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24054B - 图像形成装置、处理盒以及图像形成方法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处理盒以及图像形成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324054B
CN103324054B CN201210378859.7A CN201210378859A CN103324054B CN 103324054 B CN103324054 B CN 103324054B CN 201210378859 A CN201210378859 A CN 201210378859A CN 103324054 B CN103324054 B CN 10332405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iving force
rotatable shaft
described image
image
ge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37885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324054A (zh
Inventor
割田泰广
冈本昌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 Xerox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 Xerox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 Xerox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3240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2405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32405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2405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75Details relating to xerographic drum, band or plate, e.g. replacing, testing
    • G03G15/757Drive mechanisms for photosensitive medium, e.g. gea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8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using a processing cartridge, whereby the process cartridge comprises at least two image processing means in a single unit
    • G03G21/1839Means for handl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in the apparatus body
    • G03G21/1857Means for handl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in the apparatus body for transmitting mechanical drive power to the process cartridge, drive mechanisms, gears, couplings, braking mechanisms
    • G03G21/186Axial coupling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处理盒以及图像形成方法,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包括:驱动源,其产生驱动力;图像形成对象,在其上将要形成静电潜像,所述图像形成对象包括可旋转轴并且借助输入所述可旋转轴的一端的驱动力而旋转,所述可旋转轴延伸穿过所述图像形成对象;以及提取部件,其设置在所述图像形成对象的可旋转轴的另一端,并且从所述可旋转轴提取将被传递到除了所述图像形成对象以外的被驱动部件的驱动力。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装置、处理盒以及图像形成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处理盒以及图像形成方法。
背景技术
例如,日本未经审查的专利申请公开No.10-232526披露了用于图像形成装置的驱动机构。该驱动机构包括分别设置在感光鼓两端的一对鼓齿轮;分别设置在旋转体两端的一对旋转体齿轮,该对旋转体在感光鼓附近旋转并且平行于感光鼓延伸,该对旋转体齿轮与该对鼓齿轮分别啮合;以及用于将旋转力输入到鼓齿轮中的至少之一的旋转力输入部件。输入到鼓齿轮中的至少之一的旋转力使得感光鼓和设置在感光鼓两端的鼓齿轮旋转。由感光鼓两端的鼓齿轮施加的旋转力传递到设置在旋转体两端的该对旋转体齿轮上。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处理盒以及图像形成方法,其中,当驱动力从图像形成对象的一端传递到另一端时,施加到所述图像形成对象上的载荷减小。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包括:驱动源,其产生驱动力;图像形成对象,在其上将要形成静电潜像,所述图像形成对象包括可旋转轴并且借助输入所述可旋转轴的一端的驱动力而旋转,所述可旋转轴延伸穿过所述图像形成对象;以及提取部件,其设置在所述图像形成对象的可旋转轴的另一端,并且从所述可旋转轴提取将被传递到除了所述图像形成对象以外的被驱动部件的驱动力。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根据第一方面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显影单元,其包括旋转部件并且用显影剂对所述图像形成对象上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以及收集部件,其收集已从所述图像形成对象清除的显影剂的残余物。所述提取部件提取将被传递到所述显影单元的旋转部件和所述收集部件中的至少一者的驱动力。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根据第一方面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减速单元,其减小由所述提取部件提取的驱动力的旋转速度并且将旋转速度已经被减小的驱动力输出。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根据第二方面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减速单元,其减小由所述提取部件提取的驱动力的旋转速度并且将旋转速度已经被减小的驱动力输出。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在根据第一方面到第四方面中的任一方面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中,设置在所述图像形成对象的可旋转轴的驱动力所输入的一端的部件和设置在所述图像形成对象的可旋转轴的另一端的所述提取部件中的一者利用齿轮传递驱动力,而另一者利用除了齿轮以外的传递部件传递驱动力。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提供一种可拆卸地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的主体上的处理盒。所述处理盒包括:图像形成对象,在其上将要形成静电潜像,所述图像形成对象包括可旋转轴并且借助输入所述可旋转轴的一端的驱动力而旋转,所述可旋转轴延伸穿过所述图像形成对象;以及提取部件,其设置在所述图像形成对象的可旋转轴的另一端,并且从所述可旋转轴提取将被传递到除了所述图像形成对象以外的被驱动部件的驱动力。
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方面,提供一种图像形成方法,包括:产生驱动力;借助所述驱动力使图像形成对象旋转,在所述图像形成对象上将要形成静电潜像并且所述图像形成对象包括可旋转轴,所述可旋转轴延伸穿过所述图像形成对象,所述驱动力被输入到所述可旋转轴的一端;以及从所述图像形成对象的所述可旋转轴的另一端提取将被传递到除了所述图像形成对象以外的被驱动部件的驱动力。
根据第一方面、第二方面以及第七方面,与经由所述图像形成对象本身传递旋转驱动力的情形相比较,减小了施加到所述图像形成对象的载荷。
根据第三方面和第四方面,与没有采用根据第三方面以及第四方面的构造的情形相比较,减小了从所述提取部件侧供给并且可能妨碍所述图像形成对象的平稳旋转的输入。
根据第五方面,与没有采用根据第五方面的构造的情形相比较,提高了装配的方便性。
根据第六方面,与经由所述图像形成对象本身传递旋转驱动力的情形相比较,减小了施加到所述图像形成对象的载荷。
附图说明
基于下列附图将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其中:
图1示意性地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
图2是处理盒的透视图;
图3示出了色调剂收集单元;
图4示出了感光鼓;
图5示出了感光鼓;以及
图6示出了驱动机构,该驱动机构产生将要从感光鼓的驱动力传递轴传递的旋转驱动力。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
图1示意性地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图像形成装置1包括图像形成部分10、定影装置20以及纸张供给部分30,图像形成部分10在作为示例性记录材料的纸张P上形成色调剂图像,定影装置20通过对已由图像形成部分10形成在纸张P上的色调剂图像施加热量和压力将色调剂图像定影,纸张供给部分30将纸张P供给到图像形成部分10。
图像形成装置1还包括处理盒100。处理盒100可以朝向图像形成装置1的前侧抽出(图1中左侧),也就是说,处理盒100可从图像形成装置1的主体(在下文中也称为装置主体)拆卸下来。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在从图像形成装置1拆卸处理盒100后,可将另一个处理盒100安装到图像形成装置1上。
处理盒100包括感光鼓11、充电装置12、显影装置14以及清洁装置16。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还包括曝光装置13和转印装置15。
图像形成装置1还包括可拆卸地安装到图像形成装置1的主体上的色调剂盒60。色调剂盒60容纳将被供给到处理盒100中的色调剂。
色调剂盒60设置有诸如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等存储介质61。存储介质61存储有表示色调剂盒60的类型的信息以及与诸如设置在色调剂盒60内部的旋转部件(用于传送色调剂的旋转部件)的转数等色调剂盒60使用状况有关的信息。
感光鼓11包括设置在其外周面上的感光层并沿图1中示出的箭头方向旋转。充电装置12包括设置成与感光鼓11相接触的充电辊并以预定电位对感光鼓11充电。
曝光装置13通过将激光束Bm施加到已经由充电装置12充电的感光鼓11上而选择性地执行曝光,从而在感光鼓11上形成静电潜像。显影装置14包括显影辊并且在感光鼓11上形成色调剂图像。
更具体而言,显影装置14容纳由例如可带负电荷的色调剂和可带正电荷的载体构成的双组分显影剂。显影装置14使用色调剂对感光鼓11上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从而在感光鼓11上形成色调剂图像。
将对显影装置14进行更为详细的描述。显影装置14包括显影辊14a、容纳显影辊14a的显影壳体14b(还在图2中示出)、螺旋推运器14c以及螺旋推运器14d,螺旋推运器14c设置在显影壳体14b中并且位于显影壳体14b的靠近显影辊14a的一侧,螺旋推运器14d设置在显影壳体14b中并且位于显影壳体14b的远离显影辊14a的一侧。
显影辊14a包括非磁性金属制成的可旋转显影套筒以及固定设置在该显影套筒内侧并包括多个磁极的磁性辊。此外,在显影壳体14b上设置有金属修整件(未示出)以使得将形成在显影辊14a上的显影剂层具有所需的厚度。
显影壳体14b具有供给口(未示出)和排出口(未示出),新的显影剂经由该供给口供给到显影壳体14b内,多余的显影剂经由该排出口从显影壳体14b排出。此外,显影壳体14b具有分隔壁(未示出),该分隔壁在将螺旋推运器14c和螺旋推运器14d彼此分离开的同时使得螺旋推运器14c和螺旋推运器14d在分隔壁的两端处彼此连接。螺旋推运器14c和螺旋推运器14d各自包括沿图1中深度方向延伸的可旋转的轴以及设置在该轴周围的螺旋刮板。
螺旋推运器14c以沿一个方向搅拌和传送显影壳体14b中的显影剂的方式旋转,而螺旋推运器14d以沿相反方向搅拌和传送显影壳体14b中的显影剂的方式旋转。在显影壳体14b中被螺旋推运器14c和螺旋推运器14d如此搅拌和传送的显影剂在显影壳体14b中循环。具有负极性的色调剂与具有正极性和磁性的载体被一起搅拌和传送,使得在色调剂与载体之间产生摩擦,从而使得色调剂带负电荷。
转印装置15包括辊部件。在转印装置15和感光鼓11(转印部分Tp)之间产生电场。借助该电场,转印装置15将感光鼓11上色调剂图像转印到纸张P上。
清洁装置16包括设置成与感光鼓11相接触的清洁刮板16a。由清洁刮板16a清除转印后残留在感光鼓11上的色调剂等。
图像形成装置1包括将色调剂从色调剂盒60供给到处理盒100的色调剂供给单元71。色调剂供给单元71包括供给管71a以及可旋转地设置在供给管71a中的供给螺旋推运器,新的显影剂经由供给管71a从色调剂盒60供给到显影装置14。在供给螺旋推运器旋转时,色调剂从色调剂盒60向显影装置14传送。
图像形成装置1还包括收集废弃色调剂(即由清洁装置16的清洁刮板16a去除的色调剂残余物等)的色调剂收集单元72。
色调剂供给单元71和色调剂收集单元72包含在处理盒100中。
如图1中所示,纸张供给部分30包括将纸张P供给到图像形成部分10的纸张供给单元31。纸张供给单元31包括纸张容器41、拾取辊43以及分离机构45。纸张容器41具有顶部敞开的长方体形状并且容纳堆叠的多页纸张P。拾取辊43与容纳于纸张容器41中的一叠纸张P中的最顶部的纸张P接触并将该叠纸张顶部的一部分纸张P向分离机构45输送。分离机构45包括例如可旋转的供纸辊和防止旋转的阻滞辊。分离机构45将由拾取辊43输送的纸张P当中最顶部的一页纸张与其它纸张分离。
在纸张输送单元31下方还可以设置任何附加的纸张供给单元也,从而可以将不同尺寸或不同类型的纸张P供给到图像形成部分10。
纸张供给部分30还包括一对配准辊47。该对配准辊47在不旋转时暂时停止纸张P的传送。然后,该对配准辊47在预定的定时旋转,从而将纸张P配准并且将纸张P传送到转印部分Tp。
在设置有任何附加纸张供给单元(未示出)的情形下,还设置有传送辊(未示出),该传送辊将已从任何附加纸张供给单元(未示出)传送的纸张P向该对配准辊47传送。
根据示例性实施例图像形成装置1包括纸张传送路径YR以及纸张堆叠部分YS,纸张P沿该纸张传送路径YR传送,已经通过定影装置20的纸张P堆叠于该纸张堆叠部分YS上。
此外,图像形成装置1包括纸张翻转机构50,该纸张翻转机构50将已通过定影装置20的纸张P翻转并将纸张P再次传送到转印部分Tp。纸张翻转机构50包括翻转传送路径SR,该翻转传送路径SR在位于定影装置20的下游侧的位置处从纸张传送路径YR分支出来并在位于该对配准辊47的上游侧的位置处与纸张传送路径YR汇合。纸张翻转机构50还包括将纸张P沿翻转传送路径SR传送的传送辊51。
图像形成装置1包括接收单元200和控制器300。接收单元200从个人计算机(PC)等(未示出)接收图像数据。控制器300控制图像形成部分10、定影装置20以及纸张供给部分30的操作。
此外,图像形成装置1包括图像处理单元400以及用户界面(UI)500。图像处理单元400处理已由接收单元200接收的图像数据,随后将图像数据输出到曝光装置13。UI 500包括显示面板,通过该显示面板接收用户的指令以及在该显示面板上向用户显示消息等。
控制器300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只读存储器(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以及硬盘驱动器(HDD)(全部未示出)。CPU执行处理程序。ROM存储程序、表格、参数等。在CPU执行任何程序时,RAM用作工作区域等。
图像以如下方式形成在纸张P上。接收单元200接收个人计算机等(未示出)生成的图像数据并且将该图像数据输出到处理图像数据的图像处理单元400。已处理的图像数据输出到曝光装置13。已经获取图像数据的曝光装置13在已经由充电装置12充电的感光鼓11上选择性地执行曝光,从而,在感光鼓11上形成静电潜像。显影装置14将静电潜像显影为例如黑色(K)的色调剂图像。
同时,在纸张供给部分30中,拾取辊43根据图像形成的定时而旋转,从而,从纸张容器41供给一部分纸张P。分离机构45将纸张P之一与其他纸张分离并传送到一对配准辊47,在该对配准辊47处纸张P被暂时停止。随后,该对配准辊47根据感光鼓11的旋转定时而旋转并且将纸张P传送到转印部分Tp,在转印部分Tp处,将感光鼓11上的色调剂图像转印到纸张P上。
随后,已具有色调剂图像的纸张P受到由定影装置20执行的定影处理并由一对排出辊49排出到纸张堆叠部分YS上。如果在纸张P的第一面上已形成图像之后要在纸张P的第二面形成图像(如果将要在纸张P的双面上形成图像),则由纸张翻转机构50将已经通过定影装置20的纸张P翻转并且再次传送到转印部分Tp。然后,在转印部分Tp处,将形成在感光鼓11上的另一色调剂图像转印到纸张P的第二面上。第二面上已具有色调剂图像的纸张P受到由定影装置20执行的定影处理并被排出到纸张堆叠部分YS上。
这里,将详细描述处理盒100。处理盒100可以被称为下述名称中的任一个:处理盒、鼓盒、感光盒以及显影单元。处理盒100不包括色调剂盒60。
处理盒100包括感光鼓11、充电装置12、显影装置14以及清洁装置16(也统称为色调剂图像形成部分)。处理盒100还包括色调剂供给单元71以及色调剂收集单元72。
处理盒100还包括容器接纳部分73以及把手74(也在图2中示出)。容器接纳部分73接纳色调剂盒60。把手74用于将处理盒100安装到图像形成装置1上或将处理盒100从图像形成装置1上拆下。
处理盒100为可替换单元,在该可替换单元中,感光鼓11、充电装置12、显影装置14、清洁装置16、色调剂供给单元71、色调剂收集单元72、容器接纳部分73以及把手74设置成一个整体。因此,替换图像形成装置1的处理盒100意味着将感光鼓11、充电装置12、显影装置14、清洁装置16、色调剂供给单元71、色调剂收集单元72全部替换成新的部件。
色调剂盒60可拆卸地安装在处理盒100的容器接纳部分73上。因此,在处理盒100保持为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1中的状态下,色调剂盒60可以从容器接纳部分73上拆下或可以被新的色调剂盒替换。
更具体而言,处理盒100安装在接纳部分2中,该接纳部分2是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1的主体中的内部空间。在处理盒100设置在接纳部分2中的状态下,当形成图像形成装置1的外表面(前表面和上表面)的一部分的翻板向上转动或被打开时,色调剂盒60和处理盒100的容器接纳部分73以及把手74露出。
当色调剂收集单元72充满废弃色调剂时,色调剂收集单元72变得不能使用。在这种情况下,处理盒100需要被替换成新的处理盒。这意味着色调剂收集单元72的容量是决定处理盒100的寿命的因素之一。
鉴于以上情况,将处理盒100构造为这样:如图1所示,色调剂收集单元72设置在容器接纳部分73和色调剂图像形成部分之间以使得色调剂收集单元72具有尽可能大的容量。
图2是从处理盒100的具有感光鼓11的一侧看到的处理盒100的透视图。
如图2所示,在处理盒100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1的接纳部分2(见图1)中的状态下,感光鼓11露出并且与转印装置15相接触。借助于由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1的主体上的驱动电动机3所产生的旋转驱动力,感光鼓11旋转。
显影装置14的显影壳体14b位于感光鼓11的下方。
处理盒100的容器接纳部分73能够接纳具有不同容量的任一色调剂盒60。即,处理盒100可安装到可设定多个速度范围的图像形成装置1上。因此,当设定为高速范围时,处理盒100可以接纳具有大的容量的色调剂盒60,而当设定为低速范围时,处理盒100可以接纳具有小的容量的色调剂盒60。图2中示出的处理盒100准备接纳具有小的容量的色调剂盒60。
图3示出色调剂收集单元72。
如图3所示,处理盒100的色调剂收集单元72包括外壳81(也在图2中示出)以及收集部分82。外壳81具有收容废弃色调剂的内部空间81a。收集部分82收集外壳81的内部空间81a中的废弃色调剂。
外壳81具有设置在清洁装置16的清洁刮板16a附近的入口81b(也在图2中示出),废弃色调剂经由该入口进入内部空间81a。色调剂阻挡部件81c(也在图2中示出)沿感光鼓11的旋转方向设置在清洁刮板16a的上游侧并且防止废弃色调剂经由入口81b从处理盒100泄漏。色调剂阻挡部件81c设置在清洁刮板16a的附近并且与感光鼓11相接触。
收集部分82具有预定的厚度并且包括:框架结构83,其延伸跨过外壳81的内部空间81a;曲柄轴84,其与框架结构83一体地设置;以及直立壁85,其与框架结构83一体地设置并且直立在外壳81的内部空间81a中。
收集部分82的框架结构83具有由框架分隔成的多个矩形区域。即,框架结构83形成了例如棋盘状的格子。框架结构83有助于将经由入口81b进入外壳81的内部空间81a的废弃色调剂深深地送入(向图3中的左侧)收容废弃色调剂的内部空间81a中。
收集部分82的曲柄轴84设置在框架结构83的下游端83a(图3中的左端)和上游端83b(图3中的右端)之间。当曲柄轴84接收到旋转驱动力时,曲柄轴84沿一个方向旋转,具体而言,沿图3中示出的箭头方向(图3中顺时针方向)旋转。
更具体而言,框架结构83的下游端83a由外壳81支撑,而框架结构83的上游端83b并不由外壳81支撑,即,上游端83b是自由端。因而,当曲柄轴84沿箭头方向旋转时,框架结构83的下游端83a沿图3中的横向滑动,而框架结构83的上游端83b沿尺寸比曲柄轴84的位移大的循环路径移动。因而,位于入口81b附近的废弃色调剂依次被深深地送入内部空间81a中。
图4和5示出了感光鼓11。图4是沿着穿过感光鼓11并穿过外壳81的一部分的直线截取的处理盒100的竖剖面图。图5是感光鼓11的分解透视图。图4和图5中示出的感光鼓11是从感光鼓11的靠近转印装置15(见图1)的一侧观看到的。
如图4和5所示,感光鼓11包括圆筒形鼓体91以及驱动力传递轴92,该鼓体91具有设置在其外周面上的感光层,该驱动力传递轴92是延伸穿过鼓体91的棒形部件。
感光鼓11还包括分别置于鼓体91和驱动力传递轴92之间的凸缘93和94。凸缘93和94分别与鼓体91的两端中相应的一个端部相接合并分别与驱动力传递轴92的两端中相应的一个端部相接合,从而,鼓体91相对于驱动力传递轴92位于中心。凸缘93和94在彼此分隔开的各自位置处保持鼓体91。
感光鼓11的鼓体91经由设置在鼓体91中的金属板95接地。
凸缘93设置在驱动力传递轴92的输出侧(图4和图5中的左端)并且凸缘93具有设置在其外周上的齿轮(正齿轮)93a。凸缘94设置在驱动力传递轴92的输入侧(图4和图5中的右端),并且与凸缘93不同,凸缘94不具有任何齿轮。
在下文中,为了方便起见,凸缘93也被称为有齿轮凸缘93,而凸缘94也被称为无齿轮凸缘94。有齿轮凸缘93可以由例如提供良好的滑动性能的聚碳酸酯制成,而无齿轮凸缘94可以由例如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制成。
更具体而言,感光鼓11包括连接件96,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1的主体上的驱动电动机3(见图2)产生的旋转驱动力输入该连接件96。连接件96设置在驱动力传递轴92的输入侧(图4和图5的右端处)。
另外,设置有与连接件96相接触的轴承97(见图4)。轴承97是不可旋转的并且固定在处理盒100上。
此外,在驱动力传递轴92的输出侧(图4和图5的左端处)设置有轴承98(见图4)。轴承98是不可旋转的并且固定在处理盒100上。
在驱动力传递轴92的输出侧(图4和图5的左端处)设置有覆盖部件110(图2和图4中示出),覆盖部件110覆盖下面将描述的驱动机构120。
现在将详细描述感光鼓11的驱动力传递轴92。驱动力传递轴92在其一端(输入侧)具有通过切割驱动力传递轴92的圆形外周而分别形成的两个平面部分92a。外周面部分在两个平面部分92a之间延伸。因此,两个平面部分92a彼此并不连续而是彼此分离的。
与设置在驱动力传递轴92的一端的平面部分92a一样,驱动力传递轴92在其另一端(输出侧)具有通过切割驱动力传递轴92的圆形外周而分别形成的两个平面部分92b。
而且,驱动力传递轴92在其另一端具有直径缩减从而形成台阶的直径缩减部分92c。轴承98安装在驱动力传递轴92的直径缩减部分92c上。
驱动力传递轴92的平面部分92a与连接件96接合。驱动力传递轴92的平面部分92b与有齿轮凸缘93接合。因而,输入连接件96的旋转驱动力经由驱动力传递轴92传递到有齿轮凸缘93。被传递到有齿轮凸缘93的旋转驱动力经由有齿轮凸缘93的齿轮93a进一步传递到下面将要描述的驱动机构120。
由于无齿轮凸缘94与连接件96接合(见图4),因此输入连接件96的旋转驱动力经由无齿轮凸缘94被传递到鼓体91。
因而,输入到感光鼓11的连接件96的旋转驱动力不经由鼓体91被传递到有齿轮凸缘93。因此,鼓体91没有受到因传递到有齿轮凸缘93的旋转驱动力而产生的任何载荷,从而不容易扭曲和变形。
无齿轮的连接件96设置在驱动力传递轴92的一端(输入侧),而有齿轮凸缘93设置在驱动力传递轴92的另一端(输出侧)。即,本示例性实施例并不采用这种构造:齿轮设置在输入侧和输出侧两者上。因而,装配过程不包括对多个齿轮的相位调整,从而增加了装配的方便性。
驱动力传递轴92的平面部分92a和92b用作阻止连接件96和有齿轮凸缘93的旋转或滑动的止动件。即,由于驱动力传递轴92的平面部分92a和92b分别与连接件96和有齿轮凸缘93接合,连接件96、驱动力传递轴92以及有齿轮凸缘93彼此固定地连接,防止由于在彼此连接的前述部件中可能发生的滑动等而引起输入连接件96的旋转驱动力的任何损失的发生。此外,如上所述,使鼓体91免受由于输入连接件96的旋转驱动力而可能产生的任何不希望的载荷。结果,抑制了在形成图像时故障的发生。
现在,将参考图5描述装配感光鼓11的过程。
将驱动力传递轴92插入鼓体91。然后,将驱动力传递轴92的直径缩减部分92c和平面部分92b插入有齿轮凸缘93并使直径缩减部分92c和平面部分92b与齿轮凸缘93相接合。因此,驱动力传递轴92和有齿轮凸缘93相对于彼此定位。
其后,将驱动力传递轴92插入无齿轮凸缘94。然后,将连接件96配合到驱动力传递轴92的平面部分92a上并使二者相接合。从而,连接件96和驱动力传递轴92相对于彼此定位,并且无齿轮凸缘94和连接件96相对于彼此定位。
其后,将鼓体91的一端与无齿轮凸缘94接合并且通过粘合剂将固定到无齿轮凸缘94上,并且将有齿轮凸缘93轻轻地压配合到鼓体91的另一端中。从而,完成感光鼓11的装配。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由于有齿轮凸缘93被轻轻地压配合到鼓体91中,因此鼓体91和有齿轮凸缘93一起旋转,而不是彼此独立地旋转。这种情形也可以如下表述:输入到感光鼓11的连接件96的旋转驱动力经由鼓体91传递到有齿轮凸缘93。然而,与仅借助鼓体将旋转驱动力从感光鼓的一端传递到另一端的构造相比较,驱动力传递轴92的存在使施加到鼓体91的载荷减小。换句话说,在感光鼓11中,由于驱动力传递轴92的一端(图5中右端)和另一端(图5中左端)均受到旋转驱动,所以鼓体91不容易发生扭曲或变形。根据需要,可用粘合剂等将鼓体91和有齿轮凸缘93彼此固定。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两个组件(具体而言为连接件96和无齿轮凸缘94)设置在驱动力传递轴92的输入侧。在装配具有这种构造的感光鼓11过程中,无齿轮凸缘94不必相对于驱动力传递轴92定位。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驱动力传递轴92为具有圆形横截面形状的棒形部件并且具有平面部分92a和92b。驱动力传递轴92并不限于这种部件。例如,可以在驱动力传递轴92中设置各自具有诸如键槽等其它形状的部分,以代替用作阻止具有圆形横截面形状的驱动力传递轴92的旋转的止动件的平面部分92a和92b。作为另一实例,可以采用具有多边形或矩形横截面形状的棒形部件作为驱动力传递轴92。
图6示出了驱动机构120,该驱动机构120产生将要从感光鼓11的驱动力传递轴92传递的旋转驱动力。在图6中,未示出覆盖驱动机构120的覆盖部件110(见图2和图4)。
图6中示出的驱动机构120包括第一驱动力传递路径以及第二驱动力传递路径,驱动电动机3(见图2)产生的驱动力经由第一驱动力传递路径从有齿轮凸缘93的齿轮93a传递到显影装置14,驱动电动机3(见图2)产生的驱动力经由第二驱动力传递路径从有齿轮凸缘93的齿轮93a传递到色调剂收集单元72的曲柄轴84(见图1)。
因此,除了驱动电动机3(见图2)外,将旋转驱动力供给到显影装置14的驱动源和将旋转驱动力供给到色调剂收集单元72的驱动源都不是必要的。因此,在示例性实施例中,驱动源的数目减少,并且驱动机构120具有简单的构造。另外,=装置主体的内部空间得到了有效的利用。结果,减小了装置主体的尺寸。
更具体而言,第一驱动力传递路径包括齿轮131、齿轮133以及齿轮135,齿轮131设置在显影装置14的显影辊14a的一端并与有齿轮凸缘93的齿轮93a啮合,齿轮133设置在显影装置14的螺旋推运器14c的一端,齿轮135设置在显影装置14的螺旋推运器14d的一端。第一驱动力传递路径还包括与齿轮131和齿轮133都啮合的惰轮132以及与齿轮133和齿轮135都啮合的惰轮134。齿轮131与其他齿轮串联设置。
因此,在第一驱动力传递路径中,旋转驱动力从有齿轮凸缘93的齿轮93a依次传递到齿轮131、惰轮132、齿轮133、惰轮134和齿轮135。
第二驱动力传递路径包括与有齿轮凸缘93的齿轮93a啮合的齿轮141以及设置在曲柄轴84的一端的齿轮145。第二驱动力传递路径还包括二级齿轮142。二级齿轮142包括与齿轮141啮合的齿轮143以及与齿轮145啮合的齿轮144。齿轮143和齿轮144为同轴设置的。
更具体而言,在二级齿轮142中,与齿轮145啮合的齿轮144具有比与齿轮141啮合的齿轮143更大的直径。因此,二级齿轮142减小了从齿轮141输入的旋转驱动力的旋转速度,然后将旋转驱动力输出给齿轮145。结果,获得了作为向齿轮145的输出的与减速比成比例的扭矩。
因此,二级齿轮142用作减速单元。齿轮141以及齿轮143至145的节圆可以根据设计条件任意设定。
二级齿轮142的减速功能有助于抑制感光鼓11上的带纹的发生。第二驱动力传递路径中所需的旋转驱动力比第一驱动力传递路径中所需的旋转驱动力大。换句话说,色调剂收集单元72(见图1)的曲柄轴84的旋转可能对感光鼓11的旋转产生不利影响并且可能引起带纹的发生。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二级齿轮142的减速功能有助于减小对感光鼓11的旋转的不利影响,从而抑制带纹的发生。
提高包括在第一驱动力传递路径中的齿轮131和其他齿轮的精度也有助于抑制上述带纹的发生。
设置在装置主体上的驱动电动机3是示例性驱动源。感光鼓11是示例性图像形成对象。驱动力传递轴92是示例性可旋转轴。显影装置14是示例性显影单元。转印装置15是示例性转印单元。有齿轮凸缘93是示例性提取部件。
显影装置14的显影辊14a、螺旋推运器14c以及螺旋推运器14d为示例性旋转部件。收集部分82的框架结构83以及曲柄轴84为示例性收集部件。二级齿轮142为示例性减速单元。连接件96为除齿轮以外的示例性传递部件。
驱动机构120可以选择性地设置在驱动力传递轴92的输入侧。然而,驱动电动机3(见图2)设置在装置主体的位于驱动力传递轴92的输入侧的位置处。另外,高压电路板(未示出)和其他相关组件设置在装置主体的位于驱动力传递轴92的输出侧的位置处。因此,如果驱动机构120设置在设有驱动电动机3(见图2)和其他相关组件的驱动力传递轴92的输入侧,则驱动电动机3(见图2)和其他相关组件需要偏移与包括在驱动机构120中的齿轮131和其他齿轮的厚度相对应的量。相对应地,装置主体的宽度(沿图1中深度方向的尺寸)需增加驱动电动机3(见图2)和其他组件所偏移的量。
作为代替将驱动机构120设置在驱动力传递轴92的输出侧并且借助驱动力传递轴92实现旋转驱动力的传递的构造(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下述的另一构造是可以接受的:其中,省略驱动力传递轴92并且将驱动机构120设置在感光鼓11的设置有驱动电动机3的一侧(图4和图5中的右侧)。然而,在后一情形下,就装置主体中的布局而言,装置主体变大。
也就是说,如果采用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构造:将驱动机构120设置在感光鼓11的与设置有驱动电动机3的一侧相反的一侧(图4和图5中左侧),则抑制了装置主体的尺寸的增加。
从而,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将旋转驱动力供给到设置为与感光鼓11邻近的显影装置14和色调剂收集单元72的驱动机构120具有简单的构造。
出于示例和说明的目的提供了本发明实施例的上述说明。其意图不在于穷举或将本发明限制为所公开的确切形式。显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许多修改和变型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说明示例性实施例是为了最佳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的其他人员能够理解各种实施例的发明和适合于特定预期应用的各种修改。其目的在于用所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内容来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Claims (7)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包括:
驱动源,其产生驱动力;
图像形成对象,在其上将要形成静电潜像,所述图像形成对象包括可旋转轴并且借助输入所述可旋转轴的一端的驱动力而旋转,所述可旋转轴延伸穿过所述图像形成对象,所述可旋转轴包括沿着所述可旋转轴的纵向的表面的所述一端处的至少一个平面部分;
除了齿轮以外的传递部件,其构造为与所述可旋转轴的所述平面部分接合,所述驱动力输入所述传递部件;
无齿轮凸缘,其构造为保持所述图像形成对象,其中所述传递部件构造为与所述无齿轮凸缘接合,并且输入所述传递部件的所述驱动力经由所述无齿轮凸缘被传递到所述图像形成对象;以及
提取部件,其设置在所述图像形成对象的可旋转轴的另一端,并且从所述可旋转轴提取将被传递到除了所述图像形成对象以外的被驱动部件的驱动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
显影单元,其包括旋转部件并且用显影剂对所述图像形成对象上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以及
收集部件,其收集已从所述图像形成对象清除的显影剂的残余物,
其中,所述提取部件提取将被传递到所述显影单元的旋转部件和所述收集部件中的至少一者的驱动力。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
减速单元,其减小由所述提取部件提取的驱动力的旋转速度并且将旋转速度已经被减小的驱动力输出。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
减速单元,其减小由所述提取部件提取的驱动力的旋转速度并且将旋转速度已经被减小的驱动力输出。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图像形成装置,
其中,设置在所述图像形成对象的可旋转轴的驱动力所输入的一端的部件和设置在所述图像形成对象的可旋转轴的另一端的所述提取部件中的一者利用齿轮传递驱动力,而另一者利用所述传递部件传递驱动力。
6.一种处理盒,其可拆卸地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的主体上,所述处理盒包括:
图像形成对象,在其上将要形成静电潜像,所述图像形成对象包括可旋转轴并且借助输入所述可旋转轴的一端的驱动力而旋转,所述可旋转轴延伸穿过所述图像形成对象,所述可旋转轴包括沿着所述可旋转轴的纵向的表面的所述一端处的至少一个平面部分;
除了齿轮以外的传递部件,其构造为与所述可旋转轴的所述平面部分接合,所述驱动力输入所述传递部件;
无齿轮凸缘,其构造为保持所述图像形成对象,其中所述传递部件构造为与所述无齿轮凸缘接合,并且输入所述传递部件的所述驱动力经由所述无齿轮凸缘被传递到所述图像形成对象;以及
提取部件,其设置在所述图像形成对象的可旋转轴的另一端,并且从所述可旋转轴提取将被传递到除了所述图像形成对象以外的被驱动部件的驱动力。
7.一种图像形成方法,包括:
产生驱动力;
借助所述驱动力使图像形成对象旋转,在所述图像形成对象上将要形成静电潜像并且所述图像形成对象包括可旋转轴,所述可旋转轴延伸穿过所述图像形成对象,所述驱动力被输入到所述可旋转轴的一端;以及
从所述图像形成对象的所述可旋转轴的另一端提取将被传递到除了所述图像形成对象以外的被驱动部件的驱动力,其中
所述可旋转轴包括沿着所述可旋转轴的纵向的表面的所述一端处的至少一个平面部分;
所述驱动力输入除了齿轮以外的传递部件,所述传递部件构造为与所述可旋转轴的所述平面部分接合并与无齿轮凸缘接合,所述无齿轮凸缘构造为保持所述图像形成对象;并且
输入所述传递部件的所述驱动力经由所述无齿轮凸缘被传递到所述图像形成对象。
CN201210378859.7A 2012-03-22 2012-10-09 图像形成装置、处理盒以及图像形成方法 Active CN10332405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064811 2012-03-22
JP2012064811A JP5974572B2 (ja) 2012-03-22 2012-03-22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24054A CN103324054A (zh) 2013-09-25
CN103324054B true CN103324054B (zh) 2017-07-04

Family

ID=491928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378859.7A Active CN103324054B (zh) 2012-03-22 2012-10-09 图像形成装置、处理盒以及图像形成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037043B2 (zh)
JP (1) JP5974572B2 (zh)
CN (1) CN10332405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118657B2 (ja) * 2018-02-09 2022-08-1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69103545T2 (de) * 1990-02-17 1995-01-12 Canon Kk Arbeitseinheit und Bilderzeugungsgerät mit einer solchen Einheit.
US5659868A (en) * 1995-12-11 1997-08-19 Xerox Corporation Pressure roll having a flat shaft for use in a heat and pressure fuser apparatus
JPH10232526A (ja) * 1997-02-21 1998-09-02 Mita Ind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用の駆動機構
US6654580B2 (en) * 2000-12-27 2003-11-2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3793457B2 (ja) * 2001-12-27 2006-07-05 京セラミ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用の駆動機構
JP2003280458A (ja) * 2002-03-20 2003-10-02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3316117A (ja) * 2002-04-19 2003-11-06 Canon Inc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装置
JP4135498B2 (ja) * 2002-12-26 2008-08-20 カシオ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ドラムユニット
GB2397136A (en) * 2003-01-10 2004-07-14 Gcc Man Ltd A toner cartridge
JP5337496B2 (ja) * 2009-01-07 2013-11-06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駆動伝達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24054A (zh) 2013-09-25
US9037043B2 (en) 2015-05-19
JP2013195873A (ja) 2013-09-30
JP5974572B2 (ja) 2016-08-23
US20130251400A1 (en) 2013-09-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677261B (zh) 电摄影感光鼓、处理盒和电摄影成像设备
CN101458489B (zh) 显影剂盒
CN102109797A (zh) 显影盒
US8515316B2 (en) Develop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3246194A (zh) 处理盒、显影装置和成像设备
CN103885313A (zh) 处理盒
CN102200724A (zh) 显影盒
CN203786469U (zh) 处理盒
CN102736479A (zh) 显影剂收容容器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JP2018124362A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3365167B (zh) 显影剂收容容器、具备显影剂收容容器的显影装置、以及具备显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CN103324054B (zh) 图像形成装置、处理盒以及图像形成方法
CN103558743B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02736482A (zh) 图像形成装置和调色剂容器
CN102190176B (zh) 图像形成装置
EP2405307B1 (en) Developer storage contain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2591164B (zh) 成像设备
JP5788742B2 (ja)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
CN207645458U (zh) 供纸装置
JP5998560B2 (ja) トナー回収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3045116A (ja) 廃トナー収容ケース及びプロセスユニット
CN203799182U (zh) 显影装置
CN204807921U (zh) 处理盒
JP5966495B2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搬送機構
JP5949428B2 (ja) 現像剤搬送装置、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okyo

Patentee after: Fuji 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Patentee before: Fuji Xerox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