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39691A - 传输电缆 - Google Patents

传输电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339691A
CN103339691A CN2012800068836A CN201280006883A CN103339691A CN 103339691 A CN103339691 A CN 103339691A CN 2012800068836 A CN2012800068836 A CN 2012800068836A CN 201280006883 A CN201280006883 A CN 201280006883A CN 103339691 A CN103339691 A CN 10333969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uctor
conductor element
transmission cable
cable
co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0688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339691B (zh
Inventor
田边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UN KINUNUI KOSO CO Ltd
Junkosh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UN KINUNUI KOS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UN KINUNUI KOSO CO Ltd filed Critical JUN KINUNUI KOSO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3396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3969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33969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3969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7/00Insulated conductors or cab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H01B7/0009Details relating to the conductive co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7/00Insulated conductors or cab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H01B7/04Flexible cables, conductors, or cords, e.g. trailing cables
    • H01B7/048Flexible cables, conductors, or cords, e.g. trailing cables for implantation into a human or animal body, e.g. pacemaker lead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11/00Communication cables or conductors
    • H01B11/02Cables with twisted pairs or quads
    • H01B11/06Cables with twisted pairs or quads with means for reducing effects of electromagnetic or electrostatic disturbances, e.g. screens
    • H01B11/10Scree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ducing interference from external sources
    • H01B11/1091Scree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ducing interference from external sources with screen grounding means, e.g. drain wi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11/00Communication cables or conductors
    • H01B11/18Coaxial cables; Analogous cables having more than one inner conductor within a common outer conductor
    • H01B11/20Cables having a multiplicity of coaxial line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Biophysics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Communication Cables (AREA)
  • Insulated Conduc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传输电缆,具有与现有的同轴电缆同等的电气特性,并能进一步实现细径化并增加线数。包括由第一导体和形成在第一导体外周的电介质构成的4个第一覆盖导体单元、以及具有与第一覆盖导体单元大致相同的直径、并与电介质相邻配置的3个第二导体单元,将1个第一覆盖导体单元配置在中心,并将剩余的6个第一覆盖导体单元或第二导体单元以相互紧贴的方式交替配置在其周围,从而构成极细传输电缆。

Description

传输电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传输线缆,尤其涉及例如医疗设备、通信设备、计算机等电子设备中的信号、电源等的传输所使用的电缆。
背景技术
例如,在作为医疗设备的超声波诊断装置的探头电缆、内窥镜电缆等医疗用电缆、精密控制所要求的机器人的控制电缆等中,使用了芯数较多的集合电缆、即多芯电缆。伴随着这些医疗设备、控制设备的小型轻量化,要求设备中的信号、电力等的传输用电缆的细径化,希望开发一种细径化、且不会使上述电缆的电气性能等劣化的技术。
另一方面,伴随着所传输的信息信号等的多样化、大容量化、高速化等,虽然要求尽可能使传输用电缆本身的直径细径化,但对于信号线、电源线数量的增加也有较高的要求。
在日本专利特表2002-515630号公报所记载的传输电缆中,所使用的传输电缆利用了外径较小的同轴电缆来作为多芯。
在上述现有的传输电缆中,虽然具有作为同轴电缆的优异的电气特性,但随着信号线、电源线数量的增加,电缆的外径也会变大,很难进一步兼顾细径化与线数的增加。因此,例如在插入到血管内的医疗用电缆等中,很难满足既能实现更高品质的信息传输又能实现极细径化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传输电缆,具有与现有的同轴电缆同等的电气特性,而且能进一步实现细径化并增加线数。
为了解决该问题,本发明人经过艰苦的研究和开发,终于发现了一种传输电缆的新结构,从而完成了本发明,所述传输电缆具有与现有的同轴电缆同等的电气特性,而且能进一步实现细径化并增加线数。
即,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传输电缆的特征在于,一共包括至少7个如下部分:即,第一覆盖导体单元,该第一覆盖导体单元包括第一导体以及形成在该第一导体外周的电介质;以及第二导体单元,该第二导体单元具有与所述第一覆盖导体单元大致相同的直径,并与所述电介质相邻配置,将1个所述第一覆盖导体单元或第二导体单元中的任意一种导体单元配置在中心,并将剩余的6个所述第一覆盖导体单元或第二导体单元以相互紧贴的方式配置在其周围。
此外,所述传输电缆优选为是极细电缆。
此处,在本发明的第一方式中,其特征在于,包括4个所述第一覆盖导体单元和3个所述第二导体单元,将1个所述第一覆盖导体单元配置在所述中心,将剩余的6个所述第一覆盖导体单元或第二导体单元交替配置在其周围。
此外,在本发明的第二方式中,其特征在于,包括3个所述第一覆盖导体单元和4个所述第二导体单元,将1个所述第二导体单元配置在所述中心,将剩余的6个所述第一覆盖导体单元或第二导体单元交替配置在其周围。
另外,在本发明的第三方式中,其特征在于,包括4个所述第一覆盖导体单元和3个所述第二导体单元,将1个所述第二导体单元配置在所述中心,将剩余的6个所述第一覆盖导体单元或第二导体单元配置在其周围,使得剩余的2个所述第二导体单元与配置在所述中心的第二导体单元连续,并且4个所述第一覆盖导体单元两两相邻从而形成两对第一覆盖导体单元对,并使该两对第一覆盖导体单元对相对于所述连续配置的3个第二导体单元配置在对象的位置,使得分别隔开。
另外,优选所述第一覆盖导体单元及第二导体单元被构成所述传输电缆的外皮的屏蔽材料覆盖。
另外,也可以采用多芯传输电缆,所述多芯传输电缆至少包括多个上述传输电缆作为单元,并构成为多芯。在该情况下,也可以采用包含现有的同轴电缆的多芯传输电缆。
附图说明
图1(a)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传输电缆的剖视图,图1(b)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传输电缆的剖视图,图1(c)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传输电缆的剖视图。
图2(a)是示意性地表示作为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传输电缆构成为多芯的一个示例的多芯传输电缆的剖面结构的图,图2(b)是示意性地表示作为将现有的同轴电缆构成为多芯的一个示例的多芯同轴电缆的剖面结构的图。
图3是用于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传输电缆的传输图(原理)进行说明的图,图3(a)表示其传输图(原理),图3(b)表示使电线极细时的电磁场的变化,图3(c)表示现有的同轴电缆的传输图(原理)。
图4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传输电缆的传输原理进行说明的图,图4(a)表示其导体间的电磁场的状态,图4(b)表示其屏蔽材料的效果,图4(c)表示其导体间的电磁场的状态与极性之间的关系。
图5示意性地表示作为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传输电缆构成为多芯的其它示例的多芯传输电缆的剖面结构。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传输电缆的电气特性中的插入损耗的图,并与作为比较例的现有的同轴电缆的相同特性一同进行表示。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传输电缆的电气特性中的反射衰减量的图,并与作为比较例的现有的同轴电缆的相同特性一同进行表示。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传输电缆的电气特性中的近端串扰特性的图,并与作为比较例的现有的同轴电缆的相同特性一同进行表示。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传输电缆的电气特性中的远端串扰特性的图,并与作为比较例的现有的同轴电缆的相同特性一同进行表示。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所说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局限于权利要求所涉及的发明,另外,对于本发明的成立来说,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特征的组合未必全都是必须的。
本发明人想到了一种新的传输电缆的发明,所述传输电缆具备与具有内部导体和经由电介质等而配置(形成)在该内部导体的同轴上的外部导体的现有的同轴电缆不同的、新的导体等的配置结构,而且具有与现有的同轴电缆同等的电气特性。根据本发明,与现有的同轴电缆相比能进一步实现细径化,另一方面,在相同的外径下,与现有的同轴电缆相比还能增加信号线等。
图1(a)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传输电缆的剖视图。
如图1(a)所示,该传输电缆100一共包括7个如下部分:即,第一覆盖导体单元110、120、130、140,该第一覆盖导体单元110、120、130、140包括相当于现有的同轴电缆中的内部导体的第一导体111、121、131、141、以及形成在各第一导体111、121、131、141外周的电介质113、123、133、143;以及第二导体单元210、220、230,该第二导体单元210、220、230具有与第一覆盖导体单元110、120、130、140大致相同的直径,并与各电介质113、123、133、143相邻配置,将这7个部分捻合,使得1个第一覆盖导体单元110配置在中心,剩下的6个第一覆盖导体单元120、130、140以及第二导体单元210、220、230相互紧贴并交替配置在其周围。然后,利用屏蔽材料300来覆盖这些导体的外周,并进一步利用护套400来覆盖其外周,从而构成为极细传输电缆。这里,第一覆盖导体单元与第二导体单元的外径大致相同,通过如上述那样将这些第一覆盖导体单元和第二导体单元这7个部分进行捻合,来得到图1(a)所示的剖面结构:即,与各第一覆盖导体单元和各第二导体单元的外周内切的线的形状、或者将各第一覆盖导体单元与第二导体单元的导体的中心连接起来的线的形状大致为正六边形。利用这种结构来将第一覆盖导体单元和第二导体单元这7个部分进行捻合,由此,即使在传输电缆弯曲的情况下,7个捻合的第一覆盖导体单元和第二导体单元也能保持稳定的位置关系,从而能构成信号劣化得到抑制的传输电缆。
这里,各第一导体111,121,131,141是具有0.04mm(AWG46)直径的镀银铜合金线的纯线(裸线),在其外周覆盖0.025mm厚(T)的由四氟乙烯—全氟烷氧基乙烯基醚共聚物(以下称为PFA)构成的各电介质113,123,133,143,使得传输电缆的各信号线(由相邻的第一覆盖导体单元和第二导体单元构成)的特性阻抗为50Ω。另一方面,各第二导体单元210、220、230是具有AWG40(分别由7根相同的30μm的镀银铜合金线捻合而成)的直径的镀银铜合金线的导线。在将上述第一覆盖导体单元和第二导体单元这7个部分进行捻合后所得到的外周上覆盖大约15μm厚的由ALPET(将聚酯胶带与铝箔粘合而成)构成的屏蔽材料300,并进一步在其外周覆盖由聚酯胶带卷绕而构成的护套(10μm厚)。
若利用多个由此构成的本实施方式的传输电缆来构成多芯传输电缆,则如图2(a)所示,与现有同轴电缆相比能进一步实现细径化,另一方面,在相同的外径下,与现有的同轴电缆相比也能大幅增加信号线数等。
图2(a)示意性地表示作为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传输电缆构成为多芯的一个示例的多芯传输电缆的剖面结构。图2(b)示意性地表示作为将现有的同轴电缆构成为多芯的一个示例的多芯同轴电缆的剖面结构。
图2(a)中,上图表示上述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传输电缆100,在各第一导体111、121、131、141中使用外径为0.03mm(AWG48)的由镀银铜合金线构成的纯线(裸线)、从而将传输电缆的各信号线(由相邻的第一覆盖导体单元和第二覆盖导体单元构成)的特性阻抗构成为50Ω后,在第一导体的外周覆盖约15μm厚的由PFA构成的电介质,并利用AWG44(由7根20μm的镀银铜合金线捻合而成的捻合线)的导体来构成各第二导体单元210、220、230,从而使整个传输电缆100的外径φ形成为0.22mm。在利用该传输电缆100来构成外径φ为1.5mm的多芯传输电缆时,如下图所示那样,能构成144芯的多芯电缆。
另一方面,图2(b)中,上图表示现有的使用AWG48的镀银铜合金线来作为中心导体的同轴电缆500,在中心导体的周围覆盖由PFA构成的电介质,以使得特性阻抗构成为50Ω,并在该电介质的周围覆盖外部导体和护套。由此,整个的外径φ形成为0.15mm。在利用该同轴电缆500来构成外径φ为1.5mm的多芯传输电缆时,如下图所示那样,只能构成77芯的多芯电缆。
如上所述,通过利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传输电缆来构成多芯传输电缆,与现有的利用与第一导体相同直径的中心导体、并利用与本实施方式的传输电缆和传输电缆的各信号线(由相邻的第一覆盖导体单元和第二导体单元构成)具有相同特性阻抗的同轴电缆来构成多芯传输电缆的情况相比,能以相同的外径实现大约两倍的布线密度,另一方面,能以相同的布线密度(芯数)实现大约一半的外径。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传输电缆如后述那样,能获得与现有的同轴电缆大致同等以上的电气特性(传输特性),下面试着对其理由(原理)进行分析。
图3是用于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传输电缆的传输图(原理)进行说明的图,图3(a)表示其传输图(原理),图3(b)是用于对极细电缆时的电磁场的变化进行说明的图,图3(c)是表示现有的同轴电缆的传输图(原理)的图。
图3(a)中,左图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传输电缆,可以将其结构分解为最简单的系统。
这里,图3(c)中,上图表示由中心导体502、电介质504、外部导体506所构成的现有的同轴结构的电缆,在上述同轴结构的电缆中,如下图所示,中心导体502与外部导体506之间的电磁场分布508较为均匀,因此能获得高传输品质。
另一方面,在图3(b)中,图3(a)的右图所示的系统如图3(b)的左图所示那样,相当于中心导体的第一导体与相当于外部导体的第二导体(单元)之间的电磁场分布108容易变得不均匀,容易向外部辐射。因此,若直接采用上述图3(a)的右图所示的简单系统,则传输损耗较大,信号线间的串扰较大,且容易受到内外噪声的影响等,从而可能导致传输品质下降,无法获得与现有的同轴电缆同等的电气特性。
本发明人提出了上述实施方式1以及后述的实施方式2及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电缆(布线)结构来作为能解决上述问题的结构。
即,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传输电缆的特征,首先如图3(b)的左图到右图所示那样,采用以下结构:即,通过将极细的电线配置成最近的距离,由此来提高相当于中心导体的第一导体与相当于外部导体的第二导体(单元)之间的电耦合(提高电磁场密度),从而能大体上忽略因电磁场分布108的不均匀而给传输品质造成的影响。
即,即使是如上述图3(a)的右图所示的简单系统的情况,若电线较细,则相当于中心导体的第一导体与相当于外部导体的第二导体(单元)间的距离变得非常近,因而会大幅提高电场密度从而增强电耦合。其结果,理解为向导体间以外进行的辐射所造成的损耗得以减少,从而抑制了传输品质的劣化。
图4是用于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传输电缆的传输原理进行说明的图,图4(a)表示其导体间的电磁场的状态,图4(b)表示其屏蔽材料的效果,图4(c)表示其导体间的电磁场的状态与极性之间的关系。
在图4(a)(相当于将后述的实施方式2的传输电缆的系统的一部分提取后得到的部分)中,进行靠近配置,使得3个第二导体(单元)710、720、730经由电介质613与第一导体611紧贴,从而在相当于中心导体的第一导体611与相当于外部导体的第二导体(单元)710、720、730之间形成电磁场分布708。这里,图4(a)所示的系统也如上述那样,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传输电缆中,进行靠近配置,使得极细电线即第一导体611与第二导体(单元)710、720、730经由电介质613紧贴,因此相当于中心导体的第一导体611与相当于外部导体的第二导体(单元)710、720、730之间的距离非常近,大幅提高了电场密度从而增强了电耦合,其结果,因向导体间以外进行的辐射等所造成的损耗得以减少,抑制了传输品质的劣化。此外,由于图4(a)所示的第一覆盖导体单元和未图示的其它第一覆盖导体单元配置成被第二导体(单元)710、720、730隔开,因此通过使第二导体(单元)710、720、730的直径与第一覆盖导体单元的直径大致相同,来增大第一导体-第一导体之间的距离,从而提高了抑制相互干扰的效果。
另外,在本发明的传输电缆中,利用相当于中心导体以及设置在其外周的电介质的第一覆盖导体单元、以及与该第一覆盖导体单元相邻的、相当于外部导体的第二导体(单元)来形成信号线。在本发明的结构中,该信号线中设定了各条件(电介质的种类、外径、外部导体的外径等),来达到所决定的特性阻抗。本发明的信号线的特性阻抗与现有的同轴电缆的特性阻抗相当(然而,在后述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差动用的结构中,成对的第一覆盖导体单元成为信号线,并决定各条件(电介质的外径等)来达到由该信号线所决定的特性阻抗)。
另外,例如在图4(a)所示的系统中,为了进一步减少因向导体间以外进行的外部辐射所造成的损耗,如图4(b)那样利用屏蔽材料300来覆盖电缆外周是有效的。若采用上述结构,则能利用屏蔽材料300来抑制向外部的辐射,也能有效地防止传输品质的劣化。作为这种屏蔽材料,考虑有在胶带上蒸镀金属箔、金属所得到的金属化蒸镀胶带、导电性胶带。
另外,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传输电缆的特征,其三在于如图4(c)所示,尽管分别相当于同轴电缆中的中心导体的多个第一导体与分别相当于同轴电缆中的外部导体的多个第二导体(单元)非同轴地紧贴并配置在1根电缆内,但相当于中心导体的多个第一导体相互的干扰非常少。这是因为,如图4(c)中箭头R所示,在第一导体-第一导体之间(中心-中心导体之间),由两者的电介质的厚度所隔开的量与第一导体-第二导体之间(中心-外部导体之间)相比,距离较远,因此电场密度不同,相互干扰较少。另外,在本发明中,第二导体(单元)具有与第一覆盖导体单元大致相同的直径,与第二导体(单元)的直径比第一覆盖导体单元要小的情况相比,导体电阻较小,因而能进一步增大电位差,因此能提高降低第一导体-第一导体之间的相互干扰的效果。
图5是示意性地表示作为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传输电缆构成为多芯的其它实施例的多芯传输电缆的剖面结构的图。
该实施例的多芯传输电缆如同一图中所示,其特征在于,包含多个(17个)上述实施方式1的传输电缆作为单元,并与现有的同轴电缆一同构成作为多芯的集合电缆。
即,本实施例的多芯传输电缆如同一图中所示,具有内侧部51和外侧部53。在同心圆上配置17根上述实施方式1的传输电缆来形成外侧部53,并配置多个现有的同轴电缆来形成内侧部51。更详细而言,内侧部51被划分为中心部51A和周边部51B,中心部51A配置有4根由电源线[AWG44]构成的单元A-D、以及其两侧的4根同轴电缆[AWG46]1-4。对于周边部51B,在同心圆上配置有14根同轴电缆[AWG46]5-18。另一方面,外侧部53使用了上述17根实施方式1的传输电缆a-q来作为信号线单元,对于各传输电缆a-q,利用AWG48的纯线(裸线)来形成各第一导体111、121、131、141,并且这里利用AWG40捻合线来形成各第二导体单元210、220、230。此外,在周边部51B的周围卷绕ALPET胶带T1,并在其周围形成外侧部53。另外,也在外侧部53的周围卷绕ALPET胶带T2,在其外周面侧覆盖编织屏蔽层SL,并进一步在编织屏蔽层SL的外周面侧覆盖形成PFA套PS,由此将整个多芯传输电缆700的外径φ形成为1.9mm。因此,虽然包含这些信号线等但能构成极细的传输电缆,能够在外径φ1.95mm的空间内进行通线。例如,适合用作为在血管内通过的医疗用内窥镜等的电缆。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传输电缆的电气特性(传输特性等)进行说明。
图6至图9是将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传输电缆的电气特性与作为比较例的现有的同轴电缆的相同特性一起表示的图。这里,利用AWG46的镀银铜合金线的纯线(裸线)来构成本实施方式的传输电缆100中的各第一导体111、121、131、141,并在第一导体的周围覆盖PFA的电介质,使得传输电缆的各信号线(由相邻的第一覆盖导体单元和第二导体单元构成)的特性阻抗为50Ω,由此来构成第一覆盖导体单元,并利用AWG40(将7根镀银铜合金线进行捻合后得到的捻合线)的导体来形成各第二导体单元210、220、230。此外,对于比较例的同轴电缆,也采用AWG46的镀银铜合金线的纯线作为其中心导体,覆盖PFA电介质,使得特性阻抗为50Ω,使2根由此构成的同轴电缆(中心导体AWG46)平行相邻,并用该结构进行测定。图6是表示上述电气特性中的插入损耗的图,与作为比较例的现有的同轴电缆的插入损耗一同表示。另外,图6中用常用对数来表示纵轴的插入损耗。
即,本发明人为了研究本实施方式的传输电缆的插入损耗,利用包含图1(a)所示的布线结构的电缆单元且构成为多芯的一个实施例的多芯传输电缆来进行传输,对与上述情况下的频率[GHz]相对应的插入损耗[dB]进行研究,并试着与利用现有的多芯同轴电缆同样进行传输时的插入损耗进行了比较。
如图6所示,在实施例与比较例中,每个频率的插入损耗大体上一致,可以确认两电缆间没有差异。
图7是表示上述电气特性中的反射衰减量的图,与作为比较例的现有的多芯同轴电缆的相同特性一同表示。另外,图7中用常用对数来表示纵轴的反射衰减量。
这里,为了研究本实施方式的传输电缆的反射衰减量,对与利用本实施例的多芯传输电缆来进行传输时的频率[GHz]相对应的反射衰减量[dB]进行研究,并试着与利用现有的多芯同轴电缆来同样进行传输时的反射衰减量进行了比较。
如图7所示,在实施例与比较例中,每个频率的反射衰减量大体上一致,可以确认两电缆间没有差异。
图8是表示上述电气特性中的近端串扰特性的图,图9是表示远端串扰特性的图,两图均将作为比较例的现有的同轴电缆的相同特性一同进行表示。关于两图中的串扰波形,在实施例中,将1号与其它2号~4号进行比较来进行测定,而在比较例的同轴电缆中则将上述2根中的一根同轴电缆与另一根同轴电缆作比较来进行测定。
如图8及图9所示,在实施例中,对于各频率的串扰,近端的导体之间(图8)与远端的导体之间(图9)都与比较例中的两电缆之间的串扰有明显的差异,可以确认串扰得到了充分的抑制。
以上,由图6至图9明确可知,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传输电缆,能够获得与以相同的特性阻抗来构成的现有的同轴电缆大致相同的电气特性(传输特性等)。
接着,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传输电缆进行说明。图1(b)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传输电缆的剖视图。
上述实施方式1的传输电缆与本实施方式的传输电缆均适用于所谓的单端传输,但实施方式1的传输电缆就设置4根第一导体(相当于中心导体)这一点来看具有重视布线数的结构,相比于此,本实施方式的传输电缆在视为传输线路的情况下较为理想,也可以认为具有注重传输品质的结构。
如图1(b)所示,该传输电缆2100一共包括以下7个部分:即,第一覆盖导体单元2110、2120、2130,该第一覆盖导体单元2110、2120、2130包括相当于现有的同轴电缆中的内部导体的第一导体2111、2121、2131、以及形成在各第一导体2111、2121、2131外周的电介质2113、2123、2133;以及第二导体单元2210、2220、2230、2240,该第二导体单元2210、2220、2230、2240具有与第一覆盖导体单元2110、2120、2130大致相同的直径,并与各电介质2113、2123、2133、2143相邻配置,将1个第二导体单元2210配置在中心,并将剩下的6个第一覆盖导体单元2110、2120、2130以及第二导体单元2220、2230、2240相互紧贴并交替配置在其周围。并且,利用屏蔽材料300来覆盖这些导体的外周,并进一步利用护套400来覆盖其外周,从而构成为极细传输电缆。各第一导体的直径及线材、各电介质的厚度、各第二导体单元的直径及结构(捻合线)、屏蔽材料以及护套的结构等与实施方式1相同。另外,本实施方式中,各第一导体2111,2121,2131也是具有0.04mm(AWG46)直径的镀银铜合金线的纯线(裸线),在其外周覆盖0.025mm厚的、由PFA构成的各电介质2113,2123,2133,使得传输电缆的各信号线(由相邻的第一覆盖导体单元和第二导体单元构成)的特性阻抗为50Ω。即,由于确定了第一导体的直径和特性阻抗的值,因此根据电介质的材质来决定电介质的厚度,并决定第一覆盖导体单元的外径,进而决定整个传输电缆的外径。若利用多个由此构成的本实施方式的传输电缆来构成多芯传输电缆,则能与实施方式1同样,与现有同轴电缆相比进一步实现细径化,另一方面,在相同的外径下,与现有的同轴电缆相比也能大幅增加信号线数等。
接着,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传输电缆进行说明。图1(c)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传输电缆的剖视图。
如图1(c)所示,该传输电缆3100一共包括以下7个部分:即,第一覆盖导体单元3110、3120、3130、3140,该第一覆盖导体单元3110、3120、3130、3140包括相当于现有的同轴电缆中的内部导体的第一导体3111、3121、3131、3141、和形成在各第一导体3111、3121、3131、3141外周的电介质3113、3123、3133、3143;以及第二导体单元3210、3220、3230,该第二导体单元3210、3220、3230具有与第一覆盖导体单元3110、3120、3130、3140大致相同的直径,并与各电介质3113、3123、3133、3143相邻配置,将1个第二导体单元3210配置在中心,并对其周围剩余的6个第一覆盖导体单元或第二导体单元进行配置,使得剩余的两个第二导体单元3220、3230与配置在中心的第二导体单元3210相连接,并且将4个第一覆盖导体单元用作差动传输,使其两两相邻来构成两对第一覆盖导体单元对,即3110和3120、以及3130和3140,并且相对于连续配置的3个第二导体单元3210、3220、3230配置在对象的位置,使得该两对第一覆盖导体单元对分别隔开。并且,利用屏蔽材料300来覆盖这些导体的外周,并进一步利用护套400来覆盖其外周,从而构成为极细传输电缆。各第一导体的直径及线材、各电介质的厚度、各第二导体单元的直径及结构(捻合线)、屏蔽材料以及护套的结构等与实施方式1和实施方式2相同。此外,与实施方式1和实施方式2同样,由于确定了第一导体的直径和特性阻抗的值,因此根据电介质的材质来决定电介质的厚度,并决定第一覆盖导体单元的外径,进而决定整个传输电缆的外径。若利用多个由此构成的本实施方式的传输电缆来构成多芯传输电缆,则能与实施方式1和2同样,与现有同轴电缆相比进一步实现细径化,另一方面,在相同的外径下,与现有的同轴电缆相比也能大幅增加信号线数等。
在本实施方式的传输电缆中,第一覆盖导体单元和第二导体单元的配置是容易将第一覆盖导体单元对3110和3120与其它第一覆盖导体单元对3130和3140之间的噪声切断、并且易于使接地电位稳定的结构,基于这些方面也最适合用于差动传输,作为差动传输,从布线数和传输品质这两个方面出发,也能最高效地进行使用。
上述实施方式1以及上述实施方式2和实施方式3的布线结构所共有的特征在于,一共包括7个第一覆盖导体单元和第二导体单元,将1个第一覆盖导体单元或第二导体单元中的任意一种导体单元配置在中心,并将剩余的6个第一覆盖导体单元或第二导体单元以相互紧贴的方式配置在其周围。根据该配置(布线)结构,若在图1的各截面图中设想与周围的6个导体单元中相邻的2个导体单元共有的切线,则该切线整体形成为正六边形。根据这种配置(布线)结构,即使在整个传输电缆弯曲的情况下,各导体单元相互也不容易产生偏移,因此也不会因上述偏移而造成传输特性的紊乱。
在上述实施方式1至3中,第一覆盖导体单元和第二导体单元中的一种包括4个,另一种包括3个,一共7个,但也可以是一种包括10个,另一种包括9个,一共19个。或者,若将其中一种包括4个、另一种包括3个、一共7个的结构作为1个单元,则也能考虑其N倍的布线结构的1个电缆。
然而,基于本发明的传输电缆的上述传输原理,优选为极细电缆,考虑0.25mm的直径用于高频,0.5mm的直径用于低频等。
此外,对于本发明的传输电缆的第一覆盖导体单元所使用的导体,优选使用AWG36~AWG58外径的导体。更优选为,使用AWG38~AWG58外径的导体,进一步优选为使用AWG42~AWG58外径的导体,最优选为使用AWG46~AWG58外径的导体。

Claims (7)

1.一种传输电缆,其特征在于,
一共包括至少7个如下部分:即,第一覆盖导体单元,该第一覆盖导体单元包括第一导体以及形成在该第一导体外周的电介质;以及第二导体单元,该第二导体单元具有与所述第一覆盖导体单元大致相同的直径,并与所述电介质相邻配置,将1个所述第一覆盖导体单元或第二导体单元中的任意一种导体单元配置在中心,并将剩余的6个所述第一覆盖导体单元或第二导体单元以相互紧贴的方式配置在其周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输电缆,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输电缆是极细电缆。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传输电缆,其特征在于,
包括4个所述第一覆盖导体单元和3个所述第二导体单元,将1个所述第一覆盖导体单元配置在所述中心,将剩余的6个所述第一覆盖导体单元或第二导体单元交替配置在其周围。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传输电缆,其特征在于,
包括3个所述第一覆盖导体单元和4个所述第二导体单元,将1个所述第二导体单元配置在所述中心,将剩余的6个所述第一覆盖导体单元或第二导体单元交替配置在其周围。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传输电缆,其特征在于,
包括4个所述第一覆盖导体单元和3个所述第二导体单元,将1个所述第二导体单元配置在所述中心,将剩余的6个所述第一覆盖导体单元或第二导体单元配置在其周围,使得剩余的2个所述第二导体单元与配置在所述中心的第二导体单元连续,并且4个所述第一覆盖导体单元两两相邻从而形成两对第一覆盖导体单元对,并且使该两对第一覆盖导体单元对相对于所述连续配置的3个第二导体单元配置在对象的位置,使得分别隔开。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输电缆,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覆盖导体单元及第二导体单元被构成所述传输电缆的外皮的屏蔽材料覆盖。
7.一种多芯传输电缆,其特征在于,
至少包括多个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输电缆作为单元,并构成为多芯。
CN201280006883.6A 2011-03-04 2012-02-13 传输电缆 Active CN10333969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048265 2011-03-04
JP2011-048265 2011-03-04
PCT/JP2012/053901 WO2012120993A1 (ja) 2011-03-04 2012-02-13 伝送ケーブル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39691A true CN103339691A (zh) 2013-10-02
CN103339691B CN103339691B (zh) 2015-09-02

Family

ID=467979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06883.6A Active CN103339691B (zh) 2011-03-04 2012-02-13 传输电缆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8866017B2 (zh)
EP (1) EP2682953B1 (zh)
JP (1) JP5276224B2 (zh)
CN (1) CN103339691B (zh)
CA (1) CA2827334C (zh)
IL (1) IL227525A (zh)
TW (1) TWI446366B (zh)
WO (1) WO2012120993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04471A (zh) * 2014-11-28 2017-08-01 株式会社润工社 多芯缆线及其制造方法
CN110073447A (zh) * 2017-01-27 2019-07-30 株式会社藤仓 供电缆线、以及带连接器的供电缆线
CN110612645A (zh) * 2017-05-17 2019-12-24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半导体封装件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741465B2 (en) * 2012-12-31 2017-08-22 Fci Americas Technology Llc Electrical cable assembly
US9966165B2 (en) * 2012-12-31 2018-05-08 Fci Americas Technology Llc Electrical cable assembly
JP5761226B2 (ja) 2013-02-22 2015-08-12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多芯ケーブ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870979B2 (ja) * 2013-10-02 2016-03-01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多芯ケーブル
CN103871631A (zh) * 2014-03-01 2014-06-18 无为县金华电缆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建筑工程电缆
CN103871629A (zh) * 2014-03-01 2014-06-18 无为县金华电缆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建筑工程用耐热铠装软电缆
CN103871573A (zh) * 2014-03-01 2014-06-18 无为县金华电缆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建筑工程用软电缆
CN103871572A (zh) * 2014-03-01 2014-06-18 无为县金华电缆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建筑工程用耐酸碱软电缆
CN103871630A (zh) * 2014-03-01 2014-06-18 无为县金华电缆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建筑工程用耐热软电缆
CN103903724A (zh) * 2014-03-05 2014-07-02 安徽神州缆业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电力控制绝缘屏蔽双护套电缆
WO2016084869A1 (ja) * 2014-11-28 2016-06-02 株式会社 潤工社 多心ケーブ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10043599B2 (en) * 2015-04-24 2018-08-07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Multi-core cable
JP2017135002A (ja) * 2016-01-28 2017-08-03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多芯ケーブル
JP6838933B2 (ja) * 2016-10-27 2021-03-03 川崎重工業株式会社 本質安全防爆用の複合ケーブル、本質安全防爆用の複合ケーブルを備える信号処理装置、本質安全防爆用の複合ケーブルを備えるティーチペンダント、及び本質安全防爆用の複合ケーブルを備えるロボット
JP7324181B2 (ja) 2020-09-08 2023-08-09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超音波内視鏡
JP7370949B2 (ja) * 2020-09-08 2023-10-30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超音波内視鏡
JP7324180B2 (ja) * 2020-09-08 2023-08-09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超音波内視鏡
JP2023050793A (ja) * 2021-09-30 2023-04-11 株式会社プロテリアル 複合ケーブル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676576A (en) * 1969-07-07 1972-07-11 Aerospatiale Multiconductor stranded remote-control cable
JPS5217879U (zh) * 1975-07-28 1977-02-08
JPS63188816U (zh) * 1987-05-27 1988-12-05
FR2769120A1 (fr) * 1997-09-29 1999-04-02 Whitaker Corp Cable electrique, notamment a usage medical
JP2001067947A (ja) * 1999-08-31 2001-03-16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The 通信ケーブル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多対通信ケーブル
US6376775B1 (en) * 1996-05-29 2002-04-23 Abb Ab Conductor for high-voltage windings and a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 comprising a winding including the conductor
JP2005166560A (ja) * 2003-12-04 2005-06-23 Fujikura Ltd ケーブルコア及び伝送ケーブル
JP2009277396A (ja) * 2008-05-13 2009-11-26 Totoku Electric Co Ltd 電線およびコイル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286022A (en) * 1964-02-06 1966-11-15 Kerite Company Insulated x-ray cables
US3482034A (en) * 1967-03-07 1969-12-02 Rochester Ropes Inc Conductive tow cable
US3772454A (en) * 1972-11-22 1973-11-13 Steel Corp Torque balanced cable
US4028660A (en) * 1973-12-21 1977-06-07 Texaco Inc. Well logging method and means using an armored multiconductor coaxial cable
JPS5217879A (en) 1975-08-01 1977-02-10 Babcock Hitachi Kk Ultrasonic scar detector
NL7905279A (nl) * 1979-07-06 1981-01-08 Philips Nv Verbindingskabel in digitale systemen.
JPS63188816A (ja) 1987-01-30 1988-08-0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回転ドラムユニツト
JPH071643B2 (ja) * 1987-07-21 1995-01-11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同軸ケーブル
JPH01232611A (ja) * 1988-03-14 1989-09-18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同軸芯及びそれを使った多芯ケーブル
JPH0515630A (ja) 1991-07-11 1993-01-26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The 人工スキー場用滑走マツト
US5558794A (en) * 1991-08-02 1996-09-24 Jansens; Peter J. Coaxial heating cable with ground shield
US5304739A (en) * 1991-12-19 1994-04-19 Klug Reja B High energy coaxial cable for use in pulsed high energy systems
DE4310662C2 (de) * 1993-04-01 1995-04-06 Reinshagen Kabelwerk Gmbh Hochfrequenzkabel
EP0962945A1 (en) 1998-05-11 1999-12-08 W.L. GORE & ASSOCIATES GmbH Electrical signal line cable assembly
US6300573B1 (en) 1999-07-12 2001-10-09 The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 Communication cable
US6982385B2 (en) * 2003-12-04 2006-01-03 Jeng-Shyong Wu Wire cable of electrical conductor forming of multiple metals or alloys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676576A (en) * 1969-07-07 1972-07-11 Aerospatiale Multiconductor stranded remote-control cable
JPS5217879U (zh) * 1975-07-28 1977-02-08
JPS63188816U (zh) * 1987-05-27 1988-12-05
US6376775B1 (en) * 1996-05-29 2002-04-23 Abb Ab Conductor for high-voltage windings and a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 comprising a winding including the conductor
FR2769120A1 (fr) * 1997-09-29 1999-04-02 Whitaker Corp Cable electrique, notamment a usage medical
JP2001067947A (ja) * 1999-08-31 2001-03-16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The 通信ケーブル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多対通信ケーブル
JP2005166560A (ja) * 2003-12-04 2005-06-23 Fujikura Ltd ケーブルコア及び伝送ケーブル
JP2009277396A (ja) * 2008-05-13 2009-11-26 Totoku Electric Co Ltd 電線およびコイル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04471A (zh) * 2014-11-28 2017-08-01 株式会社润工社 多芯缆线及其制造方法
CN107004471B (zh) * 2014-11-28 2018-09-28 株式会社润工社 多芯缆线及其制造方法
CN110073447A (zh) * 2017-01-27 2019-07-30 株式会社藤仓 供电缆线、以及带连接器的供电缆线
US10629331B2 (en) 2017-01-27 2020-04-21 Fujikura Ltd. Power supply cable and power supply cable with connector
CN110612645A (zh) * 2017-05-17 2019-12-24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半导体封装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IL227525A (en) 2014-07-31
JP5276224B2 (ja) 2013-08-28
CA2827334A1 (en) 2012-09-13
US8866017B2 (en) 2014-10-21
IL227525A0 (en) 2013-09-30
TWI446366B (zh) 2014-07-21
EP2682953A1 (en) 2014-01-08
JPWO2012120993A1 (ja) 2014-07-17
EP2682953A4 (en) 2014-05-07
WO2012120993A1 (ja) 2012-09-13
CN103339691B (zh) 2015-09-02
US20130333917A1 (en) 2013-12-19
TW201239902A (en) 2012-10-01
EP2682953B1 (en) 2017-05-03
CA2827334C (en) 2016-02-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39691A (zh) 传输电缆
US9324478B2 (en) High-speed data cable with shield connection
JP3195066U (ja) ケーブル
JP6834732B2 (ja) 二芯平行ケーブル
CA2860452C (en) Data cable
US20120008904A1 (en) Optical-electrical hybrid transmission cable
WO2000070626A1 (fr) Cable blinde assurant une transmission equilibree
CN106601364A (zh) USB-Type C线缆
CN106463212A (zh) 数据线缆
TWI389144B (zh) 訊號傳輸纜線
JP6459197B2 (ja) 2芯平行電線
JP2016509344A (ja) 粗シールドを有するケーブル
CN104956449B (zh) 具有带导电涂层的绝缘导线的互连电缆
JP2021073657A (ja) 二芯平行ケーブル
US10176907B2 (en) Cable
CN216311370U (zh) 一种混合介质双同轴差分传输信号线
WO2018147293A1 (ja) 同軸ケーブル
CN103050183A (zh) 一种utp六类一字骨架线缆
CN203325493U (zh) 高速多媒体数据线缆
US20170372818A1 (en) Differential signal transmission cable and multi-core differential signal transmission cable
US20100006321A1 (en) Video/audio signal transmission cable
CN202230776U (zh) 一种用于高清多媒体的数据电缆
TWM518840U (zh) 線纜
CN111180133A (zh) 柔性高速传输线对、高频传输线材及高频传输线缆
KR100845344B1 (ko) 유티피 케이블 및 이에 이용되는 세퍼레이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