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15115B - 有机苦荞藜麦茶及生产方法 - Google Patents

有机苦荞藜麦茶及生产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315115B
CN103315115B CN201310299186.0A CN201310299186A CN103315115B CN 103315115 B CN103315115 B CN 103315115B CN 201310299186 A CN201310299186 A CN 201310299186A CN 103315115 B CN103315115 B CN 10331511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rganic
buckwheat
lamb
juice
bitter buckwh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29918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315115A (zh
Inventor
谢振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hai Rong Rong Ecological Agricultur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XI JINMIAO ASSETS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XI JINMIAO ASSETS MANAG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XI JINMIAO ASSETS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299186.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315115B/zh
Publication of CN1033151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151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3151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1511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loring Foods And Improving Nutritive Qualities (AREA)
  • Cereal-Derived Produc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有机苦荞藜麦茶,按重量比包括以下组分:有机苦荞藜麦混合粉1,有机荞麦全植株汁液0.8—1.2,上述的有机苦荞藜麦混合粉按重量百分比包括以下组分:粒径为0.175mm以下的有机荞麦粉50—80,粒径为0.175mm以下的有机藜麦粉20—50。本发明还提供了有机苦荞藜麦茶的生产方法。本发明能充分保留原料中的药、食两用营养成分,具有苦荞、藜麦的自然混合香气和口感,适用于不同人群且具有保健功能。

Description

有机苦荞藜麦茶及生产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有机苦荞藜麦茶及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荞麦以口感区分为甜荞和苦荞两大品系, 起源於我国, 适种于高寒山区,我国东北、西北、西南山区均有种植, 但是种植较集中,产量较多的当数四川的大、小凉山少数民族地区。荞麦、特别是苦荞, 因其含有以芦丁为主的黄酮类物质等多种药、食两用成分、具有其它粮食类作物所缺失的、降低血脂、血糖、降低胆固醇,低糖、低热量的特性, 对防治肥胖,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有一定作用。现在荞麦除作为山区各民族、特别是彝族同胞的主食之外, 还开发出许多苦荞食品、饮料,再加上由于将其炒制后具有一种典型的荞麦香味, 已开发出了不少品牌的荞麦籽粒苦荞茶或经破碎、调配、膨化造粒的苦荞茶。这些产品的品质、功效、安全性差。
藜麦(学名:Chenopodium quinoa wild)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区,具有耐寒、耐旱、耐瘠薄、耐盐碱等特性。近几年国内在开始引种并规模化种植。藜麦属于含有优质或完全蛋白质的植物性谷物,胚乳占种子的68%,且具有营养活性,蛋白质含量高达16%—22%(牛肉20%),品质与奶粉及肉类相当,富含多种氨基酸,其中有人体必需的9种氨基酸,比例适当且易于吸收,尤其富含植物中缺乏的赖氨酸,钙、镁、磷、钾、铁、锌、硒、锰等矿物质营养含量高,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类黄酮、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E等等多种有益化合物,膳食纤维素含量高达7.1%,并目胆固醇为0,低脂,低热量(305kcal/100g),低糖 (GI值35),几乎是常见粮食作物里最优秀的谷物, 并且具有一种人参香气回味。不仅适合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人群食用,还特别适合儿童和需要控制胆固醇、脂肪、高糖、热量的中老年人和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患者食用,由于其丰富、全面的营养价值,被称之为“粮食之母”、“营养黄金”。80年代被美国宇航局用于宇航员的太空食品。联合国粮农组织认为藜麦是唯一一种单体植物即可以满足人体基本营养需求的食物,正式推荐藜麦为最适宜人类的完美的全营养食品, 把2013年定为“世界藜麦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能充分保留原料荞麦、藜麦中的药、食两用营养成分,具有苦荞、藜麦的自然混合香气和口感,适用于不同人群且具有保健功能,安全的有机苦荞藜麦茶。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能保证产品品质和产品安全性的有机苦荞藜麦茶的生产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来实现的:
本发明有机苦荞藜麦茶,按重量比包括以下组分:
有机苦荞藜麦混合粉       1,
有机荞麦全植株汁液 0.8—1.2,
上述的有机苦荞藜麦混合粉按重量百分比包括以下组分:
粒径为0.175mm以下的有机荞麦粉 50—80,
粒径为0.175mm以下的有机藜麦粉 20—50。
本发明有机苦荞藜麦茶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有机荞麦全植株采样及汁液样品的有机检测认定:
在规模化连片种植有机荞麦基地中、按多点分布采样的方法,分别在荞麦田中多处采割少量含苞但尚未开花的苦荞全植株上部份,包括含汁液丰富的嫩茎、花蕾、嫩芽、嫩叶,采后立即经机械破碎、榨汁,检测汁中的化肥、重金属、农药残留含量,以确定样本汁液达到GB/T19603规定的有机标准,按照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IFOAM)作物种植要求及加工要求,可选择在海拔1200米以上的横担山脉地带,四川、西藏、云南、贵州山区,例如以四川省大、小凉山的、远离工业废水、废气、废渣,传统种植荞麦、燕麦的高原山区,作为培育有机苦荞、藜麦种植用地。通过对标的种植地的水源、土壤以及所种植的苦荞、藜麦进行连续三年以上的化肥、重金属、农药残留含量进行检测,确认指标达到有机种植标准,并且土壤富含腐植物有机肥料成分。所用苦荞、藜麦种子是未经转基因改造过的天然产品。在种植和田间管理过程中严格施用经过认证的有机肥和安全生物农药,并且都有完整的可溯源过程记录,种植用地以及用于制备苦荞、藜麦茶的原料:苦荞、藜麦粉均通过国家法定权威机构的检验、认证,达到GB/T19603标准,确定是有机产品;
2)有机荞麦全植株汁液的制备:
确认样本苦荞汁液达到有机标准后,即可成片收割有机荞麦嫩植株,收割后随即进行机械破碎,破碎粒径小于4mm,加入重量为破碎后有机荞麦植株重量的80—120%水、搅拌中按重量为加水后的有机荞麦植株重量的0.1—0.5%加入纤维素酶,控温20℃—54℃,开始自然酶解,使荞麦嫩株中的有效成分经酶解、细胞破壁充分液化,然后进行连续榨汁,汁液通过6500转/分钟—7000转/分钟高速离心机进行固、液分离,将分离后的浊汁液立即进行冷冻,冻结成冰状后进行解冻、待料液中自然带有的酵母菌开始自然发酵,自然进行二次固、液沉降分离,取上清液即有机荞麦全植株汁液入冷库贮存待用;
3)有机苦荞藜麦茶的制备:
①按重量百分比将50%—80%已脱壳、蒸熟、干燥、炒香、磨成粒径为0.175mm以下的有机荞麦粉与20%—50%脱苦后蒸熟、干燥、炒香、磨成粒径为0.175mm以下的有机藜麦粉混合拌匀成有机苦荞藜麦混合粉,在有机苦荞、藜麦混合粉中加入重量为有机苦荞、藜麦混合粉重量的80%—120%解冻的有机荞麦全植株汁液,加温至70℃—90℃,充分搅拌混合;
②造粒:有机苦荞藜麦混合粉与有机荞麦全植株汁液经过1小时以上的充分搅拌混合,使苦荞、藜麦中的纤维素充分交融,然后通过2mm—4mm粒径造粒机连续造粒;
③烘干:通过热风干燥机进行控温干燥,温度控制90℃—40℃,根据水分控制要求调整烘焙时间,取样检测茶粒水分,控制茶粒中所含水分低于10%为终点,即得苦荞藜麦茶;
④包装:通过颗粒包装机进行分袋封装,包装材料选用食品级复合铝箔袋,以保证产品在消费过程中不再吸潮、氧化变质。
上述的成片收割有机荞麦嫩植株时,收割植株留茬距地面至少为80mm,一是可以保证采割下的全株富含汁液,二是避免泥沙带入原料。
本发明方法将苦荞和藜麦籽粒经清洗脱苦、去除杂质,熟化、炒香、制成细粉前处理工序后,以有机苦荞粒粉和黎麦粉为基料配方,再取有机苦荞全株提取汁液与之充分混鞣搅拌,配成湿面团状,造粒、干燥后制得的有机苦荞黎麦茶,充分保留原料中的药、食两用营养成分和特性,使之具有苦荞、藜麦的自然混合香气,沏泡出的茶色微黄透明,具有炒制后苦荞的自然香味和炒制后藜麦带有人参香型的自然谷类香味,无异味,由于不添加酸味剂和糖类,无酸味,无甜味,饮用不会伤牙。
本发明方法所制得的苦荞藜麦茶产品中无任何化学添加剂,能充分保留原料中的药、食两用营养成分。这种同时含有苦荞全株成份、苦荞粒、藜麦粒成份的有机苦荞藜麦茶,比现有已知苦荞茶中所含以芦丁为主要成分的生物黄酮类物质、蛋白质、矿物质、氨基酸、维生素、微量元素含量高得多,更能体现产品的安全性、营养性和药效性。适合不同性别、年龄的人群沏茶解渴饮用,品茗饮用。由于主要成份苦荞、藜麦都含有上述高营养物质,又具有低糖、低热量、抗氧化、防衰老的药用特性, 所以还特别适合需要减肥、预防和控制心脑血管疾病或糖尿病、癌症的中、老年人群饮用,安全。
本发明为苦荞和藜麦资源的高效利用、高附加值加工和产业链延伸,走出一条新路。因为目前藜麦市场价比其他粮食作物高数十倍,比苦荞都高十多倍,所以通过种植藜麦、特别是有机藜麦和苦荞,可以大大提高少数民族兄弟对庄稼轮作的收入,对于少数民族地区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解决“三农”问题意义十分重大。
具体实施例:
实施例1:
本实施例1发明有机苦荞藜麦茶,按重量比包括以下组分:
有机苦荞藜麦混合粉        1,
有机荞麦全植株汁液 1,
上述的有机苦荞藜麦混合粉按重量百分比包括以下组分:
粒径为0.175mm以下的有机荞麦粉 70,
粒径为0.175mm以下的有机藜麦粉 30。
本实施例1有机苦荞藜麦茶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对有机荞麦全植株采样及汁液样品的有机检测认定:
在规模化连片种植有机荞麦基地中、按多点分布采样的典型方法,分别在荞麦田中多处采割达到够检验用量的、含苞但尚未开花的苦荞全植株上部份,包括含汁液丰富的嫩茎、花蕾、嫩芽、嫩叶,采后立即经机械切碎,榨汁,检测汁中的化肥、重金属、农药残留含量,以确定样本汁液达到GB/T19603有机标准,并出具检测报告;
(2)制备有机荞麦全植株汁液:
确认样本苦荞汁液达到有机标准后。即可成片收割嫩植株,收割留茬距地约100mm(可酌情调整),一是可以保证采割下的全株富含汁液,二是避免泥沙带入原料。对采收到的原料随即进行破碎,破碎粒径小于4mm,按重量为原料重量的100%加水,搅拌中按重量为加水后的原料的重量的0.5%加入纤维素酶,控温54℃,开始自然酶解,促使荞麦嫩株中的有效成分经酶解细胞破壁、充分液化,然后通过榨汁机进行连续榨汁,汁液通过6500转/分钟高速离心机进行固、液分离,将分离后的浊汁液立即进行冷冻,确完全认冻结成冰状后,再进行自然解冻,待料中自然带有的酵母菌开始发酵,自然进行二次固、液沉降分离,然后取上清液即有机苦荞麦全植株汁液入冷库贮存备用。
(3)制备有机苦荞藜麦茶:
①按重量百分比将70%已脱壳、蒸熟、干燥、炒香、磨成粒径为0.175mm以下的细粉的有机荞麦粉、与30%经脱苦后蒸熟、干燥、炒香、磨成粒径为0.175mm以下的有机藜麦粉拌匀得苦荞藜麦混合粉,再将重量为有机苦荞藜麦混合粉重量100%的解冻的有机苦荞麦全植株汁液配入有机苦荞藜麦混合粉中,前高后低加温控制90℃—80℃,时间1.5小时,经过充分搅拌混合,使其中的纤维素成分交互溶融;
②造粒:有机苦荞藜麦粉与有机荞麦全株清汁液经过充分搅拌混合后,通过3mm粒径造粒机连续造粒。
③烘干:将已成颗粒状的物料均匀分布在烘干机入口,通过热风干燥机进行控温干燥,温度控制范围由高到低90℃—50℃然后根据水分控制要求调整烘焙速度与时间,取样检测茶粒水分,控制茶粒中所含水分达到≤9%为终点,即得有机苦荞麦藜麦茶;
④包装:通过颗粒包装机进行分袋封装,以适宜沏泡一杯茶为宜、每袋重量控制在5克,包装并同时打印生产日期,包装材料选用食品级复合铝箔袋,透氧率低于0.03%,以保证产品在消费过程中不再吸潮、氧化变质,从而提高产品货架期。
⑤按用户对中包装多少袋的要求,进行计量用食品级复合铝箔封成中间袋装,然后再经外纸箱包装,入库成品。
实施例2:
本实施例2有机苦荞藜麦茶,按重量比包括以下组分:
有机苦荞藜麦混合粉       1,
有机荞麦全植株汁液 0.8,
上述的有机苦荞藜麦混合粉按重量百分比包括以下组分:
粒径为0.175mm以下的有机荞麦粉 50,
粒径为0.175mm以下的有机藜麦粉 50。
实施例3:
本实施例3有机苦荞藜麦茶,按重量比包括以下组分:
有机苦荞藜麦混合粉        1,
有机荞麦全植株汁液 1.2,
上述的有机苦荞藜麦混合粉按重量百分比包括以下组分:
粒径为0.175mm以下的有机荞麦粉 80,
粒径为0.175mm以下的有机藜麦粉 20。
实施例2、实施例3的生产方法同实施例1。
本发明方法生产的有机苦荞藜麦茶、由于对有机苦荞全植株中的药、食两用有效成份进行酶解、高速离心机分离等重复提取所得的高含量有效药用成分全株汁液再与苦荞、藜麦粉配方制得,因此产品中的药用有效成份比现有以苦荞麦粒炒制或造粒干燥制得的苦荞茶要高很多。主要是因为以芦丁为主要成分的生物黄酮类物质、在苦荞麦植株中的含量分别为:花蕾6.28%,叶中5.39%,茎中1.25%、而苦荞种子中仅含2。13%,因此本有机苦荞藜麦茶中的药效黄酮类物质、按最保守计算或通过检测,都比用苦荞粒炒制或造粒干燥制得的苦荞茶要高出 7倍以上。
上述有机苦荞麦全植株的花、叶、茎、种子中以芦丁为主要成分的生物黄酮类物质含量的测定值,是引用徐宝才等“苦荞黄酮的测定方法”(发表在无锡轻工业大学学报2003.22(2),98—101页)。
上述实施例是对本发明的进一步说明,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发明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基于上述内容所实现的技术均属于本发明范围。

Claims (2)

1.有机苦荞藜麦茶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有机荞麦全植株采样及汁液样品的有机检测认定:
在规模化连片种植有机荞麦基地中、按多点分布采样的方法,分别在荞麦田中多处采割少量含苞但尚未开花的苦荞全植株上部分,包括含汁液丰富的嫩茎、花蕾、嫩芽、嫩叶,采后立即经机械破碎、榨汁,检测汁中的化肥、重金属、农药残留含量,以确定样本汁液达到GB/T19603规定的有机标准;
2)有机荞麦全植株汁液的制备:
确认样本苦荞汁液达到有机标准后,即可成片收割有机荞麦嫩植株,收割后随即进行机械破碎,破碎粒径小于4mm,加入重量为破碎后有机荞麦植株重量的80—120%的水、搅拌中按重量为加水后的有机荞麦植株重量的0.1—0.5%加入纤维素酶,控温20℃—54℃,开始自然酶解,使荞麦嫩株中的有效成分经酶解、细胞破壁充分液化,然后进行连续榨汁,汁液通过6500转/分钟—7000转/分钟高速离心机进行固、液分离,将分离后的浊汁液立即进行冷冻,冻结成冰状后进行解冻、待料中自带酵母菌开始自然发酵、自然进行二次固、液沉降分离,取上清液即有机荞麦全植株汁液入冷库贮存待用;
3)有机苦荞藜麦茶的制备:
①按重量百分比将50%—80%已脱壳、蒸熟、干燥、炒香、磨成粒径为0.175mm以下的有机荞麦粉与20%—50%脱苦后蒸熟、干燥、炒香、磨成粒径为0.175mm以下的有机藜麦粉混合拌匀成有机苦荞藜麦混合粉,在有机苦荞藜麦混合粉中加入重量为有机苦荞藜麦混合粉重量的80%—120%解冻的有机荞麦全植株汁液,加温至70℃—90℃,充分搅拌混合;
②造粒:有机苦荞藜麦混合粉与有机荞麦全植株汁液经过1小时以上的充分搅拌混合,使苦荞、藜麦中的纤维素充分交融,然后通过2mm—4mm粒径造粒机连续造粒;
③烘干:通过热风干燥机进行控温干燥,温度控制90℃—40℃,根据水分控制要求调整烘焙时间,取样检测茶粒水分,控制茶粒中所含水分低于10%为终点,即得有机苦荞藜麦茶;
④包装:通过颗粒包装机进行分袋封装,包装材料选用食品级复合铝箔袋,以保证产品在消费过程中不再吸潮、氧化变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苦荞藜麦茶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成片收割有机荞麦嫩植株时,收割植株留茬距地面至少为80mm。
CN201310299186.0A 2013-07-17 2013-07-17 有机苦荞藜麦茶及生产方法 Active CN10331511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299186.0A CN103315115B (zh) 2013-07-17 2013-07-17 有机苦荞藜麦茶及生产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299186.0A CN103315115B (zh) 2013-07-17 2013-07-17 有机苦荞藜麦茶及生产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15115A CN103315115A (zh) 2013-09-25
CN103315115B true CN103315115B (zh) 2014-05-14

Family

ID=491843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299186.0A Active CN103315115B (zh) 2013-07-17 2013-07-17 有机苦荞藜麦茶及生产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315115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10260A (zh) * 2014-10-27 2016-03-23 吉林博大东方藜麦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藜麦茶及其制备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19230A (zh) * 2014-05-06 2014-07-16 北京农学院 苦荞藜麦速溶固体饮料的制备
CN104381526A (zh) * 2014-11-17 2015-03-04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一种藜麦萌动芽茶的制备方法
CN104382037A (zh) * 2014-12-09 2015-03-04 晋城市伊健食品有限公司 一种适宜三高人群的藜麦粥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50744A (zh) * 2012-03-07 2012-07-11 汪辉鳌 苦荞茶及其制作方法
CN103070273A (zh) * 2013-02-04 2013-05-01 重庆市农业科学院 一种荞麦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03141644A (zh) * 2013-03-29 2013-06-12 山西龙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苦荞茶的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50744A (zh) * 2012-03-07 2012-07-11 汪辉鳌 苦荞茶及其制作方法
CN103070273A (zh) * 2013-02-04 2013-05-01 重庆市农业科学院 一种荞麦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03141644A (zh) * 2013-03-29 2013-06-12 山西龙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苦荞茶的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8226 *
乔尼&#8226
乔尼&amp *
鲍登.地球上最健康的150种食材.《地球上最健康的150种食材》.南海出版公司,2009,第103页第3-4段.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10260A (zh) * 2014-10-27 2016-03-23 吉林博大东方藜麦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藜麦茶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15115A (zh) 2013-09-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29834B (zh) 苦荞藜麦奶茶及生产方法
CN105016850B (zh) 一种生产富硒罗汉果的有机肥及其制备、使用方法
CN102987490A (zh) 碱蓬野生蔬菜汁及其制作方法和用途
CN104222454A (zh) 玛咖复合糖果及其制备方法
Olife et al. Cashew processing for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Nigeria
CN106542893A (zh) 水稻增产有机喷施剂
CN103815216A (zh) 真空冷冻干燥果汁银耳藜麦羹及生产方法
CN103919077B (zh) 一种籽瓜全粉及其制备方法
CN104187981A (zh) 一种姜枣汁饮料和浓浆及其两者的制备方法
CN103315115B (zh) 有机苦荞藜麦茶及生产方法
CN102177809B (zh) 利用硒酵母进行均匀富硒栽培秀珍菇的方法
CN104692918A (zh) 一种莲雾专用药肥的制备方法
Sulieman et al. Physic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local varieties of tamarind (Tamarindus indica L), Sudan
JPH09252746A (ja) 栄養補助食品
CN101536803A (zh) 荞麦芦丁饮料生产方法
Barua et al. Underutilized fruits of Assam for livelihood and nutritional security
CN102696977A (zh) 一种含红薯的保健营养米及其制备方法
Lambebo et al. Evaluation of Nutritional Potential and Effect of Processing on Improving Nutrient Content of Cassava (Mannihot esculenta crantz) Root and Leaves
CN101336734A (zh) 一种即食海藻食品及其加工方法
CN102613465A (zh) 含有马铃薯红薯南瓜莲藕马蹄的营养粉
Sharma et al. Utilization of waste from tropical fruits
CN105639706A (zh) 一种富硒、富γ-氨基丁酸辣木咀嚼片的制造工艺
CN101223966A (zh) 猕猴桃系列食品的制备方法
CN101233893B (zh) 一种马尾藻冰淇淋的制备方法
KR101353423B1 (ko) 과일 효소의 제조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1228

Address after: 810599 Qinghai province Haidong Prefecture Tu Autonomous County Weiyuan Town Street No. 19 Building 1, 3 floor, No. 122

Patentee after: Qinghai Rong Rong Ecological Agriculture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610041 Chengdu, Wuhou District, Ling Ling Road, No. nine, No. 20, the world's top 3 units, room 807, room 2

Patentee before: Shanxi Jinmiao Assets Management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