolled-up continuous copy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3/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 B41J3/407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for marking on special material
    • B41J3/4075Tape printers; Label printers

Landscapes

  • Printers Characterized By Their Purpose (AREA)
  • Handling Of Sheets (AREA)
  • Handling Of Continuous Sheets Of Paper (AREA)
  • Advancing Web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带输送装置和带印刷装置,它们不会在输送辊大量缠绕带,并且能够容易地卸下缠绕于输送辊的带。带输送装置具备:压印辊(53),其用于输送印刷带;以及辊收纳部(52),其具有模仿压印辊(53)的辊外周面(53a)的圆筒形状的收纳部内表面(52a),辊收纳部(52)以与辊外周面(53a)之间存在间隙的方式收纳压印辊(53),并且辊收纳部(52)具有使收纳的压印辊(53)面临印刷带的辊开口,压印辊(53)在一个端部侧被悬臂支承为旋转自如,并且另一个端部侧开放。

Description

带输送装置和带印刷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利用输送辊对带进行输送的带输送装置和带印刷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利用输送辊(压印装置)对带(纸张)进行输送的带输送装置(打印机)。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349197号公报。
在以往的带输送装置中,在与输送辊滚动接触的带面附有粘着剂或容易打卷的情况下,存在输送辊将带卷入的情况。于是,考虑到设置辊收纳部,其具有模仿输送辊的辊外周面的圆筒形状的收纳部内表面,辊收纳部以与辊外周面之间存在间隙的方式收纳输送辊,并且具有使收纳的输送辊面临带的辊开口。由此,即使在输送辊缠绕有带,当输送辊和辊收纳部之间的间隙被缠绕的带充满时,不会在输送辊继续缠绕带,因此能够使得在输送辊不会大量缠绕有带。但是,此时,由于输送辊被两端固定支承等,导致输送辊的两端部均不开放,在该情况下,必须从辊开口将缠绕于输送辊的带抽出,难以将缠绕于输送辊的带取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输送装置和带印刷装置,它们不会在输送辊大量缠绕带,并能够将缠绕于输送辊的带容易地卸下。
本发明的带输送装置的特征在于,该带输送装置具备:输送辊,其用于对带进行输送;以及辊收纳部,其具有模仿输送辊的辊外周面的圆筒形状的收纳部内表面,辊收纳部以与辊外周面之间存在间隙的方式收纳输送辊,并且辊收纳部具有使收纳的输送辊面临带的辊开口,输送辊在一个端部侧被悬臂支承为旋转自如,并且另一个端部侧开放。
根据此结构,通过具备以在收纳部内表面和辊外周面之间存在间隙的方式收纳输送辊的辊收纳部,即使在输送辊缠绕有带,当收纳部内表面和辊外周面之间的间隙被缠绕的带充满时,不会在输送辊继续缠绕带,因此能够使得在输送辊不会大量缠绕有带。此外,输送辊在一个端部侧被悬臂支承,并且另一个端部侧开放,因此即使在输送辊缠绕有带的情况下,也能够从开放的输送辊的另一个端部将缠绕于输送辊的带沿带宽度方向容易地抽出。这样,能够使得在输送辊不会大量缠绕带,并且能够容易地卸下缠绕于输送辊的带。
此时,优选为:收纳部内表面形成为,在输送辊的一个端部,构成收纳部内表面与辊外周面之间的间隙最小的微小间隙。
在收纳部内表面和辊外周面之间的间隙在辊轴向相同的情况下,带缠绕于输送辊,直到在该间隙整体不再有缝隙。与此相对,根据此结构,通过在输送辊的一个端部构成微小间隙,当带缠绕于输送辊而使得在该微小间隙不再有缝隙时,带不会继续缠绕于输送辊,因此,即使在最大限度地缠绕有带的状态下,在输送辊的一个端部以外的部分仍残留有相当于与微小间隙之间的差量的间隙。因此,缠绕于输送辊的带仅在输送辊的一个端部成为保持在收纳部内表面和辊外周面之间的状态,因此能够减小在将带从输送辊的另一个端部侧沿带宽度方向抽出时的摩擦力。因此,能够更为简便地卸下缠绕于输送辊的带。
此时,优选为:在收纳部内表面,在与输送辊的一个端部对应的部分,形成有构成微小间隙的阶梯部。
根据此结构,与通过将收纳部内表面形成为朝向输送辊的一个端部而直径缩小的锥状来构成微小间隙的情况相比,在输送辊的一个端部以外的任何部分都能使与微小间隙之间的差量最大。因此,能够进一步减小在将带从输送辊的另一个端部侧沿带宽度方向抽出时的摩擦力。
本发明的带印刷装置的特征在于,其具备上述的带输送装置和对输送来的带进行印刷的印刷部。
根据此结构,由于不会在输送辊大量缠绕有带,并能够将缠绕于输送辊的带容易地卸下,因此即使在输送辊缠绕有带的情况下,也能够立即重新开始印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带印刷装置的闭盖状态的表面侧外观立体图。
图2为带印刷装置的闭盖状态的背面侧外观立体图。
图3为带印刷装置的开盖状态的背面侧外观立体图。
图4为带印刷装置的装置主体的背面侧外观立体图。
图5为从与图4不同的角度观察的装置主体的背面侧外观立体图。
图6为从背侧观察带印刷装置的装置主体的俯视图。
图7为沿图6的A-A线切断的、带印刷装置的闭盖状态的剖视图。
图8为沿图6的B-B线切断的、装置主体的剖视图。
图9为示意性地示出在带印刷装置中用于输送印刷带的通道的图,(a)为印刷带从通过印刷输送部的辊部分的外周圆的假想切线附近通过的情况的图,(b)为印刷带从连结辊部分的中心和印刷输送部的假想直线附近通过的情况的图。
图10为示意性地示出在带印刷装置中将印刷带从带排出口排出的情况的图,(a)和(b)为终端通过印刷输送部之前的印刷带被排出的图,(c)和(d)为终端通过印刷输送部之后的印刷带被排出的图。
标号说明
1:带印刷装置;2:带排出口;2a:主体侧排出口;2b:盖侧排出口;5:装置壳体;6:主体壳体;7:开闭盖;12:辊安装部;13:输送通道;21:第1指钩挂部;23:设置口;24:外表面侧通道形成部;26:设置位置限制部;36:输送引导件;41:印刷输送部;42:切断部;52:辊收纳部;52a:收纳部内表面;53:压印辊;53a:辊外周面;61:辊开口;62:切口环状阶梯部;81:假想切线;82:假想直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带印刷装置中,卷绕有印刷带的带辊在抽出末端部的状态下沿宽度方向装卸自如地设置于带印刷装置,带印刷装置对设置好的带进行输送并在带上进行印刷,并将印刷带的印刷完毕的部分切断,由此来制作进行了期望的印刷的带片(标签)。
如图1所示,设置于带印刷装置1的带辊R由卷绕的印刷带T、和贴附在印刷带T的一个侧面的防松散密封件S构成。此外,带辊R在轴心不设置芯部件,而是以使中心部成为圆形开口Rc的方式单纯地卷束印刷带T而构成的。
印刷带T由记录带Ta和剥离带Tb构成,记录带Ta由在背面涂有粘着剂的感热纸构成,剥离带Tb贴附在记录带Ta的背面,以记录带Ta在外侧、剥离带Tb在内侧的方式进行卷绕。记录带Ta为所谓的装饰带(遮蔽带),其预备有多种颜色和式样。作为其用途,除了对其进行感热印刷而作为印刷完毕的带片使用的情况以外,还设想到了作为手写的带片使用的情况。虽省略了图示,但为了便于用户进行剥离,在剥离带Tb的全长范围内沿长度方向形成有切口。
防松散密封件S形成为与使用前的带辊R的大小相对应的环状(图1的带辊R示出了消耗了一定程度的印刷带T的状态),防松散密封件S贴附于被卷绕的印刷带T的一个侧面。带辊R由于该防松散密封件S而不会松散。
如图1至图8所示,带印刷装置1为便携型的装置,其作为整体而具有模仿照相机机身的形态。即,带印刷装置1构成为,两侧面为圆弧状截面,在该带印刷装置1的后表面的一侧配设有圆柱状的切断按钮72(如后述),该带印刷装置1从后表面到背面在左右方向的中央配设有带排出口2。此外,在带印刷装置1的表面较大范围地配设有键盘3,并且在键盘3的后方配设有横宽的显示装置4。
用户在一边参照显示装置4一边由键盘3输入和编辑了信息后,由键盘3指示印刷,以对印刷带T执行印刷。当印刷结束时,通过按下切断按钮72,来获得印刷完毕的带片。此外,由键盘3指示对印刷带T进行预定量的输送,当输送结束时,通过按下切断按钮72,来获得手写用的带片。
具有这样外观的带印刷装置1由装置壳体5形成外壳,装置壳体5由主体壳体6和开闭盖7(盖壳体)构成,主体壳体6内置结构装置9而构成装置主体8,开闭盖7是以开闭自如的方式设置于装置主体8的背面侧的背盖。在开放了开闭盖7的装置主体8的背面侧,在左右方向一方的半部凹入形成有用于收纳干电池的电池收纳部11,在另一方的半部凹入形成有用于沿宽度方向安装带辊R的辊部分Ra的辊安装部12。此外,在辊安装部12和带排出口2之间,形成有用于抽出带辊R并进行输送的输送通道13,在该输送通道13,沿宽度方向设置有带辊R的抽出部分Rb。即,用户从装置背面侧将辊部分Ra沿宽度方向安装于辊安装部12,并从装置背面侧将抽出部分Rb沿宽度方向设置于输送通道13,以使末端部成为从带排出口2伸出到装置外的状态。
辊安装部12向装置背面侧开放,并且底面形成为圆形的浅槽,在其中心部固定地突出设置有圆柱状的引导突起14。引导突起14与后述开闭盖7的旋转圆板34一起将带辊R的辊部分Ra保持成装卸自如且抽出自如。用户在开放开闭盖7后,使防松散密封件S面向下方,并使辊部分Ra的圆形开口Rc与引导突起14间隙配合,以将辊部分Ra放入到辊安装部12。
此外,分别凹入形成有第1指钩挂部21和第2指钩挂部22,第1指钩挂部21设置在辊安装部12和电池收纳部11之间,并在左右两侧与辊安装部12和电池收纳部11相连,第2指钩挂部22设置于辊安装部12的后方,并与辊安装部12相连。用户在第1指钩挂部21用手指按压辊部分Ra和抽出部分Rb之间的边界部分Rab附近的外表面(记录带Ta侧),并在第2指钩挂部22用手指按压辊部分Ra的外表面,由此,以沿大致径向夹住安装于辊安装部12的辊部分Ra的方式将辊部分Ra夹起,从而能够沿宽度方向取出带辊R。
输送通道13为比印刷带T的宽度深的槽状,即,输送通道13为在装置正反方向较深且背面侧开放的槽状,该开放的背面侧的宽度端成为设置口23,该设置口23供带辊R的抽出部分Rb从一个宽度端沿宽度方向进行设置。并且,设置于输送通道13的印刷带T在以宽度方向为装置正反方向的纵向姿势下被输送。
输送通道13由外表面侧通道形成部24和内表面侧通道形成部25形成,外表面侧通道形成部24与设置后的抽出部分Rb的外表面(记录带Ta)对置,内表面侧通道形成部25与设置后的抽出部分Rb的内表面(剥离带Tb)对置。外表面侧通道形成部24的侧壁主要由主体壳体6构成,从输送方向上游侧观察,外表面侧通道形成部24的外缘形成为向抽出部分Rb的外表面侧弯曲的曲臂(crank)状,在比该弯曲部靠输送方向下游侧的位置,配设有后述的印刷头46和带切断装置71。另一方面,内表面侧通道形成部25的侧壁同样主要由主体壳体6构成,内表面侧通道形成部25的外缘在与外表面侧通道形成部24的弯曲部大致对置的位置形成为弯曲成大致直角的形状,在内表面侧通道形成部25的弯曲部配设有后述的压印装置(platen)51。
从输送方向上游侧观察,这样由外表面侧通道形成部24和内表面侧通道形成部25形成的输送通道13形成为向设置后的抽出部分Rb的外表面侧弯曲的曲臂状。由此,抽出部分Rb维持弯曲状态,防止了从带排出口2伸出到装置外的抽出部分Rb的末端部被外力拉入到装置内。
此外,在外表面侧通道形成部24的侧壁,在输送通道13的上游端部(辊安装部12的附近),突出设置有设置位置限制部26。设置位置限制部26将设置于输送通道13的抽出部分Rb的设置方向上游侧(装置背面侧)的宽度端限制在该抽出部分Rb的宽度方向。详细情况如后述,设置位置限制部26面临辊部分Ra(防松散密封件S)的外周圆的假想切线81(参照图9),该假想切线81通过印刷输送部41。
图8为沿图6的B-B线切断的、带印刷装置1的开盖状态的剖视图。对设置位置限制部26的设置方向上游侧(装置背面侧)的表面末端部进行了倒角。即,设置位置限制部26的装置背面侧的表面(限制部表面26a)为从基端部向末端部下降的倾斜面。
通过设置该设置位置限制部26,用户将带辊R以抽出末端部的状态沿宽度方向设置时,设置于输送通道13的抽出部分Rb的设置方向上游侧(装置背面侧)的宽度端在其宽度方向被限位。因此,设置于输送通道13的抽出部分Rb不会向设置方向上游侧错位。即,在将抽出部分Rb设置在输送通道13时,不会产生抽出部分Rb相对于输送通道13浮起的状态。
并且,若以该设置状态关闭开闭盖7,则通过后述的盖联动机构43,抽出部分Rb以不发生错位的方式被夹入到印刷头46和压印装置51之间,并以在带宽度方向不错位的方式开始印刷。此外,对于设置方向下游侧(装置表面侧)的宽度端的位置限制,通过辊安装部12的底面对辊部分Ra进行位置限制,并通过输送通道13的槽底对抽出部分Rb进行位置限制。
此外,由于对设置位置限制部26的装置背面侧的表面末端部进行了倒角,因此用户在将带辊R设置在带印刷装置1时,可以在设置位置限制部26的形成为下降倾斜面的限制部表面26a对抽出部分Rb的设置方向下游侧的宽度端进行引导。因此,能够顺畅地设置带辊R,而不受突出设置于外表面侧通道形成部24的侧壁的设置位置限制部26影响。
此外,为了更换其它颜色和式样的带辊R等,在用户将带辊R从带印刷装置1取出时,如上述那样,若利用第1指钩挂部21来用手指按压辊部分Ra和抽出部分Rb之间的边界部分Rab附近的外表面,则抽出部分Rb向其内表面侧、即向远离设置位置限制部26的方向移动,该设置位置限制部26突出设置于与抽出部分Rb的外表面对置的外表面侧通道形成部24的侧壁。因此,在用户将带辊R从带印刷装置1取出时,抽出部分Rb的设置方向上游侧(装置背面侧)的宽度端不会钩挂于设置位置限制部26的背面(装置表面侧),能够顺畅地将带辊R取出。
在主体壳体6的后表面中央形成有主体侧排出口2a,主体侧排出口2a位于设置口23的下游端。主体侧排出口2a相当于输送通道13的下游端,从装置后方观察,主体侧排出口2a形成为细长的“U”字状,并对其开口缘进行了倒角加工。该主体侧排出口2a与后述的盖侧排出口2b一同构成带排出口2。
此外,在主体壳体6的一个侧端部形成有一对卡定部27,卡定部27与设置于后述开闭盖7的一对铰接片31之间构成铰链,并且在主体壳体6的另一个侧端部形成有爪片28,爪片28与设置于开闭盖7的闭合部32之间构成闭合机构。此外,在辊安装部12的前方,与设置于开闭盖7的动作突起37卡合和脱离的卡合块29转动自如地支承于主体壳体6。
开闭盖7覆盖装置主体8的背面整个范围,在开闭盖7的一个侧端部具有一对铰接片31,铰接片31与设置于主体壳体6的一对卡定部27之间构成铰链,并且在开闭盖7的另一个侧端部具有闭合部32,闭合部32与设置于主体壳体6的爪片28之间构成闭合机构。一对铰接片31具有卡定爪的形态,它们构成为相对于主体壳体6的一对卡定部27转动自如、并在开放开闭盖7的状态下自如地卡定和脱离。此外,主体壳体6的爪片28具有弹性,并构成为相对于闭合部32能够锁定和解锁。在关闭开闭盖7时,将一对铰接片31卡定于一对卡定部27,使开闭盖7以一对卡定部27为中心向关闭方向转动,将闭合部32锁定于爪片28。另一方面,在开放开闭盖7时,使开闭盖7向开放方向转动并解除闭合部32和爪片28之间的锁定,之后,使开闭盖7以一对卡定部27为中心向开放方向转动。此外,根据需要将开放状态的开闭盖7从主体壳体6卸下。
此外,在开闭盖7,在与设置于辊安装部12的辊部分Ra对应的位置形成有透光性的小窗33,可以经由该小窗33目视确认带辊R的余量和印刷带T的颜色和式样等。此外,在开闭盖7的内侧,以旋转自如的方式安装有带有轴突起35的旋转圆板34,在旋转圆板34的周围突出设置有后述的输送引导件36和动作突起37。
如上所述,用户使防松散密封件S朝下,使圆形开口Rc间隙配合于引导突起14,并将辊部分Ra安装于辊安装部12,之后,关闭开闭盖7,此时,轴突起35从上方嵌合于圆形开口Rc,且辊部分Ra的未贴附有防松散密封件S的一侧的端面与旋转圆板34抵接,从而设置带辊R。
通常,用户在设置带辊R之后将带印刷装置1的正反翻转,即,以带印刷装置1的表面侧朝上的状态进行对键盘3的输入和编辑、以及印刷处理。因此,设置好的带辊R实际上保持在以旋转自如的方式设置于开闭盖7的旋转圆板34。由此,印刷带T在印刷动作等中被顺畅地抽出。
输送引导件36在开闭盖7的内侧大致中央部突出设置成小的矩形的框架状。在关闭了开闭盖7时,输送引导件36从上方(装置背面侧)面临输送通道13(参照图6)。详细情况如后述,输送引导件36面临连结设置于辊安装部12的辊部分Ra的中心和印刷输送部41的假想直线82(参照图9)。
此外,在开闭盖7的后端部中央切入形成有盖侧排出口2b,盖侧排出口2b在关闭状态下与所述主体侧排出口2a吻合,并且该盖侧排出口2b位于所述设置口23的装置背面侧。盖侧排出口2b从装置背面侧观察形成为大致“U”字状,对其开口缘进行了倒角加工。该盖侧排出口2b与主体侧排出口2a一同构成带排出口2。即,带排出口2由在装置后表面开口的主体侧排出口2a、和在装置背面开口的盖侧排出口2b构成,并作为整体而形成为从装置后表面到背面开口的、具有与印刷带T的厚度相对应的宽度的狭缝状。此外,详细情况如后述,带排出口2允许输送来的印刷带T向输送方向前方(装置后方)的排出、和成为带末的印刷带T向下方的排出。
结构装置9具备:印刷输送部41,其用于输送印刷带T并对印刷带T进行印刷;切断部42,其设置于印刷输送部41的输送方向前方(下游侧),用于切断印刷带T的印刷完毕部分的后端;以及盖联动机构43,其与开闭盖7的开闭联动地使印刷输送部41的印刷头46转动。
印刷输送部41具有印刷头46、压印装置51和辊收纳部52,印刷头46由热印头构成,压印装置51隔着印刷带T(抽出部分Rb)与印刷头46对置,辊收纳部52用于收纳压印装置51的压印辊53(后述)。印刷头46以转动自如的方式被省略图示的转动支承轴支承。由此,印刷头46构成为在印刷位置和非印刷位置之间转动自如。
图7为沿图6的A-A线切断的、带印刷装置1的闭盖状态的剖视图(在图6中仅示出了装置主体8,而在图7中示出了包括开闭盖7)。如图7所示,压印装置51具有:圆筒状的压印辊53(输送辊),其与印刷带T滚动接触以输送印刷带T;辊轴54,其将压印辊53悬臂支承为旋转自如;以及齿轮形成部件55,其夹设于辊轴54和压印辊53之间。
辊轴54在装置表面侧(图示下侧)的端部被悬臂支承于装置框架59,压印辊53在装置表面侧的端部经由辊轴54被悬臂支承。即,压印辊53的轴向为装置正反方向,在将带印刷装置1以表面朝上放置的状态下(通常的印刷输送时),压印辊53在以印刷带T的宽度方向为上下方向的纵向姿势下,将印刷带T沿水平方向且朝向装置后方的带排出口2输送。此外,压印辊53的轴向长度比印刷带T的宽度稍短,压印辊53在使压印辊53的轴向的中心位置与印刷带T的宽度方向的中心位置一致的中心输送印刷带T。
齿轮形成部件55具有在端部形成有凸缘状的齿轮部56的大致圆筒形状,其覆盖辊轴54的大致全长。即,齿轮形成部件55的齿轮部56位于辊轴54的基端侧(装置表面侧),在齿轮形成部件55中沿齿轮形成部件55的轴向贯穿插入有辊轴54,并且齿轮形成部件55以旋转自如的方式被辊轴54支承。此外,在齿轮形成部件55的外周面,在与齿轮部56成相反侧的端部(装置背面侧)形成有外表面环状凸部58,并且在齿轮部56附近形成有外表面环状阶梯部57,压印辊53嵌合在该外表面环状凸部58和外表面环状阶梯部57之间。此外,当通过从未图示的动力部向齿轮部56输入旋转动力而使齿轮形成部件55旋转时,与齿轮形成部件55嵌合的压印辊53也进行旋转。即,压印辊53经由齿轮形成部件55以旋转自如的方式被辊轴54支承。
辊收纳部52由主体壳体6构成,其形成有使收纳的压印辊53面临印刷带T的辊开口61(参照图9),并且具有模仿压印辊53的辊外周面53a的圆筒形状的收纳部内表面52a,辊收纳部52以在收纳部内表面52a和辊外周面53a之间存在间隙的方式收纳压印辊53。收纳在辊收纳部52的压印辊53的辊外周面53a从辊开口61向印刷头46侧少许突出,并与设置于输送通道13的带辊R的抽出部分Rb滚动接触。并且,如上所述,收纳在辊收纳部52的压印辊53在轴向的一个端部侧(装置表面侧)受悬臂支承,并且另一个端部侧(装置背面侧)开放。
此外,在辊收纳部52的收纳部内表面52a,在与被收纳的压印辊53的装置表面侧的端部对应的部分形成有切口环状阶梯部62。切口环状阶梯部62在压印辊53的装置表面侧的端部构成了使收纳部内表面52a和辊外周面53a之间的间隙最小的微小间隙。
这样,通过具备以在收纳部内表面52a和辊外周面53a之间存在间隙的方式收纳压印辊53的辊收纳部52,即使以在印刷带T的背面附着有粘着剂等为起因而使得压印辊53卷入了印刷带T,由于当压印辊53的装置表面侧的端部处的收纳部内表面52a和辊外周面53a之间的微小间隙被缠绕的印刷带T充满(例如绕压印辊53两周的量)时,在压印辊53不会继续缠绕印刷带T,因此能够使得在压印辊53不会缠绕大量的印刷带T。此时,在压印辊53的装置表面侧的端部以外的部分,例如设置有以绕压印辊53六周的量而充满的间隙,剩余相当于与微小间隙之间的差量的间隙(绕压印辊53四周的量)。因此,缠绕于压印辊53的印刷带T成为仅在压印辊53的装置表侧的端部处被保持在收纳部内表面52a和辊外周面53a之间的状态。
并且,由于压印辊53的装置背面侧的端部开放,因此用户能够从开放的压印辊53的装置背面侧的端部,将缠绕于压印辊53的印刷带T以在收纳部内表面52a和辊外周面53a之间受到引导的方式沿带宽度方向容易地抽出。此时,如上述那样,缠绕于压印辊53的印刷带T为仅在压印辊53的装置表侧的端部处被保持在收纳部内表面52a和辊外周面53a之间的状态,因此在拔出印刷带T时,印刷带T与收纳部内表面52a及辊外周面53a之间的摩擦力较小,并且,若拔出该被保持的部分,则能够以几乎不受阻力的方式拔出。这样,能够使得在压印辊53不会大量缠绕印刷带T,并且能够容易地卸下缠绕于压印辊53的印刷带T。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形成于收纳部内表面52a的切口环状阶梯部62构成了与辊外周面53a之间的微小间隙,但也可以由其它结构来构成微小间隙,例如,也可以通过使收纳部内表面52a形成为朝向压印辊53的装置表面侧的端部而直径缩小的锥状,来构成微小间隙。但是,通过像本实施方式那样构成切口环状阶梯部62,能够使压印辊53的装置表面侧的端部以外的任意部分与微小间隙的差值均为最大。也可以代替切口环状阶梯部62而在周向分散配置多个阶梯部。
对于以上述方式构成的印刷输送部41,压印装置51在印刷时,以在压印装置51与转动到印刷位置的印刷头46之间夹持印刷带T的状态旋转,以便将印刷带T抽出并向前方输送。另一方面,印刷头46以与利用压印装置51进行的印刷带T的输送同步的方式热驱动。由此,对从带排出口2向输送方向排出的印刷带T进行期望的印刷,并输送印刷带T,直到切断部42的带切断装置71面临印刷完毕部分的后端。此外,在获得手写用的带片时,不进行印刷头46的热驱动(空转印刷)。
切断部42具有:带切断装置71,其用于切断印刷带T;切断按钮72,其用于通过手动操作使带切断装置71进行切断动作;以及切断力传递部(省略图示),其用于将切断按钮72的按下动作的动力转化为带切断装置71的滑动动作的动力。
盖联动机构43具有:动作突起37,其设置于开闭盖7;卡合块29,其通过与开闭盖7的开闭相伴随的动作突起37的卡合和脱离而转动;以及释放杆(省略图示),其通过卡合块29的转动而转动,在释放杆的末端部连接有印刷头46。并且,在开闭盖7关闭的状态下,动作突起37卡合于卡合块29,释放杆移动到一个转动端位置,印刷头46移动到印刷位置。此时,设置于输送通道13的抽出部分Rb被夹持在印刷头46和压印辊53之间,能够进行印刷输送。当开闭盖7从该状态开放时,动作突起37从卡合块29脱离,释放杆移动到另一个转动端位置,印刷头46移动到非印刷位置。由此,抽出部分Rb的夹持状态解除,能够对抽出部分Rb进行装卸。
此外,尽管省略了图示,但释放杆对与构成所述切断力传递部的齿轮卡合和脱离的锁定部进行保持,通过开放开闭盖7而使释放杆移动到另一个转动端位置,由此使保持于释放杆的锁定部卡合于切断力传递部的齿轮,从而锁定切断力传递部的动作。由此,在开闭盖7的开放状态下,切断按钮72无法按下,带切断装置71无法进行切断动作。即,盖联动机构43与开闭盖7的开闭联动,使印刷头46在印刷位置和非印刷位置之间移动,并对带切断装置71的动作进行锁定和解锁。
参照图9,对在带印刷装置1中输送印刷带T的路线进行说明。印刷带T根据抽出部分Rb的后端部侧面与防松散密封件S之间的粘着力的强弱,而在上述的通过印刷输送部41的辊部分Ra的外周圆的假想切线81、和连结辊部分Ra的中心与印刷输送部41的假想直线82之间振动并输送。当印刷带T从该假想切线81附近通过时,通过设置位置限制部26和输送引导件36来引导印刷带T的输送(参照图9的(a))。
另一方面,当印刷带T从该假想直线82附近通过时,印刷带T可能会从设置位置限制部26脱离,但在此情况下,可以通过输送引导件36来引导该输送(参照图9的(b))。因此,在设置带辊R时,能够通过设置位置限制部26来限制抽出部分Rb的设置位置,在输送印刷带T时,能够通过设置位置限制部26和输送引导件36来引导印刷带T的输送。此外,在设置带辊R时,当关闭开闭盖7时,在输送引导件36与抽出部分Rb的设置方向上游侧的宽度端接触之前,通过所述盖联动机构43将抽出部分Rb夹持在印刷头46和压印辊53之间。
此外,该输送引导件36设置于开闭盖7,因此在用户将带辊R设置于带印刷装置1时,若开放开闭盖7,则与此相伴,输送引导件36远离输送通道13,因此输送引导件36不会影响带辊R的设置。
以下,对下述情况进行说明:在带印刷装置1中,将由印刷输送部41输送的印刷带T从带排出口2向输送方向前方(装置后方)排出,而将带辊R的带余量很少(到达带末)、且终端(带辊R的卷绕起始端)通过了印刷输送部41的印刷带T从带排出口2向下方(装置背面侧)排出。
如图10所示,终端通过印刷输送部41之前的印刷带T在被印刷输送部41(印刷头46和压印辊53)夹持的状态下,其末端部从带排出口2向输送方向前方(装置后方)排出,并且印刷完毕部分的后端被向装置后方输送到面临带切断装置71的位置(参照图10的(a))。接着,用户按下切断按钮72,通过带切断装置71来切断印刷完毕部分的后端,此时,用户捏着从带排出口2排出到装置外的印刷带T(带片)的末端部,将印刷带T从带排出口2抽出,从而能够将印刷带T取出到装置外(参照图10的(b))。
另一方面,对于终端通过印刷输送部41之后的印刷带T,由于终端已通过印刷输送部41,因此成为解除了印刷输送部41的夹持的状态(参照图10的(c))。此时,印刷输送部41成为空转输送状态,印刷带T无法继续向前方输送。此时,如果利用带切断装置71将印刷带T的印刷完毕部分的中途切断,则比切断部分靠终端侧的带片残留在装置内(带切断装置71和印刷输送部41之间),用户难以将其取出到装置外。但是,实际上,由于印刷带T没有被印刷输送部41夹持,因此在终端刚一通过印刷输送部41时,即在印刷带T被带切断装置71切断之前,借助印刷带T的自重,印刷带T的宽度端通过设置口23并抵靠于该背面侧(下侧)的开闭盖7,并且,以带排出口2(盖侧排出口2b)的输送方向上游侧端部为支点向下方转动并滑落,由此使印刷带T从带排出口2排出到下方(图10的(d))。因此,印刷带T的终端部不会残留在装置内。
此外,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带印刷装置1将印刷带T在以宽度方向为上下方向的纵向姿势下进行输送,并且使带排出口2形成为具有与印刷带T的厚度相对应的宽度的狭缝状,使印刷带T的一个宽度端朝下,而从带排出口2排出到下方,但是,也可以为将印刷带T在以宽度方向为水平方向的横向姿势下进行输送,并使带排出口2形成为使具有与带宽度对应的宽度的矩形形状的下方开放的形状,此时,也能够使印刷带T的终端部以印刷带T的表面或背面朝下的方式从带排出口2排出到下方。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使带排出口2形成为具有与印刷带T的厚度相对应的宽度的狭缝状,能够缩小带排出口2的开口面积,能够防止误将手指等从装置外插入到带排出口2中、或异物混入的情况。
以上,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带印刷装置1,设置有带排出口2,该带排出口2允许终端通过了印刷输送部41的印刷带T向下方的排出,由此印刷带T的终端部不会残留在装置内。此外,通过设置有设置位置限制部26,在将缠绕有印刷带T的带辊R以抽出末端部的状态沿宽度方向设置时,设置于输送通道13的抽出部分Rb不会向设置方向上游侧错位。并且,将压印辊53在一个端部侧悬臂支承为旋转自如,并且开放另一个端部侧,由此,在压印辊53不会大量缠绕有印刷带T,并能够容易地卸下缠绕于压印辊53的印刷带T。

Claims (4)

1.一种带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带输送装置具备:
输送辊,其用于对带进行输送;以及
辊收纳部,其具有模仿所述输送辊的辊外周面的圆筒形状的收纳部内表面,所述辊收纳部以与所述辊外周面之间存在间隙的方式收纳所述输送辊,并且所述辊收纳部具有使收纳的所述输送辊面临所述带的辊开口,
所述输送辊在一个端部侧被悬臂支承为旋转自如,并且另一个端部侧开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收纳部内表面形成为,在所述输送辊的所述一个端部,构成所述收纳部内表面与所述辊外周面之间的间隙最小的微小间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收纳部内表面,在与所述输送辊的所述一个端部对应的部分,形成有构成所述微小间隙的阶梯部。
4.一种带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带印刷装置具备:
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带输送装置;以及
对输送来的所述带进行印刷的印刷部。
CN201310108444.2A 2012-03-29 2013-03-29 带输送装置和带印刷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35873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076450 2012-03-29
JP2012076450A JP5849005B2 (ja) 2012-03-29 2012-03-29 テープ送り装置およびテープ印刷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58732A true CN103358732A (zh) 2013-10-23
CN103358732B CN103358732B (zh) 2015-10-14

Family

ID=492352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108444.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358732B (zh) 2012-03-29 2013-03-29 带输送装置和带印刷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022674B2 (zh)
JP (1) JP5849005B2 (zh)
CN (1) CN103358732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211193A (ja) * 1999-01-20 2000-08-02 Seiko Epson Corp テ―プ印刷装置
US20050031396A1 (en) * 2003-08-04 2005-02-10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Document feeder device
CN102361759A (zh) * 2009-03-31 2012-02-22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带单元及带盒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148349U (ja) * 1983-03-25 1984-10-03 株式会社石田衡器製作所 プリンタ
KR0131398B1 (ko) * 1991-10-31 1998-04-18 오오가 노리오 카세트 테이프
US5713674A (en) * 1994-10-06 1998-02-03 Pfu Limited Paper fe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 printer
JPH11349197A (ja) * 1998-06-10 1999-12-21 Toshiba Tec Corp プリンタ
JP3775216B2 (ja) * 2000-12-14 2006-05-1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プラテン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テープ印刷装置
JP3740077B2 (ja) * 2002-02-28 2006-01-25 東芝テック株式会社 プリンタ
JP2005288858A (ja) * 2004-03-31 2005-10-20 Casio Comput Co Ltd テープカセット
EP2390099B1 (en) * 2010-05-31 2016-04-20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Printer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211193A (ja) * 1999-01-20 2000-08-02 Seiko Epson Corp テ―プ印刷装置
US20050031396A1 (en) * 2003-08-04 2005-02-10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Document feeder device
CN102361759A (zh) * 2009-03-31 2012-02-22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带单元及带盒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849005B2 (ja) 2016-01-27
JP2013203539A (ja) 2013-10-07
US9022674B2 (en) 2015-05-05
CN103358732B (zh) 2015-10-14
US20130259556A1 (en) 2013-10-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254787U (zh) 带处理装置
CN1799851B (zh) 带式打印机
CN102019763B (zh) 便携式打印机
CN103358713A (zh) 带安装装置、带输送装置以及带印刷装置
CN106715134B (zh) 带盒
US7125181B2 (en) Portable printer device having a plurality of paper rolls
JP6008168B2 (ja) 粘着テープカートリッジ
JP5991010B2 (ja) 粘着テープカートリッジ
CN101934648B (zh) 带盒
CN106132712A (zh) 带打印装置和带打印系统
CN105313507A (zh) 用于形成自层压式打印标签的带式打印机、带盒和墨带
CN106103114A (zh) 带盒和带打印装置
CN106103112B (zh) 带打印装置和带打印系统
TWI654099B (zh) With 匣
CN103358732A (zh) 带输送装置和带印刷装置
TWI655107B (zh) Carcass
JP5950095B2 (ja) 粘着テープ切断装置
CN106132717A (zh) 带打印装置和带打印系统
CN102189854B (zh) 带盒
JP4983888B2 (ja) ラベルプリンタ
CN109311335A (zh) 打印机
TWI652180B (zh) With 匣
CN106414087A (zh) 打印机
JP5939504B2 (ja) テープ巻き取り装置及び巻芯部材
JPH10181130A (ja) 携帯型プリン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