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207555B - 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207555B CN103207555B CN201310008425.2A CN201310008425A CN103207555B CN 103207555 B CN103207555 B CN 103207555B CN 201310008425 A CN201310008425 A CN 201310008425A CN 103207555 B CN103207555 B CN 103207555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ixing
- recording sheet
- paper
- tolerance
- paper powd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8
- 239000000843 powd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0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123 paper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18
- 239000011087 paperboard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0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9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6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5
- 238000007639 prin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2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0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5764 inhibitory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11109 contamin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3384 imag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2474 experiment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12188 paraffin wax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01993 wax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Iron Chemical compound [Fe]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1629 sup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1 Tissuemat 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BFKJFAAPBSQJPD-UHFFFAOYSA-N tetrafluoroethene Chemical group FC(F)=C(F)F BFKJFAAPBSQJPD-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654 addit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4411 aluminiu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52782 alumi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aluminium Chemical compound [Al]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0408 fil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52742 ir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20002379 silicone rubb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01220 stainless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VTYYLEPIZMXCLO-UHFFFAOYSA-L Calcium carbonate Chemical compound [Ca+2].[O-]C([O-])=O VTYYLEPIZMXCLO-UHFFFAOYSA-L 0.000 description 2
- YCKRFDGAMUMZLT-UHFFFAOYSA-N Fluorine atom Chemical compound [F] YCKRFDGAMUMZLT-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XUIMIQQOPSSXEZ-UHFFFAOYSA-N Silicon Chemical compound [Si] XUIMIQQOPSSXEZ-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996 addi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3228 biological regul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1577 copoly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PEVZEFCZINKUCG-UHFFFAOYSA-L copper;octadecanoate Chemical class [Cu+2].CCCCCCCCCCCCCCCCCC([O-])=O.CCCCCCCCCCCCCCCCCC([O-])=O PEVZEFCZINKUCG-UHFFFAOYSA-L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1971 elasto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31 fluorin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737 fluori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810 polytetrafluoroethyle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1343 polytetrafluoroeth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10 silic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703 silic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935 stainless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0196324 Embryophyt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774 Perfluoroeth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952 Polyam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642 Polyim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743 Polypropyle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2683 ag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888 barrier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0019 calcium carbonat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203 carnauba wax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3869 carnauba wax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795 chemical substances by applica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53 clad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334 copolymeriz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66 deterio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QSAVBWYCKMVHJL-UHFFFAOYSA-N docosanoic acid 2-ethyl-2-(hydroxymethyl)propane-1,3-diol Chemical compound C(CCCCCCCCCCCCCCCCCCCCC)(=O)O.C(O)C(CC)(CO)CO QSAVBWYCKMVHJL-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3399 edible fruit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013 elastic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806 elastom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536 elastomeric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2148 ester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PCHJSUWPFVWCPO-UHFFFAOYSA-N gold Chemical compound [Au] PCHJSUWPFVWCPO-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31 gol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37 gold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36 haloge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2367 halogen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835 investig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077 ligni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20 luminiscence typ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2739 metal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579 optical reflectomet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WXZMFSXDPGVJKK-UHFFFAOYSA-N pentaerythritol Chemical compound OCC(CO)(CO)CO WXZMFSXDPGVJKK-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2647 polyamid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721 polyimid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155 polyprop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409 thin fil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023 transfer prin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125000000391 vinyl group Chemical group [H]C([*])=C([H])[H]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2554 vinyl poly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39—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with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fixing temperature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17—Structural details of the fixing unit in general, e.g. cooling means, heat shielding means
- G03G15/2028—Structural details of the fixing unit in general, e.g. cooling means, heat shielding means with means for handling the copy material in the fixing nip, e.g. introduction guides, stripping mean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20—Details of the fixing device or porcess
- G03G2215/2003—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fixing device
- G03G2215/2016—Heating belt
- G03G2215/2025—Heating belt the fixing nip having a rotating belt support member opposing a pressure member
- G03G2215/2029—Heating belt the fixing nip having a rotating belt support member opposing a pressure member the belt further entrained around one or more stationary belt support members, the latter not being a cooling devic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ixing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减少因记录片材的纸粉附着在形成定影夹的定影旋转体而发生的卡纸。一种定影装置,使形成了未定影图像的记录片材通过在加压构件被压接到定影旋转体而形成的定影夹,从而进行未定影图像的热定影,取得标志着所述定影旋转体上的纸粉附着量的值,在由取得的值所标志的纸粉附着量为容许量以上时(S703:“是”),进行控制使得将热定影时对记录片材的热供应量相比于小于容许量时的该热供应量增加(S704)。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定影装置的打印机、复印机等图像形成装置,特别涉及减少通过定影夹后的记录片材发生卡纸(jam)的技术。
背景技术
在打印机、复印机等图像形成装置中,具备了用于使在记录片材上形成的调色剂像(未定影图像)热定影的定影装置。该定影装置通常由定影辊或定影带等定影旋转体、加压辊构成,在加压辊被压接到定影旋转体而形成的定影夹中,使形成了调色剂像的记录片材通过,从而调色剂像被热定影到记录片材上。
此外,在定影装置中设置了用于将热定影后从定影夹被送出的记录片材从定影旋转体分离的分离装置。当分离装置为分离爪的情况下,被配置为分离爪的前端部与定影旋转体的外周面抵接。
由此,在热定影时通过定影夹从而调色剂像被热定影的记录片材,由分离爪的前端部从定影旋转体的外周面被剥离,且从定影旋转体被分离。其结果,防止发生卡纸,即通过了定影夹的记录片材依然附着在定影旋转体的外周面而没有从定影旋转体分离。
[技术文献1](日本)特开2008-139445号公报
另外,近年来,以提高纸张的白色度和平滑度等为目的,含有大量(例如,10~20%)的碳酸钙等添加剂的纸张逐渐作为记录片材而开始被使用。这些添加剂具有如下性质,即在热定影时与定影旋转体接触了的情况下作为纸粉(paper dust)容易静电附着在定影旋转体的外周面上。如果这样的纸粉附着在定影旋转体的外周面上,则有时经由附着的纸粉,进一步有调色剂附着。并且,如果纸粉上附着调色剂,则此后,当形成了调色剂像的记录片材通过了定影夹时,附着在纸粉上的调色剂和记录片材的调色剂粘合从而导致记录片材强力附着在定影旋转体的外周面上。
如果记录片材如此强力附着在定影旋转体上的外周面上,则难以通过分离爪的前端部从定影旋转体的外周面上剥离记录片材,其结果,记录片材将缠绕在定影旋转体的外周面,产生发生卡纸等缺陷。
此外,也考虑设置用于去除附着在定影旋转体的纸粉的清除装置,但在设置了清除装置的情况下,定影旋转体的一部分热量将被清除装置夺去,相应地,预热(warm-up)时的定影旋转体的预热效率变差,产生预热所需的时间变长的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那样的问题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定影装置以及具备该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不用设置清除装置,能够减少因记录片材的纸粉附着在形成定影夹的定影旋转体而发生的卡纸。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定影装置是,使记录片材通过在加压构件被压接到定影旋转体而形成的定影夹,从而进行未定影图像的热定影的定影装置,包括:纸粉量取得部件,取得标志着所述定影旋转体上的纸粉附着量的值;以及热供应量控制部件,在由取得的值所标志的纸粉附着量为容许量以上时,进行控制使得将热定影时对记录片材的热供应量相比于小于容许量时的该热供应量增加。
这里,定影旋转体可以设为环状的定影带。此外,所述标志的值可以设为所述定影旋转体的过纸区域中的表面电位的测定值。此外,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可以设为具备所述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通过具备上述结构,在定影旋转体上的记录片材的纸粉附着量成为容许量以上,容易发生纸粉的附着所引起的热定影时的记录片材的卡纸时,进行控制使得对记录片材的热供应量相比于该纸粉附着量小于容许量时的该热供应量增加,因此相应于热供应量增加的量,形成未定影图像的调色剂中包含的石蜡在热定影时容易溶解,由此能够提高调色剂的脱模性。
其结果,记录片材上的调色剂不易附着到定影旋转体的外周面,能够减少因纸粉附着在定影旋转体而引起的纪录片材卡纸的发生。如此,不用设置清除装置就能够减少因纸粉附着在定影旋转体而引起的卡纸的发生。
这里,所述控制可以是在所述纸粉附着量为所述容许量以上时,与小于所述容许量时的所述定影旋转体的定影温度相比提高所述定影旋转体的定影温度的控制。
由此,在定影旋转体上的记录片材的纸粉附着量成为容许量以上,容易发生纸粉的附着所引起的热定影时的记录片材的卡纸时,与纸粉附着量小于容许量的情况相比提高定影温度,从而对记录片材的热供应量增加,因此不用延长热供应时间就能够提供减少因纸粉附着在定影旋转体而引起的卡纸的发生所需的热量,不降低印刷处理整体的生产率就能够减少因纸粉附着在定影旋转体而引起的卡纸的发生。
这里,所述控制可以是在所述纸粉附着量为所述容许量以上时,将记录片材通过所述定影夹的通过速度相比于小于所述容许量时的该通过速度放缓的控制。
由此,在定影旋转体上的记录片材的纸粉附着量成为容许量以上,容易发生纸粉的附着所引起的热定影时的记录片材的卡纸时,与纸粉附着量小于容许量的情况相比,延长记录片材通过定影夹的时间,从而对记录片材的热供应量增加,因此不用增加对定影夹的供电量,能够在抑制耗电增大的同时减少因纸粉附着在定影旋转体而引起的记录片材的卡纸的发生。
此外,所述控制可以是在所述纸粉附着量为所述容许量以上时,将通过所述定影夹的记录片材之间的纸间距离相比于小于所述容许量时的该纸间距离延长的控制。
由此,在定影旋转体上的记录片材的纸粉附着量成为容许量以上,容易发生纸粉的附着所引起的热定影时的记录片材的卡纸时,通过延长通过定影夹的记录片材之间的纸间距离,从而减小记录片材通过定影夹的频度,因记录片材的通过而引起的定影夹的热量的下降量减少,因此与纸粉附着量小于容许量的情况相比,能够增加对记录片材的热供应量。其结果,不用增加对定影夹的供电量,能够在抑制耗电增大的同时减少因纸粉附着在定影旋转体而引起的记录片材的卡纸发生。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打印机1的结构的图。
图2是表示定影装置5的结构的截面图。
图3是表示定影带52的结构的截面图。
图4是表示控制部60的结构和成为控制部60的控制对象的主要构成元素的关系的图。
图5表示对记录片材的种类与定影带上的纸粉附着量之间的关系进行调查的实验结果。
图6(a)~图6(b)是表示对定影带52上的纸粉附着量达到了定影带52中的表面电位为-1300V以下的附着量的情况下从定影夹提供给记录片材的热供应量与卡纸抑制效果之间的关系进行调查的实验结果的图。
图7是表示定影控制部50进行的热供应量控制处理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8针对进行了实施例1~4中任一热供应量控制处理的情况和没有进行任何热供应量控制处理的情况(对照例),表示对调色剂污染等级以及卡纸发生有无进行了比较的实验结果。
标号说明
1 打印机
2 引擎控制部
3 图像处理部
3Y~3K 成像部
4 供纸部
5 定影装置
7 操作面板
8 图像读取装置
10 曝光部
11 中间转印带
12 驱动辊
13 从动辊
21、35Y 清洁器
31Y 感光体鼓
32Y 带电器
33Y 显影器
34Y 一次转印辊
41 供纸盒
42 转出辊
43 传送路
44 定时辊
45 二次转印辊
46 二次转印位置
51 定影辊
52 定影带
53 加热辊
54 加压辊
55 加压辊驱动电机
56 加热器电源
57 加热器
58 温度传感器
59 表面电位检测装置
60 控制部
71 排出辊
72 排纸托盘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
以下,以将本发明的一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实施方式应用到串联型彩色数字打印机(以下,简称为“打印机”)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
[1]打印机的结构
首先,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的结构。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的结构的图。如图1所示,该打印机1包括图像处理(process)部3、供纸部4、定影装置5、控制部60。
打印机1与网络(例如LAN)连接,在从外部的终端装置(未图示)或具有未图示的显示部的操作面板接受了印刷指示时,基于该指示形成黄色、品红色、青色以及黑色的各色调色剂像,将它们多重转印到记录片材而形成全彩色的图像,从而执行对记录片材的印刷处理。以下,将黄色、品红色、青色、黑色的各再现颜色表示为Y、M、C、K,对与各再现颜色相关联的构成元素的编号附加该Y、M、C、K作为下标。
图像处理部3具有成像部3Y、3M、3C、3K、曝光部10、中间转印带11、二次转印辊45等。成像部3Y、3M、3C、3K的结构均为相同的结构,因此以下主要说明成像部3Y的结构。
成像部3Y具有感光体鼓31Y、在其周围配设的带电器32Y、显影器33Y、一次转印辊34Y、以及用于清扫感光体鼓31Y的清洁器35Y等,在感光体鼓31Y上形成Y色的调色剂像。显影器33Y与感光体鼓31Y对置,对感光体鼓31Y传送带电调色剂。中间转印带11是环状的带,被拉伸架设在驱动辊12和从动辊13上并沿着箭头标记C方向被绕圈驱动。此外,在从动辊13的附近配置了用于去除在中间转印带上残留的调色剂的清洁器21。
曝光部10具备激光二极管等发光元件,根据来自控制部60的驱动信号而发出用于形成Y~K色的图像的激光L,并对成像部3Y、3M、3C、3K的各感光体鼓进行曝光扫描。通过该曝光扫描,在通过带电器32Y带电的感光体鼓31Y上形成静电潜影。在成像部3M、3C、3K的各感光体鼓上也同样地形成静电潜影。
在各感光体鼓上形成的静电潜影通过成像部3Y、3M、3C、3K的各显影器而显影,从而在各感光体鼓上形成对应颜色的调色剂像。形成的调色剂像通过成像部3Y、3M、3C、3K的各一次转印辊(在图1中,仅对与成像部3Y对应的一次转印辊附加标号34Y,对于其他的一次转印辊则省略标号),以在中间转印带11上的相同位置叠加的方式在中间转印带11上错开定时而依次进行一次转印之后,通过二次转印辊45的静电力的作用,中间转印带11上的调色剂像一次性地被二次转印到记录片材上。
二次转印调色剂像后的记录片材进一步被传送到定影装置5,记录片材上的调色剂像(为定影图像)在定影装置5中进行加热以及加压而被热定影到记录片材之后,通过排出辊71被排出到排纸托盘72。
供纸部4具备容纳记录片材(由图1的标号S表示)的供纸盒41、将供纸盒41内的记录片材一张一张转出至传送路43上的转出辊42、取将所转出的记录片材送至二次转印位置46的定时而传送记录片材的定时辊44等。
供纸盒不限于一个,也可以是多个。作为记录片材,可以利用大小和厚度不同的纸张(普通纸、厚纸)、OHP片材等薄膜片材。当供纸盒有多个时,可以将大小或者厚度或者材质不同的记录片材收纳至多个供纸盒中。
定时辊44对准以在中间转印带11上的相同位置叠加的方式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1上的调色剂像被传送到二次转印位置46的定时,将记录片材传送到二次转印位置46。然后,在二次转印位置46中,中间转印带11上的调色剂像通过二次转印辊45被一次性地二次转印到记录片材上。
转出辊42、定时辊44等各个辊以传送电机(未图示)作为动力源,经由齿轮或带等动力传递机构(未图示)而被旋转驱动。作为该传送电机,例如使用可进行高精度的旋转速度控制的步进电机。
[2]定影装置的结构
下面说明定影装置5的结构。图2是表示定影装置5的结构的截面图。图5的标号S表示形成了未定影图像的记录片材。如图5所示,定影装置5由定影控制部50、定影辊51、加热辊53、通过定影辊51和加热辊53而被拉伸架设的定影带52、经由定影带52挤压定影辊51而形成定影夹(nip)n的加压辊54、使加压辊54旋转驱动的加压辊驱动电机55、加热器电源56、加热器57、温度传感器58、表面电位检测装置59、在定影夹n的出口附近其前端部与定影带52的外周面抵接的分支爪550等构成,定影装置5的整体动作通过定影控制部50而被控制。
加压辊54通过加压辊驱动电机55沿箭头标记A方向被旋转驱动,从而定影辊51、定影带52、加热辊53沿箭头标记B方向从动旋转。加压辊驱动电机55的驱动通过定影控制部50而被控制,由此,定影带52以及加压辊54的旋转速度被控制。
在夹持定影带52的过纸区域而与加热辊53对置的区域内,配置了检测定影带52的温度的温度传感器58,定影控制部50根据温度传感器58检测的检测温度来控制加热辊53的加热,控制使得定影带52的温度成为目标温度(例如,180°C)。
具体地,定影控制部50控制对配置在加热辊53的内部的加热器57供应电源的加热器电源56的开/关,从而控制加热辊53的加热,控制使得定影带52的温度成为目标温度
这里,“目标温度”是从减少热定影动作中的耗电量的观点出发而规定的温度,是能够无障碍地对记录片材上的未定影图像进行热定影的温度即定影温度中相当于最低温的定影温度的温度(这里,假设被设定为180°C)。目标温度可以根据记录片材的种类(厚纸、普通纸、薄纸等种类)和印刷条件(例如,单色印刷、彩色印刷等印刷条件)而设定为不同的定影温度。
此外,在定影带52的旋转方向(将定影夹n定义为起点时的旋转方向)中,在加热辊53的下游侧且定影辊51的上游侧上与定影带52的过纸区域对置的区域内,配置了测定定影带52的过纸区域的表面电位的表面电位检测装置59,定影控制部50将该表面电位的测定值作为标志着定影带52上附着的纸粉量的值,从表面电位检测装置59取得,并进行后述的热供应量控制处理。
表面电位检测装置59由被配置为以非接触方式与定影带52的外周面的过纸区域对置的检测传感器、与定影带52的内周面接触配置使得夹持定影带52与该检测传感器591对置的金属板592构成。这里,作为表面电位检测装置59而使用表面电位传感器(TREK公司制造,型号Mode1344)。
定影辊51通过由弹性层512包覆圆筒状的金属制造的芯棒511的外周面而构成。定影辊51例如可以在壁厚为2~5mm的圆柱状的芯棒511的外周面上形成厚度为2~10mm的弹性层512,并作为外径20~50mm的辊来构成。作为用于芯棒511的金属,例如可使用铝、铁、SUS(不锈钢)等金属。作为弹性层512,可使用硅橡胶、硅海绵等弹性体。
定影带52是被绕圈驱动的环状的带,通过加热辊53被加热,在热定影动作时与记录片材S接触从而使记录片材上的未定影图像热融。图3是表示定影带52的结构的截面图。定影带52由底层521、弹性层522、脱模层523顺序层叠而构成。作为定影带52,例如可以使用外径为60~120mm、底层521的厚度为50~100μm、弹性层522的厚度为50~200μm、脱模层523的厚度为10~30μm的定影带。
作为底层521,可使用聚酰亚胺和聚酰胺等耐热性的树脂。作为弹性层522,可使用硅橡胶等耐热弹性材料。作为脱模层523,例如可使用PFA(四氟乙烯/全氟烷氧基乙烯共聚物)、PTFE(四氟乙烯)、FEP(四氟乙烯/六氟乙烯共聚物)、PFEP(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等含氟树脂。
返回到图2的说明,加热辊53具有空心圆筒状的金属制造的芯棒531、包覆其外周面的涂覆层532,在芯棒531的内部(空心部)中配置了加热器57。作为加热辊53,例如可使用外径约25mm(芯棒531的厚度约1mm、涂覆层532的厚度约20μm)的辊。作为用于芯棒531的金属,例如可使用铝、铁、SUS(不锈钢)等金属。设置涂覆层532是为了防止因与定影带52的磨损而老化。作为涂覆层532,例如可使用PTFE。此外,作为加热器533,例如可使用999W、发光长度为290mm的卤素加热器灯。
加压辊54由空心圆筒状的金属制造的芯棒541、包覆其外周面的弹性层542、包覆弹性层542的外周面的脱模层543构成。作为加压辊54,例如可使用外径35mm(芯棒541的厚度2mm、弹性层542的厚度4mm、脱模层543的厚度约30μm)的辊。
作为用于芯棒541的金属,例如可使用铝、铁、SUS(不锈钢)等金属。作为弹性层542,例如可使用硅橡胶、硅海绵、含氟橡胶等弹性材料。作为脱模层543,可使用与定影带52的脱模层523相同的材料。
另外,虽然未图示,但在定影装置5中设置了用于支撑定影辊51、加热辊53、加压辊54的长边方向两端部并且覆盖了这些构件的机架(frame)。该机架中,在支撑着定影辊51、加热辊53、加压辊54的长边方向两端部的附近,根据需要而设置了间隙。
[3]控制部的结构
图4是表示控制部60的结构和成为控制部60的控制对象的主要构成元素的关系的图。控制部60是所谓计算机,如图4所示,包括CPU(中央处理单元)601、通信接口(I/F)部602、ROM(只读存储器)603、RAM(随机存取存储器)604、图像数据存储部605等。
通信I/F部602是如LAN卡、LAN板的用于连接到LAN的接口。在ROM603中存储了用于控制图像处理部3、供纸部4、定影装置5、操作面板7、图像读取装置8等的程序等。
RAM604作为CPU601执行程序时的工作区域而使用。图像数据存储部605存储了经由通信I/F部602和图像读取部8输入的印刷用的图像数据。
CPU601通过执行在ROM603中存储的各种程序,从而控制图像处理部3、供纸部4、定影装置5、操作面板7、图像读取装置8等。CPU601构成为能够与定影控制部50相互通信,经由定影控制部50控制定影装置5。
[4]关于定影带上的纸粉附着与发生卡纸的关系
图5表示对记录片材的种类与定影带上的纸粉附着量之间的关系进行调查的实验结果。实验通过以下方式进行:针对在JIS标准下白色度为90%以上的白色度高的纸张(以下称为“高白色度纸张”)和白色度在JIS标准下为70~80%的纸张(以下称为“低白色度纸张”),使用打印机1以印刷速度35张/分钟分别进行100秒的印刷处理,并比较印刷处理期间中的两者的定影带52上的纸粉附着量。
纸粉附着量的检测通过由表面电位检测装置59测定因纸粉附着而引起的定影带52的表面电位的变化而进行。此外,在印刷处理开始后,每当经过规定时间时(这里,每当经过10秒、20秒、40秒、60秒、80秒、100秒的各个时间时),通过目视将定影带52上的调色剂的污染程度(污染的大小、数目等)以附加等级的方式进行了评价(这里,假设将等级设为4等级,并随着污染程度严重而增大等级值(以下,称为“调色剂污染等级”))。
图5的标号501所示的双点划线表示利用低白色度纸张进行了印刷处理时的定影带52的表面电位的经时变化,该图的标号502所示的双点划线表示利用高白色度纸张进行了印刷处理时的定影带52的表面电位的经时变化。
此外,该图的标号503所示的实线表示利用低白色度纸张进行了印刷处理时的调色剂污染等级的经时变化,该图的标号504表示利用高白色度纸张进行了印刷处理时的调色剂污染等级的经时变化。
比较两者的结果,在低白色度纸张的情况下,与高白色度纸张的情况相比,定影带52的表面电位的下降量少,该表面电位没有成为标号505的实线所示的-1300V以下,相对于此,在高白色度纸张的情况下,在印刷处理开始后直到经过20秒为止,该表面电位低于-1300V,在到印刷处理结束之前降低至-2000V附近。该结果表示在高白色度纸张时印刷处理期间中的定影带52上的纸粉附着量与低白色度纸张相比增多。
此外,调色剂污染等级示出随着定影带52的表面电位下降而增大的倾向,确认了如果定影带52上的纸粉附着量增大,则调色剂容易附着到定影带52。
图6(a)是表示对定影带52上的纸粉附着量达到了相当于定影带52中的表面电位为-1300V以下的附着量的情况下从定影夹提供给记录片材的热供应量与卡纸抑制效果之间的关系进行调查的实验结果的图。
实验通过以下方式进行:如图6(b)所示,在记录片材(这里设为高白色度纸张)上可形成图像的图像区域(该图的虚线矩形所示的区域)内,除了从向定影夹n过纸的方向的前端部(以下称为“过纸方向前端部”)的距离(以下称为“前端损失宽度”)成为规定的距离(Y)的位置为止的区域(P)以外的区域(Q)中形成斜线所示的补丁(patch)调色剂像,并调查在利用定影装置5进行了热定影时卡纸发生的有无。
作为规定的距离(Y),针对30mm、25mm、20mm、15mm、10mm的各个距离调查了卡纸发生的有无。
此外,通过分别改变从定影夹提供给记录片材的热供应量(这里,将定影夹n中的温度(T)在目标温度(180°C)±20°C的范围内变更),从而进行了对于在针对各个距离调查卡纸发生的有无的实验中形成的斑点调色剂像的热定影。
图6(a)的O标记表示“没有发生卡纸”,×标记表示“发生了卡纸”,标号61所示的曲线是基于T为160°C、170°C、180°C、190°C、200°C的各个温度的情况下的卡纸发生有无的结果而制作的表示各个温度下的卡纸抑制效果的大小的曲线。
在该曲线中,根据前端损失宽度的长度而示出卡纸抑制效果的大小,该前端损失宽度的长度对应于在各个温度下调查了卡纸发生的有无的前端损失宽度内没有发生卡纸的最短的前端损失宽度(图6(a)的标号d所示的O标记的前端损失宽度)的长度。并且,在该曲线中指示了该前端损失宽度越短,卡纸抑制效果越大。
因为,前端损失宽度越短且斑点调色剂像的形成开始位置越接近记录片材的过纸方向前端,则在定影带52上附着的调色剂与记录片材的斑点调色剂像的调色剂粘合时,越是难以通过分离爪550将记录片材从定影带52剥离,发生卡纸的可能性越高。
即,由于在发生卡纸可能性更高的地方没有发生卡纸,因此能够评价为卡纸抑制效果大。
如图6(a)的曲线61所示,卡纸抑制效果表现出如下倾向,即在T为目标温度时最小,随着T向比目标温度的低温侧或者高温侧的任一侧偏移,卡纸抑制效果变大。因此,通过使T向比目标温度的高温侧偏移,从而能够防止定影不良并且能够提高卡纸抑制效果。另一方面,在使T向比目标温度的低温侧偏移时,能够提高卡纸抑制效果,但从定影夹n对记录片材的热供应量会减少,因此会发生定影不良。
如此,作为如果使T向比目标温度的高温侧偏移则能够提高卡纸抑制效果的理由,认为通过从定影夹n对记录片材的热供应量增大而促进调色剂中所包含的石蜡的溶解,调色剂的脱模性因溶解出的石蜡而提高。
通常作为调色剂所包含的石蜡成分,例如可举出聚乙烯蜡、聚丙烯蜡等聚烯烃蜡、链烷烃蜡、沙素蜡等长链烃类蜡、三羟甲基丙烷山嵛酸盐、季戊四醇四肉豆蔻酸等酯类蜡、乙二胺二苄基酰胺等酰胺类蜡、双硬脂酸铜等双硬脂酸铜类蜡、加洛巴蜡、褐煤蜡等。
假设在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的各个显影器中存储了包含上述石蜡成分内至少一种以上的石蜡的调色剂。
[5]热供应量控制处理
在本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5中,通过在热定影动作时进行后述的热供应量控制处理,作为标志着定影带52上的纸粉附着量的值,取得定影带52的表面电位的测定值,当由该测定值所标志的纸粉附着量成为容许量以上时,进行控制使得与小于容许量的情况相比,增加从定影夹n提供给记录片材的热供应量。
图7是表示定影控制部50进行的热供应量控制处理的动作的流程图。
如果有印刷作业开始指示,则定影控制部50根据温度传感器58的检测温度来控制用于对在加热辊53的内部配置的加热器57供应电源的加热器电源56的开/关,从而控制使得定影带52的温度成为目标温度,并开始记录片材的热定影动作(步骤S701)。接着定影控制部50从表面电位检测装置59取得表面电位的测定值(V1)作为标志着定影带52上的纸粉附着量的值(步骤S702),并判定纸粉附着量是否为容许量以上(步骤S703)。
这里,根据V1是否成为阈值(这里,阈值根据图5的实验结果而被设定为-1300V)以下来判定是否为容许量以上,在成为阈值以下时,判定为是容许量以上,在超过了阈值时,判定为小于容许量。
当纸粉附着量为容许量以上时(步骤S703:“是”),定影控制部50通过控制对加热器57供应电源的加热器电源56的开/关,从而控制使得定影带52的温度成为比预先设定的目标温度高的定影温度(这里,设为190°C)(步骤S704)。
当纸粉附着量小于容许量时(步骤S703:“否”),定影控制部50通过控制对加热器57供应电源的加热器电源56的开/关,从而控制使得定影带52的温度成为目标温度(这里,设为180°C)(步骤S705)。
定影控制部50重复步骤S703~705的处理直到印刷作业结束为止(步骤S706:“是”)。
如此,在定影带52的纸粉附着量成为容许量以上,容易发生纸粉的附着所引起的热定影时的记录片材的卡纸时,定影带52的温度被控制为高于目标温度,从定影夹n对记录片材的热供应量增加,由此促进调色剂中的石蜡的溶解,调色剂的脱模性提高。其结果,记录片材上的调色剂与附着到定影带52上的纸粉的调色剂不易粘合,能够提高卡纸抑制效果,能够减少因定影带52上的纸粉附着所引起的卡纸发生。
在图7所示的热供应量控制处理中,通过控制定影带52的温度,从而控制从定影夹n对记录片材的热供应量,但也可以通过控制记录片材通过定影夹n时的通过速度,从而控制该热供应量(以下,称为“变形例1”)。
具体地,在纸粉附着量成为容许量以上时,定影控制部50将对加热器57的供电量维持在与小于容许量的情况相同的供电量,并且控制加压辊驱动电机55的驱动从而将加压辊54的旋转速度控制为比小于容许量的情况更慢。这时,在控制部60侧控制从供纸部4传送记录片材的传送速度、图像处理部3的图像形成速度、定时辊44的驱动定时等以便与上述控制对应。
通过如变形例1那样进行控制,与小于容许量的情况相比,记录片材通过定影夹的时间被延长,因此与图7所示的热供应量控制处理的情况同样地,从定影夹n对记录片材的热供应量增加,由此,能够减少因定影带52上的纸粉附着所引起的卡纸发生。
此外,也可以代替对传送速度的控制,而控制记录片材通过定影夹n的过纸间隔,从而控制从定影夹n对记录片材的热供应量(以下,称为“变形例2”)。
具体地,在纸粉附着量成为容许量以上时,定影控制部50可以将对加热器57的供电量维持在与小于容许量的情况相同的供电量,并且与控制部60进行通信,控制使得与纸粉附着量小于容许量的情况相比延迟从供纸部4供应记录片材的定时,记录片材之间的纸间距离变长。这时,在控制部60侧进一步控制图像处理部3的图像形成速度、定时辊44的驱动定时等以便与上述控制对应。
通过如变形例2那样进行控制,与小于容许量的情况相比,通过定影夹的记录片材的频度减少,由于与记录片材的接触而引起在每个单位时间从定影夹n夺去的热量减少,其结果,与小于容许量的情况相比,从定影夹n对记录片材的热供应量增加。由此,能够与图7所示的热供应量控制处理的情况同样地,减少因定影带52上的纸粉附着所引起的卡纸的发生。
[6]热供应量控制处理的效果
在分别使用了高白色度纸张以及低白色度纸张的印刷处理中,针对进行了以下的实施例1~5中任一热供应量控制处理的情况和没有进行任何热供应量控制处理的情况(对照例),进行了比较调色剂污染等级以及卡纸发生有无的实验。
实施例1:进行了本实施方式的热供应量控制处理。
实施例2:进行变形例1的热供应量控制处理,将纸粉附着量为容许量以上时的传送速度(加压辊54的旋转速度)设为100mm/秒,将小于容许量时的传送速度设为200mm/秒。
实施例3:进行变形例2的热供应量控制处理,将纸粉附着量为容许量以上时通过定影夹n的记录片材之间的纸间距离设为60mm,将小于容许量时的该纸间距离设为30mm。
实施例4:进行了将实施例1与2组合后的热供应量控制处理。
实施例5:进行了将实施例1与3组合后的热供应量控制处理。
另外,实验在与图5的实验相同的实验条件下进行,“调色剂污染等级”比较了印刷处理开始后100秒后的等级值。此外,实施例1中的传送速度为200mm/秒,纸间距离为30mm。
图8是表示上述的实验结果的表格。如图8所示,在低白色度纸张(A纸)的情况下,调色剂污染等级的等级值均为“2”,并且没有发生卡纸,相对于此,在高白色度纸张(B纸)的情况下,在没有进行实施例1~5中的任何热供应量控制处理的对照例中,调色剂污染等级的等级值为表示污染程度最严重的“4”,并且发生了卡纸。
另一方面,在进行了热供应量控制处理的实施例1~5中,调色剂污染等级的等级值为“2”或者“1”,并且也没有发生卡纸。在组合了两个实施例的热供应量控制处理的实施例4以及5中,与实施例1~3的进行了单独的热供应量控制处理的情况相比,调色剂污染等级的等级值低一个等级,定影带52上的调色剂的污染少。
由此,确认在高白色度纸张(B纸)的印刷处理中,通过进行实施例1~5中任一热供应量控制处理,从而与不进行该热供应量控制处理的情况(对照例)相比,能够抑制卡纸的发生,并且能够减轻定影带52上的调色剂污染。
(变形例)
以上,基于本实施方式说明了本发明,但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是不言而喻的,能够实施如下的变形例。
(1)在本实施方式中,设为针对使用了定影带的定影装置进行图7所示的热供应量控制处理,但本实施方式的热供应量控制处理对于使用了定影带以外的定影旋转体的定影装置也同样能够应用。例如,也可以设为代替本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5,利用如下的定影装置,即作为定影旋转体而使用定影辊,不经由定影带而由定影辊和加压辊形成了定影夹。
此外,也可以设为代替加压辊而利用如下的加压构件,即由绕圈驱动的环状的加压带、从加压带的绕圈路径的内侧经由加压带挤压定影旋转体的挤压构件构成。
(2)在本实施方式中,测定定影带52的过纸区域的表面电位,并将该测定值作为标志定影带52上的纸粉附着量的值来使用,但该指标值不限于表面电位的测定,也可以设为通过其他方法来取得。例如,也可以设为测定定影带52的过纸区域的表面的光反射率,并将该测定值作为标志纸粉附着量的值来使用。
本发明涉及具备定影装置的打印机、复印机等图像形成装置,尤其能够作为减少在定影夹通过后的记录片材中发生卡纸的技术来利用。
Claims (5)
1.一种定影装置,使记录片材通过在加压构件被压接到定影旋转体而形成的定影夹,从而进行未定影图像的热定影,该定影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
纸粉量取得部件,取得标志着所述定影旋转体上的纸粉附着量的值;以及
热供应量控制部件,在由取得的值所标志的纸粉附着量为容许量以上时,进行控制,使得将热定影时对记录片材的热供应量相比于小于容许量时的该热供应量增加,
所述控制是,在所述纸粉附着量为所述容许量以上时,相比于小于所述容许量时的所述定影旋转体的定影温度将所述定影旋转体的定影温度提高的控制,
或者在所述纸粉附着量为所述容许量以上时,将记录片材通过所述定影夹的通过速度相比于小于所述容许量时的该通过速度放缓的控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标志的值是所述定影旋转体的过纸区域中的表面电位的测定值。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是在所述纸粉附着量为所述容许量以上时,将通过所述定影夹的记录片材之间的纸间距离相比于小于所述容许量时的该纸间距离延长的控制。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定影旋转体是环状的定影带。
5.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定影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2003318A JP5494679B2 (ja) | 2012-01-11 | 2012-01-11 |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2012-003318 | 2012-01-11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207555A CN103207555A (zh) | 2013-07-17 |
CN103207555B true CN103207555B (zh) | 2016-08-24 |
Family
ID=487440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10008425.2A Active CN103207555B (zh) | 2012-01-11 | 2013-01-10 | 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909075B2 (zh) |
JP (1) | JP5494679B2 (zh) |
CN (1) | CN103207555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5129823A (ja) | 2014-01-07 | 2015-07-16 |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 ダメージ量判定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ダメージ量判定プログラム及びダメージ量判定方法 |
US11454907B2 (en) | 2018-06-27 | 2022-09-27 |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 Control of heating elements for media conditioners |
JP2022098726A (ja) * | 2020-12-22 | 2022-07-04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1282019A (ja) * | 2000-03-31 | 2001-10-12 | Minolta Co Ltd | 定着装置 |
CN1786848A (zh) * | 2004-12-08 | 2006-06-14 | 夏普株式会社 | 图像形成装置及定影液涂布辊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0019872A (ja) * | 1998-07-02 | 2000-01-21 | Canon Inc | 定着装置 |
JP2000275993A (ja) * | 1999-03-26 | 2000-10-06 | Canon Inc | 定着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4191491A (ja) * | 2002-12-09 | 2004-07-08 | Ricoh Co Ltd |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4258570A (ja) * | 2003-02-28 | 2004-09-16 | Hitachi Printing Solutions Ltd | 画像形成装置 |
JP4574485B2 (ja) * | 2005-07-28 | 2010-11-04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定着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定着装置の制御方法 |
JP4736624B2 (ja) * | 2005-08-23 | 2011-07-27 |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7072180A (ja) * | 2005-09-07 | 2007-03-22 | Fuji Xerox Co Ltd | 定着装置 |
JP2007187859A (ja) * | 2006-01-13 | 2007-07-26 | Fuji Xerox Co Ltd | 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8015291A (ja) * | 2006-07-07 | 2008-01-24 | Fuji Xerox Co Ltd | 画像形成装置 |
JP5034463B2 (ja) | 2006-11-30 | 2012-09-26 |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 分離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5105987B2 (ja) * | 2007-07-27 | 2012-12-26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その画像形成装置が有する定着部材のクリーニング方法 |
US7805090B2 (en) * | 2008-05-30 | 2010-09-28 | Xerox Corporation | Fuser assemblies, xerographic apparatuses and methods of fusing toner on media in xerographic apparatuses |
JP2011090071A (ja) * | 2009-10-21 | 2011-05-06 | Canon Inc | 画像形成装置 |
JP5451513B2 (ja) * | 2010-04-30 | 2014-03-26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
2012
- 2012-01-11 JP JP2012003318A patent/JP5494679B2/ja active Active
-
2013
- 2013-01-09 US US13/736,979 patent/US8909075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3-01-10 CN CN201310008425.2A patent/CN103207555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1282019A (ja) * | 2000-03-31 | 2001-10-12 | Minolta Co Ltd | 定着装置 |
CN1786848A (zh) * | 2004-12-08 | 2006-06-14 | 夏普株式会社 | 图像形成装置及定影液涂布辊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207555A (zh) | 2013-07-17 |
JP5494679B2 (ja) | 2014-05-21 |
JP2013142801A (ja) | 2013-07-22 |
US8909075B2 (en) | 2014-12-09 |
US20130177330A1 (en) | 2013-07-1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8145086B2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US8326169B2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US8135298B2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for controlling image formation based on a temperature of a fusing rotating body | |
JP5574806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US8483586B2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EP2109012B1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cleaning of the fixing apparatus | |
JP2012252128A (ja) | 定着装置 | |
CN103207555B (zh) | 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 |
US7483662B2 (en) | Fix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equipped with the same | |
JP2009042541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4517864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US6643478B2 (en) | Fixing device and temperature control method in fixing device | |
US6272309B1 (en) | Fixing apparatus | |
CN106054564B (zh) | 图像形成装置 | |
US10048626B2 (en) |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JP2019128476A (ja) |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加熱装置 | |
JP2012128263A (ja) |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この画像形成装置に用いられる定着器クリーニング用シート | |
JP2012163809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09128545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05234001A (ja) |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
CN109283810A (zh) | 图像形成装置 | |
JP2010139817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H1184782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10152399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5717818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定着部のクリーニング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