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693511U - 电机组件和具有其的车辆 - Google Patents

电机组件和具有其的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693511U
CN205693511U CN201620542181.5U CN201620542181U CN205693511U CN 205693511 U CN205693511 U CN 205693511U CN 201620542181 U CN201620542181 U CN 201620542181U CN 205693511 U CN205693511 U CN 20569351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joint
electric machine
machine assembly
motor
adapter slee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542181.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睿
张子金
徐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542181.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69351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69351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69351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ower Steering Mechanism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机组件和具有其的车辆,所述电机组件包括:电机,所述电机为EPS助力电机,所述电机的电机轴上设置有第一接头;蜗杆,所述蜗杆的输入轴上设置有第二接头,所述第一接头与所述第二接头在轴向上相邻;接头连接套,所述接头连接套套设在所述第一接头和所述第二接头上,所述接头连接套与每个所述接头在周向上固定以使所述第一接头和所述第二接头能够同步转动。本实用新型的电机组件,电机与蜗杆之间的配合更加可靠,可以适应大力矩和高功率的动力传输,且可以适用于高转速、大力矩的无刷电机。

Description

电机组件和具有其的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辆制造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机组件和具有该电机组件的车辆。
背景技术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上设置有助力电机以提供转向助力,相关技术中的电机轴与蜗杆之间主要通过金属花键以及橡胶垫的配合连接方式实现连接,由于橡胶材料强度本身限制,以及EPS助力电机高转速、双向旋转、持续加载等特点,导致该种连接方式都存在易破损、噪音大等缺陷。若橡胶垫出现破损,将会导致EPS转向系统不再助力,使得车辆转向异常沉重,导致驾驶风险,甚至出现车祸。
对于输出力较小的电机,通过改进橡胶垫的硬度、强度,勉强可以为一些微型车配套,但是对于大力矩、高功率、高可靠性的无刷电机,相关技术中的金属花键和橡胶垫配合的方式无法满足大力矩的无刷电机,橡胶垫更易破损,严重影响车辆的安全性,存在改进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传动稳定的电机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具有上述电机组件的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电机组件,包括:电机,所述电机为EPS助力电机,所述电机的电机轴上设置有第一接头;蜗杆,所述蜗杆的输入轴上设置有第二接头,所述第一接头与所述第二接头在轴向上相邻;接头连接套,所述接头连接套套设在所述第一接头和所述第二接头上,所述接头连接套与每个所述接头在周向上固定以使所述第一接头和所述第二接头能够同步转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电机组件,通过设置上述结构形式的动力传输方式,电机与蜗杆之间的配合更加可靠,可以适应大力矩和高功率的动力传输,且可以适用于高转速、大力矩的无刷电机。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电机组件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接头的外周面以及所述第二接头的外周面上均设置有多个沿周向间隔布置的凸起;所述接头连接套的内周面上设置有多个沿周向间隔布置且与所述凸起配合的凹槽。
进一步地,多个所述凸起均匀间隔开布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接头上设置有第一轴向限位部,所述第二接头上设置有第二轴向限位部,所述接头连接套夹设于所述第一轴向限位部与所述第二轴向限位部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轴向限位部为形成在所述第一接头外周面上的第一环形凸缘,所述第二轴向限位部为形成在所述第二接头外周面上的第二环形凸缘。
优选地,所述第一轴向限位部和所述第二轴向限位部的至少一个上设置有缺口。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接头连接套由复合弹性材料制成。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接头与所述电机轴以及所述第二接头与所述蜗杆均通过花键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接头与所述电机轴以及所述第二接头与所述蜗杆均为过盈配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车辆,设置有如第一方面任一种所述的电机组件。
所述车辆与上述的电机组件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机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接头或第二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B处的剖视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接头连接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C处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
电机组件100,电机10,电机轴101,花键102,蜗杆20,输入轴201,轴承202,
第一接头11,第一轴向限位部111,缺口112,
第二接头12,第二轴向限位部121,凸起122,
接头连接套13,凹槽13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下面参照图1-图6详细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机组件100,如图1-图6所示,电机组件100包括电机10、蜗杆20、第一接头11、第二接头12和接头连接套13。
其中,电机10为EPS助力电机,且电机10具有电机轴101,电机轴101上设置有第一接头11,蜗杆20的输入轴201上设置有第二接头12,第一接头11与第二接头12在轴向上相邻,接头连接套13套设在第一接头11和第二接头12上,接头连接套13与每个接头在周向上固定以使第一接头11和第二接头12能够同步转动。
可以理解的是,电机轴101与蜗杆20的输入轴201通过第一接头11、第二接头12和接头连接套13实现连接,电机轴101将扭矩传输给第一接头11,第一接头11再通过接头连接套13将扭矩传递给第二接头12,第二接头12再将扭矩传递给蜗杆20的输入轴201以实现动力的输出。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机组件100,通过设置上述结构形式的动力传输方式,电机10与蜗杆20之间的配合更加可靠稳定,且可以适应大力矩和高功率的动力传输,可以适用于高转速、大力矩的无刷电机10。
如图1所示,蜗杆20可以通过轴承202支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如图2-图6所示,第一接头11的外周面上可以设置有多个沿周向间隔布置的凸起122,第二接头12的外周面上也设置有多个沿周向间隔布置的凸起122,接头连接套13的内周面上设置有多个沿周向间隔开布置的凹槽132,凹槽132可以与凸起122配合连接。通过凸起122与凹槽132的配合,可以实现大力矩的传输。
优选地,第一接头11上的多个凸起122可以均匀间隔开布置,第二接头12上的多个凸起122也可以均匀间隔开布置,由此,每个凸起122受到的力较为均匀,凸起122的根部不易断裂。
在一个具体的示例中,第一接头11的外周面上可以设置有12个沿周向均匀间隔布置的凸起122,第二接头12的外周面上也设置有12个沿周向均匀间隔布置的凸起122,两个接头上的凸起122结构相同,接头连接套13的内周面上设置有12个沿周向均匀间隔布置的凹槽132,凹槽132的轴上长度至少为凸起122的轴上长度的两倍,两个接头上的凸起122均与凹槽132配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如图2-图4所示,第一接头11上可以设置有第一轴向限位部111,第二接头12上可以设置有第二轴向限位部121,接头连接套13可以夹设于第一轴向限位部111与第二轴向限位部121之间。也就是说,第一轴向限位部111与第二轴向限位部121用于对接头连接套13进行限位,同时通过与接头连接套13的配合还能起到控制第一接头11与第二接头12的轴向间距的作用,参照图2,第一轴向限位部111与第二轴向限位部121分别止抵接头连接套13的两个端面,可以防止第一接头11与第二接头12的端面止抵,以消除第一接头11与第二接头12直接接触的摩擦噪音。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第一轴向限位部111可以为形成在第一接头11外周面上的第一环形凸缘,第二轴向限位部121可以为形成在第二接头12外周面上的第二环形凸缘。由此,第一接头11与第二接头12的结构简单,易于成型。
优选地,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轴向限位部111和第二轴向限位部121的至少一个上设置有缺口112。优选地,第一轴向限位部111和第二轴向限位部121上可以均设置有缺口112。缺口112一方面可以起到减重的重要,另一方面,可以防止接头连接套13内的空腔形成密闭空间,起到导气的作用,使电机轴101与蜗杆20的输入轴201之间的间隙与外界连通,防止该间隙内的空气受热膨胀,造成安全隐患。
优选地,每个限位部上的缺口112均为两个,两个缺口112的形状相同且相对设置,以防止第一接头11与第二接头12转动不均匀。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接头连接套13可以由复合弹性材料制成,第一接头11与第二接头12可以均为金属材料制成。由此,电机10与蜗杆20之间的动力传输稳定,且噪音小,兼具了齿轮传动和带传动的优点。
可选地,接头连接套13的组分包括天然胶、顺丁胶、尼龙和玻纤,由此,接头连接套13的耐磨性和强度更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一接头11与电机轴101以及第二接头12与蜗杆20可以均通过花键102连接,比如渐开线花键,这样,第一接头11与电机轴101以及第二接头12与蜗杆20的连接稳定,易自动定心。
优选地,第一接头11与电机轴101以及第二接头12与蜗杆20均为过盈配合。由此,第一接头11与电机轴101以及第二接头12与蜗杆20之间均不易发生异响。
如图2-图4所示,第一接头11与第二接头12相对的端面上可以均设有台阶部,以减轻第一接头11与第二接头12的重量。
下面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的示例。
如图1-图6所示,电机组件100包括电机10、蜗杆20、第一接头11、第二接头12和接头连接套13。
其中,电机10为EPS助力电机,且电机10的电机轴101通过花键102与第一接头11过盈配合,蜗杆20的输入轴201通过花键102与第二接头12过盈配合,第一接头11与第二接头12在轴向上相邻且间隔开设置,接头连接套13套设在第一接头11和第二接头12上,第一接头11和第二接头12的结构相同,第一接头11上可以设置有第一轴向限位部111,第一轴向限位部111可以为形成在第一接头11外周面上的第一环形凸缘,第二接头12上可以设置有第二轴向限位部121,且第二轴向限位部121可以为形成在第二接头12外周面上的第二环形凸缘,第一轴向限位部111和第二轴向限位部121上可以均设置有两个相对设置的缺口112,接头连接套13夹设于第一轴向限位部111与第二轴向限位部121之间,且使第一接头11与第二接头12的端面间隔开,每个接头的外周面上均设置有12个沿周向均匀间隔布置的凸起122,接头连接套13的内周面上设置有12个沿周向均匀间隔布置的凹槽132,凹槽132可以与凸起122配合连接,第一接头11与第二接头12均为金属制成,接头连接套13由复合弹性材料制成,且接头连接套13的组分包括天然胶、顺丁胶、尼龙和玻纤。
综上所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机组件100,电机10与蜗杆20之间的配合更加可靠,可以适应大力矩和高功率的动力传输,且传动噪音小,有助于改善车辆的安全性和NVH性能。
下面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设置有上述任一种实施例的电机组件100。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转向系统工作稳定可靠,且车辆的NVH性能好。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电机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机,所述电机为EPS助力电机,所述电机的电机轴上设置有第一接头;
蜗杆,所述蜗杆的输入轴上设置有第二接头,所述第一接头与所述第二接头在轴向上相邻;
接头连接套,所述接头连接套套设在所述第一接头和所述第二接头上,所述接头连接套与每个所述接头在周向上固定以使所述第一接头和所述第二接头能够同步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头的外周面以及所述第二接头的外周面上均设置有多个沿周向间隔布置的凸起;所述接头连接套的内周面上设置有多个沿周向间隔布置且与所述凸起配合的凹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组件,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凸起均匀间隔开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头上设置有第一轴向限位部,所述第二接头上设置有第二轴向限位部,所述接头连接套夹设于所述第一轴向限位部与所述第二轴向限位部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向限位部为形成在所述第一接头外周面上的第一环形凸缘,所述第二轴向限位部为形成在所述第二接头外周面上的第二环形凸缘。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向限位部和所述第二轴向限位部的至少一个上设置有缺口。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头连接套由复合弹性材料制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头与所述电机轴以及所述第二接头与所述蜗杆均通过花键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头与所述电机轴以及所述第二接头与所述蜗杆均为过盈配合。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设置有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机组件。
CN201620542181.5U 2016-06-06 2016-06-06 电机组件和具有其的车辆 Active CN20569351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542181.5U CN205693511U (zh) 2016-06-06 2016-06-06 电机组件和具有其的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542181.5U CN205693511U (zh) 2016-06-06 2016-06-06 电机组件和具有其的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693511U true CN205693511U (zh) 2016-11-16

Family

ID=572611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542181.5U Active CN205693511U (zh) 2016-06-06 2016-06-06 电机组件和具有其的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693511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47444A (zh) * 2017-12-08 2018-04-20 芜湖世特瑞转向系统有限公司 Eps电机与减速机构的连接装置
CN108045429A (zh) * 2017-12-08 2018-05-18 芜湖世特瑞转向系统有限公司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减速器
CN108438046A (zh) * 2018-03-16 2018-08-24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磁浮离合系统、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及控制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47444A (zh) * 2017-12-08 2018-04-20 芜湖世特瑞转向系统有限公司 Eps电机与减速机构的连接装置
CN108045429A (zh) * 2017-12-08 2018-05-18 芜湖世特瑞转向系统有限公司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减速器
CN108045429B (zh) * 2017-12-08 2020-12-11 芜湖世特瑞转向系统有限公司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减速器
CN108438046A (zh) * 2018-03-16 2018-08-24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磁浮离合系统、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及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693511U (zh) 电机组件和具有其的车辆
JP5729435B2 (ja) モータ/ジェネレータの組み立て方法
JP2009207212A (ja) モータ/ジェネレータおよびその組み立て方法
CN102653231A (zh) 电动轿车动力总成
CN106062398A (zh) 齿形离合器
CN103457406A (zh) 电动车传动电机
CN106133358A (zh) 旋转轴联轴器
KR20100109641A (ko) 전기식 파워 스티어링용 댐퍼커플러
CN203753220U (zh) 一种汽车转向器的小齿轮轴与转向传动轴的连接结构
KR20130109871A (ko) 두개의 플래너터리기어가 구비된 차량 변속시스템
CN103850787B (zh) 一种发动机附件惰轮总成
TWI539727B (zh) 直驅式馬達聯軸裝置
CN201539511U (zh) 一种万向节总成
CN204340648U (zh) 一种轴联电机组离合结构
CN205823942U (zh) 一种汽车传动轴用轴套
CN103987981A (zh) 十字万向节轴
CN201293051Y (zh) 用于缝纫机的联轴器
CN201071440Y (zh) 一种缝纫机的联轴器
CN201539513U (zh) 一种万向节总成
KR101612965B1 (ko) 엠디피에스 액츄에이터의 동력전달구조
CN201794945U (zh) 一种传动轴
CN205686172U (zh) 一种带有离合器的多动力输出装置
CN201547150U (zh) 一种万向节总成
CN202366962U (zh) 下传动立辊轧机传动轴的传动结构
CN102032281A (zh) 一种万向节总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