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298723A - 电梯 - Google Patents

电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298723A
CN103298723A CN2011800647285A CN201180064728A CN103298723A CN 103298723 A CN103298723 A CN 103298723A CN 2011800647285 A CN2011800647285 A CN 2011800647285A CN 201180064728 A CN201180064728 A CN 201180064728A CN 103298723 A CN103298723 A CN 10329872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ne
framework
hitch point
guide rail
elev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6472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298723B (zh
Inventor
A.梅特萨嫩
T.范塔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n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on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ne Corp filed Critical Kone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2987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9872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29872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9872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1/00Main component parts of lifts in, or associated with, buildings or other structures
    • B66B11/02Cages, i.e. cars
    • B66B11/0206Car fram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7/00Other common features of elevators
    • B66B7/06Arrangements of ropes or cab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1/00Main component parts of lifts in, or associated with, buildings or other structures
    • B66B11/0065Rop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1/00Main component parts of lifts in, or associated with, buildings or other structures
    • B66B11/02Cages, i.e. cars
    • B66B11/026Attenuation system for shocks, vibrations, imbalance, e.g. passengers on the same side
    • B66B11/0266Passive systems
    • B66B11/0273Passive systems acting between car and supporting fram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Lift-Guide Devices, And Elevator Ropes And Cables (AREA)
  • Cage And Drive Apparatuses For Elevators (AREA)
  • Types And Forms Of Lifts (AREA)

Abstract

一种电梯,包括:电梯轿厢(1),其包括框架(F)和内部空间;和第一和第二轿厢导轨(2,3),其在电梯轿厢(1)的相反的第一和第二侧上,电梯轿厢(1)布置成通过由轿厢导轨控制而运动;以及刚性悬挂装置(4,4’,4’’,4’’’),电梯轿厢的框架安装在刚性悬挂装置上;以及第一和第二转向滑轮,其以允许旋转的方式安装在悬挂装置(4,4’,4’’,4’’’)上;提升绕绳(7),电梯轿厢(1)通过由该提升绕绳支撑而被悬挂;以及在电梯中,所述提升绕绳(7)在第一和第二转向滑轮之下穿过;以及所述悬挂装置(4,4’,4’’,4’’’)与导轨(2,3)之间的连线(BG)交叉;以及所述第一和第二转向滑轮被安装在悬挂装置(4,4’,4’’,4’’’)上以使得它们设置在导轨之间的连线(BG)的相反的第一侧(A)和第二侧(B)上。电梯轿厢(1)的框架(F)安装在悬挂装置(4,4’,4’’,4’’’)上,由包括在悬挂装置中的第一悬挂点和第二悬挂点支撑,第一悬挂点和第二悬挂点彼此距离一水平距离且在第一和第二转向滑轮之间的连线的彼此相反的侧面上;以及第一和第二悬挂点在导轨(2,3)之间的连线上或在与其平行的连线上。

Description

电梯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目的是一种电梯,更具体地是一种可应用于输送人和/或货物的电梯。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的电梯中,其中电梯轿厢以2:1悬挂比悬挂在提升绕绳上,如果所述绳索被引导从彼此距离一水平距离且与电梯轿厢连接的转向滑轮之下穿过,经由该转向滑轮,所述电梯轿厢通过提升绕绳被支撑在竖直方向上,则提升绕绳可被引导以距离电梯轿厢的中心点为希望的距离地来行进到轿厢和从轿厢向上行进回来。通过该配置,可增加用于布置牵引槽轮以及机器的其它部分的自由度。因此以这样的方式,例如,将牵引槽轮布置在电梯提升通道的中心可被避免,并且牵引槽轮可被布置得非常靠近电梯提升通道的壁。转向滑轮通常被安装成允许在刚性悬挂装置上旋转的方式,所述电梯轿厢的框架部分被安装在所述刚性悬挂装置上。电梯的布局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例如,牵引槽轮,导轨,配重,以及电梯的门开口的布置。由于某种原因,会需要将所述悬挂装置设置成一定角度。更特别地,如果其中所述悬挂装置位于轿厢的底部上时悬挂是个问题,则提升绕绳在电梯轿厢的侧面上行进并且将电梯轿厢的门开口设置在那些侧面上是不利的。另一方面,将轿厢的导轨设置在这些相反侧上是有利的,其中电梯轿厢通过所述导轨导引而行进。在这些类型的解决方案中,例如为了增加悬挂的中心性(centricity),将悬挂装置构造成以一定角度与导轨之间的连线(line)交叉以使得安装在其上的转向滑轮设置在所述导轨之间的所述连线的相反侧上,以使得转向滑轮之间的连线也以一定角度与所述导轨之间的连线交叉,这是有利的。电梯轿厢的框架被安装在悬挂装置上,用于通过包含在所述悬挂装置中的悬挂点而在它的顶部表面上进行支撑,其中所述悬挂点位于所述转向滑轮之间的连线上,要么位于悬挂装置的中心处,要么位于悬挂装置的末端处。该解决方案中的问题一直是,在轿厢的框架中产生不希望的扭矩,其结果尤其一直是导引靴的不均匀磨损和到轿厢的噪声激励的传递。现在已经注意到,以一定角度与导轨连线交叉的悬挂装置的每个悬挂点,通过它的竖直力分量,在轿厢的吊架中产生局部扭矩,因为悬挂点在轿厢的深度方向上距离导轨连线一定距离。一个后果是,在上导引靴和下导引靴中形成的不必要的水平力对,其已经表现为如上所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尤其是要消除现有技术的解决方案的所述缺点。更特别地,本发明的目的是要制造一种电梯,其中作用在所述电梯的电梯轿厢的框架上的不希望的扭矩可被减小。
本发明基于这样的构思,即,将电梯轿厢的框架布置成由悬挂装置支撑,所述悬挂装置设置成为歪斜类型的以使得电梯轿厢的框架安装在悬挂装置上,由悬挂装置的第一悬挂点和第二悬挂点支撑,所述第一悬挂点和第二悬挂点彼此距离一水平距离并且分别位于第一和第二转向滑轮之间的连线的相反侧。这些第一和第二悬挂点位于导轨之间的连线上或在与前述连线平行的线上。在此情况下的一个优点是,在与悬挂装置的结构连接,更特别地与它的支撑结构连接,例如与支撑梁连接,的悬挂点中产生的力在悬挂装置的支撑结构中产生扭力分量,该扭力分量具有相反的方向并且扭矩仅保持为所述结构的内应力。在该情况下,悬挂点与导轨连线的距离也使得不对称地扭转框架的有问题的力较小,并且给导引靴施加载荷的力对没有发展到有问题的程度,使得保持良好的乘坐舒适性,并且导引靴的磨损比之前小和/或比之前更均匀。
在根据本发明的构思的一个基本实施例中,所述电梯包括:电梯轿厢,该电梯轿厢包括框架和内部空间;以及第一和第二轿厢导轨,该第一和第二轿厢导轨在电梯轿厢的相反的第一和第二侧上,以及所述电梯轿厢布置成通过由所述轿厢导轨控制而运动;以及刚性悬挂装置,电梯轿厢的框架安装在所述刚性悬挂装置上;以及第一和第二转向滑轮,该第一和第二转向滑轮以允许旋转的方式安装在所述悬挂装置上;以及提升绕绳,电梯轿厢悬挂在所述提升绕绳上;以及在所述电梯中,所述提升绕绳在所述第一和第二转向滑轮之下穿过;以及所述悬挂装置与导轨之间的连线交叉;以及所述第一和第二转向滑轮被安装在所述悬挂装置上以使得它们设置在导轨之间的连线的相反的第一侧A和第二侧B上。电梯轿厢的框架安装在悬挂装置上,由包括在悬挂装置中的第一悬挂点和第二悬挂点支撑,所述第一悬挂点和第二悬挂点彼此距离一水平距离并且在所述第一和第二转向滑轮之间的连线BP的彼此相反的侧面上;以及所述第一悬挂点邻近第一转向滑轮;所述第二悬挂点邻近第二转向滑轮;以及所述第一和第二悬挂点在导轨之间的连线(BG)上或与其平行的连线上。这样,实现了所述优点。
在根据本发明的构思的在进一步改进的实施例中,框架非刚性地安装在第一和第二悬挂点上。这样,避免了将轿厢扭矩直接传递到转向滑轮和/或实现了振动/声音阻尼的益处。
在根据本发明的构思的在进一步改进的实施例中,悬挂装置包括包含所述第一悬挂点的第一悬挂区域,和包含所述第二悬挂点的第二悬挂区域,所述悬挂区域彼此分开。
在根据本发明的构思的在进一步改进的实施例中,悬挂装置:包括第一悬挂区域,该第一悬挂区域的支撑力的合矢量点至少实质上为所述第一悬挂点;和第二悬挂区域,该第二悬挂区域的支撑力的合矢量点至少实质上为所述第二悬挂点。
在根据本发明的构思的在进一步改进的实施例中,电梯轿厢的框架额外地安装成由包括在悬挂装置中的第三悬挂点支撑,所述第三悬挂点在导轨之间的连线的方向上位于第一悬挂点和第二悬挂点之间。优选地,它在转向滑轮的连线和导轨的连线的交叉点处或紧挨着该交叉点。它还可设置在所述导轨之间的连线的第二侧B上。
在根据本发明的构思的在进一步改进的实施例中,电梯轿厢的框架额外地安装成由包括在悬挂装置中的第三悬挂点支撑,所述第三悬挂点在与第一和第二悬挂点相同的连线上。
在根据本发明的构思的在进一步改进的实施例中,所述悬挂点优选地在位于导轨连线和电梯轿厢的中心点之间的连线上。这样,悬挂的中心性仍是合理的并且导引靴力不是非常大。
在根据本发明的构思的在进一步改进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和第二,以及可能的第三悬挂点在与导轨之间的连线平行的连线上,该连线距离导轨之间的连线为至多10厘米的水平距离。一个优点是较小的扭矩和较小的导引靴力。
在根据本发明的构思的进一步改进的实施例中,电梯轿厢框架的质心至少实质上调节到与所述悬挂点相同的连线上,优选距离所述连线至多50毫米。一个进一步的优点是减小扭矩和减小导引靴力。这可例如借助于电梯部件的重量(例如门操作器的重量),例如通过增加重的电梯部件或压载物到悬挂点的连线的在与轿厢的中心点相反侧上的侧面上,来实现。
在根据本发明的构思的进一步改进的实施例中,悬挂装置包括第三悬挂区域,其包含所述第三悬挂点。第三悬挂区域与所述第一和第二悬挂区域分开并距离一定距离。这样,悬挂可更均匀地分布同时仍实现所述优点。这样,还可增加所述悬挂装置的平衡。
在根据本发明的构思的进一步改进的实施例中,悬挂装置包括第三悬挂区域,该第三悬挂区域的支撑力的合矢量点是所述第三悬挂点。
在根据本发明的构思的进一步改进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和第二悬挂区域共同实质上在竖直方向支撑所述框架,优选地支撑电梯轿厢的框架的重量的至少二分之一,优选大部分,优选地电梯轿厢的框架的整个重量。
在根据本发明的构思的进一步改进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第二以及可能的所述第三悬挂区域共同实质上在竖直方向支撑所述框架,优选地支撑电梯轿厢的框架的重量的至少二分之一,优选大部分,优选地电梯轿厢的框架的整个重量。
在根据本发明的构思的进一步改进的实施例中,框架通过为振动阻尼装置的装置非刚性地安装在第一和第二悬挂点上。同样地,框架通过振动阻尼装置非刚性地安装在第三悬挂点上。
在根据本发明的构思的进一步改进的实施例中,框架通过第一悬挂点和框架之间的可变形的构件非刚性地安装在第一悬挂点上,以及通过第二悬挂点和框架之间的可变形的构件非刚性地安装在第二悬挂点上。
在根据本发明的构思的进一步改进的实施例中,框架优选地通过第三悬挂点和框架之间的可变形的构件非刚性地安装在所述第三悬挂点上。
在根据本发明的构思的进一步改进的实施例中,每个所述悬挂点/悬挂区域经由可变形的构件支撑框架。
在根据本发明的构思的进一步改进的实施例中,所述可变形的构件布置成允许悬挂装置和框架之间的相对竖直和/或横向运动,优选地至少竖直运动,所述运动是悬挂点和包括在倚靠在所述悬挂点上的所述框架中的制动点相对于彼此的位移。
在根据本发明的构思的进一步改进的实施例中,所述可变形的构件是弹性可变形的弹性构件,(用于形成电梯轿厢的框架和支撑元件之间的挠性支撑),优选地弹性体件,例如橡胶件。
在根据本发明的构思的进一步改进的实施例中,在每个所述可变形的构件附近的还有用于限制由所述可变形的构件引起的相对运动的装置,该用于限制相对运动的装置包括一个或多个制动表面,其防止通过某一位置的相对运动,优选地所述框架和悬挂装置额外地通过用于限制所述相对运动的装置连接。
在根据本发明的构思的进一步改进的实施例中,除了所述可变形的构件之外,框架和悬挂装置在所述第一和第二悬挂点的每个附近通过机械的螺栓固定装置进行连接,所述固定装置在横向和/或在竖直方向上产生对所述相对运动的限制。
在根据本发明的构思的进一步改进的实施例中,框架依靠在所述第一和第二悬挂点的顶部上,以及第三悬挂点的顶部上,如果第三悬挂点存在的话。
在根据本发明的构思的进一步改进的实施例中,悬挂装置包括具有所述第一悬挂区域的面向上表面,和具有所述第二悬挂区域的面向上表面。
在根据本发明的构思的进一步改进的实施例中,悬挂装置,进一步特别地,与包括在它之中的导轨之间的连线交叉的支撑结构,包括具有所述第三悬挂区域的面向上表面。
在根据本发明的构思的进一步改进的实施例中,悬挂装置包括与所述导轨之间的连线交叉的支撑结构,该支撑结构优选地为支撑梁,所述支撑结构以彼此固定方式连接第一支撑部件和第二支撑部件,所述第一支撑部件延伸到至少所述导轨之间的连线上或到与其平行的连线上,所述第一支撑部件包括所述第一悬挂点,所述第二支撑部件延伸到至少所述导轨之间的连线上或与其平行的连线上,所述第二支撑部件包括所述第二悬挂点。这样,实现了一种简单、廉价、刚性整体和在悬挂点位置处的扭矩臂。这样,尤其是,所述悬挂点的布置可更自由地选择。
在根据本发明的构思的进一步改进的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梁在水平方向上,更特别地在转向滑轮之间的连线方向上,是长型的,并且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转向滑轮以允许旋转的方式固定到所述第一端,所述第二转向滑轮以允许旋转的方式固定到所述第二端。
在根据本发明的构思的进一步改进的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结构包括所述第三悬挂点。因而所述构造简单且耐用。
在根据本发明的构思的进一步改进的实施例中,支撑点的所述水平距离是在所述导轨连线的方向上所述导轨之间的距离的至少四分之一,更优选地至少三分之一,最优选地至少大部分。因而,所述悬挂在轿厢的边缘附近并且实现了良好的横向平衡。同样地,更易于将悬挂点带到希望的直线并且扭矩臂的长度可被优化。
在根据本发明的构思的进一步改进的实施例中,如从上方看到的,转向滑轮之间的连线与所述导轨之间的连线以一定角度交叉,所述角度至少为10度且至多为30度。
在根据本发明的构思的进一步改进的实施例中,悬挂装置包括在水平方向上长型的支撑梁,所述支撑梁以固定方式将所述第一和第二支撑部件彼此连接。
在根据本发明的构思的进一步改进的实施例中,悬挂装置包括在水平方向为长型的支撑梁,并且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转向滑轮固定到所述第一端,所述第二转向滑轮固定到所述第二端,以及所述支撑梁以固定方式将所述第一和第二支撑部件彼此连接。
在根据本发明的构思的进一步改进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和第二悬挂部件被连接到所述长型的支撑梁并且彼此在所述支撑梁的纵向上彼此距离一定距离。
在根据本发明的构思的进一步改进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和第二支撑部件被连接到所述长型的支撑梁并且在所述支撑梁的纵向上彼此距离一定距离,以及它们从支撑梁在相反的横向上,优选地相对于所述支撑梁以直角或相对于所述导轨之间的连线以直角,向外延伸。
在根据本发明的构思的进一步改进的实施例中,第一支撑部件是从所述导轨之间的连线的第一侧延伸到至少所述导轨之间的连线或者超过该连线的支撑部件,所述第二支撑部件是从所述导轨之间的连线的第二侧延伸到至少所述导轨之间的连线或超过该连线的支撑部件。这样,支撑点可根据需要相对于导轨连线设置,而不管悬挂装置的角度和悬挂装置的有利的内部扭矩如何。
在根据本发明的构思的进一步改进的实施例中,所述悬挂装置在电梯轿厢的底部部分上并且所述提升绕绳从电梯轿厢的第一侧旁边行进到第一转向滑轮,在所述第一侧的侧面上的是第一轿厢导轨,并且所述提升绕绳在轿厢的内部空间之下向前行进到第二转向滑轮,从那里从电梯轿厢的第二侧旁边向前向上行进,在所述第二侧的侧面上的是第二轿厢导轨。这样实现了紧凑的布局。
在根据本发明的构思的进一步改进的实施例中,提升绕绳向下行进到导轨之间的连线的第一侧A上的第一转向滑轮并且向前到第二转向滑轮,以及所述第一和第二转向滑轮之间的提升绳索与导轨之间的连线交叉,以及从该第二转向滑轮,所述提升绕绳在导轨之间的连线的第二侧B上向上行进。
在根据本发明的构思的进一步改进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转向滑轮的缘边延伸到电梯轿厢的在电梯轿厢的第一侧上的竖直突起的外侧,所述第二转向滑轮的缘边延伸到所述电梯轿厢的在电梯轿厢的第二侧上的竖直突起的外侧。
在根据本发明的构思的进一步改进的实施例中,电梯包括配重,该配重布置成在电梯轿厢的第一侧上行进,在该第一侧的侧面上的是第一轿厢导轨。
在根据本发明的构思的进一步改进的实施例中,所述支撑装置在电梯轿厢的底部部分上,提升绕绳从电梯轿厢的第一侧旁边从上向下行进到第一转向滑轮,在所述第一侧的侧面上的是第一轿厢导轨,并且提升绕绳向前在轿厢的内部空间之下行进到第二转向滑轮,从那里从电梯轿厢的第二侧旁边向前向上行进,在所述第二侧的侧面上的是第二轿厢导轨,以及所述电梯包括配重,该配重布置成在电梯轿厢的第一侧的侧面上行进,在所述第一侧的侧面上的是第一轿厢导轨,以及所述提升绕绳从上向下行进到在导轨之间的连线的与所述配重相反的侧面上的第一转向滑轮。因而实现了用于性能良好的电梯的紧凑布局。
在根据本发明的构思的进一步改进的实施例中,第一转向滑轮在与导轨之间的连线成直角的横向上距离所述第一导轨的距离小于第二转向滑轮在所述横向上距离所述第二导轨的距离。因而可增加悬挂的中心性。
在根据本发明的构思的进一步改进的实施例中,所述导轨之间的连线在所述横向上距离与电梯轿厢的导轨之间的连线平行的侧面的距离在导轨之间的连线的第一侧A上小于在导轨之间的连线的第二侧B上。
在根据本发明的构思的进一步改进的实施例中,所述电梯包括配重,该配重被布置成在导轨之间的连线的第二侧B上行进。因而实现了用于性能良好的电梯的紧凑布局。
在根据本发明的构思的进一步改进的实施例中,支撑结构,更特别地它的支撑梁,将所述转向滑轮彼此刚性连接。
在根据本发明的构思的进一步改进的实施例中,所述电梯轿厢通过在电梯轿厢之下穿过的提升绕绳被悬挂。
在根据本发明的构思的进一步改进的实施例中,第一和第二支撑点在所述转向滑轮的旋转中心的水平之下。因而,悬挂装置是自动定心的。
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还提供在本申请的说明书部分和附图中。本申请的发明内容还可限定为不同于以下提供的权利要求中的发明内容。本发明的内容还可包括若干单独的发明,尤其如果鉴于措辞或隐含的子任务或从实现的优点或几类优点的视角看。在该情况下,包含在以下权利要求中的一些属性从单独的发明构思的视角看会是多余的。本发明的各个实施例的特征可与其他实施例结合应用在本发明的基本构思的范围内。与每个所述实施例结合提到的特征还可与同其他实施例的结合提到的特征分开而形成单独的发明,在此情况下所述基本实施例的至少一些特征可被省略。
附图说明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借助于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一些例子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其中:
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电梯;
图2A-2C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电梯的悬挂装置,导轨和框架的替代的优选布局的顶视图;
图3示出了将根据本发明的电梯的框架连接到悬挂装置的悬挂点的优选方法;
图4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电梯的优选实施例的三维图;
图5示出如从下方观察的根据图4的电梯的一些部分;
图6示出在图4的实施例中示出的根据本发明的电梯的优选悬挂装置,其中所述悬挂装置被穿绳;
图7示出了图1中示出的根据本发明的电梯的优选布局的顶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电梯,该电梯包括布置成在电梯提升通道S中运动的电梯轿厢1,该电梯轿厢1包括内部空间I,其由电梯轿厢1的壁,厢顶,底板和至少一个门板界定。电梯轿厢通过提升机M经由提升绕绳7运动,所述提升绕绳包括一根或多根提升绳索。所述电梯包括在电梯轿厢的第一侧上的第一轿厢导轨2和在相对的第二侧上的第二轿厢导轨3,所述电梯轿厢1布置成通过该轿厢导轨引导而运动。为此,电梯轿厢1包括由第一导轨2导引行进的顶部导引靴和底部导引靴以及由第二导轨3导引行进的顶部导引靴和底部导引靴(仅一侧上的导引靴G1,G2被示出),该导引靴可为根据任何现有技术的导引靴。电梯轿厢1包括框架F,其包括至少一个上部水平梁,第一侧和第二侧的竖直梁,以及底板梁系统,它们彼此连接使得它们中的每个形成环状框架结构的一部分,在环状框架结构的内侧的是电梯轿厢1的内部空间I。电梯轿厢的框架F被安装成倚靠在刚性悬挂装置(4,4’,4’’,4’’’)上,提升绕绳7在安装的第一和第二转向滑轮(5,6)之下以允许旋转的方式在所述悬挂装置上行进。因而电梯轿厢1通过将电梯轿厢1的框架F布置成经由所述悬挂装置和安装在悬挂装置上的转向滑轮由提升绕绳7支撑而被悬挂在提升绕绳7上。悬挂装置(4,4’,4’’,4’’’)与导轨(2,3)之间的连线(BG)交叉。第一和第二转向滑轮(5,6)被安装在所述悬挂装置(4,4’,4’’,4’’’)上以使得它们被设置在导轨2,3之间的连线BG的彼此相对的第一侧A和第二侧B上,以使得它们之间的连线BP即从第一转向滑轮5到第二转向滑轮6的连线,以及它们之间的提升绕绳7,与导轨之间的连线BG交叉。
电梯包括配重,其布置成在电梯轿厢的第一侧的侧面上行进,在该侧的侧面上的是第一轿厢导轨。提升功能是通过以2:1的悬挂比悬挂配重和电梯轿厢来实现的。提升绕绳7从它的固定位置行进到配重,绕过与其连接的转向滑轮并上升到牵引槽轮,在牵引槽轮上穿过并下降到导轨之间的连线BG的第一侧A上的电梯轿厢1。所述悬挂装置4,4’,4’’,4’’’在电梯轿厢的底部上并且提升绕绳7从电梯轿厢1的第一侧旁边从牵引槽轮向下行进到第一转向滑轮5,在该侧的侧面上的是第一轿厢导轨2,然后提升绕绳7在轿厢的内部空间I之下向前行进到第二转向滑轮6,从那里从电梯轿厢1的第二侧旁边向上前行到它在导轨之间的连线BG的第二侧B上的第二固定位置,该侧的侧面上的是第二轿厢导轨3。提升绕绳从牵引槽轮向下行进到在导轨之间的连线BG的与所述配重所在侧面相对的侧面上的第一转向滑轮。所述第一转向滑轮5的缘边延伸到电梯轿厢1的在电梯轿厢1的第一侧上的竖直突起的外侧,以及所述第二转向滑轮6的缘边延伸到电梯轿厢的在所述电梯轿厢的第二侧上的竖直突起的外侧。
电梯轿厢1的框架F被安装在悬挂装置(4,4’,4’’,4’’’)上,由包括在所述悬挂装置中的第一悬挂点(8,8’,8’’,8’’’)和第二悬挂点(9,9’,9’’,9’’’)支撑,所述第一悬挂点和第二悬挂点彼此距离一水平距离,并且在第一和第二转向滑轮5,6之间的连线BP的彼此相反的两侧上。所述第一悬挂点(8,8’,8’’,8’’’)邻近第一转向滑轮5,第二悬挂点(9,9’,9’’,9’’’)邻近第二转向滑轮6。所述第一和第二悬挂点在导轨2,3之间的连线BG上,或在与该连线BG平行的线上,在此情况下,因此它们在彼此相同的连线上,该连线相对于转向滑轮之间的连线成一定角度。构件13优选地在每个所述悬挂点(8,8’,8’’,8’’’,9,9’,9’’,9’’’)和框架F之间,经由这种方手段,所述悬挂点支撑框架F。这种手段的优选结构关于图3更详细地示出。所述手段更特别地使得它能使在悬挂点和框架F之间形成阻尼和/或能使在它们之间产生小的相对运动。图2A–2C和7更详细地示出最优选的布局选择,通过该布局选择,可实现如上所述类型的支撑。悬挂装置(4,4’,4’’,4’’’)包括包含所述第一悬挂点(8,8’,8’’,8’’’)的第一悬挂区域(A1,A1’,A1’’),和包含所述第二悬挂点(9,9’,9’’,9’’’)的第二悬挂区域(A2,A2’,A2’’),所述悬挂区域彼此距离一水平距离并且彼此分开。结构上的悬挂连接形成在支撑结构(4,4’,4’’,4’’’)和要被支撑的结构F之间,在该连接中,支撑力经由至少一些尺寸的区域从所述支撑结构传递到要被支撑的结构F。优选地,第一悬挂区域(A1,A1’,A1’’)的支撑力的合矢量点(resultant point)基本上是所述第一悬挂点(8,8’,8’’,8’’’),第二悬挂区域(A2,A2’,A2’’)的支撑力的合矢量点基本上是所述第二悬挂点(9,9’,9’’,9’’’)。在悬挂期间合矢量点会稍微变化,但是对于空的静止轿厢,公差优选为正负20毫米。更特别地,所述悬挂经由至少一些尺寸的区域传送,所述悬挂点位于该区域中。如图所示,支撑力的合矢量可形成在悬挂区域中。所述第一和第二悬挂区域(A1,A1’,A1’’,A2,A2’,A2’’)共同实质上在竖直方向支撑所述框架。框架F依靠在所述第一和第二悬挂点/悬挂区域的顶部上,因而在竖直方向上被支撑在这些悬挂点/悬挂区域上。因而,框架施加向下的压力在悬挂点/悬挂区域上,而不是剪切力。为此,悬挂装置(4,4’,4’’,4’’’)包括其中设置有所述第一悬挂点的悬挂区域(A1,A1’,A1’’)的面向上的表面,以及其中设置有所述第二悬挂点(A2,A2’,A2’’)的面向上的表面。如上所述,在框架F和悬挂点之间可存在构件13,在此情况下,支撑力在竖直方向上经由构件13从支撑点传递到框架F。悬挂装置(4,4’,4’’,4’’’)在其结构方面优选图2A-7中的任一个所示的类型,并且包括与导轨之间的连线BG交叉的支撑结构10,该支撑结构优选地为支撑梁,该支撑梁以彼此固定方式连接第一支撑部件11和第二支撑部件12,该第一支撑部件从所述连线的第一侧延伸到所述连线,该连线是导轨2,3之间的连线BG或与其平行的线,所述第一支撑部件包括所述第一悬挂点(8,8’,8’’,8’’’),该第二支撑部件从所述连线的第二侧延伸到所述连线,该连线为导轨2,3之间的连线BG或与其平行的线,所述第二支撑部件包括所述第二悬挂点(9,9’,9’’,9’’’)。因而,作用在它们之上的竖直力在与(支撑梁的)支撑结构的纵轴不同的方向上产生扭矩,该扭矩至少部分地互相抵消。所述支撑部件最优选为支撑臂,该支撑臂优选地从最优选地为支撑梁的所述支撑结构以直角或以倾斜角朝向一侧延伸直到导轨之间的连线或者甚至超过该连线。该支撑梁在水平方向,更特别地在转向滑轮之间的连线的方向上,为长型的,并且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转向滑轮5以允许旋转的方式固定到所述第一端,所述第二转向滑轮6以允许旋转的方式固定到所述第二端。所述第一和第二支撑部件刚性地被固定到所述长型的支撑梁并且在支撑梁的纵向上彼此距离一定距离,以及为了实现了有利的扭矩对称,关于所述支撑梁的纵轴,第一和第二支撑部件在相反的横向方向上远离所述支撑梁延伸。
所述第一和第二支撑点优选地在导轨连线的方向上接近导轨2,3,在此情况下,悬挂被布置成靠近轿厢的边缘,这样,优选的力分布可在轿厢的框架中实现,因为靠近边缘,所以框架可容易地形成为刚性的。支撑点在导轨之间的连线BG方向上的水平距离优选地为所述导轨2,3之间的距离的至少四分之一,更优选地至少三分之一,最优选地至少大部分。
除了所述支撑点之外,可存在其他的支撑点。和所述第一和第二悬挂点一样,所述电梯轿厢1的框架F可以但并非必需还被安装在悬挂装置(4,4’,4’’,4’’’)上,由包括在所述悬挂装置中的第三悬挂点(x,x’,x’’,x’’’,x’’’’)支撑,该第三悬挂点在导轨之间的连线BG方向上,位于第一和第二悬挂点之间。为此,悬挂装置(4,4’,4’’,4’’’)可包括第三悬挂区域(A3,A3’,A3’’),其包含所述第三悬挂点(x,x’x’’,x’’’)。第三悬挂区域(A3,A3’,A3’’)与第一和第二悬挂区域分开且距离一定距离。第三悬挂点(x,x’x’’,x’’’)最优选地在与所述第一和第二悬挂点相同的线上。优选地,第三悬挂区域的支撑力的合矢量点是所述第三悬挂点(x,x’,x’’,x’’’)。它优选地设置在导轨之间连线BG和转向滑轮之间的连线BP的交点处或与该交点紧挨着。第三悬挂点/区域不是必需的,正因如此,其用虚线标记。它的悬挂可优选以与在第一和第二悬挂点的位置处的悬挂完全相同的方式布置。在第三悬挂点(x,x’,x’’,x’’’)和框架F的制动点/区域之间,因此也可以以相应的方式存在构件13,该构件是能实现框架F和悬挂装置的相对运动的阻尼装置和/或可变形构件。然而,如果希望的话,构件13可甚至被省略,即使所述类型的装置在其他的所述点中存在。第三悬挂点的装置还能使在它的点处以与其他所述点处不同的方式相对运动,然而优选地至少在竖直方向上能够相对运动。
图2A–2C示出悬挂装置相对于导轨和相对于框架的布置的顶视图。所述框架没有标记在所有图中,但是所述框架包括用于所示的悬挂点/悬挂区域的匹配的制动点/区域。在这些图中,每个悬挂点处于悬挂区域中,该悬挂区域在该图中围绕所述点。该区域描述了承载框架的重量的优选区域,有利的是,将该区域的形状的构件13布置在悬挂装置和框架之间,尤其是,结合图3描述所述构件13的结构。如果不希望利用构件13,则框架可直接倚靠在所述悬挂点上和它们的示出的区域上。在图2A的解决方案中,如从上方看到的,第一和第二支撑部件11,12相对于支撑梁10的纵向成直角地延伸到一侧。在图2B和2C的解决方案中,如从上方看到的,所述第一和第二支撑部件相对于导轨之间的连线BG成直角地延伸到一侧。如图2A-2C所示,第一支撑部件11包括第一悬挂点(8,8’,8’’,8’’’),该第一悬挂点邻近所述第一转向滑轮5并且在所述导轨2,3之间的连线BG上。第二支撑部件12包括所述第二悬挂点9’’’,该第二悬挂点邻近第二转向滑轮6并且在所述导轨2,3之间的连线(BG)上。
图3示出了在第一和第二悬挂点(8,8’,8’’,8’’’,9,9’,9’’,9’’’)的位置处当框架F非刚性地安装在它们之上时的优选结构的横截面视图。这是通过构件13实现的。相应的支撑也可在第三悬挂点的位置处。这类构件13位于每个所述悬挂点和框架F之间,每个所述悬挂点经由这样的方式支撑框架F。所述构件13更特别地为其形状可变形的构件。它被布置成允许悬挂装置(4,4’,4’’,4’’’)和框架F之间的运动,该运动是悬挂点和包括在倚靠在所述悬挂点上的框架中的制动点相对于彼此的位移。该图所示的构件13是可弹性变形的构件,即,弹性构件,用于形成电梯轿厢的框架和支撑元件之间的挠性支撑。构件13在此情况下是如这些图中示出的弹性体件,例如橡胶件。该解决方案具有许多有点。所示的方式能实现在竖直方向上的相对运动,这对于所示的悬挂装置结构是特别有利的,因为竖直可动性,即支撑点和框架的与其对应的制动点之间的距离能够至少适度地变化的事实,能实现作用于框架上的由所述框架的非理想的刚性引起的适度弯曲被接收而没有悬挂装置的弯曲,因此也没有绳索滑轮的弯曲。所示的构件13还能使在横向上运动,其进一步减小了由框架结构的载荷变动引起的位移传递到悬挂装置的转向滑轮。当所述结构是,如所示的,运动的结构时,轿厢和悬挂装置之间的竖直和横向振动的传递也减小。构件13因而还起到阻尼构件的作用,更特别地如果构件13可弹性变形,所述阻尼是有效的。图3的解决方案还示出了用于限制由所述装置引起的相对运动的装置14,所述装置包括一个或多个制动表面,其防止通过某一位置的相对运动。更确切地说,框架和悬挂装置在弹性构件13的位置处除了弹性构件之外通过螺栓固定装置进行连接,但是,因为在框架和支撑装置之间存在挠性元件,因此尽管存在产生对挠性的限制的螺栓固定装置但相对运动仍能够发生在框架和支撑装置之间,因而确定了框架和悬挂装置的运动自由度。弹性构件13处于这样的状态以使得它允许所述相对运动,即,弹性构件13没有处于完全压缩的状态。为了例如通过螺栓固定装置如所示地实现此,螺栓固定装置没有将所述框架非常紧地压靠弹性构件,而是所述框架至少主要通过它的自重倚靠在弹性构件的顶部上。示出的固定装置能使实现竖直和横向运动的限制。该固定装置还可以为其它类型的,或者根本不必需要固定装置。螺栓固定装置的优点是通过它简单地实现了对相对运动的竖直和/或横向限制。螺栓固定装置本身的声桥在该图的解决方案中通过垫圈和框架之间的阻尼器,例如橡胶涂层或单独的橡胶垫圈,得以消除。隔离层可以延伸至示出在螺栓和框架之间的孔内。用于限制横向运动的替代选择可以是支撑装置、弹性构件和框架之间的形状锁定装置,具有防止横向运动的阳-阴类型的结构。所示的解决方案的又一个替代选择会是,如果存在另一类型的可变形构件,例如允许借助于弯曲使框架和支撑装置竖直位移的铰链,而不是所示的弹性件。
图4-5示出了用于图1,更特别地利用图2A的支撑点的布置,的解决方案的一个实施方法。图6单独示出了支撑装置。所述第一和第二支撑点在根据图6的解决方案中,位于转向滑轮5和6的旋转中心的水平之下,由此,悬挂装置是稳定地停留在它的竖直位置的悬挂装置。为此,所述框架可包括延伸到悬挂装置的支撑梁的顶部表面之下的框架部件F,如图5所示,该框架部件包括用于第一和第二支撑点的制动点。有利的是,在示出的其他实施例中也利用支撑点的这种类型的竖直布置。
图7示出了用于根据图1的电梯的一个优选的布局。在该解决方案中,所述第一和第二悬挂点位于一直线上,该直线平行于导轨(2,3)之间的连线BG,但是该直线与第一和第二悬挂点距离一水平距离。在该解决方案中,第一转向滑轮5在与所述导轨之间的连线BG成直角的横向上距离第一导轨2的距离小于第二转向滑轮6在所述横向上的距离第二导轨3的距离。这样,第一转向滑轮可使得更靠近牵引槽轮。另一方面,这样,电梯轿厢的悬挂中心性可稍微增大,如果由于某种原因这是有利的:使导轨连线BG距离电梯轿厢的竖直突起的表面区域的中心点一定距离,或者当由于某种原因质心(例如由于载荷原因或由于其他原因)处于除了导轨连线附近之外的地方时。如图6所示,该解决方案优选地进一步实施为使得导轨(2,3)之间的连线BG在所述横向与电梯轿厢的侧面(其平行于所述导轨之间的连线)的距离在所述导轨之间的连线BG的第一侧A上比在导轨之间的连线BG的第二侧B上更小。这样,电梯可以以空间有效的方式形成为包括配重,该配重布置成在导轨之间的连线BG的第二侧B上行进。该图示出了利用图2D的类型的支撑点的布置的悬挂,但是所述特征具有本申请中的其他变化,更特别地如图2A–2C所述的那些变化,也是有利的。第一悬挂点8’’’’在导轨之间的连线BG的方向上与第一导轨2的距离小于第二悬挂点9’’’’与第二导轨3的距离。悬挂装置的对称中心点在该图中通过圆点标记,该对称点沿着转向滑轮之间的距离在转向滑轮之间连线的中点处。所述对称中心点在导轨之间的连线的第二侧B上,这就是转向滑轮到它们附近的导轨的距离差是如何被实现的。根据图7的解决方案还可以包括第三悬挂点/悬挂区域,其优选设置在导轨之间的连线的第二侧B上,例如如图2C的类型中的,以及最优选地设置在和悬挂点8’’’和9’’’相同的连线上。
所示的第一和第二悬挂区域,以及可能的第三区域,如果第三区域存在的话,共同实质上在竖直方向支撑所述框架。它们优选地支撑电梯轿厢的框架的重量的至少二分之一,优选地大部分,优选地电梯轿厢的框架的整个重量(即也包括由框架本身支撑的重量)。因此,优选地,所示的悬挂区域是产生至少最主要的悬挂的区域,最优选地,因此悬挂装置不包括除了所示的那些悬挂区域之外的悬挂区域。
电梯轿厢1的框架F优选地包括环状构造,如前所示。框架包括用于所述悬挂点/区域的制动点/区域。以多个不同的方式实施是可能的。例如,框架F可包括与导轨之间的连线BG平行且在其附近的水平梁,该水平梁的底部表面包括用于所述悬挂点的制动点,这可例如在图2A或2B的解决方案中容易地实现。替代地,框架F可包括与导轨之间的连线BG平行且与导轨之间的连线BG距离一定距离(如图2D和7所示)的水平梁,该水平梁的底部表面包括用于所述悬挂点的制动点。这些水平梁可已经通过横梁刚性地彼此连接,其替代地或另外可包括用于所述悬挂点/区域的框架的制动点/区域。再替代地,不管框架的环状结构的水平梁的方向如何,框架F可形成为包括被固定到所述框架的环状结构的水平梁的支撑臂,该支撑臂包括所述制动点/区域。这些支撑臂可在竖直方向上或水平方向上延伸。总而言之,所述解决方案在框架F,更特别地它的连接框架的竖直梁的底板梁,形成电梯轿厢的底板的一体部分时是最有利的。
当在该申请中描述到第一悬挂点邻近第一转向滑轮并且第二悬挂点邻近第二转向滑轮时,这意味着在此情形下第一支撑点在转向滑轮之间的连线BP的方向上与到第二转向滑轮相比更靠近第一转向滑轮,第二支撑点在转向滑轮的连线的方向上与到第一转向滑轮相比更靠近第二转向滑轮。
在根据本发明的电梯中,提升机M的牵引槽轮优选地位于电梯轿厢的运动路径(或运动路径的假想的延伸部分)和电梯提升通道的壁之间。电机优选地为扁平的电动机,优选永磁电机。
对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明显的是,本发明不限于如上所述的实施例,其中使用例子描述了本发明,而是,本发明的许多修改和不同的实施例在以下提供的权利要求限定的发明构思的框架内是可能的。

Claims (17)

1.一种电梯,该电梯包括:
-电梯轿厢(1),该电梯轿厢包括框架(F)和内部空间(I);以及
-第一和第二轿厢导轨(2,3),该第一和第二轿厢导轨在所述电梯轿厢(1)的相反的第一和第二侧上,以及所述电梯轿厢(1)被布置成通过由所述轿厢导轨控制而运动;以及
-刚性悬挂装置(4,4’,4’’,4’’’),所述电梯轿厢(1)的框架(F)被安装在所述刚性悬挂装置上;以及
-第一和第二转向滑轮(5,6),该第一和第二转向滑轮以允许旋转的方式被安装在所述悬挂装置(4,4’,4’’,4’’’)上;以及
-提升绕绳(7),所述电梯轿厢(1)通过由所述提升绕绳支撑而被悬挂;
以及在所述电梯中,所述提升绕绳(7)在所述第一和第二转向滑轮(5,6)之下通过;以及所述悬挂装置(4,4’,4’’,4’’’)与所述导轨(2,3)之间的连线(BG)交叉;以及所述第一和第二转向滑轮(5,6)被安装在所述悬挂装置(4,4’,4’’,4’’’)上以使得它们被设置在所述导轨之间的连线(BG)的相反的第一侧(A)和第二侧(B)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梯轿厢(1)的框架(F)被安装在悬挂装置(4,4’,4’’,4’’’)上,由包括在所述悬挂装置中的第一悬挂点(8,8’,8’’,8’’’)和第二悬挂点(9,9’,9’’,9’’’)支撑,所述第一悬挂点(8,8’,8’’,8’’’)和第二悬挂点(9,9’,9’’,9’’’)彼此距离一水平距离并且在所述第一和第二转向滑轮(5,6)之间的连线(BP)的彼此相反的侧面上;以及在于所述第一和第二悬挂点(8,8’,8’’,8’’’,9,9’,9’’,9’’’)在所述导轨(2,3)之间的连线(BG)上或在与该连线(BG)平行的直线上。
2.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F)被非刚性地安装在所述第一和第二悬挂点(8,8’,8’’,8’’’,9,9’,9’’,9’’’)上。
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挂装置(4,4’,4’’,4’’’)包括第一悬挂区域(A1,A1’,A1’’)和第二悬挂区域(A2,A2’,A2’’),所述第一悬挂区域包含所述第一悬挂点(8,8’,8’’,8’’’),所述第二悬挂区域包含所述第二悬挂点(9,9’,9’’,9’’’),所述第一悬挂区域和所述第二悬挂区域彼此分开。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梯轿厢(1)的框架(F)被额外地安装成由包括在所述悬挂装置(4,4’,4’’,4’’’)中的第三悬挂点(x,x’,x’’)支撑,所述第三悬挂点在所述导轨之间的连线(BG)的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一悬挂点(8,8’,8’’,8’’’)和第二悬挂点(9,9’,9’’,9’’’)之间。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梯轿厢(1)的框架(F)被额外地安装成由包括在所述悬挂装置(4,4’,4’’,4’’’)中的第三悬挂点(x,x’,x’’)支撑,所述第三悬挂点(x,x’,x’’)在与所述第一和第二悬挂点(8,8’,8’’,8’’’,9,9’,9’’,9’’’)相同的连线上。
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挂装置(4,4’,4’’,4’’’)包括第三悬挂区域(A3,A3’,A3’’),该第三悬挂区域包含所述第三悬挂点(x,x’,x’’)。
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第二以及可能的所述第三悬挂点(A1,A1’,A1’’,A2,A2’,A2’’,A3,A3’,A3’’)共同实质上在竖直方向上支撑所述框架(F),优选地支撑所述电梯轿厢(1)的框架(F)的重量的至少二分之一,优选大部分,优选地所述电梯轿厢的框架的整个重量。
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F)通过为一振动阻尼装置的装置(13)被非刚性地安装在第一和第二悬挂点(8,8’,8’’,8’’’,9,9’,9’’,9’’’)上。
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F)通过在第一悬挂点和所述框架(F)之间的可变形的构件(13)被非刚性地安装在所述第一悬挂点(8,8’,8’’,8’’’)上并且通过在第二悬挂点和所述框架(F)之间的可变形的构件(13)被非刚性地安装在所述第二悬挂点(9,9’,9’’,9’’’)上。
1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F)优选地通过位于第三悬挂点和所述框架(F)之间的可变形的构件(13)被非刚性地安装在所述第三悬挂点(x,x’,x’’)上。
11.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梯,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悬挂点(8,8’,8’’,8’’’,9,9’,9’’,9’’’,x,x’,x’’)经由可变形的构件(13)支撑所述框架(F)。
12.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变形的构件(13)布置成允许所述悬挂装置(4,4’,4’’,4’’’)和所述框架(F)之间的相对竖直和/或横向运动,优选地至少竖直运动,所述运动是悬挂点(8,8’,8’’,8’’’,9,9’,9’’,9’’’,x,x’,x’’)和包括在倚靠在所述悬挂点上的所述框架(F)中的制动点相对于彼此的位移。
1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变形的构件(13)是弹性可变形的弹性构件,优选弹性体件,例如橡胶件。
1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挂装置(4,4’,4’’,4’’’)包括与所述导轨之间的连线(BG)交叉的支撑结构(10),该支撑结构优选地为支撑梁,所述支撑结构(10)以彼此固定方式连接第一支撑部件(11,11’,11’’,11’’’)和第二支撑部件(12,12’,12’’,12’’’),
-所述第一支撑部件(11,11’,11’’,11’’’)延伸到至少所述导轨(2,3)之间的所述连线(BG)或者延伸到与该连线(BG)平行的连线,所述第一支撑部件包括所述第一悬挂点(8,8’,8’’,8’’’),以及
-所述第二支撑部件(12,12’,12’’,12’’’)延伸到至少所述导轨之间的所述连线(BG)或延伸到与该连线(BG)平行的连线,所述第二支撑部件包括所述第二悬挂点(9,9’,9’’,9’’’)。
1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10)包括所述第三悬挂点(x,x’,x’’,x’’’)。
1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点(8,8’,8’’,8’’’,9,9’,9’’,9’’’)在所述导轨连线(BG)的方向上的所述水平距离是所述导轨(2,3)之间的距离的至少四分之一,更优选地至少三分之一,最优选地至少大部分。
1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第二支撑点(8,8’,8’’,8’’’,9,9’,9’’,9’’’)在所述转向滑轮(5,6)的旋转中心的水平之下。
CN201180064728.5A 2010-11-30 2011-11-10 电梯 Active CN10329872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FI20106257 2010-11-30
FI20106257A FI124331B (fi) 2010-11-30 2010-11-30 Hissi
PCT/FI2011/000046 WO2012072858A1 (en) 2010-11-30 2011-11-10 Elevator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98723A true CN103298723A (zh) 2013-09-11
CN103298723B CN103298723B (zh) 2015-02-04

Family

ID=432690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64728.5A Active CN103298723B (zh) 2010-11-30 2011-11-10 电梯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9580277B2 (zh)
EP (1) EP2646356B1 (zh)
CN (1) CN103298723B (zh)
FI (1) FI124331B (zh)
HK (1) HK1189212A1 (zh)
WO (1) WO2012072858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89574A (zh) * 2017-06-30 2017-08-25 南通兴华达高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电梯轿厢悬挂装置的紧固装置
CN107140502A (zh) * 2017-06-30 2017-09-08 南通兴华达高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电梯轿厢悬挂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S2817407T3 (es) * 2013-11-25 2021-04-07 Otis Elevator Co Bancada para sistema de ascensor
EP3337746B1 (en) * 2015-08-17 2021-12-08 Otis Elevator Company Elevator buffer system
US10941020B2 (en) 2018-01-30 2021-03-09 Otis Elevator Company Deflector sheave bracket for offset bedplate
DE202019101607U1 (de) * 2019-03-20 2020-05-08 Wittur Holding Gmbh Aufzug für besonders kleine Aufzugsschächte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655281U (zh) * 1979-10-03 1981-05-14
JPS5929021Y2 (ja) * 1979-08-15 1984-08-21 株式会社東芝 油圧エレベ−タ
JPH07237852A (ja) * 1994-02-15 1995-09-12 Otis Elevator Co 巻胴式ホームエレベーター
CN1309077A (zh) * 2000-02-16 2001-08-22 株式会社东芝 电梯装置
JP2001247278A (ja) * 2000-03-06 2001-09-11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エレベータのかご枠
CN101384502A (zh) * 2006-02-14 2009-03-11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主绳索防振装置以及具备该装置的电梯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14467Y2 (ja) * 1979-02-14 1984-04-27 株式会社東芝 せり上げ式エレベ−タ装置
US5199529A (en) * 1991-11-21 1993-04-06 Otis Elevator Company Self aligning supports for elevator cab
US5613667A (en) * 1996-06-26 1997-03-25 Ho; Jui-Chien Shock absorber for elevators or the like
US5957243A (en) 1997-07-25 1999-09-28 Otis Elevator Company Tandem sheave assembly, and method to install an elevator car having a tandem sheave
JP4131764B2 (ja) * 1998-09-01 2008-08-13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装置
JP4291474B2 (ja) * 1999-10-25 2009-07-08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ダブルデッキエレベーター
US6722475B2 (en) * 2002-05-22 2004-04-20 Inventio Ag Elevator safety plank assembly
JP4657612B2 (ja) * 2003-03-06 2011-03-23 インベンテイオ・アクテイエンゲゼルシヤフト エレベータ
JP5105512B2 (ja) * 2007-05-21 2012-12-26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ーのシーブ支持装置
JP2009155087A (ja) * 2007-12-27 2009-07-16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エレベータ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29021Y2 (ja) * 1979-08-15 1984-08-21 株式会社東芝 油圧エレベ−タ
JPS5655281U (zh) * 1979-10-03 1981-05-14
JPH07237852A (ja) * 1994-02-15 1995-09-12 Otis Elevator Co 巻胴式ホームエレベーター
CN1309077A (zh) * 2000-02-16 2001-08-22 株式会社东芝 电梯装置
JP2001247278A (ja) * 2000-03-06 2001-09-11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エレベータのかご枠
CN101384502A (zh) * 2006-02-14 2009-03-11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主绳索防振装置以及具备该装置的电梯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89574A (zh) * 2017-06-30 2017-08-25 南通兴华达高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电梯轿厢悬挂装置的紧固装置
CN107140502A (zh) * 2017-06-30 2017-09-08 南通兴华达高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电梯轿厢悬挂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HK1189212A1 (zh) 2014-05-30
CN103298723B (zh) 2015-02-04
FI20106257A0 (sv) 2010-11-30
FI20106257L (fi) 2012-05-31
EP2646356B1 (en) 2019-04-17
FI20106257A (fi) 2012-05-31
WO2012072858A1 (en) 2012-06-07
US20130248295A1 (en) 2013-09-26
FI124331B (fi) 2014-06-30
US9580277B2 (en) 2017-02-28
EP2646356A1 (en) 2013-10-09
EP2646356A4 (en) 2017-05-24
WO2012072858A8 (en) 2012-07-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98723B (zh) 电梯
CN1993288B (zh) 带有绳索张紧补偿系统的电梯
US9067761B2 (en) Arrangement for damping lateral sways of a rope-like means fixed to an elevator car
JP5889412B2 (ja) エレベータの懸架構造およびガイドシュー構造
JP2006264862A (ja) マシンルームレスエレベータ
JP4713494B2 (ja) エレベータと装置
JP5001013B2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CN104428235A (zh) 电梯装置
US10961085B2 (en) Low-construction trolley for wire rope hoist
JP2015090044A (ja) エレベータ式駐車装置
JP4770241B2 (ja) エレベーター装置
CN100376466C (zh) 制造电梯的方法和电梯运送系统
CN110191856B (zh) 电梯装置
CN102712449A (zh) 悬挂设备和悬挂配置
KR102414241B1 (ko) 엘리베이터 케이지의 진동저감장치
EP1500620A1 (en) Elevator
JP4499366B2 (ja) エレベータ巻上機の支持構造
JP2006168862A (ja) エレベーター装置
JP5570602B2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JP5040064B2 (ja) エレベーター装置
KR100770500B1 (ko) 엘리베이터 장치
JP6580274B2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JP2005320105A (ja) エレベーター装置
JP2011026022A (ja) エレベータ
JP2005306586A (ja) エレベータの釣合いロープの制振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189212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GR

Ref document number: 1189212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