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47624A - 冲压成型系统 - Google Patents

冲压成型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347624A
CN103347624A CN2010800709906A CN201080070990A CN103347624A CN 103347624 A CN103347624 A CN 103347624A CN 2010800709906 A CN2010800709906 A CN 2010800709906A CN 201080070990 A CN201080070990 A CN 201080070990A CN 103347624 A CN103347624 A CN 10334762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unterdie
patrix
moving platen
mould
tem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7099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西山茂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jima Stamping Kogyo K K
Kojima Industrie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ojima Stamping Kogyo K 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jima Stamping Kogyo K K filed Critical Kojima Stamping Kogyo K K
Publication of CN1033476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4762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33/00Moulds or cores; Details thereof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 B29C33/0088Multi-face stack moul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WORKING OR PROCESSING OF SHEET METAL OR METAL TUBES, RODS OR PROFILES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37/00Tools as parts of machin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B21D37/02Die constructions enabling assembly of the die parts in different way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0PRESSES
    • B30BPRESSES IN GENERAL
    • B30B15/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presses; Auxiliary measures in connection with pressing
    • B30B15/02Dies; Inserts therefor; Mounting thereof; Moulds
    • B30B15/026Mounting of dies, platens or press ra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0PRESSES
    • B30BPRESSES IN GENERAL
    • B30B15/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presses; Auxiliary measures in connection with pressing
    • B30B15/02Dies; Inserts therefor; Mounting thereof; Moulds
    • B30B15/028Loading or unloading of dies, platens or press ra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0PRESSES
    • B30BPRESSES IN GENERAL
    • B30B7/00Presses characterised by a particular arrangement of the pressing members
    • B30B7/02Presses characterised by a particular arrangement of the pressing members having several platens arranged one above the oth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ress Drives And Press Lines (AREA)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冲压成型系统(1)包括第1冲压成型装置(2)及第2冲压成型装置(3),在将通过第1冲压成型装置(2)成型后的材料(M3)向第2冲压成型装置(3)传送时,与该传送同时,材料(M3)的朝向由从第1冲压成型装置(2)送出的朝向改变为第2冲压成型装置(3)所需的朝向。

Description

冲压成型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冲压成型系统。
背景技术
以往,例如如专利文献1所示,公开了一种冲压成型装置,将金属板等材料夹入一对模具(上模及下模)之间,并将该夹入的材料通过一对模具进行合模(冲压加工),从而能成型出具有所期望的形状的工件。由此,可以简便地大量生产工件。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06-31498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上述专利文献1的技术中,当对1个材料进行多个冲压加工(例如弯曲加工、冲切加工)的情况下,必须设置多个冲压成型装置。因此,需要与冲压成型装置的数量相应的进行冲压加工的驱动源,产生能源效率不佳的问题。
本发明用于解决上述课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冲压成型系统,即使在对1个材料进行多个冲压加工的情况下,也能够能源效率良好地进行冲压加工。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一种冲压成型系统,包括第1冲压成型装置和第2冲压成型装置,将通过第1冲压成型装置成型的材料向第2冲压成型装置传送,并与该传送同时,将工件的朝向由从第1冲压成型装置送出的朝向改变为第2冲压成型装置所需的朝向。
根据该结构,即使在对1个材料进行多个冲压加工的情况下,也能够能源效率良好地进行冲压加工。此外,根据该结构,在将通过第1冲压成型装置成型后的材料向第2冲压成型装置传送时,与该传送同时,材料的朝向由从第1冲压成型装置送出的朝向改变为第2冲压成型装置所需的朝向。因此,在将通过第1冲压成型装置成型的材料传送至第2冲压成型装置时,不需要另外设置变更材料的朝向的工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冲压成型系统的整体结构图。
图2是表示图1中的第1立式3级冲压成型装置的开模状态的放大图。
图3是表示图2中的第1下模和第1从动模板组装的详细构造的纵剖视图。
图4是表示图2中的第1上模和驱动模板组装的详细构造的纵剖视图。
图5是表示图2中的第1立式3级冲压装置的开模状态的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针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利用图1~图5来加以说明。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以“立式3级冲压装置(第1立式3级冲压装置2、第2立式3级冲压装置3)”作为“冲压成型装置”的范例予以说明。此外,在以下说明中所提及的上、下、前、后、左、右,是以这些立式3级冲压装置2、3作为基准时的上、下、前、后、左、右。即,如以第2来说明时,面向纸面所见到的上、下、前、后、左、右,即为本发明中所指的上、下、前、后、左、右。
首先参照图1来针对本发明实施例相关的冲压成型系统1的整体构成加以说明。该冲压成型系统1主要包括:第1立式3级冲压装置2;第2立式3级冲压装置3;送料(Stocker)装置4;以及传送装置7。以下分别针对这些各种装置2、3、4、7加以说明。
首先,参照图2~5,从第1立式3级冲压装置2开始说明。另外,第2立式3级冲压装置3除了与该第1立式3级冲压装置2的各个模具50、52、54、56、58、60的形状有所差异外,其它结构相同。因此,对第1立式3级冲压装置2进行说明,而省略对第2立式3级冲压装置3加以说明。
该第1立式3级冲压装置2如图2所示主要包括:框架部8,形成该第1立式3级冲压装置2的骨架;以及冲压部9,将材料M、M1、M2予以成型。以下分别针对这些框架部8及冲压部9加以说明。
首先,从框架部8开始说明。该框架部8包括:下框架10,设置于地板F上;上框架12,与该下框架10对置;以及4个引导轴14、14、14、14,将这两个框架10、12的对置面(下框架10的上表面及上框架12的下表面)的四角如同桥接地分别连结起来。框架部8如此构成。
接着针对冲压部9加以说明。该冲压部9包括:冲压缸(Press cylinder)20,作为驱动源;3个成型模具30、32、34(以下以“第1成型模具30”、“第2成型模具32”、“第3成型模具34”来记述),通过该冲压缸20的伸缩引起的合模/开模,将材料M、M1、M2予以成型。以下针对这些冲压缸20及各成型模具30、32、34分别予以说明。
首先从冲压缸20开始说明。该冲压缸20连结在上框架12的上表面,以使其活塞杆22沿着上框架12的厚度方向贯穿该上框架。该冲压缸20构成为能够通过来自外部的液压,使其活塞杆22伸缩。冲压缸20如此构成。接着针对第1成型模具30加以说明。该第1成型模具30包括:驱动模板(dieplate)40;第1从动模板42,与该驱动模板40形成一对;第1上模50;以及第1下模52,与该第1上模50形成一对。以下针对这些驱动模板40、第1从动模板42、第1上模50、第1下模52分别予以说明。
首先从驱动模板40开始说明。该驱动模板40是用于组装后述第1上模50的基板。在该驱动模板40上,在其四角形成可以让上述4个引导轴14、14、14、14插入的引导孔40a、40a、40a、40a。
该各引导孔40a的直径设定为足够大于插入该各引导孔40a中的各引导轴14的外径。由此,即使因为从上框架12对下框架10作用大的荷重而导致各引导轴14上发生挠曲,所产生的挠曲也可以由各引导孔40a来吸收。因此,由于能在各引导孔40a中分别引导各引导轴14,因此可以让驱动模板40平稳地升降。
然后该驱动模板40在各引导轴14插入于其各引导孔40a的状态下连结于上述冲压缸20的活塞杆22的顶端。由此,当活塞杆22伸缩时,不会产生倾斜、摇晃,可以让驱动模板40平稳地升降。另外,该驱动模板40由例如未经加工的铁材(raw iron material)所制造。这一点对后述第1从动模板42、第2从动模板44及固定模板46也相同。
接着针对第1从动模板42加以说明。该第1从动模板42是用于组装后述第1下模52的基板。该第1从动模板42上,也和上述驱动模板40同样地,在其四角形成可以让4个引导轴14、14、14、14插入的引导孔42a、42a、42a、42a。
该各引导孔42a的直径也和上述各引导孔40a的外径同样地,设定为足够大于插入该各引导孔42a中的各引导轴14的外径。由此,和上述驱动模板40同样地,即使因为从上框架12对下框架10作用大的荷重而导致各引导轴14挠曲,所产生的挠曲也可以由各引导孔42a来吸收。因此,由于能在各引导孔42a中分别引导各引导轴14,因此可以让第1从动模板42平稳地升降。
此外如图3所示,在第1从动模板42的上表面上,在适当位置形成有凹孔42c。在本实施例中,在左右方向及前后方向的3行3列形成有共计9处的凹孔42c。在这些各凹孔42c中,经由压缩弹簧42d而分别配置球状的轴承(bearing)42e。该压缩弹簧42d被设定为,在第1上模50与第1下模52位于开模的状态时,滑块42b通过该压缩弹簧的作用力而和第1下模52一起成为从第1从动模板42的上表面被台起的状态(参照图3(A))。
与此相反地,该压缩弹簧42d被设定为,在第1上模50与第1下模52位于合模的状态下,滑块42b和第1下模52一起克服压缩弹簧42d的作用力而成为按压在第1从动模板42上表面的状态(参照图3(B))。通过该轴承42e,当滑块42b相对于第1从动模板42而滑动时,能够平稳地进行该滑动。这一点对后述的第2从动模板44、固定模板46也相同。
然后,该第1从动模板42与上述驱动模板40同样地,在其各引导孔42a中插入有各引导轴14的状态下,通过从驱动模板40悬吊的4个悬吊支柱16、16、16、16悬吊在驱动模板40上(参照图2)。详细地说,该第1从动模板42在驱动模板40上悬吊成,在后述两个模具50、52成为开模状态的位置,该第1从动模板42相对于驱动模板40的向下移动被限制。
另外,该向下移动的限制是由分别可调节高度地组装于4个悬吊支柱上的4个第1挡块16a、16a、16a、16a来进行的。由此,当使驱动模板40升降时,可以一边在4角的引导孔42a、42a、42a、42a中引导4个引导轴14、14、14、14,一边使第1从动模板42升降。
接着针对第1上模50加以说明。该第1上模50是用于从未成型的材料M成型出材料M1的模具。该第1上模50经由左右成对的支撑块80、80可装卸地组装于驱动模板40的下表面。以下参照图4来针对该组装构造加以详细说明。另外,由于该组装构造左右对称,因此仅说明右侧的组装构造(图4中朝向纸面左侧的组装构造),而对左侧的组装构造(图4中朝向纸面右侧的组装构造)则予以省略。
支撑块80是主视图中呈大致L字形状的块。该支撑块80经由其上表面能够相对于驱动模板40的下表面而沿左右方向滑动的公知的滑动机构(未图示)来进行组装。在该支撑块80上大致L字形状的凸出部82的前后方向的中央,朝向驱动模板40的下表面连结有销84。
另一方面,在第1上模50的右侧的上缘处,形成凸缘(Flange)50a。在该凸缘50a的前后方向的中央,形成能让上述销84嵌入其中的大致U字形状的凹槽50b。另外,上述支撑块80的凸出部82的高度与上述第1上模50的凸缘50a的高度一致。
然后将第1上模50设置在驱动模板40的下表面的预定位置,并在该设置状态下,滑动支撑块80以使销84嵌入于凹槽50b中(从图4(A)所示的状态向图4(B)所示的状态滑动支撑块80)。此时,由于销84与凹槽50b事先形成为使其嵌合紧密,因此通过该紧密嵌合,第1上模50组装于支撑块80。
若这样组装,则如前所述那样,支撑块80组装在驱动模板40上,因此其结果,可以将第1上模50组装于驱动模板40的下表面(参照图4(B))。
另外,当反向进行上述支撑块80的滑动时,可以将第1上模50从驱动模板40的下表面拆卸(参照图4(A))。由此,第1上模50能够经由左右成对支撑块80、80可装卸的组装在驱动模板40的下表面上。
最后,返回图3,针对第1下模52加以说明。该第1下模52形成为与与上述第1上模50成对,是用于从未成型的材料M成型出材料M1的模具。该第1下模52通过在其凸缘52a中插入销P、P,可装卸地组装在滑块42b的上表面。
通过该滑块42b,可以使第1下模52相对于第1从动模板42向与合模/开模位置分离的位置(图2中假想线所示的位置)滑动。当能够如此滑动时,能轻易地将通过第1成型模具30的合模所成型的材料M3传送至下一工序,并且能轻易地接受经由第2成型模具32的合模所成型的材料M2。
在该滑块42b的下表面中与轴承42e接触的部位,形成能相对于滑块42b本身(主体)进行装卸的轴衬42f。该轴衬42f具有耐磨损性,由例如对S45C进行氮化焠火而得到的材料构成。这一点对后述的滑块44b、46b也相同。
第1成型模具30由这些驱动模板40、第1从动模板42、第1上模50以及第1下模52构成。
接着针对第2成型模具32加以说明。该第2成型模具32包括:第1从动模板42;第2从动模板44,与该第1从动模板42形成一对;第2上模54;以及第2下模56,与该第2上模54形成一对。以下针对这些第2从动模板44、第2上模54、第2下模56分别加以说明。
另外,第1从动模板42兼作为上述第1成型模具30的构成构件。因此,由于在上述第1成型模具30的说明中已对第1从动模板42加以说明,因此省略其详细说明。
首先从第2从动模板44开始说明。该第2从动模板44是用于组装后述第2下模56的基板。在该第2从动模板44上,也和上述驱动模板40及第1从动模板42同样地,在其四角形成可以让4个引导轴14、14、14、14插入的引导孔44a、44a、44a、44a。
该各引导孔44a的直径也和上述各引导孔40a、42a的直径同样地设定为足够大于插入该各引导孔44a中的各引导轴14的外径。由此,也和上述驱动模板40及第1从动模板42同样地,即使因为从上框架12对下框架10作用大的荷重而导致各引导轴14上发生挠曲,所产生的挠曲也可以由各引导孔44a来吸收。因此,由于能在各引导孔44a中分别引导各引导轴14,因此可以让第2从动模板44平稳地升降。
然后该第2从动模板44也和上述第1从动模板42同样地,在其各引导孔44a中插入有各引导轴14的状态下,通过从驱动模板40悬吊的4个悬吊支柱16、16、16、16悬吊在驱动模板40上。详细地说,该第2从动模板44在驱动模板40上悬吊成,在后述两个模具54、56成为开模状态的位置,该第2从动模板44相对于第1从动模板42的向下移动被限制。
另外,该向下移动的限制和上述4个第1挡块16a、16a、16a、16a同样是由分别可调节高度地组装于4个悬吊支柱上的4个第2挡块16b、16b、16b、16b来进行的。由此,当使驱动模板40升降时,可以一边在4角的引导孔44a、44a、44a、44a中引导4个引导轴14、14、14、14,一边使第2从动模板44升降。
接着针对第2上模54加以说明。该第2上模54和上述第1上模50同样是用于从由第1成型模具30成型的材料M1成型出材料M2的模具。该第2上模54也和上述第1上模50同样地,经由左右成对的支撑块80、80可装卸地组装于第1从动模板42的下表面。另外,该组装构造和上述第1上模50组装于驱动模板40的下表面的构造相同,因此省略其详细说明。
最后针对第2下模56加以说明。该第2下模56形成为与上述第2上模54成对,是用于从由第1成型模具30成型的材料M1成型出材料M2的模具。该第2下模56也和上述第1下模52同样地,通过在其凸缘(未图示)中插入销(未图示),可装卸地组装在滑块44b的上表面。
该滑块44b也和上述滑块42b同样地构成。由此,与第1下模52同样地,可以使第2下模56相对于第2从动模板44向与合模/开模位置分离的位置(图2中假想线所示的位置)滑动。
第2成型模具32由这些第1从动模板42、第2从动模板44、第2上模54以及第2下模56构成。
最后针对第3成型模具34加以说明。该第3成型模具34包括:第2从动模板44;固定模板46,与该第2从动模板44形成一对;第3上模58;以及第3下模60,与该第3上模58形成一对。以下针对这些固定模板46、第3上模58及第3下模60分别加以说明。
另外,第2从动模板44兼作为上述第2成型模具32的构成构件。因此,由于在上述第2成型模具32的说明中已对第2从动模板44加以说明,因此省略其详细说明。
首先说明固定模板46。该固定模板46是用于组装后述第3下模60的基板。并且,该固定模板46连结于下框架10的上表面。
接着针对第3上模58加以说明。该第3上模58和上述第1上模50、第2上模54同样,是用于从由第2成型模具32成型的材料M2成型出材料M3的模具。该第3上模58也和上述第1上模50、第2上模54同样地,经由左右成对的支撑块80、80可装卸地组装于第2从动模板44的下表面。另外,该组装构造和上述第1上模50组装于驱动模板40的下表面的构造、第2上模54组装于第1从动模板42的下表面的构造相同,因此省略其详细说明。
最后针对第3下模60加以说明。该第3下模60和上述第1下模52、第2下模56同样是用于从由第2成型模具32成型的材料M2成型出材料M3的模具。该第3下模60也和上述第1下模52、第2下模56同样地,通过在其凸缘(未图示)中插入销(未图示),可装卸地组装在滑块46b的上表面。
该滑块46b也和上述滑块42b、44b同样地构成。由此,与第1下模52、第2下模56同样地,可以使第3下模60相对于固定模板46向与合模/开模位置分离的位置(图2中假想线所示的位置)滑动。
第3成型模具34由这些第2从动模板44、固定模板46、第3上模58以及第3下模60构成。冲压部9如此构成。
接下来参照图2、5针对由上述框架部8及冲压部9构成的第1立式3级冲压装置2的动作加以说明。首先如图2所示,从各模具50、52、54、56、58、60的开模状态时开始说明。从该状态进行在各下模52、56、60上分别设置材料M、M1、M2的作业。该设置是通过臂(未图示)来进行的。
然后进行伸出(压出)冲压缸20活塞杆22的作业。由此,驱动模板40、第1从动模板42及第2从动模板44朝向下框架10侧下降。
此时,第1从动模板42以通过4个第1挡块16a、16a、16a、16a保持本身与驱动模板40的距离的状态下朝向下框架10侧下降。此外,此时第2从动模板44也通过4个第2挡块16b、16b、16b、16b保持本身与第1从动模板42的距离的状态下朝向下框架10侧下降。
此时,首先第3上模58及第3下模60在彼此间夹持着材料M的状态下开始接触。接着,伴随着驱动模板40及第1从动模板42的下降,第2上模54及第2下模56在彼此间夹持着材料M1的状态开始接触。伴随着驱动模板40的进一步下降,第1上模50及第1下模52在彼此间夹持着材料M2的状态下开始接触。
此外,伴随着驱动模板40的进一步下降,在上述3对模具(第1上模50及第2下模52、第2上模54及第2下模56、第3上模58及第3下模60)之间进行合模。由此,从材料M2、M1、M成型出材料M3、M2、M1(参照图5)。
该成型结束后,进行使冲压缸20的活塞杆22收缩(使压出返回)的作业。此时,驱动模板40朝向上框架12侧上升。由此,在第1上模50与第1下模52之间进行开模。
若驱动模板40进一步上升,则4个第1挡块16a、16a、16a、16a干涉于第1从动模板42,因此之后伴随着驱动模板40的上升,第1从动模板42也上升。由此,在第2上模54与第2下模56之间进行开模。
此外,若驱动模板40进一步上升,则4个第2挡块16b、16b、16b、16b干涉于第2从动模板44,因此之后伴随着驱动模板40的上升,第2从动模板44也上升。由此,在第3上模56与第3下模60之间进行开模。
当冲压缸20的活塞杆22的收缩完成时,上述3对模具(第1上模50及第2下模52、第2上模54及第2下模56、第3上模58及第3下模60)的开模也完成。由此,完成立式3级冲压装置1的1个周期的动作。
之后,使各滑块42b、44b、46b滑动,通过臂(未图示)从各下模52、56、60取出材料M3、M2、M1,并将取出的材料M3、M2、M1移动至接下来的工序(在本实施例中为第2立式3级冲压装置3的第3下模60、第1立式3级冲压装置2的第1下模52、第1立式3级冲压装置2的第2下模56)。此时,重新将材料M设置于第1立式3级冲压装置2的第3下模60。然后,使各滑块42b、44b、46b向滑动前的状态滑动。以下,重复进行这些动作。第1立式3级冲压装置2如此构成。
接着回到图1,针对送料装置4加以说明。该送料装置4是将存放的材料M传送至第1立式3级冲压装置2的第3下模60的装置。另外,在该送料装置4中设置有盘4a,能在该传送途中将油涂布在材料M上的所需位置。在此盘4a的内部,预先将已沾有油的海绵设置成等待材料M的状态。
因此当材料M被传送至盘4a的内部时,该盘4a能将油涂布在该传送来的材料M上的所需的位置。通过该油,即使在两个立式3级冲压装置2、3中存在例如压延加工等成型,也能够容易地进行该成型。另外,在将存放的材料M传送至盘4a时,使用例如第1臂5来进行,在将盘4a中的材料M传送至第1立式3级冲压装置2的第3下模60中时,使用例如第2臂6来进行。送料装置4如此构成。
最后针对传送装置7加以说明。该传送装置7是将通过第1立式3级冲压装置2的第1成型模具30所成型的材料M3为了进一步进行成型而传送至第2立式3级冲压装置3的第3下模60的装置。另外,在该传送装置7中,不仅具有传送材料M3的功能(传送功能),还具有在与该传送同时改变材料M3朝向的功能(朝向变更功能)。传送装置7如此构成。
冲压成型系统1由这些第1立式3级冲压装置2、第2立式3级冲压装置3、送料装置4以及传送装置7构成。
接下来针对冲压成型系统1的一系列动作加以说明。首先送料装置4上所存放的材料M经由两个臂5、6向第1立式3级冲压装置2传送而设置于第3成型模具34的第3下模60上。此时,如上所述,油涂布在材料M上的所需的位置。
接着,所设置的该材料M通过第3成型模具34成型为材料M1之后,通过臂(未图示)设置于第2成型模具32的第2下模56上。接着所设置的该材料M1通过第2成型模具32成型为材料M2之后,通过臂(未图示)设置于第1成型模具30的第1下模52上。
接着,所设置的该材料M2通过第1成型模具30成型为材料M3之后,通过传送装置7设置于第2立式3级冲压装置3的第3成型模具34的第3下模60上。此时,如上所述,传送装置7具备朝向变更功能,因此可以将材料M3以第2立式3级冲压装置3所需的朝向进行传送。
接着,所设置的该材料M3通过第3成型模具34成型为材料M4(未图示)之后,通过臂(未图示)设置于第2成型模具32的第2下模56上。接着,所设置的该材料M4通过第2成型模具32成型为材料M5(未图示)之后,通过臂(未图示)设置于第1成型模具30的第1下模52上。
最后,所设置的该材料M5通过第1成型模具30成型为工件(未图示的完成品)之后,通过臂(未图示)取出。在该成型是例如从材料M5将工件冲切(切断)的冲切加工的情况下,也可以与该冲切同时从材料M5成为废料(残料)的部位冲切出有别于该工件的其它部件。由此,可以立即将废料有效利用。如此经过6次成型工序,从材料M制作出工件。
另外,在该动作的说明中,设置于第1立式3级冲压装置2的第3成型模具34的第3下模60上的材料M通过第3成型模具34成型为材料M1之后,通过臂(未图示)设置于第2成型模具32的第2下模56上时,在该第3成型模具34的第3下模60上设置新的材料M。然后,重复进行该设置。
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冲压成型系统1如上所述构成。根据该结构,将通过第1冲压成型装置2成型的材料M3传送至第2冲压成型装置3时,与该传送同时,材料M3的朝向由从第1冲压成型装置2送出的朝向变更为第2冲压成型装置3所需的朝向。因此,在将通过第1冲压成型装置2成型的材料M3传送至第2冲压成型装置3时,不需要另外设置变更材料M3的朝向的工序。
上述内容仅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本发明并不受限于上述内容。
在实施例中,针对将冲压缸20连结于上框架12侧(从上朝下加压)的结构加以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受限于此,也可以是将冲压缸20连结于下框架10侧(从下朝上加压)。
此外,在实施例中,作为冲压成型装置,说明了立式3级冲压装置2、3。但本发明并不受限于此,只要是多级,就可以是任何级数。
另外,本发明不仅包括上述实施例的方式,也包括以下方式的发明。即,还包括“将由上模和下模成对的一对模具分别沿着与合模/开模方向相同的方向串联连结而成的冲压成型装置”。由此,即使在对1个材料进行多个冲压加工的情况下,也能够以高能源效率来进行冲压加工。

Claims (1)

1.一种冲压成型系统,
包括第1冲压成型装置和第2冲压成型装置,
在将通过第1冲压成型装置成型后的材料向第2冲压成型装置传送时,与该传送同时,材料的朝向由从第1冲压成型装置送出的朝向改变为第2冲压成型装置所需的朝向。
CN2010800709906A 2010-12-28 2010-12-28 冲压成型系统 Pending CN10334762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0/073728 WO2012090304A1 (ja) 2010-12-28 2010-12-28 プレス成形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47624A true CN103347624A (zh) 2013-10-09

Family

ID=463824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709906A Pending CN103347624A (zh) 2010-12-28 2010-12-28 冲压成型系统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30316035A1 (zh)
JP (1) JPWO2012090304A1 (zh)
CN (1) CN103347624A (zh)
TW (1) TW201226069A (zh)
WO (1) WO2012090304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34269A (zh) * 2016-06-08 2016-08-10 罗浩 一种改进的冲压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631669B2 (ja) * 2010-09-03 2014-11-26 小島プレス工業株式会社 多重プレス成形装置
JP6077126B2 (ja) * 2012-10-15 2017-02-08 キンタス・テクノロジーズ・エービーQuintus Technologies AB 等静圧プレス処理のために装填物を取り扱う設備及び方法
CN105382538B (zh) * 2015-10-14 2017-07-28 宁波拓普电器有限公司 线包的端子冲切及磁钢装配装置
US11370014B2 (en) * 2016-09-26 2022-06-28 Sharif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ystem and method for passive pin positioning and locking for reconfigurable forming dies
CN112606457A (zh) * 2020-11-30 2021-04-06 广州皖安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升降功能的便携式液压机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320447A (ja) * 1993-05-14 1994-11-22 Taiho Seiki Kk ワーク移動装置
JP2002178059A (ja) * 2000-12-13 2002-06-25 Kiso Kogyo Kk 金型搬送装置
JP2007029960A (ja) * 2005-07-22 2007-02-08 Toyota Auto Body Co Ltd プレス装置
CN101007447A (zh) * 2006-01-23 2007-08-01 北川精机株式会社 冲压装置用送料机和冲压装置系统
JP2009056485A (ja) * 2007-08-31 2009-03-19 Kiyoyuki Hosoda プレスシステム
CN101522334A (zh) * 2006-10-17 2009-09-02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冲压加工方法及冲压加工装置
CN101678626A (zh) * 2007-06-07 2010-03-24 北川精机株式会社 冲压装置和冲压装置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545696Y2 (ja) * 1990-08-01 1997-08-25 豊臣機工株式会社 物品搬送装置
JP2009226436A (ja) * 2008-03-21 2009-10-08 Kanto Auto Works Ltd プレス加工システム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320447A (ja) * 1993-05-14 1994-11-22 Taiho Seiki Kk ワーク移動装置
JP2002178059A (ja) * 2000-12-13 2002-06-25 Kiso Kogyo Kk 金型搬送装置
JP2007029960A (ja) * 2005-07-22 2007-02-08 Toyota Auto Body Co Ltd プレス装置
CN101007447A (zh) * 2006-01-23 2007-08-01 北川精机株式会社 冲压装置用送料机和冲压装置系统
CN101522334A (zh) * 2006-10-17 2009-09-02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冲压加工方法及冲压加工装置
CN101678626A (zh) * 2007-06-07 2010-03-24 北川精机株式会社 冲压装置和冲压装置系统
JP2009056485A (ja) * 2007-08-31 2009-03-19 Kiyoyuki Hosoda プレスシステム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34269A (zh) * 2016-06-08 2016-08-10 罗浩 一种改进的冲压装置
CN105834269B (zh) * 2016-06-08 2017-12-01 黄少权 一种改进的冲压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2090304A1 (ja) 2014-06-05
WO2012090304A1 (ja) 2012-07-05
TW201226069A (en) 2012-07-01
US20130316035A1 (en) 2013-11-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47624A (zh) 冲压成型系统
CN201044931Y (zh) 一种精冲模具
CN101406919B (zh) 多级组合浮动式斜楔机构
CN103480733B (zh) 复动双角度侧整形机构
CN102861880A (zh) 一种大型铁型的覆砂造型装置和方法
CN106113557A (zh) 一种可移式挤压成型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CN105291466A (zh) 一种多层模具压机
CN107282675A (zh) 一种直齿圆柱齿轮径向挤压模具及方法
CN103328123A (zh) 冲压成型装置
CN101890467A (zh) 液压镦锻机
CN104475562A (zh) 一种弹簧盘连续模具
CN103328195A (zh) 冲压成型装置
US6569364B2 (en) Method for press-molding dielectric block
CN103341906A (zh) 一种珍珠岩吸音板成型生产线
CN206405326U (zh) 一种多工位进给模具送料错位感应机构
KR100604635B1 (ko) 하이드로 포밍 프레스 시스템
CN203198039U (zh) 一种珍珠岩吸音板成型生产线
CN101196386A (zh) 组合烟花筒体泥底双工位压制成形用模具
CN103909192A (zh) 多向模锻挤压液压机
CN205818506U (zh) 一种可移式挤压成型装置
CN106001251A (zh) 冲压模具
CN101817028B (zh) 双头管接头的冷挤压模具
CN215657508U (zh) 一种汽车座椅背板拉伸模具的拉伸结构
CN205704887U (zh) 一种模具的脱料结构
CN105107863B (zh) 一种模具加工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