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264616A - 车轮轴承结合结构以及结合方法 - Google Patents

车轮轴承结合结构以及结合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264616A
CN103264616A CN2012103667662A CN201210366766A CN103264616A CN 103264616 A CN103264616 A CN 103264616A CN 2012103667662 A CN2012103667662 A CN 2012103667662A CN 201210366766 A CN201210366766 A CN 201210366766A CN 103264616 A CN103264616 A CN 10326461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wheel
nave
toothed region
form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36676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264616B (zh
Inventor
李圣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RIJIN AUTOMOBILE SYSTE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RIJIN AUTOMOBILE SYSTE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RIJIN AUTOMOBILE SYSTEM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ANJIN RIJIN AUTOMOBILE SYSTEM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366766.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264616B/zh
Publication of CN1032646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646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2646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6461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olling Contact Bearings (AREA)
  • Forg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解决车轮轮毂和等速接头结合结构引起的驱动力传达不稳定、发生噪音、耐性恶缘、缩短使用寿命等问题的车轮轮毂结合结构以及结合方法。车轮轴承结合结构包括安装车轮用的车轮轮毂、压入安装到上述车轮轮毂一侧的中孔内轮、安装到上述车轮轮毂和上述内轮外侧的圈形外轮、具备在上述车轮轮毂或者上述内轮和外轮之间的振动体,本发明是有关用塞缝片结合上述车轮轮毂和上述内轮、用面部样条曲线(facial spline)结合上述内轮和接头构件为特征的车轮轴承接合结构以及接合方法的,通过此发明可以使等速接头的驱动力稳定传达到车轮轴承并且具有消音效果。

Description

车轮轴承结合结构以及结合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车轮轴承结合结构以及结合方法的,特别涉及可以提高车轮轴承耐性和品质的车轮轴承结合结构以及结合方法。 
背景技术
使用在汽车车轴的车轮轴承(Wheel Bearing)使车辆的轮子在无摩擦损失的情况下旋转顺畅,具有把车轮固定到车体的作用。 
参照图1,图1中示例了现有车轮轴承和等速接头的组装状态的截面图。 
如图1所示,现有车轮轴承包括车轮轮毂(4)、压入到上述车轮轮毂(4)的内轮、安装到上述内轮(3)的半径外侧的外轮(5)以及设置在上述内轮(3)和外轮(5)之间的振动体(2)。此外,等速接头(CVJ)(6)的轴用齿条结合到上述车轮轮毂(4)的内周面。 
如图1所示,现有车轮轴承把等速接头(6)的轴用齿条结合到车轮轮毂(4)的内周面,在上述轴的末端(7)接上了螺母,防止了等速接头(6)轴方向的脱离。 
现有技术的情况下如图1所示,在车轮轮毂(4)的一端压入内轮(3)后用轨道成型(Orbital Forming)工程对车轮轮毂(4)的一端进行材料塑成永久变形,以此来维持对车轮轴承施加的预压。 
预压意味着通过车轮轮毂、振动体、外轮和内轮来对车轮轴承沿着轴方向施加的压力。适当的施加预压对车轮轴承的寿命有很大影响。 
但是,如上所说,用轨道成型工程对材料施加塑成永久变形的情况下有可能引起过程中因高负重而导致内轮(3)变形、裂缝、扩大质量分散范围等问题。 
另外,现有技术中,上述车轮轮毂(4)和等速接头(6)的轴用齿条结合时,上述车轮轮毂(4)的内周面形成的齿形和上述轴外周面形成的齿形(1) 之间会存在一定程度的径向间隙。但是,车辆运行时发生的负重施加到上述车轮轮毂(4)时,因径向间隙扩大会导致噪音出现。 
而且,现有技术中,车轮轮毂(4)和等速接头(6)的轴之间只依靠齿条结合来传达驱动力,因此不能稳定传达驱动力,还会对上述齿形(1)施加巨大压力导致齿形(1)结合部的径向间隙越来越扩大,最终导致耐性恶化和缩短使用寿命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解决上述问题而设计,其目的是提供能解决车轮轮毂和等速接头结合结构引起的驱动力传达不稳定、发生噪音、耐性恶缘、缩短使用寿命等问题的车轮轴承结合结构以及结合方法。 
作为解决上述课题的手段,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提供车轮轴承接合结构。在几种实施例中上述车轮轴承结合结构可包括以下:为安装到车轮的已形成法兰盘的车轮轮毂、压入设置到上述车轮轮毂一侧的中孔内轮、摆放到上述车轮轮毂和上述内轮外侧的圈形外轮、上述车轮轮毂或具备在上述内轮和外轮之间的多于一个的振动体,以及用齿条结合到上述车轮轮毂内周面和上述内轮内周面的中孔针等。 
在上述车轮轮毂内周面形成了第一齿形部,在上述中孔针的外周面形成了第二齿形部,在上述内轮的内周面形成了第三齿形部,上述第二齿形部以同时用齿条结合到第一齿形部和第三齿形部为特征。 
上述内轮的一侧断面形成了放射性第一面部样条曲线,另外还包括咬合上述第一面部样条曲线大的已形成第二面部样条曲线的接头构件、贯通上述中孔针把上述接头构件和上述车轮轮毂结合到一起的螺栓等。 
上述中孔针的一端可形成延长到半径外侧的支撑部。 
上述中孔针的另一端可形成向半径外侧弯曲的弯曲部。 
上述弯曲部位可由轨道成型(Orbital Forming)工程形成。 
上述车轮轮毂的一侧用其内周面用向半径外侧段车的段车部形成,上述内轮的特征是形成了为压入到上述段车部内部而向轴方向突出的压入部。 
上述段车部的内周面直径的特征是它比上述压入部直径小。 
另外,在另外的实施例中车轮轴承的结合结构包括为安装到车轮的已形成法兰盘的车轮轮毂、压入贯通到上述车轮轮毂内周面的中孔内轮、摆放到上述车轮轮毂和上述内轮外侧的圈形外轮、上述车轮轮毂或具备在上述内轮和外轮之间的多于一个的振动体,贯通上述车轮轮毂的上述内轮的一部分以齿条结合到上述车轮轮毂内周面作为其特征。 
上述内轮的一侧断面形成了放射形第一面部样条曲线,另外还包括咬合上述第一面部样条曲线并已形成了第二面部样条曲线的接头构件,以及上述贯通上述中孔针使上述接头构件和上述车轮轮毂结合的螺栓等。 
其特点是在上述车轮轮毂内周面形成了第一齿形部,在上述内轮的一部分形成了与上述第一齿形部用齿条结合的第二齿形部,上述内轮的上述第二齿形部以外部分形成了为压入到上述车轮轮毂内部的向轴方向突出的压入部位。 
焊接上述内轮的外周面和上述车轮轮毂内周面接触的临界部位来维持施加到上述车轮轴承的预压,这也是一个特点。 
另外,本发明还提供车轮轴承结合方法。在几种实施例中车轮轴承的结合方法包括:在为安装到车轮的已形成法兰盘的中孔车轮轮毂的一侧内周面形成向半径外侧段车的段车部的阶段;为压入到上述段车部内部在内轮中形成向轴方向突出的压入部的阶段;在上述车轮轮毂内周面形成第一齿形部,在压入到上述车轮轮毂和上述内轮中的中孔针外周面形成第二齿形部,在上述内轮内周面形成第三齿形部的阶段;把上述压入部压入到上述段车部内部来使上述内轮结合到上述车轮轮毂的阶段;以及为使上述第二齿形部用齿条结合到上述第一齿形部和第三齿形部而把上述中孔针插入到上述车轮轮毂和上述内轮中的阶段等。 
上述车轮轴承结合方法还包括:在上述内轮一侧断面形成放射形第一面部样条曲线,并在接头构件中形成与第一面部样条曲线咬合的第二面部样条曲线的阶段;为使上述第一面部样条曲线和第二面部样条曲线结合,把上述接头构件安装到上述内轮的阶段;将螺栓贯通到上述中孔针中来结合到上述接头构件结合孔的阶段。 
上述车轮轴承结合方法还包括:在上述车轮轮毂外周面摆放第一振动体的阶段;为使其接触到上述第一振动体的外周面而设置外轮的阶段;为使其接触到上述外轮内周面而摆放第二振动体的阶段。 
上述中孔针的一端向半径外侧弯曲形成支撑部。 
上述中孔针的另一端向半径外侧弯曲形成弯曲部位。 
上述段车部的内周面直径可比上述压入部位的外周面直径小。 
此外,在另外实施例中,上述车轮轴承结合方法包括:在为安装到车轮的已形成法兰盘的中孔车轮轮毂内周面一部分形成第一齿形部的阶段;为贯通上述车轮轮毂形成内轮并且在上述内轮的一部分形与上述第一齿形部用齿条结合的第二齿形部的阶段;为压入到上述车轮轮毂的内部而在上述内轮的一部分形成向轴方向突出的压入部位的阶段;以及把上述压入部压入到上述车轮轮毂中并用齿条结合上述第一齿形部和第二齿形部来组装上述内轮和上述车轮轮毂的阶段。 
上述车轮轴承结合方法还包括以下阶段:在上述车轮轮毂外周面安装第一振动体的阶段;为使其接触到上述第一振动体而设置外轮的阶段;为使其接触到上述外轮内周面而安装第二振动体的阶段。 
上述车轮轴承结合方法还包括在把上述车轮轮毂施压到上述内轮的状态下焊接上述内轮外周面和上述车轮轮毂内周面接触的临界部分来维持施加到上述车轮轴承的预压的阶段。 
本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车轮轴承结合结构以及结合方法,通过等速接头等接头构件用面部样条曲线(facial spline)与内轮结合,上述内轮和车轮轮毂通过齿条(spline)连接或结合,以此来使稳定传达驱动力成为可能,并且有提高耐性的效果。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车轮轴承结合结构以及结合方法,内轮强行压入安装到车轮轮毂中并且通过焊接等方法来维持预压,因此可稳定施加扭矩预压,并且有通过防止径向间隙来减少噪音的效果。 
本发明的车轮轴承结合结构以及结合方法中,利用螺栓来结合车轮轮毂和接头构件,因此容易组装和解体,还有提高整备性的效果和通过减少构件数来达成轻量化的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现有技术的车轮轴承结合结构的斜视图; 
图2是通过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车轮轴承结合结构的截面图; 
图3是图2中的中孔针已经部分变形的车轮轴承结合结构的截面图; 
图4是从A方向看图3内轮的一侧的简略截面图; 
图5是图2中的中孔针已经部分变形的车轮轴承结合结构的截面图; 
图6是图2中的中孔针已经部分变形的车轮轴承结合结构的截面图; 
图7是焊接中孔针和车轮轮毂的车轮轴承结合结构的截面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车轮轴承结合结构的截面图; 
图9是图8中的内轮已部分变形的车轮轴承结合结构的截面图; 
图10是从A方向看图9中的内轮一侧的简略截面图; 
图11是焊接图8中内轮和车轮轮毂的车轮轴承结合结构的截面图; 
图12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车轮轴承结合方法的流程图; 
图13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车轮轴承结合方法的流程图。 
【符号说明】 
100:车轮轮毂    110:第一齿形部 
120:轮毂螺栓    130:段车部 
200:内轮        210:第三齿形部 
220:第一面部样条曲线    230:第二齿形部 
240:压入部              300:外轮 
400:振动体              500:中孔针 
510:第二齿形部          520:支撑部 
530:弯曲部              600:接头构件 
610:第二面部样条曲线    620:接合槽 
700: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图2至图6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车轮轴承结合结构的示意图。 
如图2至图6所图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车轮轴承结合结构可包括车轮轮毂(100)、内轮(200)、外轮(300)、振动体(400)、中孔针(500)、接头构件(600)以及螺栓(700)等来构成。 
上述车轮轮毂(100)起着把与等速接头(Constant Velocity Joint,CVJ)类似的接头构件(600)的驱动力传达到车轮的作用,上述车轮轮毂(100)中为安装车轮而具备法兰盘(flange)(101)和轮毂螺栓(120)等。法兰盘(101)如图2所示,从车轮轮毂(100)向半径外侧突出形成,总体呈圆盘形象。上述法兰盘(101)中形成了复数个螺栓孔来压入轮毂螺栓(120)。通过压入到上述法兰盘(101)的复数个轮毂螺栓(120)来安装车轮,以此来连接车轮和车轮轮毂(100)。 
上述车轮轮毂(100)形成环形(annular shape),其内周面向圆锥方向形成第一齿形部(110)。上述第一齿形部(110)是对应形成在中孔针(500)外周面的第二齿形部(510)的形态形成的。 
在一个或多数实施例中,上述第一齿形部(110)如图4所示顺着圆锥方向在上述车轮轮毂(100)的内周面连续形成复数个凹凸来形成。上述第一齿形部(110)和中孔针(500)的第二齿形部(510)相互结合来使结合构件(600)向车轮传达驱动力。 
上述内轮(200)压入到上述车轮轮毂(100)的一侧内周面。上述内轮(200)也类似于上述车轮轮毂(100)形成环形,上述内轮(200)的内周面的直径与上述车轮轮毂(100)的内周面直径相同。 
上述车轮轮毂(100)的一侧内周面如图2中所图示可形成向半径外侧段车的段车部(130),上述内轮(200)中可向轴方向凸出对应上述段车部(130)的压入部(240)。通过向上述段车部(130)内周面压入上述压入部(240)来把上述内轮(200)初步组装到上述车轮轮毂(100)中。 
为把内轮(200)压入到车轮轮毂(100)中,形成上述段车部(130)内周面的直径时要稍微小于上述压入部(240)外周面的直径,利用油压机等把上述内轮(200)压入到上述车轮轮毂(100)中。 
在一个或者多个实施例中,在上述车轮轮毂(100)的段车部(130)内周形成防滑台,在上述内轮(200)的压入部(240)外周面形成咬合上述防滑台的防滑凸,将内轮(200)压入到上述车轮轮毂(100)中。 
此外,往上述车轮轮毂(100)的段车部(130)压入上述内轮(200)的压入部(240)的过程中,可能出现因上述段车部(130)和压入部(240)的棱角部位而导致段车部(130)、压入部(240)以及上述棱角部位相互磨损并导致耐性下降的问题。因此,根据图3中图示,在上述内轮(200)中可以把上述压入部(240)的棱角部位(P1,P2)形成得较为曲折。相同地,上述车轮轮毂(100)的情况下也可以将上述段车部(130)的内周面棱角部位(P3,P4)形成的曲折一些。通过将上述压入部(240)的棱角部位(P1,P2)和上述段车部(130)的内周面的棱角部位(P3,P4)形成得不平整,可以防止压入过程中因段车部(130)和压入部(240)之间磨损引起的耐性下降。 
上述内轮(200)的内周面和上述车轮轮毂(100)一样,上述中孔针(500)的第二齿形部(510)可以形成用齿条结合的第三齿形部(210)。 
另外,图3至图4中所图示的那样,上述内轮(200)的一侧断面可形成放射形第一面部样条曲线(facial spline)(220)。 
与上述接头构件(600)的上述内轮(200)的一侧断面接触的面中形成了上述内轮(200)的第一面部样条曲线(220)相咬合的第二面部样条曲线(610)。通过相互咬合的上述第一面部样条曲线(220)和第二面部样条曲线(610)来辅助接头构件(600)到内轮(200)的驱动力传达,由此实现稳定的动力传达,并减少传达驱动力时的噪音。 
如图2至图3中所图示,上述内轮(200)的外侧安装了圈形外轮(300),上述车轮轮毂(100)或上述内轮(200)和上述外轮(300)之间具备多于一个的振动体(400)。 
在一个或多数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上述振动体(400)由第一振动体(410)和第二振动体(420)组成。上述第一振动体(410)安装在上述外轮(300)的一侧内周面和车轮轮毂(100)的外周面之间,第二振动体(420)可安装在上述外轮(300)的另外一侧内周面和内轮(200)的外周面之间。上述第一振动体(410)和第二振动体(420)滚动接触到上述车轮轮毂(100)或者上述内轮(200)和外轮(200),起到使上述车轮轮毂(100)或者上述内轮(200)和外轮(300)的相对旋转更为顺畅的作用。
此外,上述法兰盘(101)附近的车轮轮毂(100)的外周面和上网外轮(300)的一端部内周面之间可设置第一密封构件(411)。上述第一密封构件(411)是总体呈圈(Ring)型的封孔,起到防止灰尘和水分等异物渗透到上述车轮轮毂(100)和外轮(300)之间的空间内的作用,并且防止使上述第一振动体(410)的滚动接触的润滑剂从上述外轮(300)和上述车轮轮毂(100)间的空间中泄漏。 
同样,上述内轮(200)的一端部位和上述外轮(300)的它端部内周面之间可设置第二密封构件(421)。上述第二密封构件(421)也是总体呈圈(Ring)型的封孔,起到防止灰尘和水分等异物渗透到上述内轮(200)和外轮(300) 之间的空间内的作用,并且防止使上述第二振动体(420)的滚动接触的润滑剂从上述内轮(200)和上述外轮(300)间的空间中泄漏。 
上述中孔针(500)同时与上述车轮轮毂(100)的内周面和上述内轮(200)的内周面齿条结合,传达内轮(200)把从接头构件(600)收到的驱动力到车轮轮毂(100)。为此,上述中孔针(500)的外周面形成了与上述车轮轮毂(100)的第一齿形部(110)和上述内轮(200)的第三齿形部(210)对应的第二齿形部(510)。 
此外,如图3中所示,上述中孔针(500)的一端可形成延长到半径外侧的支撑部(520)。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上述支撑部(520)的一端面是形成平面的,起到螺栓(700)结合时与上述螺栓(700)的头接触使其可以稳定支撑螺栓(700)的螺栓座的作用。 
如图5中所图示,上述中孔针(500)的一端沿着上述车轮轮毂(100)的方向形成半径外侧延长的支撑部(520),另一端向上述内轮(200)方向向半径外侧切断形成弯曲部(530)。 
上述弯曲部(530)利用轨道成型(Orbital Forming)工程或模锻工程(Swaging)来使施加到上述车轮轴承的预压维持稳定。 
此外,在一个或多数实施例中如图6所图示,上述中孔针(500)中把上述支撑部(520)形成到上述内轮(200)侧,把上述弯曲部(530)形成到上述车轮轮毂(100)侧。上述中孔针(500)的支撑部(520)的形成要比弯曲部(530)早,把支撑部(520)支撑到上述内轮(200)侧的状态下利用轨道成型(Orbital Forming)工程或模锻工程(Swaging)来形成弯曲部(530),可维持施加到车轮轴承的预压的稳定。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如图7中所示,将上述中孔针(500)的支撑部(520)向内轮(200)方向向半径外侧延长形成,上述中孔针从上述内轮(200)侧插入。此时,完全插入的中孔针(500)的车轮轮毂(100)侧端部(501)要位于上述车轮轮毂(100)端部(102)的内侧,以此为条件来形成中孔针(500)。中孔针(500)的支撑部(520)从R方向施压的状态下焊接中孔针(500)的端部(501)和上述车轮轮毂内周面相邻部位,以此来维持利用中孔针(500)对 车轮轴承施加的压力。以此方法焊接的话焊接部位(S)不凸出于车轮轮毂端部(102)外而是形成在车轮轮毂(100)内周面中,日后不会因焊接部位(S)导致螺栓(700)结合收到妨碍。 
上述接头构件(600)设置在电轮驱动车等的增减速装备相连的驱动车轴中,用来向车轮轮胎传达动力,传达动力时可成为等速传达动力的等速接头(Constant Velocity Joint,CVJ)。 
在上述接头构件(600)的一侧断面形成了与上述内轮(20)第一面部样条曲线(220)咬合的第二面部样条曲线(610)。通过相互咬合的上述第一面部样条曲线(220)和第二面部样条曲线(610)来辅助从接头构件(600)到内轮(200)的驱动力传达,通过此来实现稳定的动力传达。 
上述螺栓(700)从上述车轮轮毂(100)的一侧贯通到上述中孔针(500)与接头构件(600)结合。为此,在上述接头构件(600)的中央部形成插入上述螺栓(700)来结合的结合槽(620)。 
图12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车轮轴承结合方法流线图。 
以下参照图2至图6以及图12来说明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车轮轴承结合方法。只是图12中所图示的各个阶段是为说明方便随意调序的,因此专利申请范围不局限于图12中所图示的顺序。 
首先,形成向车轮轮毂(100)的半径外侧段车的段车部(130)。(S101)车轮轮毂(100)是形成了为安装车轮的法兰盘(101)并且与轮毂螺栓(120)结合的部位,因此如图2中所图示,车轮轮毂一侧的内周面可形成向半径外侧段车的段车部(130)。 
上述内轮(200)中向轴方向凸出形成压入到上述车轮轮毂(100)的段车部(130)的压入部(240)。(S102) 
之后,上述车轮轮毂(100)的内周面形成第一齿形部(110),在插入到上述车轮轮毂(100)和上述内轮(200)的中孔针(500)的外周面形成第二齿形部(510),在上述内轮(300)内周面形成第三齿形部。(S103) 
如图4中所图示,上述第一齿形部(110)可通过形成沿着圆锥方向在上述车轮轮毂(100)的内周面连续形成的复数个凹凸来形成,第二齿形部(510) 可通过沿着中孔针(5)的圆锥方向在上述中孔针(500)外周面连续形成复数个凹凸来形成,上述第三齿形部(210)可通过沿着圆锥方向在上述内轮(200)的内周面连续形成复数个凹凸来形成。 
上述中孔针(500)的第二齿形部(510)在上述第一和第三齿形部(110,210)同时齿条结合,以此来把从内轮(200)传达到的接头构件(600)的驱动力稳定传达到车轮轮毂(100)。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上述车轮轮毂(100)的第一齿形部(110)和上述内轮(200)的第三齿形部(210)可通过各自独立的工程来形成,上述车轮轮毂(100)和上述内轮(200)相吻合的情况下通过同一工程来形成第一齿形部(110)和第三齿形部(210)。(S103) 
另外,如图3和图4中所图示,上述内轮(200)的一侧断面中形成了放射形第一面部样条曲线(220),在接头构件(600)中姓曾与上述第一面部样条曲线(220)相咬合的第二面部样条曲线(610)。(S104) 
之后在上述车轮轮毂(100)的一侧外周面摆放第一振动体(410)。(S105) 
如图3中所图示,第一振动体(410)安装在车轮轮毂(100)外周面和外轮(300)的一侧内周面之间,使车轮轮毂(100)和外轮(300)的相对旋转更为顺畅。在摆放上述第一振动体(410)之前可先把第一密封构件(411)摆放在车轮轮毂(100)外周面。第一密封构件(411)可由圈(Ring)形的封孔(Seal)姓形成。上述第一密封构件(411)是总体呈圈(Ring)型的封孔(Seal),防止灰尘和水分等异物进入到上述车轮轮毂(100)和外轮(300)间的空间中,防止使上述第一振动体(410)的滚动接触更为顺畅的润滑剂从外轮(300)和上述车轮轮毂(100)之间的空间中泄漏。 
之后如图3中所图示,把外轮(300)接触设置到第一振动体(410)的外周面。(S106) 
之后在上述外轮(300)设置好的状态下将第二振动体(420)紧贴安装到上述外轮的内周面。(S107) 
之后将内轮(200)压入到上述车轮轮毂(100)中进行初步组装。(S108) 
此时,向在S101阶段形成在车轮轮毂(100)的段车部(130)内部压入在上述S102阶段形成的内轮(200)的压入部(240)。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上述段车部(130)内周面直径要形成得比上述压入部(240)的外周面直径稍微小一些,利用油压机等来将上述内轮(200)压入到上述车轮轮毂(100)中。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也可以在上述车轮轮毂(100)的段车部(130)形成规定防滑台,在上述内轮(200)的压入部(240)外周面形成与上述防滑台向咬合的防滑凸,之后将内轮(200)压入到上述车轮轮毂(100)中。 
在上述内轮(200)压入的状态下如图3所示在内轮(200)的外周面和外轮(300)的另一侧内周面之间空间中摆放第二密封构件(421)。第二密封构件(421)可以是圈(Ring)型封孔(Seal)。 
之后,把已形成了与上述车轮轮毂(100)的第一齿形部(110)和上述内轮(200)的第三齿形部(210)相对应的第二齿形部(510)的中孔针(500)插入到上述车轮轮毂(100)和上述内轮(200)中进行组装。(S109) 
参照图5或图6,如上所述,上述中孔针(500)的一端向半径外侧弯曲形成支撑部(520),上述中孔针的另一端(500)想半径外侧弯曲形成弯曲部(530)。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上述弯曲部(530)在中孔针(500)插入到车轮轮毂(100)和内轮(200)的状态下通过轨道成型工程或模锻工程来形成并维持预压。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如图7中所图示,中孔针的一端向内轮(200)在半径外侧形成弯曲的支撑部(520),另一端把中孔针(500)插入到车轮轮毂(100)和内轮后将上述支撑部(520)向R方向施压的状态下焊接与车轮轮毂(100)内周面邻接的部位(S)来结合到车轮轮毂(100)。 
之后将形成第二面部样条曲线(610)的街头构件(600)安装到上述内轮(200)中使其与上述内轮的第一面部样条曲线(220)相咬合。(S110) 
如图3或图4中所图示,通过与上述第一面部样条曲线(220)和上述第二面部样条曲线(610)相结合,可以使街头构件(600)的驱动力稳定传达到内轮,并由此来提高耐性。 
最后,将螺栓(700)贯通到上述中孔针(500)结合到上述密封构件(600)的结合槽(620)中。(S111) 
因此,根据如上述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车轮轴承结合结构以及结合方法,内轮(200)和上述接头构件(600)通过面部样条曲线相结合,上述内轮(200)和上述车轮轮毂(100)通过中孔针(500)齿条结合来使稳定传达驱动力成为可能并有提高耐性的效果。另外,上述内轮(200)强行压入设置到上述车轮轮毂(100)的一侧,因此可以防止内轮(200)的蠕变恢复(Creep),并且由此可减少传达驱动力时的噪音,因为是用螺栓(700)来结合,因此容易组装和解体,并且还有提高装备性的效果。 
图8至图11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车轮轴承结合结构的示图面。 
如图8至图11中所图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车轮轴承结合结构包括车轮轮毂(100)、内轮(200)、外轮(300)、振动体(400)、接头构件(600)以及螺栓(700)等组成。 
上述车轮轮毂(100)起到把与等速接头(Constant Velocity Joint,CVJ)类似的接头构件(600)的驱动力传达到车轮的作用,上述车轮轮毂(100)中为安装车轮可具备法兰盘(flange)(101)和轮毂螺栓(120)等。法兰盘(101)如图8中所图示从车轮轮毂(100)向半径外侧凸出形成,总体呈圆盘形象。上述法兰盘(101)中形成了能压入轮毂螺栓(120)的复数个螺栓槽。通过压入到上述法兰盘(101)的复数个轮毂螺栓(120)来安装车轮,以此来联系车轮和车轮轮毂(100)。 
上述车轮轮毂(100)呈环形(annular shape),其内周面中一部分沿着圆锥方向形成第一齿形部(110)。 
如图8中所图示,上述内轮(200)的外侧安装了圈形外轮(300),上述车轮轮毂(100)或上述内轮(200)以及上述外轮(300)之间可具备一个以上的振动体(400)。 
在一个或多数实施例中,如图3所图示,上述振动体(400)由第一振动体(410)和第二振动体(420)组成。上述第一振动体(410)设置在上述外轮(300)的一侧内周面和车轮轮毂(100)的外周面之间,第二振动体(420)设置在上述外轮(300)的另一侧内周面和内轮(200)的外周面之间。上述第一振动体 (410)和第二振动体(420)使上述车轮轮毂(100)或者上述内轮(200)和外轮(300)的相对旋转更为顺畅。 
在上述法兰盘(101)附近的车轮轮毂(100)外周面和上述外轮(300)的一端部内周面之间可设置第一密封构件(411)。上述第一密封构件(411)是整体呈圈(Ring)型的封孔(Seal),防止灰尘或水分等异物渗透到上述车轮轮毂(100)和外轮(300)之间的空间中,防止使上述第一振动体(410)的滚动接触更为顺畅的润滑剂从上述外轮(300)和上述车轮轮毂(100)之间的空间中泄漏。 
同样,上述内轮(200)的一端部外周面和上述外轮(300)的另一端部内周面之间可以设置第二密封构件(421)。上述第二密封构件(421)也是呈圈(Ring)型的封孔(Seal),防止灰尘或水分等异物渗透到上述内轮(200)和外轮(300)之间的空间中,防止使上述第一振动体(410)的滚动接触更为顺畅的润滑剂从上述内轮(200)和上述外轮(300)之间的空间中泄漏。 
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第二实施例中上述内轮(200)并不是压入到上述车轮轮毂(100)的一侧,而是贯通上述车轮轮毂(100)的内周面予以压入作为特征。 
因此,根据图8中所图示,上述内轮使其一部分贯通车轮轮毂(100)的中孔。 
贯通上述车轮轮毂(100)的内轮(200)中一部分是压入部(240),压入到车轮轮毂(100)的内周面,贯通上述车轮轮毂(100)的内轮(200)的一部分除了上述压入部(240)外的其他部分形成第二齿形部(230),与上述车轮轮毂(100)的第一齿形部(110)进行齿条结合。 
为将内轮(200)压入到车轮轮毂(100)中,将上述车轮轮毂(100)内周面的直径做的比上述压入部(240)外周面的直径要稍微小一些,再利用油压机等将上述内轮(200)压入到车轮轮毂(100)中。 
在一个或多数实施例中上述车轮轮毂(100)的内周面形成所定防滑台,在上述压入部(240)的外周面形成与上述防滑台相咬合的防滑凸,之后可将内轮(200)压入到上述车轮轮毂(100)中。 
在一个或多数实施例中,如图3中所图示,贯通车轮轮毂(100)的内轮(200)部分中离上述法兰盘(101)较近的部位形成第二齿形部(230),离上述外轮(300)接近的部分形成压入部(240)。这种情况下上述车轮轮毂(100)在离上述法兰盘(101)较近的内周面形成与上述第二齿形部(230)齿条结合的第一齿形部(110)。 
在一个或多数实施例中,如图9所图示,与图8相反,贯通车轮轮毂(100)的内轮(200)的部分中离上述法兰盘(101)近的部分形成压入部(240),贯通车轮轮毂(100)的内轮(200)部分中离上述外轮(300)近的部分形成第二齿形部(230)。此时,上述车轮轮毂(100)在离上述外轮(300)近的内周面形成与上述第二齿形部(230)齿条结合的第一齿形部(110)。 
因此,根据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不同,中孔针(500)不需要单独具备,而是上述内轮(200)起到第一实施例中中孔针(500)的角色。 
如上所述,上述内轮(200)的贯通上述车轮轮毂(100)的部分中一部分形成压入部(240),一部分形成第二齿形部(230)。但是这时如图8或图9所示,上述内轮(200)的第二齿形部(230)和压入部(240)的直径差距导致上述内轮(200)外周面和车轮轮毂(100)内周面的阶梯型段车。由于存在此类段车,在内轮(200)压入到车轮轮毂(100)的过程中上述内轮(200)和车轮轮毂(100)临界的棱角部位(P5~P8)相互摩擦并会导致耐性下降。因此,如图8至图9所示,在发生上述段车的部位中上述压入部(240)或第二齿形部(230)外周面的棱角部位(P5,P6)可以弄得曲折一些,同样也可以将上述车轮轮毂(100)内周面棱角部位(P7,P8)弄得曲折一些。将上述棱角部位(P5~P8)弄得曲折,可以防止压入过程中因棱角磨损导致的耐性低下。 
另外,如图9至图10所示,上述内轮(200)的一侧断面形成了放射形第一面部样条曲线(220),上述接头构件(600)可形成与上述第一面部样条曲线(220)相咬合的第二面部样条曲线(610)。通过相互咬合的上述第一面部样条曲线(220)和第二面部样条曲线(610)来辅助从接头构件(600)到内轮(200)的驱动力传达,以此来实现稳定的动力传达。 
此外,通过焊接上述内轮(200)外周面和上述车轮轮毂(100)内周面接触的邻接部位来维持施加到上述车轮轴承的预压。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如图11中所图示,将上述车轮轮毂(100)向上述C方向施压并沿着圆周焊接上述车轮轮毂(100)和上述内轮(200)交接的邻接部位(D),以此来维持施加到车轮轮毂(100)的预压。 
另外,上述螺栓(700)贯通上述车轮轮毂(100)和内轮(200)结合到上述接头构件(600)的结合槽(620),以此来更坚固地结合上述车轮轮毂(100)和内轮(200)以及上述街头构件(600)。 
如图8中所图示,上述螺栓(700)头(710)的半径要比上述车轮轮毂(100)中孔大,并依靠上述车轮轮毂(100)的端部(102)得到支撑。 
图13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车轮轴承结合方法流程图。 
以下参照图8至图11以及图13来说明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车轮轴承结合方法。但是,图13中所图示的各个阶段只是为方便说明随即排序的,因此专利申请范围并不局限于图13中所图示的顺序。 
首先,在车轮轮毂(100)内镜面的一部分形成为齿条结合的第一齿形部(110)。(S201) 
形成上述内轮(200)时要使其贯通车轮轮毂(100)内周面,上述内轮(200)外周面的一部分要形成为与第一齿形部(110)齿条结合的第二齿形部(230)。(S202) 
如图8中所图示,上述内轮(200)的一部分要使其能贯通上述车轮轮毂(100)的中孔,贯通部位外周面中一部分要形成第二齿形部(230)与上述车轮轮毂(100)的第一齿形部(110)进行齿条结合。 
另外,贯通上述车轮轮毂(100)的上述内轮(200)的外周面中上述第二齿形部(230)以外的部分要形成压入部(240)。(S203) 
图8中图示了内轮(200)的第二齿形部(230)形成于法兰盘(101)侧、压入部(240)形成于外轮(300)侧的例子,图9和图8相反,图示了内轮(200)的压入部(240)形成于法兰盘(101)侧,第二齿形部(230)形成于外轮(300)侧的例子。 
另外,上述内轮(200)的一侧断面形成放射形第一面部样条曲线(220),在接头构件(600)中形成与上述第一面部样条曲线(220)相咬合的第二面部样条曲线(610)。(S204) 
之后在上述车轮轮毂(100)的外周面摆放第一振动体(410)。(S205) 
如图8中所图示,第一振动体(410)设置在车轮轮毂(100)外周面和外轮(300)一侧内周面之间,使相对旋转更为顺畅。另外摆放上述第一振动体(410)前可先把第一密封构件(411)提前摆放到车轮轮毂(100)外周面和外轮(300)一侧内周面之间。第一密封构件(411)可由圈(Ring)型封孔(Seal)构成。 
其次,如图8中所图示,将外轮设置到第一振动体(410)外周面,使其接触。(S206) 
之后,将内轮(200)压入到车轮轮毂(100)进行安装。(S208) 
此时,如图8和图9中所图示,上述内轮(200)的第二齿形部(230)与上述车轮轮毂(100)的第一齿形部(110)相咬合,上述内轮(200)的压入部(240)压入到上述车轮轮毂(100)内周面进行结合。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上述车轮轮毂(100)内周面直径要比上述压入部(240)外周面直径要稍微小一些,利用油压机等来将上述内轮(200)压入到上述车轮轮毂(100)中。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也可在上述车轮轮毂(100)的内周面形固定防滑台,在上述内轮(200)的压入部(240)外周面形成与上述防滑台相咬合的防滑凸,之后将内轮(200)压入到上述车轮轮毂(100)中。 
上述内轮(200)在压入状态下如图8所图示那样在外轮(300)的另一侧内周面和一部分内轮(200)外周面之间空间中安装第二密封构件(421)。第二密封构件(421)可以是圈(Ring)型封孔(Seal)。 
之后在将上述车轮轮毂(100)施压到上述内轮(200)的状态下在外部焊接上述内轮(200)另一侧外周面和上述车轮轮毂(100)内周面相接触的邻接部位。(S209) 
如图11中所图示,从上述C方向将上述车轮轮毂(100)施压,并沿着圆周焊接上述车轮轮毂(100)和上述内轮(200)的邻接部位(D),以此来维持施加到车轮轮毂(100)的预压。 
之后将形成与内轮(200)第一面部样条曲线(220)相咬合的第二面部样条曲线(610)的接头构件(600)安装到上述内轮(200)上。(S210) 
如图8或图9中所图示,根据相咬合的上述第一面部样条曲线(220)和第二面部样条曲线(610)来辅助从接头构件(600)到内轮(200)的驱动力传达来实现稳定的动力传达,由此也能减少传达驱动力时的噪音。 
最后将螺栓(700)贯通上述内轮(200)的中孔,结合到上述接头构件(600)的接合槽(620)中。(S211) 
如图8中所图示,上述接头构件和上述内轮(200)在相互接合的状态下把上述内轮(200)的中孔接合到上述接头构件的接合槽(620)中,由此可使车轮轮毂(100)和内轮(200)以及接头构件结合的更为坚固。 
因此,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车轮轴承结合结构以及结合方法,驱动力通过接头构件(600)和内轮(200)的第一、第二面部样条曲线(220,610)来传达,这重新通过第一、第二齿形部(110,230)从内轮(200)传达到车轮轮毂(100),因此能稳定传达驱动力。此外,上述内轮(200)通过压入部(240)以及焊接等来维持对上述车轮轴承的预压,因此更能稳定传达驱动力,还能减少传达驱动力时的噪音。 
到此说明了对本发明的理想实施例,但是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而是包括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对本领域熟知的技术人员简单变更后被认定为均等的范围内的所有变更。 

Claims (19)

1.车轮轴承结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安装到车轮的已形成法兰盘的车轮轮毂;
压入设置到上述车轮轮毂一侧的中孔内轮;
摆放在上述车轮轮毂和上述内轮外侧的圈形外轮;
具备在上述车轮轮毂或上述内轮和外轮之间的一个以上的振动体;
以及上述车轮轮毂内周面和上述内轮内周面齿条结合的中孔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轮轴承结合结构,其特征在于,
上述车轮轮毂内周面形成第一齿形部,上述中孔针外周面形成第二齿形部,上述内轮内周面形成第三齿形部,上述第二齿形部与上述第一齿形部和第三齿形部同时齿条结合。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轮轴承结合结构,其特征在于,
上述内轮的一侧断面形成了放射形第一面部样条曲线;
与上述第一面部样条曲线相咬合的第二面部样条曲线形成一接头构件;
以及贯通上述中孔针、用来结合上述接头构件和上述车轮轮毂的螺栓。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所述的车轮轴承结合结构,其特征在于,
上述中孔针的一端向半径外侧弯曲形成支撑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轮轴承结合结构,其特征在于,
上述中孔针的一端向半径外侧弯曲形成弯曲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轮轴承结合结构,其特征在于,
上述弯曲部通过轨道成型工程来形成。
7.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所述的车轮轴承结合结构,其特征在于,
上述车轮轮毂一侧通过其内周面向半径外侧段车的段车部形成,上述内轮为压入到上述段车部内部而形成轴方向凸出的压入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轮轴承结合结构,其特征在于,
上述段车部内周面直径形成时要比上述压入部外周面直径小。
9.车轮轴承结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安装到车轮的已形成法兰盘的车轮轮毂;
贯通上述车轮轮毂内周面压入的中孔内轮;
安装在上述车轮轮毂和上述内轮外侧的圈形外轮;
以及具备在上述车轮轮毂或内轮和上述外轮之间的多于一个的振动体,
贯通上述车轮轮毂的上述内轮的一部分与上述车轮轮毂内周面齿条结合。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轮轴承结合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上述内轮的一侧断面形成放射形第一面部样条曲线;
与上述第一面部样条曲线相咬合的已形成第二面部样条曲线的接头构件;
以及贯通上述中孔针使上述接头构件和上述车轮轮毂相结合的螺栓。
11.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车轮轴承结合结构,其特征在于,
上述车轮轮毂内周面形成第一齿形部,上述内轮的一部分形成与上述第一齿形部齿条结合的第二齿形部,上述内轮的一部分形成与上述第一齿形部相齿条结合的第二齿形部,上述内轮的上述第二齿形部以外部分为使其压入到上述车轮轮毂内部而形成向轴方向凸出的压入部。
12.如权利要求9-11中任一所述的车轮轴承结合结构,其特征在于,
通过焊接上述内轮的外周面和上述车轮轮毂内周面相交的邻接部位来维持施加到上述车轮轮毂的预压。
13.车轮轴承结合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阶段:
为安装到车轮的已形成法兰盘的中孔车轮轮毂的一侧内周面向半径外侧形成段车的段车部的阶段;
为压入到上述段车部内部,在内轮形成向轴方向凸出的压入部的阶段;
上述车轮轮毂内周面形成第一齿形部,在插入到上述车轮轮毂和上述内轮的中孔针外周面形成第二齿形部,在上述内轮内周面形成第三齿形部的阶段;
将上述压入部压入到上述段车部内部,把上述内轮结合到上述车轮轮毂的阶段;
为使上述第二齿形部同时齿条结合到上述第一齿形部和第三齿形部,将上述中孔针插入到上述车轮轮毂和上述内轮的阶段。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车轮轴承结合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阶段:
在上述内轮的一侧断面形成放射形第一面部样条曲线,将上述第一面部样条曲线相咬合的第二面部样条曲线形成在接头构件中的阶段;
为使上述第一面部样条曲线和上述第二面部样条曲线相结合,将上述接头构件安装到上述内轮的阶段;
以及将螺栓贯通上述中孔针结合到上述接头构件的结合槽中的阶段。
15.如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车轮轴承结合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阶段:
在上述车轮轮毂外周面安排第一振动体的阶段;
安装外轮使其与上述第一振动体的外周面接触的阶段;
以及为与上述外轮内周面接触摆放第二振动体的阶段。
16.车轮轴承结合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阶段:
在为安装到车轮的已形成法兰盘的中孔车轮轮毂内周面一部分形成第一齿形部的阶段;
为贯通上述车轮轮毂而形成内轮,而上述内轮的一部分与上述第一齿形部进行齿条结合来形成第二齿形部的阶段;
为压入到上述车轮轮毂内部在上述内轮的一部分形成向轴方向突出的压入部的阶段;
以及将上述压入部压入到上述车轮轮毂中,上述第一齿形部和第二齿形部进行齿条结合并进行上述内轮和上述车轮轮毂的组装阶段。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车轮轴承结合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上述内轮的一端形成放射形第一面部样条曲线,在接头构件中形成与上述第一面部样条曲线相咬合的第二面部样条曲线的阶段;
为使上述第一面部样条曲线和上述第二面部样条曲线想结合,往上述内轮安装上述接头构件的阶段;
将螺栓贯通到上述内轮中孔结合到上述接头构件的接合槽中的阶段。
18.如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车轮轴承结合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上述车轮轮毂外周面安装第一振动体的阶段;
为了与上述第一振动体的外周面接触,设置外轮的阶段;
为了与上述外轮的内周面接触安装第二振动体的阶段。
19.如权利要求16或18所述的车轮轴承结合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把上述车轮轮毂施压到上述内轮的状态下焊接上述内轮外周面和上述车轮轮毂内周口交接邻接部位,以此来维持施加到上述车轮轮毂的预压的阶段。
CN201210366766.2A 2012-09-26 2012-09-26 车轮轴承结合结构以及结合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26461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366766.2A CN103264616B (zh) 2012-09-26 2012-09-26 车轮轴承结合结构以及结合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366766.2A CN103264616B (zh) 2012-09-26 2012-09-26 车轮轴承结合结构以及结合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64616A true CN103264616A (zh) 2013-08-28
CN103264616B CN103264616B (zh) 2015-11-18

Family

ID=490082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366766.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264616B (zh) 2012-09-26 2012-09-26 车轮轴承结合结构以及结合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264616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298552A (en) * 1968-12-20 1972-12-06 Skefko Ball Bearing Company Lt Improvements in wheel hub bearing assemblies
US5492417A (en) * 1994-09-14 1996-02-20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Bearing and drive assembly with combined wheel speed sensor
CN1426908A (zh) * 2001-12-21 2003-07-02 Ntn株式会社 驱动车轮用轴承装置
CN2621123Y (zh) * 2003-04-30 2004-06-23 万向钱潮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带abs传感器的轮毂轴承单元
CN2705653Y (zh) * 2004-03-12 2005-06-22 温州市冠盛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 等速万向节轮毂轴承单元
JP2011031683A (ja) * 2009-07-30 2011-02-17 Jtekt Corp 車輪用軸受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298552A (en) * 1968-12-20 1972-12-06 Skefko Ball Bearing Company Lt Improvements in wheel hub bearing assemblies
US5492417A (en) * 1994-09-14 1996-02-20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Bearing and drive assembly with combined wheel speed sensor
CN1426908A (zh) * 2001-12-21 2003-07-02 Ntn株式会社 驱动车轮用轴承装置
CN2621123Y (zh) * 2003-04-30 2004-06-23 万向钱潮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带abs传感器的轮毂轴承单元
CN2705653Y (zh) * 2004-03-12 2005-06-22 温州市冠盛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 等速万向节轮毂轴承单元
JP2011031683A (ja) * 2009-07-30 2011-02-17 Jtekt Corp 車輪用軸受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64616B (zh) 2015-11-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245355A (zh) 用于联接车轮轴承的结构和方法
CN101479114B (zh) 车轮用轴承组件
CN101031438B (zh) 轮毂单元和滚动轴承装置及其制造方法、以及滚动轴承装置的组装装置及其组装方法
US6582151B2 (en) Driving axle assembly
CN101268291B (zh) 用于车轮的轴承装置
US4417643A (en) Wheel hub assembly for an automobile vehicle
US8480306B2 (en) Bearing unit for driving wheels
CN102152711A (zh) 车轮用轴承装置
JP5523329B2 (ja) トルクを伝達するためのカップリングエレメント及び該カップリングエレメントを備える駆動ユニット
JP2709453B2 (ja) 車輪軸受ユニット
JPH11508673A (ja) 三脚型の定速度比自在継ぎ手
JP3385343B2 (ja) トリポード型等速自在継手
EP0816128B1 (en) Hub-wheel assembly, in particular for a vehicle
CN104401188B (zh) 一种驱动轴与轮毂连接结构及汽车传动系统
CN101641225B (zh) 车轮用轴承装置
JP4647683B2 (ja) フレキシブルカップリング構造及びそれを備える舶用スラスタ装置
CN101589243A (zh) 联轴节组件及具有该联轴节组件的驱动轮用轴承装置总组件
CN103264616A (zh) 车轮轴承结合结构以及结合方法
CN205693511U (zh) 电机组件和具有其的车辆
JPH07317754A (ja) 車輪支持用軸受
JP2008173995A (ja) 車輪用軸受装置
CN104854363B (zh) 离合器装置
CN202623929U (zh) 一种重型汽车用中间传动轴支承总成
KR20150049727A (ko) 차량용 액슬 장치
JP2001191714A (ja) 車輪駆動用軸受ユニッ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11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