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7088A - 空气调节器 - Google Patents
空气调节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77088A CN1177088A CN97115407A CN97115407A CN1177088A CN 1177088 A CN1177088 A CN 1177088A CN 97115407 A CN97115407 A CN 97115407A CN 97115407 A CN97115407 A CN 97115407A CN 1177088 A CN1177088 A CN 117708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t exchanger
- monomer
- air
- mentioned
- air regulat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59—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heat exchangers
- F24F1/0063—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heat exchangers by the mounting or arrangement of the heat exchange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11—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air outlets
- F24F1/0014—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air outlets having two or more outlet opening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71—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with means for purifying supplied air
- F24F1/0073—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with means for purifying supplied air characterised by the mounting or arrangement of filte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2—Means for preventing condensation or evacuating condensate
- F24F13/222—Means for preventing condensation or evacuating condensate for evacuating condensat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8—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filte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3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heat-exchang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Air Filters, Heat-Exchange Apparatuses, And Housings Of Air-Conditioning Units (AREA)
- Devices For Blowing Cold Air, Devices For Blowing Warm Air, And Means For Preventing Water Condensation In Air Conditioning Unit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在不增大空气调节器本体而增大热交换器容量并增大热交换能力的同时提高送风效率并降低送风噪音的空气调节器。包括一在前面侧设有吸入口并在该吸入口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有吹出口的装置本体,一由中间热交换器和上部热交换器部、下部热交换器部组成的热交换器,以及与中间热交换器和上部热交换器部的连接部和中间热交换器和下部热交换器部的连接部相对配置的向上、下部送风路径送风的上、下部送风机。
Description
本发明涉及具有例如室内机的空气调节器,特别是有关热交换器和容置该热交换器的框体结构的改进。
一般所用的空气调节器系由配置在空调室中的室内机和配置在屋外的室外机组成,并通过冷媒管和电器配线将这些装置相互连接。
从用户角度来说最迫切的要求是对于这些装置的小型化和减少安置空间,而各制造厂则必须在满足这些条件的同时增大热交换能力。
特别是带有室内机的热交换器,以往都是形成为平板状,并配置成与设置在框体状装置本体的前面侧吸入口相平行的状态即立位状态。
这样,热交换器的高度尺寸势必增大,容置该热交换器的装置本体的高度尺寸相应增大,室内机的安装面积增加。
特别是对于靠近室内地面设置的被称为落地式的室内机,要做到小型化是很困难的。
这种落地式室内机的结构如日本专利公报特公昭58-11528所示,系在装置本体的前面侧中央部形成吸入口的同时在上部和下部形成吹出口。与上述吸入口相对配置热交换器,与上下部分别的吹出口相对配置送风机。
而且,这种装置本体中为形成与上下部吹出口分别对应的送风路径,而在上述热交换器的下风侧配置称为导向装置的分隔板。
在这种场合,要增加热交换器的容量,则在上下方向增加热交换器的尺寸,装置本体本身也在上下方向大型化。另外,即使对热交换器在前后方向增大,由于因送风效率和送风噪音而不能省略分隔板,装置本身在前后方向大型化。
本发明鉴于上述情况,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以与在空气调节器本体的前面侧形成的吸入口相对带有由上部、中间部和下部三部分构成的热交换器为前提,能在不增大空气调节器本体、增大热交换器容量并增大热交换能力的同时提高送风效率和降低送风噪音的空气调节器。
为满足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空气调节器的第一方案的特点是,具有:在前面侧设置吸入口而在该吸入口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置吹出口的空气调节器本体;在上述空气调节器本体内由在上述吸入口的下风侧突出并穿过与吸入口之间的空间配置的中间热交换器部和与该吸入口平行配置的上部热交换器部及下部热交换器部组成的热交换器;以及与该中间热交换器部和上部热交换器部的连接部以及中间热交换器部和下部热交换器部的连接部分别相对配置、并从上述吸入口至上部吹出口和下部吹出口形成的送风路径上送风的上部送风机和下部送风机。
第二方案的特点在于,第一方案记载的上述热交换器为上述中间热交换器部被分离成上下两部,上部热交换器部与分离成的一方中间热交换器部构成“<”字形的第一热交换器单体,而分离成的另一方中间热交换器部与下部热交换器部构成“<”字形的第二热交换器单体。
第三方案的特点在于,第二方案记载的上述第一热交换器单体和上述第二热交换器单体通过被分离的中间热交换器部连接板加以连接并单元化。
第四方案的特点在于,第二方案和第三方案记载的上述第一热交换器单体和上述第二热交换器单体为任一方热交换器单体的长度方向尺寸比另一方热交换器单体的长度方向尺寸为短。
第五方案的特点在于,第四方案记载的上述第一热交换器单体和上述第二热交换器单体为在该两热交换器单体的一方的侧面连接有配管类,且配置成使该侧面的位置齐平。
第六方案的特点在于,第一方案至第五方案记载的上述空气调节器本体在上述吸入口与中间热交换器部之间的空间中配置有分隔上部送风路径和下部送风路径的分隔板。
第七方案的特点在于,第二方案至第五方案记载的上述第一热交换器单体和上述第二热交换器单体为在该两热交换器单体相互间配置有接受从第一热交换器单体滴下的排泄水的排泄盘,并通过该排泄盘分隔在空气调节器本体内形成的上部送风路径和下部送风路径。
第八方案的特点在于,第一方案、第二方案及第六方案记载的上述空气调节器本体系由安装固定上述热交换器的后板、罩复热交换器前面侧的前面板以及在该前面板的前面安装成可开闭自如的吸入格栅所构成,在与构成上述热交换器的中间热交换器部相对的前面板部位设有向中间热交换器部侧突出并用于将过滤器安装成可自由装卸的过滤器安装部。
第九方案的特点在于,第八方案记载的上述排泄盘沿构成上述第一热交换器单体的分离中间热交换器部倾斜地安装,而上述过滤器安装部被设置在该排泄盘与构成上述第二热交换器单体的中间热交换器部之间的空间部。
第十方案的特点在于,第四方案记载的上述第一热交换器单体和上述第二热交换器单体为在长度方向尺寸短的热交换器单体侧空间中形成电器零件配置用空间,在与该电器零件配置用空间相对位置设有用于将过滤器安装成可自由装卸的过滤器安装部。
采用第一方案记载的发明,可使空气调节器本体不增大而使热交换器的热交换容量增大,并提高热交换能力。
采用第二方案记载的发明,可将中间热交换器配置在靠近送风机位置,对于各热交换器部送风量均匀,送风效率提高,同时送风噪音降低。
采用第三方案记载的发明,可通过连接板将第一、第二热交换器单体整体单元化,容易将其装配到空气调节器上。
采用第四方案记载的发明,可对第一、第二热交换器单体配置同一使用的送风机,并在能以上述构成的空间部配置送风机的风扇马达。
采用第五方案记载的发明,由于使U形管弯头和对接管以及辅助配管等配管类连接成在第一、第二热交换器单体的一侧面上齐平,故使上述配管类的连接钎焊安装作业变得容易。
采用第六方案记载的发明,通过分隔板对送风路径进行上下分隔,使上下部送风路径互不影响,并提高送风性能。
采用第七方案记载的发明,通过接受排泄水的排泄盘对送风路径进行上下分隔,不会因从上侧的第一热交换器单体滴下的排泄水而使下侧的第一热交换器单体受到影响,在提高热交换性能的同时,上下部送风路径相互不受风的流动的影响,因而提高送风性能。
采用第八方案记载的发明,由于过滤器安装部不伸出,故本体可不增大。
采用第九方案记载的发明,排泄盘不妨碍过滤器的安装,安装容易。
采用第十方案记载的发明,由于过滤器安装部不伸出,不会产生增大本体等不良影响。且由于过滤器部分不存在热交换器,故不受热交换器的影响。
附图简单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空气调节器室内机的立体图。
图2为同一实施例的室内机的分解示意立体图。
图3为同一实施例的室内机的纵剖面图。
图4为同一实施例的热交换器与上部排泄盘的立体图。
图5为同一实施例的热交换器的正面图。
图6(A)、(B)、(C)为同一实施例的热交换器的侧面图。
图7为同一实施例的热交换器的流动路径构成图。
图8(A)为上部排泄盘的立体图。(B)为其局部放大图。
图9为另一实施例的装置本体前面部的局部纵剖面图。
图10(A)为又一实施例的装置本体前面部的局部纵侧面图。(B)为其局部正面图。
图11(A)、(B)、(C)为互不相同的实施例的热交换器的侧面图。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1表示空气调节器的室内机S的外观。图中,室内机S被安装固定在空调室R的靠壁面底部处。
作为空气调节器本体的装置本体1由前面板2和后板3构成。在前面板2的前面侧中央部开闭自如地配置有形成吸入口5的吸入格栅4。
而且,在前面板2的前面上部通过水平通风口6将上部吹出口7打开。在上述前面板2的前面下部将嵌入格栅8的下部吹出口9打开。
如图2和图3所示,与上述装置本体1的吸入口5相对配置有将如后述那样成形的热交换器10。
而且,通过安装在上述后板3的上部的导向板11和后板的弯曲部3a形成从吸入口5连通到上部吹出口7的上部送风路径12。另一方面,通过安装在上述后板3下部的承泄兼导向板13和后板的弯曲部3b形成从吸入口5连通到下部吹出口9的上部送风路径14。
在分别接近作为上部送风路径12的基端部的导向板11下端部和热交换器10背面侧的位置配置有上部送风机15。另外,在分别接近作为下部送风路径14的基端部的承泄兼导向板13下端部和热交换器10背面侧的位置配置有下部送风机16。
接近上部送风机15的导向板11的下端部11a与长度方向成垂直方向整体弯折并形成上部送风路径12的管口。接近下部送风机16的导向板13的下端部13a与长度方向成垂直方向整体弯折并形成下部送风路径14的管口。
设置在上部吹出口7上的上述水平通风口6的支轴6a通过支轴承17支承在上述导向板11上。如图2所示,在支轴6a的端部处连接有驱动马达18,并使水平通风口6与支轴6a一起在上下方向回转驱动。即水平通风口6设定为从上述吹出口7所吹出的风的水平方向。
在该水平通风口6的纵深方向的上部送风路径12的上风侧设有纵向通风口19。上述纵向通风口19其上下端部通过销部枢支在构成上部送风路径12的导向板11和后板3上,并在左右方向转动自如。即纵向通风口19设定为从上部吹出口12所吹出的风的水平方向。
另一方面,在下部吹出口9处设有水平通风口和纵向通风口一体化的通风口体20,设定为从下部吹出口所吹出的风的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的风向。
以下对于上述热交换器10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4至图6所示,上述热交换器10由在上述吸入口5的下风侧突出并通过与吸入口5之间的空间配置的中间热交换器21以及与该吸入口5平行配置的上部热交换器部22和下部热交换器部23构成。
一方面上述中间热交换器21被分离成上下部,另一方面上部热交换器部22与分离的上部中间热交换器21a系通过端板Aa和Ab相互连接,从而构成“<”字形的第一热交换器单体A。
即,上部热交换器部22与吸入口5平行,而与该热交换器连接的上部中间热交换器21a则从吸入口向下风侧并向斜下方倾斜。
另外,分离的下部中间热交换器21b与下部热交换器部23通过端板Ba和Bb相互连接,从而构成“<”字形的第一热交换器单体B。即,下部中间热交换器21b则从吸入口向下风侧并向斜下方倾斜,而下部热交换器部23与吸入口5平行。
上述第一热交换器单体A和第一热交换器单体B的左右两侧面的端板Aa、Ba以及Ab、Bb通过连接板24a、24b相互连接。在这种状态下,各热交换器单体A、B在相互分离的中间热交换器21a、21b端部存在一定间隔的同时,使一方的侧面(图的右侧面)在相对方向的同一位置对齐。
而且,第一热交换器单体A的长度方向尺寸La形成为比第二热交换器单体B的长度方向尺寸Lb大。因此在各热交换器单体A、B的另一侧面(图的左侧面)形成第一热交换器单体A的下部及第二热交换器单体B的侧部的空间部K。
设在右侧面的连接板24a为采用多个螺钉25将其上下端部拧紧固定在各热交换器单体A、B的端板Aa、Ba上。而且沿连接板24a长度方向整体地设有一对加强筋26以保持刚性。
设在左面的连接板24b为在与第一、第二热交换器单体A、B的长度方向尺寸差相应的水平部和沿各热交换器单体的垂直部弯折形成,并采用多个螺钉25拧紧固定在各热交换器单体A、B的端板Ab、Bb上。沿该连接板24b长度方向整体设有一对加强筋27。
另外,各热交换器单体A、B并设有保持狭小间隔的散热片F,并贯通从图的左侧面形成U字形的热交换管P。而且使热交换管P的两端部从右侧面突出,且相邻的热交换管的端部U形管弯头相互成列连接并形成流动路径,即所谓翅片管式。
并且,各热交换器单体A、B如图7所示除相互构成流动路径和U形管弯头外,还与第一热交换器单体A和第二热交换器单体B直接连接的对接管以及未图示的为与连通室外机的冷媒管连接用的辅助配管c等连接,这些配管类全部从在使各热交换器单体A、B相对的同一齐平位置的右侧面突出。
另一方面,上部送风机15配置在与构成第一热交换器体A的分离中间热交换器部21a与上部热交换器部22的连接部相对位置;下部送风机16配置在与构成第二热交换器体B的分离中间热交换器部21b与下部热交换器部23的连接部相对位置。
各送风机15、16系由风扇马达28以及一端轴部与该风扇马达28连接、另一端轴部与由未图示的轴承支承的环流风扇29构成。各送风机15、16的环流风扇29分别具有与相对的热交换器单体A、B的长度方向尺寸相同的轴向长度,且两侧端部分别相对。
而且,在后板3的右侧上部设有上部风扇马达支承部30并安装固定有上部送风机15的风扇马达28。另外,在同一高度的左侧部设有轴承安装部31并安装固定有构成上部送风机15的轴承。
在该下部侧,在左侧部设有下部风扇马达支承部32并安装固定有下部送风机16的风扇马达28。另外,在同一高度的右侧部设有轴承安装部33并安装固定有构成下部送风机16的轴承。
因此,上部送风机15的风扇马达28和下部送风机16的风扇马达28被安装在互为左右的相反位置。即通过采用同一规格的风扇马达28,与安装在左右相反位置相比,可将吸入的空气从同一吸入口5向上、下送风路径12、14的对称方向吹出,从而能实现零部件的统一化。
上部排泄盘34介于通过上述连接板24a、24b连接并整体单元化的第一、第二热交换器单体A、B之间,接受从第一热交换器单体A滴下的排泄水并作集水之用。
如图8(A)所示,上部排泄盘34形成前面侧浅而向背面侧深的倾斜底部34a,且从左右两侧部的前部到背面部途中设有一对狭缝部35。
将上述连接板24a、24b插入这些狭缝部35,并通过设置狭缝部35使下部排泄盘34相对于整体单元化的第一、第二热交换器单体A、B定位。
而且,在上部排泄盘34的前面侧靠近上述狭缝部35位置处设有螺孔36,并通过安装螺钉与设在上述连接板24a、24b上的排泄盘固定部37安装固定。
还有,上部排泄盘34的右侧面部,在形成内侧凹陷的同时,其上端整体地设有缺口凹陷部38。该凹陷部38中插通有第一、第二热交换器单体A、B相互连通的对接管b和辅助配管c。因此,不必特地在上述排泄盘34的侧面准备对接管b和辅助配管c用的配管空间。
如图8(B)所示,在各狭缝部35的上面侧整体地竖立形成有加强筋35a。各狭缝部35的加强筋35a以将整体单元化的第一、第二热交换器单体A、B的上部排泄盘34插入状态与连接板24a、24b侧面密封,并阻止从第一热交换器单体A流下的排泄水泄漏。
另外,如图2所示,在第二热交换器单体B的下部配置有前已说明的承泄兼导向板13。在该承泄兼导向板13的侧部由于上述对接管b等未插通,故不需要象上部排泄盘34的凹陷部38,只须平面即可。
然而伴随制冷循环运转,在冷气设备运转时从未示的室外热交换器来的冷媒如图7所示流入上部中间热交换器部21a的上风侧,一面蒸发一面向上部热交换器部22流动。
而且在上部热交换器部22分流为2条通路,分别流入下部中间热交换器部21b和下部热交换器部23的上风侧。其后,从下部中间热交换器部21b进行合流并向未图示的压缩机流动。另外,在暖气运行时因冷媒向着与冷气运行相反方向流动,故详细说明略去。
该冷媒的流动和上下送风机15、16的风扇马达28系被同时同方向驱动,将空调室空气从前面板2中央部的吸入格栅4和吸入口5吸入到装置本体1内。
而且,经由作为分隔板的上部排泄盘34从吸入口5的上侧吸入的空调室空气与由上部热交换器部22和上部中间热交换器部21a组成的第一热交换器单体A导通并在那里与所引导的冷媒进行热交换。
同时,从吸入口5吸入的空调室空气与由上部中间热交换器部21b和下部热交换器部23组成的第二热交换器单体B导通并在那里与所引导的冷媒进行热交换。
这样,热交换空气被可靠地分离并引导到通过上部排泄盘34加以分隔的上部送风路径12和下部送风路径14。而且沿上部送风路径12引导的热交换空气在上部吹出口7及其附近位置通过水平通风口6和纵向通风口19设定上下及左右方向的风向,并从该上部吹出口7吹出。
同样,沿下部送风路径14引导的热交换空气在下部吹出口9及其附近位置通过通风口体20设定上下及左右方向的风向,并从该下部吹出口9吹出。通过这些上下吹出口7、9吹出的热交换空气进行空调室R的空气调节。
由于本发明的热交换器10系由向吸入口5的下风侧突出并介于吸入口和空间加以配置的中间热交换器部21以及与该吸入口平行配置的上部热交换器部22和下部热交换器部23构成,不会使作为装置本体1的空气调节器本体大型化,并使热交换器10的热交换容量增大,热交换能力提高。
此外,由于中间热交换器部21向吸入口5的下风侧突出,并因为该中间热交换器部21一定程度的通风阻力,装置本体1内具有与以往通过分隔板分隔为上部和下部送风路径12、14同样的效果,各送风路径12、14相互不受风的影响,可在提高送风效率的同时降低送风噪音。
而且,由于通过连接板24a、24b连接上述第一热交换单体A和第二热交换单体B,并实现整体单元化,可容易地安装到装置本体1上。
由于上述第二热交换单体B的长度方向尺寸Lb系比上述第一热交换单体A长度方向尺寸La为短,故可在这样得到的空间部K配置下部送风机16的风扇马达28。即可对于第一、第二热交换器单体A、B配置同一规格的风扇马达28,通过部件通用化降低部件成本。
由于使第一热交换单体A和第二热交换单体B的右侧面位置齐平,并在该侧面上连接U形管弯头a、对接管b及辅助配管c等配管类,可使这些配管类的连接钎焊作业变得容易。
通过在中间热交换器部21的空间内配置对上部送风路径12和下部送风路径14进行分隔的分隔板34,能对从吸入口5吸入的空气在流入热交换器10前进行分隔,可靠地防止各送风路径12、14相互受到风的影响,在提高送风效率的同时降低送风噪音。
由于在上述第一热交换单体A和第二热交换单体B相互间配置了接受从第一热交换单体A滴下的排泄水的上部排泄盘34并通过该上部排泄盘分隔了上部送风路径12和下部送风路径14,故能可靠进行对于第一热交换单体A的排泄水的排水处理,同时还能完全分隔包含第一热交换器单体A和第二热交换器单体B在内的整个上部送风路径12和下部送风路径14,还能完全防止各送风路径12、14相互受到风的影响,在提高送风效率的同时又降低送风噪音。
另外,由于将上部排泄盘34安装固定在设置连接板24a、24b的排泄盘固定部37上,故上部排泄盘34的安装可靠,同时由于这些均为整体化并可装入本体1内,故装配作业变得容易。
此外,也可采用下述结构。
即,如图9所示,在罩复上述热交换器10的前面侧的前面板2的前面侧装卸自如地安装有吸入格栅4A。并在与构成热交换器10的中间热交换器21相对的前面板2部位设有向中间热交换器21侧突出的过滤器安装部40。在该过滤器安装部40上装卸自如地安装有过滤器如脱臭过滤器41。
由于上述脱臭过滤器41与从吸入口5吸入的空调室空气接通并进行脱臭,故可得到对空调室的空气调节和脱臭效果。上述过滤器安装部40突出空间是通过中间热交换器部21向吸入口5的下风侧突出形成的空间部。即,由于过滤器安装部40未向吸入格栅4A侧突出,装置本体1无需增大。
如图10所示,上述第二热交换器单体B侧面的空间部K是作为电器部件的风扇马达28的配置用空间,也可带有用于在与该空间部K相对的上述吸入格栅4部位安装脱臭过滤器41的过滤器安装部40A。
因此,过滤器安装部40A不突出,对装置本体1的增大无不良影响。而且,由于热交换器10与脱臭过滤器41并不相对,脱臭过滤器41不会被由热交换器10生成的排泄水淋湿,不受热交换器的影响。
还有,尽管在上述实施例中,上述热交换器10是分离成第一热交换器单体A和第二热交换器单体B的,但并不受此限制。
例如,如图11(A)所示,系将中间热交换器21A相对于与吸入口5平行的上部热交换器22和下部热交换器23连接成一整体。该中间热交换器21A为倒“<”字状曲折形成并向吸入口5的下风侧突出。
如图11(B)所示,相对于吸入口5平行的上部热交换器22和下部热交换器23整体连接有中间热交换器21B。该中间热交换器21B为台阶状弯折形成并向吸入口5的下风侧突出。
如图11(C)所示,相对于吸入口5平行的上部热交换器22和下部热交换器23整体连接有中间热交换器21C。该中间热交换器21C被弯成弯曲状并向吸入口5的下风侧突出。
不管哪种结构,均相对于中间热交换器21c、21B、21C与上部热交换器22的连接部配置上部送风机15,并相对于上述中间热交换器部与下部热交换器23的连接部配置下部送风机16。从而具有与前述实施例相同的作用效果。
另外,在任一种结构中,34均为分隔板,在这种情况下,分隔板34虽然并不对各热交换器22、23本身进行分隔,但能相对于上下送风路径12、14对吸入的被空调室空气进行充分分隔,从而具有与前述实施例相同的效果。
在前述技术方案1的发明中,由于由在吸入口的下风侧突出并穿过与吸入口之间的空间配置的中间热交换器部和与该吸入口平行配置的上部热交换器部以及下部热交换器部组成热交换器,具有空气调节器本体不会增大而热交换器的热交换容量增大以及热交换能力提高等效果。
在前述技术方案2的发明中,由于将中间热交换器部上下分离,并用上部热交换器部和分离的中间热交换器部、分离的中间热交换器部和下部热交换器部分别构成“<”字状的第一、第二热交换器单体,可将中间热交换器部配置在靠近送风机的位置,送风量对于各热交换器部均匀化,可在提高送风效率的同时降低送风噪音。
在前述技术方案3的发明中,由于系通过连接板连接分离的中间热交换器部,且将第一热交换器单体和第二热交换器单体作为一整体单元,空气调节器本体的安装变得容易,可提高作业性。
在前述技术方案4的发明中,由于第一热交换器单体和第二热交换器单体任一方的热交换器单体的长度方向尺寸比另一方热交换器单体的长度方向尺寸短而形成,可采用同一规格的送风机,并可在实现部件统一化的同时在空间部配置风扇马达而有效利用空间。
在前述技术方案5的发明中,由于在第一热交换器单体和第二热交换器单体的一方侧面连接配管类且将该侧面的位置配置齐平,可将U形管弯头和对接管以及辅助配管等配管类连接成在同一侧面对齐,使钎焊作业变得容易。
在前述技术方案6的发明中,由于用分隔板对送风路径进行上下分隔,故上下部送风路径流动的风相互不受影响,可提高送风性能。
在前述技术方案7的发明中,由于用接受排泄水的排泄盘对送风路径进行上下分隔,下侧的第二热交换器单体不受从上侧的第一热交换器单体滴下的排泄水影响,可在提高热交换性能的同时使送风路径不相互受到风的流动影响,提高送风性能。
在前述技术方案8的发明中,由于在罩复热交换器前面侧的前面板的前面装卸自如地安装有吸入格栅,并在相对于中间热交换器部的前面板部位装设在中间热交换器部侧突出的过滤器安装部,由于过滤器安装部并不在吸入格栅侧突出,故装置本体并不增大。
在前述技术方案9的发明中,由于将排泄盘沿构成第一热交换器单体倾斜安装,而过滤器安装部则设置在该排泄盘与构成第二热交换器单体的中间热交换器部之间的空间部,过滤器的安装及排泄盘各不干扰,安装容易。
在前述技术方案10的发明中,由于将长度方向短的热交换器单体的侧面空间部作为电器部件配置用空间,并在与该空间相对位置具有过滤器安装部,即使过滤器大而过滤器安装部突出,由于电器部件配置用空间,不会影响到使本体增大。过滤器部分不存在热交换器,故不受热交换器影响。
Claims (10)
1.一种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具有:在前面侧设置吸入口而在该吸入口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置吹出口的空气调节器本体;在上述空气调节器本体内由在上述吸入口的下风侧突出并穿过与吸入口之间的空间配置的中间热交换器部和与该吸入口平行配置的上部热交换器部及下部热交换器部组成的热交换器;以及与该中间热交换器部和上部热交换器部的连接部以及中间热交换器部和下部热交换器部的连接部分别相对配置、并从上述吸入口至上部吹出口和下部吹出口形成的送风路径上送风的上部送风机和下部送风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热交换器部被分离成上下两部、上部热交换器部与分离成的一方中间热交换器部构成“<”字形的第一热交换器单体,分离成的另一方中间热交换器部与下部热交换器部构成“<”字形的第二热交换器单体。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热交换器单体和所述第二热交换器单体通过被分离的中间热交换器部连接板加以连接并单元化。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热交换器单体和上述第二热交换器单体为任一方热交换器单体的长度方向尺寸比另一方热交换器单体的长度方向尺寸为短。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热交换器单体和上述第二热交换器单体为在该两热交换器单体的一方的侧面连接有配管类,且配置成使该侧面的位置齐平。
6.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调节器本体在上述吸入口与中间热交换器部之间的空间中配置有分隔上部送风路径和下部送风路径的分隔板。
7.如权利要求2至5任一项所述的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热交换器单体和上述第二热交换器单体为在所述两热交换器单体相互间配置有接受从第一热交换器单体滴下的排泄水的排泄盘,并通过所述排泄盘分隔在空气调节器本体内形成的上部送风路径和下部送风路径。
8.如权利要求1或2或6所述的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调节器本体由安装固定上述热交换器的后板、罩复热交换器前面侧的前面板以及在所述前面板的前面安装成可开闭自如的吸入格栅所构成,在与构成上述热交换器的中间热交换器部相对的前面板部位设有向中间热交换器部侧突出并用于将过滤器安装成可自由装卸的过滤器安装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泄盘沿构成上述第一热交换器单体的分离中间热交换器部倾斜地安装,而所述过滤器安装部被设置在该排泄盘与构成上述第二热交换器单体的中间热交换器部之间的空间部。
10.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热交换器单体和上述第二热交换器单体为在长度方向尺寸短的热交换器单体侧空间中形成电器零件配置用空间,在与所述电器零件配置用空间相对位置设有用于将过滤器这装成可自由装卸的过滤器安装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187597/96 | 1996-07-17 | ||
JP18759796A JP3315317B2 (ja) | 1996-07-17 | 1996-07-17 | 空気調和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77088A true CN1177088A (zh) | 1998-03-25 |
CN1097198C CN1097198C (zh) | 2002-12-25 |
Family
ID=162089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9711540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97198C (zh) | 1996-07-17 | 1997-07-16 | 空气调节器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3315317B2 (zh) |
KR (1) | KR100238513B1 (zh) |
CN (1) | CN1097198C (zh)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105749A (zh) * | 2008-10-29 | 2011-06-22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空调装置 |
CN102748810A (zh) * | 2012-05-30 | 2012-10-24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上下送风的空调器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 |
CN103411269A (zh) * | 2013-07-30 | 2013-11-27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室内机、应用的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
CN108087973A (zh) * | 2017-12-12 | 2018-05-29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挂机 |
CN108105860A (zh) * | 2017-12-12 | 2018-06-01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挂机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0726946B1 (ko) * | 2004-12-24 | 2007-06-14 | 위니아만도 주식회사 | 다중 송풍구조를 갖는 에어컨 실내기 |
KR100826028B1 (ko) * | 2006-05-20 | 2008-04-28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공기 조화기 |
JP6108061B2 (ja) * | 2012-04-27 | 2017-04-05 | 株式会社富士通ゼネラル | 空気調和機 |
CN104006452A (zh) * | 2014-06-07 | 2014-08-27 | 广东志高空调有限公司 | 一种上下送风双轴流式柜机 |
CN105698262B (zh) * | 2014-11-28 | 2019-03-05 | 青岛海高设计制造有限公司 | 空调 |
US11624514B2 (en) * | 2019-02-03 | 2023-04-11 | Gd Midea Air-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 Window air conditioner with water receiving pan and filter screen support |
-
1996
- 1996-07-17 JP JP18759796A patent/JP3315317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1997
- 1997-07-11 KR KR1019970033551A patent/KR100238513B1/ko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1997-07-16 CN CN97115407A patent/CN1097198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105749A (zh) * | 2008-10-29 | 2011-06-22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空调装置 |
CN102105749B (zh) * | 2008-10-29 | 2013-06-26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空调装置 |
US9797618B2 (en) | 2008-10-29 | 2017-10-24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
CN102748810A (zh) * | 2012-05-30 | 2012-10-24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上下送风的空调器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 |
CN103411269A (zh) * | 2013-07-30 | 2013-11-27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室内机、应用的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
CN103411269B (zh) * | 2013-07-30 | 2016-06-08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室内机、应用的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
CN108087973A (zh) * | 2017-12-12 | 2018-05-29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挂机 |
CN108105860A (zh) * | 2017-12-12 | 2018-06-01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挂机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7198C (zh) | 2002-12-25 |
JP3315317B2 (ja) | 2002-08-19 |
KR100238513B1 (ko) | 2000-01-15 |
JPH1030827A (ja) | 1998-02-03 |
KR980010170A (ko) | 1998-04-3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43093C (zh) | 具有高热交换能力的空调机的紧凑式室外装置 | |
CN1097198C (zh) | 空气调节器 | |
CN1497228A (zh) | 空调机 | |
CN1154805C (zh) | 一种空调器的户外单元 | |
CN1699860A (zh) | 通风设备 | |
CN1271378C (zh) | 空气调节装置的室外机组 | |
CN1130744A (zh) | 空调机的室内单元 | |
CN2577163Y (zh) | 空调装置的室外机 | |
CN1746584A (zh) | 空调器 | |
CN101078557A (zh) | 空调器室内机的排水盘 | |
CN1740658A (zh) | 窗式空气调节器 | |
CN1692253A (zh) | 空调机的室内机和空调机的室内机的组装方法 | |
JP3075017B2 (ja) | 天井埋込型空気調和機 | |
CN1256556C (zh) | 立体式空调器的室内热交换器安装结构 | |
CN1231727C (zh) | 整体型空调器的室内送风装置 | |
CN1590902A (zh) | 空调器室内机遮蔽固定装置的安装结构 | |
CN1098441C (zh) | 空气调节机 | |
CN1902446A (zh) | 天花板悬挂式空调装置 | |
CN1590898A (zh) | 空调室内机的显示器的安装构造 | |
CN1299079C (zh) | 窗式空调机的固定装置 | |
CN1811286A (zh) | 空调机 | |
JP2007147231A (ja) | 空気調和機 | |
CN1542329A (zh) | 窗式空调机的室外侧空气流动结构 | |
CN2667375Y (zh) | 氧气发生装置置于室内机的空调器 | |
CN1693806A (zh) | 空调器的室内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9 |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