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37726A - 剥离片、带剥离片的偏振片以及无基材双面粘结片 - Google Patents

剥离片、带剥离片的偏振片以及无基材双面粘结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37726A
CN101537726A CN200910126389A CN200910126389A CN101537726A CN 101537726 A CN101537726 A CN 101537726A CN 200910126389 A CN200910126389 A CN 200910126389A CN 200910126389 A CN200910126389 A CN 200910126389A CN 101537726 A CN101537726 A CN 10153772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ripping film
base material
film
stripping
orient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1263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537726B (zh
Inventor
稻男洋一
西田卓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nt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Lint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ntec Corp filed Critical Linte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5377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3772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53772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3772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3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polyest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7/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on between layer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ve orientation of features between layers, or by the relative values of a measurable parameter between layers, i.e. products comprising layers having different 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04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06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permitting easy separatio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4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having particular optical properties
    • B32B2307/42Polarizing, birefringent, filtering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Adhesive Tap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剥离片、带剥离片的偏振片以及无基材双面粘结片。本发明提供能够用交叉尼克尔法进行检查时实施高精度的检查,并且剥离性能良好的剥离片。本发明的剥离片是在剥离片基材上设置剥离剂层的剥离片。剥离片基材是单向或双向延伸的聚酯薄膜。剥离剂层将含有分子中具有碳原子数为6~10的烯基的有机聚硅氧烷和分子中具有烯基的MQ树脂的加成反应型硅树脂组合物进行硬化覆膜。在由剥离片取样的试样中,剥离片基材的取向主轴相对于在任意方向设定的直线轴的倾角(取向角)的分布范围为5°以下。

Description

剥离片、带剥离片的偏振片以及无基材双面粘结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剥离片、带剥离片的偏振片以及无基材双面粘结片。
背景技术
近年来,LCD技术进步显著,画面不断变大,与此同时背光的辉度得到提高,所谓高辉度型LCD逐渐普及。在这种LCD中,即使在构成偏振片等的LCD的各部件中的异物或缺陷等(所谓疵点)很小,但由于在显示器中出现可视的亮点,所以提高疵点检验精度变得很重要。
比如,检查偏振片中的疵点,一般是由交叉尼克尔法进行目视检查,交叉尼克尔法是将两片偏振片在其取向主轴垂直方向重叠处于消光状态时,如果有疵点就在该处出现亮点,由此就能够由目视进行疵点检查的方法。
偏振片由胶粘剂粘接在液晶片等其它部件上组装入LCD,但为了操作简便,在偏振片的一面一般预先贴合有带剥离片的胶粘剂。这样的偏振片,通常贴付着剥离片由交叉尼克尔法进行目视检查。为此,公知在剥离片的基材上使用与取向主轴倾角(取向角)很小的薄膜以使其不妨碍交叉尼克尔法的检查(参照比如专利文献1)。
而公知过去用于偏振片的剥离片的剥离剂层是在基材的一个面上涂布硅树脂组合物加热硬化形成。在上述硅树脂组合物的主剂中使用了比如具有乙烯基的有机聚硅氧烷(参照比如专利文献2)。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17269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7-10102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当使用在专利文献2中所述的硅树脂组合物形成剥离剂层时,为了使剥离剂层的硬化性能变得良好,必须提高硬化温度,但由于这样的高温加热会使剥离片基材发生热收缩,使得取向角的分布范围(最大值和最小值之差)发生变化。因此,即使使用取向角分布范围很小的薄膜作为剥离片基材,也会造成形成剥离剂层之后的剥离片基材取向角的分布范围变大,剥离片基材会成为通过交叉尼克尔法检查的障碍,出现无法充分提高检查精度的问题。另一方面,为了抑制剥离片基材的取向角变化,如果降低硬化时的加热温度,会出现剥离剂层不能充分硬化,剥离剂层的剥离性能降低的问题。
鉴于这样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在粘接偏振片时通过交叉尼克尔法进行检查的过程中,能够实现高精度的检查而且剥离性能还良好的剥离片以及使用这种剥离片的带剥离片的偏振片和无基材双面粘结片。
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剥离片是在剥离片基材的一个面上设有剥离剂层的剥离片,其特征在于,剥离片基材是单向或双向延伸的聚酯薄膜,剥离剂层是将含有分子中具有碳原子数为6~10的烯基的有机聚硅氧烷和分子中具有烯基的MQ树脂的加成反应型硅树脂组合物进行硬化覆膜,同时在从剥离片上取样的试样中,剥离片基材相对于在任意方向上设定的直线轴的取向主轴的倾角(取向角)的分布范围(最大值和最小值之差)为5°以下。
在将所述直线轴设定在上述聚酯薄膜延伸时的长方向或宽方向的情况下,所述剥离片基材取向主轴的倾角(取向角)的最大值优选为5°以下。
MQ树脂优选为具有SiO2单元、(CH3)3SiO1/2单元和CH2=CH(CH2)z(CH3)2SiO1/2单元(式中z表示0~4的整数)结构的硅树脂。
本发明的带剥离片的偏振片为依次包括偏振片、胶粘剂层和剥离片的带剥离片的偏振片,该剥离片在剥离片基材的一个面上设有剥离剂层的同时,剥离剂层与胶粘剂层虚粘接能够与其剥离,剥离片基材是单向或双向延伸的聚酯薄膜,剥离剂层是将含有分子中具有碳原子数为6~10的烯基的有机聚硅氧烷和分子中具有烯基的MQ树脂的加成反应型硅树脂组合物进行硬化覆膜,同时在从所述剥离片上取样的试样中,剥离片基材相对于在任意方向上设定的直线轴的取向主轴的倾角(取向角)的分布范围为5°以下。
在将所述直线轴设定在所述聚酯薄膜延伸时的长方向或宽方向的情况下,所述剥离片基材取向主轴的倾角(取向角)的最大值优选为5°以下。
本发明的无基材双面粘结片为在胶粘剂层的两面上分别层积轻剥离片和重剥离片的无基材双面粘结片,其特征在于,重剥离片的结构为在剥离片基材的一个面上设置剥离剂层的同时,剥离剂层与胶粘剂层虚粘接能够与其剥离,轻剥离片对于胶粘剂层的剥离力小于重剥离片对于胶粘剂层的剥离力,剥离片基材是单向或双向延伸的聚酯薄膜,剥离剂层是将含有分子中具有碳原子数为6~10的烯基的有机聚硅氧烷和分子中具有烯基的MQ树脂的加成反应型硅树脂组合物进行硬化覆膜,同时在从所述剥离片上取样的试样中,剥离片基材相对于在任意方向上设定的直线轴的取向主轴的倾角(取向角)的分布范围为5°以下。
在将所述直线轴设定在所述聚酯薄膜延伸时的长方向或宽方向的情况下,所述剥离片基材取向主轴的倾角(取向角)的最大值优选为5°以下。
所述胶粘剂层优选由在23℃下的储存弹性系数(G’)为0.3兆帕以上的胶粘剂形成。
发明的效果
在本发明中,通过在剥离剂中使用设定的硅树脂组合物,即使在比较低的温度下使剥离剂层硬化,其硬化性能也可以是良好的,所以剥离片的剥离性能也可以是良好的。而通过在低温下将剥离剂层硬化,即使在形成了剥离剂层之后,也能够维持较小的剥离片基材的取向角分布范围,所以在通过尼克尔法进行检查时能够实施高精度的检查。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采用具体实施方案详细说明本发明。
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案的剥离片为在剥离片基材的一个面上层积剥离剂层构成,可用于如偏振片的用途中。
使用取向主轴倾角(取向角)的分布范围低的单向或双向延伸聚酯薄膜作为在剥离片中的剥离片基材,但优选使用双向延伸聚酯薄膜。在从剥离片基材上的剥离剂层硬化之后形成的剥离片上取样的试样中,剥离片基材相对于任意方向设定的直线轴的取向角分布范围为5°以下,更优选为4°以下。使用带状薄膜在横向(或纵向)延伸的单向延伸薄膜或带状薄膜在宽方向及长方向延伸的双向延伸薄膜作为所述聚酯薄膜使用。在所述取样的试样中,在将所述直线轴设定在薄膜延伸时的长方向或宽方向的情况下,剥离片基材取向主轴的倾角(取向角)的最大值优选为5°以下。所述聚酯薄膜的例子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聚萘二酸乙二醇酯薄膜等,但使用双向延伸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是特别合适的。其理由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的透明性、耐热性、平面性、强度都是优异的。
在本具体实施方案中的剥离剂层是在剥离片基材上涂布用适当的有机溶剂稀释的加成反应型硅树脂组合物后,通过加热或并用加热和紫外线等光照射形成加成反应型硅树脂组合物硬化覆膜而形成的。所述加成反应型硅树脂组合物是在由分子中具有碳原子数为6~10的烯基的有机聚硅氧烷构成的主剂中加入分子中具有烯基的MQ树脂、交联剂和催化剂形成的,根据需要也可以添加加成反应抑制剂、密合性提高剂等。在使剥离剂硬化的工序中,在除了加热以外还进行紫外线等光照射的情况下,也可以在上述组合物中添加光引发剂。所述剥离剂层硬化时的加热温度低于使通常的剥离剂层硬化时的加热温度,优选为比如95~105℃。
使用在一个分子中至少具有2个烯基的有机聚硅氧烷作为具有碳原子数为6~10的烯基的有机聚硅氧烷。碳原子数为6~10的烯基的例子为如己烯基、辛烯基等,但从成本等的角度出发优选为己烯基。这种有机聚硅氧烷的具体例子为由如下通式(I)表示的例子。
R1 aR(3-a)SiO(R2SiO)m(RR1SiO)nSiR(3-b)R1 b.......(I)
在通式(I)中,a、b、m和n均为整数,0≤a≤3,0≤b≤3,同时m≥1,n≥0。R为脂肪族不具有不饱和键的相同或不同的一价烃基,而R1为如上所述碳原子数为6~10的烯基。R的一价烃基的例子为碳原子数为1~12,优选为1~10的烃基,具体以甲基、乙基、丙基等烷基,甲苯基或苯基等芳基为例。但是从硬化性能和剥离性能的角度出发,优选在R中80摩尔%以上为甲基。
使用如具有SiO2单元、(CH3)3SiO1/2单元和CH2=CH(CH2)z(CH3)2SiO1/2单元(式中z为0~4的整数)结构的硅树脂作为在分子中具有烯基的MQ树脂。在MQ树脂分子中的烯基含量优选为如0.5~5重量%。在本具体实施方案中,通过在加成反应型硅树脂组合物中添加MQ树脂,提高了剥离剂层的剥离力,可以设定在希望的剥离力上。在硅树脂组合物中,MQ树脂的含量优选为每100重量份的具有碳原子数为6~10的烯基的有机聚硅氧烷添加1~50重量份MQ树脂。
使用如1个分子中具有至少2个与硅原子相结合的氢原子(氢硅基)的有机聚硅氧烷交联剂作为交联剂。具体可以二甲基氢甲硅氧烷基封端的二甲基硅氧烷-甲基氢硅氧烷共聚物、三甲基甲硅氧烷基封端的二甲基硅氧烷-甲基氢硅氧烷共聚物、三甲基甲硅氧烷基封端的甲基氢聚硅氧烷、聚(氢硅倍半氧烷)等为例。在本具体实施方案中,通过交联剂的氢硅基与硅树脂组合物中烯基的加成反应形成硬化覆盖膜。
交联剂的含量为每100重量份加成反应型硅树脂0.1~100重量份,优选为0.3~50重量份。在交联剂中所含与硅原子结合的氢原子数相对于加成反应型硅树脂组合物中的烯基数优选为1.0~5.0(摩尔比),更优选为1.2~3.0(摩尔比)。当上述摩尔比低于1.0时,组合物的硬化性能恶化,而超过5.0时,得到的剥离片的剥离力有过重的危险。
使用如铂系化合物作为在加成反应型硅树脂组合物中使用的催化剂。铂系化合物的例子为粒状铂、吸附在碳粉末载体上的粒状铂、氯铂酸、醇改性氯铂酸、氯铂酸烯烃络合物、钯、铑催化剂等。相对于加成反应型硅树脂和交联剂的总量,铂族金属系催化剂的添加量以铂系金属计为约1~1000ppm(重量)。
在本具体实施方案中,通过在剥离剂的主剂中使用具有碳原子数为6~10的烯基的有机聚硅氧烷,能够使剥离剂层在加热硬化时的加热温度为较低的温度(比如95~105℃),形成具有优异硬化性能的剥离剂层。这种硬化性能良好的剥离剂层的剥离力的时间稳定性优异,从胶粘剂层上剥离所述剥离片时与胶粘剂层的粘结力几乎不会降低,残留粘结力良好。此外,由于加热硬化时的加热温度为低温,防止了剥离片基材的热收缩,可维持基材本来的取向性,所以所述剥离片基材在形成剥离剂层以后的取向角分布范围可为5°以下。
本发明一个具体实施方案的带剥离片偏振片为依次层积偏振片(偏振膜)、胶粘剂层和剥离片而形成,使用如上所述的剥离片作为剥离片,剥离片的剥离剂层与胶粘剂层是虚粘接,可以剥离。在带剥离片的偏振片上层积的剥离片使得上述延伸时聚酯薄膜的长方向或宽方向与偏振片的偏振轴向相一致。在剥离了剥离片之后,带剥离片的偏振片由露出的胶粘剂层将偏振片与其它部件贴合在一起。
形成胶粘剂层的胶粘剂只要是偏振片用的胶粘剂,就没有特别的限制,但优选使用在23℃下的储存弹性系数(G’)为0.3兆帕以上的胶粘剂。由于在23℃下的储存弹性系数(G’)为0.3兆帕以上的胶粘剂具有高的防止漏光性能,其在偏振片的用途中使用是适当的。在23℃下的储存弹性系数(G’)的上限没有特别的限定,但优选为50兆帕以下,更优选为15兆帕以下。胶粘剂在23℃下的储存弹性系数(G’)的范围优选为0.35~12兆帕,最优选为0.5~5兆帕。
所述胶粘剂的例子可为如日本特开2007-197659号公报所述用紫外线等活性能射线照射包含含有羧基的单体的单体组成比为0.5重量%以下的丙烯酸系共聚物和活性能射线硬化型化合物的粘结性材料,在活性能射线照射以后在23℃下的储存弹性系数(G’)为0.3兆帕以上的胶粘剂。所述丙烯酸系共聚物比如(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优选不含羧基的单体的聚合物。
胶粘剂的例子可为如在特开2007-212995号公报中所述将含羟基单体的单体组成比为10重量%以下,重均分子量为100万以上的丙烯酸系聚合物(成分(A))、含羧基单体的单体组成比为10重量%以下,重均分子量为100万以上的丙烯酸系聚合物(成分(B))和活性能射线硬化型化合物的粘结性材料进行活性能射线照射的胶粘剂。这种胶粘剂在活性能射线照射之后在23℃下的储存弹性系数(G’)为0.3兆帕以上,而且所述成分(A)和成分(B)的质量比为100∶1~100∶50。所述成分(A)和成分(B)为比如(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作为其各自的单体组成,较好为包括含有0.1重量%以上羟基的单体和含有0.1重量%以上羧基的单体。
这些胶粘剂,在比如剥离片的剥离剂层上涂布粘结性材料,在适当干燥等之后通过活性能射线照射使其硬化而形成胶粘剂层。用于偏振片用途的胶粘剂层,为了矫正贴合偏差,有贴合到偏振片上以后再剥离的情况。上述配方的胶粘剂能够在长时间内稳定维持较低的粘结力,贴合在偏振片后,即使经过很长时间,也能够很容易地从偏振片上剥离。上述胶粘剂的凝聚力高,妨碍提高剥离片的剥离力,而如果使用本具体实施方案的含有具有碳原子数为6~10的烯基的有机聚硅氧烷和具有烯基MQ树脂的剥离剂组合物,就能够充分提高剥离片的剥离力。
在本说明书中,重均分子量为由凝胶渗透色谱(GPC)法测定换算为聚苯乙烯的值。在23℃下的储存弹性系数(G’)为将厚度为30微米的胶粘剂层积制成8毫米Φ×3毫米厚的圆柱状试片,用扭转剪切法在如下条件下测定。
测定装置:Rheometric公司制造的动态粘弹性测定装置“DYNAMIC ANALYZER RDA II”
频率:1赫兹
温度:23℃
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案的无基材双面粘结片为在胶粘剂层的一个面上层积剥离片,在另一个面上层积保护片构成。在无基材双面粘结片中,胶粘剂层和剥离片与上述构成相同。在无基材双面粘结片中,剥离片为所谓重剥离片,剥离片的剥离剂层与胶粘剂层虚粘接,能够剥离。保护片为所谓轻剥离片,在比如保护片基材的一个面上层积剥离剂层构成,该剥离剂层与胶粘剂层为虚粘接,能够剥离。保护片的剥离剂层优选为由硅氧烷系树脂,特别优选为由加成反应型硅氧烷系树脂形成。在本具体实施方案中的无基材双面粘结片用于比如偏振片的用途中,在剥离保护片以后,使用露出的胶粘剂层贴合在偏振片上。此时,上述延伸时聚酯薄膜的长方向或宽方向与偏振片的偏振轴向相一致。可以保管无基材双面粘结片,直到在使用之前一直由保护片来保护胶粘剂。
在带剥离片的偏振片和无基材双面粘结片中,剥离片(重剥离片)相对于胶粘剂层的剥离力优选为25~100mN/20mm,特别优选为30~90mN/20mm。
在无基材双面粘结片中,保护片(轻剥离片)相对于胶粘剂层的剥离力低于剥离片(重剥离片)相对于胶粘剂层的剥离力,优选为2~80mN/20mm,特别优选为25~70mN/20mm。如果保护片(轻剥离片)相对于胶粘剂层的剥离力为X[mN/20mm],剥离片(重剥离片)相对于胶粘剂层的剥离力为Y[mN/20mm],则优选满足Y-X>20的关系。如此,通过将两种片的剥离力差设置在一定值以上,就能够在将保护片从胶粘剂层上剥离时防止出现剥离不良。在此说明的剥离片和保护片的剥离力是如下详述按照JIS-Z0237的方法测定的。
在本发明的各个具体实施方案中,硅树脂组合物和胶粘剂材料都是通过比如照相凹版印刷涂布法、棒涂法、喷涂法、旋涂法、刮涂法、辊涂法、模涂法等现有方法进行涂布。
实施例
使用以下的实施例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以下实施例的结构。
[实施例1]
(制造剥离片)
将换算为固体成分30重量份的含有具有烯基的有机聚硅氧烷和具有氢硅基的有机聚硅氧烷硅树脂溶液(东レ·ダウコ一ニング·シリコ一ン社制造,商品名“LTC-750A”)与换算为固体成分30重量份的具有乙烯基的MQ树脂(东レ·ダウコ一ニング·シリコ一ン社制造,商品名“SD7292”)在甲苯溶剂中稀释混合,使得固体成分浓度为2.0重量%。在该溶液中添加3重量份的铂系催化剂(东レ·ダウコ一ニング·シリコ一ン社制造,商品名“SRX-212”),得到加成反应型硅树脂组合物。使用Mayer棒将该溶液涂布在厚度为38微米的横向纵向双向延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东レ社制造,商品名“Lumiror R64”)上,使其干燥之后的膜厚为0.1微米,然后在100℃下加热干燥30秒将所述组合物硬化,得到在剥离片基材上形成剥离剂层的剥离片。
(制造带剥离片的偏振片)
使用涂布器在所述剥离片的剥离剂层上涂布粘结性材料溶液使之在干燥后成为厚度25微米的膜之后,在90℃干燥1分钟,形成粘结性材料层。粘结性材料溶液是将分别换算为固体含量100重量份的丙烯酸丁酯聚合物、15重量份的三(丙烯酰氧乙基)异氰脲酸酯(东亚合成社制造,商品名“ARONIX M-315”)、1.5重量份光聚合引发剂(CibaSpecialty Chemicals公司制造,商品名“IRGACURE 500”)、4重量份聚异氰酸酯系交联剂(日本Polyurethane公司制造,商品名“CORONETL”)以及0.1重量份硅烷偶联剂(信越化学工业社制造的“KBM-403”)混合之后,添加甲苯作为溶剂成为固体含量为20重量%的溶液。然后,将由带有デイスコテイツク(圆盘状)液晶层的偏振膜组成的偏振片贴合在剥离片上,使粘结性材料层与デイスコテイツク(圆盘状)液晶层密合粘接。此时,粘合使得在剥离片基材中使用的双向延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在延伸时横向设定的直线轴与偏振片的偏振轴平行。自粘合后30分钟之后,在如下的条件下从剥离片基材侧照射紫外线(UV),使粘结性材料硬化形成胶粘剂层,从而得到带剥离片的偏振片。在所述带剥离片的偏振片中,胶粘剂层的厚度为25微米。胶粘剂层在23℃下的储存弹性系数(G’)为0.94兆帕。
(UV照射条件)
使用FUSION公司制造的无电极灯H灯泡
照度:600mW/cm2,光量150mJ/cm2
UV照度-光量计使用EYE GRAPHICS公司制造的“UVPF-36”。
[比较例1]
除了使用含有带乙烯基的有机聚硅氧烷和带氢硅基的有机聚硅氧烷的硅树脂溶液(东レ·ダウコ一ニング·シリコ一ン社制造,商品名“BY-24-561”)作为硅树脂溶液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制造剥离片和带剥离片的偏振片。
[比较例2]
除了使加成反应型硅树脂组合物硬化时的加热干燥温度为120℃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制造剥离片和带剥离片的偏振片。
通过如下方法对各实施例、比较例的剥离片进行评价。
(1)残留粘接率
在各实施例、比较例中得到的剥离片的剥离剂层一侧的面上,粘合宽度为20毫米,长度为20厘米的粘接带(日东电工社制造,制品名“聚酯粘接带31B”),在其上施加9.81×10-3N/mm2的负荷,在70℃下放置24小时。然后再在23℃和65%的湿度的条件下放置24小时,然后从剥离片上剥离粘接带并将其贴在不锈钢板上。然后在180°角下以300毫米/分钟的速度从不锈钢板上剥离此粘接带,测定粘结力(A)。对作为空白的没有贴合剥离片的粘接带,同样测定其在不锈钢板上的粘结力(B)作为对照。以100×(A/B)作为残留粘接率,按照以下的评价标准进行评价。
○:残留粘接率为90%以上,残留粘接率良好。
△:残留粘接率在80%至90%之间,可以使用。
×:残留粘接率不到80%,不能使用。
(2)基材收缩率
在各实施例、比较例中,测定形成剥离剂层前后在剥离片基材横向上的长度,使用如下计算式算出剥离片基材的收缩率。
基材收缩率(%)=100-(形成剥离剂层后剥离片基材在横向上的长度/形成剥离剂层前剥离片基材在横向上的长度)×100
(3)取向角
在各实施例、比较例中,由亮度计(大塚电子社制造,商品名“RETSR&D”)测定在形成剥离剂层前后,剥离片基材的取向主轴与在剥离片基材横向上设定的直线轴之间倾斜的度数。此测定在横向上从一端到另一端均等分的10个点上进行,求出取向角的最大值、最小值和分布范围(最大值和最小值之差)。
(4)剥离力
对于在各实施例、比较例中得到的带剥离片偏振片,使用延伸测试机,按照JIS-Z0237测定剥离片的剥离力。具体将带剥离片偏振片裁成宽20毫米,长200毫米的条,固定偏振片,以300毫米/分钟的剥离速度在180°方向上延伸剥离片,对偏振片进行剥离片剥离力的测定。
(5)剥离力随时间变化
在制造各实施例、比较例的带剥离片偏振片以后,在23℃的温度和50%的湿度的条件下放置7天,用上述(4)的方法测定剥离片的剥离力(F1)。同样在温度23℃和湿度50%的条件下在制造以后放置30天测定剥离片的剥离力(F2),计算出剥离力的变化率(F2/F1)按照以下的基准进行评价。
○:0.6≤F2/F1≤1.4
△:0.5≤F2/F1<0.6或1.4<F2/F1≤1.5
×:0.5≤F2/F1≤1.5范围以外
(6)疵点检查法
在各实施例、比较例中得到的带剥离片偏振片上重叠上检查用的偏振片,用交叉尼克尔法进行目视观察,确认疵点的检查性。此时,检查用偏振片的偏振轴与带剥离片偏振片的偏振轴正交,而且将剥离片放置在两片偏振片之间。没有光线干涉,可以目视检查的定为○,有光线干涉,不能目视检查的定为×。
表1
Figure A20091012638900141
表2
  剥离力[mN/20mm]   剥离力随时间变化   疵点检查性
  实施例1   80   ○   ○
  比较例1   55   ×   ○
  比较例2   45   ×   ×
如上所述,在实施例1中,通过将剥离剂的硬化温度设为较低的温度(100℃),防止了剥离片基材的热收缩,使得在形成剥离剂层前取向角的分布范围也能够在形成剥离剂层之后维持,疵点的检查性是良好的。而在比较高的温度下(120℃)硬化剥离剂层的比较例2中,剥离片基材发生了热收缩,不能维持形成剥离剂层前取向角的分布范围,疵点检查性不好。
在实施例1中,由于在剥离剂组合物中使用了具有己烯基的有机聚硅氧烷和具有烯基的MQ树脂,使得即使在较低的硬化温度下残留粘接率和剥离力随时间的变化都是优异的。而在剥离剂组合物中使用具有乙烯基的有机聚硅氧烷的比较例1中,当硬化温度较低时,由于剥离剂组合物不能充分硬化,使得残留粘接率降低,剥离力随时间的变化也变大,不能提供具有良好剥离性能的剥离片。在使用与实施例1同样的剥离剂组合物的比较例2中,由于提高了硬化温度,使剥离力随时间的变化增大,不能提供具有良好剥离性能的剥离片。

Claims (9)

1、一种剥离片,其在剥离片基材的一个面上设有剥离剂层,其特征在于,
所述剥离片基材为单向或双向延伸的聚酯薄膜,
所述剥离剂层为将含有分子中具有碳原子数为6~10的烯基的有机聚硅氧烷和分子中具有烯基的MQ树脂的加成反应型硅树脂组合物进行硬化覆膜,同时
在从所述剥离片上取样的试样中,所述剥离片基材相对于在任意方向上设定的直线轴的取向主轴的倾角(取向角)的分布范围为5°以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剥离片,其特征在于,在将所述直线轴设定在所述聚酯薄膜延伸时的长方向或宽方向的情况下,所述剥离片基材的取向主轴的倾角(取向角)的最大值为5°以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剥离片,其特征在于,所述MQ树脂为具有SiO2单元、(CH3)3SiO1/2单元和CH2=CH(CH2)z(CH3)2SiO1/2单元(式中z表示0~4的整数)结构的硅树脂。
4、一种带剥离片的偏振片,其依次设有偏振片、胶粘剂层和剥离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剥离片在剥离片基材的一个面上设有剥离剂层的同时,所述剥离剂层与所述胶粘剂层虚粘接能够与其剥离,
所述剥离片基材为单向或双向延伸的聚酯薄膜,
所述剥离剂层为将含有分子中具有碳原子数为6~10的烯基的有机聚硅氧烷和分子中具有烯基的MQ树脂的加成反应型硅树脂组合物进行硬化覆膜,同时
在从所述剥离片上取样的试样中,所述剥离片基材相对于在任意方向上设定的直线轴的取向主轴的倾角(取向角)的分布范围为5°以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带剥离片的偏振片,其特征在于,在将所述直线轴设定在所述聚酯薄膜延伸时的长方向或宽方向的情况下,所述剥离片基材的取向主轴的倾角(取向角)的最大值为5°以下。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带剥离片的偏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胶粘剂层由在23℃下的储存弹性系数(G’)为0.3兆帕以上的胶粘剂形成。
7、一种无基材双面粘结片,其在胶粘剂层的两面上分别层积轻剥离片和重剥离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重剥离片的结构为在剥离片基材的一个面上设置剥离剂层的同时,所述剥离剂层与所述胶粘剂层虚粘接能够与其剥离,
所述轻剥离片对于所述胶粘剂层的剥离力小于所述重剥离片对于所述胶粘剂层的剥离力,
所述剥离片基材为单向或双向延伸的聚酯薄膜,
所述剥离剂层为将含有分子中具有碳原子数为6~10的烯基的有机聚硅氧烷和分子中具有烯基的MQ树脂的加成反应型硅树脂组合物进行硬化覆膜,同时
在从所述剥离片上取样的试样中,剥离片基材相对于在任意方向上设定的直线轴的取向主轴的倾角(取向角)的分布范围为5°以下。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基材双面粘结片,其特征在于,在将所述直线轴设定在所述聚酯薄膜延伸时的长方向或宽方向的情况下,所述剥离片基材的取向主轴的倾角(取向角)的最大值为5°以下。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无基材双面粘结片,所述胶粘剂层由在23℃下的储存弹性系数(G’)为0.3兆帕以上的胶粘剂形成。
CN2009101263893A 2008-03-18 2009-03-10 剥离片、带剥离片的偏振片以及无基材双面粘结片 Active CN10153772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069424A JP5171332B2 (ja) 2008-03-18 2008-03-18 剥離シート、剥離シート付き偏光板、及び基材レス両面粘着シート
JP2008069424 2008-03-18
JP2008-069424 2008-03-1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37726A true CN101537726A (zh) 2009-09-23
CN101537726B CN101537726B (zh) 2013-12-04

Family

ID=411212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263893A Active CN101537726B (zh) 2008-03-18 2009-03-10 剥离片、带剥离片的偏振片以及无基材双面粘结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5171332B2 (zh)
KR (1) KR101502792B1 (zh)
CN (1) CN101537726B (zh)
TW (1) TWI444290B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29080A (zh) * 2010-12-27 2013-07-31 三菱树脂株式会社 脱模膜
CN103254828A (zh) * 2012-02-16 2013-08-21 琳得科株式会社 粘着片和粘着片的使用方法以及粘着片的制备方法
CN103289587A (zh) * 2012-02-29 2013-09-11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胶粘制品
CN103360965A (zh) * 2012-03-30 2013-10-23 琳得科株式会社 无基材两面粘着带和其制造方法,以及粘着带卷轴和其制造方法
CN103450821A (zh) * 2012-05-28 2013-12-18 祐鼎(福建)光电材料有限公司 无基材光学胶带及其制造方法
CN103571354A (zh) * 2012-07-19 2014-02-12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压敏胶粘片、电气或电子装置构件层压物和光学构件层压物
CN107345117A (zh) * 2016-05-06 2017-11-14 琳得科株式会社 无基材双面粘合片
CN110696149A (zh) * 2018-07-10 2020-01-17 琳得科株式会社 陶瓷生片制造工序用剥离膜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1173260A (ja) * 2010-02-23 2011-09-08 Mitsubishi Plastics Inc 二軸配向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離型フィルム
JP2011224904A (ja) * 2010-04-21 2011-11-10 Mitsubishi Plastics Inc 基材レス両面粘着シート用離型フィルム
JP5553675B2 (ja) * 2010-04-29 2014-07-16 三菱樹脂株式会社 基材レス両面粘着シート
JP6016323B2 (ja) * 2010-07-21 2016-10-26 Dic株式会社 両面粘着テープ
JP2012071433A (ja) * 2010-09-28 2012-04-12 Mitsubishi Plastics Inc 離型フィルム
WO2013018602A1 (ja) * 2011-08-03 2013-02-07 リ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ガスバリア性粘着シート、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電子部材及び光学部材
JP6081123B2 (ja) 2011-10-08 2017-02-15 三菱樹脂株式会社 基材レス両面粘着シート
JP2014040040A (ja) * 2012-08-22 2014-03-06 Lintec Corp 両面剥離シート、およびその使用方法
JP2014025069A (ja) * 2013-09-17 2014-02-06 Mitsubishi Plastics Inc 基材レス両面粘着シート
JP6323851B2 (ja) * 2014-02-14 2018-05-16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光反応物層含有シー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2285968B1 (ko) * 2014-08-08 2021-08-05 도레이첨단소재 주식회사 양면점착필름용 이형필름 및 그를 이용한 양면점착필름
JP6519267B2 (ja) * 2015-03-27 2019-05-29 東レフィルム加工株式会社 離型フィルム
WO2019188735A1 (ja) * 2018-03-29 2019-10-03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偏光子の製造方法
JP7285641B2 (ja) * 2018-12-21 2023-06-02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離型フィルム付き粘着シート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WO2022024655A1 (zh) * 2020-07-31 2022-02-03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1215857A (ja) * 1988-02-23 1989-08-29 Shin Etsu Chem Co Ltd 剥離紙用オルガノポリシロキサン組成物
JP2005047177A (ja) * 2003-07-30 2005-02-24 Teijin Dupont Films Japan Ltd 両面離形フィルム
CN1590489A (zh) * 2003-08-14 2005-03-09 信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聚硅氧烷粘合剂用脱模剂组合物及采用该组合物的脱模片
CN101003631A (zh) * 2005-10-14 2007-07-25 信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重剥离控制剂和使用其的无溶剂型剥离纸用硅氧烷组合物
CN101113309A (zh) * 2006-07-26 2008-01-30 琳得科株式会社 光学功能性薄膜粘贴用粘着剂、光学功能性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164636A (ja) * 1995-12-15 1997-06-24 Diafoil Co Ltd 離型フィルム
JP5419277B2 (ja) * 2007-03-30 2014-02-19 リ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スタンパー受容層用剥離シートおよび光記録媒体製造用シート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1215857A (ja) * 1988-02-23 1989-08-29 Shin Etsu Chem Co Ltd 剥離紙用オルガノポリシロキサン組成物
JP2005047177A (ja) * 2003-07-30 2005-02-24 Teijin Dupont Films Japan Ltd 両面離形フィルム
CN1590489A (zh) * 2003-08-14 2005-03-09 信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聚硅氧烷粘合剂用脱模剂组合物及采用该组合物的脱模片
CN101003631A (zh) * 2005-10-14 2007-07-25 信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重剥离控制剂和使用其的无溶剂型剥离纸用硅氧烷组合物
CN101113309A (zh) * 2006-07-26 2008-01-30 琳得科株式会社 光学功能性薄膜粘贴用粘着剂、光学功能性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29080A (zh) * 2010-12-27 2013-07-31 三菱树脂株式会社 脱模膜
CN103229080B (zh) * 2010-12-27 2015-11-25 三菱树脂株式会社 脱模膜
CN103254828A (zh) * 2012-02-16 2013-08-21 琳得科株式会社 粘着片和粘着片的使用方法以及粘着片的制备方法
CN103254828B (zh) * 2012-02-16 2016-06-22 琳得科株式会社 粘着片和粘着片的使用方法以及粘着片的制备方法
CN103289587A (zh) * 2012-02-29 2013-09-11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胶粘制品
CN103360965A (zh) * 2012-03-30 2013-10-23 琳得科株式会社 无基材两面粘着带和其制造方法,以及粘着带卷轴和其制造方法
CN103450821A (zh) * 2012-05-28 2013-12-18 祐鼎(福建)光电材料有限公司 无基材光学胶带及其制造方法
CN103571354A (zh) * 2012-07-19 2014-02-12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压敏胶粘片、电气或电子装置构件层压物和光学构件层压物
CN107345117A (zh) * 2016-05-06 2017-11-14 琳得科株式会社 无基材双面粘合片
CN110696149A (zh) * 2018-07-10 2020-01-17 琳得科株式会社 陶瓷生片制造工序用剥离膜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171332B2 (ja) 2013-03-27
KR101502792B1 (ko) 2015-03-16
CN101537726B (zh) 2013-12-04
TWI444290B (zh) 2014-07-11
JP2009220496A (ja) 2009-10-01
KR20090100270A (ko) 2009-09-23
TW200946333A (en) 2009-11-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37726B (zh) 剥离片、带剥离片的偏振片以及无基材双面粘结片
JP5773177B2 (ja) 液晶配向剤、液晶配向膜及び液晶表示素子
JP5109979B2 (ja) 液晶配向処理剤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液晶表示素子
JP5578075B2 (ja) 液晶配向処理剤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液晶表示素子
KR101364921B1 (ko) 규소계 액정 배향제, 액정 배향막 그리고 그들의 제조 방법
CN101735825A (zh) 液晶取向剂、聚有机硅氧烷、液晶取向膜及其形成方法以及液晶显示元件
TWI397564B (zh) 用於偏光膜之聚矽氧離型塗覆膜
KR20060049640A (ko) 위상 리타더, 적층 편광판, 그 제조 방법, 및 액정디스플레이
TWI675096B (zh) 液晶配向劑、液晶配向膜、液晶顯示元件、相位差膜及其製造方法、聚合物以及二胺
CN104919018B (zh) 粘合剂组合物
JP5713008B2 (ja) 液晶配向剤、それを用いた液晶配向膜及び液晶表示素子
BRPI0621348B1 (pt) Método para preparar uma película
CN103627406A (zh) 液晶配向剂、液晶配向膜以及液晶显示元件
CN104380155A (zh) 高度可混溶的聚合物共混物及其用途
JPWO2011136371A1 (ja) 液晶配向剤、それを用いた液晶配向膜及び液晶表示素子
US20150266999A1 (en) Insolubilization of water-soluble polyaramide by cross-linking with polyfunctional aziridine
Chrzanowski et al. Photoalignment-an alternative aligning technique f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s
JP5434927B2 (ja) 液晶配向処理剤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液晶表示素子
CN103459536A (zh) 压敏粘合剂组合物
KR20150093447A (ko) 점착제 조성물
CN102227656A (zh) 相位差元件
TW201636382A (zh) 液晶配向劑、液晶配向膜及液晶元件
CN104969123A (zh) 液晶取向剂、液晶取向膜和液晶显示元件
JP2022548755A (ja) 保護フィルム用粘着剤組成物、これを含む粘着剤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粘着シート
JP3398437B2 (ja) 表面保護層付き液晶高分子フィルムの製造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