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28836B - 拉把結構及傳輸線裝置 - Google Patents

拉把結構及傳輸線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828836B
TWI828836B TW109100373A TW109100373A TWI828836B TW I828836 B TWI828836 B TW I828836B TW 109100373 A TW109100373 A TW 109100373A TW 109100373 A TW109100373 A TW 109100373A TW I828836 B TWI828836 B TW I828836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handle
edge
tape
reinforcing
wir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003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127178A (zh
Inventor
陳巧雯
邱振民
Original Assignee
南韓商Lg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南韓商Lg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南韓商Lg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910037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828836B/zh
Publication of TW2021271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2717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2883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28836B/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 Packaging Of Annular Or Rod-Shaped Articles, Wearing Apparel, Cassett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一種拉把結構,適於設置在一線材上,拉把結構包括一膠帶部、一拉把部及至少一補強部。膠帶部適於黏著於線材上,且具有一第一膠帶邊緣。拉把部凸出於自膠帶部的第一膠帶邊緣的一部分。至少一補強部位於膠帶部的第一膠帶邊緣與拉把部之間的至少一交角處。本發明更提供一種傳輸線裝置。

Description

拉把結構及傳輸線裝置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拉把結構及傳輸線裝置,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適於設置在線材上的拉把結構及具有上述拉把結構的傳輸線裝置。
目前,部分的傳輸線設置在電子裝置上時,其線材會位在凹陷於電子裝置的殼座的容置槽內,而大致上未凸出於殼座。若線材的體積相近於容置槽的空間,當線材裝入容置槽之後,容置槽內僅剩下較少的空間而難以讓使用者的手指伸入,可能會發生使用者難以將傳輸線拿起或是難以將連接器拔離於電子裝置的情形,而增加使用上的困難。
本發明提供一種拉把結構,其可設置在線材上,以便於使用者拿持,而藉拉把結構來移動線材。
本發明提供一種傳輸線裝置,包括上述的拉把結構。
本發明的一種拉把結構,適於設置在一線材上,拉把結構包括一膠帶部、一拉把部及至少一補強部。膠帶部適於黏著於線材上,且具有一第一膠帶邊緣。拉把部凸出於自膠帶部的第一膠帶邊緣的一部分。至少一補強部位於膠帶部的第一膠帶邊緣與拉把部之間的至少一交角處。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膠帶邊緣沿著一第一方向延伸,膠帶部還具有沿一第二方向延伸的一第二膠帶邊緣,拉把部包括一第一拉把邊緣及一第二拉把邊緣,第一拉把邊緣連接於第一膠帶邊緣,第二拉把邊緣沿第二方向延伸,且第二拉把邊緣的長度與第二膠帶邊緣的長度的比值介於0.2至0.7之間。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二拉把邊緣的長度與第二膠帶邊緣的長度的比值為1/3。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二拉把邊緣的長度介於0.5公分至2公分之間。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各補強部包括相連的一第一補強邊緣、一第二補強邊緣及一第三補強邊緣,第一補強邊緣連接於第一膠帶邊緣,第二補強邊緣連接於拉把部,第三補強邊緣呈內凹的導圓角。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拉把部包括一第一拉把邊緣及一第二拉把邊緣,第一拉把邊緣連接於第一膠帶邊緣,第二補強邊緣連接拉把部的第二拉把邊緣的局部或全部。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各補強部呈一矩形或一三角形。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各補強部呈一1/4圓形。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拉把部與膠帶部的第一膠帶邊緣之間的至少一交角包括兩交角,至少一補強部包括兩補強部,兩補強部位於兩交角。
本發明的一種傳輸線裝置,適於可插拔地設置於一電子裝置,電子裝置包括一殼座、凹陷於殼座的一容置槽及外露於容置槽的一第一連接器。傳輸線裝置包括一傳輸線本體及拉把結構。傳輸線本體包括一線材及連接於線材的一第二連接器,其中傳輸線本體的線材與第二連接器適於位在容置槽內,容置槽的內輪廓適於對應傳輸線本體的外輪廓,第二連接器適於對接至第一連接器。膠帶部黏著於線材上且拉把部外露於容置槽。
基於上述,本發明的拉把結構可透過膠帶部固定於線材上,拉把部可供使用者握持施力,且藉由在膠帶部的第一膠帶邊緣與拉把部之間的交角處設置補強部,而有效地提升膠帶部與拉把部之間的交角的結構強度,降低此區域發生裂痕的機率。
D1:第一方向
D2:第二方向
L1、L2:長度
10:殼座
12、14:容置槽
16:防脫出部
18:第一連接器
20:傳輸線本體
22:第二連接器
24:線材
100、100a、100b、100c、100d、100e:拉把結構
110:膠帶部
112:第一膠帶邊緣
114:第二膠帶邊緣
120:拉把部
122:第一拉把邊緣
124:第二拉把邊緣
130、130a、130b、130c、130d:補強部
132:第一補強邊緣
134、134d:第二補強邊緣
136:第三補強邊緣
圖1是依照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一種傳輸線裝置插設在電子裝置上的局部示意圖。
圖2是圖1的傳輸線裝置脫離於電子裝置的局部示意圖。
圖3是依照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一種拉把結構的展開示意圖。
圖4至圖8是依照本發明的其他實施例的多種拉把結構的局部示意圖。
圖1是依照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一種傳輸線裝置插設在電子裝置上的局部示意圖。圖2是圖1的傳輸線裝置脫離於電子裝置的局部示意圖。請參閱圖1與圖2,電子裝置包括一殼座10、凹陷於殼座10的容置槽12、14及外露於容置槽12的一第一連接器18(圖2)。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連接器18例如是母連接器,但第一連接器18的種類不以此為限制。
如圖1所示,傳輸線裝置包括一傳輸線本體20及拉把結構100。傳輸線本體20包括一線材24及連接於線材24的一第二連接器22。第二連接器22例如是公連接器,對應於第一連接器18。傳輸線裝置適於可插拔地設置於電子裝置。電子裝置例如是一電池裝置,傳輸線本體20的另一端可連接至一系統端(未繪示),以將電子裝置連接至系統端。當然,電子裝置的種類不以此為限制。
如圖1所示,傳輸線本體20的線材24與第二連接器22適於位在容置槽12、14內,當傳輸線本體20放置於容置槽12、 14內時,第二連接器22對接至第一連接器18(圖2)。
在本實施例中,容置槽12、14的內輪廓對應傳輸線本體20的外輪廓,特別是容置槽14的寬度僅略寬於線材24的寬度,容置槽12的寬度僅略寬於第二連接器22的寬度。因此,當傳輸線本體20裝入容置槽12、14之後,容置槽12、14內僅剩下較少的空間而難以讓使用者的手指伸入。
在本實施例中,傳輸線裝置特別利用能夠設置在線材24上的拉把結構100,以讓使用者能夠如圖2所示地方便將傳輸線拿起,而將第二連接器22分離於電子裝置的第一連接器18。下面將對拉把結構100進行說明。
圖3是依照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一種拉把結構的展開示意圖。請參閱圖3,在本實施例中,拉把結構100包括一膠帶部110、一拉把部120及至少一補強部130。膠帶部110適於黏著於線材24(圖1)上。在本實施例中,膠帶部110以矩形為例,但膠帶部110的形狀不以此為限制。在其他實施例中,膠帶部110可以是任意形狀。
如圖3所示,在本實施例中,膠帶部110具有一第一膠帶邊緣112及一第二膠帶邊緣114。第一膠帶邊緣112沿著一第一方向D1延伸,第二膠帶邊緣114沿一第二方向D2延伸,第一方向D1垂直於第二方向D2,但第一方向D1與第二方向D2之間也可夾有銳角或鈍角,第一方向D1與第二方向D2的關係不以此為限制。
拉把部120凸出於自膠帶部110的第一膠帶邊緣112的一部分。在本實施例中,拉把部120用來供使用者或是工具拿持,因此不具有黏性。拉把部120例如可是塑膠片、布或其他軟質或硬質的結構。在一實施例中,拉把部120還可具有粗糙表面以增加與使用者的手指或是工具之間的摩擦力,以降低手指或工具在拉拔過程中滑開於拉把部120的機率。當然,拉把部120的形式與材質不限於此。
在本實施例中,拉把部120以矩形為例,但拉把部120的形狀不限於此。拉把部120包括一第一拉把邊緣122及一第二拉把邊緣124。第一拉把邊緣122連接於第一膠帶邊緣112,而實質上與第一膠帶邊緣112共線,但第一拉把邊緣122與第一膠帶邊緣112之間的關係不限於此。第二拉把邊緣124沿第二方向D2延伸。
在本實施例中,第二拉把邊緣124的長度L2與第二膠帶邊緣114的長度L1的比值介於0.2至0.7之間。舉例來說,第二拉把邊緣124的長度L2與第二膠帶邊緣114的長度L1的比值為1/3。此外,在本實施例中,第二拉把邊緣124的長度L2介於0.5公分至2公分之間,例如是1公分,但不以此為限制。另外,在一實施例中,第一拉把邊緣122的長度與第一膠帶邊緣112的長度的比值可介於0.3至0.6之間,但不以此為限制。
上述的設計可讓拉把結構100有足夠的黏著面積,而穩固地固定於線材24上,且可提供適當的手指或工具夾持面積,以 方便使用者拿取。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避免拉把部120在經過拉拔的過程中,在與膠帶部110的邊界產生裂痕。在本實施例中,至少一補強部130被設置於膠帶部110的第一膠帶邊緣112與拉把部120之間的至少一交角處。在本實施例中,補強部130以一個為例,但補強部130的數量不以此為限制。補強部130用來提升膠帶部110與拉把部120之間的交角的結構強度,降低此區域發生裂痕的機率。
詳細地說,在本實施例中,補強部130包括相連的一第一補強邊緣132、一第二補強邊緣134及一第三補強邊緣136。第一補強邊緣132連接於第一膠帶邊緣112的局部,第二補強邊緣134連接於拉把部120的第二拉把邊緣124的局部,且第三補強邊緣136呈內凹的導圓角。本實施例的補強部130的形狀的設計可用來分散應力,而避免拉拔過程中發生應力集中的現在,以降低發生裂痕的機率。
請回到圖1,在本實施例中,膠帶部110纏繞於線材24上,當傳輸線裝置插設在電子裝置上時,傳輸線本體20的線材24位在容置槽14內,且傳輸線本體20的第二連接器22位在容置槽12內,而拉把部120會外露於容置槽14,以方便使用者拿取。使用者只要將拉把部120向斜上移動,使線材24避開殼座10的防脫出部16,便可輕易地將傳輸線本體20移出於容置槽12、14,而使傳輸線裝置分離於電子裝置。
下面將介紹其他形式的拉把結構的補強部。圖4至圖8是依照本發明的其他實施例的多種拉把結構的局部示意圖。請先參閱圖4,圖4的拉把結構100a與圖3的拉把結構100的主要差異在於,在本實施例中,補強部130a呈一矩形。補強部130a可以是正方形,也可以是長方形。
在本實施例中,補強部130a設置在膠帶部110及拉把部120的交角處,即便不具有內凹的導角形狀,仍可增加上述交角處的結構強度,後續長久使用下若出現裂痕,裂痕也是會先出現在補強部130a與膠帶部110之間,而降低裂痕出現在膠帶部110及拉把部120的交角處的機率。
請參閱圖5,圖5的拉把結構100b與圖3的拉把結構100的主要差異在於,在本實施例中,補強部130b呈一三角形,更具體地說,是直角三角形。補強部130b的底角與頂角的角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在一實施例中,補強部130b的底角(也就是靠近膠帶部110的角度)小於頂角(也就是遠離膠帶部110的角度),而使補強部130b與膠帶部110的交界處的長度大於補強部130b與拉把部120的交界處的長度。如此一來,可更進一步地降低裂痕出現在膠帶部110及拉把部120的交角處的機率。
請參閱圖6,圖6的拉把結構100c與圖3的拉把結構100的主要差異在於,在本實施例中,補強部130c呈一1/4圓形。在其他實施例中,補強部130c也可以是1/4橢圓,補強部130c的形式不以此為限制。
請參閱圖7,圖7的拉把結構100d與圖3的拉把結構100的主要差異在於,在本實施例中,第二補強邊緣134d連接拉把部120的整個第二拉把邊緣124。在本實施例中,由於補強部130d相對於拉把部120所佔的面積增加,而也可視為拉把部120的一部分,來供使用者抓取,且補強部130d的內凹導圓角形狀可有效降低裂痕生成的機率。
請參閱圖8,圖8的拉把結構100e與圖3的拉把結構100的主要差異在於,在本實施例中,拉把部120與膠帶部110之間的至少一交角包括兩交角,至少一補強部130包括兩補強部130,兩補強部130位於兩交角。也就是說,在拉把部120的左右兩側設置有兩補強部130,而可因應使用者以不同方向施力(不管是朝右拉或是朝左拉)時,應力不會直接集中在拉把部120的兩個底角上,而可有效降低裂痕生成的機率。
綜上所述,本發明的拉把結構可透過膠帶部固定於線材上,拉把部可供使用者握持施力,且藉由在膠帶部的第一膠帶邊緣與拉把部之間的交角處設置補強部,而有效地提升膠帶部與拉把部之間的交角的結構強度,降低此區域發生裂痕的機率。
D1:第一方向
D2:第二方向
L1、L2:長度
100:拉把結構
110:膠帶部
112:第一膠帶邊緣
114:第二膠帶邊緣
120:拉把部
122:第一拉把邊緣
124:第二拉把邊緣
130:補強部
132:第一補強邊緣
134:第二補強邊緣
136:第三補強邊緣

Claims (10)

  1. 一種拉把結構,適於設置在一線材上,該拉把結構包括: 一膠帶部,適於黏著於該線材上,且具有一第一膠帶邊緣; 一拉把部,凸出於自該膠帶部的該第一膠帶邊緣的一部分;以及 至少一補強部,位於該膠帶部的該第一膠帶邊緣與該拉把部之間的至少一交角處。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拉把結構,其中該第一膠帶邊緣沿著一第一方向延伸,該膠帶部還具有沿一第二方向延伸的一第二膠帶邊緣,該拉把部包括一第一拉把邊緣及一第二拉把邊緣,該第一拉把邊緣連接於該第一膠帶邊緣,該第二拉把邊緣沿該第二方向延伸,且該第二拉把邊緣的長度與該第二膠帶邊緣的長度的比值介於0.2至0.7之間。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拉把結構,其中該第二拉把邊緣的長度與該第二膠帶邊緣的長度的比值為1/3。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拉把結構,其中該第二拉把邊緣的長度介於0.5公分至2公分之間。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拉把結構,其中各該補強部包括相連的一第一補強邊緣、一第二補強邊緣及一第三補強邊緣,該第一補強邊緣連接於該第一膠帶邊緣,該第二補強邊緣連接於該拉把部,該第三補強邊緣呈內凹的導圓角。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的拉把結構,其中該拉把部包括一第一拉把邊緣及一第二拉把邊緣,該第一拉把邊緣連接於該第一膠帶邊緣,該第二補強邊緣連接該拉把部的該第二拉把邊緣的局部或全部。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拉把結構,其中各該補強部呈一矩形或一三角形。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拉把結構,其中各該補強部呈一1/4圓形。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拉把結構,其中該拉把部與該膠帶部的該第一膠帶邊緣之間的至少一交角包括兩交角,該至少一補強部包括兩補強部,該兩補強部位於該兩交角。
  10. 一種傳輸線裝置,適於可插拔地設置於一電子裝置,該電子裝置包括一殼座、凹陷於該殼座的一容置槽及外露於該容置槽的一第一連接器,該傳輸線裝置包括: 一傳輸線本體,包括一線材及連接於該線材的一第二連接器,其中該傳輸線本體的該線材與該第二連接器適於位在該容置槽內,該容置槽的內輪廓適於對應該傳輸線本體的外輪廓,該第二連接器適於對接至該第一連接器;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9項中任一項所述的拉把結構,其中該膠帶部黏著於該線材上且該拉把部外露於該容置槽。
TW109100373A 2020-01-06 2020-01-06 拉把結構及傳輸線裝置 TWI82883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100373A TWI828836B (zh) 2020-01-06 2020-01-06 拉把結構及傳輸線裝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100373A TWI828836B (zh) 2020-01-06 2020-01-06 拉把結構及傳輸線裝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27178A TW202127178A (zh) 2021-07-16
TWI828836B true TWI828836B (zh) 2024-01-11

Family

ID=779088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00373A TWI828836B (zh) 2020-01-06 2020-01-06 拉把結構及傳輸線裝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828836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194360A1 (en) * 2003-04-01 2004-10-07 Mccabe Suellyn A. Removable cable labeling device
CN101821349A (zh) * 2007-06-28 2010-09-01 3M创新有限公司 具有可折叠拉舌的可移除胶带
US20110250791A1 (en) * 2010-04-07 2011-10-13 Panduit Corp. High Data Rate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Cable Assembly
US20140106578A1 (en) * 2012-10-17 2014-04-17 James E. Clayton Pierced flexible circuit and compression joint
TW201500818A (zh) * 2013-06-18 2015-01-01 Au Optronics Xiamen Corp 顯示裝置
TWI548155B (zh) * 2012-12-27 2016-09-01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連接器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194360A1 (en) * 2003-04-01 2004-10-07 Mccabe Suellyn A. Removable cable labeling device
CN101821349A (zh) * 2007-06-28 2010-09-01 3M创新有限公司 具有可折叠拉舌的可移除胶带
US20110250791A1 (en) * 2010-04-07 2011-10-13 Panduit Corp. High Data Rate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Cable Assembly
US20140106578A1 (en) * 2012-10-17 2014-04-17 James E. Clayton Pierced flexible circuit and compression joint
TWI548155B (zh) * 2012-12-27 2016-09-01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連接器
TW201500818A (zh) * 2013-06-18 2015-01-01 Au Optronics Xiamen Corp 顯示裝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27178A (zh) 2021-07-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308641B1 (ko) 청소구
US8128050B1 (en) Ultrasound scanner support devices
US20060289197A1 (en) Armoring sheet for wire harness and method of attaching the same
TWI828836B (zh) 拉把結構及傳輸線裝置
WO2015174003A1 (en) Holding member and imaging unit
US20160368314A1 (en) Chalk line apparatus
USH2226H1 (en) Mouse cable management
US7972165B1 (en)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a secure connection between different devices
JPH0122354Y2 (zh)
US4307924A (en) Electrical plug having integral finger pull and cord grip
US7316580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astener
KR20210088796A (ko) 손잡이 구조 및 전송와이어 장치
CN210299888U (zh) 移动设备收纳结构
JP2022028121A (ja) ケーブルホルダ
US10454201B2 (en) Nameplate mounting structure
TWM514678U (zh) 光纖連接器的插拔裝置
JP6767514B2 (ja) L字コネクタ用カバー
CN218662553U (zh) 贴膜器和贴膜器组件
CN217649821U (zh) 一种纸箱结构
JP2020104855A (ja) 収納ケース
CN217515775U (zh) 一种可重复利用扎带
US11548704B1 (en) Combined device of a box
JP3189102U (ja) ジョイントマット
JP7125800B1 (ja) かご連結具
US10978842B2 (en) Customizable power sup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