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272092A - 一种藿香正气外用制剂及其制备方法与用途 - Google Patents

一种藿香正气外用制剂及其制备方法与用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272092A
CN103272092A CN 201310223676 CN201310223676A CN103272092A CN 103272092 A CN103272092 A CN 103272092A CN 201310223676 CN201310223676 CN 201310223676 CN 201310223676 A CN201310223676 A CN 201310223676A CN 103272092 A CN103272092 A CN 10327209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paration
ageratum
parts
chitosan
ge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310223676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巍
滕厚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zhou Deze 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inan Deze Drug Resear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inan Deze Drug Resear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inan Deze Drug Research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1310223676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272092A/zh
Publication of CN1032720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7209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藿香正气外用制剂及其制备方法与用途,该外用制剂是由藿香正气药物活性成分与壳聚糖、聚维酮等药用高分子材料以一定比例制成的液体或半固体制剂,具体剂型为凝胶剂、软膏剂、涂膜剂、喷膜剂。该外用制剂可用于治疗湿疹、痔疮、手足癣等疾病。

Description

一种藿香正气外用制剂及其制备方法与用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外用制剂及其制备方法与用途,具体涉及藿香正气的外用制剂及其制备方法与用途。
背景技术
藿香正气处方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二》所载藿香正气散,由大腹皮、白芷、紫苏、茯苓、半夏曲、白术、陈皮、厚朴、苦桔梗、藿香、甘草组成;具有解表化湿,理气和中的作用;主治外感风寒、内伤湿滞。现代研究表明本品主要有止吐,镇痛、解痉,增强细胞免疫功能和抑菌等作用【陆蔚,吴文金.藿香正气方药理研究进展.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8,15(增刊):82-83】。
近年来,随着药物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藿香正气水不但可以口服,还可以外用(涂患处,多采用每日3-5次)治疗痱子、疖、蚊虫叮咬、冻疮、汗疹、湿疹、荨麻疹、带状疱疹、头癣、手足廯、灰指甲、扁平苔癣、皮肤瘙痒、白癜风、外阴瘙痒、外阴白斑病、痔疮等疾病【广龙.藿香正气水外用新用途.农村医药报,2007年/7月/24日/第006版;石贵荣,王秀珍.藿香正气水皮肤病新用.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21):181;藿香正气水外用新功效.首都医药,2008,(8):47;杨德明.外用藿香正气水治疗皮肤病.山西中医,1991,7(4):41】。
目前临床上常见的藿香正气类制剂皆为口服制剂,有丸剂、片剂、胶囊剂、颗粒剂、口服液、酊剂等。目前尚无藿香正气外用制剂的公开报道。
而藿香正气水外用具有以下缺点:
第一,药物在患处的保留时间较短从而影响药效发挥,原因如下:
1、藿香正气水中的挥发油容易挥发;
2、藿香正气水的水性使其不具有粘附性,从而易被衣袜等织物擦掉。
第二,藿香正气水的不良气味大,影响患者对此药的接受度。
    第三,藿香正气水中含有较高浓度的乙醇,对皮肤粘膜易产生刺激性。
现有技术【CN101439084B、CN100563635C】有关于藿香正气可以与甲基纤维素、壳聚糖等药用载体制成中药颗粒、滴丸等口服固体制剂的公开文献,其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获得相应的口服固体制剂,达到的技术效果是解决中药吸潮、稳定等口服固体制剂相关的问题。可见,现有技术并未给出藿香正气外用制剂处方与制备方法的技术启示。
发明内容
藿香正气中的药物提取物多难溶于水,极易析出沉淀,广藿香油和紫苏子油更是不溶于水,在水中会出现分层现象。即使有大量乙醇助溶的市售藿香正气水,也会有少量沉淀析出,表明药液稳定性较差。高分子材料具有良好的分散和助溶作用,并具有良好的成膜性。但采用药用高分子材料能否解决藿香正气上述存在的问题,尚需要大量研究方能获知。通过对药用高分子材料及其与藿香正气配比等的筛选研究后,本发明人创造性地利用药用高分子材料的优点,解决藿香正气外用制剂的制备问题,获得质量稳定的藿香正气外用制剂。并且与藿香正气水外用比较,该外用制剂具有以下意想不到的技术效果:
1、该制剂可以在患处表面快速形成较坚固的药膜,从而显著增强了药物在患处表面的粘附性,且不易被织物擦掉,延长给药时间,显著提高了药物疗效。
2、药物中的挥发油成分与辅料结合,极大延长了挥发油的保留时间,不仅可以提高药物的疗效,而且大大降低了药物的不良气味,提高患者的接受度。
3、获得了藿香正气药液完全溶解且稳定的藿香正气外用制剂,解决了药液稳定性较差的问题。
4、该外用制剂可以不含有乙醇,从而避免乙醇所致的皮肤粘膜刺激性。
5、首次发现该外用制剂在制备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鼾症)、过敏性鼻炎和感冒引起的鼻塞中的应用。
6、我们发现含有壳聚糖及其衍生物为辅料制成的外用制剂的抑菌效果优于同浓度的藿香正气水和壳聚糖溶液,表明藿香正气与壳聚糖二者具有协同作用。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提供一种藿香正气外用制剂,其特征在于:该外用制剂是由下述药物活性成分与药用辅料制成的液体或半固体制剂,其中:
1)药物活性成分(为便于说明各成分间的比例关系,我们假定广藿香油与紫苏叶油的密度为1,即1g等于1ml,且所述成分以原料投料量计):由苍术200份、陈皮200份、厚朴200份、白芷300份、茯苓300份、大腹皮300份、生半夏200份、甘草浸膏25份、广藿香油2份、紫苏叶油1份组成。
2)药用辅料:选自羧甲基纤维素钠、甲基纤维素、羟乙基纤维素、乙基纤维素、羟乙甲基纤维素、羟丙基纤维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海藻酸钠、壳聚糖及壳聚糖衍生物、聚维酮、聚乙烯醇、卡波姆、白芨胶、玉米朊、泊洛沙姆、聚丙烯酸树酯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药用高分子材料;
3)药物活性成分以广藿香油计与药用辅料的比例范围为1:5-1:600(ml/g)。
本发明提供的藿香正气外用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活性成分以广藿香油计与药用辅料的比例范围优选为1:20-1:200(ml/g)。
本发明提供的的藿香正气外用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活性成分以广藿香油计与药用辅料的比例范围更优选为1:40-1:100(ml/g)。
本发明提供的上述任一藿香正气外用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用辅料中可以添加所述外用制剂总体积1%-60%的乙醇、聚山梨酯、甘油、丙二醇、乙二醇、聚乙二醇400、聚乙二醇600其中的一种或几种。
本发明提供的上述任一藿香正气外用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壳聚糖衍生物可以是壳聚糖乳酸盐、壳聚糖盐酸盐、壳聚糖硝化物、羧甲基壳聚糖、羟丙基壳聚糖、壳聚糖醋酸酯、壳聚糖丙酸酯、壳聚糖丁二酸酯、壳聚糖戊二酸酯、壳聚糖己二酸酯、琥珀酰化壳聚糖、马来酰化壳聚糖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混合物;所述聚维酮可以是聚维酮K30、聚维酮K90中的一种或两种的混合物;所述卡波姆可以是卡波姆934、卡波姆940、卡波姆974P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混合物;所述泊洛沙姆可以是泊洛沙姆188、泊洛沙姆407中的一种或两种的混合物;所述聚山梨酯可以是聚山梨酯-20、聚山梨酯-40、聚山梨酯-60、聚山梨酯-65、聚山梨酯-80、聚山梨酯-85中的一种。
本发明提供的上述任一藿香正气外用制剂,可以为凝胶剂、软膏剂、涂膜剂、喷膜剂。
本发明还提供藿香正气外用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
    1、按原料配比称取原料药苍术200份、陈皮200份、厚朴200份、白芷300份、茯苓300份、大腹皮300份、生半夏200份、甘草浸膏25份、广藿香油2份、紫苏叶油1份备用;
    2、总提取液的制备:可采用下述方法之一制备,但不限于此,任何常规的中药提取方法皆在本发明保护范围之列。
    方法一:厚朴加乙醇溶液加热回流,取厚朴乙醇液备用;苍术、陈皮、白芷加水蒸馏,收集蒸馏液,蒸馏后的水溶液滤过,得滤过液1;大腹皮加水煎煮,滤过,得滤过液2;茯苓加水煮沸后温浸,滤过,得滤过液3;生半夏用水泡至透心后,另加干姜16.9份,加水煎煮,滤过,得滤过液4;合并滤液1、滤液2、滤液3和滤液4,浓缩,加入甘草浸膏,混匀,加入乙醇使沉淀,滤过,滤液与厚朴乙醇提取液合并,回收乙醇,得总提取液;
    方法二:苍术、陈皮、厚朴、白芷分别按照中国药典流浸膏与浸膏剂项下的渗漉法:用乙醇溶液作为溶剂,浸渍后进行渗漉,收集渗漉液,回收乙醇,得提取液1;茯苓水煮后,温浸,收汁,得提取液2;生半夏用水泡至透心后,另加干姜16.9份,加水煎煮,得提取液3;大腹皮加水煎煮,得提取液4;甘草浸膏打碎后水煮化开,与提取液1、提取液2、提取液3和提取液4合并,浓缩至适量得总提取液;
    方法三:苍术、陈皮、厚朴、白芷用乙醇提取,得醇提取液,浓缩至适量,得浓缩液1;茯苓、大腹皮加水煎煮,合并煎液,滤过,得提取液1;生半夏用水泡至透心后,另加干姜16.9份,加水煎煮,滤过,得提取液2;合并提取液1、提取液2,浓缩后醇沉,取上清液浓缩至适量,得浓缩液2;甘草浸膏打碎后水煮化开,醇沉,取上清液浓缩至适量,得浓缩液3;合并浓缩液1,浓缩液2,浓缩液3得总提取液;
    3、将广藿香油、紫苏叶油加入总提取液中,混匀,制得药液;
    4、取药用高分子材料,加入溶媒中搅拌溶解,得药用高分子材料溶液;
5、将药液加入药用高分子材料溶液,搅拌均匀,制成藿香正气外用制剂。  
本发明还提供藿香正气外用制剂的另一种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
1、按原料配比称取原料药苍术200份、陈皮200份、厚朴200份、白芷300份、茯苓300份、大腹皮300份、生半夏200份、甘草浸膏25份、广藿香油2份、紫苏叶油1份备用;
    2、总提取液的制备:可采用下述方法之一制备,但不限于此,任何常规的中药提取方法皆在本发明保护范围之列。
    方法一:厚朴加乙醇溶液加热回流,取厚朴乙醇液备用;苍术、陈皮、白芷加水蒸馏,收集蒸馏液,蒸馏后的水溶液滤过,得滤过液1;大腹皮加水煎煮,滤过,得滤过液2;茯苓加水煮沸后温浸,滤过,得滤过液3;生半夏用水泡至透心后,另加干姜16.9份,加水煎煮,滤过,得滤过液4;合并滤液1、滤液2、滤液3和滤液4,浓缩,加入甘草浸膏,混匀,加入乙醇使沉淀,滤过,滤液与厚朴乙醇提取液合并,回收乙醇,得总提取液;
    方法二:苍术、陈皮、厚朴、白芷分别按照中国药典流浸膏与浸膏剂项下的渗漉法:用乙醇溶液作为溶剂,浸渍后进行渗漉,收集渗漉液,回收乙醇,得提取液1;茯苓水煮后,温浸,收汁,得提取液2;生半夏用水泡至透心后,另加干姜16.9份,加水煎煮,得提取液3;大腹皮加水煎煮,得提取液4;甘草浸膏打碎后水煮化开,与提取液1、提取液2、提取液3和提取液4合并,浓缩至适量得总提取液;
    方法三:苍术、陈皮、厚朴、白芷用乙醇提取,得醇提取液,浓缩至适量,得浓缩液1;茯苓、大腹皮加水煎煮,合并煎液,滤过,得提取液1;生半夏用水泡至透心后,另加干姜16.9份,加水煎煮,滤过,得提取液2;合并提取液1、提取液2,浓缩后醇沉,取上清液浓缩至适量,得浓缩液2;甘草浸膏打碎后水煮化开,醇沉,取上清液浓缩至适量,得浓缩液3;合并浓缩液1,浓缩液2,浓缩液3得总提取液;
    3、将广藿香油、紫苏叶油加入总提取液中,混匀,制得药液;
4、取药用高分子材料,加入溶媒中搅拌溶解,得药用高分子材料溶液;
5、将适量乙醇、聚山梨酯、甘油、丙二醇、乙二醇、聚乙二醇400、聚乙二醇600其中的一种或几种加入药液中,再加入药用高分子材料溶液,搅拌均匀,制成藿香正气外用制剂。
本发明还最提供上述任一藿香正气外用制剂在制备痱子、疖、蚊虫叮咬、冻疮、汗疹、湿疹、荨麻疹、带状疱疹、头癣、手足癣、灰指甲、扁平苔癣、皮肤瘙痒、白癜风、外阴瘙痒、外阴白斑病、痔疮、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过敏性鼻炎和感冒引起的鼻塞的治疗药物中的应用。
其中藿香正气外用制剂在制备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过敏性鼻炎和感冒引起的鼻塞中的应用属首次发现。
下面给出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不限于此。
具体实施方式:
制备例1本发明药物活性成分(以下简称药液)的制备:
按中国药典比例称取原料药苍术1600g、陈皮1600g、厚朴(姜制)1600g、白芷2400g、茯苓2400g、大腹皮2400g、生半夏1600g、甘草浸膏200g、广藿香油16ml、紫苏叶油8ml备用。
厚朴加60%乙醇加热回流1小时,取厚朴乙醇液备用。苍术、陈皮、白芷加水蒸馏,收集蒸馏液,蒸馏后的水溶液滤过,备用;大腹皮加水煎煮2次,滤过;茯苓加水煮沸后于80℃温浸2次,滤过;生半夏用水泡至透心后,另加干姜136g,加水煎煮2次,滤过。合并上述各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0-1.20(50℃),加入甘草浸膏,混匀,加入2倍量乙醇使沉淀,滤过,滤液与厚朴乙醇提取液合并,回收乙醇,加入广藿香油、紫苏叶油,混匀,制成每100ml含广藿香油0.32ml的药液。
制备例2本发明药物活性成分的制备:
按中国药典比例称取原料药苍术1600g、陈皮1600g、厚朴1600g、白芷2400g、茯苓2400g、大腹皮2400g、生半夏1600g、甘草浸膏200g、广藿香油16ml、紫苏叶油8ml备用。
苍术、陈皮、厚朴、白芷分别按照中国药典流浸膏与浸膏剂项下的渗漉法。用60%乙醇作为溶剂,浸渍24小时后进行渗漉,收集渗漉液,回收乙醇,药液备用;茯苓水煮后,80℃温浸2次,第一次3小时,第二次2小时,收汁;生半夏用冷水浸泡,每8小时换水一次,泡至透心后,另加干姜136g,加水煎煮2次,第一次3小时,第二次2小时,大腹皮加水煎煮3小时,甘草浸膏打碎后水煮化开,合并上述药液,滤过,滤液浓缩至适量;加入广藿香油、紫苏叶油,混匀,制成每100ml含广藿香油0.32ml的药液。
制备例3本发明药物活性成分的制备:
按中国药典比例称取原料药苍术1600g、陈皮1600g、厚朴1600g、白芷2400g、茯苓2400g、大腹皮2400g、生半夏1600g、甘草浸膏200g、广藿香油16ml、紫苏叶油8ml备用。
苍术、陈皮、厚朴、白芷用60%乙醇提取两次,合并醇提取液,浓缩至适量,得浓缩液1;茯苓、大腹皮加水煎煮二次,合并煎液,滤过,得提取液1;生半夏用冷水泡至透心后,另加干姜136g,加水煎煮两次,滤过,得提取液2;合并提取液1、提取液2,浓缩后醇沉,取上清液浓缩至适量,得浓缩液2;甘草浸膏打碎后水煮化开,醇沉,取上清液浓缩至适量,得浓缩液3;合并浓缩液1,浓缩液2,浓缩液3得总提取液;加入广藿香油、紫苏叶油,混匀,制成每100ml含广藿香油0.32ml的药液。
实施例1藿香正气凝胶的制备
取海藻酸钠共4g,加适量水,搅拌溶解制成基质,取按制备例1方法制备的药液250ml(含广藿香油0.8ml),加入10ml聚山梨酯-80搅匀,加入基质中混合均匀,搅匀,制成1000ml均匀液体,即得味微辛的藿香正气凝胶。
实施例2藿香正气涂膜剂的制备
取聚乙烯醇32g,加适量水,搅拌溶解制成基质,取按制备例3方法制备的药液250ml(含广藿香油0.8ml),加入600ml乙醇,与基质混合均匀,制成1000ml均匀液体,即得味微辛的藿香正气涂膜剂。
实施例3藿香正气凝胶的制备
取480g聚维酮K30,加适量水,搅拌溶解,制成基质,取按制备例2方法制备的药液250ml(含广藿香油0.8ml),与基质混合均匀,制成1000ml均匀的液体,即得味微辛的藿香正气凝胶。
实施例4藿香正气凝胶的制备
取羧甲基纤维素钠16g,加适量水,搅拌溶涨,制成基质,取按制备例2方法制备的药液250ml(含广藿香油0.8ml),加入300ml甘油,与基质混合均匀,制成1000ml均匀液体,即得味微辛的藿香正气凝胶。
实施例5藿香正气软膏的制备
取羟丙基甲基纤维素80g、海藻酸钠20g,60g聚维酮K90加适量水,搅拌溶解,制成基质,加入200ml丙二醇,取按制备例1方法制备的药液250ml(含广藿香油0.8ml),与基质混合均匀,制成1000g半固体稠膏,即得味微辛的藿香正气软膏。
实施例6藿香正气凝胶的制备
取马来酰化壳聚糖16g,加适量水,搅拌溶解,制成基质,取按制备例2方法制备的药液250ml(含广藿香油0.8ml),与基质混合均匀,搅拌均匀,制成1000ml均匀液体,即得味微辛的藿香正气凝胶。
实施例7藿香正气凝胶的制备
取壳聚糖盐酸盐72g,加适量水,搅拌溶解,制成基质,取按制备例3方法制备的药液250ml(含广藿香油0.8ml),加入400ml聚乙二醇400,与基质混合均匀,制成1000ml均匀液体,即得味微辛的藿香正气凝胶。
实施例8藿香正气凝胶的制备
取琥珀酰化壳聚糖64g,加适量水,搅拌溶解,制成基质,取按制备例1方法制备的药液250ml(含广藿香油0.8ml),加入300ml聚乙二醇600,与基质混合均匀,制成1000ml均匀液体,即得味微辛的藿香正气凝胶。
实施例9藿香正气凝胶的制备
取壳聚糖乳酸盐56g,加适量水,搅拌溶解,制成基质,取按制备例2方法制备的药液250ml(含广藿香油0.8ml),加入80ml聚山梨酯-20和60ml丙二醇,与基质混合均匀,制成1000ml均匀液体,即得味微辛的藿香正气凝胶。
实施例10藿香正气涂膜剂的制备
取壳聚糖48g,加适量水,加冰醋酸20ml,搅拌溶解,制成基质,取按制备例1方法制备的药液250ml(含广藿香油0.8ml),加入120ml聚山梨酯-40,加适量冰醋酸调pH4.5,与基质混合均匀,制成1000ml均匀液体,即得味微辛的藿香正气凝胶。
实施例11藿香正气凝胶的制备
取壳聚糖40g加适量水,加稀盐酸15ml,搅拌溶解,取440g聚维酮K30加适量水溶解,将二者混合制成基质,取按制备例1方法制备的药液250ml(含广藿香油0.8ml),加入100ml聚山梨酯-60和80ml甘油,加适量冰醋酸调pH5.0,与基质混合均匀,制成1000ml均匀液体,即得味微辛的藿香正气凝胶。
实施例12藿香正气凝胶的制备
取壳聚糖50g,加适量水,加稀硝酸15ml,搅拌溶解,取350g泊洛沙姆188 加水溶解,将两者混合制成基质,取按制备例3方法制备的药液250ml(含广藿香油0.8ml),加入200ml乙醇和100ml丙二醇,加适量冰醋酸调pH4.0,与基质混合均匀,制成1000ml均匀液体,即得味微辛的藿香正气凝胶。
实施例13藿香正气凝胶的制备
取壳聚糖48g,加适量水,加稀硫酸10ml,搅拌溶解,制成基质,取按制备例1方法制备的药液250ml(含广藿香油0.8ml),加入50ml聚山梨酯-65和180ml聚乙二醇400,加适量冰醋酸调pH5.0,与基质混合均匀,制成1000ml均匀的稠厚液体,即得味微辛的藿香正气凝胶。
实施例14藿香正气凝胶的制备
取壳聚糖48g,加适量水,加冰醋酸和稀盐酸混合液20ml,搅拌溶解,制成基质,取按制备例1方法制备的药液250ml(含广藿香油0.8ml),加入50ml聚山梨酯-85和100ml聚乙二醇600,加适量冰醋酸调pH4.5,与基质混合均匀,制成1000ml均匀液体,即得味微辛的藿香正气凝胶。
实施例15藿香正气凝胶的制备
取羧甲基壳聚糖40g,加适量水,搅拌溶解,制成基质,取按制备例2方法制备的药液250ml(含广藿香油0.8ml),加入40ml聚山梨酯-80和100ml乙二醇和30ml甘油,与基质混合均匀,制成1000ml均匀的液体,即得味微辛的藿香正气凝胶。
实施例16藿香正气凝胶的制备
取羟丙基壳聚糖32g,加适量水,搅拌溶解,制成基质,取按制备例1方法制备的药液250ml(含广藿香油0.8ml),加入20ml甘油和180ml丙二醇和100ml聚乙二醇600,与基质混合均匀,制成1000ml均匀的液体,即得味微辛的藿香正气凝胶。
实施例17藿香正气涂膜剂的制备
取壳聚糖硝化物24g,加适量水,搅拌溶解,制成基质,取按制备例2方法制备的药液250ml(含广藿香油0.8ml),加入100ml聚山梨酯-80,与基质混合均匀,制成1000ml均匀液体,即得味微辛的藿香正气涂膜剂。
实施例18藿香正气喷膜剂的制备
取壳聚糖戊二酸酯16g,加适量水,搅拌溶解,制成基质,取按制备例1方法制备的药液250ml(含广藿香油0.8ml),加入400ml乙醇,与基质混合均匀,制成1000ml均匀液体,加入喷雾容器,即得味微辛的藿香正气喷膜剂。
实施例19藿香正气喷膜剂的制备
取壳聚糖醋酸酯8g,加适量水,搅拌溶解,制成基质,取按制备例2方法制备的药液250ml(含广藿香油0.8ml),加入500ml乙醇和100ml丙二醇,搅拌均匀,与基质混合均匀,制成1000ml均匀液体,加入喷雾容器,即得味微辛的藿香正气喷膜剂。
实施例20藿香正气凝胶的制备
取羟丙基壳聚糖和壳聚糖盐酸盐各20g,加适量水,搅拌溶解,制成基质,取按制备例1方法制备的药液250ml(含广藿香油0.8ml),加入100ml聚山梨酯-80,搅拌均匀,与基质混合均匀,制成1000ml均匀液体,即得味微辛的藿香正气凝胶。
实施例21藿香正气凝胶的制备
取壳聚糖40g加适量水,加冰醋酸15ml,搅拌溶解,另取聚乙烯醇30g,加适量水溶解,将二者混合制成基质,取按制备例1方法制备的药液250ml(含广藿香油0.8ml),加入100ml聚山梨酯-80和100ml甘油,加适量冰醋酸调pH4.5,与基质混合均匀,制成1000ml均匀液体,即得味微辛的藿香正气凝胶。
实施例22藿香正气凝胶的制备
取50g壳聚糖盐酸盐和70g聚维酮K90,加适量水,搅拌溶解,制成基质,取按制备例1方法制备的药液250ml(含广藿香油0.8ml),与基质混合均匀,搅拌均匀,制成1000ml均匀液体,即得味微辛的藿香正气凝胶。
实施例23藿香正气凝胶的制备
取50g羟丙基壳聚糖和40g聚乙烯醇和70g聚维酮K90加适量水,搅拌溶解,制成基质,取按制备例1方法制备的药液250ml(含广藿香油0.8ml),与基质混合均匀,制成1000ml均匀液体,即得味微辛的藿香正气凝胶。
实施例24藿香正气凝胶的制备
取马来酰壳聚糖40g和羧甲基纤维素钠20g,加适量水搅拌溶解,制成基质,取按制备例1方法制备的药液250ml(含广藿香油0.8ml),加入70ml聚山梨酯80和100ml甘油,搅匀,与基质混合均匀,制成1000ml均匀液体,即得味微辛的藿香正气凝胶。
实施例25藿香正气凝胶的制备
取壳聚糖硝化物80g和羟丙基甲基纤维素20g,加适量水搅拌溶解,制成基质,取按制备例1方法制备的药液250ml(含广藿香油0.8ml),加入120ml乙二醇,与基质混合均匀,制成1000ml均匀液体,即得味微辛的藿香正气凝胶。
实施例26藿香正气凝胶的制备
取聚乙烯醇60g和海藻酸钠20g,加适量水搅拌溶解,制成基质,取按制备例1方法制备的药液250ml(含广藿香油0.8ml),加入430ml聚乙二醇400和70ml聚山梨酯80,搅拌均匀,与基质混合均匀,制成1000ml均匀液体,即得味微辛的藿香正气凝胶。
实施例27藿香正气凝胶的制备
取30g聚乙烯醇、30g羧甲基纤维素钠和100g聚维酮K30,加适量水搅拌溶解,制成基质,取按制备例1方法制备的药液250ml(含广藿香油0.8ml),加入100ml丙二醇,与基质混合均匀,制成1000ml均匀液体,即得味微辛的藿香正气凝胶。
实施例28藿香正气凝胶的制备
取40g卡波姆934,加适量水,搅拌溶解,加入适量乙二胺,搅匀,制成基质,取按制备例1方法制备的药液250ml(含广藿香油0.8ml),加入70ml聚山梨酯80和30ml甘油,与基质混合均匀,制成1000ml均匀液体,即得味微辛的藿香正气凝胶。
实施例29藿香正气涂膜剂的制备
取35g聚乙烯醇、45g聚维酮K30加适量水搅拌溶解,制成基质,取按制备例1方法制备的药液250ml(含广藿香油0.8ml),加入50ml聚山梨酯80,与基质混合均匀,制成1000ml均匀液体,即得味微辛的藿香正气涂膜剂。
实施例30藿香正气涂膜剂的制备
取聚乙烯醇60g,加适量水搅拌溶解,制成基质,取按制备例1方法制备的药液250ml(含广藿香油0.8ml),加入100ml聚山梨酯80,与基质混合均匀,制成1000ml均匀液体,即得味微辛的藿香正气涂膜剂。
实施例31藿香正气涂膜剂的制备
取聚乙烯醇3.5g,加适量水搅拌溶解备用,取海藻酸钠0.5g,适量水溶解备用,取按制备例1方法制备的药液250ml(含广藿香油0.8ml),加入海藻酸钠溶液混匀,再加入聚乙烯醇溶液混合均匀,制成1000ml均匀液体,即得味微辛的藿香正气涂膜剂。
实施例32藿香正气涂膜剂的制备
取60g聚乙烯醇,100g聚维酮K30加适量水搅拌溶解,制成基质,取按制备例1方法制备的药液250ml(含广藿香油0.8ml),加入100ml聚山梨酯80,与基质混合均匀,制成1000ml均匀液体,即得味微辛的藿香正气涂膜剂。
实施例33藿香正气涂膜剂的制备
取玉米朊32g加入750ml乙醇,搅拌溶解制成基质,取按制备例1方法制备的药液250ml(含广藿香油0.8ml),与基质混合均匀,制成1000ml均匀液体,即得味微辛的藿香正气涂膜剂。
实施例34藿香正气涂膜剂的制备
取白芨胶32g,加适量水,搅拌溶解制成基质,取按制备例1方法制备的药液250ml(含广藿香油0.8ml),加入150ml聚山梨酯80,与基质混合均匀,制成1000ml均匀液体,即得味微辛的藿香正气涂膜剂。
实施例35藿香正气凝胶的制备
取泊洛沙姆188约320g,加适量水,搅拌溶解制成基质,取按制备例1方法制备的药液250ml(含广藿香油0.8ml),加入50ml聚山梨酯80,与基质混合均匀,制成1000ml均匀液体,即得味微辛的藿香正气凝胶。
实施例36藿香正气凝胶的制备
取泊洛沙姆407约200g,加适量水,搅拌溶解制成基质,取按制备例1方法制备的药液250ml(含广藿香油0.8ml),加入50ml聚山梨酯80,与基质混合均匀,制成1000ml均匀液体,即得味微辛的藿香正气凝胶。
实施例37藿香正气凝胶的制备
取100g泊洛沙姆188和140g泊洛沙姆407,加适量水,搅拌溶解制成基质,取按制备例1方法制备的药液250ml(含广藿香油0.8ml),与基质混合均匀,制成1000ml均匀液体,即得味微辛的藿香正气凝胶。
实施例38藿香正气凝胶的制备
取甲基纤维素8g,加适量水,搅拌溶解制成基质,取按制备例1方法制备的药液250ml(含广藿香油0.8ml),加入100ml聚山梨酯80,与基质混合均匀,制成1000ml均匀液体,即得味微辛的藿香正气凝胶。
实施例39藿香正气涂膜剂的制备
取聚丙烯酸树酯80g,加乙醇800ml,搅拌溶解制成基质,取按制备例1方法制备的药液250ml(含广藿香油0.8ml),与基质混合均匀,制成1000ml均匀液体,即得味微辛的藿香正气涂膜剂。
实施例40藿香正气涂膜剂的制备
取玉米朊20g、聚丙烯酸树酯44g加入650ml乙醇,搅拌溶解制成基质,取按制备例1方法制备的药液250ml(含广藿香油0.8ml),与基质混合均匀,制成1000ml均匀液体,即得味微辛的藿香正气涂膜剂。
实施例41藿香正气喷膜剂的制备
取聚乙烯醇20g,加适量水,搅拌溶解,制成基质,取按制备例2方法制备的药液250ml(含广藿香油0.8ml),与基质混合均匀,制成1000ml均匀液体,加入喷雾容器,即得味微辛的藿香正气喷膜剂。
实施例42藿香正气喷膜剂的制备
取8g聚乙烯醇,4g聚维酮K30加适量水,搅拌溶解,制成基质,取按制备例1方法制备的药液250ml(含广藿香油0.8ml),与基质混合均匀,制成1000ml均匀液体,加入喷雾容器,即得味微辛的藿香正气喷膜剂。
实施例43藿香正气软膏的制备
取30g羟丙基甲基纤维素、160g聚乙烯醇,250g聚维酮K30加适量水,搅拌溶解,制成基质,取按制备例2方法制备的药液250ml(含广藿香油0.8ml),与基质混合均匀,制成1000g半固体稠膏,即得味微辛的藿香正气软膏。
实施例44藿香正气软膏的制备
取300g泊洛沙姆188、白芨胶60g加适量水,搅拌溶解,制成基质,取按制备例1方法制备的药液250ml(含广藿香油0.8ml),与基质混合均匀,制成1000g半固体稠膏,即得味微辛的藿香正气软膏。
实施例45藿香正气软膏的制备
取50g甲基纤维素、10g海藻酸钠,140g聚维酮K30加适量水,搅拌溶解,制成基质,加入500ml丙二醇,取按制备例2方法制备的药液250ml(含广藿香油0.8ml),与基质混合均匀,制成1000g半固体稠膏,即得味微辛的藿香正气软膏。
实施例46藿香正气喷膜剂的制备
取聚乙烯醇20g,加适量水,搅拌溶解,制成基质,取按制备例2方法制备的药液250ml(含广藿香油0.8ml),加入乙醇500ml,与基质混合均匀,制成1000ml均匀液体,加入喷雾容器,即得味微辛的藿香正气喷膜剂。
实施例47藿香正气喷膜剂的制备
取8g聚乙烯醇,4g聚维酮K30加适量水,搅拌溶解,制成基质,取按制备例3方法制备的药液250ml(含广藿香油0.8ml),与基质混合均匀,制成1000ml均匀液体,加入喷雾容器,即得味微辛的藿香正气喷膜剂。
实施例48藿香正气软膏的制备
取30g羟丙基甲基纤维素、250g聚维酮K30加适量水,搅拌溶解,制成基质,取按制备例3方法制备的药液250ml(含广藿香油0.8ml),与基质混合均匀,制成1000g半固体稠膏,即得味微辛的藿香正气软膏。
实施例49藿香正气凝胶的制备
取乙基纤维素30g,加适量水,搅拌溶涨,制成基质,取按制备例2方法制备的药液250ml(含广藿香油0.8ml),加入100ml聚山梨酯80,与基质混合均匀,制成1000ml均匀液体,即得味微辛的藿香正气凝胶。
实施例50藿香正气凝胶的制备
取羟乙基纤维素40g,加适量水,搅拌溶涨,制成基质,取按制备例3方法制备的药液250ml(含广藿香油0.8ml),加入80ml聚山梨酯80,与基质混合均匀,制成1000ml均匀液体,即得味微辛的藿香正气凝胶。
实施例51藿香正气凝胶的制备
取羟丙基纤维素35g,加适量水,搅拌溶涨,制成基质,取按制备例2方法制备的药液250ml(含广藿香油0.8ml),加入100ml聚山梨酯80,与基质混合均匀,制成1000ml均匀液体,即得味微辛的藿香正气凝胶。
实施例52藿香正气凝胶的制备
取羟乙甲基纤维素50g,加适量水,搅拌溶涨,制成基质,取按制备例2方法制备的药液250ml(含广藿香油0.8ml),加入100ml聚山梨酯80,与基质混合均匀,制成1000ml均匀液体,即得味微辛的藿香正气凝胶。
实施例53藿香正气凝胶的制备
取羟乙甲基纤维素20g,羟丙基纤维素15g,加适量水,搅拌溶涨,制成基质,取按制备例2方法制备的药液250ml(含广藿香油0.8ml),加入100ml聚山梨酯80,与基质混合均匀,制成1000ml均匀液体,即得味微辛的藿香正气凝胶。
实施例54藿香正气凝胶的制备
取60g聚乙烯醇,40g卡波姆940,加适量水,搅拌溶涨,制成基质,取按制备例2方法制备的药液250ml(含广藿香油0.8ml),加入100ml聚山梨酯80,与基质混合均匀,制成1000ml均匀液体,即得味微辛的藿香正气凝胶。
实施例55藿香正气凝胶的制备
取80g卡波姆974P,40g卡波姆940,加适量水,搅拌溶涨,制成基质,取按制备例2方法制备的药液250ml(含广藿香油0.8ml),加入100ml聚山梨酯80,与基质混合均匀,制成1000ml均匀液体,即得味微辛的藿香正气凝胶。
实施例56藿香正气乳膏剂的制备
取十八醇 50g  硬脂酸50g  羟苯乙酯1.0g   液体石蜡60g  白凡士林100g 加热融化,加入按制备例3方法制备的药液250ml和400ml聚山梨酯-80,加适量水成1000ml,高剪切力乳化机充分搅拌乳化成膏状,即得味微辛的藿香正气乳膏。
实验例1体外抑菌实验
1、受试菌种:
    红色毛癣菌、白色念珠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购买于北京北纳创联生物技术研究院。
2、实验方法:
采用药基试管法进行最低抑菌浓度(MIC)测定,将藿香正气涂膜剂1(实施例10制备)、藿香正气涂膜剂2(实施例32制备)、藿香正气水、壳聚糖各50ml配制成50%上述受试物的沙氏琼脂100ml即为第1管浓度,然后用沙氏琼脂作等倍稀释,即为第2管至第9管,依次为25%、12.5%……0.195%的浓度,第10管为对照管(单纯沙氏琼脂)。接种后置于25℃恒温培养箱内逐日观察记录其生长情况,共4周,以肉眼判定无菌生长的最低药物浓度试管为最低抑菌浓度。
3、实验结果:
结果显示:以壳聚糖为辅料的藿香正气凝胶抑菌效果优于藿香正气水与壳聚糖,且藿香正气药物活性成分与壳聚糖具有协同作用。详见下表。
Figure 715675DEST_PATH_IMAGE001
霉菌性阴道炎是引起外阴瘙痒最常见的原因。80-90%霉菌性阴道炎是白色念珠菌引起的。头癣、手足癣、灰指甲是皮肤癣菌感染引起,主要的致病菌包括红色毛癣菌等。金葡菌是多种感染的致病菌。藿香正气涂膜剂的上述抑菌活性,表明其可用治外阴瘙痒、头癣、手足癣、灰指甲、金葡菌感染相关的疾病。
实验例2 藿香正气外用制剂的有效性
藿香正气外用制剂治疗多例痱子、疖、蚊虫叮咬、冻疮、汗疹、湿疹、荨麻疹、带状疱疹、头癣、手足癣、灰指甲、扁平苔癣、皮肤瘙痒、白癜风、外阴瘙痒、外阴白斑病、痔疮、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过敏性鼻炎和感冒引起的鼻塞患者,取得满意疗效。下面以典型病例为例说明藿香正气外用制剂用治上述疾病的有效性,具体如下:
    鼾症:吴某,男,67岁,入睡鼾症、发憋,多年。采用藿香正气凝胶鼻腔内壁涂抹后,自述呼吸畅通,睡眠质量提高。15天后,呼吸暂停症状消失,鼾声消失。
    过敏性鼻炎:王某,男,37岁,患过敏性鼻炎多年,自述遇冷空气、异味等刺激后,出现鼻痒、鼻堵、流清水鼻涕,打喷嚏 。经多方治疗无效。采用藿香正气凝胶鼻腔内壁涂抹后,自述呼吸畅通,症状明显减轻。15天后,过敏性鼻炎症状完全消失,跟踪1年无复发现象。
    感冒鼻塞:李某,男,10岁,因患感冒引起严重鼻塞,口服抗感冒药不能减轻鼻塞症状,采用藿香正气涂膜剂鼻腔内壁涂抹后,自述呼吸畅通,症状明显减轻。每天涂抹一次,3天后症状消失。
湿疹:刘某,男12岁,学生,因长时间坐姿导致臀部产生湿疹,瘙痒难耐,采用藿香正气凝胶涂抹一次后即愈。
痔疮:某男,39岁。肛门肿胀,分泌物增多,瘙痒,疼痛。诊断为外痔。采用藿香正气凝胶涂抹,每日1-2次,涂抹15天后,上述症状消失。
肛门湿疹:孙某,男,40岁,患者肛门部有渗出、丘疹,瘙痒难耐,采用藿香正气凝胶涂抹后,当天症状明显减轻,每天两次,连续给药5天,症状消除。 
皮肤瘙痒:乔某,男,55岁,自述小腿部和胸部经常瘙痒难耐,采用藿香正气凝胶涂抹后,当天症状明显减轻,每天一次,连续给药7天,症状消除。
    扁平苔癣:某女,50岁,臂部出现瘙痒性、炎症性皮疹。经医院诊断为扁平苔癣。采用藿香正气凝胶涂抹后,当天瘙痒症状明显减轻,每天一次,连续给药15天,症状消除。
    外阴瘙痒:张某,女,56岁。患糖尿病多年。近日来感外阴瘙痒,服降糖药治疗,但外阴瘙痒未见明显好转,要求中药外用治疗。采用藿香正气凝胶涂抹,使用1次后外阴瘙痒症状减轻,每天一次,连续给药15天,症状消除。
    白癜风:患者女,11 岁,左臂背侧长了几块白斑,界限清楚,无其他自觉症状。确诊为白癜风,尝试各种西医途径治疗后未见效果,采用每日用藿香正气涂膜剂涂擦患部,稍用力擦至皮肤微红,一日两次,持续6月后可见白斑处颜色渐淡,改善明显。
    带状疱疹:某男,35岁。左胸部起水疱3天。诊断为带状疱疹。采用藿香正气喷膜剂涂抹,每日2次,5天而愈。
荨麻疹:患者男,40岁,自诉在三年前,大腿出现大量扁平状红疙瘩,诊断为荨麻疹。采用藿香正气涂膜剂涂抹,每日2次,2周后症状减轻,1月后痊愈。
汗疹:患者女,38 岁,手掌于夏季常易出现米粒大深在性水泡,呈半球形,经诊为汗疹。采用藿香正气软膏涂搽患处,每日涂搽1次。2天后汗疹消失。
冻疮:某女,40岁,手背每至冬季出现肿胀性鲜红、多个结节。诊为冻疮。 采用藿香正气凝胶涂搽患处,每日涂搽1次,5天后症状消失。
蚊虫叮咬:某男,30岁,手部被蚊子叮咬,局部红肿,瘙痒。采用藿香正气凝胶涂搽患处,1次后红肿与瘙痒感皆消失。
痱子:某男,3岁,颈胸部出现大片痱子,采用藿香正气涂膜剂涂抹,使用1次后症状即消失。
疖:某男,39岁,颈枕部有多枚疖子,头为黄色或白色,中间有脓汁 ,采用藿香正气软膏涂抹,每天一次,连续给药3天,症状消除。
以上藿香正气外用制剂为按实施例14、32、43、46方法制备的样品。
【藿香正气外用制剂与藿香正气水疗效对比】:
将临床明确诊断的足癣患者20例,随机分为藿香正气凝胶组与藿香正气水组,各10例。两组分别给予藿香正气凝胶(按实施例3制备)与藿香正气水(市售品)治疗。疗程为90天。给药90天,按疗效判定标准【疗效判定标准:痊愈:皮损及瘙痒症状完全消失;显效:皮损面积缩小≧60%,瘙痒症状明显改善;好转:皮损面积缩小20%-60%,瘙痒症状有所改善;无效:皮损面积及瘙痒症状无变化或加重。以痊愈加显效计算总有效率】评价两者临床疗效有效率与真菌清除率,结果显示:藿香正气凝胶的总有效率为90%,真菌清除率为90%;藿香正气水的总有效率为70%,真菌清除率为70%。藿香正气凝胶疗效优于藿香正气水。典型病例情况如下:
    藿香正气凝胶:足癣:张某,男62岁,患足癣多年,足底皮肤粗厚而干燥,角化脱屑、瘙痒,脚趾甲亦感染真菌变色增厚,多方治疗效果不理想。采用藿香正气涂膜剂全脚涂抹,每天晚上洗脚后涂抹一次,30天后,症状明显减轻,60天后脚趾甲大部恢复正常。连续使用半年后停药,跟踪1年未见复发。
藿香正气水:足癣:李某,男46岁,患足癣多年,足底皮肤粗厚而干燥,角化脱屑、瘙痒,多方治疗效果不理想。采用藿香正气水全脚涂抹,每日3-5次,90天后,症状有所减轻。
实验例3藿香正气外用制剂的刺激性试验
1、实验动物:
    家兔,每组4只,雌、雄各半,分为藿香正气凝胶(按实施例37制备)组、藿香正气水(市售品)组,采用同体左右侧自身对比法。试验前24小时对背部进行脱毛处理。去毛范围左、右各3 cm×3 cm。破损皮肤的刺激性试验采用在用药部位用砂纸磨或划“井”字并以渗血为度的方法。 
    2、给药方法:
    取受试物0.5 ml直接涂布于一侧已去毛的皮肤上,然后用二层纱布(2.5 cm×2.5 cm)和一层玻璃纸覆盖,再用无刺激性胶布和绷带加以固定;另一侧涂布赋形剂作对照。贴敷时间4小时。贴敷结束后,除去受试物并用温水或无刺激性溶剂清洁给药部位。
    3、结果观察与评价
    在自然光线或全光谱灯光下观察皮肤反应。在去除药物后30-60分钟,24、48和72小时肉眼观察并记录涂敷部位有无红斑和水肿等情况。按《中药、天然药物局部刺激性和溶血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评分标准对皮肤红斑和水肿进行评分。计算每一观察时间点各组受试物及赋形剂皮肤反应积分的平均分值,按《中药、天然药物局部刺激性和溶血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进行刺激强度评价。
5、实验结果与结论
结果显示:藿香正气凝胶为代表的外用制剂皮肤刺激性显著降低。具体见下表。
Figure 495412DEST_PATH_IMAGE002
实验例4 药物稳定性研究
    取按实施例14、32、43、46方法制备的样品进行稳定性考察。考察方法和结果如下:
实验方法:
    1、离心实验
    分别称取3个不同批号的制剂各59g,置于10mL离心试管中,以4000r.min-1离心30min,观察制剂的外观和涂展性的变化。
    2、耐热实验
    分别将3个不同批号的制剂置于玻璃瓶中密封后,放入(60土2)℃烘箱中,24h后取出,恢复室温,观察外观、涂展性和pH值的变化,并测定厚朴酚的含量含量。
    3、耐寒实验
    分别将3个不同批号的制剂置于玻璃瓶中密封后,放入(-15土2℃)冰箱中,24h后取出,恢复室温,观察外观、涂展性和pH值的变化,并测定厚朴酚的含量含量。
    4、酸碱度测定
    分别称取3个不同批号的制剂各29g于小烧杯中,加人50mL蒸馏水稀释,用pHS一2C型酸度计测定pH值。
    5、室温留样观察
    分别称取3个不同批号的制剂各10g左右,用铝管包装,于室温下放样,并于0,1,2,3,6,12个月时取样,观察制剂外观和涂展性的变化,并测厚朴酚的含量。
    6、恒温加速实验
    分别称取3个不同批号的制剂各10g左右,用铝管包装,于(30士2)℃,RH(60士5)%条件下连续放样观察3个月,并于0,l,2,3个月时分别取样,按含量检测要求进行检测,并观察制剂外观和涂展性的变化。
实验结果:
1、藿香正气各外用制剂经离心试验后,分布均匀,无分层、沉淀现象,pH值的无明显变化。
2、在(60士2)℃条件下放置24h后,厚朴酚的含量含量略有下降,但无分层、沉淀现象,pH值的无明显变化。
3、在(-15士2)℃条件下存放时,厚朴酚的含量和颜色均无明显变化,也无分层、沉淀现象,pH值的无明显变化。
4、室温留样和加速实验结果表明,各制剂在考察期内厚朴酚的含量、颜色、均匀度无明显变化,涂展性良好,pH值的无明显变化。

Claims (12)

1.一种藿香正气外用制剂,其特征在于:该外用制剂是由下述药物活性成分与药用辅料制成的液体或半固体制剂,其中:
1)药物活性成分:由苍术200份、陈皮200份、厚朴200份、白芷300份、茯苓300份、大腹皮300份、生半夏200份、甘草浸膏25份、广藿香油2份、紫苏叶油1份组成;
2)药用辅料:选自羧甲基纤维素钠、甲基纤维素、羟乙基纤维素、乙基纤维素、羟乙甲基纤维素、羟丙基纤维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海藻酸钠、壳聚糖及壳聚糖衍生物、聚维酮、聚乙烯醇、卡波姆、白芨胶、玉米朊、泊洛沙姆、聚丙烯酸树酯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药用高分子材料;
3)药物活性成分以广藿香油计与药用辅料的比例范围为1:5-1:600(ml/g)。
2.权利要求1所述的藿香正气外用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活性成分以广藿香油计与药用辅料的比例范围为1:20-1:200(ml/g)。
3.权利要求2所述的藿香正气外用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活性成分以广藿香油计与药用辅料的比例范围为1:40-1:100(ml/g)。
4.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藿香正气外用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用辅料中可以添加所述外用制剂总体积1%-60%的乙醇、聚山梨酯、甘油、丙二醇、乙二醇、聚乙二醇400、聚乙二醇600其中的一种或几种。
5.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藿香正气外用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壳聚糖衍生物可以是壳聚糖乳酸盐、壳聚糖盐酸盐、壳聚糖硝化物、羧甲基壳聚糖、羟丙基壳聚糖、壳聚糖醋酸酯、壳聚糖丙酸酯、壳聚糖丁二酸酯、壳聚糖戊二酸酯、壳聚糖己二酸酯、琥珀酰化壳聚糖、马来酰化壳聚糖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混合物;所述聚维酮可以是聚维酮K30、聚维酮K90中的一种或两种的混合物;所述卡波姆可以是卡波姆934、卡波姆940、卡波姆974P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混合物;所述泊洛沙姆可以是泊洛沙姆188、泊洛沙姆407中的一种或两种的混合物。
6.权利要求4所述的藿香正气外用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壳聚糖衍生物可以是壳聚糖乳酸盐、壳聚糖盐酸盐、壳聚糖硝化物、羧甲基壳聚糖、羟丙基壳聚糖、壳聚糖醋酸酯、壳聚糖丙酸酯、壳聚糖丁二酸酯、壳聚糖戊二酸酯、壳聚糖己二酸酯、琥珀酰化壳聚糖、马来酰化壳聚糖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混合物;所述聚维酮可以是聚维酮K30、聚维酮K90中的一种或两种的混合物;所述卡波姆可以是卡波姆934、卡波姆940、卡波姆974P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混合物;所述泊洛沙姆可以是泊洛沙姆188、泊洛沙姆407;所述聚山梨酯可以是聚山梨酯-20、聚山梨酯-40、聚山梨酯-60、聚山梨酯-65、聚山梨酯-80、聚山梨酯-85中的一种。
7.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藿香正气外用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用制剂可以为凝胶剂、软膏剂、涂膜剂、喷膜剂。
8.权利要求4所述的藿香正气外用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用制剂可以为凝胶剂、软膏剂、涂膜剂、喷膜剂。
9.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藿香正气外用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
A)按原料配比称取原料药苍术200份、陈皮200份、厚朴200份、白芷300份、茯苓300份、大腹皮300份、生半夏200份、甘草浸膏25份、广藿香油2份、紫苏叶油1份备用;
B)总提取液的制备:可采用下述方法之一制备:
方法一:厚朴加乙醇溶液加热回流,取厚朴乙醇液备用;苍术、陈皮、白芷加水蒸馏,收集蒸馏液,蒸馏后的水溶液滤过,得滤过液1;大腹皮加水煎煮,滤过,得滤过液2;茯苓加水煮沸后温浸,滤过,得滤过液3;生半夏用水泡至透心后,另加干姜16.9份,加水煎煮,滤过,得滤过液4;合并滤液1、滤液2、滤液3和滤液4,浓缩,加入甘草浸膏,混匀,加入乙醇使沉淀,滤过,滤液与厚朴乙醇提取液合并,回收乙醇,得总提取液;
方法二:苍术、陈皮、厚朴、白芷分别按照中国药典流浸膏与浸膏剂项下的渗漉法:用乙醇溶液作为溶剂,浸渍后进行渗漉,收集渗漉液,回收乙醇,得提取液1;茯苓水煮后,温浸,收汁,得提取液2;生半夏用水泡至透心后,另加干姜16.9份,加水煎煮,得提取液3;大腹皮加水煎煮,得提取液4;甘草浸膏打碎后水煮化开,与提取液1、提取液2、提取液3和提取液4合并,浓缩至适量得总提取液;
方法三:苍术、陈皮、厚朴、白芷用乙醇提取,得醇提取液,浓缩至适量,得浓缩液1;茯苓、大腹皮加水煎煮,合并煎液,滤过,得提取液1;生半夏用水泡至透心后,另加干姜16.9份,加水煎煮,滤过,得提取液2;合并提取液1、提取液2,浓缩后醇沉,取上清液浓缩至适量,得浓缩液2;甘草浸膏打碎后水煮化开,醇沉,取上清液浓缩至适量,得浓缩液3;合并浓缩液1,浓缩液2,浓缩液3得总提取液;
C)将广藿香油、紫苏叶油加入总提取液中,混匀,制得药液;
D)取药用高分子材料,加入溶媒中搅拌溶解,得药用高分子材料溶液;
E)将药液加入药用高分子材料溶液,搅拌均匀,制成藿香正气外用制剂。
10.权利要求4所述的藿香正气外用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
B)按原料配比称取原料药苍术200份、陈皮200份、厚朴200份、白芷300份、茯苓300份、大腹皮300份、生半夏200份、甘草浸膏25份、广藿香油2份、紫苏叶油1份备用;
B)总提取液的制备:可采用下述方法之一制备:
方法一:厚朴加乙醇溶液加热回流,取厚朴乙醇液备用;苍术、陈皮、白芷加水蒸馏,收集蒸馏液,蒸馏后的水溶液滤过,得滤过液1;大腹皮加水煎煮,滤过,得滤过液2;茯苓加水煮沸后温浸,滤过,得滤过液3;生半夏用水泡至透心后,另加干姜16.9份,加水煎煮,滤过,得滤过液4;合并滤液1、滤液2、滤液3和滤液4,浓缩,加入甘草浸膏,混匀,加入乙醇使沉淀,滤过,滤液与厚朴乙醇提取液合并,回收乙醇,得总提取液;
方法二:苍术、陈皮、厚朴、白芷分别按照中国药典流浸膏与浸膏剂项下的渗漉法:用乙醇溶液作为溶剂,浸渍后进行渗漉,收集渗漉液,回收乙醇,得提取液1;茯苓水煮后,温浸,收汁,得提取液2;生半夏用水泡至透心后,另加干姜16.9份,加水煎煮,得提取液3;大腹皮加水煎煮,得提取液4;甘草浸膏打碎后水煮化开,与提取液1、提取液2、提取液3和提取液4合并,浓缩至适量得总提取液;
方法三:苍术、陈皮、厚朴、白芷用乙醇提取,得醇提取液,浓缩至适量,得浓缩液1;茯苓、大腹皮加水煎煮,合并煎液,滤过,得提取液1;生半夏用水泡至透心后,另加干姜16.9份,加水煎煮,滤过,得提取液2;合并提取液1、提取液2,浓缩后醇沉,取上清液浓缩至适量,得浓缩液2;甘草浸膏打碎后水煮化开,醇沉,取上清液浓缩至适量,得浓缩液3;合并浓缩液1,浓缩液2,浓缩液3得总提取液;
C)将广藿香油、紫苏叶油加入总提取液中,混匀,制得药液;
D)取药用高分子材料,加入溶媒中搅拌溶解,得药用高分子材料溶液;
E)将适量乙醇、聚山梨酯、甘油、丙二醇、乙二醇、聚乙二醇400、聚乙二醇600其中的一种或几种加入药液中,再加入药用高分子材料溶液,搅拌均匀,制成藿香正气外用制剂。
11.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藿香正气外用制剂在制备痱子、疖、蚊虫叮咬、冻疮、汗疹、湿疹、荨麻疹、带状疱疹、头癣、手足癣、灰指甲、扁平苔癣、皮肤瘙痒、白癜风、外阴瘙痒、外阴白斑病、痔疮、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过敏性鼻炎和感冒引起的鼻塞的治疗药物中的应用。
12.权利要求4所述的藿香正气外用制剂在制备痱子、疖、蚊虫叮咬、冻疮、汗疹、湿疹、荨麻疹、带状疱疹、头癣、手足癣、灰指甲、扁平苔癣、皮肤瘙痒、白癜风、外阴瘙痒、外阴白斑病、痔疮、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过敏性鼻炎和感冒引起的鼻塞的治疗药物中的应用。
CN 201310223676 2012-12-07 2013-06-07 一种藿香正气外用制剂及其制备方法与用途 Pending CN10327209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310223676 CN103272092A (zh) 2012-12-07 2013-06-07 一种藿香正气外用制剂及其制备方法与用途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522013 2012-12-07
CN201210522013.6 2012-12-07
CN 201310223676 CN103272092A (zh) 2012-12-07 2013-06-07 一种藿香正气外用制剂及其制备方法与用途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72092A true CN103272092A (zh) 2013-09-04

Family

ID=490543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310223676 Pending CN103272092A (zh) 2012-12-07 2013-06-07 一种藿香正气外用制剂及其制备方法与用途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272092A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88570A (zh) * 2015-12-08 2016-02-03 天津市中升挑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防治宠物体表细菌真菌感染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7412712A (zh) * 2017-08-30 2017-12-01 石药集团江西金芙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藿香正气合剂的制备方法
CN108186428A (zh) * 2016-12-08 2018-06-22 成都中医药大学 一种厚朴花露水及其制备方法
CN108498663A (zh) * 2018-05-24 2018-09-07 高伟玲 治疗妇科炎症的中药组合物、外用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8938864A (zh) * 2018-06-19 2018-12-07 重庆太极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疱疹病毒感染所致疾病的药物中的应用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88570A (zh) * 2015-12-08 2016-02-03 天津市中升挑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防治宠物体表细菌真菌感染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8186428A (zh) * 2016-12-08 2018-06-22 成都中医药大学 一种厚朴花露水及其制备方法
CN107412712A (zh) * 2017-08-30 2017-12-01 石药集团江西金芙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藿香正气合剂的制备方法
CN108498663A (zh) * 2018-05-24 2018-09-07 高伟玲 治疗妇科炎症的中药组合物、外用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8938864A (zh) * 2018-06-19 2018-12-07 重庆太极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疱疹病毒感染所致疾病的药物中的应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42585C (zh) 一种具有镇痛和抗炎作用的外用药物组合物
CN101011499A (zh) 一种沉香叶提取物及其医药和保健用途
CN103272092A (zh) 一种藿香正气外用制剂及其制备方法与用途
CN101181395A (zh) 一种治疗皮肤病的药物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1862351A (zh) 没食子有效部位在制备抗溃疡性结肠炎的药物的用途
CN101292997B (zh) 一种治疗烧烫伤或胃溃疡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1732668B (zh) 一种治疗泌尿系统感染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CN102085248B (zh) 一种治疗宫颈疾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检测方法
CN101703588A (zh) 双黄连原位凝胶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239586A (zh) 一种加味藿香正气外用制剂及其制备方法与用途
CN104983844A (zh) 具有粘膜修复功能的组合物配方及其制剂的制备过程
CN102743663B (zh) 一种治疗泌尿系感染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1214341B (zh) 一种治疗牛皮癣的药物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341135A (zh) 一种治疗痹病的凝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709302A (zh) 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1757053A (zh) 黄蜀葵花有效部位——总黄酮提取物的制备工艺及新用途
CN105326954B (zh) 一种治疗睑缘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038821B (zh) 一种治疗痛经的药物组合物制备方法
CN101744873A (zh) 一种含有独一味环烯醚萜苷的外用液体制剂及其应用
CN100441166C (zh) 一种包含大黄和活性碳或药用碳的药物组合物
CN100455309C (zh) 一种治疗妇科炎症的复方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1371889A (zh) 一组治疗皮肤癣的药物配方及其制备方法
CN103494938B (zh) 梓醇在制备治疗口腔溃疡的药物中的应用
CN101607009B (zh) 一种用于治疗感冒的药物组合物
CN101926859B (zh) 一种治疗痔疮的中药组合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53 Correction of patent for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Wu Wei

Inventor after: Lin Zhe

Inventor after: Lin He

Inventor after: Teng Houlei

Inventor before: Wu Wei

Inventor before: Teng Houlei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INVENTOR; FROM: WU WEI TENG HOULEI TO: WU WEI LIN ZHE LIN HE TENG HOULEI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1111

Address after: 213100 Jiangsu city of Changzhou province Han Shan Road 7 North, No. 2 Building 4 layer accelerator

Applicant after: Changzhou Deze 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6A Oriental Ocean Building 129-2 No. 570105 Hainan province Haikou City Xiuying District of Binhai Road

Applicant before: Hainan Deze Drug Research Co., Ltd.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0904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