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11471A - 二次电池装置 - Google Patents

二次电池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311471A
CN103311471A CN2013100722639A CN201310072263A CN103311471A CN 103311471 A CN103311471 A CN 103311471A CN 2013100722639 A CN2013100722639 A CN 2013100722639A CN 201310072263 A CN201310072263 A CN 201310072263A CN 103311471 A CN103311471 A CN 10331147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condary battery
coated
foaming
rete
battery c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07226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311471B (zh
Inventor
志水秀男
小池升
村井敬
永濑泰行
首藤正志
绳悟
小林节
黒田和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Corp filed Critical Toshib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3114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1147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31147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1147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33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characterised by physical properties of casings or racks, e.g. dimensions
    • H01M50/24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characterised by physical properties of casings or racks, e.g. dimensions adapted for protecting batteries from their environment, e.g. from corros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04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 H01M50/207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01M50/209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adapted for prismatic or rectangular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18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H01M50/22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the casings or racks
    • H01M50/227Organic material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二次电池装置。该二次电池装置具备二次电池单元(14);收容二次电池单元的壳(12);和夹在二次电池单元的外表面与壳的内表面之间、保持二次电池单元的发泡涂膜层(40、50)。

Description

二次电池装置
相关申请的引用
本申请基于2012年3月14日提出的日本专利申请2012-057519号并主张其优先权,这里引用其全部内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多个二次电池单元的二次电池装置。
背景技术
二次电池,例如非水系二次电池即锂离子二次电池具有高输出、高能量密度,因此,近年来,作为电动汽车、混合电动汽车、电动自行车的电源或者电气设备的电源引人注目。
通常,二次电池由具备外包装容器、与电解液一同收纳在该外包装容器内的电极组、设在外包装容器上的电极端子的电池单元构成。为了谋求高容量化、高输出化,将多个电池单元排列地配置在外壳内,将这些电池单元并联或串联连接构成电池模块,另外,通过连接多个电池模块构成电池组。
在电池模块中,从使电池单元绝缘的目的出发,作为外壳的材料一直采用树脂。外壳以覆盖电池单元的方式构成,在设在外壳侧的框中装填各个电池单元。可是,从嵌入电池单元时的组装性的观点出发,不得不增大外壳的尺寸公差,在电池单元与外壳之间存在一些间隙。如果在电池单元与外壳之间存在间隙,则因运转中的振动,电池单元在与外壳的间隙中振动,产生单元间的相对位移。在此种情况下,对安装在电池单元的端子上的母线及母线和端子的连接部施加负载,有母线及连接部断裂、损伤的可能性。因此,一直采用用粘接剂填埋电池单元和外壳的间隙,从而固定电池单元的方法。或者采用通过螺栓、压紧部件等在层叠方向压紧固定电池单元的方法。
可是,填充粘接剂的工序是额外需要的,因此难以谋求缩短电池模块的组装时间。从维持二次电池装置的长期可靠性的观点出发,希望不依赖粘接剂的固定。同样,在用螺栓、压紧部件等固定时,也难以谋求缩短电池模块的组装时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谋求提高组装性及可靠性的二次电池装置。
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装置具备:二次电池单元;收容二次电池单元的壳;和夹在二次电池单元的外表面与壳的内表面之间、保持二次电池单元的发泡涂膜层。
根据上述构成的二次电池装置,能够谋求提高组装性及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所述二次电池装置的壳主体、电池单元组及上壳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表示所述上壳的内表面侧的立体图。
图4是将所述壳主体的底壁侧断开而示出的立体图。
图5是沿着图1的线V-V的所述二次电池装置的剖视图。
图6是将所述壳主体的底壁与电池单元的卡合状态放大而示出的剖视图。
图7是沿着图1的线VII-VII的所述二次电池装置的剖视图。
图8是将所述壳主体及上壳与电池单元的卡合状态放大而示出的剖视图。
图9是将所述壳主体、电池单元和上壳分解而示出的剖视图。
图10是表示所述二次电池装置中的形成发泡涂膜层的发泡涂料的多个实施例及其评价的图。
图11是表示另一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装置的电池单元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多个实施例进行说明。根据一实施例,二次电池装置具备:二次电池单元;收容二次电池单元的壳;夹在二次电池单元的外表面与壳的内表面之间、保持二次电池单元的发泡涂膜层。
图1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装置的外观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二次电池装置的壳主体、内部的电池单元组及顶盖的分解立体图。
如图1及图2所示,二次电池装置10例如具备:矩形箱状的壳12、排列在该壳内被收容的多个例如12个电池单元(二次电池单元)14、和检测各电池单元的电压及温度的电池监视基板66。二次电池装置10以电池模块(电池组)的形式构成。相邻的电池单元14的电极端子间通过作为导电部件的母线(bus bar)62电连接。
壳12具有:上面开口且具有底壁的矩形箱状的壳主体16;覆盖该壳主体的上面开口的上壳18;及未图示的顶盖。壳主体16、上壳18及顶盖分别由具有绝缘性的合成树脂,例如聚碳酸酯(PC)、聚苯醚(PPE)等形成。
图8示出包含电池单元14的二次电池装置的断面。各电池单元14例如为锂离子电池等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如图2及图8所示,各电池单元14具备:用铝或铝合金形成的扁平的大致长方体形状的外包装容器30;和与非水电解液一同收纳在外包装容器30内的电极体31。外包装容器30具有上端开口的容器主体32、和焊接在容器主体上的堵塞容器主体的开口的矩形板状的盖体33,内部形成为液密性。电极体31例如通过中间夹着隔膜的方式将正极板及负极板卷绕成螺旋状,再通过沿径向方向压缩,形成为扁平矩形状。
正极端子34a及负极端子34b被分别设在盖体33的长度方向两端部上,从盖体33突出。正极端子34a及负极端子34b分别与电极体31的正极及负极连接。一方的端子例如正极端子34a与盖体33电连接,与外包装容器30为等电位。负极端子34b贯通盖体33地延伸。在负极端子34b与盖体33b之间,设有由合成树脂、玻璃等绝缘体构成的密封材,例如垫圈。
在盖体33的中央部,形成例如矩形状的安全阀36。安全阀36可通过将盖体33b的一部分减薄到大约一半左右的厚度的薄壁部来形成,在该薄壁部的上面中央部形成多个刻印。在因电池单元14的异常模式等在外包装容器30内产生气体,外包装容器内的内压上升到规定值以上时,安全阀36开放,降低内压,防止外包装容器30的破裂等麻烦。
如图2及图5所示,多个电池单元14按照外包装容器30的主面相互隔着规定间隙相对的状态,且按照设有电极端子34a、34b的外包装容器30的上端朝向同一方向的状态,排成一列地配设。
接着,对壳12的构成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图2、图5、图7所示,壳主体16具有:以与12个电池单元14对应的尺寸形成、且与电池单元14的底对置的矩形状的底壁22;沿着底壁22的对置的2侧边这里称为长边竖立设置、且与电池单元14的侧面对置的一对第1侧壁24a、24b;沿着底壁22的对置的另外2侧边这里称为短边竖立设置、且与电池单元14的主面对置的一对第2侧壁26a、26b。
底壁22上竖立设置有多块例如11块隔板23。隔板23形成为细长的矩形状,与第2侧壁26a、26b大致平行地对置,且在底壁22的长度方向隔着规定间隔排列。各隔板23的长度方向两端边及下边分别与一对第1侧壁24a、24b的内表面及底壁22的内表面连结。隔板23可以与壳主体16一体地成型,或者也可以将单个形成的隔板固定在壳主体上。
通过底壁22、第1侧壁24a、24b、第2侧壁26a、26b及隔板23,规定了收容电池单元14的下端部分的多个、这里为12个收容部。各收容部形成为与电池单元14的外包装容器30的断面形状对应的细长的矩形状,沿着壳主体16的宽度方向延伸。多个收容部在壳主体16的长度方向隔着规定的间隔排列。
如图1及图2所示,在沿壳主体16的长度方向延伸的1对第1侧壁24a、24b上,分别形成多个通气孔28。各通气孔28例如形成为细长的矩形状,形成在与隔板23定向的位置上,且沿着壳主体16的高度方向延伸。即,各通气孔28被设在与收容在壳12内的多个电池单元14间的间隙对置的位置上。通过这些通气孔28,可向壳12内、且向电池单元14的周围通入冷却用空气。
如图2、图4、图5~图8所示,将发泡涂料涂布在壳主体16的内表面上,形成发泡涂膜层。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发泡涂料涂布在底壁22的内表面、隔板23、及第1侧壁24a、24b的下部内表面、第2侧壁26a、26b的下部内表面上,形成规定厚度的例如300μm~1mm的厚度范围的发泡涂膜层40。在将温度发泡涂料或湿度发泡涂料预先涂布在壳主体16的内表面上后,对发泡涂料施加一定的温度或湿度,由此使发泡涂料内的发泡剂发泡,形成包含多个独立的气泡的发泡涂膜层40。通过调整施加给发泡涂料的温度或湿度,能够调整发泡涂料的发泡倍率。
发泡涂膜层40可通过多个独立气泡调整回弹力,可根据主剂(粘合剂)和发泡剂(发泡微珠)的混合比使发泡倍率变化。而且,发泡涂膜层40可通过其摩擦力及气泡的压缩回弹力,弹性地压紧及定位固定电池单元14。关于发泡涂料、发泡剂,后面将详细说明。
如图3、图5、图7所示,上壳18一体地具有矩形的框体18a和位于框体的高度方向中间部的矩形状的顶壁18b。在顶壁18b的内表面上,竖立设置有多块例如11块隔板42。隔板42形成为细长的矩形状,分别与顶壁18b的宽度方向平行地延伸,同时隔着规定间隔排列在顶壁18b的长度方向。各隔板42的长度方向两端边及上边分别与框体18a的内表面及顶壁18b的内表面连结。隔板42可以与上壳18一体成型,或者也可以将单个形成的隔板42固定在上壳上。
通过顶壁18b、框体18a及隔板42,规定了收容电池单元14的上端部分的多个、这里为12个收容部。各收容部形成为与电池单元14的外包装容器30的断面形状对应的细长的矩形状,且沿着壳12的宽度方向延伸。多个收容部在壳12的长度方向上隔着规定间隔排列。
在上壳18中,在各收容部的底即顶壁18b,形成与电池单元14的正极端子34a及负极端子34b对应的矩形状的透孔44a、44b,另外,形成与电池单元14的安全阀36对置的排气孔46。透孔44a、44b位于收容部的两端部,排气孔46位于这些透孔44a、44b间的正中。
如图3、图5、图7、图8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发泡涂料涂布在上壳18的内表面上,形成发泡涂膜层50。将发泡涂料涂布在框体18a的内表面、顶壁18b的内表面及隔板42上,形成规定厚度例如300μm~1mm的厚度范围的发泡涂膜层50。在预先将温度发泡涂料或湿度发泡涂料涂布在上壳18的内表面上后,通过对发泡涂料施加一定的温度或湿度,使发泡涂料内的发泡剂发泡,形成包含多个独立的气泡的发泡涂膜层50。通过调整施加给发泡涂料的温度或湿度,能够调整发泡涂料的发泡倍率。发泡涂膜层50与上述的壳主体16侧的发泡涂膜层40相同,通过其摩擦力及气泡的压缩回弹力,能够弹性地压紧及定位固定电池单元14。再有,为了使发泡涂料容易附着,也可以在壳内表面的涂布区域形成多个凹坑。
按上述构成的上壳18覆盖在壳主体16的上面开口上,通过螺旋夹具被固定在壳主体16的侧壁上端。由此,上壳18构成壳12的顶壁及各侧壁的上部。
如图9所示,在组装时,将电池单元14从壳主体16的上部开口插入壳主体内,将其下端部分别压入底壁22侧的对应的收容部中。将电池单元14的下端部的外表面与发泡涂膜层40密合,一边压缩发泡涂膜层40一边压入到规定位置。由此,发泡涂膜层40以被压缩的状态夹在电池单元14的外表面与壳12的内表面之间。
在将12个电池单元14安装在壳主体16内后,盖上上壳18,通过螺旋夹具固定在壳主体上。此时,各电池单元14的上端部被压入上壳18的对应的收容部内,电池单元14的上端部的外表面与发泡涂膜层50密合,一边压缩发泡涂膜层50一边压入到规定位置。由此,发泡涂膜层50以被压缩的状态夹在电池单元14的外表面与壳12的内表面之间。
如图5~图8所示,将12个电池单元14分别收容在壳12内,相互隔着间隙地排成一列。而且,发泡涂膜层40被夹在各电池单元14的下端部的外表面与壳内表面之间。此外,发泡涂膜层50被夹在各电池单元14的上端部的外表面与壳内表面之间。在此种情况下,各电池单元14的底及上端面分别与涂布在壳12的底壁的内表面及上壳18的顶壁的内表面上的发泡涂膜层40、50接触。各电池单元14通过这些发泡涂膜层40、50,从上下两侧、左右两侧、前后两侧的6个方向接受回弹力,另外,通过与发泡涂膜层间的摩擦力,无松动地定位保持在规定位置。同时,作用于电池单元14的振动可被发泡涂膜层40、50吸收。
如图1、图2、图5、图7所示,多个电池单元14通过与上壳18的内表面抵接,决定上端位置、特别是电极端子34a、34b的高度位置。由此,多个电池单元14以电极端子的高度位置不散乱、一致的状态排列。各电池单元14的正极端子34a及负极端子34b分别被插通在顶壁18b的对应的透孔44a、44b内,在上方露出。各电池单元14的安全阀36与顶壁18b的排气孔46对置。
多个电池单元14通过作为导电性部件的多个母线62进行电连接,例如进行串联连接。多个电池单元14按照相邻的电池单元14的正极端子和负极端子交替排列的方式而排列。各母线62由导电材料、例如由含铝等的金属板形成。母线62的一端部被接合在电池单元14的正极端子34a上,另一端部被接合在相邻的电池单元14的负极端子34b上,电连接这些电极端子。如此,12个电池单元14通过多个母线62串联连接。再有,多个电池单元14并不局限于串联,也可以并联连接。
在多个电池单元14内,在位于排列的一端的电池单元14的正极端子34a及位于排列的另一端的电池单元14的负极端子34b上,分别连接输出端子64a、64b。如图1及图2所示,在上壳18上,设置用于检测电池单元14的电压及温度的电池监视基板66,与各母线62及输出端子64电连接。另外,在上壳18上设置排气管60,该排气管60与形成于上壳的排气孔46连通。
接着,就形成发泡涂膜层的发泡涂料及发泡剂,对几个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发泡涂料含有发泡性粒子和粘合剂成分。发泡性粒子通过加热发泡,形成发泡微珠。在通过加热发泡成型的发泡涂膜层中,含有该发泡微珠和粘合剂成分。
关于实施方式中使用的粘合剂成分,例如,粘合剂树脂包含含羟基的多元醇和含异氰酸酯基的固化剂(异氰酸酯系交联剂)。作为多元醇,例如能够使用聚碳酸酯系多元醇及聚酯系多元醇等。作为异氰酸酯系交联剂,能够使用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MDI异氰酸酯)。
实施方式中使用的发泡涂料相对于粘合剂成分的树脂固体成分含有3~20%的发泡性树脂粒子。可使用的发泡性树脂粒子的发泡温度区域为70℃~160℃。发泡涂料还可进一步含有例如二月桂酸二丁基锡(DBTDL)等锡系催化剂。
通过涂布从发泡涂料中除去了发泡性粒子的涂料而得到的粘合剂固化涂膜的通用硬度优选为10.0N/mm2以下。此外,该涂膜的弹性变形比例(We/Wtot)优选为80%以上。
以下,通过例示多个实施例,对实施方式中使用的发泡涂膜层进行具体的说明。各实施例中得到的结果示于图10的表中。
(实施例1)
发泡涂料J-1组成
Figure BDA00002892317700081
采用壳主体中能够使用的聚碳酸酯(PC)材料作为试验片。用高压喷射枪,对试验片吹送具有上述组成的发泡涂料J-1,形成涂膜。接着,在120℃的气氛下通过将涂膜加热7分钟使涂膜发泡,形成具有300μm厚度的发泡涂膜层。用软接触式测微计测定了涂膜的厚度。误差范围为±100μm。
作为发泡涂膜层状态,观察了发泡的程度和均匀性。关于发泡涂膜层状态,将充分进行了发泡、发泡均匀的情况评价为○,将发泡不充分的情况、发泡不均匀的情况或没有发泡的情况评价为△。得知:得到的发泡涂膜层充分地进行了均匀的发泡。
另外,在确认发泡涂膜层时,评价了发泡涂膜层触感。关于发泡涂膜层触感,将发泡状态均匀、用手指压入时可得到充分的回弹力的情况表示为○,将虽得到均匀的发泡但因涂膜硬而不能得到充分的回弹力的情况、因发泡不充分而没有得到回弹力的情况、或缺乏发泡的均匀性而没有得到稳定的回弹力的情况表示为△。
此外,利用具有从发泡涂料J-1中除去了发泡性粒子的组成的涂料形成涂膜,测定通用硬度HuK,结果为1.7N/mm2
此外,对同样的涂膜,测定了弹性变形比例(We/Wtot),结果为95%。
(实施例2)
发泡涂料J-2组成
Figure BDA00002892317700082
除使用具有上述组成的发泡涂料J-2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成型了发泡涂膜层。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评价了发泡涂膜层状态,结果得知充分地进行了均匀的发泡。此外,评价了发泡涂膜层触感,结果得知:在用手指压入时可得到充分的回弹力。
另外,对于采用具有从发泡涂料J-2中除去了发泡性粒子的组成的涂料形成的涂膜,测定了通用硬度HuK和弹性变形比例(We/Wtot),结果分别为0.6N/mm2及85%。
(实施例3)
涂料H-1
聚碳酸酯系多元醇(固体成分含量100%)   100重量份
三聚氰胺树脂(固体成分含量90%)        30重量份
发泡温度区域为90℃~160℃的发泡性粒子  13重量份
除使用具有上述组成的涂料H-1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成型了发泡涂膜层。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评价了发泡涂膜层状态,结果得知充分地进行了均匀的发泡。此外,评价了发泡涂膜层触感,结果得知:因涂膜硬,即使用手指压入也得不到充分的回弹力。
另外,对于采用具有从发泡涂料H-1中除去了发泡性粒子的组成的涂料形成的涂膜,测定了通用硬度HuK和弹性变形比例(We/Wtot),结果分别为7.7N/mm2及50%。
从实施例3得知:通过将交联剂从异氰酸酯系交联剂变更为三聚氰胺树脂,有弹性变形比例下降的倾向。
(实施例4)
涂料H-2
丙烯酸系多元醇(固体成分含量100%)     100重量份
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固体成分含量54%)  25重量份
二月桂酸二丁基锡的1%溶液               0.6重量份
发泡温度区域为90~160℃的发泡性粒子……6重量份
除使用具有上述组成的涂料H-2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成型了发泡涂膜层。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评价了发泡涂膜层状态,结果得知充分进行了均匀的发泡。此外,评价了发泡涂膜层触感,结果得知:因涂膜硬,即使用手指压入也得不到充分的回弹力。
另外,对于采用具有从发泡涂料H-2中除去了发泡性粒子的组成的涂料形成的涂膜,测定了通用硬度HuK和弹性变形比例(We/Wtot),结果分别为120N/mm2及35%。
从实施例4得知:通过将多元醇变更为丙烯酸系多元醇,通用硬度上升,弹性变形比例下降。
(实施例5)
涂料H-3
Figure BDA00002892317700101
除使用具有上述组成的涂料H-3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成型了发泡涂膜层。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评价发泡涂膜层状态,结果得知发泡不充分。此外,评价了发泡涂膜层触感,结果得知:因发泡不充分,即使用手指压入也得不到充分的回弹力。
另外,对于采用具有从发泡涂料H-3中除去了发泡性粒子的组成的涂料形成的涂膜,测定了通用硬度HuK和弹性变形比例(We/Wtot),结果分别为1.7N/mm2及95%。
从实施例5得知:如果发泡涂料中的发泡性粒子过少,则有发泡性下降、难以得到充分的发泡状态的倾向。
(实施例6)
涂料H-4
除使用具有上述组成的涂料H-4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成型了发泡涂膜层。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评价发泡涂膜层状态,结果得知发泡不均匀。此外,评价了发泡涂膜层触感,结果得知:发泡出现不均,发泡涂膜层的膜厚及用手指压入时的回弹力的均匀性下降。
另外,对于采用具有从发泡涂料H-4中除去了发泡性粒子的组成的涂料形成的涂膜,通用硬度HuK和弹性变形比例(We/Wtot)与实施例5相同。
得知:如果发泡涂料中的发泡性粒子过多,则有发泡性过高、发泡不均匀的倾向。
(实施例7)
涂料H-5
Figure BDA00002892317700111
使用具有上述组成的涂料H-5,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将涂膜在120℃的气氛下加热7分钟。可是,不发生发泡。
另外,对于采用具有从发泡涂料H-5中除去了发泡性粒子的组成的涂料形成的涂膜,通用硬度HuK和弹性变形比例(We/Wtot)与实施例5相同。
得知:如果发泡涂料中的发泡性粒子的发泡温度区域过高,则在120℃气氛下的干燥条件下,发泡性粒子不发泡。
根据按以上构成的二次电池装置,只要将电池单元14装填在壳主体16的各收容部,从上面安装上壳18,就能够组装具有收容了电池单元14的壳12的电池模块。此时,形成于壳12的内表面上的发泡涂膜层40、50与电池单元14的外表面密合,即使从6个方向推压电池单元,也可将电池单元无松动地支持及保持在收容部内的规定位置。由此,即使不采用粘接剂或螺栓固定,也能够无松动地保持多个电池单元。因此,在二次电池装置的组装中,可省略粘接剂涂布工序、粘接剂固化工序或螺栓固定工序,能够谋求缩短组装时间。同时,能够不依赖粘接剂地长时间无松动地支持电池单元,能够谋求可靠性的提高。另外,作用于电池单元14的振动被发泡涂膜层40、50吸收,能够抑制电池单元的位置偏移。
此外,由于不粘接固定电池单元,所以能够容易地从壳中取出电池单元,作为二次电池装置的维护,可进行分解及电池单元的交换。
从以上可得到小型且提高了组装性及可靠性的二次电池装置。
再有,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设定为形成于壳内表面上的发泡涂膜层与电池单元的6面对置的构成,但也并不局限于此,发泡涂膜层也可以以夹在电池单元的外表面的至少1面与壳内表面之间的方式形成。例如,发泡涂膜层也可以形成在壳的底壁的内表面或顶壁的内表面上。在此种情况下,也能够在壳的收容部内无松动地定位保持电池单元,能够谋求组装性及可靠性的提高。
发泡涂膜层只要以夹持在电池单元的外表面与壳内表面之间的方式设置就可以,并不局限于壳内表面,如图11所示,也可以将发泡涂膜层40、50涂布形成在电池单元14的外表面上。在此种情况下,通过将电池单元14装填在壳12内,发泡涂膜层与壳内表面密合,夹持在电池单元外表面与壳内表面之间,能够无松动地定位保持电池单元。此外,只要发泡涂膜层形成在电池单元的至少一面上,就可发挥效果。
对本发明的几个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这些实施方式是作为例子而提示的,并不有意限定发明的范围。这些新颖的实施方式还可以其它多种方式实施,在不脱离发明要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多种省略、置换、变更。这些实施方式及其变形都包含在发明的范围或要旨内,同时包含在权利要求记载的发明和其均等的范围内。
例如,多个电池单元形成排列成一列地配置的构成,但也不局限于此,也可以排列成多列地配置。电池单元的数量可根据二次电池装置的设计功率增减。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壳主体通过树脂形成一体成型的构成,但也可以在分别成型了底壁、侧壁、隔板后,通过使它们相互熔敷来形成壳主体。

Claims (9)

1.一种二次电池装置,其具备:
二次电池单元;
收容所述二次电池单元的壳;及
夹在所述二次电池单元的外表面与所述壳的内表面之间、保持所述二次电池单元的发泡涂膜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装置,其中,所述发泡涂膜层被涂布在所述壳的内表面上,且与所述二次电池单元的外表面弹性地抵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二次电池装置,其中,所述壳具有:与所述二次电池单元的底对置的底壁、沿着所述底壁的对置的两个侧边竖立设置的与所述二次电池单元的侧面对置的一对第1侧壁、沿着所述底壁的对置的另两个侧边竖立设置的与所述二次电池单元的主面对置的一对第2侧壁、和与所述底壁对置且与所述二次电池单元的上端面对置的顶壁;
所述发泡涂膜层被涂布在所述底壁的内表面或所述顶壁的内表面上,且与所述二次电池单元的底或上端面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二次电池装置,其中,所述发泡涂膜层被涂布在所述底壁的内表面及所述顶壁的内表面上,且与所述二次电池单元的底及上端面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二次电池装置,其中,
所述底壁具有在所述第1侧壁间与所述第2侧壁大致平行地对置、且隔着间隙并列地设置的与所述二次电池单元的主面对置的多个隔板;所述顶壁具有在所述第1侧壁间与所述第2侧壁大致平行地对置、且隔着间隙并列地设置的与所述二次电池单元的主面对置的多个隔板;
所述发泡涂膜层被涂布在所述隔板的表面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装置,其中,所述发泡涂膜层被涂布在所述二次电池单元的外表面上,且与所述壳的内表面抵接。
7.根据权利要求1、2、3、4及6中任1项所述的二次电池装置,其中,所述发泡涂膜层包含独立的多个气泡。
8.根据权利要求1、2、3、4及6中任1项所述的二次电池装置,其中,所述发泡涂膜层含有含羟基的多元醇和含异氰酸酯基的固化剂作为粘合剂成分,粘合剂固化涂膜的通用硬度为10N/mm2以下,弹性变形比例We/Wtot为80%以上,所述发泡涂膜层相对于所述粘合剂成分的树脂固体成分含有3~20%的发泡性粒子,且所述发泡性粒子的发泡温度范围为70℃~160℃。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二次电池装置,其中,所述壳具有壳主体及上壳,所述壳主体具有所述底壁、一对所述第1侧壁和一对所述第2侧壁,所述上壳具有所述顶壁。
CN201310072263.9A 2012-03-14 2013-03-07 二次电池装置 Active CN10331147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057519 2012-03-14
JP2012057519A JP6049276B2 (ja) 2012-03-14 2012-03-14 二次電池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11471A true CN103311471A (zh) 2013-09-18
CN103311471B CN103311471B (zh) 2016-08-03

Family

ID=478431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072263.9A Active CN103311471B (zh) 2012-03-14 2013-03-07 二次电池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30244089A1 (zh)
EP (1) EP2639853A3 (zh)
JP (1) JP6049276B2 (zh)
CN (1) CN103311471B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32190A (zh) * 2016-06-27 2016-09-07 广东志成冠军集团有限公司 车载磷酸铁锂电池包
CN105990540A (zh) * 2015-03-16 2016-10-05 丰田合成株式会社 电池模块及其制造方法
CN109560225A (zh) * 2017-09-27 2019-04-02 株式会社东芝 电池模块及连接部件
CN110071243A (zh) * 2019-04-28 2019-07-30 深圳市富程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模组
CN110651378A (zh) * 2017-06-02 2020-01-03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蓄电模块
CN115053391A (zh) * 2020-03-31 2022-09-13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电源装置和具有该电源装置的电动车辆以及蓄电装置
CN115152084A (zh) * 2020-04-24 2022-10-04 帝人株式会社 对纤维增强塑料设置了耐火层的电池箱的构成部件以及电池箱的构成部件的制造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484602B1 (en) 2013-08-22 2016-11-01 OSC Manufacturing & Equipment Services, Inc. Light tower having a battery housing
AT515315B1 (de) * 2014-01-28 2015-08-15 Avl List Gmbh Batteriemodul
JP6110336B2 (ja) * 2014-05-19 2017-04-0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蓄電モジュール
JP6606818B2 (ja) * 2014-10-17 2019-11-20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蓄電デバイスモジュール
US20160211496A1 (en) * 2015-01-20 2016-07-21 Hong-Wen Hwang Secondary battery assembly with enhanced protection
JP6372704B2 (ja) * 2015-01-21 2018-08-15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電池モジュール
CA2983343A1 (en) * 2015-05-06 2016-11-10 A123 Systems Llc Battery crush protection system
FR3042093B1 (fr) 2015-10-05 2017-10-06 Blue Solutions Module de stockage d'energie electrique et son procede de fabrication
US9755198B2 (en) * 2015-10-07 2017-09-05 Lg Chem, Ltd. Battery cell assembly
DE102016202024A1 (de) * 2016-02-10 2017-08-10 Volkswagen Aktiengesellschaft Batteriebaugruppe sowie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derselben
JP2018026203A (ja) * 2016-08-08 2018-02-15 株式会社Gsユアサ 蓄電装置及び蓄電装置の製造方法
KR102115482B1 (ko) * 2016-09-29 2020-05-26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배터리 팩
DE102016224277B4 (de) * 2016-12-06 2022-03-31 Audi Ag Batterie für ein Kraftfahrzeug und Kraftfahrzeug
JP6952717B2 (ja) * 2016-12-19 2021-10-20 マレリ株式会社 組電池
FR3072503A1 (fr) * 2017-10-17 2019-04-19 Blue Solutions Module de stockage d'energie electrique a resistance de fuite integree
JP2019145459A (ja) * 2018-02-23 2019-08-29 株式会社東芝 組電池
US11509005B2 (en) 2018-03-09 2022-11-22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Battery pack including separator between secondary batteries
US11217847B2 (en) * 2018-04-27 2022-01-04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Polymer-based enclosure assemblies for electrified vehicle battery packs
JP7478136B2 (ja) * 2019-03-29 2024-05-02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電源装置とこの電源装置を備える電動車両及び蓄電装置、電源装置の製造方法
JP2021136101A (ja) 2020-02-26 2021-09-13 マツダ株式会社 バッテリモジュール
KR20220001225A (ko) 2020-06-29 2022-01-05 주식회사 엘지에너지솔루션 연쇄발화를 방지하는 전지 모듈 제조방법
FR3118678B1 (fr) * 2021-01-04 2023-06-16 Faurecia Systemes Dechappement Batterie de stockage d’électricité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80346A (zh) * 2001-04-12 2002-11-20 气体产品与化学公司 具有低mdi单体含量的mdi基聚氨酯预聚物
DE202005010708U1 (de) * 2005-07-06 2005-09-08 FRÖTEK Kunststofftechnik GmbH Gehäuse für Akkumulatorbatterien
JP2008235170A (ja) * 2007-03-23 2008-10-02 Nec Tokin Corp 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パック
CN102089342A (zh) * 2008-07-11 2011-06-08 宇部兴产株式会社 水性聚氨酯树脂分散体、其制造方法及含有所述分散体的涂料组合物
CN102218793A (zh) * 2010-04-15 2011-10-19 晋溢生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在容器或容器半成品表面形成发泡层的方法
EP2403050A1 (fr) * 2010-07-02 2012-01-04 Saft Batterie de générateurs électrochimiques comprenant une mousse comme materiau de remplissage entre générateur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186972U (zh) * 1981-05-22 1982-11-27
JPS5939861U (ja) * 1982-09-06 1984-03-14 富士電気化学株式会社 海上浮標信号体における電池収納構造
JPH0794639B2 (ja) * 1991-06-06 1995-10-11 ナイトアルコン株式会社 発泡ポリウレタン樹脂塗料組成物
US5477936A (en) * 1991-10-19 1995-12-26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Electric motor vehicle and battery unit for electric motor vehicle
JP2606193Y2 (ja) * 1993-12-06 2000-09-2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載用バッテリー装置
JPH08250150A (ja) * 1995-03-15 1996-09-27 Yamaha Motor Co Ltd 蓄電池
JP3721611B2 (ja) * 1995-09-27 2005-11-30 ソニー株式会社 円筒型二次電池及びその組電池
JP3799431B2 (ja) * 1995-10-13 2006-07-19 株式会社吉野工業所 コンパクト容器
JP4826686B2 (ja) * 2001-01-29 2011-11-30 株式会社Gsユアサ 組電池
JP2003178723A (ja) * 2001-12-12 2003-06-27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電池容器及び電池
US20070259258A1 (en) * 2006-05-04 2007-11-08 Derrick Scott Buck Battery assembly with temperature control device
JP5172416B2 (ja) * 2008-03-27 2013-03-27 株式会社神戸製鋼所 発泡樹脂塗膜積層金属板および未発泡樹脂塗膜積層金属板
US20100028650A1 (en) * 2008-07-31 2010-02-04 Nhk Spring Co., Ltd. Closed-cell urethane sheet,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waterproof sealing materials
US8846245B2 (en) * 2008-09-05 2014-09-30 Panasonic Corporation Insulatable battery pack for secondary battery
JP5509684B2 (ja) * 2009-06-03 2014-06-04 ソニー株式会社 電池パック
WO2011082226A2 (en) * 2009-12-30 2011-07-07 A123 Systems, Inc. Battery module system
JP5542558B2 (ja) * 2010-07-15 2014-07-09 株式会社東芝 二次電池装置
DE102011088739A1 (de) * 2011-12-15 2013-06-20 Robert Bosch Gmbh Gehäuse für eine Batteriezelle mit einer Lackbeschichtung zur elektrischen Isolation, Batteriezelle, Batterie sowie Kraftfahrzeug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80346A (zh) * 2001-04-12 2002-11-20 气体产品与化学公司 具有低mdi单体含量的mdi基聚氨酯预聚物
DE202005010708U1 (de) * 2005-07-06 2005-09-08 FRÖTEK Kunststofftechnik GmbH Gehäuse für Akkumulatorbatterien
JP2008235170A (ja) * 2007-03-23 2008-10-02 Nec Tokin Corp 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パック
CN102089342A (zh) * 2008-07-11 2011-06-08 宇部兴产株式会社 水性聚氨酯树脂分散体、其制造方法及含有所述分散体的涂料组合物
CN102218793A (zh) * 2010-04-15 2011-10-19 晋溢生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在容器或容器半成品表面形成发泡层的方法
EP2403050A1 (fr) * 2010-07-02 2012-01-04 Saft Batterie de générateurs électrochimiques comprenant une mousse comme materiau de remplissage entre générateurs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90540A (zh) * 2015-03-16 2016-10-05 丰田合成株式会社 电池模块及其制造方法
CN105990540B (zh) * 2015-03-16 2019-02-26 丰田合成株式会社 电池模块及其制造方法
CN105932190A (zh) * 2016-06-27 2016-09-07 广东志成冠军集团有限公司 车载磷酸铁锂电池包
CN110651378A (zh) * 2017-06-02 2020-01-03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蓄电模块
CN109560225A (zh) * 2017-09-27 2019-04-02 株式会社东芝 电池模块及连接部件
CN109560225B (zh) * 2017-09-27 2022-04-29 株式会社东芝 电池模块及连接部件
CN110071243A (zh) * 2019-04-28 2019-07-30 深圳市富程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模组
CN115053391A (zh) * 2020-03-31 2022-09-13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电源装置和具有该电源装置的电动车辆以及蓄电装置
CN115152084A (zh) * 2020-04-24 2022-10-04 帝人株式会社 对纤维增强塑料设置了耐火层的电池箱的构成部件以及电池箱的构成部件的制造方法
CN115152084B (zh) * 2020-04-24 2023-09-12 帝人株式会社 对纤维增强塑料设置了耐火层的电池箱的构成部件以及电池箱的构成部件的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049276B2 (ja) 2016-12-21
EP2639853A3 (en) 2014-12-31
CN103311471B (zh) 2016-08-03
US20130244089A1 (en) 2013-09-19
JP2013191440A (ja) 2013-09-26
EP2639853A2 (en) 2013-09-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11471A (zh) 二次电池装置
US11121395B2 (en) Battery module with movable end plate responsive to cell swelling and battery pack including same
US10637112B2 (en) Busbar for cooling battery cell and battery module using same
JP6644373B2 (ja) 階段構造の電池セル
KR101117687B1 (ko) 배터리 팩
EP2838133B1 (en) Battery module having stability-improved structure and high cooling efficiency
CN101861665B (zh) 具有优异散热性能的电池单元和使用该电池单元的中型或大型电池模块
US8293397B2 (en) Battery assembly
KR102317506B1 (ko) 배터리 팩
KR101754613B1 (ko) 전극 어셈블리의 고정구조를 포함하는 이차 전지
US20100196749A1 (en) Cell container and battery
CN101999184A (zh) 模块化电池、这种电池用的互连器和与模块化电池有关的方法
CN111081923B (zh) 蓄电模块及蓄电模块的制造方法
KR20130018494A (ko) 안전성이 향상된 전지모듈
CN104218271A (zh) 电池模块
US20210184307A1 (en) Battery module
CN113991231A (zh) 电池组
CN214706144U (zh) 电池模块夹紧装置以及电池组
KR101269265B1 (ko) 2차 전지 및 전지 시스템
KR20180007854A (ko) 전지셀 활성화 트레이
CN110574216B (zh) 车辆电池
KR20180047533A (ko) 원통형 전지셀의 절연성 물질 도포장치 및 도포방법
KR101084986B1 (ko) 안전성이 향상된 중대형 전지팩
KR101533991B1 (ko) 전지모듈 어셈블리
CN114981907B (zh) 蓄电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