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13922A - 间距调整装置和使用该间距调整装置的输送设备 - Google Patents

间距调整装置和使用该间距调整装置的输送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313922A
CN103313922A CN2011800651755A CN201180065175A CN103313922A CN 103313922 A CN103313922 A CN 103313922A CN 2011800651755 A CN2011800651755 A CN 2011800651755A CN 201180065175 A CN201180065175 A CN 201180065175A CN 103313922 A CN103313922 A CN 10331392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shell
pressing means
bolt
gas ra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6517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313922B (zh
Inventor
小泽秀夫
角田耕一
安田贵裕
池田俊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iles Corp
Oiles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Oiles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iles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Oiles Industr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3139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1392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31392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1392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21/00Supporting or protective framework or housings for endless load-carriers or traction elements of belt or chain conveyors
    • B65G21/10Supporting or protective framework or housings for endless load-carriers or traction elements of belt or chain conveyors movable, or having interchangeable or relatively movable parts; Devices for moving framework or parts thereof
    • B65G21/12Supporting or protective framework or housings for endless load-carriers or traction elements of belt or chain conveyors movable, or having interchangeable or relatively movable parts; Devices for moving framework or parts thereof to allow adjustment of position of load-carrier or traction element as a who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29/00Bearings for parts moving only linearly
    • F16C29/004Fixing of a carriage or rail, e.g. rigid mounting to a support structure or a movable par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51/00Conveying articles through pipes or tubes by fluid flow or pressure; Conveying articles over a flat surface, e.g. the base of a trough, by jets located in the surface
    • B65G51/02Directly conveying the articles, e.g. slips, sheets, stockings, containers or workpieces, by flowing gases
    • B65G51/03Directly conveying the articles, e.g. slips, sheets, stockings, containers or workpieces, by flowing gases over a flat surface or in trough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Container, Conveyance, Adherence, Positioning, Of Wafe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改进了调整两个构件之间间距的可工作性。调平装置3将气轨2支撑在底座框架1上,并调整气轨2关于底座框架1的高度。调平装置3包括:盘簧组31,所述盘簧组沿着气轨2到底座框架1的高度方向伸展和收缩;具有柱形形状的加压件,其中形成有用于将螺栓4从一个端面321插入到另一端面323的第一通孔324,并且第一边缘部分322在所述一个端面321一侧上向外地形成;具有柱形形状的弹簧引导件33,其中形成有用于将螺栓4从一个端面331插入到另一端面333的第二通孔334,并且凸缘部分332在一个端面331一侧上向外地形成;和具有柱形形状的外壳34,其中第二边缘部分342在一个开口341处向内地形成。

Description

间距调整装置和使用该间距调整装置的输送设备
本发明涉及间距调整装置,并尤其涉及适用于将物体以浮动状态输送的浮动式输送设备的调平装置的结构。
背景技术
作为将例如平板显示器(FPD)基底的物体以浮动状态从输送表面输送的浮动式输送设备,已知有专利文件1中描述的基底输送设备。
这种浮动式输送设备将基底作为输送物体沿输送方向输送,同时通过从所布置的多个浮动块的输送表面吹送压缩空气使基底浮动。此时,为了允许调整浮动块的相应高度和平整度,浮动块由螺钉固定在相应可动板上,并且每块可动板与固定板之间的间距可在三点处加以调整。
具体而言,从浮动块的底部两侧突出的可动板具有在总共三个位置处的内螺纹。固定板在与每块可动板的内螺纹相对的位置处具有内螺纹,并且固定板内螺纹的螺距不同于可动板内螺纹的螺距。另外,具有能够拧入可动板和固定板的内螺纹中的外螺纹部分的调整螺钉以插入到置于可动板与固定板之间的弹簧中的状态拧入每一对相对的内螺纹中。工人可以通过在相邻浮动块之间插入工具并转动调整螺钉以便将间隙以对应于两块板的螺纹螺距差的距离增加或减少,来调整可动板与固定板之间的间距。
引用目录
专利文件1:日本未经审查的专利申请公开号第2009-229258号
发明内容
在专利文件1中描述的基底输送设备中,为了将可动板固定到固定板,工人必须将弹簧围绕插入可动板内螺纹中的相应调整螺钉放置,并且必须将调整螺钉的尖端定位在固定板的对应的内螺纹处,同时保持住弹簧以免于脱落。因此,可工作性不佳。
另外,需要确保在浮动块两侧上的间距,以便工人对调整螺钉进行紧固或松开工作,因此不能进一步缩小相邻浮动块之间的间距和使相邻浮动块彼此更加紧密地接触。因此,不能在良好条件下将压缩空气吹到输送物体上,并且这会导致输送物体的不稳定浮动状态。
已考虑以上情况做出本发明。由此,本发明的目标在于提供改进调整两个构件之间间距的可工作性的技术。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调整两个构件之间间距的间距调整装置,其中该间距调整装置的结构允许将多个组成部件(包括弹性本体等)统一化,并且可以通过一个螺栓完成一个构件到另一构件的附接和对两个构件之间间距的调整。
举例来说,本发明提供一种置于两个构件之间用于调整这两个构件之间间距的间距调整装置,其中:
所述间距调整装置包括:
弹性本体,该弹性本体沿所述间距的方向伸展和收缩;
加压件,在该加压件中形成有从一个端面到另一端面的第一通孔,并形成有在所述一个端面一侧上向外的第一边缘部分;
具有柱形形状的引导构件,在该引导构件中形成有从一个端面到另一端面的第二通孔,并形成有在所述一个端面一侧上向外的凸缘部分;和
具有柱形形状的外壳,在该柱形外壳中形成有在一个开口处向内的第二边缘部分;
并且
所述外壳置于所述两个构件之间,使得与所述一个开口相对的一侧上的另一开口面对所述两个构件其中之一;
所述加压件容装在所述外壳中,使得所述第一边缘部分与所述第二边缘部分接触,并且所述加压件的所述另一端面从所述外壳的所述一个开口突出;
所述引导构件容装在容装所述加压件的所述外壳中,使得所述第二通孔的轴线与所述第一通孔的轴线对准,以便由所述外壳的内表面、所述引导构件的侧表面、所述第一边缘部分以及所述凸缘部分形成具有柱形形状的中空部分;并且
所述弹性本体置于所述中空部分中,使得所述引导构件沿着从所述外壳的所述另一开口推出的方向偏压,并压靠所述两个构件其中之一。
根据本发明,能够改进调整两个构件之间间距的可工作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浮动式输送设备的输送平台100的示意结构的外部视图;
图2(A)是底座框架1的外部视图,图2(B)是图2(A)中展示的底座框架的A-A剖视图;
图3(A)是气轨2的外部视图,图3(B)是图3(A)中展示的气轨2的放大的B-B剖视图;
图4(A)是调平装置3的外部视图,图4(B)是图4(A)中展示的调平装置3的C-C剖视图;
图5(A)是六角承窝螺栓4的外部视图,图5(B)是T型螺母5的剖视图;
图6(A)是用于解释组装调平装置3的工作的剖视图,图6(B)是用于解释将调平装置3附接到气轨2的工作的剖视图;和
图7是用于解释将气轨2附接到底座框架1的工作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1是展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浮动式输送设备的输送平台100的示意结构的外部视图。
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浮动式输送设备包括输送平台100,用于浮动和输送物体例如用于FPD、太阳能电池板等的玻璃基底。输送平台100包括:以给定间隔并排搁置的两个底座框架(例如铝构架)1,每一个底座框架为方柱形状;覆盖在两个底座框架1上方的板形气轨2;和用于每个底座框架1的两个调平装置3(部分未示出)(即,总共四个调平装置3)。本实施例展示一个气轨2覆盖在两个底座框架1上方的示例。然而实践中,多个气轨2覆盖在各具有输送距离长度的两个底座框架1上方,并在这些底座框架1的纵向方向(图1的Y方向)上排成行。另外,在本实施例中,一个气轨2由四个调平装置3支撑。然而,应具有足可使用可稳固地支撑气轨2的调平装置3的数目。
虽然图1中未展示,输送平台100进一步包括:用于将调平装置3固定到气轨2的螺栓6;用于将气轨2通过调平装置3固定到底座框架1的T型螺母5和六角承窝螺栓4。关于螺栓6,各调平装置3用两个螺栓6。另外,六角承窝螺栓4和T型螺母5成对用于每个调平装置3(即,总共使用四对)。
图2(A)是底座框架1的外部视图,图2(B)是图2(A)中展示的底座框架1的A-A剖视图。
如图所示,在底座框架1的四个外表面(上表面12A、左侧表面12B、下表面12C及右侧表面12D)中的每一个外表面中形成有T形凹槽11,用于将T型螺母5沿底座框架1的纵向方向定位在期望位置处。T形凹槽11具有的T形剖面包括斜面113,在该斜面处,凹槽宽度在凹槽边缘112与凹槽底部111之间从s1变化到s2(>s1)。T形凹槽11从底座框架1的一个端面(垂直于纵向方向的一面)13形成至底座框架1的另一个端面14。通过该T形凹槽11在底座框架1的两个端面13、14中形成T形开口,并且在四个外表面12A-12D中的每个外表面中从一个端面13到另一端面14形成具有凹槽宽度s1的开口。
本实施例使用具有四个带凹槽表面类型的框架作为底座框架1,其中在四个外表面12A-12D中的每一个外表面处形成T形凹槽11处。然而,可以使用至少在面对气轨2的上表面12A处形成T形凹槽11的框架。
图3(A)是气轨2的外部视图,图3(B)是图3(A)中展示的气轨2的放大的B-B剖视图。
气轨2将压缩空气从其输送表面21的多个吹气孔(未展示)通过内部气源路径(未展示)吹送,其中压缩空气从外部供应到气源开口(未展示)。
如图所示,在气轨2安装到底座框架1的安装位置(本实施例中的四个位置)处形成有台阶状通孔23,分别用于将六角承窝螺栓4从输送表面21插入到背面(即,运输表面21的相对侧上的表面)24。在每一个台阶状通孔23中形成有斜面25,用于与从输送表面21一侧插入到相关台阶状通孔23中的六角承窝螺栓4的安座表面412(参见图5)接触。从输送表面21到斜面25的区域(大直径部分)28的直径r1大于从斜面25到背面24的区域(小直径部分)27的直径r2。
另外,在气轨2的背面24中,在每一个台阶状通孔23的两侧上形成有螺纹孔26,螺栓6分别拧入到这些螺纹孔中。
在本实施例中,台阶状通孔23形成于将气轨2安装到底座框架1的安装位置处。然而举例来说,为了能够调整将气轨2安装到底座框架1的安装位置,可以在气轨2的纵向方向上形成剖面形状类似于台阶状通孔23的剖面形状的任意长度的台阶状细长孔。
图4(A)是调平装置3的外部视图,并且图4(B)是图4(A)中展示的调平装置的C-C剖视图。
调平装置3将气轨2支撑到底座框架1上,并且调整到气轨2的底座框架1的高度。
如图所示,调平装置3包括:盘簧组31,所述盘簧组沿着气轨2到底座框架1的高度方向(图1中的Z方向)伸展和收缩;带有边缘部分的柱形加压件32,该加压件由盘簧组31偏压,并压靠底座框架1的上表面12A;带有凸缘部分的柱形弹簧引导件33,该柱形弹簧引导件由盘簧组31偏压并压靠气轨2的背面24;以及带有凸缘部分和边缘部分的柱形外壳34,该柱形外壳容装这些部件31-33。
外壳34包括:柱形部分343;第二边缘部分342,所述第二边缘部分在柱形部分343的一个端面(外壳34的底表面348)侧上的开口341处朝柱形部分343的内侧形成;以及凸缘部分349,该凸缘部分在柱形部分343的另一个端面(外壳34的上表面346)侧处形成,以便从柱形部分343的外周边向外突出。
外壳34放置在底座框架1与气轨2之间,使得上表面346接触气轨2的背面24,同时上表面346侧的开口344面对气轨23的台阶状通孔23。另外,在凸缘部分349中在与气轨2的背面24中的螺纹孔26相对应的位置处形成有第三通孔347,螺栓6分别插入所述第三通孔中。
加压件32包括:圆柱体部分325,该圆柱体部分从外壳34的底表面348侧的开口341朝底座框架1侧突出;和第一边缘部分322,该第一边缘部分形成在圆柱体部分325的一个端面(加压件32的上表面321)侧处,以便从圆柱体部分325的外周边向外突出。在圆柱体部分325中形成有第一通孔324,六角承窝螺栓4从上表面321向另一个端面(加压件32的底表面323)插入到所述第一通孔中。
在第一边缘部分322的下表面326接触外壳34的第二边缘部分342的上表面350并且底表面323从外壳34的底表面348侧的开口朝底座框架1突出的状态下,加压件32被置放在外壳34中。
弹簧引导件33包括:圆柱体部分335,所述圆柱体部分插入外壳34中的盘簧组31中;和凸缘部分332,所述凸缘部分在圆柱体部分335的一个端面(弹簧引导件33的上表面331)侧处形成,以便从圆柱体部分335的外周边向外突出,所述凸缘部分对着外壳34中的加压件32的上表面321按压盘簧组31。在圆柱体部分335中形成有第二通孔334,六角承窝螺栓4从上表面331向底表面333插入到所述第二通孔中。
当将弹簧引导件33放置在外壳34中以使第二通孔334的轴线与加压件32的第一通孔324的轴线一致时,通过圆柱体部分335的外周表面339、凸缘部分332的下表面336、外壳34的内表面345和加压件32的上表面321形成了柱形中空部分337。
在此,将弹簧引导件33的圆柱体部分335的底表面333与凸缘部分332的下表面336之间的长度k1设定至小于盘簧组31的自由高度的值,另外,将长度k1设定成允许在弹簧引导件33的底表面333与加压件32的上表面321之间形成间隙的值,当弹簧引导件33的上表面331的位置与外壳34的上表面346的位置对准时,所述间隙大于气轨2的高度调整范围。
盘簧组31由多个盘簧311构成,所述多个盘簧沿着气轨2到底座框架1的高度方向铺设到柱形中空部分337中。在本实施例中,多个盘簧311如此铺设,使得相邻的盘簧311颠倒地放置(所谓的串行组合系统)。然而,多个盘簧311可以如此分层堆积,使得相邻的盘簧311沿相同的方向放置(所谓的并行组合系统)。或者,可以采用串行组合系统和并行组合系统的组合。另外,在本实施例中,铺设有6个盘簧311。然而,所用盘簧的数目可根据实施例适当地变化。
盘簧组31沿着从外壳34的底表面348侧的开口341推出的方向偏压加压件32,从而使加压件32压靠底座框架1的上表面12A,并且盘簧组沿着从外壳34的上表面346侧的开口344推出的方向偏压弹簧引导件33,从而使弹簧引导件33压靠气轨2的背面24。另外,盘簧组31的可容许负载和弹簧常数能够在输送物体期间稳固地支撑要承受的载荷(诸如在每一个调平装置3上的输送物体、气轨2等的载荷)。代替盘簧组31地,可以使用其它弹性本体(诸如螺旋弹簧、柱形橡胶等),只要该弹性本体具有如上所描述的弹性。
本实施例使用带有凸缘部分的柱形弹簧引导件33、带有边缘部分的柱形加压件32、以及带有凸缘部分和边缘部分的柱形外壳34。然而,可以使用具有其它三维形状的弹簧引导件33、加压件32和外壳34来防止盘簧组31的轴线移位。
图5(A)是六角承窝螺栓4的外部视图。
如图所示,在六角承窝螺栓4的头部分41的上表面411处,形成有用于六角扳手的六角承窝43。六角承窝螺栓4的头部分41的直径r3小于气轨2的台阶状通孔23的大直径部分28的直径r1,但大于小直径部分27的直径r2。另外,六角承窝螺栓4的头部分41的厚度k2小于气轨2的台阶状通孔23的大直径部分28的长度k3(参见图3(B))。因此,当六角承窝螺栓4从气轨2的输送表面21侧插入台阶状通孔23中时,头部分41的安座表面412在头部分41位于输送表面21下方的位置处与台阶状通孔23的斜面25接触。并且,头部分41完全容纳在台阶状通孔23的大直径部分28中。
另外,从六角承窝螺栓4的安座表面412到螺纹部分42的长度k4小于气轨2的台阶状通孔23的小直径部分27的长度k5(参见图3(B))与调平装置3的外壳34的高度(从一侧开口341到另一侧开口344的长度)k6(参见图4(B))的总和。另外,如图4(B)中所展示,在加压件32的第一边缘部分322与外壳34的第二边缘部分342接触并且加压件32的底表面323从外壳34的开口341突出的状态下,从六角承窝螺栓4的安座表面412到螺纹部分42的尖端421的长度k7大于从加压件32的底表面323到外壳34的上表面346的长度k8、气轨2的台阶状通孔23的小直径部分27的长度k5与从底座框架1的T形凹槽11的凹槽边缘112到斜面113的深度k10(参见图2(B))的总和,但小于长度k8、长度k5与从底座框架1的T形凹槽11的凹槽边缘112到凹槽底部111的深度k11(参见图2(B))的总和。
图5(B)是T型螺母5的剖视图。
如图所示,T型螺母5具有T形剖面,其带有在一个端面(上表面51)与另一个端面(底表面53)之间的斜面52,宽度在该斜面处从s3变化到s4(>s3)。另外,在T型螺母5中形成有从上表面51通到底表面53的螺纹孔54,六角承窝螺栓4的螺纹部分42拧入所述螺纹孔中。从上表面51到斜面52的区域的宽度s3小于从底座框架1的T形凹槽11的凹槽边缘112到斜面113的区域中的凹槽宽度s1(参见图2(B))。从斜面52到底表面53的区域的宽度s4大于从底座框架1的T形凹槽11的凹槽边缘112到斜面113的区域中的凹槽宽度s1,但小于从T形凹槽11的斜面113到凹槽底部111的区域中的凹槽宽度s2(参见图2(B))。另外,从斜面52到上表面51的高度k9不大于从底座框架1的T形凹槽11的凹槽边缘112到斜面113的深度k10(参见图2(B))。因此,T型螺母5可放置在底座框架1的T形凹槽11中的期望位置处。另外,当六角承窝螺栓4的螺纹部分42拧入螺纹孔54中以沿着从T形凹槽11的凹槽底部111到凹槽边缘112的方向施加作用力时,斜面52与T形凹槽11的斜面113接触,并固定至底座框架1。
接下来将描述将气轨2固定至底座框架1的工作。
图6(A)是用于解释组装调平装置3的工作的剖视图,并且图6(B)是用于解释将调平装置3附接到气轨2的工作的剖视图。另外,图7是用于解释将气轨2附接到底座框架1的工作的剖视图。
(1)组装调平装置3
事先组装好用于将气轨2附接到底座框架1的所需数目(在本实施例中为四个)的调平装置3。将在下文描述细节。
如图6(A)中所展示,加压件32从底表面323侧插入外壳34中,以使加压件32的第一边缘部分322与外壳34的第二边缘部分342接触。接着,将多个盘簧311层积在已容装于外壳34中的加压件32上,使得相邻的盘簧311颠倒地安放。接着,弹簧引导件33从底表面333侧插入外壳34中,以使弹簧引导件33的圆柱体部分335插入盘簧组31中。结果,加压件32、盘簧组31和弹簧引导件33依次容装于外壳34中,以便完成如图4(A)和图4(B)中展示的调平装置3。
(2)将调平装置3附接到气轨2
如图6(B)中所展示,对于每一个调平装置3,将两个螺栓6通过外壳34的第三通孔347拧入气轨2的背面24中的螺纹孔26中。因此,在弹簧引导件33的第二通孔334的轴线和加压件32的第一通孔324的轴线与气轨2的台阶状通孔23的轴线对准的状态下,外壳34的上表面346与气轨2的背面24接触。由此,将调平装置3固定至气轨2的背面24。
因此,弹簧引导件33推入外壳34中,使得弹簧引导件33的上表面331变得与外壳34的上表面346处于相同水平。由此,在盘簧组31上施加预载荷。此时,加压件32从外壳34的底表面348突出的部分的长度被称为c1,并且从弹簧引导件33的底表面333到加压件32的上表面321的长度被称为c2。
(3)气轨2到底座框架1的附接和高度调整
将气轨2安放以覆盖两个底座框架1。将两个T型螺母5插入在底座框架1的上表面12A侧上的T形凹槽11中,并且布置在与气轨2的台阶状通孔23相对应的位置处。接着,如图7中所展示,将每一个六角承窝螺栓4从气轨2的输送表面21侧插入气轨2的台阶状通孔23、弹簧引导件33的第二通孔334、以及加压件32的第一通孔324中,然后将六角承窝螺栓4中的螺纹部分42借助使用六角扳手7而拧入T型螺母5的螺纹孔54中。结果,在加压件32的底表面323从外壳34的底表面348侧上的开口341朝底座框架1侧突出并与底座框架1的上表面12A接触的状态下,将气轨2通过调平装置3附接到底座框架1。
如上所述,从六角承窝螺栓4的头部分41的安座表面412到螺纹部分42的长度k4(参见图5(A))小于气轨2的台阶状通孔23的小直径部分27的长度k5(参见图3(B))与调平装置3的外壳34的高度(从一侧开口341到另一侧开口344的长度)k6(参见图4(B))的总和。另外,在加压件32的第一边缘部分322与外壳34的第二边缘部分342接触并且加压件32的底表面323从外壳34的开口341突出的状态下,从六角承窝螺栓4的安座表面412到螺纹部分42的尖端421的长度k7(参见图5(A))大于从加压件32的端面323到外壳34的上表面346的长度k8(参见图4(B))、气轨2的台阶状通孔23的小直径部分27的长度k5(参见图3(B))与从底座框架1的T形凹槽11的凹槽边缘112到斜面113的深度k10(参见图2(B))的总和,但小于长度k8、长度k5与从底座框架1的T形凹槽11的凹槽边缘112到凹槽底部111的深度k11(参见图2(B))的总和。
因此,通过调整六角承窝螺栓4到T型螺母5中的拧紧程度,可以在高度调整范围(盘簧组31的最大收缩量以及图6(B)所示c1、c2之间的最小长度)内调整气轨2到底座框架1的高度。可以通过对用于将气轨2附接到底座框架1的四个调平装置3中的每一个调平装置进行上述高度调整工作,来执行对气轨2的输送表面21的调平。
在上文已描述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
在根据本实施例中的调平装置3中,盘簧组31、加压件32和弹簧引导件33容装在外壳34中,由此实现对多个组成部件包括盘簧组31、加压件32、弹簧引导件33和外壳34的统一化。因此,能够在将气轨2附接到底座框架1的工作之前提前组装好所需数目的调平装置3。因此,工人可以容易地固定调平装置3至气轨2,而不用担心掉落某些部件,这改进了工作效率。
另外,通过将调平装置3附接到气轨2,在调平装置3的盘簧组31上施加了预载荷。因此,与没有对盘簧组31施加预载荷的情况相比,可以仅通过以更少的次数将六角承窝螺栓4拧入T型螺母5中来将气轨2附接到底座框架1。
另外,当调平装置3附接到气轨2时,弹簧引导件33的上表面331推进到与外壳34的上表面346相同的水平,并且在盘簧组31上施加了预载荷。因此,能够在用于将气轨2附接到底座框架1的四个调平装置3上施加相等的预载荷,而无需执行麻烦的预载荷调整。
另外,通过将六角承窝螺栓4从气轨2的输送表面21侧插入台阶状通孔23中并通过将六角承窝螺栓4拧入T型螺母5中,将气轨2附接到底座框架1。而且,通过调整每一个六角承窝螺栓4的拧紧程度来执行对气轨2到底座框架1的高度调整。因此,不同于专利文件1中描述的基底输送设备,无需沿纵向方向(图1中的X方向)在气轨2的两侧上预备用于高度调整的空隙。因此,在布置有多个气轨2的情况下,考虑到输送物体的浮动稳定性等,可以灵活地设定气轨2之间的间距距离。举例来说,可以接触地铺设相邻的气轨2。因此,能够将物体以更稳定的浮动状态输送。
另外,螺栓6通过在调平装置3的外壳34中形成的第三通孔347拧入在气轨2的背面24中形成的螺纹孔26中,从而在预加载盘簧组31的状态下将调平装置3附接到气轨2。因此,在将气轨2附接到底座框架1之前,能够执行将所需数目的调平装置3附接到气轨2的工作和预加载的工作。由此,工作效率进一步得以改进。
虽然在本实施例中,六角承窝螺栓4和T型螺母5用于将气轨2经由调平装置3附接到底座框架1,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举例来说,在底座框架1的上表面12A中与气轨2的台阶状通孔23相对应的位置处,可以形成可供六角承窝螺栓4的螺纹部分42拧入的螺纹孔,从而在不使用T型螺母5的情况下将气轨2附接到底座框架1。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从气轨2的运输表面21侧使用六角扳手7,六角承窝螺栓4用于执行将气轨2附接到底座框架1的工作和调平输送表面21的工作。然而,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可以采用适合于所用工具的螺栓。举例来说,可以采用具有在其头部上表面中形成的纵切凹槽或十字槽的螺栓。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气轨2附接到底座框架1以便覆盖以给定间隙并排铺设的两个方柱形底座框架1。然而,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举例来说,气轨2可安放在一张板状底座框架1上并附接到该板状底座框架。
另外,已举出具有输送平台100的浮动式输送设备的应用示例来描述本实施例。然而,本发明可应用于设有具有调平目标表面并且固定到底座构件的工作台的另一设备。
另外,本实施例已描述调平装置3,其将气轨2支撑到底座框架1上,并调整气轨2到底座框架1的高度。然而,本发明可广泛地应用于间距调整装置以用于调整两个构件之间的间距。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可应用于需要对调整两个构件之间的间距(例如在具有调平目标表面的构件固定到另一构件的设备中的调平工作)的良好工作性的领域。举例来说,本发明可应用于其中具有调平目标的输送表面的轨道固定到底座构件的输送设备,或者其中具有调平目标表面的工作台固定到底座构件的设备。
元件符号列表
1:底座框架
2:气轨
3:调平装置
4:六角承窝螺栓
5:T型螺母
6:螺栓
7:六角扳手
11:T形凹槽
12A-12D:底座框架1的外表面
13、14:底座框架1的端面
21:输送表面
23:台阶状通孔
24:气轨2的背面
25:斜面
26:螺纹孔
27:台阶状通孔23的小直径部分
28:台阶状通孔23的大直径部分
31:盘簧组
32:加压件
33:弹簧引导件
34:外壳
41:头部分
42:螺纹部分
43:六角承窝
51、53:T型螺母5的端面
52:斜面
54:螺纹孔
100:输送平台
111:T形凹槽11的凹槽底部
112:T形凹槽11的凹槽边缘
113:斜面
311:盘簧
321:加压件32的上表面
322:第一边缘部分
323:加压件32的底表面
324:第一通孔
325:圆柱体部分
326:第一边缘部分322的下表面
331:弹簧引导件33的上表面
332:弹簧引导件33的凸缘部分
333:弹簧引导件33的底表面
334:第二通孔
335:弹簧引导件33的圆柱体部分
336:凸缘部分332的下表面
337:柱形中空部分
339:圆柱体部分335的外周表面
341、344:外壳34的开口
342:外壳34的第二边缘部分
343:外壳34的柱形部分
345:外壳的内表面
346:外壳34的上表面
347:第三通孔
348:外壳34的底表面
349:外壳34的凸缘部分
350:第二边缘部分342的上表面
411:六角承窝螺栓4的头部分41的上表面
412:六角承窝螺栓4的安座表面
421:螺纹部分42的尖端

Claims (6)

1.一种置于两个构件之间用于调整这两个构件之间间距的间距调整装置,其中:
所述间距调整装置包括:
弹性本体,该弹性本体沿所述间距的方向伸展和收缩;
加压件,在该加压件中形成有从一个端面到另一端面的第一通孔,并在所述一个端面一侧上向外形成有第一边缘部分;
具有柱形形状的引导构件,在该引导构件中形成有从一个端面到另一端面的第二通孔,并在所述一个端面一侧上向外形成有的凸缘部分;和
具有柱形形状的外壳,在该柱形外壳中在一个开口处向内形成有的第二边缘部分;
并且
所述外壳置于所述两个构件之间,使得与所述一个开口相对的一侧上的另一开口面对所述两个构件其中之一;
所述加压件容装在所述外壳中,使得所述第一边缘部分与所述第二边缘部分接触,并且所述加压件的所述另一端面从所述外壳的所述一个开口突出;
所述引导构件容装在容装所述加压件的所述外壳中,使得所述第二通孔的轴线与所述第一通孔的轴线对准,以便由所述外壳的内表面、所述引导构件的侧表面、所述第一边缘部分以及所述凸缘部分形成具有柱形形状的中空部分;并且
所述弹性本体置于所述中空部分中,使得所述引导构件沿着从所述外壳的所述另一开口推出的方向偏压,并压靠所述两个构件其中之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间距调整装置,其中:
所述两个构件中的一个构件是支撑物体;
所述两个构件中的另一个构件是底座;并且
所述间距调整装置是用于将所述支撑物体支撑在所述基底上并用于调整所述支撑物体到所述基底的高度的调平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间距调整装置,其中:
在所述支撑物体中形成有台阶状通孔;并且
所述间距调整装置进一步包括螺栓,该螺栓用于将所述支撑物体固定到所述底座,并用于调整所述支撑物体的高度;所述螺栓通过从输送表面一侧插入所述台阶状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以及所述第一通孔中而拧入所述基底中,所述输送表面位于与所述支撑物体的定位有所述间距调整装置的表面相对的一侧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间距调整装置,其中:
在所述外壳中形成有第三通孔,用于将所述间距调整装置通过螺钉固定在所述支撑物体的与所述输送表面相对的一侧上的背面上;并且
当所述间距调整装置通过所述螺钉固定到所述支撑物体的所述背面上时,所述弹性本体由推进到所述外壳中的所述引导构件预加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间距调整装置,其中:
通过所述螺栓调整的所述支撑物体的高度的调整范围处于从所述外壳的所述一个开口到在预加载所述弹性本体的状态下的所述加压件的所述另一端面的长度、从所述引导构件的所述另一端面到在预加载所述弹性本体的状态下的所述加压件的所述一个端面的长度以及所述弹性本体的最大收缩量之中的最小长度内。
6.一种让输送物体浮动离开输送表面的浮动式输送设备,所述浮动式输送设备包括:
基底;
具有所述输送表面的气轨,在所述输送表面上形成有通孔,用于通过将螺栓从所述输送表面插入到与所述输送表面相对的一侧上的表面,从而将所述螺栓的头部固定到在所述输送表面和与所述输送表面相对的一侧上的所述表面之间的位置处;并且
根据权利要求2-5其中之一项所述的间距调整装置,该间距调整装置将所述气轨作为所述支撑物体支撑到所述基底上。
CN201180065175.5A 2011-01-31 2011-11-17 间距调整装置和使用该间距调整装置的输送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31392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018452 2011-01-31
JP2011018452A JP5756642B2 (ja) 2011-01-31 2011-01-31 離間距離調整装置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搬送装置
PCT/JP2011/076564 WO2012105108A1 (ja) 2011-01-31 2011-11-17 離間距離調整装置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搬送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13922A true CN103313922A (zh) 2013-09-18
CN103313922B CN103313922B (zh) 2015-04-08

Family

ID=466023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65175.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313922B (zh) 2011-01-31 2011-11-17 间距调整装置和使用该间距调整装置的输送设备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JP (1) JP5756642B2 (zh)
KR (1) KR101801434B1 (zh)
CN (1) CN103313922B (zh)
HK (1) HK1187320A1 (zh)
IL (1) IL227511A0 (zh)
TW (1) TWI507340B (zh)
WO (1) WO201210510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634288B2 (ja) * 2011-02-07 2014-12-03 オイレス工業株式会社 離間距離調整装置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搬送装置
CN105074529B (zh) * 2013-02-28 2017-05-10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摄像透镜及摄像装置
KR101402692B1 (ko) 2013-05-24 2014-06-03 이성 주식회사 에어 플로팅 스테이지
TWI641444B (zh) * 2017-02-06 2018-11-21 盟立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 等間距調整裝置
CN108357860A (zh) * 2018-04-27 2018-08-03 巨力自动化设备(浙江)有限公司 新能源汽车电机生产线上的转子托盘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924148A1 (de) * 1997-12-16 1999-06-23 SEZ Semiconductor-Equipment Zubehör für die Halbleiterfertigung AG Vorrichtung zum Transport dünner, scheibenförmiger Gegenstände
CN101253114A (zh) * 2005-09-02 2008-08-27 西德尔合作公司 气动传送装置或输送装置
CN101500918A (zh) * 2006-06-16 2009-08-05 萨克米伊莫拉机械合作社合作公司 气流输送机
JP2009229258A (ja) * 2008-03-24 2009-10-08 Toppan Printing Co Ltd 基板搬送装置及び基板検査装置
JP2010003881A (ja) * 2008-06-20 2010-01-07 Toppan Printing Co Ltd 基板処理装置
JP2010118478A (ja) * 2008-11-12 2010-05-27 Olympus Corp 基板浮上装置、及び、基板検査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124411A (ja) * 1984-11-21 1986-06-12 Fuji Photo Film Co Ltd 搬送装置における高さ調整機構
JP4099980B2 (ja) 2001-11-27 2008-06-11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高さ調整装置
TWM322402U (en) * 2007-06-08 2007-11-21 Contrel Technology Co Ltd Air suspension stage having plane level adjustment function
TWM369330U (en) * 2009-07-17 2009-11-21 Hirose Tech Co Ltd Carrying stage structure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924148A1 (de) * 1997-12-16 1999-06-23 SEZ Semiconductor-Equipment Zubehör für die Halbleiterfertigung AG Vorrichtung zum Transport dünner, scheibenförmiger Gegenstände
CN101253114A (zh) * 2005-09-02 2008-08-27 西德尔合作公司 气动传送装置或输送装置
CN101500918A (zh) * 2006-06-16 2009-08-05 萨克米伊莫拉机械合作社合作公司 气流输送机
JP2009229258A (ja) * 2008-03-24 2009-10-08 Toppan Printing Co Ltd 基板搬送装置及び基板検査装置
JP2010003881A (ja) * 2008-06-20 2010-01-07 Toppan Printing Co Ltd 基板処理装置
JP2010118478A (ja) * 2008-11-12 2010-05-27 Olympus Corp 基板浮上装置、及び、基板検査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507340B (zh) 2015-11-11
KR101801434B1 (ko) 2017-11-24
JP5756642B2 (ja) 2015-07-29
IL227511A0 (en) 2013-09-30
HK1187320A1 (zh) 2014-04-04
TW201231372A (en) 2012-08-01
CN103313922B (zh) 2015-04-08
WO2012105108A1 (ja) 2012-08-09
JP2012158424A (ja) 2012-08-23
KR20140010025A (ko) 2014-01-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13922B (zh) 间距调整装置和使用该间距调整装置的输送设备
JP5865164B2 (ja) 離間距離調整装置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搬送装置
US20190323733A1 (en) Mounting device for photovoltaic device and photovoltaic device assembly
KR20190123201A (ko) 광전지 모듈용 장착 장치 및 광전지 모듈 조립체
CN106092554A (zh) 一种轨道交通产品机箱通用综合试验夹具
CN215316200U (zh) 一种支撑装置
JP5634288B2 (ja) 離間距離調整装置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搬送装置
CN112048947A (zh) 导轨精度调节装置及导轨系统
JP5194610B2 (ja) 部品供給装置
JP2019136777A (ja) 自立装置の水平出し機構
CN217296015U (zh) 一种显示模组输送机构
CN105280754B (zh) 工具保持器及槽加工装置
CN219170824U (zh) 装夹设备
JP6406005B2 (ja) ツールホルダ及び溝加工装置
JP2013170042A (ja) エレベータかごの芯出し方法
CN218095077U (zh) 一种xr地面显示屏的支撑结构
KR102137627B1 (ko) 디스플레이패널 검사용 콘택터 위치결정장치
JP2013190029A (ja) テーブル装置
CN220563570U (zh) 一种真空腔室上门导轨结构
JP2012013138A (ja) 案内レール高さ調整機構付き直動軸受装置
CN209717456U (zh) 一种夹具
CN117832148A (zh) 一种晶圆平台
CN111322310A (zh) 一种滚柱导轨副
CN118123760A (zh) 气弹簧安装治具及安装方法
JP5993780B2 (ja) バックアップロールの固定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187320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GR

Ref document number: 1187320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408

Termination date: 2018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