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70194B - 集尘器 - Google Patents

集尘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170194B
CN103170194B CN201210345022.2A CN201210345022A CN103170194B CN 103170194 B CN103170194 B CN 103170194B CN 201210345022 A CN201210345022 A CN 201210345022A CN 103170194 B CN103170194 B CN 10317019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ening
closing member
air suction
filter
suction wa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34502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170194A (zh
Inventor
原良介
田原隆如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kit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kit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kita Corp filed Critical Makit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1701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7019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17019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7019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46/00Filters or filte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modified for 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s
    • B01D46/66Regeneration of the filtering material or filter elements inside the filter
    • B01D46/70Regeneration of the filtering material or filter elements inside the filter by acting counter-currently on the filtering surface, e.g. by flushing on the non-cake side of the filter
    • B01D46/71Regeneration of the filtering material or filter elements inside the filter by acting counter-currently on the filtering surface, e.g. by flushing on the non-cake side of the filter with pressurised gas, e.g. pulsed air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5/00Structural features of suction cleaners
    • A47L5/12Structural features of suction cleaners with power-driven air-pumps or air-compressors, e.g. driven by motor vehicle engine vacuum
    • A47L5/22Structural features of suction cleaners with power-driven air-pumps or air-compressors, e.g. driven by motor vehicle engine vacuum with rotary fans
    • A47L5/28Suction cleaners with handles and nozzles fixed on the casings, e.g. wheeled suction cleaners with steering handle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9/00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suction cleaners, e.g. mechanical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suction or for effecting pulsating action; Stor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o suction cleaners or parts thereof; Carrying-vehic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tion cleaners
    • A47L9/20Means for cleaning filt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Filtering Of Dispersed Particles In Gases (AREA)
  • Electric Suction Cleaners (AREA)
  • Electrostatic Separation (AREA)
  • Filters For Electric Vacuum Clean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能够在运转中进行过滤器的清洁的集尘器。其中,使通过设置于主体的电动鼓风机的驱动而从罐体(3)的吸入口吸入的外部空气通过罐体及主体并将其排出,在罐体内设置有过滤器,其在吸气通路上捕捉外部空气中的粉尘,在该集尘器中,形成有一对吸气通路,其具备分别突出至罐体内的过滤器(20、22、23)且在电动鼓风机的上游侧合流,形成有一对连通路(50、51),其使电动鼓风机的下游侧的排气通路与各吸气通路连通,在各吸气通路的与连通路相比下游侧,设置有第一开闭部件(55),其能够开闭吸气通路且在常态下被施力而位于开放吸气通路的位置,在连通路设置有第二开闭部件(61),其能够开闭连通路且在常态下被施力而位于封闭连通路的位置,并与基于第一开闭部件的吸气通路的封闭动作联动地开放连通路,还设置有动作机构(36、43),其能够交替地使各第一开闭部件进行封闭动作。

Description

集尘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集尘器,其中,在设置有吸入口的罐体的上部,设置有具备电动鼓风机的主体,通过电动鼓风机的驱动来从上述吸入口吸入外部空气,并以设置于罐体内的过滤器来捕捉外部空气中的粉尘。
背景技术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下述的集尘器,其中,在密闭构造的吸尘容器内内置有过滤器组,该过滤器组将吸尘容器的气体入口与气体出口之间隔开,在由于从气体出口进行的排气而成为负压的吸尘容器内,从气体入口伴随空气而吸入粉尘,借助过滤器组捕捉该粉尘。此外在该集尘器中,设置有多根外部空气吸入管,在该外部空气吸入管的一端设置有从吸尘容器突设并开口的外部空气吸入口,在另一端具有外部空气排出口,借助电磁阀将外部空气吸入口开放从而从外部空气吸入口吸入外部空气,并将所吸入的外部空气从外部空气排出口鼓风至过滤器组从而去除附着于过滤器组的粉尘。
另外在该集尘器中,例如在设置有两根外部空气吸入管的情况下,在集尘器的运转中将一方的外部空气吸入管的电磁阀开放,而关闭另一方的外部空气吸入管的电磁阀,从而能够使用一方的外部空气吸入管来去除附着在一部分的过滤器组上的粉尘然后一边进行该过滤器组的清洁,一边借助另一部分的过滤器组来捕捉粉尘。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457929号公报
然而,在上述集尘器中,由于使用电磁阀来进行外部空气吸入管的开闭,所以需要对驱动电磁阀的电磁铁进行电控制的装置,因此担忧集尘器的构造变得复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状况而被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能够在运转中进行过滤器的清洁的集尘器。
技术方案1的发明所涉及的集尘器是如下的集尘器,在设置有吸入口的罐体的上部,设置有具备电动鼓风机的主体,能够使通过所述电动鼓风机的驱动而从所述吸入口吸入的外部空气通过所述罐体及所述主体并将其排出,另一方面,在所述罐体内,设置有过滤器,其在从所述吸入口至所述电动鼓风机的吸气通路上将所述吸入口与所述主体之间隔开,并能够捕捉所述外部空气中的粉尘,所述集尘器的特征在于,形成有一对所述吸气通路,其分别具备突出至所述罐体内的所述过滤器且在所述电动鼓风机的上游侧合流,另一方面,形成有一对连通路,其使所述电动鼓风机的下游侧的排气通路与各所述吸气通路分别连通,在各所述吸气通路的与所述连通路相比下游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开闭部件,其能够开闭所述吸气通路且在常态下被施力而位于开放所述吸气通路的位置,并且,在所述连通路分别设置有第二开闭部件,其能够开闭所述连通路且在常态下被施力而位于封闭所述连通路的位置,并与基于所述第一开闭部件的所述吸气通路的封闭动作联动地开放所述连通路,另外设置有动作机构,其能够使各所述吸气通路的所述第一开闭部件交替地进行所述封闭动作,在通过所述动作机构使一方的所述第一开闭部件进行所述封闭动作并通过所述第二开闭部件使所述连通路开放时,经由所述连通路而将所述排气通路内的排气导入至一方的所述吸气通路,使所述排气在该吸气通路内逆流并经由所述过滤器而返回所述罐体内,并使之与另一方的所述吸气通路合流,从而能够进行所述一方的所述吸气通路的所述过滤器的除尘操作。
根据技术方案1,技术方案2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将所述动作机构设置为下述部件:一个马达,其配置在一对所述第一开闭部件之间;以及凸轮部件,其设置在该马达的输出轴上,伴随着该输出轴的旋转而向所述第一开闭部件交替地抵接并使该第一开闭部件进行所述封闭动作。
根据技术方案2,技术方案3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将形成有所述一对的所述吸气通路的所述过滤器隔开间隔且对置状地配置在所述马达的外侧,将各所述第一开闭部件配置在各所述过滤器与所述马达之间。
根据技术方案1到3的任一项,技术方案4的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器具备一级过滤器,该一级过滤器被实施防静电加工并能够捕捉所述粉尘。
根据技术方案1到4的任一项,技术方案5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所述吸气通路的与所述连通路相比下游侧,形成有倾斜部,该倾斜部与所述常态下的所述第一开闭部件保持通气间隔地对置,且在该倾斜部设置有通气口,进行所述封闭动作的所述第一开闭部件,能够以封闭所述通气口从而消除所述通气间隔的状态抵接于所述倾斜部。
根据技术方案1的发明所涉及的集尘器,一对吸气通路的各第一开闭部件通过动作机构而交替地进行封闭动作,从而能够交替地进行一对吸气通路的除尘操作。于是,在集尘器的运转中也能够清洁一对吸气通路的过滤器。此外,由于利用动作机构来使第一开闭部件与第二开闭部件动作,所以不需要对两开闭部件的动作进行电控制,因此集尘器的构造变得简单。
根据技术方案2的发明,能够将马达及凸轮部件的设置数量抑制在最小限度,其中该马达使第一开闭部件交替地进行封闭动作。与此相伴,能够抑制集尘器的制造成本。
根据技术方案3的发明,对于形成有一对吸气通路的过滤器,能够以不使其与马达及各第一开闭部件干涉地抑制罐体的纵向尺寸增加的状态配置在罐体内。
根据技术方案4的发明,能够对一级过滤器带有静电的情况进行抑制。由此,能够对粉尘由于静电而吸附在一级过滤器上的情况进行抑制,因此过滤器的粉尘脱落的效果变得良好。
根据技术方案5的发明,能够通过在常态下的各第一开闭部件、与各吸气通路的与连通路相比下游侧之间设置通气口并保持通气间隔,来在常态下开放各吸气通路。另一方面,当使第一开闭部件进行闭动作时,能够通过封闭上述通气口从而消除上述通气间隔,来封闭各吸气通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集尘器的整体立体图。
图2是该集尘器所具备的主体的整体立体图。
图3是构成该主体的过滤器固定部件与主体外壳以及主体外壳盖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该主体外壳的整体立体图。
图5是该主体外壳盖的整体立体图。
图6是该主体外壳的俯视图。
图7是该主体外壳的后视图。
图8是能够对形成在该主体外壳上的连通路进行开闭的第二开闭部件的立体图。
图9是对设置于罐体内的一对过滤器捕捉粉尘的动作进行说明的图。
图10是对清洁右侧的过滤器而借助左侧的过滤器来捕捉粉尘的动作进行说明的图。
图11是该主体的主要部分侧剖视图。
图12是其他的实施方式的集尘器所具备的主体的部分侧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11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如图1至图3所示,集尘器1具备移动台2、罐体3以及主体4。移动台2由合成树脂而成形,在移动台2的上表面设置有圆形状的凹槽5(参照图1。)。在移动台2的前方(图1的近前侧)中央的底面上以自由旋转的方式设置有一个前轮6,在移动台2的后方(图1的里侧)左右地以自由旋转的方式设置有一对后轮7、7。集尘器1能够通过前轮6及后轮7、7而移动。
罐体3为不锈钢制且成形为上部开口的有底圆筒状。罐体3以嵌入凹槽5的状态载置在移动台2的上表面。在罐体3的前表面(图1的近前侧)形成有吸入口8。在该吸入口8连接集尘软管。此外在罐体3的外侧面上安装有钩9、9。如图1所示,主体4能够通过使钩9、9的端部与后述的主体外壳11的钩卡合部19、19(参照图2。)卡合而固定在罐体3的上部。
如图3所示,主体4具有过滤器固定部件10、主体外壳11、以及主体外壳盖12。过滤器固定部件10通过将螺钉拧紧而固定在主体外壳11的下表面。如图3及图9所示,过滤器固定部件10具备从中央向后方朝下突设且下表面封闭上表面开口的中空部14。此外在过滤器固定部件10上开设有长孔15、15,其在中空部14的左右的外侧沿前后方向延伸。除此之外如图2及图3所示,在过滤器固定部件10的左右的侧面,安装有能够经由支轴而摆动的闩锁部件16、16。除此之外,在过滤器固定部件10的前方下表面,通过螺钉而固定有向下方突出的电极保持板17。
另外如图2及图3、图9所示,作为一级过滤器的预过滤器20、20以与长孔15、15连通的状态安装在过滤器固定部件10的下表面。将主体4固定在罐体3的上部,从而预过滤器20、20及上述电极保持板17从过滤器固定部件10的下表面突出至罐体3内。在该电极保持板17的背面,在左右方向隔着规定间隔并在上下方向相同位置保持有一对水位检测电极(未图示。)。在本实施方式中,预先对一对水位检测电极施加有电压,当两水位检测电极间经由水而导通时,该水位检测电极检测到浸入罐体3内的水已到达一定量的情况。若检测到水已侵入至罐体3内,则使集尘器1停止运转。预过滤器20俯视观察呈椭圆形状且为上部开口而下部封闭的织布制的筒状体,并且能够在罐体3内将吸入口8与主体4之间隔开。在预过滤器20的上部的周缘部,安装有环状的卡定部件21(参照图2及图3。)。在本实施方式中,使左右的闩锁部件16、16分别卡合于各预过滤器20的卡定部件21,从而各预过滤器20以紧贴状态固定在过滤器固定部件10的下表面。除此之外对各预过滤器20实施了附加防静电剂的周知的防静电加工。
如图3及图9所示,在各预过滤器20的内侧,以与长孔15连通的状态分别安装有作为三级过滤器的纸制的过滤器22。该过滤器22俯视观察呈椭圆形状且为上部开口而下部封闭的筒状体,并且成为使过滤面突出至预过滤器20内的状态。此外在各过滤器20内且在过滤器22的过滤面上,分别安装有作为二级过滤器的聚氨酯海绵制的过滤器23。将主体4固定在罐体3的上部,从而各过滤器22、23能够在各预过滤器20内将吸入口8与主体4之间隔开。此外,预过滤器20及两个过滤器22、23为本发明的过滤器的一个例子。
如图3及图4所示,主体外壳11具有有底的筒状部25,该筒状部25为合成树脂制并与中央相比从前方(图3及图4的近前侧)向下突设且上表面开口。在该筒状部25的下表面中央形成有吸气口26(参照图4。)。在将上述过滤器固定部件10固定在主体外壳11的下表面的状态下,筒状部25能够嵌合于过滤器固定部件10的中空部14。在筒状部25中,以将覆盖风扇F(参照图11。)的风扇罩30(参照图3。)朝下的姿势嵌入有电动鼓风机31(参照图3及图11。)。该风扇F连结在马达的旋转轴35(参照图11。)的顶端部,在风扇罩30的上方侧外周面设置有多个空气排出部32(参照图3及图11。)。对于风扇罩30而言,除上方侧以外的部分被嵌入筒状部25,从而各空气排出部32能够以位于筒状部25的外侧的方式配置。当将风扇罩30嵌入筒状部25时,设置在风扇罩30的下表面中央的通气口H(参照图11。),以与筒状部25的吸气口26对置的方式配置。此外图3及图11中的标记27为环状的密封部件,其将风扇罩30的下端周缘与吸气口26之间密封起来,标记28为吸音材料。
此外如图9所示,在过滤器固定部件10内,以在嵌合于中空部14的筒状部25的左右的外侧从前方向后方延伸且向筒状部25的后方蔓延、并与中空部14连通的方式设置有吸气用通路33、34。两吸气用通路33、34与各长孔15连通。
另外如图4、6、9所示,在主体外壳11的上表面,配置有马达收容部37。该马达收容部37位于筒状部25的后方并以将安装在DC马达36上的减速器罩40(参照图3及图11。)包围的方式立设。如图6及图7所示,在与马达收容部37的底面相对的主体外壳11的上表面,形成有连通孔38,其使马达收容部37与主体外壳11内连通。将螺钉拧入安装在DC马达36上的减速器罩40的螺钉孔及马达收容部37的螺钉孔39、39(参照图4及图6。),从而DC马达36固定于马达收容部37内。在DC马达36的输出轴42(参照图11。)上连结有凸轮部件43(参照图9及图11。),该凸轮部件43经由收容于减速器罩40内的减速器41(参照图3及图11。)而通过连通孔38,并且侧面观察大致呈反L字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使DC马达36向左右方向往复旋转,从而凸轮部件43也能够向左右方向往复旋转。
如图4及图6所示,在主体外壳11的上表面,设置有排气通路44。该排气通路44由空间47构成,该空间47由与筒状部25的上表面开口连接的壁面45(参照图4。)及挡边(rib)46围成。如后述那样,从位于电动鼓风机31的下游侧的各空气排出部32(参照图3。)排出的空气,能够通过排气通路44并从排气口48、排气窗49(参照图5。)排出至主体4的外部。
另一方面如图4、6、9所示,在主体外壳11的上表面且在马达收容部37的左右的外侧,形成有与排气通路44的下游侧连接的连通路50、51。如图4及图6所示,在与连通路50、51的下游侧相对的主体外壳11的上表面,分别形成有吸气口52、53,该吸气口52、53使连通路50、51与吸气用通路33、34(参照图9。)连通。因此,能够经由连通路50及吸气口52使排气通路44与吸气用通路33连通,经由连通路51及吸气口53使排气通路44与吸气用通路34连通。除此之外在主体外壳11的上表面,设置有钩卡合部19、19。此外如图3及图9所示,在主体外壳11的下表面,安装有环状的密封部件13。由此,能够以紧贴状态将主体外壳11固定在罐体3上。
而且如图6、图7、图9所示,在吸气用通路33的与吸气口52相比下游侧且与中空部14的连通部,设置有倾斜壁57,其将该连通部与中空部14隔开且具备通气口58。该倾斜壁57与安装于上述连通部的倾斜壁形成用部件56(参照图3及图7。)一体地形成。在主体外壳11的下表面且在倾斜壁57的附近,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有板状的第一开闭部件55(参照图3及图9。),其能够经由支轴60(参照图9。)而开闭通气口58。图7中的标记54为嵌合孔,其供支轴60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嵌合。在常态下如图9所示,第一开闭部件55在将上述通气口58开放的位置以向垂直方向延伸的姿势被施力。如图6及图7、图9所示,对于倾斜壁57而言,上侧相对于下侧向常态的第一开闭部件55侧倾斜,并隔着保持有通气间隔的通气空间59(参照图9。)而与常态的第一开闭部件55对置。此外,倾斜壁57为本发明的倾斜部的一个例子。
另一方面如图8及图9所示,在连通路50的吸气口52,设置有能够开闭吸气口52的板状的第二开闭部件61。该第二开闭部件61具备棒状的臂部62,该臂部62在上下方向延伸且前端与第一开闭部件55对置。此外第二开闭部件61以能够以支承在连通路50的底面的支轴63(参照图9。)为中心旋转的方式支承在连通路50内。在常态下第二开闭部件61由于自重而在封闭吸气口52的位置以横置的姿势被施力。
与上述的吸气用通路33的与中空部14的连通部相同地,在图9所示的吸气用通路34的与吸气口53相比下游侧且与中空部14的连通部,设置有具备通气口58的倾斜壁57。除此之外在该倾斜壁57的附近,也设置有能够开闭该通气口58的第一开闭部件55。另外,与连通路50的吸气口52相同地,在图6及图9所示的连通路51的吸气口53,也设置有能够开闭吸气口53的第二开闭部件61。
作为本实施方式的特征性的结构,为了抑制集尘器1的纵向尺寸增加的情况,而如图9所示在罐体3内配置有一对预过滤器20、20,将该一对预过滤器20、20在DC马达36的外侧在横向隔开间隔地对置状配置。此外对各第一开闭部件55在集尘器1的横向以位于预过滤器20与DC马达36之间的方式进行配置。
另外,图1~图3、图5所示的主体外壳盖12为合成树脂制且封闭主体外壳11的上表面开口,并具有躯干盖收容部67,该躯干盖收容部67与中央相比从前方向上突设且上表面开口。在通过对主体外壳盖12与主体外壳11拧紧螺钉来将主体外壳盖12固定在主体外壳11的上部的状态下,躯干盖收容部67将收容有电动鼓风机31的马达的躯干盖72(参照图3。)等纵向地收容起来。另外如图5所示,在主体外壳盖12的上表面形成有排气口48,其使该上表面与主体外壳11的上表面开口连通。除此之外,在主体外壳12上且在位于后方的壁面75上,形成有多扇排气窗49。此外在主体外壳盖12的前表面设置有操作部76,其配置有运转开关S等的各种的开关以及对外部仪器供电用的插孔。此外图3中的标记77、78均为收纳于主体外壳盖12的装置,标记77为控制器,标记78为吸音材料。
接着对集尘器1的动作进行说明。若使设置在集尘器1的主体4(参照图1。)上的运转开关S(参照该图。)开启(ON),则风扇罩30内的风扇F(参照图11。)因图3所示的电动鼓风机31的马达的驱动而旋转。于是,含有粉尘的外部空气经由集尘软管而从吸入口8(参照图1。)被吸入罐体3内,该外部空气通过图9所示的两个预过滤器20、20、两个过滤器23、23以及两个过滤器22、22而分别从两长孔15进入两个吸气用通路33、34。此时,借助两个预过滤器20、20来捕捉粉尘,并且借助两个过滤器23、23以及两个过滤器22、22来依次捕捉已通过两个预过滤器20、20的粉尘。
接下来,进入两个吸气用通路33、34的外部空气,在通过倾斜壁57的通气口58、通气空间59而分别进入过滤器固定部件10的中空部14后,从主体外壳11的吸气口26(参照图11。)通过风扇罩30的通气口H(参照该图。)并被导入至风扇罩30内。在本集尘器1中,如以上这样具备各预过滤器20及各过滤器23、22并形成有一对吸气通路,该一对吸气通路从吸入口8直至与电动鼓风机1的上游侧相对的风扇罩30的通气口H,并使一对吸气通路在风扇罩30的通气口H附近合流。此外对于被导入至风扇罩30内的空气而言,在从各空气排出部32(参照图3及图11。)被排出至图4所示的排气通路44后,从排气通路44通过排气口48(参照图5。)并从各排气窗49(参照图5。)被排出至主体4的外部。
被预过滤器20及过滤器23、22捕捉的粉尘成为过滤器堵塞的原因。为了对此进行防止,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集尘器1的运转中进行以下说明的动作从而能够进行预过滤器20及过滤器23、22的清洁。在借助如图9所示的两个预过滤器20、20、两个过滤器23、23以及两个过滤器22、22捕捉粉尘的集尘运转中,伴随着DC马达36的输出轴42的旋转,如图10所示,凸轮部件43向右侧旋转而抵接于吸气用通路34的第一开闭部件55。于是第一开闭部件55被凸轮部件43向吸气用通路34的倾斜壁57侧推动从而以封闭通气口58且消除通气间隔的状态抵接于倾斜壁57,其结果是进行吸气用通路34的封闭动作。由此第一开闭部件55对从吸入口8经由吸气用通路34直至风扇罩30的一方的吸气通路进行闭动作。此时臂部62被第一开闭部件55向远离倾斜壁57的方向推动,从而第二开闭部件61与基于第一开闭部件55的吸气用通路34的封闭动作联动地旋转。其结果是如图10所示,第二开闭部件61将连通路51的吸气口53开放。
在如图10所示进行吸气用通路34的封闭动作且开放吸气口53的状态下罐体3内及主体外壳11内成为负压,因此通过排气通路44的排气如以图4中的双点划线箭头所示从吸气口53被导入至吸气用通路34内。对于吸气用通路34内的排气而言,在从吸气用通路34的下游侧向上游侧逆流从而从长孔15进入右侧的过滤器22内之后,依次通过该过滤器22、右侧的过滤器23以及右侧的预过滤器20并返回罐体3内。此时,能够利用逆流的排气吹散被该过滤器20、22、23捕捉的粉尘。因此在本集尘器1中,能够一边借助左侧的预过滤器20与左侧的过滤器23、22来捕捉粉尘一边进行右侧的预过滤器20及右侧的过滤器23、22的清洁。除此之外由于分别对左右的预过滤器20实施防静电加工,因此能够抑制粉尘由于静电而被吸附在预过滤器20上的情况。其结果是粉尘的剥离性提高。
另外,通过右侧的过滤器22、23、20并返回罐体3内的排气,在通过左侧的预过滤器20及左侧的过滤器23、22后从长孔15进入吸气用通路33,从而与另一方的吸气通路合流,该另一方的吸气通路从吸入口8经由吸气用通路33直至风扇罩30。
另一方面在集尘运转中,若凸轮部件43向左侧旋转而抵接于吸气用通路33的第一开闭部件55,则与上述的凸轮部件43向右侧旋转的情况下相同地,该第一开闭部件55与第二开闭部件61动作,从而通过排气通路44的排气从吸气口52(参照图4。)被导入至吸气用通路33内。此时,对于抵接于吸气用通路34的倾斜壁57的第一开闭部件55而言,如图9所示,复位至将通气口58开放的位置。因此,能够借助右侧的预过滤器20与右侧的过滤器23、22来捕捉粉尘。然后吸气用通路33内的排气从吸气用通路33的下游侧向上游侧逆流,其结果是依次通过左侧的过滤器22、23及左侧的预过滤器20并返回罐体3内。此时能够利用逆流的排气吹散被该过滤器20、22、23捕捉的粉尘。因此,能够一边借助右侧的预过滤器20与右侧的过滤器23、22来捕捉粉尘一边进行左侧的预过滤器20及左侧的过滤器23、22的清洁。在本集尘器1中对于凸轮部件43而言,相对于在左右方向往复旋转从而能够开闭吸气用通路33的通气口58的第一开闭部件55、以及能够开闭吸气用通路34的通气口58的第一开闭部件55交替地进行抵接,其结果是能够交替进行吸气用通路33的封闭动作与吸气用通路34的封闭动作。此外,DC马达36及凸轮部件43是本发明的动作机构的一个例子。
〈本实施方式的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的集尘器1中能够使用DC马达36与凸轮部件43,并借助能够开闭吸气用通路33的通气口58的第一开闭部件55、与能够开闭吸气用通路34的通气口58的第一开闭部件55,交替进行吸气用通路33的封闭动作与吸气用通路34的封闭动作,从而交替进行左侧的各过滤器20、23、22的除尘操作与右侧的各过滤器20、23、22的除尘操作。因此,在集尘器1的运转中也能够进行左侧的各过滤器20、23、22的清洁与右侧的各过滤器20、23、22的清洁。此外由于使用DC马达36与凸轮部件43来使各第一开闭部件55与各第二开闭部件61动作,所以不需要对两个开闭部件55、61的动作进行电控制,所以集尘器1的构造变得简单。
另外,能够通过一个DC马达36与经由减速器41而连结在该DC马达36的输出轴42上的一个凸轮部件43,来交替进行吸气用通路33的封闭动作与吸气用通路34的封闭动作,因此能够将DC马达36及凸轮部件43的设置数量抑制为最小限度。伴随于此能够抑制集尘器1的制造成本。
此外对于一对过滤器20、20,能够以不使其与DC马达36及各第一开闭部件55干涉地抑制集尘器1的纵向尺寸增加的状态进行配置。
除此之外由于对预过滤器20实施防静电加工,所以能够抑制预过滤器20带有静电的情况。由此,能够抑制粉尘由于静电而吸附在预过滤器20上的情况,因此使预过滤器20的粉尘脱落的效果变得良好。
除此之外,对于常态下的各第一开闭部件55而言,在吸气用通路33的与吸气口52相比下游侧且与中空部14的连通部与吸气用通路34的与吸气口53相比下游侧且与中空部14的连通部之间,设置有通气口58从而保持有通气间隔,从而能够在常态下开放各吸气用通路33、34。另一方面能够通过在各第一开闭部件55进行了吸气用通路33的封闭动作与吸气用通路34的封闭动作时,封闭通气口58且消除通气间隔,来封闭各吸气用通路33、34。
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而能够在不脱离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对组成的一部分进行适宜变更并实施。例如,还可以独立地对使吸气用通路33的第一开闭部件55动作的DC马达及凸轮部件与使吸气用通路34的第一开闭部件55动作的DC马达及凸轮部件进行设置,当以一方的DC马达及凸轮部件进行吸气用通路33的封闭动作时,以另一方的DC马达及凸轮部件对吸气用通路34的第一开闭部件55施力而使其位于开放通气口58的位置。另外,也可以不仅对预过滤器20还对纸制的过滤器22实施防静电加工。此外也可以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而使第二开闭部件与第一开闭部件连设,从而第二开闭部件与第一开闭部件的封闭动作联动地开放连通路的吸气口。除此之外也可以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地,如图12所示地将凸轮部件43直接连结在具有高扭矩的特性的DC马达36的输出轴42上。由此,例如通过使DC马达36的输出轴42旋转,来使凸轮部件43向左侧旋转,若在使第一开闭部件55抵接于吸气用通路33的倾斜壁57后停止对DC马达36的通电,则第一开闭部件55能够由于吸气用通路33内的排气的压力而将凸轮部件43向远离倾斜壁57的方向推回。因此,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不需要为了开放吸气用通路33的通气口58而进行如下的控制,即、通过DC马达36而使向左侧旋转的凸轮部件43重新向右侧旋转。
附图标记说明
1…集尘器;3…罐体;4…主体;8…吸入口;20、22、23…过滤器;31…电动鼓风机;33、34…吸气用通路;36…DC马达;42…DC马达的输出轴;43…凸轮部件;44…排气通路;50、51…连通路;55…第一开闭部件;57…倾斜壁;58…倾斜壁的通气口;59…通气空间;61…第二开闭部件;62…臂部。

Claims (3)

1.一种集尘器,其中:
在设置有吸入口的罐体的上部,设置有具备电动鼓风机的主体,能够使通过所述电动鼓风机的驱动而从所述吸入口吸入的外部空气通过所述罐体及所述主体并将其排出,另一方面,在所述罐体内,设置有过滤器,其在从所述吸入口至所述电动鼓风机的吸气通路上将所述吸入口与所述主体之间隔开,并能够捕捉所述外部空气中的粉尘,所述集尘器的特征在于,
形成有一对所述吸气通路,其分别具备突出至所述罐体内的所述过滤器且在所述电动鼓风机的上游侧合流,
另一方面,形成有一对连通路,其使所述电动鼓风机的下游侧的排气通路与各所述吸气通路分别连通,
在各所述吸气通路的与所述连通路相比下游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开闭部件,其能够开闭所述吸气通路且在常态下被施力而位于开放所述吸气通路的位置,并且,在所述连通路分别设置有第二开闭部件,其能够开闭所述连通路且在常态下被施力而位于封闭所述连通路的位置,且该第二开闭部件与基于所述第一开闭部件的所述吸气通路的封闭动作联动地开放所述连通路,该集尘器中设置有动作机构,其能够使各所述吸气通路的所述第一开闭部件交替地进行所述封闭动作,
在通过所述动作机构使一方的所述第一开闭部件进行所述封闭动作并通过所述第二开闭部件使所述连通路开放时,经由所述连通路而将所述排气通路内的排气导入至一方的所述吸气通路,使所述排气在该吸气通路内逆流并经由所述过滤器而返回所述罐体内,并使之与另一方的所述吸气通路合流,从而能够进行所述一方的所述吸气通路的所述过滤器的除尘操作,
将所述动作机构设置为下述部件:一个马达,其配置在一对所述第一开闭部件之间;以及凸轮部件,其设置在该马达的输出轴上,伴随着该输出轴的旋转而向所述第一开闭部件交替地抵接从而使该第一开闭部件进行所述封闭动作,
将形成有所述一对所述吸气通路的所述过滤器隔开间隔且对置状地配置在所述马达的外侧,将各所述第一开闭部件配置在各所述过滤器与所述马达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尘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过滤器具备一级过滤器,该一级过滤器被实施防静电加工并能够捕捉所述粉尘。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集尘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吸气通路的与所述连通路相比下游侧,形成有倾斜部,该倾斜部与所述常态下的所述第一开闭部件保持通气间隔地对置,且在该倾斜部设置有通气口,进行所述封闭动作的所述第一开闭部件,能够以封闭所述通气口且消除所述通气间隔的状态抵接于所述倾斜部。
CN201210345022.2A 2011-12-20 2012-09-17 集尘器 Active CN10317019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278506A JP5954981B2 (ja) 2011-12-20 2011-12-20 集塵機
JP2011-278506 2011-12-2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70194A CN103170194A (zh) 2013-06-26
CN103170194B true CN103170194B (zh) 2015-01-28

Family

ID=472781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345022.2A Active CN103170194B (zh) 2011-12-20 2012-09-17 集尘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940064B2 (zh)
EP (1) EP2606796B1 (zh)
JP (1) JP5954981B2 (zh)
CN (1) CN103170194B (zh)
RU (1) RU2012155281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150517B2 (ja) * 2012-12-25 2017-06-21 株式会社マキタ 集塵機
JP6161284B2 (ja) * 2012-12-25 2017-07-12 株式会社マキタ 集塵機
CN103438057A (zh) * 2013-09-09 2013-12-11 苏州上洋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冲压连接件
EP2908067B1 (en) * 2014-02-18 2022-04-13 Blueair AB Air purifier device with coupling mechanism
CN105327564B (zh) * 2015-11-12 2018-02-06 中山市迪米尔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中央集尘系统的主机
DE102016100780A1 (de) 2016-01-19 2017-07-20 Festool Gmbh Sauggerät
GB201700637D0 (en) 2017-01-13 2017-03-01 Black & Decker Inc Dust collection box
CN110115884A (zh) * 2019-04-23 2019-08-13 广州航海学院 雾霾净化器及其操作方法
EP3753464A1 (de) * 2019-06-18 2020-12-23 Hilti Aktiengesellschaft Anordnung einer abreinigungseinheit in einer staubsaugvorrichtung und staubsaugvorrichtung mit einer solchen anordnung
US20220211234A1 (en) * 2020-03-18 2022-07-07 Suzhou Alton Electrical & Mechanical Industry Co., Ltd. Vacuum cleaner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364956Y (zh) * 1999-01-04 2000-02-23 董新宇 水泥料仓仓顶袋式除尘器
US6189180B1 (en) * 1996-01-23 2001-02-20 Sharp Kabushiki Kaisha Suction tool for an electric vacuum cleaner
DE10101219B4 (de) * 2001-01-12 2004-07-29 Wap Reinigungssysteme Gmbh & Co Schmutzsauger
CN2757218Y (zh) * 2004-12-25 2006-02-08 富准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计算机系统导风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204849A (en) * 1978-08-30 1980-05-27 Donaldson Company, Inc. Discharge valve assembly for multiple-stage dust collector
JPH023772Y2 (zh) * 1984-11-05 1990-01-29
US5905752A (en) * 1996-07-15 1999-05-18 Amsted Industries Incorporated ARC furnace fume collection system and method
JP3457929B2 (ja) 2000-07-13 2003-10-20 日本クリーナー販売株式会社 清掃装置
US7082640B2 (en) * 2003-07-18 2006-08-01 Christy, Inc. Ambient air backflushed filter vacuum
ITMI20071121A1 (it) * 2007-06-01 2008-12-02 Guido Valentini "aspiratore per polveri con pulizia automatica dei filtri"
JP2010035848A (ja) * 2008-08-06 2010-02-18 Toshiba Corp 電気掃除機
DE102008047047B4 (de) * 2008-09-13 2012-09-20 Alto Deutschland Gmbh Filterabreinigung in einem Schmutzsauger mit Klappenelement
JP5197678B2 (ja) * 2010-06-07 2013-05-15 株式会社マキタ 集塵機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189180B1 (en) * 1996-01-23 2001-02-20 Sharp Kabushiki Kaisha Suction tool for an electric vacuum cleaner
CN2364956Y (zh) * 1999-01-04 2000-02-23 董新宇 水泥料仓仓顶袋式除尘器
DE10101219B4 (de) * 2001-01-12 2004-07-29 Wap Reinigungssysteme Gmbh & Co Schmutzsauger
CN2757218Y (zh) * 2004-12-25 2006-02-08 富准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计算机系统导风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3128565A (ja) 2013-07-04
US20130152519A1 (en) 2013-06-20
EP2606796A2 (en) 2013-06-26
US8940064B2 (en) 2015-01-27
EP2606796B1 (en) 2019-10-09
RU2012155281A (ru) 2014-06-27
EP2606796A3 (en) 2015-12-09
JP5954981B2 (ja) 2016-07-20
CN103170194A (zh) 2013-06-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170194B (zh) 集尘器
RU2453261C1 (ru) Электрический пылесос
CN106963286B (zh) 可反流冲洗的空气过滤器和具有这种空气过滤器的吸尘器
CN101505646A (zh) 真空吸尘器
CN212939596U (zh) 一种集尘座及清洁机器
CN102125411A (zh) 吸尘器的自动清洁集尘装置
CN204541957U (zh) 一种桶式吸尘器
CN101612016A (zh) 真空吸尘器
CN110236444A (zh) 能自清洗过滤装置的吸尘器
KR20110041692A (ko) 공기 청정기
KR101641233B1 (ko) 로봇청소기의 먼지통 및 이를 구비한 로봇청소기
CN110290736A (zh) 过滤系统和包含过滤系统的真空吸尘器
CN101653344B (zh) 自动打开底盖的集尘桶
JP2008000391A (ja) 電気掃除機
CN209443418U (zh) 一种环卫扫路车
CN208694538U (zh) 一种粉尘呼吸器
CN101816540A (zh) 一种吸尘器的跨动结构
JP2006334052A (ja) 電気掃除機
KR101108048B1 (ko) 청소기의 집진장치
CN114711678B (zh) 基站及清洁系统
JP2012066208A (ja) 空気清浄機
CN220494933U (zh) 清洁设备
JP4202905B2 (ja) 電気掃除機
CN206603737U (zh) 一种侧进气吸口尘杯过滤组件
CN210612041U (zh) 漩涡过滤分离系统及扫地机器人与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