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59072B - 用纸处理装置、方法及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纸处理装置、方法及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159072B
CN103159072B CN201210528611.4A CN201210528611A CN103159072B CN 103159072 B CN103159072 B CN 103159072B CN 201210528611 A CN201210528611 A CN 201210528611A CN 103159072 B CN103159072 B CN 10315907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per
image
bookbinding
bundle
to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52861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159072A (zh
Inventor
小川武士
工藤宏一
渡边哲夫
桥本崇
增渊文人
松江菜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ico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ico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icoh Co Ltd filed Critical Ricoh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1590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5907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15907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5907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Folding Of Thin Sheet-Like Materials, Special Discharging Devices, And Oth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纸处理装置、方法及图像形成装置,在将调色剂再熔融后装订用纸时,消除多余的调色剂消耗。采用的是通过调色剂熔融机构将形成在被层积的用纸里的粘结用调色剂图样再熔融后对用纸束进行装订的用纸处理装置,根据包括用纸束的用纸页数、纸张种类、纸张厚度、用纸尺寸及页纸位置的一个的用纸情报来设定粘结用调色剂图样的形成面积。这时,根据页纸位置来变更粘结用调色剂图样的形成面积。调色剂图样的形成面积是在确认用纸束的总页数后设定最大形成面积,并将对所设定的最大形成面积进行印字的装订图像(调色剂图样)形成到用纸上(步骤101-步骤105)。

Description

用纸处理装置、方法及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纸处理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及方法,详细来说是涉及了,采用在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里所使用的调色剂来进行用纸、转印纸、印刷纸等的片材状记录媒介(以下,在本说明书中称为“用纸”)的用纸间粘结处理(即所谓的钉书处理(staple))的用纸处理装置,和包括该用纸处理装置的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及至少包括其中两个以上功能的数字式复合机等的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在计算机里用于执行用纸处理的方法。
背景技术
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装置等的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是通过将原稿反射光等的图像情报照射到感光体上后获得的静电潜像由显影装置提供的调色剂来可视像化,并将作为可视像的调色剂像转印到供纸部供纸来的用纸上后,经过在定影装置里通过纸张后定影的工序之后在用纸上形成图像。定影装置包括加热辊和加压辊,并使得载置有未定影调色剂的用纸在两辊之间通过纸张时,通过加热的同时进行加压,来使得熔融后的调色剂渗入到用纸的纤维中,并在之后通过冷却来固定。
这里,将图像形成装置排出的多页的用纸在规定位置处通过装订来进行成册的用纸后处理装置以为公众所知,作为对用纸束进行装订的手段,一般采用的是电动订书机。由于电动订书机是将金属制的钉书钉对用纸束贯通后来将用纸束的边缘端订在一起的,所以,在对被订书之后的用纸进行再利用时,就需要从用纸上除去钉书钉。也就是说,被订上的用纸束不能就那样地进行再利用,需要通过特地除去钉书钉来使两者分离后进行回收。这时,从钉书钉的钉入侧来看,因为钉书钉的装订先端部是在用纸的背侧被弯折,并通过塑性变形来夹住用纸束后固定的,所以除去操作并不简单。
另外,由于电动订书机是操作机械的机构来将钉书钉一册一册地钉入到用纸束里,所以其动作声音刺耳。这时,根据订书位置或订书方法,有时电动订书机会在垂直于用纸搬送方向的方向里移动,该移动声音也会添加到前述的动 作声音里。更进一步地,将在同一部位里被订书处理的用纸束多册依次堆垛到排纸盘上时,因为钉入有钉书钉的部位重叠后鼓起,层叠状态恶化后有时就会引起偏离,最坏的情况下还会发生被订书后的用纸束从排纸盘落下的事态。
由此,采用以热软化性树脂或热可塑性树脂为主要成分的调色剂作为粘结剂来对用纸之间装订后成册的技术,已在专利文献1、2及3里有所记载。在其中的专利文献1(特开平3-106696号公报)里,为了进行外观良好的成册,是将在一侧边缘部里形成有用纸粘结用的调色剂像的图像形成后的多页的用纸重叠,并对用纸粘结用调色剂像加热后将多页的用纸的一侧边缘部相互粘结的成册方法,用纸粘结用调色剂像是以低于图像形成装置形成用调色剂的温度软化的淡颜色的调色剂来形成的。
在专利文献2(特开2000-255881号公报)里,公开了以下的发明。在将调色剂作为粘结剂来对用纸之间进行装订成册时,根据作为粘结对象的用纸束的页数和其他条件的变动,不是调整加热加压时间等的定影条件,为了以短时间在不发生粘结力不均的情况下能够对用纸之间进行粘结成册,在包括通过对被转印、定影到相当于各用纸里规定为装订而留出的纸边的部分里的调色剂进行加热加压来粘结固定用纸之间的调色剂再定影机构的装置中,调色剂再定影机构是对在堆垛盘上已被排出的用纸上每新层积一页用纸,就对相当于为装订而留出的纸边的部分进行再定影。
在专利文献3(特开2007-121488号公报)里,公开了以下的发明。为了在减少追加的部件数量的情况下来具有对印刷用纸的封止功能,设置了供给印刷用纸及重叠到该印刷用纸里的封止用纸的供纸部,和将调色剂涂敷到被供给来的印刷用纸的图像形成领域及粘结预定领域里的调色剂涂敷部,和对被涂敷的调色剂进行定影的定影部,和排出有定影后的印刷用纸的排纸部,在排纸部的上游位置里将定影后的印刷用纸再次搬送到定影部的上游位置里的副搬送路径,和将所述用纸的搬送方向切换到排纸部及副搬送路径中的某一方里的搬送切换部,以及将供纸部供给来的封止用纸重叠到由副搬送路径搬送来的印刷用纸里的合流部,并设有在定影部里将粘结预定领域中的调色剂再次熔融后使得印刷用纸和封止用纸粘结的粘结控制部。
如此,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以低于图像形成装置形成用调色剂的温度软化的淡颜色的调色剂来形成用纸粘结用调色剂像,而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在通过图像形成装置将调色剂图像形成到用纸上时,通过对相当于为装订而留 出的纸边的部分(即装订用部分)在每层积一页用纸就加热加压来粘结并成册。如果使用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发明,因为是通过对用纸一页一页地加热并加压后来粘结的,无论页数多少,对应于原稿图像等的本来的图像形成部分以外的装订用部分(以后作为粘结领域)的面积是一定的。
在专利文献2里,虽然记载了仅在被选择的粘结部位里形成粘结用的调色剂像,但对于根据册子如何进行粘结力的控制并没有特别提到。一般来说,册子所需要的粘结力与粘结领域的面积是呈比例的关系的。如果使得10页、15页等页数较少的用纸束和30页、40页等页数较多的用纸束的粘结领域相同的话,在以较少用纸束为准的粘结领域的面积中,较多用纸束的粘结力就会减弱,而在以较多用纸束为准的粘结领域的面积中,较少用纸束就会消耗所需以上的调色剂,这两者都不可取。
在专利文献3中,虽然也公开了将调色剂作为粘结剂使用后来对用纸之间进行装订成册的技术,但在专利文献3所记载的技术中,对应于用纸束的页数没有对粘结领域的面积进行任何的考虑,当然也不会有记载了。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3-10669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0-255881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7-121488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课题是,根据用纸情报来设定粘结用调色剂图像面积,并在通过调色剂来装订用纸束时消除多余的调色剂消耗。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通过调色剂熔融机构将形成在被层积的用纸里的粘结用调色剂图像再熔融后对用纸束进行装订的用纸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根据用纸情报来设定所述粘结用调色剂图像的形成面积的设定机构。
根据本发明就能够在通过调色剂来装订用纸束时消除多余的调色剂消耗。
附图说明
图1所示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1所涉及的图像形成系统中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构成示意图。
图2所示是实施例1所涉及的图像形成系统中的用纸后处理装置的构成 示意图。
图3所示是图2中的调色剂装订装置的构成的截面图。
图4所示是实施例1所涉及的图像形成系统的全体的控制构成的模块图。
图5所示是实施例1所涉及的图像形成系统中的处理步骤的流程图。
图6所示是实施例1中的印刷图像领域和装订图像的关系图。
图7所示是实施例1中的册子页数和装订图像的图像面积的关系的特性图。
图8所示是实施例1中的装订页数和装订图像的图像面积的关系图。
图9所示是实施例1的变形例1中的处理步骤的流程图。
图10所示是实施例1的变形例1中对每一页进行设定时的页码和图像面积的关系图。
图11所示是图10中的页码和装订尺寸的关系图。
图12所示是实施例2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全体构成的概要构成图。
图13所示是实施例2中的操作面板的设定画面的例示图。
图14A、图14B所示是实施例2中的粘结用调色剂图样的例示图。
图15所示是实施例2中的装订部的放大平面图。
【符号说明】 
81、82、83、91、92、93    装订图像
401   CPU
FR    用纸后处理装置
P     用纸
PB    用纸束
PR    图像形成装置
S     装订图像面积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特征是在将以热软化性树脂、热可塑性树脂为主要成分的调色剂作为粘结剂来对用纸之间进行装订时,根据用纸情报来设定粘结用的调色剂图像领域,并能够以不过多或过少的粘结力来进行装订处理。
以下,参照图面对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列举实施例来说明。
【实施例1】
图1所示是实施例1所涉及的图像形成系统中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构成示意 图,图2所示是是实施例1所涉及的图像形成系统中的用纸后处理装置的构成示意图。在实施例1中,通过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和图2所示的用纸后处理装置来构成1个图像形成系统。
在图1中,图像形成装置PR在作为像载置体的感光体鼓50a的圆周面上形成黑色(K)的调色剂像,并将其转印到作为中间转印体的中间转印带51(一次转印)里后,再转印到作为转印材料的用纸里(二次转印)。在中间转印带51的转动方向上游侧里,配置有YMCK各色的图像形成组件50(1色:仅图示K色),并经4色重叠后就在中间转印带51上形成了全彩色的图像。各图像形成组件50由感光体鼓50a和沿着该感光体鼓50a的外周面被配置的带电装置50b、曝光光学系统50c、显影装置50d及清洁装置50e等构成。各图像形成组件50如后述的实施例2所示地,相对于中间转印带51的移动方向,从上游侧开始依次被配置为例如YMCK的顺序,并且,Y(黄色)、M(品红色)、C(青色)、K(黑色)等各色被依次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51的圆周面上。
前述调色剂像通过具有与转印装置54的调色剂相反极性的放电作用,被一起转印(二次转印)到从供纸卡盒52借助于对位辊对53被供纸来的用纸P的表面里,并在定影装置55中将调色剂溶敷到用纸P里后转向到水平方向里,然后被搬送到第一至第三的用纸搬送路径56、57、58中的某一个里。完成转印后的中间转印带51在清洁装置59中被除去残留调色剂后得到清扫。
当本图像形成系统不进行装订处理时,就通过第一用纸搬送路径56来排出到装置上部的盘20里。而在通过本图像形成系统进行装订处理时,用纸P就经过第二用纸搬送路径57后停止在反转搬送路径22的规定位置里,并经过反转供纸搬送路径23来进行背面印刷处理,然后经过第三用纸搬送路径58来被搬送到图2所示的用纸后处理装置FR里。还有,即使不在两面里形成图像,也因为需要在背面里进行装订用的调色剂印刷,所以是被搬送到反转搬送路径22里的。
用纸后处理装置FR被配置在图像形成装置PR的图1所示第三用纸搬送路径58的配置侧的侧面里。本实施例中的用纸后处理装置FR是接受从图像形成装置PR的第三用纸搬送路径58排出的图像形成完了的用纸,并通过调色剂来对用纸P进行钉书处理的装置。该用纸后处理装置FR被支持在台座2里,并配置为使得收入口3面对图像形成装置PR的排出口1。用纸后处理装置FR包括被分别配置在从收入口3向内部延伸的搬送路径3a的进口部和排出部里的 进口辊对4及排出辊对5,和被就近配置在收入口3的下游侧里的进口传感器S1,和将沿着搬送路径3a搬送来的用纸接受后进行整合的整合组件6,和将进行了钉书处理并被装订后向上方送出的用纸束夹持后排出到机外的排纸辊对7,以及接受通过排纸辊对7排出的用纸束的排纸盘8等。
整合组件6包括钉书盘9、后端护栏10、排出带11、整合护栏(撞纸机护栏)12以及调色剂装订装置(以下称为“钉书部”)13。
钉书盘9是载置钉书的用纸的盘,图像形成完了的用纸通过排出辊对5被排出到这里。后端护栏10的功能是使得从排出辊对5一页一页向上地被送出到钉书盘9里来的用纸束的后端(搬送方向下游侧的端部)通过重力来碰触并对用纸搬送方向进行整合。在钉书盘9的没有设置后端护栏10的背面侧里设置有沿着钉书盘向上延伸的环状的排出带11。
整合护栏12被积载在钉书盘9上,其后端碰触到后端护栏10里,用于对垂直于被保持为其状态(以下称为“抵接”)的用纸的搬送方向的方向(以下称为“用纸宽度方向”)进行对齐,具有从垂直于搬送方向的方向的两端部按压用纸后来对用纸的宽度方向进行对齐的功能。钉书部13对于在钉书盘9上以纵向的姿势被依次层积的用纸的下端部的装订用部分进行加热加压来熔融附着在装订部里的调色剂,并具有对用纸之间粘结后进行装订的订书机的功能。因为具有这样的功能,本实施例所使用的调色剂是以热软化性树脂、热可塑性树脂等为主要成分的调色剂。
排出带11被环状地张紧架设在上下一对的辊11a、11a之间后沿箭头b方向移动。对应于该移动,通过从排出带11突出的排出爪11b来将装订后的用纸束的下端部保持后上推,并引导到排纸辊对7的夹持里。排纸辊对7夹持用纸束的上端,并赋予搬送力后将用纸束排出到排纸盘8上。因此,在后端护栏10的适当部位里形成有允许通过排出爪11b的空隙,并通过排出爪11b来保持位于该空隙内的用纸束的下端部后,将用纸束全体上推。钉书部13的详细构成和动作将在后面叙述。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从图像形成装置PR的排出口1被排纸的用纸从收入口3进入用纸后处理装置FR,并通过进口辊对4和排出辊对5被搬送到整合组件6的钉书盘9上。被搬送到钉书盘9里的用纸将其下端部向下后,从排出辊对5来排出后因自重下落。然后,通过将后端部(下端部)落座到后端护栏10上后,用纸的搬送方向就得到对齐了。另外,对于宽度方向的对齐,是 通过传感器S1在预先检测到用纸的后端之后开始计时,并在经过该用纸从被排出到后端护栏10上开始至搬送方向位置的对齐结束为止所需要的预想时间之后,整合护栏12动作并使得用纸的宽度方向得到对齐。通过对每一页被搬送来的用纸重复地进行该动作,就使得多页的用纸的搬送方向(长度方向)一页一页地在后端护栏10上被整合。
对于被搬送来的第一页的用纸以外的第二页之后的用纸,每整合一页,调色剂再定影机构13的被控制在调色剂融化温度里的加热板101都会压接到被新整合的一页用纸的表面里后,来熔融位于装订用部分里的粘结用调色剂,并进行再定影。也就是说,相对于被排出到图2的后端护栏10上后受到整合的已排出的用纸,是对其后的每一页被新排出的用纸都来进行装订部的粘结操作的。因此,各个再定影操作(粘结操作)仅在前面的一页用纸和新的一页用纸之间进行,并通过该粘结操作的累积来完成所有的用纸的成册。
当构成该一束(一册)的用纸的最后用纸的粘结结束时,整合组件6内的排出带11就在箭头b方向里被转动驱动,并通过固定在排出带11的带面里的排出爪11b来保持装订处理完成了的用纸束PB的后端,并向上抬起后从整合组件6排出。被排出的用纸束PB如前所述地通过排出辊7被排出堆垛到排纸盘8里。排纸盘8具有根据堆放页数来上下移动的机构。
图3所示是图2中的钉书部13的构成示意图。钉书部13在用纸后处理装置FR内的后端护栏10位置处被配置在可以钉书的位置里。钉书部13包括底座13a、角撑架(bracket)13b、加热板13c、电磁线圈(solenoid)13d、可动铁芯(plunger)13e、连结弹簧13f、卡止部13g以及返回弹簧13h等。底座13a为箱体状,被固定在前述位置里并在其内部里设置了前述各部。角撑架13b通过底座13a被支持为可以在箭头D1方向里进退。角撑架13b的先端里固定有加热板13c,而卡止部13g从其下面向下方突出。在底座13a的底面里配置了作为驱动源的电磁线圈13d。在电磁线圈13d的可动铁芯13e的先端和卡止部13g之间设置有连结弹簧13f,并在卡止部13g和底座13a的侧面之间设置有返回弹簧13h。
根据被配置在用纸后处理装置FR或图像形成装置PR里的未图示的控制部来的控制信号,当电流从未图示的电源被供给到电磁线圈13d里时,电磁线圈13d通电启动后将可动铁芯13e沿着箭头D2的方向拉进,并使得角撑架13b向箭头D3方向里移动。由此,角撑架13b就成为移动到双点虚线所示位置里 的状态了。当移动到该位置里时,升温到一定温度(调色剂的熔点)的加热板13c就以被加压的状态来接触到通过后端护栏10被保持的用纸束PB的装订用部分PB1里。这时,为了使得加压力一定,连结电磁线圈13d和角撑架13b的连结弹簧13f有效地作用,并且,连结弹簧13f和返回弹簧13h的弹性力的差作为加压力来施加到前述的装订用部分PB1里。另外,当电磁线圈13d处于断电关闭时,角撑架13b就由返回弹簧13h牵拉(箭头D4方向)后,在图中的实线所示的状态中待机。
在该实施例中,因为是对于除了第一页被排出来的用纸之后的所有的用纸的每一页都进行加热并融化调色剂,经过再定影之后来进行用纸之间粘结的,所以角撑架13b的可动范围在后端护栏10上的用纸P有2页时,就移动到能够对其进行加压的程度的左侧位置为止,而反过来当层积页数增大时,就根据厚度的增加在退避到右方向里的位置处进行加压。因此,角撑架13b的可动范围被事先构成为可以根据用纸P的页数来变动。
图4所示是本实施例中图像形成系统全体的控制构成的模块图。本实施例所涉及的图像形成系统由图像输入装置41、图像处理装置42及图像记录装置43构成。图像输入装置41是扫描仪、数字式照相机等的输入设备,对于输入图像,如果是8比特(bit)精度,就可以作为256灰阶的图像数据来取入。该多值图像数据被输入到图像处理装置42里。在图像处理装置42中,对于从图像输入装置41输入的256灰阶的图像数据,进行变换处理成为可以由接下来的图像记录装置43输出的形式的信号。信号变换处理将在后面叙述。经图像处理装置42变换处理后的图像数据被送到图像记录装置43里。
图像输入装置41、图像处理装置42及图像记录装置43在本实施例中作为图像形成装置PR的构成被包括在内。即,图像输入装置41是原稿读取装置(扫描仪)及I/O接口,并从I/O接口来从例如外部连接的数字照相机、PC(个人计算机)等输入图像情报。图像处理装置42相当于图像形成装置PR的控制电路内的图像处理部的CPU等。图像记录装置43相当于图像形成装置PR的造像部。
另外,在图4的系统构成图中,对应于处理是将各装置独立地表示的,由于这是作为功能来表示的,所以毋庸赘言,既可以如本实施例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PR包括各功能的方式,也可以是图像处理装置42的功能存在于图像输入装置41中的方式,或是存在于图像记录装置13中的方式。
图5所示是本实施例的图像形成系统中的处理步骤的流程图。该处理由搭 载在图像形成装置PR的控制电路里的未图示的CPU来执行。还有,CPU包括控制部和计算部,控制部对于指令的解释和程序的控制的流程进行控制,计算部进行计算。另外,程序被存储在未图示的存储器里,并将所需执行的指令(某数值或数值的排列)从存放有前述程序的存储器取出后来执行前述的程序。因此,在本实施例中,CPU的作用是作为执行程序的计算机。
在该处理步骤中,当处理开始时,首先进行输入图像的缩小化处理,即进行缩小变倍处理(步骤101)。通过缩小化处理,就如显示印刷图像领域和装订用图像的关系的图6所示地被缩小到小于用纸尺寸61的领域里,该领域作为印刷图像领域62被设定。接着,通过对从图像输入装置41输入的8比特(256灰阶)的图像数据进行抖动(Dither)处理等,量子化到可以由图像记录装置43输出的二值或三值图像里(步骤102)。然后,对印刷(Job)所涉及的任务总页数(一册的用纸束的总页数)进行确认(步骤103)。之后,通过显示册子页数和装订用图像的图像面积(以下也称为“装订用图像面积”)的关系的图7的特性图所示的对应于册子页数的装订尺寸的关系,来设定对应于步骤103的任务总页数确认的最大装订尺寸(最大装订用图像面积)(步骤104)。
对应于册子页数的装订用图像面积由显示装订页数和装订用图像的图像面积的关系的图8可知,是根据册子页数而变化的。在图8中,例示了10页用装订用图像81、20页用装订用图像82及30页用装订用图像83。由图可知,10页用装订用图像81、20页用装订用图像82及30页用装订用图像83的面积是通过增大长度方向的尺寸来对应于装订用图像面积S的增大的。还有,这里所说的装订用图像面积是指通过调色剂来粘结的调色剂图样(pattern)的形成面积,相当于粘结用图像的面积。
之后,对于在步骤102量子化后的图像,追加对应于图6中步骤104所求得的最大装订尺寸的装订用图像63(步骤105),并结束处理。也就是说,在步骤105中,根据步骤103确认的页数和步骤104设定的最大装订尺寸来做成装订用图像(staple image)63。该装订用图像的图像情报在图像形成装置PR或图像记录装置43中的图像形成之前,是在校正用于图像形成的灰阶变换表时,作为数据被追加的。然后,根据被追加的装订用图像的图像面积数据,在图像形成装置PR或图像记录装置43形成图像时,装订用图像63也同时在前述缩小的印刷图像领域62外形成。
通过这样的处理,能够提供不过多也不过少的粘结力,并且可以进行不产 生多余的调色剂消耗的粘结成册的理由如下所述。
即,用纸P的粘结力与粘结用图像的面积成比例,并存在着用纸束(册子)PB所需要的粘结力与册子页数成比例的关系。于是,在步骤103中,根据本印刷任务所涉及的任务总页数,从图7所示的特性来求得对应于册子页数的装订尺寸(装订用图像面积S)。由此就能够获得对应于册子页数的既不过多也不过少的粘结力,从而不会多余地消耗调色剂,并能够确保获得所需的粘结力。还有,装订位置在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的2处装订的情况下,可以是事先设定的位置,或者如后述的实施例2所说明地用户从操作面板来输入后设定,但是,粘结力无论是1处还是多处装订,都是由装订用图像的总图像面积S来决定的。
图7中显示了册子页数和装订用图像面积S之间的关系,该关系(特性)是根据粘结所使用的调色剂的特性及成分、用纸的种类、用纸的厚度、用纸的尺寸等而不同的。由于调色剂根据其作为母体的树脂的性质可以分为加热后容易融化和不容易融化的,所以图7的斜率会根据调色剂的特性及成分而改变。在图7中虽然是以线性关系来显示特性,但也可以是二次函数曲线或指数函数曲线。另外,在不同的国家或地区里,主要使用的用纸也不同,由于用纸不同会导致粘结性也不同,所以图7的关系以根据调色剂的特性及成分、使用图像形成装置PR的地区来改变为好。因此,对于前述的用纸的种类(纸张种类)、用纸的厚度(纸厚)、用纸的尺寸等的每一种用纸情报,只要事先取得册子页数和图像面积S之间的关系的数据,将该数据例如表格化后存储到存储器里,并在CPU执行图5所示控制的时候,参照该表格后来执行步骤104的处理就可以了。
[变形例1]
在图5所示的处理步骤中,步骤104根据册子页数来设定一个最大装订尺寸(最大装订图像面积)后,对于所有的用纸都形成同一尺寸的装订图像,但也可以是对每一页都进行设定。像这种对每一页都设定装订图像面积的处理步骤如图9的流程图所示。在该流程图中,是在图5所示的流程图的步骤104的后段里增加了每页装订尺寸设定处理(步骤104a),并以该设定处理所设定的装订面积来进行装订图像追加处理(步骤105)。其他处理步骤与图5相同。
对每一页都进行装订尺寸、最大装订图像面积S(p)的设定时,是根据下述的式子(1)来设定的。
这里,MaxS是最大装订尺寸(最大装订图像面积)
MinS是最小装订尺寸(最小装订图像面积)
Max Page是最大册子页数
P是该页
图10所示是对每一页都设定时的式子(1)的页码和图像面积S的关系图。图10中,在先头部的页纸中的装订尺寸是最小的MinS,在任务总页数确认的一半的MaxPage/2中的装订尺寸是最大的MaxS,在结束部的页纸中的装订尺寸是最小的MinS。如前所述,粘结力正比于粘结领域的面积,并且册子所需要的粘结力与册子页数成比例。不同的印刷册子所要求的页纸位置和粘结力并不一定是一成不变的。一般来说,册子中强度要求最大的是册子的中央部。尤其是在页数较多的情况下,更具有这种倾向。于是,如式子(1)所得到地,即使增大中央部的粘结领域面积,并减小页纸的先头部和结束部的装订图像面积,也能够确保作为册子所必要的粘结力。
这时的装订尺寸如图11所示地,例如在册子是40页时,第20页用的装订图像92的尺寸最大,第10页用的装订图像91和第30页用的装订图像93的尺寸相同,都小于第20页用的装订图像92的图像尺寸,并大于未图示的第2页用以及第40页用的装订图像尺寸。如此来设定装订尺寸后,就可以使得中央部的粘结领域面积以对应于任务总页数确认的最大装订尺寸(图7的特性),在维持必要的粘结强度的情况下来减小页纸的先头部及结束部的装订图像面积。其结果是,比起图5的处理步骤所设定的装订尺寸,更能够抑制调色剂的消耗。还有,装订图像面积在根据图10的特性的本实施例中,从MinS朝向MaxS是逐渐增加的,而从MaxS朝向MinS是逐渐减少的。当特性是线性、多次曲线或指数曲线时,对应于其特性,装订图像面积就以逐渐增加或逐渐减少的状态来变更。
[变形例2]
有的印刷册子的册子先头部里记载有重要项目,因此被翻开的次数可能会 最多。在这种情况下,如下述的式子(2)得到的,能够将先头部的粘结领域面积设定为较大,并随着接近页纸的结束部而减小粘结领域面积。
S ( p ) = MinS - MaxS MaxPage p + MaxS - - - ( 2 )
在式子(2)中,先头部的页纸的装订尺寸S(p)是最大的MaxS,结束部的页纸中的装订尺寸S(p)是最小的MinS。通过从式子(1)变更到式子(2),每一页的装订尺寸S(p)的先头部的装订图像面积S为最大,而结束部的装订图像面积S为最小。因为先头部的装订图像面积S是对应于任务总页数确认的最大装订尺寸(图7的特性),并在维持必要的粘结强度的情况下来减小页纸的结束部的装订图像面积S的,比起图5的处理步骤所设定的装订尺寸,更能够抑制调色剂的消耗。
[变形例3]
有时候可以预见有的印刷册子会被许多次翻开,而使得册子结束部的粘结强度变得重要。在这种情况下,如下述的式子(3)得到的,能够将结束部的装订图像面积S设定为较大,并随着接近页纸的先头部而减小装订图像面积S。
S ( p ) = MaxS - MinS MaxPage p + MinS - - - ( 3 )
在式子(3)中,先头部的页纸的装订尺寸S(p)是最小的MinS,结束部的页纸中的装订尺寸S(p)是最大的MaxS。通过从式子(1)变更到式子(3),每一页的装订尺寸S(p)的结束部的装订图像面积S为最大,而先头部的装订图像面积S为最小。因为结束部的装订图像面积S是对应于任务总页数确认的最大装订尺寸(图7的特性),并在维持必要的粘结强度的情况下来减小页纸的先头部的装订图像面积S的,比起图5的处理步骤所设定的装订尺寸,更能够抑制调色剂的消耗。
【实施例2】
实施例1是一页一页地将调色剂熔融粘结后来进行装订处理的例子,也可以是将册子构成为一次地熔融粘结。这种情况下,因为装订尺寸(装订图像面积)的设定也如实施例1、变形例1至3所述,所以就省略对于装订尺寸的设定的说明。
图12所示是实施例2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全体构成的概要构成图。在该图中,图像形成装置PR包括了对于用纸来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部100,和 对图像形成的用纸进行对齐的对齐部200,以及将对齐后的用纸束粘结后装订的钉书部300。
图像形成部100是基本地由感光体鼓101Y、101M、101C、101K,和中间转印带102,和转印部103,和包括对位辊104的未图示的供纸部,和定影部105及反转部106等构成的公知的电子照相方式。感光体鼓101Y、101M、101C、101K对应于YMCK的每一色来被设置,并且仅在转印时和中间转印带102接触后,调色剂图像被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02侧里。在转印部103中,从未图示的供纸部供给来的用纸P(图示是第一页的用纸P1、第二页的用纸P2)通过对位辊104与中间转印带102上的图像同步后被送出到转印部103里。
在通过对位辊同步后被送出的用纸里,在转印部103中被二次转印中间转印带102上的图像,并在前述用纸里形成了全彩色的图像。转印有图像的用纸P上的图像在定影部105通过加热及加压被定影。在用纸P的背面里也形成图像时,就在反转部106将用纸P的正反面进行反转,并再次将用纸P从对位辊104搬送到转印部103里。还有,因为各感光体鼓101Y、101M、101C、101K的构成、带电组件、显影组件等鼓周围的各部的构成,以及通过激光来将图像写入到各感光体鼓101Y、101M、101C、101K上的光写入组件等的构成是公知的,所以就在此省略其详细的说明。另外,图12所示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是间接转印方式的串列型图像形成装置。
对齐部200包括第一用纸搬送带210和第一先端限制板220,其将图像形成部100排纸来的用纸P一页一页地收入,并将用纸P的先端部碰触到第一先端限制板220里后对齐,来形成层积了的用纸束PB。还有,这里虽然没有图示,但用纸P在垂直于用纸搬送方向的方向(宽度方向)里也得到对齐。被层积对齐后的用纸束PB通过第一用纸搬送带210被一起送到下一段的钉书部300里。另外,第一搬送带210被架设在驱动带轮和从动带轮之间,并通过未图示的驱动马达来被驱动。
钉书部300包括夹着用纸搬送路径被配置在上下位置里的上下加热器310、302,和将用纸束PB搬送到加热器301、302的设置部位里的第二用纸搬送带320,和对搬送来的用纸束PB的先端部进行规制,并规定加热位置的第二先端限制板330,和使得加热器301升降的偏心凸轮310,和与偏心凸轮310接触,并随着偏心凸轮310的转动而升降的安装板311等。在加热器301和安装板311之间,设置了加热时用于赋予规定的加压力的加压弹簧312,加压弹 簧312的上端被安装在安装板311里。
偏心凸轮310通过未图示的驱动马达及其减速机构来被转动驱动。偏心凸轮310的凸轮面与下面配置有加压弹簧312的安装板311的上面接触。由此,安装板311就起到了对应于偏心凸轮310的转动而在上下方向里作往复移动的凸轮从动件的作用。上侧的加热器301中的加压力是通过加压弹簧312的压缩量(安装板311的位移量)来设定的,并且压缩量由偏心凸轮310的转动角度来决定。这里,后述的控制器402对偏心凸轮310的驱动马达的转动量进行指示,并控制为达到规定的加压力里。
图像形成装置1通过控制部400来进行各种的控制。控制部400以CPU(中央处理器)401为中心来构成,包括有控制器402、加热器驱动403、转印驱动404、输入输出接口405、第一及第二的ROM406及ROM407。在输入输出接口405里操作者操作的操作面板410和进行数据输入及操作的PC(个人计算机)420被连接为可以与CPU401相互通信。第一ROM406被连接在CPU401里,第二ROM407被连接在控制器402里。
另外,CPU401包括控制部和计算部,控制部对指令的解释和程序的控制的经过进行控制,计算部进行计算。还有,程序被存储在第一ROM406里,并将应当执行的指令(数值或数值的排列)从前述程序存储的第一ROM406中取出并执行前述程序。
图13所示是操作面板410或PC420的打印驱动中的属性部的设定画面500的例示图。在进行粘结(装订)的模式的时候,对装订位置和装订尺寸S(p)进行设定。装订尺寸如图实施例1所说明的,该尺寸的调色剂图像形成在被选择的装订位置里。还有,装订位置如图6所示地被设定在印字图像领域62外。因为这种设定,使用的是图2所示的设定画面500。本实施方式中的设定画面500与装订操作面板501的标题一起被表示,从而能够认知是关于什么的画面。
在该设定画面500中显示了装订的有无选择按键502、用纸种类选择按键503、装订形状选择按键504、粘结强度(一起设定)选择按键505(相当于实施例1)、粘结强度(每页设定)选择按键506(相当于变形例1-3)、粘结面和强度选择按键507、装订位置选择按键508、手动设定选择按键509、自动设定选择按键510、装订指定颜色选择按键511等各种选择按键,选择后的状态被显示在预检画面512里。在该预检画面512里,例如显示的是表示具有假想的粘结用调色剂图样(装订图像)P′c及可以印字领域P′a的用纸的平面图,并且选择 按键所选择的状态能够为操作者认知。还有,对应于自动设定选择按键510、一起设定选择按键505或每页设定选择按键506的组合,可以自动设定前述实施例1所说明的装订尺寸。另外,在实施例2中,虽然是以1处的角装订为前提来图示的,但在实施例1中,只要从图13的装订形状选择按键504来选择长方形的图样,就可以形成实施例1的形状的装订图像。
从该设定画面500输入的选择情报或设定情报,由控制器402接受来自于操作面板410或PC420的打印驱动侧的粘结图样赋予指令(粘结强度、装订形状、装订位置、装订指定颜色等)后,在输入文字/图像情报的同时,将两者以重叠覆盖的状态显示在预检画面512里,从而使得操作者能够确认设定状态。进行粘结时的粘结用调色剂图样(装订图像)Pc如图14A、B所示地,在用纸的一面的规定的角部里,在图像形成时形成。
图15所示是钉书部300的放大平面图。钉书部300包括第二先端限制板330、先端限制板驱动马达331、包括减速齿轮机构332及先端限制板转动位置传感器333的先端限制部、侧端限制板335、侧端限制板马达336以及包括减速齿轮机构337及侧端限制板转动位置传感器338的侧端限制部。第二先端限制板330如图所示地,对用纸束PB的搬送方向先端部的位置进行规制,侧端限制板335对垂直于用纸搬送方向的用纸宽度方向进行规制。第二先端限制板330及侧端限制板335分别由先端限制板驱动马达331及侧端限制板马达336的转动借助于减速齿轮机构332及减速齿轮机构337的齿轮后来被摇动驱动。转动位置是由先端限制板转动位置传感器333及侧端限制板转动位置传感器338来检测安装设置在从动侧的齿轮里的测头332a、337a,并根据该检测输出来由CPU401检测(判断)。所检测到的转动位置通过控制器402被反馈到先端限制板驱动马达331及侧端限制板马达336的转动控制及停止位置里后,来进行正确的位置控制。
第二先端限制板330及侧端具有对齐用纸束PB的端部的功能,和限制由加热器加压时的用纸束PB的位置偏离的功能。在粘结的情况下,被对齐了粘结页数的量的用纸束PB从对齐部200通过用纸搬送带210被搬入到钉书部300的第二用纸搬送带320上,并通过转动到规制位置里为止的第二先端限制板330和侧端限制板335,在粘结位置里被对齐。在粘结位置里被对齐的用纸束PB是在通过偏心凸轮310的转动来使得对应于粘结位置而被设置的加热器301、302中的上侧的加热器301下降后,一边将规定压力施加到用纸束PB的 粘结用调色剂图样(装订图像)Pc形成部里,一边对加热器301、302进行通电。通过该通电来使得加热器301、302发热,并以前述的最佳加热条件来加热粘结用调色剂图样(装订图像)Pc部分。通过该加热,粘结用调色剂图样(装订图像)Pc的调色剂就再熔融,并得到粘结。
上侧的加热器301的前述规定压力由加压弹簧312的压缩量(安装板311的位移量)来设定,并且压缩量是由偏心凸轮310的转动角度来决定的。这里,控制器402对前述偏心凸轮310的驱动马达的转动量进行指示,并控制为达到规定的加压力里。当通过加热器301、302的粘结结束时,第二先端限制板330及侧端限制板335通过限制板转动马达331、336的转动而从规制位置得到开放,从而使得载置的用纸PB被搬送到得到开放了的第二先端限制板330的下游侧去,并移动到进行堆垛等后段的处理部里。
另外,当粘结用调色剂图样位于用纸束PB的最上面的用纸Pn和最下面的用纸P1的各自的外侧,即与加热器301、302的加热面接触的位置里时,会发生与加热面直接接触后的烧焦现象。其结果是弄脏用纸面,或因为附着在加热面里的调色剂而产生降低加热时的接触性等的问题,所以,在这部分里,如图14A、B所示地不设置粘结用调色剂图样(装订图像)Pc,是使得用纸面与加热面相向而对,并且加热面与用纸面直接接触。因此,控制器402是从应该粘结的全用纸的页数来认知后自动地设定是否打印,从而对与最初的用纸P1的表面不进行粘结用调色剂图样(装订图像)Pc的打印,而且对最后的用纸Pn的背面也不进行粘结用调色剂图样(装订图像)Pc的打印。
还有,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是对由一个机器构成的装置的具有复印功能的图像形成装置进行了例示,此外也可以适用于打印机、传真机装置等里,还能够适用于例如由客户计算机、接口机器、读写器、打印机等构成的系统里。
另外,装订尺寸虽然是由控制电路的CPU执行并设定规定的控制而进行的,毋庸赘言,也可以设定为将记录有实现前述实施方式的功能的软件的程序编码供给到系统或装置里,并通过该系统或装置的计算机(CPU或MPU)来读出存储在存储媒介里的程序编码后执行。这时,从存储媒介里读出的程序编码本身就会实现前述的实施方式的功能。作为用于供给程序编码的存储媒介,可以使用软磁盘、硬磁盘、光盘、光磁盘、磁带、非挥发性存储卡以及ROM等公知的存储媒介。
另外,通过执行计算机读出的程序编码,不仅能够实现前述的实施方式的 功能,毋庸赘言,根据该程序编码的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的OS(操作系统)等进行实际的处理的一部或全部,并通过该处理也能够包括实现前述的实施方式的功能。
更进一步地,从存储媒介读出的程序编码在被写入到插入在计算机里的功能扩展母板或连接在计算机里的功能扩展组件所带有的存储器里后,根据该程序编码的指令,带有该功能扩展母板或功能扩展组件的CPU等进行实际的处理的一部或全部,并通过该处理也能够包括实现前述的实施方式的功能。
还有,在一种通过调色剂熔融机构将形成在被层积的用纸里的粘结用调色剂图像再熔融后对用纸束进行装订的计算机里,包括了用于执行根据用纸情报来设定粘结用调色剂图像的形成面积的设定步骤,和将所述设定步骤设定的所述形成面积的粘结用调色剂图样形成到用纸表面里的形成步骤的程序。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可以获得如下的效果:
1)在将以热软化性树脂、热可塑性树脂等为主要成分的调色剂作为粘结剂来装订用纸之间时,因为是根据作为粘结对象的用纸情报(用纸束的页数、纸张种类、用纸尺寸及其他的粘结条件的变化要素)来变更粘结领域的面积以能够确保不多不少的粘结力,所以就能够抑制多余的调色剂消耗。
2)因为是根据粘结页数和粘结的页纸来设定粘结的调色剂图像面积,所以就能够确保不多不少的粘结力,并能够抑制多余的调色剂消耗。
3)因为粘结的调色剂图像面积在册子的中央部最大,而在先头部和结束部变小,所以就能够在确保粘结力的情况下来抑制先头部和结束部侧的调色剂消耗。
4)因为粘结的调色剂图像面积在册子的先头部最大,并在结束部变小,所以就能够在确保粘结力的情况下抑制结束部侧的调色剂消耗。
5)因为粘结的调色剂图像面积在册子的结束部最大,而在先头部变小,所以就能够在确保粘结力的情况下抑制先头部的调色剂消耗。
6)无论是一页一页地粘结还是一起粘结,都能够在确保粘结力的情况下抑制调色剂消耗。
另外,权利要求中的用纸对应于实施方式中的符号P,粘结用调色剂图像对应于装订图像81、82、83、91、92、93,粘结用调色剂图像的形成面积对应于装订图像面积S,设定机构在实施例1中对应于CPU,在实施例2中对应于CPU401,用纸束对应于符号PB,用纸后处理装置对应于用纸后处理装置FR, 图像形成装置对应于符号PR。
还有,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内,除了前述各实施方式所示之外,还可以对前述各实施方式进行适当的变更,专利说明书的公开内容不局限于上述的说明。
本专利申请的基础和优先权要求是2011年12月19日、在日本专利局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JP2011-277442,其全部内容在此引作结合。

Claims (6)

1.一种通过调色剂熔融机构将形成在被层积的用纸里的粘结用调色剂图像再熔融后对用纸束进行装订的用纸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有根据用纸情报来设定所述粘结用调色剂图像的形成面积的设定机构,所述用纸情报包括所述用纸束的用纸页数、纸张种类、纸张厚度、用纸尺寸及页纸位置的一个,所述设定机构根据所述用纸束的用纸页数和该用纸束的页纸位置来设定所述形成面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纸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形成面积当所述页纸位置在所述用纸束的中央部时为最大,而在所述用纸束的先头部及结束部时要小于所述中央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纸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形成面积当所述页纸位置在所述用纸束的先头部时为最大,而在所述用纸束的结束部时要小于所述先头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纸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形成面积当所述页纸位置在所述用纸束的结束部时为最大,而在所述用纸束的先头部时要小于所述结束部。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何一项所述的用纸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设定机构执行输入图像的缩小变倍处理、输入的图像数据的量子化处理、用纸束的总页数的确认处理、根据所述总页数的粘结用调色剂图像的最大形成面积的设定处理,并设定所述粘结用调色剂图像的形成面积。
6.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权利要求1至5中任何一项所述的用纸处理装置。
CN201210528611.4A 2011-12-19 2012-12-10 用纸处理装置、方法及图像形成装置 Active CN10315907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277442A JP2013126910A (ja) 2011-12-19 2011-12-19 用紙処理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11-277442 2011-12-1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59072A CN103159072A (zh) 2013-06-19
CN103159072B true CN103159072B (zh) 2015-09-02

Family

ID=485826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528611.4A Active CN103159072B (zh) 2011-12-19 2012-12-10 用纸处理装置、方法及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13126910A (zh)
CN (1) CN10315907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362470B2 (ja) * 2014-08-06 2018-07-25 株式会社東芝 シート綴じシステム
US10662356B2 (en) * 2018-01-18 2020-05-26 Xerox Corporation Method of using a toner as a printable adhesive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56646A (en) * 1991-05-20 1995-10-10 Roll System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ealed packages
US5582570A (en) * 1991-05-20 1996-12-10 Roll System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binding sheets using a printing substance
US6473539B1 (en) * 1996-12-02 2002-10-2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with an image and binding positions display feature, related method, and medium
CN1461264A (zh) * 2000-11-20 2003-12-10 西尔弗布鲁克研究有限公司 打印/装订过程中的两部分装订粘合剂的加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1306870A (ja) * 1988-06-04 1989-12-11 Minolta Camera Co Ltd 作像装置
JP2005007637A (ja) * 2003-06-17 2005-01-13 Canon Inc シート束製本化システム
JP2005162352A (ja) * 2003-11-28 2005-06-23 Canon Inc シート接着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5669121B2 (ja) * 2008-11-06 2015-02-12 キヤノンマーケティングジャパン株式会社 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及び印刷システム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56646A (en) * 1991-05-20 1995-10-10 Roll System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ealed packages
US5582570A (en) * 1991-05-20 1996-12-10 Roll System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binding sheets using a printing substance
US6473539B1 (en) * 1996-12-02 2002-10-2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with an image and binding positions display feature, related method, and medium
CN1461264A (zh) * 2000-11-20 2003-12-10 西尔弗布鲁克研究有限公司 打印/装订过程中的两部分装订粘合剂的加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59072A (zh) 2013-06-19
JP2013126910A (ja) 2013-06-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442083B2 (ja) 製本システム
US11528373B2 (en) Print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for determining a print order of images on sheets based on a binding setting
JP7262510B2 (ja)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および画像形成方法
JP6020292B2 (ja) 箔転写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EP2058706B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7145046B (zh) 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方法以及图像形成管理装置
CN101226460A (zh) 打印系统及控制打印系统的方法
EP1744225B1 (en) Image forming system, image forming method and image forming program
CN101620391B (zh) 打印装置和控制该打印装置的方法
JP2005234395A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3159072B (zh) 用纸处理装置、方法及图像形成装置
JP3702623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20130308992A1 (en) Image forming system
CN102774146B (zh) 打印装置及打印装置的控制方法
JPH11184314A (ja) 単一の印刷器を使用した光受容体ベルト継ぎ目を有する連続ウェブ基材の連続的イメージ形成システム
CN102739899B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6926678B2 (ja)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の制御方法
JP2018062126A (ja)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システムおよ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JP6015345B2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CN113395404A (zh) 图像形成装置
US10031705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with real time image quality adjustment function
JP2008283515A (ja)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システム及び画像処理方法
CN101587312B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2845999B2 (ja) 画像記録装置
JP2010126329A (ja) シート排出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