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87894B - 电力转换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力转换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187894B
CN103187894B CN201210156563.0A CN201210156563A CN103187894B CN 103187894 B CN103187894 B CN 103187894B CN 201210156563 A CN201210156563 A CN 201210156563A CN 103187894 B CN103187894 B CN 10318789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ic power
side region
substrate
casing
rea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15656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187894A (zh
Inventor
山中泰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skawa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Yaskawa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skawa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Yaskawa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1878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8789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18789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8789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14Mounting supporting structure in casing or on frame or rack
    • H05K7/1422Printed circuit boards receptacles, e.g. stacked structures, electronic circuit modules or box like frames
    • H05K7/1427Housings
    • H05K7/1432Hous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ower drive units or power converte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00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e.g.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mechanical driving motors or auxiliary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14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mechanical loads, e.g. with hand-held machine tools or fa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14Mounting supporting structure in casing or on frame or rack
    • H05K7/1422Printed circuit boards receptacles, e.g. stacked structures, electronic circuit modules or box like frames
    • H05K7/1427Housings
    • H05K7/1432Hous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ower drive units or power converters
    • H05K7/14322Hous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ower drive units or power converters wherein the control and power circuits of a power converter are arranged within the same casing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3/0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 H02M3/0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 H02M3/0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3/1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 H02M3/14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 H02M3/15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924/0001Technical content checked by a classifier
    • H01L2924/0002Not covered by any one of groups H01L24/00, H01L24/00 and H01L2224/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力转换装置。根据实施方式的电力转换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能够设置在安装用壁面上并且所述箱体内设置有电抗器和电力转换用基板,所述电力转换用基板用于执行预定发电装置与商用电力系统之间的电力转换。所述箱体分为中央区域、第一侧区域和第二侧区域,该第一侧区域和该第二侧区域把所述中央区域夹在中间。所述电抗器设置在所述中央区域内。

Description

电力转换装置
技术领域
在此讨论的实施方式涉及一种电力转换装置。
背景技术
近来已经研发出一种用于提供从阳光等获得的能量的系统。为了在一般家庭中使用由阳光等所产生的电能,需要将所产生的DC电力转换为AC电力并且提供转换后的AC电力的电力转换装置。
例如,作为所述电力转换装置,已知一种电力调节器,该电力调节器利用升压电路对太阳能电池所产生的DC电力进行升压,并随后使用逆变电路将升压后的DC电力转换为与AC电源系统的AC电力大致相同的AC电力。
这种传统技术是已知的,例如,在日本专利公开第2011-160568号公报中所公开的。
然而,作为用于一般家庭的壁挂型装置,传统电力转换装置仍然需要对该装置自身进行改进,以具有更适于壁挂的结构。
换言之,包括日本专利公开第2011-160568号公报中所公开的电力转换装置的结构的传统结构是:在容纳于箱体内的用于构成电力转换装置的部件中,相对重的电抗器设置在箱体的一侧的结构。因此,它的重心向一侧缘倾斜,从而使得壁挂状态易于变得不稳。
根据实施方式的一方面,本实施方式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于壁挂的电力转换装置。
发明内容
根据实施方式的一方面的电力转换装置包括:箱体,该箱体能够被设置在安装用壁面上,并且该箱体内设置有电抗器和电力转换用基板,所述电力转换用基板用于执行预定发电装置与商用电力系统之间的电力转换。所述箱体被分为中央区域、第一侧区域和第二侧区域,所述中央区域夹在第一侧区域和第二侧区域中间,并且电抗器被设置在所述中央区域内。
根据实施方式的一方面,能够提供一种适于壁挂的电力转换装置,所述电力转换装置的重心靠近中心,因此不会失去平衡。
附图说明
通过结合附图来参照下文的详细描述,可容易获得并更易于理解对本发明的更完整的鉴析及其带来的众多优点,其中:
图1是例示出根据实施方式的电力转换装置的使用状态的说明图;
图2是例示出电力转换装置的箱体的内部布局的典型说明图;
图3是电力转换装置的第一基板的电路图;
图4是电力转换装置的局部分解透视图;
图5是电力转换装置的分解透视图;
图6A是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电力转换装置的前视图;
图6B是电力转换装置的左视图;
图6C是电力转换装置的右视图;
图6D是电力转换装置的平面图;
图6E是电力转换装置的底视图;
图7是电力转换装置的透视图;
图8A是沿图6A的A-A线截取的、局部省略并放大的截面图;
图8B是沿图6A的B-B线截取的、局部省略并放大的截面图;
图9是通过切开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电力转换装置的箱体的一部分而得到的说明图;以及
图10是电力转换装置的箱体的上盖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实施方式的电力转换装置包括:箱体,该箱体可以被设置在安装用壁面上,并且箱体内设置有电抗器和电力转换用基板,该电力转换用基板用于执行预定发电装置与商用电力系统之间的电力转换。箱体被分为中央区域、第一侧区域和第二侧区域,中央区域夹在第一侧区域和第二侧区域中间,并且电抗器被设置在中央区域内。
图1是例示出根据实施方式的电力转换装置1的使用状态的说明图。图2是例示出电力转换装置1的箱体10的内部布局的典型说明图。图3是电力转换装置1的电力转换用基板的电路图。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电力转换装置1具有电力转换装置设置在预定安装用壁面200上的壁挂结构。换言之,例如可以将电力转换装置1经由安装底座120安装在住宅建筑的安装用壁面200上。此外,在例示电力转换装置1时,图4至图10表示安装底座120设置在电力转换装置1的背面。
如图1例示,安装在安装用壁面200上的电力转换装置1经由输入缆线3连接至为DC电力生成装置的太阳能电池板2,并且经由单相三线输出缆线4连接至AC电源40。此外,太阳能电池板2由接收阳光并生成DC电力的多个太阳能电池构成。例如,太阳能电池板2被设置在住宅建筑物的屋顶上等。
电力转换装置1在箱体右侧面上具有作为输出端子的插座410。例如,在停电期间,可以通过将接电绳(cord)420连接到插座410,来向家用电器430提供电力。下文中,在说明电力转换装置1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时,通过上下、左右、前后、以及近侧和远侧来表示方向。在这种情况下,各方向的基准是在用户将电力转换装置1安装在壁上并且从电力转换装置的正面观看电力转换装置时,箱体的方向。
以此方式,电力转换装置1可以将接收阳光的太阳能电池板2所生成的DC电力转换为AC电力,并且可以将转换后的AC电力提供给AC电源40和家用电器430。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电力转换装置1可以被设置在安装用壁面200上,并且包括用于设置在安装用壁面200上的箱体10。如图2例示,箱体10内设置有电抗器7和作为配电基板(powerboard)的电力转换用基板6。
电力转换用基板6执行作为预定发电装置的太阳能电池板2与商用电力系统之间的电力转换,商用电力系统诸如AC电源40和家用电器430。电抗器7具有以下的功能:对要提供给电力转换用基板6的DC电力进行升压,以及抑制电力转换用基板6所产生的高次谐波向外部流出。
如图2中例示,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电力转换装置1的电抗器7包括直流电抗器71和交流电抗器72。如果需要,直流电抗器71对要提供给电力转换用基板6的第一基板(下文称为“第一基板61”)的DC电力进行升压。交流电抗器72抑制第一基板61产生的高次谐波向外部流出。在此,为了方便,图2中例示出直流电抗器71位于比交流电抗器72更向上的位置。然而,如下文,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电力转换装置1也可以具有直流电抗器71位于比交流电抗器72更向下的位置(见图4和图5)的结构。
电力转换用基板6包括:第一基板61、电力模块600、以及第二基板62。第一基板61设置有主电路平滑电容器610和缓冲电路(未例示)。电力模块600包括开关元件601至606(见图3),开关元件601至606电连接到主电路平滑电容器610和缓冲电路。第二基板62设置有控制开关元件601至606的开关元件控制电路。
如图2中例示,箱体10还设置有滤波器基板8和外部连接端子台9。外部连接端子台9包括针对电力转换用基板6的输入端子和输出端子。滤波器基板8包括用于去除电力转换用基板6所产生的高频噪声的输出侧噪声滤波器82和输入侧噪声滤波器81。
这样,太阳能电池板2产生的DC电力经由设置在箱体10的一侧端面上的外部连接端子台9的输入端子,从滤波器基板8的输入侧噪声滤波器81,到达设置有主电路平滑电容器610的平滑单元。随后,DC电力从平滑单元到达电力模块600以转换为AC电力,电力模块600包括构成下文描述的矩阵转换电路的开关元件601至606。此后,将从DC电力转换而来的AC电力经由用于抑制高次谐波的交流电抗器72和输出侧噪声滤波器82,提供给设置在箱体10的一侧端面上的外部连接端子台9上的AC电源40以及插座410。
如图2中例示,上述电力转换装置1的横向长且大致为矩形的箱体10分为中央区域13、第一侧区域11和第二侧区域12,中央区域13夹在第一侧区域11与第二侧区域12中间。电力转换装置1中相对重的电抗器7设置在中央区域13中。
换言之,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电抗器7包括用于升压的直流电抗器71和用于抑制高次谐波的交流电抗器72。包括直流电抗器71和交流电抗器72的电抗器7的重量占到电力转换装置1总重量的30%到40%。重负载的电抗器7设置在箱体10的大致中央位置以获得更好的重量平衡。
通过采用这种结构,改进了电力转换装置1的重量平衡,由此,即使电力转换装置1处于如图1所示地安装在安装用壁面200上的状态下,电力转换装置1的姿态也稳定。换言之,将安装底座120附接到安装用壁面200上的固定装置(诸如螺丝钉等)不具有局部集中负载,因此可以将电力转换装置1固定在壁面上。
如图2例示,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电力转换装置1包括设置在第一侧区域11中的电力转换用基板6。此外,外部连接端子台9和包括用于去除电力转换用基板6所产生的高频噪声的输出侧噪声滤波器82和输入侧噪声滤波器81的滤波器基板8设置在第二侧区域12中。因此,主电路可以通过在箱体10中通过执行仅一个往复动作完成对主电路的布线的简单布线进行电连接,该一个往复动作的起点和终点为外部连接端子台9的输入端子和输出端子,而转折点为电力转换用基板6。换言之,使得节约布线成为可能并且使得进一步减少电力转换装置1的尺寸和重量成为可能。
在此,已经说明了第一侧区域11在中央区域13左侧,而第二侧区域12在中央区域13的右侧。这样的位置可以互换。此外,电力转换用基板6的容纳区域也可以与外部连接端子台9和滤波器基板8的容纳区域互换。换言之,外部连接端子台9和滤波器基板8可以设置在第一侧区域11中,而电力转换用基板6可以设置在第二侧区域12中。
如上文,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电力转换装置1的箱体10在长度方向上划分为三个区域(第一侧区域11、中央区域13、以及第二侧区域12),并且重负载的电抗器7设置在中央区域13中。此外,比电抗器7重量轻的电力转换用基板6设置于第一侧区域11和第二侧区域12二者中的一方内,第一侧区域11和第二侧区域12设置在中央区域的两侧以将中央区域夹在中间。另一方面,比电抗器7重量轻的外部连接端子台9和滤波器基板8设置在另一区域内。
电力转换单元具有以下结构:设置在第一侧区域11中的电力转换用基板6的第一基板61连接到电力模块600,以将太阳能电池板2所生成的DC电力转换为AC电力。电力模块600包括构成矩阵转换电路的多个开关元件601至606(见图3)。此外,主电路平滑电容器610设置在第一基板61内。
此外,除第一基板61和第二基板62之外,设置有主控制电路的主控制基板63也设置在第一侧区域11内。在此,主控制基板63可以设置在第二侧区域12中。
设置有操作开关21和21以及显示单元23的输入输出基板20设置在第二侧区域12中(见图4和9)。
此外,电力模块600设置得靠近第一基板61的背面。如图3例示,电力模块600具有包括多个开关元件601至606的电路。
第二基板62的开关元件控制电路(见图2)控制开关元件601至606。在图3中,省略了交流电抗器72的例示。
在此,将参考图4和图5对箱体10的内部结构进行更详细说明。图4和图5是电力转换装置1的分解透视图。
如图4中例示,当从前侧观看时,形成电力转换装置1的外观的箱体10被形成为横向长的大致矩形形状。箱体10包括大致矩形的箱状主体100,箱状主体100具有在前面的开口部110a和通过绝缘板150可拆卸地附接到开口部110a的前面板110。
换言之,如图4和图5中所示,将背侧设置有电力模块600的第一基板61、第二基板62、以及主控制基板63从远侧按照预定间隔以交叠的方式顺序设置在第一侧区域11内。
在本实施方式中已经说明了由矩阵转换电路构成电力转换单元的情况。然而,本实施方式并不限于矩阵转换电路。电力转换单元可以由逆变电路和升压斩波电路构成。
如图5中例示,散热器630附接在箱状主体100的背面,而第一基板61通过基板固定座620附接至散热器630。此外,设置在第一基板61背面的电力模块600抵靠在散热器630上,以释放开关元件601至606所产生的热量,由此防止蓄热。此外,在基板固定座620中形成有容纳电力模块600的矩形开口621。
在散热器630中形成有多个波形翅片632,以能够在无需超过必要限度地提高翅片高度的情况下,提高冷却效率。此外,在散热器630中形成有延伸到中央区域13的散热器延伸单元633。散热器延伸单元633抵靠在电抗器7上。
由此,第一基板61与第二基板62、以及第二基板62与主控制基板63在前后方向上、以预定间隔相邻地设置在第一侧区域11内。开关元件601至606经由设置在第一基板61上的端子,通过针状导体(pinconductor)的叠装连接器(stackingconnector)640,电连接至第二基板62的开关元件控制电路。
因此,可以以最短间隔连接基板,以缩短布线长度,由此可以抑制噪声的发生。此外,第一基板61、第二基板62、以及主控制基板63以交叠的方式设置在第一侧区域11中,因此可以实现箱体10的空间节约。
换言之,必须避免噪声的影响,以高精度将从第二基板62的开关元件控制电路输出的信号发送到开关元件601至606。因此,优选的是,尽可能地缩短第一基板61与第二基板62之间的距离。另一方面,必须抑制开关元件601至606所产生的热量,使得热量不会传播至第二基板62的开关元件控制电路。
因此,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第一基板61和第二基板62是分开的并且由叠装连接器640连接在一起。因此,可以实现抑制噪声的发生和避免热量的影响。此外,因为使用叠装连接器640来实现节约布线,所以可以为电力转换装置1的小型化做出贡献。
同时,如图5中例示,主电路平滑电容器610设置在第一基板61下方。因为箱体10的下部靠近在下面板103上形成的隙缝群103a,并且在箱体10中相对容易形成低温,所以使得由热量引起的对寿命的不良影响尽可能地不发挥作用。此外,隙缝群102a形成在箱体10的上面板102上,面向下面板103的隙缝群103a。此外,下面板103的一部分被切除,并且在切除部内设置有端子罩106,电缆插入套107嵌装在端子罩106中。
如图4中例示,当移开前面板110和绝缘板150时,在第二侧区域12中,输入输出基板20和浪涌抑制基板30从开口部100a中暴露出来。
滤波器基板8设置在距离输入输出基板20和浪涌抑制基板30预定距离的远侧(见图5)。
换言之,如图4和图5中所示,滤波器基板8设置在第二侧区域12中的远侧,而输入输出基板20和浪涌抑制电路板30以交叠方式按照预定间隔设置。
浪涌抑制基板30设有以彼此分开的状态排列在一起的变阻器和避雷器。通过将浪涌抑制基板30设置在靠近前面板110的位置处,可以非常容易地执行更换。
如图4中例示,当将前面板110和绝缘板150移开时,罩着中央区域13的金属的前侧电抗器罩73从开口部100a中暴露出来。
换言之,通过使用金属的前侧电抗器罩73、左侧电抗器罩74、右侧电抗器罩75、以及散热器延伸单元633作为隔板,将中央区域13与第一侧区域11和第二侧区域12分开(见图4和图5)。
换言之,如图2所示,中央区域13由前侧电抗器罩73、左侧电抗器罩74、右侧电抗器罩75、以及散热器延伸单元633围绕,由此形成风洞700。
在风洞700中形成有从形成在箱体10的下面板103上的隙缝群103a到形成在上面板102上的隙缝群102a的、垂直方向的排热流路701(见图2)。
将直流电抗器71和交流电抗器72分别设置在风洞700的上侧和下侧上。因此,将布置在构成风洞700的中央区域13中的电抗器7设置于排热流路701的中间位置,由此有效地对电抗器7冷却。此外,将直流电抗器71和交流电抗器72直接附接于构成风洞700的一部分的散热器延伸单元633。因此,进一步增加冷却效果。
由此,因为散热器630设置在箱体10的内部并且抵靠在容易产生热量的电抗器7和电力转换用基板6上,所以可以有效地抑制箱体10中的温度升高。此外,因为风洞700由金属板形成,所以可以尽可能地避免由电抗器7所引起的辐射噪声的影响,由此使得设置在第一侧区域11和第二侧区域12中的诸如电力转换用基板6、主控制基板63、以及滤波器基板8等的电气部件具有高可靠性。
同时,当直流电抗器71和交流电抗器72包括在同一电力转换装置1时,直流电抗器71重。因此,因为相对重的直流电抗器71放置在下侧,所以即使仅考虑中央区域13,重量平衡也良好。
在图4中,标号650表示第二基板固定座,标号201表示主控制基板固定座,并且标号301表示浪涌抑制基板固定座。此外,在图5中,标号370表示滤波器基板固定座。固定座由树脂形成,实现重量轻。此外,通过使用固定座便于装配基板。
下面,将参考图6A至图10对电力转换装置1的外部形状进行说明。图6A是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电力转换装置1的前视图。图6B、6C、6D、以及6E分别是其的左视图、右视图、平面图、以及底视图。此外,图7是电力转换装置1的透视图。此外,图8A是图6A的A-A的放大截面图;图8B是图6A的B-B的放大截面图。此外,图9是通过切开电力转换装置1的箱体10的一部分而获得的说明图。图10是电力转换装置1的箱体10的上面板罩15的说明图。
呈现电力转换装置1的外观的箱体10由金属板形成。此外,如图6和图7中所示,箱体10包括在前面具有开口部100a的箱状主体100和附接于开口部110a的前面板110。
如图6A中例示,在前面板110内设置操作单元112,在操作单元112的中右位置设置有操作开关21和22以及显示单元23。
如图9中例示,操作开关21和22与构成显示单元23的七段显示器23a设置在位于前面板110背面的输入输出基板20上。此外,七段显示器23a支持从输入输出基板20面向前面板110的显示单元23突出。
前面板110由金属板形成并且具有完全圆角的(totallyround)形状。如图8A和图8B中例示,前面板110还形成在前面板110的大致中央处在水平方向延伸的肋111。肋111以使该肋111的凸部朝向内侧的方式,经过深拉加工(deepdrawingprocess)。肋111具有当从前侧观看时从左侧向右侧形成的窄宽度肋部111a(图8A),和在设置有操作单元112的区域上形成的广宽度肋部111b(图8B)。
由此,因为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电力转换装置1具有完全圆角的形状并且具有肋111,所以从设计的角度改进了前面板110的设计,这种设计从形状的角度来说最容易捕获别人的眼光,并且以最低成本实现了前面板110的刚性。
前面板110所附接到的箱状主体100由大致矩形的箱状主体形成,该大致矩形的箱状主体具有背板101、上面板102、下面板103、左侧面板104、以及右侧面板105。如图6B中所示,左把手130设置在左侧面板104下部中的、稍微靠近前面板110的位置。如图6C中所示,右把手140设置在右侧面板105上部中的、稍微靠近背面的位置。此外,插座410设置在右把手140的下方位置处。
由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电力转换装置1包括左把手130和右把手140的一对把手,左把手130和右把手140设置在形成箱状主体100的两侧壁的左侧面板104和右侧面板105上的互为对角的位置处。因此,与一般电力转换装置的对称把手相比,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电力转换装置1具有可以容易地搬运电力转换装置1搬运并且容易将电力转换装置1安装在壁上的结构。
下面更具体地说明通过在互为对角的位置处设置把手所获得的实用性。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电力转换装置1具有10余千克的重量。当将如此重的负载安装在壁上时,例如当从储存箱取出重负载时,因为左把手130和右把手140中的一个位于靠近操作员的位置,所以操作员易于从储存箱中取出该重负载。然后,当操作员举起该重负载,以将该重负载安装到壁上时,操作员的一只手置于下方,深抱起电力转换装置1,由此操作员可以易于一气呵成向上举起该重负载。
如图10和图6E中所示,箱状主体100的上面板102和下面板103分别包括隙缝群102a和103a。
形成这些隙缝群102a和103a是为了释放从电力转换用基板6和电抗器7(它们是容纳于箱体10内的主要构件)发出的热量。换言之,空气从下面板103的隙缝群103a进入并且从上面板102的隙缝群102a排出。此时,一部分气流从散热器630的波形翅片632之间通过。因此,通过波形翅片632从散热器630带走热量。
在上面板102上还设置有由树脂形成的上面板罩15。在上面板罩15上还形成盖隙缝群121。此外,将盖隙缝群121的隙缝形成为与上面板102的隙缝群102a的隙缝部分地交叠,由此可以在不妨碍排气的情况下,防止异物侵入。
由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电力转换装置1上安装有由树脂形成的上面板罩15,上面板罩15具有防止异物侵入的功能并且不增加无用的重量。因此,尽可能地防止了灰尘等侵入箱体10,防止上面板102的隙缝群102a被灰尘等堵塞。因此,来自下面板103的隙缝群103a的气流不受阻碍,可以顺利排出,由此可以抑制箱体10内部温度升高。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电力转换装置1,箱体10在长度方向上分为第一侧区域11、中央区域13、以及第二侧区域12,并且作为重负载的电抗器7设置在位于中央的中央区域13中。因此,显著地改进了重量平衡,由此可以将电力转换装置以稳定的状态设置在安装用壁面200上。
同时,设置在第一侧区域11中的电力转换用基板6变得温度高。然而,因为滤波器基板8和外部连接端子台9设置在远离第一侧区域11的第二侧区域12,而中央区域13夹在它们中间,所以可以保护滤波器基板8和外部连接端子台9不受热。此外,因为在中央区域13中形成有风洞700,所以可以对形成为将中央区域13夹在它们中间的第一侧区域11和第二侧区域12执行有效的冷却。
此外,因为可以尽可能地缩短用于连接第一基板61、第二基板62、以及主控制基板63的布线长度,所以可以防止噪声的产生。
此外,已经对上述电力转换装置1具有如下结构的情况进行了说明,即电抗器7包括用于升压的直流电抗器71和用于抑制高次谐波的交流电抗器72的结构。然而,电抗器7可包括它们中的任何一个。

Claims (7)

1.一种电力转换装置,所述电力转换装置包括:
箱体,该箱体能够设置在安装用壁面上,并且该箱体内设置有交流电抗器和电力转换用基板,该电力转换用基板用于执行预定的发电装置与商用电力系统之间的电力转换,
所述箱体分为中央区域、第一侧区域和第二侧区域,该第一侧区域和该第二侧区域把所述中央区域夹在中间,并且
由金属隔板划分出所述中央区域,并且所述中央区域构成风洞,所述风洞具有垂直方向排热流路,
所述交流电抗器设置在所述中央区域内,并且,在所述第一侧区域和所述第二侧区域中的一方中设置有所述电力转换用基板,并且在另一方中设置有至少包括用于所述电力转换用基板的输入端子和输出端子的外部连接端子台,
所述电力转换装置具有主电路的布线,该主电路的布线包括:
从所述第一侧区域和所述第二侧区域中的一方中设置的所述外部连接端子台的输入端子电连接到所述另一方中设置的所述电力转换用基板的布线;
从所述电力转换用基板电连接到所述中央区域内设置的所述交流电抗器的布线;以及
从所述交流电抗器电连接到所述一方中设置的所述外部连接端子台的输出端子的布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转换装置,其中,所述交流电抗器包括用于升压的电抗器和用于抑制高次谐波的电抗器中的一方或者双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转换装置,其中,所述电力转换用基板包括具有多个开关元件的电力模块和将所述发电装置所产生的直流电力转换为交流电力的电力转换单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转换装置,其中,在所述箱体中靠近所述安装用壁面的一侧设置有散热器,并且该散热器抵靠所述电力转换用基板和所述交流电抗器。
5.一种电力转换装置,所述电力转换装置包括:
箱体,该箱体能够设置在安装用壁面上,并且该箱体内设置有电抗器和电力转换用基板,该电力转换用基板用于执行预定的发电装置与商用电力系统之间的电力转换,
所述箱体分为中央区域、第一侧区域和第二侧区域,该第一侧区域和该第二侧区域把所述中央区域夹在中间,并且
由金属隔板划分出所述中央区域,并且所述中央区域构成风洞,所述风洞具有垂直方向排热流路,
所述电抗器设置在所述中央区域内,并且,在所述第一侧区域和所述第二侧区域中的一方中设置有所述电力转换用基板,并且在另一方中设置有至少包括用于所述电力转换用基板的输入端子和输出端子的外部连接端子台,
所述电力转换用基板包括具有多个开关元件的电力模块和将所述发电装置所产生的直流电力转换为交流电力的电力转换单元,
所述电力转换用基板包括:
第一基板,其包括所述电力模块;以及
第二基板,其包括控制所述电力模块的所述多个开关元件的开关元件控制电路,
所述第一基板设置在所述箱体中靠近所述安装用壁面的一侧,
所述第二基板相对于所述第一基板隔开预定间距交叠地设置在所述安装用壁面的相对侧,并且
所述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由针状导体电连接。
6.一种电力转换装置,所述电力转换装置包括:
箱体,该箱体能够设置在安装用壁面上,并且该箱体内设置有电抗器和电力转换用基板,该电力转换用基板用于执行预定的发电装置与商用电力系统之间的电力转换,
所述箱体分为中央区域、第一侧区域和第二侧区域,该第一侧区域和该第二侧区域把所述中央区域夹在中间,并且
由金属隔板划分出所述中央区域,并且所述中央区域构成风洞,所述风洞具有垂直方向排热流路,
所述电抗器设置在所述中央区域内,并且,在所述第一侧区域和所述第二侧区域中的一方中设置有所述电力转换用基板,并且在另一方中设置有至少包括用于所述电力转换用基板的输入端子和输出端子的外部连接端子台,
所述箱体包括:
箱状主体,该箱状主体在所述安装用壁面的相对侧具有开口部;以及
前面板,该前面板可拆卸地附接于所述箱状主体的所述开口部,并且
在靠近所述前面板的位置设置有浪涌抑制基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力转换装置,其中,在所述箱状主体的两侧壁上设置有相互位于对角位置的一对把手。
CN201210156563.0A 2011-12-28 2012-05-18 电力转换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18789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288787 2011-12-28
JP2011288787A JP5141815B1 (ja) 2011-12-28 2011-12-28 電力変換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87894A CN103187894A (zh) 2013-07-03
CN103187894B true CN103187894B (zh) 2016-01-20

Family

ID=463969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156563.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187894B (zh) 2011-12-28 2012-05-18 电力转换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8995128B2 (zh)
EP (1) EP2611273A2 (zh)
JP (1) JP5141815B1 (zh)
KR (1) KR20130076672A (zh)
CN (1) CN103187894B (zh)
BR (1) BR102012018138A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50003021A1 (en) * 2013-06-29 2015-01-01 Chicony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Inverter module
EP2879475A1 (en) * 2013-11-27 2015-06-03 SMA Solar Technology AG Solar inverter
JP2016032367A (ja) * 2014-07-29 2016-03-07 株式会社安川電機 電力変換装置
JP6424333B2 (ja) * 2014-07-30 2018-11-21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電力変換装置
JP6252688B2 (ja) * 2014-11-11 2017-12-27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パワーコンディショナ
JP6550858B2 (ja) * 2015-03-31 2019-07-31 富士電機株式会社 電力変換装置
CN105119498B (zh) * 2015-09-14 2017-11-28 中车永济电机有限公司 轨道车辆辅助变流器系统及轨道车辆
ES2744439T3 (es) 2015-09-14 2020-02-25 Fronius Int Gmbh Inversor para transformar una tensión continua en una tensión alterna
JP6550001B2 (ja) * 2016-03-14 2019-07-24 株式会社日立産機システム パワーコンディショナおよびそれに接続したケーブルの盗難検知方法
JP6550002B2 (ja) * 2016-03-14 2019-07-24 株式会社日立産機システム パワーコンディショナおよびそれに接続したケーブルの盗難検知方法
JP2018174610A (ja) * 2017-03-31 2018-11-08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電力変換装置
JP6492293B2 (ja) * 2017-12-04 2019-04-03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インバータ装置
CN113728734A (zh) * 2020-07-20 2021-11-30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以及车辆的控制系统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744A (zh) * 1995-03-07 1996-09-11 东芝株式会社 空调机的室内单元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257753B2 (ja) * 1995-03-31 2002-02-18 東芝キヤリア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TW336271B (en) * 1995-06-13 1998-07-11 Sanyo Electric Co Solar generator and an air conditioner with such a solar generator
JP3219719B2 (ja) * 1997-10-07 2001-10-15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電源装置
US5942818A (en) * 1998-02-06 1999-08-24 Isuzu Ceramics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Control apparatus for engine-driven permanent magnet type synchronous generators
JP2001028884A (ja) * 1999-07-12 2001-01-30 Sanyo Electric Co Ltd 電源装置
JP3997730B2 (ja) * 2001-06-20 2007-10-24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電力変換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移動体
US7324337B2 (en) * 2004-04-19 2008-01-29 Jeffry Padin Compact rugged computer system for mobile applications
US7388348B2 (en) * 2005-07-15 2008-06-17 Mattichak Alan D Portable solar energy system
JP5418847B2 (ja) * 2009-08-04 2014-02-19 株式会社安川電機 電力変換装置
JP2011160568A (ja) 2010-02-01 2011-08-18 Sanyo Electric Co Ltd 系統連系発電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744A (zh) * 1995-03-07 1996-09-11 东芝株式会社 空调机的室内单元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141815B1 (ja) 2013-02-13
US8995128B2 (en) 2015-03-31
JP2013138577A (ja) 2013-07-11
KR20130076672A (ko) 2013-07-08
US20130170270A1 (en) 2013-07-04
EP2611273A2 (en) 2013-07-03
CN103187894A (zh) 2013-07-03
BR102012018138A2 (pt) 2017-07-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187894B (zh) 电力转换装置
JP5265825B1 (ja) パワーコントロールユニット
US20120045665A1 (en) Battery pack
JP6100415B2 (ja) 配電盤
JP2014093868A (ja) 配電盤
KR20160069367A (ko) 태양광 인버터 스택
WO2020170442A1 (ja) 充放電装置
JP5704760B2 (ja) 急速充電器
JP5999308B2 (ja) パワーコンディショナ
JP3664056B2 (ja) 系統連系電力変換器
JP2013198175A (ja) パワーコンディショナ
CN105703644A (zh) 功率转换装置
JP5889256B2 (ja) 配電盤
JP5987163B2 (ja) 電力変換装置
WO2014187064A1 (zh) 一种用于中高压变频器的功率模块及包含其的变频器
CN103618221B (zh) 一种ups系统
CN212627658U (zh) 一体化的精密逆变焊接电源
JP2019176534A (ja) 蓄電池システム
JP6635364B2 (ja) 集電箱
JP3172419U (ja) 太陽光発電システム用接続箱
CN205693992U (zh) 电动车电气部件总成
CN209676525U (zh) 一种感应加热电源装置
JP6218071B2 (ja) 電力変換装置
CN214850987U (zh) 一种高压直流电源
CN215545694U (zh) 便携式逆变焊机散热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120

Termination date: 2017051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