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757053A - 黄蜀葵花有效部位——总黄酮提取物的制备工艺及新用途 - Google Patents

黄蜀葵花有效部位——总黄酮提取物的制备工艺及新用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757053A
CN101757053A CN200810238150A CN200810238150A CN101757053A CN 101757053 A CN101757053 A CN 101757053A CN 200810238150 A CN200810238150 A CN 200810238150A CN 200810238150 A CN200810238150 A CN 200810238150A CN 101757053 A CN101757053 A CN 10175705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os abelmoschi
abelmoschi manihot
effective site
medicine
ulc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2381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玲
凌沛学
尚立霞
曲延伟
吴永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081023815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757053A/zh
Publication of CN1017570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5705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黄蜀葵花有效部位——总黄酮提取物的制备工艺及新用途,具体是在制备治疗急慢性胃炎、消化系统溃疡药物、烧烫伤、外伤感染药物以及痈疽肿毒药物中的用途。

Description

黄蜀葵花有效部位——总黄酮提取物的制备工艺及新用途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学领域,尤其是指一种黄蜀葵花有效部位——总黄酮提取物的新用途,具体是在制备治疗急慢性胃炎、消化系统溃疡药物、烧烫伤、外伤感染药物以及痈疽肿毒药物中的用途。
背景技术
黄蜀葵花为锦葵科植物黄蜀葵Abelmoschus manihot(L.)Medic.的干燥花冠(带雄蕊及花柱),收载于《江苏省中药材标准》(1989年版)增补本、《山东省中药材标准》2002年版。具有清利湿热,消炎解毒之功效,是我国传统的药用植物,入药历史可追溯至1500年前晋朝葛洪所著的《肘后方》,记载其“通淋,消肿,解毒。治淋病,痈疽肿毒,汤火烫伤。”在民间有较多的应用,用以治疗疔疮、腮腺炎、尿道感染、肺热咳嗽及烧烫伤等。
现代化学成分研究资料表明,黄蜀葵花的主要成分为黄酮类化合物,在药理实验研究方面,有文献报道黄蜀葵花的黄酮类成分具有抗炎解热,抗疱疹病毒,保护心肌缺血、心脑缺氧性损伤、治疗肾病综合症等药理作用。中国专利93110506.4公开了一种利用黄蜀葵花粗提物作为药物活性成分的治疗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及乳糜尿的药物;中国专利200610097615.6公开了一种黄蜀葵花总黄酮提取物用于制备治疗肾炎药物。
尽管目前对于黄蜀葵花的研究众多,但对于其在民间广泛应用治疗“痈疽肿毒,汤火烫伤”的作用,目前尚未有相关的现代药理临床研究报道,我们经药理预试研究发现,从黄蜀葵花中提取分离制备的总黄酮提取物(我们申报的中国专利200410035741.X,提供了一种黄蜀葵花总黄酮提取物的提取制备方法)制成的软膏,对于小鼠II°烫伤模型,在给药7、14天可明显缩小烫伤创面面积(P<0.05);给药14天治疗组的小鼠烫伤创面脱痂情况明显好于相应的空白基质组(P<0.05)。因此认为黄蜀葵花总黄酮提取物制成的软膏作为一种外用药,对烫伤局部有确切的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该药理作用与民间应用相吻合;镇痛及抗炎试验结果表明该总黄酮提取物还具有减轻创面疼痛、减少感染几率的作用。上述作用提示黄蜀葵花总黄酮提取物在烧烫伤,及类似的外伤感染、痈疽肿毒等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此外,我们在对黄蜀葵花总黄酮进行系统的活性研究过程中发现,总黄酮对口腔溃疡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全面系统的药效学实验结果证实了其对溃疡面具有明确的促进愈合、抗炎、抑菌及镇痛活性(已申报发明专利,专利申请号为200710113698.8,该专利提供了一种侧金盏总黄酮口腔贴片在治疗口腔溃疡方面的用途及其制备方法)。该项研究结果提示,黄蜀葵花的黄酮类化合物可能对消化性溃疡如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也具有一定的作用,但目前尚未有以黄蜀葵花总黄酮治疗胃溃疡及十二指肠溃疡的文献报道。经查阅文献,在1999年已有学者对“金丝桃苷对小鼠胃粘膜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进行了公开发表,其研究结果显示,金丝桃苷可降低小鼠乙醇性胃黏膜损伤面积。考虑黄蜀葵花总黄酮提取物含有十余种结构类似的黄酮化合物成分,其中金丝桃苷含量高达10%以上,总黄酮含量达50%以上,可以发挥协同作用。有鉴于此,我们进行了深入的药理预试研究,对黄蜀葵花总黄酮和金丝桃苷的促进胃溃疡粘膜愈合作用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二者均能明显降低小鼠乙醇性胃黏膜损伤面积,与金丝桃苷相比,总黄酮提取物的缩小损伤面积更小。由此推断黄蜀葵花总黄酮具有比金丝桃苷更好的保护胃溃疡粘膜损伤的作用,对急慢性胃炎、胃溃疡有效。同时,将该提取物以肠溶形式制成制剂,对十二指肠溃疡亦具有相同的作用。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黄蜀葵花有效部位——总黄酮提取物的药物新用途,具体是用作制备治疗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烧烫伤、外伤感染以及以及痈疽肿毒的药物中的用途。
本发明所指的黄蜀葵花总黄酮有效部位特指中国发明专利200410035741.X所提取得到的黄蜀葵花总黄酮提取物,本发明严格遵守上述专利中的制备方法,为了确证质量,我们用高效液相和紫外-分光光度法控制提取物中主要有效成分金丝桃苷和总黄酮含量。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烧烫伤、外伤感染以及痈疽肿毒的药物组合物,含有治疗有效量的黄蜀葵花有效部位——总黄酮提取物和药用载体。所述药物组合物,还可以含有有效治疗剂量的黄蜀葵花总黄酮提取物和其他具有抗炎、抑菌、镇痛作用的药物。
上述药物组合物可以采用制剂学的常规方法制备成各种剂型,如治疗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采用口服的片剂、胶囊剂、颗粒剂、口服液、肠溶衣片、肠溶胶囊等;治疗烧烫伤、外伤感染以及痈疽肿毒采用外用的软膏、乳膏、喷雾剂、凝胶剂等。
建议临床患者使用黄蜀葵花总黄酮有效部位的剂量为250~500mg/次,一日三次。
药理试验结果显示,本发明总黄酮提取物对体外幽门螺杆菌具有较好的抑菌作用;对酸性乙醇致大鼠急性胃粘膜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具有抗炎镇痛作用;对小鼠II°烫伤模型,在给药7、14天可明显缩小烫伤创面面积。上述药理实验结果表明本发明提取物对治疗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烧烫伤、外伤感染以及痈疽肿毒具有良好的效果。
此外,将本发明制成颗粒,为60例胃溃疡患者试用结果表明,与枸橼酸铋雷尼替丁片比较,黄蜀葵花总黄酮颗粒对胃炎的症状改善总有效率91.7%,尤其是2周内使上腹痛消失率高达89.4%,对上腹痛、不适、饱胀、反酸、嗳气等消化不良症状均有明显改善。因此,我们认为本品可望治疗急慢性胃炎,减少胃溃疡复发率,而且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为更好的理解本发明的实质,下面具体说明黄蜀葵花总黄酮有效部位在制药领域中的新用途。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黄蜀葵花有效部位——总黄酮提取物的制备
将黄蜀葵花加80%乙醇适量,提取1次,提取2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滤液浓缩成60℃时相对密度为1.13~1.16的浓缩液,加适量水水沉24h,抽滤,浓缩至相应体积,通过大孔吸附树脂柱,采用醇水梯度洗脱,水洗脱3个柱体积,10%及30%乙醇各洗脱3个柱体积,70%乙醇洗脱1个柱体积。洗脱液浓缩、干燥、粉碎后得到黄蜀葵花总黄酮提取物,其总黄酮含量为65%。
实施例2黄蜀葵花总黄酮有效部位胶囊的制备
取黄蜀葵花总黄酮有效部位提取物250g,硬脂酸镁50g,过80目筛充分混匀,干法制粒,灌装胶囊1000粒,每粒含黄蜀葵花总黄酮有效部位250mg。用法:每次2粒,每日三次。
实施例3黄蜀葵花总黄酮有效部位片剂的制备
取黄蜀葵花总黄酮有效部位提取物250g,微晶纤维素45g,混匀,乙醇湿法制粒,过20目筛。加入硬脂酸镁5g,混匀,压制成片重为0.3g/片的片剂1000片,每片含黄蜀葵花总黄酮有效部位250mg。用法:每次2片,每日三次。
实施例4黄蜀葵花总黄酮有效部位颗粒剂的制备
取黄蜀葵花总黄酮有效部位提取物250g,糊精150g,过80目筛充分混匀,乙醇湿法制粒,包装成每袋4g的颗粒剂1000袋,每袋含黄蜀葵花总黄酮有效部位250mg。用法:每次1~2袋,每日三次。
实施例5黄蜀葵花总黄酮有效部位乳膏的制备
取黄蜀葵花总黄酮有效部位提取物50g,加入甘油60g、三乙醇胺10g、羟苯乙酯2g及水适量,混匀,加热至85℃,制成水相;另取硬脂酸100g、单硬脂酸甘油酯20g、液状石蜡60g、十八醇20g、月桂氮卓酮20g、羟苯丙酯1g,加热至80℃,制成油相。将油相缓缓加入水相中,搅拌至乳化,制成软膏1000g,放冷,即为本发明的乳膏剂。用法:外用,先用温开水清洗患处,再以本品擦患处,每日早晚各涂擦1次。
实施例6药效学实验
(一)体外幽门螺杆菌抑菌试验
1、制备含药琼脂平板:将受试物按倍比稀释配制不同药物浓度的培养基,加热,调至各自所需ph值,10磅30min灭菌,冷至45℃。倾注成无菌平板(平皿d=65mm、10mL/平皿),最终使培养基中含受试物原液(0.38g/mL)的稀释倍数分别为1∶2,1∶4、……1∶1024。同时做空白对照培养基。
2、接种:取传至第3代的幼龄菌,分别用生理盐水按标准比浊管校正浓度为108cfu/mL的待检菌液,分别接种于不同倍比稀释的各自含药琼脂表面,同时接种平行点3点,使每点含2ul菌液,每一接种点的液滴直径为5-8mrn。待接种点干燥后,翻转平板于36℃恒温培养箱培养20h观察结果,同时做空白对照,判定标准:以不出现菌落的琼脂平板上的最低稀释受试物浓度为其最低抑菌浓度MIC。
3、结果:
本品对幽门螺杆菌有明显的抑菌作用,其最低抑菌浓度(MI C)为0.00298g/ml。
(二)抗炎试验
1.试验方法
将体重27-32g雄性小鼠50只,随机分为黄蜀葵花总黄酮提取物大剂量组(500mg/kg)、中剂量组(250mg/kg)、小剂量组(125mg/kg)、阿司匹林(200mg/kg)阳性对照组和自来水空白对照组,每组10只。每日灌胃给药一次,连续3天,灌胃体积0.8ml/29g,对照组灌胃等体积的自来水。末次给药后1.5小时,将30
u l二甲苯涂于小鼠左耳廓前后两面致炎,右侧耳廓作为对照。致炎后30分钟将小鼠处死,用直径9mm打孔器在相同的部位取下左、右耳片,称重,计算左、右耳片重量差为肿胀度。结果见表1。
表1.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的影响(n=10)
Figure G2008102381500D0000051
Figure G2008102381500D0000061
*:与空白对照组相比
2.试验结果:
试验结果表明,黄蜀葵花总黄酮提取物250mg/kg--500mg/kg对二甲苯所引起的小鼠耳廓肿胀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
(三)镇痛试验
1.试验方法:预选痛阈(热板温度55±0.5℃)在30秒钟内的小鼠5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黄蜀葵花总黄酮提取物大剂量(500mg/kg)组、中剂量(250mg/kg)组、小剂量(125mg/kg)组,阳性对照(500mg/kg)组及空白对照组,灌胃给药,体积0.8ml/20g,对照组给等体积的水。将小鼠置XZC-2B型自控温度热板仪中,分别测定各鼠给药后90、120、150分钟时的疼痛阈值。
2.试验结果:结果见表2。结果表明,黄蜀葵花总黄酮提取物大剂量、中剂量及阳性对照物可明显提高热板法所引起的疼痛阈值(P<0.05)。表明黄蜀葵花总黄酮提取物有一定的镇痛作用。
表2.对小鼠热板致痛的影响(n=10)
Figure G2008102381500D0000062
*分别与空白对照组相比P<0.05
(四)胃溃疡试验:
观察黄蜀葵花总黄酮提取物与金丝桃苷对酸性乙醇致大鼠急性胃粘膜损伤的影响。
动物分组,于给药第7天各组动物分别禁食不禁水48h,试验前各组动物再灌胃给药(水)1次,2h后每只大鼠灌胃酸性乙醇2m L(150mmol/L盐酸-60%乙醇),1h后分别用过量乙醚麻醉大鼠致死,开腹取胃,用夹子夹紧贲门,由幽门注入1%甲醛溶液5m L,夹紧幽门,将全胃置于1%甲醛溶液中固定10min,沿胃大弯剪开,将胃外翻,用清水轻轻洗去内容物,将胃平铺于玻璃扳上,用精密卡尺测量胃黏膜损伤长度,以损伤长度(损伤宽度大于1mm者加倍计算)总和作为胃黏膜损伤指数,并计算抑制率,结果见表3。
表3对酸性乙醇致大鼠急性胃黏膜损伤的影响【x±s】
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0.05。。P<0.05…P<0.01
从结果可见,各组大鼠胃粘膜均有不同程度损伤,黄蜀葵花总黄酮0.28g/kg、0.84g/kg、金丝桃苷0.1g/kg及三九胃泰0.5g/kg均较模型对照组轻,损伤指数明显降低(P<0.05)。
(五)黄蜀葵花总黄酮软膏对小鼠烧烫伤的治疗作用
1、实验方法:
选健康雄性昆明小鼠30只,体重25-30g,建立模型前24小时将小鼠背部剪毛,再用配制好的Na2S将小鼠背部脱毛,脱毛区面积为2.5×2.5cm。脱毛后24小时用YLS-Q5便携式温控烫伤仪建立小鼠烫伤模型。烫伤仪直径16mm、表面温度100℃、压力500g。造模时将烫伤仪表面直接接触小鼠背部脱毛区4秒钟,创面皮肤组织苍白,创面损伤均匀一致,创缘形成环绕一圈的白色边界线,与周围正常皮肤可明显分界,造模即刻无水泡形成。此为小鼠II°烫伤模型。
2、分组与给药:
模型建立后立即将小鼠随机分为黄蜀葵花总黄酮软膏(40g/kg)、空白基质,每组10只小鼠,空白基质组给药体积同受试物组。将各试验药物及赋形剂均匀涂于相应各组小鼠背部创面,每日涂药2次,连续用药至创面完全愈合。
3、观察指标:
于烫伤第7、14天测量小鼠烫伤区创伤面积,于烫伤第14、15天记录小鼠脱痂及皮毛再生情况。结果进行t检验及χ2检验。
4、结果见表4:
表4-1黄蜀葵花总黄酮软膏对小鼠烫伤面积的影响(n=10,X±SD)
Figure G2008102381500D0000081
表4-2.黄蜀葵花总黄酮软膏对小鼠烫伤创面脱痂的影响
Figure G2008102381500D0000082
表4-3.黄蜀葵花总黄酮软膏对小鼠烫伤创面皮毛再生的影响
Figure G2008102381500D0000083
5、结论:试验结果表明黄蜀葵花总黄酮软膏在给药7、14天可明显缩小烫伤创面面积(P<0.05);给药14天黄蜀葵花总黄酮软膏组的小鼠烫伤创面脱痂情况明显好于相应的空白基质组,(P<0.05)。本试验认为黄蜀葵花总黄酮软膏作为一种外用药对烫伤局部有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
实施例7黄蜀葵花总黄酮颗粒胃炎患者的治疗作用
1、治疗对象:
选择有上腹痛、上腹胀满、返酸、嗳气等上消化道症状,经胃镜及活检证实为Hp阳性的慢性胃炎患者120例
2、治疗方法:
治疗组60例:黄蜀葵花总黄酮颗粒500mg,每天3次,饭后服用;对照组60例:金得乐(枸橼酸铋雷尼替丁片),每粒0.2克,每次2粒,一日2次,口服。两组治疗期间停用其他胃炎药物。
3、疗效评价:
两组在治疗前及治疗后各记录一次症状、体征及胃镜下粘膜状况及胃粘膜组织学变化,试验结束后,所有临床资料汇总,建立数据库,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本研究主要数据为计量资料,若为正态分布,自身前后比较用配对t检验,若为非正态分布,则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
4、治疗结果:
(1)治疗后主要症状改变(见表5)。
表5治疗前后主要症状比较
Figure G2008102381500D0000091
结果表明,治疗组在改善痞满、嘈杂、口干苦、便溏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胃痛、反酸症状改善也明显。
(2)主要症状改善情况,见表6:
表6主要症状改善比较
Figure G2008102381500D0000101
(3)2组病人胃镜复查结果,结果见表7。(%)
Figure G2008102381500D0000102
(4)腹痛消失情况:2组病人治疗后疼痛消失时间结果见表8。
表82组病人治疗后疼痛消失时间比较
5、结论:
黄蜀葵花总黄酮颗粒治疗组对胃炎的症状改善总有效率91.7%,尤其是2周内使上腹痛消失率高达89.4%,对上腹痛、不适、饱胀、反酸、嗳气等消化不良症状均有明显改善。

Claims (4)

1.一种黄蜀葵花有效部位,其特征在于该有效部位由下述方法制得:取黄蜀葵花药材,加50~90%乙醇回流提取,提取液浓缩,水沉24h,抽滤,滤液通过大孔吸附树脂柱,采用醇水梯度洗脱,洗脱液浓缩、干燥,得到黄蜀葵花有效部位——总黄酮提取物。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黄蜀葵花有效部位,在制备治疗急慢性胃炎、消化系统溃疡药物中的用途。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黄蜀葵花有效部位,在制备治疗烧烫伤药物中的用途。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黄蜀葵花有效部位,在制备治疗外伤感染药物以及痈疽肿毒药物中的用途。
CN200810238150A 2008-12-09 2008-12-09 黄蜀葵花有效部位——总黄酮提取物的制备工艺及新用途 Pending CN10175705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238150A CN101757053A (zh) 2008-12-09 2008-12-09 黄蜀葵花有效部位——总黄酮提取物的制备工艺及新用途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238150A CN101757053A (zh) 2008-12-09 2008-12-09 黄蜀葵花有效部位——总黄酮提取物的制备工艺及新用途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57053A true CN101757053A (zh) 2010-06-30

Family

ID=424885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238150A Pending CN101757053A (zh) 2008-12-09 2008-12-09 黄蜀葵花有效部位——总黄酮提取物的制备工艺及新用途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757053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32872A (zh) * 2011-03-04 2011-07-27 浙江农林大学 一种保健食品及其用途
CN103143054A (zh) * 2011-12-06 2013-06-12 贵州金玖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消炎、促进伤口愈合的胶体敷料
CN104366273A (zh) * 2014-11-21 2015-02-25 焦作市七月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黄蜀葵草本复方功能挂面
CN105440002A (zh) * 2015-12-11 2016-03-30 贵州师范大学 黄蜀葵花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工艺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32872A (zh) * 2011-03-04 2011-07-27 浙江农林大学 一种保健食品及其用途
CN102132872B (zh) * 2011-03-04 2012-08-22 浙江农林大学 一种保健食品及其用途
CN103143054A (zh) * 2011-12-06 2013-06-12 贵州金玖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消炎、促进伤口愈合的胶体敷料
CN104366273A (zh) * 2014-11-21 2015-02-25 焦作市七月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黄蜀葵草本复方功能挂面
CN105440002A (zh) * 2015-12-11 2016-03-30 贵州师范大学 黄蜀葵花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工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883618B (zh) 一种祖师麻有效部位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2846587A (zh) 脂肪酸组合物和植物提取物与药物制剂及其应用
CN105920067A (zh) 一种含多糖、黄酮和生物碱的葵花盘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740458A (zh) 一种治疗皮肤瘙痒的中药组合物
CN101292997B (zh) 一种治疗烧烫伤或胃溃疡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397376B (zh) 治疗痛经的中药组合物及复方超临界流体萃取物
CN101596249A (zh) 治疗腹泻的中药组合物和中药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1757053A (zh) 黄蜀葵花有效部位——总黄酮提取物的制备工艺及新用途
CN1327875C (zh) 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272092A (zh) 一种藿香正气外用制剂及其制备方法与用途
CN101584810B (zh) 一种治疗胃炎、消化性溃疡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9464583A (zh) 一种兽用抗炎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4324261A (zh) 治疗高血糖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038799B (zh) 乳癖消制剂在制备治疗痛经的药物中的用途
CN101480439A (zh) 一种复方半边莲口服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0460004C (zh) 一种治疗癌瘤的药酒及制备方法
CN107349310B (zh) 治疗癌性疼痛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1244181B (zh) 具有祛风胜湿、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的骨痹膏药及其制备方法
CN101653474B (zh) 用于治疗痔疮的药物及制备方法
CN112022933B (zh) 一种治疗气滞血瘀型胃痛的药物组合物
CN109464633A (zh) 一种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软坚化结,癥瘕积聚的药物中的应用
CN100591343C (zh) 治疗肺癌的药物及其制备工艺
CN106728828A (zh) 一种治疗冠心病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工艺
CN101045112B (zh) 一种用于治疗妇科疾病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CN105998218A (zh) 一种治疗女性黄褐斑的药物组合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10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