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667375Y - 氧气发生装置置于室内机的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氧气发生装置置于室内机的空调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667375Y CN2667375Y CN 200320125752 CN200320125752U CN2667375Y CN 2667375 Y CN2667375 Y CN 2667375Y CN 200320125752 CN200320125752 CN 200320125752 CN 200320125752 U CN200320125752 U CN 200320125752U CN 2667375 Y CN2667375 Y CN 2667375Y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oxygen
- air
- oxygen generator
- indoor set
- indo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 Filters, Heat-Exchange Apparatuses, And Housings Of Air-Conditioning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氧气发生装置置于室内机的空调器,包括有室内机、氧气发生装置以及在室内机前面板上设有的空气吸入口和空气排出口、同时还设置有风扇及热交换器,其中:所述氧气发生装置设置在室内机内,在氧气发生装置的一侧连接有氧气导向装置,该导向装置通过机架固定于室内机上,氧气导向装置将氧气发生装置产生的氧气引向空气排出口的前方并排出。本实用新型的效果是该结构的空调器,由于产生氧气的氧气发生装置设置在室内机上,并吸入室内空气而产生氧气,故室外的异味不可能流入到室内,因此能够制造舒适的室内环境;同时,氧气发生装置所产生的氧气通过氧气导向装置向空气排出口的前方集中喷射,故能够向使用者提供充分的氧气。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器,特别是一种将氧气发生装置置于室内机的空调器。
背景技术
一般来讲,空调器是利用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蒸发器等构成的冷却循环系统对室内进行制冷/热或净化空气,以此为使用者制造舒适环境的设备。空调器大体分为分体式空调器和一体式空调器。
分体式和一体式空调器功能相同,但分体式空调器在室内设置冷却/放热装置,在室外设置放热/冷却装置以及压缩装置,并将相互分离的两个装置用冷媒管相连接;而一体式空调器则将冷却/放热的功能一体化,并在穿孔的房屋墙壁或在窗户上直接固定设置。
最近又相继出现了具有去除空气中灰尘及异物质的空气净化功能或具有产生氧气后使室内空气保持清新的氧气发生功能的空调器。而且还专门有产生氧气的氧气发生空调器和设置于制冷机或制热机上的氧气发生装置。
如图8所示,现有空调器将室内机2和室外机10用冷媒管12相连接,因此冷媒循环室内机2和室外机10的内部,并将室内空气制冷或制热。
在室外机10上设置有氧气发生装置20,在氧气发生装置20上还连接有将产生的氧气引向室内的氧气供给管30。
以下,对如上结构的现有空调器的工作加以说明。
首先,氧气发生装置20驱动后,室外空气被吸入到氧气发生装置20的内部并产生氧气,产生的氧气通过氧气供给管30向室内机2供给。
接着,室内机2驱动后,室内空气通过空气吸入口3被吸入到室内机2给管30被供给到室内机2的内部的氧气通过空气排出口4向室内排出。
但是,现有技术的空调器由于氧气发生装置20设置在室外机10上,并以室外空气产生氧气,故有可能室外的异味同氧气一并流入到室内并给使用者造成不适感;同时,由于氧气供给管30的端部设置在室内机20的内部,故使用者在空气排出口4的附近得不到充分的氧气供给。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室内空气产生氧气并排出,以此造成舒适的室内环境;同时将产生的氧气可向空气排出口的前方集中喷射,给使用者提供充分氧气的氧气发生装置置于室内机的空调器。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氧气发生装置置于室内机的空调器,其结构包括有室内机、氧气发生装置以及在室内机前面板上设有的空气吸入口和空气排出口、同时还设置有风扇及热交换器,其中:所述氧气发生装置设置在室内机的内,在氧气发生装置的一侧连接有氧气导向装置,该导向装置通过其装置中设置的机架固定于室内机上。
所述氧气导向装置包括:氧气导向管以及氧气喷射口,其中所述氧气导向管将氧气发生装置产生的氧气引向空气排出口的附近;所述氧气喷射口其一端连接在氧气导向管上,另一端为喷射氧气的喷嘴部,且通过所述机架被固定在室内机上。
所述室内机前面板上还设有排出板,在排出板上设有所述空气排出口以及能够固定所述机架的固定槽;在所述机架上凸出设有挂钩,而挂钩则插接于固定槽内。
所述机架其底面为开口状,并附着于排出板上,而排出板的底部上面支撑于氧气导向装置的一侧;在机架的前面设有支撑槽,氧气喷射口的一侧插入于支撑槽内;在机架的两侧面与上部的内侧面上设有能够支撑氧气喷射口的支撑肋。
本实用新型的效果是该结构的空调器,由于产生氧气的氧气发生装置设置在室内机上,并吸入室内空气而产生氧气,故室外的异味不可能流入到室内,因此能够制造舒适的室内环境;同时,氧气发生装置所产生的氧气通过氧气导向装置向空气排出口的前方集中喷射,故能够向使用者提供充分的氧气。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器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器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器实施例的氧气喷射口及机架的横剖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器实施例的氧气喷射口及机架的纵剖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器实施例中的氧气及氮气通过氧气发生装置的第1氮气吸附部排出过程的简要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器实施例中的氧气及氮气通过氧气发生装置的第2氮气吸附部排出过程的简要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器实施例中的氧气发生装置内部结构的平面图;
图8为现有技术的空调器的简要立体图。
图中:
50:室内机 51:底盘
60:机壳 62:空气吸入口
64:空气排出口 64a:前面排出口
64b:侧面排出口 65:排出板
65a、65b:固定槽 70:前面板
80:风扇 81:空气过滤器
82:电集尘器 90:热交换器
100:氧气发生装置 101:空气吸入部
101a:第1吸气开闭阀 101b:第2吸气开闭阀
102a、102b:第1、2氮气吸附部 103:氧气排出部
104:排氧泵 105:氮气排出部
105a:第1排气开闭阀 105b:第2排气开闭阀
106:真空泵 107:过滤器
108a:第1单向阀 108b:第2单向阀
110:氧气导向装置 111:氧气导向管
112:第1管 114:第2管
116:消音器 120:氧气喷射口
121:喷嘴部 130:机架
131、132:挂钩 133a、134a、135a:支撑肋
136a:支撑槽部 170:氮气导向管
180:空气吸入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氧气发生装置置于室内机的空调器加以详细说明。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分体式空调器的室内机50包括:底盘51、机壳60、前面板70、风扇80以及热交换器90,其中机壳60设置在底盘51的上侧,其前面设置为开口状;前面板70设置在机壳60的前面,并形成有空气吸入口62及空气排出口64;风扇80设置在机壳60与前面板70之间;热交换器90设置在风扇80与空气排出口64之间。
前面板70包括:上前面板72、下前面板74、以及吸气格栅76,其中上前面板72,其两侧倾斜而凸出,并在前面的上侧形成有空气排出口64的前面排出口64a,在倾斜的两侧上部形成有两侧排出口64b;下前面板74设置在上前面板72的前面与底盘51的前面之间,并在机壳60的前面下部之间形成有空气吸入口62;吸气格栅76设置在下前面板74的侧部与机壳60的下部之间,并保护空气吸入口62的内部。
上前面板72包括:为开闭前面排出口64a,而设置的可升降的上下驱动板72a。为上下驱动板72a升降,设置有可进退的前后驱动板72b。
上前面板72上还设置有:驱动板72a的升降驱动器以及驱动前后驱动板72b的前后驱动器(图中未示)。
风扇80设置在与吸气格栅76相近的机壳60的下部,并与底盘51的上面及下前面板74的背面具有一定的距离。因此风扇80将室内的空气吸入后能够顺畅地向热交换器90输送。
上述分体式空调器的室内机50在其吸气格栅76与风扇80之间设置有空气净化装置,即在各个吸气格栅76的背面设置有能够过滤空气中的异物质的空气过滤器81,在风扇80的前面两侧设置有将空气离子化并集尘的电集尘器82。
热交换器90是由流动有冷媒的冷媒管以及在冷媒管上相隔一定距离设置的多个散热片构成,热交换器90通过冷媒管90a与室外机(图中未示)相连。
在热交换器90的下侧设置有排水盘91,由此在热交换器90的表面生成的冷凝水会落到排水盘91内。在排水盘91上还连接有将排水盘91里的冷凝水向室内机50的外部排出的排水管92。
氧气发生装置100设置在室内机50上,并以室内的空气产生氧气。
氧气发生装置100具体设置在位于风扇80的下侧的底盘51的上面。
在底盘51上设有凸起53,在凸起53的上面设有第1连接孔52;在氧气发生装置100上设有固定部100b,而在固定部100b上设有与第1连接孔52相连通的第2连接孔100a。氧气发生装置100将固定部100b放置于凸起53上后,对准第1、2连接孔52、100a,用连接部件100c贯通第1、2连接孔52、100a并连接。
在氧气发生装置100的下端周围设有多个固定部100b,同时凸起53及第1、2连接孔52、100a也同样有多个,并用多个连接部件100c连接。
氧气发生装置100吸入室内的空气并分离为氮气和氧气,被分离的氮气及氧气分别通过各自的排出口排出。在氧气发生装置100上连接有氧气导向装置110,氧气导向装置110将分离的氧气引向前面板70的空气排出口64a、64b中任一个的前方,并将氧气排出。在氧气发生装置100上还连接有氮气导向管170,氮气导向管170可通过底盘51、机壳60、及前面板70中的一个延长到室外,由此将分离的氮气引向室外;在氧气发生装置100上还连接有空气吸入管180,空气吸入管180其吸入空气的入口部设置在室内机50的内部,也可将空气吸入管180贯通室内机50并延长至室内机50的外部,以此将室内机50外部的空气吸入到氧气发生装置100内。
氧气导向装置110在前面板70的背面沿上下方向而设置,其一端连接在氧气发生装置100上,而另一端则设置与空气排出口64a、64b的前方。氧气导向装置110包括:氧气导向管111、以及氧气喷射口120,其中氧气导向管111设置在把氧气发生装置100产生的氧气引向空气排出口64a、64b的附近;氧气喷射口120其一端连接在氧气导向管111上,而在另一端设有喷射氧气的喷嘴121。
氧气导向管111被分为与氧气发生装置100相连接的第1管112以及与氧气喷射口120相连接的第2管114,在第1管112与第2管114之间还设置有消音器116。消音器116其内径比第1管112及第2管114的内径略大。
氧气导向装置110中可将其氧气导向管111将氧气引向前面排出口64a及侧面排出口64b的附近,此时氧气喷射口120将氧气分别向前面排出口64a及侧面排出口64b的前方排出;也可将其氧气导向管111将氧气引向前面排出口64a及侧面排出口64b中任一处的附近,此时氧气喷射口120将氧气向前面排出口64a及侧面排出口64b中任一处的前方排出。
若氧气导向装置110的氧气导向管111将氧气引向前面排出口64a及侧面排出口64b的附近,此时氧气喷射口120将氧气分别向前面排出口64a及侧面排出口64b的前方排出。
氧气导向装置110的氧气喷射口120通过机架130设置在室内机50的前面排出口64a侧,因此氧气喷射口120能够将氧气向前面排出口64a的前方排出。
室内机50包括有排出板65,在排出板65上设有前面排出口64a及能够固定机架130的固定槽65a、65b。在机架130上凸出设有挂钩131、132,挂钩131、132能够插接到固定槽65a、65b上,使机架130能够固定在排出板65上。
如图3及图4所示,氧气喷射口120通过机架130固定在排出板65上,氧气喷射口120的喷嘴121设置在向着前面排出口64a的前方而;在机架130的两侧部133、134的下端形成有向下凸出的挂钩131、132,排出板65在其底部形成有固定槽65a、65b,使机架130在排出板65的底部上侧向下插入而连接。
机架130的底面设置为开口,机架130同排出板65的底部上面紧贴住氧气喷射口120的一侧,并在机架130的两侧部133、134及上部135的内侧面上沿前后方向凸出设有支撑肋133a、134a、135a,机架130能够紧贴于氧气喷射口120的外周面,并牢固地支撑着氧气喷射口120;在机架130的前面136上形成有支撑槽136a,使氧气喷射口120的喷嘴121的后部能够向上插入到支撑槽136a内。
以下,对如上结构的本实用新型的氧气发生装置置于室内机的空调器作用加以说明。
首先,安装于空调器的室外机上的压缩机驱动,那么冷媒在室内机50与室外机之间循环流动,并且室内机50内部的热交换器90周围的空气与流经热交换器90的冷媒进行热交换,以此进行制冷或制热。
如上所述冷媒的循环及对空气进行制冷/制热的同时风扇80被驱动,因此室内的空气通过吸气格栅76向室内机的内部流入,并流经空气过滤器81与电集尘器82而净化,再流经风扇80与热交换器90进行热交换,最后通过空气排出口64向室内排出。
对空气进行制冷/制热的同时氧气发生装置100被驱动,因此室内的空气或室内机50内部的空气通过空气吸入管180向氧气发生装置100的内部吸入,并氧气和氮气被分离。
被分离的氮气通过氮气导向管170向室外排出,而被分离的氧气则依次流经氧气导向装置110的第1管112、消音器116、第2管114以及氧气喷射口120,并通过氧气喷射口120的喷嘴121向前面排出口64a的前方集中喷射,被排出的氧气能够调整舒适的室内环境。
如图5至图7所示,氧气发生装置100包括:空气吸入部101,第1、2氮气吸附部102a、102b,氧气排出部103,排氧泵104,氮气排出部105以及真空泵106,其中空气吸入部101向两方向被分支,并吸入空气。第1、2氮气吸附部102a、102b分别与空气吸入部101的两个分支相连通,并能够吸附氮气;氧气排出部103被分为两个分支后分别与第1、2氮气吸附部102a、102b相连通,并将流经第1、2氮气吸附部102a、102b的同时被分离的氧气向外部排出;排氧泵104使氧气向氧气排出部103排出;氮气排出部105被分为两个分支后分别与第1、2氮气吸附部102a、102b相连通,并贯通室内机后延长到室外;真空泵106设置于氮气排出部105上,并将吸附于第1、2氮气吸附部102a、102b上的氮气向室外排出。
空气吸入部101其流入空气的入口部设置于室内机的内部后,将流入到室内机内部的空气吸入;或空气吸入部101与空气吸入管相连后直接吸入室内的空气。
第1、2氮气吸附部102a、102b包括:壳体及吸附粉末,其中壳体设有有吸气口及排气口;而吸附粉末置于壳体内部后,吸附流经空气中的氮气,并以此增加空气中的氧气含量。
吸附粉末为沸石,它对组成空气的各种分子的吸附力互不相同。在此由于氮气与氧气等其他分子相比更容易被吸附,故流经吸附粉末的空气中氮气的含量被减少,而氧气占的比率增加,最后氧气含量较高的空气向室内排出。
图中符号101a、101b是分别设置于空气吸入部101的各分支部上的第1、2吸气开闭阀;符号105a、105b是分别设置于氮气排出部105的各分支部上的第1、2排气开闭阀;符号107是设置于空气吸入部101上,并净化空气的过滤器;符号108a、108b是防止设置于氧气排出部105上的第1、2氮气吸附部102a、102b之间氧气逆流的第1、2单向阀。
以下,对氧气发生装置100的氮气及氧气的排出过程加以详细说明。
首先,第1吸气开闭阀101a及第2排气开闭阀105b被开启,而第2吸气开闭阀101b及第1排气开闭阀105a被关闭,当排氧泵104及真空泵106驱动后,室内机内部的空气或室内的空气依次通过空气吸入管180、空气吸入部101、及过滤器107被吸入到第1氮气吸附部102a上,此时氮气被吸附,并在第1氮气吸附部102a上与氮气相分离的氧气通过氧气排出部103被排到氧气发生装置100的外部;在第2氮气吸附部102b上被吸附的氮气由于真空泵106的驱动而产生的第2氮气吸附部102b内部真空的作用通过氮气排出部105向外部排出。
如上所述第1氮气吸附部102a的氮气吸附作用长时间进行后,第2吸气开闭阀101b及第1排气开闭阀105a被开启,而第1吸气开闭阀101a及第2排气开闭阀105b被关闭,当排氧泵104及真空泵106驱动后,室内机内部的空气或室内的空气依次通过空气吸入管180、空气吸入部101、以及过滤器107向第2氮气吸附部102b吸入,此时氮气被吸附,而与氮气相分离的氧气通过氧气排出部103被排到氧气发生装置100的外部;在第1氮气吸附部102a上被吸附的氮气由于真空泵106的驱动而产生的第1氮气吸附部102a内部真空的作用通过氮气排出部105向外部排出。
Claims (4)
1、一种氧气发生装置置于室内机的空调器,其结构包括有室内机、氧气发生装置以及在室内机前面板上设有的空气吸入口和空气排出口、同时还设置有风扇及热交换器,其特征是:所述氧气发生装置(100)设置在室内机内,在氧气发生装置(100)的一侧连接有氧气导向装置(110),该导向装置(110)通过其装置中设置的机架(130)固定于室内机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氧气发生装置置于室内机的空调器,其特征是:所述氧气导向装置(110)包括:氧气导向管(111)以及氧气喷射口(120),其中所述氧气导向管(111)设置在把氧气发生装置(100)产生的氧气引向空气排出口的附近,其一端与氧气发生装置(100)相连接;所述氧气喷射口(120)其一端连接在氧气导向管(111)上,另一端为喷射氧气的喷嘴部(121),且通过所述机架(130)被固定在室内机(50)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氧气发生装置置于室内机的空调器,其特征是:所述室内机(50)前面板(70)上还设有排出板(65),在排出板(65)上设有所述空气排出口以及能够固定所述机架(130)的固定槽(65a、65b);在所述机架(130)上凸出设有挂钩(131、132),而挂钩(131、132)则插接于固定槽(65a、65b)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氧气发生装置置于室内机的空调器,其特征是:所述机架(130)其底面为开口状,并附着于排出板(65)上,而排出板(65)的底部上面支撑于氧气导向装置(110)的一侧;在机架(130)的前面设有支撑槽(136a),氧气喷射口(120)的一侧插入于支撑槽(136a)内;在机架(130)的两侧面与上部的内侧面上设有能够支撑氧气喷射口(120)的支撑肋(133a、134a、135a)。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0320125752 CN2667375Y (zh) | 2003-12-12 | 2003-12-12 | 氧气发生装置置于室内机的空调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0320125752 CN2667375Y (zh) | 2003-12-12 | 2003-12-12 | 氧气发生装置置于室内机的空调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667375Y true CN2667375Y (zh) | 2004-12-29 |
Family
ID=343492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200320125752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667375Y (zh) | 2003-12-12 | 2003-12-12 | 氧气发生装置置于室内机的空调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667375Y (zh) |
-
2003
- 2003-12-12 CN CN 200320125752 patent/CN2667375Y/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694154Y (zh) | 整体式空调器及其前板 | |
CN2694155Y (zh) | 整体式空调器及其空气导向构件 | |
CN1556906A (zh) | 空气调节装置的室外机组 | |
CN1746574A (zh) | 空调机 | |
CN2667375Y (zh) | 氧气发生装置置于室内机的空调器 | |
CN1654888A (zh) | 空调器 | |
CN1626944A (zh) | 空调器 | |
CN2692553Y (zh) | 空调器 | |
CN2667381Y (zh) | 分体式空调器的室内机 | |
CN1782561A (zh) | 空气调节器的室外机 | |
CN101078558A (zh) | 空调器 | |
CN1626954A (zh) | 空调器 | |
CN1626951A (zh) | 分体式空调器的室内机 | |
CN1299079C (zh) | 窗式空调机的固定装置 | |
CN2692558Y (zh) | 空调器的氧气发生器 | |
CN1888682A (zh) | 空调器的风扇以及电机设置结构 | |
CN1888684A (zh) | 空调器的电机设置结构 | |
CN2667376Y (zh) | 分体型空调器通风装置 | |
CN2667380Y (zh) | 分体型空调机的换气装置 | |
CN1888611A (zh) | 空调器的送风装置 | |
CN2692555Y (zh) | 空气调节器的室内机 | |
CN2807096Y (zh) | 空调器 | |
CN2667374Y (zh) | 空调器的室内机 | |
CN1755280A (zh) | 空调器 | |
CN1888622A (zh) | 空气调节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41229 Termination date: 201012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