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289587A - 胶粘制品 - Google Patents

胶粘制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289587A
CN103289587A CN2013100639415A CN201310063941A CN103289587A CN 103289587 A CN103289587 A CN 103289587A CN 2013100639415 A CN2013100639415 A CN 2013100639415A CN 201310063941 A CN201310063941 A CN 201310063941A CN 103289587 A CN103289587 A CN 10328958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int
glue stick
adhesive article
base material
methy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06394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289587B (zh
Inventor
山本修平
玉井弘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tto Denk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tto Denk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tto Denko Corp filed Critical Nitto Denk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2895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8958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28958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8958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7/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 B32B37/14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 B32B37/144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using layers with different mechanical or chemical conditions or properties, e.g. layers with different thermal shrinkage, layers under tension during bond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7/0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7/3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sed by the adhesive composition
    • C09J7/38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s [PSA]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301/00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2301/20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adhesive itself
    • C09J2301/204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adhesive itself the adhesive coating being discontinuou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301/00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2301/30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chemical, physico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adhesive or the carrier
    • C09J2301/312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chemical, physico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adhesive or the carrier parameters being the characterizing featur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156/00Adhesive bonding and miscellaneous chemical manufacture
    • Y10T156/10Methods of surface bonding and/or assembly therefo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8Web or sheet containing structurally defined element or component and having an adhesive outermost layer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dhesives Or Adhesive Processes (AREA)
  • Adhesive Tap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胶粘制品,包含基材和在所述基材上的至少两处点状胶粘剂,其中面积率为10%~60%。所述面积率(%)为所述基材的每单位面积中被所述点状胶粘剂占据的面积的比例。所述胶粘制品具有优异的再剥离性。另外,本发明还涉及一种部件固定方法,包括将所述胶粘制品中的所述点状胶粘剂转印至第一部件,然后将所述第一部件固定至第二部件。

Description

胶粘制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胶粘(pressure sensitive adhesive)制品。更特别地,本发明涉及具有优异再剥离性的胶粘制品。
背景技术
常规上已经将胶粘制品用于各种领域中。在胶粘制品中,存在其中在将胶粘制品粘附至被粘物时在胶粘部分与被粘物之间捕集空气的情况,由此可能由于气泡而造成胶粘制品的翘起和剥离或胶粘制品中的褶皱,从而导致胶粘制品的外观或胶粘制品对被粘物的粘附性能出现问题。为了应对这种问题,已经提出了在基材上具有两处以上点状胶粘剂,即具有所谓的点状图案的胶粘表面的胶粘制品。
例如,作为具有点状图案的胶粘表面的胶粘制品,已知其中胶粘剂的点直径小于1.5mm、胶粘剂的厚度小于25μm、将面积率设定为0.7以上并确保必要且足够的胶粘力的胶粘制品(参见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174148号公报
然而,上述胶粘制品具有强的胶粘力且在粘附至被粘物之后不能容易地从被粘物剥离。此外,当将胶粘制品从被粘物剥离时,会在被粘物中发生损伤。由此,难以在要求再剥离性的用途中使用胶粘制品。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包含在基材上的两处以上点状胶粘剂并具有优异再剥离性的胶粘制品。
本发明人为了实现上述目的而进行了不懈研究,结果发现,当将包含在基材上的两处以上点状胶粘剂的胶粘制品的面积率设定为落在给定范围内时,获得良好的再剥离性。本发明人基于该发现进行了进一步研究,并完成了本发明。
即,本发明提供一种胶粘制品,包含基材和在所述基材上的至少两处点状胶粘剂,其中如下规定的面积率为10%~60%,
面积率(%):基材的每单位面积中被所述点状胶粘剂占据的面积的比例。
在上述胶粘制品中,优选的是,相邻两处的所述点状胶粘剂之间的间隔为0.5mm以上且小于4.0mm。
此外,本发明提供一种部件固定方法,包括将上述胶粘制品中的点状胶粘剂转印至第一部件,然后将所述第一部件固定至第二部件。
根据本发明的胶粘制品,在基材上存在两处以上点状胶粘剂且面积率落在给定范围内。因此,胶粘制品具有优异的再剥离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显示本发明胶粘制品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概略顶视图。
图2是显示沿图1中所示的胶粘制品的II-II’线截取的横断面图的概略横断面图。
图3是图1中所示的胶粘制品的放大顶视图。
图4是显示恒载剥离试验中聚碳酸酯板、试验片与重物的位置关系的说明图(透视图)。
图5是显示恒载剥离试验中聚碳酸酯板、试验片与重物的位置关系的说明图(侧视图)。
图6是显示利用本发明胶粘制品的固定方法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概略图(横断面图)。
附图标记
1   胶粘制品
11a   基材
11b   基材
12    点状胶粘剂
121   中心
A   点状胶粘剂的尺寸
B   点状胶粘剂之间的间隔(距离)
2   第一部件
3   第二部件
N   力
51  聚碳酸酯板
52  试验片
53  重物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胶粘制品是包含在基材上的两处以上点状胶粘剂并具有10%~60%的面积率(面积率(%):基材的每单位面积中被点状胶粘剂占据的面积的比例)的胶粘制品。通过使用胶粘剂组合物在基材上形成两处以上点状胶粘剂制造本发明的胶粘制品。本发明的胶粘制品可通过粘附至被粘物从而将点状胶粘剂转印至被粘物。在本说明书中,上述限定的面积率有时简称作“面积率”。在本说明书中,术语“胶粘制品”是指具有由胶粘剂提供的胶粘部分的制品。尽管没有特别限制,但是所述胶粘制品包括胶粘带、胶粘片、胶粘标签、它们的层压物以及它们的卷绕制品。
本发明的胶粘制品可以为在基材上具有两处以上点状胶粘剂的胶粘制品(单隔片型)或可以为在两个基材之间具有两处以上点状胶粘剂的胶粘制品(双隔片型)。换言之,在本发明的胶粘制品中,由点状胶粘剂提供的面(胶粘面)可分别由单独的基材保护,或者可以以卷的形状卷绕的形式由一个基材保护。例如,图1、2和3中所示的胶粘制品为双隔片型。在图1和3中,省略了基材11a的记载。
所述点状胶粘剂(也可称作“点形式(点状)胶粘剂”等)可规则地存在于基材上或可以不规则地存在于基材上。在本发明的胶粘制品中,从稳定地获得诸如再剥离性和胶粘性的特性考虑,优选的是,所述点状胶粘剂规则地存在于基材上。其中点状胶粘剂规则地存在于基材上的胶粘制品的具体实例包括图1、2和3中所示的胶粘制品。
本发明的胶粘制品的面积率为10%~60%,优选12%~57%,更优选15%~55%。由于本发明的胶粘制品具有10%以上的面积率,所以可获得足够的对被粘物的胶粘力。此外,由于本发明的胶粘制品具有60%以下的面积率,所以胶粘制品具有优异的再剥离性。在本说明书中,术语“再剥离性”是指在将粘附至被粘物的胶粘制品从被粘物剥离时,用手能够容易地将胶粘制品从被粘物剥离的这种性质,也是指在将已经转印了胶粘制品的点状胶粘剂的部件(点状胶粘剂粘附的部件)粘附至被粘物(例如壳体或其他部件)之后,用手能够容易地从被粘物剥离点状胶粘剂粘附的部件的这种性质。
上述面积率按如下定义。
面积率(%):基材的每单位面积中被点状胶粘剂占据的面积的比例
通过例如利用显微镜(装置名称“VHX-1000”,由基恩士株式会社(Keyence Corp.)制造)对胶粘制品上的点状胶粘剂进行观察和实际测量并使用相关软件进行计算,能够获得胶粘制品中的上述面积率、下述的点状胶粘剂之间的间隔、下述的点状胶粘剂的形状以及下述的点状胶粘剂的尺寸。
在本发明的胶粘制品中相邻两处的点状胶粘剂之间的间隔没有特别限制。所述间隔可以在每个间隔中不同或者可以在每个间隔中相同。从稳定地获得诸如再剥离性和胶粘性的特性考虑,相邻两处的点状胶粘剂之间的间隔优选相同。换言之,从稳定地获得诸如再剥离性和胶粘性的特性考虑,在本发明的胶粘制品中,优选的是,点状胶粘剂以相等的间隔存在于基材上。
在本发明的胶粘制品中相邻的点状胶粘剂之间的间隔(距离)没有特别限制,且其优选为0.5mm以上且小于4.0mm,更优选0.7mm以上且小于3.7mm,还更优选1.0mm以上且小于3.5mm,特别优选1.0mm以上且小于3.0mm。当相邻的点状胶粘剂之间的间隔为0.5mm以上时,点状胶粘剂在转印时不会相互粘附,且胶切割性能变得良好,由此是优选的。另一方面,当相邻的点状胶粘剂之间的间隔小于4.0mm时,可以容易地获得对被粘物的足够胶粘性,由此是优选的。在所述范围内,特别是当相邻的点状胶粘剂之间的间隔为1.0mm以上且小于3.0mm时,能够进一步稳定地固定被粘物。特别地,可以优选将具有这种间隔的胶粘制品用于其中可再剥离、但强烈需要稳定固定的用途中。
上述相邻的点状胶粘剂之间的间隔(距离)为一处点状胶粘剂的中心与另一处点状胶粘剂的中心之间的间隔。例如,在图3的胶粘制品1中,所述间隔是指特定的点状胶粘剂12的中心121与相邻的另一处点状胶粘剂12的中心121之间的间隔,这与间隔B相对应。
本发明的胶粘制品的胶粘力没有特别限制。所述胶粘力优选为0.1N/25mm以上且小于2.5N/25mm,更优选0.3N/25mm以上且小于2.3N/25mm,还更优选0.4N/25mm以上且小于2.0N/25mm,特别优选0.4N/25mm以上且小于1.7N/25mm。当胶粘力为0.1N/25mm以上时,可以容易地获得足够的对被粘物的胶粘性,由此是优选的。当胶粘力小于2.5N/25mm时,可以容易地获得良好的再剥离性,由此是优选的。
胶粘力是指在其上存在两处以上点状胶粘剂的基材的面上的胶粘力,且具体按如下获得。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PET膜)粘合至胶粘制品的“其上存在两处以上点状胶粘剂的面”,由此得到试验片。将基材从所述试验片上除去,在其上往返一次的2kg辊的压力下将所述试验片压接至SUS板(不锈钢板),并使得制得的组件在23℃的环境下静置30分钟。在将所述组件静置之后,在剥离角为180°且剥离速率为300mm/分钟的条件下使用张力试验机将所述试验片从SUS板剥离。将剥离时的剥离强度(胶粘强度)定义为胶粘力(N/20mm)。
顺便提及,所述试验片具有其中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的一个面上存在两处以上点状胶粘剂的结构。换言之,将胶粘制品的点状胶粘剂转印至试验片。
使用本发明的胶粘制品的下述恒载剥离试验中的剥离时间没有特别限制。所述剥离时间优选为20~90分钟,更优选25~75分钟。当剥离时间为20分钟以上时,在形成卷绕制品时能够获得良好的卷绕性能,且在卷绕制品的形式中能够有效地抑制卷绕偏差(weaving)的发生,由此是优选的。此外,能够容易地获得足够的对被粘物的胶粘性,这是优选的。当剥离时间为90分钟以下时,能够获得良好的再剥离性,由此是优选的。
恒载剥离试验: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PET膜)粘附至胶粘制品的“其上存在两处以上点状胶粘剂的面”,由此得到试验片。以使得点状胶粘剂与聚碳酸酯板接触的方式将试验片粘附至聚碳酸酯板的一个面。在其上往返一次的2kg辊的压力下对制得的层压体进行压接,然后静置16小时。在使得层压体静置16小时之后,在垂直于聚碳酸酯板的面的方向上对试验片的长度方向上的端部施加50gf的负载,由此开始试验片的剥离。对在长度方向上将试验片剥离100mm时的经过时间进行测量,并将其定义为剥离时间。
将恒载剥离试验的说明图示于图4和5中。所述试验片具有其中点状胶粘剂存在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的一个面上的结构。换言之,将胶粘制品的点状胶粘剂转印至试验片。
(点状胶粘剂)
本发明的胶粘制品中点状胶粘剂的尺寸没有特别限制。所述点状胶粘剂的尺寸在各处点状胶粘剂中可以相同或不同。从稳定地获得诸如再剥离性和胶粘性的特性考虑,优选的是,所述点状胶粘剂的尺寸基本相同。
所述点状胶粘剂的尺寸没有特别限制,且其优选为0.3~5.0mm,更优选0.3~4.0mm且还更优选0.5~3.5mm。当点状胶粘剂的尺寸为0.3mm以上时,可以容易地获得足够的对被粘物的胶粘性,由此是优选的。另一方面,当点状胶粘剂的尺寸为5.0mm以下时,可以容易地获得良好的再剥离性,由此是优选的。另外,从减少糊膏的突出考虑,也优选5.0mm以下的尺寸。在本说明书中,术语“糊膏的突出”是指在将胶粘制品粘附至被粘物以将点状胶粘剂转印至被粘物时,仅与被粘物的形状的一部分接触并转印至被粘物的点状胶粘剂从被粘物的形状中突出的现象。
通过测量点状胶粘剂的面积、得到面积与测得的面积相同的圆并得到圆的直径而获得所述点状胶粘剂的尺寸。在图3的胶粘制品中,点状胶粘剂12具有圆形形状。因此,点状胶粘剂12的尺寸A与其直径相对应。
所述点状胶粘剂的厚度(高度)没有特别限制。点状胶粘剂的厚度在各处点状胶粘剂中可以相同或不同。从稳定地获得诸如再剥离性和胶粘性的特性考虑,优选的是,所述点状胶粘剂的厚度基本相同。
所述点状胶粘剂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制,且其优选为5~80μm,更优选10~50μm。当所述点状胶粘剂的厚度为5μm以上时,可以容易地获得足够的对被粘物的胶粘性,由此是优选的。另外,从点状胶粘剂的转印考虑,也优选5μm以下的厚度。另一方面,当所述点状胶粘剂的厚度为80μm以下时,可以容易地获得良好的再剥离性,由此是优选的。
所述点状胶粘剂的厚度是指在点状胶粘剂的高度方向上最大部分的厚度。例如,图2的胶粘制品1中的点状胶粘剂12的厚度与高度h相对应。
所述点状胶粘剂的形状没有特别限制。其实例包括圆形(例如真圆形、椭圆形、半圆形、半椭圆形、1/4圆形、1/4椭圆形或扇状形状)、多边形(例如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正方形、矩形、梯形或菱形)、船形、线形、星形、楔形、箭形、梳形、蝴蝶形和不确定形状。图1的胶粘制品1的点状胶粘剂12的形状为圆形。
从容易地形成点状胶粘剂、胶粘制品的生产率和对部件的转印性能考虑,所述点状胶粘剂的形状优选为圆形。
本发明的胶粘制品的点状胶粘剂的形状没有特别限制。点状胶粘剂的形状在各处点状胶粘剂中可以相同或不同。从稳定地获得诸如再剥离性和胶粘性的特性考虑,优选的是,所有点状胶粘剂的形状基本相同。
所述点状胶粘剂的形状为当将在基材上具有点状胶粘剂的面作为投影面时的投影形状,且为从在基材上具有点状胶粘剂的面的侧看到的形状。
构成所述点状胶粘剂的胶粘剂的种类没有特别限制。胶粘剂的实例包括丙烯酸类胶粘剂、橡胶类胶粘剂、乙烯基烷基醚类胶粘剂、聚硅氧烷类胶粘剂、聚酯类胶粘剂、聚醚类胶粘剂、聚酰胺类胶粘剂、聚氨酯类胶粘剂、含氟的胶粘剂和环氧类胶粘剂。所述胶粘剂可单独或作为其两种以上的混合物使用。
在这些胶粘剂中,从胶粘性、耐候性和涂布性考虑,优选丙烯酸类胶粘剂。
所述丙烯酸类胶粘剂为含有由丙烯酸类单体作为必要单体成分构成的丙烯酸类聚合物作为基础聚合物的胶粘剂。换言之,丙烯酸类胶粘剂为含有丙烯酸类聚合物作为基础聚合物的胶粘剂,所述丙烯酸类聚合物为含有源自丙烯酸类单体的结构单元的聚合物。
在所述丙烯酸类胶粘剂(100重量%)中丙烯酸类聚合物的含量没有特别限制。所述含量优选为60重量%以上(例如60~100重量%),更优选80重量%以上(例如80~100重量%)。
所述胶粘剂可以为具有任意形式的胶粘剂。所述胶粘剂可以为例如乳液型胶粘剂、溶剂类(溶液类)胶粘剂、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胶粘剂或热熔融型胶粘剂(热熔融性胶粘剂)。
所述丙烯酸类胶粘剂随形成方法而变化且没有特别限制。例如,丙烯酸类胶粘剂优选由含有丙烯酸类聚合物作为必要成分的胶粘剂组合物(丙烯酸类胶粘剂组合物)、或者含有构成丙烯酸类聚合物的单体的混合物(有时称作“单体混合物”)或其部分聚合物作为必要成分的胶粘剂组合物(丙烯酸类胶粘剂组合物)形成。尽管没有特别限制,但前者的实例包括所谓的溶剂型胶粘剂组合物,且后者的实例包括所谓的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胶粘剂组合物。
术语“单体混合物”是指由构成聚合物的单体成分组成的混合物。术语“部分聚合物”是指其中单体混合物的构成成分中的至少一种成分发生部分聚合的组合物。
作为构成所述丙烯酸类聚合物的必要单体成分的丙烯酸类单体,优选含有具有直链或支链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即,所述丙烯酸类聚合物优选为通过使用具有直链或支链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作为必要单体成分而构成的聚合物。换言之,所述丙烯酸类聚合物优选为含有源自具有直链或支链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的结构单元的聚合物。构成所述丙烯酸类聚合物的单体成分可含有下文中所述的共聚合性单体如含极性基团的单体或多官能单体。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甲基)丙烯酸”是指“丙烯酸和/或甲基丙烯酸”(“丙烯酸”和“甲基丙烯酸”中的任一种或两种)。所述丙烯酸类单体可单独使用或可以组合使用其两种以上。此外,所述共聚合性单体可单独使用或可以组合使用其两种以上。
所述具有直链或支链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下文中有时简称作“(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的实例包括在烷基部分中具有1~20个碳原子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如(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丙酯、(甲基)丙烯酸异丙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异丁酯、(甲基)丙烯酸仲丁酯、(甲基)丙烯酸叔丁酯、(甲基)丙烯酸戊酯、(甲基)丙烯酸异戊酯、(甲基)丙烯酸己酯、(甲基)丙烯酸庚酯、(甲基)丙烯酸辛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异辛酯、(甲基)丙烯酸壬酯、(甲基)丙烯酸异壬酯、(甲基)丙烯酸癸酯、(甲基)丙烯酸异癸酯、(甲基)丙烯酸十一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二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三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四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五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六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七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八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九烷基酯和(甲基)丙烯酸二十烷基酯。所述(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可单独使用或可以组合使用其两种以上。
在所述(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中,优选在烷基部分中具有1~14个碳原子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更优选丙烯酸正丁酯(BA)和丙烯酸-2-乙基己酯(2EHA)。
基于构成所述丙烯酸类聚合物的单体成分的总量(100重量%),(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在构成丙烯酸类聚合物的单体成分的总量(100重量%)中的含量优选为60重量%以上,更优选80重量%以上。
所述含极性基团的单体的实例包括含羧基的单体如(甲基)丙烯酸、衣康酸、马来酸、富马酸、巴豆酸、异巴豆酸、及它们的酸酐(例如含酸酐的单体如马来酸酐和衣康酸酐);含羟基的单体如(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甲基)丙烯酸-3-羟基丙酯、(甲基)丙烯酸-4-羟基丁酯、(甲基)丙烯酸-6-羟基己酯等、乙烯醇和烯丙醇;含酰胺基的单体如(甲基)丙烯酰胺、N,N-二甲基(甲基)丙烯酰胺、N-羟甲基(甲基)丙烯酰胺、N-甲氧基甲基(甲基)丙烯酰胺、N-丁氧基甲基(甲基)丙烯酰胺和N-羟乙基(甲基)丙烯酰胺;含氨基的单体如(甲基)丙烯酸氨基乙酯、(甲基)丙烯酸二甲基氨基乙酯和(甲基)丙烯酸叔丁基氨基乙酯;含环氧基的单体如(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和(甲基)丙烯酸甲基缩水甘油酯;含氰基的单体如丙烯腈和甲基丙烯腈;含杂环的乙烯基单体如N-乙烯基-2-吡咯烷酮、(甲基)丙烯酰基吗啉、N-乙烯基哌啶酮、N-乙烯基哌啶(piperadine)、N-乙烯基吡咯和N-乙烯基咪唑;含磺酸基的单体如乙烯基磺酸钠;含磷酸基的单体如2-羟乙基丙烯酰基磷酸酯;含酰亚胺基的单体如环己基顺丁烯二酰亚胺和异丙基顺丁烯二酰亚胺;和含异氰酸酯基的单体如2-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异氰酸酯。所述含极性基团的单体可单独使用或可以组合使用其两种以上。
在所述含极性基团的单体中,优选含羧基的单体和含羟基的单体,更优选丙烯酸(AA)、丙烯酸-2-羟基乙酯(HEA)和丙烯酸-4-羟基丁酯(4HBA)。
所述含极性基团的单体在单体成分中的含量没有特别限制。从胶粘性和再剥离性考虑,基于构成丙烯酸类聚合物的单体成分的总量(100重量%),所述含量优选为1~20重量%,更优选1~15重量%。
所述多官能单体的实例包括二(甲基)丙烯酸己二醇酯、二(甲基)丙烯酸丁二醇酯、二(甲基)丙烯酸(聚)乙二醇酯、二(甲基)丙烯酸(聚)丙二醇酯、二(甲基)丙烯酸新戊二醇酯、二(甲基)丙烯酸季戊四醇酯、三(甲基)丙烯酸季戊四醇酯、六(甲基)丙烯酸二季戊四醇酯、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四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烯丙酯、(甲基)丙烯酸乙烯酯、二乙烯基苯、环氧丙烯酸酯、聚酯丙烯酸酯和聚氨酯丙烯酸酯。所述多官能单体可单独使用或可以组合使用其两种以上。
所述多官能单体在构成所述丙烯酸类聚合物的单体成分的总量(100重量%)中的含量没有特别限制。基于构成丙烯酸类聚合物的单体成分的总量(100重量%),所述含量优选为0.01~2重量%,更优选0.02~1重量%。
共聚合性单体的实例包括(甲基)丙烯酸的烷氧基烷基酯((甲基)丙烯酸烷氧基烷基酯)如(甲基)丙烯酸-2-甲氧基乙酯、(甲基)丙烯酸-2-乙氧基乙酯、(甲基)丙烯酸甲氧基三乙二醇酯、(甲基)丙烯酸-3-甲氧基丙酯、(甲基)丙烯酸-3-乙氧基丙酯、(甲基)丙烯酸-4-甲氧基丁酯和(甲基)丙烯酸-4-乙氧基丁酯;上述(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甲基)丙烯酸烷氧基烷基酯、含极性基团的单体和多官能单体之外的(甲基)丙烯酸酯,例如具有脂环族烃基的(甲基)丙烯酸酯如(甲基)丙烯酸环戊酯、(甲基)丙烯酸环己酯或(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和具有芳族烃基的(甲基)丙烯酸酯如(甲基)丙烯酸苯酯、(甲基)丙烯酸苯氧基乙酯和(甲基)丙烯酸苯甲酯;乙烯基酯如乙酸乙烯酯和丙酸乙烯酯;芳族乙烯基化合物如苯乙烯和乙烯基甲苯;烯烃或二烯如乙烯、丁二烯、异戊二烯和异丁烯;乙烯基醚如乙烯基烷基醚;和氯乙烯。有时将所述共聚合性单体称作“其他共聚合性单体”。
所述丙烯酸类聚合物的聚合方法的实例包括溶液聚合法、乳液聚合法、本体聚合法和通过活性射线照射实现的聚合方法(活性能量射线聚合法)。在所述聚合方法中,从加工性和成本考虑,优选溶液聚合法。换言之,所述丙烯酸类聚合物优选通过溶液聚合法对单体成分进行聚合而得到。
在进行所述溶液聚合时,可以使用各种普通溶剂。溶剂的实例包括有机溶剂,例如酯类如乙酸乙酯和乙酸正丁酯;芳族烃类如甲苯和苯;脂族烃类如正己烷和正庚烷;脂环族烃类如环己烷和甲基环己烷;和酮类如甲基乙基酮和甲基异丁基酮。所述溶剂可单独使用或可以组合使用其两种以上。
在进行所述聚合时,可使用聚合引发剂如光聚合引发剂或热聚合引发剂。所述聚合引发剂可单独使用或可以组合使用其两种以上。
在进行所述溶液聚合时,可使用热聚合引发剂。所述热聚合引发剂没有特别限制,且其实例包括偶氮类引发剂、过氧化物类聚合引发剂(如过氧化二苯甲酰和过氧化顺丁烯二酸叔丁酯)和氧化还原类聚合引发剂。在所述引发剂中,特别优选在日本特开2002-69411号公报中公开的偶氮类引发剂,通过参考将所述专利引入本文中。优选这些偶氮类引发剂的原因在于,引发剂的分解产物难以作为导致由加热(除气)产生的气体的产生的部分而残留在丙烯酸类聚合物中。所述偶氮类引发剂的实例包括2,2'-偶氮二异丁腈(下文中有时称作“AIBN”)、2,2'-偶氮二(2-甲基丁腈)(下文中有时称作AMBN)、2,2'-偶氮二(2-甲基丙酸甲酯)和4,4'-偶氮二(4-氰基戊酸)。热聚合引发剂的用量没有特别限制,且可在可用作由其获得期望的分子量和反应性的聚合引发剂的范围内。
所述丙烯酸类胶粘剂可含有交联剂。换言之,形成所述丙烯酸类胶粘剂的丙烯酸类胶粘剂组合物可含有交联剂。通过使用交联剂,对作为基础聚合物的丙烯酸类聚合物进行交联,并能够控制丙烯酸类胶粘剂的凝胶分数。
所述交联剂没有特别限制,且其实例包括异氰酸酯类交联剂、环氧类交联剂、三聚氰胺类交联剂、过氧化物类交联剂、脲类交联剂、金属醇盐类交联剂、金属螯合物类交联剂、金属盐类交联剂、碳化二亚胺类交联剂、
Figure BDA00002869462700141
唑啉类交联剂、氮丙啶类交联剂和胺类交联剂。所述交联剂可单独使用,或可以组合使用其两种以上。
所述异氰酸酯类交联剂(多官能异氰酸酯化合物)的实例包括低级脂族多异氰酸酯类如1,2-亚乙基二异氰酸酯、1,4-亚丁基二异氰酸酯和1,6-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脂环族多异氰酸酯类如亚环戊基二异氰酸酯、亚环己基二异氰酸酯、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氢化的甲苯二异氰酸酯和氢化的二甲苯二异氰酸酯等;和芳族多异氰酸酯类如2,4-甲苯二异氰酸酯、2,6-甲苯二异氰酸酯、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和苯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所述异氰酸酯类交联剂能够使用市售产品如三羟甲基丙烷/甲苯二异氰酸酯加合物(商品名:CORONATE L,由日本聚氨酯工业株式会社(Nippon Polyurethane Industry Co.,Ltd.)制造)、三羟甲基丙烷/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加合物(商品名:CORONATE HL,由日本聚氨酯工业株式会社制造)、三羟甲基丙烷/苯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加合物(商品名:TAKENATE110N,由三井化学株式会社(Mitsui Chemicals,Inc.)制造)和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交联剂(HDI交联剂)(商品名:DURANATE,由旭化成化学株式会社(Asahi Kasei ChemicalsCorporation)制造)。
所述环氧类交联剂(多官能环氧化合物)的实例包括N,N,N',N'-四缩水甘油基-间二甲苯二胺、二缩水甘油基苯胺、1,3-二(N,N-二缩水甘油基氨基甲基)环己烷、1,6-己二醇二缩水甘油基醚、新戊二醇二缩水甘油基醚、乙二醇二缩水甘油基醚、丙二醇二缩水甘油基醚、聚乙二醇二缩水甘油基醚、聚丙二醇二缩水甘油基醚、山梨糖醇聚缩水甘油基醚、甘油聚缩水甘油基醚、季戊四醇聚缩水甘油基醚、聚甘油聚缩水甘油基醚、山梨糖醇酐聚缩水甘油基醚、三羟甲基丙烷聚缩水甘油基醚、己二酸二缩水甘油基酯、邻苯二甲酸二缩水甘油基酯、三缩水甘油基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酯、间苯二酚二缩水甘油基醚、双酚-S-二缩水甘油基醚和在分子中具有至少两个环氧基的环氧树脂。所述环氧类交联剂还能够使用市售产品如由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MitsubishiGas Chemical Company,Inc.)制造的商品名:TETRAD C。
所述交联剂的含量没有特别限制。相对于100重量份的所述丙烯酸类聚合物,其含量优选为0.001~10重量份,更优选0.01~5重量份。
如果必要,所述丙烯酸类胶粘剂可含有下文中所述的添加剂。添加剂的实例包括交联促进剂、硅烷偶联剂、老化抑制剂、填料、着色剂(颜料、染料等)、UV吸收剂、抗氧化剂、链转移剂、增塑剂、软化剂和抗静电剂。添加剂的实例还包括增粘成分如丙烯酸类低聚物、松香衍生物、聚萜烯树脂、石油树脂和油溶性酚醛树脂。所述添加剂可单独使用或可以组合使用其两种以上。在将丙烯酸类胶粘剂用于工业过程中的情况如光学用途、显示用途(例如液晶显示用途、等离子体显示用途或有机EL显示用途)和移动电子设备用途中,要求胶粘制品具有易于转印的性能。因此,优选以使得可容易地目视确认点状胶粘剂的方式将着色剂添加至胶粘制品。
所述丙烯酸类胶粘剂的凝胶分数没有特别限制。从胶粘特性和内聚力两者都满足高度平衡从而获得良好的再剥离性考虑,所述凝胶分数优选为20%~80%(重量%),更优选30%~70%。
具体地,所述凝胶分数(溶剂不溶物质的比例)为通过例如如下“凝胶分数的测量方法”而计算的值。
(凝胶分数的测量方法)
取样约0.1g的胶粘剂,利用具有0.2μm平均孔径的多孔四氟乙烯片(商品名:NTF1122,由日东电工株式会社(Nitto Denko Corporation)制造)进行包裹,并利用风筝线捆绑。测量其重量以作为浸渍前的重量。该浸渍前的重量为胶粘剂(如上取样的胶粘剂)、四氟乙烯片和风筝线的总重量。另外,单独测量四氟乙烯片和风筝线的总重量,并将其作为包裹重量。
将利用四氟乙烯片包裹并然后利用风筝线捆绑的胶粘剂(将其称作“样品”)放入充满乙酸乙酯的50ml的容器中,并在23℃下在其中保持7天。然后,将样品(利用乙酸乙酯处理后)从容器中取出,转移到铝制杯中,并在130℃下的干燥器中干燥2小时以除去乙酸乙酯。测量其重量以作为浸渍后的重量。
通过下式计算凝胶分数。
凝胶分数(重量%)={(A-B)/(C-B)}×100
(在所述式中,A为浸渍后的重量,B为包裹重量,且C为浸渍前的重量)。
(基材)
本发明胶粘制品中的基材具有保护点状胶粘剂的作用,且还具有作为支持体的作用。相对于点状胶粘剂,基材的至少一个面发挥易剥离性(易于剥离的性能)。在本发明的胶粘制品中,优选的是,将点状胶粘剂设置在基材的相对于点状胶粘剂发挥易剥离性的面上。
所述基材没有特别限制,且其实例包括具有剥离处理层的基材、包含氟聚合物的低胶粘性基材和包含非极性聚合物的低胶粘性基材。
在所述具有剥离处理层的基材中的基材没有特别限制,且这种基材的实例包括树脂基材和纸类基材。所述树脂基材的实例包括聚烯烃类基材(聚乙烯类基材、聚丙烯类基材等)、聚酯类基材(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类基材、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类基材、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类基材等)、聚酰胺类基材(所谓的“尼龙”类基材)和纤维素类基材(所谓的“玻璃纸”类基材)。纸类基材的实例包括日本纸、西方纸、高品质纸、玻璃质纸、牛皮纸、Clupak纸、绉纸、粘土涂布纸、顶涂纸和合成纸。基材可具有单层或层压体中的任一种形式。
形成所述具有剥离处理层的基材的剥离处理层的剥离处理剂(剥离剂)的实例包括聚硅氧烷类剥离处理剂、长链烷基类剥离处理剂、氟类剥离处理剂和硫化钼类剥离处理剂。所述剥离处理剂可单独使用或可以组合使用其两种以上。
在包含所述氟聚合物的低胶粘性基材中的氟聚合物的实例包括聚四氟乙烯、聚氯三氟乙烯、聚氟乙烯、聚偏二氟乙烯、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和氯氟乙烯-偏二氟乙烯共聚物。
在包含所述非极性聚合物的低胶粘性基材中的非极性聚合物的实例包括烯烃树脂(例如聚乙烯和聚丙烯)。
可通过常规方法形成所述基材。所述基材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制,但从加工性考虑,优选4~100μm,更优选10~50μm。
所述基材的剥离强度没有特别限制,但优选为0.01~0.30N/50mm,更优选0.02~0.20N/50mm。当所述剥离强度为0.01N/50mm以上时,基材可以充分地保持点状胶粘剂并可以抑制点状胶粘剂从基材上不期望的脱离和偏差,由此是优选的。当所述剥离强度为0.30N/50mm以下时,能够获得良好的再剥离性,由此是优选的。通过选择基材的材料或通过选择剥离处理剂能够调节剥离强度。所述基材的剥离强度是指对由胶粘制品中的至少一处点状胶粘剂所提供的胶粘面的剥离强度。
按如下获得所述基材的剥离强度。将胶粘制品(基材/点状胶粘剂的结构)粘附至背衬用支持体(例如PET膜)以得到试验片(基材/点状胶粘剂/背衬用基材)。通过张力试验机在剥离角为180°且拉伸速率为300mm/分钟的条件下将基材从试验片剥离,并测量此时的应力以作为“基材的剥离强度”。
在本发明的胶粘制品为其中通过以卷的形式对制品进行卷绕以用一个基材对点状胶粘剂进行保护的胶粘制品的情况(单隔片型胶粘制品,下文中有时称作“胶粘制品A”)中,所述基材优选为其中一个面为重剥离面且另一个面为轻剥离面的基材。在本发明的胶粘制品为其中在两个基材之间存在至少两处点状胶粘剂并用两个基材对所述点状胶粘剂进行保护的胶粘制品的情况(双隔片型胶粘制品,下文中有时称作“胶粘制品B”)中,优选的是,一个基材提供重剥离面且另一个基材提供轻剥离面。在说明书中,基材的“重剥离面”是指具有更大剥离强度的面,且基材的“轻剥离面”是指具有更小剥离强度的面。
如上所述形成剥离强度之差能够有效地抑制“不期望的胶粘剂除去(nori-hagare)”现象和“不期望的胶粘剂分离(naki-wakare)”现象。“不期望的胶粘剂除去(nori-hagare)”现象是指在将胶粘制品展开时点状胶粘剂转印至胶粘制品的背面的现象、或在剥离胶粘制品B的一个基材(特别是轻剥离面侧处的基材)时点状胶粘剂的一部分残留在被剥离的基材上的现象。“不期望的胶粘剂分离(naki-wakare)”现象是指在展开胶粘制品A时或在剥离胶粘制品B的一个基材时,所述基材不在基材应最初剥离的给定界面处发生剥离而在基材应最初粘合至点状胶粘剂的界面处发生剥离的现象。
在本发明的胶粘制品中,从有效抑制“不期望的胶粘剂除去(nori-hagare)”现象和“不期望的胶粘剂分离(naki-wakare)”现象考虑,优选的是,在基材重剥离面侧的剥离强度为0.05~0.30N/50mm(优选0.07~0.20N/50mm)且在基材轻剥离面侧的剥离强度为0.01~0.15N/50mm(优选0.02~0.10N/50mm)。在重剥离面侧的剥离强度大于在轻剥离面侧的剥离强度。
(胶粘制品)
通过使用上述胶粘剂组合物在基材上设置至少两处点状胶粘剂组合物,然后对这些点状胶粘剂组合物进行固化,由此在所述基材的至少一个面上设置至少两处点状胶粘剂而制造本发明的胶粘制品。例如,通过使用胶粘剂组合物在基材11b上设置至少两处点状胶粘剂组合物,将所述点状胶粘剂组合物固化以形成点状胶粘剂12,并在点状胶粘剂12上设置基材11a以对点状胶粘剂12进行保护,从而制造图1~3中所示的胶粘制品。
在使用胶粘剂组合物在基材上设置至少两处点状胶粘剂组合物时,可以使用常规涂布方法或印刷方法。涂布方法的实例包括使用涂布机如凹版式辊涂机、反转辊涂机、吻式辊涂机、浸入辊涂机、棒式涂布机、刮刀式涂布机、喷涂机、逗号涂布机或直接涂布机的方法。印刷方法的实例包括凹版印刷法、柔版印刷法、胶版印刷法、雕版印刷法和丝网印刷法。根据所述方法,能够容易地调节胶粘制品的面积率、点状胶粘剂的尺寸和形状、点状胶粘剂的厚度、点状胶粘剂之间的距离和点状胶粘剂的分布形式等。
本发明的胶粘制品具有在基材上的点状胶粘剂,因此对被粘物发挥胶粘性。此外,点状胶粘剂存在于基材上且面积率落在给定范围内。因此,所述胶粘制品具有优异的再剥离性。
本发明的胶粘制品在基材上不具有层状胶粘剂,而具有点状胶粘剂。因此,当将胶粘制品粘合至被粘物时,能够抑制将空气限制在胶粘制品与被粘物之间,由此能够抑制由气泡造成的胶粘制品的翘起和剥离或胶粘制品中的褶皱。
在本发明的胶粘制品中,点状胶粘剂对基材的胶粘力弱,且点状胶粘剂具有胶粘性。因此,胶粘制品具有优异的点状胶粘剂的转印性能。结果,当将被粘物放在本发明的胶粘制品上并对被粘物进行压制时,点状胶粘剂容易地从基材剥离且将点状胶粘剂转印至被粘物。
特别地,从有效地获得上述特性考虑,优选的是,本发明的胶粘制品包含规则地设置在基材上的至少两处圆形点状胶粘剂,面积率为10%~60%,且相邻的点状胶粘剂之间的间隔为0.5mm以上且小于4.0mm。
本发明的胶粘制品具有上述特性,因此优选将其用于各种固定用途,特别是临时固定用途中(尤其是,在工业过程中的临时固定用途)。例如,(i)在制品的制造过程中将部件(构件)相互结合时,将本发明的胶粘制品粘附至一个部件以将点状胶粘剂转印至该部件,由此得到点状胶粘剂粘附的部件,并通过利用该点状胶粘剂粘附的部件的点状胶粘剂,可以将胶粘制品用于最终牢固固定之前的临时固定。
(ii)在制品的制造过程中将部件引入到壳体中时,将本发明的胶粘制品粘附至部件以将点状胶粘剂转印至该部件,由此制备点状胶粘剂粘附的部件,并通过利用该点状胶粘剂粘附的部件的点状胶粘剂,可以将胶粘制品用于部件对壳体的临时固定。
(iii)在作为制品的制造过程之一的检查步骤中发现不良部件的情况中,可尝试这种不良部件的再利用。本发明的胶粘制品能够用于固定部件,从而容易地再利用所述部件。
(iv)在制品的制造过程中传送部件时,将本发明的胶粘制品粘附至部件以将点状胶粘剂转印至该部件,由此得到点状胶粘剂粘附的部件,并通过利用该点状胶粘剂粘附的部件的点状胶粘剂,可以将部件固定至用于传送的带式传送机等,从而能够传送部件。顺便提及,临时固定用途不限于上述(i)~(iv)。
更具体地,可以优选将本发明的胶粘制品用于包括如下的方法中:将本发明的胶粘制品粘附至第一部件以将点状胶粘剂转印至第一部件的转印步骤;将具有转印至其的点状胶粘剂的第一部件粘附至第二部件以形成层压体的粘附步骤;对所述层压体进行检查的检查步骤;以及从在检查步骤中判定为不良的层压体上剥离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中的至少一个的剥离步骤。例如,在其中在将电子部件粘附至壳体并进行布线之后在检查步骤中将布线判定为不良的情况中,能够对电子部件、壳体等进行再利用。
(部件固定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部件固定方法为将所述胶粘制品(所述本发明的胶粘制品)中的点状胶粘剂转印至部件并然后将所述部件固定至被粘物(例如壳体或其他部件)的方法。根据本发明的部件固定方法为将所述胶粘制品中的点状胶粘剂转印至第一部件并然后将所述第一部件固定至第二部件的方法。下面参考图6对根据本发明的部件固定方法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6是使用本发明胶粘制品的固定方法的一个实施方式。根据本发明的部件固定方法不限于图6中所示的实施方式。
图6中所示的固定方法使用双隔片型胶粘制品1并包括如下步骤(1)~(4)。
步骤(1)是从胶粘制品1剥离一个基材(基材11a)并使得点状胶粘剂12露出的步骤。从容易地使得点状胶粘剂12露出考虑,优选的是,基材11a的剥离面为轻剥离面且基材11b的剥离面为重剥离面。
步骤(2)为将第一部件2放在露出的点状胶粘剂12上以将点状胶粘剂12转印至第一部件2的步骤。在本实施方式的步骤(2)中,将第一部件2压向点状胶粘剂12,由此第一部件2对点状胶粘剂12施加力N,且点状胶粘剂12转印至第一部件2。在图6中,从第一部件2侧施加力N,但也可从基材11b侧施加力N,由此类似地将点状胶粘剂12转印至第一部件2。
步骤(3)为从在步骤(2)中得到的结构剥离基材11b的步骤。通过步骤(3)得到具有点状胶粘剂的第一部件2(点状胶粘剂粘附的部件)。
步骤(4)为通过点状胶粘剂12将通过步骤(3)得到的具有点状胶粘剂的第一部件2固定至第二部件3的步骤。因此,通过点状胶粘剂12将第一部件2固定至第二部件3。
根据本发明的固定方法,使用上述胶粘制品,因此能够容易地将部件固定至期望位置。在所述固定方法之后,可以通过具有更高胶粘力的胶粘剂或通过其他固定手段对部件进行牢固固定。具体地,在此情况中,通过上述固定方法将部件临时固定至被粘物,然后将临时固定的部件正式固定至被粘物。
实施例
下面参考如下实施例和比较例对本发明进行更具体的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此。
实施例和比较例
通过凹版印刷以点的形式将溶剂型丙烯酸类胶粘剂组合物涂布至一个面已经利用聚硅氧烷剥离剂进行了重剥离处理的25μm厚的PET膜(下文中有时称作“重剥离处理的PET膜”),通过加热进行干燥,在PET膜的一个面上形成点状胶粘剂。为了保护点状胶粘剂,将一个面已经利用聚硅氧烷剥离剂进行了轻剥离处理的25μm厚的PET膜(下文中有时称作“轻剥离处理的PET膜”)粘附至其。以卷的形式对制得的层压体进行卷绕以得到胶粘制品。
所使用的印刷模具为以使得可以规则地分布点状胶粘剂且能够设置规则的圆形点状胶粘剂的方式调节的印刷模具,并以使得可以在各实施例和比较例中得到如表1中所示的点状胶粘剂的尺寸、点状胶粘剂的厚度、点状胶粘剂之间的间隔和面积率的方式对其进行调节。
在实施例和比较例的胶粘制品中,圆形点状胶粘剂规则地分布在基材上;所述圆形点状胶粘剂的尺寸、厚度和形状统一;并且相邻的点状胶粘剂之间的间隔统一。
(评价)
对实施例和比较例进行如下测量和评价。将得到的结果示于表1中。
(测量胶粘力)
将轻剥离处理的PET膜从胶粘制品剥离。将25μm厚的PET膜(商品名:LUMIRROR S10,由东丽株式会社(Toray Industries,Inc.)制造)粘附至具有露出的点状胶粘剂的胶粘制品的面以得到背衬有PET膜的胶粘制品。以25mm的宽度对背衬有PET膜的胶粘制品进行切割以得到试验片(宽度:25mm,长度:100mm)。
将重剥离处理的PET膜从所述试验片剥离以使得具有点状胶粘剂的面露出。将所述试验片粘附至SUS板(不锈钢板)并在其上往返一次的2kg辊下压接至所述SUS板。使制得的组件在23℃的环境下静置30分钟。在静置之后,在剥离角为180°且剥离速率为300mm/分钟的条件下使用张力试验机(装置名称:AUTOGRAPH,由岛津制作所株式会社(Shimadzu Corporation)制造)将所述试验片从SUS板剥离以测量剥离强度(N/20mm)。将测得的剥离强度作为胶粘力。
(通过恒载剥离试验测量剥离时间)
将轻剥离处理的PET膜从胶粘制品剥离。将PET膜(商品名:LUMIRROR S10,由东丽株式会社制造)粘附至具有露出的点状胶粘剂的胶粘制品的面以得到背衬有PET膜的胶粘制品。以20mm的宽度对背衬有PET膜的胶粘制品进行切割以得到试验片(宽度:20mm,长度:150mm)。
将重剥离处理的PET膜从所述试验片剥离以使得具有点状胶粘剂的面露出。以使得点状胶粘剂与聚碳酸酯板接触的方式将具有露出的点状胶粘剂的试验片的面粘附至聚碳酸酯板(由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制造)的一个面,并在其上往返一次的2kg辊下压接至该聚碳酸酯板。使制得的组件静置16小时。在静置16小时之后,在垂直于聚碳酸酯板的表面的方向上对在试验片长度方向上的端部施加50gf的负载以开始试验片的剥离。对在长度方向上将试验片剥离100mm时的经过时间进行测量,并将其作为剥离时间。
(评价再剥离性)
将轻剥离处理的PET膜从胶粘制品剥离。将SUS板粘附至具有露出的点状胶粘剂的胶粘制品的面,并在其上往返一次的2kg辊下压接至所述SUS板以转印点状胶粘剂。使制得的组件静置30分钟。由此,得到试验片(在SUS板的一个面上具有至少一处点状胶粘剂的试验片)。
将重剥离处理的PET膜从试验片剥离以使得具有点状胶粘剂的面露出。将胶粘带(商品名称:DANPRON S3653号,由日东电工CS系统株式会社(Nitto Denko CS system Corporation)制造)与露出的试验片的点状胶粘剂接触,然后从其剥离。
结果,将其中点状胶粘剂可以容易地从SUS板除去的情况定义为“良好”,并将其中即使重复接触和剥离仍不能除去点状胶粘剂的情况定义为“差”。
表1
Figure BDA00002869462700251
在实施例3的胶粘制品中,重剥离面侧的剥离强度为0.110N/50mm,且另一方面,轻剥离面侧的剥离强度为0.053N/50mm。
尽管已经参考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能够在不背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在其中完成各种改变和变化。
本申请是以2012年2月29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2012-043870号为基础的,通过参考将其全部内容引入本文中。

Claims (3)

1.一种胶粘制品,包含基材和在所述基材上的至少两处点状胶粘剂,其中如下规定的面积率为10%~60%,
所述面积率(%)为所述基材的每单位面积中被所述点状胶粘剂占据的面积的比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胶粘制品,其中相邻两处的所述点状胶粘剂之间的间隔为0.5mm以上且小于4.0mm。
3.一种部件固定方法,包括将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胶粘制品中的所述点状胶粘剂转印至第一部件,然后将所述第一部件固定至第二部件。
CN201310063941.5A 2012-02-29 2013-02-28 胶粘制品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28958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043870A JP2013181054A (ja) 2012-02-29 2012-02-29 粘着製品
JP2012-043870 2012-02-2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89587A true CN103289587A (zh) 2013-09-11
CN103289587B CN103289587B (zh) 2016-12-28

Family

ID=490015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063941.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289587B (zh) 2012-02-29 2013-02-28 胶粘制品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130220510A1 (zh)
JP (1) JP2013181054A (zh)
CN (1) CN103289587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05085A (zh) * 2014-03-07 2014-05-21 吕沛恩 一种无疤痕撕脱型双面胶带
CN107849398A (zh) * 2015-08-06 2018-03-27 Dic株式会社 粘胶带、散热片、电子设备和粘胶带的制造方法
CN109155114A (zh) * 2016-05-20 2019-01-04 意大利飞行员股份公司 标签和制造方法
CN109997418A (zh) * 2016-11-28 2019-07-09 三井金属矿业株式会社 多层布线板的制造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17091A (zh) * 2014-11-13 2015-01-28 合肥鑫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式液晶显示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JP6688006B2 (ja) * 2015-04-02 2020-04-28 旭化成株式会社 捲回体
CN105047071A (zh) * 2015-07-29 2015-11-11 竹林伟业科技发展(天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便携式双层热敏印刷标签
EP3143893B1 (de) * 2015-09-17 2021-06-02 CMC Consumer Medical Care GmbH Einlegesohle
US20180362279A1 (en) * 2016-01-29 2018-12-20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Web-wound rolls with web edge treatment by printable adhesive compositions
CN107163865B (zh) * 2016-03-03 2021-05-14 三星Sdi株式会社 粘附膜、包含其的光学元件和包含其的光学显示器
KR101855590B1 (ko) * 2016-09-23 2018-05-04 박희대 폴리우레탄 핫멜트 필름에 도포된 점착제를 제조하는 방법
US20180112108A1 (en) * 2016-10-20 2018-04-26 The Boeing Company Segmented film adhesive, method of making the adhesive and method of applying the adhesive to a non-planar surface
JP6540673B2 (ja) * 2016-12-06 2019-07-10 Dic株式会社 部材固定用粘着テープ
CN107298951A (zh) * 2017-07-14 2017-10-27 东莞市古川胶带有限公司 新型超高排气型点状胶带及其制备方法
KR102595188B1 (ko) * 2018-01-23 2023-10-27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JP7187026B2 (ja) * 2019-02-08 2022-12-12 株式会社トンボ鉛筆 感圧転写粘着テープ
TW202104484A (zh) * 2019-05-30 2021-02-01 日商陶氏東麗股份有限公司 經單片化之雙面黏著材之片材、及使用其之接著方法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46979A (ja) * 1990-06-15 1992-02-17 Nichiban Co Ltd 転写用粘着シート
JPH07504940A (ja) * 1993-01-09 1995-06-01 テッシュ グュンター 2つの材料層を面状,特に点状に接合する接着剤
JPH08337763A (ja) * 1995-06-13 1996-12-24 Yakumo Tsuzuki 基材なし粘着剤転写シート及びテープ類
EP1285954A2 (en) * 2001-08-07 2003-02-26 Nitto Denko Packaging System Corporation Adhesive tape
JP2006130672A (ja) * 2004-11-02 2006-05-25 Nitto Denko Corp 表面保護フィルム又はシート
CN1824718A (zh) * 2005-01-25 2006-08-30 国誉S&T株式会社 粘接制品以及转印用具
CN101537726A (zh) * 2008-03-18 2009-09-23 琳得科株式会社 剥离片、带剥离片的偏振片以及无基材双面粘结片
CN101792646A (zh) * 2009-01-29 2010-08-04 国誉株式会社 粘合产品、转印用具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319604A (ja) * 1999-05-06 2000-11-21 Fukushima Printing Co Ltd 粘着シートと、その製造方法
JP2000349101A (ja) * 1999-06-07 2000-12-15 Lintec Corp 転写用テープおよびその使用方法
JP2001316641A (ja) * 2000-02-29 2001-11-16 Yakumo Tsuzuki 色付粘着剤転写シート又はテープ
JP2006249284A (ja) * 2005-03-11 2006-09-21 Toyo Ink Mfg Co Ltd 水性粘着剤組成物
JP2007211063A (ja) * 2006-02-07 2007-08-23 Kokuyo S&T Co Ltd 硬質物品の貼付方法及び転写式粘着材料
JP5063008B2 (ja) * 2006-02-16 2012-10-31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両面粘着テープ又はシート
JP2008081564A (ja) * 2006-09-27 2008-04-10 Toyo Ink Mfg Co Ltd 水性粘着剤組成物
JP2008163155A (ja) * 2006-12-27 2008-07-17 Kokuyo Co Ltd 粘着剤転写シート
JP5165282B2 (ja) * 2007-06-12 2013-03-21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鑑識用粘着シート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017689B2 (ja) * 2007-11-13 2012-09-05 コクヨ株式会社 接着シート及びその積層体
JP5509528B2 (ja) * 2008-03-28 2014-06-04 Dic株式会社 熱接着シートおよびキーシート
JP5271008B2 (ja) * 2008-09-02 2013-08-21 帝人デュポンフィルム株式会社 積層体
JP2010132745A (ja) * 2008-12-03 2010-06-17 Nitto Denko Corp 化粧パネル固定用両面粘着テープ
JP5577074B2 (ja) * 2009-11-09 2014-08-20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光学用粘着シート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46979A (ja) * 1990-06-15 1992-02-17 Nichiban Co Ltd 転写用粘着シート
JPH07504940A (ja) * 1993-01-09 1995-06-01 テッシュ グュンター 2つの材料層を面状,特に点状に接合する接着剤
JPH08337763A (ja) * 1995-06-13 1996-12-24 Yakumo Tsuzuki 基材なし粘着剤転写シート及びテープ類
EP1285954A2 (en) * 2001-08-07 2003-02-26 Nitto Denko Packaging System Corporation Adhesive tape
JP2006130672A (ja) * 2004-11-02 2006-05-25 Nitto Denko Corp 表面保護フィルム又はシート
CN1824718A (zh) * 2005-01-25 2006-08-30 国誉S&T株式会社 粘接制品以及转印用具
CN101537726A (zh) * 2008-03-18 2009-09-23 琳得科株式会社 剥离片、带剥离片的偏振片以及无基材双面粘结片
CN101792646A (zh) * 2009-01-29 2010-08-04 国誉株式会社 粘合产品、转印用具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05085A (zh) * 2014-03-07 2014-05-21 吕沛恩 一种无疤痕撕脱型双面胶带
CN103805085B (zh) * 2014-03-07 2016-08-17 吕沛恩 一种无疤痕撕脱型双面胶带
CN107849398A (zh) * 2015-08-06 2018-03-27 Dic株式会社 粘胶带、散热片、电子设备和粘胶带的制造方法
CN107849398B (zh) * 2015-08-06 2020-12-22 Dic株式会社 粘胶带、散热片、电子设备和粘胶带的制造方法
CN109155114A (zh) * 2016-05-20 2019-01-04 意大利飞行员股份公司 标签和制造方法
CN109155114B (zh) * 2016-05-20 2021-04-13 意大利飞行员股份公司 标签和制造方法
CN109997418A (zh) * 2016-11-28 2019-07-09 三井金属矿业株式会社 多层布线板的制造方法
CN110023435A (zh) * 2016-11-28 2019-07-16 三井金属矿业株式会社 粘合片和其剥离方法
CN110023435B (zh) * 2016-11-28 2021-09-10 三井金属矿业株式会社 粘合片和其剥离方法
CN109997418B (zh) * 2016-11-28 2023-05-05 三井金属矿业株式会社 多层布线板的制造方法
TWI829627B (zh) * 2016-11-28 2024-01-21 日商三井金屬鑛業股份有限公司 黏著薄片及其剝離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3181054A (ja) 2013-09-12
CN103289587B (zh) 2016-12-28
US20130220510A1 (en) 2013-08-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89587A (zh) 胶粘制品
CN102453445B (zh) 光学压敏胶粘片、光学膜和显示装置
CN101643631A (zh) 双面压敏粘合片、泡沫体固定方法和层压体
CN102504732B (zh) 一种聚乙烯保护膜用溶剂型网纹形状压敏胶及其制备方法
CN101586011A (zh) 压敏粘合剂组合物及其应用
JP6419548B2 (ja) 表面保護フィルム、表面保護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及び、光学部材
CN103635555B (zh) 多层粘合性物品及粘合片
KR20180087234A (ko) 점착 시트
CN102250560A (zh) 双面压敏胶粘片及其使用方法
CN102643618A (zh) 光学压敏胶粘片
CN103666305A (zh) 双面压敏胶粘片、层压体和剥离板的方法
CN102791815A (zh) 光学用粘合片
CN103992753A (zh) 粘合剂组合物、粘合剂层、粘合片、光学构件以及触控面板
CN102850946A (zh) 光学双面压敏胶粘片、光学构件、接触面板、图像显示装置和分离方法
CN101570671A (zh) 对扬声器用装饰板进行固着用的双面粘合带以及将扬声器用装饰板粘附至壳体的方法
CN102373018A (zh) 柔性印刷电路板固定用双面粘合片及其制造方法
CN103374274A (zh) 压敏胶粘剂组合物和压敏胶粘片
CN102017177A (zh) 太阳能电池面板用粘合片、使用该粘合片的太阳能电池面板及使用该粘合片的太阳能电池面板的制造方法
CN102443360A (zh) 粘合片
JP6388766B2 (ja) 粘着剤層及び粘着シート
CN102443358A (zh) 粘合片
CN102666763A (zh) 丙烯酸系粘合片的制造方法
CN103102847A (zh) 粘合剂组合物和粘合片
KR102158128B1 (ko) 편광판용 표면 보호 필름, 편광판 및 편광판의 제조 방법
CN102443359A (zh) 粘合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1228

Termination date: 2018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