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41444B - 等間距調整裝置 - Google Patents

等間距調整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41444B
TWI641444B TW106103817A TW106103817A TWI641444B TW I641444 B TWI641444 B TW I641444B TW 106103817 A TW106103817 A TW 106103817A TW 106103817 A TW106103817 A TW 106103817A TW I641444 B TWI641444 B TW I641444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module
load
bearing
bearing module
bas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038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829115A (zh
Inventor
張哲瑞
Original Assignee
盟立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盟立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盟立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610381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641444B/zh
Priority to CN201710084339.8A priority patent/CN108394704B/zh
Publication of TW2018291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291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4144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41444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47/00Article or material-handling devices associated with conveyors; Methods employing such devices
    • B65G47/74Feeding, transfer, or discharging devices of particular kinds or typ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Reciprocating Conveyors (AREA)
  • Bearings For Parts Moving Linearly (AREA)
  • Manipulator (AREA)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公開一種等間距調整裝置,其包括一基座、一第一承載模組、一第二承載模組、一驅動模組、一驅動桿件。第一承載模組可滑動地設置在基座上。第二承載模組可滑動地設置在基座上。驅動模組設置於基座上,第一承載模組通過驅動模組往一預定方向移動一第一位移距離。驅動桿件連接於第一承載模組,以通過第一承載模組帶動驅動桿件往預定方向移動,第二承載模組通過驅動桿件的帶動,以往預定方向移動一第二位移距離。由於第一承載模組所移動的第一位移距離為第二承載模組所移動的第二位移距離的兩倍,所以本發明能夠達到等間距的效果。

Description

等間距調整裝置
本發明涉及一種間距調整裝置,特別是涉及一種等間距調整裝置。
首先,現有的五爪等分夾爪機構為了讓各個爪具能夠移動至適當之位置,每一組爪具都需要各別配合一組動力源(例如馬達),以各別驅動每一組爪具至適當之位置。
然而,現有技術的驅動方式,不僅所需要的動力源較多,且也需要各別調整動力源所移動的位移量。藉此,現有的等分夾爪機構仍具有改善空間。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於,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等間距調整裝置。
為了解決上述的技術問題,本發明所採用的其中一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等間距調整裝置,其包括一基座、一第一承載模組、一第二承載模組、一驅動模組以及一驅動桿件。所述第一承載模組通過一第一移動模組而可滑動地設置在所述基座上,且所述第一承載模組能沿著一預定方向往復移動,其中,所述第一承載模組包括一第一承載座以及一設置在所述第一承載座上的固定件。所述第二承載模組通過一第二移動模組而可滑動地設置在所述基座上,且所述第二承載模組能沿著所述預定方向往復移動,其中,所述第二承載模組包括一第二承載座以及一設置在所述第二承載座上的抵接件。所述驅動模組設置於所述基座上,所述第一承載 模組通過所述驅動模組的驅動而於一第一起始位置以及一第一終止位置之間移動。所述驅動桿件包括一第一側端、一相對於所述第一側端的第二側端、一位於所述第一側端與所述第二側端之間的本體、一設置在所述第二側端上的第一抵接部以及一設置在所述本體上的第二抵接部,其中,所述驅動桿件的所述第一側端設置在所述固定件上。其中,當所述第一承載模組由所述第一起始位置移動至一位於所述第一起始位置與所述第一終止位置之間的第一中間位置時,所述驅動桿件的所述第一抵接部能抵靠在所述第二承載模組的所述抵接件上,且在所述第一承載模組由所述第一中間位置移動至所述第一終止位置的過程中,所述驅動桿件的所述第一抵接部能抵靠在所述抵接件上並同時帶動所述第二承載模組由一第二起始位置移動至一第二終止位置。其中,當所述第一承載模組由所述第一終止位置移動至一位於所述第一起始位置與所述第一終止位置之間的第二中間位置時,所述驅動桿件的所述第二抵接部能抵靠在所述第二承載模組的所述抵接件上,且在所述第一承載模組由所述第二中間位置移動至所述第一起始位置的過程中,所述驅動桿件的所述第二抵接部能抵靠在所述抵接件上並同時帶動所述第二承載模組由所述第二終止位置移動至所述第二起始位置。
為了解決上述的技術問題,本發明所採用的另外一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等間距調整裝置,其包括一基座、一第一承載模組、一第二承載模組、一驅動模組、一驅動桿件。所述第一承載模組可滑動地設置在所述基座上。所述第二承載模組可滑動地設置在所述基座上。所述驅動模組設置於所述基座上,其中,所述第一承載模組通過所述驅動模組往一預定方向移動一第一位移距離。所述驅動桿件連接於所述第一承載模組,以通過所述第一承載模組帶動所述驅動桿件往所述預定方向移動,其中,所述第二承載模組通過所述驅動桿件的帶動,以往所述預定方向移動一第二位 移距離。其中,所述第一承載模組所移動的所述第一位移距離為所述第二承載模組所移動的所述第二位移距離的兩倍。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在於,本發明技術方案所提供的等間距調整裝置能通過“所述第一承載模組通過所述驅動模組往一預定方向移動一第一位移距離”、“所述第二承載模組通過所述驅動桿件的帶動,以往所述預定方向移動一第二位移距離”以及“所述第一承載模組所移動的所述第一位移距離為所述第二承載模組所移動的所述第二位移距離的兩倍”的技術特徵,以等間距調整所述第一承載模組與所述第二承載模組。
為使能更進一步瞭解本發明的特徵及技術內容,請參閱以下有關本發明的詳細說明與附圖,然而所提供的附圖僅用於提供參考與說明,並非用來對本發明加以限制。
M‧‧‧等間距調整裝置
1‧‧‧基座
11‧‧‧承載台
12‧‧‧支撐架
13‧‧‧第一表面
14‧‧‧第二表面
2‧‧‧第一承載模組
21‧‧‧第一承載座
22‧‧‧固定件
23‧‧‧第一支撐架
3‧‧‧第二承載模組
31‧‧‧第二承載座
32‧‧‧抵接件
321‧‧‧第一抵接面
322‧‧‧第二抵接面
33‧‧‧第二支撐架
4‧‧‧第一移動模組
41‧‧‧第一滑軌
42‧‧‧第一滑塊
5‧‧‧第二移動模組
51‧‧‧第二滑軌
52‧‧‧第二滑塊
6‧‧‧驅動模組
61‧‧‧主體部
62‧‧‧延伸部
7‧‧‧驅動桿件
71‧‧‧第一側端
72‧‧‧第二側端
73‧‧‧本體
74‧‧‧第一抵接部
75‧‧‧第二抵接部
P‧‧‧基準位置
PA1‧‧‧第一起始位置
PA21‧‧‧第一中間位置
PA22‧‧‧第二中間位置
PA3‧‧‧第一終止位置
PB1‧‧‧第二起始位置
PB2‧‧‧第二終止位置
L1‧‧‧第一間隔距離
L2‧‧‧第二間隔距離
X、Y、Z‧‧‧方向
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等間距調整裝置的其中一立體組合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實施例等間距調整裝置的另外一立體組合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實施例等間距調整裝置的其中一使用狀態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實施例等間距調整裝置的另外一使用狀態示意圖。
圖5為本發明實施例等間距調整裝置的其中一立體分解示意圖。
圖6為本發明實施例等間距調整裝置的另外一立體分解示意圖。
圖7為本發明實施例等間距調整裝置的第一承載模組位於第一起始位置,且第二承載模組位於第二起始位置的局部立體剖面示意圖。
圖8為本發明實施例等間距調整裝置的第一承載模組位於第一中間位置,且第二承載模組位於第二起始位置的局部立體剖面示意圖。
圖9為本發明實施例等間距調整裝置的第一承載模組位於第一終止位置,且第二承載模組位於第二終止位置的局部立體剖面示意圖。
圖10為本發明實施例等間距調整裝置的第一承載模組位於第二中間位置,且第二承載模組位於第二終止位置的局部立體剖面示意圖。
以下是通過特定的具體實施例來說明本發明所公開有關“等間距調整裝置”的實施方式,本領域技術人員可由本說明書所公開的內容瞭解本發明的優點與效果。本發明可通過其他不同的具體實施例加以施行或應用,本說明書中的各項細節也可基於不同觀點與應用,在不悖離本發明的精神下進行各種修飾與變更。另外,本發明的附圖僅為簡單示意說明,並非依實際尺寸的描繪,事先聲明。以下的實施方式將進一步詳細說明本發明的相關技術內容,但所公開的內容並非用以限制本發明的保護範圍。
首先,請參閱圖1及圖2所示,並適時地配合圖3及圖4所示,圖1及圖2為立體組合示意圖,圖3及圖4為使用狀態示意圖。由上述圖中可知,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等間距調整裝置M,其包括一基座1、一第一承載模組2、一第二承載模組3、一驅動模組6以及一驅動桿件7。第一承載模組2及第二承載模組3皆可滑動地設置在基座1上,且驅動模組6也可設置於基座1上,使得驅動模組6能驅動第一承載模組2往一預定方向X移動一第一位移距離。另外,驅動桿件7可連接於第一承載模組2,以通過第一承載模組2帶動驅動桿件7往預定方向X移動,同時,驅動桿件7可抵靠在第二承載模組3上,以使得第二承載模組3可以通過驅動桿件7的帶動,也往預定方向X移動一第二位移距離。值得說明的是,以本發明實施例而言,第一承載模組2所移動的第一位移距離可以為第二承載模組3所移動的第二位移距離的兩倍,然本發明不以此為限。
承上述,請複參閱圖1至圖4所示,舉例來說,驅動模組6可為馬達、氣壓缸或液壓缸,驅動模組6可包括一設置在基座1 上的主體部61以及一能受到主體部61驅動且能相對於主體部61移動的延伸部62,延伸部62可設置於第一承載模組2上。藉此,當延伸部62受到驅動時,延伸部62可以驅動第一承載模組2往預定方向X移動。
承上述,請複參閱圖1至圖4所示,以本發明實施例而言,第一承載模組2可包括一第一承載座21以及一設置在第一承載座21上的第一支撐架23,且第二承載模組3可包括一第二承載座31以及一設置在第二承載座31上的第二支撐架33。另外,基座1可包括一承載台11以及一設置在承載台11且位於一基準位置P上的支撐架12。同時,第一承載模組2及第二承載模組3可設置於支撐架12同一側邊,以使得第二承載模組3位於支撐架12與第一承載模組2之間,且第一承載模組2與第二承載模組3都設置於支撐架12的其中一側。
藉此,如圖1及圖3所示,第一承載模組2可通過驅動模組6的驅動而於一第一起始位置PA1以及一第一終止位置PA3之間移動,同時,驅動桿件7能抵靠在第二承載模組3上並同時帶動第二承載模組3於一第二起始位置PB1以及一第二終止位置PB2之間移動。換句話說,第一支撐架23可於第一起始位置PA1以及第一終止位置PA3之間往復移動,且第二支撐架33可於第二起始位置PB1以及第二終止位置PB2之間往復移動。值得說明的是,基準位置P至第一終止位置PA3之間具有一第一間隔距離L1,基準位置P至第二終止位置PB2之間的具有第二間隔距離L2,且第一間隔距離L1為第二間隔距離L2的兩倍。藉此,第二支撐架33至支撐架12之間的距離等於第一支撐架23至第二支撐架33之間的距離,也就是說,支撐架12、第一支撐架23以及第二支撐架33三者之間的距離為等間距。另外,基準位置P至第二起始位置PB1之間的距離也等於第一起始位置PA1至第二起始位置PB1之間的距離。
承上述,請複參閱圖1至圖4所示,需注意的是,雖然上述實施方式只有說明設置在支撐架12的同一側邊上的一個第一承載模組2以及一個第二承載模組3,但是,在其他實施方式中,本發明實施例所提供的等間距調整裝置M也可以如附圖所示的還進一步包括設置於支撐架12的另外一側的另外一個第一承載模組2、設置於支撐架12的另外一側的另外一個第二承載模組3、用於驅動另外一個第一承載模組2的另外一個驅動模組6以及設置在另外一個第一承載模組2上的另外一個驅動桿件7,且另外一個第二承載模組3位於支撐架12與另外一個第一承載模組2之間。藉此,如圖3所示,在使用狀態下(也就是兩個第一承載模組2都位於第一終止位置PA3,兩個第二承載模組3都位於第二終止位置PB2),其中一個第一支撐架23至其中一個第二支撐架33之間的距離、其中一個第二支撐架33至支撐架12之間的距離、支撐架12至另外一個第二支撐架33之間的距離以及另外一個第二支撐架33至另外一個第一支撐架23之間的距離,皆為相等。也就是說,當本發明實施例所提供的等間距調整裝置M應用於等分爪具上時,各個夾爪之間的距離可以為等間距。另外,值得說明的是,在其他實施方式中,兩個第一承載模組2可以由相同的驅動模組6所驅動,以使得分別設置在支撐架12兩側的兩個第一承載模組2朝相反方向移動。
接著,請參閱圖5及圖6所示,並同時配合圖3及圖4所示,圖5及圖6為立體分解示意圖,以下將進一步舉例說明第一承載模組2及第二承載模組3的移動方式及組成元件。詳細來說,基座1還可進一步包括一相對的第一表面13以及一相對的第二表面14,以本發明實施例而言,兩個第一表面13可以分別為承載台11的左側表面及右側表面,兩個第二表面14可以分別為承載台11的上表面及下表面。第一承載模組2可通過一第一移動模組4而可滑動地設置在基座1的承載台11上,且第一承載模組2能沿著 預定方向X往復移動。第二承載模組3可通過一第二移動模組5而可滑動地設置在基座1的承載台11上,且第二承載模組3能沿著預定方向X往復移動。
承上述,如圖5及圖6所示,舉例來說,以本發明實施例而言,第一移動模組4可包括一第一滑軌41以及一可滑動地設置在第一滑軌41上的第一滑塊42,第一滑軌41可設置於基座1的承載台11的第一表面13上,第一承載模組2可設置於第一滑塊42上,第一承載模組2可通過第一滑塊42以能滑動地設置於第一滑軌41上且間接地滑動於承載台11上。另外,第二移動模組5可包括一第二滑軌51以及一可滑動地設置在第二滑軌51上的第二滑塊52,第二滑軌51可設置於基座1的承載台11的第二表面14上,第二承載模組3設置於第二滑塊52上,第二承載模組3可通過第二滑塊52以能滑動地設置於第二滑軌51且間接地滑動於承載台11上。然而,需說明的是,本發明不以上述滑軌及滑塊為限,在其他實施方式中,也可以利用齒輪、齒條、蝸桿等零組件而使得第一承載模組2及第二承載模組3滑動於基座1上。
承上述,請複參閱圖3至圖6所示,第一承載模組2還進一步包括一設置在第一承載座21上的固定件22,且第二承載模組3還進一步包括一設置在第二承載座31上的抵接件32。第二承載座31的抵接件32可包括一第一抵接面321以及一相對於第一抵接面321的第二抵接面322。另外,驅動桿件7可包括一第一側端71、一相對於第一側端71的第二側端72、一位於第一側端71與第二側端72之間的本體73、一設置在第二側端72上的第一抵接部74以及一設置在本體73上的第二抵接部75。驅動桿件7的第一側端71可設置在固定件22上。藉此,驅動模組6的延伸部62帶動第一承載模組2移動的過程中,第一承載模組2能帶動驅動桿件7的移動,同時,驅動桿件7能通過抵靠在第二承載模組3上而間接帶動第二承載模組3的移動。
詳細來說,請參閱圖7至圖10所示,圖7至圖10為第一承載模組2以及第二承載模組3的移動過程示意圖。如圖7所示,圖7為第一承載模組2位於第一起始位置PA1,且第二承載模組3位於一第二起始位置PB1的狀態。換句話說,在圖7的狀態為第一承載模組2及第二承載模組3收回時的狀態。
接著,如圖8所示,圖8為第一承載模組2位於一第一起始位置PA1與第一終止位置PA3之間的第一中間位置PA21,且第二承載模組3位於一第二起始位置PB1的狀態。當第一承載模組2由第一起始位置PA1移動至一位於第一起始位置PA1與第一終止位置PA3之間的第一中間位置PA21時,驅動桿件7的第一抵接部74能抵靠在第二承載模組3的抵接件32的第一抵接面321上。
接著,如圖9所示,圖9為第一承載模組2位於第一終止位置PA3,且第二承載模組3位於一第二終止位置PB2的狀態。在第一承載模組2由第一中間位置PA21移動至第一終止位置PA3的過程中,驅動桿件7的第一抵接部74能抵靠在抵接件32的第一抵接面321上並同時帶動第二承載模組3由一第二起始位置PB1移動至一第二終止位置PB2。藉此,由於第一終止位置PA3至一基準位置P之間具有一第一間隔距離L1,第二終止位置PB2至基準位置P之間具有一第二間隔距離L2,且第一間隔距離L1為第二間隔距離L2的兩倍。所以,第一支撐架23至第二支撐架33之間的距離等於第二支撐架33至支撐架12之間的距離。
接著,請參閱圖10所示,圖10為第一承載模組2位於一第一起始位置PA1與第一終止位置PA3之間的第二中間位置PA22,且第二承載模組3位於一第二終止位置PB2的狀態。當第一承載模組2由第一終止位置PA3移動至一位於第一起始位置PA1與第一終止位置PA3之間的第二中間位置PA22時,驅動桿件7的第二抵接部75能抵靠在第二承載模組3的抵接件32上。
接著,請複參閱圖7所示,在第一承載模組2由第一中間位 置PA21移動至第一起始位置PA1的過程中,驅動桿件7的第二抵接部75能抵靠在抵接件32的第二抵接面322上並同時帶動第二承載模組3由第二終止位置PB2移動至第二起始位置PB1。換句話說,通過將驅動桿件7的第一側端71設置在第一承載模組2的固定件22上,以使得驅動桿件7隨著第一承載模組2於第一起始位置PA1以及第一終止位置PA3之間往復移動的過程中移動,且第二承載模組3的抵接件32能選擇性地被第一抵接部74或第二抵接部75抵靠,而往復移動於第二起始位置PB1以及第二終止位置PB2之間。
實施例的有益效果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在於,本發明技術方案所提供的等間距調整裝置M能通過“第一承載模組2通過驅動模組6往一預定方向移動一第一位移距離”、“第二承載模組通過驅動桿件的帶動,以往預定方向X移動一第二位移距離”以及“第一承載模組2所移動的第一位移距離為第二承載模組3所移動的第二位移距離的兩倍”的技術特徵,以等間距調整第一承載模組2與第二承載模組3。也就是說,等間距調整裝置M能通過驅動模組6而直接驅動第一承載模組2的移動,同時通過驅動桿件7而間接驅動第二承載模組3的移動,藉以使得第一承載模組2與第二承載模組3能沿著一預定方向X往復移動。
此外,當第一承載模組2由第一起始位置PA1移動至一位於第一起始位置PA1與第一終止位置PA3之間的第一中間位置PA21時,驅動桿件7的第一抵接部74能抵靠在第二承載模組3的抵接件32上,且在第一承載模組2由第一中間位置PA21移動至第一終止位置PA3的過程中,驅動桿件7的第一抵接部74能抵靠在抵接件32上並同時帶動第二承載模組3由一第二起始位置PB1移動至一第二終止位置PB2。藉此,支撐架12至第二承載模組3的第 二支撐架33的距離會等於第一承載模組2的第一支撐架23至第二承載模組3的第二支撐架33的距離,以達到各爪具等間距的效果。
再者,在其他實施方式中,可以通過調整驅動桿件7上的第一抵接部74以及第二抵接部75的設置位置而改變第一間隔距離L1以及第二間隔距離L2,已將本發明所提供的等間距調整裝置M應用於其他尺寸的爪具機構。
以上所公開的內容僅為本發明的優選可行實施例,並非因此侷限本發明的申請專利範圍,所以凡是運用本發明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做的等效技術變化,均包含於本發明的申請專利範圍內。

Claims (10)

  1. 一種等間距調整裝置,其包括:一基座;一第一承載模組,所述第一承載模組通過一第一移動模組而可滑動地設置在所述基座上,且所述第一承載模組能沿著一預定方向往復移動,其中,所述第一承載模組包括一第一承載座以及一設置在所述第一承載座上的固定件;一第二承載模組,所述第二承載模組通過一第二移動模組而可滑動地設置在所述基座上,且所述第二承載模組能沿著所述預定方向往復移動,其中,所述第二承載模組包括一第二承載座以及一設置在所述第二承載座上的抵接件;一驅動模組,所述驅動模組設置於所述基座上,所述第一承載模組通過所述驅動模組的驅動而於一第一起始位置以及一第一終止位置之間移動;以及一驅動桿件,所述驅動桿件包括一第一側端、一相對於所述第一側端的第二側端、一位於所述第一側端與所述第二側端之間的本體、一設置在所述第二側端上的第一抵接部以及一設置在所述本體上的第二抵接部,其中,所述驅動桿件的所述第一側端設置在所述固定件上;其中,當所述第一承載模組由所述第一起始位置移動至一位於所述第一起始位置與所述第一終止位置之間的第一中間位置時,所述驅動桿件的所述第一抵接部能抵靠在所述第二承載模組的所述抵接件上,且在所述第一承載模組由所述第一中間位置移動至所述第一終止位置的過程中,所述驅動桿件的所述第一抵接部能抵靠在所述抵接件上並同時帶動所述第二承載模組由一第二起始位置移動至一第二終止位置;其中,當所述第一承載模組由所述第一終止位置移動至一位於所述第一起始位置與所述第一終止位置之間的第二中間位置時,所述驅動桿件的所述第二抵接部能抵靠在所述第二承載模組的所述抵接件上,且在所述第一承載模組由所述第二中間位置移動至所述第一起始位置的過程中,所述驅動桿件的所述第二抵接部能抵靠在所述抵接件上並同時帶動所述第二承載模組由所述第二終止位置移動至所述第二起始位置。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等間距調整裝置,其中,所述第一移動模組包括一第一滑軌以及一可滑動地設置在所述第一滑軌上的第一滑塊,所述第一滑軌設置於所述基座上,所述第一承載模組設置於所述第一滑塊上,且所述第一承載模組通過所述第一滑塊以能滑動地設置於所述第一滑軌上,其中,所述第二移動模組包括一第二滑軌以及一可滑動地設置在所述第二滑軌上的第二滑塊,所述第二滑軌設置於所述基座上,所述第二承載模組設置於所述第二滑塊上,且所述第二承載模組通過所述第二滑塊以能滑動地設置於所述第二滑軌上。
  3. 如請求項1所述的等間距調整裝置,其中,所述抵接件包括一第一抵接面以及一相對於所述第一抵接面的第二抵接面,其中,在所述第一承載模組由所述第一中間位置移動至所述第一終止位置的過程中,所述驅動桿件的所述第一抵接部能抵靠在所述抵接件的所述第一抵接面上,且在所述第一承載模組由所述第二中間位置移動至所述第一起始位置的過程中,所述驅動桿件的所述第二抵接部能抵靠在所述抵接件的所述第二抵接面上。
  4. 如請求項1所述的等間距調整裝置,其中,所述驅動模組包括一設置在所述基座上的主體部以及一相對於所述主體部移動的延伸部,且所述延伸部設置於所述第一承載模組上。
  5. 如請求項1所述的等間距調整裝置,其中,所述第一承載模組還進一步包括一設置在所述第一承載座上的第一支撐架,且所述第二承載模組還進一步包括一設置在所述第二承載座上的第二支撐架。
  6. 如請求項1所述的等間距調整裝置,其中,所述第一終止位置至一基準位置之間具有一第一間隔距離,所述第二終止位置至所述基準位置之間具有一第二間隔距離,且所述第一間隔距離為所述第二間隔距離的兩倍。
  7. 如請求項6所述的等間距調整裝置,還進一步包括一位於所述基準位置上的支撐架,其中,所述第二承載模組位於所述支撐架與所述第一承載模組之間,且所述第一承載模組與所述第二承載模組都設置於所述支撐架的其中一側。
  8. 如請求項7所述的等間距調整裝置,還進一步包括設置於所述支撐架的另外一側的另外一個第一承載模組、設置於所述支撐架的另外一側的另外一個第二承載模組、用於驅動另外一個所述第一承載模組的另外一個驅動模組以及設置在另外一個所述第一承載模組上的另外一個驅動桿件,且另外一個所述第二承載模組位於所述支撐架與另外一個所述第一承載模組之間。
  9. 一種等間距調整裝置,其包括:一基座;一第一承載模組,所述第一承載模組可滑動地設置在所述基座上;一第二承載模組,所述第二承載模組可滑動地設置在所述基座上;一驅動模組,所述驅動模組設置於所述基座上,其中,所述第一承載模組通過所述驅動模組往一預定方向移動一第一位移距離;以及一驅動桿件,所述驅動桿件連接於所述第一承載模組,以通過所述第一承載模組帶動所述驅動桿件往所述預定方向移動,其中,所述第二承載模組通過所述驅動桿件的帶動,以往所述預定方向移動一第二位移距離;其中,所述第一承載模組所移動的所述第一位移距離為所述第二承載模組所移動的所述第二位移距離的兩倍。
  10. 如請求項9所述的等間距調整裝置,其中,所述驅動桿件包括一第一側端、一相對於所述第一側端的第二側端、一位於所述第一側端與所述第二側端之間的本體、一設置在所述第二側端上的第一抵接部以及一設置在所述本體上的第二抵接部,所述驅動桿件的所述第一側端設置在所述第一承載模組上,以隨著所述第一承載模組於一第一起始位置以及一第一終止位置之間往復移動的過程中移動,且所述第二承載模組能選擇性地被所述第一抵接部或所述第二抵接部抵靠,而往復移動於一第二起始位置以及一第二終止位置之間。
TW106103817A 2017-02-06 2017-02-06 等間距調整裝置 TWI64144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103817A TWI641444B (zh) 2017-02-06 2017-02-06 等間距調整裝置
CN201710084339.8A CN108394704B (zh) 2017-02-06 2017-02-16 等间距调整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103817A TWI641444B (zh) 2017-02-06 2017-02-06 等間距調整裝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29115A TW201829115A (zh) 2018-08-16
TWI641444B true TWI641444B (zh) 2018-11-21

Family

ID=630946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03817A TWI641444B (zh) 2017-02-06 2017-02-06 等間距調整裝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8394704B (zh)
TW (1) TWI641444B (zh)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287261Y (zh) * 2008-11-14 2009-08-12 齐齐哈尔二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龙门移动式机床床身等距调整装置
TWM373793U (en) * 2009-05-26 2010-02-11 Horng Terng Automation Co Ltd Precision adjustment device with equally spaced intervals and its processing mechanism having precision adjustment function at equally spaced intervals
CN201989137U (zh) * 2011-01-17 2011-09-28 上海普莱克斯自动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等间距固定物件的装置
TWI359474B (en) * 2008-03-19 2012-03-01 System General Corp An equidistance pick-and-place device for ics
WO2012105108A1 (ja) * 2011-01-31 2012-08-09 オイレス工業株式会社 離間距離調整装置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搬送装置
CN203665629U (zh) * 2013-12-27 2014-06-25 深圳市哈德胜精密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等间距全自动轮转模切机
CN103112006B (zh) * 2013-01-02 2015-01-14 北京工业大学 一种单驱动等间距同步扩展机构
TWI495539B (zh) * 2012-07-17 2015-08-11
CN104944131A (zh) * 2015-05-26 2015-09-30 济南大学 一种可实现等间距同步调节的机构
CN204896965U (zh) * 2015-07-30 2015-12-23 广东溢达纺织有限公司 等间距自动调节装置
CN205254661U (zh) * 2015-12-11 2016-05-25 昆山艾博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等间距分料中转台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15668A (en) * 1993-09-03 1996-05-14 Simplimatic Engineering Company Laning conveyor with changeover system
JP2005170622A (ja) * 2003-12-12 2005-06-30 Toyo Glass Kikai Kk 物品整列装置
CN201084720Y (zh) * 2007-09-05 2008-07-09 盟立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移载装置
TWM336153U (en) * 2008-03-04 2008-07-11 Chum Power Machinery Corp Variable pitch device for a blow molding machine
TWM342614U (en) * 2008-03-12 2008-10-11 Leap Electronic Co Ltd Free gap adjustment module of automatic component capturing and disposing machine
CN105984719A (zh) * 2015-02-12 2016-10-05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分料装置
CN204668830U (zh) * 2015-06-10 2015-09-23 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自动伸缩机构
CN106364875A (zh) * 2015-07-23 2017-02-01 旭东机械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基板导正机构
CN106241346B (zh) * 2016-08-31 2018-07-17 苏州菱欧自动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检测产线的动力驱动结构
TWM542535U (zh) * 2017-02-06 2017-06-01 Mirle Automation Corp 等間距調整裝置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359474B (en) * 2008-03-19 2012-03-01 System General Corp An equidistance pick-and-place device for ics
CN201287261Y (zh) * 2008-11-14 2009-08-12 齐齐哈尔二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龙门移动式机床床身等距调整装置
TWM373793U (en) * 2009-05-26 2010-02-11 Horng Terng Automation Co Ltd Precision adjustment device with equally spaced intervals and its processing mechanism having precision adjustment function at equally spaced intervals
CN201989137U (zh) * 2011-01-17 2011-09-28 上海普莱克斯自动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等间距固定物件的装置
WO2012105108A1 (ja) * 2011-01-31 2012-08-09 オイレス工業株式会社 離間距離調整装置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搬送装置
TWI495539B (zh) * 2012-07-17 2015-08-11
CN103112006B (zh) * 2013-01-02 2015-01-14 北京工业大学 一种单驱动等间距同步扩展机构
CN203665629U (zh) * 2013-12-27 2014-06-25 深圳市哈德胜精密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等间距全自动轮转模切机
CN104944131A (zh) * 2015-05-26 2015-09-30 济南大学 一种可实现等间距同步调节的机构
CN204896965U (zh) * 2015-07-30 2015-12-23 广东溢达纺织有限公司 等间距自动调节装置
CN205254661U (zh) * 2015-12-11 2016-05-25 昆山艾博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等间距分料中转台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394704B (zh) 2019-12-17
CN108394704A (zh) 2018-08-14
TW201829115A (zh) 2018-08-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M485785U (zh) 夾持裝置
TWI641444B (zh) 等間距調整裝置
CN108529209A (zh) 一种物件夹持装置
CN104918415A (zh) 一种摊平装置
TWM542535U (zh) 等間距調整裝置
KR101829417B1 (ko) 자동 투입 및 취출용 지그 장치
CN210908818U (zh) 翻转式带保压的笔记本组装设备
CN105618592A (zh) 汽车支架模具下模板夹紧滑块结构
CN207937757U (zh) 高精度校正装置
TWM509442U (zh) 電池加工設備之工作站軌道伺服系統
CN105083982A (zh) 一种基于单动力源实现自动移料的机构
CN209948931U (zh) 一种直线模组
TWI618663B (zh) 加工設備及其伸縮裝置
CN207358930U (zh) 一种汽车座椅装配定位机构
CN204652788U (zh) 一种摊平装置
CN205312615U (zh) 一种连杆式送料流水线
CN110510391A (zh) 一种过渡机构及工件输送线
CN109625938B (zh) 一种搬运装置
CN217615795U (zh) 夹紧治具
CN219788040U (zh) 一种工装夹具
TWM550718U (zh) 加工設備及其伸縮裝置
CN210589273U (zh) 机械手水平移动装置
TWM419767U (en) Holding mechanism
CA3010023A1 (en) Track-laying vehicle for performing track-laying works
JP4526646B2 (ja) 搬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