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0744A - 空调机的室内单元 - Google Patents
空调机的室内单元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0744A CN1130744A CN95115657A CN95115657A CN1130744A CN 1130744 A CN1130744 A CN 1130744A CN 95115657 A CN95115657 A CN 95115657A CN 95115657 A CN95115657 A CN 95115657A CN 1130744 A CN1130744 A CN 113074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mpressor
- room
- indoor unit
- air conditioner
- indo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6—Separate outdoor units, e.g. outdoor unit to be linked to a separate room comprising a compressor and a heat exchanger
- F24F1/26—Refrigerant piping
- F24F1/32—Refrigerant piping for connecting the separate outdoor units to indoor unit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59—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heat exchangers
- F24F1/006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heat exchangers by the shape of the heat exchangers or of parts thereof, e.g. of their fi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71—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with means for purifying supplied air
- F24F1/0073—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with means for purifying supplied air characterised by the mounting or arrangement of filte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18—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fans
- F24F1/0025—Cross-flow or tangential fa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4—Means for preventing or suppressing nois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Air-Conditioning Room Units, And Self-Contained Units In General (AREA)
- Devices For Blowing Cold Air, Devices For Blowing Warm Air, And Means For Preventing Water Condensation In Air Conditioning Units (AREA)
Abstract
一种由室内单元1和室外单元2组在、两单元间由制冷剂配管和电气配线连接的空调机的室内单元,其单元本体1A内收容配置有室内热交换器6、送风机7和压缩机8。该单元本体内部由隔板15分隔形成前侧开口且内部收容配置送风机的送风机室17,以及背侧开口且内部收容配置压缩机的压缩机室18。因此,压缩机装入室内单元,可减少室外单元的体积和重量,并抑制从压缩机向空调室扩散的运转噪声的影响,获得舒适空调。
Description
本发明涉及由室内单元和室外单元组成的空调机,尤其涉及上述室内单元。
设有冷冻循环装置,对室内供暖或制冷等进行空调运转的空调机,一般可分为室内单元和室外单元两部分。
上述室内单元内装有室内热交换器和送风机,安装在室内的墙壁上。上述室外单元内配置有压缩机、室外热交换器和送风机、以及膨胀阀等的冷冻循环部件,被配置在屋外。
这种空调机,因为发出运转噪声的压缩机在室外单元内,所以,室内的人可以不受到其噪声的影响。即,可获得安静舒适的空调。
但其反面,内装有压缩机的室外单元必然重量重、体积大。在屋外配置空间受限的条件下极为不利。
例如,业务用等的大型空调机的室内单元内除了室内热交换器和送风机之外,有的还设有压缩机,这种室内单元称为立地式,直接配置在室内地面上。
这种机种的室外单元不装入压缩机,所以体积相应减少,配置空间较少、重量较轻。即使将室外单元吊挂在大楼的外墙壁上,支承强度也可以较小,支承结构可较简单,同时安装灵便性增高。
上述立地式室内单元由于重量的关系,压缩机被配置在最底部,而热交换器、送风机配置在其上部。最上部设有气室,热交换后的空气一度集中在此进行整压后,从开设于此的吹出口吹出。
这种形式的空调机的缺点是随着压缩机的运转产生的振动噪声容易传至室内。
即,一旦进行空调运转,位于单元最低部的压缩机的振动即传播到室内地面。在室内的人不但听觉上听到振动噪声,身体还会感受到振动噪声,会感到比实际噪声值还高的噪声。
因此,现在考虑开始将压缩机装入安装于室内壁面上的、传统结构的室内单元内,压缩机的振动从壁面传播到屋顶面,至少不会传播到地面。
在室内单元内不装有压缩机的传统结构中,在单元本体的前面部分设有吸入口和吹出口,背面部分设有后板。该后板沿着送风机的背面部分弯曲,在下端部连设着吹出口,构成风扇壳体的一部分。
在这样的室内单元内要新装入压缩机,必须用上述后板之外的另外的隔板进行分隔以获得容纳压缩机的压缩机室。
但此时,后板和隔板之间易产生间隙,由于该间隙筐体增大,并且随压缩机运转产生的热和噪声会通过该间隙从送风机侧漏出,并与热交换空气一起被导入室内,使制冷效率下降、噪声增大。
此外,为了使上述间隙减小到最小,可考虑将压缩机室的隔板和风扇壳体组合,但是,从室内送风机的送风效率方面考虑,必须将压缩机室的隔板和风扇壳体平滑连接。然而,因为这两部分是分别制成的,所以很难平滑连接,装配性差。
另外,日本实用新型公告1988年第42264号公报所述的空调机,是用隔板将室内单元的本体内部左右分隔,形成设置压缩机的压缩机室与设热交换器和送风机的热交换室。
然而,压缩机室的前侧下半部分是用隔声板关闭的,上半部分是开口的,该开口部分由关闭热交换室前面开口部分的前面板可自由开关地关闭。
压缩机的噪声容易从压缩机室的开口部分经前面板的安装部漏入室内,不能获得完全隔声的结构。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成室内单元和室外单元的空调机,这种空调机将压缩机安装配置在室内单元内,可缩小室外单元的体积和减轻其重量,同时完全抑制压缩机运转噪声的外漏。并提供送风机和送风效率高、可获得舒适空调、且装配性良好的空调机。
本发明提供的是由室内单元和室外单元组成的空调机的室内单元,其特征在于具有:
单元本体;
安装配置在该单元本体内的室内热交换器、送风机和压缩机;
对所述单元本体内部进行分隔的分隔装置;
由该分隔装置分隔而在所述单元本体内形成的送风机室和压缩机室,送风机室在单元本体前面侧开口,内部安装配置有所述送风机,压缩机室在单元本体背面侧开口,内部安装配置有所述压缩机。
以下结合附图所示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结构及作用效果。
图1—图4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其中:
图1是示出空调机的室外单元和室内单元的形状、结构及其外形尺寸的图。
图2是室内单元的正面纵剖视图。
图3是室内单元的侧面纵剖视图。
图4是构成单元本体的后板的立体图。
图5A是示出其他实施例的室内单元的正面纵剖视图。
图5B是上述室内单元的侧面纵剖视图。
图6是示出另一其他实施例的室内单元的正面纵剖视图。
图7是上述室内单元的侧面纵剖视图。
图8是示出又一其他实施例的室内单元的侧面纵剖视图。
图9和图10示出了再一其他实施例,其中:
图9是室内单元的立体图。
图10A是图9所示室内单元的压缩机和配管类部分的立体图。
图10B是图9所示室内单元的驱动电路部分的立体图。
图11至图13示出了又一另外的实施例,其中:
图11是室内单元的立体图。
图12是图11的具有机械室和消声室的部分室内单元和罩盖的立体图。
图13是图11的消声室和机械室的局部纵剖视图。
图14是示出传统空调机的室外单元和室内单元的形状结构及其外形尺寸的图。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空调机的第1实施例。
如图1所示,空调机分成室内单元1和室外单元2两个部分,上述室内单元1用适当方式安装固定在此处未图示的空调室的壁面上部,上述室外单元2安装配置在未图示的屋外的地面上。
这室内单元1和室外单元2通过把制冷剂导管和电源软线捆扎在一起的连通体3互相连接,由它们组成空调机。
通过如后面将介绍的那样,将压缩机装入室内单元1,与现有的压缩机装在室外单元的结构相比,可以不再需要设于室外单元侧的电源控制电路及与室内单元连接的信号线。
上述室外单元2内收容配置有未图示的室外热交换器和室外送风机及膨胀阀等的冷冻循环部件。
如图2至图4所示,上述室内单元1的单元本体1A由前面板4和后板本体5构成,其内部收容配置的主要部件有室内热交换器6、室内送风机7及压缩机8等。
前面板4上形成有吸入口9,其上设有吸入栅格10。沿该吸入栅格10的下部开设有吹出口11。吹出口11处设有设定方向用的百叶板12。
在单元本体1A之内,与吸入栅格10相对地配置有上述室内热交换器6,该热交换器6具有与上述吸入栅格10的纵横尺寸所构成的整个面积相同的尺寸面积。
该室内热交换器6是将多片翅片相隔窄小间隙并列设置,并让热交换管蛇样弯曲贯穿过这些翅片而构成的。
与室内热交换器6的下端部留有间隙地设有冷凝水盘13,该冷凝水盘13构成吹出口11的一部分,并成为形成于室内送风机7的吹出侧的吹出送风道14的前缘部分。
上述后板本体5呈与前面板4的背面开口部分相连的矩形框架状。在除了后板本体5的框架的左右两侧部以外,从上框部至下框部成一体地架设有隔板15。
即,该隔板15从后板本体5的上面部5a跨设到下面部5b,从侧面看呈S字型的剖面形状。隔板15的左右两侧部被从隔板15起至后板本体5后端边缘设置的关闭板16所关闭。
由如上所述的隔板15和关闭板16、后板本体5的上面部5a的一部分及下面部5b的一部分,在下部侧和上部侧分别形成了前侧具有开口部的下部空间部17和背侧有开口部的上部空间部18。
在下部空间部17内设有上述室内送风机7,该空间部称为送风机室。该送风机室17同时也是兼用作上述吹出送风道14的下侧部分的风扇壳体,端部与上述吹出口11相连。
尤其是如图2所示,上述室内送风机7由风扇马达7M及套装在该风扇马达7M的转轴上的横流风扇7F组成。上述送风机室17内仅设有横流风扇7F。
上述风扇马达7M位于从送风机室17的一侧端向外突出的位置,而支承横流风扇7F的自由端端部的轴承件7B位于从送风机室17的另一侧端向外突出的位置。
横流风扇7F位于室内热交换器6的背面侧,其轴向长度与室内热交换器6的宽度尺寸一致且与之相对。因此,隔板15的左右宽度尺寸即送风机室17的左右宽度尺寸,与横流风扇7F的轴向长度尺寸及室内热交换器6的左右宽度尺寸相一致且相对。
另一方面,在上部空间部18内收容配置有上述压缩机8,称该空间部为压缩机室。上述压缩机8是轴向水平配置的螺旋式空气压缩机,由未图示的支承件将其两侧端部支承在隔板15的上端部。
上述压缩机室18由于隔板15和两关闭板16的形状,仅在背面侧开口,前面、左右面及上下面是完全关闭的。
如仅在图3和图4所示出的那样,在隔板15的夹在送风机室17和压缩机室18两者之间的部位,且在送风机室17侧,突出设有多条增强用筋19。
即,隔板15因为其上端部通过支承件支承着重量重的压缩机8,所以必须增大隔板本身的刚性。该隔板15通过做成剖面S字形可获得一定程度的刚性,为了进一步提高其刚性,一体设置了上述增强用筋19。
又,因为各增强用筋19沿隔板15的形状呈突出状,所以,还起着对横流风扇7F的送风进行整流的作用。即,增强用筋19兼用作整流板。
在这样的隔板15的一侧部(图2中的左侧)设有由关闭板16和后板本体5形成的空间部,把这儿称为电气部件室20。该电气部件室内收容配置上述风扇马达7M、电气驱动控制压缩机8的驱动电路21,以及控制成最佳运转状态的主控制电路22,该主控制电路22接受来自遥控盘的指令信号和检测热交换器6等的温度的温度传感器(均未图示)的检测温度信号等空调条件。
驱动电路21和主控制电路22用必要的软线电路连接,且上述压缩机8和驱动电路21也用必要的软线电路连接。
在隔板15的另一例部(图2中的右侧)具有由关闭板16和后板本板5形成的空间部,此外称为冷冻循环部件室23。该冻冻循环部件室23内收容配置有除了压缩机8、室内热交换器6及室外热交换器之外的四通阀、配管之类的冷冻循环部件24。
当如上结构的室内单元1进行空调运转时,压缩机8会放热且产生运转噪声。该压缩机8被收容配置在单元本体1A内的背面侧开口的空间部,即由隔板15和两关闭板16围成的压缩机室18内。
隔板15和两关闭板16与后板本体5是一体成型品,而且隔板15从后板本体5的上面部5a起架设至下面部5b,其中间不可能产生间隙。
因此,压缩机8产生的热和噪声不会通过前面板漏入空调室内,不会加重供冷负载,且能安静地运转。
又,隔板15的位于送风机室17的部分兼用作风扇壳体,不需特别高的装配精度,即可提高送风机7的送风效率。
因为用一体成型品的隔板15分隔送风机室17和压缩机室18,所以不必准备另外的部件,装配性良好。
因为在隔板15上设有兼作整流板的多条增强用筋19,所以,对重量重的压缩机8的支承刚性不存在任何问题,同时能顺畅地将热交换空气送入室内。
上述压缩机8可以配置在单元本体1A的大致中央部,这样,平衡良好且可改善安装性能。
此外,随着冷冻循环的运转,收容在冷冻循环部件室23内的冷冻循环部件24上容易附着结露。而另一方面,配置在电气部件室20内的驱动电路21和主控制电路22的电气部件类从防止漏电方面考虑,讨厌露水(水分)的入侵附着。
在上述结构中,因为易产生结露的冷冻循环部件室23和讨厌结露的电气部件室20分别配置在隔板15的两侧部分,其间隔有较大距离,所以能可靠阻止电气部件类的漏电事故,提高可靠性。
因为上述压缩机8是轴向水平的横置型,夹着隔板15与横流风扇7F并列,并配置在横流风扇7F上部的空间内,所以,可以有效利用单元本体1A的死空间(デツドスペ—ス)即横流风扇7F的上部空间,使单元本体1A的高度降低、重量平衡良好。
因为压缩机8和横流风扇7F的轴向为同一方向,所以与不同轴向配置的室内单元相比,降低了单元本体1A的振动。
因为在电气部件室20内设置了电力驱动控制压缩机8的驱动电路21,所以可以将其靠近配置。驱动电路21和控制整台空调机的主控制电路22也靠近配置。因此,可简化在它们相互间授受信号的系统,与压缩机装在室外单元的传统装置相比,可简化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及实际的配线作业。
可实现室外单元的小型化,可减小其安装空间、降低其支承强度。
图14中示出了压缩机装在室外单元A内的传统形式的空调机。室外单元A的宽度尺寸W2、高度尺寸H2及进深尺寸S2比图1所示的、本发明室外单元2的宽度尺寸W1,高度尺寸H1及进深尺寸S1要大得多。
换言之,与传统机种的室外单元A相比,本发明的室外单元2在纵横方向和进深方向尺寸都可大幅度减小,可缩小安装空间,并实现轻量化,简化支承结构。
若将本发明的室内单元1和传统结构的室内单元B比较,本发明的室内单元1的高度尺寸H3和宽度尺寸W3与传统结构的室内单元B的高度尺寸H4和宽度尺寸W4基本相同。
但是,本发明室内单元1的进深尺寸S3不可避免地因装入了压缩机8而比传统结构的室内单元B的进深尺寸S4要相应地大。然而该差为必要的最小限就行,可尽可能抑制从壁面突出的感觉(这也会产生对室内人压迫感)。
结果是,本发明的室内单元1与传统室内单元B比较,仅进深尺寸稍稍增大,其程度粗看还看不出,不至于给人不快的感觉。
又,在上述实施例中,把由隔板分隔出的下部空间作为前面侧开口的送风机室17,而把上部空间作为背面侧开口的压缩机室18,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
例如,也可以是图5A,图5B所示的室内单元。此时,室内热交换器30由从前面下部起向背侧方向斜向向上倾斜的前侧热交换器30a,以及以该前侧热交换器30a的上端部起向背侧方同斜向向下倾斜的后侧热交换器30b,形成倒V字状。
再配合该室内热交换器30的形态,在单元本体1B的前面侧和上面侧设置吸入口9、9a。
因为是上述那样的室内热交换器30,所以,在单元本体1B的上部侧就没有收容压缩机8的空间。
因此,这里隔板31不呈S字状,它把单元本体1B内分隔为前面侧开口的空间部和背面侧开口的空间部。并将前面开口的空间部设置成收容配置室内送风机7的送风机室17A,把背面开口的空间部设置成收容压缩机8的压缩机室18A。若做成这样的结构,能获得与上述实施例相同的作用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电气部件室20和循环部件室23的配置位置与先前根据图2至图4说明的第1实施例的左右相反,但实际作用效果不变。其他结构相同,标上相同符号并省略对其说明(以下也一样)。
此外,也可以是如图6和图7所示的室内单元。
在该单元本体1C内,室内热交换器6、送风机7和压缩机8基本上与图2至图4所说明的装置以相同形态收容配置在相同的位置。其中上述送风机7的风扇马达7M的位置在先前说明过的相反侧,但作用无任何改变。
在此,将单元本体1C内部分隔为送风机室17和压缩机室18的是位于横流风扇7F背面侧的绝热材料构成的风向导板35,以及部分与该风向导板35的上端部连设的隔板36。
隔板36由下述两部分组成,即,从热交换器6的上端部起向背侧方向斜向向下倾斜并装在上述风向导板35上端部上的部分,以及从热交换器6的上端部起一度垂直向上,其上端部弯折,向背面侧方向延伸的部分。
结果是,由风向导板35和隔板36的一部分形成前侧开口的送风机室17,收容配置送风机7。由隔板36形成背侧开口的压缩机室18,收容配置压缩机8。
在该单元本体1C内,驱动电路21和主控制电路22配置在先前说明过的装置的相反侧位置,作用是相同的。
若采用这样的结构,因为压缩机8被收容配置在单元本体1C内被隔板36隔出的空间部即压缩机室18内,所以,能抑制压缩机8产生的振动噪声扩散至单元本体1C之外。
即使噪声从单元本体1C内漏向外部即空调室内,也因为单元本体1C安装在壁面上部,所以,压缩机8的噪声会向更上方扩散,对室内的人影响很少。
另外,也可以是如图8所示的室内单元。
在该单元本体1D内,室内热交换器6、送风机7和压缩机8基本上以与先前用图2至图4说明过的装置相同的形态收容配置在相同的位置。
分隔送风机室17和压缩机室18的,与用图6和图7说明过的装置一样,是位于横流风扇7F背侧的绝热材料构成的风向导板35,以及一部分与该风向导板35的上端部连设的隔板36A。
只是,述隔板36A的从热交换器6上端部起向背侧方向斜向向下倾斜的部分设有开口,压缩机8的部分周面嵌入在该开口部内而向送风机室17侧突出。压缩机室18一侧的压缩机8的周面用绝热材料37包覆。
若使压缩机8这样向送风机室突出,则进行供暖运转时,通过室内热交换器6进行了热交换而成为暖气的热交换空气与压缩机8的突出于送风机室17侧的周面接触,会进一步吸收压缩机8运转发出的热。因此,从吹出口11吹出的暖气温度升得更高,有利于供暖效率的提高。
而在进行制冷运转时,热交换空气与压缩机8接触是不利效率的,所以,用未图示的闸板等屏蔽部件,使热交换空气在制冷运转时与压缩机8不接触。
又,也可以是如图9所示的室内单元。
在单元本体1E内,从背面侧组装入了第1单元40和第2单元41。在上述第1单元40的下方部位有先前说明过的风向导板35,在其前面侧形成送风机室,收容配置有送风机,这是与上述实施例一样的。
上述第1单元40如图10A所示,由剖面弯折成大致L字状、水平方向长且两侧部一体设有端板40a的板体构成。在此配置有轴向向着水平方向的压缩机,在压缩机的一个侧部集中配置有冷冻循环部件24。第1单元40的开口部由未图示的罩盖关闭。
第2单元41如图10B所示,是俯视为字状(即槽形)的板体,收容关构成驱动电路21的电子元器件及电气部件类21a。在其一侧部,突出设有例如大功率晶体管之类散发高热电子元件专用的散热片42。
再如图9所示,因为是第1、第2单元40、41那样的结构,所以,各单元以互相隔离的状态被配置在单元本体10E内。
若采用如上结构,除了压缩机8的运转噪声不会漏入室内的效果之外还有如下效果,即,即使水滴附着在第1单元40内的配管类24上并下滴,水滴也不会附着在与第1单元40处于隔离状态的、构成第2单元41内的驱动电路21的电气电子元件上,可阻止电气事故的发生。
又,也可以是如图11所示的室内单元结构。
在单元本体1F内,从背面侧组装入了后面将介绍的第1单元40A,以及与先前在图10B中已说明过的一样的、收容有驱动电路21的第2单元41。
同样地,在上述第1单元40A的下方部位有先前说明过的风向导板35,其前面侧形成送风机室,收容配置有送风机。
上述第1单元40A如图12所示,其大部分是收容配置压缩机8和配管类24的机械室45,在该机械室45的两侧设有消声室46a、46b。
即,在机械室45和两消声室46a、46b之间设有分隔板47a、47b,分隔出两消声室。另外,剖面为L字形的罩盖48将第1单元40A的开口部关闭,呈密闭结构。
在一侧的分隔板47a和端板40a上开设有连接压缩机8和驱动电路21的电气部件类21a用的电路软线49穿过用的穿插用孔50、51。该穿插用孔50、51开设在相对的侧壁上,但其位置选择相互不同的位置。
在另一侧的分隔板47b的上端部设有穿插用缺口部52,在第1单元40A的长度方向的侧壁上,并在与消声室46b相对部位,设有穿插用孔53。
如图13所示,与机械室45内的压缩机8连接的制冷剂导管P穿越上述缺口部52伸入消声室46b,再穿过穿插用孔53伸至单元40A外部。
在此,穿插用缺口部52和穿插用孔53也选择相互不同的位置,决不要相对。
另外,如仅在该图示出的那样,消声室46b的整个内周面都贴有吸声材料54。另一侧消声室46a的内周面也全部贴有吸声材料(未图示)。
由于是如上所述的结构,所以,压缩机8的运转噪声在机械室内传布并在此衰减一次。但因上述机械室45两侧的分隔板47a、47b上设有软线穿插用孔50及配置穿插用缺口部52,所以是半封闭结构。
软线穿插用孔50的直径相对软线49足够大,且配管缺口部52和穿插用孔53的直径相对制冷剂导管P也足够大。
压缩机8的运转产生的振动传递给软线49和制冷剂导管P,容易使其共振。但由于这些软线49和制冷剂导管P与分隔板47a、47b之间有间隙,所以不接触。分隔板47a、47b可以不振动,因此,可以不成为导致第1单元40A振动的因素。
另一方面,从压缩机8发出的噪声从半封闭结构的机械室45漏出到消声室46a、46b,这儿贴有吸声材料54,噪声被吸收,基本得到衰减。
从这两个消声室46a、46b向第一单元40A外部开设的软线和配管的穿插用孔51、53设置在与上述穿插用孔50和穿插用缺口部52相互不同的位置,所以,来自机械室45的噪声不会被直接原封不同地导向软线49或制冷剂导管P的孔51、53,因此,机械室45内的噪声可以基本上不从消声室46a、46b漏至外部。
Claims (16)
1.一种由室内单元和室外单元组成的空调机的室内单元,其特征在于,它包括:
单元本体:
收容配置在该单元本体内的室内热交换器、送风机和压缩机;
对所述单元本体内部进行分隔的分隔装置;
由该分隔装置分隔而在所述单元本体内形成的、开口于单元本体前面侧且其内收容配置有所述送风机的送风机室,以及开口于单元本体背面侧且其内部收容配置有所述压缩机的压缩机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的室内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热交换器配置在所述送风机室的前面一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的室内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送风机具有风扇马达,以及套装在该风扇马达转轴上、轴向长的横流风扇;
所述送风机和所述压缩机轴向呈水平方向地互相平行配置;
所述分隔装置夹装在送风机和压缩机之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机的室内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隔装置由从单元本体上面部分起架设到下面部分的、剖面呈S字状的隔板所构成;
上部空间作为所述压缩机室,下部空间作为所述送风机室。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机的室内单元,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隔板的与送风机室和压缩机室双方相对的部位处且在送风机室一侧,突出设有兼作整流板的增强用筋。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的室内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元本体在所述分隔装置的一侧部设有收容配置电气部件的电气部件室,而在另一侧部设有收容配置配管类、阀类等冷冻循环部件的冷冻循环部件室。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的室内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热交换器呈倒V字形,所述送风机配置在被该室内热交换器覆盖的位置,所述压缩机夹着所述分隔装置与室内热交换器及送风机相配置。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的室内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元本体被安装在空调室的壁面上部。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的室内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送风机配置在所述压缩机的下部;
所述分隔装置包括背面侧有开口部并围着压缩机形成压缩机室的隔板,以及与该隔板连接设置、前面侧有开口部并围着送风机形成送风机室同时起送风导向作用的风向导板。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机的室内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板在面临送风机室的部分设有开口部;
所述压缩机室的压缩机其周面的一部分通过所述开口部突出于送风机室一侧,并使供暖运转时的热交换空气与压缩机的突出周面接触。
11.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机的室内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气部件室内收容配置有电气驱动控制所述压缩机的驱动电路,以及进行最佳运转状态控制的主控制电路。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的室内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和与该压缩机连接的配管类,与电气驱动控制所述压缩机的驱动电路被分别单元化,这两个单元互相隔离配置。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空调机的室内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路的单元对于构成驱动电路的电子元件及电气部件类中大功率晶体管等散发高热的元部件安装有散热片,该散热片突出于所送风机室侧。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空调机的室内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和配管类的单元包括装有压缩机和配管类的机械室,以及与该机械室相邻设置且延伸出所述配管类的消声室。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空调机的室内单元,其特征在于:从所述机械室向所述消声室延伸出的配管类再从该消声室延伸向单元外部,穿插所述配管类的穿插孔设置在机械室和消声室侧壁上互相不同的位置。
16.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空调机的室内单元,其特征在于:从所述机械室向所述消声室延伸出的配管类再从该消声室延伸向单元外部,穿插所述配管类用的穿插用孔具有与配管类不接触那样大小的开口面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047296/95 | 1995-03-07 | ||
JP7047296A JPH08247483A (ja) | 1995-03-07 | 1995-03-07 | 空気調和機 |
JP047296/1995 | 1995-03-07 | ||
JP07488095A JP3257753B2 (ja) | 1995-03-31 | 1995-03-31 | 空気調和機 |
JP074880/1995 | 1995-03-31 | ||
JP074880/95 | 1995-03-31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0744A true CN1130744A (zh) | 1996-09-11 |
CN1105881C CN1105881C (zh) | 2003-04-16 |
Family
ID=263874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9511565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05881C (zh) | 1995-03-07 | 1995-09-28 | 空调机的室内单元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5664428A (zh) |
KR (1) | KR0172654B1 (zh) |
CN (1) | CN1105881C (zh) |
GB (1) | GB2298707B (zh) |
TW (1) | TW299019U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187894A (zh) * | 2011-12-28 | 2013-07-03 | 株式会社安川电机 | 电力转换装置 |
CN106855277A (zh) * | 2015-12-08 | 2017-06-16 | Lg电子株式会社 | 空气调节器 |
CN110494699A (zh) * | 2017-04-04 | 2019-11-22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热泵式热水器的室外机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240854B2 (ja) * | 1994-09-26 | 2001-12-25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空気調和機の吹出口 |
JPH11118202A (ja) * | 1997-08-13 | 1999-04-30 | Toshiba Corp | スプリットエアコン |
JPH11173590A (ja) * | 1997-12-15 | 1999-06-29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分離型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
KR100327000B1 (ko) | 1999-08-05 | 2002-03-06 | 윤종용 | 공기조화기의 생산라인 |
KR100459141B1 (ko) * | 2002-02-07 | 2004-12-03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공기조화기의 실내기 어셈블리 |
KR100463521B1 (ko) * | 2002-04-16 | 2004-12-29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부등피치 횡류팬 |
CN101556065B (zh) * | 2004-07-14 | 2011-01-26 |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 空调机的室内机 |
JP3992065B2 (ja) * | 2006-02-01 | 2007-10-17 |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 電装品アセンブリ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外ユニット |
CN103090462A (zh) * | 2011-11-01 | 2013-05-08 | 海信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多面进风的分体挂壁式空调器 |
JP6270658B2 (ja) * | 2014-08-06 | 2018-01-31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
WO2016151641A1 (ja) * | 2015-03-26 | 2016-09-29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
CN105066257B (zh) * | 2015-09-02 | 2017-12-15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分体落地式空调器 |
KR102034800B1 (ko) * | 2018-01-03 | 2019-10-21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공기조화기 |
CN110594861A (zh) * | 2019-09-20 | 2019-12-20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室内机、空调器及空调器控制的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654227A (en) * | 1948-08-20 | 1953-10-06 | Muffly Glenn | Room cooling and heating system |
DE1454612C3 (de) * | 1964-12-09 | 1974-11-07 | Nikolaus 7141 Aldingen Laing | Wärmepumpe mit zwei Wärmetauschern und diesen zugeordneten Querstromgebläsen |
FR2282089A1 (fr) * | 1974-08-14 | 1976-03-12 | Ramin Jean Paul | Climatiseur a recuperation de chaleur |
US4505129A (en) * | 1982-04-30 | 1985-03-19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 Solid air-conditioning machine |
GB2172094B (en) * | 1985-01-19 | 1989-04-19 | Daikin Ind Ltd | An outdoor unit for an air conditioning apparatus of a through-the-wall multitype |
US4800734A (en) * | 1987-11-02 | 1989-01-31 | White Consolidated Industries, Inc. | Room air conditioner |
MY104902A (en) * | 1988-04-25 | 1994-06-30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
JPH07115579B2 (ja) * | 1988-06-17 | 1995-12-13 |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 車輌用空気調和装置 |
US5038577A (en) * | 1990-02-12 | 1991-08-13 | Inter-City Products Corporation (Usa) | Air intake arrangement for air conditioner with dual cross flow blowers |
US5065596A (en) * | 1990-05-11 | 1991-11-19 | Whirlpool Corporation | Dual louvered side air discharge openings for room air conditioner |
JPH062886A (ja) * | 1992-06-19 | 1994-01-11 | Sanyo Electric Co Ltd | 空気調和機 |
GB2270154B (en) * | 1992-08-26 | 1996-08-28 | Toshiba Kk | Air conditioner |
US5361981A (en) * | 1993-04-21 | 1994-11-08 | Heat Exchangers, Inc. | Air conditioning unit |
-
1995
- 1995-09-21 TW TW085213646U patent/TW299019U/zh unknown
- 1995-09-28 CN CN95115657A patent/CN1105881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1995-09-29 US US08/536,775 patent/US5664428A/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1995-09-29 KR KR1019950033930A patent/KR0172654B1/ko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1995-09-29 GB GB9519873A patent/GB2298707B/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187894A (zh) * | 2011-12-28 | 2013-07-03 | 株式会社安川电机 | 电力转换装置 |
CN103187894B (zh) * | 2011-12-28 | 2016-01-20 | 株式会社安川电机 | 电力转换装置 |
CN106855277A (zh) * | 2015-12-08 | 2017-06-16 | Lg电子株式会社 | 空气调节器 |
CN106855277B (zh) * | 2015-12-08 | 2019-11-08 | Lg电子株式会社 | 空气调节器 |
CN110494699A (zh) * | 2017-04-04 | 2019-11-22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热泵式热水器的室外机 |
CN110494699B (zh) * | 2017-04-04 | 2021-04-13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热泵式热水器的室外机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KR0172654B1 (ko) | 1999-03-20 |
KR960034882A (ko) | 1996-10-24 |
CN1105881C (zh) | 2003-04-16 |
GB9519873D0 (en) | 1995-11-29 |
GB2298707B (en) | 1997-05-14 |
GB2298707A (en) | 1996-09-11 |
US5664428A (en) | 1997-09-09 |
TW299019U (en) | 1997-02-2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5881C (zh) | 空调机的室内单元 | |
CN1143093C (zh) | 具有高热交换能力的空调机的紧凑式室外装置 | |
CN1363024A (zh) | 用于装在天花板上的盒式空调机 | |
CN1699860A (zh) | 通风设备 | |
CN1154805C (zh) | 一种空调器的户外单元 | |
CN2694154Y (zh) | 整体式空调器及其前板 | |
CN2694155Y (zh) | 整体式空调器及其空气导向构件 | |
CN1746575A (zh) | 空调器 | |
CN1239872C (zh) | 冰箱 | |
CN1177088A (zh) | 空气调节器 | |
CN1782543A (zh) | 空调机的室内单元 | |
CN1888585A (zh) | 空调器的室内机 | |
CN1740658A (zh) | 窗式空气调节器 | |
CN101078557A (zh) | 空调器室内机的排水盘 | |
KR100499492B1 (ko) | 이동 가능한 소형 공기조화기 | |
KR101128614B1 (ko) | 공조시스템용 송풍기 | |
CN101078558A (zh) | 空调器 | |
CN1214215C (zh) | 整体式空调器 | |
KR100474325B1 (ko) | 공기조화기의 실외유니트 | |
KR100813327B1 (ko) | 공기 조화기용 실내기의 모터 지지구조 | |
CN112984792B (zh) | 顶置式热泵机组及热泵热水器 | |
CN211601109U (zh) | 一种热泵机组及热泵热水器 | |
CN100340813C (zh) | 整体式空调器的底面板 | |
CN1299079C (zh) | 窗式空调机的固定装置 | |
CN1712804A (zh) | 空调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30416 Termination date: 200910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