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42370B - 一种锡榍石结构红色色料的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锡榍石结构红色色料的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342370B
CN103342370B CN201310258881.2A CN201310258881A CN103342370B CN 103342370 B CN103342370 B CN 103342370B CN 201310258881 A CN201310258881 A CN 201310258881A CN 103342370 B CN103342370 B CN 10334237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stance
powder
amount
adopt
chromiu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25888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342370A (zh
Inventor
张建荣
方曙光
阎立科
翁明涛
许国栋
张小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JINXIN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JINXIN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JINXIN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JINXIN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258881.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342370B/zh
Publication of CN1033423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423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3423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4237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ilicon Compounds (AREA)
  • Glass Compositions (AREA)
  • Inorganic Compounds Of Heavy Met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锡榍石结构红色色料的制备方法,将金属锡、铬溶解于硝酸中形成硝酸锡、硝酸铬混合溶液,将硅溶胶和硝酸钙加入到上述溶液中形成稳定溶液,向上述溶液中加入乙酰丙酮、酒石酸、柠檬酸、2-羟基丁二酸中的一种或者几种,加入氨水调节体系的pH值在3~9之间,将获得的产物进行晶化反应,晶化反应完成后采用箱式压滤机进行固液分离,将获得的固体滤饼进行常压烘干至游离水含量小于1%,将干粉进行机械粉碎和气流粉碎,将粉碎后的粉体进行500~1500℃热处理即得到目标锡榍石结构红色色料。本发明的方法原料成本低、生产效率高、生产过程无腐蚀,同时获得的色料发色效率高、粒度小,适合喷墨打印工艺。

Description

一种锡榍石结构红色色料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锡榍石结构红色色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锡榍石结构(CaSnSiO5)红色色料是以铬作为着色离子的一种红色陶瓷色料,其具有色调深沉,艳丽,具有优异的装饰效果,是高档建筑、卫生陶瓷制品广泛使用的色料之一。
固相法是陶瓷色料常规的生产工艺,锡榍石红色色料的常规生产工艺是以二氧化锡粉体、碳酸钙粉体、石英粉体以及氧化铬粉体为原料,先进行球磨使多种原料粉体得到充分混合,同时经过球磨粉体的粒度变细,提高了反应物的反应活性。为促进高温固相反应离子的迁移,常常还需加入如硼酸、氟化钙、铅白等矿化剂。将反应原料装在陶瓷坩埚中,于1200℃以上的高温固相反应,反应后对产物进行酸洗和水洗除去未反应的原料及矿化剂,再进行烘干,粉碎就得到目标锡榍石红色色料。如(XavierFaurel,J.RamanSpectroscopy,2003,34,290-294;E.Lopez-Navarrete,etal.,J.Euro.Ceram.Soc.,2000,22,353-359;Corconcillo,etal.,J.Euro.Ceram.Soc.,1998,18,1115-1120;赵彦钊等,陕西科技大学学报,2004,22(5),113-115),这种常规工艺的优点是生产过程简单易掌握。但缺点也非常明显,首先,采用的氧化物、碳酸钙等原料的反应活性低,即使是高达1200℃以上的高温也难以使离子完全扩散形成色料物相并使着色离子进入基体晶格,未反应的原料必须要经过酸洗才能完全去除,并且如氧化铬等原料即使采用酸洗有时也难以完全去除,残留的氧化铬由于呈现绿色,对目标色料的呈色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其次,该工艺得到的产物色料的粒度较大,通常平均粒度在5微米以上,这对于传统丝网印刷、胶辊印刷是完全适用的,但对于作为行业发展趋势的喷墨打印工艺来说却完全不能用,通常色料粒度大于1微米时即会堵塞喷墨打印机的喷嘴,造成设备的损坏,增加了陶瓷企业的生产成本。也就是传统锡榍石红色色料无法采用喷墨打印工艺使用。此外,上述传统生产工艺中使用的二氧化锡原料在生产时同样需要洗涤、粉碎、煅烧等工序,这样总体上色料经过了多次的洗涤、粉碎、煅烧工序,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增加了生产成本。含铅的矿化剂的使用必然会带来环境污染压力。郑乃章等(郑乃章等,陶瓷学报,2002,22(4)223-228)提出了采用金属锡锭替代二氧化锡,通过高温空气氧化的办法原位制备二氧化锡并进一步形成锡榍石结构,目前国内部分企业也采取这种工艺生产,但这种工艺尽管降低了使用锡的成本,但由于锡无法完全氧化,从而在目标色料中还存在大量未反应的金属锡,使得色料的着色性较差,并且色料批次间的差异较大,品质较差,难以进入高档及主流陶瓷市场。
针对固相法存在的上述问题,大量研究提出了采用湿法化学工艺制备锡榍石红色色料,俞康泰等(俞康泰等,硅酸盐通报,1998,(5),56-60)以四氯化锡、正硅酸乙酯、氯化钙、硝酸铬等为原料,通过先形成凝胶再高温热处理制备了锡榍石红色色料。俞康泰等(俞康泰等,中国陶瓷,1998,34(6),14-17)以四氯化锡、硅酸钠、氯化钙、硝酸铬等为原料,以氨水为沉淀剂,采用共沉淀工艺制备了锡榍石红色色料,为提高离子反应活性还添加了硼酸,硼砂,氟化钠矿化剂。I.Ou-benmmou等(I.Ou-benmmou,etal.,J.Euro.Ceram.Soc.,2000,20,2159-2163)等提出了以氯化亚锡、偏硅酸及钙的盐类为原料,采用水热、常压回流及烘干蒸发,再进行1000℃以上高温热处理得到了锡榍石结构。郑乃章等(郑乃章等,陶瓷学报,2006,27(2),197-200)提出了采用四氯化锡、正硅酸乙酯、钙盐为原料,再加入柠檬酸以提高离子混合均匀性,进行烘干凝胶化再进行高温热处理得到锡榍石红色色料,该文还添加了偏硼酸锂矿化剂。为提高制备效率,缩短制备时间E.Lopez-Navarrete等(E.Lopez-Navarrete,etal.,J.Euro.Ceram.Soc.,2002,22,353-359)提出了采用四氯化锡、正硅酸乙酯、氯化钙、硝酸铬为原料,先混合得到溶胶,再进行热解得到前驱体干粉,最后经1200℃以上高温热处理即得到锡榍石红色色料。T.StoyanovaLyubenova等(T.StoyanovaLyubenova,etal.,PowderTechnology,2009,193,1-5)提出了采用四氯化锡、硅溶胶、硝酸钙、硝酸铬为原料,采用喷雾干燥和冷冻干燥获得中间体,再于高温热处理得到锡榍石红色色料。上述湿法化学工艺大幅度提高了反应物的反应活性,降低了色料的烧成温度,可以不添加矿化剂。但也存在着诸多缺点。首先原料成本较高,以该工艺生产色料的生产成本远高于常规氧化物高温固相反应工艺,从而产品市场竞争力较差。其次,尽管上述工艺不需要间歇式的洗涤、过滤等工序,但这是因为上述原料反应产物基本上为粘度极高的溶胶、凝胶状,无法采用固液分离方法去除杂质离子,但这些杂质的存在对色料会带来十分不利影响,如氯离子是导致粉体团聚的主要原因,这也是上述工艺难以获得粒度小于1微米的主要原因,大量钠离子、有机离子的存在会影响色料的发色及热处理时氧化性气氛的获得,氧化性气氛对二氧化锡基质色料的发色十分重要。大量氯离子的存在对生产设备的腐蚀严重,如采用耐腐蚀设备生产成本会大幅度增加。上述缺点使得至今湿法化学工艺无法进行工业化。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锡榍石结构红色色料的制备方法的上述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原料成本低、生产效率高、生产过程无腐蚀,同时获得的色料发色效率高、粒度小的锡榍石结构红色色料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锡榍石结构红色色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A.将锡粉、铬粉置于不锈钢搅拌釜中,铬物质的量和锡物质的量之比为1:30~1:150,加入体积为锡粉和铬粉总体积5~27倍的去离子水后进行机械搅拌,向其中滴加浓度为98wt%的硝酸,直到锡粉和铬粉完全溶解。将硅溶胶和硝酸钙加入到上述溶液中形成稳定溶液,其中锡、硅、钙物质的量相同;
B.将具有配位功能的乙酰丙酮、酒石酸、柠檬酸、2-羟基丁二酸中的一种或者几种作为有机配体加入到所述的稳定溶液中,所述有机配体的物质的量与锡、钙、硅的总物质的量之比为0.25:1~4.0:1;并加入浓度为2-25wt%的氨水调节体系调节溶液的pH值在3~9之间,从而形成稳定透明溶液;当有机配体选用几种的组合时,单个有机配体之间的物质的量之比并不重要,因乙酰丙酮、酒石酸、柠檬酸、2-羟基丁二酸在体系中都是起配位功能;
C.将所述稳定透明溶液转移到密闭的反应釜中进行晶化反应,反应釜加热到50~240℃,并采用搅拌机进行搅拌,搅拌机的转速为25~400转/分钟,晶化反应时间为2~9小时;
D.采用箱式压滤机对晶化反应产物进行压滤固液分离,压滤时采用压缩空气对滤饼进行加压压榨,压缩空气压力为0.08~1.5Mpa;
E.采用常压烘干对压滤滤饼进行烘干,烘干温度为110~180℃,直至产物中游离水含量小于1%;
F.先采用机械粉碎、再采用气流粉碎对烘干粉体进行粉碎,粉碎后粉体的平均粒度为0.2~0.7微米;
G..将经步骤F粉碎后的干粉装于陶瓷坩埚中,在高温炉中煅烧,煅烧温度为500~1500℃,红色产物即为锡榍石结构红色色料。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原料成本低、生产效率高、生产过程无腐蚀,同时获得的色料发色效率高、粒度小,适合喷墨打印工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将50公斤锡粉和相应量的铬粉置于溶解槽中,其中锡和铬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0:1,加入体积为锡粉、铬粉体积17倍的去离子水,机械搅拌,向其中滴加浓度为63wt%的硝酸,直到锡粉和铬粉完全溶解。将硅溶胶和硝酸钙加入到上述溶液中形成稳定溶液,其中硅、钙和锡物质的量相同。加入物质的量为锡、钙、硅、铬总物质的量0.9倍的乙酰丙酮,加入浓度为14wt%的氨水,将溶液的pH值调节到7。将上述产物转移到密闭不锈钢反应釜中,机械搅拌,转速为200转/分钟,对反应釜进行加热,加热温度为100℃,反应6小时,反应结束后将产物转移到箱式压滤机中进行固液分离,采用压缩空气进行强化分离,压缩空气的压力为1MPa。将滤饼置于烘干机中进行常压烘干,烘干温度为120℃,直到产物中游离水含量低于1%。对烘干粉体进行机械粉碎和气流粉碎,粉碎后粉体的平均粒度为0.3微米,将粉体置于陶瓷坩埚中,于高温炉中1500℃煅烧,产物为红色粉体,即为锡榍石结构红色色料。
实施例二
将70公斤锡粉和相应量的铬粉置于溶解槽中,其中锡和铬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00:1,加入体积为锡粉、铬粉体积25倍的去离子水,机械搅拌,向其中滴加浓度为98wt%的硝酸,直到锡粉和铬粉完全溶解。将硅溶胶和硝酸钙加入到上述溶液中形成稳定溶液,其中硅、钙和锡物质的量相同。加入物质的量为锡、钙、硅、铬总物质的量的4倍的柠檬酸,加入浓度为5wt%的氨水,将溶液的pH值调节到8。将上述产物转移到密闭不锈钢反应釜中,机械搅拌,转速为400转/分钟,对反应釜进行加热,加热温度为190℃,反应4小时,反应结束后将产物转移到箱式压滤机中进行固液分离,采用压缩空气进行强化分离,压缩空气的压力为1.1MPa。将滤饼置于烘干机中进行常压烘干,烘干温度为180℃,直到产物中游离水含量低于1%。对烘干粉体进行机械粉碎和气流粉碎,粉碎后粉体的平均粒度为0.2微米,将粉体置于陶瓷坩埚中,于高温炉中1200℃煅烧,产物为红色粉体,即为锡榍石结构红色色料。
实施例三
将100公斤锡粉和相应量的铬粉置于溶解槽中,其中锡和铬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50:1,加入体积为锡粉、铬粉体积6倍的去离子水,机械搅拌,向其中滴加浓度为24wt%的硝酸,直到锡粉和铬粉完全溶解。将硅溶胶和硝酸钙加入到上述溶液中形成稳定溶液,其中硅、钙和锡物质的量相同。加入物质的量为锡、钙、硅、铬总物质的量的0.5倍的酒石酸,加入浓度为20wt%的氨水,将溶液的pH值调节到5。将上述产物转移到密闭不锈钢反应釜中,机械搅拌,转速为40转/分钟,对反应釜进行加热,加热温度为210℃,反应8小时,反应结束后将产物转移到箱式压滤机中进行固液分离,采用压缩空气进行强化分离,压缩空气的压力为0.7MPa。将滤饼置于烘干机中进行常压烘干,烘干温度为160℃,直到产物中游离水含量低于1%。对烘干粉体进行机械粉碎和气流粉碎,粉碎后粉体的平均粒度为0.7微米,将粉体置于陶瓷坩埚中,于高温炉中600℃煅烧,产物为红色粉体,即为锡榍石结构红色色料。
实施例四
一种锡榍石结构红色色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
A.将锡粉、铬粉置于不锈钢搅拌釜中,铬物质的量和锡物质的量之比为1:30,加入体积为锡粉和铬粉总体积10倍的去离子水后进行机械搅拌,再加入浓度为15wt%的硝酸形成硝酸锡、硝酸铬稳定溶液,然后再将硅溶胶和硝酸钙加入到硝酸锡、硝酸铬稳定溶液中形成稳定溶液,其中锡、硅、钙物质的量相同;
B.将具有配位功能的2-羟基丁二酸作为有机配体加入到所述的稳定溶液中,所述有机配体的物质的量与锡、钙、硅的总物质的量之比为4:1;并加入浓度为15wt%的氨水调节体系调节溶液的pH值为4,从而形成稳定透明溶液;
C.将所述稳定透明溶液转移到密闭的反应釜中进行晶化反应,反应釜加热到80~90℃,并采用搅拌机进行搅拌,搅拌机的转速为300转/分钟,晶化反应时间为5小时;
D.采用箱式压滤机对晶化反应产物进行压滤固液分离,压滤时采用压缩空气对滤饼进行加压压榨,压缩空气压力为0.1Mpa;
E.采用常压烘干对压滤滤饼进行烘干,烘干温度为110~180℃,直至产物中游离水含量小于1%;
F.先采用机械粉碎、再采用气流粉碎对烘干粉体进行粉碎,粉碎后粉体的平均粒度为0.2微米;
G..将经步骤F粉碎后的干粉装于陶瓷坩埚中,在高温炉中煅烧,煅烧温度为1000~1200℃,红色产物即为锡榍石结构红色色料。
实施例五
一种锡榍石结构红色色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
A.将锡粉、铬粉置于不锈钢搅拌釜中,铬物质的量和锡物质的量之比为1:60,加入体积为锡粉和铬粉总体积5倍的去离子水后进行机械搅拌,再加入浓度为30wt%的硝酸形成硝酸锡、硝酸铬稳定溶液,然后再将硅溶胶和硝酸钙加入到硝酸锡、硝酸铬稳定溶液中形成稳定溶液,其中锡、硅、钙物质的量相同;
B.将具有配位功能的乙酰丙酮、2-羟基丁二酸作为有机配体加入到所述的稳定溶液中,所述有机配体的物质的量与锡、钙、硅的总物质的量之比为1.5:1,其中乙酰丙酮、2-羟基丁二酸的物质的量比为1:1;并加入浓度为25wt%的氨水调节体系调节溶液的pH值为7,从而形成稳定透明溶液;
C.将所述稳定透明溶液转移到密闭的反应釜中进行晶化反应,反应釜加热到50~60℃,并采用搅拌机进行搅拌,搅拌机的转速为400转/分钟,晶化反应时间为7小时;
D.采用箱式压滤机对晶化反应产物进行压滤固液分离,压滤时采用压缩空气对滤饼进行加压压榨,压缩空气压力为0.7Mpa;
E.采用常压烘干对压滤滤饼进行烘干,烘干温度为110~180℃,直至产物中游离水含量小于1%;
F.先采用机械粉碎(例如采用球磨机进行粉碎)、再采用气流粉碎对烘干粉体进行粉碎,粉碎后粉体的平均粒度为0.4微米;
G..将经步骤F粉碎后的干粉装于陶瓷坩埚中,在高温炉中煅烧,煅烧温度为900~1000℃,红色产物即为锡榍石结构红色色料。
实施例六
一种锡榍石结构红色色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
A.将锡粉、铬粉置于不锈钢搅拌釜中,铬物质的量和锡物质的量之比为1:40,加入体积为锡粉和铬粉总体积20倍的去离子水后进行机械搅拌,再加入浓度为5wt%的硝酸形成硝酸锡、硝酸铬稳定溶液,然后再将硅溶胶和硝酸钙加入到硝酸锡、硝酸铬稳定溶液中形成稳定溶液,其中锡、硅、钙物质的量相同;
B.将具有配位功能的乙酰丙酮、柠檬酸作为有机配体加入到所述的稳定溶液中,所述有机配体的物质的量与锡、钙、硅的总物质的量之比为0.5:1,其中乙酰丙酮、2-羟基丁二酸的物质的量比为2:1;并加入浓度为2wt%的氨水调节体系调节溶液的pH值为3,从而形成稳定透明溶液;
C.将所述稳定透明溶液转移到密闭的反应釜中进行晶化反应,反应釜加热到100~120℃,并采用搅拌机进行搅拌,搅拌机的转速为55转/分钟,晶化反应时间为4小时;
D.采用箱式压滤机对晶化反应产物进行压滤固液分离,压滤时采用压缩空气对滤饼进行加压压榨,压缩空气压力为0.08Mpa;
E.采用常压烘干对压滤滤饼进行烘干,烘干温度为110~180℃,直至产物中游离水含量小于1%;
F.先采用机械粉碎(例如采用球磨机进行粉碎)、再采用气流粉碎对烘干粉体进行粉碎,粉碎后粉体的平均粒度为0.3微米;
G..将经步骤F粉碎后的干粉装于陶瓷坩埚中,在高温炉中煅烧,煅烧温度为700~800℃,红色产物即为锡榍石结构红色色料。
实施例七
一种锡榍石结构红色色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
A.将锡粉、铬粉置于不锈钢搅拌釜中,铬物质的量和锡物质的量之比为1:150,加入体积为锡粉和铬粉总体积12倍的去离子水后进行机械搅拌,再加入浓度为98wt%的硝酸形成硝酸锡、硝酸铬稳定溶液,然后再将硅溶胶和硝酸钙加入到硝酸锡、硝酸铬稳定溶液中形成稳定溶液,其中锡、硅、钙物质的量相同;
B.将具有配位功能的酒石酸、柠檬酸作为有机配体加入到所述的稳定溶液中,所述有机配体的物质的量与锡、钙、硅的总物质的量之比为0.25:1,其中乙酰丙酮、2-羟基丁二酸的物质的量比为0.3:1;并加入浓度为5wt%的氨水调节体系调节溶液的pH值为5,从而形成稳定透明溶液;
C.将所述稳定透明溶液转移到密闭的反应釜中进行晶化反应,反应釜加热到60~70℃,并采用搅拌机进行搅拌,搅拌机的转速为25转/分钟,晶化反应时间为6小时;
D.采用箱式压滤机对晶化反应产物进行压滤固液分离,压滤时采用压缩空气对滤饼进行加压压榨,压缩空气压力为1.5Mpa;
E.采用常压烘干对压滤滤饼进行烘干,烘干温度为110~180℃,直至产物中游离水含量小于1%;
F.先采用机械粉碎(例如采用球磨机进行粉碎)、再采用气流粉碎对烘干粉体进行粉碎,粉碎后粉体的平均粒度为0.7微米;
G..将经步骤F粉碎后的干粉装于陶瓷坩埚中,在高温炉中煅烧,煅烧温度为500~600℃,红色产物即为锡榍石结构红色色料。
实施例八
一种锡榍石结构红色色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
A.将锡粉、铬粉置于不锈钢搅拌釜中,铬物质的量和锡物质的量之比为1:120,加入体积为锡粉和铬粉总体积27倍的去离子水后进行机械搅拌,再加入浓度为70wt%的硝酸形成硝酸锡、硝酸铬稳定溶液,然后再将硅溶胶和硝酸钙加入到硝酸锡、硝酸铬稳定溶液中形成稳定溶液,其中锡、硅、钙物质的量相同;
B.将具有配位功能的酒石酸、2-羟基丁二酸作为有机配体加入到所述的稳定溶液中,所述有机配体的物质的量与锡、钙、硅的总物质的量之比为2:1,其中酒石酸、2-羟基丁二酸的物质的量比为1.2:1;并加入浓度为20wt%的氨水调节体系调节溶液的pH值为9,从而形成稳定透明溶液;
C.将所述稳定透明溶液转移到密闭的反应釜中进行晶化反应,反应釜加热到220~240℃,并采用搅拌机进行搅拌,搅拌机的转速为250转/分钟,晶化反应时间为9小时;
D.采用箱式压滤机对晶化反应产物进行压滤固液分离,压滤时采用压缩空气对滤饼进行加压压榨,压缩空气压力为0.5Mpa;
E.采用常压烘干对压滤滤饼进行烘干,烘干温度为110~180℃,直至产物中游离水含量小于1%;
F.先采用机械粉碎(例如采用球磨机进行粉碎)、再采用气流粉碎对烘干粉体进行粉碎,粉碎后粉体的平均粒度为0.6微米;
G..将经步骤F粉碎后的干粉装于陶瓷坩埚中,在高温炉中煅烧,煅烧温度为800~900℃,红色产物即为锡榍石结构红色色料。
实施例九
一种锡榍石结构红色色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
A.将锡粉、铬粉置于不锈钢搅拌釜中,铬物质的量和锡物质的量之比为1:90,加入体积为锡粉和铬粉总体积25倍的去离子水后进行机械搅拌,再加入浓度为40wt%的硝酸形成硝酸锡、硝酸铬稳定溶液,然后再将硅溶胶和硝酸钙加入到硝酸锡、硝酸铬稳定溶液中形成稳定溶液,其中锡、硅、钙物质的量相同;
B.将具有配位功能的乙酰丙酮、酒石酸、2-羟基丁二酸作为有机配体加入到所述的稳定溶液中,所述有机配体的物质的量与锡、钙、硅的总物质的量之比为1:1,其中乙酰丙酮、酒石酸、2-羟基丁二酸的物质的量比为2.5:1.2:1;并加入浓度为8wt%的氨水调节体系调节溶液的pH值为8,从而形成稳定透明溶液;
C.将所述稳定透明溶液转移到密闭的反应釜中进行晶化反应,反应釜加热到150~200℃,并采用搅拌机进行搅拌,搅拌机的转速为150转/分钟,晶化反应时间为2小时;
D.采用箱式压滤机对晶化反应产物进行压滤固液分离,压滤时采用压缩空气对滤饼进行加压压榨,压缩空气压力为1.2Mpa;
E.采用常压烘干对压滤滤饼进行烘干,烘干温度为110~180℃,直至产物中游离水含量小于1%;
F.先采用机械粉碎(例如采用球磨机进行粉碎)、再采用气流粉碎对烘干粉体进行粉碎,粉碎后粉体的平均粒度为0.5微米;
G..将经步骤F粉碎后的干粉装于陶瓷坩埚中,在高温炉中煅烧,煅烧温度为1100~1300℃,红色产物即为锡榍石结构红色色料。
实施例十
一种锡榍石结构红色色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
A.将锡粉、铬粉置于不锈钢搅拌釜中,铬物质的量和锡物质的量之比为1:100,加入体积为锡粉和铬粉总体积15倍的去离子水后进行机械搅拌,再加入浓度为90wt%的硝酸形成硝酸锡、硝酸铬稳定溶液,然后再将硅溶胶和硝酸钙加入到硝酸锡、硝酸铬稳定溶液中形成稳定溶液,其中锡、硅、钙物质的量相同;
B.将具有配位功能的乙酰丙酮、酒石酸、柠檬酸、2-羟基丁二酸作为有机配体加入到所述的稳定溶液中,所述有机配体的物质的量与锡、钙、硅的总物质的量之比为3.5:1,其中乙酰丙酮、酒石酸、柠檬酸、2-羟基丁二酸的物质的量比为1.1:2.2:1.3:1;并加入浓度为10wt%的氨水调节体系调节溶液的pH值为6,从而形成稳定透明溶液;
C.将所述稳定透明溶液转移到密闭的反应釜中进行晶化反应,反应釜加热到160~170℃,并采用搅拌机进行搅拌,搅拌机的转速为350转/分钟,晶化反应时间为8小时;
D.采用箱式压滤机对晶化反应产物进行压滤固液分离,压滤时采用压缩空气对滤饼进行加压压榨,压缩空气压力为1Mpa;
E.采用常压烘干对压滤滤饼进行烘干,烘干温度为110~180℃,直至产物中游离水含量小于1%;
F.先采用机械粉碎(例如采用球磨机进行粉碎)、再采用气流粉碎对烘干粉体进行粉碎,粉碎后粉体的平均粒度为0.5微米;
G..将经步骤F粉碎后的干粉装于陶瓷坩埚中,在高温炉中煅烧,煅烧温度为1200~1500℃,红色产物即为锡榍石结构红色色料。

Claims (1)

1.一种锡榍石结构红色色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
A.将锡粉、铬粉置于不锈钢搅拌釜中,铬物质的量和锡物质的量之比为1:30~1:150,加入体积为锡粉和铬粉总体积5~27倍的去离子水后进行机械搅拌,向其中滴加浓度为98wt%的硝酸,直到锡粉和铬粉完全溶解,将硅溶胶和硝酸钙加入到上述溶液中形成稳定溶液,其中锡、硅、钙物质的量相同;
B.将具有配位功能的乙酰丙酮、酒石酸、柠檬酸、2-羟基丁二酸中的一种或者几种作为有机配体加入到所述的稳定溶液中,所述有机配体的物质的量与锡、钙、硅的总物质的量之比为0.25:1~4.0:1;并加入浓度为2-25wt%的氨水调节体系调节溶液的pH值在3~9之间,从而形成稳定透明溶液;
C.将所述稳定透明溶液转移到密闭的反应釜中进行晶化反应,反应釜加热到50~240℃,并采用搅拌机进行搅拌,搅拌机的转速为25~400转/分钟,晶化反应时间为2~9小时;
D.采用箱式压滤机对晶化反应产物进行压滤固液分离,压滤时采用压缩空气对滤饼进行加压压榨,压缩空气压力为0.08~1.5Mpa;
E.采用常压烘干对压滤滤饼进行烘干,烘干温度为110~180℃,直至产物中游离水含量小于1%;
F.先采用机械粉碎、再采用气流粉碎对烘干粉体进行粉碎,粉碎后粉体的平均粒度为0.2~0.7微米;
G..将经步骤F粉碎后的干粉装于陶瓷坩埚中,在高温炉中煅烧,煅烧温度为500~1500℃,红色产物即为锡榍石结构红色色料。
CN201310258881.2A 2013-06-26 2013-06-26 一种锡榍石结构红色色料的制备方法 Active CN10334237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258881.2A CN103342370B (zh) 2013-06-26 2013-06-26 一种锡榍石结构红色色料的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258881.2A CN103342370B (zh) 2013-06-26 2013-06-26 一种锡榍石结构红色色料的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42370A CN103342370A (zh) 2013-10-09
CN103342370B true CN103342370B (zh) 2016-02-10

Family

ID=492772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258881.2A Active CN103342370B (zh) 2013-06-26 2013-06-26 一种锡榍石结构红色色料的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34237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05789B (zh) * 2019-06-14 2020-12-29 佛山市华意陶瓷颜料有限公司 一种铬锡红陶瓷色料、铬锡红陶瓷墨水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42370A (zh) 2013-10-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694539B (zh) 一种利用黏土矿物制备铁红杂化颜料的方法
CN108689422B (zh) 一种大比表面积纳米氧化钆粉体的制备方法
CN103274761B (zh) 一种Cu-Mn-Fe-Cr无钴黑色陶瓷色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5280908B (zh) 利用硫酸法钛白中间品偏钛酸制备钛酸锂的方法
CN112063197B (zh) 一种高包裹率陶瓷喷墨打印用硅酸锆包裹色料的制备方法
CN102923752A (zh) 一种磷石膏脱色增白的新方法
CN103030153B (zh) 一种制备钾水玻璃的方法
CN103274765A (zh) 一种Co-Zn-Cr-Al复合尖晶石型蓝色陶瓷色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2173867B (zh) 电熔氧化锆生产锆铁红色料的方法
CN103342370B (zh) 一种锡榍石结构红色色料的制备方法
CN108624087B (zh) 一种反应活性高的锆英粉的预处理方法
CN102627478B (zh) 以常用发色替代稀土元素镨和钒发色制备黄色颜料的方法
CN106752108A (zh) 一种黄色镉系包裹色料、陶瓷墨水及其制备方法
CN104892030A (zh) 一种纳米镨黄陶瓷色料的制备方法
CN102432341B (zh) 亚微米-纳米级红色陶瓷颜料及其制造方法
CN110156328A (zh) 一种新型耐高温玻璃管及其加工工艺
CN112062132B (zh) 基于化学共沉淀法制备硅酸锆包裹型亚微米级微粒的方法
CN111849207B (zh) 提高钒锆蓝色料的蓝度值的方法
CN103333521B (zh) 一种锡铬紫色料的制备方法
CN108250804B (zh) 一种纳米钒锆蓝陶瓷色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2897598A (zh) 一种超细氧化亚镍的制备方法
CN103804026A (zh) 一种棕-黑陶瓷釉料
CN109266041A (zh) 一种致密稳定型陶瓷色料的制备方法
CN116162364B (zh) 一种不含钴的稀土紫色无机颜料的制备方法
CN102584340B (zh) 一种用于喷墨打印的玛瑙红陶瓷颜料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