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63763A - 带部件、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带部件、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163763A
CN103163763A CN2012105337370A CN201210533737A CN103163763A CN 103163763 A CN103163763 A CN 103163763A CN 2012105337370 A CN2012105337370 A CN 2012105337370A CN 201210533737 A CN201210533737 A CN 201210533737A CN 103163763 A CN103163763 A CN 10316376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thyl
structural unit
tape member
acrylate
uretha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53373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163763B (zh
Inventor
坂本定章
山口刚
本谷昭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nica Minolta Inc
Original Assignee
Konica Minolta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nica Minolta Inc filed Critical Konica Minolta Inc
Publication of CN1031637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6376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16376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6376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 G03G15/1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 G03G15/160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using at least one intermediate support
    • G03G15/162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using at least one intermediate support details of the the intermediate support, e.g. chemical compositio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1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 G03G15/0142Structure of complete machines
    • G03G15/0178Structure of complete machines using more than one reusabl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 e.g. one for every monocolour image
    • G03G15/0189Structure of complete machines using more than one reusabl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 e.g. one for every monocolour image primary transfer to an intermediate transfer bel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1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 G03G2215/0103Plural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s
    • G03G2215/0119Linear arrangement adjacent plural transfer points
    • G03G2215/0122Linear arrangement adjacent plural transfer points primary transfer to an intermediate transfer belt
    • G03G2215/0135Linear arrangement adjacent plural transfer points primary transfer to an intermediate transfer belt the linear arrangement being vertical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31504Composite [nonstructural laminat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31504Composite [nonstructural laminate]
    • Y10T428/31551Of polyamidoester [polyurethane, polyisocyanate, polycarbamate, etc.]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31504Composite [nonstructural laminate]
    • Y10T428/31721Of polyimid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static Charge, Transfer And Separation In Electrography (AREA)
  • Fixing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具有高耐磨耗性而长期维持初期表面性的带部件、具备该带部件的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该带部件的特征在于,是构成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带部件,其表面由如下固化树脂构成:所述固化树脂含有来自在1个分子中具有3个以上的(甲基)丙烯酰氧基的尿烷(甲基)丙烯酸酯(A)的结构单元、来自不具有尿烷键且在1个分子中具有3个以上的(甲基)丙烯酰氧基的多官能单体(B)的结构单元以及来自氟改性丙烯酸酯(C)的结构单元,并且,上述来自尿烷(甲基)丙烯酸酯(A)的结构单元的含有比例为18~63质量%,上述来自多官能单体(B)的结构单元的含有比例为18~63质量%,上述来自氟改性丙烯酸酯(C)的结构单元的含有比例为10~40质量%。

Description

带部件、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带部件、定影装置及具备这些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方法中,作为定影带、中间转印带等的带部件所要求的表面物性,可举出如下:表面能低,以便在剥离担载有调色剂像或定影该调色剂像而成的定影图像的图像支撑体时,在其表面不固着异物;以及,对摩擦应力、剥离应力具有耐摩耗性而寿命长等(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2)。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6937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5-31156号公报
发明内容
为了对带部件获得低能性(脱模性),可考虑利用F、Si等低能成分涂覆其表面,但是由于低能成分具有在表面取向的性质,因此若这样的带部件的表面被摩擦应力、剥离应力所切削,则低能成分将会过早被削掉,难以维持初期的表面性。
本发明是考虑如上事情而进行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具有高耐磨耗性而使初期表面性长期得到维持的带部件及具备该带部件的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本发明人等反复研究的结果发现,在带部件的表面由以特定比率具有特定的数种的构成单元的固化树脂所构成的情况下,可发挥高耐磨耗性,由此完成了本发明。
本发明的带部件的特征在于,是构成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带部件,所述带部件的表面由如下固化树脂构成:所述固化树脂含有来自在1个分子中具有3个以上的(甲基)丙烯酰氧基的尿烷(甲基)丙烯酸酯(A)的结构单元、来自不具有尿烷键且在1个分子中具有3个以上的(甲基)丙烯酰氧基的多官能单体(B)的结构单元以及来自氟改性丙烯酸酯(C)的结构单元,
上述来自尿烷(甲基)丙烯酸酯(A)的结构单元的含有比例为18~63质量%,上述来自多官能单体(B)的结构单元的含有比例为18~63质量%,上述来自氟改性丙烯酸酯(C)的结构单元的含有比例为10~40质量%。
在本发明的带部件中,上述尿烷(甲基)丙烯酸酯(A)优选是使在1个分子中具有2个以上的羟基的多元醇化合物(a1)、多异氰酸酯化合物(a2)及在1个分子中具有羟基和丙烯酰氧基的丙烯酸酯化合物(a3)反应而得到的。
此外,在本发明的带部件中,上述多元醇化合物(a1)优选为具有由脂环式烃构成的骨架的环状醇。
此外,在本发明的带部件中,上述氟改性丙烯酸酯(C)优选平均分子量为10000以上。
此外,在本发明的带部件中,优选在由聚酰亚胺树脂构成的具有带形状的带基体上,形成由上述固化树脂构成的表面层而成。
本发明的定影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以彼此压接而形成定影夹部的方式配设的定影带和加压辊,其中,上述定影带由上述带部件构成。
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上述定影装置。
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将静电性形成于像担载体上的调色剂像第1次转印于循环移动的中间转印带的1次转印部,以及将形成于中间转印带上的中间调色剂像第2次转印于转印材的2次转印部,其中,中间转印带由上述带部件构成。
就本发明的带部件而言,其表面由以特定比率含有特定的、来自尿烷(甲基)丙烯酸酯(A)的结构单元、来自多官能单体(B)的结构单元以及来自氟改性丙烯酸酯(C)的结构单元的固化树脂构成。因此,在该带部件中,由尿烷(甲基)丙烯酸酯(A)得到的弹性与由多官能单体(B)的硬度之间的平衡优异,发挥强韧性,由此,可得到对摩擦应力、剥离应力的耐磨耗性,因此,即使在长期使用的情况下,也不会严重损害由氟改性丙烯酸酯(C)得到的低能性,其结果,初期表面性得到长期维持。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本发明图像形成装置的构成的一例的说明用截面图。
图2为表示图1的图像形成装置所具备的定影装置的构成的一例的说明用截面图。
符号说明
10中间转印部
11Y、11M、11C、11Bk感光体
12清洁部
13Y、13M、13C、13Bk一次转印辊
13A二次转印辊
16中间转印带
16a~16d支撑辊
20Y、20M、20C、20Bk彩色调色剂像形成部
21Y、21M、21C、21Bk显影部
22Y、22M、22C、22Bk曝光部
23Y、23M、23C、23Bk带电部
25Y、25M、25C、25Bk清洁部
30定影装置
31发热定影带
32电极
32a引线
32b给电部件
35定影用旋转体
35a夹部形成用辊
35b轴
38加压辊
38b轴
39高频电源
41给纸盒
42给纸传送部
44a、44b、44c、44d给纸辊
46停纸辊
N1定影夹部
P图像支撑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于本发明进行具体说明。
本发明的带部件的特征在于,是构成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具有带形状的带部件,其表面由含有来自在1个分子中具有3个以上的(甲基)丙烯酰氧基的尿烷(甲基)丙烯酸酯(A)的结构单元、来自不具有尿烷键且在1个分子中具有3个以上的(甲基)丙烯酰氧基的多官能单体(B)的结构单元以及来自氟改性丙烯酸酯(C)的结构单元,并且,来自尿烷(甲基)丙烯酸酯(A)、来自多官能单体(B)的结构单元及来自氟改性丙烯酸酯(C)的结构单元的含有比例分别被设为特定范围的特定的固化树脂所构成。
在本发明中,带部件是指具有带形状且在形成图像时与图像支撑体和/或调色剂接触的部件。
〔尿烷(甲基)丙烯酸酯(A)〕
作为尿烷(甲基)丙烯酸酯(A),只要为具有尿烷键且在1个分子中具有3个以上的(甲基)丙烯酰氧基的化合物,就可没有特别限定地加以使用。
作为尿烷(甲基)丙烯酸酯(A),例如可举出主链具有尿烷键且3个以上的(甲基)丙烯酸氧基键合在主链的末端或侧链的尿烷(甲基)丙烯酸酯。
具体而言,作为尿烷(甲基)丙烯酸酯(A),可举出在1个分子中具有2个以上的羟基的多元醇化合物(a1)、多异氰酸酯化合物(a2)及在1个分子中具有羟基和丙烯酰氧基的丙烯酸酯化合物(a3)的反应生成物;多异氰酸酯化合物(a2)及在1个分子中具有羟基和丙烯酰氧基的丙烯酸酯化合物(a3)的反应生成物等。
多元醇化合物(a1)、多异氰酸酯化合物(a2)及丙烯酸酯化合物(a3)的反应生成物可通过在使多元醇化合物(a1)和多异氰酸酯化合物(a2)反应而生成具有异氰酸酯基的所谓尿烷预聚物后使丙烯酸酯化合物(a3)进行反应而得到。
具体而言,首先,使多元醇化合物(a1)和多异氰酸酯化合物(a2)与通常的尿烷预聚物的合成同样地,以异氰酸酯基成为过剩量的比例进行反应,生成尿烷预聚物。应予说明,在该反应中的异氰酸酯基/羟基(当量比)优选成为1.2~2.5,更优选成为1.5~2.2。
接着,使所得到的尿烷预聚物的异氰酸酯基与丙烯酸酯化合物(a3)的羟基进行反应,从而生成尿烷(甲基)丙烯酸酯(A).
另一方面,多异氰酸酯化合物(a2)和丙烯酸酯化合物(a3)的反应生成物可通过使多异氰酸酯化合物(a2)的异氰酸酯基与丙烯酸酯化合物(a3)的羟基进行反应而得到。
(多元醇化合物(a1))
作为多元醇化合物(a1),只要具有2个以上的羟基,就可没有特别限定地加以使用。
作为多元醇化合物,例如,可举出聚醚多元醇、聚酯多元醇等高分子量多元醇;三乙二醇、1,6-己二醇等低分子量多元醇等,可单独使用这些中的一种,也可以并用这些中的两种以上。
作为多元醇化合物(a1),从固化性优异且所得到的特定表面层的硬度提高这样的理由出发,优选使用分子量为500以下的多元醇化合物,特别是,从所得到的特定表面层的硬度进一步提高这样的理由出发,更优选使用具有由脂环式烃构成的骨架的低分子量多元醇,即低分子量的环状醇。
作为低分子量的环状醇,具体而言,例如可举出1,4-环己二醇、三环癸烷二甲醇等。
(多异氰酸酯化合物(a2))
作为多异氰酸酯化合物(a2),只要在1个分子中具有2个以上的异氰酸酯基,就可没有特别限定地加以使用。
作为多异氰酸酯化合物,具体而言,例如可举出TDI(例如,2,4-甲苯二异氰酸酯(2,4-TDI)、2,6-甲苯二异氰酸酯(2,6-TDI))、MDI(例如,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4,4’-MDI)、2,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2,4’-MDI)、1,4-亚苯基二异氰酸酯、聚亚甲基聚亚苯基聚异氰酸酯、苯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XDI)、四甲基苯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TMXDI)、二甲基联苯二异氰酸酯(TODI)、1,5-萘二异氰酸酯(NDI)、三苯基甲烷三异氰酸酯等芳香族多异氰酸酯;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DI)、三甲基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TMHDI)、赖氨酸二异氰酸酯、降冰片烷二异氰酸酯(NBDI)等脂肪族多异氰酸酯;反环己烷-1,4-二异氰酸酯、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双(异氰酸酯甲基)环己烷(H6XDI)、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H12MDI)之类的脂环式多异氰酸酯;这些的碳二亚胺改性多异氰酸酯;这些的异氰脲酸酯改性多异氰酸酯等。
其中,从可使后述的特定聚合性组合物的粘度降低而可得到良好的涂布性(作业性)这样的理由出发,优选使用甲苯二异氰酸酯(TDI)。
这些多异氰酸酯化合物可单独使用1种,也可组合使用2种以上。
(丙烯酸酯化合物(a3))
作为丙烯酸酯化合物(a3),只要是在1个分子中具有羟基和丙烯酰氧基的丙烯酸酯就可没有特别限定地加以使用。
作为丙烯酸酯化合物(a3),为了使所得到的尿烷(甲基)丙烯酸酯(A)具有3个以上的丙烯酰氧基,优选使用具有2个以上的丙烯酰氧基的多官能丙烯酸酯化合物。
作为这样的多官能丙烯酸酯化合物,具体而言,例如可举出三羟甲基丙烷二丙烯酸酯、五聚甘油二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等。
在本发明的特定固化树脂中,来自尿烷(甲基)丙烯酸酯(A)的结构单元的含有比例为18~63质量%,优选为40~55质量%。
通过使特定固化树脂中的来自尿烷(甲基)丙烯酸酯(A)的结构单元的含有比例为上述范围,从而特定表面层变得具有充分的韧性,可得到优异的耐磨耗性。在来自(甲基)丙烯酸酯(A)的结构单元的含有比例不足18质量%的情况下,所得到的表面层的韧性不足,变脆,从而无法得到令人满意的耐磨耗性。此外,在超过63质量%的情况下,所得到的表面层不能确保充分的硬度,耐磨耗性差。
〔多官能单体(B)〕
作为多官能单体(B),只要是没有尿烷键且在1个分子中具有3个以上的(甲基)丙烯酰氧基的化合物、即在1个分子中具有3个以上的(甲基)丙烯酰氧基的化合物中的除了上述尿烷(甲基)丙烯酸酯(A)以外的多官能单体,就可没有特别限定地加以使用。
作为在1个分子中具有3个(甲基)丙烯酰氧基的多官能单体,具体而言,例如可举出三羟甲基丙烷(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等。
作为在1个分子中具有4个(甲基)丙烯酰氧基的多官能单体,具体而言,可举出季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三季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等。
作为在1个分子中具有5个以上的(甲基)丙烯酰氧基的多官能单体,具体而言,可举出二季戊四醇五(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三季戊四醇五(甲基)丙烯酸酯、三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三季戊四醇七(甲基)丙烯酸酯、三季戊四醇八(甲基)丙烯酸酯等。
其中,从能够使后述的特定聚合性组合物的粘度降低且进一步提高由该特定的聚合性组合物得到的特定表面层的对带基体的密合性这样的理由出发,优选使用在1个分子中具有3个(甲基)丙烯酰氧基的多官能单体,更优选使用在1个分子中具有3个丙烯酰氧基的多官能单体。
此外,从进一步提高所得到的特定表面层的硬度及对带基体的密合性,以及快速固化性、耐水性、耐溶剂性、耐化学试剂性优异这样的理由出发,优选使用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或由下式(b1)表示的化合物。
进而,从固化性优异,进一步提高所得到的特定表面层的硬度这样的理由出发,优选使用由下式(b1)表示的化合物。
以上的多官能单体(B)可单独使用1种,也可组合使用2种以上。
式(b1)
Figure BDA00002566983100081
(式中,R表示氢原子或(甲基)丙烯酰基)
在本发明的特定固化树脂中,来自多官能单体(B)的结构单元的含有比例为18~63质量%,优选为30~40质量%。
通过使在特定固化树脂中的来自多官能单体(B)的结构单元的含有比例为上述范围,从而可在特定的表面层得到适度的硬度,此外,可得到对带基体的充分的密合性。在来自多官能单体(B)的结构单元的含有比例不足18质量%的情况下,在所得到的表面层不能确保充分的硬度,耐磨耗性差。此外,在超过63质量%的情况下,所得到的表面层变脆,无法得到令人满意的耐磨耗性。
〔氟改性丙烯酸酯(C)〕
作为氟改性丙烯酸酯(C),可举出将向氟改性丙烯酸酯系树脂中组合的成分,例如四氟乙烯、氟化聚偏氯乙烯、六氟丙烯、氟化乙烯基醚等氟化烯烃单体,与非(氟改性)丙烯酸酯系树脂,例如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的甲酯、乙酯、丁酯、辛酯、癸酯等的烷基酯类;羟乙基、羟丁基等的羟烷基酯类;缩水甘油酯等的通常的丙烯酸酯系单体,分别各一种地共聚合或者将多种共聚合而得到的氟改性丙烯酸酯等。
作为氟改性丙烯酸酯(C),从可将属于低能成分的F从最表面导入到一定程度的深度而在最表面发生磨耗时也可发挥初期性能这样的理由出发,优选作为氟化烯烃单体使用四氟乙烯和六氟乙烯的共聚物等的平均分子量为10000以上。
在本发明的特定固化树脂中,来自氟改性丙烯酸酯(C)的结构单元的含有比例为10~40质量%,优选为20~30质量%。
通过使特定固化树脂中的来自氟改性丙烯酸酯(C)的结构单元的含有比例为上述范围,从而可在特定表面层得到充分的脱模性。此外,在来自氟改性丙烯酸酯(C)的结构单元的含有比例不足10质量%的情况下,在特定表面层得不到充分的脱模性。此外,在超过40质量%的情况下,在所得到的表面层不能确保充分的硬度及韧性,无法充分地得到耐磨耗性。此外,后述的特定聚合性组合物的涂布性变低,有可能无法形成特定的表面层。
本发明的带部件可以是在具有带形状的带基体上形成由如上所述的特定固化树脂构成的表面层而成的。
带基体例如可使用由聚酰亚胺树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聚碳酸酯树脂、聚苯乙烯树脂、丙烯腈-苯乙烯共聚树脂、聚氯化乙烯树脂、乙酸酯树脂、ABS树脂、聚酯树脂、聚酰胺树脂等形成的带基体,优选由聚酰亚胺树脂构成的带基体。
带部件中的表面层的厚度也因该带部件的用途不同而异,例如优选为1~30μm。在表面层的厚度不足1μm的情况下,有时不能充分地得到抑制带基体表面劣化的效果,在表面层的厚度超过30μm的情况下,有时不能得到与带基体的充分的密合性而产生裂纹。
作为本发明的带部件的制造方法,可举出在带基体上涂布用于形成特定的固化树脂的特定的聚合性聚合物而形成涂布膜并通过对其照射光而进行固化的方法,其中,所述特定的聚合性聚合物包含聚合性成分、聚合引发剂(D)及根据需要而定的溶剂等其它成分,所述聚合性成分含有尿烷(甲基)丙烯酸酯(A)、多官能单体(B)及氟改性丙烯酸酯(C)。
〔聚合引发剂(D)〕
特定聚合性组合物所含有的聚合引发剂(D)只要是可利用光、热等而使尿烷(甲基)丙烯酸酯(A)、多官能单体(B)及氟改性丙烯酸酯(C)进行聚合的聚合引发剂,就可没有特别限定地加以使用。
作为聚合引发剂(D),例如可使用苯乙酮系化合物、苯偶姻醚系化合物、二苯甲酮系化合物、硫化合物、偶氮化合物、过氧化物化合物、氧化膦系化合物等光聚合引发剂。
具体而言,例如可举出苯偶姻、苯偶姻甲基醚、苯偶姻乙基醚、苯偶姻异丙基醚、乙偶姻、丁偶姻、甲苯偶姻、苯偶酰、二苯甲酮、对甲氧基二苯甲酮、二乙氧基苯乙酮、α,α-二甲氧基-α-苯基苯乙酮、甲基苯基乙醛酸、乙基苯基乙醛酸、4,4’-双(二甲基氨基二苯甲酮)、2-羟基-2-甲基-1-苯基丙-1-酮、2,2-二甲氧基-1,2-二苯基乙-1-酮、1-羟基环己基苯基酮等羰基化合物;一硫化四甲基秋兰姆、二硫化四甲基秋兰姆等硫化合物;偶氮二异丁腈、偶氮二(2,4-二甲基戊晴)等偶氮化合物;苯偶姻过氧化物、二-叔丁基过氧化物等过氧化物化合物等,可单独使用这些的1种,或者组合使用2种以上。
其中,从可得到光稳定性、光裂解的高效率性、表面固化性、与特定固化树脂的相溶性、低挥发性及低臭气性这样的观点出发,优选使用1-羟基环己基苯基酮、2-羟基-2-甲基-1-苯基丙-1-酮、1-[4-(2-羟基乙氧基)-苯基]-2-羟基-2-甲基-1-丙-1-酮。
特定聚合性组合物中的光聚合引发剂(D)的含有比例优选为1~10质量%,从固化性优异且在所得到的特定表面层可得到充分硬度的同时可得到对带基体的高密合性这样的理由出发,更优选为2~8质量%,进一步优选为3~6质量%。
从涂布性(作业性)变良好这样的理由出发,特定的聚合性组合物优选含有溶剂。
作为溶剂,具体而言,可举出甲醇、异丙醇、丁醇、甲苯、二甲苯、丙酮、甲乙酮、乙酸乙酯、乙酸丁酯等。
此外,在不损害本发明的目的的范围内,还可含有各种添加剂,例如填充剂、抗老化剂、抗静电剂、阻燃剂、粘合性赋予剂、分散剂、抗氧化剂、消泡剂、整平剂、消光剂、光稳定剂(例如,受阻胺化合物等)、染料、颜料等其它成分。
作为填充剂,具体而言,可举出叶蜡石粘土、高岭土粘土、煅烧粘土;烟制二氧化硅、煅烧二氧化硅、沉降二氧化硅、粉碎二氧化硅、熔融二氧化硅;硅藻土;氧化铁、氧化锌、氧化钛、氧化钯、氧化镁;碳酸钙、碳酸镁、碳酸锌;炭黑等有机或无机填充剂;这些的脂肪酸、树脂酸、脂肪酸酯处理物、脂肪酸酯尿烷化合物处理物等。
作为抗老化剂,具体而言,例如可举出受阻酚系化合物、受阻胺系化合物等。
作为抗氧化剂,具体而言,例如可举出丁基羟基甲苯(BHT)、丁基羟基茴香醚(BHA)等。
作为抗静电剂,具体而言,例如可举出季铵盐;聚乙二醇、环氧乙烷衍生物等亲水性化合物。
作为阻燃剂,具体而言,例如可举出氯烷基磷酸酯、甲基膦酸二甲酯、溴磷化合物、多聚磷酸铵、新戊基溴化聚醚、溴化聚醚等。
作为粘合性赋予剂,具体而言,例如可举出萜烯树脂、酚醛树脂、萜烯-酚醛树脂、松香树脂、二甲苯树脂、环氧树脂等。
作为整平剂,具体而言,例如可举出硅酮系整平剂、丙烯酸系整平剂、乙烯基系整平剂、氟系整平剂等。
作为特定聚合性组合物,例如可通过将各必需成分及任意成分在减压下用混合搅拌机等搅拌机充分搅拌而进行制备。
作为在带基体上涂布特定聚合性组合物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采用刷涂法、流涂法、浸渍涂布法、喷涂法、旋涂法等公知的涂布方法。
特定聚合性组合物的涂布量只要是被调整为所得到的特定表面成为预期厚度的量即可。
作为特定聚合性组合物的固化方法,例如可举出施加热的方法、照射紫外线等光的方法。
在利用热使特定聚合性组合物固化的情况下,例如可在80~120℃的条件下进行加热。
在通过照射紫外线来使特定聚合性组合物固化的情况下,从快速硬化、作业性的观点出发,紫外线的照射量优选为500~3000mJ/cm2
在通过照射紫外线来使特定聚合性组合物固化的情况下的温度优选被设为20~80℃。
作为用于照射紫外线的装置,没有特别限制,可使用以往公知的装置。
通过使涂布特定聚合性组合物而成的涂布膜进行干燥而除去溶剂。
涂布膜的干燥可在聚合性成分聚合前后以及在其聚合过程中的任何时候进行,可将这些进行组合而适当选择,但具体而言优选在进行第1次干燥至涂布膜变得没有流动性的程度后,进行聚合性成分的聚合,然后进一步进行第2次干燥,以便使保护层中的挥发性物质的量成为规定量。
涂布膜的干燥方法可根据溶剂种类、要形成的保护层的层厚等进行适当选择,例如干燥温度优选为40~100℃,更优选为60℃左右。干燥时间例如优选为1~5分钟,更优选为3分钟左右。
如上所述的带部件的表面由特定固化树脂构成。因此,在该带部件中,由尿烷(甲基)丙烯酸酯(A)得到的弹性与由多官能单体(B)得到的硬度之间的平衡优异,发挥强韧性,由此,可得到对摩擦应力、剥离应力的耐磨耗性,即使在长期使用的情况下,也不会严重损害由氟改性丙烯酸酯(C)得到的低能性,其结果,初期表面性得到长期维持。
应予说明,本发明的带部件的特定固化树脂也可很好地适用于定影辊等的具有辊形状的辊部件的表面层。
如上所述的带部件可很好地用于单色图像形成装置、全色图像形成装置等电子照相方式的公知的各种图像形成装置中的中间转印带或者定影装置的定影带。
图1为表示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构成的一例的说明用截面图。
该图像形成装置为可连续地执行图像形成处理和调色剂层的光泽处理的串联型彩色图像形成装置。
该图像形成装置具有:彩色调色剂像形成部20Y、20M、20C、20Bk,分别形成黄色、红色、青色或黑色的彩色调色剂像;中间转印部10,将在这些彩色调色剂像形成部20Y、20M、20C、20Bk中形成的调色剂像转印到图像支撑体P上;定影装置30,进行对图像支撑体P边加热边加压而使调色剂像定影从而得到调色剂层的定影处理。
在彩色调色剂像形成部20Y中进行黄色调色剂像的形成,在彩色调色剂像形成部20M中进行红色调色剂像的形成,在彩色调色剂像形成部20C中进行青色调色剂像的形成,在彩色调色剂像形成部20Bk中进行黑色调色剂像的形成。
彩色调色剂像形成部20Y、20M、20C、20Bk具备:作为静电潜像担载体的感光体11Y、11M、11C、11Bk;对该感光体11Y、11M、11C、11Bk的表面赋予相同电位的带电部23Y、23M、23C、23Bk;在相同地带电的感光体11Y、11M、11C、11Bk上形成所需形状的静电潜像的曝光部22Y、22M、22C、22Bk;将彩色调色剂传送到感光体11Y、11M、11C、11Bk上而使静电潜像显影化的显影部21Y、21M、21C、21Bk;以及,将在第一次转印后残留于感光体11Y、11M、11C、11Bk的残留调色剂回收的清洁部25Y、25M、25C、25Bk。
中间转印部10具有:中间转印带16;用于将经彩色调色剂像形成部20Y、20M、20C、20Bk形成的彩色调色剂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6的一次转印辊13Y、13M、13C、13Bk;将经一次转印辊13Y、13M、13C、13Bk转印到中间转印辊16上的彩色调色剂像转印到图像支撑体P上的二次转印辊13A;以及将残留在中间转印辊16上的残留调色剂回收的清洁部12。
〔中间转印辊〕
中间转印辊16是架设于多个支撑辊16a~16d上的可转动地被支撑的环带状辊。
而且,该中间转印辊16具有如下结构:在由导电性填料被分散于聚酰亚胺树脂而成的半导电性带构成的带基体的外周面,形成有由本发明的固化树脂构成的特定的表面层。
中间转印带16中的特定表面层的厚度优选被设为例如5~30μm。
本发明的中间转印辊16优选表面电阻率被设为1×1010~1×1013Ω/□。
在表面电阻率不足1×1010Ω的情况下,在所得到的图像中有可能发生文字散乱,在表面电阻率超过1×1013Ω的情况下,在所得到的图像中有可能发生1次转印不均。
表面电阻率是利用“Hiresta IP UP探测器”(三菱化学公司制),在常温常湿(温度20±1℃,湿度50±2%)的环境下,对在宽度方向等间距的3个部位在纵向(周向)4周,总计12个部位,分别施加10秒500V的电压后测量的值的平均值。
本发明的中间转印带16的厚度优选为40~300μm,更优选为45~200μm。
作为本发明的中间转印带16所含有的导电性填料,可使用公知的各种填料,例如可举出炭黑的粉体或短纤维、纳米碳管、粉碎石墨而成的粉体、钛酸盐的短纤维、掺Sb氧化锡、掺In氧化锡、氧化锌等金属氧化物的粉体、聚苯胺、聚吡咯、聚乙炔等导电性高分子的粉体等。作为炭黑的具体例,例如可举出乙炔炭黑、Ketjen炭黑、酸性炭黑等。
中间转印带16中的导电性填料的含量通常相对于聚酰亚胺优选为1~35质量%,更优选为3~15质量%。
通过使中间转印带16中的导电性填料的含量为上述范围,从而使该中间转印带16具有所需表面电阻率。另一方面,在中间转印带中的导电性填料的含量过少的情况下,表面电阻率有可能变得过高,此外,在中间转印带中的导电性填料的含量过多的情况下,表面电阻率有可能变低。
根据如上所述的中间转印带16,其表面由特定固化树脂构成,因此可得到对摩擦应力、剥离应力的耐磨耗性,因此即使在长期使用的情况下,也不会严重损害由氟改性丙烯酸酯(C)得到的低能性,其结果,初期表面性长期得到维持。
〔定影装置〕
定影装置30具备被配设为彼此压接而形成定影夹部N1的定影带及加压辊,作为定影带,例如可使用发热定影带,其具备导电性物质被分散于耐热性树脂而成的电阻发热层及用于对该电阻发热层给电的一对电极。
具体而言,如图2所示,与图像支撑体P中的形成有调色剂像的一面相接的一方的定影用旋转体35与另一方的定影用旋转体即加压辊38相互压接,一方的定影用旋转体35具有环状发热定影带31,在该发热定影带31的内侧,夹部形成用辊35a被安装成介由加压辊38和该发热定影带31成为相互压接的状态,利用这些定影用旋转体35及加压辊38的压接部形成定影夹部N1。
在图2中,35b为夹部形成用辊35a的轴,38b为加压辊38的轴。此外,32a为引线。
在该例的定影装置30中,加压辊38的轴向长度被构成为比夹部形成用辊35a短,并且发热定影带31的轴向长度与夹部形成用辊35a的轴向长度被构成为大致相同,且仅发热定影带31的中央部与加压辊38接触而被压接,在未与加压辊38接触的发热定影带31的两端部分别设有一对电极32、32,这些电极32介由给电部件32b与高频电源39连接。
〔发热定影带〕
发热定影带31被设置为依次层叠有由至少分散有导电性物质的耐热性树脂构成的电阻发热层、弹性层以及由本发明的固化树脂构成的特定表面层,并且,用于对电阻发热层给电的一对电极32与该电阻发热层接触。
具体而言,在环状电阻发热层的表面上的轴向的中央区域的周向上在整个周长范围内形成弹性层,进而在该弹性层表面上形成特定的表面层,并且在电阻发热层的表面上的未形成弹性层的区域、即在轴向的两端部的区域的轴向上在整个周长范围内形成电极32,在电阻发热层的背面上设置加强层。
弹性层和加强层是根据需要而设置的,在发热定影带31中,根据需要也可以进一步设置其它功能层。
发热定影带31中的特定表面层的厚度例如优选为1~20μm,更优选为2~10μm。
构成发热定影带31的电阻发热层的树脂含有聚酰亚胺树脂,也可含有其它树脂。
作为其它树脂,优选为短期耐热性为200℃以上且长期耐热性为150℃以上的耐热性树脂,作为这样的耐热性树脂,可举出聚亚苯基硫醚(PPS)、聚丙烯酸酯树脂(PAR)、聚砜树脂(PSF)、聚醚砜树脂(PES)、聚醚酰亚胺树脂(PEI)、聚酰胺酰亚胺(PAI)、聚醚醚酮树脂(PEEK)等。
此外,作为其它树脂,可含有上述耐热性树脂以外的非耐热性树脂,但非耐热性树脂的含有比例极其优选小于构成电阻发热层的树脂全体的40体积%。
构成电阻发热层的树脂中的聚酰亚胺树脂的含有比例优选为50体积%以上,特别优选为100体积%。
作为分散于电阻发热层的导电性物质的材料,例如可举出金、银、铁、铝等纯金属,不锈钢、镍铬合金等合金,或者碳、石墨等非金属,作为导电性物质的形状,可举出球状粉末状、无定形粉末状、扁平粉末状、纤维状等。
作为分散于发热定影带31的电阻发热层的导电性物质,从发热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为纤维状石墨。
在此,纤维状是指长径(L)为短径(1)的4倍以上的形状。
导电性物质的体积固有电阻优选为1×10-1Ω·m以下。
在纤维状导电性物质的情况下,导电性物质的体积固有电阻是通过将恒定电流I(A)在该导电性物质中流通,测定仅分离距离L的电极间的电位差V(V),由下式(1)算出。
式(1):体积固有电阻ρv=(V·Wt)/IL
(其中,Wt是导电性物质的截面积。)
电阻发热层中的导电性物质的含量被设为5~60质量%。
电阻发热层的厚度优选为10~300μm,更优选为30~200μm。
电阻发热层的体积电阻率优选为8×10-6~1×10-2Ω·m.
电阻发热层的体积电阻率是在发热定影带31的圆周方向整个圆周的两端部利用导电胶带设置电极,测定其两端的电阻值,通过下式(2)算出的。
式(2):体积电阻率ρ=(R·d·W)/L
〔其中,R为电阻值(Ω),d为电阻发热层的厚度(m),W为发热定影带31的圆周方向的长度(m),L为电极间的长度(m)〕
使设置于发热定影带31的电极32为层状,具体而言,可通过将利用电铸加工、旋压加工、挤压加工等来形成的环状电极部件、或者将金属片通过激光焊接等来加工成环状的电极部件,在电阻发热层的形成工序中安装在用于生成聚酰亚胺树脂的煅烧前的带状前体或煅烧后的电阻发热层中而形成,此外,也可通过贴附导电性胶带而形成。
就用于形成电极32的电极部件而言,为了使与电阻发热层的粘合性提高,可将与电阻发热层的接触部位通过蚀刻加工、激光打孔加工等而形成孔。电极部件与电阻发热层的接点只要有一点即可,但若考虑通电稳定性,则优选被形成为在周向上在整个圆周范围内进行接触。
作为用于形成电极32的电极部件,没有特别限定,但是优选使用由Ni、SUS、Al等电阻率低且耐热性、耐氧化性优异的材料构成的电极部件。
用于形成电极32的电极部件的厚度越厚,刚性越变高,因此耐破坏性优异,但是由于难以变形,因此变得难以与加压辊38的压接部形成的定影夹部N1,因此考虑与柔软性的平衡,优选为10~100μm,更优选为30~60μm。
作为给电部件32b,例如可使用由石墨铜质、石墨碳质等构成的各种碳刷。
对电阻发热层的给电例如是从高频电源39经由束线或配线,介由给电部件32b、电极32而实现的。
从给电部件32b向电极32的给电例如是使给电部件32b仅与电极32接触而进行的。作为具体的接触方法,可举出滑动接触方法、使用了滚筒等的旋转接触方法等。
给电部件32b与电极32的接触荷重只要是可确保导通且在发热定影带31的驱动中不会成为过剩的应力的程度的荷重即可。
构成发热定影带31的弹性层是根据需要设定的,例如,由具有弹性的耐热性树脂等构成。
作为具有弹性的耐热性树脂,例如可举出硅酮橡胶、天然橡胶(NR)、丁二烯橡胶(BR)、丙烯腈-丁二烯橡胶(NBR)、氢化NBR(H-NBR)、苯乙烯-丁二烯橡胶(SBR)、异戊二烯橡胶(IR)、聚氨酯橡胶、氯丁二烯橡胶(CR)、氯化聚乙烯(C1-PE)、表卤代醇橡胶(ECO,CO)、丁基橡胶(IIR)、三元乙丙橡胶(EPDM)、氟橡胶、丙烯酸橡胶(ACM)等。其中,优选使用CR、ECO、硅酮橡胶、丁基橡胶、丙烯酸橡胶、聚氨酯橡胶。
弹性层的厚度优选为50~300μm,更优选为100~200μm。
构成发热定影带31的加强层是根据需要而设定的,该加强层被设为由耐热性树脂构成。
作为构成加强层的耐热性树脂,可举出上述的作为构成电阻发热层的树脂而举出的树脂。
加强层的厚度优选为20~100μm,更优选为30~80μm。
根据如上所述的发热定影带31,其表面由特定固化树脂构成,因此可得到对摩擦应力、剥离应力的耐磨耗性,因此即使在长期使用的情况下,也不会严重损害由氟改性丙烯酸酯(C)得到的低能性,其结果,初期表面性得到长期维持。
〔图像形成处理〕
在如上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中,首先,在彩色调色剂像形成部20Y、20M、20C、20Bk中,在感光体11Y、11M、11C、11Bk上由带电部23Y、23M、23C、23Bk而带电,由曝光部22Y、22M、22C、22Bk进行曝光,从而形成静电潜像,在显影部21Y、21M、21C、21Bk中利用调色剂使该静电潜像显影,从而形成各种颜色的彩色调色剂像,利用一次转印辊13Y、13M、13C、13Bk在中间转印带16上依次转印各种颜色的彩色调色剂像,在中间转印带16上被叠合,从而形成未定影调色剂的调色剂粉体层。另一方面,被容纳于给纸盒41内的图像支撑体P由给纸传送部42进行给纸,由多个给纸辊44a、44b、44c、44d及停纸辊46进行传送,经二次转印辊13A将中间转印带16上的调色剂粉体层一并转印在该图像支撑体P上。然后,通过在定影装置30中利用加压和加热定影被转印在图像支撑体P上的调色剂粉体层,从而形成调色剂层。
被转印在图像支撑体P上的调色剂粉体层是在图像支撑体P上从图像支撑体P层起依次重叠黑色调色剂像、青色调色剂像、红色调色剂像、黄色调色剂像而成的。
使各种颜色的彩色调色剂像转印于中间转印带16后的感光体11Y、11M、11C、11Bk,经清洁部25Y、25M、25C、25Bk除去残留于该感光体11Y、11M、11C、11Bk的调色剂之后,被供以接下来的各种颜色的彩色调色剂像的形成。
另一方面,利用二次转印辊13A将各种颜色的彩色调色剂像转印到图像支撑体P上后的中间转印带16,经清洁部12除去残留于该中间转印带16上的调色剂之后,被供以接下来的各种颜色的彩色调色剂像的中间转印。
〔显影剂〕
在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使用的显影剂可以为利用磁性或非磁性的调色剂的单成分显影剂,也可为混合有调色剂和载体的双成分显影剂。
作为构成显影剂的调色剂,没有特别限定,可使用公知的各种调色剂,但是优选使用体积基准的中值粒径为3~9μm且通过聚合法得到的所谓的聚合调色剂。通过使用聚合调色剂,从而在所形成的图像中可得到高的解像能力及稳定的图像浓度,并且可极其抑制图像雾化的发生。
作为构成双成分显影剂时的载体,没有特别限定,可使用公知的各种物质,但是优选由体积基准的中值粒径为30~65μm且磁化量为20~70emu/g的磁性粒子构成的铁素体载体。在使用体积基准的中值粒径不足30μm的载体的情况下,有可能发生载体附着而产生脱白图像,此外,在使用体积基准的中值粒径比65μm大的载体的情况下,有时不能形成图像浓度均匀的图像。
〔图像支撑体〕
作为用于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图像支撑体P,可举出从薄纸到厚纸的普通纸、优质纸、铜版纸或者涂层纸等经涂覆的印刷用纸,市售的日本纸、便笺用纸;OHP用塑料膜,布等各种图像支撑体,但并不限于此。
以上,对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限定于上述例子,可加以各种变更。
例如,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只要具备至少一个由本发明的带部件构成的部件即可。
此外,例如,具备本发明的带部件的定影装置并不限于如上所述为发热带方式的装置,例如,也可为热辊方式的定影装置、带加热方式的定影装置。
以下,对于热辊方式的定影装置及带加热方式的定影装置进行说明。
(i)热辊方式的定影装置
热辊方式的定影装置一般具备由加热辊和与其抵接的加压辊构成的辊对,通过利用被赋予加热辊和加压辊之间的压力,使加压辊变形而在该变形部形成所谓定影夹部。
加热辊一般在由铝等构成的中空金属辊所形成的带芯棒的内部配设有由卤素灯等构成的热源,利用该热源加热带芯棒,以加热辊的外周面被维持到规定的定影温度的方式控制对该热源的通电而进行温度调节。
特别是,在作为进行被要求将由最多4层的调色剂层构成的调色剂像充分加热熔融并混合的能力的全色彩图像的形成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定影装置使用的情况下,作为加热辊,优选使用带芯棒具有高热容量,此外在该带芯棒的外周面上形成有用于使调色剂像均质地熔融的橡胶弹性层的加热辊。
进而,制成作为该加热辊的最外层,形成有由本发明的固化树脂构成的特定表面层的结构。加热辊中的特定表面层的厚度例如可为10~30μm。
此外,加压辊例如具有由聚氨酯橡胶、硅橡胶等软质橡胶构成的弹性层。
作为加压辊,例如可使用具有由铝等构成的中空金属辊所构成的带芯棒且在该带芯棒的外周面上形成有弹性层的辊。
此外,作为加压辊,例如优选使用形成有由聚四氟乙烯(PTFE)、四氟乙烯-全氟烷基乙烯基醚共聚物(PFA)等的氟树脂等构成的脱模层作为其最外层而成的加压辊。该脱模层的厚度可以为约10~30μm。
而且,具有带芯棒地构成加压辊时,加压辊可在其内部,与加热辊同样地配设由卤素灯构成的热源并利用该热源加热带芯棒,以加热辊的外周面被维持到规定的定影温度的方式控制对该热源的通电而进行温度调节。
在这样的热辊方式的定影装置中,使辊对旋转而将用于形成可视图像的图像支撑体夹持传送到定影夹部,从而进行利用加热辊的加热以及在定影夹部中的压力赋予,由此未定影的调色剂像被定影于图像支撑体。
(ii)带加热方式的定影装置
对于带加热方式的定影装置而言,一般具备例如由陶瓷加热器构成的加热体、加压辊以及夹于该加热体和加压辊之间的由耐热性带构成的加热定影带,通过利用被赋予在加热体和加压辊之间的压力,使加压辊变形,从而在该变形部形成所谓定影夹部。
而且,加热定影带是在由聚酰亚胺等形成的耐热性带所构成的带基体上形成有由本发明的固化树脂构成的特定表面层。此外,可为在带基体和特定表面层之间设有由橡胶等形成的弹性层。
加热定影带中的特定表面层的厚度例如可设为1~5μm。
在这样的带加热方式的定影装置中,在形成定影夹部的加热定影带和加压辊之间,使担载有未定影的调色剂像的图像支撑体与上述加热定影带一起夹持传送,进行介由加热定影带的加热体的加热和定影夹部中的压力的赋予,由此,未定影的调色剂像被定影于图像支撑体。
实施例
以下,对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
〔带部件的制造例1〕
(1)环带状基体的制作
在包含由3,3’,4,4’-联苯基四碳酸二酐(BPDA)与对苯二胺(PDA)的聚酰胺酸形成的N-甲基-2-吡咯烷(NMP)溶液“U-varnish S(固体成分18质量%)”(UBE INDUSTRIES.Ltd.制)中,以相对于聚酰亚胺系树脂固体成分100质量份为23质量份的方式添加经干燥的氧化处理炭黑“SPECIAL BLACK4”(Degussa公司制,pH3.0,挥发成分:14.0%),用碰撞型分散器“Geanus PY”(Seenaes公司制),在压力200Mpa下,以最小面积为1.4mm2分割2个后进行碰撞,再次通过分割成2个的通道5次,进行混合,得到含有炭黑的聚酰胺酸溶液。
将该含有炭黑的聚酰胺酸溶液在圆筒状模具的内周面介由分配器涂布成0.5mm,以1500rpm旋转15分钟,形成具有均匀厚度的展开层后,一边以250rpm进行旋转,一边将60℃的热风从模具的外侧施加30分钟,然后在150℃下加热60分钟。然后,以2℃/分钟的升温速度升温到360℃,进而在360℃下加热30分钟,实现溶剂的除去、脱水闭环水的除去及酰亚胺转化反应的结束。然后回到室温,从圆筒状模具剥离,从而制成厚度为0.1mm的环带状基体。
(2)表面层形成用涂布液的制备
使如下(A)成分、(B)成分、(C)成分、(D)成分以固体成分成为10质量%的方式溶解于溶剂:乙酸丙二醇单甲基醚酯(PMA)中,从而制备表面层形成用涂布液〔1〕。
(A)成分:尿烷丙烯酸酯“U-6LPA”(新中村化学公司制)63质量份
(B)成分: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DPHA)27质量份
(C)成分:氟改性丙烯酸酯“MEGAFAC RS-72-K”(DIC公司制)10质量份
(D)成分:1-羟基环己基苯基酮                 5质量份
(3)表面层的形成
在上述环带状基体的外周面上,将表面层形成用涂布液〔1〕使用涂布装置通过浸渍涂布方法以下述涂布条件,以干燥膜厚成为5μm的方式形成涂布膜,对该涂布膜以下述照射条件照射作为能量线的紫外线,从而将涂布膜固化,形成表面层,由此,得到带部件〔1〕。紫外线的照射是将光源固定,一边将形成有涂布膜的环带状基体以周速度60mm/s旋转一边进行的。
-涂布条件-
涂布液供给量:1L/min
拉升速度:4.5mm/min
-紫外线照射条件-
光源种类:高压汞灯“H04-L41”(Eyegraphics公司制)
从照射口到涂布膜表面的距离:100mm
照射光量:1J/cm2
照射时间(使基体旋转的时间):240秒
在带部件的制造例1中,在表面层形成用涂布液的制备工序中按照表1的处方制备表面层形成用涂布膜,在表面层的形成工序中分别使用这些,除此以外同样进行,从而制造带部件〔2〕~〔7〕。
〔评价1:耐久性〕
对如上得到的带部件〔1〕~〔7〕,在橡胶桨片的前端部的表面设置氧化钛微粒(研磨剂),进行使该带部件旋转驱动1000sec的摩擦磨耗处理,对该带部件的表面施加应力后,测定该带部件的表面的接触角(x),利用该接触角(x)评价耐久性。将结果示于表1中。
作为耐久性,在接触角(x)为85°以上的情况下,评价为调色剂的偏移未发生或是轻微的,判定为合格。此外,在接触角(x)为80°以上且小于85°的情况下,评价为虽然在实际应用上没有问题,但发生调色剂偏移,在接触角(x)小于80°的情况下,评价为存在因调色剂偏差所致的实际危害性,在本发明中均判定为不合格。
〔评价2:膜强度〕
关于如上得到的带部件〔1〕~〔7〕,在橡胶桨片的前端部的表面设置氧化钛微粒(研磨剂),进行使该带部件旋转驱动适当时间的摩擦磨耗处理,在该带部件的表面施加应力后,将该带部件用作定影带,形成图像,根据所得到的图像中是否产生由因应力所致的表面损伤引起的图像不良,进行膜强度的评价。将结果示于表1中。仅将评价基准为“A”的情况判定为合格。
–评价基准-
A:即使为3000sec以上的应力,也没有因损伤所致的图像不良
B:在3000sec的应力下有因损伤所致的图像不良
C:在不足3000sec的应力下有因损伤所致的图像不良
【表1】
Figure BDA00002566983100251

Claims (8)

1.一种带部件,其特征在于,是构成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带部件,其表面由如下的固化树脂构成,
所述固化树脂含有:来自在1个分子中具有3个以上的(甲基)丙烯酰氧基的尿烷(甲基)丙烯酸酯(A)的结构单元、来自不具有尿烷键且在1个分子中具有3个以上的(甲基)丙烯酰氧基的多官能单体(B)的结构单元以及来自氟改性丙烯酸酯(C)的结构单元,
所述来自尿烷(甲基)丙烯酸酯(A)的结构单元的含有比例为18~63质量%,所述来自多官能单体(B)的结构单元的含有比例为18~63质量%,所述来自氟改性丙烯酸酯(C)的结构单元的含有比例为10~40质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部件,其中,所述尿烷(甲基)丙烯酸酯(A)是使在1个分子中具有2个以上的羟基的多元醇化合物(a1)、多异氰酸酯化合物(a2)以及在1个分子中具有羟基和丙烯酰氧基的丙烯酸酯化合物(a3)反应而得到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部件,其中,所述多元醇化合物(a1)为具有由脂环式烃构成的骨架的环状醇。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带部件,其中,所述氟改性丙烯酸酯(C)的平均分子量为10000以上。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带部件,是在由聚酰亚胺树脂构成的具有带形状的带基体上形成由所述固化树脂构成的表面层而成的。
6.一种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以相互压接而形成定影夹部的方式配设的定影带和加压辊,其中,所述定影带由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带部件构成。
7.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权利要求6所述的定影装置。
8.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1次转印部,将静电性形成于像担载体上的调色剂像第1次转印于循环移动的中间转印带,以及
2次转印部,将形成于中间转印带上的中间调色剂像第2次转印于转印材,
其中,中间转印带由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带部件构成。
CN201210533737.0A 2011-12-12 2012-12-11 带部件、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Active CN10316376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271131A JP5482772B2 (ja) 2011-12-12 2011-12-12 ベルト部材、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271131 2011-12-1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63763A true CN103163763A (zh) 2013-06-19
CN103163763B CN103163763B (zh) 2015-10-28

Family

ID=485722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533737.0A Active CN103163763B (zh) 2011-12-12 2012-12-11 带部件、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835010B2 (zh)
JP (1) JP5482772B2 (zh)
CN (1) CN103163763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56403A (zh) * 2013-11-15 2015-05-27 株式会社理光 清洁刮板,图像形成设备和处理卡盒
CN105807591A (zh) * 2015-01-16 2016-07-27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中间转印体和具备该中间转印体的图像形成装置
CN111886132A (zh) * 2018-03-29 2020-11-03 日本制铁株式会社 被覆金属板及具有该被覆金属板的接合件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609917B2 (ja) * 2012-05-08 2014-10-22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光沢処理装置
US9423727B2 (en) * 2012-12-07 2016-08-2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termediate transfer member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apparatus
JP5983647B2 (ja) * 2014-02-05 2016-09-06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転写部材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6462095B (zh) 2014-05-14 2018-12-07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导电性环带和图像形成装置
JP6191652B2 (ja) * 2015-04-30 2017-09-06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中間転写ベルト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7151163A (ja) * 2016-02-22 2017-08-31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中間転写ベルトおよびそれを有する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184785A (ja) * 2004-12-28 2006-07-13 Bridgestone Corp 導電性エンドレスベルト、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CN1854938A (zh) * 2005-04-26 2006-11-01 佳能株式会社 电子照相带及其制造方法、电子照相装置及中间转印带
CN1877463A (zh) * 2005-06-10 2006-12-13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半导电带及其制备方法以及包含它的电照相成像设备
JP2007212921A (ja) * 2006-02-13 2007-08-23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中間転写体、中間転写体の製造方法、画像形成方法、画像形成装置
CN101501576A (zh) * 2006-09-19 2009-08-05 新田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用带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340484B2 (ja) 2003-07-07 2009-10-07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部材、定着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US7700255B2 (en) * 2006-04-28 2010-04-20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Intermediate transfer material, image forming method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4470981B2 (ja) 2007-09-12 2010-06-02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CN101889036B (zh) * 2007-12-13 2013-01-02 株式会社德山 光致变色固化性组合物
CN102754037B (zh) * 2010-02-04 2015-09-02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导电性环带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184785A (ja) * 2004-12-28 2006-07-13 Bridgestone Corp 導電性エンドレスベルト、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CN1854938A (zh) * 2005-04-26 2006-11-01 佳能株式会社 电子照相带及其制造方法、电子照相装置及中间转印带
CN1877463A (zh) * 2005-06-10 2006-12-13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半导电带及其制备方法以及包含它的电照相成像设备
JP2007212921A (ja) * 2006-02-13 2007-08-23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中間転写体、中間転写体の製造方法、画像形成方法、画像形成装置
CN101501576A (zh) * 2006-09-19 2009-08-05 新田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用带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56403A (zh) * 2013-11-15 2015-05-27 株式会社理光 清洁刮板,图像形成设备和处理卡盒
CN104656403B (zh) * 2013-11-15 2017-09-08 株式会社理光 清洁刮板,图像形成设备和处理卡盒
CN105807591A (zh) * 2015-01-16 2016-07-27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中间转印体和具备该中间转印体的图像形成装置
CN105807591B (zh) * 2015-01-16 2018-10-16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中间转印体和具备该中间转印体的图像形成装置
CN111886132A (zh) * 2018-03-29 2020-11-03 日本制铁株式会社 被覆金属板及具有该被覆金属板的接合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835010B2 (en) 2014-09-16
JP2013122532A (ja) 2013-06-20
US20130149541A1 (en) 2013-06-13
JP5482772B2 (ja) 2014-05-07
CN103163763B (zh) 2015-10-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163763B (zh) 带部件、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EP3062162B1 (en) Member for electrophotography, process cartridge,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8837985B2 (en) Electrophotographic member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apparatus
CN105319898B (zh) 显影剂承载构件、电子照相处理盒和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设备
US8182405B2 (en) Developing roller, developing roller production method, process cartridge,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apparatus
JP5725409B2 (ja) 中間転写ベル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616697B2 (ja) 現像ローラ、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899852B2 (ja) 画像形成装置用ベルト、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US5985419A (en) Polyurethane and doped metal oxide transfer components
JP6019656B2 (ja) 帯電ロールの製造方法
EP3376303B1 (en) Intermediate transferor,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JP4745793B2 (ja) 弾性ローラ、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4002203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7173782A (ja) 中間転写ベルト、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6357072B2 (ja) 導電性ローラ、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276698A (ja) 導電性ローラ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208765B2 (ja) 現像ローラ、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334309A (ja) 現像ローラ、その製造方法、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316081A (ja) 電子写真装置用導電ローラ、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装置
JP2013182266A (ja) ロール部材、帯電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2020190722A (ja) 現像ローラ、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2022107489A (ja) 中間転写ベルト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13092667A (ja) 中間転写ベルト、画像形成装置及び中間転写ベルトの製造方法
JP2021157072A (ja) 現像ローラ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21196585A (ja) スポンジロー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