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25314A - 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325314A CN103325314A CN2013102420258A CN201310242025A CN103325314A CN 103325314 A CN103325314 A CN 103325314A CN 2013102420258 A CN2013102420258 A CN 2013102420258A CN 201310242025 A CN201310242025 A CN 201310242025A CN 103325314 A CN103325314 A CN 10332531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plicing ear
- panel
- circuit board
- lamp bar
- circuit pl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一种显示装置,包含一面板模块、一背光模块、一面板电路板与一灯条电路板。背光模块设置于面板模块的一侧。面板电路板连接面板模块的一侧,且具有一开口以及相对的第一面及第二面。灯条电路板连接背光模块的一侧,与面板电路板皆位于面板模块与该背光模块相互设置后的同侧,灯条电路板具有相对的第三面及第四面。灯条电路板与面板电路板一同反折后,第二面及第四面皆贴附于背光模块的一背面。灯条电路板夹置于面板电路板与背光模块的背面之间,且开口露出灯条电路板的第三面。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于一种显示装置,特别是有关于一种显示装置的电路板组合结构。
背景技术
图1A绘示一种显示装置10的组合图。图1B绘示图1A的面板电路板22与灯条电路板31共同地反折至背光模块30的背面33的立体组合图。
已知显示装置10的组装方法中,请参阅图1A所示,当一面板模块20叠合至一背光模块30上之后,为了可让面板电路板22的第一连接端子25与灯条电路板31的第二连接端子32彼此相焊接,业者将背光模块30的灯条电路板31自面板模块20的面板电路板22的一面23拨移至面板电路板22的另一面24,以便面板电路板22的第一连接端子25与灯条电路板31的第二连接端子32通过焊料50被焊接在一起。
接着,请参阅图1B所示,让灯条电路板31与面板电路板22共同地反折至背光模块30背对面板模块20的一面33(即背光模块30的背面33),使得面板电路板22位于灯条电路板31与背光模块30的背面33之间,接着,再将绝缘胶带40贴附于焊接后的第一连接端子25与第二连接端子32上。
须了解到,为了更加清楚表示图1B的绝缘胶带40所遮蔽的灯条电路板31、第一连接端子25与第二连接端子32的轮廓线条,绝缘胶带40下所遮蔽的灯条电路板31、第一连接端子25与第二连接端子32的轮廓线条仍以实线表示。
然而,由于第一连接端子25与第二连接端子32被焊接的时间点是在灯条电路板31与面板电路板22被反折至背光模块30之前,故,当灯条电路板31与面板电路板22被反折至背光模块30的背面33后,第一连接端子25与第二连接端子32上的焊料仍可能因灯条电路板31与面板电路板22的翻动、拉扯而产生断裂,导致灯条电路板31的第二连接端子32与面板电路板22的第一连接端子25之间的电连接品质产生变异。
此外,由于灯条电路板31位于面板电路板22的另一面24,当组装者因故将绝缘胶带40自面板电路板22与灯条电路板31上撕下时,灯条电路板31将轻易地被绝缘胶带40所带起,从而让灯条电路板31被拉扯而因此产生结构上的破损或性能的丧失,可能导致灯条电路板31的第二连接端子32与面板电路板22的第一连接端子25之间的电连接品质产生变异。
为此,若能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可满足上述需求,让业者于竞争中脱颖而出,即成为亟待解决的一重要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揭露一种显示装置,用以强化灯条电路板与面板电路板结合于背光模块上的结构强度。
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此种显示装置包含一面板模块、一背光模块、一面板电路板与一灯条电路板。背光模块设置于面板模块的一侧。背光模块具有相对于面板模块的一背面。面板电路板连接面板模块的一侧,且面板电路板具有相对的一第一面及一第二面,以及具有至少一开口。灯条电路板连接背光模块的一侧,与面板电路板皆位于面板模块与背光模块相互设置后的同侧。灯条电路板具有相对的一第三面及一第四面。灯条电路板与面板电路板一同反折后,第二面及第四面皆贴附于背光模块的背面。灯条电路板夹置于面板电路板与背光模块的背面之间,且开口露出灯条电路板的第三面。
此实施方式的一变化中,面板电路板的第一面还具有一第一连接端子。灯条电路板的第三面具有一可露出开口的第二连接端子,第二连接端子连接第一连接端子。
如此,由于第二连接端子自开口露出面板电路板的第一面,让第一连接端子可直接透过开口与灯条电路板的第二连接端子相互连接。
此实施方式的一变化中,显示装置还包含一绝缘胶带。绝缘胶带贴附于面板电路板的第一面,并且绝缘胶带覆盖开口,且透过开口贴附第二连接端子。
如此,由于绝缘胶带一方面贴覆第一连接端子,另一方面陷入开口内,贴覆不同平面高度的背光模块、灯条电路板与第二连接端子,可让灯条电路板与面板电路板通过绝缘胶带被固定于背光模块上。
此外,当贴附于第一连接端子与开口中的第二连接端子上的绝缘胶带被撕起时,面板电路板会避免灯条电路板被绝缘胶带带起,因此灯条电路板不会因拉扯而产生断裂,避免灯条电路板的第二连接端子与面板电路板的第一连接端子之间的电连接品质产生变异。
此实施方式的一变化中,面板电路板的第二面还具有一凹槽,凹槽连通开口。至少部分的灯条电路板被容纳于凹槽内,且灯条电路板的第三面贴附凹槽的底面。
此实施方式的一变化中,开口位于凹槽中。
此实施方式的一变化中,凹槽的深度大于等于灯条电路板的厚度。
如此,灯条电路板不致使面板电路板的表面因灯条电路板的厚度而呈现出隆起的外貌。
此实施方式的一变化中,第二连接端子具有一本体部与一延伸部,本体部裸露于开口,延伸部连接本体部,并自本体部延伸至第二面与第三面之间,且与第一连接端子电性连接。
此实施方式的一变化中,面板电路板还具有一导电结构,导电结构电性连接第一连接端子及第二连接端子。
此实施方式的一变化中,面板电路板还具有一第三连接端子,第三连接端子配置于第二面表面且对齐第一连接端子的位置。当灯条电路板与面板电路板组合后,第三连接端子电性连接第一连接端子及第二连接端子。
此实施方式的变化中,导电结构具有一贯孔与一导电媒介,贯孔贯通第一连接端子与第三连接端子,电性连接第一连接端子及第三连接端子。导电媒介设置于贯孔中,并电性连接第一连接端子、第二连接端子及第三连接端子。
如此,由于灯条电路板的第二连接端子同时电性连接面板电路板的第一连接端子与第三连接端子,可提高灯条电路板与面板电路板之间的导电效能与信号交换品质。
此实施方式的另一变化中,面板电路板还具有一凹槽与一第三连接端子。凹槽位于第二面,且连通开口。第三连接端子配置于凹槽的底面,且对齐第一连接端子的位置。当灯条电路板与面板电路板组合后,部分的灯条电路板被容纳于凹槽内,灯条电路板的第三面贴附凹槽的底面,且电性连接第一连接端子及第二连接端子。
此实施方式的变化中,导电结构具有一贯孔与一导电媒介,贯孔贯通第一连接端子与第三连接端子,电性连接第一连接端子及第三连接端子。导电媒介设置于贯孔中,并电性连接第一连接端子、第二连接端子及第三连接端子。
如此,由于灯条电路板与面板电路板组合后,灯条电路板位于凹槽内,不致使面板电路板的表面因灯条电路板的厚度而呈现出隆起的外貌,加上灯条电路板的第二连接端子同时电性连接面板电路板的第一连接端子与第三连接端子,可提高灯条电路板与面板电路板之间的导电效能与信号交换品质。
综上所述,通过显示装置的设计,可使显示装置的组装方法更流畅,减少工序数量、组装时间与产品不良率,并提高组装者于电性连接第二连接端子与第一连接端子的方便性。
附图说明
图1A绘示一种显示装置的组合图;
图1B绘示图1A的面板电路板与灯条电路板共同地反折至背光模块的背面的立体组合图;
图2A绘示一显示装置于第一实施方式下的面板模块与背光模块的分解图;
图2B绘示此显示装置于此第一实施方式下的面板模块与背光模块的组合图;
图2C绘示图2B的区域M的局部放大图;
图2D绘示图2B的面板电路板与灯条电路板被贴上绝缘胶带的立体组合图;
图3绘示图2C的3-3剖面图;
图4A绘示此第二实施方式下朝面板配线板的第二面观看的局部立体图;
图4B绘示灯条电路板放置于图4A的凹槽内,且朝面板配线板的第二面观看的局部立体图;
图5A绘示图4B的5-5剖面图;
图5B绘示灯条电路板与面板电路板于第二实施方式下的剖面图,其剖面位置与图5A相同;
图6A绘示面板电路板于第三实施方式下,且朝面板配线板的第一面观看的局部立体图;
图6B绘示面板电路板于第三实施方式下的一变化,且朝面板配线板的第二面观看的局部立体图;
图6C绘示面板电路板于第三实施方式的另一变化下,且朝面板配线板的第二面观看的局部立体图;
图7A绘示灯条电路板与面板电路板于第三实施方式下的立体分解图;
图7B绘示图7A中的灯条电路板与面板电路板的组合图;
图8绘示此显示装置于此第三实施方式下的局部剖面图,其剖面位置系沿图7B的A-A剖面线;
图9绘示此显示装置于第四实施方式下的剖面图;
图10绘示此灯条电路板与面板电路板于第五实施方式下的局部立体图;
图11绘示此显示装置的组装方法的流程图;
图12绘示图11的步骤(1102)的操作图;
图13A绘示图1A的侧视图;
图13B绘示图12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以附图及详细说明清楚说明本发明的精神,如熟悉此技术的人员在了解本发明的实施例后,当可由本发明所教示的技术,加以改变及修饰,其并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与范围。
图2A绘示一显示装置100于第一实施方式下的面板模块200与背光模块300的分解图。图2B绘示此显示装置100于此第一实施方式下的面板模块200与背光模块300的组合图。
请同时参考图2A与图2B,本实施方式揭露一种显示装置100。显示装置100包含一面板模块200、一背光模块300、一面板电路板400与一灯条电路板500。面板模块200设置于背光模块300的上。面板电路板400自面板模块200的一侧201朝外伸出,且电性连接面板模块200。面板电路板400包含相对的第一面401与第二面402。当面板电路板400经反折至背光模块300的背面301(亦即相对于面板模块200的一面)后(图2B),面板电路板400的第二面402至少部分固定于背光模块300的背面301。面板电路板400具有至少一开口410。开口410贯通第一面401与第二面402。
灯条电路板500自背光模块300的一侧303朝外伸出,且电性连接背光模块300。组装面板模块200与背光模块300后,面板模块200的一侧201与背光模块300的一侧303皆处同一侧。灯条电路板500包含相对的第三面501与第四面502。灯条电路板500经反折至背光模块300的背面301后,至少部分被夹置于面板电路板400与背光模块300的背面301之间(图2B),使得灯条电路板500的第四面502面对背光模块300的背面301,第三面501面对面板电路板400的第二面402。
如图2C与图3所示,图2C绘示图2B的区域M的局部放大图。图3绘示图2C的3-3剖面图。
面板电路板400的第一面401还具有至少一个第一连接端子420。灯条电路板500的第三面501还具有至少一个第二连接端子510。如图2C所示,自面板电路板400的开口410可看到灯条电路板500的部分第三面501露出以及位于第三面501上的第二连接端子510。灯条电路板500的第二连接端子510与面板电路板400的第一连接端子420连接,例如通过导电媒介610(如焊料等)达到电性连接。如此,由于此显示装置100的灯条电路板500介于面板电路板400与背光模块300之间,且让灯条电路板500的第二连接端子510自面板电路板400的开口410暴露出来。故,组装者可直接透过开口410对灯条电路板500的第二连接端子510与面板电路板400的第一连接端子420进行电性导通(例如焊接)的工作。
图2D绘示图2B的面板电路板与灯条电路板被贴上绝缘胶带的立体组合图。
此外,如图2C与图2D所示,更利用绝缘胶带700贴覆面板电路板400的第一面401上并覆盖开口410,且绝缘胶带700为软质胶带,在覆盖开口410的同时亦连同第一连接端子420、第二连接端子510以及导电媒介610(如焊料)一起覆盖(参考图2C),并陷入开口410内接触第二连接端子510以及导电媒介610(如焊料),以借此保护第二连接端子510与第一连接端子420不被外物触碰甚至电性导通。此外,灯条电路板500与面板电路板400可被绝缘胶带700固定于背光模块300的背面301上。
由于面板电路板400至少部分固定于背光模块300的背面301,且灯条电路板500介于面板电路板400与背光模块300之间,故当重工须撕起绝缘胶带700时,面板电路板400会避免灯条电路板500被绝缘胶带700的撕扯力带起,因此灯条电路板500不会因拉扯而产生断裂,避免灯条电路板500的第二连接端子510与面板电路板400的第一连接端子420之间的电连接品质产生变异。
此实施方式中,复参阅图2A、图2B所示,具体来说,面板电路板400通过第二面402直接贴附(或粘着)于背光模块300的背面301。开口410具有与第一面401邻接的至少一边缘,且此边缘定义一个封闭的轮廓。此外,开口410亦具有与第二面402邻接的至少一边缘,且此边缘亦定义一个封闭的轮廓。举例来说,当图2A的开口410具有第一长边411、第二长边412、第一短边413与第二短边414时,第一长边411、第二长边412、第一短边413与第二短边414共同定义一个封闭的矩形轮廓。
第一连接端子420为多数个,用以传接面板模块200的面板信号。而且,这些第一连接端子420排列于第一面401上,举例来说,这些第一连接端子420以单列方式线性地排列于第一面401上,或者,这些第一连接端子420依据面板电路板400自面板模块200伸出的方向A1,以单列方式线性地排列于第一面401上。
更进一步地,这些第一连接端子420以单列方式线性地排列于第一面401上且沿开口410的边缘排列。举例来说,开口410呈狭长状,具有二相对的第一长边411与第二长边412。这些第一连接端子420以单列方式线性地排列于第一面401上且沿开口410的第一长边411排列。
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虽然未展示于图中,这些第一连接端子420也可以非线性地排列于第一面401上,且不沿开口410的边缘排列;或者,这些第一连接端子420也可排列于第一面401上且沿开口410的第二长边412排列。设计者可依实际需求与限制合理地安排这些第一连接端子420的排列方式与配置位置。
所述的面板电路板400为一软性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FPC),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
复参阅图2A、图2B所示,灯条电路板500的面积小于面板电路板400的面积。此外,灯条电路板500包含一条状区域503与一突出区域504。在组装灯条电路板500之前,条状区域503是朝灯条电路板500自背光模块300伸出的方向A1延伸,突出区域504位于条状区域503远离背光模块300的一侧,且朝方向A1的一正交方向P横向突出。
第二连接端子510为多数个,用以传接灯条信号。而且,这些第二连接端子510排列于第三面501上,举例来说,这些第二连接端子510排列于突出区域504上,以单列方式线性地排列,或者,这些第二连接端子510依据灯条电路板500自背光模块300伸出的方向(如方向A1),以单列方式线性地排列于第三面501上。因此当面板电路板400与灯条电路板500被弯折至背光模块300的背面301后,突出区域504与第二连接端子510露出于开口410。
更进一步地,这些第二连接端子510以单列方式线性地排列,邻近开口410的第一长边411,且分别对齐这些第一连接端子420配置。
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虽然未展示于图中,这些第二连接端子也可以非线性地排列,且不对应这些第一连接端子配置;或者,这些第二连接端子也可排列于突出区域上且沿开口的第二长边排列。设计者可依实际需求与限制合理地安排这些第一连接端子的排列方式与配置位置。
再者,由图2C可知,于本实施方式中,开口410的长轴方向A2与这些第一连接端子420以及这些第二连接端子510的线性排列方向A1(图2A)平行,然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开口410的长轴方向A2也可以不与方向A1平行。
所述的灯条电路板500为一可挠性电路板,如软性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circuit,FPC)或软性平板排线(flexible flat cable,FFC),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
本发明所述的导电媒介不限其种类,只要能实体连接灯条电路板500的第二连接端子510与面板电路板400的第一连接端子420,使得灯条电路板500的第二连接端子510与面板电路板400的第一连接端子420之间可通过导电媒介610达到电性连接。具体来说,如图3所示,导电媒介610(如焊料)的一端612可透过开口410覆盖或至少接触第一连接端子420,另一端611覆盖或至少接触第二连接端子510。使得面板电路板400与灯条电路板500通过导电媒介610电性导通。任二导电媒介610之间非实体接触(图2C),且电性绝缘。如此,面板电路板400上的第一连接端子420与灯条电路板500的第二连接端子510以最近的距离通过导电媒介610相互电性导接。
图4A绘示此第二实施方式下朝面板配线板400的第二面402观看的局部立体图。图4B绘示灯条电路板500放置于图4A的凹槽430内,且朝面板配线板400的第二面402观看的局部立体图。
请参阅图4A与图4B所示,面板电路板400还具有一凹槽430。凹槽430位于面板电路板400的第二面402上,且开口410与凹槽430相接通,同时,当正视面板电路板400的第二面402时,开口410位于凹槽430中。将灯条电路板500配置于凹槽430内,如图4B所示,灯条电路板500的突出区域504对应开口410设置,且使得第二连接端子510透过开口410显露于面板电路板400的第一面401(图2C)。
图5A绘示图4B的5-5剖面图。请参阅图5A,图5A的凹槽430的深度D2与灯条电路板500的厚度D1相同。如此,当灯条电路板500容置于凹槽430内时,面板电路板400的第二面402与灯条电路板500的第四面502将可同样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如此,当灯条电路板500与面板电路板400一同反折至背光模块300的背面301后,使得灯条电路板500不朝厚度方向D凸出凹槽430,也不致使面板电路板400的第一面401因灯条电路板500的厚度D1而呈现出隆起的外貌。
实作上,面板电路板400可为一具有双层板结构的软式电路板,并可依据凹槽430的口径大小去除双层板结构403A的一半厚度,使得凹槽430的深度D2等于双层板结构403A的一半厚度。
然而,虽然未展示于图中,本发明亦有可能让灯条电路板500的厚度D1小于凹槽430的深度D2,使得灯条电路板500位于凹槽430内,其第四面502未与第二面402齐平(图中未示)。
图5B绘示此显示装置的灯条电路板与面板电路板于第二实施方式下的剖面图,其剖面位置与图5A相同。
请参阅图5B,与图5A不同的是,面板电路板400的第二面402上还具有一胶层440,且胶层440的顶面442为相对第二面402的一面,与灯条电路板500的第四面502位于同一水平面,且面板电路板400通过胶层440直接贴附于背光模块300的背面3011,使得灯条电路板500被紧密地夹合于面板电路板400与背光模块300之间(图2B)。
更进一步地,请参阅图5B所示,胶层440设置于面板电路板400的第二面402不包含凹槽430的表面,因此,胶层440对应凹槽430的位置被定义有一镂空区域441,镂空区域441与凹槽430具相同垂直投影面积,且相互接通,以致共同形成一容纳槽450。容纳槽450可完全容纳灯条电路板500。如此,当灯条电路板500放置于容纳槽450内时,灯条电路板500至少不朝灯条电路板500的厚度方向D凸出容纳槽450,换句话说,灯条电路板500的厚度D1不大于凹槽430的深度D3与胶层440的厚度D4的总和。
故,当灯条电路板500的厚度D1等于凹槽430的深度D3与胶层440的厚度D4的总和时,灯条电路板500的第四面502与胶层440的顶面442齐平(如图5B所示)。
然而,虽然未展示于图中,本发明亦有可能让灯条电路板500的厚度D1小于凹槽430的深度D3与胶层440的厚度D4的总和,使得灯条电路板500容置于容纳槽450内而不朝灯条电路板500的厚度方向D凸出容纳槽450(图中未示)。因此,灯条电路板500的厚度D1不大于凹槽430的深度D3与胶层440的厚度D4的总和,灯条电路板500与面板电路板400一同反折至背光模块300的背面301后,也不致使面板电路板400的第一面401因灯条电路板500的厚度D1而呈现出隆起的外貌。
此外,请同时参阅图2D与图5B,当绝缘胶带700被撕离面板电路板400与灯条电路板500时,由于胶层440的粘度大于绝缘胶带700的粘度,可降低绝缘胶带700将面板电路板400与灯条电路板500一并带起的风险。
复请参阅图2C与图3所示,由于第二连接端子510的整体轮廓完全位于开口410内,故,当导电媒介610为焊料时,导电媒介610可进入开口410并完全覆盖第二连接端子510的整体表面,提高第二连接端子510与导电媒介610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导电效能与信号交换品质。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第二连接端子510的整体轮廓也可以不完全自开口410露出,如后文所述。
图6A绘示面板电路板400于第三实施方式下,且朝面板配线板400的第一面401观看的局部立体图。图6B绘示面板电路板400于第三实施方式下,且朝面板配线板400的第二面402观看的局部立体图。
此第三实施方式中,为了提高灯条电路板与面板电路板之间的导电效能与信号交换品质,可让面板电路板的第一连接端子电性导接第二连接端子的更多表面。举例来说,请参阅图6A与图6B所示,第三实施方式的一变化下,在上述第二实施方式的基础上,面板电路板400还具有多个第三连接端子421。这些第三连接端子421不同于第一连接端子420,以单列方式线性地排列,邻近开口410的第一长边411,且分别对齐面板配线板400的第一面401的这些第一连接端子420,换句话说,第三连接端子421投影于第一面401的位置与第一连接端子420重叠。更进一步地,这些第三连接端子421排列于面板电路板400的第二面402的凹槽430的底面431。面板电路板400还具有一用以电性连接第一连接端420子与第二连接端子510的导电结构。导电结构包含多个贯孔460,每一贯孔460位于一第一连接端子420与一第三连接端子421之间,贯通并连接此第一连接端子420与此第三连接端子421。由于贯孔460内壁可具有导电材料(图中未示),故,第一连接端子420与第三连接端子421通过其间的贯孔460达成电性连接。
图6C绘示面板电路板400于第三实施方式的另一变化下,且朝面板配线板400的第二面402观看的局部立体图。
请参阅图6A与图6C所示,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其他例子中,面板电路板400也可不具凹槽,而这些第三连接端子421不同于第一连接端子420,直接排列于面板电路板400的第二面402的表面。更进一步地,这些第三连接端子421以单列方式线性地排列,邻近开口410的第一长边411,且分别对齐面板配线板400的第一面401的这些第一连接端子420,换句话说,第三连接端子421投影于第一面401的位置与第一连接端子420重叠。
图7A绘示灯条电路板500与面板电路板400于第三实施方式下的立体分解图。图7B绘示图7A中的灯条电路板500与面板电路板400的组合图。
当灯条电路板500与面板电路板400相组合,且让突出区域504露出开口410时,每一第二连接端子510仅部分地露出开口410,亦即,每一第二连接端子510的整体轮廓并未完全位于开口410内。详细来说,如图7A,灯条电路板500的任一第二连接端子510分为一本体部511与一延伸部512。本体部511裸露于开口410中,延伸部512自本体部511延伸,并介于灯条电路板500与面板电路板400之间,且对齐贯孔460设置。图8绘示此显示装置于此第三实施方式下的局部剖面图,其剖面位置系沿图7B的A-A剖面线。
请参阅图7B与图8所示,如此,当导电媒介620为焊料,且导电媒介620同时配置于第二连接端子510的本体部511与第一连接端子420上时,导电媒介620的一端621透过开口410覆盖或至少接触第二连接端子510的本体部511,另一端622覆盖或至少接触第一连接端子420,同时间下,导电媒介620的另一端622也部分流入贯孔460中,并经由贯孔460接触第三连接端子421与第二连接端子510的延伸部512。
由于各第三连接端子421分别对应各贯孔460,且部分接触第二连接端子510的延伸部512,导电媒介620使第一连接端子420、贯孔460、第三连接端子421与第二连接端子510电性连接。
故,相较于图3的导电媒介610只透过开口410接触第二连接端子510,此第三实施方式中,除导电媒介620的一端621透过开口410接触第二连接端子510的本体部511外,图8的导电媒介620的另一端622更可经由贯孔460接触第二连接端子510的延伸部512,让导电媒介620因此接触到第二连接端子510的更多表面,提高第二连接端子510与导电媒介620二者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导电效能与信号交换品质。此外,当本体部511与延伸部512二者其中之一与导电媒介620产生接触不良时,本体部511与延伸部512中另一仍可透过导电媒介620与第一连接端子420保持电性接触,降低整体的故障率。
复请参阅图7A与图8所示,此第三实施方式中,当第二连接端子510的面积够大时,可增加每一第二连接端子510的金属面积(如延伸部512),以减缓流动的导电媒介620的流速,进而降低导电媒介620流至背光模块300的背面301(如金属壳)进而导致短路的机会。
图9绘示此显示装置100于第四实施方式下的剖面图。
请参阅图9所示,灯条电路板500的第三面501具有一隆起部513,第二连接端子510位于隆起部513上,当灯条电路板500与面板电路板400相组合时,使得隆起部513凸出开口410,且隆起部513上的第二连接端子510超出于面板电路板400的第一面401所代表的平面高度。如此,由于第二连接端子510的所处平面近似于第一连接端子420的所处平面,可减少导电媒介的用量,并且让绝缘胶带于近似平面高度下有效贴覆第二连接端子510与第一连接端子420。
导电媒介不限于焊料的变化。导电媒介也可能为导电胶、导电胶带或导电线等等。
如图10绘示此灯条电路板500与面板电路板400于第五实施方式下的局部立体图。由图10可知,当导电媒介630为导电胶带时,每一导电媒介630呈带状,其一端贴附于每一第二连接端子510上,另端并经过开口410贴附于对应的第一连接端子420上。任二导电媒介630之间非实体接触,以达电性绝缘。
图11绘示本发明显示装置的组装方法的流程图。图12绘示图11的步骤(1102)的操作示意图。本发明显示装置的组装方法于另一实施方式下包含步骤(1101)至步骤(1105)等步骤。
于步骤(1101)中,提供一如上述的面板模块200与一如上述的背光模块300(请参考图2A所示)。于步骤(1102)中,将面板模块200叠合至背光模块300上(请参考图12所示)。于步骤(1103)中,将面板配线板400连同灯条配线板500翻折至背光模块300的背面301,使得灯条配线板500至少部分夹置于面板配线板400与背光模块300之间,且第二连接端子510透过开口410暴露出来(请参考图2B所示)。于步骤(1104)中,通过导电媒介610(如焊料等)电性连接第二连接端子510与第一连接端子420(请参考图2C所示)。于步骤(1105)中,贴覆一绝缘胶带700于导电媒介610(如焊料等)、第二连接端子510与第一连接端子420上(请参考图2D所示)。
具体来说,请同时参阅图2A与图12,于步骤(1102)中,将面板模块200叠合至背光模块300上还包含将面板模块200放置于背光模块300背对背面301的一放置槽302中。当组装者刚将面板模块200放置于背光模块300的放置槽302内时,灯条配线板500位于面板配线板400的第二面402。
图13A绘示图1A的侧视图。如图13A所示,当传统显示装置10的灯条配线板31自面板配线板22的一面23被拨移至面板配线板22的另一面24时,由于灯条配线板31与面板配线板22之间具有一高度差H,灯条配线板31易产生翘起现象,组装者必须将灯条配线板31压迫至面板配线板22的另一面24上,才能对第一连接端子25与第二连接端子32(如图1A)进行拉焊作业,故,提高了组装者对第一连接端子25与第二连接端子32进行拉焊的困难度。
图13B绘示图12的侧视图。如图13B与图12所示,由于本发明显示装置100的灯条配线板500的第二连接端子510可透过开口410暴露出来(请参考图12所示),因此,组装者可进行步骤(1103),不需将灯条配线板500自面板配线板400的第二面402移至面板配线板400的第一面401,仍可于面板配线板400连同灯条配线板500翻折至背光模块300的背面301时,让面板配线板400的第一连接端子420与灯条配线板500的第二连接端子510相互进行导接(请参考图2C所示)。
请同时参阅图11与第2B图,于步骤(1103)中,组装者将面板配线板400连同灯条配线板500翻折至背光模块300的背面301,使得灯条配线板500至少部分被夹置于面板配线板400与背光模块300之间而形成一配线板叠合结构,且灯条配线板500的第二连接端子510透过面板配线板400的开口410而显露出来,换句话说,组装者可从开口410上看到灯条配线板500的第二连接端子510。
请同时参阅图11与图2C,于步骤(1104)中,由于灯条配线板500的第二连接端子510可从开口410中露出,代表组装者可使用任意上述种类的导电媒介610~630(如焊料等),将灯条配线板500的第二连接端子510分别与面板配线板400的第一连接端子420达成电性连接。
举例来说,当导电媒介610为焊料时,组装者可通过一拖焊作业,将半固态的焊料从每一第二连接端子510的位置拖曳至一个对应的第一连接端子420的位置,使得焊料透过开口410覆盖,或至少接触第二连接端子510与第一连接端子420。
需说明的是,由于第二连接端子510显露于开口410,且可以设置于邻近第一连接端子420的位置,故,组装者可于面板配线板400与灯条配线板500被翻折且贴附至背光模块300的背面301后,才进行第二连接端子510与第一连接端子420的拖焊作业,提高组装者的方便性。
请同时参阅图11与图2D,于步骤(205)中,更进一步地,绝缘胶带700被贴覆于开口410上,使得灯条配线板500的第二连接端子510、导电媒介与面板配线板400的第一连接端子420都被绝缘胶带700所贴覆,用以保护第二连接端子510与第一连接端子420,不被外物触碰甚至电性导通。由于绝缘胶带700为软质胶带,一方面可贴覆面板配线板400上的第一连接端子420,另一方面弯折后可陷入开口410,透过开口410贴覆不同平面高度的第二连接端子510。
步骤(205)之后,参考图2D,当组装者欲对面板配线板400或灯条配线板500进行修复时,组装者可顺利地撕下绝缘胶带700。由于本发明显示装置100的灯条配线板500介于面板配线板400与背光模块300之间,且让灯条配线板500的第二连接端子510自面板配线板400的开口410暴露出来。故,当贴附于第一连接端子420与开口410中的第二连接端子510上的绝缘胶带700被撕起时,灯条配线板500不会被绝缘胶带700带起,因此不会因拉扯而产生断裂,导致灯条配线板500的第二连接端子510与面板配线板400的第一连接端子420之间的电连接品质产生变异。
需了解到,本发明的显示装置100,例如为液晶显示装置100(liquid crystaldisplay,LCD)、等离子显示装置100(plasma display panel,PDP)或电子纸(e-paper)显示装置100…等等,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也可以应用于主动发光的显示装置100(例如,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
综上所述,通过此显示装置的设计,可使显示装置的组装方法更流畅,减少工序数量、组装时间与产品不良率,并提高组装者于电性连接第二连接端子与第一连接端子的方便性。
Claims (11)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面板模块;
一背光模块,设置于该面板模块的一侧,其中该背光模块具有相对于该面板模块的一背面;
一面板电路板,连接该面板模块的一侧,且该面板电路板具有相对的一第一面及一第二面,以及具有至少一开口;以及
一灯条电路板,连接该背光模块的一侧,与该面板电路板皆位于该面板模块与该背光模块相设置后的同侧,该灯条电路板具有相对的一第三面及一第四面,该灯条电路板与该面板电路板一同反折后,该第二面及该第四面皆贴附于该背光模块的该背面;
其中该灯条电路板夹置于该面板电路板与该背光模块的该背面之间,且该开口露出该第三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面板电路板还具有一第一连接端子,该第一连接端子位于该第一面,该灯条电路板具有一第二连接端子,该第二连接端子位于该第三面并自该开口露出,且该第二连接端子与该第一连接端子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连接端子具有一本体部与一延伸部,该本体部裸露于该开口,该延伸部连接该本体部,并自该本体部延伸至该灯条电路板与该第一连接端子之间,且该延伸部与第一连接端子电性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面板电路板还具有一导电结构,该导电结构电性连接该第一连接端子及该第二连接端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面板电路板还具有一第三连接端子,该第三连接端子位于该第二面,且电性连接该第一连接端子及该第二连接端子。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面板电路板还具有一凹槽与一第三连接端子,该凹槽位于该第二面,且连通该开口,至少部分的该灯条电路板被容纳于该凹槽内,且该灯条电路板的该第三面贴附该凹槽的一底面,该第三连接端子位于该凹槽的该底面,且电性连接该第一连接端子及该第二连接端子。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导电结构具有一贯孔与一导电媒介,该贯孔贯通该第一连接端子与该第三连接端子,该导电媒介设置于该贯孔中。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含:
一绝缘胶带,贴附于该第一面并覆盖该开口,且该绝缘胶带接触该第二连接端子。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面板电路板还具有一凹槽,该凹槽位于该第二面,且连通该开口,至少部分的该灯条电路板被容纳于该凹槽内,且该灯条电路板的该第三面贴附该凹槽的一底面。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凹槽的深度大于等于该灯条电路板的厚度。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面板电路板还具有一胶层,该胶层位于该第二面上,且该胶层相对于该第二面的一面与该第四面位于同一水平面。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242025.8A CN103325314B (zh) | 2013-06-18 | 2013-06-18 | 显示装置 |
TW102128500A TWI521276B (zh) | 2013-06-18 | 2013-08-08 | 顯示裝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242025.8A CN103325314B (zh) | 2013-06-18 | 2013-06-18 | 显示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325314A true CN103325314A (zh) | 2013-09-25 |
CN103325314B CN103325314B (zh) | 2015-07-01 |
Family
ID=491940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10242025.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325314B (zh) | 2013-06-18 | 2013-06-18 | 显示装置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3325314B (zh) |
TW (1) | TWI521276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828836B (zh) * | 2020-01-06 | 2024-01-11 | 南韓商Lg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 拉把結構及傳輸線裝置 |
Citations (1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5003882A (ja) * | 2003-06-11 | 2005-01-06 | Kawaguchiko Seimitsu Co Ltd | バックライト付液晶表示装置 |
CN1564649A (zh) * | 2004-03-22 | 2005-01-12 |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软性电路板结构和防止其弯折时发生应力集中的电子装置 |
CN1805656A (zh) * | 2006-01-05 | 2006-07-19 |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电路板模块及其形成方法 |
JP2006195309A (ja) * | 2005-01-17 | 2006-07-27 | Sanyo Epson Imaging Devices Corp | 液晶表示装置 |
JP2006276613A (ja) * | 2005-03-30 | 2006-10-12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液晶表示モジュール |
US20070026971A1 (en) * | 2005-07-28 | 2007-02-01 | Steven Aoyama | Golf ball dimples forming indicia |
US20070071346A1 (en) * | 2005-09-27 | 2007-03-29 | Fuji Photo Film Co.,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judging direction of blur and computer-readable recording medium storing a program therefor |
CN2929770Y (zh) * | 2006-07-27 | 2007-08-01 | 胜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具软性印刷电路板的电子组件连结装置 |
CN101435926A (zh) * | 2007-11-15 | 2009-05-20 | 统宝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液晶显示模组 |
CN201867554U (zh) * | 2010-09-17 | 2011-06-15 | 联建(中国)科技有限公司 | 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 |
CN102608791A (zh) * | 2011-11-28 | 2012-07-25 |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装置 |
CN102748646A (zh) * | 2011-04-18 | 2012-10-24 | 友达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 背光模组及其组装方法 |
CN102769994A (zh) * | 2012-06-26 | 2012-11-07 | 友达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 软性电路板组合及其组装方法 |
CN202691759U (zh) * | 2012-04-06 | 2013-01-23 | 华映视讯(吴江)有限公司 | 显示器及其背光模块 |
CN102981298A (zh) * | 2012-10-26 | 2013-03-20 | 友达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 显示模块 |
CN103048819A (zh) * | 2013-01-10 | 2013-04-17 | 友达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 软性电路板 |
-
2013
- 2013-06-18 CN CN201310242025.8A patent/CN103325314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3-08-08 TW TW102128500A patent/TWI521276B/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Patent Citations (1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5003882A (ja) * | 2003-06-11 | 2005-01-06 | Kawaguchiko Seimitsu Co Ltd | バックライト付液晶表示装置 |
CN1564649A (zh) * | 2004-03-22 | 2005-01-12 |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软性电路板结构和防止其弯折时发生应力集中的电子装置 |
JP2006195309A (ja) * | 2005-01-17 | 2006-07-27 | Sanyo Epson Imaging Devices Corp | 液晶表示装置 |
JP2006276613A (ja) * | 2005-03-30 | 2006-10-12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液晶表示モジュール |
US20070026971A1 (en) * | 2005-07-28 | 2007-02-01 | Steven Aoyama | Golf ball dimples forming indicia |
US20070071346A1 (en) * | 2005-09-27 | 2007-03-29 | Fuji Photo Film Co.,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judging direction of blur and computer-readable recording medium storing a program therefor |
CN1805656A (zh) * | 2006-01-05 | 2006-07-19 |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电路板模块及其形成方法 |
CN2929770Y (zh) * | 2006-07-27 | 2007-08-01 | 胜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具软性印刷电路板的电子组件连结装置 |
CN101435926A (zh) * | 2007-11-15 | 2009-05-20 | 统宝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液晶显示模组 |
CN201867554U (zh) * | 2010-09-17 | 2011-06-15 | 联建(中国)科技有限公司 | 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 |
CN102748646A (zh) * | 2011-04-18 | 2012-10-24 | 友达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 背光模组及其组装方法 |
CN102608791A (zh) * | 2011-11-28 | 2012-07-25 |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装置 |
CN202691759U (zh) * | 2012-04-06 | 2013-01-23 | 华映视讯(吴江)有限公司 | 显示器及其背光模块 |
CN102769994A (zh) * | 2012-06-26 | 2012-11-07 | 友达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 软性电路板组合及其组装方法 |
CN102981298A (zh) * | 2012-10-26 | 2013-03-20 | 友达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 显示模块 |
CN103048819A (zh) * | 2013-01-10 | 2013-04-17 | 友达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 软性电路板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325314B (zh) | 2015-07-01 |
TWI521276B (zh) | 2016-02-11 |
TW201500818A (zh) | 2015-01-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3153233U (ja) | 信号伝送インターフェイスに適用するケーブル連接ユニット | |
CN112163463B (zh) | 电子设备 | |
CN112163464A (zh) | 电子设备 | |
CN111047993A (zh) | 一种可弯曲透明led显示屏及加工方法 | |
CN213403092U (zh) | 显示模组和电子设备 | |
CN202493967U (zh) | 一种发光条、背光组件及显示装置 | |
CN112863442B (zh) |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
WO2010058622A1 (ja) | フレキシブル基板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表示装置 | |
CN103325314B (zh) | 显示装置 | |
CN103188869B (zh) | 柔性印刷线路板 | |
CN209949553U (zh) | 具有新型v-cut槽的拼板pcb | |
CN201654380U (zh) | 用于液晶显示模组的焊接组件、液晶显示模组 | |
CN102563460B (zh) | 光源结构及背光模块 | |
CN204466035U (zh) | 一种背光源、显示装置 | |
JP5428408B2 (ja) | 接合構造の製造方法 | |
JP2008226965A (ja) | 液晶モジュール | |
JP4857717B2 (ja) | 液晶モジュール | |
CN214481805U (zh) | 走线结构 | |
CN103329031A (zh) | 液晶显示装置 | |
CN210865434U (zh) | 一种可弯曲透明led显示屏 | |
CN214500956U (zh) | 一种双面柔性导线板及柔性导线拼板 | |
CN203984774U (zh) | 一种印刷电路板 | |
CN204576463U (zh) | 柔性电路板及应用该柔性电路板的电子设备 | |
CN202143301U (zh) | 一种新型柔性印刷电路板 | |
CN201133984Y (zh) | 一种液晶显示器模块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701 Termination date: 20200618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