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80676A - 制冷循环装置及制冷循环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制冷循环装置及制冷循环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180676A
CN103180676A CN2011800517313A CN201180051731A CN103180676A CN 103180676 A CN103180676 A CN 103180676A CN 2011800517313 A CN2011800517313 A CN 2011800517313A CN 201180051731 A CN201180051731 A CN 201180051731A CN 103180676 A CN103180676 A CN 10318067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hot water
aperture
compressor
decompress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5173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180676B (zh
Inventor
玉木章吾
齐藤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1806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806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1806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8067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9/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5B49/02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compression type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 F25B49/022Compressor control arrang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9/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5B49/02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compression type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 F25B49/027Condenser control arrang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B2313/003Indoor unit with water as a heat sink or heat sourc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B2313/023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multiple indoor units
    • F25B2313/0233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multiple indoor units in parallel arrang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B2313/027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reversing means
    • F25B2313/02731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reversing means using one three-way valv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B2313/027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reversing means
    • F25B2313/02741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reversing means using one four-way valv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41/00Details of ejectors not being used as compression device; Details of flow restrictors or expansion valves
    • F25B2341/06Details of flow restrictors or expansion valves
    • F25B2341/063Feed forward expansion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500/00Problems to be solved
    • F25B2500/07Exceeding a certain pressure value in a refrigeration component or cyc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600/00Control issues
    • F25B2600/19Refrigerant outlet condenser temperat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700/00Sensing or detecting of parameters; Sensors therefor
    • F25B2700/19Pressures
    • F25B2700/193Pressures of the compressor
    • F25B2700/1931Discharge pressures

Abstract

抑制能够执行空调热水供应复合系统热水供应运转的制冷循环装置的高温热水供应时的高压过度上升,并在压缩机的使用范围内确保规定的热水供应能力。空调热水供应复合系统(100)具有压缩机(1)、板式水热交换器(16)、热水供应减压机构(19)、室外热交换器(3)。另外,空调热水供应复合系统(100)具有:检测压缩机(1)的高压压力的高压压力传感器(201);控制装置(110),基于由高压压力传感器(201)检测的高压压力算出板式水热交换器(16)的冷凝温度,被算出的算出冷凝温度为预先设定的冷凝温度目标值以上时,执行基于算出冷凝温度和冷凝温度目标值之差来控制压缩机(1)的运转频率的冷凝温度控制,并且与冷凝温度控制同时地,执行基于热水供应减压机构(19)中的当前的开度和预先设定的开度目标值之差来控制热水供应减压机构(19)的开度的开度控制。

Description

制冷循环装置及制冷循环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够同时执行空调运转(制冷运转、制热运转)及热水供应运转的空调热水供应复合系统,特别是涉及如下的空调热水供应复合系统,在热水供应时,在冷凝温度成为规定值以上的情况下,判定为高温热水供应状态,对压缩机进行冷凝温度控制,并对减压机构进行开度控制,由此,抑制高压过度上升,在压缩机的使用范围内,得到规定的热水供应能力。
背景技术
以往,存在一种用于热水供应的热泵系统,该热水供应的热泵系统搭载通过用配管将热水供应单元(热水器)连接于热源单元(室外机)而形成的制冷剂回路,能够进行热水供应运转。在这样的热水供应系统中,热水供应温度成为高温(例如60℃以上)的情况下,冷凝温度上升,发生高压压力的过度上升,从而存在难以确保热水供应能力的问题。因此,以往以来致力于该问题(例如,参考专利文献1~2)。
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热泵沐浴热水器中,将排出温度或排出压力中的一个作为目标而控制减压装置的阀开度。运转效率将相对于减压装置的阀开度具有极大值并且运转效率成为最大的情况下的排出温度或者排出压力作为控制目标值而设定。根据沐浴的浴盆温度、煮沸温度、水侧入口温度、压缩机频率改变控制目标值,由此,即使浴盆温度、煮沸温度、水侧入口温度、压缩机频率变化,也能够实现高的运转效率。
在专利文献2记载的热泵热水供应装置中,在热水供应运转时,监视排出压力,排出压力上升的情况下,对膨胀阀进行排出压力控制,由此能够不超出压缩机的使用范围地持续运转。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5311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5-98530号公报
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热泵沐浴热水器中,根据运转效率成为最大的点的排出温度或排出压力中的任意一方来控制减压装置。但是,在高温热水供应的情况下,并且,在热水供应要求能力高且压缩机频率变高的情况下,减压装置不根据排出压力的上升,而根据运转效率被控制,因此排出压力上升,其结果是,存在冷凝温度过度上升的可能性。
另外,在专利文献2记载的热泵热水供应装置中,在进行高温热水供应的情况下,并且,在热水供应要求能力高且压缩机频率变高的情况下,存在仅通过减压装置的控制不能够抑制高压压力的上升的情况,其结果是,冷凝温度过度上升。
另外,在空调热水供应复合系统中,在高温热水供应时,在同时产生空调负荷及高温热水供应的热水供应要求的状态下,需要确立满足双方的运转方法,其中,所述空调热水供应复合系统除了热水供应单元以外还搭载有通过用配管连接利用单元(室内机)而形成的制冷剂回路,能够同时执行空调运转及热水供应运转。
发明内容
在热水供应时冷凝温度成为规定值以上的情况下,本发明判定为高温热水供应状态,对压缩机进行冷凝温度控制,并且对减压机构进行开度控制。由此,提供一种空调热水供应复合系统,在高温热水供应时,也能够抑制冷凝温度的过度上升,并能够在压缩机的使用范围内确保热水供应能力。
本发明的制冷循环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
制冷循环机构,其具有能够进行运转频率的控制的压缩机、第一散热器、能够进行开度的控制的第一减压机构、第一蒸发器,制冷剂按顺序在所述压缩机、所述第一散热器、所述第一减压机构、所述第一蒸发器中循环;
高压压力传感器,其检测从所述压缩机的排出侧到所述第一减压机构的液体侧的高压压力;
控制装置,其基于由所述高压压力传感器检测出的所述高压压力来算出所述第一散热器的冷凝温度,在算出的所述第一散热器的算出冷凝温度为预先设定的冷凝温度目标值以上时,基于所述算出冷凝温度与所述冷凝温度目标值之差来执行控制所述压缩机的运转频率的冷凝温度控制,并且与所述冷凝温度控制同时地,基于所述第一减压机构的当前的开度与预先设定的开度目标值之差来执行控制所述第一减压机构的开度的开度控制。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制冷循环装置,即使在高温热水供应时,也能够抑制冷凝温度的过度上升,并能够在压缩机的使用范围内确保热水供应能力。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1的空调热水供应复合系统100的结构图。
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水从热水供应单元304到热水供应箱305的流动的概要图。
图3是实施方式1的控制装置110的概要图。
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相对于运转模式的四通阀的动作的图。
图5是表示在实施方式1的压缩机控制下,由制冷室内最大温度差决定蒸发温度目标值的方法的图。
图6是表示在实施方式1的压缩机控制下,由制热室内最大温度差决定冷凝温度目标值的方法的图。
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开度目标和热水供应能力、运转效率之间的关系的图。
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实施通过压缩机频率改变热水供应减压机构开度目标值的控制的情况下的试验的图。
图9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外部空气温度和开度目标值的关系的图。
图10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热水供应能力和蒸发能力、压缩机输入之间的关系的图。
图11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实施通过热水供应能力改变开度目标值的控制的情况下的开发阶段的试验内容的图。
图12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高温热水供应和通常热水供应的判定流程的流程图。
图13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制热热水供应同时运转下的高温热水供应时的运转方法的流程图。
图14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制冷热水供应同时运转模式下的高温热水供应时的运转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以下,参考图1~图14说明实施方式1。
图1是实施方式1的空调热水供应复合系统100(制冷循环装置)的制冷剂回路结构图。此外,包含图1在内,在以下的附图中,各构成部件的大小关系存在与实际不同的情况。另外,在本说明书中,数学式中使用的符号最初在文中出现时,在[]中标注了该符号的单位。而且,无量纲(无单位)的情况下,标注为[-]。
图2是表示水从空调热水供应复合系统100的热水供应单元304到热水供应箱305的流动的概要图。
图3是表示空调热水供应复合系统100的各种传感器、控制装置110的测定部101、计算部102、控制部103、存储部104的概要图。以下,参考图1~图3说明空调热水供应复合系统100的结构。该空调热水供应复合系统100是三管式的多系统空调热水供应复合系统,其通过进行蒸气压缩式的制冷循环运转,能够同时处理在利用单元中被选择的制冷运转或制热运转和热水供应单元中的热水供应运转。该空调热水供应复合系统100是空调热水供应复合系统,其在通过热水供应单元进行热水供应运转的情况下,在高温热水供应时,也能够抑制高压压力的过度上升,能够确保热水供应能力。图1表示制冷剂回路结构,图2表示从热水供应单元304到热水供应箱305的水回路结构。
<装置结构>
空调热水供应复合系统100具有热源单元301、分支单元302、利用单元303a、303b、热水供应单元304和热水供应箱305。热源单元301和分支单元302被制冷剂配管即液体延长配管6和制冷剂配管即气体延长配管12连接。热水供应单元304的一方通过制冷剂配管即热水供应气体延长配管15连接于热源单元301,另一方通过制冷剂配管即热水供应液体配管18连接于分支单元302。利用单元303a、303b和分支单元302被制冷剂配管即室内气体配管11a、11b和制冷剂配管即室内液体配管8a、8b连接。另外,热水供应箱305和热水供应单元304被水配管即水上游配管20和水配管即水下游配管21连接。
此外,在实施方式1中,例示了连接1台热源单元、2台利用单元、1台热水供应单元、1台热水供应箱305的情况,但不限于此,也可以分别具有图示以上或以下的台数。另外,空调热水供应复合系统100所使用的制冷剂是R410A,但空调热水供应复合系统100所使用的制冷剂不限于此,除此以外,还可以使用例如R407C、R404A等HFC(氢氟碳化合物)制冷剂,R22、R134a等HCFC(含氢氯氟烃)制冷剂,CO2等在临界压力以上工作的制冷剂等。
另外,如图1所示,空调热水供应复合系统100具有控制装置110。控制装置110具有测定部101、计算部102、控制部103和存储部104。
以下说明的控制全部通过控制装置110执行。在图1中,控制装置110配置于热源单元301,但仅是一例。配置控制装置110的场所没有限定。
<热源单元301的运转模式>
关于空调热水供应复合系统100能够执行的运转模式进行简单地说明。在空调热水供应复合系统100中,根据被连接的热水供应单元304的热水供应负荷、及利用单元303a、303b的制冷负荷或制热负荷的有无,决定热源单元301的运转模式。空调热水供应复合系统100能够执行以下5个运转模式。
即,
制冷运转模式A,
制热运转模式B,
热水供应运转模式C,
制热热水供应同时运转模式D,
制冷热水供应同时运转模式E。
(1)制冷运转模式A是没有热水供应要求信号(也称为热水供应要求),利用单元303a、303b执行制冷运转的情况下的热源单元301的运转模式。(2)制热运转模式B是没有热水供应要求,利用单元303a、303b执行制热运转的情况下的热源单元301的运转模式。
(3)热水供应运转模式C是没有空调负荷,热水供应单元304执行热水供应运转的情况下的热源单元301的运转模式。
(4)制热热水供应同时运转模式D是同时执行通过利用单元303a、303b进行的制热运转和通过热水供应单元304进行的热水供应运转的情况下的热源单元301的运转模式。
(5)制冷热水供应同时运转模式E是同时执行通过利用单元303a、303b进行的制冷运转和通过热水供应单元304进行的热水供应运转的情况下的热源单元301的运转模式。
<利用单元303a、303b>
利用单元303a、303b通过分支单元302与热源单元301连接。利用单元303a、303b设置在能够将调节空气向空调对象区域吹出的场所(例如,通过埋入或悬挂在屋内的顶棚等,或者挂在壁面上等)。利用单元303a、303b通过分支单元302、液体延长配管6及气体延长配管12与热源单元301连接,构成了制冷剂回路的一部分。
利用单元303a、303b具有构成了制冷剂回路的一部分的室内侧制冷剂回路。该室内侧制冷剂回路由作为利用侧热交换器的室内热交换器9a、9b构成。另外,在利用单元303a、303b中,设置有用于将与室内热交换器9a、9b的制冷剂进行了热交换之后的调节空气向室内等空调对象区域供给的室内送风机10a、10b。
室内热交换器9a、9b例如可以通过由传热管和大量的翅片构成的十字翅片式的翅片管式热交换器构成。另外,室内热交换器9a、9b也可以由微通道热交换器、管壳式热交换器、热管式热交换器或者双层管式热交换器构成。在利用单元303a、303b执行的运转模式是制冷运转模式A的情况下,室内热交换器9a、9b作为制冷剂的蒸发器发挥功能来冷却空调对象区域的空气,在制热运转模式B的情况下,作为制冷剂的冷凝器(或者散热器)发挥功能来加热空调对象区域的空气。
室内送风机10a、10b具有如下功能,即,将室内空气吸入利用单元303a、303b内,并使室内空气在室内热交换器9a、9b中与制冷剂进行了热交换之后,作为调节空气向空调对象区域供给。也就是说,在利用单元303a、303b中,能够使被室内送风机10a、10b取入的室内空气和在室内热交换器9a、9b中流动的制冷剂相互之间进行热交换。室内送风机10a、10b构成为能够使向室内热交换器9a、9b供给的调节空气的流量可变,并具有例如离心风扇或多叶片风扇等风扇、和驱动该风扇的例如由DC风扇电机构成的电机。
另外,在利用单元303a、303b中设置有以下所示的各种传感器。
(1)设置在室内热交换器9a、9b的液体侧,检测液体制冷剂的温度的室内液体温度传感器206a、206b;
(2)设置在室内热交换器9a、9b的气体侧,检测气体制冷剂的温度室内气体温度传感器207a、207b;
(3)设置在利用单元303a、303b的室内空气的吸入口侧,检测流入单元内的室内空气的温度的室内吸入温度传感器208a、208b;
此外,如图3所示,室内送风机10a、10b的动作由作为通常运转控制手段而发挥功能的控制部103控制,该控制部103进行包含利用单元303a、303b的制冷运转模式A及制热运转模式B在内的通常运转。
<热水供应单元304>
热水供应单元304通过分支单元302与热源单元301连接。如图2所示,热水供应单元304例如具有如下功能,即,向设置在室外等的热水供应箱305供给热水,并加热热水供应箱305内的水来煮沸热水。热水供应单元304的板式水热交换器16具有:供水下游配管21(水流入配管)连接的连接部25(水流入配管连接部);供水上游配管20(水流出配管)连接的连接部26(水流出配管连接部);来自水下游配管21的水流入并向水上游配管20流出的水配管27。另外,热水供应单元304的一方通过热水供应气体延长配管15与热源单元301连接,另一方通过热水供应液体配管18与分支单元302连接,构成了空调热水供应复合系统100中的制冷剂回路的一部分。
热水供应单元304具有构成了制冷剂回路的一部分的热水供应侧制冷剂回路。该热水供应侧制冷剂回路作为要件功能具有作为热水供应侧热交换器的板式水热交换器16。另外,在热水供应单元304中,设置有用于将与板式水热交换器16的制冷剂进行了热交换之后的热水向热水供应箱305等供给的供水泵17。
板式水热交换器16具有如下功能,即,在热水供应单元304执行的热水供应运转模式C下,作为制冷剂的冷凝器发挥功能,对由供水泵17供给的水进行加热。供水泵17向热水供应单元304内供给水,使水在板式水热交换器16中进行热交换而成为热水之后,向热水供应箱305内供给热水并与热水供应箱305内的水进行热交换。也就是说,在热水供应单元304中,能够使由供水泵17供给的水和在板式水热交换器16中流动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并且,能够使由供水泵17供给的水和热水供应箱305内的水进行热交换。另外,构成为能够使向板式水热交换器16供给的水的流量可变。
另外,在热水供应单元304中设置有以下所示的各种传感器。
(1)热水供应液体温度传感器209,其设置在板式水热交换器16的液体侧,并检测液体制冷剂的温度。
此外,供水泵17的动作由作为通常运转控制手段而发挥功能的控制部103控制,该控制部103进行包含热水供应单元304的热水供应运转模式C在内的通常运转(参考图3)。
<热水供应箱305>
热水供应箱305例如设置在室外,并具有存储通过热水供应单元304而被煮沸了的热水的功能。另外,热水供应箱305的一方通过水上游配管20与热水供应单元304连接,另一方通过水下游配管21与热水供应单元304连接,构成了空调热水供应复合系统100中的水回路的一部分。热水供应箱305是满水式的,使用者消耗热水时,热水从水箱上部出水,与其量相应地从水箱下部供给自来水。
由热水供应单元304通过供水泵17输送的水在板式水热交换器16中被制冷剂加热而成为热水,并经由水上游配管20流入热水供应箱305内。热水不混合在热水供应箱305的水中,作为中间水在水箱内与水进行热交换而成为冷水。然后,流出热水供应箱305,并经由水下游配管21再流入热水供应单元304,并在由供水泵17再次被输送后通过板式水热交换器16成为热水。在这样的过程中,热水在热水供应箱305中被煮沸。
此外,热水供应箱305的水的加热方法不限于实施方式1这样的通过中间水进行的热交换方式,也可以采用如下方法,即,使热水供应箱305的水直接在配管中流动,并通过板式水热交换器16进行热交换而成为热水,再返回热水供应箱305。
另外,在热水供应箱305中设置有以下所示的各种传感器。
(1)热水供应箱水温传感器210,其设置在热水供应箱305的水箱下部侧面,并检测水箱的热水温度。
<热源单元301>
热源单元301例如设置在室外,并通过液体延长配管6、气体延长配管12和分支单元302与利用单元303a、303b连接。另外,通过热水供应气体延长配管15、液体延长配管6及分支单元302与热水供应单元304连接,构成了空调热水供应复合系统100中的制冷剂回路的一部分。
热源单元301具有构成了制冷剂回路的一部分的室外侧制冷剂回路。该室外侧制冷剂回路作为要件设备具有:压缩制冷剂的压缩机1;用于根据室外运转模式切换制冷剂的流动方向的2个四通阀(第一四通阀2、第二四通阀13);作为热源侧热交换器的室外热交换器3;用于存储剩余制冷剂的储存器14。另外,热源单元301由以下部件构成:用于向室外热交换器3供给空气的室外送风机4;用于作为热源侧减压机构控制制冷剂的分配流量的室外减压机构5。
压缩机1吸入制冷剂,并压缩该制冷剂而成为高温·高压的状态。实施方式1中搭载的压缩机1能够使运转容量可变,例如,由通过被变换器控制的电机(省略图示)驱动的容积式压缩机构成。在实施方式1中,例示了仅有1台压缩机1的情况,但不限于此,也可以根据利用单元303a、303b及热水供应单元304的连接台数等,并联地连接2台以上的压缩机1。另外,与压缩机1连接的排出侧配管在中途分支,一方通过第二四通阀13与气体延长配管12连接,另一方通过第一四通阀2与热水供应气体延长配管15连接。
第一四通阀2及第二四通阀13具有作为根据热源单元301的运转模式来切换制冷剂的流动方向的流路切换装置的功能。
图4是表示相对于运转模式的四通阀的动作内容的图。图4所示的“实线”及“虚线”代表表示图1所示的第一四通阀2和第二四通阀13的切换状态的“实线”及“虚线”。
在制冷运转模式A的情况下,第一四通阀2如“实线”那样地被切换。也就是说,在制冷运转模式A的情况下,为使室外热交换器3作为在压缩机1中被压缩的制冷剂的冷凝器发挥功能,以连接压缩机1的排出侧和室外热交换器3的气体侧的方式被切换。另外,在制热运转模式B、热水供应运转模式C、制热热水供应同时运转模式D或制冷热水供应同时运转模式E的情况下,第一四通阀2如“虚线”那样地被切换。也就是说,在制热运转模式B、热水供应运转模式C、制热热水供应同时运转模式D或制冷热水供应同时运转模式E的情况下,为使室外热交换器3作为制冷剂的蒸发器发挥功能,以连接压缩机1的排出侧和板式水热交换器16的气体侧并且连接压缩机1的吸入侧和室外热交换器3的气体侧的方式被切换。
在制冷运转模式A、热水供应运转模式C或制冷热水供应同时运转模式E的情况下,第二四通阀13如“实线”那样地被切换。也就是说,在制冷运转模式A或制冷热水供应同时运转模式E的情况下,为了使室内热交换器9a、9b作为在压缩机1中被压缩的制冷剂的蒸发器发挥功能,另外,为了在热水供应运转模式C中不使制冷剂向利用单元303a、303b流动,以连接压缩机1的吸入侧和室内热交换器9a、9b的气体侧的方式被切换。另外,在制热运转模式B、热水供应运转模式C及制热热水供应同时运转模式D的情况下,如“虚线”那样地被切换。也就是说,在制热运转模式B、热水供应运转模式C及制热热水供应同时运转模式D的情况下,为使室内热交换器9a、9b作为制冷剂的冷凝器发挥功能,以连接压缩机1的排出侧和室内热交换器9a、9b的气体侧的方式被切换。
室外热交换器3的气体侧与第一四通阀2连接,液体侧与室外减压机构5连接。室外热交换器3例如可以由通过传热管和大量的翅片构成的十字翅片式的翅片管式热交换器构成。另外,室外热交换器3也可以由微通道热交换器、管壳式热交换器、热管式热交换器或者双层管式热交换器构成。室外热交换器3在制冷运转模式A中作为制冷剂的冷凝器发挥功能而冷却制冷剂,在制热运转模式B、热水供应运转模式C、制热热水供应同时运转模式D及制冷热水供应同时运转模式E中,作为制冷剂的蒸发器发挥功能而加热制冷剂。
室外送风机4具有如下功能,即,向热源单元301内吸入室外空气,在使室外空气在室外热交换器3中进行了热交换之后,向室外排出。也就是说,在热源单元301中,能够使被室外送风机4取入的室外空气和在室外热交换器3中流动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室外送风机4能够使向室外热交换器3供给的空气的流量可变,并具有螺旋桨式风扇等风扇、和驱动该风扇的例如由DC风扇电机构成的电机。
储存器14设置在压缩机1的吸入侧,并具有如下功能,即,在空调热水供应复合系统100中发生异常时或伴随运转控制的改变时产生的运转状态的过渡响应时,存储液体制冷剂并防止向压缩机1的液体回流。
另外,在热源单元301中设置有以下的各种传感器。
(1)高压压力传感器201,其设置在压缩机1的排出侧,并检测高压侧压力;
(2)排出温度传感器202,其设置在压缩机1的排出侧,并检测排出温度;
(3)室外气体温度传感器203,其设置在室外热交换器3的气体侧,并检测气体制冷剂温度;
(4)室外液体温度传感器204,其设置在室外热交换器3的液体侧,并检测液体制冷剂的温度;
(5)外部空气温度传感器205,其设置在热源单元301的室外空气的吸入口侧,并检测流入单元内的室外空气的温度。
此外,压缩机1、第一四通阀2、室外送风机4、室外减压机构5、第二四通阀13的动作被控制部103控制,该控制部103作为进行包含制冷运转模式A、制热运转模式B、热水供应运转模式C、制热热水供应同时运转模式D、制冷热水供应同时运转模式E在内的通常运转的通常运转控制手段发挥功能。
<分支单元302>
分支单元302例如设置在屋内,通过液体延长配管6和气体延长配管12与热源单元301连接,并通过室内液体配管8a、8b和室内气体配管11a、11b与利用单元303a、303b连接,并通过热水供应液体配管18与热水供应单元304连接,构成了空调热水供应复合系统100中的制冷剂回路的一部分。分支单元302具有根据利用单元303a、303b及热水供应单元304所要求的运转来控制制冷剂的流动的功能。
分支单元302具有构成了制冷剂回路的一部分的分支制冷剂回路。该分支制冷剂回路作为要件设备具有:用于作为利用侧减压机构来控制制冷剂的分配流量的室内减压机构7a、7b;用于控制制冷剂的分配流量的热水供应减压机构19。
室内减压机构7a、7b设置于室内液体配管8a、8b。另外,热水供应减压机构19设置于分支单元302内的热水供应液体配管18。室内减压机构7a、7b具有作为减压阀或膨胀阀的功能,在制冷运转模式A下,对在液体延长配管6中流动的制冷剂进行减压,在制冷热水供应同时运转模式E下,对在热水供应减压机构19中流动的制冷剂减压而使其膨胀。另外,在制热运转模式B及制热热水供应同时运转模式D下,对在室内液体配管8a、8b中流动的制冷剂减压而使其膨胀。热水供应减压机构19具有作为减压阀或膨胀阀的功能,在热水供应运转模式C、制热热水供应同时运转模式D下,对在热水供应液体配管18中流动的制冷剂减压而使其膨胀。室内减压机构7a、7b及热水供应减压机构19由能够可变地控制开度的机构、例如由电子式膨胀阀构成的精密的流量控制机构、或毛细管等廉价的制冷剂流量调节机构构成即可。
此外,如图3所示,热水供应减压机构19的动作被控制装置110的控制部103控制,该控制装置110作为进行包含热水供应单元304的热水供应运转模式C在内的通常运转的通常运转控制手段发挥功能。另外,室内减压机构7a、7b的动作被控制部103控制,该控制部103作为进行包含利用单元303a、303b的制冷运转模式A及制热运转模式B在内的通常运转的通常运转控制手段发挥功能。
<控制装置110>
另外,如图3所示,由各种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各量被输入测定部101,并被计算部102处理。而且,控制部103基于计算部102的处理结果,控制压缩机1、第一四通阀2、室外送风机4、室外减压机构5、室内减压机构7a、7b、室内送风机10、10b、第二四通阀13、供水泵17和热水供应减压机构19。也就是说,通过具有测定部101、计算部102及控制部103的控制装置110,总体地控制空调热水供应复合系统100的运转操作。此外,控制装置110可以由微机构成。以下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计算式通过计算部102计算,控制部103根据该计算结果,控制压缩机1等各设备。另外,在存储部104中存储有计算部102所使用的数据和计算结果等。
具体来说,基于通过遥控器输入的运转模式(例如要求利用单元303进行制冷运转的制冷要求信号)、后述的热水供应要求信号、设定温度等指示及各种传感器的检测信息,
控制部103进行以下控制,即控制:
压缩机1的运转频率、
第一四通阀2的切换、
室外送风机4的转速(包含ON/OFF)、
室外减压机构5的开度、
室内减压机构7a、7b的开度、
室内送风机10a、10b的转速(包含ON/OFF)、
第二四通阀13的切换、
供水泵17的转速(包含ON/OFF)、
热水供应减压机构19的开度,
并执行各运转模式。
此外,测定部101、计算部102及控制部103可以一体地设置,也可以分体地设置。另外,测定部101、计算部102及控制部103也可以设置在任意的单元中。而且,测定部101、计算部102及控制部103也可以设置于每个单元。
<运转模式>
空调热水供应复合系统100根据利用单元303a、303b所要求的空调负荷及热水供应单元304所要求的热水供应要求,对搭载在热源单元301、分支单元302、利用单元303a、303b、热水供应单元304上的各设备进行控制。通过该控制,空调热水供应复合系统100执行制冷运转模式A、制热运转模式B、热水供应运转模式C、制热热水供应同时运转模式D和制冷热水供应同时运转模式E。
在制冷热水供应同时运转模式E下,还具有:“热水供应优先模式”,其根据热水供应单元304的热水供应要求信号,控制压缩机1的运转频率;“制冷优先模式”,其通过利用单元303a、303b的制冷负荷控制压缩机1的运转频率。存储在热水供应箱305内的水温未达到设定热水供应温度的情况下,通过热水供应单元304输出热水供应要求信号。在输出热水供应要求信号的情况下,控制部103从室内吸入温度和室内设定温度的温差(室内温差)推测制冷负荷及制热负荷,并控制成室内温差越大,则制冷负荷及制热负荷越大。
<动作>
对空调热水供应复合系统100执行的制冷运转模式A、制热运转模式B、热水供应运转模式C、制热热水供应同时运转模式D、制冷热水供应同时运转模式E的具体的制冷剂流动方法及各通常控制方法进行说明。各运转模式下的四通阀的动作如图4所示。此外,在热水供应运转模式C、制热热水供应同时运转模式D、制冷热水供应同时运转模式E下,除了通常控制方法以外,还匹配地示出了高温热水供应时的控制动作方法。
[制冷运转模式A]
在制冷运转模式下,热水供应减压机构19全闭。在制冷运转模式A下,第一四通阀2成为实线所示的状态,即,压缩机1的排出侧与室外热交换器3的气体侧连接的状态。另外,第二四通阀13成为实线所示的状态,即,压缩机1的吸入侧经由气体延长配管12与室内热交换器9a、9b连接的状态。
在该制冷剂回路的状态下,启动压缩机1、室外送风机4、室内减压机构7a、7b。这样,低压的气体制冷剂被吸入压缩机1,并被压缩而成为高温·高压的气体制冷剂。然后,高温·高压的气体制冷剂经由第一四通阀2流入室外热交换器3,并与通过室外送风机4被供给的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而冷凝,成为高压的液体制冷剂。从室外热交换器3流出之后,在室外减压机构5中流动,减压后,经由液体延长配管6流入分支单元302。此时,室外减压机构5被控制成最大开度。流入分支单元302的制冷剂在室内减压机构7a、7b减压,成为低压的气液二相的制冷剂之后,从分支单元302流出,并经由室内液体配管8a、8b流入利用单元303a、303b。
流入利用单元303a、303b的制冷剂流入室内热交换器9a、9b,与通过室内送风机10a、10b被供给的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而蒸发,成为低压的气体制冷剂。这里,控制室内减压机构7a、7b,从而,在利用单元303a、303b中,没有从室内吸入温度传感器208a、208b所检测的室内吸入温度减去设定温度得到的温度差(制冷室内温度差)。因此,与设有利用单元303a、303b的空调空间所要求的制冷负荷相应的流量的制冷剂在室内热交换器9a、9b中流动。
从室内热交换器9a、9b流出的制冷剂从利用单元303a、303b流出,并经由室内气体配管11a、11b及分支单元302向气体延长配管12流动,经由第二四通阀13通过储存器14,再次被吸入压缩机1。
此外,压缩机1的运转频率被控制部103控制,从而使蒸发温度成为规定值。这里,蒸发温度的规定值是由室内液体温度传感器206a、206b检测的温度。蒸发温度的规定值根据利用单元303a、303b中的、从室内吸入温度传感器208a、208b所检测出的室内吸入温度减去设定温度而得到的温度差(制冷室内温度差)最大的利用单元303a、303b的温度差求出。
图5是在压缩机控制中,表示根据制冷室内最大温度差决定蒸发温度目标值的方法的图。具体来说,如图5所示,根据制冷室内最大温度差ΔTje[-]设定对应的范围的蒸发温度目标值。各制冷室内最大温度差范围内的蒸发温度目标值A1~A4通过试验等决定。另外,室外送风机4的风量由控制部103控制,从而使冷凝温度与外部空气温度传感器205所检测出的外部空气温度相应地成为规定值。这里,冷凝温度是根据由高压压力传感器201检测出的压力计算的饱和温度。
[制热运转模式B]
在制热运转模式下,热水供应减压机构19(第一减压机构)全闭。由此,在第一四通阀2及热水供应单元304中制冷剂不流动。在制热运转模式B下,第一四通阀2为虚线所示的状态,即压缩机1的排出侧与板式水热交换器16(第一散热器)的气体侧连接,压缩机1的吸入侧与室外热交换器3(第一蒸发器)的气体侧连接。另外,第二四通阀13为虚线所示的状态,即压缩机1的排出侧与室内热交换器9a、9b的气体侧连接。
在该制冷剂回路的状态下,启动压缩机1、室外送风机4、室内送风机10a、10b、供水泵17。这样,低压的气体制冷剂被吸入压缩机1,被压缩并成为高温·高压的气体制冷剂。然后,高温·高压的气体制冷剂在第二四通阀13中流动。
流入第二四通阀13的制冷剂从热源单元301流出,并经由气体延长配管12向分支单元302流动。然后,经由室内气体配管11a、11b流入利用单元303a、303b。流入利用单元303a、303b的制冷剂流入室内热交换器9a、9b,与通过室内送风机10a、10b被供给的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而冷凝,成为高压的液体制冷剂,并从室内热交换器9a、9b流出。在室内热交换器9a、9b中加热了室内空气的制冷剂从利用单元303a、303b流出,并经由室内液体配管8a、8b流入分支单元302,通过室内减压机构7a、7b被减压,成为低压的气液二相或液相的制冷剂。然后,从分支单元302流出。
控制室内减压机构7a、7b,从而,在利用单元303a、303b中,没有从室内吸入温度传感器208a、208b所检测到的室内吸入温度减去室内设定温度得到的温度差(制热室内温度差)。因此,与在设置有利用单元303a、303b的空调空间中所要求的制热负荷相应的流量的制冷剂在室内热交换器9a、9b中流动。
从分支单元302流出的制冷剂经由液体延长配管6流入热源单元301,通过室外减压机构5之后,流入室外热交换器3。此外,室外减压机构5的开度被控制成全开。流入外室外热交换器3的制冷剂与通过室外送风机4被供给的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并蒸发,成为低压的气体制冷剂。该制冷剂从室外热交换器3流出之后,经由第一四通阀2并通过储存器14之后,再次被吸入压缩机1。
此外,压缩机1的运转频率以冷凝温度成为目标值的方式被控制部103控制。冷凝温度的获得方式与制冷运转的情况相同。冷凝温度的目标值根据利用单元303a、303b中的、从室内吸入温度传感器208a、208b所检测到的室内吸入温度减去室内设定温度而得到的温度差(制热室内温度差)最大的利用单元303a、303b的制热室内温度差决定。
图6是表示在压缩机控制中根据制热室内最大温度差决定冷凝温度目标值的方法的图。具体来说,如图6所示,根据制热室内最大温度差ΔTjc[-]设定对应的范围的冷凝温度目标值。各制热室内最大温度差范围内的冷凝温度目标值B1~B4通过试验等决定。另外,室外送风机4的风量被控制部103控制,从而,与由外部空气温度传感器205检测到的外部空气温度相应地蒸发温度成为规定值。这里,蒸发温度通过由室外液体温度传感器204检测的温度求出。
[热水供应运转模式C]
在热水供应运转模式C下,第一四通阀2为虚线所示的状态,即压缩机1的排出侧与板式水热交换器16的气体侧连接,压缩机1的吸入侧与室外热交换器3的气体侧连接。另外,第二四通阀13为实线所示的状态,成为压缩机1的吸入侧经由气体延长配管12与室内热交换器9a、9b连接的状态。
在该制冷剂回路的状态下,启动压缩机1、室外送风机4、室内送风机10a、10b、供水泵17。这样,低压的气体制冷剂被吸入压缩机1,被压缩而成为高温·高压的气体制冷剂。然后,高温·高压的气体制冷剂在第一四通阀2中流动。
流入第一四通阀2的制冷剂从热源单元301流出,并经由热水供应气体延长配管15流入热水供应单元304。流入热水供应单元304的制冷剂流入板式水热交换器16,与通过供水泵17被供给的水进行热交换而冷凝,成为高压的液体制冷剂,并从板式水热交换器16流出。在板式水热交换器16中加热了水的制冷剂从热水供应单元304流出之后,经由热水供应液体配管18流入分支单元302,并通过热水供应减压机构19被减压,成为低压的气液二相的制冷剂。然后,制冷剂从分支单元302流出,并经由液体延长配管6流入热源单元301。
在热水供应运转模式下,热水供应减压机构19被控制部103控制成板式水热交换器16的液体侧的过冷却度成为规定值的开度。板式水热交换器16的液体侧的过冷却度通过如下方式求出,即,由高压压力传感器201(高压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压力(高压压力)计算(算出)饱和温度(算出冷凝温度),并减去由热水供应液体温度传感器209检测出的温度。热水供应减压机构19以使板式水热交换器16的液体侧的制冷剂的过冷却度成为规定值的方式控制在板式水热交换器16中流动的制冷剂的流量。因此,在板式水热交换器16中被冷凝了的高压的液体制冷剂成为具有规定的过冷却度的状态。像这样,与设置有热水供应单元304的设施的热水的利用状况下所要求的热水供应要求相应的流量的制冷剂在板式水热交换器16中流动。
从分支单元302流出的制冷剂经由液体延长配管6流入热源单元301,通过室外减压机构5之后,流入室外热交换器3。此外,室外减压机构5的开度被控制成全开。流入室外热交换器3的制冷剂与通过室外送风机4被供给的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而蒸发,成为低压的气体制冷剂。该制冷剂从室外热交换器3流出之后,经由第一四通阀2并通过储存器14之后,再次被吸入压缩机1。
此外,压缩机1的运转频率以变高的方式被控制部103控制。即热水供应运转的情况下,控制装置110为了响应于由热水供应箱水温传感器210检测到的热水供应要求信号而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使热水供应箱305内的水温上升到设定热水供应温度,确保高的热水供应能力。另外,室外送风机4的风量与由外部空气温度传感器205检测到的外部空气温度相应地以蒸发温度成为规定值的方式被控制部103控制。这里,蒸发温度是由室外液体温度传感器204检测到的温度。
热水供应温度成为高温(例如60℃)的情况下,板式水热交换器16的入口水温(流入连接部25的水温)也变高,冷凝温度也上升。该情况下,将压缩机1的运转频率控制得高时,高压压力上升,达到压缩机1的合理运转范围以外。因此,由高压压力传感器201的检测值计算的冷凝温度达到上升的上限值(例如60℃)的情况下,对压缩机1进行式(1)及式(2)所示的冷凝温度控制,由此防止冷凝温度的上升。
[式1]
Fm=F+ΔF···(1)
[式2]
ΔF=(CTm-CT)×kCT,comp···(2)
这里,
Fm:压缩机1的目标运转频率[Hz],
F:压缩机1的当前的运转频率[Hz],
ΔF:压缩机1的运转频率改变量[Hz],
CTm:冷凝温度目标值[℃],
CT:算出冷凝温度[℃],
kcT,comp:压缩机频率改变增益修正[-]。
冷凝温度目标值CTm采用例如作为压缩机1的使用合理范围能够允许的冷凝温度的最大值(例如60℃)。冷凝温度CT是根据由高压压力传感器201检测出的压力计算的饱和温度。压缩机频率改变增益修正kcT,comp的大小被设定成如下程度,即,通过试验或模拟,冷凝温度CT不从冷凝温度目标值CTm上升且不成为急剧的频率降低。在实施方式1中,高压压力传感器201设置在压缩机1和第一四通阀2之间,但不限于此,也可以设置在从成为制冷循环的高压侧的位置的压缩机1的排出侧到热水供应减压机构19的液体侧之间的任意位置。这里,在高压压力传感器201设置在从第一四通阀2到热水供应减压机构19的液体侧之间的情况下,在制热运转模式B下,为求出冷凝温度,在压缩机1和第二四通阀13之间设置其他的压力传感器。
当在高温热水供应中算出冷凝温度CT达到冷凝温度目标值CTm时,成为CT>CTm。此时,根据式(1)、式(2),压缩机1的运转频率的降低,能够防止冷凝温度CT变得比冷凝温度目标值CTm高。这里,压缩机1的运转频率变低时,热水供应能力减小。因此,为调整热水供应能力的减少量,以能够确保规定的热水供应能力的方式进行减压机构开度的开度控制。在本实施方式1中,控制热水供应减压机构19的开度。具体来说,通过式(3)、式(4)进行热水供应减压机构19的开度控制,并控制成能够确保规定的热水供应能力的开度。
[式3]
Sj=Sj-1+ΔSj···(3)
[式4]
ΔSj=(Sjm-Sj-1)···(4)
这里,
Sj:开度改变后的减压机构开度[pulse],
Sj-1:当前的减压机构开度[pulse],
ΔSj:减压机构开度改变量[pulse],
Sjm:减压机构开度目标(也有称为减压机构开度目标值的情况)[pulse]。
减压机构开度目标Sjm[pulse]能够如下所述地在开发阶段决定。
图7是表示开度目标和热水供应能力、运转效率之间的关系的图。图7(a)表示相对于热水供应减压机构19的开度的、板式水热交换器16的热水供应能力。横轴是热水供应减压机构19的开度,纵轴是板式水热交换器16的热水供应能力目标值。图7(b)表示相对于热水供应减压机构19的开度的运转效率(COP)。横轴是热水供应减压机构19的开度,纵轴是运转效率。在高温热水供应中,入口水温变高,利用压缩机1进行冷凝温度控制的情况下,相对于热水供应减压机构19的开度,板式水热交换器16的热水供应能力、运转效率(COP)成为图7(a)、(b)所示的变化。热水供应减压机构19的开度越大,压缩机1的运转频率越高,因此热水供应能力增加。相反,运转效率降低。减压机构开度目标Sjm能够作为实现想要最低限度确保的热水供应能力的开度通过图7决定。即,开度目标值与板式水热交换器16(第一散热器)的热水供应能力(散热能力)的目标值对应地设定。减压机构开度目标Sjm在开发时通过试验或模拟决定。另外,热水供应温度成为高温,入口水温越高(也就是说在CT>CTm时,CT越大),根据压缩机1的冷凝温度控制(式(1)、式(2)),压缩机1的运转频率越低,热水供应能力越低。因此,入口水温成为最高的情况下,决定开度目标。入口水温的推定如下,例如,热水供应温度的最大值为60℃,在额定的热水供应能力下,流动有板式水热交换器16的入口水温和出口水温的温度差成为5℃这样的水流量。该情况下,由于热水供应温度为60℃,所以出口水温成为60℃,入口水温成为55℃。也就是说,最高的入口水温成为55℃。热水供应能力增加入口水温降低的量,所以,在入口水温变得最高的情况下,通过决定开度目标,能够确保最低限度的热水供应能力(板式水热交换器16的散热能力)。另外,从图7可知,通过减小热水供应能力目标,并减小开度目标Sjm,能够提高运转效率。
此外,板式水热交换器16的热水供应能力的目标值也可以与从水下游配管21流入板式水热交换器16的水配管的水的入口水温的设计上的上限值对应地设定。
以上述说明的减压机构开度目标Sjm实际运用的情况下,压缩机1成为冷凝温度控制,无论压缩机1的运转频率如何,减压机构开度目标Sjm以固定值运转。因此,入口水温为55℃时,能够确保最低限度的热水供应能力,入口水温降低到54℃、53℃的情况下,提高压缩机运转频率。由于热水供应能力与压缩机的运转频率成正比地增加,所以在入口水温低的情况下,热水供应能力变得过剩,虽然能够缩短热水供应完成时间,但导致运转效率的恶化。只要能够最低限度地确保热水供应能力,优选以最佳的运转效率进行热水供应。因此,入口水温降低到54℃、53℃的情况下,减小热水供应减压机构19的开度,抑制热水供应能力的过剩,确保最低限度的热水供应能力也可以。通过减小热水供应减压机构19的开度,热水供应减压机构19的差压增加,成为冷凝温度上升的方向,所以压缩机1的运转频率变低。
图8是表示实施根据压缩机频率改变热水供应减压机构开度目标值的控制的情况下的试验的图。为了具体地说明实施方法,图8表示试验内容。在前面说明的开发阶段中决定减压机构开度目标的情况下,在入口水温为最高的55℃的情况下,以54℃、53℃的入口水温实施试验,分别求出压缩机1进行冷凝温度控制(冷凝温度目标为例如60℃)的情况下的实现想要最低限度确保的热水供应能力的开度的减压机构开度目标Sjm。此时,还预先存储压缩机频率F,由试验的取得点作成减压机构开度目标Sjm相对于压缩机频率F的函数f(F)。此外,试验的入口水温的点越多越能高精度地求出减压机构开度目标Sjm的函数。另外,入口水温越低,压缩机1的运转频率越高,制冷剂流量越多,所以减压机构开度目标Sjm也越大。在实机运转下,压缩机1成为冷凝温度控制的情况下,通过开发时作成的式(5)所示的函数f(F)来决定减压机构开度目标Sjm。控制装置110将下述的式(5)作为频率/开度对应信息存储在存储部104中。
[式5]
Sjm=f(F)···(5)
通过像这样动作,能够在确保最低限度的热水供应能力的同时实现高的运转效率。
图9是表示外部空气温度和开度目标值的关系的图。另外,如图9所示,外部空气温度变高时,低压侧压力上升,高压侧压力也上升,因此压缩机1的运转频率变低,用于确保热水供应能力的开度目标值Sjm也增加。与外部空气温度相应地改变开度目标Sjm,由此,在外部空气温度上升的情况下等,相对于外部空气温度的变化,能够始终确保固定的热水供应能力。
控制装置110将图9所示的外部空气温度和开度目标值的关系作为外部空气温度/开度对应信息存储在存储部104中。而且,控制装置110的控制部103在同时执行冷凝温度控制和开度控制的情况下,参考外部空气温度/开度对应信息,根据外部空气温度/开度对应信息确定与由外部空气温度传感器205检测出的外部空气温度对应的开度目标值,将确定了的开度目标值作为开度控制的开度目标值采用。
至此,在减压机构开度目标Sjm的决定中,在开发试验阶段,以热水供应能力固定的方式决定了开度目标。但是,在实机中,减压机构各自存在个体差异,即使采用相同的减压机构开度,有时热水供应能力也不固定。对于该问题,能够采用如下的结构。从实机运转中的运转状态直接求出热水供应能力,使用求出的热水供应能力设定能够最低限度地确保“成为目标的固定的热水供应能力”这样的减压机构开度目标,由此,能够防止因减压机构的个体差异的偏差或老化导致的热水供应能力的偏差,能够防止热水供应能力的意外降低。
图10是表示热水供应能力Qc和蒸发能力Qe以及压缩机输入W的关系的图。作为具体的实施方法如下所述。室外热交换器3的蒸发能力和压缩机1的输入的合计成为板式水热交换器16的热水供应能力。因此,分别求出室外热交换器3的蒸发能力和压缩机1的输入(压缩机1对于制冷剂的压缩功),并决定热水供应能力。室外热交换器3的蒸发能力是通过试验作成蒸发能力相对于外部空气温度和蒸发温度的温度差的表,通过该表求出的。
图11是表示实施根据热水供应能力改变开度目标值的控制的情况下的开发阶段的试验内容的图。试验内容如图11所示。使压缩机1进行冷凝温度控制,以最高的入口水温的55℃,求出能够确保热水供应能力的热水供应减压机构19的开度。存储此时的“外部空气温度和蒸发温度之差”和室外热交换器3的“蒸发能力”。此外,在本实施方式1中,蒸发温度基于室外液体温度传感器204的检测值。然后,在从前面求出的热水供应减压机构19的开度稍变化(例如50pulse左右等)的状态下,存储此时的“外部空气温度和蒸发温度之差”和室外热交换器3的蒸发能力。像这样填入图11的空栏。完成图11的表并适用于实机运转,由此能够由外部空气温度和蒸发温度计算蒸发能力。此外,在实机运转下,检测到通过试验未求出的外部空气温度和蒸发温度之差的情况下,对表的值进行线性插补,求出蒸发能力。即,将图11中得到的“外部空气温度和蒸发温度之差”和蒸发能力的关系输入控制装置110。控制装置110对“外部空气温度和蒸发温度之差”和蒸发能力的关系(图11中是3组)的结果进行插补,算出“外部空气温度和蒸发温度之差”和蒸发能力的函数。
压缩机1的输入W[kW]能够从压缩机1的运转频率F[Hz]、冷凝温度CT[℃]、蒸发温度ET[℃],通过下述式(6)计算。此外,压缩机的吸入过热度简易地采用0。
[式6]
W=f(F,CT,ET)···(6)
压缩机1的运转频率F作为运转信息获得。冷凝温度CT作为由高压压力传感器201检测的饱和压力获得。蒸发温度ET的获得方式与蒸发能力的计算的情况相同。如上所述,由于能够求出蒸发能力Qe[kW]、压缩机1的输入W[kW],所以能够通过式(7)求出热水供应能力Qc[kW]。
[式7]
Qc=Qe+W···(7)
能够根据求出的热水供应能力Qc和确保最低限度的热水供应能力的目标值Qcm[kW],决定减压机构开度目标Sjm。
[式8]
Sj,m=(Qcm-Qc)×kQc,Sjm···(8)
这里,kQc,Sjm是减压机构开度目标改变增益修正[-],通过试验或模拟求出。如上所述地从蒸发能力和压缩机1的输入求出热水供应能力并求出减压机构开度目标Sjm。由此,能够抑制由减压机构的个体差异导致的热水供应能力的不均衡,在任何的实机中,都能够在高温热水供应时确保最低限度的热水供应能力。此外,该方法使用外部空气温度求出热水供应能力,计算减压机构开度目标Sjm,因此不需要图9所示的外部空气温度修正。
具体来说,如下所述。控制装置110输入室外热交换器3的周边的外部空气温度与室外热交换器3的蒸发温度的温度差、和与该温度差对应的室外热交换器3的蒸发能力这样的2组以上的数据。控制装置110基于被输入的数据,通过插补求出其温度差和蒸发能力的函数关系,通过参考求出的函数关系,从函数关系确定蒸发能力,该蒸发能力与外部空气温度传感器205检测出的外部空气温度和室外液体温度传感器204检测出的蒸发温度的温度差对应。而且,控制装置110从压缩机1的运转频率、算出冷凝温度、由室外液体温度传感器204检测出的蒸发温度算出表示压缩机对制冷剂的压缩功的压缩机输入W(式(6))。另外,控制装置110从被确定的蒸发能力Qe和算出的压缩机输入W算出板式水热交换器16的热水供应能力Qc(式(7))。控制装置110对应于算出的热水供应能力Qc和预先设置的热水供应能力的目标值Qcm之差决定开度目标值,并将决定了的开度目标值作为开度控制的开度目标值采用(式(8))。
图12是表示高温热水供应和除此以外的热水供应(通常热水供应)的判定的流程的流程图。首先,在步骤S11中,控制装置110判定冷凝温度是否比规定值CTm上升。冷凝温度的规定值CTm采用例如压缩机1的使用合理范围的最大值(例如60℃)。冷凝温度CT比规定值上升的情况下,向步骤S12过渡,作为高温热水供应状态,使压缩机1进行式(1)、式(2)所示的冷凝温度控制,使热水供应减压机构19进行式(3)、式(4)所示的开度控制。另外,冷凝温度CT比规定值低的情况下,向步骤S13过渡,作为通常热水供应状态,与压缩机1及热水供应减压机构19一起进行通常控制。通过这样做,对于冷凝温度CT的上升,能够可靠地切换成高温热水供应对应的控制,能够抑制冷凝温度上升。
通过以上的动作,根据热水供应要求进行热水供应运转,在冷凝温度变得比规定值CTm高的高温热水供应时,将压缩机控制成冷凝温度控制,并将减压机构控制成开度控制,由此能够抑制高压过度上升,得到规定的热水供应能力。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1中,在冷凝温度CT成为规定值CTm以上的高温热水供应时,将进行开度控制的减压机构作为热水供应减压机构19,但这仅是一例。不限于热水供应减压机构19的控制,也可以利用室外减压机构5进行开度控制。该情况下,将进行开度控制的减压机构作为热水供应减压机构19时,与使室外减压机构5的开度成为全开的情况同样地,使热水供应减压机构19的开度成为全开。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1中,以空调热水供应复合系统100为例,但不限于此,也可以为不具有用制冷剂连接配管连接热源单元301和热水供应单元304而成的热水供应系统,即不具有进行空调的功能,在仅能够进行热水供应运转的热水供应系统的热水供应运转下,也能够使用本开发技术的高温热水供应的控制。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1中,制冷剂使用了动作压力为临界压力以下的R410A制冷剂,但不限于R410A制冷剂,也可以使用例如CO2制冷剂等动作压力成为临界压力以上的制冷剂(压缩机排出部的压力等高压侧的压力成为临界压力以上的制冷剂)。该情况下,由控制装置高压压力传感器201检测出的压力(高压压力)成为规定的高压压力(例如CO2制冷剂的情况下是14.5MPaG)以上的情况下,压缩机1采用式(9)及式(10)所示的高压压力控制,由此防止高压压力的上升。
[式9]
Fm=F+ΔF···(9)
[式10]
ΔF=(Pmhigh-Phigh)×kP,como···(10)
这里,
Fm:压缩机1的目标运转频率[Hz],
F:压缩机1的当前的运转频率[Hz],
ΔF:压缩机1的运转频率改变量[Hz],
Pmhigh:高压压力目标值[MPaG],
Phigh:计算冷凝温度[MPaG],
kP,comp:压缩机频率改变增益修正[-]。
高压压力目标值Pmhigh例如采用作为压缩机1的使用合理范围能够允许的高压压力的最大值(例如CO2制冷剂的情况下是14.5MPaG)。另外,为调整热水供应能力的减少量,以能够确保规定的热水供应能力的方式,通过式(3)、式(4)控制热水供应减压机构19的开度。通过像这样控制,与R410A制冷剂等在临界压力以下工作的制冷剂的情况同样地,在临界压力以上动作的制冷剂也能够适用本开发技术,在高温热水供应时,也能够抑制高压过度上升,能够得到规定的热水供应能力。
[制热热水供应同时运转模式D]
在制热热水供应同时运转模式D(散热同时运转)下,在图4中,第一四通阀2是“虚线”所示的状态。即,压缩机1的排出侧与板式水热交换器16的气体侧连接,压缩机1的吸入侧与室外热交换器3的气体侧连接。另外,第二四通阀13是“虚线”所示的状态。即,压缩机1的排出侧与室内热交换器9a、9b的气体侧连接。第一四通阀2、第二四通阀13都是“虚线”的状态,与“制热运转模式”相同,但相对于“制热运转模式”中热水供应减压机构19关闭的情况,在制热热水供应同时运转模式D下打开。
在该制冷剂回路的状态下,启动压缩机1、室外送风机4、室内送风机10a、10b、供水泵17。这样,低压的气体制冷剂被吸入压缩机1,被压缩并成为高温·高压的气体制冷剂。然后,高温·高压的气体制冷剂以在第一四通阀2或第二四通阀13中流动的方式被分配。
流入第一四通阀2的制冷剂从热源单元301流出,并经由热水供应气体延长配管15流入热水供应单元304。流入热水供应单元304的制冷剂流入板式水热交换器16,与通过供水泵17被供给的水进行热交换而冷凝,成为高压的液体制冷剂,并从板式水热交换器16流出。在板式水热交换器16中加热了水的制冷剂从热水供应单元304流出之后,经由热水供应液体配管18流入分支单元302,并通过热水供应减压机构19被减压,成为低压的气液二相的制冷剂。然后,与从室内减压机构7a、7b流过来的制冷剂合流并从分支单元302流出。此外,从压缩机1的排出侧分支的、到达第二四通阀13、室内热交换器9a、9b、室内减压机构7a、7b的流路相对于热水供应运转的流路成为分支流路。
此外,热水供应减压机构19被控制部103控制成板式水热交换器16的液体侧的过冷却度成为规定值的开度。板式水热交换器16的液体侧的过冷却度与热水供应运转的情况相同。热水供应减压机构19以板式水热交换器16的液体侧的制冷剂的过冷却度成为规定值的方式,控制在板式水热交换器16中流动的制冷剂的流量。因此,在板式水热交换器16中冷凝了的高压的液体制冷剂成为具有规定的过冷却度的状态。像这样,与设置有热水供应单元304的设施的热水的利用状况下所要求的热水供应要求相应的流量的制冷剂在板式水热交换器16中流动。
另一方面,流入第二四通阀13的制冷剂从热源单元301流出,并经由气体延长配管12流向分支单元302。然后,经由室内气体配管11a、11b流入利用单元303a、303b。流入利用单元303a、303b的制冷剂流入室内热交换器9a、9b,与通过室内送风机10a、10b被供给的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而冷凝,成为高压的液体制冷剂,从室内热交换器9a、9b流出。在室内热交换器9a、9b中加热了室内空气的制冷剂从利用单元303a、303b流出,并经由室内液体配管8a、8b流入分支单元302,通过室内减压机构7a、7b被减压,成为低压的气液二相或液相的制冷剂。然后,从室内减压机构7a、7b流出的制冷剂与从热水供应减压机构19流过来的制冷剂合流,并从分支单元302流出。
室内减压机构7a、7b被控制,从而,在利用单元303a、303b中,没有从室内吸入温度传感器208a、208b(室内温度传感器)所检测的室内吸入温度减去室内设定温度得到的温度差(制热室内温度差)。因此,与设置有利用单元303a、303b的空调空间中所要求的制热负荷相应的流量的制冷剂在室内热交换器9a、9b中流动。
从分支单元302流出的制冷剂经由液体延长配管6流入热源单元301,在通过室外减压机构5之后,流入室外热交换器3。此外,室外减压机构5的开度被控制成全开。流入室外热交换器3的制冷剂与通过室外送风机4被供给的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而蒸发,成为低压的气体制冷剂。该制冷剂从室外热交换器3流出之后,经由第一四通阀2,在通过储存器14之后,再次被吸入压缩机1。
此外,由于存在由热水供应箱水温传感器210检测的热水供应要求信号,所以为了能够确保高的热水供应能力,控制部103以压缩机1的运转频率变高的方式进行控制。控制部103控制室外送风机4的风量,从而,与由外部空气温度传感器205检测出的外部空气温度相应地,蒸发温度成为规定值。这里,蒸发温度是由室外液体温度传感器204检测的温度。
热水供应温度成为高温(例如60℃)的情况下,板式水热交换器16的入口水温也变高,冷凝温度也上升。与热水供应运转的情况不同,在制热热水供应同时运转模式D下,通过利用单元303a、303b进行制热运转。因此,通过压缩机1进行式(1)及式(2)的冷凝温度控制,并通过热水供应减压机构19进行式(3)及式(4)的开度控制,存在不能确保热水供应能力的情况,并且,在热水供应减压机构19中,无论制热室内的状态如何开度都被控制。因此,存在通过利用单元303a、303b不能确保制热能力,不制热的可能性。因此,在制热热水供应同时运转时的情况下,冷凝温度CT比规定值上升的情况下,停止制热和热水供应的同时运转。而且,控制装置110通过进行交替地切换制热运转和热水供应运转的切换处理来进行制热和热水供应。
图13是表示制热热水供应同时运转下的高温热水供应时的运转方法的流程图。具体来说,根据图13所示的流程图进行运转。首先,在步骤S21中,判定冷凝温度相比规定值是否没有上升。冷凝温度CT的规定值与热水供应温度的情况同样地采用作为压缩机1的使用合理范围能够允许的冷凝温度的最大值(例如60℃)。冷凝温度CT为规定值以下的情况下,在步骤S22中,在制热热水供应同时运转下,继续实施通常控制。冷凝温度超过规定值的情况下,在步骤S23中,向制热运转模式过渡。这里,使利用单元303a、303b成为制热温度传感器关闭状态,并针对向热水供应运转模式的过渡,实施以下控制。在制热运转下,通常,以没有“室内吸入温度(通过室内吸入温度传感器检测)-室内设定温度”即“制热室内温度差”的方式控制室内减压机构7a、7b。以“制热室内温度差”成为正数、例如+1℃(规定的正数)的方式控制室内减压机构7a、7b(S23)。并且,压缩机1的运转频率以冷凝温度CT成为目标值CTm的方式被控制。通常,冷凝温度的目标值CTm由“制热室内温度差”最大的利用单元303a、303b的制热室内温度差决定。但是,“冷凝温度的目标值CTm”被“制热室内温度差-1℃”最大的利用单元303a、303b的制热室内温度差-1℃决定。通过像这样控制,“制热室内温度差”(室内吸入温度-室内设定温度)能够为+1℃。
然后,在步骤S24中,判定制热室内温度差是否是+1℃以上,小于+1℃的情况下,返回步骤S23。+1℃以上的情况下,向步骤S25过渡,并成为利用单元303a、303b的制热温度传感器关闭的状态、且成为热水供应单元304的温度传感器打开的状态,开始热水供应运转模式C。即,从制热热水供应同时运转模式D的状态向热水供应运转模式C的状态过渡。即,第一四通阀2、第二四通阀13成为图4的热水供应运转模式C。在该状态下,冷凝温度CT成为规定值以上,因此成为高温热水供应状态,控制装置110对压缩机1进行冷凝温度控制,且对热水供应减压机构19进行开度控制。然后,在步骤S26中,控制装置110判定制热室内温度差(室内吸入温度-室内设定温度)是否是0℃以上。小于0℃的情况下,处理返回步骤S23,控制装置110执行制热运转模式B。0℃以上的情况下,向步骤S27过渡,控制装置110判定热水供应要求的有无(热水供应完成)。存在热水供应要求的情况下,处理返回步骤S25,控制装置110继续进行热水供应运转模式C。没有热水供应要求的情况下,处理向步骤S28过渡,控制装置110停止热水供应单元304,并使利用单元303a、303b成为制热温度传感器打开状态,开始通常的制热运转。
通过进行以上的步骤,即使在同时具有制热负荷和热水供应要求,并且在高温热水供应中入口水温高的状态下,也能够确保固定的制热能力及热水供应能力。
[制冷热水供应同时运转模式E]
在制冷热水供应同时运转模式E(吸热散热同时运转)中,利用单元303a、303b成为制冷运转,热水供应单元304成为热水供应运转。如图4所示,在制冷热水供应同时运转模式E中,第一四通阀2是虚线所示的状态,第二四通阀13是实线所示的状态。即,压缩机1的排出侧经由热水供应气体延长配管15与板式水热交换器16连接,并且,压缩机1的吸入侧与室外热交换器3的气体侧连接。此外,从板式水热交换器16流出的制冷剂经过热水供应减压机构19之后,分支成流入室内减压机构7a、7b的制冷剂和流入液体延长配管6的制冷剂。
在该制冷剂回路的状态下,启动压缩机1、室外送风机4、室内送风机10a、10b、供水泵17时,低压的气体制冷剂被吸入压缩机1,被压缩并成为高温·高压的气体制冷剂。然后,高温·高压的气体制冷剂流入第一四通阀2。
流入第一四通阀2的制冷剂从热源单元301流出,并经由热水供应气体延长配管15流入热水供应单元304。流入热水供应单元304的制冷剂流入板式水热交换器16,与通过供水泵17被供给的水进行热交换而冷凝,成为高压的液体制冷剂,并从板式水热交换器16流出。在板式水热交换器16中加热了水的制冷剂从热水供应单元304流出,并经由热水供应液体配管18流入分支单元302。
流入分支单元302的制冷剂通过热水供应减压机构19被减压,成为中间压的气液二相或液相的制冷剂。这里,热水供应减压机构19被控制成最大开度。然后,被分配成流入液体延长配管6的制冷剂和流入室内减压机构7a、7b的制冷剂。如图1所示,朝向室内单元的制冷剂在分支部28分支。另外,在图1中,室内减压机构7a、7b(第二减压机构)、室内热交换器9a、9b(第二蒸发器)、第二四通阀13的流路成为吸热分支流路。
流入室内减压机构7a、7b的制冷剂被减压,成为低压的气液二相状态,并经由室内液体配管8a、8b流入利用单元303a、303b。流入利用单元303a、303b的制冷剂流入室内热交换器9a、9b,与通过室内送风机10a、10b被供给的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而蒸发,成为低压的气体制冷剂。
这里,控制室内减压机构7a、7b,从而,在利用单元303a、303b中,没有从由室内吸入温度传感器208a、208b检测的室内吸入温度减去设定温度而得到的温度差(制冷室内温度差)。因此,与设置有利用单元303a、303b的空调空间中所要求的制冷负荷相应的流量的制冷剂在室内热交换器9a、9b中流动。
在室内热交换器9a、9b中流动的制冷剂之后从利用单元303a、303b流出,经由室内气体配管11a、11b、分支单元302及气体延长配管12流入热源单元301。流入热源单元301的制冷剂通过第二四通阀13之后,与通过了室外热交换器3的制冷剂合流。
另一方面,流入液体延长配管6的制冷剂之后流入热源单元301,在室外减压机构5中减压成低压的气液二相制冷剂之后,流入室外热交换器3,与通过室外送风机4被供给的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而蒸发。然后,经由第一四通阀2,与通过室内热交换器9a、9b的制冷剂合流。然后,通过储存器14再次被吸入压缩机1。
制冷热水供应同时运转模式E为热水供应优先模式的情况下,根据对于热水供应单元304的热水供应要求,使热水供应箱305内的水温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上升到设定热水供应温度。因此,为确保高的热水供应能力,控制部103以提高压缩机1的运转频率的方式进行控制。因此,为使制冷能力等于利用单元303a、303b的制冷负荷,需要在室外热交换器3中吸热。室外减压机构5的开度以室外热交换器3气体侧的过热度成为规定值的方式被控制部103控制。室外热交换器3气体侧的过热度通过从室外气体温度传感器203所检测的温度减去室外液体温度传感器204所检测的温度来求出。室外送风机4的风量以蒸发温度成为规定值的方式被控制。
蒸发温度是由室内液体温度传感器206a、206b检测的温度。蒸发温度的规定值根据利用单元303a、303b中的、从室内吸入温度传感器208a、208b所检测的室内吸入温度减去设定温度而得到的温度差(制冷室内温度差)最大的利用单元303a、303b的温度差被求出。
另外,制冷热水供应同时运转模式E为“制冷优先模式”的情况下,压缩机1的运转频率与利用单元303a、303b的制冷负荷相应地以蒸发温度成为规定值的方式被控制部103控制。蒸发温度的规定值根据利用单元303a、303b中的、从室内吸入温度传感器208a、208b所检测的室内吸入温度减去设定温度而得到的温度差(制冷室内温度差)最大的利用单元303a、303b的温度差而被求出。压缩机1的运转频率与利用单元303a、303b的制冷负荷相应地被设定,所以,在室外热交换器3中不需要吸热。因此,室外减压机构5的开度以成为微开的方式被控制部103控制,室外送风机4以成为停止的方式被控制部103控制。
在制冷热水供应同时运转模式E下,通常,在制冷优先模式下进行运转,通过进行与制冷负荷相应的运转,使室内的舒适性变得良好。但是,制冷负荷小,压缩机1的运转频率变低,其结果,热水供应能力小的状态长时间持续时,直到热水供应完成花费更多时间,成为发生热水切断的原因。因此,为防止发生热水切断,以一定时间连续地检测热水供应要求的情况下(例如2小时连续地发生的情况),热水供应优先地实施制冷热水供应同时运转模式E,防止发生热水切断。
热水供应温度成为高温(例如60℃)的情况下,板式水热交换器16的入口水温也变高,冷凝温度CT也上升。与热水供应运转的情况不同,在制冷热水供应同时运转下,通过利用单元303a、303b进行制冷运转。因此,通过压缩机1进行式(1)及式(2)的冷凝温度控制,并通过热水供应减压机构19进行式(3)及式(4)的开度控制时,压缩机1在冷凝温度控制下,运转频率变低,在利用单元303a、303b中不能确保制冷能力,因此存在成为“不冷”的情况。因此,在制冷热水供应同时运转时,冷凝温度比规定值上升的情况下,与制热热水供应同时运转的情况同样地停止同时运转,通过进行交替地切换制冷运转及热水供应运转的切换处理来进行制冷和热水供应。
图14是表示制冷热水供应同时运转模式下的高温热水供应时的运转方法的流程图。具体来说,根据图14所示的流程图进行运转。首先,在步骤S31中,判定冷凝温度相比于规定值是否不上升。冷凝温度的规定值与热水供应温度的情况同样地采用作为压缩机1的使用合理范围能够允许的冷凝温度的最大值(例如60℃)。冷凝温度为规定值以下的情况下,在步骤S32中,在制冷热水供应同时运转下继续实施通常控制。冷凝温度为规定值以上的情况下,在步骤S33中,向制冷运转模式A过渡。这里,使利用单元303a、303b成为制冷温度传感器关闭状态,针对朝向热水供应运转模式C的过渡,实施如下的控制。在制冷运转中,通常,以没有“室内吸入温度(通过室内吸入温度传感器检测)-室内设定温度”即制冷室内温度差的方式控制室内减压机构7a、7b。以制冷室内温度差成为负数例如-1℃(规定的负数)以下的方式控制室内减压机构7a、7b。并且,压缩机1的运转频率以蒸发温度成为目标值的方式被控制,通常,蒸发温度的目标值根据利用单元303a、303b中的、制冷室内温度差最大的利用单元303a、303b的制冷室内温度差被决定。而压缩机1的运转频率的蒸发温度的目标值根据制冷室内温度差+1℃最大的利用单元303a、303b的制冷室内温度差+1℃被决定。通过像这样控制,制冷室内温度差能够采用-1℃。
以下,在步骤S34中,判定制冷室内温度差是否是-1℃以下,不是-1℃以下的情况下,返回步骤S33,是-1℃以下的情况下,向步骤S35过渡,并使利用单元303a、303b成为制冷温度传感器关闭状态,向热水供应运转模式C过渡。在热水供应运转模式C下,冷凝温度成为规定值以上,所以成为高温热水供应状态,对压缩机1进行冷凝温度控制,对热水供应减压机构19进行开度控制。然后,在步骤S36中,判定制冷室内温度差是否是0℃以下,是0℃以上的情况下,返回步骤S33,成为制冷运转模式A。是0℃以下的情况下,向步骤S37过渡,判定热水供应要求的有无(热水供应完成)。存在热水供应要求的情况下,向步骤S35过渡,继续进行热水供应运转模式C。没有热水供应要求的情况下,向步骤S38过渡,停止热水供应单元304,使利用单元303a、303b成为制冷温度传感器打开状态,开始通常的制冷运转。
通过进行以上的步骤,即使在同时具有制冷负荷和热水供应要求,并且,在高温热水供应中在入口水温高的状态下,也能够确保固定的热水供应能力,并且还能够进行制冷运转。
根据本实施方式1的空调热水供应复合系统100,在高温热水供应时,也能够抑制冷凝温度的过度上升,能够在压缩机的使用范围内实现热水供应能力的确保。
此外,在以上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空调热水供应复合系统100(制冷循环装置),但还能够将空调热水供应复合系统100的动作作为制冷循环控制方法把握。
附图标记的说明
1压缩机,2第一四通阀,3室外热交换器,4室外送风机,5室外减压机构,6液体延长配管,7a、7b室内减压机构,8a、8b室内液体配管,9a、9b室内热交换器,10a、10b室内送风机,11a、11b室内气体配管,12气体延长配管,13第二四通阀,14储存器,15热水供应气体延长配管,16板式水热交换器,17供水泵,18热水供应液体配管,19热水供应减压机构,20水上游配管,21水下游配管,100空调热水供应复合系统,110控制装置,101测定部,102计算部,103控制部,104存储部,201高压压力传感器,202排出温度传感器,203室外气体温度传感器,204室外液体温度传感器,205外部空气温度传感器,206a、206b室内液体温度传感器,207a、207b室内气体温度传感器,208a、208b室内吸入温度传感器,209热水供应液体温度传感器,210热水供应箱水温传感器,301热源单元,302分支单元,303a、303b利用单元,304热水供应单元,305热水箱。

Claims (14)

1.一种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制冷循环机构,所述制冷循环机构具有能够进行运转频率的控制的压缩机、第一散热器、能够进行开度的控制的第一减压机构、第一蒸发器,制冷剂依次在所述压缩机、所述第一散热器、所述第一减压机构、所述第一蒸发器中循环;
高压压力传感器,所述高压压力传感器检测从所述压缩机的排出侧到所述第一减压机构的液体侧的高压压力;
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基于由所述高压压力传感器检测出的所述高压压力来算出所述第一散热器的冷凝温度,在算出的所述第一散热器的算出冷凝温度为预先设定的冷凝温度目标值以上时,基于所述算出冷凝温度与所述冷凝温度目标值之差执行控制所述压缩机的运转频率的冷凝温度控制,并且与所述冷凝温度控制同时地,基于所述第一减压机构的当前的开度与预先设定的开度目标值之差执行控制所述第一减压机构的开度的开度控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减压机构的所述开度目标值与所述第一散热器的散热能力的目标值对应被设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散热器具有与水流入的水流入配管连接的水流入配管连接部、与水流出的水流出配管连接的水流出配管连接部、以及供从所述水流入配管流入的水通过并向所述水流出配管流出的水配管,并且通过散热对通过所述水配管的水进行加热,
所述第一散热器的散热能力的目标值以与从所述水流入配管流入所述水配管的水的入口水温的设计上的上限值对应的方式被设定。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具有存储部,所述存储部存储频率开度对应信息,所述频率开度对应信息使所述压缩机的运转频率和所述第一减压机构的所述开度目标值具有对应关系,并且,在同时执行所述冷凝温度控制和所述开度控制的情况下,所述控制装置参考所述频率开度对应信息,从所述频率开度对应信息确定与所述压缩机的当前的运转频率对应的所述开度目标值,将被确定了的所述开度目标值作为所述开度控制的所述开度目标值采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蒸发器配置在室外,
所述制冷循环装置还具有检测所述第一蒸发器的周边的外部空气温度的外部空气温度传感器,
所述控制装置具有存储部,所述存储部存储使外部空气温度和所述开度目标值具有对应关系的外部空气温度开度对应信息,并且,在同时执行所述冷凝温度控制和所述开度控制的情况下,所述控制装置通过参考所述外部空气温度开度对应信息,从所述外部空气温度开度对应信息确定与由所述外部空气温度传感器检测出的外部空气温度对应的所述开度目标值,将被确定了的所述开度目标值作为所述开度控制的所述开度目标值采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蒸发器设置在室外,
所述制冷循环装置还具有检测所述第一蒸发器的周边的外部空气温度的外部空气温度传感器、和检测所述第一蒸发器中的制冷剂的蒸发温度的蒸发温度传感器,
所述控制装置输入所述第一蒸发器的周边的外部空气温度与所述第一蒸发器的蒸发温度的温度差、和与所述温度差对应的所述第一蒸发器的蒸发能力这样的2组以上的数据,基于被输入的所述数据来求出所述温度差和所述蒸发能力的函数关系,通过参考被求出的所述函数关系,从所述函数关系确定与所述外部空气温度传感器所检测出的外部空气温度和所述蒸发温度传感器所检测出的蒸发温度的温度差对应的所述蒸发能力,并从所述压缩机的运转频率、所述算出冷凝温度、由所述蒸发温度传感器检测出的所述蒸发温度来算出表示所述压缩机对于制冷剂的压缩功的压缩机输入,并从被确定了的所述蒸发能力和被算出的所述压缩机输入来算出所述第一散热器的散热能力,并与被算出的所述散热能力和预先具有的散热能力的目标值之差相应地决定所述开度目标值,将被决定了的所述开度目标值作为所述开度控制的所述开度目标值采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制冷循环装置还具有分支流路,所述分支流路是从所述压缩机的排出侧分支的分支流路,并具有第二散热器和第二减压机构,从所述压缩机的所述排出侧开始依次与所述第二散热器、所述第二减压机构连接,并在所述第一减压机构和所述第一蒸发器之间合流,
所述控制装置执行使从所述压缩机排出的排出制冷剂流入所述第一散热器和所述第二散热器并循环的散热同时运转,并且在所述散热同时运转中,在所述算出冷凝温度成为所述冷凝温度目标值以上的情况下,执行交替地切换所述排出制冷剂向所述第一散热器的流入、和排出制冷剂向所述第二散热器的流入的切换处理。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散热器与室内的空气进行热交换,
所述制冷循环装置还具有检测所述室内的温度的室内温度传感器,
所述控制装置基于从所述室内温度传感器所检测到的所述室内的温度减去预先具有的室内设定温度而得到的温差,执行所述切换处理。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在通过所述切换处理使排出制冷剂仅流入所述第二散热器的情况下,以所述温差变得比规定的正数大的方式控制所述压缩机的运转频率和所述第一减压机构的开度,在所述温差变得比所述规定的正数大时,通过执行所述切换处理,使排出制冷剂仅流入所述第一散热器。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制冷循环装置还具有吸热分支流路,所述吸热分支流路是从所述第一减压机构和所述第一蒸发器之间的分支部分支并在所述压缩机的吸入侧合流的吸热分支流路,并具有第二蒸发器和所述第二蒸发器用的减压机构,从所述分支部朝向所述排出侧依次与所述第二蒸发器用的减压机构、所述第二蒸发器连接,并在所述压缩机的所述吸入侧合流,
所述控制装置执行吸热散热同时运转,所述吸热散热同时运转是所述第一散热器的散热运转和所述第二蒸发器的吸热运转的同时运转,所述第一散热器的散热运转使从所述压缩机排出的排出制冷剂经由所述第一散热器、所述第一减压机构、所述分支部、所述第一蒸发器,从所述吸入侧吸入所述压缩机;所述第二蒸发器的吸热运转使所述排出制冷剂经由所述第一散热器、所述第一减压机构、所述分支部、所述第二蒸发器用的减压机构、所述第二蒸发器,从所述吸入侧吸入所述压缩机,并且,在所述吸热散热同时运转中,在所述算出冷凝温度成为所述冷凝温度目标值以上的情况下,所述控制装置执行交替地切换所述散热运转和所述吸热运转的切换处理。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蒸发器与室内的空气进行热交换,
所述制冷循环装置还具有检测所述室内的温度的室内温度传感器,
所述控制装置基于从所述室内温度传感器所检测出的所述室内的温度减去预先具有的室内设定温度而得到的温差,执行所述切换处理。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在通过所述切换处理仅执行所述吸热运转的情况下,以所述温差变得比规定的负数小的方式控制所述压缩机的运转频率和所述第一减压机构的开度,所述温差变得比所述规定的负数小时,通过执行所述切换处理,仅执行所述散热运转。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制冷循环装置使用在临界压力以上工作的制冷剂,
所述控制装置在由所述高压压力传感器检测出的所述高压压力为预先设定的高压压力目标值以上时,执行基于所述高压压力和所述高压压力目标值之差来控制所述压缩机的运转频率的高压压力控制,并且,与所述高压压力控制同时地,执行基于所述第一减压机构的当前的开度和预先设定的开度目标值之差来控制所述第一减压机构的开度的开度控制。
14.一种用于制冷循环装置的制冷循环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制冷循环装置具有:制冷循环机构,所述制冷循环机构具有能够进行运转频率的控制的压缩机、第一散热器、能够进行开度的控制的第一减压机构、第一蒸发器,制冷剂依次在所述压缩机、所述第一散热器、所述第一减压机构、所述第一蒸发器中循环;
高压压力传感器,所述高压压力传感器检测从所述压缩机的排出侧到所述第一减压机构的液体侧的高压压力,
所述制冷循环控制方法基于由所述高压压力传感器检测出的所述高压压力算出所述第一散热器的冷凝温度,
在算出的所述第一散热器的算出冷凝温度为预先设定的冷凝温度目标值以上时,基于所述算出冷凝温度和所述冷凝温度目标值之差来执行控制所述压缩机的运转频率的冷凝温度控制,并且,与所述冷凝温度控制同时地,基于所述第一减压机构的当前的开度和预先设定的开度目标值之差执行控制所述第一减压机构的开度的开度控制。
CN201180051731.3A 2010-10-29 2011-03-08 制冷循环装置及制冷循环控制方法 Active CN10318067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243200A JP5228023B2 (ja) 2010-10-29 2010-10-29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JP2010-243200 2010-10-29
PCT/JP2011/055374 WO2012056739A1 (ja) 2010-10-29 2011-03-08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及び冷凍サイクル制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80676A true CN103180676A (zh) 2013-06-26
CN103180676B CN103180676B (zh) 2016-03-16

Family

ID=459934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51731.3A Active CN103180676B (zh) 2010-10-29 2011-03-08 制冷循环装置及制冷循环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30180274A1 (zh)
EP (1) EP2634508B1 (zh)
JP (1) JP5228023B2 (zh)
CN (1) CN103180676B (zh)
WO (1) WO2012056739A1 (zh)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29777A (zh) * 2014-11-19 2015-02-0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频率控制方法和系统
CN104896793A (zh) * 2014-03-06 2015-09-0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热水机系统
CN105318459A (zh) * 2014-06-04 2016-02-10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空气调节装置
CN109253495A (zh) * 2018-09-12 2019-01-22 宁波市海智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单元式分户空调机组及控制方法
CN112344453A (zh) * 2020-11-09 2021-02-09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及空调流量阀控制方法
CN113375365A (zh) * 2020-02-25 2021-09-10 Lg电子株式会社 热泵及其动作方法
WO2021218485A1 (zh) * 2020-05-13 2021-11-04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4025977A (zh) * 2019-07-22 2022-02-08 株式会社电装 制冷循环装置
CN115523591A (zh) * 2022-08-17 2022-12-27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室内机电子膨胀阀的控制方法、装置及中央空调器
CN116547483A (zh) * 2020-12-02 2023-08-04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冷冻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955673B2 (ja) * 2012-07-13 2016-07-20 愛三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2014081119A (ja) * 2012-10-16 2014-05-08 Panasonic Corp 冷凍装置
CN102880164A (zh) * 2012-11-06 2013-01-16 安徽日源环保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建筑内空调和热水的集中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JP6129520B2 (ja) * 2012-11-16 2017-05-17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マルチ型空気調和機及びマルチ型空気調和機の制御方法
JP5870915B2 (ja) * 2012-12-28 2016-03-01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冷凍装置
EP2940395B1 (en) * 2012-12-28 2021-01-20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Air conditioner
GB2524673B (en) * 2013-01-07 2019-08-2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Heat pump system
JP6143585B2 (ja) * 2013-07-08 2017-06-07 サンデン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ショーケース冷却装置
EP3150935B1 (en) * 2014-05-30 2019-03-06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Air conditioner
JP6248878B2 (ja) * 2014-09-18 2017-12-20 株式会社富士通ゼネラル 空気調和装置
CN104390283B (zh) * 2014-10-21 2017-06-30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多联机空调器及其室外机系统
JP6458456B2 (ja) * 2014-11-07 2019-01-30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調システム
CN105066501B (zh) * 2015-07-22 2017-05-03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多联机室外机和具有其的多联机
EP3415839A4 (en) * 2016-02-10 2019-01-30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REFRIGERANT CYCLE DEVICE
CN207585139U (zh) * 2016-05-11 2018-07-06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制冷循环装置
US10816224B2 (en) 2016-05-26 2020-10-27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Heat-pump air-conditioning hot-water supply device
EP3299735B1 (en) * 2016-09-23 2022-11-23 Daikin Industries, Limited System for air-conditioning and hot-water supply
EP3299734B1 (en) 2016-09-23 2024-03-06 Daikin Industries, Ltd. System for air-conditioning and hot-water supply
JP6679461B2 (ja) * 2016-10-14 2020-04-15 株式会社コロナ 暖房機能付きヒートポンプ給湯機
JP6728535B2 (ja) * 2016-10-20 2020-07-22 株式会社コロナ 冷房機能付きヒートポンプ給湯機
WO2021034182A1 (en) * 2019-08-21 2021-02-25 Daikin Research & Development Malaysia Sdn. Bhd. An integrated air conditioning and liquid heating system
US20210169740A1 (en) * 2019-12-09 2021-06-10 Thaddeus Medical Systems, Inc. Medical transport container monitoring using machine learning
KR20210094213A (ko) * 2020-01-21 2021-07-2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장치
CN111649417A (zh) * 2020-05-25 2020-09-11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热水器功能的空调器及控制方法
US20220136712A1 (en) * 2020-11-02 2022-05-05 Rheem Manufacturing Company Combined space and water heating systems
CN114353152B (zh) * 2021-12-23 2023-08-29 广东万和热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供暖和卫浴同步进行的壁挂炉及其控制方法
WO2023203745A1 (ja) * 2022-04-22 2023-10-2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および空気調和方法
CN115077118B (zh) * 2022-06-10 2023-08-08 广东开利暖通空调股份有限公司 热回收多联机空调系统及控制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090631A (ja) * 2001-09-13 2003-03-28 Sanyo Electric Co Ltd ヒートポンプ式給湯装置
JP2009186121A (ja) * 2008-02-07 2009-08-20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ヒートポンプ式給湯用室外機及びヒートポンプ式給湯装置
JP2009236392A (ja) * 2008-03-27 2009-10-15 Sanyo Electric Co Ltd 空気調和機
CN101603751A (zh) * 2009-07-15 2009-12-16 北京科技大学 一种制冷系统的变频节能控制方法
JP2010196985A (ja) * 2009-02-25 2010-09-09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マルチ型空気調和装置およびその室外機、その制御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353409A (en) * 1979-12-26 1982-10-12 The Trane Company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 variable air volume temperature conditioning system
JPS5899665A (ja) * 1981-12-09 1983-06-14 株式会社システム・ホ−ムズ ヒ−トポンプ式給湯装置
JPH01114668A (ja) * 1987-10-28 1989-05-08 Toshiba Corp 2段圧縮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JP3097430B2 (ja) * 1993-12-28 2000-10-10 株式会社ノーリツ 給湯器
JPH10148427A (ja) * 1996-11-19 1998-06-02 Daikin Ind Ltd ヒートポンプシステム
JP3267187B2 (ja) * 1997-04-15 2002-03-18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ヒートポンプ給湯機
JPH11108468A (ja) * 1997-10-03 1999-04-23 Hitachi Ltd 空気調和機
JP4200532B2 (ja) * 1997-12-25 2008-12-2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冷凍装置
JP4277373B2 (ja) * 1998-08-24 2009-06-10 株式会社日本自動車部品総合研究所 ヒートポンプサイクル
JP2001065949A (ja) * 1999-08-26 2001-03-1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多室形空気調和機の制御装置
JP4258944B2 (ja) * 1999-10-28 2009-04-30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超臨界蒸気圧縮機式冷凍サイクル
JP4251785B2 (ja) * 2001-04-18 2009-04-08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ヒートポンプ式温水器
JP2003054249A (ja) * 2001-08-10 2003-02-26 Japan Climate Systems Corp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2004053118A (ja) 2002-07-19 2004-02-1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ヒートポンプ風呂給湯機
JP2005098530A (ja) 2003-09-22 2005-04-1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ヒートポンプ給湯装置
DE102004005175A1 (de) * 2004-02-02 2005-08-18 Behr Gmbh & Co. Kg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Druckregelung in einem Kältemittelkreislauf
KR100781501B1 (ko) * 2004-03-31 2007-11-30 다이킨 고교 가부시키가이샤 공기 조화기 및 공기 조화기의 제어 방법
JP3982557B2 (ja) * 2006-04-27 2007-09-26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空気調和機
JP2008232508A (ja) * 2007-03-19 2008-10-02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給湯器
JPWO2009157320A1 (ja) * 2008-06-24 2011-12-0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及び空気調和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090631A (ja) * 2001-09-13 2003-03-28 Sanyo Electric Co Ltd ヒートポンプ式給湯装置
JP2009186121A (ja) * 2008-02-07 2009-08-20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ヒートポンプ式給湯用室外機及びヒートポンプ式給湯装置
JP2009236392A (ja) * 2008-03-27 2009-10-15 Sanyo Electric Co Ltd 空気調和機
JP2010196985A (ja) * 2009-02-25 2010-09-09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マルチ型空気調和装置およびその室外機、その制御方法
CN101603751A (zh) * 2009-07-15 2009-12-16 北京科技大学 一种制冷系统的变频节能控制方法

Cited B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96793A (zh) * 2014-03-06 2015-09-0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热水机系统
CN105318459A (zh) * 2014-06-04 2016-02-10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空气调节装置
CN105318459B (zh) * 2014-06-04 2019-08-20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空气调节装置
CN104329777B (zh) * 2014-11-19 2017-02-2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频率控制方法和系统
CN104329777A (zh) * 2014-11-19 2015-02-0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频率控制方法和系统
CN109253495A (zh) * 2018-09-12 2019-01-22 宁波市海智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单元式分户空调机组及控制方法
CN114025977B (zh) * 2019-07-22 2024-04-09 株式会社电装 制冷循环装置
CN114025977A (zh) * 2019-07-22 2022-02-08 株式会社电装 制冷循环装置
CN113375365B (zh) * 2020-02-25 2022-12-30 Lg电子株式会社 热泵及其动作方法
CN113375365A (zh) * 2020-02-25 2021-09-10 Lg电子株式会社 热泵及其动作方法
US11739993B2 (en) 2020-02-25 2023-08-29 Lg Electronics Inc. Heat pump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heat pump to control power to boiler based on expected efficiency of heat pump
WO2021218485A1 (zh) * 2020-05-13 2021-11-04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2344453B (zh) * 2020-11-09 2023-11-24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及空调流量阀控制方法
CN112344453A (zh) * 2020-11-09 2021-02-09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及空调流量阀控制方法
CN116547483A (zh) * 2020-12-02 2023-08-04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冷冻装置
CN116547483B (zh) * 2020-12-02 2024-04-12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冷冻装置
CN115523591A (zh) * 2022-08-17 2022-12-27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室内机电子膨胀阀的控制方法、装置及中央空调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80676B (zh) 2016-03-16
JP5228023B2 (ja) 2013-07-03
US20130180274A1 (en) 2013-07-18
JP2012097910A (ja) 2012-05-24
EP2634508A1 (en) 2013-09-04
WO2012056739A1 (ja) 2012-05-03
EP2634508A4 (en) 2016-11-16
EP2634508B1 (en) 2018-10-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180676B (zh) 制冷循环装置及制冷循环控制方法
KR100856991B1 (ko) 냉동 공조장치, 냉동 공조장치의 운전 제어 방법, 냉동공조장치의 냉매량 제어 방법
EP2789933B1 (en) Heat pump type heating/hot-water supply system
US9003823B2 (en) Combined air-conditioning and hot-water supply system
USRE43805E1 (en) Refrigeration/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N102844630B (zh) 空调热水供给复合系统
CN103119377B (zh) 制冷热水供给装置以及制冷热水供给方法
CN103221761B (zh) 空调热水供给复合系统
CN102419024B (zh) 制冷循环装置和热水采暖装置
EP2902726B1 (en) Combined air-conditioning and hot-water supply system
JP6129520B2 (ja) マルチ型空気調和機及びマルチ型空気調和機の制御方法
EP2320164A2 (en) Refrigeration cycle apparatus and hot water heater
CN102713451A (zh) 空调供热水复合系统
JP4273493B2 (ja) 冷凍空調装置
GB2548309A (en) Air conditioning and hot water supply combined system
CN102725596A (zh) 热泵系统
JP6589946B2 (ja) 冷凍装置
JP6758506B2 (ja) 空気調和装置
US11506435B2 (en) Water regulator
JP6017049B2 (ja) 空気調和装置
JP6112189B1 (ja) 空気調和装置
JP2002081771A (ja) ヒートポンプ
WO2022259396A1 (ja) 空気調和装置
CN117433075A (zh) 混合多联空调系统
JP2014016078A (ja) ヒートポン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