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63792B - 电子设备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163792B
CN103163792B CN201210530290.1A CN201210530290A CN103163792B CN 103163792 B CN103163792 B CN 103163792B CN 201210530290 A CN201210530290 A CN 201210530290A CN 103163792 B CN103163792 B CN 10316379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electronic equipment
unit
supply unit
system contr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53029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163792A (zh
Inventor
坂本弘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031637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6379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16379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6379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7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 H02J7/00712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the cycle being controlled or terminated in response to electric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1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inductive coupling
    • H02J50/12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inductive coupling of the resonant typ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8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involving the exchange of data, concerning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between transmitting devices and receiving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 Camera Bodies And Camera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所述电子设备包括:第一受电单元,用于从供电设备无线地接收电力;以及控制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电子设备的模式来向所述供电设备供给用于对来自所述供电设备的供电进行控制的控制数据。

Description

电子设备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接收以无线方式供给的电力的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近年来,已知有包括供电设备和电子设备的系统,其中,该供电设备经由电磁感应来在无需连接器的情况下供给电力,并且该电子设备经由电磁感应来从该供电设备接收电力。日本特开2009-290928公开了如下系统:包括用于从供电设备接收电力的次级线圈的电子设备使用经由该次级线圈从供电设备接收到的电力来对电池进行充电。
用于从供电设备接收电力的次级线圈已设置于电子设备的特定位置处。由于该原因,在使用次级线圈向电子设备供给从供电设备供给的电力的情况下,该电子设备内的内部电路有时会受到该电力影响。这会造成如下问题:在使用次级线圈向电子设备供给从供电设备供给的电力时该电子设备使内部电路工作的情况下,该供给的电力抑制该电子设备正常工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涉及在从供电设备供给至电子设备的电力不抑制该电子设备的工作的情况下从该供电设备向该电子设备供给电力。
根据本发明的方面,一种电子设备,包括:第一受电单元,用于从供电设备无线地接收电力;以及控制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电子设备的模式来向所述供电设备供给用于对来自所述供电设备的供电进行控制的控制数据。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一种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包括:从供电设备无线地接收电力;以及基于所述电子设备的模式来向所述供电设备供给用于对来自所述供电设备的供电进行控制的控制数据。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存储有用于使计算机执行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的程序,其中所述控制方法包括:从供电设备无线地接收电力;以及基于所述电子设备的模式来向所述供电设备供给用于对来自所述供电设备的供电进行控制的控制数据。
通过以下参考附图对典型实施例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方面将变得明显。
附图说明
包含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典型实施例、特征和方面,并和说明书一起用来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A和1B示出根据第一典型实施例的供电系统的示例。
图2示出根据第一典型实施例的供电系统的框图的示例。
图3是示出根据第一典型实施例的受电处理的示例的流程图。
图4是示出根据第一典型实施例的选择表的示例的图。
图5是示出根据第一典型实施例的第一参数选择表的示例的图。
图6是示出根据第一典型实施例的第二参数选择表的示例的图。
图7示出根据第一典型实施例的供电系统的框图的示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考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各种典型实施例、特征和方面。
如图1A和1B所示,根据第一典型实施例的充电系统包括供电设备300、电子设备100和外部设备200。
在根据第一典型实施例的充电系统中,例如,如图1A所示,在电子设备100放置在供电设备300上的情况下,供电设备300经由供电天线向电子设备100无线供电。此外,在供电设备300和电子设备100之间的距离存在于预定范围内的情况下,具有受电天线118的电子设备100经由该受电天线118无线地接收从供电设备300供给的电力。电子设备100使用经由受电天线118从供电设备300接收到的电力对安装至电子设备100的电池119进行充电。在供电设备300和电子设备100之间的距离不存在于预定范围内的情况下,即使电子设备100具有受电天线118,电子设备100也无法从供电设备300接收电力。
在图1B中,安装有外部设备200的电子设备100放置在供电设备300上。在这种系统中,供电设备300经由供电天线305向电子设备100和外部设备200无线供电。在供电设备300和电子设备100之间的距离存在于预定范围内的情况下,具有受电天线118的电子设备100经由该受电天线118无线地接收从供电设备300供给的电力。电子设备100使用经由受电天线118从供电设备300接收到的电力对安装至电子设备100的电池119和安装至外部设备200的电池203中的至少一个进行充电。在供电设备300和电子设备100之间的距离不存在于预定范围内的情况下,即使电子设备100具有受电天线118,电子设备100也无法从供电设备300接收电力。
在图1B所示的充电系统中,在供电设备300和外部设备200之间的距离存在于预定范围内的情况下,具有受电天线202的外部设备200经由该受电天线202无线地接收从供电设备300供给的电力。具有受电天线202的外部设备200可以使用经由该受电天线202从供电设备300无线地接收到的电力对电池203进行充电,并且将经由受电天线202从供电设备300接收到的电力供给至电子设备100。在供电设备300和外部设备200之间的距离不存在于预定范围内的情况下,即使外部设备200具有受电天线202,外部设备200也无法从供电设备300接收电力。
在外部设备200不具有受电天线202的情况下,外部设备200无法接收从供电设备300发送来的电力。由于该原因,在将电子设备100从供电设备300接收到的电力供给至外部设备200的情况下,外部设备200对包括在该外部设备200中的电池203进行充电。
术语“预定范围”是指电子设备100和外部设备200可以从供电设备300接收电力的范围。
假定供电设备300可以向电子设备100和外部设备200并行地无线供电。尽管在电子设备100和外部设备200中的至少一个放置在供电设备300上的情况下、供电设备300可以向电子设备100和外部设备200中的该至少一个供电,但本发明不限于该结构。例如,在电子设备100和外部设备200中的至少一个斜靠供电设备300的情况下,供电设备300可以向电子设备100和外部设备200中的该至少一个供电。
以下参考图2来说明电子设备100的结构的示例。
在本说明书中,作为电子设备100的示例,列举出数字静态照相机。
电子设备100包括连接单元101、102、103、104和105、系统控制单元106、摄像电路107、模数(AD)转换电路108、测距电路109、测光电路110和闪光灯调光控制电路111。电子设备100还包括音频电路112、视频电路113、记录单元114、显示单元115和非易失性存储器116。此外,电子设备100还包括地磁传感器117、受电天线118、电池119、电源控制电路120、通信电路121、驱动电路122、切换电路123和操作单元124。
连接单元101包括用于使电子设备100连接至外部设备200的端子(连接器)。在电子设备100连接至外部设备200的情况下,连接单元101用于从电子设备100向外部设备200供给用于对外部设备200进行控制的控制信号以及电力。此外,在电子设备100连接至外部设备200的情况下,连接单元101用于从外部设备200向电子设备100供给用于对电子设备100进行控制的控制信号以及电力。
连接单元102包括用于连接纵向拍摄用适配器的端子。
连接单元103包括用于连接外部闪光灯单元的端子。
连接单元104包括用于连接无线局域网(LAN)单元(未示出)的端子,其中该无线LAN单元用于使电子设备100实现用以进行无线LAN通信的功能。
连接单元105包括用于连接全球定位系统(GPS)单元的端子,其中该GPS单元用于使电子设备100实现用以进行GPS通信的功能。
系统控制单元106使用存储在非易失性存储器116中的计算机程序来控制电子设备100。系统控制单元106还根据用户经由操作单元124所输入的指示来控制电子设备100。
摄像电路107是用于根据被摄体的光学图像来生成模拟数据的电路。摄像电路107包括图像传感器,其中该图像传感器用于根据光学镜头(未示出)成像出的被摄体的光学图像来生成模拟数据。将摄像电路107所生成的模拟数据供给至AD转换电路108。
AD转换电路108进行AD转换以将从摄像电路107供给的模拟数据转换成数字数据。AD转换电路108所生成的数字数据被供给至包括在系统控制单元106中的图像处理单元(未示出)并且由该图像处理单元进行图像处理。由图像处理单元进行了图像处理的数字数据被供给至记录单元114并且由记录单元114记录在记录介质114a中。
测距电路109是用于测量到被摄体的距离的电路。系统控制单元106基于测距电路109所测量出的到被摄体的距离来进行测距计算处理以控制光学镜头(未示出)的位置。测距电路109用于使电子设备100进行自动调焦处理。
测光电路110是用于测量被摄体的照度的电路。系统控制单元106基于测光电路110所测量出的被摄体的照度来进行测光计算处理以控制被摄体的亮度和快门速度。测光电路110用于使电子设备100进行自动曝光处理。
闪光灯调光控制电路111是用于测量闪光灯单元(未示出)的发光量的电路。系统控制单元106基于闪光灯调光控制电路111所测量出的闪光灯单元的发光量来进行闪光灯调光控制计算处理。
音频电路112是用于输入和输出音频数据的电路。音频电路112例如包括麦克风和扬声器。音频电路112可以将由记录单元114从记录介质114a读取的音频数据输出至扬声器。音频电路112根据经由麦克风输入的模拟音频信息来生成音频数据并将该音频数据供给至记录单元114。记录单元114将从音频电路112供给的音频数据记录在记录介质114a中。
视频电路113根据由记录单元114从记录介质114a读取的视频数据和由系统控制单元106的图像处理单元进行了图像处理的视频数据中的任一个来生成要显示在显示单元115上的显示数据。视频电路113根据预先存储在非易失性存储器116中的视频数据来生成要显示在显示单元115或外部显示器上的显示数据。将视频电路113所生成的显示数据供给至显示单元115或连接至电子设备100的外部显示器。
记录单元114将从音频电路112供给的音频数据记录在记录介质114a中。记录单元114将从系统控制单元106的图像处理单元供给的视频数据记录在记录介质114a中。记录单元114将记录在记录介质114a中的视频数据供给至视频电路113。记录单元114将记录在记录介质114a中的音频数据供给至音频电路112。
记录介质114a可以是相对于电子设备100能够拆卸的外部存储器或者可以内置于电子设备100。记录介质114a可以是紧凑式闪存(CF)(CompactFlash,注册商标)卡、安全数字(SD)卡或硬盘装置。
显示单元115显示从视频电路113供给的显示数据。显示单元115例如是液晶显示器。
非易失性存储器116存储系统控制单元106所执行的计算机程序和系统控制单元106所进行的计算所用的参数。非易失性存储器116存储电子设备100所进行的操作所用的标志。非易失性存储器116还存储诸如电子设备100的标识(ID)等的识别信息以及与电子设备100从供电设备300可以接收到的电力有关的信息。非易失性存储器116还存储图4所示的选择表、图5所示的第一参数选择表和图6所示的第二参数选择表。以下对图4的选择表、图5的第一参数选择表和图6的第二参数选择表进行说明。非易失性存储器116存储与连接单元101、102、103、104和105中的至少一个所连接的外部设备有关的装置信息。
地磁传感器117是用于通过检测磁性来检测方位的传感器。将表示地磁传感器117所检测到的方位的方位信息供给至系统控制单元106。系统控制单元106可以使用地磁传感器117所供给的方位信息来显示叠加在显示单元115所显示的视频数据上的、表示方位的图标以及视频数据。系统控制单元106可以使地磁传感器117所供给的方位信息与记录在记录介质114a上的视频数据和音频数据相关联。
受电天线118是用于接收从供电设备300供给的电力的天线。电子设备100经由受电天线118接收从供电设备300供给的电力。将经由受电天线118从供电设备300接收到的电力供给至驱动电路122。受电天线118可以是螺旋天线、环形天线或诸如弯折线天线等的平面状天线。系统控制单元106调整流向受电天线118的电流以使得可以对受电天线118和供电天线305之间的磁场耦合和电场耦合进行控制。
电池119相对于电子设备100能够拆卸。电池119例如是诸如锂离子电池等的可充电二次电池。电池119可以向整个电子设备100供给电力。
在电子设备100处于充电模式的情况下,电源控制电路120根据经由切换电路123从驱动电路122供给的直流电力来生成期望电压。在这种情况下,电源控制电路120将所生成的期望电压供给至电子设备100。电源控制电路120根据电子设备100的操作模式来将该期望电压供给至电子设备100。电源控制电路120例如包括切换调节器或线性调节器。
在电子设备100处于充电模式的情况下,电源控制电路120使用经由切换电路123从驱动电路122供给的直流电力对电池119进行充电。在电子设备100处于充电模式的情况下,电源控制电路120使用经由切换电路123从驱动电路122供给的直流电力对包括在外部设备200中的电池203进行充电。电源控制电路120利用恒压恒流法对电池119和电池203中的至少一个进行充电。电源控制电路120周期性地检测表示安装至电子设备100的电池119的剩余容量的信息,向系统控制单元106通知该信息,周期性地检测与安装至外部设备200的电池203的剩余容量有关的信息,并且向系统控制单元106通知该信息。在电源控制电路120正对电池119进行充电时电池119满充电的情况下,电源控制电路120向系统控制单元106通知电池119满充电。在电源控制电路120正对电池203进行充电时电池203满充电的情况下,电源控制电路120向系统控制单元106通知电池203满充电。
在电子设备100处于除充电模式以外的模式的情况下,电源控制电路120根据从电池119供给的电力和经由连接单元101从外部设备200供给的电力中的至少一个来生成期望电压并将该期望电压供给至电子设备100。
通信电路121是用于经由受电天线118和驱动电路122与供电设备300进行通信的电路。通信电路121经由受电天线118和驱动电路122向供电设备300发送信息和命令。通信电路121经由受电天线118和驱动电路122接收从供电设备300发送来的信息和命令。将通信电路121所接收到的信息和命令供给至系统控制单元106,并且系统控制单元106根据从通信电路121供给的信息和命令来控制电子设备100。通信电路121基于预定通信协议与供电设备300进行通信。术语“预定通信协议”例如是指诸如射频识别(RFID)等的符合国际标准化组织/国际电工委员会(ISO/IEC)18092标准的通信协议。该预定通信协议可以是诸如Felica(注册商标)或Mikron收费系统(MIFARE)(注册商标)等的集成电路(IC)标签和标签读取器的通信协议。该预定通信协议可以是使用负载调制的通信协议。
驱动电路122根据从受电天线118供给的电力生成直流电力并将所生成的直流电力经由切换电路123供给至电源控制电路120。驱动电路122可以将所生成的直流电力经由连接单元101供给至外部设备200。驱动电路122包括用于根据从受电天线118供给的电力来生成直流电力的整流用二极管。
驱动电路122包括:匹配电路,用于进行阻抗匹配;以及谐振电路,用于使受电天线118以与供电设备300的谐振频率相同的频率进行谐振。系统控制单元106控制驱动电路122以使得供电设备300可以与电子设备100进行谐振。系统控制单元106控制诸如线圈、电容器和电阻器等的包括在驱动电路122中的元件,以使得受电天线118以与供电设备300的谐振频率相同的频率进行谐振。系统控制单元106控制受电天线118的频率以使得可以控制受电天线118和供电天线305之间的磁场耦合和电场耦合。
切换电路123是用于使驱动电路122连接至电源控制电路120的切换器。切换电路123还是用于使驱动电路122连接至连接单元101的切换器。
系统控制单元106使切换电路123接通以使驱动电路122连接至电源控制电路120。系统控制单元106使切换电路123断开以使驱动电路122从电源控制电路120断开。在切换电路123接通的情况下,向电源控制电路120供给经由受电天线118从供电设备300接收到的电力。在切换电路123断开的情况下,不向电源控制电路120供给经由受电天线118从供电设备300接收到的电力。
在外部设备200经由连接单元101连接至电子设备100的情况下,系统控制单元106可以使切换电路123接通以使驱动电路122连接至外部设备200。在外部设备200经由连接单元101连接至电子设备100的情况下,系统控制单元106可以使切换电路123断开以使驱动电路122从外部设备200断开。
切换电路123可以使用继电器切换器或者预先包括在电子设备100中的切换器。
操作单元124提供用于对电子设备100进行操作的用户界面。操作单元124包括:电源按钮,用于对电子设备100进行操作;以及模式选择按钮,用于对电子设备100的操作模式进行切换。各按钮包括开关和触摸面板。系统控制单元106根据用户经由操作单元124所输入的指示来控制电子设备100。操作单元124可以是根据从远程控制器(未示出)接收到的远程控制信号来控制电子设备100的操作单元。
电子设备100可以是诸如数字静态照相机、具有照相机的便携式电话、数字摄像机和智能手机等的移动设备,只要电子设备100是利用从电池119供给的电力进行工作的电子设备即可。可选地,电子设备100可以是诸如播放器等的用于再现音频数据或视频数据的再现设备或者诸如电视机等的显示设备。此外,可选地,电子设备100可以是诸如汽车等的利用从电池119供给的电力进行驱动的移动设备。
在电池119没有安装至电子设备100的情况下,电子设备100可以是利用从供电设备300供给的电力进行工作的电子设备。
以下参考图2来说明外部设备200的结构的示例。
在本说明书中,作为外部设备200的示例,例举出电子设备100的配件。
外部设备200包括连接单元201、受电天线202、电池203、通信电路204、驱动电路205和切换电路206。
连接单元201包括用于使外部设备200连接至电子设备100的端子。在电子设备100连接至外部设备200的情况下,连接单元201用于从外部设备200向电子设备100供给用于对电子设备100进行控制的控制信号以及电力。
此外,在电子设备100连接至外部设备200的情况下,连接单元201用于从电子设备100向外部设备200供给用于对外部设备200进行控制的控制信号以及电力。
受电天线202是用于接收从供电设备300供给的电力的天线。外部设备200经由受电天线202接收从供电设备300供给的电力。将经由受电天线202从供电设备300接收到的电力供给至驱动电路205。受电天线202可以是螺旋天线、环形天线或诸如弯折线天线等的平面状天线。系统控制单元106调整流向受电天线202的电流进行调整以使得可以控制受电天线202和供电天线305之间的磁场耦合和电场耦合。
电池203相对于外部设备200能够拆卸。电池203例如是诸如锂离子电池等的可充电电池。电池203可以向电子设备100供给电力。
通信电路204是用于经由受电天线202和驱动电路205与供电设备300进行通信的电路。通信电路204经由受电天线202和驱动电路205向供电设备300发送信息和命令。通信电路204经由受电天线202和驱动电路205接收从供电设备300发送来的信息和命令。将通信电路204所接收到的信息和命令供给至系统控制单元106,并且系统控制单元106根据从通信电路204供给的信息和命令来控制电子设备100。与通信电路121的情况相同,通信电路204根据预定通信协议与供电设备300进行通信。
驱动电路205根据从受电天线202供给的电力生成直流电力并且将所生成的直流电力经由切换电路206和连接单元201供给至电源控制电路120。驱动电路205包括用于根据从受电天线202供给的电力来生成直流电力的整流用二极管。
驱动电路205包括:匹配电路,用于进行阻抗匹配;以及谐振电路,用于使受电天线202以与供电设备300的谐振频率相同的频率进行谐振。系统控制单元106控制驱动电路205以使得供电设备300可以与外部设备200进行谐振。系统控制单元106控制诸如线圈、电容器和电阻器等的包括在驱动电路205中的元件,以使得受电天线202以与供电设备300的谐振频率相同的频率进行谐振。系统控制单元106控制受电天线202的频率以使得可以控制受电天线202和供电天线305之间的磁场耦合和电场耦合。
切换电路206是用于使驱动电路205与电源控制电路120相连接的切换器。
系统控制单元106使切换电路206接通以使驱动电路205连接至电源控制电路120。系统控制单元106使切换电路206断开以使驱动电路205从电源控制电路120断开。在外部设备200经由连接单元101连接至电子设备100并且切换电路123接通的情况下,向电源控制电路120供给经由受电天线202从供电设备300接收到的电力。在外部设备200经由连接单元101连接至电子设备100并且切换电路123断开的情况下,不向电源控制电路120供给经由受电天线202从供电设备300接收到的电力。在外部设备200没有经由连接单元101连接至电子设备100的情况下,即使切换电路123接通,也不供给经由受电天线202从供电设备300接收到的电力。
外部设备200可以是除电子设备100的配件以外的外部设备。外部设备200可以是用于电子设备100所进行的拍摄的外部设备。外部设备200可以是与电子设备100所进行的操作有关的外部设备。
以下参考图2来说明供电设备300的结构的示例。
供电设备300包括系统控制单元301、转换电路302、供电电路303、通信电路304和供电天线305。
系统控制单元301使用存储在非易失性存储器(未示出)中的计算机程序来控制供电设备300。
转换电路302是用于将从交流(AC)电源(未示出)供给的AC电源转换成直流电源的电路。将转换电路302从AC电源转换得到的直流电源供给至供电设备300。
供电电路303生成经由供电天线305输出至外部的电力并将所生成的电力供给至供电天线305。供电电路303包括用于进行阻抗匹配的匹配电路。供电电路303具有如下谐振电路,其中该谐振电路用于使供电天线305以与受电天线118和受电天线202中的至少一个的谐振频率相同的频率进行谐振。系统控制单元301控制供电电路303以使得供电设备300可以与电子设备100和外部设备200中的任一个进行谐振。系统控制单元301控制诸如线圈、电容器和电阻器等的包括在供电电路303中的元件,以使得供电天线305以与电子设备100和外部设备200中的至少一个的谐振频率相同的频率进行谐振。系统控制单元301控制供电天线305的频率以使得可以控制受电天线118和供电天线305之间的磁场耦合和电场耦合。系统控制单元301控制供电天线305的频率以使得可以控制受电天线202和供电天线305之间的磁场耦合和电场耦合。
由于该原因,系统控制单元301控制供电天线305的频率,以经由受电天线118向电子设备100供给电力或者使得可以抑制经由受电天线202向电子设备100供给电力。系统控制单元301控制供电天线305的频率,以抑制经由受电天线118向电子设备100供给电力或者使得可以经由受电天线202向电子设备100供给电力。系统控制单元301控制供电天线305的频率,以经由受电天线118向电子设备100供给电力或者使得可以经由受电天线202向电子设备100供给电力。系统控制单元301控制供电天线305的频率,以抑制经由受电天线118向电子设备100供给电力或者使得可以抑制经由受电天线202向电子设备100供给电力。
通信电路304是用于经由供电天线305和供电电路303与电子设备100和外部设备200中的至少一个进行通信的电路。通信电路304向电子设备100和外部设备200中的至少一个发送信息和命令。通信电路304经由供电天线305和供电电路303从电子设备100和外部设备200中的至少一个接收信息和命令。将通信电路304所接收到的信息和命令供给至系统控制单元301。系统控制单元301根据从通信电路304供给的信息和命令来控制供电设备300。通信电路304根据预定通信协议与电子设备100和外部设备200中的至少一个进行通信。术语“预定通信协议”例如是指诸如RFID等的符合ISO/IEC18092标准的通信协议。该预定通信协议可以是诸如Felica(注册商标)或MIFARE(注册商标)等的IC标签和标签读取器的通信协议。该预定通信协议可以是使用负载调制的通信协议。
供电天线305是用于向外部输出电力的天线。供电天线305可以是螺旋天线、环形天线或诸如弯折线天线等的平面状天线。系统控制单元301调整流向供电天线305的电流以使得可以控制受电天线118和供电天线305之间的磁场耦合和电场耦合。系统控制单元301调整流向供电天线305的电流以使得可以控制受电天线202和供电天线305之间的磁场耦合和电场耦合。
在电子设备100和供电设备300之间的距离存在于预定范围内的情况下,供电设备300经由供电天线305向电子设备100供给电力。在电子设备100和供电设备300之间的距离不存在于预定范围内的情况下,供电设备300无法经由供电天线305向电子设备100供给电力。
在外部设备200和供电设备300之间的距离存在于预定范围内的情况下,供电设备300经由供电天线305向外部设备200供给电力。在外部设备200和供电设备300之间的距离不存在于预定范围内的情况下,供电设备300无法经由供电天线305向外部设备200供给电力。
在第一典型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所进行的处理适用于供电设备300通过电磁场耦合向电子设备100和外部设备200中的至少一个无线供电的系统。
在第一典型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所进行的处理适用于供电设备300通过电磁感应向电子设备100和外部设备200中的至少一个无线供电的系统。
在第一典型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所进行的处理适用于供电设备300通过电场耦合向电子设备100和外部设备200中的至少一个无线供电的系统。在这种情况下,供电设备300设置有供电电极来代替供电天线305。电子设备100设置有受电电极来代替受电天线118。外部设备200设置有受电电极来代替受电天线202。
在第一典型实施例中,供电设备300向电子设备100和外部设备200中的至少一个无线供电,并且电子设备100和外部设备200中的至少一个从供电设备300无线地接收电力。可以利用不同的表述将术语“无线”表示为“非接触”、“无接触”或“近距离”。
以下参考图3的流程图来说明第一典型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所进行的受电处理。通过系统控制单元106执行存储在非易失性存储器116中的计算机程序来实现该受电处理。图3所示的受电处理是在电子设备100可以接收电力的情况下电子设备100所进行的处理。在经由操作单元124将用于使电子设备100接收电力的指示输入至系统控制单元106的情况下,系统控制单元106进行图3的受电处理。在检测到电池119的剩余容量没有超过特定剩余容量的情况下,系统控制单元106可以进行图3的受电处理。在进行该受电处理的情况下,系统控制单元106控制驱动电路122以使受电天线118以200kHz的频率进行谐振。供电设备300进行控制以使供电天线305以200kHz的频率进行谐振。并且,供电设备300进行控制以使得流向供电天线305的驱动电流变为1.0A。
在步骤S101中,系统控制单元106判断电子设备100和供电设备300之间的距离是否存在于预定范围内。例如,系统控制单元106根据受电天线118是否从供电设备300接收到预定电力来判断电子设备100和供电设备300之间的距离是否存在于预定范围内。在这种情况下,在受电天线118从供电设备300接收到预定电力的情况下,系统控制单元106判断为电子设备100和供电设备300之间的距离存在于预定范围内。在这种情况下,在受电天线118没有从供电设备300接收到预定电力的情况下,系统控制单元106判断为电子设备100和供电设备300之间的距离不存在于预定范围内。系统控制单元106可以根据电子设备100是否放置在供电设备300上来判断电子设备100和供电设备300之间的距离是否存在于预定范围内。
在系统控制单元106判断为电子设备100和供电设备300之间的距离存在于预定范围内的情况下(步骤S101中为“是”),该流程图从步骤S101进入步骤S102。在系统控制单元106判断为电子设备100和供电设备300之间的距离不存在于预定范围内的情况下(步骤S101中为“否”),该流程图结束。
在步骤S102中,系统控制单元106判断连接单元101、102、103、104和105中的至少一个是否连接有设备。在系统控制单元106判断为连接单元101、102、103、104和105中的至少一个连接有设备的情况下(步骤S102中为“是”),该流程图从步骤S102进入步骤S103。在系统控制单元106判断为连接单元101、102、103、104和105均未连接有设备的情况下(步骤S102中为“否”),该流程图从步骤S102进入步骤S115。
在步骤S103中,系统控制单元106将系统控制单元106内的存储器中所记录的变量Pacc的值设置为“1”。术语“变量Pacc”是表示电子设备100是否连接有设备的值。在将变量Pacc设置为“1”的情况下,系统控制单元106判断为电子设备100连接有设备。在将变量Pacc设置为“0”的情况下,系统控制单元106判断为电子设备100未连接有设备。在将变量Pacc设置为“1”的情况下,该流程图从步骤S103进入步骤S104。
在步骤S104中,系统控制单元106判断连接至电子设备100的设备是否具有用于从供电设备300接收电力的单元。连接至电子设备100的设备是步骤S102中判断为电子设备100所连接的设备的该设备。
用于从供电设备300接收电力的单元例如是指用于从供电设备300接收电力的受电天线。在这种情况下,系统控制单元106通过询问连接至电子设备100的设备来判断连接至电子设备100的设备是否具有受电天线。系统控制单元106可以根据连接至电子设备100的设备是否是图2所示的外部设备200来判断连接至电子设备100的设备是否具有受电天线。
在系统控制单元106判断为连接至电子设备100的设备具有用于从供电设备300接收电力的单元的情况下(步骤S104中为“是”),该流程图从步骤S104进入步骤S105。在系统控制单元106判断为连接至电子设备100的设备不具有用于从供电设备300接收电力的单元的情况下(步骤S104中为“否”),该流程图从步骤S104进入步骤S113。
在步骤S105中,系统控制单元106将系统控制单元106内的存储器中所记录的变量Pchg的值设置为“1”。术语“变量Pchg”是表示连接至电子设备100的设备是否可以从供电设备300接收电力的值。在将变量Pchg设置为“1”的情况下,系统控制单元106检测到连接至电子设备100的设备可以从供电设备300接收电力。在将变量Pchg设置为“0”的情况下,系统控制单元106检测到连接至电子设备100的设备无法从供电设备300接收电力。在将变量Pchg设置为“1”的情况下,该流程图从步骤S105进入步骤S106。
在步骤S106中,系统控制单元106判断电子设备100是否处于预定操作模式。术语“预定操作模式”例如是指如下模式中的至少一个:使用摄像电路107来拍摄静止图像的静止图像拍摄模式;使用摄像电路107来记录运动图像的运动图像记录模式;以及使用地磁传感器117来检测与电子设备100有关的方位的方位检测模式。
该预定模式可以是系统控制单元106所设置的或者用户通过对操作单元124进行操作能够设置的模式。该预定模式可以是如下模式,其中该模式是在受电天线118从供电设备300接收电力的情况下、为了减少从供电设备300供给的电力对电子设备100的操作和电路产生的影响而设置的。由于该原因,该预定模式可以是除静止图像拍摄模式和方位检测模式以外的模式。该预定模式可以是实时取景拍摄模式、使用测距电路109的测距模式、使用测光电路110的测光模式和使用闪光灯调光控制电路111的闪光灯调光控制模式中的至少一个。该预定模式可以是使用音频电路112的音频输入模式、使用音频电路112的音频输出模式和使用视频电路113来记录运动图像的视频模式中的至少一个。该预定模式可以是用于在无线LAN单元(未示出)与连接单元104相连接的情况下基于无线LAN标准来进行通信的模式。
在系统控制单元106判断为电子设备100处于预定操作模式的情况下(步骤S106中为“是”),该流程图从步骤S106进入步骤S107。在系统控制单元106判断为电子设备100不是处于预定操作模式的情况下(步骤S106中为“否”),该流程图从步骤S106进入步骤S116。
在步骤S107中,系统控制单元106将系统控制单元106内的存储器中所记录的变量Pmode的值设置为“1”。术语“变量Pmode”是表示电子设备100是否处于预定操作模式的值。在将变量Pmode设置为“1”的情况下,系统控制单元106判断为电子设备100处于预定操作模式。在将变量Pmode设置为“0”的情况下,系统控制单元106判断为电子设备100不是处于预定操作模式。在变量Pmode设置为“1”的情况下,该流程图从步骤S107进入步骤S108。
在步骤S108中,系统控制单元106选择用于接收从供电设备300无线地供给的电力的受电天线。系统控制单元106参考记录在非易失性存储器116中的图4的选择表,基于系统控制单元106内的存储器中所记录的变量Pacc和Pchg来选择受电天线。图4的选择表是使变量Pacc和Pchg与要选择的受电天线彼此相关联的表。
例如,在将变量Pacc和变量Pchg设置为“0”的情况下,系统控制单元106选择受电天线118以接收从供电设备300供给的电力。此时,系统控制单元106没有选择受电天线202。在这种情况下,系统控制单元106使切换电路123接通以经由受电天线118将该电力供给至电源控制电路120。此外,系统控制单元106可以使切换电路206断开以避免该电力经由受电天线202被供给至电源控制电路120。
在将变量Pacc设置为“0”并且将变量Pchg设置为“1”的情况下,系统控制单元106选择受电天线118以接收从供电设备300供给的电力。此时,系统控制单元106没有选择受电天线202。在这种情况下,系统控制单元106使切换电路123接通以经由受电天线118将该电力供给至电源控制电路120。此外,系统控制单元106可以使切换电路206断开以避免该电力经由受电天线202被供给至电源控制电路120。
在将变量Pacc设置为“1”并且将变量Pchg设置为“0”的情况下,系统控制单元106选择受电天线118以接收从供电设备300供给的电力。此时,系统控制单元106没有选择受电天线202。在这种情况下,系统控制单元106使切换电路123接通以经由受电天线118将该电力供给至电源控制电源120。此外,系统控制单元106使切换电路206断开以避免该电力经由受电天线202被供给至电源控制电路120。
在将变量Pacc设置为“1”并且将变量Pchg设置为“1”的情况下,系统控制单元106选择受电天线202以接收从供电设备300供给的电力。此时,系统控制单元106没有选择受电天线118。在这种情况下,系统控制单元106使切换电路206接通以将该电力经由受电天线202供给至电源控制电路120。此外,系统控制单元106使切换电路123断开以避免该电力经由受电天线118被供给至电源控制电路120。
在系统控制单元106选择受电天线118和202中的至少一个的情况下,该流程图从步骤S108进入步骤S109。
在步骤S109中,系统控制单元106选择用于对供电设备300进行控制的控制参数。该控制参数例如是用于对供电天线305的驱动进行控制的参数,并且包括表示供电天线305的驱动电流和供电天线305的驱动频率的信息。
例如,系统控制单元106参考非易失性存储器116内的图5的第一参数选择表,基于系统控制单元106内的存储器中所记录的变量Pmode来选择控制参数。图5的第一参数选择表是使变量Pmode与控制参数相关联的表。
在将变量Pmode设置为“0”的情况下,系统控制单元106选择第一控制参数,以使得与来自供电设备300的电力对电子设备100的电路和操作产生的影响相比,优先从供电设备300向电子设备100供电。在这种情况下,系统控制单元106选择驱动电流为1.0A并且驱动频率为200kHz的第一控制参数。该第一控制参数是用于控制供电设备300以使经由步骤S108中所选择的受电天线从供电设备300接收到的电力最大的参数。在选择第一控制参数的情况下,系统控制单元106进行控制以使步骤S108中所选择的受电天线以200kHz的频率进行谐振。
在将变量Pmode设置为“1”的情况下,系统控制单元106选择用于停止供电设备300的供电的第二控制参数。该第二控制参数是用于控制供电设备300以停止其供电的参数。这是为了不会因从供电设备300向电子设备100供电而对电子设备100的电路和电子设备100所进行的操作产生影响而进行的。由于该原因,在电子设备100处于预定操作模式的情况下,由于从供电设备300供电,因此电子设备100的操作可能受到抑制。在选择第二控制参数的情况下,系统控制单元106可以进行控制以不经由步骤S108中所选择的受电天线接收电力。
在供电设备300获取到第二控制参数的情况下,供电设备300停止向电子设备100供电。该第二控制参数可以是使供电天线305的驱动频率改变为不会抑制电子设备100的操作的频率以减小供电天线305所生成的电磁场的强度的控制参数。
例如,系统控制单元106可以参考非易失性存储器116内的图6的第二参数选择表,基于系统控制单元106内的存储器中所记录的变量Pchg和Pmode来选择控制参数。图6的第二参数选择表是使变量Pchg和Pmode与控制参数彼此相关联的表。
在将变量Pchg设置为“0”并且将变量Pmode设置为“0”的情况下,选择第三控制参数,以使得优先从供电设备300向电子设备100供电。在这种情况下,与来自供电设备300的电力对电子设备100的电路和操作产生的影响相比,优先从供电设备300向电子设备100供电。由于该原因,系统控制单元106选择驱动电路为1.5A并且驱动频率为200kHz的第三控制参数。该第三控制参数是如下参数,其中该参数用于防止在电子设备100连接有设备的情况下经由受电天线118从供电设备300接收到的电力与电子设备100未连接有设备的情况下的电力相比变小。由于第三控制参数中的驱动电流大于第一控制参数中的驱动电流,因此可以增强供电设备300和电子设备100之间的磁场耦合。在选择第三控制参数的情况下,系统控制单元106进行控制以使步骤S108中所选择的受电天线以200kHz的频率进行谐振。
在电子设备100连接有设备的情况下电子设备100和供电设备300之间的距离可能大于在电子设备100没有连接有设备的情况下电子设备100和供电设备300之间的距离。电子设备100和供电设备300之间的距离越大,经由受电天线118从外部设备200接收到的电力越小,这导致从供电设备300经由受电天线118供给至电子设备100的电力下降。由于该原因,系统控制单元106使用第三控制参数以增大供电天线305所生成的电磁场的强度。由此,抑制了在电子设备100连接有设备的情况下受电天线118所接收到的电力变得小于在电子设备100未连接有设备的情况下受电天线118所接收到的电力。结果,即使在电子设备100连接有设备的情况下,系统控制单元106也抑制受电天线118所接收到的电力下降。由于该原因,即使在电子设备100连接有设备的情况下(步骤S102中为“是”),电子设备100也可以将从供电设备300供给的电子设备100的操作所需的电力供给至电子设备100内的电路。此外,即使在电子设备100连接有设备的情况下(步骤S102中为“是”),电子设备100也可以通过使用从供电设备300供给的电力对电池119进行充电。
在将变量Pchg设置为“0”并且将变量Pmode设置为“1”的情况下,系统控制单元106选择用于抑制供电设备300的供电对电子设备100的电路和操作产生影响的第四控制参数。在这种情况下,系统控制单元106选择驱动电流为1.5A并且驱动频率为300kHz的第四控制参数。该第四控制参数是用于防止电子设备100的操作受到来自供电设备300的电力影响的参数。
在预定模式是静止图像拍摄模式和运动图像记录模式中的至少一个的情况下,例如,250kHz以下的电磁场对摄像电路107的操作产生影响。由于该原因,利用第四控制参数对供电设备300进行控制,以使得供电设备300的谐振频率变为高于250kHz的300kHz。在选择第四控制参数的情况下,系统控制单元106进行控制以使步骤S108中所选择的受电天线以300kHz的频率进行谐振。由于第四控制参数中的驱动频率高于第三控制参数中的驱动频率,因此即使供电天线305和步骤S108中所选择的受电天线之间的距离长,电子设备100也可以通过使用步骤S108中所选择的受电天线来从供电设备300接收电力。
在电子设备100处于预定模式的情况下,当以预定频率驱动供电天线305时,供电天线305的驱动频率和供电天线305所生成的电磁场可能会对电子设备100的电路和单元产生影响。在这种情况下,电子设备100的电路和单元有时无法正常工作或者电子设备100所进行的操作可能受到抑制。由于该原因,系统控制单元106使用第四控制参数以将供电天线305的驱动频率改变为不会抑制电子设备100的操作的频率,从而防止增大供电天线305所生成的电磁场的强度。由此,电子设备100可以防止电子设备100所进行的操作受到来自供电设备300的电力影响。第四控制参数中所包括的驱动频率为300kHz。然而,该驱动频率可以是除300kHz以外的任何频率,只要该驱动频率不同于可能会对电子设备100的操作产生影响的频率即可。
在将变量Pchg设置为“1”并且将变量Pmode设置为“0”的情况下,系统控制单元106选择用于优先从供电设备300向电子设备100供电的第五控制参数。在这种情况下,系统控制单元106优先从供电设备300向电子设备100供电。在这种情况下,系统控制单元106选择驱动电流为1.0A并且驱动频率为400kHz的第五控制参数。该第五控制参数是使经由步骤S108中所选择的受电天线从供电设备300接收到的电力最大的参数。在将变量Pchg设置为“1”并且将变量Pmode设置为“0”的情况下,电子设备100通过使用受电天线202从供电设备300接收电力。在电子设备100通过使用受电天线202从供电设备300接收电力的情况下,电子设备100中的电路和单元不易受到来自供电设备300的电力影响。由于该原因,在从供电设备300经由受电天线202向电子设备100供给电力的情况下,电子设备100的操作不会因来自供电设备300的供电而受到抑制。
在将变量Pchg设置为“1”并且将变量Pmode设置为“1”的情况下,与将变量Pchg设置为“1”并且将变量Pmode设置为“0”的情况相同,系统控制单元106选择第五控制参数。在将变量Pchg设置为“1”并且将变量Pmode设置为“1”的情况下,电子设备100通过使用受电天线202从供电设备300接收电力。由于该原因,即使在从供电设备300经由受电天线202向电子设备100供给电力的情况下,电子设备100内的电路和单元也不易受到来自供电设备300的电力影响。由此,在从供电设备300经由受电天线202向电子设备100供给电力的情况下,即使电子设备100处于预定模式,电子设备100的操作也不会因来自供电设备300的供电而受到抑制。在选择第五控制参数的情况下,系统控制单元106进行控制以使受电天线202以400kHz的频率进行谐振。由于第五控制参数中的驱动频率大于第一控制参数中的驱动频率,因此即使供电天线305和步骤S108中所选择的受电天线之间的距离长,电子设备100也可以从供电设备300接收电力。
在步骤S109中,在将系统控制单元106所选择的控制参数记录在系统控制单元106内的存储器中的情况下,该流程图从步骤S109进入步骤S110。
在步骤S110中,系统控制单元106控制通信电路121以将步骤S109中所选择的控制参数发送至供电设备300。在通信电路121将该控制参数发送至供电设备300的情况下,该流程图从步骤S110进入步骤S111。
在供电设备300接收到从电子设备100发送来的控制参数的情况下,供电设备300基于该控制参数来控制从供电天线305输出的电力。例如,在供电设备300接收到第二控制参数的情况下,供电设备300停止供电。例如,在供电设备300接收到第一控制参数的情况下,供电设备300基于该第一控制参数来控制供电天线305所生成的电磁场的强度。此外,供电设备300基于该第一控制参数来控制供电天线305的谐振频率。在这种情况下,系统控制单元301进行控制以使得流向供电天线305的电流变为1.0A的驱动电流,并且进行控制以使得供电天线305的谐振频率变为200kHz的驱动频率。对于其它示例,在供电设备300接收到第三控制参数的情况下,供电设备300基于该第三控制参数来控制供电天线305所生成的电磁场的强度。此外,供电设备300基于该第三控制参数来控制供电天线305的谐振频率。在这种情况下,系统控制单元301进行控制以使得流向供电天线305的电流变为1.5A的驱动电流,并且进行控制以使得供电天线305的谐振频率变为200kHz的驱动频率。对于其它示例,在供电设备300接收到第四控制参数的情况下,供电设备300基于该第四控制参数来控制供电天线305所生成的电磁场的强度。此外,供电设备300基于该第四控制参数来控制供电天线305的谐振频率。在这种情况下,系统控制单元301进行控制以使得流向供电天线305的电流变为1.5A的驱动电流,并且进行控制以使得供电天线305的谐振频率变为300kHz的驱动频率。对于其它示例,在供电设备300接收到第五控制参数的情况下,供电设备300基于该第五控制参数来控制供电天线305所生成的电磁场的强度。此外,供电设备300基于该第五控制参数来控制供电天线305的谐振频率。在这种情况下,系统控制单元301进行控制以使得流向供电天线305的电流变为1.0A的驱动电流,并且进行控制以使得供电天线305的谐振频率变为400kHz的驱动频率。
在步骤S111中,系统控制单元106控制电源控制电路120以通过使用经由步骤S108中所选择的受电天线接收到的电力来进行充电。
例如,在电子设备100连接至外部设备200的情况下,电源控制电路120对电池119和203中的至少一个进行充电并且检测电池119和203的剩余容量。在这种情况下,电源控制电路120可以相对于电池203而优先对电池119进行充电。此外,电源控制电路120可以并行地对电池119和203进行充电。电源控制电路120可以优先对剩余容量较小的电池119或电池203进行充电,或者可以优先对剩余容量较大的电池119或电池203进行充电。
例如,在电子设备100没有连接至外部设备200的情况下,电源控制电路120对电池119进行充电并且检测电池119的剩余容量。
在电子设备100处于除电源断开模式以外的其它模式的情况下,系统控制单元106控制电源控制电路120以将经由步骤S108中所选择的受电天线接收到的电力供给至电子设备100。
例如,在电子设备100处于再现模式的情况下,系统控制单元106控制电源控制电路120以将经由步骤S108中所选择的受电天线接收到的电力供给至记录单元114、记录介质114a和显示单元115。
在电子设备100处于拍摄模式的情况下,系统控制单元106控制电源控制电路120以将经由步骤S108中所选择的受电天线接收到的电力供给至摄像电路107和AD转换电路108。在这种情况下,系统控制单元106控制电源控制电路120以将经由步骤S108中所选择的受电天线接收到的电力供给至测距电路109、测光电路110和闪光灯调光控制电路111。此外,在这种情况下,系统控制单元106控制电源控制电路120以将经由步骤S108中所选择的受电天线接收到的电力供给至音频电路112、视频电路113、记录单元114和记录介质114a。
在电子设备100处于方位检测模式的情况下,系统控制单元106控制电源控制电路120以将经由步骤S108中所选择的受电天线接收到的电力供给至地磁传感器117。
在电源控制电路120开始充电的情况下,该流程图从步骤S111进入步骤S112。
在步骤S112中,电源控制电路120检测电源控制电路120是否完成充电。
例如,在电源控制电路120正对电池119和203进行充电的情况下,系统控制单元106检测电池119和203是否满充电。在这种情况下,在系统控制单元106检测到电池119和203满充电的情况下,系统控制单元106检测到电源控制电路120完成充电。在系统控制单元106检测到电池119和203中的至少一个没有满充电的情况下,系统控制单元106检测到电源控制电路120没有完成充电。
例如,在电子设备100没有连接至外部设备200并且电源控制电路120正对电池119进行充电的情况下,系统控制单元106检测电池119是否满充电。在这种情况下,在系统控制单元106检测到电池119满充电的情况下,系统控制单元106检测到电源控制电路120完成充电。在系统控制单元106检测到电池119没有满充电的情况下,系统控制单元106检测到电源控制电路120尚未完成充电。
在电源控制电路120检测到电源控制电路120完成充电的情况下(步骤S112中为“是”),系统控制单元106控制电源控制电路120以停止充电并且该流程图结束。
在电源控制电路120检测到电源控制电路120尚未完成充电的情况下(步骤S112中为“否”),该流程图从步骤S112进入步骤S117。
在步骤S113中,系统控制单元106将系统控制单元106内的存储器中所记录的变量Pchg的值设置为“0”。在将变量Pchg设置为“0”的情况下,该流程图从步骤S113进入步骤S114。
在步骤S114中,系统控制单元106检测所接收到的电力是否下降了预定值以上。该所接收到的电力是在电子设备连接有设备的情况下经由受电天线118从供电设备300接收到的电力。在这种情况下,系统控制单元106从非易失性存储器116读取与连接至电子设备100的设备有关的装置信息。此外,系统控制单元106使用所读取的装置信息来检测与电子设备100相连接的设备是否对经由受电天线118接收到的电力产生影响。
例如,在与连接至电子设备100的设备有关的装置信息中记录有表示该设备的形状及其功能的信息。可选地,与连接至电子设备100的设备有关的装置信息可以包括如下信息,其中该信息表示在电子设备100连接有设备的情况下是否优先使用受电天线118从供电设备300接收电力。
在系统控制单元106检测到所接收到的电力下降了预定值以上的情况下(步骤S114中为“是”),该流程图从步骤S114进入步骤S106。
在系统控制单元106检测到所接收到的电力没有下降预定值以上的情况下(步骤S114中为“否”),该流程图从步骤S114进入步骤S115。
在步骤S115中,系统控制单元106将系统控制单元106内的存储器中所记录的变量Pacc的值设置为“0”。在将变量Pacc设置为“0”的情况下,该流程图从步骤S115进入步骤S106。
在步骤S116中,系统控制单元106将系统控制单元106内的存储器中所记录的变量Pmode的值设置为“0”。在将变量Pmode设置为“0”的情况下,该流程图从步骤S116进入步骤S108。
在步骤S117中,系统控制单元106检测连接至连接单元101、102、103、104和105中的至少一个的设备是否从电子设备100移除。在该设备从电子设备100移除的情况下(步骤S117中为“是”),该流程图从步骤S117返回至步骤S101。在该设备没有从电子设备100移除的情况下(步骤S117中为“否”),该流程图从步骤S117返回至步骤S118。
在步骤S118中,系统控制单元106检测电子设备100的操作模式是否改变。在系统控制单元106检测到电子设备100的操作模式没有改变的情况下(步骤S118中为“否”),该流程图从步骤S118返回至步骤S111。在这种情况下,系统控制单元106控制电源控制电路120以继续进行充电。在系统控制单元106检测到电子设备100的操作模式改变的情况下(步骤S118中为“是”),该流程图从步骤S118返回至步骤S106。在这种情况下,系统控制单元106根据改变后的电子设备100的操作模式来再次选择受电天线202和118中的任一个。此外,系统控制单元106选择要发送至供电设备300的控制参数。
根据第一典型实施例的电子设备100根据电子设备100的操作模式来选择控制参数。
在电子设备100的操作模式处于预定模式的情况下(步骤S106中为“是”),可以在不会抑制电子设备100所进行的操作的情况下从供电设备300向电子设备100供给电力。
在这种情况下,电子设备100可以使用第二控制参数和第四控制参数中的任一个来控制从供电设备300供给的电力。在电子设备100使用第二控制参数来控制供电设备300的情况下,电子设备100可以控制供电设备300以停止供电,从而正常进行电子设备100的操作。在电子设备100使用第四控制参数来控制供电设备300的情况下,电子设备100可以在不会抑制电子设备100所进行的操作的情况下使供电设备300供电。
在电子设备100的操作模式不是处于预定模式的情况下(步骤S106中为“否”),电子设备100可以使用第一控制参数和第三控制参数中的任一个来控制供电设备300。在电子设备100使用第一控制参数来控制供电设备300的情况下,电子设备100可以控制从供电设备300供给的电力以使得向电子设备100供给用于进行特定操作和充电的电力。
根据第一典型实施例的电子设备100根据连接至电子设备100的设备是否包括用于接收从供电设备300供给的电力的单元来选择控制参数。
在连接至电子设备100的设备包括用于从供电设备300接收电力的单元的情况下(步骤S104中为“是”),电子设备100选择连接至电子设备100的设备的受电天线。在这种情况下,电子设备100可以使用第五控制参数来控制从供电设备300供给的电力。在电子设备100使用第五控制参数来控制供电设备300的情况下,电子设备100可以在不会抑制电子设备100所进行的操作的情况下使供电设备300供电。在这种情况下,即使电子设备100处于预定模式,电子设备100也在不会抑制电子设备100所进行的操作的情况下控制从供电设备300供给的电力以供给电子设备100所需的电力。
在连接至电子设备100的设备不包括用于从供电设备300接收电力的单元的情况下(步骤S104中为“否”),电子设备100选择受电天线118。在这种情况下,电子设备100可以基于电子设备100的操作模式来使用第一控制参数、第二控制参数、第三控制参数和第四控制参数中的任一个控制从供电设备300供给的电力。
因此,根据第一典型实施例的电子设备100可以基于电子设备100的操作模式和连接至电子设备100的设备来控制从供电设备300供给至电子设备100的电力。
在电子设备100具有使用电话的通话单元的情况下,该预定模式可以是使用通信线路的通信模式。在电子设备100具有除通信电路121以外的通信单元的情况下,该预定模式可以是使用除通信电路121以外的通信单元的通信模式。
在操作单元124具有触摸面板(触摸屏)的情况下,该预定模式是用于使用操作单元124的触摸面板对电子设备100进行操作的操作模式。在这种情况下,操作单元124的触摸面板可以是使用静电容量方法或电磁感应方法的触摸面板。在这种情况下,操作单元124的触摸面板可以是使用除静电容量方法和电磁感应方法以外的方法的触摸面板。
上述说明是在根据第一典型实施例的充电系统中的外部设备200具有图2所示的结构的假设下进行的。然而,根据第一典型实施例的充电系统中的外部设备200可以具有图7所示的结构。即使具有图7所示的结构的外部设备200连接至电子设备100,也进行图3所示的系统控制单元106所进行的受电处理。图7所示的外部设备200不包括用于接收从供电设备供给的电力的单元。在外部设备200连接至电子设备100并且系统控制单元106进行图3所示的受电处理的情况下,选择受电天线118以接收从供电设备300供给的电力。在外部设备200连接至电子设备100并且系统控制单元106进行图3所示的受电处理的情况下,系统控制单元106不向供电设备300发送第五控制参数。
在将根据第一典型实施例的电子设备100设置为用以保护电子设备100的操作和电路的第一模式的情况下,在步骤S109中,电子设备100可以进行用于使用图5所示的第一参数选择表来选择控制参数的处理。在电子设备100处于第一模式的情况下,电子设备100不进行用于使用图6的第二参数选择表来选择控制参数的处理。在将电子设备100设置为用于优选从供电设备300向电子设备100供给电力的第二模式的情况下,在步骤S109中,电子设备100可以进行用于使用图6所示的第二参数选择表来选择控制参数的处理。在电子设备100处于第二模式的情况下,电子设备100不进行用于使用图5的第一参数选择表来选择控制参数的处理。
在这种情况下,根据第一典型实施例的电子设备100可以根据电池119和203中的任一个的剩余容量而被设置为第一模式或第二模式。由于该原因,在系统控制单元106检测到电池119和203的剩余容量的总和没有超过预定剩余容量的情况下,系统控制单元106将电子设备100设置为第二模式。在这种情况下,在步骤S109中,系统控制单元106进行用于使用图6所示的第二参数选择表来选择控制参数的处理。在系统控制单元106检测到电池119和203的剩余容量的总和超过预定剩余容量的情况下,系统控制单元106将电子设备100设置为第一模式。在这种情况下,在步骤S109中,系统控制单元106进行用于使用图5所示的第一参数选择表来选择控制参数的处理。
在外部设备200没有连接至电子设备100并且电子设备100检测到电池119的剩余容量超过预定剩余容量的情况下,将电子设备100设置为第一模式。在外部设备200没有连接至电子设备100并且电子设备100检测到电池119的剩余容量没有超过预定剩余容量的情况下,将电子设备100设置为第二模式。
在步骤S111中,系统控制单元106控制电源控制电路120以使用从供电设备300接收到的电力来进行充电。在步骤S111中,系统控制单元106可以在不使用从供电设备300接收到的电力进行充电的情况下进行与电子设备100的操作模式相对应的操作。在这种情况下,在步骤S112中,系统控制单元106检测电子设备100是否完成操作。在电子设备100完成操作的情况下,图3的受电处理结束。在电子设备100没有完成操作的情况下,系统控制单元106进行步骤S117的处理。
根据本发明的电子设备100不限于第一典型实施例中所述的电子设备100。根据本发明典型实施例的供电设备也不限于第一典型实施例中所述的供电设备。根据本发明典型实施例的外部设备200也不限于第一典型实施例中所述的外部设备。根据本发明典型实施例的电子设备、供电设备和外部设备可以由包括多个设备的系统来实现。
可以利用计算机程序来实现第一典型实施例中所述的电子设备所进行的处理和电子设备的功能。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利用包括中央处理单元(CPU)的计算机来执行根据本发明典型实施例的计算机程序以实现第一典型实施例中所述的各种功能。
根据本发明典型实施例的计算机程序可以使用运行在计算机上的操作系统(OS)来实现第一典型实施例中所述的各种处理和功能。
可以利用计算机程序来实现第一典型实施例中所述的供电设备所进行的处理和供电设备的功能。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利用计算机来执行根据本发明的计算机程序以实现第一典型实施例中所述的各种功能。
根据本发明的计算机程序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读取并且由计算机来执行。作为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使用硬盘装置、光盘、致密盘只读存储器(CD-ROM)、可读致密盘(CD-R)、存储卡和只读存储器(ROM)。根据本发明的计算机程序可以从外部设备经由通信接口提供给计算机并且由该计算机来执行。
尽管已经参考典型实施例说明了本发明,但是应该理解,本发明不限于所公开的典型实施例。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符合最宽的解释,以包含所有修改、等同结构和功能。

Claims (15)

1.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受电单元,用于从供电设备无线地接收电力;以及
通信单元,用于与所述供电设备进行通信,
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
控制单元,用于在所述电子设备处于方位检测模式的情况下使所述通信单元向所述供电设备发送控制数据,其中,所述控制数据用于控制所述供电设备所生成的电磁场的强度,以及所述方位检测模式是使用传感器来获得方位信息的模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控制数据包括用于对所述供电设备进行控制以停止供电的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控制数据包括用于改变所述供电设备的谐振频率的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控制数据包括用于改变流至所述供电设备的电流的数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在所述电子设备不是处于所述方位检测模式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单元使所述通信单元发送用于对所述供电设备进行控制以增加所述供电设备的输出功率的数据。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在所述电子设备不是处于所述方位检测模式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单元使所述通信单元发送用于对所述供电设备进行控制以增加所述供电设备的输出功率的数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在所述电子设备的模式改变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单元基于所述电子设备的改变后的模式来再次使所述通信单元发送所述控制数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在所述电子设备和外部设备相连接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单元使所述通信单元发送用于对所述供电设备进行控制以增加所述供电设备的输出功率的数据,以及所述外部设备包括第二受电单元,所述第二受电单元用于从所述供电设备无线地接收电力。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在所述电子设备和所述外部设备相连接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单元选择所述受电单元和所述第二受电单元中的一个,并且所述控制单元基于使用所选择的受电单元所接收到的电力来进行预定处理。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在所述电子设备和所述外部设备断开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单元基于所述电子设备的模式来再次使所述通信单元发送所述控制数据。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预定处理包括用于对连接至所述电子设备的电池进行充电的处理。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预定处理包括重放处理。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预定处理包括拍摄处理。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预定处理包括方位检测处理。
15.一种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包括:
从供电设备无线地接收电力,
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电子设备处于方位检测模式的情况下向所述供电设备发送控制数据,其中,所述控制数据用于控制所述供电设备所生成的电磁场的强度,以及所述方位检测模式是使用传感器来获得方位信息的模式。
CN201210530290.1A 2011-12-08 2012-12-10 电子设备和方法 Active CN10316379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269333A JP5939780B2 (ja) 2011-12-08 2011-12-08 電子機器
JP2011-269333 2011-12-0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63792A CN103163792A (zh) 2013-06-19
CN103163792B true CN103163792B (zh) 2016-01-20

Family

ID=485713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530290.1A Active CN103163792B (zh) 2011-12-08 2012-12-10 电子设备和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478352B2 (zh)
JP (1) JP5939780B2 (zh)
CN (1) CN10316379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4073270A1 (ja) * 2012-11-06 2014-05-15 ソニー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機器制御方法、給電装置、給電方法および給電システム
EP3182555B1 (en) * 2015-12-18 2019-04-17 TE Connectivity Nederland B.V. Contactless connector and contactless connector system
DE112017006365T5 (de) * 2016-12-19 2019-08-29 Fujifilm Corporation Stromversorgungssystem, elektronisches gerät undstromversorgungsverfahren
JP7005292B2 (ja) 2017-11-07 2022-01-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EP3869657A4 (en) * 2018-10-18 2022-07-13 NGK Insulators, Ltd. ENERGY MANAGEMENT SYSTEM, INDEPENDENT SYSTEM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AN INDEPENDENT SYSTEM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83466A (zh) * 2008-03-31 2011-03-02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电子设备、充电器和电子设备充电系统
CN102237726A (zh) * 2010-04-27 2011-11-09 佳能株式会社 电子设备和控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522878B2 (en) * 1999-06-21 2009-04-21 Access Business Group International Llc Adaptive inductive power supply with communication
JP2002247186A (ja) * 2001-02-16 2002-08-30 Nec Access Technica Ltd 赤外線通信ユニット
KR100939870B1 (ko) 2003-09-08 2010-01-29 샤프 가부시키가이샤 비접촉 ic 시스템 및 휴대 단말기
US20090206674A1 (en) * 2005-07-19 2009-08-20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 Medical instrument storage system
US20070042729A1 (en) * 2005-08-16 2007-02-22 Baaman David W Inductive power supply, remote device powered by inductive power supply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same
JP2007142825A (ja) 2005-11-18 2007-06-07 Fujifilm Corp 撮影装置
JPWO2008044297A1 (ja) * 2006-10-11 2010-02-04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および充電制御方法
JP2008206297A (ja) * 2007-02-20 2008-09-04 Sony Ericsson Mobilecommunications Japan Inc 携帯端末
US8115448B2 (en) * 2007-06-01 2012-02-14 Michael Sasha Joh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wireless power
JP5121490B2 (ja) 2008-02-18 2013-01-1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通信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09251895A (ja) * 2008-04-04 2009-10-29 Sony Corp 電力交換装置、電力交換方法、プログラム、および電力交換システム
JP4544338B2 (ja) * 2008-04-28 2010-09-15 ソニー株式会社 送電装置、受電装置、送電方法、プログラム、および電力伝送システム
US20110050164A1 (en) * 2008-05-07 2011-03-03 Afshin Partovi System and methods for inductive charging, and improvements and uses thereof
JP5305738B2 (ja) 2008-05-27 2013-10-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
JP4725604B2 (ja) * 2008-06-25 2011-07-1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送電制御装置、送電装置、受電制御装置、受電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5274130B2 (ja) * 2008-07-15 2013-08-2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像振れ補正装置及び光学機器、撮像装置並びに像振れ補正装置の制御方法
CN102215733B (zh) * 2008-11-18 2014-06-18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胶囊型医疗装置、供电装置以及供电系统
JP5139962B2 (ja) * 2008-12-12 2013-02-06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電力伝送式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CN102362408B (zh) * 2009-03-30 2015-01-21 富士通株式会社 无线供电系统、无线送电装置及无线受电装置
JP5556044B2 (ja) * 2009-03-31 2014-07-23 富士通株式会社 無線送電システム、無線電力受電装置、および無線電力送電装置
JP2011147271A (ja) * 2010-01-14 2011-07-28 Sony Corp 給電装置、受電装置、およびワイヤレス給電システム
JP5489819B2 (ja) * 2010-03-30 2014-05-1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給電装置及び給電方法
US8970070B2 (en) * 2010-07-02 2015-03-03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 system
US9058928B2 (en) * 2010-12-14 2015-06-16 Tdk Corporation Wireless power feeder and 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 system
US9118357B2 (en) * 2011-02-17 2015-08-25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ntrolling output power of a wireless power transmitter
US20120223593A1 (en) * 2011-03-03 2012-09-06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Power receiving device and wireless power supply system
US20120267961A1 (en) * 2011-04-21 2012-10-25 Advantest Corporation Wireless power supply apparatus
TWI440277B (zh) * 2011-05-20 2014-06-01 Powertech Ind Co Ltd 電源控制器、電源控制裝置及電源控制裝置的節能方法
US8798537B2 (en) * 2011-06-27 2014-08-05 Lg Electronics Inc. Two-way communication in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US9306401B2 (en) * 2011-06-29 2016-04-05 Lg Electronics Inc. Wireless power transmitter and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method thereof in many-to-one communication
US9300147B2 (en) * 2011-06-29 2016-03-29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avoiding signal collision in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US9425629B2 (en) * 2011-07-14 2016-08-2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Wireless power receiver
US8928182B2 (en) * 2011-12-16 2015-01-06 Tdk Corporation Wireless power feeder and 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 system
JP6039189B2 (ja) * 2012-02-10 2016-12-0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83466A (zh) * 2008-03-31 2011-03-02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电子设备、充电器和电子设备充电系统
CN102237726A (zh) * 2010-04-27 2011-11-09 佳能株式会社 电子设备和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30147282A1 (en) 2013-06-13
JP5939780B2 (ja) 2016-06-22
US9478352B2 (en) 2016-10-25
JP2013121293A (ja) 2013-06-17
CN103163792A (zh) 2013-06-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138358B (zh) 电子设备和控制方法
CN102684317B (zh) 供电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102916496B (zh) 供电设备、电子装置和控制方法
KR101002530B1 (ko) 알에프아이디 통신 장치
CN103163792B (zh) 电子设备和方法
CN102801219B (zh) 电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4620471B (zh) 排除交叉连接的无线功率接收器的无线功率发送器和用于控制其的方法
JP5804694B2 (ja) 電子機器及び方法
US8766592B2 (en) Power supply apparatus, control method, and computer-readable recording medium
JP6032900B2 (ja) 電子機器
KR101439572B1 (ko) 무선 처리 시스템, 무선 처리 방법 및 무선 전자 기기
CN103248087B (zh) 电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2738909B (zh) 供电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US20120007549A1 (en) Wireless charging device and wireless charging system
KR102647156B1 (ko) 전자 장치 및 전자 장치에서 유무선 충전 방법
KR101250266B1 (ko) 용량이 다른 이동기기 배터리를 충전하는 무선 충전 패드 및 그 충전 방법
KR20140101665A (ko) 무선 충전 시스템용 수신기
KR101970132B1 (ko) 급전장치
JP2018152927A (ja) 給電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並びに給電システム
JP2011035964A (ja) 充電装置及び充電システム
JP2012095435A (ja) 給電装置及び給電システム
JP2005237155A (ja) 複数電圧仕様対応のバッテリー充電器、バッテリー充電システム、及びバッテリーユニット
CN110226277A (zh) 供电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JP2018133855A (ja) 給電装置
CN219676589U (zh) 基于模块化设计的射频识别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