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18664A - 片材介质输送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片材介质输送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318664A
CN103318664A CN2012104263755A CN201210426375A CN103318664A CN 103318664 A CN103318664 A CN 103318664A CN 2012104263755 A CN2012104263755 A CN 2012104263755A CN 201210426375 A CN201210426375 A CN 201210426375A CN 103318664 A CN103318664 A CN 10331866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et media
sheet
media
tray
pil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42637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318664B (zh
Inventor
村上龙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ki Electric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Oki Dat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ki Data Corp filed Critical Oki Dat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3186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1866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31866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1866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1/00Supports or magazines for piles from which articles are to be separated
    • B65H1/04Supports or magazines for piles from which articles are to be separated adapted to support articles substantially horizontally, e.g. for separation from top of pi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5/00Parts for holding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5/10Cassettes, holders, bins, decks, trays, supports or magazines for sheets stacked substantially horizontally
    • B65H2405/11Parts and details thereof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5/00Parts for holding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5/10Cassettes, holders, bins, decks, trays, supports or magazines for sheets stacked substantially horizontally
    • B65H2405/11Parts and details thereof
    • B65H2405/111Bottom
    • B65H2405/1111Bottom with several surface portions forming an angle relatively to each oth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5/00Parts for holding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5/10Cassettes, holders, bins, decks, trays, supports or magazines for sheets stacked substantially horizontally
    • B65H2405/11Parts and details thereof
    • B65H2405/111Bottom
    • B65H2405/1116Bottom with means for changing geometry
    • B65H2405/11164Rear portion extensible in parallel to transport dire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5/00Parts for holding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5/10Cassettes, holders, bins, decks, trays, supports or magazines for sheets stacked substantially horizontally
    • B65H2405/11Parts and details thereof
    • B65H2405/112Rear, i.e. portion opposite to the feeding / delivering side
    • B65H2405/1122Rear, i.e. portion opposite to the feeding / delivering side movable linearly, detail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5/00Parts for holding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5/30Other features of supports for sheets
    • B65H2405/32Supports for sheets partially insertable - extractable, e.g. upon sliding movement, draw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5/00Parts for holding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5/30Other features of supports for sheets
    • B65H2405/32Supports for sheets partially insertable - extractable, e.g. upon sliding movement, drawer
    • B65H2405/324Supports for sheets partially insertable - extractable, e.g. upon sliding movement, drawer between operative position and non operative posi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7/00Mean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B65H2220/00 – B65H2406/00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 B65H2407/20Mean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B65H2220/00 – B65H2406/00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for manual intervention of operator
    • B65H2407/21Manual feeding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包括片材介质输送装置,该片材介质输送装置具有第一片材介质堆积器部件,该第一片材介质堆积器部件设置在壳体上以便能够从壳体打开以及关闭到壳体;第二片材介质堆积器部件,该第二片材介质堆积器部件设置在第一片材介质堆积器部件上以便能够从第一片材介质堆积器部件拉出以及插入第一片材介质堆积器部件;以及辅助构件,该辅助构件设置在第一片材介质堆积器部件上,以便能够被移动,当第二片材介质堆积器部件处于拉出状态时,该辅助构件与第二片材介质堆积器部件接合,以便随着第二片材介质堆积器部件的拉出而一起移动,使得辅助构件覆盖主片材介质堆积器表面和扩展的片材介质堆积器表面之间的间隙部分。

Description

片材介质输送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片材介质输送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片材介质盒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诸如彩色打印机)的主体(也称为“装置主体”)的下部,从片材介质盒供给的片材介质(诸如片材纸)沿着多个图像形成单元输送通过输送路径。不同颜色的墨粉图像分别形成在图像形成单元的感光鼓上,墨粉图像从感光鼓转印到片材介质上,然后墨粉图像通过定像单元定像在片材介质上。结果,彩色图像形成在片材介质上。之后,片材介质被输送,然后从装置主体排出到输出堆积器。
另外,为了供给特殊用途的片材介质,诸如薄片材纸、厚片材纸、明信片和信封,图像形成装置可以具有片材介质供给托盘,作为供给片材介质的片材介质输送装置,其设置在装置主体的侧壁或另一位置,以便能够从装置主体打开以及关闭到装置主体。例如,参考日本专利申请公开2004-137078号(专利文献1)。另外,为了排出彩色图像已经形成于其上的特殊用途的片材介质,图像形成装置可以具有片材介质输出托盘,作为排出片材介质的片材介质输送装置,其设置在装置主体的侧壁或另一位置,以便能够从装置主体打开以及关闭到装置主体。
在片材介质供给托盘和片材介质输出托盘中,使用者打开主托盘并且展开辅助托盘而形成片材介质堆积器表面,特殊用途的片材介质将堆积在该表面上。然而,当折叠辅助托盘并且关闭主托盘时,使用者有时感觉麻烦。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提出了图像形成装置的主体具有一装置,该装置包括主托盘和辅助托盘,通过打开或关闭片材介质供给托盘(或片材介质输出托盘)而打开或关闭主托盘,辅助托盘可以从主托盘拉出并且插入到主托盘中。在这种片材介质供给托盘(或片材介质输出托盘)中,辅助托盘可以插入到主托盘中以收纳,而无需移动引导构件将辅助托盘的侧边缘引导到辅助托盘的侧边缘外侧。
然而,存在的问题是,当片材介质放置在由主托盘和辅助托盘的组合形成的片材介质堆积器表面上时,片材介质的顶端(例如,前端)抵靠主托盘和辅助托盘之间形成的台阶部分或间隙部分,导致片材介质不能够顺畅地设置在片材介质堆积器表面上并且片材介质的前端可能容易被折叠、翘曲或损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片材介质输送装置,其能够容易地容纳在图像形成装置的主体中,并且能够允许片材介质顺畅地设置在片材介质堆积器表面上,以及提供一种具有该片材介质输送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片材介质输送装置包括:第一片材介质堆积器部件,所述第一片材介质堆积器部件设置在壳体上以便能够从所述壳体打开以及关闭到所述壳体,所述第一片材介质堆积器部件具有放置片材介质的主片材介质堆积器表面,当所述第一片材介质堆积器部件处于打开状态时,所述主片材介质堆积器表面朝向上;第二片材介质堆积器部件,所述第二片材介质堆积器部件设置在所述第一片材介质堆积器部件上,以便能够从所述第一片材介质堆积器部件拉出和插入所述第一片材介质堆积器部件,所述第二片材介质堆积器部件具有放置片材介质的扩展的片材介质堆积器表面,当所述第一片材介质堆积器部件处于打开状态时,通过使所述第二片材介质堆积器部件从所述第一片材介质堆积器部件拉出而露出所述扩展的片材介质堆积器表面;以及辅助构件,所述辅助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片材介质堆积器部件上以便能够移动,所述辅助构件与所述第二片材介质堆积器部件接合,以便随着所述第二片材介质堆积器部件的拉出而一起移动,使得当所述第二片材介质堆积器部件处于拉出状态时,所述辅助构件覆盖所述主片材介质堆积器表面和所述扩展的片材介质堆积器表面之间的间隙部分。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壳体;以及片材介质输送部,其中,该片材介质输送部是上述片材介质输送装置。
附图说明
在附图中:
图1是示意性地显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作为图像形成装置的彩色打印机的内部结构的图;
图2是示意性地显示第一实施例中的第二片材介质供给机构的结构的透视图;
图3是示意性地显示第一实施例中的第二片材介质供给机构的横截面图的图;
图4是示意性地显示第一实施例中的片材介质供给托盘的结构的分解透视图;
图5是示意性地显示第一实施例中的片材介质供给托盘的结构的主要部分的分解透视图;
图6是示意性地显示第一实施例中的第二片材介质供给机构的第一状态的透视图;
图7是示意性地显示第一实施例中的处于第一状态的第二片材介质供给机构的主要部分的透视图;
图8是示意性地显示第一实施例中的处于第一状态的第二片材介质供给机构的第一主要部分的横截面图;
图9是示意性地显示第一实施例中的处于第一状态的第二片材介质供给机构的第二主要部分的横截面图;
图10是示意性地显示第一实施例中的第二片材介质供给机构的第二状态的透视图;
图11是示意性地显示第一实施例中的第二状态的第二片材介质供给机构的主要部分的平面图;
图12是示意性地显示第一实施例中的处于第三状态的第二片材介质供给机构的主要部分的透视图;
图13是示意性地显示第一实施例中的处于第三状态的第二片材介质供给机构的主要部分的第一横截面图;
图14是示意性地显示第一实施例中的处于第三状态的第二片材介质供给机构的主要部分的第二横截面图;
图15是示意性地显示第一实施例中的处于第四状态的第二片材介质供给机构的主要部分的透视图;
图16是示意性地显示第一实施例中的处于第四状态的第二片材介质供给机构的主要部分的第一横截面图;
图17是示意性地显示第一实施例中的处于第四状态的第二片材介质供给机构的主要部分的第二横截面图;
图18是示意性地显示第一实施例中的第二片材介质供给机构的第五状态的透视图;
图19是示意性地显示第一实施例中的第二片材介质供给机构的第五状态的横截面图;
图20是示意性地显示第一实施例中的第二片材介质供给机构的第五状态的平面图;
图21是示意性地显示第一实施例中的处于第五状态的第二片材介质供给机构的主要部分的透视图;
图22是示意性地显示第一实施例中的处于第五状态的第二片材介质供给机构的主要部分的第一横截面图;
图23是示意性地显示第一实施例中的处于第五状态的第二片材介质供给机构的主要部分的第二横截面图;
图24是示意性地显示第一实施例中的第二片材介质供给机构的第六状态的透视图;
图25是示意性地显示第一实施例中的第二片材介质供给机构的第六状态的横截面图;
图26是示意性地显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中的当主托盘位于片材介质供给位置时的第二片材介质供给机构的结构的透视图;
图27是示意性地显示第二实施例中的当主托盘位于片材介质供给位置时的第二片材介质供给机构的结构的横截面图;
图28是示意性地显示第二实施例中的当主托盘位于片材介质供给位置时的第二片材介质供给机构的结构的主要部分的横截面图;
图29是示意性地显示第二实施例中的当主托盘位于下压位置时的第二片材介质供给机构的结构的透视图;
图30是示意性地显示第二实施例中的当主托盘位于下压位置时的第二片材介质供给机构的结构的横截面图;以及
图31是示意性地显示第二实施例中的当主托盘位于下压位置时的第二片材介质供给机构的结构的主要部分的横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将参考附图对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片材介质输送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进行详细描述。在每个附图中示出了xyz笛卡尔坐标系。在附图中,x轴方向表示图像形成装置的深度方向,其大致平行于诸如片材纸的片材介质12a的宽度方向(即,如图4中所示的宽度方向A2),垂直于片材介质12a的供给方向(即,图1中所示的供给方向A3)。y轴方向表示宽度方向A2。z轴方向表示图像形成装置的高度的方向(即,高度方向),其大致平行于竖直方向。片材介质12a在供给方向A3(即,y轴方向)的顶端(在图1中显示为片材介质12a的左侧)也称为“前端”。在片材介质12a的供给方向上的片材介质12a的尾端也称为“后端”。
第一实施例
图1是示意性地显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作为图像形成装置的彩色打印机的内部结构的图。
如图1所示,形成第一片材介质输送装置的一部分的片材介质盒11设置在彩色打印机的主体(装置主体)78内的下部,使得片材介质盒11可以附接到装置主体78以及从装置主体78拆卸。第一片材介质输送装置具有第一片材介质供给单元的功能。片材介质12(诸如片材纸)容纳在片材介质盒11中。片材介质堆积板13设置在片材介质盒11中,以便能够绕着作为旋转中心轴线的旋转轴sh1摆动或旋转。片材介质12堆积在片材介质盒11中的片材介质堆积板13上。
在片材介质盒11中设置有用于调节堆积的片材介质12的位置的引导构件。引导构件引导片材介质12的侧边缘以便确定片材介质12在垂直于片材介质12的供给方向(输送方向)的方向上的位置。
升起杆14设置在片材介质盒11中,在片材介质12的供给侧,即,在片材介质12的前端一侧,以便能够绕着作为旋转中心轴线的轴sh2摆动或旋转。轴sh2可拆卸地联接到马达15的旋转轴,该马达15设置在装置主体78中,作为用于供给片材介质12的驱动单元。当片材介质盒11加载到或插入将设置在装置主体78中的壳体CS(是装置主体78的一部分)时,升起杆14与马达15的旋转轴接合。
当控制器18驱动马达15时,升起杆14旋转,使得升起杆14的顶端抵靠片材介质堆积板13的底壁,并且升起片材介质堆积板13的前端部分,由此,堆积在片材介质堆积板13上的一个或多个片材介质12的前端被向上移动。当一个或多个片材介质12的前端向上移动到预先确定的高度时,上移检测器16检测到片材介质12,以便产生检测信号并且将检测信号发送给控制器18。并且,当接收到检测信号时,控制器18停止马达15,以便停止升起杆14的旋转。
在片材介质盒11的前端部分的附近设置有片材介质拾起供给器20,用于一个接一个地供给片材介质12。片材介质盒11和片材介质拾起供给器20形成第一片材介质供给机构30。
片材介质拾起供给器20具有拾起辊21、供给辊22和23、片材介质有/无检测器24、以及片材介质剩余量检测器25。拾起辊21设置成推片材介质12的前端,该片材介质12的前端向上移动可达到预先确定的高度。拾起辊21是用于供给片材介质盒11中的片材介质12的构件。供给辊22和23形成用于分开片材介质12的装置。供给辊22设置成将单个片材介质与拾起辊21拾起并供给的一个或多个片材介质12分开。供给辊22用作第一分开辊,供给辊23用作第二分开辊。设置为邻近上移检测器16的片材介质有/无检测器24检测片材介质12的有或无。设置为比上移检测器16低预先确定距离的位置的片材介质剩余量检测器25检测片材介质12的剩余量。
由片材介质拾起供给器20供给并且由供给辊22和23分开的片材介质12沿着片材介质输送路径Rt输送并且通过作为第一片材介质检测器的片材介质传感器31。在此之后,片材介质12的前端由片材介质传感器31来检测,然后片材介质12输送到输送辊对32,该输送辊对32作为辊r1和r2的第一辊对。当片材介质传感器31检测到片材介质12的前端以产生检测信号时,其将检测信号发送给控制器18。
接下来,由输送辊对32输送的片材介质12通过作为第二片材介质检测器的入口传感器33的检测位置,片材介质12的前端由入口传感器33来检测,然后片材介质输送到作为辊r3和r4的第二辊对的对齐辊对34,以便校正片材介质12的歪斜。在此情况下,例如,对齐辊对34的辊r3和r4中的一个的表面由高摩擦材料(诸如橡胶)制成,另一个辊的表面由摩擦系数小于所述高摩擦材料的低摩擦材料(诸如金属或塑料)制成。
从对齐辊对34供给的片材介质12传递通过作为第三片材介质检测器的写入传感器35的检测位置,片材介质12的前端由写入传感器35来检测,然后输送到图像形成部40。
在第一实施例中,入口传感器33设置在片材介质12的输送方向上的对齐辊对34的上游,并且位于对齐辊对34的附近。写入传感器35设置在片材介质12的输送方向上的对齐辊对34的下游,并且位于对齐辊对34的附近。当入口传感器33检测到片材介质12的前端以产生检测信号时,其将检测信号发送给控制器18。
图像形成部40具有串联布置的图像形成单元41Y、41M、41C和41Bk,其颜色为黄色、品红色、青绿色和黑色,并且还具有作为转印装置的转印单元51,其利用库仑力将作为图像形成单元41Y、41M、41C和41Bk形成的显像剂图像的墨粉图像转印到片材介质12(或12a)上。图像形成部40在片材介质12(或12a)上形成诸如彩色图像的图像。
图像形成单元41Y、41M、41C和41Bk中的每一个具有例如感光鼓43(诸如有机光导体(OPC)鼓)、充电辊44、显像辊46、墨粉供应器47、和清洁刀片48。感光鼓43是图像承载器,用于在感光鼓43的表面上承载墨粉图像。充电辊44是充电装置,用于对感光鼓43的表面均匀地充电。显像辊46是显像剂承载器,用于使各个颜色的墨粉图像形成为静电潜像,该静电潜像形成为感光鼓43的表面上的潜像。墨粉供应器47将作为显像剂的各个颜色的墨粉供应到图像形成单元41Y、41M、41C和41Bk的感光鼓43的表面上。清洁刀片48是第一清洁构件,用于移除感光鼓43的表面上剩余的墨粉。
在第一实施例中,为了使充电辊44充电的感光鼓43的表面曝光而形成静电潜像,作为曝光装置(打印头)的LED头45设置在感光鼓43之上,与感光鼓43相对置。每个LED头45具有LED阵列。曝光装置可以使用不同于LED的光源(例如,激光光源)。
转印单元51具有例如作为输送驱动器的输送马达19、驱动辊53、张力辊54、转印带52、转印辊55、清洁刀片56、和废弃墨粉盒57。驱动辊53随着输送马达19的驱动而一起旋转。张力辊54可旋转地设置为与驱动辊53间隔开预先确定的距离。转印带52是在驱动辊53和张力辊54之间延伸的环形带。转印带52通过驱动辊53的旋转而运行,以便静电地吸引片材介质12或12a以便进行输送。转印辊55是转印构件,其设置成与图像形成单元41Y、41M、41C和41Bk中相关联的一个相对置,以便转印带52设置在转印辊55和图像形成单元41Y、41M、41C和41Bk之间。转印带52设置成推靠感光鼓43,以便将墨粉图像转印到片材介质12上。清洁刀片56是第二清洁构件,其通过刮转印带52而移除附接到转印带52的外表面上的墨粉。废弃墨粉盒57是废弃的显影剂容器,其接收并累积由清洁刀片56刮下的墨粉(即,废弃墨粉)。
与图像形成单元41Y、41M、41C和41Bk相关联的各个颜色的墨粉图像的形成与转印带52的运行同步,使得各个颜色的墨粉图像连续地转印到放置在转印带52上的片材介质12或12a,这些各个颜色的墨粉图像彼此叠置,从而形成彩色墨粉图像。以此方式,彩色墨粉图像形成于其上的片材介质12或12a被输送到作为定像装置的定像单元60。
定像单元60包括辊对,该辊对具有例如作为第一辊的上辊61,其表面由弹性材料制成,还具有作为第二辊的下辊62。作为第一热源的卤素灯63设置在上辊61中,作为第二热源的卤素灯64设置在下辊62中。通过驱动作为定像驱动器的定像马达69而使上辊61旋转。通过加热并下压片材介质,在定像单元60中,彩色墨粉图像定像到片材介质12或12a。在此方面,定像单元60的结构不限于上述示例。
已经形成有彩色图像的片材介质12或12a由设置在片材介质输送路径Rt中的排出辊对65a、65b和65c输送,从装置主体78排出,并且堆积在堆积器66上,该堆积器66形成在装置主体78的上表面上。
期望的是,作为设置在第一实施例的彩色打印机中的输送路径切换装置的分开器67邻近排出辊对65a。分开器67可以将彩色图像形成于其上的片材介质12或12a的排出方向切换为上方向(图1中的z轴方向)或与片材介质排出方向相同的笔直方向(图1中的y轴方向)。当排出方向是向上方向时,片材介质12或12a堆积在形成于装置主体78的上表面上的堆积器66中。当排出方向是笔直方向时,片材介质12或12a从装置主体78排出,堆积在片材介质输出托盘68中,该片材介质输出托盘68作为片材介质输送装置,用于接收片材介质。作为片材介质输出单元的片材介质输出托盘68设置在装置主体78中,以便能够摆动或旋转,使得片材介质输出托盘68能够在装置主体78的侧表面中从装置主体78打开以及关闭到装置主体78。
为了能够供给不能够从片材介质盒11供应的片材介质12a,诸如薄片材纸、厚片材纸、窄片材纸、长片材纸、明信片和信封,并且将片材介质12a输送到图像形成部40,在装置主体78的侧表面中设置作为第二片材介质输送装置的片材介质供给托盘70,用于供给片材介质12a,作为第二片材介质供给单元。第二片材介质输送装置设置为能够容纳在作为支持构件的框架FR中,该框架FR是壳体CS的一部分。第二片材介质输送装置设置在装置主体78中,以便能够摆动或旋转,使得第二片材介质输送装置能够沿箭头A1的方向从装置主体78打开以及关闭到装置主体78。片材介质供给托盘70用作多功能托盘(MPT)或手动供给托盘,当使用时,其能够从装置主体78打开,当不使用时,其能够关闭到装置主体78。
片材介质供给托盘70包括主托盘71和多个辅助托盘,如以下所述的图2至图4所示。在第一实施例中,辅助托盘包括第一辅助托盘72和第二辅助托盘73,如图2至图4所示。在该实施例中,尽管辅助托盘包括两个辅助托盘,但辅助托盘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多于两个。
在片材介质供给托盘70的前端部的附近设置有片材介质拾起供给器80,用于一个接一个地重复地供给片材介质12a。片材介质拾起供给器80具有拾起辊81和分开件86。拾起辊81是供给辊或供给构件,其被设置为推上升到预先确定的高度的片材介质12a的前端,并且供给片材介质12a。分开件86是将拾起辊81连续供应的片材介质12a分开成为单个片材的构件。片材介质供给托盘70和片材介质拾起供给器80形成第二片材介质输出机构。分开件86形成用于分开片材介质12a的装置。
在该方面,可以使用作为第一分开辊的供给辊和作为第二分开辊的减速辊,以代替分开件86作为分开片材介质12a的装置。用于检测片材介质12a的有或无的片材介质有/无检测器以及用于检测片材介质12a的剩余量的片材介质剩余量检测器可以设置在片材介质拾起供给器80中。
由片材介质拾起供给器80供给并且由分开件86分开的片材介质12a被输送到片材介质输送路径Rt。
接下来对第二片材介质供给机构90进行解释。图2是示意性地显示第一实施例中的片材介质供给机构90的结构的透视图,图3是示意性地显示片材介质供给机构90的结构的横截面图。图4是示意性地显示第一实施例中的片材介质供给机构90的片材介质供给托盘70的结构的分解透视图,图5是示意性地显示片材介质供给托盘70的主要部分的结构的透视图。
在图2至图5中,参考标号FR表示形成图1所示的装置主体78的壳体CS的一部分的框架。如图2至图5所示,片材介质供给托盘70设置为能够容纳在装置主体78的壳体CS的框架FR中。片材介质供给托盘70设置在装置主体78中,以便能够沿着箭头A1的方向(图2)摆动或旋转,使得片材介质供给托盘70能够从装置主体78打开以及关闭到装置主体78。片材介质拾起供给器80设置在壳体CS的框架FR中。通过使片材介质供给托盘70相对于壳体CS的框架FR的竖直表面倾斜,片材介质供给托盘70可以从装置主体78打开。通过使片材介质供给托盘70升起并将其叠置在壳体CS的框架FR的竖直表面上(以下所述的图24和25),片材介质供给托盘70可以被关闭。在片材介质拾起供给器80中,拾起辊81由壳体CS的框架FR可旋转地支撑,分开件86由壳体CS的框架FR支撑,使得分开件86的顶端抵靠拾起辊81。
如图2至图5所示,作为第二片材介质输送装置的片材介质供给托盘70具有第一片材介质堆积器部件71、75、第二片材介质堆积器部件72、以及作为辅助构件的辅助堆积板76。
第一片材介质堆积器部件71、75设置在壳体CS上,使得能够从壳体CS打开以及关闭到壳体CS。第一片材介质堆积器部件71、75具有主片材介质堆积器表面71d,一个或多个片材介质12a将放置在该表面71d上。例如,当第一片材介质堆积器部件71、75位于图2和图3所示的打开状态时,主片材介质堆积器表面71d的方向向上。
第二片材介质堆积器部件72设置在第一片材介质堆积器部件71、75上,以便能够从第一片材介质堆积器部件71、75拉出以及插入第一片材介质堆积器部件71、75中。第二片材介质堆积器部件72具有扩展的片材介质堆积器表面72a,一个或多个片材介质12a将放置在该表面72a上。当第一片材介质堆积器部件71、75处于打开状态时,通过将第二片材介质堆积器部件72从第一片材介质堆积器部件71、75拉出而露出扩展的片材介质堆积器表面72a。
辅助堆积板76设置在第一片材介质堆积器部件71、75上,以便能够被移动。辅助堆积板76与第二片材介质堆积器部件72接合,以便随着第二片材介质堆积器部件72的拉出而一起移动,使得,例如,当第二片材介质堆积器部件72处于图2和图3所示的拉出状态时,辅助构件76覆盖主片材介质堆积器表面71d和扩展的片材介质堆积器表面72a之间的间隙部分(或台阶部分)。
例如,辅助堆积板76被设置为能够相对于第一片材介质堆积器部件71、75旋转。更具体而言,通过第二片材介质堆积器部件72的拉出或插入移动而使辅助堆积板76旋转,并且当第二片材介质堆积器部件72处于其拉出状态时,定位为离壳体CS更远的辅助堆积板76的端部抵靠扩展的片材介质堆积器表面72a。在第一实施例中,第一片材介质堆积器部件71、75具有主托盘71和保持构件75,该主托盘71具有主片材介质堆积器表面,保持构件75作为保持主托盘71的外罩,其能够被使用者从壳体CS打开以及关闭到壳体CS。辅助堆积板76由保持构件75支撑。
更为具体地说,在第一实施例中,例如,片材介质供给托盘70具有外罩75、主托盘71、第一辅助托盘72、第二辅助托盘73、一对侧面引导构件74、和辅助堆积板76。外罩75被设置为绕着轴移动(在第一实施例中摆动),该轴作为其相对于壳体CS的框架FR的摆动中心。外罩75是能够通过打开或关闭片材介质供给托盘70而被打开或关闭的保持构件。主托盘71设置为相对于外罩75和壳体CS的框架FR移动,并且可以通过打开或关闭外罩75而打开或关闭主托盘71。主托盘71作为其上放置有一个或多个片材介质12a并且具有主片材介质堆积器表面的片材介质堆积板。第一辅助托盘72设置为从主托盘71拉出,并且具有第一扩展的片材介质堆积器表面72a,在该表面72a上放置有一个或多个片材介质12a。第二辅助托盘73被支撑为摆动到第一辅助托盘72,并且具有第二扩展的片材介质堆积器表面73a,在该表面73a上放置有一个或多个片材介质12a。一对侧面引导构件74被设置为沿一个或多个片材介质12a的宽度方向A2(即,箭头A2的方向)在主托盘71上移动,以便调节一个或多个片材介质12a的侧边缘。辅助堆积板76设置为移动(在第一实施例中摆动)到主托盘71。辅助堆积板76是用于覆盖主托盘71和第一辅助托盘72之间的间隙部分的辅助构件。在片材介质供给托盘70被打开后,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辅助托盘72从主托盘71拉出,第二辅助托盘73能够相对于第一辅助托盘72旋转以便扩展,一个或多个片材介质12a可以堆积在处于扩展情况下的片材介质供给托盘70上。
作为第一轴支撑部件的凸起支撑部件101设置在主托盘71的后端部(在片材介质12a的输送方向的主托盘71的后端)的两个边缘的直立位置。作为第一轴的凸起71a设置在凸起支撑部件101的顶端,朝向片材介质供给托盘70的宽度方向的外侧突出。轴容纳部件102设置在外罩75的后端部的两个边缘处,以便向上突出。轴孔75a形成在每个轴容纳部件102的上端以便贯通。由于凸起71a以可旋转的方式插入轴容纳部件102的轴孔75a中,因此主托盘71被支撑为能够相对于外罩75摆动或旋转。
主托盘71采取下压位置(图2和图3中所示)以便将一个或多个片材介质12a设置在片材介质供给托盘70中,即,在这样的片材介质供给位置,以便将一个或多个片材介质12a推靠拾起辊81以便供给片材介质12a。为此,主托盘71可以具有弹簧、锁定构件、操作杆等,弹簧作为推动构件,用于将主托盘71推向片材介质供给位置,锁定构件用于当一个或多个片材介质12a被设定在片材介质供给托盘70中时将主托盘71保持在下压位置并且用于将其锁定,操作杆用于在一个或多个片材介质12a被设定在片材介质供给托盘70中之后释放主托盘71的被锁定构件锁定的状态,并且将主托盘71定位在片材介质供给位置。
作为沿着片材介质供给托盘70的宽度方向向外突出的被引导构件的凸起72c设置在第一辅助托盘72的前端部的两个边缘处(第一辅助托盘72的沿片材介质12a的输送方向的后端)以便带凹槽的轴容纳部件75c能够滑动,该带凹槽的轴容纳部件75c作为形成在外罩75的两个边缘处的引导件。另外,当凸起72c接合在轴容纳部件75c中时,第一辅助托盘72被支撑为使得第一辅助托盘72能够从外罩75拉出以及能够插入外罩75中。
作为第二轴的凸起73d被设置到第二辅助托盘73的前端部的两个边缘,以便沿着片材介质供给托盘70的宽度方向A2向外突出,轴容纳部件103与第一辅助托盘72的后端部的两个边缘一体地形成,轴孔72d形成在每个轴容纳部件103中。另外,当凸起73d插入轴孔72d时,第二辅助托盘73被支撑为能够相对于第一辅助托盘72摆动或旋转。
通过使第二辅助托盘73旋转,第二辅助托盘73可以处于扩展或打开状态(显示于图2和图3),在该状态下,一个或多个片材介质12a可以放置在第二辅助托盘73上。通过反向地旋转第二辅助托盘73以便关闭片材介质供给托盘70,第二辅助托盘73能够处于折叠或关闭状态(显示于图10和图11),在该状态下,第二辅助托盘73与第一辅助托盘72叠置。
作为沿着片材介质供给托盘70的宽度方向A2(箭头A2的方向)向外突出的第三轴的凸起76b设置在辅助堆积板76的前端部(辅助堆积板76的更靠近壳体CS的端部)的两个边缘上。轴容纳部件104设置在外罩75的后端部(位于轴容纳部件102的后侧,即,在与壳体CS的距离方面比轴容纳部件102更远)的两个边缘处的直立位置,轴孔75b形成在轴容纳部件104的上端以便贯通。另外,当凸起76b插入轴孔75b时,辅助堆积板76被支撑到外罩75,以便能够相对于第一实施例中的外罩75摆动或旋转。
为了将一个或多个片材介质12a设置在片材介质供给托盘70中,主托盘71位于下压位置,以便将一个或多个片材介质12放置在主托盘71上。此时,如果主托盘71的上表面(主片材介质堆积器表面)上的后端部(离壳体CS更远)定位在比辅助堆积板76的上表面的前端部(离壳体CS更近)更高的位置,则在一些情况下,一个或多个片材介质12a的前端(更靠近壳体CS)可能抵靠主托盘71的后端部(定位为离壳体CS更远)的侧向表面。在这种情况下,一个或多个片材介质12a弯曲、翘曲或损坏,并且一个或多个片材介质12a不能够顺畅地被使用者设置在片材介质供给托盘70中。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在第一实施例中,轴容纳部件104的高度被设置为使得,当主托盘71位于下压位置时,主托盘71的上表面的后端部与辅助堆积板76的上表面的前端部相同高度,或者比辅助堆积板76的上表面的前端部稍低。
因此,辅助堆积板76被设置为使得,在主托盘71和第一辅助托盘72之间,其前端部(定位为更靠近壳体CS)更高,后端部(定位为离壳体CS更远)较低。由于辅助堆积板76覆盖边界部分,诸如主托盘71和第一辅助托盘72之间的台阶部分或间隙部分,因此堆积在主托盘71上的一个或多个片材介质12a的前端可以避免抵靠主托盘71的后端部的侧向表面。结果,可以防止一个或多个片材介质12a弯曲、翘曲或损坏,并且因此一个或多个片材介质12a能够顺畅地被使用者设置在片材介质供给托盘70中。
沿宽度方向A2具有预先确定的长度的凹部71c形成在主托盘71的后端部的中间部分。沿宽度方向A2具有预先确定的长度的突出件76k近似设置在辅助堆积板76的前端部的中间部分,在对应于主托盘71的凹部71c的位置,使得突出件76k被凹部71c所容纳。
为了避免当第一辅助托盘72从主托盘71拉出时第一辅助托盘72沿着片材介质供给托盘70的宽度方向A2轻微移动或者倾斜到主托盘71,作为第一弧形接合部件的突出76e设置在辅助堆积板76的预先确定的位置。在第一实施例中,朝向第一辅助托盘72突出并且沿着片材介质12a的输送方向延伸的突出76e设置在辅助堆积板76的后表面上,在片材介质供给托盘70的沿着宽度方向A2的一端的附近,以便引导第一辅助托盘72并且使其沿着片材介质供给托盘70的宽度方向A2相对于主托盘71定位。作为第二接合部件的凹槽72e设置在第一辅助托盘72中,在对应于突出76e的位置,以便容纳突出76e。尽管在第一实施例中突出76e和凹槽72e设置在片材介质供给托盘70的宽度方向A2的一端,但突出76e和凹槽72e可以设置在片材介质供给托盘70的沿宽度方向A2的两端。
为了当第一辅助托盘72从主托盘71拉出或者第一辅助托盘72插入主托盘71时,辅助堆积板76能够顺畅地摆动,作为抵靠部件及加强部件的肋76h设置在辅助堆积板76的预先确定的位置,并且在第一实施例中,在辅助堆积板76的后端部的两个边缘处。另外,用于造成肋76h的顶端滑动的滑动表面72h设置在第一辅助托盘72的上表面中,在对应于肋76h的位置。
如图4所示,滑动表面72h包括第一表面s1、第一倾斜表面p1、第二表面s2、第二倾斜表面p2、和第三表面s3,其中,第一表面s1形成在第一辅助托盘72的前端部附近,第一倾斜表面p1形成在第一表面s1的后端部,第二表面s2形成在第一倾斜表面p1附近并且在第一倾斜表面p1的后侧,第二倾斜表面p2形成在第二表面s2的后端部,第三表面s3形成在第二倾斜表面p2附近并且在第二倾斜表面p2的后侧。第二表面s2形成为稍高于第一表面s1,第三表面s3形成为稍高于第二表面s2。
当第一辅助托盘72从主托盘71拉出或插入主托盘71时,第一辅助托盘72的滑动表面72h作为凸轮表面,肋76h作为凸轮随动件。随着第一辅助托盘72移动(拉出或插入),肋76h的顶端连续地抵靠沿着第一辅助托盘72的滑动表面72h的第一至第三表面s1至s3,以便使辅助堆积板76旋转并改变辅助堆积板76相对于第一辅助托盘72的倾斜角度。当第一辅助托盘72完全从主托盘71拉出并且肋76h的顶端抵靠第一表面s1时,辅助堆积板76的倾斜角度变得最大。随着第一辅助托盘72插入主托盘71中,辅助堆积板76的倾斜角度变小,当第一辅助托盘72完全地插入主托盘71中并且肋76h的顶端抵靠第三表面s3时,倾斜角度变成大致为零,即,辅助堆积板76变得大致平行于主托盘71的上表面。
作为凹部的狭缝76g形成在辅助堆积板76的后端部中,在宽度方向A2的多个位置(例如,七个位置)。作为第一突出和加强部件的肋72g设置在第一辅助托盘72的前端部中对应于狭缝76g的位置,使得肋72g和狭缝76g彼此平行,并且肋72g在片材介质12a的输送方向上具有预先确定的长度。
作为第二突出和加强部件的肋72k设置在肋72g的后端部,以便沿着片材介质供给托盘70的宽度方向A2延伸。作为下凹的凹部72i分别设置在相邻的肋72g之间。
指示不同尺寸的片材介质12a在片材介质供给托盘70上的堆积位置的印刷字母指示标记76f设置在辅助堆积板76的后端部的附近。
在第一实施例中,辅助堆积板76和第一辅助托盘72仅与肋76h和滑动表面72h接触。因此,当第一辅助托盘72从主托盘71拉出或者第一辅助托盘72插入主托盘71时,辅助堆积板76的除了辅助堆积板76的后端部中的狭缝76g之外的部分76i(称为斜向下部分)不与第一辅助托盘72的上表面接触,使得在斜向下部分76i和第一辅助托盘72的上表面之间形成微小的间隙。因此,由于可以使辅助堆积板76和第一辅助托盘72之间的摩擦阻力较小,第一辅助托盘72可以容易地从主托盘71拉出,或者第一辅助托盘72可以容易地且顺畅地插入主托盘71中。
下面将解释当具有以上结构的片材介质供给托盘70关闭时片材介质供给机构90的操作。首先,将解释当第一辅助托盘72完全地从主托盘71拉出时片材介质供给机构90的第一状态。
图6是示意性地显示第一实施例中的片材介质供给机构90的第一状态的透视图,图7是示意性地显示处于第一状态的片材介质供给机构90的主要部分的透视图。图8是示意性地显示处于第一状态的片材介质供给机构90的第一主要部分的横截面图(即,沿着不包括狭缝76g的线所取的横截面图),图9是示意性地显示处于第一状态的片材介质供给机构90的第二主要部分的横截面图(即,沿着包括狭缝76g的线所取的横截面图)。
在第二片材介质供给机构90的第一状态中,片材介质供给托盘70被旋转并且从壳体CS的框架FR打开,第一辅助托盘72完全地从主托盘71拉出,第二辅助托盘73相对于第一辅助托盘72扩展。图6至图8显示了主托盘71位于片材介质供给位置的第一状态。图6至图8显示了没有片材介质12a堆积在主托盘71上的情况。
肋76h的顶端与第一表面s1接触(参考图4)。此时,肋72g稍微前进进入狭缝76g,斜向下的部分76i前进进入形成在肋72g之间的相关联的凹部72i中。
此时,肋72g的顶壁变得高于斜向下部分76i的最低端。因此,即使当主托盘71位于下压位置并且使用者将一个或多个片材介质12a设置在片材介质供给托盘70中,也能够防止一个或多个片材介质12a的前端位于低于肋72g的顶壁的位置以及位于低于斜向下部分76i的最低端的位置。因此,一个或多个片材介质12a的前端可以避免抵靠斜向下的部分76i的最低端。
如上所述,主托盘71的上表面的后端部位于与辅助堆积板76的上表面的前端部相同的高度或者位于稍稍低于辅助堆积板76的上表面的前端部的位置。因此,可以防止一个或多个片材介质12a的前端抵靠主托盘71的后端部的侧向表面。
以此方式,由于主托盘71和第一辅助托盘72之间的边界部分(间隙部分或台阶部分)被辅助堆积板76覆盖,因此可以防止堆积在主托盘71上的一个或多个片材介质12a的前端抵靠主托盘71的后端部的侧向表面。结果,可以避免一个或多个片材介质12a弯曲、翘曲或损坏,使得一个或多个片材介质12a能够顺畅地被使用者设置在片材介质供给托盘70中。
在附图中,标号74表示侧表面引导构件,标号102和104表示轴容纳部件,76k表示突出件,72k表示肋。由于主托盘71位于片材介质供给位置,因此突出件76k倾斜为相对于主托盘71稍朝下定向,如图8中所示。
下面将解释指示第二辅助托盘73的折叠状态的第二片材介质供给机构90的第二状态。图10是示意性地显示第一实施例中的第二片材介质供给机构90的第二状态的透视图,图11是示意性地显示处于第二状态的第二片材介质供给机构90的主要部分的平面图。
在第二片材介质供给机构90的第二状态中,片材介质供给托盘70被旋转并且从壳体CS的框架FR打开,第一辅助托盘72完全地从主托盘71拉出,第二辅助托盘73折叠到第一辅助托盘72上。没有片材介质12a堆积在主托盘71上,主托盘71位于片材介质供给位置。对于辅助堆积板76来说,类似于第二片材介质供给机构90的第一状态,肋76h的顶端与第一表面s1接触。此时,肋72g稍微前进进入狭缝76g,斜向下的部分76i前进进入凹部72i中。
下面将解释第二片材介质供给机构90的第三状态,其中,第一辅助托盘72稍稍插入主托盘71中。图12是示意性地显示第一实施例中的处于第三状态的第二片材介质供给机构90的主要部分的透视图,图13是示意性地显示第一实施例中的处于第三状态的第二片材介质供给机构90的主要部分的横截面图(即,沿着不包括狭缝76g的线所取的横截面图),图14是示意性地显示第一实施例中处于第三状态的第二片材介质供给机构90的第二主要部分的横截面图(即,沿着包括狭缝76g的线所取的横截面图)。
在第二片材介质供给机构90的第三状态中,片材介质供给托盘70(图2)被旋转以便从壳体CS的框架FR打开,第一辅助托盘72稍微地插入主托盘71中,第二辅助托盘73折叠到第一辅助托盘72上。没有片材介质12a堆积在主托盘71上,主托盘71位于片材介质供给位置。
在这种情况下,当第一辅助托盘72插入主托盘71时,与第一辅助托盘72连接的辅助堆积板76随着第一辅助托盘72一起移动。在第一实施例中,当第一辅助托盘72插入主托盘71时,与第一辅助托盘72连接的辅助堆积板76旋转,肋76h的顶端抵靠第二表面s2,辅助堆积板76的倾斜角度变小。此时,肋72g从狭缝76g释放。斜向下部分76i也从凹部72i释放,使得斜向下部分76i的最低端位于稍高于肋72k的顶壁的位置。
在第二片材介质供给机构90的第三状态中,即使当辅助堆积板76旋转时,也能够使主托盘71的后端部避免位于高于辅助堆积板76的后端部的位置。
下面将解释当第一辅助托盘72进一步插入主托盘71中时的第二片材介质供给机构90的第四状态。图15是示意性地显示第一实施例中的处于第四状态的第二片材介质供给机构90的主要部分的透视图,图16是示意性地显示第一实施例中的处于第四状态的第二片材介质供给机构90的第一主要部分的横截面图(即,沿着不包括狭缝76g的线所取的横截面图),图17是示意性地显示第一实施例中的处于第四状态的第二片材介质供给机构90的第二主要部分的横截面图(即,沿着包括狭缝76g的线所取的横截面图)。
在第二片材介质供给机构90的第四状态中,片材介质供给托盘70被旋转并且从壳体CS的框架FR打开,第一辅助托盘72进一步地插入主托盘71中,第二辅助托盘73折叠到第一辅助托盘72上。没有片材介质12a堆积在主托盘71上,主托盘71位于片材介质供给位置。
在此情况下,第一辅助托盘72进一步地插入主托盘71,与第一辅助托盘72连接的辅助堆积板76随着第一辅助托盘72一起进一步旋转,肋76h的顶端与第二倾斜表面p2接触,辅助堆积板76的倾斜角度变得更小,指示标记76f大致朝向上。
在第二片材介质供给机构90的第四状态中,即使当辅助堆积板76旋转时,也能够使主托盘71的后端部避免高于辅助堆积板76的前端部。
下面将解释当第一辅助托盘72完全地插入主托盘71中时的第二片材介质供给机构90的第五状态。图18是示意性地显示第一实施例中的第二片材介质供给机构90的第五状态的透视图,图19是示意性地显示第一实施例中的第二片材介质供给机构90的第五状态的横截面图,图20是示意性地显示第一实施例中的第二片材介质供给机构90的第五状态的平面图。图21是示意性地显示第一实施例中的处于第五状态的第二片材介质供给机构90的主要部分的透视图,图22是示意性地显示第一实施例中的处于第五状态的第二片材介质供给机构90的第一主要部分的横截面图(即,沿着不包括狭缝76g的线所取的横截面图),图23是示意性地显示第一实施例中的处于第五状态的第二片材介质供给机构90的第二主要部分的横截面图(即,沿着包括狭缝76g的线所取的横截面图)。
在第二片材介质供给机构90的第五状态中,片材介质供给托盘70被旋转并且从壳体CS的框架FR打开,第一辅助托盘72完全地插入主托盘71中,第二辅助托盘73折叠到第一辅助托盘72上。没有片材介质12a堆积在主托盘71上,主托盘71位于片材介质供给位置。在图19中,参考标号80表示片材介质拾起供给器,81表示拾起辊,86表示分开件。
在此情况下,当第一辅助托盘72完全地插入主托盘71中时,与第一辅助托盘72连接的辅助堆积板76随着第一辅助托盘72一起进一步旋转,使得肋76h的顶端抵靠第三表面s2,使得辅助堆积板76平行于第一辅助托盘72的上表面,指示标记76f更为朝向上。
在第二片材介质供给机构90的第五状态中,即使当辅助堆积板76旋转时,也能够使主托盘71的后端部避免变得高于辅助堆积板76的前端部。
下面将解释当片材介质供给托盘70被关闭时第二片材介质供给机构90的第六状态。图24是示意性地显示第一实施例中的第二片材介质供给机构90的第六状态的透视图,图25是示意性地显示第一实施例中的第二片材介质供给机构90的第六状态的横截面图。
在第二片材介质供给机构90的第六状态中,第二辅助托盘73折叠到第一辅助托盘72上,第一辅助托盘72完全地插入主托盘71中,片材介质供给托盘70关闭到壳体CS的框架FR。使辅助堆积板76平行于第一辅助托盘72的上表面。在图25中,参考标号80表示片材介质拾起供给器,81表示拾起辊,86表示分开件。
当使用者从壳体CS打开具有以上结构的片材介质供给托盘70时,使用者从第六状态至第一状态的顺序操作第二片材介质供给机构90,该顺序是使用者将片材介质供给托盘70关闭到壳体CS时的使用者操作的相反顺序。
在第一实施例中,以这种方式,辅助堆积板76位于主托盘71和第一辅助托盘72之间,主托盘71和第一辅助托盘72之间的边界部分(间隙部分或台阶部分)被辅助堆积板76覆盖,使得可以防止一个或多个片材介质12a弯曲、翘曲或损坏,并且因此一个或多个片材介质12a可以被使用者顺畅地设置在片材介质供给托盘70中。
与第一辅助托盘72连接的辅助堆积板76以可摆动的方式设置,并且随着第一辅助托盘72的移动而一起摆动或旋转。因此,即使当第一辅助托盘72完全地从主托盘71拉出或完全地插入主托盘71中时,边界部分(间隙部分或台阶部分)被辅助堆积板76所覆盖。此外,在辅助堆积板76的旋转移动期间,能够使主托盘71的上表面的后端部避免变得高于辅助堆积板76的上表面的前端部。
因此,可以进一步防止一个或多个片材介质12a弯曲、翘曲或损坏,一个或多个片材介质12a能够更顺畅地被使用者设置在片材介质供给托盘70中。
当第一辅助托盘72插入主托盘71时,辅助堆积板76的倾斜角度变得更小,指示标记76f更为朝向上。因此,当输送方向具有较长尺寸的一个或多个片材介质12a被使用者设置在片材介质供给托盘70中时,第一辅助托盘72完全地从主托盘71拉出,辅助堆积板76的倾斜角度变大。因此,使用者能够沿着水平方向看到指示标记76f。当输送方向具有较小尺寸的片材介质12a(例如明信片)被使用者设置在片材介质供给托盘70中时,第一辅助托盘72插入主托盘71中,辅助堆积板76的倾斜角度变小,使得使用者能够从上部位置向下看指示标记76f。结果,能够改善当一个或多个片材介质12a设置在片材介质供给托盘70中时的搬送性能。
由于与第一辅助托盘72连接的辅助堆积板76随着第一辅助托盘72的移动而一起旋转,因此第二片材介质供给机构90能够被制造得紧凑。
第二实施例
在第一实施例中,主托盘71安装为可以旋转到外罩75,并且选择性地定位在下压位置或片材介质供给位置。轴容纳部件104的高度被设置为使得,当主托盘71位于下压位置时,主托盘71的上表面的后端部变得与辅助堆积板76的上表面的前端部相同,或者主托盘71的上表面的后端部变得比辅助堆积板76的上表面的前端部稍低。
然而,在第一实施例中,主托盘71和辅助堆积板76都安装为可旋转到外罩75。因此,当主托盘71位于下压位置时,主托盘71的上表面的后端部与辅助堆积板76的上表面的前端部之间的间隙部分变小。同时,当主托盘71位于片材介质供给位置时,主托盘71的上表面的后端部与辅助堆积板76的上表面的前端部之间的间隙部分变大。
因此,当一个或多个片材介质12a堆积在主托盘71上并且主托盘71位于片材介质供给位置时,如果一个或多个片材介质12a不处于水平位置,则在一些情况下,一个或多个片材介质12a可能不期望地造成堆积在主托盘71上的一个或多个片材介质12a的前端抵靠主托盘71的后端部的侧向表面。
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第二实施例布置为使得,即使主托盘71位于下压位置或片材介质供给位置,可以使得堆积在主托盘71上的一个或多个片材介质12a的前端避免抵靠主托盘71的后端部的侧向表面。在第二实施例中,与第一实施例具有相同或相似结构的构成元件由相同参考标号或符号来表示。
图26是示意性地显示在第二实施例中当主托盘位于片材介质供给位置时的第二片材介质供给机构90的结构的透视图,图27是示意性地显示在第二实施例中当主托盘位于片材介质供给位置时的第二片材介质供给机构90的结构的横截面图,图28是示意性地显示在第二实施例中当主托盘位于片材介质供给位置时的第二片材介质供给机构90的结构的主要部分的横截面图。图29是示意性地显示在第二实施例中当主托盘位于下压位置时的第二片材介质供给机构90的结构的透视图,图30是示意性地显示在第二实施例中当主托盘位于下压位置时的第二片材介质供给机构90的横截面图,图31是示意性地显示在第二实施例中当主托盘位于下压位置时的第二片材介质供给机构90的结构的主要部分的横截面图。
在第二实施例中,作为第一轴容纳部件的凸起支撑部件101的每一个设置为在作为用于堆积片材介质12a的片材介质堆积板并且作为主片材介质堆积表面的主托盘的后端部(在片材介质12a的输送方向的后端)的两个边缘处突出,并且作为第一轴的凸起71a设置为沿着片材介质供给托盘70的宽度方向A2向外突出,该片材介质供给托盘70作为片材介质输出第二片材介质输送装置并且作为在凸起支撑部件101的上端处的第二片材介质供应器。直立的轴容纳部件102设置为在作为保持构件的外罩75的后端部的两个边缘处突出,并且轴孔75a形成为贯通每个轴容纳部件102的上端。另外,当凸起71a插入相关联的轴孔75a时,主托盘71被支撑到外罩75,以便能够相对于外罩75摆动或旋转。
作为沿着片材介质供给托盘70的宽度方向A2向外突出的第三轴的凸起76b中的每一个设置在作为辅助构件的辅助堆积板76的前端部的两个边缘上。另外,每个轴孔71b贯通凸起支撑部件101的下端。当凸起76b插入相关联的轴孔71b时,辅助堆积板76被支撑到主托盘71,以便能够相对于主托盘71摆动或旋转。
在此情况下,当主托盘71摆动到外罩75以便位于图29和图30所示的下压位置或图26和图27所示的片材介质供给位置时,与第一辅助托盘72连接的辅助堆积板76与主托盘71一起摆动或旋转。
因此,即使当主托盘71位于图28和图31所示的下压位置或片材介质供给位置时,主托盘71的上表面的后端部与位于下压位置的辅助堆积板76的上表面的前端部之间的间隙部分与主托盘71的上表面的后端部与辅助堆积板76的上表面的前端部之间的间隙部分相等。因此,在主托盘71位于片材介质供给位置的情况下,可以防止主托盘71的上表面的后端部与辅助堆积板76的上表面的前端部之间的间隙部分变大。
结果,当一个或多个片材介质12a设置在片材介质供给托盘70中时,取决于一个或多个片材介质12a相对于主托盘71的上表面的角度,可以避免堆积在主托盘71上的一个或多个片材介质12a的前端抵靠主托盘71的后端部的侧向表面。因此,可以防止一个或多个片材介质12a弯曲、翘曲或损坏,并且一个或多个片材介质12a能够顺畅地被使用者设置在片材介质供给托盘70中。
变型示例
在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中,描述了片材介质输送装置是片材介质供给托盘70的情况。然而,本发明可以应用于片材介质输送装置是作为片材介质排出机构的片材介质输出托盘的另一情况。
另外,在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中,描述了图像形成装置是彩色打印机的情况。然而,本发明可以应用于其它类型的图像形成装置,诸如影印机、传真机和多功能一体机(MFP)。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而是可以基于本发明的要点和精神以各种方式进行修改。

Claims (11)

1.一种片材介质输送装置,包括:
第一片材介质堆积器部件,所述第一片材介质堆积器部件设置在壳体上以便能够从所述壳体打开以及关闭到所述壳体,所述第一片材介质堆积器部件具有放置片材介质的主片材介质堆积器表面,当所述第一片材介质堆积器部件处于打开状态时,所述主片材介质堆积器表面朝向上;
第二片材介质堆积器部件,所述第二片材介质堆积器部件设置在所述第一片材介质堆积器部件上,以便能够从所述第一片材介质堆积器部件拉出和插入所述第一片材介质堆积器部件,所述第二片材介质堆积器部件具有放置片材介质的扩展的片材介质堆积器表面,当所述第一片材介质堆积器部件处于打开状态时,通过使所述第二片材介质堆积器部件从所述第一片材介质堆积器部件拉出而露出所述扩展的片材介质堆积器表面;以及
辅助构件,所述辅助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片材介质堆积器部件上以便能够移动,所述辅助构件与所述第二片材介质堆积器部件接合,以便随着所述第二片材介质堆积器部件的拉出而一起移动,使得当所述第二片材介质堆积器部件处于拉出状态时,所述辅助构件覆盖所述主片材介质堆积器表面和所述扩展的片材介质堆积器表面之间的间隙部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材介质输送装置,其中,所述辅助构件设置为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片材介质堆积器部件旋转。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片材介质输送装置,其中:
所述辅助构件的移动是由所述第二片材介质堆积器部件的拉出或插入而引起的所述辅助构件的旋转,并且
在所述第二片材介质堆积器部件被拉出的拉出状态下,所述辅助构件的更远离所述壳体的端部抵靠所述扩展的片材介质堆积器表面。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片材介质输送装置,其中,在所述第二片材介质堆积器部件被插入所述第一片材介质堆积器部件的插入状态下,所述辅助构件的上表面相对于所述主片材介质堆积器表面的倾斜角度小于在所述第二片材介质堆积器部件从所述第一片材介质堆积器部件拉出的拉出状态下所述辅助构件的上表面相对于所述主片材介质堆积器表面的倾斜角度。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片材介质输送装置,其中,在所述第二片材介质堆积器部件从所述第一片材介质堆积器部件拉出的拉出状态下,所述辅助构件被支撑,使得所述主片材介质堆积器表面的更远离所述壳体的端部低于所述辅助构件的上表面的更靠近所述壳体的另一端部。
6.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片材介质输送装置,其中:
所述第二片材介质堆积器部件包括设置在所述扩展的片材介质堆积器表面上的突出,
所述辅助构件包括更远离所述壳体的端部和形成在所述端部中的凹部,以及
在所述第二片材介质堆积器部件从所述第一片材介质堆积器部件拉出的拉出状态,所述突出与所述凹部接合。
7.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片材介质输送装置,其中,所述第一片材介质堆积器部件包括:
具有主片材介质堆积器表面的主托盘,以及
保持构件,所述保持构件用于保持所述主托盘,使得所述主托盘能够从所述壳体打开以及关闭到所述壳体。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片材介质输送装置,其中,所述辅助构件由所述保持构件支撑。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片材介质输送装置,其中,所述辅助构件由所述主托盘支撑。
10.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片材介质输送装置,其中,所述辅助构件具有标记,所述标记指示根据片材介质的尺寸而确定的所述片材介质在垂直于所述片材介质的输送方向的方向上的位置。
1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壳体;和
片材介质输送部,
其中,所述片材介质输送部是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片材介质输送装置。
CN201210426375.5A 2011-10-31 2012-10-31 片材介质输送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31866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238522 2011-10-31
JP2011238522A JP5520276B2 (ja) 2011-10-31 2011-10-31 媒体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18664A true CN103318664A (zh) 2013-09-25
CN103318664B CN103318664B (zh) 2016-08-03

Family

ID=471486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426375.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318664B (zh) 2011-10-31 2012-10-31 片材介质输送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004484B2 (zh)
EP (1) EP2586736B1 (zh)
JP (1) JP5520276B2 (zh)
CN (1) CN103318664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88720A (zh) * 2014-08-25 2016-03-09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手动供给装置以及包括该手动供给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CN109426113A (zh) * 2017-08-31 2019-03-05 佳能株式会社 片材供给装置和成像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54007B (zh) * 2012-12-14 2018-04-20 佳能株式会社 片材堆叠装置和成像设备
KR20150026597A (ko) * 2013-09-03 2015-03-1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인쇄매체공급장치 및 이를 갖는 화상형성장치
JP6766408B2 (ja) * 2016-03-31 2020-10-14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シートトレイ
JP7225365B2 (ja) * 2017-08-31 2023-02-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給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983107B2 (ja) * 2018-05-11 2021-12-17 株式会社Pfu 用紙排出装置
JP7339146B2 (ja) * 2019-12-13 2023-09-05 東芝テック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921972A (en) * 1972-12-01 1975-11-25 Rank Xerox Ltd Sheet stack receptacle
US5175583A (en) * 1990-02-08 1992-12-29 Hyundai Electronics Industries Co., Ltd. Discharge tray for an electronic photo processor
US20070222136A1 (en) * 2006-03-22 2007-09-27 Oki Data Corporation Medium feed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11111271A (ja) * 2009-11-26 2011-06-09 Kyocera Mita Corp シート供給トレイ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292422B2 (ja) * 1994-09-12 2002-06-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ト供給トレイ
JP3669604B2 (ja) * 1996-04-17 2005-07-13 東北リコー株式会社 孔版印刷装置
JP3491725B2 (ja) * 1997-03-18 2004-01-2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給紙カセット
US20030081101A1 (en) * 2001-10-30 2003-05-01 Iranpour Khormaei Printer media tray and method of using same
JP2004137078A (ja) 2002-08-20 2004-05-13 Oki Dat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媒体供給装置
JP2004331252A (ja) * 2003-05-01 2004-11-25 Seiko Epson Corp トレイ及び記録装置
US7070350B2 (en) * 2003-05-15 2006-07-0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Image recording device
JP2005350249A (ja) * 2004-06-14 2005-12-22 Canon Inc 記録装置
JP4367325B2 (ja) * 2004-11-29 2009-11-18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排出装置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KR100739696B1 (ko) * 2005-03-04 2007-07-1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용지적재유닛 및 이를 적용한 화상형성장치
JP4172511B2 (ja) * 2006-08-25 2008-10-29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給紙装置
JP5132353B2 (ja) * 2008-02-20 2013-01-3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JP5031653B2 (ja) * 2008-04-24 2012-09-19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649561B2 (ja) * 2011-12-27 2015-01-07 株式会社沖データ 媒体載置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921972A (en) * 1972-12-01 1975-11-25 Rank Xerox Ltd Sheet stack receptacle
US5175583A (en) * 1990-02-08 1992-12-29 Hyundai Electronics Industries Co., Ltd. Discharge tray for an electronic photo processor
US20070222136A1 (en) * 2006-03-22 2007-09-27 Oki Data Corporation Medium feed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11111271A (ja) * 2009-11-26 2011-06-09 Kyocera Mita Corp シート供給トレイ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88720A (zh) * 2014-08-25 2016-03-09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手动供给装置以及包括该手动供给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CN105388720B (zh) * 2014-08-25 2018-03-20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手动供给装置以及包括该手动供给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CN109426113A (zh) * 2017-08-31 2019-03-05 佳能株式会社 片材供给装置和成像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004484B2 (en) 2015-04-14
EP2586736A2 (en) 2013-05-01
JP2013095542A (ja) 2013-05-20
JP5520276B2 (ja) 2014-06-11
EP2586736A3 (en) 2014-06-11
CN103318664B (zh) 2016-08-03
EP2586736B1 (en) 2018-05-16
US20130106043A1 (en) 2013-05-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18664A (zh) 片材介质输送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991612B (zh) 具有闸臂单元的成像装置
JP6111835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10011458B2 (en) Removable duplexer tray module for an imaging apparatus
JP5801832B2 (ja) 媒体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190809A (ja) 媒体反転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読取装置
JP4961899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173397A (ja) 給紙装置及びそれを有する画像形成装置
KR101245139B1 (ko) 화상형성장치
EP2650732B1 (en) Sheet load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equipped with the same
US8613443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11251786A (ja) 排出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018813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H04182234A (ja) 記録装置の給紙装置
CN103523552B (zh) 介质收容容器和图像形成设备
JP5192974B2 (ja) 媒体収容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666381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4702417B2 (ja) 記録シート搬送装置
JP2021147124A (ja) 媒体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067076B2 (ja) 媒体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526068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4273410B2 (ja) シートトレイ、シート供給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H04125242A (ja) 両面印刷装置における記録用紙搬送機構
JPH02158542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090266A (ja) 複合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803

Termination date: 2020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