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90136B - 移动终端设备、通知方法 - Google Patents

移动终端设备、通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190136B
CN103190136B CN201180051652.2A CN201180051652A CN103190136B CN 103190136 B CN103190136 B CN 103190136B CN 201180051652 A CN201180051652 A CN 201180051652A CN 103190136 B CN103190136 B CN 10319013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otice
unit
mobile terminal
terminal device
word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5165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190136A (zh
Inventor
村上东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EC Corp filed Critical NE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1901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9013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19013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9013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68/00User notification, e.g. alerting and paging, for incoming communication, change of service or the like
    • H04W68/02Arrangements for increasing efficiency of notification or paging channe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48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adapting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according to specific conditions
    • H04M1/7245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adapting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according to specific conditions according to context-related or environment-related condi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8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integrated I/O periphera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35 - G06F1/1675
    • G06F1/169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integrated I/O periphera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35 - G06F1/1675 the I/O peripheral being a single or a set of motion sensors for pointer control or gesture input obtained by sensing movements of the portable comput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17Gesture based interaction, e.g. based on a set of recognized hand gestur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1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based on specific properties of the displayed interaction object or a metaphor-based environment, e.g. interaction with desktop elements like windows or icons, or assisted by a cursor's changing behaviour or appearan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8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herein functions are triggered by incoming communication ev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2250/00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 H04M2250/12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including a sensor for measuring a physical value, e.g. temperature or mo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移动终端设备,包括:事件检测单元,所述事件检测单元检测预定事件的发生;通知单元,所述通知单元向所述移动终端设备的用户进行事件发生的通知;操作单元,所述操作单元接收所述移动终端设备的用户执行的对所述通知的响应操作;移动周期获得单元,所述移动周期获得单元获得所述移动终端设备的空间移动的样式周期;以及学习单元,所述学习单元基于所述样式周期以及所述操作单元是否已经接收响应操作的结果来学习通知定时和通知时间。所述通知单元基于所述学习单元学习的所述通知定时和所述通知时间来进行所述通知。

Description

移动终端设备、通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终端设备、用于在移动终端设备向用户进行通知时的通知方法以及用于该通知方法的程序。
背景技术
当移动终端设备向用户进行诸如入话通知之类的通知时,如果用户在散步,则用户可能没有意识到该通知。
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移动终端设备,所述移动终端设备在用户执行某动作时通过检测用户的该动作来进行入话通知,以及根据检测结果将位相改变为与用户的动作节奏的位相不同。
关于向用户的通知,专利文献2公开了一种移动电子设备,所述移动电子设备包括加速度传感器,并且当检测到移动状态时,相对于没有检测到移动状态时,提高了振动马达的旋转速度。
专利文献3公开了一种移动电话设备,所述移动电话设备基于周围的声音和移动电话设备自身的振动来选择入话通知模式。
专利文献4公开了一种信息管理设备,所述信息管理设备基于个人日程表的关键词来选择呼入模式。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未审专利申请首次公开NO.2009-290306。
专利文献2:日本未审专利申请首次公开No.2009-135675。
专利文献3:日本未审专利申请首次公开No.2003-134189。
专利文献4:日本未审专利申请首次公开No.2007-142843。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根据专利文献1,移动终端设备的CPU根据用户的动作节奏来控制关于入话的入话信息。因此,通过根据动作节奏来适当地控制入话信息,用户能够意识到该信息,由此使得能够有效地防止在处理入话方面的延迟。然而,在专利文献1中没有公开对用于做出入话信息的具体定时的确定方法。
而且,在专利文献2-4中没有公开对用于进行入话通知的具体定时的确定方法。
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目标在于:提供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移动终端设备、入话通知方法以及程序。
用于解决该问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完成了本发明。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方面的移动终端设备包括:事件检测单元,所述事件检测单元检测预定事件的发生;通知单元,所述通知单元向所述移动终端设备的用户进行事件发生的通知;操作单元,所述操作单元接收所述移动终端设备的所述用户执行的对所述通知的响应操作;移动周期获得单元,所述移动周期获得单元获得所述移动终端设备的空间移动的样式周期;以及学习单元,所述学习单元基于所述样式周期以及所述操作单元是否已经接收所述响应操作的结果来学习通知定时和通知时间。所述通知单元基于所述学习单元学习的所述通知定时和所述通知时间来进行所述通知。
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方面的通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检测预定事件的发生;向移动终端设备的用户进行事件发生的通知;接收所述移动终端设备的所述用户执行的对所述通知的响应操作;获得所述移动终端设备的空间移动的样式周期;以及基于所述样式周期以及是否已经接收响应操作的结果来学习通知定时和通知时间。在进行通知的所述步骤中,所述通知是基于在学习步骤中学习的所述通知定时和所述通知时间来进行的。
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方面的程序使得移动终端设备执行以下步骤:检测预定事件的发生;向移动终端设备的用户进行事件发生的通知;接收所述移动终端设备的所述用户执行的对所述通知的响应操作;获得所述移动终端设备的空间移动的样式周期;以及基于所述样式周期以及是否已经接收响应操作的结果来学习通知定时和通知时间。所述程序使得在进行通知的所述步骤中,所述通知是基于在学习步骤中学习的所述通知定时和所述通知时间来进行的。
本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以确定通知定时,使得用户能够容易地意识到该通知。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设备的示意配置的配置图。
图2示出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设备的移动样式和振动单元进行的入话通知的示例。
图3示出了在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中,系数α和β之间的关系以及指示这些系数α和β的选择概率的学习参数γ。
图4是示出在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设备的操作示例的流程图。
图5是示出在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设备通过振动进行入话通知的处理过程的流程图。
图6是示出在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修改示例中的移动终端设备的示意配置的配置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
图1是示出在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设备1的示意配置的配置图。在图1中,移动终端设备1包括主控制单元110、通信单元(事件检测单元)120、存储单元130、麦克风141、扬声器142、音频信号处理单元150、显示单元160、操作单元170、振动单元(通知单元)180、以及加速度传感器190。主控制单元110包括移动周期获得单元111、模式选择单元112、入话通知控制单元113、以及学习单元114。
移动终端设备1执行与基站设备的无线通信。移动终端设备1执行各种功能,诸如电话功能、电子邮件功能、以及网络连接功能,所述网络连接功能诸如是基于用户操作或来自基站设备的接收信号进行的Web访问。
通信单元120向主控制单元110输出从基站设备接收的无线信号。通信单元120通过无线信号向基站设备发送从主控制单元110输出的发送信号。当检测到从基站设备向移动终端设备1发送的无线信号的入话信号时,通信单元120向主控制单元110输出通知入话的信号。入话是预定事件的发生的示例。此处所称的“事件”伴随给用户的通知。
存储单元130存储要由主控制单元110执行的程序以及各种数据。
麦克风141收集周围声音并且将其转换成语音信号。当接收到语音信号的输入时,扬声器142输出语音。
音频信号处理单元150将从主控制单元110输入的数字语音信号转换成模拟语音信号,并且将其输出给扬声器142。此外,音频信号处理单元150将从麦克风141输入的模拟语音信号转换成数字语音信号,并且将其输出给主控制单元110。
显示单元160具有显示屏,诸如高分辨率液晶显示器或者有机EL显示器。显示单元160根据从主控制单元110输出的图像信号在显示屏上显示字符、静止图像、运动图片等等。
操作单元170包括各种按钮,诸如十个按键的小键盘、方向按钮、以及确定按钮和旋钮。操作单元170接收移动终端设备1的用户执行的操作。操作单元170向主控制单元110输出指示所接收的操作的信号。
振动单元180由振动马达构成。当通信单元120接收无线信号时,振动单元180在主控制单元110的控制下通过振动马达来振动移动终端设备1的主体,由此进行给用户的入话通知。该入话通知是事件发生通知的示例。
加速度传感器190测量移动终端设备1空间移动的加速度速率。例如,在移动终端设备1被放在裤兜中的状态下,通过执行诸如散步或者跑步之类的动作来执行移动终端设备1的空间移动,以及加速度传感器190测量该空间移动生成的加速度速率。
主控制单元110是通过移动终端设备1中包括的中央处理单元(CPU)读取和执行存储单元130中存储的程序来实现的。该主控制单元110执行对相应单元的控制以执行各种功能,诸如电话功能、电子邮件功能、以及如Web访问之类的网络连接功能。具体地,主控制单元110确定振动单元180的入话通知开始定时和入话通知时间(如稍后描述的那样,从多个预定值中选择一个值)。接下来,主控制单元110根据所确定的入话通知开始定时和入话通知时间来控制振动单元180进行入话通知。该入话通知开始定时是通知定时的示例。
移动周期获得单元111基于加速度传感器190测量的加速度速率获得移动终端设备1的空间移动的样式周期。该移动终端设备1的空间移动的样式周期指示移动终端设备1基本上以某个样式重复执行空间移动时的重复周期。
移动周期获得单元111提取对移动终端设备1的空间移动的特性改变进行指示的时间,诸如移动终端设备1的移动从向上(重力的相反方向)往向下(重力方向)反转的时刻。移动周期获得单元111计算在其期间重复所提取的特性改变的时间,由此获得移动终端设备1的空间移动的样式周期。
入话通知控制单元113确定振动单元180的入话通知开始定时和入话通知时间,并且控制振动单元180,使得根据所确定的入话通知开始定时和入话通知时间进行入话通知。
学习单元114基于移动终端设备1的空间移动的样式周期和用户对入话的响应的存在性(presence)来学习入话通知开始定时和入话通知时间。
模式选择单元112将入话通知控制单元113用于确定入话通知开始定时和入话通知时间的处理模式确定为随机选择模式和学习结果使用模式中的任一种。如稍后将讨论的,随机选择模式用于随机地确定入话通知开始定时和入话通知时间。另一方面,学习结果使用模式用于基于学习单元114获得的学习结果来确定入话通知开始定时和入话通知时间。
接下来,参考图2描述在振动单元180进行入话通知时的入话通知开始定时和入话通知时间。
图2示出了移动终端设备1的移动样式和振动单元180进行的入话通知的示例。图2中的X轴表示时间。图2中的线L1示出了移动终端设备1的移动样式。线L1示出了加速度传感器190测量的加速度的幅度。图2中的线L2示出了振动单元180进行的入话通知的示例。线L2示出了振动单元180进行的入话通知的开(通知)/关(不通知)。下文中,如图2的线L2所示的入话通知的开和关被称为“入话通知样式”。
作为移动样式在其处指示特性改变的时间的示例,图2中的时间t1、t2、t3等表示加速度的幅度从增大变换到减小的时间。周期T表示指示这些特性改变的时间之间的时间间隔的平均(t2-t1、t3-t2等等的平均)。
移动周期获得单元111从线L1所指示的移动终端设备1的移动样式中提取指示特性改变的时间t1、t2、t3等。移动周期获得单元111然后计算对这些特性改变进行指示的时间之间的时间间隔的平均,以获得空间移动的样式周期T(下文中,称为“移动周期T”)。
移动周期获得单元111使用来获得移动周期T的值不限于图2中示出的加速度幅度,并且可以是能够提取对移动终端设备1的空间移动中的特性改变进行指示的时间的值。例如,移动周期获得单元111能够使用不同于加速度幅度的值,诸如加速度传感器190测量的加速度矢量值,或者加速度矢量的垂直分量。
当移动终端设备1例如是移动电话时,在很多情况下移动终端设备1通常被连续地使用较长的时间段。另一方面,根据用户的操作状况,样式周期T不时地发生改变。因此,如果移动周期获得单元111基于长的时间段上的移动样式来计算样式周期T,则包括了针对用户执行的多种操作类型的移动样式。因此,可能不能获得当前移动样式的样式周期T。
因此,移动周期获得单元111基于最近的移动样式来计算样式周期T。例如,移动周期获得单元111计算最近的预定数目(例如最新的三个)的时间间隔的平均,以获得样式周期T。
图2中示出的时间α·T是振动单元180的入话通知开始定时的示例,并且示出了从移动样式显示出特性改变时起直到振动单元180开始进行入话通知的时间。该时间是通过将移动周期T乘以系数α来获得的。该系数α将稍后进行描述。
时间β·T示出了振动单元180的入话通知时间。该时间是通过将移动周期T乘以系数β来获得的。系数β将稍后进行描述。
接下来,参考图3,描述入话通知开始定时的系数α、入话通知时间的系数β、以及学习系数γ。
图3示出了在进行入话通知时使用的系数α和β以及指示这些系数α和β的选择概率的学习参数γ之间的关系。如图2中所示,系数α指示振动单元180的入话通知开始定时,以及系数β指示振动单元180的入话通知时间。
图3中示出的值α1到αm(m是正整数)是作为系数α的值预设的并且事先存储在存储单元130中的不同值。值β1到βn(n是正整数)是作为系数β的值预设的并且事先存储在存储单元130中的不同值。
值αi(i是满足1≤i≤m的正整数)被设置在范围0≤αi<1内。类似的,值βj(j是满足1≤j≤n的正整数)被设置在范围0≤βj<1内。值βj可以具有特定量的大小或更大,例如0.2≤βj<1,使得振动单元180的入话通知时间不会变得极短。
值γij是指示入话通知控制单元113所选的值αi和βj的组合的概率的参数值。值γij被存储在存储单元130中,并且由学习单元114进行更新。将值γij设置和更新为使得总和变为1,也即,使得等式1成立。
Σ i = 1 m Σ j = 1 n r ij = 1 ···式(1)
将值γij的初始值设置为使得各个学习参数γ变得一致,例如如等式2所示。
r ij = 1 m · n ···式(2)
随着值γij变大,基于值αi和βj的组合进行入话通知的概率增大。因此,如稍后将描述的,当存在用户对入话的响应时,学习单元114增大γij。因此,当振动单元180进行入话通知时,在过去存在着对入话的响应的入话通知开始定时和入话通知时间处,进行入话通知的概率增大。
接下来,参考图4和图5,描述移动终端设备1的操作。
图4是示出移动终端设备的操作示例的流程图。从开启电源(开机)到关闭电源(关机)为止,移动终端设备1执行图4和图5中的处理。
在图4的步骤S161中执行的且在图5中示出的处理是本发明的本示例性实施例中的特征处理。
首先,主控制单元110经由通信单元120向基站设备发送位置登记请求以请求登记移动终端设备1的当前位置,以及使得显示单元160显示预定的待命屏幕以变成待命模式(步骤S101)。
在待命模式下,主控制单元110确定入话的存在性(通信单元120是否检测到入话)(步骤S102)。当确定不存在入话时(步骤S102:否),主控制单元110确定操作单元170是否已经接收到用户的操作(步骤S111)。
当确定操作单元170已经收到操作时(步骤S111:是),主控制单元110执行与该操作对应的处理(步骤S121)。例如,当创建电子邮件并且执行发送操作时,主控制单元110创建与该操作对应的电子邮件,并且经由通信单元120将该电子邮件发送给基站设备。备选地,当执行主叫操作时,主控制单元110经由通信单元120向基站设备发送呼叫设置请求。
此后,处理返回步骤S101,并且再次变成待命模式。在步骤S111,当确定操作单元170没有接收到用户的操作时(步骤S111:否),处理返回步骤S101,并且变成待命模式。
另一方面,当在步骤S102中确定存在入话时(步骤S102:是),主控制单元110确定是否存在加速度传感器190测量到的加速度的速率改变(步骤S131)。也即,确定移动终端设备1是否在移动。当确定存在加速度的速率改变时(步骤S131:是),也即,当确定移动终端设备1正在移动时,主控制单元110确定加速度的速率改变是否是周期性的(步骤S141)。
例如,移动周期获得单元111总是从移动终端设备1的移动样式提取对特性改变(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加速度幅度从增大变换为减小)进行指示的时间(图2中的时间t1、t2、t3等等),并且将所提取的时间存储在存储单元130中。当新提取指示特性改变的时间时,移动周期获得单元111从存储单元130读取先前的时间以计算时间间隔,然后该时间间隔被存储在存储单元130中。因此,存储单元130存储每次的时间间隔(t2-t1、t3-t2、t4-t3等等)。主控制单元110从存储单元130中存储的最近五个时间间隔中选择最大值和最小值。当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的差等于或小于预定阈值时,主控制单元110确定加速度的速率改变是周期性的。另一方面,当该差大于阈值时,主控制单元110确定加速度的速率改变不是周期性的。
当在步骤141中确定加速度的速率改变不是周期性的时(步骤S141:否),以及当在步骤S131中确定不存在加速度的速率改变时(步骤S131:否),主控制单元110执行对相关部分的控制,以便通过设定的入话通知方法进行入话通知(步骤S201)。
例如,当设置了铃音通知时,主控制单元110控制音频信号处理单元150来通过设置的铃音进行入话通知。备选地,当设置了振动通知时,主控制单元110控制振动单元180以通过振动进行入话通知。
在该情况下,主控制单元110不执行基于移动终端设备1的移动样式对入话通知开始定时或入话通知时间的控制。例如,在铃音通知的情况下,扬声器142持续地发出设置的铃音(不是针对各个特定时间间隔)。
主控制单元110确定:是否不存在用户对入话的响应(也即,操作单元170没有收到对入话的响应操作),以及是否入话已经结束(也即,通信单元120处于不检测入话的状态)(步骤S202)。
当确定不存在对入话的响应并且入话已经结束时(步骤S202:是),处理返回步骤S101,并且变成待命模式。另一方面,当确定不存在对入话的响应并且入话还没有结束时(步骤S202:否),主控制单元110确定是否存在对入话的响应,也即操作单元170是否已经收到用户对入话的响应操作(步骤S211)。
当确定不存在对入话的响应时(步骤S211:否),返回步骤S201,并且持续进行入话通知。另一方面,当确定存在入话通知时(步骤S211:是),处理返回步骤S221,并且移动终端设备1变成呼叫使能模式。
在步骤S141中,确定加速度的速率改变是周期性的(步骤S141:是),移动周期获得单元111获得移动周期T(图2)(步骤S151)。而且,主控制单元110确定入话通知方法是否被设置为振动(步骤S152)。
当确定入话通知方法不是设置为振动时(步骤S152:否),主控制单元110选择不同于移动周期T的入话通知样式。具体地,主控制单元110从存储单元130中存储的入话通知样式中选择非周期性的入话通知样式(例如,随机地交替执行通知和不执行通知的样式)或者具有不同于移动周期T的周期的入话通知样式(步骤S181)。例如,主控制单元110从事先存储在存储单元130中的入话通知样式中随机地选择一种入话通知样式。
主控制单元110控制相关部分,以便根据步骤S181中选择的入话通知样式来进行入话通知。例如,当设置了铃音通知时,主控制单元110根据所选的入话通知样式控制音频信号处理单元150,使得扬声器142重复地开(音频输出)和关(扬声器关闭)设置的铃音。
因此,因为移动终端设备1重复地开/关入话通知,通过使用变化的状态比稳定状态更容易被检测到的这种人类感知特性,可以增大用户注意到该入话通知的概率。
例如,通过重复地改变铃音的开/关而不是由扬声器142持续地输出铃音,可以增大用户注意到入话通知的概率。下面将描述一种情况,其中移动终端设备1包括发光二极管(LED)指示器,以通过指示器发光来进行入话通知。还在这种情况下,通过给出由重复指示器的开/关引起的变化而不是保持指示器发光的状态,也可以增大用户注意到入话通知的概率。
而且,通过由不同于移动周期T的入话通知样式进行入话通知,可以提高用户识别出“铃音等是由于与移动终端设备1的移动不同的原因而生成的”的概率,由此使得能够提高用户注意到入话通知的概率。
例如,当用户在将移动终端设备1放在裤兜中的情况下散步时,由于在兜中的诸如钥匙之类的东西和移动终端设备1的接触可能周期性地生成周期性的接触声音。因此,通过由扬声器142生成与该周期性声音相比具有不同样式的铃音,可以提高用户注意到入话通知的概率。
下文中,主控制单元110确定入话是否是在没有用户对入话的响应的情况下已经结束(步骤S183)。
当主控制单元110确定不存在对入话的响应并且入话已经结束时(步骤S183:是),该处理返回步骤S101,并且变成待命模式。另一方面,当确定不存在对入话的响应并且入话还没有结束时(步骤S183:否),主控制单元110确定是否存在对入话的响应(步骤S191)。
当主控制单元110确定不存在对入话的响应时(步骤S191:否),返回步骤S182,并且持续进行入话通知。另一方面,当主控制单元110确定存在入话通知时(步骤S191:是),前进到步骤S221,并且移动终端设备1变成呼叫使能模式。
在步骤S152中,当主控制单元110确定入话通知方法被设置为振动时(步骤S152:是),移动终端设备1通过振动进行入话通知(步骤S161)。稍后将描述通过振动进行的入话通知。
然后,主控制单元110确定入话是否在没有用户对入话的响应的情况下已经结束(步骤S162)。
当主控制单元110确定不存在对入话的响应并且入话已经结束时(步骤S162:是),返回步骤S101,并且变成待命模式。另一方面,当确定不存在对入话的响应并且入话还没有结束时(步骤S162:否),主控制单元110确定是否存在对入话的响应(步骤S171)。
当主控制单元110确定不存在对入话的响应时(步骤S171:否),返回步骤S161,并且持续进行入话通知。另一方面,当主控制单元110确定存在入话通知时(步骤S171:是),前进到步骤S221,并且移动终端设备1变成呼叫使能模式。
在步骤S221中,移动终端设备1执行呼叫处理。具体地,主控制单元110将麦克风141提取的语音转换成无线信号,并且经由通信单元120将其发送给基站设备。而且,主控制单元110从通信单元120接收的信号中提取语音数据,并且使得扬声器142输出语音。
然后,主控制单元110确定呼叫是否已经结束(步骤S222)。具体地,当操作单元170接收到呼叫终止操作时,以及当通信单元120接收到呼叫终止的通知时,主控制单元110确定呼叫已经结束。
当主控制单元110确定呼叫还没有结束时(步骤S222:否),返回步骤S221,并且继续执行呼叫处理。另一方面,当主控制单元110确定呼叫已经结束(步骤S222:是),返回步骤S101,并且变成待命模式。
图5是示出移动终端设备通过振动进行入话通知的处理过程的流程图。在图4中的步骤S161中,移动终端设备1执行在图5中示出的处理。
首先,模式选择单元112选择“随机选择模式”和“学习结果使用模式”中的任一种(步骤S301)。
“随机选择模式”是这样的模式,其中入话通知控制单元113在不使用参数γ的值(其是学习结果)的情况下随机地选择系数α和β的值。“学习结果使用模式”是这样的模式,其中基于参数γ的值选择系数α和β。
当学习进展到某个程度时,学习结果可能不一定是正确的。因此,提供“随机选择模式”,并且移动终端设备1在不使用学习结果的情况下进行入话通知,以基于其结果来执行学习。因此,当学习结果不正确时,学习结果在某种程度上发散,使得学习结果不是收敛的。
随着γ分布的偏移(bias)缩小,模式选择单元112增大选择随机选择模式的概率,而随着γ分布的偏移的增大,模式选择单元112减小选择随机选择模式的概率。例如,作为γ分布,计算值γ11到γmn的标准偏差,并且将计算出的标准偏差乘以预定系数δ(0<δ≤1),以用等于该相乘结果值的概率来选择学习结果使用模式。备选地,模式选择单元112可以通过与使用值乘以系数δ的方法不相同的方法来选择模式,例如通过用等于计算出的标准偏差值的概率来选择学习结果使用模式这样的方法来选择模式。
因此,通过随着γ分布的偏移的缩小而提高选择随机选择模式的概率,在学习还没有进展的阶段中增大了随机选择系数α和β的概率,并且基于各种系数α和β(也即,均匀地)进行入话通知,以执行学习。作为结果,在不基于正确的系数α和β进行单个入话通知的情况下,可以降低收敛到不正确的学习结果的概率。
模式选择单元112可以使用与基于γ分布的偏移来选择随机选择模式所不同的方法,例如通过以预定概率选择随机选择模式。当模式选择单元112以预定概率选择随机选择模式时,就不需要计算γ分布的偏移而言,可以减小移动终端设备1的负荷。
主控制单元110根据模式选择单元112所选择的模式来选择接下来要执行的处理(步骤S302)。当模式选择单元112选择随机选择模式时(步骤S302:是),主控制单元110将学习程度设置为高(步骤S311)。学习程度将稍后进行描述。
而且,入话通知控制单元113从存储单元130中存储的系数α的值(图3中的α1到αm)和系数β的值(β1到βn)中随机地选择系数α和β的值。
随后,处理前进到步骤S331,并且移动终端设备1进行入话通知。
当模式选择单元112选择学习结果使用模式时(步骤S302:否),主控制单元110将学习程度设置为低(步骤S321)。
而且,入话通知控制单元113以等于图3中描述的参数γ的值的概率来从存储单元130中存储的系数α和β的值的组合中选择一个组合(步骤S322)。
然后,该处理前进到步骤S331,并且移动终端设备1进行入话通知。
在步骤S331中,入话通知控制单元113将步骤S312或步骤S322中选择的系数α和β的值乘以在步骤S151中由移动周期获得单元111获得的移动周期T的值,以计算入话通知开始定时α·T和入话通知时间β·T。该入话通知开始定时α·T是如参考图2描述的从移动终端设备1的移动样式指示特性改变时起直到振动单元180开始入话通知的时间。入话通知控制单元113控制振动单元180,使得按所计算的入话通知开始定时α·T和入话通知时间β·T进行入话通知。
主控制单元110确定是否存在对入话的响应(步骤S332)。当主控制单元110已经确定存在对入话的响应时(步骤S332:是),学习单元114更新存储单元130中存储的γ值。具体地,学习单元114增大与在步骤S312或S322中选择的值αi和βj的组合对应的参数γij的值。而且,学习单元114减小除γij之外的参数γ的值,使得γ值的总和变成1。
如步骤S311和S321中所示,主控制单元110在随机选择模式中提高学习程度,并且在学习结果使用模式中降低学习程度。也即,在随机选择模式中,主控制单元110很大程度上基于学习结果来改变γ值。因此,随机选择模式中的学习结果容易被反映,以及当学习结果不正确时,可以容易地获得使学习结果发散到某个程度的效果,使得学习结果不收敛。
然后,图5中的处理结束,并且处理前进到图4中的步骤S162。
当在步骤S332中确定没有对入话的响应时(步骤S332:否),主控制单元110确定入话是否在没有对入话的响应的情况下已经结束。当主控制单元110确定没有对入话的响应并且入话还没有结束时(步骤S351:否),返回步骤S331,以及振动单元180持续地进行入话通知。另一方面,当主控制单元110确定没有对入话的响应并且入话已经结束时(步骤S351:是),不更新γ值(步骤S361),以及结束图5中的处理,并且前进到图4中的步骤S162。
在步骤S361中,学习单元114可以减小与所选择的值αi和βj的组合对应的参数γij的值。在该情况下,学习单元114增大除γij之外的参数γ的值,使得γ值的总和变成1。
因此,当没有对入话的响应并且入话已经结束时,学习单元114更新γ值,由此使得能够提高学习速度。
另一方面,即使用户注意到入话,用户也可能由于忙或者入话是来自不需要应答的人员而不对入话进行响应。因此,当用户尽管已经注意到入话,但不对入话进行响应时,如果学习单元114执行减小参数γij的值的处理,则执行了不正确的学习,因此不可能获得α和β的正确值。在该情况下,如图5中的步骤S361中所示,当不存在对入话的响应以及入话已经结束时,通过不更新γ值可以防止不正确的学习。
因此,当不存在对入话的响应并且入话已经结束时,由学习单元114更新γ存在优点和缺点。因此,在步骤S361中,用户可以设置是否更新γ值。在该情况下,即使已经注意到入话也经常不进行响应的用户设置不要更新γ值,以及在已经注意到入话时经常进行响应的用户设置要更新γ值。
如上所述,入话通知控制单元113选择入话通知开始定时的系数α的值和入话通知时间的系数β的值。根据所选的值,振动单元180重复入话通知的开/关(如图2所示)。作为结果,通过使用变化的状态比稳定状态更容易被检测到的这种人类感知特性,可以增大用户注意到该入话通知的概率。而且,因为设置了振动单元180不进行入话通知的时间(关闭时间),可以降低移动终端设备1的功耗。
当操作单元170接收到对入话的响应操作时,学习单元114执行学习,使得入话通知控制单元113再次选择到系数α和β的已选择过的值的概率增大(也即,学习单元114更新学习参数γ)。作为结果,通过增大振动单元180在已经被证明使得用户将注意到入话的通知入话通知开始定时和入话通知时间处进行入话通知的概率,可以预期用户将容易地注意到入话通知。因此,移动终端设备1能够确定进行入话通知的定时,使得用户容易地注意到该入话通知。
也即,使得用户在诸如步行之类的动作期间容易地注意到入话通知事件的入话通知开始定时和入话通知时间被移动终端设备1学习到,由此使得有可能根据用户的动作周期(移动终端设备1的移动周期T)进行入话通知。作为结果,用户由于诸如步行等动作引起的振动造成混淆而没有注意到入话通知的概率可以降低。
而且,学习单元114基于是否存在对入话的响应来执行学习。因此,因为用户不需要为了学习执行特殊操作,所以不会增加用户的负担。此外,因为不需要提供学习模式,不会出现下述不便,诸如用户意识到在进行学习并且执行与常规操作不同的操作以及学习单元114不能执行正确学习。
而且,因为移动终端设备1通过存储和更新系数α和β的各个组合的学习参数(选择概率)γ来执行学习,所以不需要诸如神经网络等用于学习的复杂结构。因此,移动终端设备1的大小可以制造为紧凑的,并且可以避免由于复杂结构的操作引起的功耗增加。
然而,移动终端设备1执行的学习操作不限于上述的存储和更新学习参数γ的方法。作为移动终端设备1执行的学习方法,可以使用其他方法,诸如使用神经网络等。
而且,模式选择单元112选择随机选择模式和学习结果使用模式中的任一种。在随机选择模式中,入话通知控制单元113随机地选择系数α和β的值。在学习结果使用模式中,入话通知控制单元113基于学习参数γ来选择系数α和β的值。通过提供随机选择模式,当学习结果不正确时,学习结果可能发散到使得学习结果不会收敛的某个程度。
而且,在随机选择模式的情况下,与学习结果使用模式的情况相比,学习单元114将学习程度提高得更多。也即,在随机选择模式的情况下,γ值更大程度地基于学习结果发生改变。作为结果,随机选择模式中的学习结果容易被反映到γ值,并且当如上所述学习结果不正确时,会容易地获得使学习结果发散到某个程度的效果,使得学习结果不收敛。
此外,随着学习结果的值所指示的学习程度提高时,模式选择单元112提高选择学习结果使用模式的概率。例如,模式选择单元112将值γ11到γmn的标准偏差乘以预设系数δ(0<δ≤1),并且以等于该相乘结果值的概率来选择学习结果使用模式。因此,通过随着γ分布的偏移的缩小而提高选择随机选择模式的概率,在学习还没有进展的阶段中随机选择系数α和β的概率增大,并且可以基于系数α和β的各种值(也即,通过均匀地选择系数α和β的值)执行学习。作为结果,在甚至不基于正确的系数α和β进行一次入话通知的情况下,可以降低收敛到不正确的学习结果的概率。
如图4中的步骤S182中所示,即使当移动终端设备1按不同于移动周期T的入话通知样式进行入话通知时,学习单元114也可以执行学习。例如,当移动终端设备1按具有不同于移动周期T的周期的入话通知样式进行入话通知时,除了图3中示出的参数γ之外,存储单元130还存储多个预设入话通知周期(用于重复入话通知样式的周期)的各个选择概率。
当存在对入话的响应时,学习单元114根据上面描述的情况更新γ值,并在此外增大对已选过的入话通知周期的选择概率。
作为结果,入话通知控制单元113能够容易地重选已经被证明能够使得用户将注意到入话通知的γ值和入话通知周期。因此,与移动终端设备1设置与移动周期T对应的入话通知开始定时和入话通知时间的上述情形一样,即使移动终端设备1按不同于移动周期的入话通知样式进行入话通知,进行入话通知的定时也可被确定为使得用户容易地注意到该入话通知。
移动终端设备1可以检测用户的操作模式,并且针对用户的各个操作模式学习入话通知开始定时和入话通知时间。例如,在图6示出的本示例性实施例的修改示例中,主控制单元110还包括操作模式检测单元115。该操作模式检测单元115基于移动周期获得单元111获得的移动终端设备1的移动周期T将用户的操作模式设置为散步模式、快走模式和跑步模式中的任意一种。具体地,当移动周期T等于或大于预定的跑步模式确定阈值时,操作模式检测单元115被设置为跑步模式,当移动周期T小于预定的散步模式确定阈值时,操作模式检测单元115将操作模式设置为散步模式,以及当移动周期T具有在两者间的中间值时,操作模式检测单元115将操作模式设置为快走模式。
存储单元130存储各个操作模式的参数γ。当已经执行对入话的响应时,学习单元114更新该时间的操作模式的参数γ的值。
因此,移动终端设备1学习针对用户的各个操作模式的入话通知开始定时和入话通知时间。由此,当各个操作模式的正确的入话通知开始定时和入话通知时间不同时,在与操作模式对应的正确的入话通知开始定时和入话通知时间上进行入话通知的概率可以增大。
本发明的这些示例性实施例的适用范围不限于在接收入话时的入话通知。本发明的这些示例性实施例可以应用于给用户的各种类型的通知,诸如进入邮件通知或告警功能。当本发明的这些示例性实施例被应用到各种类型的通知时,学习单元114可以执行对这些各种类型的通知共有的入话通知开始定时和入话通知时间的学习,或者可以执行对各个类型的通知的入话通知开始定时和入话通知时间的学习。
对于如进入邮件通知中那样的进行入话通知的时间较短的通知,主控制单元110可以基于显示单元160在从进入邮件通知的开始起的某个时间(例如,30秒)内是否接收到对进入邮件的响应操作来确定是否存在对进入邮件的响应。因此,可以更精确地确定用户是否注意到进入邮件通知,以及可以更适当地执行学习。
如上文所描述的,主控制单元110可以通过由CPU执行程序来实现。因此,用于实现主控制单元110的全部或部分功能的程序可以记录在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中,并且由计算机系统读取和执行所述记录在记录介质中的程序以执行各个单元的处理。此处所称的“计算机系统”包括OS和硬件,诸如外设。
“计算机系统”还包括在使用WWW系统时的网站提供环境(或者显示环境)。
“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是便携式介质,诸如软盘、磁光盘、ROM、CD-ROM、以及诸如集成在计算机系统中的硬盘等存储器设备。“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包括:动态地在一小段时间内保存程序的介质,诸如当经由通信线路传输程序的通信线路,所述通信线路诸如是网络(如互联网)或者电话线;以及在特定时间内保存程序的介质,诸如计算机系统中的易失性存储器,在该情况下其被称为服务器或者客户端。功能的一部分可以通过程序来实现,或者所述功能可以通过已经记录在计算机系统中的程序的组合来实现。
上面已经参考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具体配置不限于这些示例性实施例,并且还包括不偏离本发明的范围的设计改变。
本申请基于在2010年10月28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10-241899,并且要求基于其的优先权益,通过引用将其公开内容全部并入本文。
工业适用性
本发明可被应用到移动终端设备、当移动终端设备向用户进行通知时的通知方法、以及用于该通知方法的程序。根据该设备、方法和程序,可以确定进行通知的定时,使得用户能够容易地注意到该通知。
参考符号
1移动终端设备
110主控制单元
111移动周期获得单元
112模式选择单元
113入话通知控制单元
114学习单元
115操作模式检测单元
120通信单元
130存储单元
141麦克风
142扬声器
150音频信号处理单元
160显示单元
170操作单元
180振动单元
190加速度传感器

Claims (7)

1.一种移动终端设备,包括:
事件检测单元,所述事件检测单元检测预定事件的发生;
通知单元,所述通知单元向所述移动终端设备的用户进行事件发生的通知;
操作单元,所述操作单元接收所述移动终端设备的所述用户执行的对所述通知的响应操作;
移动周期获得单元,所述移动周期获得单元获得所述移动终端设备的空间移动的样式周期;以及
学习单元,所述学习单元基于所述样式周期以及所述操作单元是否已经接收所述响应操作的结果来学习通知定时和通知时间,
所述通知单元基于所述学习单元学习的所述通知定时和所述通知时间来进行所述通知;
其中,所述移动终端设备还包括:
模式选择单元,所述模式选择单元选择随机选择模式和学习结果使用模式中的任意一种,
其中,当所述模式选择单元选择所述随机选择模式时,所述通知单元基于从多个预定通知定时中随机选择的通知定时和从多个预定通知时间中随机选择的通知时间来进行通知,以及
当所述模式选择单元选择所述学习结果使用模式时,所述通知单元基于根据按照所述学习单元的学习设置的选择概率从多个预定通知定时中选择的通知定时和根据按照所述学习单元的学习设置的选择概率从多个预定通知时间中随机选择的通知时间来进行通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设备,其中,与所述模式选择单元选择所述学习结果使用模式时相比,当所述模式选择单元选择所述随机选择模式时,所述学习单元根据所述操作单元是否已经接收到所述响应操作的结果来将所述选择概率的值的改变程度提到更高。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设备,其中,随着所述选择概率的值所指示的学习程度在前进,所述模式选择单元增大选择所述学习结果使用模式的概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设备,还包括:
操作模式检测单元,所述操作模式检测单元检测所述移动终端设备的所述用户的操作模式,
其中,所述学习单元学习针对所述操作模式检测单元检测到的每个操作模式的通知定时和通知时间,以及
所述通知单元基于根据以下各项选择的通知定时和通知时间来进行通知:所述操作模式检测单元检测到的操作模式,以及依照所述学习单元的学习设置的所述操作模式中的选择概率。
5.一种通知方法,包括步骤:
检测预定事件的发生;
向移动终端设备的用户进行事件发生的通知;
接收所述移动终端设备的所述用户执行的对所述通知的响应操作;
获得所述移动终端设备的空间移动的样式周期;以及
基于所述样式周期以及是否已经接收所述响应操作的结果来学习通知定时和通知时间,
在所述进行通知的步骤中,所述通知是基于在所述学习步骤中学习的所述通知定时和所述通知时间来进行的;
所述通知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选择随机选择模式和学习结果使用模式中的任意一种,
其中,在所述进行通知的步骤中,当在所述选择模式的步骤中选择所述随机选择模式时,基于从多个预定通知定时中随机选择的通知定时和从多个预定通知时间中随机选择的通知时间来进行通知,以及
当在所述选择模式的步骤中选择所述学习结果使用模式时,基于根据按照所述学习步骤中的学习设置的选择概率从多个预定通知定时中选择的通知定时和根据按照所述学习步骤中的学习设置的选择概率从多个预定通知时间中随机选择的通知时间来进行通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通知方法,其中,在所述学习步骤中,与在所述选择模式的步骤中选择所述学习结果使用模式时相比,当在所述选择模式的步骤中选择所述随机选择模式时,根据是否已经接收到所述响应操作的结果来将所述选择概率的值的改变程度提到更高。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通知方法,还包括步骤:
检测所述移动终端设备的所述用户的操作模式,
其中,在所述学习步骤中,学习针对在所述检测操作模式的步骤中检测到的每个操作模式的通知定时和通知时间,以及
在所述进行通知的步骤中,基于根据以下各项选择的通知定时和通知时间来进行通知:在检测所述操作模式的步骤中检测到的操作模式,以及依照在所述学习步骤中的学习设置的所述操作模式中的选择概率。
CN201180051652.2A 2010-10-28 2011-10-28 移动终端设备、通知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19013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241899 2010-10-28
JP2010241899 2010-10-28
PCT/JP2011/074952 WO2012057326A1 (ja) 2010-10-28 2011-10-28 携帯端末装置、通知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90136A CN103190136A (zh) 2013-07-03
CN103190136B true CN103190136B (zh) 2016-03-02

Family

ID=459940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51652.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190136B (zh) 2010-10-28 2011-10-28 移动终端设备、通知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078233B2 (zh)
EP (1) EP2635003B1 (zh)
JP (1) JP5880440B2 (zh)
CN (1) CN103190136B (zh)
WO (1) WO201205732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217410B2 (ja) * 2014-01-27 2017-10-25 富士通株式会社 端末装置、振動出力プログラム及び振動出力方法
CN105430174A (zh) * 2015-11-03 2016-03-23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控制振动的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US10193740B1 (en) * 2016-05-24 2019-01-29 Mbit Wireles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notification control
WO2023248392A1 (ja) * 2022-06-22 2023-12-28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通知のための振動を発生させる端末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73386A (zh) * 2010-06-13 2010-10-27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及其来电提示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927534B2 (ja) * 1990-11-17 1999-07-28 マツダ株式会社 自動変速機の油圧制御装置
JP3262340B2 (ja) * 1990-12-14 2002-03-04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
JPH07273843A (ja) * 1994-03-25 1995-10-20 Nec Corp 携帯無線機の着信通報方法及び通報装置
JP3233038B2 (ja) * 1996-08-26 2001-11-26 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筒内噴射型火花点火式内燃エンジンの制御装置
US5917891A (en) * 1996-10-07 1999-06-29 Northern Telecom, Limited Voice-dialing system using adaptive model of calling behavior
JP2000196713A (ja) * 1998-12-25 2000-07-14 Kyocera Corp 電話機の着信通知方法
JP2000305589A (ja) * 1999-04-16 2000-11-02 Kobe Steel Ltd 適応型音声認識装置,音声処理装置,及びペット玩具
WO2002000116A1 (de) * 2000-06-29 2002-01-03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Modulares röntgendiagnostikgerät
US6813491B1 (en) * 2001-08-31 2004-11-02 Openwave System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dapting settings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s in accordance with user proximity
JP2003134189A (ja) 2001-10-26 2003-05-0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携帯型電話装置および着信通知方法
JP2003258944A (ja) * 2002-02-28 2003-09-12 Nec Saitama Ltd 折り畳み式携帯電話機およびスライド式携帯電話機
KR100556858B1 (ko) * 2003-06-20 2006-03-1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 통신 단말기의 자동 제어 방법
JP4213598B2 (ja) * 2004-01-21 2009-01-21 アルゼ株式会社 携帯電話機及び携帯電話機の制御プログラム
US7864715B2 (en) * 2005-03-28 2011-01-04 Kyocera Corporation Data communication method, communication server system, and communication terminal
JP2006325089A (ja) * 2005-05-20 2006-11-30 Nec Infrontia Corp 電話装置、電話交換機及び電話回線接続方法
JP4675215B2 (ja) * 2005-11-11 2011-04-20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情報通知装置およびその方法
JP4511452B2 (ja) * 2005-11-18 2010-07-28 株式会社リコー 情報管理装置、動作制御方法、動作制御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JP2008099031A (ja) * 2006-10-12 2008-04-24 Sky Kk 携帯端末
JP2008112209A (ja) * 2006-10-27 2008-05-15 Omron Corp 稼働状態モニタリング装置、稼働状態モニタリング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08148155A (ja) * 2006-12-12 2008-06-26 Sky Kk 携帯端末
JP2008167355A (ja) * 2007-01-04 2008-07-17 Ntt Docomo Inc 移動通信端末及び着信通知制御方法
JP2009135675A (ja) 2007-11-29 2009-06-18 Kyocera Corp 携帯電子機器
US8676224B2 (en) * 2008-02-19 2014-03-18 Apple Inc. Speakerphone control for mobile device
JP2009290306A (ja) 2008-05-27 2009-12-10 Casio Hitachi Mobile Communications Co Ltd 携帯端末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US8208407B2 (en) * 2008-08-15 2012-06-26 Cisco Technology, Inc. Optimized flush operation in response to topology changes for spanning tree protocols
JP4517253B2 (ja) * 2008-09-30 2010-08-04 株式会社カシオ日立モバイル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ズ 通信端末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JP5464404B2 (ja) 2009-04-02 2014-04-09 独立行政法人物質・材料研究機構 希土類酸化物蛍光体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希土類酸化物蛍光体を用いた薄膜の製造方法
US20100261509A1 (en) * 2009-04-10 2010-10-14 Movik Networks Vibration Modulation Applications and Techniques in Mobile devices
JP5440080B2 (ja) * 2009-10-02 2014-03-12 ソニー株式会社 行動パターン解析システム、携帯端末、行動パターン解析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73386A (zh) * 2010-06-13 2010-10-27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及其来电提示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635003A4 (en) 2017-04-05
JP5880440B2 (ja) 2016-03-09
CN103190136A (zh) 2013-07-03
JPWO2012057326A1 (ja) 2014-05-12
US9078233B2 (en) 2015-07-07
WO2012057326A1 (ja) 2012-05-03
EP2635003B1 (en) 2018-08-15
EP2635003A1 (en) 2013-09-04
US20130210487A1 (en) 2013-08-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809542B (zh) 应用程序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JP6538825B2 (ja) 可変触覚出力のための意味論的フレームワーク
KR101549719B1 (ko) 전자 장치 이벤트를 위한 통지 프레임워크의 개발
KR101753509B1 (ko) 소셜 그래프들, 스피치 모델들, 및 사용자 콘텍스트를 통해 모바일 디바이스 사용자에 근접한 사람들을 식별하는 것
CN103929835A (zh) 闹钟振铃的控制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4158955A (zh) 事件提醒方法及装置
CN104052857A (zh) 移动设备的控制装置和方法
CN103473039A (zh) 为了响应通知而生成基于上下文的选项
CN103190136B (zh) 移动终端设备、通知方法
CN106510720B (zh) 一种用户状态的提示方法及装置
JP6400871B1 (ja) 発話制御装置、発話制御方法、および発話制御プログラム
EP3822934B1 (en) Hand-washing monitoring method and hand-washing monitoring system
JP2009206868A (ja) 携帯通信端末、着信報知方法
CN108108090B (zh) 通信消息提醒方法及装置
CN107295183A (zh) 一种闹钟提醒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终端
CN109886408A (zh) 一种深度学习方法及装置
CN103973866A (zh) 智能闹钟侦测系统及方法
CN108632461A (zh) 闹钟提醒的方法、装置、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JP2019164709A (ja) 出力制御装置、出力制御方法、および出力制御プログラム
CN109800097A (zh) 通知消息提醒方法、存储介质和移动终端
CN108769871A (zh) 发声方法、装置、电子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0708422A (zh) 一种智能应急的方法、装置、存储介质以及终端
CN108924921A (zh) 时间同步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终端及系统
JP2009222456A (ja) アラーム通知時刻変更方法
JP2012049896A (ja) 端末装置及びその着信通知方法並びにそのプログラ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NEC CORP.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NEC MOBILE COMMUNICATION, LTD.

Effective date: 20150630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53 Correction of patent of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Kanagawa, Japan

Applicant after: NEC Mobile Communications Ltd.

Address before: Kanagawa, Japan

Applicant before: NEC CASIO Mobile Communications, Ltd.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PPLICANT; FROM: NEC CASIO MOBILE COMMUNICATIONS, LTD. TO: NEC MOBILE COMMUNICATION, 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0630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Applicant after: NEC Corp.

Address before: Kanagawa, Japan

Applicant before: NEC Mobile Communications Ltd.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302

Termination date: 2019102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