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228855A - 车辆用开关门的开关操作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车辆用开关门的开关操作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228855A
CN103228855A CN2011800565872A CN201180056587A CN103228855A CN 103228855 A CN103228855 A CN 103228855A CN 2011800565872 A CN2011800565872 A CN 2011800565872A CN 201180056587 A CN201180056587 A CN 201180056587A CN 103228855 A CN103228855 A CN 10322885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r
handle
base component
switch
bearing su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5658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228855B (zh
Inventor
小野达郎
富士原泰斗
中村裕一
山冈祐一郎
足立正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eibei Zhili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Parts Co ltd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Honda Lock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026367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174133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026367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174132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026367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174131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Honda Lock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2288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2885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22885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2885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5/00Details of vehicle lock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E05B77/00 - E05B83/00
    • E05B85/10Handl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79/00Mounting or connecting vehicle locks or parts thereof
    • E05B79/02Mounting of vehicle locks or parts thereof
    • E05B79/06Mounting of handles, e.g. to the wing or to the lock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5/00Details of vehicle lock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E05B77/00 - E05B83/00
    • E05B85/06Lock cylinder arrangemen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5/00Details of vehicle lock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E05B77/00 - E05B83/00
    • E05B85/10Handles
    • E05B85/14Handles pivoted about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wing
    • E05B85/16Handles pivoted about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wing a longitudinal grip part being pivoted at one end about an axis perpendicular to the longitudinal axis of the grip par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2/00Closure fasteners
    • Y10T292/57Operators with knobs or handl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70/00Locks
    • Y10T70/50Special application
    • Y10T70/5093For closures
    • Y10T70/5155Door
    • Y10T70/5199Swinging door

Landscapes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一种车辆用开关门的开关操作装置,把手和用于将解锁操作力传递至闩锁机构的杆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于开关门,抵接面在从把手的转动支点偏移的位置形成于该把手,杆的一端部抵接于该抵接面,使得杆对应于把手的转动操作而进行转动动作,其中,抵接面(47)中的至少在将把手(23)向开关门的打开侧操作的操作初期与杆(46)的一端部抵接的部分形成为以如下方式倾斜或弯曲:随着在沿平面(PL)的方向上靠近杆(46)的转动支点而靠近移动方向(52)的前方位置,并且与所述平面(PL)交叉,所述平面(PL)与抵接面(47)的随着把手(23)的转动而移动的移动方向(52)正交。由此,至少在把手的操作初期能够以较小的操作力对杆赋予较大的转矩。

Description

车辆用开关门的开关操作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用开关门的开关操作装置,其中,用于通过转动操作来开关所述开关门的把手、和用于向闩锁机构传递解锁操作力的杆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于开关门,所述闩锁机构以能够保持所述开关门的关闭上锁状态的方式设于所述开关门,抵接面在从所述把手的转动支点偏移的位置形成于该把手,所述杆的一端部抵接于所述抵接面,使得所述杆对应于所述把手的转动操作而进行转动动作。
背景技术
通过专利文献1等已知下述这样的车辆的把手装置:一端部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于车辆的上下用门的把手在其另一端部一体地具有引导臂部,杆以能够将解锁操作力传递至闩锁机构的方式能够转动地支承于所述上下用门,所述杆的一端部与形成于所述引导臂部的抵接面抵接,与所述把手的朝向使所述上下用门打开的一侧的操作对应地利用所述抵接面推压所述杆,从而驱动该杆转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3486070号公报
发明概要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可是,在上述专利文献1公开的技术中,引导臂部的抵接面形成为与所述抵接面的伴随着所述把手的操作的移动方向正交的平面状,因此,动作初期所需要的转矩比较大,与此相对,在对应于把手的操作从所述引导臂部的抵接面作用于所述杆的旋转分力不大、而且为了增大杆的转动范围而将杆的转动支点设定在靠近所述引导臂部的位置时,杠杆比变小,因此,在把手的朝向使开关门打开的一侧的操作初期会感到载荷较重。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至少在把手的操作初期能够以较小的操作力对杆赋予较大的转矩的车辆用开关门的开关操作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在本发明的车辆用开关门的开关操作装置中,用于通过转动操作来开关所述开关门的把手、和用于向闩锁机构传递解锁操作力的杆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于开关门,所述闩锁机构以能够保持所述开关门的关闭上锁状态的方式设于所述开关门,抵接面在从所述把手的转动支点偏移的位置形成于该把手,所述杆的一端部抵接于所述抵接面,使得所述杆对应于所述把手的转动操作而进行转动动作,其第1特征在于,所述抵接面中的至少在将所述把手向所述开关门的打开侧操作的操作初期与所述杆的一端部抵接的部分形成为以如下方式倾斜或弯曲:随着在沿平面的方向上靠近所述杆的转动支点而靠近移动方向的前方位置,并且与所述平面交叉,所述平面与所述抵接面的随着所述把手的转动而移动的所述移动方向正交。
另外,本发明的第2特征在于,在第1特征的结构的基础上,所述抵接面由初期抵接部和后期抵接部构成,所述初期抵接部形成为以如下方式倾斜或弯曲:随着在沿与所述抵接面的移动方向正交的平面的方向上靠近所述杆的转动支点而靠近所述移动方向的前方位置,并且与所述平面交叉,且所述初期抵接部在所述把手的操作初期与所述杆的一端部抵接,所述后期抵接部以沿着所述平面的方式形成,并且与所述初期抵接部相连,且在所述把手的操作后期与所述杆的一端部抵接。
本发明的第3特征在于,在第1特征的结构的基础上,所述把手一体地具有把持部和引导臂部,所述把持部配置在所述开关门所具备的面板的外侧,所述引导臂部的基端部与该把持部连续设置且所述引导臂部插入所述开关门内,并且在所述引导臂部的末端侧形成有面对所述把持部侧的所述抵接面,基座部件具有使所述引导臂部移动自如地贯穿插入的插入孔和通过支轴将所述杆支承成能够转动的杆支承部,所述基座部件安装于所述面板,所述杆支承部由一对侧壁构成,该一对侧壁同轴地具有供所述支轴的两端部贯穿插入并对其进行支承的支承孔,所述支轴贯穿于在所述杆设置的轴孔,且所述一对侧壁配置在所述杆的两侧,组装引导部和止挡配置在所述两侧壁之间且设于所述基座部件,所述组装引导部如下进行引导:在以复位弹簧的一端部与所述杆卡合的方式进行组装的状态下,将处于该状态的所述杆以使所述复位弹簧的另一端部与所述两侧壁中的一方卡合并使该杆的一端部与所述抵接面抵接的方式压入两侧壁之间,其中,所述复位弹簧以对所述杆向使所述杆的一端部与所述抵接面抵接的一侧转动施力的方式设在所述杆支承部与所述杆之间,所述止挡将被压入所述两侧壁之间的所述杆限制在所述轴孔与所述两侧壁的所述支承孔对应的位置,所述杆在被压入所述两侧壁之间直至被所述止挡限制的状态下由所述复位弹簧发挥的弹力转动施力,通过所述杆与所述抵接面和所述基座部件抵接而限制所述杆的转动位置。
本发明的第4特征在于,在第3特征的结构的基础上,在一对所述侧壁中的与所述复位弹簧的另一端部卡合的侧壁设有突起和弹簧支承部,在处于组装有所述复位弹簧的状态下的所述杆被所述组装引导部引导而被压入所述两个侧壁之间时,所述突起卡挂所述复位弹簧的另一端部,随着所述杆被所述组装引导部引导而被压入所述两个侧壁之间,所述弹簧支承部使所述复位弹簧的另一端部从所述突起脱离,并使所述复位弹簧的另一端部一边维持卡合状态一边滑动。
本发明的第5特征在于,在第3或第4特征的结构的基础上,所述组装引导部以在所述基座部件相对于所述开关门的安装状态下从上方覆盖所述复位弹簧的至少所述面板侧的部分的方式设于所述基座部件。
本发明的第6特征在于,在第1特征的结构的基础上,具有把持部的所述把手的一端部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于面板,所述把持部配置在所述面板的外侧,所述面板构成所述开关门的至少一部分,基座部件一体地具有基座部件主体部和引导部且安装于所述面板,所述基座部件主体部具有供引导臂部插入的插入孔,所述把手在其另一端部具有所述引导臂部,在所述引导臂部的末端侧形成有所述抵接面,所述引导部与所述基座部件主体部连续设置,并对插入所述插入孔的所述引导臂部进行引导,在所述基座部件的上部和下部中的一方设有用于使通孔的缘部嵌合的嵌合槽,所述通孔以至少供所述引导部插入的方式设于所述面板,在所述基座部件的上部和下部中的另一方设有向该嵌合槽的敞开方向的相反侧敞开的卡合槽,安装部件能够在与所述基座部件主体部之间至少夹着所述面板的状态下紧固于所述基座部件,通过以与所述面板的背面滑动接触的方式滑动,限制所述安装部件的相对于所述基座部件的上下方向的位置,同时使得所述安装部件卡合于所述卡合槽。
本发明的第7特征在于,在第6特征的结构的基础上,在所述基座部件和所述安装部件中的一方设有向水平方向一方敞开的位置限制凹部,在所述基座部件和所述安装部件中的另一方设有位置限制突部,在所述安装部件与所述卡合槽卡合时,所述位置限制突部卡合于所述位置限制凹部来限制所述安装部件相对于所述基座部件的上下方向的位置。
本发明的第8特征在于,在第6特征的结构的基础上,所述安装部件在所述把手的长度方向两端部之间的范围形成,在所述安装部件设有能够从上方与把手支承部卡合的卡合臂部,所述把手支承部以将所述把手的一端部支承成能够转动的方式突入于所述面板的内侧。
本发明的第9特征在于,在第6特征的结构的基础上,与所述卡合槽卡合的卡合突部一体地设于所述安装部件,密封部件夹设在所述基座部件主体部的至少周缘部与所述面板的外表面之间,在所述密封部件的背面突出设置有限制突部,所述限制突部一边与所述面板的背面滑动接触一边卡合于所述安装部件,以便限制所述安装部件的朝向卡合于所述卡合槽的一侧的滑动方向的移动。
另外,本发明的第10特征在于,在第6特征的结构的基础上,以保护圆柱锁的方式围绕该圆柱锁的圆柱锁安装部一体地设于所述安装部件,以便安装所述圆柱锁。
并且,实施方式的上下用门21对应于本发明的开关门,实施方式的外部面板22对应于本发明的面板,实施方式的第2基座部件25A、25B对应于本发明的基座部件,实施方式的第2密封部件34对应于本发明的密封部件,实施方式的第2通孔42对应于本发明的通孔。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第1特征,至少在将把手向开关门的打开侧操作的操作初期,杆的一端部与以如下方式倾斜或弯曲的部分抵接:该部分随着在沿着与抵接面的移动方向正交的平面的方向上靠近杆的转动支点而靠近所述移动方向的前方位置,因此,与使杆的一端部抵接于和抵接面的移动方向正交的平面状的抵接面的情况相比,能够增大从抵接面作用于杆的旋转分力,在杆与抵接面之间产生的摩擦阻力也变得较小,从而能够以较小的操作力对杆赋予较大的转矩。并且,通过减轻初期动作时的把手的操作载荷,能够消除操作把手时的卡挂感,从而提高把手的操作感。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2特征,因此,在把手的初期操作后,由于杆的相对于抵接面的抵接部位的变位使得杠杆比变大,从而能够将比初期操作时大的转矩赋予杆,通过使杆的一端部抵接于抵接面中的沿着与抵接面的移动方向正交的平面的后期抵接部,能够减小把手的操作力的变化,从而能够获得平滑的动作感。
根据本发明的第3特征,在将处于以使一端部与杆卡合的方式组装复位弹簧的状态的杆装配至由配置于杆的两侧的一对侧壁构成的杆支承部时,通过利用设在两个侧壁之间的组装引导部进行引导,能够以使复位弹簧的另一端部与两个侧壁中的一方卡合同时使杆的一端部与把手的引导臂部的抵接面抵接的方式将杆压入两个侧壁之间,在通过止挡限制被压入的杆时,杆的轴孔位于与两个侧壁的支承孔对应的位置,处于被压入两个侧壁之间直至被止挡限制的状态的杆通过与抵接面和基座部件抵接而被限制转动位置,因此,能够在手从杆离开的状态下将支轴贯穿插入于杆的轴孔和两个侧壁的支承孔,使得杆相对于基座部件的杆支承部的组装作业容易,从而能够提高组装性。
根据本发明的第4特征,在与复位弹簧的另一端部卡合的侧壁设有突起和弹簧支承部,所述突起卡挂复位弹簧的另一端部,所述弹簧支承部使从突起脱离的复位弹簧的另一端部一边维持卡合状态一边滑动,在将处于组装有复位弹簧的状态的杆装配至杆支承部时,能够一边维持复位弹簧与侧壁的卡合状态一边使复位弹簧的另一端部相对于侧壁的卡合位置偏移,使得杆相对于杆支承部的组装作业变得更加容易,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组装性。
根据本发明的第5特征,在将基座部件组装于开关门的状态下,复位弹簧的至少面板侧的部分被组装引导部从上方覆盖,因此,即使开关门的面板面对车辆的外侧,也能够利用组装引导部发挥防水机构的功能,以免沿着面板的背面的来自上方的水滴流到复位弹簧上。
根据本发明的第6特征,设于面板的通孔的缘部嵌合于在基座部件的上部和下部中的一方设置的嵌合槽,卡合槽以向嵌合槽的敞开方向的相反侧敞开的方式设于基座部件的上部和下部中的另一方,安装部件通过在与基座部件的基座部件主体部之间至少夹着面板的状态下与面板的背面滑动接触地滑动,由此使得安装部件卡合于卡合槽,从而限制了所述安装部件的相对于基座部件的上下方向的位置,因此,能够将基座部件和安装部件临时组装于开关门的面板,不需要作业人员在保持着基座部件和安装部件的状态下进行作业,通过将安装部件紧固于基座部件,能够将基座部件安装于面板。
根据本发明的第7特征,位置限制凹部设在基座部件和安装部件中的一方且向水平方向的一方敞开,位置限制突部设在基座部件和安装部件中的另一方,在安装部件相对于卡合槽卡合时,所述位置限制突部卡合于所述位置限制凹部,因此,能够限制安装部件的相对于基座部件的上下方向的位置,并且还能够阻止在将安装部件紧固于基座部件时的安装部件的旋转,另外,当安装部件的相对于基座部件的组装位置偏移时,无法实现位置限制突部相对于位置限制凹部的卡合,从而容易地知道发生了位置偏移。
根据本发明的第8特征,安装部件在把手的长度方向两端部之间的范围形成,通过使设于安装部件的卡合臂部从上方卡合于把手支承部,能够可靠地维持安装部件的临时组装状态,所述把手支承部以将把手的一端部支承成能够转动的方式突入于面板的内侧。
根据本发明的第9特征,在密封部件的背面突出设置有突部,所述突部卡合于安装部件,以限制朝向使卡合突部卡合于卡合槽的一侧的滑动方向的移动,所述卡合突部以与卡合槽卡合的方式一体地设于安装部件,因此,能够更加正确地保持基座部件和安装部件的相对位置。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10特征,圆柱锁安装部以保护圆柱锁的方式围绕所述圆柱锁,所述圆柱锁安装部一体地设于安装部件,圆柱锁安装于该圆柱锁安装部,因此,使得在开关门的内侧对圆柱锁的恶意的攻击变得困难,从而能够提高防盗性。
附图说明
图1是车辆的上下用门的局部侧视图。(第1实施方式)
图2是沿图1的2-2线的剖面图。(第1实施方式)
图3是沿图1的3-3线的放大剖面图。(第1实施方式)
图4是在省略了外部面板的状态下的沿图3的箭头4观察的图。(第1实施方式)
图5是在将第2基座部件安装于外部面板的状态下的沿图4的5-5线的剖面图。
(第1实施方式)
图6是第2基座部件和第2密封部件的分解立体图。(第1实施方式)
图7是示出从图4卸下安装部件后的状态的图。(第1实施方式)
图8是为了说明从抵接面作用于杆的一端部的力而将图3的主要部分放大后示出的剖面图。(第1实施方式)
图9是沿图7的9-9线示出将安装有复位弹簧的状态的杆向第2基座部件组装的中途的状态的剖面图。(第1实施方式)
图10是用于示出将第2基座部件向外部面板安装的中途的状态的对应于图5的剖面图。(第1实施方式)
图11是安装部件的主视图。(第1实施方式)
图12是用于示出将安装部件向第2基座部件临时组装的中途的状态的对应于图4的图。(第1实施方式)
图13示出第2实施方式,是从外部面板的内侧观察卸下安装部件后的状态的立体图。(第2实施方式)
图14是安装部件的主视图。(第2实施方式)
图15是从外部面板的内侧观察将安装部件紧固于第1和第2基座部件后的状态的图。(第2实施方式)
图16是放大示出安装部件的与第2基座部件侧的连结结构的图15的主要部分放大图。(第2实施方式)
图17是放大示出安装部件的与第1基座部件的连结结构的立体图。(第2实施方式)
标号说明
21:作为开关门的上下用门;
22:作为面板的外部面板;
23:把手;
23a:把持部;
23c:引导臂部;
24a:把手支承部;
25A、25B:作为基座部件的第2基座部件;
25a:基座部件主体部;
25b:引导部;
34:作为密封部件的第2密封部件;
36:插入孔;
38:圆柱锁;
42:作为通孔的第2通孔;
44:杆支承部;
45:支轴;
46:杆;
47:抵接面;
47a:初期抵接部;
47b:后期抵接部;
50:轴孔;
52:移动方向;
53:闩锁机构;
54:复位弹簧;
54a:复位弹簧的一端部;
54b:复位弹簧的另一端部;
55、56:支承孔;
57、58:侧壁;
59:组装引导部;
61、62、63:止挡;
64:突起;
65:弹簧支承部;
68、81:安装部件;
68b:圆柱锁安装部;
68e:卡合突部;
70:嵌合槽;
71:卡合槽;
74:位置限制凹部;
75:位置限制突部;
77:限制突部;
81d:卡合臂部;
PL:与抵接面的移动方向正交的平面。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1实施例】
参照图1~图12对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首先,在图1和图2中,在作为例如乘用车辆所具备的开关门的上下用门21所具备的外部面板22,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有由硬质的合成树脂构成的把手23,该把手23具有:把持部23a,其能够供车辆使用者把持,并以沿车辆的前后方向(图1的左右方向)延伸的方式配置于外部面板22的外侧;支承臂部23b,其一体地连续设置于该把持部23a的一端部(在该实施方式中为沿车辆的前后方向的前端部);以及引导臂部23c,其一体地连续设置于所述把持部23a的另一端部(在该实施方式中为沿车辆的前后方向的后端侧)。另外,在所述把手23的一端侧,在所述外部面板22安装有第1基座部件24,在所述把手23的另一端侧,在所述外部面板22安装有第2基座部件25A。
在所述外部面板22,以向内侧鼓出的方式设有用于形成凹陷部26的弯曲部22a,所述凹陷部26用于使车辆使用者的手能够插入所述把手23的把持部23a与所述外部面板22之间,在从沿着车辆的前后方向的前后两侧夹着该弯曲部22a的位置,在外部面板22的外表面设有第1和第2安装座27、28。
在第1基座部件24与第1安装座27之间夹装有由合成树脂构成的第1密封部件29。而且,在第1基座部件24一体地设有把手支承部24a,该把手支承部24a贯穿第1密封部件29和外部面板22而插入外部面板22的内侧。另外,在第1基座部件24的与所述外部面板22面对的面埋设有金属制的第1螺母30,通过将从内侧贯穿插入于外部面板22的第1螺栓31螺合并紧固于第1螺母30,由此第1基座部件24被安装于外部面板22的第1安装座27。
所述支承臂部23b以弯曲成大致L字状的方式形成,并一体地连续设置于所述把持部23a的一端部,在所述外部面板22的第1安装座27和第1基座部件24设有用于将所述支承臂部23b插入外部面板22的内侧的第1通孔32,配置在所述把手支承部24a内的所述支承臂部23b经由支承销33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于所述把手支承部24a。即,把手23的一端部经由第1基座部件24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于外部面板22。
一并参照图3~图7,第2基座部件25A是由硬质的合成树脂形成的,且一体地具有:基座部件主体部25a,其配置于外部面板22中的第2安装座28的外侧;和引导部25b,其从所述基座部件主体部25a向外部面板22的内侧伸出,对与所述把手23的把持部23a的另一端部大致呈直角地连续设置的所述引导臂部23c进行引导,第2基座部件25A安装于外部面板22,在基座部件主体部25a的至少周缘部与第2安装座28之间夹装有由橡胶或合成树脂等弹性材料构成的第2密封部件34。
在第2基座部件25A中的基座部件主体部25a的所述凹陷部26侧的部分设有用于收纳所述把持部23a的另一端部的收纳凹部35。而且,所述基座部件主体部25a形成为,具有这样的形状:在将所述把持部23a的另一端部收纳于所述收纳凹部35的状态下能够获得把持部23a和基座部件主体部25a的一体感,在基座部件主体部25a的收纳凹部35设有用于供所述引导臂部23c插入的矩形状的插入孔36,所述引导部25b与所述插入孔36连接而形成方筒状。
相对于所述收纳凹部35在所述凹陷部26的相反侧,在第2基座部件25A的基座部件主体部25a一体地连接设置有突入于外部面板22内的螺母支承部25c的基端部,在该螺母支承部25c的末端部模压结合有金属制的第2螺母37,该第2螺母37具有以随着朝向车辆的后方而远离外部面板22的方式倾斜的轴线。
在所述引导部25b与所述螺母支承部25c之间,在第2基座部件25A一体地设有从所述基座部件主体部25a稍微向内侧突出的筒部25d,以便连接通过未图示的钥匙来切换对上下用门21的上锁和解锁的圆柱锁38,在所述基座部件主体部25a设有钥匙插入孔39,该钥匙插入孔39用于使所述钥匙相对于与所述筒部25d连接的圆柱锁38插拔。
在所述外部面板22的第2安装座28设有用于供第2基座部件25A的引导部25b插入的第2通孔42和用于供所述筒部及所述螺母支承部25c插入的第3通孔43,第2密封部件34形成为将第2和第3通孔42、43一起包围。
所述把手23一体地具备的引导臂部23c能够在与外部面板22大致正交的方向移动,从而从第2基座部件25A的插入孔36插入引导部25b内。另一方面,在第2基座部件25A一体地设有杆支承部44,杆46被支轴45以转动自如的方式支承于该杆支承部44,所述支轴45与把手23的转动轴线正交且沿车辆的前后方向延伸,杆46卡合并抵接于在引导臂部23c设置的抵接面47。
所述杆46形成为一体地具有:杆主体部46a,其形成为曲柄状;和支承筒部46b,其与所述杆主体部46a的中间部的一个侧面呈直角地连续设置,且供所述支轴45贯穿插入,在支承筒部46b和杆主体部46a设有供所述支轴45贯通的轴孔50。
在图8中,所述杆46的杆主体部46a的一端部插入开口部51内,所述开口部51设于所述把手23的引导臂部23c,且在该引导臂部23c的左右两侧开口,在所述开口部51的两侧配置的狭缝41、41以沿引导部25b的轴向延伸的方式设于方筒状的所述引导部25b,所述杆主体部46a的一端部从一个狭缝41插入所述开口部51内。
所述抵接面47在所述引导臂部23c的末端侧形成于所述开口部51的一个侧壁且面对外侧,由尼龙等摩擦系数较低的合成树脂构成的杆罩48以与所述抵接面47接触的方式安装于所述杆主体部46a的一端部。
即,抵接面47在从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于上下用门21的把手23的转动支点(在该实施方式中为支承销33)偏移的位置形成于把手23,杆46的一端部的杆罩48以所述杆46随着所述把手23的转动操作而进行转动动作的方式与所述抵接面47抵接,该杆46通过第2基座部件25A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于所述上下用门21。
所述抵接面47中的至少在将所述把手23向所述上下用门21的打开侧操作的操作初期与所述杆46的一端部的杆罩48抵接的部分形成为以如下方式倾斜或弯曲:随着在沿平面PL的方向上靠近所述杆46的转动支点即支轴45而靠近所述移动方向52的前方位置,同时与所述平面PL交叉,所述平面PL与所述抵接面47的随着所述把手23的转动而移动的移动方向52正交。
并且,所述抵接面47由初期抵接部47a和后期抵接部47b构成,所述初期抵接部47a在所述把手23的操作初期与所述杆46的一端部的杆罩48抵接,所述后期抵接部47b与所述初期抵接部47a相连,且在所述把手23的操作后期与所述杆46的一端部的杆罩48抵接,初期抵接部47a形成为以如下方式弯曲:随着在沿平面PL的方向上靠近所述杆46的转动支点而靠近所述移动方向52的前方位置,并且与所述平面PL交叉,所述平面PL与所述抵接面47的移动方向52正交,所述后期抵接部47b形成为沿着所述平面PL。
在处于使杆罩48抵接于所述抵接面47的初期抵接部47a的状态下的杆46,由于把手23的转动操作而从抵接面47作用有沿抵接面47的移动方向52的力F,但由于初期抵接部47a形成为以如下方式弯曲:随着在沿平面PL的方向上靠近所述杆46的转动支点而靠近所述移动方向52的前方位置,并且与所述平面PL正交,所述平面PL与抵接面47的移动方向52正交,因此,会产生使杆46转动的方向的分力R,由于该分力R而作用于所述杆46的旋转力M1比在抵接面47为与其移动方向52正交的平面状的抵接面时作用于杆46的旋转力M2大。
在所述杆46的杆主体部46a的另一端部安装有接头部件49,杆体(未图示)的一端部与该接头部件49连结,所述杆体用于将开门操作力传递至设于上下用门21的闩锁机构53(参照图2)。
当所述圆柱锁38处于解锁状态时,在未操作把手23的情况下杆46处于图3所示的非工作位置,此时,通过所述闩锁机构53保持上下用门21的关闭状态。另外,通过与操作把手23而使把手23的另一端部从第2基座部件25A的收纳凹部35离开相伴随的引导臂部23c的动作,使得杆46从图3的位置绕顺时针方向转动时,所述闩锁机构53解除上下用门21的关闭状态,从而能够通过把手23的操作使上下用门21打开。
在所述杆46与杆支承部44之间,设有围绕所述杆46的支承筒部46b的作为扭簧的复位弹簧54,利用该复位弹簧54的弹力对使杆罩48抵接于抵接面47的杆46向非工作位置侧施力,从而使得把手23被复位弹簧54向打开位置侧弹性施力。
所述杆支承部44是与所述引导部25b相连且设于第2基座部件25A的部件,且由一对侧壁57、58构成,在该一对侧壁57、58同轴地分别设有用于供所述支轴45的两端部贯穿插入并对其进行支承的支承孔55、56,所述支轴45贯穿在所述杆46设置的轴孔50,并且所述一对侧壁57、58配置在所述杆46的两侧,这些侧壁57、58一体且呈直角地连续设置于所述引导部25b。
在与所述引导部25b相反的一侧,在所述两个侧壁57、58之间设有组装引导部59,所述组装引导部59如下进行引导:在以所述复位弹簧54的一端部54a与所述杆46卡合的方式进行组装的状态下,将处于该状态的所述杆46如图9所示,以使所述复位弹簧54的另一端部54b与所述两个侧壁57、58中的一个侧壁57卡合并使该杆46的一端部与所述抵接面47抵接的方式压入两个侧壁57、58之间。
另外,在所述两个侧壁57、58之间,在第2基座部件25A设有3个止挡61、62、63,所述3个止挡61、62、63例如在两个侧壁57、58之间互相隔开间隔地配置,在压入所述两个侧壁57、58之间的所述杆46分别与止挡61~63抵接而被限制压入移动时,所述杆46处于使其轴孔50与所述两个侧壁57、58的所述支承孔55、56对应的位置。并且,3个止挡61~63中的一个止挡61以与所述杆46的杆主体部46a抵接的方式呈圆弧状地突出形成,剩余的两个止挡62、63以与所述复位弹簧54中的围绕所述杆46的支承筒部46b的部分抵接的方式呈圆弧状地突出形成。
在所述杆46的压入被止挡61~63限制的状态下,所述支轴45从两个侧壁57、58中的靠近筒部25d的一个侧壁57依次插入该侧壁57的支承孔55、所述杆46的轴孔50、以及另一个侧壁58的支承孔56,所述筒部25d以与圆柱锁38连接设置的方式设于第2基座部件25A,在该支轴45的一端部一体地设有沿周方向分离的多个例如3个卡合片45a...。并且,在使支轴45贯穿插入于所述轴孔50和两支承孔55、56时,为了容易进行贯穿插入操作,使所述卡合片45a...能够缩径,但在从另一个侧壁58突出的状态下扩径并与另一个侧壁58的外侧面卡合。另外,与一个所述侧壁57的外侧面卡合的卡合凸缘部45b以向半径方向外侧伸出的方式一体地设置在所述支轴45的另一端。
并且,在通过支轴45利用两个侧壁57、58将所述杆46支承成能够转动的状态下,在所述杆46及所述复位弹簧54与所述止挡61~63之间产生间隙,从而在杆46转动时,在杆46与止挡61之间以及在复位弹簧54与止挡62、63之间不会产生摩擦。
另外,所述杆46在被压入所述两个侧壁57、58之间直至被所述止挡61~63限制的状态下由所述复位弹簧54发挥的弹力转动施力,所述杆46的转动位置通过如下方式被限制:杆46的一端部的杆罩48与在把手23的引导臂部23c形成的抵接面47抵接,并且,所述杆46与限制部60抵接,所述限制部60与所述组装引导部59相邻地设于第2基座部件25A。
另外,所述复位弹簧54的另一端部54b与所述两个侧壁57、58中的一个侧壁57卡合,在一个侧壁57设有突起64和弹簧支承部65,在处于组装有所述复位弹簧54的状态的所述杆46如图9所示那样被所述组装引导部59引导而被压入所述两个侧壁57、58之间时,所述突起64卡挂所述复位弹簧54的另一端部54b,随着所述杆46被所述组装引导部59引导而被压入所述两个侧壁57、58之间,所述弹簧支承部65使从所述突起64脱离的所述复位弹簧54的另一端部54b一边维持卡合状态一边滑动。
另外,所述两个侧壁57、58设置成,从所述基座部件25A的基座部件主体部25a大致呈直角突出,位于所述引导部25b和组装引导部59之间的中间部的所述突起64以向所述基座部件主体部25a的相反侧突出的方式设于一个侧壁57的从所述基座部件主体部25a突出的突出端部57a。所述弹簧支承部65在所述突起64和所述引导部25b之间的范围形成于所述一个侧壁57的所述突出端部57a,在所述杆46被压入所述两个侧壁57、58之间直至与所述止挡61~63抵接的状态下,如图5所示,所述复位弹簧54的另一端部54b成为与所述弹簧支承部65中的所述引导部25b侧的端部卡合的状态。
而且,所述复位弹簧54的另一端部54b以能够与所述一个侧壁57的外侧面卡合且使中间部与所述弹簧支承部65抵接的方式呈大致U字状弯曲地形成,从而所述复位弹簧54的另一端部54b能够在与弹簧支承部65抵接的同时进行滑动,通过使复位弹簧54的另一端部54b与侧壁57的外侧面卡合,抑制了在其滑动时复位弹簧54倒入所述侧壁57的内侧这一情况。
另外,安装部件68处于在与第2基座部件25A的基座部件主体部25a之间夹着第2密封部件34和所述外部面板22的状态,通过将贯穿插入于该安装部件68的第2螺栓69与第2基座部件25A的第2螺母37螺合,从而将处于上述状态的安装部件68紧固于第2基座部件25A,由此将第2基座部件25A安装于所述外部面板22。
为了将第2基座部件25A安装于所述外部面板22,在第2基座部件25A的上部和下部中的一方设有嵌合槽70,该嵌合槽70使以至少使所述引导部25b插入的方式设于所述外部面板22的通孔的缘部嵌合,向该嵌合槽70的敞开方向的相反侧敞开的卡合槽71设在第2基座部件25A的上部和下部中的另一方。
而且,在该实施方式中,第2通孔42以仅使所述引导部25b插入的方式设于所述外部面板22,嵌合槽70向上方敞开,第2通孔42的上缘部与第2密封部件34一起嵌合于所述嵌合槽70,并且嵌合槽70以配置在座部件主体部25a与所述组装引导部59及所述限制部60之间的方式设于第2基座部件25A。另外,所述组装引导部59以位于比嵌合于所述嵌合槽70的第2通孔42的上缘部靠上方的位置且向车内侧延伸的方式设于第2基座部件25A,在将第2基座部件25A安装于所述上下用门21的安装状态下,所述组装引导部59从上方覆盖所述复位弹簧54的至少外部面板22侧的部分。
所述卡合槽71以在突部25e与基座部件主体部25a之间向下方敞开的方式设于第2基座部件25A的下部,所述突部25e从所述引导部25b的下部的末端向下方一体地突出。并且,所述卡合槽71的基座部件主体部25a侧的侧壁71a的下端位于比外部面板22中的第2通孔42的下缘部靠下方的位置,所述卡合槽71的所述突部25e侧的侧壁71b的下端位于比第2通孔42的下缘部靠上方的位置。
另外,在所述把手23的引导臂部23c插入所述插入孔36和所述引导部25b、并且组装了安装有复位弹簧54的所述杆46的状态下,第2基座部件25A如图10所示,以如下方式组装于外部面板22侧:在把手23以处于上方位置的方式倾斜的姿势下将第2通孔42的上缘部和第2密封部件34从上方嵌合于所述嵌合槽70,同时从斜下方将引导部25b插入第2通孔42,并且,将筒部25d和螺母支承部25c插入第3通孔43,为了能够应对这样的第2基座部件25A组装时的姿势变化,将所述嵌合槽70的宽度设定为比外部面板22的厚度和第2密封部件34的厚度的合计值大。因此,在第2基座部件25A的基座部件主体部25a将第2密封部件34夹在与所述外部面板22的外表面之间的状态下,在所述外部面板22的内表面与所述嵌合槽70的内侧面之间产生如图5所示那样的间隙。
一并参照图11,所述安装部件68一体地具备:平面部68a,其在第3通孔43的周围与外部面板22的背面抵接;筒状的圆柱锁安装部68b,其以保护所述圆柱锁38的方式围绕所述圆柱锁38,并以安装该圆柱锁38的方式呈直角地与所述平面部68a相连;上下成一对的壁部68c、68c,它们形成为从上下夹着第2基座部件25A的螺母支承部25c,并呈直角地与所述平面部68a相连,并且与圆柱锁安装部68b相连;紧固板部68d,其形成为,与模压结合于第2基座部件25A的螺母支承部25c的第2螺母37对置,并将所述两个壁部68c…的末端之间一体地连结;卡合突部68e,其以与所述卡合槽71卡合的方式从所述平面部68a的下部向前方突出;以及延伸臂部68f,其以与该卡合突部68e的下部相连并比卡合突部68e进一步向前方突出的方式从所述平面部68a的最下部向前方延伸,所述卡合突部68e以沿着所述突部25e侧的侧壁71b的方式滑动插入所述卡合槽71。
在所述紧固板部68d设有螺栓贯穿插入孔72,该螺栓贯穿插入孔72用于供与第2螺母37螺合的第2螺栓69贯穿插入。另外,卡合突部68e在与第2基座部件25A的基座部件主体部25a之间夹着第2密封部件34和外部面板22的状态下,使平面部68a与外部面板22的背面滑动接触,同时使安装部件68如图12的箭头73A所示那样从图12的右侧向左侧即从沿着车辆的前后方向的后方朝向前方滑动,或者如图12的箭头73B所示那样使形成为稍微前低后高的姿势的安装部件68从下方向前侧斜上方滑动,由此使卡合突部68e卡合于所述卡合槽71。
而且,在使卡合突部68e卡合于卡合槽71的状态下,安装部件68的相对于第2基座部件25A的上下方向相对位置被限制,为了限制该上下方向相对位置,在第2基座部件25A和所述安装部件68中的一方设有向水平方向一侧敞开的位置限制凹部74,在第2基座部件25A和所述安装部件68中的另一方设有位置限制突部75,在所述安装部件68相对于所述卡合槽71卡合时,该位置限制突部75卡合于所述位置限制凹部74来限制所述安装部件68的相对于第2基座部件25A的上下方向的位置。
在该实施方式中,在安装部件68的平面部68a中的靠第2基座部件25A的引导部25b侧的侧面设有所述位置限制凹部74,在第2基座部件25A的引导部25b设有所述位置限制突部75。而且,在位置限制凹部74的上方,在所述平面部68a的面对所述引导部25b的侧面形成有倾斜面76,在使安装部件68滑动以便将卡合突部68e卡合于卡合槽71时,所述倾斜面76与所述位置限制突部75的末端滑动接触而将该限制突部75向位置限制凹部74侧引导。
另外,在第2密封部件34的下部的背面突出设置有限制突部77,所述限制突部77用于限制所述安装部件68的朝向使卡合突部68e卡合于所述卡合槽71的一侧的滑动方向的移动,在所述延伸臂部68f的末端部设有使该限制突部77卡合的限制槽78。
并且,为了使处于与基座部件主体部25a之间夹着第2密封部件34和外部面板22的状态下的所述卡合突部68e卡合于所述卡合槽71而使所述安装部件68滑动,由此,所述延伸臂部68f的前端部越过所述限制突部77,使得该限制突部77收纳并卡合于限制槽78,此时,可以获得喀哒嵌入的感觉,因此,能够通过感觉获知安装部件68的滑动是否结束。而且,由于在由弹性材料构成的第2密封部件34设有所述限制突部77,因此,限制突部77自身变得容易挠曲,从而能够增大限制突部77以增大限制力,并且容易感觉到安装部件68的滑动是否结束的感觉。
圆柱锁38以插入所述安装部件68的圆柱锁安装部68b的方式安装于该圆柱锁安装部68b,在该圆柱锁38的转子79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安装有传动轴80的一端部,该传动轴80的另一端部以传递基于圆柱锁80的操作的加锁/解锁操作力的方式如图2所示那样与所述闩锁机构53连结。
接下来,对该第1实施方式的作用进行说明,把手23和杆46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于上下用门21,所述把手23用于通过转动操作来开关该上下用门21,所述杆46用于将解锁操作力传递至设于上下用门21的闩锁机构53,抵接面47在从把手23的转动支点偏移的位置形成于该把手23,所述杆46的一端部以使得所述杆46根据把手23的转动操作而进行转动动作的方式抵接于抵接面47,抵接面47中的至少在将所述把手23向所述上下用门21的打开侧操作的操作初期与所述杆46的一端部的杆罩48抵接的部分形成为以如下方式倾斜或弯曲:随着在沿平面PL的方向上靠近所述杆46的转动支点而靠近所述移动方向52的前方位置,并且与所述平面PL交叉,所述平面PL与所述抵接面47的随着把手23的转动而移动的移动方向52正交。
因此,与使杆46的一端部抵接于和抵接面47的移动方向52正交的平面状的抵接面的情况相比,能够增大从抵接面47作用于杆46的旋转分力R,在杆46与抵接面47之间产生的摩擦阻力也变得较小,从而能够以较小的操作力对杆46赋予较大的转矩。并且,通过减轻初期动作时的把手23的操作载荷,能够消除操作把手23时的卡挂感,从而提高把手23的操作感。
另外,由于抵接面47由初期抵接部47a和后期抵接部47b构成,所述初期抵接部47a形成为以如下方式倾斜或弯曲:随着在沿平面PL的方向上靠近所述杆46的转动支点而靠近所述移动方向52的前方位置,并且与所述平面PL交叉,所述平面PL与抵接面47的移动方向52正交,所述初期抵接部47a在所述把手23的操作初期与所述杆46的一端部抵接,所述后期抵接部47b以沿着所述平面的方式形成,并且与所述初期抵接部47a相连,且在所述把手23的操作后期与所述杆46的一端部抵接,因此,在把手23的初期操作后,由于杆46的相对于抵接面47的抵接部位的变位使得杠杆比变大,从而能够将比初期操作时大的转矩赋予杆46,通过使杆46的一端部抵接于抵接面47中的沿着与抵接面47的移动方向52正交的平面PL的后期抵接部47b,能够减小把手23的操作力的变化,从而能够获得平滑的动作感。
另外,在所述把手23所具备的引导臂部23c的末端侧形成有所述抵接面47,第2基座部件25A具有供引导臂部23c移动自如地贯穿插入的插入孔36,且安装于外部面板22,在所述第2基座部件25A设有杆支承部44,所述杆支承部44通过支轴45将所述杆46支承成能够转动,在杆支承部44与杆46之间设有复位弹簧54,所述复位弹簧54对所述杆46朝向使杆46的一端部与所述抵接面47抵接的一侧转动施力,杆支承部44由一对侧壁57、58构成,该一对侧壁57、58同轴地具有用于供所述支轴45的两端部贯穿插入并对其进行支承的支承孔55、56,所述支轴45贯穿在所述杆46设置的轴孔50,且该一对侧壁57、58配置在所述杆46的两侧,组装引导部59和止挡61~63配置在所述两个侧壁57、58之间且设于第2基座部件25A,所述组装引导部59如下进行引导:在以所述复位弹簧54的一端部54a与所述杆46卡合的方式进行组装的状态下,将处于该状态的所述杆46以使所述复位弹簧54的另一端部54b与所述两个侧壁57、58中的一方即侧壁57卡合并使该杆46的一端部与所述抵接面47抵接的方式压入两个侧壁57、58之间,所述止挡61~63将被压入所述两个侧壁57、58之间的所述杆46限制在所述轴孔50与所述两个侧壁57、58的所述支承孔55、56对应的位置,所述杆46在被压入所述两个侧壁57、58之间直至被所述止挡61~63限制的状态下,由所述复位弹簧54发挥的弹力转动施力,通过所述杆46与所述抵接面47和第2基座部件25A的限制部60抵接而限制了所述杆46的转动位置。
因此,在将处于以使一端部54a与杆46卡合的方式组装有复位弹簧54的状态下的杆46装配至由一对侧壁57、58构成的杆支承部44时,通过利用设在两个侧壁57、58之间的组装引导部59进行引导,能够以使复位弹簧54的另一端部54b与两个侧壁57、58中的一方即侧壁57卡合并使杆46的一端部与引导臂部23c的抵接面47抵接的方式将杆46压入两个侧壁57、58之间。而且,在通过止挡61~63限制被压入的杆46时,杆46的轴孔50位于与两个侧壁57、58的支承孔55、56对应的位置,处于被压入两个侧壁57、68之间直至被止挡61~63限制的状态的杆46通过与抵接面47和第2基座部件25A抵接而使得转动位置被限制,因此,能够在手从杆46离开的状态下将支轴45贯穿插入于杆46的轴孔50和两个侧壁57、58的支承孔55、56,使得杆46相对于第2基座部件25A的杆支承部44的组装作业容易,从而能够提高组装性。
另外,在一对所述侧壁57、58中的与所述复位弹簧54的另一端部54b卡合的侧壁57设有突起64和弹簧支承部65,在处于组装有复位弹簧54的状态的所述杆46被所述组装引导部59引导而压入所述两个侧壁57、58之间时,所述突起64卡挂所述复位弹簧54的另一端部54b,随着所述杆46被所述组装引导部59引导而被压入所述两个侧壁57、58之间,所述弹簧支承部65使从所述突起64脱离的所述复位弹簧54的另一端部54b一边维持卡合状态一边滑动,因此,在将处于组装有复位弹簧54的状态的杆46装配至杆支承部44时,能够一边维持复位弹簧54与侧壁57的卡合状态一边使复位弹簧54的另一端部54b相对于侧壁57的卡合位置偏移,使得杆46相对于杆支承部44的组装作业变得更加容易,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组装性。
另外,所述组装引导部59以在第2基座部件25A的相对于所述上下用门21的安装状态下从上方覆盖所述复位弹簧54的至少外部面板22侧的部分的方式设于第2基座部件25A,因此,即使如该实施方式那样上下用门21的外部面板22面对车辆的外侧,也能够利用组装引导部29发挥防水机构的功能,以免沿着外部面板22的背面的来自上方的水滴流到复位弹簧54上。
另外,第2基座部件25A设有供把手23的引导臂部23c插入的插入孔36,该第2基座部件25A一体地具有基座部件主体部25a和引导部25b,该基座部件主体部25a具有所述插入孔36,该引导部25b与所述基座部件主体部25a连续设置,对插入所述插入孔36的所述引导臂部23c进行引导,该第2基座部件25A的上部和下部中的一方(在该实施方式中为上部)设有使第2通孔42的上缘部嵌合的嵌合槽70,该第2通孔42以至少将所述引导部25b插入的方式设于外部面板22,向该嵌合槽70的敞开方向的相反侧敞开的卡合槽71设于第2基座部件25A的上部和下部中的另一方(在该实施方式中为下部),安装部件68能够在与所述基座部件主体部25a之间夹着第2密封部件34和所述外部面板22的状态下紧固于第2基座部件25A,通过以与外部面板22的背面滑动接触的方式滑动,限制了所述安装部件68的相对于第2基座部件25A的上下方向的位置,并使得所述安装部件68卡合于所述卡合槽71。
因此,能够将第2基座部件25A和安装部件68临时组装于上下用门25A的外部面板22,不需要作业人员在保持着第2基座部件25A和安装部件68的状态下进行作业,通过将安装部件68紧固于第2基座部件25A,能够将第2基座部件25A安装于外部面板22。
另外,在第2基座部件25A和所述安装部件68中的一方(在该实施方式中为安装部件68)设有向水平方向一方敞开的位置限制凹部74,在第2基座部件25A和所述安装部件68中的另一方(在该实施方式中为第2基座部件25A)设有位置限制突部75,在所述安装部件68相对于所述卡合槽71卡合时,该位置限制突部75卡合于所述位置限制凹部74来限制所述安装部件68的相对于第2基座部件25A的上下方向的位置,因此,能够限制安装部件68的相对于第2基座部件25A的上下方向的位置,并且还能够阻止在将安装部件68紧固于第2基座部件25A时的安装部件68的旋转,另外,当安装部件68的相对于第2基座部件25A的组装位置偏移时,无法实现位置限制突部75与位置限制凹部74的卡合,从而容易地知道发生了位置偏移。
另外,在夹在第2基座部件25A的基座部件主体部25a与外部面板22之间的第2密封部件34的背面突出设置有限制突部77,该限制突部77一边与外部面板22的背面滑动接触一边卡合于所述安装部件68,以限制所述安装部件68的朝向使卡合突部68e卡合于所述卡合槽71的一侧的滑动方向的移动,因此,能够更加正确地保持第2基座部件25A和安装部件68的相对位置。
另外,以保护圆柱锁38的方式围绕该圆柱锁38的圆柱锁安装部68b一体地设于所述安装部件68,以便安装所述圆柱锁38,因此,使得在上下用门21的内侧处对圆柱锁38的恶意的攻击变得困难,从而能够提高防盗性。
【第2实施例】
参照图13~图17对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对于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对应的部分,仅标记相同的标号进行图示,省略详细的说明。
在把手23的一端侧,在外部面板22配设有第1基座部件24,该第1基座部件24具有把手支承部24a,该把手支承部24a以支承把手23的一端侧的支承臂部23b的方式从外部面板22向内侧突入,在所述把手23的另一端侧,在所述外部面板22配设有第2基座部件25B,该第2基座部件25B具有供把手23的另一端侧的引导臂部23c插入的引导部25b,并且将杆46支承成能够转动,安装部件81形成为在所述把手23的长度方向两端部之间的范围形成,且配置在所述外部面板22的背面侧,所述安装部件81以将外部面板22夹在其与第1和第2基座部件24、25B之间的方式紧固于第1和第2基座部件24、25B。
所述安装部件81形成为一体地具有:前部安装部81a,其具有供紧固于第1基座部件24的螺栓82贯穿插入的贯穿插入孔83;后部安装部81b,其具有供紧固于第2基座部件25B的螺栓84贯穿插入的贯穿插入孔85;以及连结部81c,其将前部及后部安装部81a、81b之间连结起来。
与在第1实施方式中通过安装部件68将第2基座部件25A安装于外部面板22的结构同样地,在后部安装部81b设有卡合突部86,该卡合突部86与设在第2基座部件25B的下部的卡合槽71卡合。
另外,为了在卡合突部86卡合于卡合槽71的状态下限制后部安装部81b的相对于第2基座部件25B的上下相对移动,在后部安装部81b突出设置有突部87,该突部87从上方与突出设置于第2基座部件25B的引导部25b的位置限制突部75抵接、卡合。
另外,在所述安装部件81的与所述把手支承部24a对应的部分即所述安装部件81的前部设有卡合臂部81d,所述卡合臂部81d能够从上方与从外部面板22向内侧突入的所述把手支承部24a卡合,该卡合臂部81d呈大致L字状弯曲地形成,并从该所述前部安装部81a向前方延伸设置。
根据该第2实施方式,安装部件81形成为在把手23的长度方向两端部之间的范围形成,通过使卡合臂部81d从上方卡合于从外部面板22向内侧突入的把手支承部24a,能够可靠地维持安装部件81的临时组装状态。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受上述实施方式限定,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的情况下进行各种设计变更。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将上下用门21作为开关门进行了说明,但在将后尾门或手套箱作为开关门的情况下,也能够应用本发明。

Claims (10)

1.一种车辆用开关门的开关操作装置,其中,用于通过转动操作来开关所述开关门(21)的把手(23)、和用于向闩锁机构(53)传递解锁操作力的杆(46)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于开关门(21),所述闩锁机构(53)以能够保持所述开关门(21)的关闭上锁状态的方式设于所述开关门(21),抵接面(47)在从所述把手(23)的转动支点偏移的位置形成于该把手(23),所述杆(46)的一端部抵接于所述抵接面(47),使得所述杆(46)对应于所述把手(23)的转动操作而进行转动动作,
所述车辆用开关门的开关操作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抵接面(47)中的至少在将所述把手(23)向所述开关门(21)的打开侧操作的操作初期与所述杆(46)的一端部抵接的部分形成为以如下方式倾斜或弯曲:随着在沿平面(PL)的方向上靠近所述杆(46)的转动支点而靠近移动方向(52)的前方位置,并且与所述平面(PL)交叉,所述平面(PL)与所述抵接面(47)的随着所述把手(23)的转动而移动的所述移动方向(52)正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开关门的开关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抵接面(47)由初期抵接部(47a)和后期抵接部(47b)构成,
所述初期抵接部(47a)形成为以如下方式倾斜或弯曲:随着在沿与所述抵接面(47)的移动方向正交的平面(PL)的方向上靠近所述杆(46)的转动支点而靠近所述移动方向(52)的前方位置,并且与所述平面(PL)交叉,所述初期抵接部(47a)在所述把手(23)的操作初期与所述杆(46)的一端部抵接,
所述后期抵接部(47b)以沿着所述平面(PL)的方式形成,并且与所述初期抵接部(47a)相连,且在所述把手(23)的操作后期与所述杆(46)的一端部抵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开关门的开关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把手(23)一体地具有把持部(23a)和引导臂部(23c),所述把持部(23a)配置在所述开关门(21)所具备的面板(22)的外侧,所述引导臂部(23c)的基端部与该把持部(23a)连续设置且所述引导臂部(23c)插入所述开关门(21)内,并且在所述引导臂部(23c)的末端侧形成有面对所述把持部(23a)侧的所述抵接面(47),
基座部件(25A、25B)具有使所述引导臂部(23c)移动自如地贯穿插入的插入孔(36)、和通过支轴(45)将所述杆(46)支承成能够转动的杆支承部(44),所述基座部件(25A、25B)安装于所述面板(22),
所述杆支承部(44)由一对侧壁(57、58)构成,该一对侧壁(57、58)同轴地具有供所述支轴(45)的两端部贯穿插入并对其进行支承的支承孔(55、56),所述支轴(45)贯穿于在所述杆(46)设置的轴孔(50),且所述一对侧壁(57、58)配置在所述杆(46)的两侧,
组装引导部(59)和止挡(61、62、63)配置在所述两侧壁(57、58)之间且设于所述基座部件(25A、25B),
所述组装引导部(59)如下进行引导:在以复位弹簧(54)的一端部(54a)与所述杆(46)卡合的方式进行组装的状态下,将处于该状态的所述杆(46)以使所述复位弹簧(54)的另一端部(54b)与所述两侧壁(57、58)中的一方卡合并使该杆(46)的一端部与所述抵接面(47)抵接的方式压入两侧壁(57、58)之间,其中,所述复位弹簧(54)以对所述杆(46)向使所述杆(46)的一端部与所述抵接面(47)抵接的一侧转动施力的方式设在所述杆支承部(44)与所述杆(46)之间,
所述止挡(61、62、63)将被压入所述两侧壁(57、58)之间的所述杆(46)限制在所述轴孔(50)与所述两侧壁(57、58)的所述支承孔(55、56)对应的位置,
所述杆(46)在被压入所述两侧壁(57、58)之间直至被所述止挡(61~63)限制的状态下由所述复位弹簧(54)发挥的弹力转动施力,通过所述杆(46)与所述抵接面(47)和所述基座部件(25A、25B)抵接而限制所述杆(46)的转动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用开关门的开关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一对所述侧壁(57、58)中的与所述复位弹簧(54)的另一端部(54b)卡合的侧壁(57)设有突起(64)和弹簧支承部(65),
在处于组装有所述复位弹簧(54)的状态下的所述杆(46)被所述组装引导部(59)引导而被压入所述两侧壁(57、58)之间时,所述突起(64)卡挂所述复位弹簧(54)的另一端部(54b),
随着所述杆(46)被所述组装引导部(59)引导而被压入所述两侧壁(57、58)之间,所述弹簧支承部(65)使所述复位弹簧(54)的另一端部(54b)从所述突起(64)脱离,并使所述复位弹簧(54)的另一端部(54b)一边维持卡合状态一边滑动。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车辆用开关门的开关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组装引导部(59)以在所述基座部件(25A、25B)相对于所述开关门(21)的安装状态下从上方覆盖所述复位弹簧(54)的至少所述面板(22)侧的部分的方式设于所述基座部件(25A、25B)。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开关门的开关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把持部(23a)的所述把手(23)的一端部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于面板(22),所述把持部(23a)配置在所述面板(22)的外侧,所述面板(22)构成所述开关门(21)的至少一部分,
基座部件(25A、25B)一体地具有基座部件主体部(25a)和引导部(25b)且安装于所述面板(22),所述基座部件主体部(25a)具有供引导臂部(23c)插入的插入孔(36),所述把手(23)在其另一端部具有所述引导臂部(23c),在所述引导臂部(23c)的末端侧形成有所述抵接面(47),引导部(25b)与所述基座部件主体部(25a)连续设置,并对插入所述插入孔(36)的所述引导臂部(23c)进行引导,
在所述基座部件(25A、25B)的上部和下部中的一方设有用于使通孔(42)的缘部嵌合的嵌合槽(70),所述通孔(42)以至少供所述引导部(25b)插入的方式设于所述面板(22),
在所述基座部件(25A、25B)的上部和下部中的另一方设有向该嵌合槽(70)的敞开方向的相反侧敞开的卡合槽(71),
安装部件(68、81)能够在与所述基座部件主体部(25a)之间至少夹着所述面板(22)的状态下紧固于所述基座部件(25A、25B),通过以与所述面板(22)的背面滑动接触的方式滑动,限制所述安装部件(68、81)的相对于所述基座部件(25A、25B)的上下方向的位置,同时使得所述安装部件(68、81)卡合于所述卡合槽(7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用开关门的打开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基座部件(25A)和所述安装部件(68)中的一方设有向水平方向一方敞开的位置限制凹部(74),在所述基座部件(25A)和所述安装部件(68)中的另一方设有位置限制突部(75),在所述安装部件(68)与所述卡合槽(71)卡合时,所述位置限制突部(75)卡合于所述位置限制凹部(74)来限制所述安装部件(68)相对于所述基座部件(25A)的上下方向的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用开关门的打开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部件(81)在所述把手(23)的长度方向两端部之间的范围形成,在所述安装部件(81)设有能够从上方与把手支承部(24a)卡合的卡合臂部(81d),所述把手支承部(24a)以将所述把手(23)的一端部支承成能够转动的方式突入于所述面板(22)的内侧。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用开关门的打开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
与所述卡合槽(71)卡合的卡合突部(68e)一体地设于所述安装部件(68),密封部件(34)夹设在所述基座部件主体部(25a)的至少周缘部与所述面板(22)的外表面之间,在所述密封部件(34)的背面突出设置有限制突部(77),所述限制突部(77)一边与所述面板(22)的背面滑动接触,一边卡合于所述安装部件(68),以便限制所述安装部件(68)的朝向卡合于所述卡合槽(71)的一侧的滑动方向的移动。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用开关门的开关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
以保护圆柱锁(38)的方式围绕该圆柱锁(38)的圆柱锁安装部(68b)一体地设于所述安装部件(68),以便安装所述圆柱锁(38)。
CN201180056587.2A 2010-11-26 2011-07-27 车辆用开关门的开关操作装置 Active CN10322885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263671 2010-11-26
JP2010-263673 2010-11-26
JP2010263673A JP5174133B2 (ja) 2010-11-26 2010-11-26 車両用開閉扉の開閉操作装置
JP2010263672A JP5174132B2 (ja) 2010-11-26 2010-11-26 車両用開閉扉の開閉操作装置
JP2010-263672 2010-11-26
JP2010263671A JP5174131B2 (ja) 2010-11-26 2010-11-26 車両用開閉扉の開閉操作装置
PCT/JP2011/067074 WO2012070280A1 (ja) 2010-11-26 2011-07-27 車両用開閉扉の開閉操作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28855A true CN103228855A (zh) 2013-07-31
CN103228855B CN103228855B (zh) 2015-06-17

Family

ID=461456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56587.2A Active CN103228855B (zh) 2010-11-26 2011-07-27 车辆用开关门的开关操作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512652B2 (zh)
EP (1) EP2644808B1 (zh)
CN (1) CN103228855B (zh)
MY (1) MY177879A (zh)
WO (1) WO2012070280A1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39862A (zh) * 2014-07-01 2016-01-13 株式会社有信 门把手装置
CN105545125A (zh) * 2014-10-28 2016-05-04 本田制锁有限公司 车门的外把手装置
CN108026740A (zh) * 2015-09-10 2018-05-11 开开特股份公司 对机动车门把手的操纵
CN108350709A (zh) * 2015-06-16 2018-07-31 有信意大利公司 用于载具门的把手
CN113833369A (zh) * 2020-06-23 2021-12-24 本田制锁有限公司 车辆用门把手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IT1395117B1 (it) * 2009-07-29 2012-09-05 Valeo Spa Procedimento di assemblaggio di una maniglia in una porta di un autoveicolo e relativa maniglia di porta
DE102011002287A1 (de) 2011-04-27 2012-10-31 Huf Hülsbeck & Fürst Gmbh & Co. Kg Handhabe mit einem Sicherungselement, dessen Befestigungsmittel vollständig innenseitig eines beweglichen Teils verbleibt
US9404292B2 (en) * 2012-07-11 2016-08-02 Huf North America Automotive Parts Mfg. Corp. Vehicular door handle assembly with deployable latch connection
US9394729B2 (en) * 2012-07-11 2016-07-19 Huf North America Automotive Parts Mfg. Corp. Vehicular door handle assembly with electrically deployable latch connection
DE102013016606B4 (de) * 2013-10-07 2017-05-24 D. la Porte Söhne GmbH Ziehgriff für eine Fahrzeugtür
DE102013016607B4 (de) * 2013-10-07 2017-05-04 D. la Porte Söhne GmbH Ziehgriff für eine Fahrzeugtür
US9605450B2 (en) 2014-05-20 2017-03-28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Vehicle door closure system including speed-based latch release
US10072448B2 (en) 2014-05-29 2018-09-11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Vehicle door handle
KR101628499B1 (ko) * 2014-10-17 2016-06-21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측면 충돌시 도어 열림이 방지되는 구조 및 그 방법
US10240370B2 (en) 2015-04-03 2019-03-26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Vehicle door latch with release linkage bypass device
EP3192954B1 (en) * 2016-01-12 2018-10-17 U-Shin Italia S.p.A. Handle for a vehicle door
US10385592B2 (en) 2016-08-15 2019-08-20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Latch internal mechanism
US11542730B2 (en) 2018-09-20 2023-01-03 Magna Closures (Kunshan) Co. Ltd. Closure latch assembly with a power release mechanism and motor control system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266642A (ja) * 1997-03-21 1998-10-06 Honda Lock Mfg Co Ltd 車両のアウトハンドル装置
CN1924261A (zh) * 2005-08-31 2007-03-07 株式会社有信 车辆用门把手装置
JP2008156935A (ja) * 2006-12-25 2008-07-10 Alpha Corp 自動車用ドアハンドル装置
JP4427972B2 (ja) * 2003-06-09 2010-03-10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ドアのアウトサイドハンドル装置
WO2010067870A1 (ja) * 2008-12-12 2010-06-17 株式会社アルファ 車両のドアハンドル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12757Y2 (zh) 1981-03-31 1987-04-02
DE19642698C2 (de) * 1996-10-16 2000-11-09 Valeo Gmbh & Co Schliessyst Kg Türgriff für ein Kraftfahrzeug
FR2802563B1 (fr) 1999-12-21 2002-02-15 Valeo Securite Habitacle Poignee d'ouvrant de vehicule automobile comportant un dispositif d'indexation en position de repos
JP4407782B2 (ja) 2000-05-16 2010-02-03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ドアハンドル装置
KR100412833B1 (ko) 2001-07-12 2003-12-31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자동차의 넌 하우징 그립 타입 도어 핸들 및 그 조립공정
JP4443307B2 (ja) * 2004-05-31 2010-03-31 株式会社アルファ ドアハンドル装置
JP4881776B2 (ja) 2007-03-29 2012-02-22 株式会社アルファ ドアハンドル装置
JP5096210B2 (ja) 2008-03-31 2012-12-12 株式会社アルファ 車両のドアハンドル
DE102008034460A1 (de) * 2008-06-27 2009-12-31 Huf Hülsbeck & Fürst Gmbh & Co. Kg Türaußengriff, insbesondere für Fahrzeuge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266642A (ja) * 1997-03-21 1998-10-06 Honda Lock Mfg Co Ltd 車両のアウトハンドル装置
JP4427972B2 (ja) * 2003-06-09 2010-03-10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ドアのアウトサイドハンドル装置
CN1924261A (zh) * 2005-08-31 2007-03-07 株式会社有信 车辆用门把手装置
JP2008156935A (ja) * 2006-12-25 2008-07-10 Alpha Corp 自動車用ドアハンドル装置
WO2010067870A1 (ja) * 2008-12-12 2010-06-17 株式会社アルファ 車両のドアハンドル装置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39862A (zh) * 2014-07-01 2016-01-13 株式会社有信 门把手装置
CN105239862B (zh) * 2014-07-01 2019-03-26 株式会社有信 门把手装置
CN105545125A (zh) * 2014-10-28 2016-05-04 本田制锁有限公司 车门的外把手装置
CN105545125B (zh) * 2014-10-28 2017-08-25 本田制锁有限公司 车门的外把手装置
CN108350709A (zh) * 2015-06-16 2018-07-31 有信意大利公司 用于载具门的把手
CN108350709B (zh) * 2015-06-16 2020-10-16 有信意大利公司 用于载具门的把手
CN108026740A (zh) * 2015-09-10 2018-05-11 开开特股份公司 对机动车门把手的操纵
CN108026740B (zh) * 2015-09-10 2020-10-23 开开特股份公司 对机动车门把手的操纵
CN113833369A (zh) * 2020-06-23 2021-12-24 本田制锁有限公司 车辆用门把手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30233034A1 (en) 2013-09-12
CN103228855B (zh) 2015-06-17
EP2644808A1 (en) 2013-10-02
MY177879A (en) 2020-09-24
EP2644808A4 (en) 2014-08-27
US9512652B2 (en) 2016-12-06
EP2644808B1 (en) 2016-10-12
WO2012070280A1 (ja) 2012-05-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28855A (zh) 车辆用开关门的开关操作装置
KR100471863B1 (ko) 답력 조절 기능을 갖춘 전자식 가속 페달 장치
CN103422738B (zh) 车门的锁止解除装置
US20150282608A1 (en) Folding table
CN100423147C (zh) 转向信号开关装置
CN101076647B (zh) 边框与翼扇之间的暗藏式装置的强迫控制铰链
EP2987046B1 (en) Bidirectional pedal assembly
CN105283618A (zh) 用于门的闩锁系统
CN101386282A (zh) 中央扶手储物箱
EP2803520B1 (en) Accelerator pedal, particularly for a motor-vehicle
CN101083179A (zh) 车辆用转向信号开关
JP2001246976A (ja) 乗物用テーブル
JP2009228314A (ja) 車両用ドアヒンジ装置
JP4071528B2 (ja) カバー用蝶番組立体
JP5174131B2 (ja) 車両用開閉扉の開閉操作装置
CN103080449B (zh) 杂物箱装置
KR200381705Y1 (ko) 도로의 안전기구
CN101605956B (zh) 开盖操作装置
JP2010209638A (ja) ヒンジ装置
JP2003301647A (ja) ロック装置
KR100680380B1 (ko) 도어 체커
CN201337025Y (zh) 一种皮带扣
JP2000282753A (ja) 引戸の開閉構造
JP3561441B2 (ja) 車両用収納体
KR200175572Y1 (ko) 궤적형 도어아웃사이드핸들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Miyazaki Japan

Patentee after: Meibei Zhili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Parts Co.,Ltd.

Patentee after: HONDA MOTOR Co.,Ltd.

Address before: Miyazaki Japan

Patentee before: Kabushiki Kaisha HONDA LOCK

Patentee before: HONDA MOTOR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