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06060A - 缝纫机 - Google Patents

缝纫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306060A
CN103306060A CN2013100689151A CN201310068915A CN103306060A CN 103306060 A CN103306060 A CN 103306060A CN 2013100689151 A CN2013100689151 A CN 2013100689151A CN 201310068915 A CN201310068915 A CN 201310068915A CN 103306060 A CN103306060 A CN 10330606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itching
band
noose
cloth
sew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06891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306060B (zh
Inventor
安田俊介
山谷惠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uk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Juk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uki Corp filed Critical Juki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3060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060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3060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0606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wing Machines And Sew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缝纫机,其能够容易地将各带环的下端部和腰带的下缘部对齐。缝纫机具有:缝针上下移动机构;布料的载置台;带环和布料的保持单元;以及使带环和布料移动的移动机构,利用形成在带环的一端部的前端部附近的第一套结线迹、和形成在折回位置附近的第二套结线迹,进行缝合,该缝纫机具有:存储部,其存储从第一套结线迹至第二套结线迹的缝制位置为止的长度、以及从第二套结线迹至腰带下缘部的目标缝制位置为止的长度;以及控制部,其基于存储部的存储,形成第一套结线迹和所述第二套结线迹的线迹,并且,进行在腰带的下侧侧缘部的目标缝制位置处形成定位用线迹的动作控制。

Description

缝纫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进行带环缝合的缝纫机。
背景技术
为了提高腰部的舒适性,有时在裤子(女裤、长裤等)的前后身布料的上端部缝合带状的腰带(waistband)。
作为在这种缝合有腰带的前后身布料上缝制带环的方法,通常利用套结缝制将带环的上端部缝合在腰带的上缘部,利用套结缝制将带环的下端部缝合在腰带下缘部的下侧。
但是,在所谓的标准规格的情况下,如图21(a)所示,带环B的一端部B1大幅向上方折回,以进入作为前后身布料的布料C和腰带W之间的状态,利用套结缝制的线迹K1(第一套结线迹K1)缝合在布料C上。
图21(b)是表示带环B的缝合状态的说明图,图22(a)~(c)示出通过手动作业缝合上述标准规格的带环B的步骤。此外,在这些图中,以带环B的上端部朝向图中左侧、下端部朝向右侧的状态进行图示。
首先,对于带环B的一端部(以进入布料C和腰带W之间的状态被缝合的端部),利用例如套结缝制缝纫机等施加第一套结线迹K1,从而与布料C缝合(图22(a)),相同地,将多个带环B沿宽度方向隔着规定间隔进行缝合,再将腰带W从多个带环的上方叠放,利用直线缝制缝纫机等沿腰带W的成为下缘部的一侧端缘部施加线迹K2,从而进行该腰带W的缝制(图22(b))。
然后,将腰带W沿该进行缝制后的线迹K2向上方折回。然后,对腰带W的被折回后的另一侧端部,利用未图示的线迹而在布料C的内侧进行该侧缘部的缝制。
然后,在线迹K2下侧(图中右方)的位置处,再次利用套结缝缝纫机等实施套结缝制的线迹K3(第二套结线迹K3),从而将带环B缝制在布料C上(图22(c))。然后,通过作业人员的手动作业等,将该带环B的下端侧(图中右方侧)沿该第二套结线迹K3向上方(图中左方)折回,以在该向上方折回后的一侧端部再次向布料C侧折回的状态下,利用套结缝制的线迹K4(第三套结线迹K4)缝合在腰带W上(图21(b))。由此,带环B的缝合完成。
另一方面,在例如专利文献1所示的现有带环缝合缝纫机进行带环B的缝合的情况下,由于对该带环B连续进行套结缝制的情况效率高,因此,如图23(a)、(b)所示,首先,通过未图示的缝制物输送装置和套结缝缝纫机等的协同动作而在布料C上形成带环B的第一套结线迹K1和第二套结线迹K3。然后,在以相同的缝制方法沿宽度方向隔着规定间隔并排地缝合多个带环B后,与多个并列带环B的排列方向平行地,将腰带W载置于缝合在布料C上的带环B的上方,与所述第二套结线迹K3隔着规定距离A的间隔,在腰带W上形成线迹K2,从而进行该腰带W的缝制。然后,将腰带W沿进行了上述缝制的线迹K2折回至上方(图22(c)中的纸面左方),以使得腰带W的折回后的另一侧端部位于布料C内侧的方式,利用未图示的线迹对该侧缘部进行缝制(图22(c))。然后,利用作业人员的手动作业等,将该带环B的下端侧(图中右方侧)沿该第二套结线迹K3折回至上方(图中左方),在折回至上方的一侧端部进一步折回至布料C侧的状态下,利用第三套结线迹K4缝合在腰带W上(图21(b))。由此,带环B的缝合完成。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246742号公报
如上述所示,通常,在缝制物中相对于腰带W缝制多个带环B,在使腰带W和多个带环B在布料C的上部的上下方向位置一致而进行缝合的情况下,需要以使得从腰带W的下缘部(线迹K2的位置)至各个带环B的第二套结线迹K3为止的长度A(图22(c))成为目标长度的方式,准确地进行缝制。这是因为,如果所述长度A不准确而产生波动,则肉眼可以明显地发现各个腰带W的下端部的位置处于没有对齐的状态,缝制品质及产品价值会产生显著损失。
但是,由于在利用上述现有的带环缝合缝纫机进行缝制的情况下,在腰带W的线迹K2之前先形成带环B的第二套结线迹K3,因此,需要在形成各带环B的第二套结线迹K3后,以从该形成位置经过所述距离A的方式形成线迹K2,当前,作业人员通过目测或尺子等对与第二套结线迹K3之间的距离进行测量,然后在带环上形成缝制预定位置的标记等,从而实现距离A的稳定。但是,在该现有方法中,产生目测导致的不准确、或者在各带环上标记缝制预定位置所导致的低效率。因此,使得高效地将腰带W的线迹K2在相同高度对齐这一点变得非常繁杂及困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将多个带环的第二套结线迹位置以相对于腰带的下缘部为固定距离的方式保持一致而进行缝制。
本发明提供一种缝纫机,其具有:缝针上下移动机构,其使缝针上下移动;载置台,其载置用于进行带环缝合的布料;保持单元,其保持所述带环和布料;以及移动机构,其使所述带环和所述布料沿所述带环的长度方向移动,利用在将所述带环的一端部折回的同时形成在折回后的前端部附近的第一套结线迹、以及形成在折回位置附近的第二套结线迹,在缝制有腰带的布料上缝合所述带环,该缝纫机的特征在于,具有:存储部,其存储从所述第一套结线迹的缝制位置至所述第二套结线迹的缝制位置为止的长度、以及从所述第二套结线迹的缝制位置至所述腰带下缘部的目标缝制位置为止的长度;以及控制部,其基于所述存储部的存储,形成所述第一套结线迹和所述第二套结线迹的线迹,并且,与此相伴,进行在所述腰带的下侧侧缘部的目标缝制位置处形成定位用线迹的动作控制。
另外,本发明也可以构成为,所述保持单元具有:夹持部件,其保持所述带环;以及布料压脚,其保持所述布料,所述移动机构具有:使所述夹持部件沿所述带环的长度方向移动的驱动源;以及使所述布料压脚沿所述带环的长度方向移动的驱动源。
另外,本发明也可以构成为,所述控制部进行下述动作控制,即:通过使保持所述带环的夹持部件相对于由所述布料压脚保持的布料进行移动,从而将所述带环折回的动作控制;以及在将所述带环折回后,在该折回部位处形成所述第二套结线迹的动作控制。
另外,本发明也可以构成为,具有驱动源,其使所述载置台沿所述带环的宽度方向移动,并且,所述控制部对所述载置台的驱动源和所述缝针上下移动机构进行控制,进行套结缝制。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在进行使带环使用时的下端部侧的折回端部进入腰带和布料之间的缝制的情况下,与第一套结线迹和第二套结线迹的线迹形成相伴,在腰带下缘部的目标缝制位置处形成定位用线迹。因此,在腰带缝合时,以通过各带环的定位用线迹上方的方式进行缝制,从而可以将从各带环的第二套结线迹至腰带的下缘部为止的长度恒定地保持一致。
另外,在现有技术中,需要将腰带缝制用线迹的形成预定位置与从各带环的第二套结线迹线迹离开固定长度的位置对齐而进行缝制,但本发明由于将腰带缝制用线迹的形成预定位置与各带环的定位用线迹对齐后进行缝制即可,因此,可以抑制偏移产生,并且可以容易地进行腰带定位,可以在提高作业性的同时,准确地将从各带环的第二套结线迹至腰带的下缘部为止的长度恒定地保持一致。
另外,在构成为具有夹持部件、布料压脚、以及分别使夹持部件和布料压脚向带环的长度方向移动的驱动源,并进行动作控制而仅使夹持部件相对于由布料压脚保持的布料移动,从而形成第二套结线迹的情况下,可以对所谓的标准规格的带环和半标准规格的带环都进行缝合缝制。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带环缝合缝纫机整体的斜视图。
图2是表示带环缝合缝纫机的控制系统的框图。
图3是缝针周边的斜视图。
图4是标准规格及半标准规格下的带环的缝合状态的说明图。(a)是从沿布料平面的方向观察标准规格的缝合状态的侧视图,(b)是从垂直方向观察的同一个标准规格的缝合状态的俯视图,(c)是从沿布料平面的方向观察半标准规格的缝合状态的侧视图。
图5是带环的缝合缝制中的主设定画面的显示例。
图6是将缝合前的带环延展后的状态的斜视图。
图7是数值设定画面的显示例。
图8是套结线迹的参数设定画面的显示例。
图9(a)是带环的缝合缝制中的详细的参数选择画面的显示例。图9(b)是执行定位用线迹的形成的选择画面的显示例。
图10是用于形成定位用线迹的缝合缝制的设定画面的显示例。
图11是用假想线(虚线)在拉伸状态下的带环上表示所设定的定位用线迹的斜视图。
图12是与半标准规格的带环的折回端部不插入腰带和布料之间的缝合缝制相关的主设定画面的显示例。
图13是将缝合前的带环的下端部侧折回后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14是与半标准规格的带环的折回端部插入腰带和布料之间的缝合缝制相关的主设定画面的显示例。
图15是将缝合前的带环的下端部侧折回后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16是表示预定将折回端部插入腰带和布料之间的标准规格的带环的缝合缝制动作的流程图。
图17是标准规格的带环的缝合缝制的动作说明图。
图18是接着图17的标准规格的带环的缝合缝制的动作说明图。
图19是半标准规格的带环的缝合缝制的动作说明图。
图20(a)是侧视观察在带环缝合后的布料上缝制腰带时的动作说明图。图20(b)是俯视观察在带环缝合后的布料上缝制腰带时的说明图。
图21(a)是表示标准规格的带环的缝合状态的斜视图。(b)是其侧视图。
图22是表示现有的缝纫机进行的标准规格的带环缝合工序的说明图。
图23(a)是表示利用现有的带环缝合缝纫机进行的标准规格的带环的缝合状态的斜视图。图23(b)是表示利用的带环缝合缝纫机进行的标准规格的带环的缝合状态的侧视图。
标号的说明
10带环缝合缝纫机(缝纫机)
11缝针
30夹持部件机构(移动机构)
31夹持部件
35夹持部件用X轴电动机(驱动源)
36夹持部件用Y轴电动机(驱动源)
50带环压脚机构(保持单元)
51载置台
52带环压脚
53布料用X轴电动机(驱动源)
54布料用Y轴电动机(驱动源)
70布料压脚机构(保持单元、移动机构)
71布料压脚
74第二布料用Y轴电动机(驱动源)
80控制单元(控制部)
83RAM(存储部)
84EEPROM(存储部)
A从第二套结线迹的缝制位置至腰带下缘部的目标缝制位置为止的长度
B带环
C布料(前后身布料)
K1第一套结线迹
K2腰带缝制用的线迹
K3第二套结线迹
K4第三套结线迹
K5定位用线迹
K6折回用的线迹
Ky缝制线迹的形成预定位置(腰带下缘部的目标缝制位置)
b从第一套结线迹的缝制位置至第二套结线迹的缝制位置为止的长度
具体实施方式
[缝制装置的概要]
下面,基于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带环缝合缝纫机10具有:未图示的缝针上下移动机构,其用于使缝针11上下移动;夹持部件机构30,其具有对朝向规定方向的带环B进行夹持的夹持部件31;布带供给机构60,其将作为带环B的原料的带状无接头布带向夹持部件机构30供给;带环压脚机构50,其具有载置台51和带环压脚52,该载置台51载置用于缝合带环B的布料C,该带环压脚52通过向载置台51的下降动作而按压带环B;松弛机构65,其具有对带环B的环进行松弛的松弛部件66;布料压脚机构70,其具有保持布料C的布料压脚71;缝纫机架2;未图示的釜机构;以及作为控制部的控制单元80,其对上述各结构进行控制。
此外,由上述带环压脚机构50和布料压脚机构70构成“保持单元”。
[缝纫机架]
缝纫机架2具有:内置有釜机构的缝纫机底座部2a;纵向机体部2b,其从缝纫机底座部2a的一端部直立设置;以及内置有缝针上下移动机构的缝纫机臂部2c。并且,缝纫机臂部2c向与缝纫机底座部2a相同的方向延伸。
在下面的说明中,将水平且与缝纫机底座部2a及缝纫机臂部2c的长度方向平行的方向设为Y轴方向,将水平且与Y轴方向正交的方向设为X轴方向,将铅垂上下方向设为Z轴方向。根据说明的需要,将Y轴方向上的一端部侧且缝纫机臂部2c的面部侧称为“前侧”,将Y轴方向上的另一端部侧且纵向机体部2b侧称为“后侧”。
[缝针上下移动机构及釜机构]
缝针上下移动机构与公知的结构相同,由针棒、缝纫机电动机13、主轴和曲柄机构构成。针棒在缝纫机臂部2c的前侧端部的内部,可上下移动地被支撑,并且缝针被保持在其下端部。缝纫机电动机13成为针棒上下移动的驱动源。具体地说,缝纫机电动机13对主轴进行旋转驱动,将主轴的旋转驱动变换为上下移动,并向针棒传递。
釜机构是使用所谓半旋转釜的釜机构,具有公知的结构,即,可旋转地支撑在缝纫机底座部2a的前侧端部的内侧,且位于落针位置下部。
[布带供给机构]
布带供给机构60配置在夹持部件机构30的前侧,具有输送辊61、抽出电动机62、切断器63和切断用气缸64。在该布带供给机构60的前侧端部,设置用于导入无接头带状的布带的导入口(省略图示),抽出电动机62对输送辊61进行旋转驱动,将从该导入口导入的布带输送至设置于后侧的抽出口。切断用气缸64驱动切断器63,该切断器63以规定的长度将布带切断。控制单元80通过控制抽出电动机62的驱动量,从而确定将布带切分的长度、即各个带环B的长度。
此外,在夹持部件机构30的前侧设置带环B的未图示的接收口和用于向X、Y轴方向进行移动的结构,接收口进行移动而接近布带供给机构60的抽出口,从而进行带环B的接收。
[夹持部件机构]
夹持部件机构30相对于缝纫机架2配置在右侧。在下面的说明中,“右”表示在与X轴方向平行的方向且从前侧(面部侧)向后侧的状态下观察,为右侧的方向,“左”表示在与X轴方向平行的方向且从前侧(面部侧)向后侧的状态下观察,为左侧的方向。
夹持部件机构30具有:夹持部件31、保持块32、夹持部件用气缸33、支撑台34、夹持部件用X轴电动机35、夹持部件用Y轴电动机36和夹持部件用Z轴气缸37。夹持部件31具有夹持带环B的上侧夹持部件31a及下侧夹持部件31b。保持块32保持夹持部件31。夹持部件用气缸33对上侧夹持部件施加升降动作而切换带环B的夹持状态和放开状态。支撑台34可沿X轴方向、Y轴方向及Z轴方向移动地支撑保持块32。夹持部件用X轴电动机35经由保持块32使夹持部件31沿X轴方向移动。夹持部件用Y轴电动机36经由保持块32使夹持部件31沿Y轴方向移动。夹持部件用Z轴气缸37使保持块32沿Z轴方向移动。
如图3所示,夹持部件31设置在保持块32的左端,下侧夹持部件31b固定安装在保持块32上,上侧夹持部件31a可上下移动地支撑在下侧夹持部件31b的正上方。另外,上侧夹持部件31a在其前端部下表面形成凹状的保持部,以使带环B与该保持部嵌合的方式对带环B进行保持。带环B通过嵌合保持在保持部上,从而以使带环长度方向沿Y轴方向的状态被保持。
夹持部件用气缸33安装在保持块32上,通过其柱塞的进退动作,可以对上侧夹持部件31a的上升放开动作和下降保持动作进行切换。此外,利用夹持部件用气缸33将带环B的保持压力调节为,如果带环B受到沿Y轴方向的某种程度的张力则可以拔出的程度。
保持块32例如与可以沿X、Y、Z轴方向等各方向滑动的滑动引导部组合而支撑在支撑台34上,可以向这些方向移动。另外,通过夹持部件用X、Y轴电动机35、36以及夹持部件用Z轴气缸37的协同动作,可以使夹持部件31沿X-Y平面向任意的位置移动,例如施加下述动作等,即,将带环B从接收位置向缝制的执行位置输送,或在对带环B的多个位置进行缝合缝制的情况下,在各缝制之间使带环B沿Y轴方向移动的动作。即,夹持部件机构30作为“夹持部件移动机构”起作用。
另外,在保持块32上同时设置叉状部件38(在图3中省略图示),其与夹持部件31沿Y轴方向相邻。
叉状部件38形成为两叉状,从沿X轴方向延伸的基部的前端部(左端部)进一步向左方延伸出2根棒状体,通过使带环B插入由该2根棒状体构成的两叉部的间隙,使基部绕Y轴旋转,由此可以将带环B的端部折回。该叉状部件38支撑在保持块32上,可沿X轴方向进退移动,以在前进时处于与夹持部件31并列的位置,在后退时向夹持部件31的右方退避的方式,利用叉状部件用气缸40施加进退动作。另外,叉状部件38的绕Y轴的旋转动作是通过旋转致动器41施加的。上述叉状部件38、叉状部件用气缸40、旋转致动器41构成“弯折机构”。
[松弛机构]
松弛机构65具有:基座65a,其设置在缝纫机底座部2a上;进给轴65b,其从基座65a沿Y轴方向进退移动;移动基座65c,其保持在进给轴65b的前端部;以及松弛部件66。松弛部件66以可以绕Z轴在规定角度范围内转动的方式安装在移动基座65c的右端部处。在基座65a上搭载松弛电动机68,通过松弛电动机68的动作,进给轴65b沿其轴向、即Y轴方向进退移动,与此相伴,支撑在进给轴65b上的移动基座65c及松弛部件66沿Y轴方向进退移动。在移动基座65c上搭载有松弛部件用气缸67,通过松弛部件用气缸67的动作,松弛部件66绕Z轴在规定角度范围内转动。松弛部件66通过其转动,从而可以在远离带环B的待机区域、和接触并按压带环B而使带环B松弛的作业区域之间动作。
另外,如果利用松弛电动机68施加向Y轴方向的移动动作,则对带环的向长度方向的松弛量进行控制。
[带环压脚机构]
带环压脚机构50的载置台51支撑在缝纫机底座部2a的上部,可以沿X轴方向以及Y轴方向移动。另外,载置台51的上表面是与X-Y平面平行的水平面,在缝制时载置布料C。另外,载置台51形成有针孔,其位于针棒12的正下方,在落针位置使缝针11插入。
另外,带环压脚机构50具有:作为驱动源的布料用X轴电动机53,其使载置台51沿X轴方向任意地移动;以及作为驱动源的布料用Y轴电动机54,其使载置台51沿Y轴方向任意地移动,上述各电动机53、54均为脉冲电动机,在各自的输出轴上安装编码器55、56。布料用X轴电动机53以及Y轴电动机54基于各编码器55、56的输出进行反馈控制,从而与每针的落针同步地,以在缝制图案所确定的规定的落针位置进行落针的方式对带环B以及布料C进行定位。
另外,由控制单元80对布料用X轴电动机53和缝针上下移动机构的缝纫机电动机13一起进行控制,沿带环B的宽度方向进行套结缝制。
另外,在载置台51的后侧的端部直立设置升降架58,其可上下移动地支撑带环压脚52,载置台51和带环压脚52在X轴方向以及Y轴方向上一体地进行移动。另外,带环压脚52的升降是通过带环压脚用气缸57进行的,通过下降而将带环B以及布料C从上方向下方按压保持,通过上升而将带环B以及布料C放开。
带环压脚52在其下部具有与通常的带环B的宽度相比略宽的大致矩形形状的框体52a。在带环缝合缝纫机10中,由于在带环B的缝合缝制中实施一次至多次沿带环B的宽度方向的缝制,所以带环压脚52的框体52a的尺寸设定为大于沿带环B的宽度方向的一次缝制的尺寸。
带环压脚机构50利用上述结构,可以将载置台51上由带环压脚52保持的带环B以及布料C移动定位至沿X-Y平面的任意的位置上,作为“第一移动机构”起作用。
[布料压脚机构]
布料压脚机构70的布料压脚71是俯视观察呈大致C字状的框体,设定为与载置台51相比较小,与带环压脚52的框体52a相比较大。该布料压脚71以在载置台51的上表面围绕带环压脚52的框体52a的周围的方式配置,但利用载置台51以外的支撑体72支撑在缝纫机底座部2a上,可以沿Y轴方向移动且可以升降。布料压脚71的升降动作是通过布料压脚用气缸73进行的,通过下降而将布料C从上方向下方按压保持,通过上升将布料C放开。
另外,布料压脚71的Y轴方向移动是将第二布料用Y轴电动机74作为驱动源而进行的。该第二布料用Y轴电动机74是脉冲电动机,可以任意地控制利用布料压脚71产生的布料C沿Y轴方向的移动量。
布料压脚机构70利用上述结构,可以将载置台51上由布料压脚71保持的布料C,移动定位至沿带环B朝向的方向(Y轴方向)的任意的位置,作为“第二移动机构”起作用。另外,上述第二布料用Y轴电动机74作为“布料进给电动机”起作用。
[带环缝合缝纫机的控制系统]
控制单元80具有:CPU81,其进行各种处理及控制;ROM82,其被写入用于执行带环缝合缝纫机10的动作控制的动作控制程序及设定信息;作为工作区域的RAM83,其在CPU81的处理中存储各种数据;以及EEPROM84(注册商标),其记录各种设定数据。
另外,控制单元80具有用于将各种控制对象以及编码器55、56与CPU81连接的I/O接口85。即,经由该I/O接口85,缝纫机电动机13、气缸33、夹持部件用X轴电动机35、夹持部件用Y轴电动机36、夹持部件用Z轴气缸37、旋转致动器41、叉状部件用气缸40、松弛气缸67、松弛电动机68、布料压脚用气缸73、第二布料用Y轴电动机74、切断用气缸64、抽出电动机62、布料用X轴电动机53、布料用Y轴电动机54、带环压脚用气缸57、编码器55及56与CPU81连接。此外,各气缸33、37、40、42、57、64、73,均经由对该各气缸进行进排气的未图示的电磁阀而进行动作控制。
另外,如上述所示,在控制单元80上,经由I/O接口85连接操作单元86和开始开关89,该操作单元86具有用于输入各种设定的触摸面板87和进行设定信息显示的显示面板88,该开始开关89输入缝制开始。
在带环缝合缝纫机10中,作为带环B的缝合形状,除了将两端部向彼此内侧折回的最基本形状以外,还具有不将端部折回而保持延伸状态的缝合形状、在将带环B的一端部折叠为大致Z字状的状态下进行缝制的缝合形状,以上述缝合形状进行缝合缝制。
对于带环B的一端部,通过在该一端部附近沿其宽度方向进行套结缝制,利用夹持部件31使带环B向该一端部侧移动,从而可以将该套结缝制的线迹作为折痕而进行折回。另外,带环B的另一端部,可以通过将该另一端部插入两叉状的叉状部件38之间且使该叉状部件38半旋转而折回。
另外,带环B的一端部可以通过重复两次套结缝制后的夹持部件31进行的折回动作,从而以Z字状折叠。
另外,在带环B的环部具有余量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下述方式实现,即,在将带环B的一端部缝合后,使松弛部件66插入带环B的一端部和另一端部之间而与另一端部缝合。
此外,如图4(a)及图4(b)所示,对于带环B,具有下述标准规格的缝合方法,即,将带环的下端部(穿衣时位于下侧的端部)向上方大幅折回,且在折回后的前端部实施第一套结线迹K1,在折回位置实施第二套结线迹K3,在带环的上端部实施第三套结线迹K4,从而缝合在布料C上。
另外,如图4(c)所示,还存在半标准规格的缝合方法,即,在带环B的折回后的前端部实施第一套结线迹K1,在折回位置处,从折回后的上方实施第二套结线迹K3,在带环的上端部实施第三套结线迹K4,从而缝合在布料C上。
在标准规格的缝合的情况下,由于在实施第二套结线迹K3后将带环B折回,所以第二套结线迹K3的线迹位于环部内侧。另一方面,在半标准规格的缝合的情况下,由于在将带环B折回后,从上方实施第二套结线迹K3,所以第二套结线迹K3的线迹位于环部外侧,这一点是不同的。
上述标准规格及半标准规格的带环B中,在其折回端部的前端附近实施的第一套结线迹K1大多兼具有裤子(女裤或长裤)的折缝的端部紧固或口袋的端部紧固等功能。
此外,在该带环缝合缝纫机10中,在进行半标准规格的缝合缝制的情况下,由于装置构造上的原因,需要在带环B的折回位置处形成折回用的线迹K6,将该线迹K6作为折痕而折回后,从上方实施第二套结线迹K3。
另外,在作为裤子的前后身布料的布料C中,如图4(a)~(c)所示,有时沿其上缘部而缝制有带状的腰带W。在以上述标准规格或半标准规格将腰带W的缝制向预定的布料C进行缝合的情况下,存在不将该带环B的折回端部插入布料C和腰带W之间而直接缝合在布料C上的情况,以及插入折回端部而进行带环B的缝制的情况。
对于上述标准规格或半标准规格的带环B,在将其折回端部不插入布料C和腰带W之间的状态下缝合在布料C上的情况下,在将腰带W缝制在布料C上之后,实施第一~第三套结线迹K1、K3、K4(在半标准规格的情况下,还形成折回用的线迹K6),从而完成。
另一方面,在将带环B的折回端部插入布料C和腰带W之间而缝合在布料C上的情况下,在将带环B的第一及第二套结线迹K1、K3缝合在布料C的表面侧的面上之后(在半标准规格的情况下,还形成折回用的线迹K6),利用与套结线迹K1、K3平行的线迹K2缝合腰带W的表面侧下缘部,然后,利用第三套结线迹K4缝合各带环B的上端部,从而完成。此外,在缝合多个带环B的情况下,在对所有带环B缝合第一及第二套结线迹K1、K3后,进行腰带W的缝制。
如上所述,由于在带环B的缝合作业的中途存在腰带W的缝制作业,因此,在该带环缝合缝纫机10中,仅实施第一套结线迹K1及第二套结线迹K3的形成(在半标准规格的情况下,还形成折回用的线迹K6),对于腰带W的缝制和第三套结线迹K4,分别利用其它缝纫机形成。
并且,在以将带环B的折回端部插入布料C和腰带W之间而缝合在布料C上的规格进行缝制作业的情况下,对于从带环B的第二套结线迹K3至腰带W的缝制线迹K2为止的长度A,要求高精度。这是因为,如果该精度较低,则在多个腰带W的情况下,各带环B相对于各自的下缘部的第二套结线迹K3的位置没有对齐,明显破坏美感。
因此,在带环缝合缝纫机10中,进行下述缝合动作控制,即,与带环B的第一及第二套结线迹K1、K3的缝合(在半标准规格的情况下,还有线迹K6)相伴,在用于缝制腰带W的线迹K2的目标位置处形成定位用线迹K5。
控制单元80预先利用触摸面板87输入从第二套结线迹K3至腰带W的缝制线迹K2为止的长度A的设定值,并将其存储在RAM83中。然后,在带环B的缝合时,在形成第一套结线迹K1后,参照RAM83,在从第二套结线迹K3的预定位置至第一套结线迹K1侧的成为长度A的位置上,形成与各套结线迹K1、K3平行的定位用线迹K5。该定位用线迹K5可以是套结缝制,但由于是用于指示位置,因此,成为与通常的平缝相同的一条直线状的线迹即可。并且,在形成定位用线迹K5后,形成第二套结线迹3(在半标准规格的情况下,还形成线迹K6),从而带环缝合缝纫机10中的带环B的缝合动作控制结束。
在这里,基于图5~图11,说明控制单元80中的带环B的缝合缝制控制中的各种参数的设定作业。
图5是在操作单元86的触摸面板87中显示的、与将标准规格的带环B的折回端部不插入腰带W和布料C之间的缝合缝制相关的主设定画面G1的显示例。另外,图6是将缝合前的带环B拉伸后的状态的斜视图,图示中的带环B的右下侧在缝合后成为上侧。
在该主设定画面G1中,标号T1是带环B的长度设定按钮,标号T2是用于对从拉伸状态中的带环B的下端部至第一套结线迹K1为止的长度方向中的长度(图6的长度a)进行设定的设定按钮,标号T3是对从第一套结线迹K1至第二套结线迹K3为止的长度(图6的长度b)进行设定的设定按钮,标号T4是对从第二套结线迹K3至拉伸状态中的带环B的上端部为止的长度(图6的长度c)进行设定的设定按钮,标号T5是带环B宽度的设定按钮,在这些按钮上显示已经设定的数值。
另外,标号T6是第一套结线迹K1的参数的设定按钮,标号T7是第二套结线迹K3的参数的设定按钮,在这些按钮上显示进行套结缝制的针数。
另外,标号T8是缝制参数切换按钮。
如果触摸设定按钮T1~T5,则显示图7所示的数值输入画面G2,可以利用由数值输入按钮和数值增减按钮构成的按钮组T9输入任意的数值。标号T10是输入设定值的确定按钮,标号T11是取消按钮。此外,图7例示了对从第一套结线迹K1至第二套结线迹K3为止的长度进行设定的数值画面。
另外,如果触摸设定按钮T6、T7,则显示切换至图8所示的套结参数设定画面G3,显示套结线迹宽度设定按钮T12、缝线张力设定按钮T13、缝制速度设定按钮T14等。在触摸上述按钮的情况下,显示与前述数值输入画面G2相同的画面,可以设定各参数的数值。
如果触摸主设定画面G1中的缝制参数切换按钮T8,则显示图9(a)所示的带环B的缝合缝制中的详细参数选择画面G4,可以基于画面内的参数选择按钮组15选择进行设定的参数。
然后,如果触摸参数选择按钮组T15中的用于选择是否执行定位用线迹K5的形成的选择按钮T16,则显示图9(b)所示的执行定位用线迹K5的形成的选择画面G5,通过触摸执行按钮T18和停止按钮T19的其中一个,从而可以确定是否执行。
另外,在执行定位用线迹K5的形成的选择画面G5中,如果触摸执行按钮T18,则显示图10所示的形成定位用线迹K5的缝合缝制的设定画面G6。该设定画面G6与前述主设定画面G1相同地,具有设定按钮T1~T7及缝制参数切换按钮T8,它们可以与主设定画面G1相同地进行设定。
并且,该形成定位用线迹K5的缝合缝制的设定画面G6具有定位用线迹K5的参数设定按钮T20,如果触摸该按钮,则将显示切换为定位用线迹参数设定画面G7(参照图8)。该定位用线迹参数设定画面G7与前述套结参数设定画面G3的设定项目相同。
另外,参数选择画面G4具有用于设定图11所示的从带环B的第二套结线迹K3至定位用线迹为止的长度A的长度设定按钮T17,如果触摸该按钮,则显示数值输入画面G2(参照图7),可以用数值设定长度A。
如上所述,利用各种画面G1~G6设定的确定信息全部登录在EEPROM84中。另外,在缝制时,基于读入RAM83的设定信息,利用CPU81执行带环B的缝合缝制控制。
即,上述EEPROM84及RAM83作为“对从第一套结线迹的缝制位置至第二套结线迹的缝制位置为止的长度、和从第二套结线迹的缝制位置至腰带下缘部的目标缝制位置(定位用线迹K5的位置)为止的长度进行存储的存储部”起作用。
此外,该带环缝合缝纫机10例示了可以利用操作单元86的触摸面板87设定各种参数的情况,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形成下述结构,即,在缝纫机10中,设置对可以利用个人计算机等外部的输入装置记录上述设定输入的各种参数的记录介质进行读取的读取装置,从读取装置读入RAM83而执行缝制控制。另外,也可以同时搭载上述操作单元86和记录介质的读取装置这两者而一起使用。在此情况下,记录介质也作为上述“存储部”起作用。
另外,基于图12~图14,说明半标准规格的带环B的缝合缝制控制中的各种参数的设定作业。
图12是在操作单元86的触摸面板87中显示的、与半标准规格的带环B的折回端部不插入腰带W和布料C之间的缝合缝制相关的主设定画面G8的显示例。另外,图13是缝合前的将带环B的下端部侧折回的状态的俯视图。
该主设定画面G8中的设定项目与前述设定画面G1大致相同,因此,仅对不同点进行说明。
半标准规格的带环B在带环B的折回位置处形成折回用的线迹K6,从其上方实施第二套结线迹K3,因此,在设定画面G8中,具有对从折回端部至第二套结线迹K3(折回用的线迹K6)为止的长度(图13中的长度d)进行设定的设定按钮T21、以及对折回用的线迹K6的参数进行设定的设定按钮T22。
如果触摸设定按钮T21,则显示数值输入画面G2(参照图7),可以输入从折回端部至第二套结线迹K3为止的长度d。另外,如果触摸设定按钮T22,则切换为显示套结参数设定画面G3(参照图8),可以设定套结线迹宽度、缝线张力、缝制速度。
另外,如果在主设定画面G8中触摸缝制参数切换按钮T8,则显示带环B的缝合缝制中的详细的参数选择画面G4(参照图9(a)),如果触摸该画面G4的选择按钮T16,则显示执行定位用线迹K5形成的选择画面G5(图9(b))。如果触摸该画面G5的执行按钮T18,则如图14所示,显示形成定位用线迹K5的缝合缝制的设定画面G9。
该设定画面G9除了与前述主设定画面G8相同的按钮之外,还具有定位用线迹K5的参数设定按钮T20。并且,如果触摸该按钮,则将显示切换为定位用线迹参数设定画面G7(参照图8)。由此,可以设定定位用线迹K5的套结线迹宽度、缝线张力、缝制速度。
另外,如果在详细的参数选择画面G4中触摸如图15所示的对从带环B的第二套结线迹K3(折回用的线迹K6)至定位用线迹为止的长度A进行设定的长度设定按钮T17,则显示数值输入画面G2(参照图7),可以以数值设定长度A。
[带环缝合缝纫机中的带环的缝合缝制动作]
在这里,按照图16的流程图及图17~图18的动作说明图,说明预定为“控制单元80的CPU81按照规定程序执行的将折回端部插入腰带W和布料C之间”的标准规格的、带环B的缝合缝制动作控制。
首先,在带环压脚机构50的载置台51上载置布料C,由作业人员将开始开关89接通(步骤S1)。
由此,布料压脚用气缸73动作,布料压脚71下降而保持布料C(步骤S3)。
然后,从布带供给机构60取得设定长度的带环B的夹持部件31,以将带环B的第一套结线迹的缝制开始位置定位在缝制位置上的方式,被夹持部件用X轴电动机35及Y轴电动机36被驱动控制而进行移动(步骤S5)。此时,参照前述设定长度a(图11)的值,确定夹持部件用Y轴电动机36的动作量。
然后,使夹持部件用Z轴气缸37动作而使夹持部件31下降(步骤S7:图17(a))。
并且,使带环压脚52下降而保持第一套结线迹K1的形成预定位置(步骤S9:图17(b))。
由此,将带环B的一端部由带环压脚52保持,在该状态下使夹持部件31上升,并且驱动夹持部件用Y轴电动机36而向Y轴方向前侧移动(步骤S11)。其结果,仅夹持部件31相对于带环B一边滑动一边向前侧移动。
然后,驱动缝纫机电动机13,同时,驱动布料用X轴电动机53及Y轴电动机54,沿带环B的宽度方向形成第一套结线迹K1的线迹(步骤S13)。
然后,利用第二布料用Y轴电动机74及夹持部件用Y轴电动机35的驱动,将布料压脚71和夹持部件31向Y轴方向后侧移动(步骤S15:图17(c))。由此,带环B向后侧移动。此时的移动量是从前述设定长度b减去设定长度A后的长度(图11)。由此,带环B的定位用线迹K5的形成预定位置定位在缝制位置处。
然后,使夹持部件用Z轴气缸37动作而使夹持部件31下降(步骤S17),同时使带环压脚52下降而保持定位用线迹K5的形成预定位置(步骤S19:图17(d))。
然后,驱动缝纫机电动机13,同时驱动布料用X轴电动机53及Y轴电动机54,沿带环B的宽度方向形成定位用线迹K5(步骤S21)。
然后,利用第二布料用Y轴电动机74及夹持部件用Y轴电动机35的驱动,将布料压脚71和夹持部件31向Y轴方向后侧移动(步骤S23:图18(a))。由此,带环B向后侧移动。此时的移动量为前述设定长度A(图11)。由此,将带环B的第二套结线迹K3的形成预定位置定位在缝制位置处。
然后,使夹持部件用Z轴气缸37动作而使夹持部件31下降(步骤S25),同时使带环压脚52下降,保持定位用线迹K5的形成预定位置(步骤S27:图18(b))。
在该时刻,利用夹持部件用Z轴气缸37的动作而使夹持部件31上升,并且利用夹持部件用气缸33的动作而解除对带环B的夹持状态。利用夹持部件用X轴电动机35使夹持部件31向布带供给机构60侧退避(步骤S29:图18(c))。
然后,驱动缝纫机电动机13,同时驱动布料用X轴电动机53及Y轴电动机54,沿带环B的宽度方向形成第二套结线迹K3(步骤S31)。
然后,利用布料压脚用气缸73的动作使布料压脚71上升,将布料C从保持状态放开,从而结束缝制(步骤S33:图18(d))。
此外,在将半标准规格的带环B的折回端部插入腰带W和布料C之间而进行缝合的情况下,直至上述标准规格的带环B的缝合的情况下的步骤S27(图18(b))为止,进行相同的动作。
然后,在图18(b)的状态下,驱动缝纫机电动机13而在同一位置形成折回用的线迹K6。
然后,如图19(a)所示,使夹持部件31向Y轴方向后侧移动。
然后,如图19(b)所示,使夹持部件31下降,并且使带环压脚52下降而对带环B的折回端部进行按压保持。此外,驱动缝纫机电动机13而形成第二套结线迹K3。
然后,如图19(c)所示,进行由夹持部件31对带环B的放开、带环压脚52的上升、布料压脚71的上升,放开布料C而结束缝制。
[带环缝纫机的效果]
如上述所示,如果将带环B的下端部侧缝合在布料C上,则进行腰带W的下缘部的缝制。在此情况下,使用通常的平缝缝纫机等。
在缝制时,如图20(a)及(b)所示,可以利用粉笔等以视觉方式确认腰带W中的缝制的线迹K2的形成预定位置Ky。
另一方面,在布料C上缝合有多个带环B的情况下,各带环B形成定位用的线迹K5,因此,以各个的带环B的定位用的线迹K5与以粉笔等示出的缝制的线迹K2的形成预定位置Ky一致的方式,设置为重合的状态。这样,可以以使得线迹的形成预定位置Ky与多个的标记(线迹K5)重合的方式设置腰带W,可以非常容易且迅速地进行布料的位置对齐作业。
并且,由于定位用线迹K5都是在距离第二套结线迹K3固定长度A的位置处形成,所以在腰带W缝合完成后,在基于该线迹K2折回的腰带W的下缘部处,可以相对于各带环B的下端部(第二套结线迹位置)以相同的距离对齐,从而在对裤子正面观察下,各带环B可以形成没有偏移而整齐地对齐排列的状态,可以实现缝制品质的提高。
[其它]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带环缝合缝纫机10中,在标准规格的带环B的缝合中,例示了以第一套结线迹K1、定位用线迹K5、第二套结线迹K3的顺序形成的情况,但并不限定于上述顺序,顺序可以任意确定。
另外,在半标准规格的带环B的情况下,例示了以第一套结线迹K1、定位用线迹K5、折回用的线迹K6的顺序形成的情况,但顺序可以是任意确定的。
另外,例示了利用将定位用线迹K5沿带环B的宽度方向(与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往复而反复进行缝制的套结线迹形成线迹的情况,但只要是可以在视觉上将腰带W中的缝制的线迹K2的形成预定位置Ky进行定位即可,可以是任意方式的线迹。另外,针数也没有限制,例如也可以仅为1针等更少的针数。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带环缝合缝纫机10,但在标准规格的带环B的缝合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用能够形成第一套结线迹K1、第二套结线迹K3、定位用线迹K5的缝纫机,例如可以进行X-Y进给且可以在保持布料C的同时保持带环B的缝纫机。具体地说,利用由布料保持框与布料C一起保持带环B,在数据的存储部中作为缝制图案数据而存储第一套结线迹K1、第二套结线迹K3、定位用线迹K5的落针位置的电子循环缝纫机,可以得到与带环缝合缝纫机10相同的效果。

Claims (4)

1.一种缝纫机,其具有:
缝针上下移动机构,其使缝针上下移动;
载置台,其载置用于进行带环缝合的布料;
保持单元,其保持所述带环和布料;以及
移动机构,其使所述带环和所述布料沿所述带环的长度方向移动,
利用在将所述带环的一端部折回并且在折回后的前端部附近形成的第一套结线迹、以及在折回位置附近形成的第二套结线迹,在缝制有腰带的布料上缝合所述带环,
该缝纫机的特征在于,具有:
存储部,其存储从所述第一套结线迹的缝制位置至所述第二套结线迹的缝制位置为止的长度、以及从所述第二套结线迹的缝制位置至所述腰带的下缘部的目标缝制位置为止的长度;以及
控制部,其基于所述存储部的存储内容,形成所述第一套结线迹和所述第二套结线迹的线迹,并且,与此相伴,进行在所述腰带的下侧侧缘部的目标缝制位置处形成定位用线迹的动作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持单元具有:夹持部件,其保持所述带环;以及布料压脚,其保持所述布料,
所述移动机构具有:使所述夹持部件沿所述带环的长度方向移动的驱动源;以及使所述布料压脚沿所述带环的长度方向移动的驱动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进行下述动作控制:
通过使保持所述带环的夹持部件相对于由所述布料压脚保持的布料进行移动,从而将所述带环折回的动作控制;以及
在将所述带环折回后,在该折回部位处形成所述第二套结线迹的动作控制。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
具有驱动源,其使所述载置台沿所述带环的宽度方向移动,并且,
所述控制部对所述载置台的驱动源和所述针上下移动机构进行控制,进行套结缝制。
CN201310068915.1A 2012-03-05 2013-03-05 缝纫机 Active CN10330606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047576 2012-03-05
JP2012047576A JP5993162B2 (ja) 2012-03-05 2012-03-05 ミシン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06060A true CN103306060A (zh) 2013-09-18
CN103306060B CN103306060B (zh) 2017-03-01

Family

ID=491317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068915.1A Active CN103306060B (zh) 2012-03-05 2013-03-05 缝纫机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993162B2 (zh)
CN (1) CN103306060B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78525A (zh) * 2014-02-28 2015-09-02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供给装置和缝制系统
CN104878524A (zh) * 2014-02-28 2015-09-02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供给装置
CN105274736A (zh) * 2014-06-30 2016-01-27 蛇目缝纫机工业株式会社 设置有折线运动机构的缝纫机
CN106436056A (zh) * 2016-11-21 2017-02-22 远东服装(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全自动腰绳卷封头机的卷绳机构
CN108998898A (zh) * 2017-06-07 2018-12-14 Juki株式会社 缝纫机
CN109082779A (zh) * 2017-06-14 2018-12-25 Juki株式会社 缝纫机
CN110499591A (zh) * 2019-09-20 2019-11-26 浙江睿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缝制机及其工作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22070A (zh) * 2018-11-23 2019-02-12 无锡泰伯服饰有限公司 一种西裤合腰面里工序
WO2021118185A2 (ko) * 2019-12-13 2021-06-17 한국기계연구원 유연구동기, 유연구동기를 포함하는 유연구동기 조립체, 및 유연구동기 또는 유연구동기 조립체를 포함하는 웨어러블 로봇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73639A (en) * 1994-10-25 1997-10-07 Hams Corporation Method of feeding a piece of tape to a belt loop sewing machine and tape feeder for effecting same
CN101550638A (zh) * 2008-03-31 2009-10-07 Juki株式会社 腰带环松弛装置
CN101684593A (zh) * 2008-09-25 2010-03-31 Juki株式会社 带环缝制缝纫机的控制方法及其控制装置
CN101724985A (zh) * 2008-10-10 2010-06-09 Juki株式会社 带环缝制缝纫机的控制方法及带环缝制缝纫机
CN101864643A (zh) * 2009-04-16 2010-10-20 Juki株式会社 带环缝制缝纫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191971A (ja) * 1994-08-22 1996-07-30 Juki America Inc ズボンのウエストバンドをベルトループ取り付け位置に割り出す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JP4562476B2 (ja) * 2004-09-28 2010-10-13 株式会社バルダン 刺繍加工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73639A (en) * 1994-10-25 1997-10-07 Hams Corporation Method of feeding a piece of tape to a belt loop sewing machine and tape feeder for effecting same
CN101550638A (zh) * 2008-03-31 2009-10-07 Juki株式会社 腰带环松弛装置
CN101684593A (zh) * 2008-09-25 2010-03-31 Juki株式会社 带环缝制缝纫机的控制方法及其控制装置
CN101724985A (zh) * 2008-10-10 2010-06-09 Juki株式会社 带环缝制缝纫机的控制方法及带环缝制缝纫机
CN101864643A (zh) * 2009-04-16 2010-10-20 Juki株式会社 带环缝制缝纫机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78525A (zh) * 2014-02-28 2015-09-02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供给装置和缝制系统
CN104878524A (zh) * 2014-02-28 2015-09-02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供给装置
CN105274736A (zh) * 2014-06-30 2016-01-27 蛇目缝纫机工业株式会社 设置有折线运动机构的缝纫机
CN105274736B (zh) * 2014-06-30 2018-07-31 蛇目缝纫机工业株式会社 设置有折线运动机构的缝纫机
CN106436056A (zh) * 2016-11-21 2017-02-22 远东服装(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全自动腰绳卷封头机的卷绳机构
CN108998898A (zh) * 2017-06-07 2018-12-14 Juki株式会社 缝纫机
CN108998898B (zh) * 2017-06-07 2022-02-18 Juki株式会社 缝纫机
CN109082779A (zh) * 2017-06-14 2018-12-25 Juki株式会社 缝纫机
CN110499591A (zh) * 2019-09-20 2019-11-26 浙江睿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缝制机及其工作方法
CN110499591B (zh) * 2019-09-20 2024-06-11 浙江睿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缝制机及其工作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993162B2 (ja) 2016-09-14
CN103306060B (zh) 2017-03-01
JP2013180157A (ja) 2013-09-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06060A (zh) 缝纫机
CN101864643B (zh) 带环缝制缝纫机
JP5759158B2 (ja) ベルトループ付けミシン及びベルトループの折り返し方法
CN103835083B (zh) 多功能幅式绗绣一体机
CN101358412B (zh) 嵌条缝制缝纫机
CN101845716B (zh) 嵌条缝制缝纫机
CN203821078U (zh) 多功能幅式绗绣一体机
JP4903598B2 (ja) 玉縁縫いミシン
CN103194865A (zh) 带环缝制方法以及带环缝制缝纫机
CN105937097A (zh) 一种高速绗绣模板机电控系统
CN102877219B (zh) 带环缝制缝纫机
CN108754892A (zh) 自动衬衫袖叉机
CN1837443B (zh) 嵌条缝纫机
JP2673895B2 (ja) 自動ミシン
JP2014105401A (ja) 刺繍データ生成装置、ミシン、及び刺繍データ生成プログラム
CN205856792U (zh) 一种高速绗绣模板机电控装置
JP5174423B2 (ja) 玉縁縫いミシン
CN104264380A (zh) 一种衬衫领用缝纫夹板
CN211546866U (zh) 一种自动缝制装置
JP2007296187A (ja) 玉縁縫いミシン
CN208379159U (zh) 工字褶收褶工具
CN202730431U (zh) 一种具有过筋功能的卷边器
JP4790456B2 (ja) 玉縁縫いミシン
JP2005131255A (ja) 縫製装置
CN104032493A (zh) 门襟机的收衣衫装置及门襟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