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241000B - 液体收容体、液体收容体组件以及喷墨式记录装置 - Google Patents
液体收容体、液体收容体组件以及喷墨式记录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241000B CN103241000B CN201310032339.5A CN201310032339A CN103241000B CN 103241000 B CN103241000 B CN 103241000B CN 201310032339 A CN201310032339 A CN 201310032339A CN 103241000 B CN103241000 B CN 103241000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quid
- accommodation bag
- bag
- liquid container
- consuming devi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21—Ink jet for multi-colour printing
- B41J2/2103—Features not dealing with the colouring process per se, e.g. construction of printers or heads, driving circuit adapt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25/00—Details of other kinds or types of rigid or semi-rigid containers
- B65D25/14—Linings or internal coating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11/00—Inks
- C09D11/30—Inkjet printing inks
- C09D11/32—Inkjet printing inks characterised by colouring agents
- C09D11/322—Pigment ink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11/00—Inks
- C09D11/30—Inkjet printing inks
- C09D11/40—Ink-se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inkjet printing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Ink Je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液体收容体、液体收容体组件以及喷墨式记录装置。上述液体收容体是能够装卸地安装于液体消耗装置的液体收容体,其具备液体和收容袋,所述液体含有分散粒子和使上述分散粒子分散的溶剂,所述收容袋收容上述液体且具备使上述液体流出的流出部,并且,从填充初期使用上述收容体时的上述液体的体积与上述收容袋的容积的比例为95%以下。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体收容体、液体收容体组件以及喷墨式记录装置。
背景技术
通常,作为喷墨式记录装置中使用的油墨,大多使用使颜料等分散粒子均匀分散混合于溶剂中而成的油墨。将这样的油墨长时间静置时,存在密度大(重)于溶剂的分散粒子发生沉降的趋势。分散粒子的沉降将会导致记录时的色彩不均和因记录装置中的油墨堵塞引起的喷出不良等记录质量的下降。因此,例如为使用墨盒作为液体收容体的记录装置时,为了使在墨盒内部沉降了的分散粒子再次分散,采用振摇墨盒而进行搅拌等的方法。但是,对于内部不含空气层的密封系的墨盒而言,存在如下问题:难以发生油墨的对流,无法有效地进行搅拌。对此,已提出了各种油墨搅拌方法以及设置搅拌机构的技术。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在墨盒内放入搅拌球进行搅拌的技术。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1240号公报
发明内容
然而,在墨盒内放入搅拌球进行搅拌的上述技术中,为了能够使搅拌球在墨盒内到处移动而在短时间内有效地进行搅拌,需要放入足够数量的搅拌球或放入足够大、足够重的搅拌球。其结果,特别是对于大型的墨盒而言,搅拌球所占的体积、重量、所需的成本等变得无法忽视。换言之,在现有技术中,需要在墨盒的内部配备不与记录直接相关的附带物,所以存在妨碍降低记录成本这一问题。
本发明是为了至少解决上述课题的一部分而进行的,可通过以下的应用例或方式实现。
[应用例1]本应用例所涉及的液体收容体的特征在于,是可装卸地安装于液体消耗装置的液体收容体,其具备液体和收容袋,所述液体含有分散粒子和使上述分散粒子分散的溶剂,所述收容袋收容上述液体且具备使上述液体流出的流出部,并且,从填充初期使用上述收容体时的上述液体的体积与上述收容袋的容积的比例为95%以下,上述分散粒子为光亮性颜料或金属氧化物。
根据本应用例,含有分散粒子的液体的体积与收容袋的容积的比例为95%以下,所以在安装于液体消耗装置之前或从液体消耗装置取下后摇动液体收容体时,能够使内部的液体容易进行对流。另外,更优选设为90%以下,从而能够使有沉降趋势的分散粒子更有效地分散于溶剂中。
另一方面,如果将液体填充到相对于收容袋的容积超过95%的量或填满,则即使摇动液体收容体,内部的液体也无法充分进行对流,所以导致需要在收容袋的内部具备促进对流的部件。
因此,根据本应用例,即使是内部不含有空气层的密封系的液体收容体,也能够在不具备搅拌球等的情况下进行搅拌,能够提供进一步抑制了成本的液体收容体。
[应用例2]如上述应用例所涉及的液体收容体,其特征在于,上述分散粒子的重量(比重×体积)为10μg以上。
如本应用例所述,例如,液体消耗装置为记录光亮性图像或亮度高的图像的喷墨式记录装置等时,液体中含有的分散粒子的重量(比重×体积)优选为10μg以上。根据本应用例,即使用于这样的用途,也能够在不具备搅拌球等的情况下进行搅拌,能够提供进一步抑制了成本的液体收容体。
[应用例3]如上述应用例所涉及的液体收容体,其特征在于,上述收容袋为枕式包装袋。
如本应用例所述,收容袋优选为枕式包装袋。枕式包装袋时,没有在方形包装袋等中可看到的构成内衬的折叠部分,所以不存在沉降的分散粒子进入折叠的缝隙的情况。因此,通过使液体对流,能够使有沉降趋势的分散粒子更容易地分散于溶剂中。
[应用例4]如上述应用例所涉及的液体收容体,其特征在于,还具备挤压机构,其至少在安装到上述液体消耗装置上的情况下,挤压上述收容袋,使上述液体向具备上述流出部的区域的方向移动。
如本应用例所述,优选进一步具备挤压机构,其至少在安装到液体消耗装置上的情况下,挤压收容袋,使液体向具备流出部的区域的方向移动。通过具备这样的挤压机构,能够随着液体消耗装置消耗液体而收容袋内部的液体变少,使残留的液体向具备流出部的区域的方向移动。其结果,可减少有沉降趋势的分散粒子在收容袋内残留在远离具有流出部的区域的部分。另外,通过将液体收容体从液体消耗装置取下后摇动液体收容体而进行搅拌时,因分散粒子没有大范围沉降,所以能够容易地将沉降的分散粒子进一步分散。
[应用例5]如上述应用例所涉及的液体收容体,其特征在于,上述流出部具备从上述收容袋导入上述液体的液体吸入口和将导入的上述液体导出的液体流出口,并且,安装于设置成能够运转的状态的上述液体消耗装置时,上述液体吸入口的高度将配置在铅直方向上低于上述液体流出口的高度的位置。
如本应用例所述,将液体收容体安装于设置成能够运转的状态的液体消耗装置时,优选将流出部所具备的液体吸入口的高度配置在铅直方向上低于液体流出口的高度的位置。例如,即便是必须将液体流出口的高度设置在特定范围的高位置,也可以通过将液体吸入口的高度设置在更低的位置,从而能够将含有适量的有沉降趋势的分散粒子的液体供给至液体消耗装置。其结果,能够减少收容袋内残留的分散粒子的浓度缓慢增加的情况,能够保持更稳定的浓度。
[应用例6]如上述应用例所涉及的液体收容体,其特征在于,还具备将上述收容袋收容于内部的保持物,上述保持物具有至少在从上述液体消耗装置取下的情况下上述收容袋在上述保持物的内部能够移动或变形的间隙。
如本应用例所述,优选的是将收容袋收容于内部的保持物具有至少在从液体消耗装置取下的情况下收容袋在保持物的内部能够移动或变形的间隙。通过这样构成,可减少将液体收容体从液体消耗装置取下后进行摇动时妨碍收容袋移动,能够更容易使收容于内部的液体产生对流。其结果,能够使有沉降趋势的分散粒子更有效地分散于溶剂中。
[应用例7]如上述应用例所涉及的液体收容体,其特征在于,上述保持物呈大致长方体形状,上述流出部所在的侧面以外的5个侧面中,至少1个面不对收容于内部的上述收容袋进行固定。
如本应用例所述,优选的是呈大致长方体形状的保持物中,流出部所在的侧面以外的5个侧面中,至少1个面不对收容于内部的收容袋进行固定。对于具有挠性的收容袋而言,如果液体的余量变少则发生变形,底部产生凹凸而有时妨碍对沉降到底部的分散粒子的搅拌。因此,为了不使收容袋产生这样的变形,需要对其进行局部固定。但是,如果在保持物上将所收容的收容袋固定于所相对的周围所有保持物侧面上,则即使摇动液体收容体,也妨碍收容袋的变形,无法使内部的液体充分对流。因此,如本应用例这样,通过制成至少一个面不对收容于内部的收容袋进行固定的构成,从而可促进因摇动导致的所需充分收容袋变形,能够使内部所收容的液体更容易发生对流。
[应用例8]本应用例所涉及的液体收容体组件的特征在于,是由上述应用例所涉及的液体收容体和着色液体收容体构成的液体收容体组件,上述着色液体收容体具备不含上述分散粒子的着色液体和收容上述着色液体的着色液体收容袋,并且,上述着色液体的体积与上述着色液体收容袋的容积的比例高于上述液体的体积与上述收容袋的容积的比例。
如本应用例所述,对于由上述应用例所涉及的液体收容体和收容不含上述分散粒子的着色液体的着色液体收容体构成的液体收容体组件而言,优选着色液体的体积与着色液体收容袋的容积的比例高于液体的体积与收容袋的容积的比例。对于不含上述分散粒子的着色液体而言,不需要担心像上述分散粒子那样的沉降,所以不需要通过降低填充率来改善利用摇动的搅拌时的对流性。通过进一步提高填充率,能够进一步减小着色液体收容体的交换频度。另外,因分散粒子的密度高,所以含有分散粒子的液体的重量与等量的着色液体的重量相比有变重的趋势,但通过提高着色液体的填充率,可取得收容含有分散粒子的液体的液体收容体与收容着色液体的着色液体收容体的重量平衡。作为容易取得重量平衡的状态,进一步优选含有分散粒子的液体的体积与收容袋的容积的比例为70%以上。
[应用例9]本应用例所涉及的喷墨式记录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上述应用例所涉及的液体收容体或液体收容体组件。
如本应用例所述,具备上述应用例涉及的液体收容体或液体收容体组件的喷墨式记录装置,则能够使作为记录装置的优异的特性更有效。具体而言,在将液体收容体安装于喷墨式记录装置之前或从喷墨式记录装置取下后摇动液体收容体时,能够使内部的油墨容易进行对流。其结果,能够使有沉降趋势的分散粒子更有效地分散于溶剂中,能够在不引起记录时的色彩不均和由喷墨式记录装置中的油墨堵塞导致的喷出不良等记录质量的下降的情况下进行记录。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作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液体收容体的墨盒的构成的外观立体图。
图2(a)、(b)、(c)是表示枕式包装袋的例子的外观立体图。
图3(a)是表示将油墨袋收纳于保持物中的状态的截面图。图3(b)是表示方形包装袋的截面图。
图4是表示流路部件20的构成的侧截面图。
图5(a)是将墨盒的扁平的面水平静置时的长边方向截面图,图5(b)、(c)是表示伴随摇动的油墨的对流的示意图。
图6是表示作为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液体收容体的墨盒的构成的外观立体图,图(b)是从上部观察该墨盒的截面图。
图7(a)、(b)是表示作为变形例1、2所涉及的液体收容体的墨盒的构成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使本发明具体化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以下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但不限定本发明。应予说明,为了使说明容易理解,在以下各图中有时以与实际不同的比例尺记载。另外,有时标记相互正交的XYZ轴。各轴的方向在各图中通用。
(实施方式1)首先,对作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液体收容体的一个例子的墨盒100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墨盒100的构成的外观立体图。
在图1中,Z轴为铅直方向,Y轴为沿墨盒100的长边方向的方向,X轴为与Z轴、Y轴分别正交的水平方向。另外,将Z轴+方向作为上方向。
墨盒100是可装卸地安装于作为液体消耗装置的喷墨式记录装置的、扁平的实质上为长方体形状的液体收容体,由作为液体的油墨1、作为收容袋的油墨袋10、构成流出部的流路部件20、保持物30等构成。如图1所示,在设置成能够运转的状态的喷墨式记录装置上,将墨盒100以构成墨盒100的扁平面的长方形侧面的长边方向朝向水平方向,在铅直方向上竖立的方式安装。
油墨1是含有规定浓度的分散粒子的记录用的油墨,根据其用途,由各种分散粒子、各种添加剂以及使分散粒子分散的溶剂构成。对于分散粒子而言,优选使用选自光亮性颜料、金属氧化物等中的至少1种以上的分散粒子。另外,分散粒子的重量(比重×体积)优选为10μg以上。
作为上述分散粒子的颜料,可举出光亮性颜料,例如铝、银、金、铂、镍、铬、锡、锌、铟、钛、铜等金属粒子、二氧化钛被覆云母、鱼鳞箔、三氯化铋等具有真珠光泽、干扰光泽的颜料。光亮性颜料是比重非常大且在液体中容易产生沉降现象的颜料。
作为上述分散粒子的金属氧化物,例如可举出二氧化钛、氧化锌、二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镁、氧化锆等金属氧化物粒子。金属氧化物是比重非常大且在液体中容易产生沉降现象的颜料。
作为其他分散粒子,可举出碳黑、不溶性偶氮颜料、缩合偶氮颜料、偶氮色淀、螯合偶氮颜料等偶氮颜料,酞菁颜料、苝和紫环酮颜料、蒽醌颜料、喹吖啶酮颜料、二烷颜料、硫靛颜料、异吲哚啉酮颜料、喹酞酮颜料等多环式颜料,硝基颜料、亚硝基颜料、具有中空结构的树脂粒子等。另外,这些颜料也可以是市售的颜料。作为市售的颜料,有黄色有机颜料、品红色有机颜料、青色有机颜料等。
作为市售品的黄色有机颜料,可举出C.I.颜料黄1、2、3、4、5、6、7、10、11、12、13、14、16、17、24、34、35、37、53、55、65、73、74、75、81、83、93、94、95、97、98、99、108、109、110、113、114、117、120、124、128、129、133、138、139、147、151、153、154、155、167、172、180、185、213等。
作为品红色有机颜料,可举出C.I.颜料红1、2、3、4、5、6、7、8、9、10、11、12、14、15、16、17、18、19、21、22、23、30、31、32、37、38、40、41、42、48(Ca)、48(Mn)、57(Ca)、57:1、88、112、114、122、123、144、146、149、150、166、168、170、171、175、176、177、178、179、184、185、187、202、209、219、224、245、254、264或C.I.颜料紫19、23、32、33、36、38、43、50等。
作为青色有机颜料,可举出C.I.颜料蓝1、2、3、15、15:1、15:2、15:3、15:4、15:6、15:34、16、18、22、25、60、65、66,C.I.还原蓝4、60等。
另外,作为品红色、青色以及黄色以外的有机颜料,例如可举出C.I.颜料绿7、10,C.I.颜料棕3、5、25、26,C.I.颜料橙2、5、7、13、14、15、16、24、34、36、38、40、43、63等。
即使是比重小的颜料,其平均粒径大时,按斯托克斯方程求得的那样,也会产生不可忽视的沉降现象。因此,优选将本申请发明也用于这样的颜料。
应予说明,本申请发明中的分散粒子的重量是分散粒子的比重与分散粒子的大小相乘的值。分散粒子的大小在分散粒子为球体时,通过测定平均粒径,计算平均粒径而求得。平均粒径是指体积基准的平均粒径,能够通过以激光衍射散射法为测定原理的粒度分布测定装置进行测定。作为粒度分布测定装置,例如可举出以动态光散射法为测定原理的粒度分布仪。
作为粒径分布测定装置,例如可举出Microtrac UPA、Nanotrac UPA-EX150(均为日机装株式会社制),ELSZ-2、DLS-8000(以上为大冢电子株式会社制),LB-550(株式会社堀场制作所制)等。
油墨袋10是将油墨1收容于内部的收容袋,优选为枕式包装袋。
图2(a)、(b)、(c)是表示枕式包装袋的例子的外观立体图。通常,如图2(a)所示,枕式包装袋是将一张膜背靠背封口形成筒状,以所希望的长度将底部(在图2(a)中-Y方向)熔敷并切断而成的形状的袋。本申请发明中的枕式包装袋是没有在方形包装袋等中看到的构成内衬的折叠部分的袋,还包括如图2(b)、(c)所示的形态的袋。图2(b)是2边封口式,图2(c)是3边封口式的包装袋。
对于油墨袋10中收容的油墨1的量,相对于油墨袋10的容积,油墨1的体积为90%以下。能够再进行10%以上的填充,但由于严重损害摇动时的油墨1的流动性(油墨袋10内部的对流),所以留有富余。应予说明,可采取在该富余部分的容积中填充非活性气体等而进一步提高油墨1的流动性的方法。
图3(a)是表示油墨袋10被收纳于保持物30中的状态的截面图。
对于油墨袋10,使用图2(c)所示的3边封口式的包装袋。上下2方向的封口部12a、12b,以沿大致水平方向相对于彼此成为相反方向的方式折弯,插入由后述的保持物30的压紧板32a、32b形成的狭缝部进行保持。
图3(b)是表示方形包装袋10z的例子的截面图。
使用方形的包装袋时,如图3(b)所示,随着内部的油墨1的消耗,方形包装袋10z有向图3(b)所示的箭头方向发生变形的趋势。此时,特别是方形包装袋10z的底部接触于保持物30的底部时,如图3(b)中的由虚线包围的部分那样,在方形包装袋10z的底部构成内衬的部分被折弯,分散粒子有时会进入重叠的缝隙部分。
与此相对,对于油墨袋10而言,如图3(a)所示,随着内部的油墨1的消耗,有向图3(a)所示的箭头的方向发生变形的趋势。由底部的封口部形成的凹谷部分,由于该变形反而成为扩展的方向,所以分散粒子进入缝隙部分的情况有所减轻。因此,与方形包装袋相比,收容袋优选为枕式包装袋。
流路部件20是由树脂成型的块体,如图1所示,以密封油墨袋10的开口部11的方式粘结,在将油墨袋10收容于保持物30的状态下被固定于保持物30的开口部31。流路部件20中具备用于向油墨袋10填充油墨1的流路(省略图示),填充油墨1后将其密封。
图4是表示流路部件20的构成的侧截面图。
如图4所示,流路部件20具备作为从油墨袋10导入油墨1的液体吸入口的吸入口23、和作为将导入的油墨1导出的液体流出口的流出口22。将墨盒100安装于喷墨式记录装置时,油墨1经由从吸入口23向流出口22的流路被供给于喷墨式记录装置。另外,吸入口23与流出口22之间具备含有止回阀的油墨余量检测机构24。
将墨盒100安装于设置成能够运转的状态的喷墨式记录装置时,即,实质上为水平地设置时,如图4所示,流路部件20优选构成为吸入口23的高度在铅直方向上位于低于流出口22的高度的位置。具体而言,在流路部件20的高度的三分之二左右的位置开口有流出口22,在五分之一左右的位置开口有吸入口23。应予说明,优选将吸入口23所在位置的高度设置为油墨袋10的高度的二分之一以下的高度(油墨袋10的宽度的一半以下的高度)。
接着,参照图1对保持物30进行说明。
保持物30是将安装流路部件20的面开放的实质上呈长方体形状的树脂制的箱,由顶板30a、侧板30b、30c、底板30d、背板30e这5个面等构成。侧板30b、30c构成墨盒100的扁平的面。
在保持物30的内部,在侧板30b的上部,与顶板30a大致平行地固定有顶板30a的大致一半左右的宽度的压紧板32a,其与顶板30a之间形成狭缝部。另外,同样地,在侧板30c的下部,与底板30d大致平行地固定有底板30d的大致一半左右的宽度的压紧板32b,其与底板30d之间形成狭缝部。
如图3(a)所示,油墨袋10的上下2方向的封口部12a、12b以不脱落的方式插入于该上下的狭缝部。
图5(a)是表示将墨盒100的扁平的面(侧板30b)实质上水平地静置时的例子的、墨盒100的长边方向的截面图。
如图5(a)所示,保持物30为如下的内部宽度:即使是在油墨袋10中装满油墨1的状态(填充率Max90%)下,与油墨袋10之间也残留有间隙。该间隙的大小优选以摇动墨盒100搅拌油墨1时使油墨1充分对流的方式设定。
由经验可知,在如图5(a)所示水平静置时的油墨袋10的上表面为不是填充油墨而隆起的程度,或者可确认稍有凹陷的程度的填充量的情况下,油墨袋10容易发生变形、移动等,可有效地进行利用摇动墨盒100的搅拌。
另外,优选顶板30a、侧板30b、30c、底板30d、背板30e这5个面内,至少一个面不固定内部所收容的油墨袋10。即使具有间隙,当油墨袋10被固定时油墨袋10也难以变形,所以阻碍油墨1的对流。因此,在油墨袋10不会过度变形而损害对流的范围内,更优选在至少2个以上的面上不进行固定。
应予说明,在墨盒100的构成中,有时将膜插入保持物30的内壁与油墨袋10的间隙部分。将该膜固定、粘结或者粘附于油墨袋10时,其将成为阻碍油墨袋10在间隙范围内移动、变形的因素。因此,即使插入膜时,优选在油墨袋10与膜之间设置间隙等,以使油墨袋10不因膜而其移动被阻碍。
图5(b)、(c)是表示伴随墨盒100的摇动的油墨1的对流状态的示意图。
墨盒100中的油墨1的搅拌,优选将墨盒100的扁平的面(侧板30b或侧板30c)向下以大致水平地使墨盒100沿其长边方向往返移动,由此进行摇动。在图5(b)中,向-Y方向摆动墨盒100,使内部的油墨1相对地向+Y方向移动,在图5(c)中,显示了其相反的移动的状态。通过油墨1的这样的移动,油墨1在油墨袋10的内部进行对流,搅拌油墨1中含有的分散粒子。
以下说明具体的实施例。在实施例中,使用2种墨盒(油墨袋与墨盒保持物的组合),改变填充的油墨的量,与比较例进行比较,从而评价其搅拌效果。
首先,在以下记述实施例中的共同的配置。
将作为油墨1使用的白色油墨的组成记载于表1中。白色油墨的分散粒子的重量为78μg。
表1
成分 | [%] |
白色颜料(二氧化钛) | 10 |
聚酯系树脂:尤尼吉可(株)公司制「KT-8803」 | 3 |
聚乙烯系蜡:SAN NOPCO(株)公司制「PEM-17」 | 1 |
表面活性剂:BYK-Chemie Japan公司制「BYK348」 | 1 |
二氧化硅:日产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SNOWTEX XL) | 1 |
丙二醇 | 10 |
1,2-己二醇 | 3 |
2-吡咯烷酮 | 2 |
离子交换水 | 余量 |
应予说明,白色油墨中使用的二氧化钛的分散液时通过下述方法制造的。
使25质量份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40℃、质均分子量为10000、酸值为150mgKOH/g的固体丙烯酸/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苄酯/苯乙烯共聚物,溶解于75质量份的二乙二醇二乙醚的混合溶液中,得到树脂固体成分25质量%的高分子分散剂溶液。
在36质量%的上述高分子分散剂溶液中加入19质量%的二乙二醇二乙醚进行混合,配制二氧化钛分散用树脂清漆,然后加入45质量%的二氧化钛(CR-90、氧化铝二氧化硅处理(氧化铝/二氧化硅0.5)、体积基准平均粒径300nm、吸油量21ml/100g、石原产业(株)制)搅拌混合后,用湿式循环研磨机进行研磨,得到二氧化钛分散液。
在各个实施例和比较例中,将墨盒放置后述的特定时间,使分散粒子沉降,其后用如下所示的方法进行搅拌。
水平把持墨盒,以摆幅约15cm、每秒往返3次沿墨盒的长边方向搅拌50次。其后,反转墨盒水平把持,再搅拌50次。
如下所述评价搅拌效果。
将搅拌后的油墨,从其上层用泵以各填充量的约10%的量一边分离一边取出,除去最后残留的约100ml,作为样本。接着从各样本中取出1g稀释一千倍,测定各自的吸光度。测定是使用分光光度计(产品名“Spectrophotometer U-3300”,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制),测定稀释后的白色油墨组合物在波长500nm的吸光度(Abs值)。
如下评价搅拌的效果:将充分被搅拌的分散粒子分散的初期状态(白色颜料(二氧化钛)的浓度为10%的状态)的吸光度设为100%,计算因白色颜料的沉降而变化的各样本的吸光度比,用其差(最大吸光度比-最小吸光度比)进行评价。差越大表示搅拌越不充分。
吸光度比[%]={(样本的吸光度)/(初期状态的吸光度)}×100
判定基准:A(良好):0~小于5%
B(大致良好):5%以上~小于+10%
C(不充分):10%以上
将评价结果在表2中示出。
表2
填充量 | 填充量 | 最大吸光度比 | 最小吸光度比 | 差分 | 判定 | |
比较例1 | 700ml | 100% | 126% | 95% | 31% | C |
实施例1 | 600ml | 86% | 103% | 100% | 3% | A |
比较例2 | 500ml | 71% | 107% | 104% | 3% | A |
实施例2 | 700ml | 100% | 118% | 52% | 76% | C |
实施例3 | 600ml | 86% | 100% | 94% | 6% | B |
(实施例1、2、比较例1)在油墨袋10(图3(a))中以表2中示出的量填充白色油墨,将油墨袋10安装于墨盒保持物30。其后,自然放置5个月使白色颜料沉降。其后用上述方法同样地进行搅拌并评价。
(实施例3、比较例2)在如图3(b)所示的方形油墨袋中以表2中示出的量填充白色油墨,自然放置5个月使白色颜料沉降。其后用上述方法同样地进行搅拌并评价。
如上所述,根据基于本实施方式的液体收容体,可得到以下效果。
从填充初期使用上述收容体时的含有分散粒子的油墨1的体积与油墨袋10的容积的比例为95%以下,因此安装于喷墨式记录装置中之前或者从喷墨式记录装置取下后摇动墨盒100时,能够使内部的油墨1容易进行对流。其结果能够使有沉降趋势的分散粒子更有效地分散于溶剂中。
因此,即使是内部不含有空气层的密封系的液体收容体,也能够在不具备搅拌球等的情况下进行搅拌,能够提供进一步抑制了成本的液体收容体。
另外,例如,对于记录光亮性图像或亮度高的图像的喷墨式记录装置等而言,在油墨1中,作为分散粒子,优选使用选自光亮性颜料、金属氧化物、光亮性颜料和金属氧化物以外的平均粒径200nm以下(更优选50nm~100nm)的颜料中的至少1种以上的分散粒子。另外,分散粒子的重量(比重×体积)优选为10μg以上。即使是在这样的用途中使用的墨盒,也能够在不具备搅拌球等的情况下进行搅拌,能够提供进一步抑制了成本的墨盒。
另外,油墨袋10优选为枕式包装袋,此时,因没有在方形包装袋等中看到的构成内衬的折叠部分,所以不存在沉降的分散粒子进入折叠的缝隙的情况。因此,通过使油墨1进行对流,能够更容易地将具有沉降趋势的分散粒子分散于溶剂中。
另外,在设置成能够运转的状态的喷墨式记录装置中安装墨盒100时,即,实质上水平地设置时,优选将流路部件20所具备的吸入口23的高度配置在铅直方向上低于流出口22的高度的位置。例如,即使在必须将流出口22的高度设置在特定的范围内的高位置时,通过将吸入口23的高度设置在较低的位置,能够将适量含有具有沉降趋势的分散粒子的油墨1供给至喷墨式记录装置。其结果,可减少油墨袋10中残留的分散粒子的浓度的缓慢增加,能够保持更稳定的浓度。
另外,内部收容有油墨袋10的保持物30优选具有如下的间隙:至少在从喷墨式记录装置取下的情况下,油墨袋10在保持物30的内部可移动或变形的间隙。通过如此构成,在将墨盒100从喷墨式记录装置取下并摇动时,能够减轻妨碍油墨袋10的移动,内部所收容的油墨1更容易进行对流。其结果,能够使有沉降趋势的分散粒子更有效地分散于溶剂中。
另外,呈大致长方体形状的保持物30,优选流路部件20所在的侧面以外的5个侧面中,至少1个面不固定内部所收容的油墨袋10,通过制成这样的构成,可促进由摇动引起的所需充分的油墨袋10的变形,能够使内部所收容的油墨更容易进行对流。
(实施方式2)接着,对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液体收容体进行说明。应予说明,在说明中,对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构成部位使用相同的符号,省略重复的说明。
图6(a)是表示作为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液体收容体的墨盒200的构成的外观立体图。另外,图6(b)是从上部观察墨盒200的截面图。
实施方式2的特征在于,还具备挤压油墨袋10使油墨1向具备流路部件20的区域的方向移动的挤压机构。
墨盒200由油墨1、油墨袋10、流路部件20、保持物40等构成。保持物40的构成与保持物30不同,除此之外,墨盒200与墨盒100的构成相同。
保持物40由顶板30a、侧板40b、30c,底板30d、背板30e这5个面以及压紧板42a、42b等构成。换言之,除侧板40b和压紧板42a、42b之外,是与保持物30相同的构成。
侧板40b为如下构造,即,侧板40b的+Y轴向的约三分之一固定于顶板30a和底板30d,剩余的-Y轴向的三分之二随着朝向-Y轴向,像落盖那样进入保持物40的内部。另外,侧板40b为具有弹性的板状体,在不施加外力的状态下,为从保持物40的内侧挤压侧板30c的-Y轴向的区域的形状。换言之,侧板40b构成以如下方式进行挤压的挤压机构,即,至少在安装到喷墨式记录装置的情况下,挤压收容于保持物40内部的油墨袋10,如图6(b)的箭头所示,使油墨1向具备流路部件20的区域的方向(+Y轴向)移动。
另外,压紧板42a、42b,是压紧板32a、32b的约三分之一的长度,固定于侧板40b、30c的+Y轴侧,与顶板30a和底板30d之间形成狭缝,保持油墨袋10的上下部分的封口部的约三分之一。
应予说明,利用侧板40b的挤压机构挤压油墨袋10的侧面,所以有时会成为摇动墨盒200而搅拌油墨1时的阻碍。因此,在搅拌时,优选从保持物40的内部(在图6(a)、(b)中向-X方向)提拉侧板40b并保持该状态下进行摇动。
根据基于本实施方式的液体收容体,除实施方式1的效果之外,还能够得到以下效果。
通过具备利用侧板40b的挤压机构,从而能够随着喷墨式记录装置消耗油墨1而油墨袋10内部的油墨1变少,使残留的油墨1向具备流路部件20的区域的方向移动。换言之,随着油墨1被喷墨式记录装置吸引,油墨袋10从-Y方向开始被缓慢挤压,以不发生歪曲的变形的方式被夹持,平整地被挤压。其结果,可减少具有沉降趋势的分散粒子在油墨袋10内残留在远离具备流路部件20的区域的部分。另外,通过将墨盒200从喷墨式记录装置取下并摇动墨盒200而进行搅拌时,分散粒子不在大范围内沉降,所以能够使沉降的分散粒子更容易地分散。
(实施方式3)接着,作为实施方式3,对本实施方式的液体收容体组件进行说明。应予说明,在说明中,对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部位使用相同的符号,省略重复的说明。
本实施方式中的液体收容体组件是由墨盒100或墨盒200以及作为着色液体收容体的墨盒300(省略图示)构成的墨盒组件。
墨盒300的特征在于,具备作为不含实施方式1、2中记载的分散粒子的着色液体的油墨2和收容油墨2的油墨袋20,油墨2的体积与油墨袋20的容积的比大于油墨1的体积与油墨袋10的容积的比例。
具体而言,收容于油墨袋10的油墨1的量,相对于油墨袋10的容积,油墨1的体积为90%以下,优选油墨2的体积与油墨袋20的容积的比例为超过90%的量。油墨2不含实施方式1、2中记载的分散粒子,所以不需要油墨1那样地担心发生沉降。因此,不需要降低填充率来提高利用摇动的搅拌时的对流性。
应予说明,油墨袋20的结构可与油墨袋10相同。另外,构成墨盒300所具备的流出部的流路部件可与流路部件20相同。
在油墨2中含有以下所示的染料或颜料作为色料。
作为颜料,可举出在实施方式1、2中记载的同种颜料内的平均粒径为200nm以下的颜料。
作为染料,可使用直接染料、酸性染料、食用染料,碱性染料、反应性染料、分散染料、还原染料、可溶性还原染料、反应分散染料等通常的喷墨式记录装置中使用的各种染料。
作为黄色系染料,可举出C.I.酸性黄1、3、11、17、19、23、25、29、36、38、40、42、44、49、59、61、70、72、75、76、78、79、98、99、110、111、127、131、135、142、162、164、165,C.I.直接黄1、8、11、12、24、26、27、33、39、44、50、58、85、86、87、88、89、98、110、132、142、144,C.I.活性黄1、2、3、4、6、7、11、12、13、14、15、16、17、18、22、23、24、25、26、27、37、42,C.I.食品级黄3、4,C.I.溶剂黄15、19、21、30、109等。
作为品红系染料,可举出C.I.酸性红1、6、8、9、13、14、18、26、27、32、35、37、42、51、52、57、75、77、80、82、85、87、88、89、92、94、97、106、111、114、115、117、118、119、129、130、131、133、134、138、143、145、154、155、158、168、180、183、184、186、194、198、209、211、215、219、249、252、254、262、265、274、282、289、303、317、320、321、322,C.I.直接红1、2、4、9、11、13、17、20、23、24、28、31、33、37、39、44、46、62、63、75、79、80、81、83、84、89、95、99、113、197、201、218、220、224、225、226、227、228、229、230、231,C.I.活性红1、2、3、4、5、6、7、8、11、12、13、15、16、17、19、20、21、22、23、24、28、29、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5、46、49、50、58、59、63、64,C.I.可溶性红1,C.I.食品级红7、9、14等。
作为青系染料,可举出C.I.酸性蓝1、7、9、15、22、23、25、27、29、40、41,43、45、54、59、60、62、72、74、78、80、82、83、90、92、93、100、102、103、104、112、113、117、120、126、127、129、130、131、138、140、142、143、151、154、158、161、166、167、168、170、171、182、183、184、187、192、199、203、204、205、229、234、236、249,C.I.直接蓝1、2、6、15、22、25、41、71、76、77、78、80、86、87、90、98、106、108、120、123、158、160、163、165、168、192、193、194、195、196、199、200、201、202、203、207、225、226、236、237、246、248、249,C.I.活性蓝1、2、3、4、5、7、8、9、13、14、15、17、18、19、20、21、25、26、27、28、29、31、32、33、34、37、38、39、40、41、43、44、46,C.I.可溶性还原蓝1、5、41,C.I.还原蓝4、29、60,C.I.食品级蓝1、2,C.I.碱性蓝9、25、28、29、44等。
如上所述,通过进一步提高墨盒300的填充率,能够进一步减小墨盒300的交换频度。
另外,由于分散粒子的密度高,含有分散粒子的油墨1的重量与等量的油墨2的重量相比有变重的趋势,但通过提高油墨2的填充率,从而能够取得墨盒100或墨盒200与墨盒300的重量平衡。
应予说明,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可对上述实施方式施加各种变更、改进等。以下陈述变形例。此处,对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部位使用相同的符号,省略重复的说明。
(喷墨式记录装置)作为喷墨式记录装置,通过应用上述实施方式例示的液体收容体,从而能够提供作为记录装置的优异的特性更有效化的记录装置。具体而言,当长时间静放将颜料等分散粒子均匀分散于溶剂中进行混合而成的油墨时,与溶剂相比密度大的(重的)分散粒子有沉降的趋势。分散粒子的沉降将导致记录时的色彩不均和由喷墨式记录装置中的油墨堵塞引起的喷出不良等记录质量的降低。因此,为了使在液体收容体的内部已沉降的分散粒子再次分散,可采取振摇液体收容体进行搅拌等的方法。通过应用上述液体收容体,能够在安装于喷墨式记录装置之前或者从喷墨式记录装置取下后摇动液体收容体时,使内部的油墨容易发生对流。其结果,能够使有沉降趋势的分散粒子更有效地分散于溶剂中,并且能够在不引起记录时的色彩不均和由喷墨式记录装置中的油墨堵塞导致的喷出不良等记录质量的降低的情况下进行记录。
(变形例1)图7(a)是表示作为变形例1涉及的液体收容体的墨盒100v的构成的截面图。
在实施方式1中进行了如下说明,即,如图3(a)所示,油墨袋10使用图2(c)所示的3边封口式的包装袋,上下2方向的封口部12a、12b插入于由保持物30的压紧板32a、32b形成的狭缝部中而被保持,但并不限定于该结构。也可以是如下结构,即,如图7(a)所示,使用图2(b)所示的2边封口式的包装袋,上方的封口部插入于由压紧板32a形成的狭缝部中而被保持,底部不具有封口部。
根据该构成,如图7(a)所示,底部不具有由封口形成的凹谷部分,所以不存在分散粒子进入该缝隙部分的情况。
另外,随着内部的油墨1被消耗,油墨袋10有向图7(a)所示的箭头的方向变形的趋势,所以底部变得更平坦,而且也不会产生方形包装袋10z(图3(b))时所担心的折弯等。
另外,油墨袋10v的下端是不保持在保持物30c的底部的构成,所以在搅拌时油墨袋10v的变形更容易发生,油墨1更容易地进行对流。
因此,根据作为基于本变形例的液体收容体的墨盒100v,能够提供更容易搅拌已沉降的分散粒子的液体收容体。
(变形例2)图7(b)是表示作为变形例2所涉及的液体收容体的墨盒200v的构成的外观立体图。
在实施方式2中进行了如下说明,即,构成挤压机构,其如图6(a)、(b)所示,利用侧板40b来挤压收容于保持物40的内部的油墨袋10,如图6(b)的箭头所示,使油墨1向具备流路部件20的区域的方向(+Y轴向)移动的方式进行挤压,但并不限定于该构成。如图7(b)所示,也可以是在保持物30w的内部配置弹簧板50的构成。另外,也可以该弹簧板50不只配置于油墨袋10的单侧侧面,而是配置于双侧侧面的构成。
即使是作为本变形例所涉及的液体收容体的墨盒200v的构成,也能够得到与实施方式2相同的效果。
(变形例3)在实施方式2中进行了如下说明,即,构成挤压机构,其如图6(a)、(b)所示,利用侧板40b来挤压收容在保持物40的内部的油墨袋10,如图6(b)的箭头所示,使油墨1向具备流路部件20的区域的方向(+Y轴向)移动的方式进行挤压,但并不限定于该构成。也可以是如下构成,即,将侧板30c也如同侧板40b设为具有弹性的板状体,使其与侧板40b对置,将其作为侧板40c(省略图示),用侧板40b与侧板40c以夹持油墨袋10的方式对油墨袋10进行挤压。即使是变形例3的构成,也能够得到与实施方式2相同的效果。
符号说明
1…油墨,10…油墨袋,20…流路部件,22…流出口,23…吸入口,30…保持物,30a…顶板,30b、30c…侧板,30d…底板,30e…背板,31…开口部,32a、32b…压紧板,100…墨盒。
Claims (21)
1.一种液体收容体,其特征在于,是可装卸地安装于液体消耗装置的液体收容体,具备下述液体和收容袋:
所述液体含有分散粒子和使所述分散粒子分散的溶剂,会出现所述分散粒子在所述液体中沉降的现象,
所述收容袋收容所述液体且具备使所述液体流出的流出部;
以在摇动所述液体收容体时使得所述收容袋会变形、所述液体对流,使具有沉降趋势的所述分散粒子分散在所述溶剂中的方式,从填充初期使用所述收容体时的所述液体的体积与所述收容袋的容积的比例为95%以下,
所述分散粒子为光亮性颜料或金属氧化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收容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散粒子的重量,即比重×体积为10μg以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收容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容袋为枕式包装袋。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体收容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容袋为枕式包装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收容体,其特征在于,还具备挤压机构,其至少在安装到所述液体消耗装置的情况下,挤压所述收容袋,使所述液体向具备所述流出部的区域的方向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体收容体,其特征在于,还具备挤压机构,其至少在安装到所述液体消耗装置的情况下,挤压所述收容袋,使所述液体向具备所述流出部的区域的方向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体收容体,其特征在于,还具备挤压机构,其至少在安装到所述液体消耗装置的情况下,挤压所述收容袋,使所述液体向具备所述流出部的区域的方向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体收容体,其特征在于,还具备挤压机构,其至少在安装到所述液体消耗装置的情况下,挤压所述收容袋,使所述液体向具备所述流出部的区域的方向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收容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流出部具备从所述收容袋导入所述液体的液体吸入口和将导入的所述液体导出的液体流出口,
并且,安装于设置成能够运转的状态的所述液体消耗装置时,所述液体吸入口的高度将配置在铅直方向上低于所述液体流出口的高度的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体收容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流出部具备从所述收容袋导入所述液体的液体吸入口和将导入的所述液体导出的液体流出口,
并且,安装于设置成能够运转的状态的所述液体消耗装置时,所述液体吸入口的高度将配置在铅直方向上低于所述液体流出口的高度的位置。
11.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体收容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流出部具备从所述收容袋导入所述液体的液体吸入口和将导入的所述液体导出的液体流出口,
并且,安装于设置成能够运转的状态的所述液体消耗装置时,所述液体吸入口的高度将配置在铅直方向上低于所述液体流出口的高度的位置。
12.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体收容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流出部具备从所述收容袋导入所述液体的液体吸入口和将导入的所述液体导出的液体流出口,
并且,安装于设置成能够运转的状态的所述液体消耗装置时,所述液体吸入口的高度将配置在铅直方向上低于所述液体流出口的高度的位置。
13.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体收容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流出部具备从所述收容袋导入所述液体的液体吸入口和将导入的所述液体导出的液体流出口,
并且,安装于设置成能够运转的状态的所述液体消耗装置时,所述液体吸入口的高度将配置在铅直方向上低于所述液体流出口的高度的位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收容体,其特征在于,还具备将所述收容袋收容于内部的保持物,
所述保持物具有至少在从所述液体消耗装置取下的情况下所述收容袋在所述保持物的内部能够移动或变形的间隙。
1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体收容体,其特征在于,还具备将所述收容袋收容于内部的保持物,
所述保持物具有至少在从所述液体消耗装置取下的情况下所述收容袋在所述保持物的内部能够移动或变形的间隙。
1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体收容体,其特征在于,还具备将所述收容袋收容于内部的保持物,
所述保持物具有至少在从所述液体消耗装置取下的情况下所述收容袋在所述保持物的内部能够移动或变形的间隙。
1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体收容体,其特征在于,还具备将所述收容袋收容于内部的保持物,
所述保持物具有至少在从所述液体消耗装置取下的情况下所述收容袋在所述保持物的内部能够移动或变形的间隙。
18.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液体收容体,其特征在于,还具备将所述收容袋收容于内部的保持物,
所述保持物具有至少在从所述液体消耗装置取下的情况下所述收容袋在所述保持物的内部能够移动或变形的间隙。
19.根据权利要求14~18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收容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物呈大致长方体形状,
所述流出部所在的侧面以外的5个侧面中,至少1个面不对收容于内部的所述收容袋进行固定。
20.一种液体收容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是由权利要求1~19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收容体和着色液体收容体构成的液体收容体组件,
所述着色液体收容体具备不含有所述分散粒子的着色液体和收容所述着色液体的着色液体收容袋,
所述着色液体的体积与所述着色液体收容袋的容积的比例高于所述液体的体积与所述收容袋的容积的比例。
21.一种喷墨式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权利要求1~19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收容体或权利要求20所述的液体收容体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2022933A JP2013159037A (ja) | 2012-02-06 | 2012-02-06 | 液体収容体、液体収容体セット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式記録装置 |
JP2012-022933 | 2012-02-06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241000A CN103241000A (zh) | 2013-08-14 |
CN103241000B true CN103241000B (zh) | 2016-09-14 |
Family
ID=489025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10032339.5A Active CN103241000B (zh) | 2012-02-06 | 2013-01-28 | 液体收容体、液体收容体组件以及喷墨式记录装置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004657B2 (zh) |
JP (1) | JP2013159037A (zh) |
CN (1) | CN103241000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9440755B2 (en) * | 2012-01-13 | 2016-09-13 |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 Liquid container and liquid consumption apparatus |
RU2016131474A (ru) | 2012-01-13 | 2018-12-07 | Сейко Эпсон Корпорейшн | Картридж, система для подачи печатающего материала и печатающее устройство |
US8960871B2 (en) | 2012-01-13 | 2015-02-24 |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 Mounting member, liquid container with mounting member, and liquid supply system |
US8646889B2 (en) | 2012-01-13 | 2014-02-11 |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 Cartridge and printing device |
US8931887B2 (en) | 2012-01-13 | 2015-01-13 |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 Liquid consumption apparatus, liquid supply member, and liquid supply system |
JP6269234B2 (ja) * | 2014-03-26 | 2018-01-31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液体容器、アダプター、ならびに液体噴射装置 |
CN107914471B (zh) | 2015-05-13 | 2019-09-20 | 佳能株式会社 | 液容器和安装有液容器的记录装置 |
CN108349258B (zh) * | 2015-10-29 | 2021-02-26 | 惠普发展公司,有限责任合伙企业 | 具有可变体积的贮存器的油墨储存单元 |
JP6585294B2 (ja) * | 2016-06-17 | 2019-10-02 | ローランドディー.ジー.株式会社 | インクジェット式記録装置 |
JP2018122518A (ja) * | 2017-02-01 | 2018-08-09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カートリッジ |
JP7155906B2 (ja) | 2018-11-13 | 2022-10-19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液体容器および液体噴射装置 |
JP6661731B2 (ja) * | 2018-11-16 | 2020-03-11 | 株式会社Dnpファインケミカル | インク包装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7509515B2 (ja) * | 2018-12-27 | 2024-07-02 | 株式会社Dnpファインケミカル |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それを用いた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及び印刷物の製造方法 |
JP2023084615A (ja) * | 2021-12-07 | 2023-06-19 | 株式会社ミマキエンジニアリング | インク供給装置及び印刷装置 |
Citation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93570A (zh) * | 1996-11-14 | 1998-09-23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制造用于喷墨记录装置中的墨盒的方法 |
US5854307A (en) * | 1993-11-25 | 1998-12-29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Ink, and ink-jet recording method and instrument using the same |
CN1236794A (zh) * | 1998-04-22 | 1999-12-01 | 惠普公司 | 改进打印质量的喷墨打印系统 |
JP2000063720A (ja) * | 1998-08-20 | 2000-02-29 | Fujitsu Ltd | インク、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
US6227661B1 (en) * | 1997-03-03 | 2001-05-08 |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 Ink-jet printer |
US6834945B2 (en) * | 2000-01-21 | 2004-12-28 |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 Ink cartridge for use with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
CN1968818A (zh) * | 2004-06-16 | 2007-05-23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液体容器 |
CN101085887A (zh) * | 2006-06-08 | 2007-12-12 |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 用于喷墨打印的金属油墨组合物 |
CN101400750A (zh) * | 2006-03-10 | 2009-04-01 | 株式会社理光 | 记录油墨、墨盒、喷墨记录方法、和喷墨记录装置 |
CN101797844A (zh) * | 2003-03-26 | 2010-08-11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液体容器 |
JP2011207120A (ja) * | 2010-03-30 | 2011-10-20 | Seiko Epson Corp | 液体収容体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
JP2011235506A (ja) * | 2010-05-10 | 2011-11-24 | Roland Dg Corp | インクジェット式記録装置用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式記録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752793B2 (ja) * | 1990-12-10 | 1998-05-18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および該装置用インクタンクカートリッジ |
JP2001322297A (ja) * | 2000-05-18 | 2001-11-20 | Konica Corp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記録方法 |
JP2003080712A (ja) * | 2001-09-12 | 2003-03-19 | Fuji Photo Film Co Ltd | 画像形成装置 |
JP4085241B2 (ja) * | 2002-03-12 | 2008-05-14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インクタンク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式記録装置 |
JP2006001240A (ja) | 2004-06-21 | 2006-01-05 | Seiko Epson Corp | 液体収容体 |
WO2005123397A1 (ja) | 2004-06-16 | 2005-12-29 |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 液体収容体 |
JP2006007685A (ja) * | 2004-06-29 | 2006-01-12 | Konica Minolta Medical & Graphic Inc | インク容器 |
JP2006188008A (ja) * | 2005-01-07 | 2006-07-20 | Seiko Epson Corp | 液体収容体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
JP4337894B2 (ja) * | 2007-03-14 | 2009-09-30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流体収容容器 |
JP2009012370A (ja) * | 2007-07-06 | 2009-01-22 | Seiko Epson Corp | 流体噴射装置及び流体噴射装置のメンテナンス方法 |
JP5459460B2 (ja) * | 2007-12-05 | 2014-04-02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インクジェット用水性白色インク組成物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記録物 |
JP2009226809A (ja) * | 2008-03-24 | 2009-10-08 | Riso Kagaku Corp |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 |
JP5404307B2 (ja) * | 2008-12-19 | 2014-01-29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インクタンク及び記録装置 |
JP2010184424A (ja) * | 2009-02-12 | 2010-08-26 | Seiko Epson Corp |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
-
2012
- 2012-02-06 JP JP2012022933A patent/JP2013159037A/ja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3
- 2013-01-28 CN CN201310032339.5A patent/CN103241000B/zh active Active
- 2013-01-30 US US13/754,302 patent/US9004657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854307A (en) * | 1993-11-25 | 1998-12-29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Ink, and ink-jet recording method and instrument using the same |
CN1193570A (zh) * | 1996-11-14 | 1998-09-23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制造用于喷墨记录装置中的墨盒的方法 |
US6227661B1 (en) * | 1997-03-03 | 2001-05-08 |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 Ink-jet printer |
CN1236794A (zh) * | 1998-04-22 | 1999-12-01 | 惠普公司 | 改进打印质量的喷墨打印系统 |
JP2000063720A (ja) * | 1998-08-20 | 2000-02-29 | Fujitsu Ltd | インク、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
US6834945B2 (en) * | 2000-01-21 | 2004-12-28 |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 Ink cartridge for use with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
CN101797844A (zh) * | 2003-03-26 | 2010-08-11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液体容器 |
CN1968818A (zh) * | 2004-06-16 | 2007-05-23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液体容器 |
CN101400750A (zh) * | 2006-03-10 | 2009-04-01 | 株式会社理光 | 记录油墨、墨盒、喷墨记录方法、和喷墨记录装置 |
CN101085887A (zh) * | 2006-06-08 | 2007-12-12 |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 用于喷墨打印的金属油墨组合物 |
JP2011207120A (ja) * | 2010-03-30 | 2011-10-20 | Seiko Epson Corp | 液体収容体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
JP2011235506A (ja) * | 2010-05-10 | 2011-11-24 | Roland Dg Corp | インクジェット式記録装置用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式記録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9004657B2 (en) | 2015-04-14 |
CN103241000A (zh) | 2013-08-14 |
US20130201260A1 (en) | 2013-08-08 |
JP2013159037A (ja) | 2013-08-1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241000B (zh) | 液体收容体、液体收容体组件以及喷墨式记录装置 | |
AU621945B2 (en) | Improved process for making pigmented ink jet inks | |
CN102803410B (zh) | 用于喷墨记录的油墨、利用其的喷墨记录方法、容纳其的墨盒以及记录物 | |
JP2007537493A5 (zh) | ||
CN101896338B (zh) | 水变色性布帛片 | |
CN107674499A (zh) | 墨水,墨水容器,液体排出装置,图像形成方法及其装置 | |
CN205498348U (zh) | 液体收容体单元 | |
US7682443B2 (en) | Organic-pigment aqueous dispersion, method of producing the same, and colored coating composition and coated article using the same | |
CN102471621A (zh) | 用于液体喷射装置的水性油墨和包含该水性油墨的墨盒 | |
CN102529353B (zh) | 喷墨记录方法及记录物 | |
CN102203197A (zh) | 喷墨记录油墨、喷墨记录油墨组件、油墨墨盒、喷墨记录方法和记录物 | |
CN104057743B (zh) | 喷墨记录方法和记录物 | |
CN101573419A (zh) | 再充填用墨水和墨盒 | |
CN103666109B (zh) | 用于喷墨记录的黄色油墨组合物、以及喷墨记录方法和喷墨记录材料 | |
CN104769053A (zh) | 油墨组合物、喷墨记录系统和喷墨记录方法 | |
CN102964914A (zh) | 一种水性窄幅铜版纸柔版油墨及其制备方法 | |
US20170107389A1 (en) | Ink, ink container, and inkjet recording device | |
CN102653171A (zh) | 喷墨记录装置及喷墨记录方法 | |
JP6741228B2 (ja) | インク、インクセット及び画像形成セット | |
JP2019143095A (ja) | インク、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 |
JP2012102247A (ja)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用インク、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 |
JP6868208B2 (ja) | インク、インク収容容器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 |
JP2005325279A (ja) | 油性インクジェットインクとそれを用いた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 |
JP2015034362A (ja) | 染色性の改善方法 | |
US8979252B2 (en) | Agitation kit and recording apparatus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