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256095B - 一种以发动机为动力源的设备及其补换油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以发动机为动力源的设备及其补换油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256095B CN103256095B CN201310135259.2A CN201310135259A CN103256095B CN 103256095 B CN103256095 B CN 103256095B CN 201310135259 A CN201310135259 A CN 201310135259A CN 103256095 B CN103256095 B CN 103256095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oil
- valve
- motor
- tank
- oil pump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Lubrication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 Lubrication Details And Ventilation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补换油系统,用于对发动机油底壳补换油,其包括:辅助油箱、第一油泵、第二油泵、第一阀门、第二阀门及控制器,第一阀门连接至发动机油底壳,第一阀门还通过第一油泵连接至辅助油箱,第二阀门连接至发动机油底壳,第二阀门还通过第二油泵连接至辅助油箱,当发动机处于停止运行状态时,第一及第二阀门处于开启状态,控制器控制第一油泵启动第一预设时间,以将辅助油箱中的润滑油泵入发动机油底壳内,控制器再控制第二油泵启动第二预设时间,以将发动机油底壳内的润滑油泵入所述辅助油箱内,并在所述第二预设时间后使所述第一及第二阀门处于闭合状态。本发明实现了对所述发动机油底壳补换油的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以发动机作为动力源的设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通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以发动机为动力源的设备及其补换油系统。
背景技术
通信基站中的发动机需要及时补充和定期更换润滑油,否则会使发动机的润滑状态变坏,造成部件损坏,而且还会缩短发动机的使用寿命。因此,通信基站的发动机的润滑油的补充和更换已经成为基站维护工作的主要内容。但是,由于对发动机的润滑油的补充和更换需要人工进行,特别是对环境条件比较恶劣的通信基站进行润滑油补充和更换时,会给维护工作带来沉重的负担。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以发动机为动力源的设备及其补换油系统,对自动为通信基站进行润滑油补充和更换,方便快捷,并减轻了维护工作的负担。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补换油系统,用于对以发动机作为动力源的设备的发动机油底壳补充和更换润滑油,所述补换油系统包括:辅助油箱、第一油泵、第二油泵、第一阀门、第二阀门及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连接至所述第一油泵及第二油泵,所述第一阀门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发动机油底壳的第一进油口,所述第一阀门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第一油泵连接至所述辅助油箱的出油口,所述第二阀门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发动机油底壳的溢流口,所述第二阀门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第二油泵连接至所述辅助油箱的第二进油口,当所述发动机处于停止运行状态时,所述第一及第二阀门处于开启状态,所述控制器控制第一油泵启动第一预设时间,以将所述辅助油箱中的润滑油通过所述第一阀门泵入所述发动机油底壳内,所述控制器再控制第二油泵启动第二预设时间,以将所述发动机油底壳内的润滑油通过所述溢流口及所述第二阀门泵入所述辅助油箱内,并在所述第二预设时间后使所述第一及第二阀门处于闭合状态。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设备,包括发动机、用于为所述发动机提供润滑油的发动机油底壳及补换油系统,所述发动机油底壳包括第一进油口及溢流口,且所述第一进油口高于所述溢流口,所述补换油系统用于对所述发动机油底壳补充和更换润滑油,所述补换油系统包括:辅助油箱、第一油泵、第二油泵、第一阀门、第二阀门及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连接至所述第一油泵及第二油泵,所述第一阀门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发动机油底壳的第一进油口,所述第一阀门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第一油泵连接至所述辅助油箱的出油口,所述第二阀门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发动机油底壳的溢流口,所述第二阀门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第二油泵连接至所述辅助油箱的第二进油口,当所述发动机处于停止运行状态时,所述第一及第二阀门处于开启状态,所述控制器控制第一油泵启动第一预设时间,以将所述辅助油箱中的润滑油通过所述第一阀门泵入所述发动机油底壳内,所述控制器再控制第二油泵启动第二预设时间,以将所述发动机油底壳内的润滑油通过所述溢流口及所述第二阀门泵入所述辅助油箱内,并在所述第二预设时间后使所述第一及第二阀门处于闭合状态。
实施本发明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实施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补换油系统包括第一阀门及第二阀门,以在所述发动机处于运行状态时,所述第一及第二阀门及处于闭合状态,使得所述发动机油底壳内保持封闭状态,从而避免了所述发动机油底壳内的润滑油接触空气而被氧化、被污染的问题。同时,所述补换油系统还通过所述第二油泵将所述发动机油底壳内的油泵出,其中,该泵出的润滑油不仅包括发动机油底壳内处于表面的新润滑油,还包括所述发动机油底壳内在所述第二油泵的作用下扰动泛起的旧润滑油,从而减小了所述发动机油底壳内旧润滑油的含量。反复如此,实现了对所述发动机油底壳内的润滑油进行更换目的。且,所述强制溢油相对自然溢油,大大缩短了溢油的时间,提高了溢油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设备的框图;
图2是图1中的补换油系统与发动机油底壳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设备的框图;
图4是图3中的补换油系统与发动机油底壳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见图1及图2,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方式提供一种以发动机作为动力源的设备100。所述发动机组100包括发动机10、发动机油底壳20及补换油系统30。
所述发动机油底壳20用于为所述发动机10提供润滑油。所述发动机油底壳20包括第一进油口21及溢流口22。所述第一进油口21高于所述溢流口22。
所述补换油系统30用于对所述发动机油底壳20补充和更换润滑油。所述补换油系统30包括辅助油箱31、第一油泵32、第二油泵33、第一阀门34、第二阀门35及控制器36。所述控制器36连接至所述第一油泵32及第二油泵33。所述第一阀门34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发动机油底壳20的第一进油口21。所述第一阀门34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第一油泵32连接至所述辅助油箱31的出油口(未示出)。所述第二阀门35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发动机油底壳20的溢流口22。所述第二阀门35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第二油泵33连接至所述辅助油箱31的第二进油口(未示出)。当所述发动机10处于停止运行状态时,所述第一及第二阀门34及35处于开启状态。所述控制器36控制第一油泵32启动第一预设时间,以将所述辅助油箱31中的一定量的润滑油通过所述第一阀门34泵入所述发动机油底壳20内。所述控制器再控制第二油泵33启动第二预设时间,以将所述发动机油底壳20内的润滑油通过所述溢流口22及所述第二阀门35泵入所述辅助油箱31内,并在所述第二预设时间后使所述第一及第二阀门34及35处于关闭状态。
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阀门34为单向阀门。所述第二阀门35为电磁阀门。所述控制器36还连接至所述电磁阀门。其中,根据所述单向阀门特性,将所述单向阀门的正向端连接至所述第一油泵32。将所述单向阀门的反向端连接至所述发动机油底壳20的第一进油口21。因此,所述辅助油箱31内的润滑油可以通过所述单向阀门进入所述发动机油底壳20内(所述单向阀门相当于处于开启状态),而所述发动机油底壳20内的润滑油不能通过所述单向阀门进入所述辅助油箱31内(所述单向阀门相对于处于截止状态)。即当所述发动机10处于运行状态时,所述单向阀门处于截止状态。当所述控制器36识别到所述发动机10处于停止运行状态时,所述单向阀门也处于开启状态。
所述控制器36还连接至所述发动机10,以识别所述发动机10是否处于停止运行状态。当所述控制器36识别到所述发动机10处于停止运行状态时,所述控制器36控制所述电磁阀门处于开启状态。当所述控制器36识别到所述发动机10处于运行状态时,所述控制器36控制所述电磁阀门保持闭合状态。
其中,所述控制器36控制第一油泵32启动第一预设时间后再控制第二油泵33启动第二预设时间后,所述补换油系统100完成一次补换油过程。当所述补换油系统100完成一次补换油过程,所述控制器36控制所述电磁阀门处于截止状态。即当所述发动机10开始运行状态时,所述电磁阀门是处于闭合状态的。
当所述发动机10处于运行状态时,所述电磁阀门处于闭合状态。所述单向阀门也处于截止状态。此时,所述发动机油底壳20处于密封状态,从而避免所述发动机油底壳20的润滑油接触空气而被氧化、被污染的问题。且,当所述发动机油底壳20内的压力高于所述辅助油箱31的压力时,所述发动机油底壳20内的润滑油也不会被压入所述辅助油箱31内。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溢流口22位于在所述发动机10停止运行时所述发动机油底壳20的油标尺满油液位处。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溢流口22的位置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所述第一阀门34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更换为电磁阀门,通过所述控制器36控制所述电磁阀门的启闭。
其中,所述第一油泵32在所述第一预设时间内泵入所述发动机油底壳20内的油量使得所述发动机油底壳20内的油位液面高于所述发动机油底壳20的油标尺满油液位,但是不超过所述发动机油底壳20的限额油位。所述第二油泵33在所述第二预设时间内泵出所述发动机油底壳20的油量使得所述发动机油底壳20内的油位液面约在所述发动机油底壳20的油标尺满油液位处。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预设时间为第一预设时间的3-5倍。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及第二预设时间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补换油系统100包括第一阀门34及第二阀门35,以在所述发动机10处于运行状态时,所述第一及第二阀门34及35处于闭合状态,使得所述发动机油底壳20内处于封闭状态,从而避免了所述发动机油底壳20内的温度较高的润滑油接触空气而被氧化、被污染和影响、破坏发动机10自身润滑效果等问题。同时,所述补换油系统100还通过所述第二油泵33实现强制溢油,即利用所述第二油泵33将所述发动机油底壳20内的油泵出,该泵出的润滑油不仅包括发动机油底壳20内处于表面的新润滑油,还包括所述发动机油底壳20内在所述第二油泵33作用下扰动泛起的的旧润滑油,从而减小了所述发动机油底壳20内旧润滑油的含量。反复如此,实现了对所述发动机油底壳20内的润滑油进行更换目的。且,所述强制溢油相对自然溢油,大大缩短了溢油的时间,提高了溢油的可靠性。
请继续参考图3及图4,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方式提供一种设备200。所述第二较佳实施方式提供的设备200与所述第一较佳实施方式提供的设备100相似,不同在于:在第二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补换油系统200包括还包括滤清器210。所述滤清器210连接在所述第一油泵32与辅助油箱31的出油口之间,以过滤所述第一油泵32从所述辅助油箱31泵出的润滑油。
进一步地,所述补换油系统200还包括液位检测开关220。所述液位检测开关220设置于所述辅助油箱31上,用于侦测所述辅助油箱210内的润滑油量。当所述液位检测开关220侦测到所述辅助油箱31内的润滑油量小于预设油量时,所述液位检测开关220发送停止指令至所述控制器36,以使所述控制器36控制所述第一及第二油泵32及33停止进行补换油工作。
在上述第一及第二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及第二油泵32及33为直流电动机驱动的油泵。
在本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补换油系统包括第一阀门34及第二阀门35,以在所述发动机10处于运行状态时,所述第一及第二阀门34及35处于闭合状态,使得所述发动机油底壳20内处于封闭状态,从而避免了所述发动机油底壳20内的温度较高的润滑油接触空气而被氧化、被污染和影响、破坏发动机10自身润滑效果等问题。同时,所述补换油系统200还通过所述第二油泵33实现强制溢油,即利用所述第二油泵33将所述发动机油底壳20内的油泵出,该泵出的润滑油不仅包括发动机油底壳20内处于表面的新润滑油,还包括所述发动机油底壳20内在所述第二油泵33作用下扰动泛起的旧润滑油,从而减小了所述发动机油底壳20内旧润滑油的含量。反复如此,实现了对所述发动机油底壳20内的润滑油进行更换目的。且,所述强制溢油相对自然溢油,大大缩短了溢油的时间,提高了溢油的可靠性。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发明一种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并依本发明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发明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补换油系统,用于对以发动机作为动力源的设备的发动机油底壳补充和更换润滑油,所述补换油系统包括:辅助油箱、第一油泵、第二油泵、第一阀门、第二阀门及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连接至所述第一油泵及第二油泵,所述第一阀门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发动机油底壳的第一进油口,所述第一阀门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第一油泵连接至所述辅助油箱的出油口,所述第二阀门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发动机油底壳的溢流口,所述第二阀门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第二油泵连接至所述辅助油箱的第二进油口,当所述发动机处于停止运行状态时,所述第一及第二阀门处于开启状态,所述控制器控制第一油泵启动第一预设时间,以将所述辅助油箱中的润滑油通过所述第一阀门泵入所述发动机油底壳内,所述控制器再控制第二油泵启动第二预设时间,以将所述发动机油底壳内的润滑油通过所述溢流口及所述第二阀门泵入所述辅助油箱内,并在所述第二预设时间后使所述第一及第二阀门处于闭合状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补换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门为单向阀门,所述第二阀门为电磁阀门,所述控制器还连接至所述电磁阀门,当所述发动机处于运行状态时,所述单向阀门处于截止状态,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电磁阀门处于截止状态,当所述发动机处于停止运行状态时,所述单向阀门处于开启状态,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电磁阀门处于开启状态。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补换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补换油系统还包括滤清器,所述滤清器连接在所述第一油泵与辅助油箱的出油口之间,以过滤所述第一油泵从所述辅助油箱泵出的润滑油。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补换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补换油系统还包括液位检测开关,所述液位检测开关设置于所述辅助油箱上,用于检测所述辅助油箱内的润滑油量,当所述液位检测开关检测到所述辅助油箱内的润滑油量小于预设油量时,所述液位检测开关发送停止指令至所述控制器,以使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一及第二油泵停止进行补换油工作。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补换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预设时间为第一预设时间的3-5倍。
6.一种以发动机为动力源的设备,包括发动机、用于为所述发动机提供润滑油的发动机油底壳及补换油系统,所述发动机油底壳包括第一进油口及溢流口,且所述第一进油口高于所述溢流口,所述补换油系统用于对所述发动机油底壳补充和更换润滑油,所述补换油系统包括:辅助油箱、第一油泵、第二油泵、第一阀门、第二阀门及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连接至所述第一油泵及第二油泵,所述第一阀门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发动机油底壳的第一进油口,所述第一阀门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第一油泵连接至所述辅助油箱的出油口,所述第二阀门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发动机油底壳的溢流口,所述第二阀门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第二油泵连接至所述辅助油箱的第二进油口,当所述发动机处于停止运行状态时,所述第一及第二阀门处于开启状态,所述控制器控制第一油泵启动第一预设时间,以将所述辅助油箱中的润滑油通过所述第一阀门泵入所述发动机油底壳内,所述控制器再控制第二油泵启动第二预设时间,以将所述发动机油底壳内的润滑油通过所述溢流口及所述第二阀门泵入所述辅助油箱内,并在所述第二预设时间后使所述第一及第二阀门处于闭合状态。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以发动机为动力源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门为单向阀门,所述第二阀门为电磁阀门,所述控制器还连接至所述电磁阀门,当所述发动机处于运行状态时,所述单向阀门处于截止状态,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电磁阀门处于截止状态,当所述发动机处于停止运行状态时,所述单向阀门处于开启状态,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电磁阀门处于开启状态。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以发动机为动力源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补换油系统还包括滤清器,所述滤清器连接在所述第一油泵与辅助油箱的出油口之间,以过滤所述第一油泵从所述辅助油箱泵出的润滑油。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以发动机为动力源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补换油系统还包括液位检测开关,所述液位检测开关设置于所述辅助油箱上,用于侦测所述辅助油箱内的润滑油量,当所述液位检测开关侦测到所述辅助油箱内的润滑油量小于预设油量时,所述液位检测开关发送停止指令至所述控制器,以使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一及第二油泵停止进行补换油工作。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以发动机为动力源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预设时间为第一预设时间的3-5倍。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135259.2A CN103256095B (zh) | 2013-04-18 | 2013-04-18 | 一种以发动机为动力源的设备及其补换油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135259.2A CN103256095B (zh) | 2013-04-18 | 2013-04-18 | 一种以发动机为动力源的设备及其补换油系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256095A CN103256095A (zh) | 2013-08-21 |
CN103256095B true CN103256095B (zh) | 2015-05-13 |
Family
ID=489602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10135259.2A Active CN103256095B (zh) | 2013-04-18 | 2013-04-18 | 一种以发动机为动力源的设备及其补换油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3256095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443193B (zh) * | 2014-08-11 | 2019-04-16 | 刘新羽 | 一种汽车发动机润滑油保证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CN105221212B (zh) * | 2015-10-16 | 2018-05-1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发动机补油系统及其补油方法 |
CN106285830B (zh) * | 2016-10-17 | 2018-08-31 |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机油的自动补充方法和系统 |
CN108590805B (zh) * | 2018-03-29 | 2020-02-2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发动机润滑系统及其补油、装配方法、发动机 |
CN109057965B (zh) * | 2018-07-05 | 2021-02-05 | 北京天元陆兵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 发动机清洗方法及装置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938315A (en) * | 1988-04-14 | 1990-07-03 | Tokyo Tatsuno Co., Ltd. | Apparatus for exchanging oil for device having oil pan for circulating oil therebetween |
US5476073A (en) * | 1993-12-27 | 1995-12-19 | Betts; Harold S. | Diesel engine waste oil recycling system |
EP1199447A1 (en) * | 2000-10-18 | 2002-04-24 | Siemens Canada Limited | Dry sump oil pan system with integrated reservoir and oil filter |
CN102536379A (zh) * | 2012-01-19 | 2012-07-0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机油自动清洁系统及其连通器回油管路及发动机系统 |
CN202647158U (zh) * | 2012-05-22 | 2013-01-02 | 深圳市车安达汽保设备有限公司 | 自动化换油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3312795A (ja) * | 2002-04-16 | 2003-11-06 | System Joy:Kk | オイル交換装置を備えた自動車 |
-
2013
- 2013-04-18 CN CN201310135259.2A patent/CN103256095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938315A (en) * | 1988-04-14 | 1990-07-03 | Tokyo Tatsuno Co., Ltd. | Apparatus for exchanging oil for device having oil pan for circulating oil therebetween |
US5476073A (en) * | 1993-12-27 | 1995-12-19 | Betts; Harold S. | Diesel engine waste oil recycling system |
EP1199447A1 (en) * | 2000-10-18 | 2002-04-24 | Siemens Canada Limited | Dry sump oil pan system with integrated reservoir and oil filter |
CN102536379A (zh) * | 2012-01-19 | 2012-07-0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机油自动清洁系统及其连通器回油管路及发动机系统 |
CN202647158U (zh) * | 2012-05-22 | 2013-01-02 | 深圳市车安达汽保设备有限公司 | 自动化换油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256095A (zh) | 2013-08-2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256095B (zh) | 一种以发动机为动力源的设备及其补换油系统 | |
CN111536406B (zh) | 一种新能源电动汽车的驱动电机润滑系统 | |
CN102575650B (zh) | 为传动系统提供紧急润滑的润滑系统 | |
CN105135195A (zh) | 泵系统 | |
CN104180142A (zh) | 润滑油供油装置、离心压缩机及供油方法 | |
CN107701261B (zh) | 一种新型发动机预润滑系统 | |
CN203857241U (zh) | 铝电解电容器外壳卷边润滑上油装置 | |
CN110145547B (zh) | 一种风机轴承座自润滑装置及润滑方法 | |
CN102734131A (zh) | 高压压缩机全自动注油系统 | |
CN101915237A (zh) | 混凝土输送泵润滑系统及混凝土泵送设备 | |
CN202910653U (zh) | 机床自动润滑系统 | |
CN111022493A (zh) | 一种自润滑滑动轴承的润滑装置 | |
CN212986717U (zh) | 一种润滑油加注回收一体化装置及其移动式装置 | |
CN205387472U (zh) | 一种能够定量加油的过滤净化装置 | |
CN204083744U (zh) | 润滑油供油装置及离心压缩机 | |
CN204026102U (zh) | 一种吸油装置及稀油站 | |
CN203718352U (zh) | 半封闭式微型电动油脂泵 | |
CN207348922U (zh) | 机油泵及发动机 | |
CN216714885U (zh) | 一种液压马达壳体主动补油装置 | |
CN204099196U (zh) | 齿轮泵真空扫油装置 | |
CN221881106U (zh) | 一种润滑油更换用抽吸装置 | |
CN202414888U (zh) | 钢丝、电缆涂油装置 | |
CN108953965A (zh) | 一种往复式压缩机循环油综合利用的装置 | |
CN216113306U (zh) | 一种压裂设备的润滑系统及压裂设备 | |
CN215411312U (zh) | 道岔系统的注油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109 Address after: 518043 No. 01, 39th floor, building a, antuoshan headquarters building, No. 33, antuoshan Sixth Road, Xiang'an community, Xiangmihu street, Futi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uawei Digital Energy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129 Bantian HUAWEI headquarters office building, Longgang District, Guangdong, Shenzhen Patentee before: HUAWEI TECHNOLOGIES Co.,L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