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55275B - 钓竿保持装置 - Google Patents
钓竿保持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355275B CN103355275B CN201310098810.0A CN201310098810A CN103355275B CN 103355275 B CN103355275 B CN 103355275B CN 201310098810 A CN201310098810 A CN 201310098810A CN 103355275 B CN103355275 B CN 103355275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ovable body
- guide
- axis
- fishing rod
- threaded por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1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BGOFCVIGEYGEOF-UJPOAAIJSA-N helicin Chemical compound O[C@@H]1[C@@H](O)[C@H](O)[C@@H](CO)O[C@H]1OC1=CC=CC=C1C=O BGOFCVIGEYGEOF-UJPOAAIJ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0000013011 mat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97/00—Accessories for angling
- A01K97/10—Supports for rod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S—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S269/00—Work holders
- Y10S269/907—Work holder for fishing fli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S—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S81/00—Tools
- Y10S81/01—Tool-support adjunct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Fishing Ro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使用方便的钓竿保持装置。具体为,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钓竿保持装置(100)具备:基体(200),具备保持钓竿(R)的保持部(220),具有第1抵接面(232);圆杆状的导向轴(300),安装于基体(200),沿着与第1抵接面(232)正交的方向延伸,且外面形成有螺旋状的第1螺纹部(301);及可动体(400)、(500),其为在所形成的通孔(402)、(517a)、(517b)中使导向轴(300)穿过且具有与第1抵接面(232)相对的第2抵接面(404)的可动体(400)、(500),具备在与导向轴(300)的第1螺纹部(301)螺合的螺合位置和离开第1螺纹部(301)的解除位置之间进行位移的第2螺纹部(528)。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保持钓竿的钓竿保持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保持钓竿的钓竿保持装置,已公知日本国特开平10-136855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技术。该文献中记载的钓竿保持装置包括:半工字形基体、安装于基体下边部的卡定部件、与卡定部件螺合且向基体上边部延伸的螺杆、安装于螺杆上端的夹子零件、及安装于螺杆下端的操作杆。形成于螺杆外面的螺纹与形成于卡定部件的螺纹螺合。因此,通过用操作杆使螺杆转动,可使位于螺杆上端的夹子零件沿铅垂方向移动。通过将船缘等被固定物夹在基体的上边部与下边部之间,并操作操作杆使夹子零件压住被固定物,能够将钓竿保持装置固定于被固定物。
专利文献1:日本国特开平10-136855号公报
但是,由于上述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钓竿保持装置采用的是将被固定物夹在基体的上边部与下边部之间的结构,所以不能安装在厚度比上边部与下边部之间的距离大的被固定物上。并且,要想使螺杆的夹子零件移动,必须操作操作杆,但是,尤其在狭窄的场所或黑暗的场所则难以进行操作杆的操作。如此,上述专利文献中记载的钓竿保持装置并非使用方便的装置。
发明内容
根据本实施方式,提供一种使用方便的钓竿保持装置。
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钓竿保持装置具备:基体,具备保持钓竿的保持部,具有第1抵接面;圆杆状的导向轴,安装于所述基体,沿着与所述第1抵接面正交的方向延伸,且外面形成有螺旋状的第1螺纹部;第1可动体,在所形成的通孔中使所述导向轴穿过且具有与所述第1抵接面相对的第2抵接面;及第2可动体,具备通过弹簧的加力在与所述导向轴的所述第1螺纹部螺合的螺合位置和离开所述第1螺纹部的解除位置之间进行位移的第2螺纹部,所述第2螺纹部位于所述螺合位置的所述第2可动体通过以所述导向轴为中心轴进行正转而向靠近所述基体的方向移动,且通过以所述导向轴为中心轴进行反转而向离开所述基体的方向移动。
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物品保持装置具备:基体,具备保持物品的保持部,具有第1抵接面;圆杆状的导向轴,安装于所述基体,沿着与所述第1抵接面正交的方向延伸,且外面形成有螺旋状的第1螺纹部;第1可动体,在所形成的通孔中使所述导向轴穿过且具有与所述第1抵接面相对的第2抵接面;第2可动体,具备通过弹簧的加力在与所述导向轴的所述第1螺纹部螺合的螺合位置和离开所述第1螺纹部的解除位置之间进行位移的第2螺纹部,所述第2螺纹部位于所述螺合位置的所述第2可动体通过以所述导向轴为中心轴进行正转而向靠近所述基体的方向移动,且通过以所述导向轴为中心轴进行反转而向离开所述基体的方向移动。
根据本实施方式,可提供一种使用方便的钓竿保持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钓竿保持装置的构成的侧视图。
图2是表示从V方向看图1所示的钓竿保持装置的图。
图3是表示图1所示的钓竿保持装置所使用的第2可动体的构成的主视图。
图4是表示图3所示的第2可动体的构成的仰视图。
图5是表示图1所示的钓竿保持装置的构成(收纳状态)的侧视图。
符号说明
R-钓竿;100-钓竿保持装置;200-基部;210-本体;220-保持单元;230-水平部件;232-抵接面(第1抵接面);240-铅垂部件;300-导向轴;301-螺纹(第1螺纹部);400-第1可动体;404-抵接面(第2抵接面);500-第2可动体;520-第1操作部;528-螺纹(第2螺纹部);530-第2操作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适当参照附图对各种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对附图中共同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参照符号。而且,为了方便起见,各个附图并非用相同的比例尺进行表示。
图1是表示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钓竿保持装置的构成的侧视图。图2是表示从V方向看图1所示的钓竿保持装置的图。如图所示,钓竿保持装置100包括基部200、安装于基部200的导向轴300、安装于导向轴300且沿导向轴300的延伸设置方向移动的第1可动体400及第2可动体500。另外,在图2中,为了方便起见,省略了可动体500的显示。
(基部200的构成)
基部200包括本体210和保持钓竿的保持单元220。
本体210例如具有大致以T字形延伸的形状。即,本体210包括在水平方向上延伸的水平部件230和与水平部件230连续地连接且在铅垂方向上延伸的铅垂部件240。
水平部件230的下面232成为与船縁等被固定物抵接的抵接面232(第1抵接面)。抵接面232上也可以附有用于防滑的橡胶或树脂等。在水平部件230的一端形成有固定轴236,其设置于该水平部件230的内部,并从该水平部件230的上面234突出。如后所述,使用该固定轴236,保持单元220被安装在本体210上。该固定轴236被如下设置,能够以轴237为中心轴在图1所示的位置与从该位置向逆时针方向转动90度的位置之间进行位移。
铅垂部件240包括大致呈长方体状的连结部件242和以夹入该连结部件242的两个侧面的形式安装于该连结部件242的上部部件244。如后所述,连结部件242上固定有导向轴300。上部部件244通过连接于贯穿连结部件242的轴246,从而相对于连结部件242转动自如。
保持单元220具有沿本体210的水平部件230的上面234延伸的形状。在保持单元220的中央部分,形成有贯穿该保持单元220的配合孔222。通过使水平部件230的固定轴236穿过该配合孔222,并在固定轴236的上端拧紧盖238,从而保持单元220被固定在本体210上。
在保持单元220的一端及另一端,分别安装有夹子部件250及杆支承部件260。夹子部件250包括具有圆柱状收纳区域252a的收纳部件252和收纳于该收纳部件252的装拆单元253。装拆单元253包括:具有大致圆筒状形状的下部件254、与该下部件254结合的支撑部件256以及被该支撑部件256支撑的环形支座258。通过使钓杆R穿过支座258,从而装拆单元253被固定于钓竿R。
在下部件254的外面,形成有在其周向上延伸的缩颈254a。下部件254收纳于收纳部件252的收纳区域252a。通过使设置于收纳部件252的控制杆252b的凸部252c与下部件254的缩颈254a配合,从而装拆单元253即使在下部件254被收纳于收纳区域252a的状态下也能够以轴A1为中心轴转动自如。通过操作控制杆252b来解除凸部252c与下部件254的缩颈254a的配合,可从收纳部件252上拆下装拆单元253。
通过使保持单元220的另一端上形成的轴264穿过杆支承部件260上形成的通孔262,从而该杆支承部件260以该轴264为中心轴被转动自如地安装于保持单元220。在杆支承部件260的上端266形成有大致以U字形延伸的凹部(未图示)。钓竿R收纳于该凹部。
另外,保持单元220可以采取以下两种状态,即如图1所示将钓竿R保持为在与导向轴300的延伸设置方向成直角的方向上延伸的状态(第1状态),及将钓竿R保持为在与导向轴300的延伸设置方向平行的方向上延伸的状态(第2状态)。要使保持单元220从第1状态过渡到第2状态时,首先,操作者将盖238拧松后,使固定轴236以轴237为中心轴向逆时针方向转动90度,使保持单元220移动。与此相配合,操作者使保持单元220以固定轴236为中心轴转动180度。由此,在杆支承部件260位于夹子部件250的下方的状态下,保持单元的底面被置于铅垂部件240的侧面上。最后,通过由操作者拧紧盖238,从而保持单元220被固定于铅垂部件240。
另外,作为保持单元220,除了具有上述构成的单元以外,还可以使用具有任意构成的单元。
(导向轴300的构成)
导向轴300形成为圆杆状。导向轴300通过其上端埋入固定于本体210的连结部件242内部,从而被安装于连结部件242。导向轴300沿着与本体210的抵接面232正交的方向延伸。在导向轴300的外面,沿着导向轴300的延伸设置方向形成有螺旋状的外螺纹(第1螺纹部)301。导向轴300的下端安装有覆盖该下端的盖302。
(第1可动体400的构成)
在图1及图2中分别示出了第1可动体400的侧面及背面。第1可动体400大致呈长方体状的形状,具有从一端向另一端减少的厚度。第1可动体400的一端形成有通孔402。该通孔402的直径比导向轴300的外径略微大一点。通过使导向轴300穿过如上形成的通孔402,从而第1可动体400被安装为相对于导向轴300滑动自如。第1可动体400的上面中的位于另一端侧的面404成为与船缘等被固定物抵接的抵接面404(第2抵接面)。抵接面404上也可以附有用于防滑的橡胶或树脂等。该抵接面404与本体210的抵接面232相对。
另外,图1及图2所示的第1可动体400的形状仅仅是一个例子,只要具有用于沿着导向轴300进行滑动的通孔402以及用于与被固定物抵接的抵接面404,第1可动体400可以具有任意的形状。
(第2可动体500的构成)
除了图1以外,还参照图3及图4对第2可动体500的具体构成例进行说明。图3是表示图1所示的钓竿保持装置所使用的第2可动体的构成的主视图。图4是表示图3所示的第2可动体的构成的仰视图。
如图所示,第2可动体500包括中空状的框架510和安装于该框架510的第1操作部520及第2操作部530。
框架510例如具有使两张六角形的板部件512、514以规定间隔相对的箱形形状。在框架510的两个侧面,分别形成有开口516,用于使第1操作部520及第2操作部530的一部分露出。框架510的上面及下面分别形成有圆形的孔517a、517b。在框架510的内部,配置有与形成于框架510的上面的孔517a连通的环形轴承部件518a以及与形成于框架510的下面的孔517b连通的环形轴承部件518b。上述轴承部件518a、518b的内径比导向轴300的外径略微大一点。通过使导向轴300穿过轴承部件518a、518b中,从而第2可动体500被安装为相对于导向轴300滑动自如。
第1操作部520形成为中空状的箱形。第1操作部520的上面形成有开口521,用于使后述的弹簧540的一端穿过。第1操作部520以其侧壁522的一部分从框架510的开口516露出的形式收纳在框架510的内部。第1操作部520上形成有通孔524。通过使配置在框架510的两张板部件512、514之间的轴513穿过该通孔524中,从而第1操作部520可以轴513为中心轴转动自如。
在第1操作部520的底面,形成有与导向轴300的外面形成的螺纹301配合的内螺纹(第2螺纹部)528。螺纹528沿着螺纹301的形状以圆弧状形成。该螺纹528形成为沿着铅垂方向(图3中的上下方向)延伸。在第1操作部520的侧壁522(的内壁522a)与配置在框架510内的轴承部件518的外面之间,配置有以轴513为中心轴而转动的大致形成为“ヘ”字形的弹簧540。弹簧540的一部分收纳在第1操作部520的内部,弹簧540的剩下的部分通过第1操作部520的开口521向外部露出。弹簧540对第1操作部520加力以使其向逆时针方向(图3中)转动。由此,在通常状态下,第1操作部520的螺纹528位于与导向轴300的螺纹301螺合的位置(螺合位置)。当操作者按压第1操作部520的侧壁522使第1操作部520向顺时针方向(图3中)转动时,则虽然第1操作部520的螺纹528位于离开导向轴300的螺纹301的位置(解除位置),但是当操作者停止按压侧壁522时,第1操作部520的螺纹528则回到螺合位置。
另外,在螺纹528位于螺合位置的状态下,在操作者按压第1操作部520的侧壁522想使第1操作部520向顺时针方向(图3中)转动时,从图3中可知,螺纹528必须向下方移动。由于螺纹528与导向轴300的螺纹301螺合,所以为了使螺纹528向下方移动,第2可动体500整体必须相对于导向轴300向上方移动。因此,当操作者按压第1操作部520的侧壁522时,则在第2可动体500整体略微向上方移动的同时,螺纹528从螺合位置移动到解除位置。
关于这方面,参照图3进行具体说明。如图3所示,将从导向轴300的轴中心A2至轴513的距离作为“A”,将从轴中心A2至螺纹528的距离作为“B”。从图3可以明显看出,由于A>B的关系成立,所以,为了使第1操作部520以轴513为中心轴向顺时针方向转动从而螺纹528与导向轴300的螺纹301的嵌合分离,第2可动体500整体必须向上方移动。因此,为了使螺纹528从螺合位置向解除位置移动,需要在第2可动体500与第1可动体400之间具有规定的空间,以便第2可动体500整体能够向上方移动。因此,在第2可动体500按压第1可动体400的状态下,由于第2可动体500不能向上方移动,所以即使操作者按压第1操作部520的侧壁522,第1操作部520也不能转动,因此,螺纹528不能从螺合位置移动到解除位置。
第2操作部530具有以贯穿框架510的导向轴300为中心而与第1操作部520左右对称的形状。第2操作部530也是通过使配置在框架510的两张板部件512、514之间的轴513穿过形成于第2操作部530的通孔534中,从而以轴513为中心轴转动自如。在第2操作部530与框架510内的轴承部件518之间也同样配置有弹簧(未图示)。另外,在图4中省略了第2操作部530的显示。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对第1操作部520及第2操作部530的双方被使用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只使用这两个中的一个也可以。
(钓竿保持装置100的动作)
首先,处在图1所示状态的钓竿保持装置100被如下配置,使被固定物位于基部200的抵接面232与第1可动体400的抵接面404之间。在使抵接面232抵接于被固定物的状态下,使第1可动体400沿着导向轴300向靠近基部200的方向滑动,从而第1可动体400的抵接面404抵接于被固定物。
然后,通过由操作者按压第2可动体500的第1操作部520及第2操作部530,从而第1操作部520的螺纹528及第2操作部530的螺纹(未图示)从螺合位置过渡到解除位置。由此,第2可动体500成为可沿着导向轴300滑动的状态。在保持该状态的情况下,由操作者使第2可动体500沿着导向轴300向靠近第1可动体400即基部200的方向滑动。在第2可动体500与第1可动体400抵接时,由操作者解除对第1操作部520及第2操作部530的按压。由此,第1操作部520的螺纹528及第2操作部530的螺纹(未图示)从解除位置过渡到螺合位置。由此第2可动体500成为不能沿着导向轴300滑动的状态。
然后,当由操作者使第2可动体500以导向轴300为中心轴进行正转时,由于第2可动体500的螺纹528配合于导向轴300的螺纹301,所以第2可动体500进一步向靠近第1可动体400的方向移动。通过继续使第2可动体500以导向轴300为中心轴进行正转,从而将第1可动体400向被固定物按压。由此,钓竿保持装置100被牢固地固定于被固定物。在此状态下,如上所述,由于第2可动体500紧贴着第1可动体400而不能向上方移动,所以,即使操作者想按压第2可动体500的第1操作部520的侧壁522,第1操作部520也不能以轴513为中心轴进行转动(同样,第2操作部530也不能以轴513为中心轴进行转动)。因此,例如即使操作者等不小心碰到第1操作部520或第2操作部530,螺纹528依然会继续位于螺合位置,因此,可确实保持钓竿保持装置100被牢固地固定于被固定物的状态。
然后,从被固定物上拆下钓竿保持装置100时,首先,由操作者使第2可动体500以导向轴300为中心轴进行反转,第2可动体500则从第1可动体400离开某种程度的距离。此后,通过由操作者按压第2可动体500的第1操作部520及第2操作部530,从而第1操作部520的螺纹528及第2操作部530的螺纹(未图示)从螺合位置过渡到解除位置。在此状态下,由操作者使第2可动体500沿着导向轴300向离开基部200的方向滑动。由操作者使第2可动体500滑动适当距离后,解除对第1操作部520及第2操作部530的按压。由此,第1操作部520的螺纹528及第2操作部530的螺纹(未图示)从解除位置过渡到螺合位置。然后,由操作者使第1可动体400向离开基部200的方向滑动。由此,钓竿保持装置100被从被固定物上拆下。
另外,如图5所示,在钓竿保持装置100的使用结束时,通过使基部200的上部部件244以轴246为中心轴相对于连结部件242例如大致转动90度,能够使装置整体小型化。由此,即使是狭窄的场所,也容易收纳钓竿保持装置100。
如此,由于第1可动体400及第2可动体500能够在导向轴300的大致整体上滑动,所以,在通过现有技术涉及的钓竿保持装置则不能安装的具有较大厚度的被固定物上,也能够安装本实施方式涉及的钓竿保持装置。另外,第1可动体400可以简单地沿导向轴300滑动,而且,第2可动体500可如下动作,例如在移动较长距离时,使螺纹528过渡到解除位置,从而简单地沿着导向轴300滑动自如,另一方面,在移动较短距离时,使螺纹528过渡到螺合位置,并以导向轴300为中心轴进行转动,从而可沿着导向轴300移动。即,第1可动体400及第2可动体500都可以通过简单的操作而沿着导向轴300进行滑动或者移动。由此,因为操作者即使不目视这些可动体也能够简单地进行操作,所以,尤其在狭窄的场所或黑暗的场所,也能够将本实施方式涉及的钓竿保持装置安装在所希望的被固定物上。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可提供一种使用方便的钓竿保持装置。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针对第1可动体400和第2可动体500被分别分体设置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将这些可动体作为一个可动体而形成。在此情况下,在该可动体上设置的螺纹位于螺合位置时,如果使该可动体整体以导向轴300为中心轴进行转动,则可沿着导向轴300移动。
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关于第2可动体500,虽然针对第1操作部520上形成的螺纹528采用以下构成的情况进行了说明,即在轴承部件518a、518b之间与导向轴300的螺纹301配合,但是也可以采用以下构成,使用贯穿框架510的1个连续的轴承部件来代替轴承部件518a、518b,并在该轴承部件的中间部局部形成,通过使导向轴300露出的开口,第1操作部520的螺纹528与导向轴300的螺纹301螺合。
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关于第2可动体500,虽然针对采用螺纹528通过弹簧540而从解除位置回到螺合位置的构成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使用弹簧并不是必须条件,可采用能够使螺纹528在解除位置与螺合位置之间进行位移的任意的构成。
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针对将钓竿作为物品的一个例子进行保持的钓竿保持装置进行了说明,但是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技术思想也可以适用于除钓竿以外保持任意物品的物品保持装置。显然,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技术思想也可以适用于如下形成的物品保持单元,例如,通过代替保持钓竿R的保持单元220而将保持任意物品(电扇、照明器具、音响器具、冷暖气设备、通信器具或计算器具等)的保持单元安装于本体210而形成。
在本说明书中,所谓的“正转”可以是顺时针方向的转动及逆时针方向的转动中的任一个意思。在本说明书中,所谓的“反转”是与“正转”的方向相反的转动的意思。
Claims (4)
1.一种钓竿保持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基体,具备保持钓竿的保持部,具有第1抵接面;
圆杆状的导向轴,安装于所述基体,沿着与所述第1抵接面正交的方向延伸,且外面形成有螺旋状的第1螺纹部;
第1可动体,在所形成的通孔中使所述导向轴穿过且具有与所述第1抵接面相对的第2抵接面;及
第2可动体,具备通过弹簧的加力在与所述导向轴的所述第1螺纹部螺合的螺合位置和离开所述第1螺纹部的解除位置之间进行位移的第2螺纹部,
所述第2螺纹部位于所述螺合位置的所述第2可动体通过以所述导向轴为中心轴进行正转而向靠近所述基体的方向移动,且通过以所述导向轴为中心轴进行反转而向离开所述基体的方向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钓竿保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螺纹部位于所述解除位置的所述第2可动体沿着所述导向轴滑动自如。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钓竿保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可动体和所述第2可动体形成为一个可动体,可动体整体以所述导向轴为中心轴进行转动,能够沿着所述导向轴移动。
4.一种物品保持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基体,具备保持物品的保持部,具有第1抵接面;
圆杆状的导向轴,安装于所述基体,沿着与所述第1抵接面正交的方向延伸,且外面形成有螺旋状的第1螺纹部;
第1可动体,在所形成的通孔中使所述导向轴穿过且具有与所述第1抵接面相对的第2抵接面;
第2可动体,具备通过弹簧的加力在与所述导向轴的所述第1螺纹部螺合的螺合位置和离开所述第1螺纹部的解除位置之间进行位移的第2螺纹部,
所述第2螺纹部位于所述螺合位置的所述第2可动体通过以所述导向轴为中心轴进行正转而向靠近所述基体的方向移动,且通过以所述导向轴为中心轴进行反转而向离开所述基体的方向移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2-072486 | 2012-03-27 | ||
JP2012072486A JP5882807B2 (ja) | 2012-03-27 | 2012-03-27 | 釣竿保持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355275A CN103355275A (zh) | 2013-10-23 |
CN103355275B true CN103355275B (zh) | 2015-07-01 |
Family
ID=493582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10098810.0A Active CN103355275B (zh) | 2012-03-27 | 2013-03-26 | 钓竿保持装置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5882807B2 (zh) |
KR (1) | KR101930559B1 (zh) |
CN (1) | CN103355275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881787B2 (ja) | 2017-04-21 | 2021-06-02 | 株式会社永木精機 | 細長工具支持装置、および、細長工具支持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4947300U (zh) * | 1972-07-27 | 1974-04-25 | ||
JPS5222297U (zh) * | 1975-06-26 | 1977-02-17 | ||
JPS5444793U (zh) * | 1977-09-02 | 1979-03-28 | ||
JPH053019Y2 (zh) * | 1987-04-16 | 1993-01-25 | ||
JPS649574U (zh) * | 1987-07-06 | 1989-01-19 | ||
JPH0260576U (zh) * | 1988-10-25 | 1990-05-02 | ||
JP3400314B2 (ja) * | 1996-09-13 | 2003-04-28 | ダイワ精工株式会社 | 釣竿保持装置 |
JP3023477B2 (ja) * | 1997-08-07 | 2000-03-21 | 株式会社スノーピーク | 竿受装置 |
CN2311938Y (zh) * | 1997-09-30 | 1999-03-31 | 刘敬芳 | 多功能手杆钓鱼架 |
JP3481443B2 (ja) * | 1997-11-17 | 2003-12-22 | ダイワ精工株式会社 | 釣竿保持装置 |
JP2004073036A (ja) * | 2002-08-12 | 2004-03-11 | Masanori Narita | 釣竿支持台 |
US6898893B1 (en) * | 2004-09-09 | 2005-05-31 | Lisa Mukdaprakorn | Portable fishing pole holder |
CN201286295Y (zh) * | 2008-10-08 | 2009-08-12 | 李华良 | 折叠鱼杆支架装置 |
JP2010133447A (ja) * | 2008-12-02 | 2010-06-17 | Nichiei Intec Co Ltd | 締着部位ナット仮止め保持自在の配管バンド |
JP2011092127A (ja) * | 2009-10-30 | 2011-05-12 | Globeride Inc | 釣竿支持装置 |
JP2012038844A (ja) * | 2010-08-05 | 2012-02-23 |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 通信装置 |
-
2012
- 2012-03-27 JP JP2012072486A patent/JP5882807B2/ja active Active
-
2013
- 2013-03-07 KR KR1020130024317A patent/KR101930559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3-03-26 CN CN201310098810.0A patent/CN103355275B/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355275A (zh) | 2013-10-23 |
JP2013201932A (ja) | 2013-10-07 |
KR20130110019A (ko) | 2013-10-08 |
KR101930559B1 (ko) | 2018-12-18 |
JP5882807B2 (ja) | 2016-03-0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DE202014011243U1 (de) | Schlagwerkzeug | |
US7765897B2 (en) | Ratchet wrench | |
CN103355275B (zh) | 钓竿保持装置 | |
MX2012006642A (es) | Dispositivo para fijar de manera movible un conductor a una caja de un transformador de corriente. | |
JP2018537195A5 (zh) | ||
CN103119670A (zh) | 用于可分离地将电流导体固定至电流互感器壳体的装置 | |
EP2762278A3 (en) | Power tool | |
CN102791104B (zh) | 滑轨固定装置 | |
US20130292151A1 (en) | Apparatus for detachable attachment of an electrical conductor to a current transformer housing | |
CN203133458U (zh) | 一种摄像机的跟焦器 | |
US8763493B2 (en) | Knob retention | |
JP2010256388A (ja) | 光学機器のレンズシフト装置 | |
JP2010097019A (ja) | 光学機器のレンズシフト装置 | |
WO2016136103A1 (ja) | 測長装置 | |
JP2008121342A (ja) | ピボットヒンジ | |
US20190195322A1 (en) | Elevation mechanism for a central input selector knob | |
CN203948590U (zh) | 丝杆螺母传动机构 | |
JP2010091101A (ja) | 農機用コントロールケーブルの長さ調節装置 | |
US20140327961A1 (en) | Slider for Introduction into an Optical Path of a Light Microscope | |
JP3178376U (ja) | レンチ用ソケット | |
EP2799921A1 (en) | Adjustment apparatus for camera module | |
EP3327540B1 (en) | Operation device | |
US20120140343A1 (en) | Lens module | |
KR101601560B1 (ko) | 가변-반경 레버 구조 | |
DE202011002292U1 (de) | Zur Anordnung in einem Kraftfahrzeug vorgesehene Halteeinrichtung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