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09110A - 电致变色显示器 - Google Patents
电致变色显示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309110A CN103309110A CN2013100816693A CN201310081669A CN103309110A CN 103309110 A CN103309110 A CN 103309110A CN 2013100816693 A CN2013100816693 A CN 2013100816693A CN 201310081669 A CN201310081669 A CN 201310081669A CN 103309110 A CN103309110 A CN 10330911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zone
- ecd
- film
- electrochromic
- electrod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5—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an electrochromic effect
- G02F1/153—Constructional details
- G02F1/155—Electrode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5—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an electrochromic effect
- G02F1/153—Constructional details
- G02F1/15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structural featur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2F2001/1536—Constructional details structural featur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dditional, e.g. protective, layer inside the cell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lectrochromic Elements, Electrophoresis, Or Variable Reflection Or Absorption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电致变色显示器,该电致变色显示器包括:显示基板,该显示基板包括第一基板上的显示电极以及该显示电极上或该显示电极上方的绝缘膜;对向基板,该对向基板具有在第二基板上的对向电极,该对向基板面对所述显示基板;以及显色层,该显色层包含电致变色材料,该显色层被布置在所述显示基板与所述对向基板之间的被密封件包围的区域中。在被所述密封件包围的区域中,所述绝缘膜被布置在所述至少一个显示电极上或所述至少一个显示电极上方除所述显示电极的显示区域之外的部分。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致变色显示器(ECD)。
背景技术
已知利用由于施加电压引起的电化学可逆反应(电解氧化还原反应)而使基板发生变色现象的非发射显示器是电致变色显示器(参见例如日本已审专利申请第1-28927号公报)。
由于电致变色显示器被电流驱动,所以电致变色显示器的布线(引线)电阻应被减小。例如,在显示字符时,显示器电极的引线电阻越高,会导致对比度越低(色密度越低)并且更远的像素的驱动电压越高。
为了减小引线电阻,用于显示器电极的引线可以具有大的宽度,但应被设计为不与用于对向电极(counter electrode)的引线相干扰(交叠)。因而,用于显示器电极的引线的宽度是受限的。更具体地,当用于显示器电极的引线和用于对向电极的引线在单元表面上交叉时,交叉也充当像素并且导致重合失调(misregistration)。
引线可以由电阻率低的材料制成。然而,在电致变色显示器中,布置在基板的至少一侧上的电极必须由诸如ITO的透明导电材料制成。因此难以防止远的像素对显示图像的不利影响。
在电致变色显示器中,像素的边缘(电极的边缘)通常在颜色上趋于变得更暗。具体地,这导致字符的显示的变化以及低的显示质量。字符的显示的变化在具有大显示区域的像素中特别明显。
根据日本已审专利申请第1-28927号公报的本发明可以应用于导致界面膜(interfacial film)的着色和去色的电致变色显示器,但是无法应用于导致在体(bulk)中的着色和去色的电致变色显示器。此外,因为难以将第二电极图形化,所以仅可以进行静态驱动(无法进行占空驱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产生高质量图像的电致变色显示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一种电致变色显示器包括:显示基板,所述显示基板包括第一基板上的至少一个显示电极以及所述至少一个显示电极上或上方的绝缘膜;对向基板,所述对向基板具有在第二基板上的对向电极,所述对向基板面对所述显示基板;以及显色层,所述显色层包含电致变色材料,所述显色层布置在所述显示基板与所述对向基板之间的被密封件包围的区域中,其中,在被所述密封件包围的区域中,所述绝缘膜被布置在所述至少一个显示电极上或所述至少一个显示电极上方除所述显示电极的显示区域之外的部分。
本发明可以提供能够产生高质量图像的电致变色显示器。
附图说明
图1A至图1D是例示了用于制造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电致变色显示器的方法的示意图。
图2A至图2D是例示了用于制造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电致变色显示器的方法的示意图。
图3是示出了显示区域中的透光率对波长的依赖关系的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A至图1D是例示了用于制造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电致变色显示器的方法的示意图。第一实施方式是体型电致变色显示器。
如图1A所示,制备了一对玻璃基板(透明基板)51a和51b。将ITO膜52a和52b分别布置在玻璃基板51a和51b上。
如图1B所示,通过光刻工艺将ITO膜52a和52b图形化,以在玻璃基板51a和51b上分别形成显示电极53a和对向电极53b。显示电极53a和对向电极53b由ITO制成(透明导电材料)。
优选地,ITO膜52a和52b被图形化,使得ITO膜52a和52b的大部分被保留。可以仅考虑占空区域,而不需要考虑引线的干扰。利用王水混合酸的水溶液来执行刻蚀。刻蚀剂可以是铁(III)氧化物。可以由激光烧蚀将ITO膜52a和52b图形化。
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将透明电极53a和53b形成在透明基板51a和51b上,但是基板51a和51b中的一个可以是不透明基板,并且不透明基板上的电极可以是不透明的。不透明的电极可由银合金、金、铜、铝、镍或钼制成。透明电极53a和53b可以由ITO以外的透明导电材料制成。
接着将厚度在3000埃至4000埃的范围内的SiO2膜54a作为绝缘膜形成在显示电极53a的一部分上。SiO2膜54a可以具有另一厚度。可以由磁控溅射形成SiO2膜54a并且可以利用SUS掩膜将其图形化。可以由剥离(lift-off)方法或光刻工艺将SiO2膜54a图形化。在这种情况下,使用不会对ITO电极53a造成损伤的湿法刻蚀条件或干法刻蚀条件。
期望的是,将SiO2膜54a也形成在玻璃基板51a的没有布置显示电极53a的区域上,至少在由被密封件包围的制成的电致变色显示器的显示区域中形成在玻璃基板51a的没有布置显示电极53a的区域上。SiO2膜54a没有形成在显示电极53a的引线端子上。
因而,玻璃基板51a、布置在玻璃基板51a上的显示电极53a以及布置在至少一部分显示电极53a上的SiO2膜54a构成了显示基板50a。玻璃基板51b和布置在玻璃基板51b上的对向电极53b构成了对向基板50b。
如图1C所示,例如,将具有在20μm至几百微米(例如50μm)的范围中的直径的间隙控制剂以1个至5个/平方毫米散布在显示基板50a和对向基板50b中的一个上。根据间隙控制剂的直径,期望的是控制间隙控制剂的量以免有害地影响显示图像。因为间隙的微小变化不会显著地影响电致变色显示图像,所以间隙控制剂的量不重要。尽管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间隙控制剂来执行间隙控制,但是也可以利用肋状物(rib)来执行间隙控制。
主密封图案形成在显示基板50a和对向基板50b中的另一个上。使用紫外线+热固化型密封件56。密封件可以是光固化型或热固化型。
将包含电致变色材料的适当量的电解质溶液通过ODF工艺滴在显示基板50a和对向基板50b中的每一个的一侧上。可以由包括利用分配器或喷墨印刷的多种印刷方法中的一种方法滴下电解质溶液。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分配器滴下包含电致变色材料的适当量的电解质溶液。因而,优选的是,由耐电解质溶液的密封材料(具有耐腐蚀性的密封件)形成密封件。
在真空中将显示基板50a置于对向基板50b上。可以在空气中或氮气中将显示基板50a置于对向基板50b上。
通过紫外线照射例如在21J/cm2的能量密度下将密封件56固化。仅利用SUS掩膜用紫外线照射密封件56。
包含电致变色材料的电解质溶液包含电致变色化合物材料、支持电解质和溶剂。电致变色化合物材料的示例包括包含以下各项中的至少一种的材料:对苯二甲酸二甲酯、4,4'-联苯二羧酸二乙酯、二乙酰苯(例如,1,4-二乙酰苯)、紫精(例如,N,N'-二甲基紫精和1,4-二庚基紫精)、聚(3,4-亚乙基二氧噻吩)、聚苯胺以及邻二氮杂菲络合物。无机电致变色材料的示例包括诸如氢氧化铱支持的钛氧化物等过渡金属氧化物,以及诸如氢氧化铱等金属氢氧化物。电致变色材料可以是在电化学氧化还原反应中能够经历可逆的颜色变化的任何化合物。
支持电解质的示例包括锂盐(例如,LiCl、LiBr、LiI、LiBF4和LiClO4)、钾盐(例如,KCl、KBr和KI)以及钠盐(例如,NaCl、NaBr和NaI)。支持电解质可以是能够促进显色材料(color-developing material)的氧化还原反应的任何物质。支持电解质的浓度优选地是(但不限于)10mM或更高以及1M或更低。
溶剂的示例包括诸如水等极性溶剂、非极性有机溶剂、离子液体、离子导电聚合物和聚合电解质。更具体地,溶剂的示例包括碳酸亚丙酯、二甲亚砜、N,N-二甲基甲酰胺、四氢呋喃、乙腈、聚硫酸乙烯酯、聚磺酸苯乙烯酯以及聚丙烯酸。溶剂不限于这些并且可以是可以稳定地保有显色材料的任何溶剂。
图1C是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电致变色显示器的示意性截面图。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电致变色显示器包括彼此平行的显示基板50a和对向基板50b以及布置在基板50a和50b之间的显色层55。
显示基板50a包括玻璃基板51a、布置在玻璃基板51a上的显示电极53a以及布置在显示电极53a的至少一部分上的SiO2膜(绝缘膜)54a。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由密封件56包围的区域中,SiO2膜54a还布置在玻璃基板51a的没有布置显示电极53a的区域中。
对向基板50b包括玻璃基板51b和布置在玻璃基板51b上的对向电极53b。
显色层55包含含有电致变色材料的电解质溶液,并被布置在显示基板50a与对向基板50b之间的由密封件56包围的区域中。在对基板50a和50b(显示电极53a和对向电极53b)之间施加电压时,显色层55在显示基板50a的一侧(显示电极53a)上显出颜色。
图1D是例示了显示电极53a和对向电极53b的电极图案以及显示电极53a上的SiO2膜(绝缘膜)54a的图案的示意性平面图。显示电极53a上的SiO2膜54a由斜线来指示。
显示电极53a包括引线端子58a和通过引线57a电连接至引线端子58a的简易电极(plain electrode)。由长短交替的虚线指示密封件56。将引线57a和简易电极布置在被密封件56包围的区域中,并且将引线端子58a布置在被密封件56包围的区域之外。
显示电极53a上的显示区域59具有文字(数字字符)“1”。显示电极53a中的显示区域59以外的部分以及引线端子58a覆盖有SiO2膜54a。因而,在被密封件56包围的区域中除显示区域59以外的显示电极53a覆盖有SiO2膜54a。换言之,显示区域59被确定为被密封件56包围的区域中的显示电极53a上的没有形成SiO2膜54a的区域。显示区域59具有要显示的图像的形状。更具体地,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电致变色显示器显示字符“1”。
对向电极53b包括引线端子58b和通过引线57b连接至引线端子58b的简易电极。引线57b和简易电极被布置在被密封件56包围的区域中,并且引线端子58b被布置在被密封件56包围的区域之外。从顶部观看时(从显示基板50a和对向基板50b的法线的方向观看时),显示电极53a的显示区域59面向对向电极53b的简易电极。没有在对向电极53b上形成绝缘膜。
可以将诸如SiO2膜的绝缘膜布置在被密封件56包围的区域中的对向电极53b上。在这种情况下,当从顶部观看时,绝缘膜不应当面向显示电极53a的显示区域59。例如,绝缘膜可以完全覆盖被密封件56包围的区域中的对向电极53b的没有面向显示区域59的部分。
在对显示基板50a和对向基板50b(显示电极53a和对向电极53b)之间施加了电压之后,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电致变色显示器由于显色层55的显色而能够显示字母(数字字符)“1”。
本发明人检查了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电致变色显示器的显示性能。显示区域59显出颜色,但是其它区域(覆盖有SiO2膜54a的区域)不显出颜色。在显示区域59的边缘附近(在覆盖有SiO2膜54a的区域和没有覆盖SiO2膜54a的区域之间的边界附近)不会观察到不均匀的显色。在显示区域59中也没有观察到色密度的变化。因而,实现了“1”的高质量显示而没有在字符的显示中发生变化。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电致变色显示器包括分别与形成有SiO2膜(绝缘膜)54a的区域和未形成SiO2膜(绝缘膜)54a的区域对应的非显示区域和显示区域,并且可以产生高质量的图像。
下面将描述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电致变色显示器。第一实施方式使用SiO2膜作为绝缘膜。第二实施方式使用有机绝缘膜。更具体地,使用丙烯酸绝缘材料来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布置有SiO2膜的区域中形成有机绝缘膜。
更具体地,通过以2000rpm旋转涂布30秒形成具有1.8μm的厚度的有机绝缘膜,在加热板上预先烘干(在100°C持续120秒),曝光(在5.79mW/cm2的照度下持续5秒,5.79x5=28.95mJ/cm2),显影(以1%的TMAH溶液淋浴显影60秒)并且最后进行后烘干(在220°C下持续30分钟),从而形成绝缘膜图案。
本发明人检查了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电致变色显示器的显示性能,并且发现如同第一实施方式中一样,显示区域59显出了颜色,但是其它区域(覆盖有有机绝缘膜的区域)没有显出颜色。在显示区域59的边缘附近(在覆盖有有机绝缘膜的区域与没有覆盖有机绝缘膜的区域之间的边界附近)没有观察到不均匀的显色。在显示区域59中也没有观察到色密度的变化。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电致变色显示器包括分别与形成有有机绝缘膜的区域和没有形成有有机绝缘膜的区域对应的非显示区域和显示区域,并且可以产生高质量的图像。
第一实施方式中的SiO2膜和第二实施方式中的有机绝缘膜可以被布置在玻璃基板51a和51b的要被主密封56覆盖的区域上。粘着性和其它特性方面没有问题。
图2A至图2D是例示了用于制造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电致变色显示器的方法的示意图。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是体型电致变色显示器。第三实施方式是界面型电致变色显示器。
如图2A所示,制备一对玻璃基板(透明基板)51a和51b。ITO膜52a和52b被分别布置在玻璃基板51a和51b上。
如图2B所示,将电致变色层61a形成在ITO膜52a上。电致变色层61a是通过真空蒸发形成的三氧化钨(WO3)膜(透明膜)。电致变色层61a可以是三氧化钼膜、三氧化钨-三氧化钼复合膜、氧化钒膜、氧化铱膜、氧化锰膜或氧化镍膜。可以由诸如紫精化合物或苯乙烯基化合物的有机材料来制造电致变色层61a。电致变色层61a可以是允许在透明状态与彩色状态之间进行切换的任何电致变色材料。可以通过溅射(RF磁控溅射)、电镀、LB法或印刷法(例如,丝网印刷、旋涂或模具涂布)以及真空蒸发来形成电致变色层61a。
期望的是,电致变色层61a是具有许多间隙的非晶结构而不是致密膜结构。为了形成许多间隙,微小的微粒可以被散布。在形成了WO3膜之后,在350°C下进行30分钟的热处理。
如图2C所示,ITO膜52a和电致变色层61a的部分被移除,并且显示电极53a和电致变色层61a被图形化。通过Nd:YVO4激光(具有1064nm的波长)辐射来去除ITO膜52a和电致变色层61a的部分。可以使用诸如Nd:YAG激光或Nd:YLF激光的其它激光。利用激光束照射的ITO膜52a和电致变色层61a的部分通过烧蚀被去除并通过加热被蒸发。
使用具有10W的最大输出的YVO4激光。利用输出在1%至100%的范围内(例如75%(7.5W))、振荡频率在10kHz至100kHz的范围内(例如,50kHz)、扫描速度在1mm/s至1500mm/s的范围内(例如,500mm/s)的激光束在要用激光束照射的表面上照射ITO膜52a和电致变色层61a的部分。
本发明人观察到,被激光束照射的ITO膜52a和电致变色层61a被完全去除,以暴露玻璃基板51a的表面。玻璃基板51a的暴露的表面具有大约80埃的表面粗糙度。该表面粗糙度与ITO膜52a的表面粗糙度基本相同,这表示玻璃基板51a的表面具有足够的平滑度。YVO4激光可以被ITO膜52a吸收,而被玻璃基板51a的吸收可以忽略不计。因为其波长,YVO4激光生成很少的热,并且主要通过烧蚀在原子量级去除ITO。因而,假设YVO4激光对玻璃基板51a造成很小的损伤。
本发明人还观察到显示电极53a和电致变色层61a在被激光束照射的区域(玻璃基板51a的暴露的表面)和未被照射的区域(显示电极53a和电致变色层61a的其余区域)之间的边界处是透明的。
将厚度在3000埃至4000埃的范围内的SiO2膜54a形成为在显示电极53a和电致变色层61a的分层结构的部分上的绝缘膜。SiO2膜54a可以具有另一厚度。可以通过磁控溅射形成SiO2膜54a并且可以利用SUS掩膜将其图形化。可以通过剥离法将SiO2膜54a图形化。可以通过光刻工艺将SiO2膜54a图形化。在这种情况下,使用不会对ITO电极53a和电致变色层61a造成损伤的湿法刻蚀条件或干法刻蚀条件。
期望的是,还将SiO2膜54a形成在玻璃基板51a的没有布置显示电极53a和电致变色层61a的区域中,至少在由密封件包围的制成的电致变色显示器的显示区域中形成在玻璃基板51a的没有布置显示电极53a和电致变色层61a的区域中。SiO2膜54a没有形成在显示电极53a的引线端子上。
通过光刻工艺将玻璃基板51b上的ITO膜52b图形化,以形成对向电极53b。可以利用电子供给膜(electron donation film)覆盖对向电极53b。
因而,玻璃基板51a、布置在玻璃基板51a上的显示电极53a、布置在显示电极53a上的电致变色层61a以及布置在显示电极53a和电致变色层61a的分层结构的至少一部分上的SiO2膜54a构成了显示基板60a。玻璃基板51b和布置在玻璃基板51b上的对向电极53b构成了对向基板60b。
如图2D所示,利用包含占重量2%至5%的间隙控制剂的主密封件56通过例如丝网印刷或分配器在对向基板60b上形成主密封图案。间隙控制剂具有预定的直径,使得制成的电致变色显示器的电解质溶液层具有在例如50μm至200μm的范围内的厚度。间隙控制剂包含的塑料球具有75μm的直径,并且电解质溶液层具有75μm的厚度。将占重量5%的塑料球增加至耐电解质溶液的密封件,以制备主密封件56。
显示基板60a被置于对向基板60b的上面,使得显示电极53a适当地面对对向电极53b,从而形成空室。
在真空条件下将该空室填满含有微粒的电解质溶液。电解质溶液可以是NaOH溶液、液态盐或例如乙腈的溶剂。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NaOH溶液。
利用端部密封剂密封电解质溶液的入口。从而完成了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电致变色显示器。
图2D是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电致变色显示器的示意性截面图。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电致变色显示器包括彼此平行的显示基板60a和对向基板60b以及布置在基板60a和60b之间的显色层63。显色层63包括电致变色层61a和电解质溶液层62。显色层63包含电致变色材料。
显示基板60a包括玻璃基板51a、布置在玻璃基板51a上的显示电极53a以及SiO2膜(绝缘膜)54a。将SiO2膜54a布置在显示电极53a和电致变色层61a的分层结构的至少一部分上。在被密封件56包围的区域中,SiO2膜54a还被布置在没有布置显示电极53a的玻璃基板51a的区域中。
对向基板60b包括玻璃基板51b以及布置在玻璃基板51b上的对向电极53b。
将显色层55布置在显示基板60a与对向基板60b之间的被密封件56包围的区域中。在对基板60a和60b(显示电极53a和对向电极53b)之间施加电压时,显色层63在显示基板60a的一侧(显示电极53a)上显示颜色。
显示电极53a和对向电极53b的电极图案以及显示电极53a上方的SiO2膜54a的图案与图1D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在第三实施方式中,显示电极53a上的电致变色层61a具有与显示电极53a相同的图案。
如第一实施方式所示,显示电极53a上的显示区域59具有文字(数字字符)“1”。当从顶部观看时(当从基板60a和60b的法线的方向观看时),显示电极53a的除显示区域59以外的部分以及引线端子58a覆盖有SiO2膜54a。因而,在被密封件56包围的区域中,除显示区域59以外的显示电极53a被SiO2膜54a覆盖,并且两者之间插入电致变色层61a。换言之,在被密封件56包围的区域中,显示区域59被确定为显示电极53a上的没有形成SiO2膜54a的区域。显示区域59具有要显示的图像的形状。在对显示基板60a和对向基板60b(显示电极53a和对向电极53b)之间施加电压时,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电致变色显示器由于显色层63的显色也能够显示字符“1”。
本发明人检查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电致变色显示器的显示性能。当从顶部观看时,布置在基板60a和60b上的电极53a和53b上的、没有被SiO2膜54a覆盖的区域(即,具有文字(数字字符)“1”的显示区域59)在没有DC电压的情况下基本上是透明的,并且在施加了DC电压时显出蓝色。蓝色随着所施加的电压的增大而加深。
图3是示出显示区域59中透光率对波长的依赖关系的曲线图。水平轴指示以“nm”为单位的波长,并且垂直轴以“%”的形式指示透光率。穿过空心圆的曲线指示在没有施加电压时透光率对波长的依赖关系。穿过实心圆的曲线指示在施加1.0V的DC电压时透光率对波长的依赖关系。在施加了1.0V的DC电压时,透光率在比蓝色波长范围更长的波长范围内减小,这指示显出蓝色。
本发明人发现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电致变色显示器具有光学存储器功能。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电致变色显示器的由施加电压引起的有色状态持续相对长的时段,更具体地,持续大约两周。该时段取决于材料和制造条件。在反向施加DC电压时,有色状态会被取消(返回至透明状态)。在施加-0.5V的DC电压时,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电致变色显示器变得透明。透明状态半永久地持续,直至施加了电压为止。
在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电致变色显示器中,电致变色层61a的仅与电解质溶液层62直接接触的区域(即,显出蓝色的显示区域59)以及其它区域(覆盖有SiO2膜54a的区域)没有导致显色和去色。在显示区域59的边缘附近(在被SiO2膜54a覆盖的区域与没有被SiO2膜54a覆盖的区域之间的边界附近)或者在显示区域59中没有观察到色密度的变化。如同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电致变色显示器还包括分别与形成有SiO2膜(绝缘膜)54a的区域和没有形成SiO2膜(绝缘膜)54a的区域对应的非显示区域和显示区域,并且可以产生高质量的图像。
尽管绝缘膜在第三实施方式中是SiO2膜,但是绝缘膜可以是有机绝缘膜。
根据第一实施方式至第三实施方式的电致变色显示器可以产生高质量的图像而不会模糊,同时在例如像素边缘处减少了不均匀显色。由于例如在针对显示电极的引线上或上方形成了绝缘膜,所以引线的宽度是不受限的,并且无需将引线进行布线以避免与对向基板上的电极图案的干扰(交叠)或对线宽进行补充。因而,可以将充足的电流供应至远离引线端子的像素,并且可以减小各个像素或线中的驱动电压或色密度的变化。此外,由于可减小引线电阻,所以显示电极和对向电极可以是诸如ITO电极的透明电极。因而,不仅利用反射式显示器可以实现适当的显示器,而且利用透射式显示器或半透射式显示器也可以实现适当的显示器。
虽然已经参照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发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这些实施方式。
例如,电致变色显示器可以包括具有不同的要显示的图像形状(显示区域的形状)并且具有不同的引线端子的多个电气独立的(分开的)显示电极,并且电致变色显示器执行静态驱动或占空驱动(无源矩阵驱动)。
被密封件56包围的区域中的没有被绝缘膜覆盖的区域的面积可以是被密封件56包围的区域的面积的0%以上并且50%以下。更具体地,图1D所示的字符显示区域59的面积是在被密封件56包围的区域的面积的30%至40%的范围内。当诸如段式显示器或字符显示器的非点阵显示器的电极图案中的没有被绝缘膜覆盖的显示器的总面积是在被密封件56包围的区域的面积的10%至50%的范围内时,可以以满意的对比度显示非点阵显示器的显示图案,导致显示质量的提高。
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可以对实施方式进行各种修改、改进和组合。
例如,本发明可以应用于一般的无源矩阵显示器。本发明还可以应用于需要低功耗、宽视角特性和低成本的一般的显示器产品。本发明可以应用于一般的反射式显示器、透射式显示器和投影式显示器,例如用于不需要频繁重写的省电的信息家电(例如,个人计算机和个人数字助理)的显示器。本发明还可以应用于磁或电记录卡、儿童玩具、电子纸的信息显示器、家用电器的显示装置和机载显示装置。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基于2012年3月14日提交的在先日本专利申请No.JP2012-056834并要求其优先权权益,通过引用将其全部内容并入本文。
Claims (5)
1.一种电致变色显示器,该电致变色显示器包括:
显示基板,该显示基板包括第一基板上的至少一个显示电极以及所述至少一个显示电极上或所述至少一个显示电极上方的绝缘膜;
对向基板,该对向基板具有在第二基板上的对向电极,该对向基板面对所述显示基板;以及
显色层,该显色层包含电致变色材料,该显色层布置在所述显示基板与所述对向基板之间的被密封件包围的区域中,
其中,在被所述密封件包围的区域中,所述绝缘膜被布置在所述至少一个显示电极上或所述至少一个显示电极上方除所述显示电极的显示区域之外的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显示器,其中,在被所述密封件包围的区域中,所述绝缘膜还完全地覆盖所述第一基板的没有布置显示电极的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显示器,其中,在被所述密封件包围的区域中,没有被所述绝缘膜覆盖的区域的面积相对于被所述密封件包围的区域的面积大于0%且为50%以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显示器,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显示电极是显示区域的形状相互不同且彼此电气独立、进行静态驱动或占空驱动的多个显示电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显示器,其中,在被所述密封件包围的区域中,在所述对向电极的与所述至少一个显示电极的所述显示区域面对的一部分以外的部分布置有绝缘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2056834A JP6138417B2 (ja) | 2012-03-14 | 2012-03-14 | エレクトロクロミック表示素子 |
JP2012-056834 | 2012-03-14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309110A true CN103309110A (zh) | 2013-09-18 |
Family
ID=491344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100816693A Pending CN103309110A (zh) | 2012-03-14 | 2013-03-14 | 电致变色显示器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786931B2 (zh) |
JP (1) | JP6138417B2 (zh) |
CN (1) | CN103309110A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094385A (zh) * | 2016-07-11 | 2016-11-09 | 复旦大学 | 一种单层电致多变色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
CN106886117A (zh) * | 2015-12-16 | 2017-06-23 | 株式会社理光 | 电致变色装置和电致变色调光装置 |
CN108646494A (zh) * | 2018-06-14 | 2018-10-12 | 深圳市易快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电致变色器件及其制备方法和电子产品 |
CN110361902A (zh) * | 2018-04-10 | 2019-10-22 | 香港纺织及成衣研发中心有限公司 | 电致变色元件、装置、制品及其制造和使用方法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220308416A1 (en) * | 2018-04-24 | 2022-09-29 | View, Inc. | Electrochromic cathode materials |
US11932813B2 (en) | 2021-05-20 | 2024-03-19 | University Of Connecticut | Electrochromic materials; preparation and use thereof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081098A (zh) * | 1973-11-15 | 1975-07-01 | ||
US4253741A (en) * | 1975-08-27 | 1981-03-03 | Sharp Kabushiki Kaisha | Electrochromic display device |
CN1524198A (zh) * | 2001-07-06 | 2004-08-25 | 索尼株式会社 | 显示元件 |
CN1537257A (zh) * | 2001-07-31 | 2004-10-13 | Ppg工业俄亥俄公司 | 具有均匀转换和优先区域变暗的可转换电致变色装置 |
JP2007316257A (ja) * | 2006-05-24 | 2007-12-06 | Casio Comput Co Ltd | エレクトロクロミック表示デバイス |
CN102243407A (zh) * | 2010-05-13 | 2011-11-16 | 株式会社理光 | 电致变色显示元件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25298A (en) * | 1975-07-02 | 1977-01-14 | Citizen Watch Co Ltd | Electro chromic display |
JPS59108B2 (ja) * | 1976-05-24 | 1984-01-05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エレクトロクロミツク表示装置の駆動回路 |
JPS5486361A (en) * | 1977-12-22 | 1979-07-09 | Toshiba Corp | Production of display cells |
JPS5493393A (en) * | 1977-12-30 | 1979-07-24 | Seiko Instr & Electronics Ltd | Display unit |
JPS5711325A (en) * | 1980-06-23 | 1982-01-21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Material for polychromic electrochromic display and display element using its material |
FR2486283A1 (fr) * | 1980-07-03 | 1982-01-08 | Commissariat Energie Atomique | Dispositif d'affichage electrolytique en clair sur fond sombre |
JPS5870272A (ja) | 1981-12-29 | 1983-04-26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エレクトロクロミツク表示素子 |
US4505021A (en) | 1981-10-22 | 1985-03-19 | Sharp Kabushiki Kaisha |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n electrochromic display device |
JP4849781B2 (ja) * | 2003-06-16 | 2012-01-11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表示装置およびエレクトロデポジション型表示装置 |
KR101377770B1 (ko) * | 2007-06-20 | 2014-03-26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전기변색 소자용 전극의 제조방법 |
-
2012
- 2012-03-14 JP JP2012056834A patent/JP6138417B2/ja active Active
-
2013
- 2013-03-13 US US13/802,643 patent/US8786931B2/en active Active
- 2013-03-14 CN CN2013100816693A patent/CN103309110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081098A (zh) * | 1973-11-15 | 1975-07-01 | ||
US4253741A (en) * | 1975-08-27 | 1981-03-03 | Sharp Kabushiki Kaisha | Electrochromic display device |
CN1524198A (zh) * | 2001-07-06 | 2004-08-25 | 索尼株式会社 | 显示元件 |
CN1537257A (zh) * | 2001-07-31 | 2004-10-13 | Ppg工业俄亥俄公司 | 具有均匀转换和优先区域变暗的可转换电致变色装置 |
JP2007316257A (ja) * | 2006-05-24 | 2007-12-06 | Casio Comput Co Ltd | エレクトロクロミック表示デバイス |
CN102243407A (zh) * | 2010-05-13 | 2011-11-16 | 株式会社理光 | 电致变色显示元件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886117A (zh) * | 2015-12-16 | 2017-06-23 | 株式会社理光 | 电致变色装置和电致变色调光装置 |
CN106094385A (zh) * | 2016-07-11 | 2016-11-09 | 复旦大学 | 一种单层电致多变色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
CN106094385B (zh) * | 2016-07-11 | 2020-01-10 | 复旦大学 | 一种单层电致多变色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
CN110361902A (zh) * | 2018-04-10 | 2019-10-22 | 香港纺织及成衣研发中心有限公司 | 电致变色元件、装置、制品及其制造和使用方法 |
CN108646494A (zh) * | 2018-06-14 | 2018-10-12 | 深圳市易快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电致变色器件及其制备方法和电子产品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13190611A (ja) | 2013-09-26 |
JP6138417B2 (ja) | 2017-05-31 |
US20130242369A1 (en) | 2013-09-19 |
US8786931B2 (en) | 2014-07-2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309110A (zh) | 电致变色显示器 | |
JP6851677B2 (ja) | 電気変色素子 | |
EP3245557B1 (en) | Electrochromic multi-layer devices with charge sequestration and related methods | |
JP6036427B2 (ja) | エレクトロクロミック表示素子 | |
US11099450B2 (en) | Electrochromic device | |
CN106796379B (zh) | 电致变色显示装置 | |
JP6932141B2 (ja) | 電気変色素子 | |
KR102056095B1 (ko) | 전기변색소자 | |
JP5177294B2 (ja) | 電気化学表示素子 | |
JP6623717B2 (ja) | エレクトロクロミック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US11194212B2 (en) | Electrochromic device | |
JP2011227248A (ja) | エレクトロクロミック表示装置およびエレクトロクロミック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 |
JP6221170B2 (ja) | 表示装置及び表示素子の駆動方法 | |
JP2011141416A (ja) | 導電性カラーフィルタ基板の製造方法、導電性カラーフィルタ基板、反射型表示素子、及び電気化学表示素子 | |
JP6032666B2 (ja) | 表示素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JP6249358B2 (ja) | エレクトロクロミック表示素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JPS6320979Y2 (zh) | ||
JP4497283B2 (ja) | 電気化学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0918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