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58638A - 金属色调塑料以及塑料的涂装方法 - Google Patents

金属色调塑料以及塑料的涂装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358638A
CN103358638A CN 201310112872 CN201310112872A CN103358638A CN 103358638 A CN103358638 A CN 103358638A CN 201310112872 CN201310112872 CN 201310112872 CN 201310112872 A CN201310112872 A CN 201310112872A CN 103358638 A CN103358638 A CN 10335863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ating
plastics
filmed
pigment
res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310112872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兼村聪
冢本康行
水口克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ppon Bee Chem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ppon Bee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ppon Bee Chem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ppon Bee Chemic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3586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5863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具有充分的耐水性、具有金属色调优异的外观设计性的金属色调塑料以及用于得到该金属色调塑料的塑料的涂装方法。该金属色调塑料是具有在透明性塑料基材上形成的底面涂层涂膜和屏蔽性涂层涂膜的金属色调塑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面涂层涂膜通过含有非浮型蒸镀铝颜料和树脂的涂料组合物形成的,所述屏蔽性涂层涂膜通过含有玻璃化转变温度为30℃~120℃且重均分子量为40000~200000的丙烯酸树脂的漆涂料形成的。

Description

金属色调塑料以及塑料的涂装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金属色调塑料以及塑料的涂装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在塑料上赋予金属色调的光泽的方法,已知有通过蒸镀或镀覆形成金属层的方法。但是,这些方法存在如下问题:对能够适用的被涂装物品的形状有限定,对塑料的密合性、耐化学药品性不充分,为了防止由于重金属导致的环境污染需要进行废液处理。
作为形成含有铝薄片等金属薄片颜料的涂膜层从而提供具有良好外观设计性的涂装物品的方法,已知有各种各样的方法。但是,一般的金属薄片颜料具有颗粒感,与通过蒸镀或镀覆得到的金属色调的外观设计性不同。特别是,近年来,对于汽车内外装部件等形状和装饰多样化,要求与这样的使用了以往的金属薄片颜料的涂膜不同的新型金属色调的外观设计性。
专利文献1、2中,记载了在透明基材上对树脂基材上涂布含有蒸镀铝的涂料。但是,在这些文献所述的涂装方法中,对于使用的树脂的组成等未进行充分的研究,因此形成的涂膜无法得到充分的耐水性,无法作为汽车内外装部件用的涂料提供使用。
专利文献3中记载了在塑料基材上形成金属色调光泽涂膜。但是,对于如专利文献3所述的多层涂膜,在涂装中涂膜层之间会产生相互的浸透,因此有时蒸镀铝层会发生变化而导致外观设计性下降。
专利文献4中记载了使用了铝颜料的镜面色调的涂膜形成方法。但是,此处使用的铝颜料并不是非浮型蒸镀铝颜料,因此难以进行高水平的镜面色调的涂膜形成。
专利文献5中记载了使用了非浮型蒸镀铝颜料具有金属色调的外观设计性的涂膜的形成方法。该方法是在金属色基底涂膜上涂布了固化收缩小的二液型丙烯酸氨基甲酸酯透明涂料。但是,即使是这种方法有时由于固化时的固化收缩而无法充分得到涂膜的金属色调的外观。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23559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3-211594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3-176365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专利第3346505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10-24705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鉴于上述情况,本发明提供具有充分的耐水性、具有金属色调优异的外观设计性的金属色调塑料以及用于得到该金属色调塑料的塑料涂装方法。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
本发明是一种金属色调塑料,其是具有在透明性塑料基材上形成的底面涂层涂膜和屏蔽性涂层涂膜的金属色调塑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面涂层涂膜是通过含有非浮型蒸镀铝颜料和树脂的涂料组合物形成的,所述屏蔽性涂层涂膜是通过含有玻璃化转变温度为30℃~120℃且重均分子量为40000~200000的丙烯酸树脂的漆涂料形成的。
所述底面涂层涂膜中含有的树脂优选为乙烯基树脂和/或丙烯酸系树脂。
所述金属色调塑料优选进一步在底面涂层涂膜上具有由丙烯酸异氰酸酯二液固化型涂料形成的着色基底涂膜。
所述漆涂料优选进一步含有黑色颜料。
所述黑色颜料优选为选自由石墨、乙炔黑和导电碳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
本发明是一种塑料的涂装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塑料的涂装方法具有:工序(1),在透明性塑料基材上由含有非浮型蒸镀铝颜料和树脂的底面涂层涂料组合物形成底面涂层涂膜;以及工序(2),在由所述工序(1)中形成的底面涂层涂膜上,由含有玻璃化转变温度为30℃~120℃且重均分子量为40000~200000的丙烯酸系树脂的漆涂料形成屏蔽性涂层涂膜。
所述塑料的涂装方法接着所述工序(2)也可以具有由丙烯酸异氰酸酯二液固化型基础涂料形成基底涂膜的工序(3)。
所述漆涂料优选进一步含有黑色颜料。
所述黑色颜料优选是选自由石墨、乙炔黑和导电碳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的金属色调塑料具有充分的耐水性,具有金属色调优异的外观设计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说明。
本发明的金属色调塑料在透明性塑料基材上形成有金属色调的涂膜。形成的涂膜具有底面涂层涂膜层和屏蔽性涂层涂膜层,将基材侧作为外观设计面。
本发明的金属色调塑料形成有由含有非浮型蒸镀铝颜料的底面涂层涂膜和由含有丙烯酸系树脂的漆涂料形成的屏蔽性涂层涂膜。由于具有这样的屏蔽性涂层涂膜,所以能够提高涂膜的耐水性。另外,若在屏蔽性涂层涂膜中混配黑色颜料,则能够抑制漫反射且得到更加优异的金属光泽的外观设计。
本发明的底面涂层涂膜含有非浮型蒸镀铝颜料。叶浮处理是通过疏水性和/或疏油性剂对铝的表面进行的处理。本发明中使用的非浮型蒸镀铝颜料是未实施这样的叶浮处理的非浮型蒸镀铝颜料。一般使用了浮型蒸镀铝颜料的情况下,各涂膜间的密合力下降、密合性易产生不良情况。但是,通过形成特定的屏蔽性涂层,本发明中能够形成不产生这些不良情况的涂膜。
上述非浮型蒸镀铝颜料优选粒径为3μm~20μm,厚度为0.01μm~0.1μm。由于具有所述的粒径,所以能够得到颗粒感少的金属色调的新型外观设计。更优选所述粒径为5μm~15μm。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的粒径是指通过激光衍射式粉体粒度分布计LA-910(堀场制作所株式会社制造)测定的值。作为能够用于本发明的市售的非浮型蒸镀铝,可以举出Metasheen11-0010、41-0010、71-0010、91-0010、MS-750,MS-650(汽巴精化公司制造);Silver line P1000、P4100;Metalure L;MetalureA21010BG(Eckart公司制造)等。
上述非浮型蒸镀铝颜料优选为上述底面涂层涂膜的固体成分总量的35重量%~75重量%。若小于35重量%则可能无法得到满足致密金属光泽感的光辉性涂膜,若超过75重量%则涂膜的物性可能下降。上述非浮型蒸镀铝颜料的含量更优选为40重量%~60重量%。
上述底面涂层涂膜含有树脂。对于树脂没有特别限定,可以是热塑性、热固化性中任意一种。更具体而言,可以举出乙烯基树脂、丙烯酸系树脂等。另外,也可以是它们的混合物。
对于上述乙烯基树脂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举出例如氯化乙烯树脂、乙酸乙烯酯树脂和它们的改性树脂等。
作为氯化乙烯树脂,可以使用从市面上能够入手的化学品。上述氯化乙烯树脂可以是氯化乙烯的均聚物,也可以是与能够与氯化乙烯共聚的其他乙烯基单体的共聚物。作为所述共聚物,更具体而言,可以举出氯化乙烯和乙酸乙烯、马来酸酐或其酯类、乙烯基醚、丙烯酸、丙烯酸系含羟基单体等的共聚物。
这些氯化乙烯树脂的聚合度一般为200~2000,优选为300~1000。作为入手容易的氯化乙烯树脂的市售品,可以举出日信化学工业公司制造的Solbin C、CN、A、TA2、TAO、TAOL、M5;Wacker制造的VinnolH11/59、E15/48A、LL4320、E15/45M;DowUCAR公司制造的VYHD、VAGD、VMCH、VMCC;等等。其中,可以混合2种以上使用。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平均聚合度是按照JIS K-6721测定的值。
对丙烯酸系树脂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使用用于涂料用的一般的丙烯酸系树脂,例如可以举出各种自由基聚合性单体的均聚物、共聚物等。对于这样的能够用于丙烯酸系树脂的聚合的单体没有特别限定,除了(甲基)丙烯酸、马来酸、衣康酸等含羧酸基单体;(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等含环氧基单体以外,还可以举出(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异丙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基酯、苯乙烯、乙烯基甲苯、乙酸乙烯酯、α-甲基苯乙烯、(甲基)丙烯酸2-羟乙酯、(甲基)丙烯酸4-羟丁酯、(甲基)丙烯酸羟丙酯、利用ε-己内酯使(甲基)丙烯酸2-羟乙酯开环的单体(Daicel Chemical工业公司制造的Praxcell FA和FM系列)等。
除了上述的非浮型蒸镀铝颜料和树脂以外,上述底面涂层涂膜还可以含有任意的众所周知的涂料添加剂。例如,可以适当添加而含有聚乙烯蜡、防沉降剂、紫外线吸收剂、抗氧化剂、流平剂、硅酮或有机高分子等表面调整剂、防流挂剂、增稠剂、消泡剂、交联性聚合物颗粒(微凝胶)、着色颜料、体质颜料等。上述底面涂层涂膜优选由不含有固化剂的漆型涂料形成。
上述底面涂层涂膜优选基底涂膜层的干燥膜厚为0.3μm~2μm。更优选上述干燥膜厚为0.5μm~1μm。若膜厚小于0.3μm,则有时会产生遮盖性不充分且无法得到镀覆色调的外观设计这样的问题。若超过2μm则有时会产生生产性变坏,导致高成本这样的问题。
本发明的金属色调塑料进一步具有由含有丙烯酸系树脂的漆涂料形成的屏蔽性涂层涂膜。上述屏蔽性涂层涂膜形成在上述底面涂层涂膜上,通过设置这样的底层涂层涂膜,使得涂膜的耐水性和外观良好。
上述丙烯酸系树脂是通过使作为底面涂层涂膜中的丙烯酸系树脂的原料的上述各种自由基聚合性单体聚合而得到的树脂。上述丙烯酸系树脂的重均分子量在40000~200000的范围内。若重均分子量小于40000,则会产生外观设计性和耐水性等性能下降的情况,因此不是优选的。若重均分子量超过200000,则涂膜形成中的操作性下降,因此不是优选。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的重均分子量是按照实施例所述的方法测定的值。上述重均分子量的上限更优选为150000,进一步优选为100000。
对于上述丙烯酸系树脂,其玻璃化转变温度(Tg)在30℃~120℃的范围内。若Tg小于30℃会产生涂装操作性下降这样的问题,若超过120℃则涂膜的性能下降。需要说明的是,上述Tg可以通过DSC法(JISK6240)来测定。
上述屏蔽性涂层涂膜优选含有黑色颜料。通过含有黑色颜料,能够抑制漫反射得到优异的金属光泽的外观设计,在这一点上其是优选的。
作为上述黑色颜料,优选使用石墨、乙炔黑或导电碳等中性碳。使用中性碳能够防止对非浮型蒸镀铝颜料的腐蚀。对上述石墨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使用市售的产品。例如可以使用日本黑铅公司制造的J-CPB或SP-270、东海Carbon公司制造的TokaiBlack#3800。对乙炔黑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使用市售的产品。例如使用BASF公司制造的Graphitan7525、电气化学工业公司制造的DenkaBlack FX35等。对上述导电碳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使用市售的产品。例如可以使用东海Carbon公司制造的东海Black#4500,Lion公司制造的Ketjenblack EC300J等。可以组合使用这些中的2种以上。
上述屏蔽性涂层涂膜优选涂膜固体成分中以0重量%~10重量%的比例含有黑色颜料。通过控制在上述范围内,能够使涂膜的外观设计性更佳适合。若超过10重量%则涂膜的耐水性可能下降。另外在涂装了未混配黑色颜料的屏蔽性涂层的情况下,耐水性提高,但为了提高金属光泽的设计性,也可以使混配了黑色颜料的丙烯酸多元醇/异氰酸酯的二液固化型黑涂料作为第二屏蔽性涂层而涂装基础涂料。
除了含有上述的丙烯酸系树脂、黑色颜料以外,上述屏蔽性涂层涂膜还可以含有任意众所周知的涂料添加剂。例如,可以适当添加而含有聚乙烯蜡、防沉降剂、紫外线吸收剂、抗氧化剂、流平剂、硅酮或有机高分子等表面调整剂、防流挂剂、增稠剂、消泡剂、交联性聚合物颗粒(微凝胶)、着色颜料、体质颜料等。
上述屏蔽性涂层涂膜优选厚度在10μm~30μm的范围内。使其为上述范围内是因为:若为10μm以下,则涂膜的凝集力不足密合性下降;若为30μm以上,则在经济方面涂料成本上升。
本发明的金属色调塑料可以进一步在上述屏蔽性涂层涂膜上具有由丙烯酸异氰酸酯二液型涂料形成的着色基底涂膜。这样的着色基底涂膜耐久性优异,因此能够形成耐水性或耐候性等各种性能优异的金属色调塑料,在这一方面其是优选的。
另外,作为本发明的屏蔽性涂层涂膜使用如上述的物质,在形成为3层涂膜时,通过非浮型蒸镀铝颜料的再取向能够抑制颜料取向的散乱。另外,上述着色基底涂膜的固化收缩由于屏蔽性涂层涂膜而缓和,因此不会产生密合性等问题,在这一方面优选。
上述丙烯酸异氰酸酯二液型涂料优选为由含有羟基的丙烯酸多元醇树脂的树脂溶液和作为固化剂的多异氰酸酯构成的涂料组合物。
上述丙烯酸多元醇树脂是具有羟基的丙烯酸系树脂,上述丙烯酸多元醇树脂优选是与多异氰酸酯发生反应的丙烯酸多元醇树脂,例如是使选自含羟基不饱和单体和其他不饱和单体的不饱和单体混合物聚合而得到的丙烯酸多元醇树脂,其羟基为40~150KOHmg/g、Tg在-20℃~50℃的范围。
对于上述含羟基不饱和单体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举出例如(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甲基)丙烯酸羟丙酯、(甲基)丙烯酸4-羟丁酯、PRAXCELL FM-1(Daicel Chemical公司制造、ε-己内酯改性甲基丙烯酸2-羟乙酯)、聚乙二醇单丙烯酸酯或单甲基丙烯酸酯、聚丙二醇单丙烯酸酯或单甲基丙烯酸酯等
作为可以作为其他不饱和单体而使用的物质,可以举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衣康酸、马来酸、富马酸以及它们的酸酐等含酸基不饱和单体;(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异丙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叔丁酯、(甲基)丙烯酸正戊酯、(甲基)丙烯酸异戊酯、(甲基)丙烯酸正己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基酯、(甲基)丙烯酸辛酯、(甲基)丙烯酸癸酯、(甲基)丙烯酸十二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八烷基酯、(甲基)丙烯酸环己酯、(甲基)丙烯酸苯基酯、(甲基)丙烯酸苯酯、(甲基)丙烯酸苄酯、(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甲基)丙烯酸二环戊酯、(甲基)丙烯酸二环戊烯基酯、(甲基)丙烯酸二环戊烯基氧基乙酯等(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类;丙烯腈、甲基丙烯腈等腈系单体;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酰胺、N-羟甲基丙烯酰胺、N,N-二甲基丙烯酰胺、双丙酮丙烯酰胺等丙烯酰胺系单体;等其他不饱和单体;等等。
上述树脂溶液中优选相对固体成分合计为100质量份的丙烯酸多元醇树脂和多异氰酸酯化合物进一步含有0.005质量份~0.1质量份的有机锡系固化催化剂。上述有机系系固化催化剂只要能够促进上述丙烯酸多元醇与上述多异氰酸酯的固化反应就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举出二月桂酸二丁基锡、二月桂酸二辛基锡、二马来酸二丁基锡、月桂酸马来酸二丁基锡等。上述有机锡系固化催化剂若相对100质量份固体成分小于0.005质量份,则可能干燥后的固化不充分且初期硬度低、外观不佳,因此不优选。若超过0.1质量份,则可能会产生贮存期缩短这样的问题。
本发明中与上述树脂溶液合用而使用的固化剂为含有多异氰酸酯化合物的物质。上述多异氰酸酯化合物是含有2个以上异氰酸酯基的化合物。作为上述多异氰酸酯化合物,优选脂肪族或脂环族系多异氰酸酯化合物。对将本发明的涂料组合物涂布在上述基材上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举出喷雾涂装,一般情况下可以在干燥膜厚的下限为10μm、上限为30μm的范围内进行涂装。在上述涂装与上述干燥/涂膜化之间,可以在常温(室温)下静置适当时间来进行设定。
在如上述的屏蔽性涂层涂膜不含有黑色颜料的情况下,上述着色基底优选含有黑色颜料。由此,耐水性良好且能够得到具有良好的金属光泽的外观设计,在这一方面优选。另外,也可以是使屏蔽性涂层涂膜和着色基底均含有黑色颜料。
上述着色基底只要是含有颜料且通常的用于涂料的颜料就没有特别限定,然而从得到高外观性的涂膜方面以及提高耐候性且确保遮盖性方面出发,优选为着色颜料。作为上述着色颜料,可以举出例如偶氮螯合物系颜料、不溶性偶氮系颜料、缩合偶氮系颜料、酞菁系颜料、靛蓝颜料、紫环酮系颜料、二萘嵌苯系颜料、二氧六环系颜料、喹吖啶酮系颜料、异吲哚啉酮系颜料、二酮基吡咯并吡咯系颜料、苯并咪唑酮系颜料、金属络合物颜料等有机系着色颜料;二氧化钛、铬黄、黄色氧化铁、氧化铁红等无机系着色颜料;炭黑;等等。这些颜料中,可以合用碳酸钙、硫酸钡、粘土、滑石等体质颜料。
对上述颜料的混合量没有特别限定,但是优选相对涂料中的固体成分总量为5重量%~50重量%。使其为上述范围内能在着色性、耐水性这些方面得到期望的效果。
除了含有上述的成分以外,上述着色基底涂膜还可以含有任意的公知的涂料添加剂。例如,可以适当添加而含有聚乙烯蜡、防沉降剂、固化催化剂、紫外线吸收剂、抗氧化剂、流平剂、硅酮或有机高分子等表面调整剂、防流挂剂、增稠剂、消泡剂、交联性聚合物颗粒(微凝胶)等。
对上述树脂溶液与固化剂的混合比例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优选在树脂中的OH基浓度与NCO官能团浓度的比为0.5~3的范围内进行调整。与此相比,过多或过少均能导致官能团浓度过剩,无法得到具有凝集力的涂膜,耐水性下降。
上述着色基底涂膜优选厚度在10~30μm的范围内。使其为上述范围内使得长期的耐水性良好,涂料成本变得经济,其在这一方面是优选的。
对上述透明性塑料基材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举出例如由聚碳酸酯、丙烯酸系树脂(亚克力,例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聚苯乙烯、透明ABS等透明树脂构成的透明性塑料基材。在这些透明性塑料基材上涂布上述基础涂料,由此能够形成本发明的金属色调的塑料制品。另外,根据需要,可以在上述基础涂料的涂装前进行众所周知的预处理。成型不充分且具有凸凹的透明性塑料的情况下,可以涂布了透明涂料后使用。作为上述透明涂料可以使用氨基甲酸酯二液固化系或UV固化系涂料。
上述透明性塑料基材需要为透明的材料。外观设计面为透明性塑料基材面,因此若为不透明则无法得到充分的金属色调的外观设计。若为透明的则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举出可视光(380nm~780nm)的透过率为80%以上。另外,可以是无色透明也可以是有色透明。
本发明的金属色调塑料可以通过下述的塑料的涂装方法得到,该方法的特征在于,其具有:工序(1),在透明性塑料基材上由含有非浮型蒸镀铝颜料和树脂的底面涂层涂料组合物形成底面涂层涂膜;以及工序(2),在由所述工序(1)中形成的底面涂层涂膜上,由含有玻璃化转变温度为30℃~120℃且重均分子量为40000~200000的丙烯酸系树脂的漆涂料形成屏蔽性涂层涂膜。这样的涂装方法也是本发明之一。
本发明中对在工序(1)和工序(2)中使用的涂料的形态没有特别限定,但从容易形成涂膜,容易干燥等方面出发,优选使用溶剂系涂料。
对上述工序(1)、(2)中的涂装方法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举出喷雾涂装方法、静电涂装方法等。工业上可以举出例如使用了通称称为“反应枪(react gun)”的空气静电喷雾涂装机,通称称为“雾化静电旋杯(micro micro bell)”、“雾化静电旋杯(microbell)”、“金属静电旋杯(metallic bell)”的旋转雾化式涂装机的方法。
本发明的塑料的涂装方法在进行了上述工序(2)之后,也可以进行由丙烯酸异氰酸酯二液固化型基础涂料形成基底涂膜的工序(3)。通过进行上述工序(3),能够形成耐水性等各种性能优异的金属色调塑料,其在这一方面是优选的。另外,通过形成着色基底涂膜,可以形成遮盖性更加良好的材料。
对上述工序(3)中涂装方法等没有特别限定,可以按照与上述工序(1)、(2)相同的方法进行。也可以根据需要在涂装后进行干燥。对干燥方法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举出在60℃~100℃下进行15分钟~60分钟的方法等。
本发明的金属色调塑料对其用途没有特别限定,可以特别优选用于汽车用内外装部件。
实施例
以下列举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仅限于这些实施例。另外,实施例中“份”、“%”如没有特别说明则意思为“质量份”、“重量%”。
<底面涂层用丙烯酸共聚物制造>
制造例1
在具备有搅拌桨叶、温度计、滴加装置、温度控制装置、氮气导入口和冷却管的反应装置中投料有90份乙酸丁酯,在导入氮气同时搅拌下升温至115℃。接着花费3个小时将由3.8份甲基丙烯酸、19.2份苯乙烯、52份甲基丙烯酸甲酯、25份丙烯酸2-乙基己酯构成的混合物,和在5份乙酸丁酯中溶解了2.5份叔丁基过氧化-2-乙基己酸酯的溶液滴加在反应装置中。滴加结束后,进行1个小时的熟化,进一步花费1个小时将在5份乙酸丁酯中溶解了0.2份叔丁基过氧化-2-乙基己酸酯的溶液滴加在反应装置中,保持在125℃进行2个小时的熟化,完成反应。得到的含有羟基树脂的不挥发成分为50%,通过GPC(凝胶渗透色谱仪)测定的苯乙烯换算的重均分子量为42000。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GPC测定所使用的色谱柱为东曹株式会社制造的TSKgel SuperMultipore HZ-M且连接3根。展开溶剂使用了四氢呋喃。另外,通过DSC法(参考JISK6240)测定的Tg为40℃。
[表1]
*日信化学工业公司制造
**根据JIS K6721测定
<底面涂层涂料A-1的制造>
在搅拌机的附加容器中依次加入4.0份利用甲基异丁基酮稀释为20%的SolbinM5(日信化学工业公司制造的氯乙烯树脂)并搅拌,同时依次加入35.0份乙酸乙酯、22.0份乙酸正丁酯、14份甲基乙基酮、17份正丁醇,并加入8份Meta Scene41-0010(汽巴精化公司制造的蒸镀铝粉浆),之后,加入0.01份BYK320(BYK公司制造的表面调整剂),搅拌了10分钟。将调整为40份的乙酸正丁酯和60份的二异丁基酮这样的稀释稀料与制造的涂料以等量进行混合,作为底面基础涂料A-1使用。
(底面基础涂料A-2的制造)
根据表2所示的配比按照与A-1同样的方法制造了实施例以及比较例中使用的底面基础涂料A-2。
[表2]
*PWC颜料(蒸镀铝薄片)相对于涂料全部固体成分固形分的重量百分比。
<屏蔽性涂层用丙烯酸共聚物制造>
制造例2
在具备有搅拌桨叶、温度计、滴加装置、温度控制装置、氮气导入口和冷却管的反应装置中投料有90份乙酸丁酯,在导入氮气同时搅拌下升温至115℃。
接着花费3个小时将由4份甲基丙烯酸、14份苯乙烯、57份甲基丙烯酸甲酯、25份丙烯酸2-乙基己酯构成的混合物,和在5份乙酸丁酯中溶解了2.3份叔丁基过氧化-2-乙基己酸酯的溶液滴加在反应装置中。滴加结束后,进行1个小时的熟化,进一步花费1个小时将在5份乙酸丁酯中溶解了0.2份叔丁基过氧化-2-乙基己酸酯的溶液滴加在反应装置中,保持在125℃进行2个小时的熟化,完成反应。得到的含有羟基树脂的不挥发成分为50%,通过GPC(凝胶渗透色谱仪)测定的苯乙烯换算的重均分子量为45000。另外,通过DSC法(参考JISK6240)测定的Tg为40℃。
(树脂制造例3和4)
按照同样的方法根据表3对单体种类和量以及引发剂量进行调整,使反应完成得到了树脂。另外其特性记载于表3中。
[表3]
Figure BDA00003003536300111
<屏蔽性涂层涂料B-1的制造>
在搅拌机的附加容器中加入55质量份制造例2的树脂,加入3.4份Graphitan7525(Ciba-Geigy公司制造的乙炔黑),以35rpm搅拌30分钟,接着加入1.0份Disparlon6901-20X(防颜料沉淀剂:楠木化成公司制造)和7份Nipsil SS50B(疏水性二氧化硅;日本Silica公司制造)以及33.6份异丁醇,以3500rpm搅拌10分钟,形成屏蔽性涂层涂料。
<屏蔽性涂层涂料B-2到B-6的制造>
按照表4中示出的配比制造了实施例以及比较例中使用的屏蔽性涂层涂料B-2到B-6。
[表4]
Figure BDA00003003536300121
*对于B-5、6,预先使用玻璃珠对着色剂总量、树脂的一半量和异丁醇的一半量进行SG分散后使用。
1)BASF公司生产
2)石原产业公司生产
3)日本Silica公司生产
4)楠本化成公司生产
<塑料制品的实施例·比较例>
(实施例C-1的评价涂膜的制作)
在市售的透明聚碳酸酯板上以吐出量80g/cc进行6次反复喷雾涂装底面涂层涂料A-1,在室温放置5分钟后,在80℃的电烘箱中干燥30分钟,接着以吐出量为60g/cc进行4次反复喷雾涂装屏蔽性涂层涂料B-1,所述屏蔽性涂层涂料B-1是利用二异丁基酮按照形成利用4号福特杯的粘度为14秒/20℃的方式进行稀释了的涂料,在室温放置5分钟后在80℃的电烘箱中干燥30分钟,制作了密合性以及外观评价用的试验面板,供评价。此时屏蔽性涂层涂料的干燥厚度为10μm。
(实施例C-3的评价涂膜的作成)
对日本Bee chemical公司制造的R-241TG顶涂层黑色颜料和同公司制造的R-255固化剂按照100:7的重量比混合而成的二液固化型涂料,利用同公司制造的T-537稀料按照4号福特杯的粘度为14秒/20℃的方式进行调整并以100g/cc的吐出量在在由实施例C-1作成的涂膜上进行3次往返喷雾涂装,在室温放置5分钟后在80℃的电烘箱中干燥30分钟,制作了密合性以及外观评价用的试验面板,供评价。此时屏蔽性涂层涂料的干燥膜厚为15μm。
(比较例C-9的评价涂膜的作成)
在市售的透明聚碳酸酯板上以吐出量80g/cc进行6次反复喷雾涂装底面涂层涂料A-1,在室温放置5分钟后,在80℃的电烘箱中干燥30分钟,接着直接将日本Beechemical公司制造的R-241TG顶涂层黑色颜料和同公司制造的R-255固化剂按照100:7的质量比混合而成的二液固化型涂料利用同公司制造的T-537稀料按照4号福特杯的粘度为14秒/20℃的方式进行调整并以100g/cc的吐出量进行3次往返喷雾涂装,在室温放置5分钟后在80℃的电烘箱中干燥30分钟,作成了密合性以及外观评价用的试验面板,供评价。此时屏蔽性涂层涂料的干燥膜厚为15μm。
(实施例C-11的评价涂膜的作成)
除了使用市售的透明亚克力板作为基材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作成试验面板,供于同样的评价。
(实施例C-2和C-5到C-6、比较例C-7到C-8以及实施例C-10的评价涂膜的制作)
按照实施例C-1同样的方法使用表5的底面涂层涂料以及屏蔽性涂层涂料作成密合性以及外观评价用的试验面板,供评价。
(实施例C-4的评价涂膜的制作)
按照与实施例C-3同样的方法使用表5的底面涂层涂料以及屏蔽性涂层涂料作成密合性以及外观评价用的试验面板,供评价。
对于实施例以及比较例的涂膜按照以下的标准进行了评价。结果记载于表5中。
<评价方法>
(密合性评价)
根据JIS K5600进行棋盘格胶带剥离实验,根据以下标准进行了评价。评价在涂装后,室温放置3天后进行。
○:完全无剥离
×:虽然很少但确认到剥离
(耐湿密合性评价)
将涂膜保管在50℃,相对湿度调整为95%的ESPEC公司制造的恒温耐湿试验机SH-261中240小时,之后取出,擦拭湿气,在3个小时以内按照基于JISK5600的条件进行了处理之后,根据JISK5600进行棋盘格胶带剥离实验,按照以下的标准进行了判断。
○:完全无剥离
×:虽然很少但确认到剥离
(耐水密合性评价)
将涂膜浸渍在调整为40℃且使用了去离子水的温水中240个小时,之后取出,擦拭水滴,在3个小时内按照基于JISK5600的条件进行了处理之后,根据JISK5600进行棋盘格胶带剥离实验,按照以下的标准进行了判断。
○:完全无剥离
×:虽然很少但确认到剥离
(正反射以及扩散反射率)
通过Reflector100AD(东京电色公司制造)进行了测定。
(外观金属外观设计评价)
基于上述正反射以及扩散反射率的值,按照以下的标准进行了判断。
合:正反射率/扩散反射率=15以上
否:正反射率/扩散反射率=小于15
[表5]
Figure BDA00003003536300151
*1:Iupilon NF-20001mm厚片/三菱瓦斯化学公司生产
*2:3涂层的优势(长期耐久性且氙耐候性实验后的密合性)
根据上述实施例的结果可知:本发明的金属色调塑料密合性、耐久性优异,且外观设计性也良好。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的金属色调塑料可以特别适合用于汽车用内外装部件中。

Claims (9)

1.一种金属色调塑料,其是具有在透明性塑料基材上形成的底面涂层涂膜和屏蔽性涂层涂膜的金属色调塑料,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面涂层涂膜是通过含有非浮型蒸镀铝颜料和树脂的涂料组合物形成的,
所述屏蔽性涂层涂膜是通过含有玻璃化转变温度为30℃~120℃且重均分子量为40000~200000的丙烯酸系树脂的漆涂料形成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色调塑料,其中,所述底面涂层涂膜中含有的树脂为乙烯基树脂和/或丙烯酸系树脂。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色调塑料,其中,该金属色调塑料进一步在底面涂层涂膜上具有由丙烯酸异氰酸酯二液固化型涂料形成的着色基底涂膜。
4.如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金属色调塑料,其中所述漆涂料进一步含有黑色颜料。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金属色调塑料,其中,所述黑色颜料是选自由石墨、乙炔黑和导电碳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
6.一种塑料的涂装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涂装方法具有:
工序(1),在透明性塑料基材上由含有非浮型蒸镀铝颜料和树脂的底面涂层涂料组合物形成底面涂层涂膜;
以及工序(2),在由所述工序(1)中形成的底面涂层涂膜上,由含有玻璃化转变温度为30℃~120℃且重均分子量为40000~200000的丙烯酸树脂的漆涂料形成屏蔽性涂层涂膜。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塑料的涂装方法,其中,该塑料的涂装方法接着所述工序(2)具有由丙烯酸异氰酸酯二液固化型基础涂料形成基底涂膜的工序(3)。
8.如权利要求6或权利要求7所述的塑料的涂装方法,其中,所述漆涂料进一步含有黑色颜料。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塑料的涂装方法,其中,所述黑色颜料为选自由石墨、乙炔黑和导电碳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
CN 201310112872 2012-04-04 2013-04-02 金属色调塑料以及塑料的涂装方法 Pending CN10335863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085545 2012-04-04
JP2012085545A JP2013215887A (ja) 2012-04-04 2012-04-04 金属調プラスチック及びプラスチックの塗装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58638A true CN103358638A (zh) 2013-10-23

Family

ID=493612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310112872 Pending CN103358638A (zh) 2012-04-04 2013-04-02 金属色调塑料以及塑料的涂装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13215887A (zh)
CN (1) CN103358638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84469A (zh) * 2021-08-06 2021-11-23 宁波摩华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电子器件的有机防护镀层及其制备方法
CN115160880A (zh) * 2022-08-01 2022-10-11 广州景颐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漫反射板喷涂材料及含喷涂材料的漫反射板及制备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648446B2 (ja) * 2015-08-06 2020-02-14 東洋インキSc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積層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84469A (zh) * 2021-08-06 2021-11-23 宁波摩华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电子器件的有机防护镀层及其制备方法
CN113684469B (zh) * 2021-08-06 2023-08-22 宁波摩华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电子器件的有机防护镀层及其制备方法
CN115160880A (zh) * 2022-08-01 2022-10-11 广州景颐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漫反射板喷涂材料及含喷涂材料的漫反射板及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3215887A (ja) 2013-10-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0179460B1 (ko) 산 내식성을 갖는 색조-투명 복합 코팅의 제조 방법
CN101014672B (zh) 热固性水性涂料组合物
JP4879735B2 (ja) ポリエステル樹脂及び熱硬化性水性塗料組成物
JP2749028B2 (ja) 基材にコンポジット被覆を設ける方法
CN101678395B (zh) 复层涂膜形成方法及其涂装物品
CN103980782B (zh) 二元水性一道成活漆组合物
CN102325847A (zh) 涂料组合物和涂膜形成方法
EP2886565A1 (en) Aqueous bicomponent baking type automobile finishing varnish with improved acid etching resistance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CN113652134B (zh) 耐污染性消光水性涂料组合物及耐污染性消光涂膜形成方法
CN105542591A (zh) 一种功能性离型剂及其制备和使用方法
KR101811512B1 (ko) 다층 코팅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성형품
CN103358638A (zh) 金属色调塑料以及塑料的涂装方法
CN110402169A (zh) 多层涂膜形成方法
JP4477995B2 (ja) 塗膜形成方法および塗装物品
CN103509412A (zh) 光亮性涂料组合物
JP2001072933A (ja) 光輝性塗料組成物、塗膜形成方法及び複層塗膜
CN104194532A (zh) 一种水分散型树脂漆及其制备方法
JP5342457B2 (ja) 複層塗膜形成方法
KR101104935B1 (ko) 요철이 형성된 변색도장강판
CN104693945A (zh) 一种新型的涂料丙烯树脂涂料
JPH10277478A (ja) 塗膜形成方法
CN1912030A (zh) 高温涂敷的丙烯酸树脂涂料及制造方法
JP2003245602A (ja) 光輝性塗膜形成方法および塗装物
CN103360873A (zh) 金属色调基础涂料和金属色调的塑料制品
KR100772764B1 (ko) 전자가전 또는 핸드폰용 다층 도막 및 이의 형성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