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210586B - 弹性波装置 - Google Patents

弹性波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210586B
CN103210586B CN201180053296.8A CN201180053296A CN103210586B CN 103210586 B CN103210586 B CN 103210586B CN 201180053296 A CN201180053296 A CN 201180053296A CN 103210586 B CN103210586 B CN 10321058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astic wave
wave resonator
terminal
filter
frequency s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5329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210586A (zh
Inventor
池内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apan Indust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Corp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Corp
Priority to CN201510663246.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391421B/zh
Publication of CN1032105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1058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21058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1058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HIMPEDANCE NETWORKS, e.g. RESONANT CIRCUITS; RESONATORS
    • H03H9/00Networks comprising electromechanical or electro-acoustic devices; Electromechanical resonators
    • H03H9/70Multiple-port networks for connecting several sources or loads, working on different frequencies or frequency bands, to a common load or source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HIMPEDANCE NETWORKS, e.g. RESONANT CIRCUITS; RESONATORS
    • H03H9/00Networks comprising electromechanical or electro-acoustic devices; Electromechanical resonators
    • H03H9/70Multiple-port networks for connecting several sources or loads, working on different frequencies or frequency bands, to a common load or source
    • H03H9/72Networks using surface acoustic wave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HIMPEDANCE NETWORKS, e.g. RESONANT CIRCUITS; RESONATORS
    • H03H9/00Networks comprising electromechanical or electro-acoustic devices; Electromechanical resonators
    • H03H9/0023Balance-unbalance or balance-balance networks
    • H03H9/0028Balance-unbalance or balance-balance networks using surface acoustic wave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HIMPEDANCE NETWORKS, e.g. RESONANT CIRCUITS; RESONATORS
    • H03H9/00Networks comprising electromechanical or electro-acoustic devices; Electromechanical resonators
    • H03H9/0023Balance-unbalance or balance-balance networks
    • H03H9/0028Balance-unbalance or balance-balance networks using surface acoustic wave devices
    • H03H9/0047Balance-unbalance or balance-balance networks using surface acoustic wave devices having two acoustic tracks
    • H03H9/0052Balance-unbalance or balance-balance networks using surface acoustic wave devices having two acoustic tracks being electrically cascaded
    • H03H9/0057Balance-unbalance or balance-balance networks using surface acoustic wave devices having two acoustic tracks being electrically cascaded the balanced terminals being on the same side of the track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HIMPEDANCE NETWORKS, e.g. RESONANT CIRCUITS; RESONATORS
    • H03H9/00Networks comprising electromechanical or electro-acoustic devices; Electromechanical resonators
    • H03H9/46Filters
    • H03H9/64Filters using surface acoustic wav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Surface Acoustic Wave Elements And Circuit Network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弹性波装置具有:具有低频侧通过频带的低频侧滤波器;具有高频侧通过频带的高频侧滤波器;以及第1和第2平衡端子。低频侧滤波器与第1不平衡端子连接。低频侧通过频带是第1最小频率至第1最大频率的频带。高频侧滤波器与第2不平衡端子连接。高频侧通过频带是第2最小频率至第2最大频率的频带。低频侧滤波器具有第1纵向耦合型弹性波谐振器和与第1纵向耦合型弹性波谐振器串联连接的第1双端子弹性波谐振器。第1双端子弹性波谐振器的反谐振频率被设定为比第1最大频率高且比第2最小频率低。

Description

弹性波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主要涉及在移动体通信设备等中使用的弹性波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便携式电话等中,具备通过频带不同的多个高频滤波器的弹性波装置经常被使用。
图10是现有的弹性波装置100的电路图。
在图10中,弹性波装置100具有不平衡-平衡转换型的低频侧滤波器2和不平衡-平衡转换型的高频侧滤波器3,不平衡-平衡转换型的低频侧滤波器2和不平衡-平衡转换型的高频侧滤波器3设置在由压电体单晶构成的压电基板1上。低频侧滤波器2具有中心频率相对低的通过频带。高频侧滤波器3具有中心频率相对高的通过频带。在低频侧滤波器2和高频侧滤波器3中构成为,分别在不平衡端子4与平衡端子5之间串联连接有纵向耦合型弹性波谐振器6和双端子弹性波谐振器7。在与弹性波装置100的低频侧滤波器2连接的平衡端子5和与高频侧滤波器3连接的平衡端子5上连接着其他的电子电路。弹性波装置100进行不同的多个频带的电信号的过滤。
此外,作为与现有的弹性波装置100有关的现有技术文献信息,已知例如专利文献1。
在使用这样的现有的弹性波装置100的通信装置中,将与平衡端子5连接的电子电路通用化,有小型化、低成本化的倾向。例如,要求将与低频侧滤波器2连接的平衡端子5和与高频侧滤波器3连接的平衡端子5通用化。
在现有的弹性波装置100中,在将平衡端子5通用化的情况下,低频侧滤波器2和高频侧滤波器3经由平衡端子5连接。因此, 平衡端子5侧的低频侧滤波器2、高频侧滤波器3分别彼此受到阻抗的影响,隔离劣化。另外,由于低频侧滤波器2、高频侧滤波器3的阻抗的不匹配,导致插入损失增加,均衡降低。其结果是,弹性波装置100的电气特性劣化。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08/096514号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涉及的弹性波装置具有:具有低频侧通过频带的低频侧滤波器;具有高频侧通过频带的高频侧滤波器;以及第1和第2平衡端子。低频侧滤波器与第1不平衡端子连接。低频侧通过频带是从第1最小频率至第1最大频率的频带。高频侧滤波器与第2不平衡端子连接。高频侧频带是从第2最小频率至第2最大频率的频带。第1和第2平衡端子与低频侧和高频侧滤波器共同连接。低频侧滤波器具有:第1纵向耦合型弹性波谐振器;以及与第1纵向耦合型弹性波谐振器串联连接的第1双端子弹性波谐振器。第1双端子弹性波谐振器的反谐振频率设定为比第1最大频率高且比第2最小频率低。
该弹性波装置抑制信号向另一方滤波器的混入,使通过频带中的阻抗的匹配提高。
附图说明
图1A是实施方式1中的弹性波装置的电路图。
图1B是比较例的弹性波装置的电路图。
图2A是实施方式1中的实施例和比较例各自的弹性波装置的双端子弹性波谐振器的通过特性的概念图。
图2B是对实施方式1中的弹性波装置和比较例的弹性波装置各自的双端子弹性波谐振器的谐振频率、反谐振频率的值进行比较的图。
图3A是实施方式1和比较例中的弹性波装置的驻波比特性图。
图3B是实施方式1和比较例中的弹性波装置的驻波比特性图。
图4是实施方式1和比较例中的弹性波装置的驻波比特性图。
图5A是实施方式1和比较例中的弹性波装置的通过特性图。
图5B是实施方式1和比较例中的弹性波装置的通过特性图。
图6A是实施方式1和比较例中的弹性波装置的振幅平衡特性图。
图6B是实施方式1和比较例中的弹性波装置的振幅平衡特性图。
图7A是实施方式1和比较例中的弹性波装置的相位平衡特性图。
图7B是实施方式1和比较例中的弹性波装置的相位平衡特性图。
图8是实施方式1中的其他的弹性波装置的电路图。
图9是实施方式2中的弹性波装置的电路图。
图10是现有的弹性波装置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一边参照附图一边对实施方式1中的弹性波装置101进行说明。 
图1A是实施方式1中的弹性波装置101的电路图。在图1A中,弹性波装置101具有:低频侧滤波器12,其配置于压电基板11上,具有中心频率相对低的低频侧通过频带PB1;以及高频侧滤波器13,其具有中心频率相对高的高频侧通过频带PB2。弹性波装置101具有第1不平衡端子14、第2不平衡端子15、第1平衡端子16以及第2平衡端子17。不平衡端子14与低频侧滤波器12连接。不平衡端子15与高频侧滤波器13连接。平衡端子16、17与低频侧滤波 器12和高频侧滤波器13两者连接。
低频侧滤波器12具有第1纵向耦合型弹性波谐振器18、第1第1级双端子弹性波谐振器19以及第1第2级双端子弹性波谐振器20。纵向耦合型弹性波谐振器18与不平衡端子14连接。双端子弹性波谐振器19和双端子弹性波谐振器20在纵向耦合型弹性波谐振器18与平衡端子16之间相互串联连接。低频侧滤波器12还具有第2第1级双端子弹性波谐振器21和第2第2级双端子弹性波谐振器22。双端子弹性波谐振器21和双端子弹性波谐振器22在纵向耦合型弹性波谐振器18与平衡端子17之间相互串联连接。
高频侧滤波器13具有第2纵向耦合型弹性波谐振器23、第3第1级双端子弹性波谐振器24以及第3第2级双端子弹性波谐振器25。第2纵向耦合型弹性波谐振器23与第2不平衡端子15连接。第1级双端子弹性波谐振器24和第2级双端子弹性波谐振器25在纵向耦合型弹性波谐振器23与平衡端子16之间在连接点40相互串联连接。高频侧滤波器13还具有第4第1级双端子弹性波谐振器26和第4第2级双端子弹性波谐振器27。双端子弹性波谐振器26和双端子弹性波谐振器27在纵向耦合型弹性波谐振器23与平衡端子17之间在连接点41相互串联连接。在连接点40与连接点41之间串联连接着电容元件28。电容元件28由设置在压电基板11上的导电图案形成。弹性波装置101被构成为:当在电子设备的内部被连接使用时,在第1平衡端子16与第2平衡端子17之间连接着电感器101A作为外部电路而使用。
在实施方式1中,作为低频侧滤波器12的通过频带的低频侧通过频带PB1是1.805GHz~1.880GHz。低频侧通过频带PB1的中心频率是该通过频带的中点的1.8425GHz,其带宽是0.075GHz,将带宽除以中心频率所计算出的相对带宽是4.07%。作为高频侧滤波器13的通过频带的高频侧通过频带PB2是1.930GHz~1.990GHz。高频侧通过频带PB2的中心频率是该通过频带的中点的1.960GHz,其带宽是0.060GHz,将带宽除以中心频率所计算出的相对带宽是3.06%。
双端子弹性波谐振器19、20、21、22的反谐振频率fAR19、fAR20、fAR21、fAR22被设定在低频侧通过频带PB1的高频侧频带之外、且被设定在高频侧通过频带PB2的低频侧频带之外。即,双端子弹性波谐振器19、20、21、22的反谐振频率fAR19、fAR20、fAR21、fAR22高于作为低频侧通过频带PB1的最大频率的1.880GHz,且低于作为高频侧通过频带PB2的最小频率的1.930GHz。
在图10所示的现有的弹性波装置100中将平衡端子5通用化的情况下,低频侧滤波器2和高频侧滤波器3经由平衡端子5而被连接。因此,平衡端子5侧的低频侧滤波器2、高频侧滤波器3分别彼此受到阻抗的影响。由此,另一方滤波器的信号混入,隔离劣化。另外,由于低频侧滤波器2、高频侧滤波器3的阻抗的不匹配,导致插入损失增加,均衡降低。其结果是,弹性波装置100的电气特性劣化。
对作为实施方式1的实施例的弹性波装置101和作为比较例的弹性波装置111的通过特性进行说明。
图1B是作为比较例的弹性波装置111的电路图。在图1B所示的弹性波装置111中,对与图1A所示的实施方式1中的弹性波装置101通用的构成部件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
弹性波装置111取代弹性波装置101的低频侧滤波器12和高频侧滤波器13而具有低频侧滤波器112和高频侧滤波器113。低频侧滤波器112取代弹性波装置101的第1第1级双端子弹性波谐振器19、第1第2级双端子弹性波谐振器20和第2第1级双端子弹性波谐振器21以及第2第2级双端子弹性波谐振器22,而具有第1第1级双端子弹性波谐振器119、第1第2级双端子弹性波谐振器120、第2第1级双端子弹性波谐振器121以及第2第2级双端子弹性波谐振器122。高频侧滤波器113取代弹性波装置101的第3第1级双端子弹性波谐振器24、第3第2级双端子弹性波谐振器25、第4第1级双端子弹性波谐振器26以及第4第2级双端子弹性波谐振器27,而具有第3第1级双端子弹性波谐振器124、第3第2级双端子弹性波谐振器125、第4第1级双端子弹性波谐振器126以及第4第2级双端子弹性波谐振器127。
在作为比较例的弹性波装置111中,低频侧滤波器112和高频侧滤波器113与通用的平衡端子16、17连接。在低频侧滤波器112内分别串联连接的双端子弹性波谐振器119、120、121、122的反谐振频率fAR119、fAR120、fAR121、fAR122设定在高频侧通过频带PB2内。由此,在高频侧通过频带PB2中,从通用的平衡端子16、17来看的低频侧滤波器112的阻抗变大。其结果是,能使从高频侧滤波器113流出到低频侧滤波器112的能量损失最小化。
图2A是作为实施例的弹性波装置101和作为比较例的弹性波装置111各自的双端子弹性波谐振器的通过特性的概念图。在图2A中,实线示出双端子弹性波谐振器19的通过特性P19、双端子弹性波谐振器20的通过特性P20、双端子弹性波谐振器21的通过特性P21、双端子弹性波谐振器22的通过特性P22、双端子弹性波谐振器24的通过特性P24、双端子弹性波谐振器25的通过特性P25、双端子弹性波谐振器26的通过特性P26、双端子弹性波谐振器27的通过特性P27。双端子弹性波谐振器19~22的谐振频率fR19~fR22被设置在低频侧通过频带PB1内。双端子弹性波谐振器19~22的反谐振频率fAR19~fAR22被设置于低频侧通过频带PB1的最大频率与高频侧通过频带PB2的最小频率之间。在图2A中,虚线示出图1B所示的作为比较例的弹性波装置111的双端子弹性波谐振器119的通过特性P119、双端子弹性波谐振器120的通过特性P120、双端子弹性波谐振器121的通过特性P121、以及双端子弹性波谐振器122的通过特性P122。双端子弹性波谐振器119~122的谐振频率fR119~fR122被设置在低频侧通过频带PB1内。双端子弹性波谐振器119~122的反谐振频率fAR119~fAR122被设置在高频侧通过频带PB2内。
在比较例的弹性波装置111中,高频侧滤波器113在低频侧通过频带PB1作为电容性元件进行动作。但是,因为反谐振频率fAR119~fAR122处于高频侧通过频带PB2内,所以在高频侧通过 频带PB2中,滤波器112内的串联连接的双端子弹性波谐振器119~122的阻抗变大。因此,低频侧滤波器112在高频侧通过频带PB2的整个频带中不作为电容性元件进行动作。因此,当从通用连接端子16、17侧来看低频侧滤波器112和高频侧滤波器113的合成阻抗时,低频侧通过频带PB1中的阻抗和高频侧通过频带PB2中的阻抗之差变大,难以实现低频侧和高频侧双方的通过频带的阻抗匹配。
另一方面,在作为实施例的弹性波装置101中,低频侧滤波器12的双端子弹性波谐振器19~22的反谐振频率fAR19~fAR22被设定在低频侧通过频带PB1的最大频率与高频侧通过频带PB2的最小频率之间。因此,低频侧滤波器12中的高频侧通过频带PB2的阻抗成为电容性阻抗。高频侧滤波器13中的低频侧通过频带PB1的阻抗也是电容性阻抗。这样,通过将低频侧滤波器12的阻抗为开路特性的反谐振频率fAR19~fAR22设定在低频侧通过频带PB1与高频侧通过频带PB2之间,由此低频侧滤波器12在高频侧通过频带PB2中作为电容性元件进行工作。由此,能够减小从通用连接端子16、17来看时的低频侧通过频带PB1中的阻抗和高频侧通过频带PB2中的阻抗之差。因此,能抑制从高频侧滤波器13流出到低频侧滤波器12的能量损失,能使阻抗的匹配提高。另外,双端子弹性波谐振器19~22的反谐振频率fAR19~fAR22被设定在低频侧通过频带PB1的高频侧附近,所以能提高低频侧滤波器12的急剧度。利用在平衡端子16与平衡端子17之间作为外部电路设置的电感器101A,能消除低频侧滤波器12和高频侧滤波器13的电容性。
在图2A中,弹性波装置101的双端子弹性波谐振器24~27的谐振频率fR24~fR27被设置在高频侧通过频带PB2内。双端子弹性波谐振器24~27的反谐振频率fAR24~fAR27被设定在高频侧通过频带PB2的高频侧频带外,即被设定为高于高频侧通过频带PB2的最大频率的值。作为比较例的弹性波装置111的双端子弹性波谐振器124~127的谐振频率fR124~fR127也同样设置在高频 侧通过频带PB2内,反谐振频率fAR124~fAR127被设定在高频侧通过频带PB2的高频侧频带之外即比高频侧通过频带PB2的最大频率高的值。
图2B示出实施方式1中的谐振频率fR19~fR22、fR24~fR27、fR119~fR122、fR124~fR127和反谐振频率fAR19~fAR22、fAR24~fAR27、fAR119~fAR122、fARl24~fAR127的各值。
接着,对作为实施例的弹性波装置101和作为比较例的弹性波装置111的特性进行说明。
图3A~图7是通过模拟求出作为实施例的弹性波装置101的各种特性和比较例中的弹性波装置111的各种特性的特性图。在图3A~图7中,实线示出对使用图2B中的双端子弹性波谐振器19~22、24~27的弹性波装置101进行模拟的结果而得到的特性。虚线示出对使用图2B中的比较例的双端子弹性波谐振器119~122、124~127的弹性波装置111进行模拟的结果而得到的特性。在图3A~图7中,标记A至标记B的频率范围是低频侧通过频带PB1。即,标记A表示低频侧通过频带PB1的最小频率,标记B表示低频侧通过频带PB1的最大频率。标记C至标记D的频率范围是高频侧通过频带PB2。即,标记C表示高频侧通过频带PB2的最小频率,标记D表示高频侧通过频带PB2的最大频率。
图3A是从不平衡端子14(低频侧不平衡端子)来看的弹性波装置101的驻波比和弹性波装置111的驻波比的特性图。根据图3A,在实施例中,从不平衡端子14来看的弹性波装置101的驻波比,与弹性波装置111的驻波比相比更接近于1。由此判断出:弹性波装置101的低频侧滤波器12的阻抗的匹配在低频侧通过频带PB1中被大大改善。
图3B是从不平衡端子15(高频侧不平衡端子)来看的弹性波装置101的驻波比和弹性波装置111的驻波比的特性图。根据图3B,从不平衡端子15来看的弹性波装置101的驻波比与弹性波装置111的驻波比相比几乎没有差异。由此判断出:高频侧通过频带PB2中的弹性波装置101的阻抗的匹配没有劣化。
图4是从平衡端子16和平衡端子17来看的弹性波装置101的驻波比和弹性波装置111的驻波比的特性图。根据图4,在低频侧通过频带PB1中,从平衡端子16和平衡端子17来看的弹性波装置101的驻波比与弹性波装置111的驻波比相比更接近于1,大大优化。由此判断出:弹性波装置101的阻抗的匹配大大改善。
图5A是包含低频侧通过频带PB1和高频侧通过频带PB2的低频侧滤波器12和低频侧滤波器112的通过特性图。在图5A中,比较例与实施例相比较,插入损失在低频侧通过频带PB1中较大。与此相对,实施例中特别是在低频侧通过频带PB1的高频侧一半处,能够降低插入损失,能够大大改善弹性波装置的电气特性。这是由于:通过提高该区域中的弹性波装置101的阻抗的匹配,能够减少电信号能量的反射损失。另外,在低频侧通过频带PB1与高频侧通过频带PB2之间,实施例与比较例相比更急剧地衰减,其插入损失急剧增加。这是由于:反谐振频率fAR19~fAR22与比较例的反谐振频率fAR119~fAR122相比更接近于低频侧通过频带PB1。
图5B是包含低频侧通过频带PB1和高频侧通过频带PB2的、实施例的高频侧滤波器13和比较例的高频侧滤波器113的通过特性图。在图5B中,高频侧滤波器13的插入损失和高频侧滤波器113的插入损失没有明显差异。但是,在高频侧通过频带PB2的最小频率附近处,弹性波装置101的插入损失更加减少。
图6A是低频侧通过频带PB1中的实施例的低频侧滤波器12和比较例的低频侧滤波器112各自的振幅平衡特性图。如图6A所示,与比较例比较,实施例在低频侧通过频带PB1的高频侧的一半处,低频侧滤波器12的平衡端子16、17之间的振幅平衡大大改善。这是由于:该区域中的阻抗的匹配被提高。
图6B是高频侧通过频带PB2中的实施例的高频侧滤波器13和比较例的高频侧滤波器113的振幅平衡特性图。根据图6B,在高频侧通过频带PB2中,高频侧滤波器13的平衡端子16、17之间的振幅平衡与高频侧滤波器113比较几乎没有差异。
图7A是低频侧通过频带PB1中的实施例的低频侧滤波器12和比较例的低频侧滤波器112的相位平衡特性图。如图7A所示,与比较例比较,实施例在低频侧通过频带PB1的高频侧一半处,相位平衡大大改善。这是由于:该区域中的阻抗的匹配被提高。
图7B是高频侧通过频带PB2中的实施例的高频侧滤波器13和比较例的高频侧滤波器113的相位平衡特性图。根据图7B,在高频侧通过频带PB2中,高频侧滤波器13的平衡端子16、17之间的相位平衡与高频侧滤波器113比较几乎没有差异。
如上所述,在作为实施例的弹性波装置101中,双端子弹性波谐振器19~22的反谐振频率fAR19~fAR22被设置在低频侧通过频带PB1的高频侧频带之外且被设置在高频侧通过频带PB2的低频侧频带之外。由此,在低频侧通过频带PB1中,低频侧滤波器12的阻抗的匹配提高,特别是低频侧通过频带PB1的插入损失大大减少。进而,能大大提高低频侧通过频带PB1的相位和振幅的均衡度。
此外,在实施方式1中,双端子弹性波谐振器19~22的反谐振频率fAR19~fAR22全部被设置在低频侧通过频带PB1的高频侧频带之外且被设置在高频侧通过频带PB2的低频侧频带之外,但不限于此。例如,即使是双端子弹性波谐振器19~22的反谐振频率fAR19~fAR22的至少一个被设置在低频侧通过频带PB1的高频侧频带之外且被设置在高频侧通过频带PB2的低频侧频带之外的情况,也具有上述的效果。
在实施方式1中,双端子弹性波谐振器24~27的谐振频率fR24~fR27被设置在高频侧通过频带PB2内,反谐振频率fAR24~fAR27被设置在高频侧通过频带PB2的高频侧频带外。由此,在高频侧通过频带PB2的高频侧频带之外,能够使向高频侧滤波器13的输入信号更加衰减。另外,双端子弹性波谐振器24~27的谐振频率fR24~fR27的至少一个可以被设置在高频侧通过频带PB2内,反谐振频率fAR24~fAR27的至少一个可以被设置在高频侧通过频带PB2的高频侧频带外。即便如此也能使向高频侧 滤波器13的输入信号更加衰减。
在实施方式1中,通过使双端子弹性波谐振器20的反谐振频率fAR20和双端子弹性波谐振器19的反谐振频率fAR19不同,从而能使低频侧通过频带PB1的高频部分的插入损失减少。使反谐振频率fAR19高于低频侧通过频带PB1的最大频率,并低于反谐振频率fAR20。由此,能使低频侧滤波器12的高频部分的输入信号的衰减的急剧性提高。这是由于以下原因:双端子弹性波谐振器19在谐振频率fR19与反谐振频率fAR19之间成为电感性,与此相对,纵向耦合型弹性波谐振器18在低频侧通过频带PB1的高频部分成为电容性。双端子弹性波谐振器19和纵向耦合型弹性波谐振器18被串联连接,所以两者具有共轭阻抗。由此能取得阻抗的匹配,能减少低频侧通过频带PB1的高频部分的插入损失。另外,能确保双端子弹性波谐振器19在反谐振频率fAR19的位置处的衰减。并且,通过使反谐振频率fAR20高于反谐振频率fAR19,从而确保比双端子弹性波谐振器19的反谐振频率fAR19更高频的区域的衰减量。使双端子弹性波谐振器20的反谐振频率fAR20低于高频侧通过频带PB2的最小频率。由此,能减小从作为通用连接端子的平衡端子16来看时的低频侧通过频带PB1中的阻抗与高频侧通过频带PB2中的阻抗之差。因此,能使阻抗匹配,能减少低频侧通过频带PB1、高频侧通过频带PB2中的插入损失。
同样,通过将双端子弹性波谐振器22的反谐振频率fAR22和双端子弹性波谐振器21的反谐振频率fAR21设定为不同的值,能减少低频侧通过频带PB1的高频部分的插入损失。将反谐振频率fAR21设定为高于低频侧通过频带PB1的最大频率、且低于反谐振频率fAR22。由此,能使低频侧滤波器12的高频部分的输入信号的衰减的急剧性提高。并且,使反谐振频率fAR22高于反谐振频率fAR21。由此,能确保比双端子弹性波谐振器21的反谐振频率fAR21更高频的区域的衰减量。使双端子弹性波谐振器22的反谐振频率fAR22低于高频侧通过频带PB2的最小频率。由此,能减小从作为通用连接端子的平衡端子17来看时的低频侧通过频 带PB1中的阻抗与高频侧通过频带PB2中的阻抗之差。因此,能使阻抗匹配,能减少低频侧通过频带PB1、高频侧通过频带PB2中的插入损失。
在实施方式1中,将高频侧滤波器13的双端子弹性波谐振器25的反谐振频率fAR25和双端子弹性波谐振器24的反谐振频率fAR24设定为不同的值。由此,能抑制均衡的劣化。另外,通过使反谐振频率fAR25高于反谐振频率fAR24,能在通过特性方面使输入信号的衰减的急剧度提高。
同样,通过使双端子弹性波谐振器27的反谐振频率fAR27和双端子弹性波谐振器26的反谐振频率fAR26不同,能使高频侧滤波器13的高频部分的滤波特性提高。使反谐振频率fAR26高于高频侧通过频带PB2的最大频率、且低于反谐振频率fAR27。由此,能使高频侧滤波器13的高频部分的输入信号的衰减的急剧度提高。使反谐振频率fAR27高于反谐振频率fAR26。由此,能确保比双端子弹性波谐振器26的反谐振频率fAR26更高频的区域的衰减量。
如上所述,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弹性波装置101具有:具有低频侧通过频带PB1的低频侧滤波器12;具有高频侧通过频带PB2的高频侧滤波器13;以及平衡端子16和平衡端子17。低频侧滤波器12与不平衡端子15连接。低频侧通过频带PB1是第1最小频率至第1最大频率的频带。高频侧滤波器13与不平衡端子15连接。高频侧通过频带PB2是高于第1最大频率的第2最小频率至第2最大频率的频带。平衡端子16、17与低频侧滤波器12和高频侧滤波器13共同连接。低频侧滤波器12具有纵向耦合型弹性波谐振器18和与纵向耦合型弹性波谐振器18串联连接的双端子弹性波谐振器19。双端子弹性波谐振器19的反谐振频率被设定为高于第1最大频率且低于第2最小频率。
另外,纵向耦合型弹性波谐振器18与不平衡端子14连接。双端子弹性波谐振器19在纵向耦合型弹性波谐振器18与平衡端子16之间串联连接。低频侧滤波器12还具有双端子弹性波谐振器 21,双端子弹性波谐振器21在纵向耦合型弹性波谐振器18与平衡端子16之间串联连接。高频侧滤波器13具有纵向耦合型弹性波谐振器23、双端子弹性波谐振器24以及双端子弹性波谐振器26。纵向耦合型弹性波谐振器23与不平衡端子15连接。双端子弹性波谐振器24在纵向耦合型弹性波谐振器23与平衡端子16之间串联连接。双端子弹性波谐振器26在纵向耦合型弹性波谐振器23与平衡端子17之间串联连接。
另外,通过在高频侧滤波器或者低频侧滤波器中设置电容元件28,从而能调整高频侧滤波器或者低频侧滤波器的相对带宽。在本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弹性波装置101中,在高频侧滤波器13中,在将双端子弹性波谐振器24和双端子弹性波谐振器25相连接的配线与将双端子弹性波谐振器26和双端子弹性波谐振器27相连接的配线之间连接电容元件28。即,电容元件28在图1A所示的连接点40与连接点41之间与连接点40、41串联连接。通过在高频侧滤波器13中设置电容元件28,能使形成于相同的压电基板11上的低频侧滤波器12和高频侧滤波器13的相对带宽不同。由此,能在缩窄高频侧滤波器13的带宽的方向上进行调整。
此外,在使低频侧通过频带PB1中的相对带宽窄于高频侧通过频带PB2的相对带宽的情况下,与图1A所示的弹性波装置101相反,最好在低频侧滤波器12上设置电容元件。图8是实施方式1中的其他弹性波装置102的电路图。在图8中,对与图1A所示的弹性波装置101相同的弹性波装置102的构成部件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弹性波装置102取代弹性波装置101的低频侧滤波器12和高频侧滤波器13而具有低频侧滤波器212和高频侧滤波器213。弹性波装置102取代弹性波装置101的电容元件28而具有电容元件128。电容元件128由设置在压电基板11上的导电图案形成。在图8中,双端子弹性波谐振器19和双端子弹性波谐振器20在连接点140相连接。双端子弹性波谐振器21和双端子弹性波谐振器22在连接点141相连接。电容元件128在连接点140与连接点141之间与连接点140、141串联连接。
通过设置成这样的构成,能使低频侧通过频带PB1的相对带宽窄于高频侧通过频带PB2的相对带宽。
(实施方式2)
一边参照附图一边对实施方式2中的弹性波装置103进行说明。 
图9是实施方式2中的弹性波装置103的电路图。在图9中,对与图1A所示的实施方式1中的弹性波装置101相同的实施方式2中的弹性波装置103的构成部件标注相同附图标记。
实施方式2中的弹性波装置103取代实施方式1中的弹性波装置101的低频侧滤波器12和高频侧滤波器13,而具有低频侧滤波器312和高频侧滤波器313。实施方式2中的弹性波装置103在以下方面不同,即:取代在实施方式1中的弹性波装置101的低频侧滤波器12和高频侧滤波器13中在纵向耦合型弹性波谐振器18、23与平衡端子16、17之间分别串联设置2个双端子弹性波谐振器,而在低频侧滤波器312与高频侧滤波器313中分别设置1个双端子弹性波谐振器。
即,在纵向耦合型弹性波谐振器18与平衡端子16之间设置第1双端子弹性波谐振器19,在纵向耦合型弹性波谐振器18与平衡端子17之间设有第2双端子弹性波谐振器21。并且,在纵向耦合型弹性波谐振器23与平衡端子16之间设有第3双端子弹性波谐振器24,在纵向耦合型弹性波谐振器23与平衡端子17之间设有第4双端子弹性波谐振器26。
将双端子弹性波谐振器19、21的至少一方的反谐振频率设定在低频侧通过频带PB1的高频侧频带之外、且设定在高频侧通过频带PB2的低频侧频带之外。即,将双端子弹性波谐振器19、21的至少一方的反谐振频率设定为高于低频侧通过频带PB1的最大频率、且低于高频侧通过频带PB2的最小频率的值。由此,抑制信号从一方滤波器向另一方滤波器混入,提高通过频带中的阻抗的匹配性。其结果是,能够实现插入损失的减少和均衡的提高。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所涉及的弹性波装置抑制信号向另一方滤波器混入,使通过频带中的阻抗的匹配性提高,能够得到优良的电气特性,主要在移动体通信设备中具备多个弹性波滤波器,在具有通用的平衡端子的弹性波装置中有用。
附图标记
12、112、212、312     低频侧滤波器
13、113、213、313     高频侧滤波器
14     不平衡端子(第1不平衡端子)
15     不平衡端子(第2不平衡端子)
16     平衡端子(第1平衡端子)
17     平衡端子(第2平衡端子)
18     纵向耦合型弹性波谐振器(第1纵向耦合型弹性波谐振器)
19     双端子弹性波谐振器(第1双端子弹性波谐振器)
20     双端子弹性波谐振器(第5双端子弹性波谐振器)
21     双端子弹性波谐振器(第2双端子弹性波谐振器)
22     双端子弹性波谐振器(第5双端子弹性波谐振器、第6双端子弹性波谐振器)
23     纵向耦合型弹性波谐振器(第2纵向耦合型弹性波谐振器)
24     双端子弹性波谐振器(第3双端子弹性波谐振器)
25     双端子弹性波谐振器(第5双端子弹性波谐振器)
26     双端子弹性波谐振器(第4双端子弹性波谐振器)
27     双端子弹性波谐振器(第5双端子弹性波谐振器、第6双端子弹性波谐振器)
28、128     电容元件
40、140     连接点(第1连接点)
41、141     连接点(第2连接点)。

Claims (18)

1.一种弹性波装置,具备:
低频侧滤波器,其与第1不平衡端子连接,具有第1最小频率至第1最大频率的低频侧通过频带;
高频侧滤波器,其与第2不平衡端子连接,具有比所述第1最大频率高的第2最小频率至第2最大频率的高频侧通过频带;以及
第1平衡端子和第2平衡端子,其与所述低频侧滤波器以及所述高频侧滤波器共同连接,所述低频侧滤波器具有:(i)第1纵向耦合型弹性波谐振器,其与所述第1不平衡端子连接;(ii)第1双端子弹性波谐振器,其被连接在所述第1纵向耦合型弹性波谐振器与所述第1平衡端子之间;以及(iii)第2双端子弹性波谐振器,其被连接在所述第1双端子弹性波谐振器与所述第1平衡端子之间,所述第1双端子弹性波谐振器的反谐振频率和所述第2双端子弹性波谐振器的反谐振频率两者设置为高于所述第1最大频率且低于所述第2最小频率,所述第2双端子弹性波谐振器的反谐振频率设置为高于所述第1双端子弹性波谐振器的反谐振频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性波装置,其中所述高频侧滤波器具有第2纵向耦合型弹性波谐振器,所述第2纵向耦合型弹性波谐振器被连接在所述第1平衡端子和所述第2平衡端子各自与所述第2不平衡端子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性波装置,其中所述低频侧滤波器还具有第3双端子弹性波谐振器,所述第3双端子弹性波谐振器被连接在所述第1纵向耦合型弹性波谐振器与所述第2平衡端子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弹性波装置,其中所述高频侧滤波器还具有第4双端子弹性波谐振器,其被连接在所述第2纵向耦合型弹性波谐振器与所述第1平衡端子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弹性波装置,其中所述高频侧滤波器还具有第5双端子弹性波谐振器,其被连接在所述第2纵向耦合型弹性波谐振器与所述第2平衡端子之间。
6.一种弹性波装置,具备:
低频侧滤波器,其与第1不平衡端子连接,且具有第1最小频率至第1最大频率的低频侧通过频带;
高频侧滤波器,其与第2不平衡端子连接,且具有比所述第1最大频率高的第2最小频率至第2最大频率的高频侧通过频带;以及
第1平衡端子和第2平衡端子,其与所述低频侧滤波器以及所述高频侧滤波器共同连接,所述高频侧滤波器具有:(i)第1纵向耦合型弹性波谐振器,其与所述第2不平衡端子连接;(ii)第1双端子弹性波谐振器,其被连接在所述第1纵向耦合型弹性波谐振器与所述第1平衡端子之间;以及(iii)第2双端子弹性波谐振器,其被连接在所述第1双端子弹性波谐振器与所述第1平衡端子之间,所述第1双端子弹性波谐振器的反谐振频率设置为高于所述第2最大频率,所述第2双端子弹性波谐振器的反谐振频率设置为高于所述第1双端子弹性波谐振器的反谐振频率。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弹性波装置,其中所述低频侧滤波器具有第2纵向耦合型弹性波谐振器,所述第2纵向耦合型弹性波谐振器被连接在所述第1平衡端子和所述第2平衡端子各自与所述第1不平衡端子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弹性波装置,其中所述高频侧滤波器还具有第3双端子弹性波谐振器,所述第3双端子弹性波谐振器被连接在所述第1纵向耦合型弹性波谐振器与所述第2平衡端子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弹性波装置,其中所述低频侧滤波器还具有第4双端子弹性波谐振器,其被连接在所述第2纵向耦合型弹性波谐振器与所述第1平衡端子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弹性波装置,其中所述低频侧滤波器还具有第5双端子弹性波谐振器,其被连接所述第2纵向耦合型弹性波谐振器与所述第2平衡端子之间。
11.一种弹性波装置,具备:
低频侧滤波器,其与第1不平衡端子连接,且具有第1最小频率至第1最大频率的低频侧通过频带;
高频侧滤波器,其与第2不平衡端子连接,且具有比所述第1最大频率高的第2最小频率至第2最大频率的高频侧通过频带;以及
第1平衡端子和第2平衡端子,其与所述低频侧滤波器以及所述高频侧滤波器共同连接,所述低频侧滤波器还具有:(i)第1纵向耦合型弹性波谐振器,其与所述第1不平衡端子连接;(ii)第1双端子弹性波谐振器,其与所述第1纵向耦合型弹性波谐振器连接;(iii)第2双端子弹性波谐振器,其被连接在所述第1双端子弹性波谐振器与所述第1平衡端子之间,且在第1连接点与所述第1双端子弹性波谐振器连接;(iv)第3双端子弹性波谐振器,其被连接在所述第1纵向耦合型弹性波谐振器与所述第2平衡端子之间;(v)第4双端子弹性波谐振器,其被连接在所述第3双端子弹性波谐振器与所述第2平衡端子之间,且在第2连接点与所述第3双端子弹性波谐振器连接;以及(vi)电容元件,其被连接在所述第1连接点与所述第2连接点之间,所述低频侧滤波器的相对带宽设置为比所述高频侧滤波器的相对带宽更窄。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弹性波装置,其中所述高频侧滤波器还具有第2纵向耦合型弹性波谐振器,其被连接在所述第1平衡端子和所述第2平衡端子各自与所述第2不平衡端子之间。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弹性波装置,其中所述高频侧滤波器还具有第5双端子弹性波谐振器,其被连接在所述第2纵向耦合型弹性波谐振器与所述第1平衡端子之间。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弹性波装置,其中所述高频侧滤波器还具有第6双端子弹性波谐振器,其被连接在所述第2纵向耦合型弹性波谐振器与所述第2平衡端子之间。
15.一种弹性波装置,具备:
低频侧滤波器,其与第1不平衡端子连接,且具有第1最小频率至第1最大频率的低频侧通过频带;
高频侧滤波器,其与第2不平衡端子连接,且具有比所述第1最大频率高的第2最小频率至第2最大频率的高频侧通过频带;以及
第1平衡端子和第2平衡端子,其与所述低频侧滤波器以及所述高频侧滤波器共同连接,所述高频侧滤波器具有:(i)第1纵向耦合型弹性波谐振器,其与所述第2不平衡端子连接;(ii)第1双端子弹性波谐振器,其被连接在所述第1纵向耦合型弹性波谐振器与所述第1平衡端子之间;(iii)第2双端子弹性波谐振器,其被连接在所述第1双端子弹性波谐振器与所述第1平衡端子之间,且在第1连接点与所述第1双端子弹性波谐振器连接;(iv)第3双端子弹性波谐振器,其与所述第1纵向耦合型弹性波谐振器连接;(v)第4双端子弹性波谐振器,其被连接在所述第3双端子弹性波谐振器与所述第2平衡端子之间,且在第2连接点与所述第3双端子弹性波谐振器连接;以及(vi)电容元件,其被连接在所述第1连接点与所述第2连接点之间,所述高频侧滤波器的相对带宽设置为比所述低频侧滤波器的相对带宽更窄。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弹性波装置,其中所述低频侧滤波器还具有第2纵向耦合型弹性波谐振器,其被连接在所述第1平衡端子和所述第2平衡端子各自与所述第1不平衡端子之间。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弹性波装置,其中所述低频侧滤波器还具有第5双端子弹性波谐振器,其被连接在所述第2纵向耦合型弹性波谐振器与所述第1平衡端子之间。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弹性波装置,其中所述低频侧滤波器还具有第6双端子弹性波谐振器,其被连接在所述第2纵向耦合型弹性波谐振器与所述第2平衡端子之间。
CN201180053296.8A 2010-11-09 2011-11-07 弹性波装置 Active CN10321058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663246.1A CN105391421B (zh) 2010-11-09 2011-11-07 弹性波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250444 2010-11-09
JP2010-250444 2010-11-09
PCT/JP2011/006181 WO2012063446A1 (ja) 2010-11-09 2011-11-07 弾性波装置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663246.1A Division CN105391421B (zh) 2010-11-09 2011-11-07 弹性波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10586A CN103210586A (zh) 2013-07-17
CN103210586B true CN103210586B (zh) 2015-10-14

Family

ID=46050615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663246.1A Active CN105391421B (zh) 2010-11-09 2011-11-07 弹性波装置
CN201180053296.8A Active CN103210586B (zh) 2010-11-09 2011-11-07 弹性波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663246.1A Active CN105391421B (zh) 2010-11-09 2011-11-07 弹性波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2) US9154114B2 (zh)
JP (1) JP5488714B2 (zh)
CN (2) CN105391421B (zh)
HK (1) HK1216464A1 (zh)
WO (1) WO201206344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465065B2 (ja) * 2016-04-25 2019-02-06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弾性波装置
JP2020014206A (ja) * 2018-07-18 2020-01-23 スカイワークス ソリューションズ,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Skyworks Solutions, Inc. 高調波抑制を備えたハイブリッド弾性lcフィルタ
JP6822613B2 (ja) * 2018-12-28 2021-01-27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フィルタ装置およびマルチプレクサ
CN110209111B (zh) * 2019-06-10 2022-05-13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一种基于现场可编程门阵列的可调分数阶无源电感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19003A (zh) * 1997-08-22 1999-06-09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声表面波器件
CN1319950A (zh) * 2000-03-10 2001-10-31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声表面波装置
CN1441552A (zh) * 2002-02-28 2003-09-10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弹性表面波滤波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259459B2 (ja) 1993-08-23 2002-02-25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分波器
JP3846409B2 (ja) * 2002-02-15 2006-11-15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弾性表面波装置、通信装置
JP3844725B2 (ja) * 2002-09-30 2006-11-15 富士通メディアデバイス株式会社 弾性表面波フィルタ、それを有する弾性表面波分波器
CN100536328C (zh) * 2002-10-25 2009-09-02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平衡-不平衡型多频带滤波模块
JP2007066679A (ja) 2005-08-31 2007-03-15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レバー式コネクタ
US7579928B2 (en) * 2006-04-03 2009-08-25 Kyocera Corporation Surface acoustic wave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JP4702454B2 (ja) * 2007-02-02 2011-06-15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弾性波フィルタ装置
US7656251B1 (en) * 2007-07-09 2010-02-02 Rf Micro Devices, Inc. Split band duplexer
JP5016467B2 (ja) 2007-12-14 2012-09-05 太陽誘電株式会社 弾性波フィルタ
JP4998617B2 (ja) * 2008-03-27 2012-08-15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弾性波フィルタ装置
JP4594415B2 (ja) * 2008-07-09 2010-12-08 日本電波工業株式会社 デュプレクサ
US8204031B2 (en) * 2008-09-24 2012-06-19 Rockstar Bidco, LP Duplexer/multiplexer having filters that include at least one band reject filter
WO2010038381A1 (ja) * 2008-10-03 2010-04-08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弾性波フィルタ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19003A (zh) * 1997-08-22 1999-06-09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声表面波器件
CN1319950A (zh) * 2000-03-10 2001-10-31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声表面波装置
CN1441552A (zh) * 2002-02-28 2003-09-10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弹性表面波滤波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91421A (zh) 2016-03-09
WO2012063446A1 (ja) 2012-05-18
US20130187725A1 (en) 2013-07-25
US20150372661A1 (en) 2015-12-24
CN105391421B (zh) 2018-04-06
HK1216464A1 (zh) 2016-11-11
JPWO2012063446A1 (ja) 2014-05-12
US9154114B2 (en) 2015-10-06
CN103210586A (zh) 2013-07-17
JP5488714B2 (ja) 2014-05-14
US9722574B2 (en) 2017-08-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680817B (zh) 高频滤波器
CN106471738B (zh) 双工器
CN102725958B (zh) 弹性表面波滤波装置
US9083314B2 (en) Elastic wave filter device and antenna duplexer using same
US10944375B2 (en) Multilayer band pass filter
CN101018070B (zh) 双工器
CN103210586B (zh) 弹性波装置
CN201976076U (zh) 一种双工器
CN103348531A (zh) 稳频电路、天线装置及通信终端装置
CN105556841A (zh) 双工器
JPWO2006040927A1 (ja) 分波器
US11206011B2 (en) Filter and multiplexer
CN204244192U (zh) Lc滤波器电路及高频模块
JPWO2006040923A1 (ja) 分波器
CN104412510B (zh) 弹性波装置以及分波装置
CN109314504B (zh) 弹性波滤波器装置
CN104091980B (zh) 一种宽阻带抑制的带通滤波器
CN210958380U (zh) 多路复用器及通信装置
CN102187572B (zh) Lc滤波器及高频开关模块
CN210489791U (zh) 一种砷化镓低通滤波器
WO2015098240A1 (ja) フィルタ装置およびデュプレクサ
CN219107412U (zh) 一种用于Band1发射频段的SAW滤波器
CN212543741U (zh) 一种基于saw和baw的高性能双工器
CN215581079U (zh) 高低通滤波器
CN209517080U (zh) 复合多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SKYWORKS PANASONIC FILTRATE SOLUTIONS JAPAN CO., L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41217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41217

Address after: Osaka Japan

Applicant after: PANASONIC CORPORATION

Address before: Osaka Japan

Applicant befor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Osaka Japan

Patentee after: Japan Industrial Co., Ltd.

Address before: Osaka Japan

Patentee before: PANASONIC CORPO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