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54548B - 离合器盖组件 - Google Patents

离合器盖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154548B
CN103154548B CN201180045306.3A CN201180045306A CN103154548B CN 103154548 B CN103154548 B CN 103154548B CN 201180045306 A CN201180045306 A CN 201180045306A CN 103154548 B CN103154548 B CN 10315454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ring
clutch cover
pressing plate
moving member
joining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4530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154548A (zh
Inventor
若林宏和
谷川纪彦
松本宣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xed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Exed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xedy Corp filed Critical Exed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1545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5454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15454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5454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13/00Friction clutches
    • F16D13/58Detail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13/00Friction clutches
    • F16D13/58Details
    • F16D13/75Features relating to adjustment, e.g. slack adjusters
    • F16D13/757Features relating to adjustment, e.g. slack adjusters the adjusting device being located on or inside the clutch cover, e.g. acting on the diaphragm or on the pressure plat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Operated Clutche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能够正确地进行磨损补偿的离合器盖组件。该离合器盖组件(1),其包括离合器盖(2)、压板(3)、膜片弹簧(5)、磨损量检测机构(6)、磨损追踪机构(7)。磨损量检测机构(6)具有用于检测摩擦部件磨损量的检测部件(61)以及根据摩擦部件的磨损量能够移动的移动部件(62)。检测部件(61)与支撑环(4)相接合,且经由支撑环(4)检测磨损量,检测部件(61)与移动部件(62)相接合,达到规定磨损量时解除与移动部件(62)的接合。

Description

离合器盖组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离合器盖组件,尤其涉及将离合器盘组件的摩擦部件压紧在发动机的飞轮上或解除压紧所需的离合器盖组件。
背景技术
通常,离合器盖组件安装在发动机的飞轮上,用于向变速箱侧传递发动机的驱动力。这种离合器盖组件主要包括离合器盖、压板及膜片弹簧。离合器盖被固定在飞轮上。压板被膜片弹簧压向飞轮侧,且将离合器盘组件的摩擦部件夹持在与飞轮之间。膜片弹簧具有按压压板功能的同时,还具有解除对压板按压的杆功能。
在这里,一旦因膜片弹簧的负载特性引起离合器盘组件的摩擦部件的磨损加重,向摩擦部件的按压负载则变大。因此,一旦摩擦部件出现磨损,为进行释放操作需要大的负载,离合器踏板的踏力变大。
因此,例如专利文献1所示,提供了一种即使摩擦部件磨损时,通过将膜片弹簧的姿势还原至初期状态,抑制按压负载变大的磨损补偿机构。
该磨损补偿机构,其主要具有配置在压板与膜片弹簧之间的支撑环、朝远离压板的方向按压支撑环的按压机构、检测摩擦部件磨损量的磨损量检测机构。在这里,膜片弹簧经由支撑环能够按压压板,且通过使支撑环根据摩擦部件的磨损量朝远离压板侧移动,膜片弹簧维持初期的安装姿势。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特开平10-22731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已有的离合器盖组件,在磨损量检测机构中检测摩擦部件的磨损量。该磨损量检测机构,由被卡止在离合器盖上的衬套及贯穿该衬套的螺栓构成。这种磨损量检测机构中,螺栓的前端被安装在压板上。因此,一旦摩擦部件出现磨损,螺栓与压板一同向飞轮侧移动。而且,由于衬套被卡止在离合器盖上,衬套与支撑环之间形成与磨损量相对应的轴向缝隙。
在这里,一旦进行释放动作,压板与支撑环朝远离飞轮的方向移动,支撑环与衬套相抵接。根据该构成,支撑环恢复至与磨损前相同的轴向位置上,膜片弹簧维持初期的安装姿势。
如上所述的原有的磨损量检测机构中,根据螺栓的轴向移动量,即、压板的轴向移动量检测摩擦部件的磨损量。但是,已有的结构中,进行释放动作时,一旦发动机的振动等输入至离合器盖组件,压板有可能轴向振动。因此,压板的振动作为冲击力经由支撑环传递至衬套,有可能使衬套进一步向变速箱侧移动。在这里,当衬套进一步向变速箱侧移动时,支撑环的移动超过磨损量,有可能无法准确地提供磨损补偿。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正确地进行磨损补偿的离合器盖组件。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出的离合器盖组件,将离合器盘组件的摩擦部件压紧在发动机的飞轮上或解除压紧所需的离合器盖组件。
该离合器盖组件,其包括被固定在飞轮上的离合器盖、压板、按压部件、磨损量检测机构、磨损追踪机构。压板是用于向飞轮按压摩擦部件的部件。该压板与离合器盖不能进行相对旋转地相连。按压部件是向飞轮侧按压压板所需的部件。该按压部件被离合器盖支撑。磨损量检测机构安装在离合器盖上。该磨损量检测机构具有检测摩擦部件的磨损量的检测部件、根据磨损量能够移动的移动部件。磨损追踪机构具有支撑环。支撑环被压板能够移动自如地支撑。该支撑环,根据移动部件的移动量使按压部件向初期姿势侧移动。
该离合器盖组件中,通过磨损量检测机构检测摩擦部件的磨损量。该磨损量检测机构中,由检测部件检测摩擦部件的磨损量。具体而言,检测部件与支撑环相接合,经由支撑环检测摩擦部件的磨损量。而且,检测部件也与移动部件相接合,且当经由支撑环检测的磨损量达到规定磨损量时,解除与移动部件的接合。还有,一旦解除检测部件与移动部件的接合,移动部件则移动。于是,支撑环根据移动部件的移动量使按压部件向初期姿势侧移动。
如上所述,该离合器盖组件中,由于磨损量检测机构安装在离合器盖上,即使振动输入至离合器盖组件,压板振动,磨损量检测机构也不会直接受到压板振动的影响,能够检测磨损量。而且,由于支撑环的重量远远小于压板的重量,即使振动输入至离合器盖组件中,因离心力增强的振动大小,支撑环明显小于压板。关注这一点,在该离合器盖组件中,使磨损量检测机构的检测部件与支撑环相接合,检测摩擦部件的磨损量。如上所述,该离合器盖组件中,通过磨损量检测机构能够正确且准确地检测摩擦部件的磨损量。即,该离合器盖组件中,能够正确地提供磨损补偿。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出的离合器盖组件,在第一方面的离合器盖组件中,磨损量检测机构还具有用于将检测部件安装在离合器盖上的安装部件。检测部件能够摇动自如地安装在安装部件上。而且,检测部件与移动部件相接合,且当与磨损量相对应的摇动量达到规定值时,解除与移动部件的接合,其中,所述磨损量是由检测部件检测。该离合器组件中,通过使检测部件摇动,能够增大被检测部件检测的磨损量。根据该构成,根据增大后的磨损量,即、与被检测部件检测的磨损量相对应的摇动量,能够设计检测部件与移动部件相接合的部分,能够提高设计自由度。
本发明第三方面提出的离合器盖组件,在第二方面所述的离合器盖组件中,检测部件能够摇动自如地安装在安装部件上,且检测部件的摇动轴与检测摩擦部件磨损量的检测位置之间的距离小于检测部件的摇动轴与解除检测部件及移动部件的接合的解除位置之间的距离。该离合器盖组件中,由于检测部件的摇动轴与检测摩擦部件磨损量的检测位置之间的距离小于检测部件的摇动轴与解除检测部件及移动部件的接合的解除位置之间的距离,能够准确地增大被检测部件检测的磨损量。根据该构成,根据增大后的磨损量,即、与被检测部件检测的磨损量相对应的摇动量,能够设计检测部件与移动部件相接合的部分,能够提高设计自由度。
本发明第四方面提出的离合器盖组件,在第一方面至第三方面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离合器盖组件中,磨损量检测机构还具有用于使检测部件与支撑环相接合的第1按压部件。该离合器盖组件中,由于通过第1按压部件使检测部件与支撑环相接合,由检测部件经由支撑环能够准确地检测摩擦部件的磨损量。
本发明第五方面提出的离合器盖组件,在第一方面至第四方面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离合器盖组件中,检测部件具有检测磨损量的检测部、及与移动部件相接合的第1接合部。移动部件具有与第1接合部相接合的第2接合部、与支撑环相接合,并限制或许可支撑环移动所需的限制部。支撑环具有与检测部相接合的检测磨损用凹部、及与限制部相接合的磨损追踪用凹部。
该离合器盖组件中,检测部件的检测部在支撑环的检测磨损用凹部中检测磨损量。而且,一旦解除检测部件的第1接合部与移动部件的第2接合部的接合,移动部件的限制部在支撑环的磨损追踪用凹部中移动。如上所述,通过分别使支撑环、检测部件及移动部件相互接合,且进行磨损检测及磨损追踪,能够更准确地提供磨损补偿。
本发明第六方面提出的离合器盖组件,在第五方面所述的离合器盖组件中,磨损量检测机构还具有用于使检测部件与支撑环相接合的第1按压部件。检测部件的第1接合部配置在第1按压部件与移动部件的第2接合部之间。该离合器盖组件中,由于检测部件的第1接合部配置在第1按压部件与移动部件的第2接合部之间,通过第1按压部件能够使检测部件的第1接合部准确地与移动部件的第2接合部相接合。根据该构成,检测部件与移动部件的接合很难因振动等而被解除。
本发明第七方面提出的离合器盖组件,在第六方面所述的离合器盖组件中,磨损量检测机构还具有将检测部件安装在离合器盖上所需的安装部件。检测部件能够摇动自如地安装在安装部件上,检测部件的摇动轴设置在检测部与第1接合部之间。
该离合器盖组件中,由于检测部件的摇动轴配置在检测部件的检测部与检测部件的第1接合部之间,检测部的摇动方向与检测部件第1接合部的摇动方向相反。即、支撑环朝飞轮方向移动时,检测部件的检测部朝飞轮方向摇动,检测部件的第1接合部朝远离飞轮的方向摇动。因此,通过将移动部件的第2接合部配置在检测部件的第1接合部与压板之间,能够准确地解除检测部件的第1接合部与移动部件的第2接合部的接合。
本发明第八方面提出的离合器盖组件,在第六方面所述的离合器盖组件中,磨损量检测机构还具有将检测部件安装在离合器盖上所需的安装部件。检测部件能够摇动自如地安装在安装部件上,检测部设置在检测部件的摇动轴与第1接合部之间。
该离合器盖组件中,由于检测部件的检测部设置在检测部件的摇动轴与检测部件的第1接合部之间,因此,检测部的摇动方向与检测部件第1接合部的摇动方向相同。即、支撑环朝飞轮方向移动时,检测部件的检测部及检测部件的第1接合部也朝飞轮方向摇动。因此,将检测部件的第1接合部配置在移动部件的第2接合部与压板之间时,能够准确地解除检测部件的第1接合部与移动部件的第2接合部的接合。
本发明第九方面提出的离合器盖组件,在第一至第八方面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离合器盖组件中,磨损量检测机构在压板与离合器盖之间、及离合器盖外侧的任意一侧安装在离合器盖上。
该离合器盖组件中,当磨损量检测机构安装在离合器盖的外侧时,组装完磨损量检测机构之外的离合器盖组件后,能够后装磨损量检测机构。而且,能够容易地从离合器盖组件拆下磨损量检测机构。根据该构成,能够容易地进行磨损量检测机构的维修及调整。
在这里,当磨损量检测机构安装在离合器盖外侧时,有必要在离合器盖上设置开口部,以使磨损量检测机构能够进入支撑环。但是,由于把磨损量检测机构安装在压板与离合器盖之间时,不需要在离合器盖上设置该开口部,与把磨损量检测机构安装在离合器盖外侧时相比,能够提高离合器盖的刚性。
本发明第十方面提出的离合器盖组件,在第一至第九方面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离合器盖组件中,磨损追踪机构还具有多个滑动部与第2按压部件。多个滑动部分别形成于压板及支撑环上,相互抵接并滑动。滑动部由沿圆周方向倾斜的倾斜面而成。第2按压部件朝圆周方向按压支撑环,以使支撑环相对压板进行相对旋转。在这里,第2按压部件通过使支撑环根据移动部件的移动量进行旋转,使支撑环朝远离压板的方向移动。
该离合器盖组件中,一旦摩擦部件磨损,移动部件则移动。而且,通过第2按压部件使支撑环根据移动部件的移动量相对压板进行相对旋转。由于支撑环与压板在由倾斜面而成的滑动部相抵接,一旦使支撑环相对压板进行相对旋转,支撑环则朝远离压板侧移动。根据该构成,即使摩擦部件磨损,由于支撑环支撑按压部件的位置与初期的姿势不发生变化,能够将按压负载特性、进而释放负载特性维持在初期状态。
发明效果
本发明中,由于磨损量检测机构安装在离合器盖上,因此,即使振动输入至离合器盖组件,且压板振动,磨损量检测机构不会直接受到压板振动的影响,能够检测磨损量。而且,由于在本发明中通过磨损量检测机构能够正确且准确地检测摩擦部件的磨损量,能够提供正确的磨损补偿。
附图说明
图1为涉及本发明第1实施例的离合器盖组件外观斜视图;
图2为省略了离合器盖组件的局部的外观斜视图;
图3为压板与支撑环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表示膜片弹簧支撑结构的局部剖面斜视图;
图5为磨损量检测机构的放大斜视图;
图6为磨损量检测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磨损量检测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磨损量检测机构的结构及动作说明用图;
图9为磨损量检测机构的结构及动作说明用图;
图10为涉及本发明第2实施例及第3实施例的离合器盖组件外观斜视图;
图11为磨损量检测机构的放大斜视图(第2实施例);
图12为压板与支撑环的局部放大图(第2实施例及第3实施例);
图13为磨损量检测机构的放大斜视图(第2实施例);
图14为磨损量检测机构的结构示意图(第2实施例);
图15为磨损量检测机构的结构示意图(第2实施例);
图16为磨损量检测机构的结构及动作说明用图(第2实施例);
图17为磨损量检测机构的放大斜视图(第3实施例);
图18为磨损量检测机构的放大斜视图(第3实施例);
图19为磨损量检测机构的结构示意图(第3实施例);
图20为磨损量检测机构的结构示意图(第3实施例);
图21为磨损量检测机构的结构及动作说明用图(第3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整体结构]
图1所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离合器盖组件1外观斜视图。而且,图2所示省略了离合器盖组件1局部的外观斜视图。该离合器盖组件1为,在clutchon(动力传递)时,将离合器盘组件的摩擦部件压紧在发动机的飞轮上,且clutchoff(切断动力传递)时,解除压紧所需的装置。另外,在这里,省略飞轮及离合器盘组件。
离合器盖组件1,主要由离合器盖2、压板3、多个支撑环4、膜片弹簧5、磨损量检测机构6、磨损追踪机构7构成。
[离合器盖]
离合器盖2为大致成碟状的板部件,例如其外周部通过螺栓被固定在飞轮上。离合器盖2具有环状的离合器盖主体2a、外周侧的圆板状部2b、内周侧的平坦部2c。圆板状部2b,形成于离合器盖主体2a的外周侧,且被固定在飞轮的外周部上。平坦部2c是从离合器盖主体2a的内周部朝半径方向内侧延伸的平坦部份。该平坦部2c上形成有轴向贯穿的多个孔2d。
离合器盖2上设置有安装后述的磨损量检测机构6所需的开口部2k。而且,开口部2k被加固部件20k加固。加固部件20k安装在离合器盖2的外面。加固部件20k成U字状。在这里,加固部件20k的两个前端部沿离合器盖2的外面弯曲,且被安装在离合器盖2上。而且,加固部件20k的中央部安装在支撑部件12上。
[压板]
压板3是环状部件,配置在离合器盖2的离合器盖主体2a内部。压板3的飞轮侧(图2中为内侧)面上形成有与离合器盘组件的摩擦部件滑接的摩擦面(图中未示出)。而且,压板3通过多个带板80(参照图2,图2中仅标出1个)与离合器盖2相连。带板80,相对离合器盖2能够轴向移动,但在圆周方向上不能进行相对旋转。另外,离合器连接状态时,带板80朝轴向弯曲,且由于该带板的挠曲(恢复力)压板3被押向远离飞轮侧。
而且,如图3所示,压板3的变速箱侧(图2中为外侧)面外周侧的圆周方向上形成有多个滑动部10。具体而言,每个滑动部10从级差部25的底部25a朝轴向外侧突出而成(参照图4)。每个滑动部10具有朝第1圆周方向(图3的R1方向)倾斜的倾斜面10a,以使其高度变得越高。在这里,例如倾斜面10a的倾斜角度被设定为5度。
而且,如图4所示,压板3的变速箱侧面外周侧的圆周方向上形成有级差部25。而且,压板3的变速箱侧面外周侧的圆周方向上形成有多个导向部26(参照图2)。导向部26,从级差部25的壁部25b相隔规定间隔形成于压板3上。
[支撑环]
多个支撑环4分别为圆弧状部件,即,朝圆周方向分割圆环状部件而成的部件。如图2-图4所示,多个支撑环4配置在压板3上。例如,多个支撑环4配置在压板3的级差部25壁部25b与导向部26之间的压板3上。更具体而言,多个支撑环4的轴向第1端侧4a(飞轮侧)与压板3级差部25的底部25a相抵接。
而且,如图3所示,支撑环4第1端4a的圆周方向上形成有多个滑动部11。滑动部11具有倾斜面11a。倾斜面11a与滑动部10的倾斜面10a相抵接,其中,所述倾斜面10a形成于压板3的级差部25底部25a上,且该倾斜面11a朝第1圆周方向(图3的R1方向)倾斜,以使其高度变得越低。在这里,例如倾斜面11a的倾斜角度被设定为5度。
而且,如图5所示,支撑环4上形成有与后述的检测部件61的检测部相接合的磨损检测用凹部4c(下面,称之为第1凹部)、与检测部件61的限制部62c相接合的磨损追踪用凹部4d(下面,称之为第2凹部)。具体而言,第1凹部4c及第2凹部4c是在支撑环4的第1端4a侧朝半径方向凹状切除的部分。第1凹部4c的底部与检测部件61的检测部61b相抵接。检测部件61的限制部62c配置在第2凹部4d的内部。第2凹部4d,在圆周方向上具有宽度W1(参照图8)。
在这里,通过将多个支撑环4(圆弧状部件)连成一排,形成环状部件,但也能够将一个环状部件作为支撑环4使用。
[膜片弹簧]
膜片弹簧5是被离合器盖2支撑的同时,向飞轮侧按压压板3所需的部件。如图1及图4所示,膜片弹簧5是配置在压板3与离合器盖2之间的圆板状部件。该膜片弹簧5由环状弹性部5a、从环状弹性部5a的内周部朝径向内侧延伸的多个杆部5b构成。环状弹性部5a的外周端被支撑环4的第2端4b支撑。而且,膜片弹簧5的杆部5b之间形成有夹缝,夹缝的外周部上形成有椭圆状孔5c。
另外,膜片弹簧5的杆部5b前端与推式释放装置(图中未示出)相抵接。该释放装置是使膜片弹簧5的杆部5b前端朝轴向移动,以解除膜片弹簧5对压板3的按压力所需的装置。
而且,如图4所示,膜片弹簧5通过支撑部件12被离合器盖2支撑。支撑部件12是配置在离合器盖2平坦部2c的变速箱侧面上的环状板部件。该支撑部件12的内周部上形成有朝径向内侧延伸的多个支撑用突起12a。多个支撑用突起12a朝压板3侧弯曲,该弯曲部贯穿形成在离合器盖2平坦部2c上的多个贯穿孔2d。而且,贯穿贯穿孔2d的弯曲部,进一步贯穿膜片弹簧5的椭圆状孔5c。而且,支撑用突起12a的前端向外周侧弯曲,相对离合器盖2支撑膜片弹簧5。
[磨损量检测机构]
如图1、图2、及图5-图7所示,在离合器盖2外侧磨损量检测机构6安装在离合器盖2上。而且,磨损量检测机构6配置在压板3的外周部。换句话说,磨损量检测机构6配置在支撑环4的外周侧。
如图5所示,磨损量检测机构6具有检测部件61、移动部件62、安装部件63、第1按压部件64。安装部件63是将检测部件61安装在离合器盖2上所需的部件。如图1所示,利用螺栓将安装部件63安装在离合器盖2的外面。
检测部件61是检测摩擦部件磨损量的部件。与支撑环4相接合的状态下,检测部件61经由支撑环4检测磨损量。而且,检测部件61与移动部件62相接合,且当摩擦部件达到规定磨损量时,解除与移动部件62的接合。
具体而言,如图6及图7所示,检测部件61能够摇动自如地安装在安装部件63上。检测部件61具有单向长板状主体部61a、在主体部61a的长度方向一端侧突出而设的检测部61b、在主体部61a的长度方向另一端侧突出而设的突出部61c、安装在突出部61c上的第1接合部61d。
主体部61a上设置有贯穿孔,通过将销部件61f插入主体部61a的贯穿孔与设置在安装部件63上的贯穿孔,检测部件61能够摇动自如地安装在安装部件63上。销部件61f的前端部上安装有C形止动环,且通过该C形止动环限制从安装部件63的贯穿孔拔出销部件61f。另外,检测部件61的摇动轴61g设置在检测部61b与第1接合部61d之间。在这里,贯穿孔的中心,即、销部件61f的旋转中心成摇动轴61g。
检测部61b是检测摩擦部件磨损量的部分。检测部61b经由支撑环4检测摩擦部件的磨损量。检测部61b在支撑环4的第1凹部4c与压板3之间,与支撑环4的第1凹部4c底部相抵接。更具体而言,检测部61b的剖面成凸状,凸状部分与支撑环4的第1凹部4c底部相抵接。在这里,如图8所示,检测部61b的凸状顶部61t与支撑环4的第1凹部4c底部相抵接。该检测部61b的顶部61t与支撑环4的第1凹部4c底部相抵接的位置p1为检测摩擦部件磨损量的位置。
如图7所示,检测部件61能够摇动自如地安装在安装部件63的状态下,突出部61c朝远离压板3的方向突出,且与主体部61a一体成形。第1接合部61d安装在该突出部61c上。
第1接合部61d是与移动部件62相接合的部分。第1接合部61d安装在突出部61c上。具体而言,如图7所示,第1接合部61d具有L字形剖面。第1接合部61d的一面,通过焊接与突出部61c相接合。而且,第1接合部61d配置在移动部件62与第1按压部件64之间。具体而言,第1接合部61d的一部分配置在移动部件62与第1按压部件64之间。更具体而言,第1接合部61d的一部分配置在后述的移动部件62的第2接合部62b与第1按压部件64之间。
另外,在这里虽然所示了第1接合部61d通过焊接与突出部61c相接合的例子,但第1接合部61d与突出部61c的接合也能够利用其他手段。而且,也能够使第1接合部61d与突出部61c一体成形。
第1接合部61d上形成有凹凸部61k。第1接合部61d的凹凸部61k形成在相当于上述第1接合部61d的局部的部分。第1接合部61d的凹凸部61k与后述移动部件62的第2接合部62b凹凸部62k相接合。具体而言,通过使第1接合部61d的凹凸部61k与第2接合部62b的凹凸部62k相啮合,移动部件62相对压板3不能移动。另一方面,通过解除第1接合部61d的凹凸部61k与第2接合部62b的凹凸部62k的啮合,移动部件62相对压板3能够朝旋转方向移动。
如图8所示,第1接合部61d中最接近检测部61b的凸部顶点位置p2成决定第1接合部61d移动量的位置。例如,摩擦部件达到规定磨损量时,即、最接近检测部61b的凸部顶点位置p2的移动量达到规定值时,解除与移动部件62的接合。具体而言,第1接合部61d摇动时,第1接合部61b的位置p2超过第2接合部62b的凹凸部62k凸部高度,第1接合部61d的凹凸部61k与第2接合部62b的凹凸部62k的接合则被解除。根据该构成,移动部件62相对压板3能够朝旋转方向移动。
在这里,解除第1接合部61d与第2接合部62b的接合的移动量,由第1接合部61d凹凸部61k的凸部高度与第2接合部62b凹凸部62k的凸部高度决定。在这里,凹凸部61k与凹凸部62k成使每个凸部的形状与尺寸、每个凹部的形状与尺寸、凸部与凹部的间隔相同。更具体而言,第1接合部61b凹凸部61k的凸部高度,即、齿的高度,例如被设定为0.6mm。而且,第2接合部62b凹凸部62k的凸部高度,即、齿的高度,例如被设定为0.6mm。
另外,第1接合部61d凹凸部61k的凸部顶部(齿的顶部)位于与第2接合部62b凹凸部62k的凹部底部(谷的底部)相向的位置的状态,相当于上述移动量为0(零)的状态。
还有,如图8所示,检测部件61的摇动轴61g与检测摩擦部件磨损量的位置p1之间的第1距离L1小于检测部件61的摇动轴61g与解除检测部件61及移动部件62接合的位置p2之间的第2距离L2。换句话说,销部件61f的位置,即、摇动轴61g的位置被设定成使第1距离L1小于第2距离L2。根据该构成,通过检测部件61的检测部61b检测的磨损量,在检测部件61的第1接合部61d中增强。
另外,具体而言,检测部件61的摇动轴61g和检测部61b的凸状顶部61t与支撑环4的第1凹部4c底部相抵接的位置p1之间的距离,与第1距离L1相对应。而且,检测部件61的摇动轴61g与第1接合部61b中最接近检测部61b的凸部定点的位置p2之间距离,与第2距离L2相对应。
根据摩擦部件的磨损量移动部件62能够进行移动。如图6及图8所示,移动部件62被第1螺旋弹簧62f压向第1圆周方向(图8的R1方向)。因此,检测部件61与移动部件62的接合被解除的状态下,因第1螺旋弹簧62f移动部件62朝第1圆周方向移动。另一方面,检测部件61与移动部件62接合的状态下,移动部件62不能朝圆周方向移动。
如图6及图8所示,移动部件62具有单向长板状主体部62a、形成于主体部62a的长度方向一端的第2接合部62b、形成于主体部62a的长度方向另一端的限制部62c。
第2接合部62b配置在离合器盖2的外面。而且,第2接合部62b能够与第1接合部61d相抵接。具体而言,第2接合部62b成板状,其一面配置在离合器盖2的外面,另一面能够与第1接合部61d相接合。而且,第2接合部62b配置在离合器盖2与第1接合部61d的凹凸部61k之间。
第2接合部62b上形成有凹凸部62k。第2接合部62b的凹凸部62k与检测部件61中的第1接合部61d凹凸部61k相接合。具体而言,凹凸部62k形成于上述第2接合部62b的另一面。第2接合部62b的凹凸部62k与第1接合部61d的凹凸部61k相啮合的状态下,移动部件62相对压板3不能移动。另一方面,解除第1接合部61d凹凸部61k与第2接合部62b凹凸部62k的啮合的状态下,移动部件62相对压板3能够朝第1圆周方向移动。当移动部件62移动时,上述第2接合部62b的一面在离合器盖2的外面上进行滑动。
限制部62c是与支撑环4相接合的部分。具体而言,限制部62c是限制或许能够支撑环4朝旋转方向移动的部分。限制部62c配置在支撑环4的第2凹部4d内部。
如图8所示,限制部62c在圆周方向上具有宽度W2。在这里,限制部62c配置在支撑环4的第2凹部4d的状态下,第2凹部4d中圆周方向的壁部间距离W1与限制部62的圆周方向长度W2之差W3(=W1-W2)被设定为规定值,例如1.8mm。换句话说,限制部62c与支撑环4第2凹部4d的一侧壁部相抵接的状态下,第2凹部4d的另一侧壁部与限制部62c之间的距离W3被设定为规定值,例如1.8mm。由该距离W3决定支撑环4的旋转量。
解除检测部件61与移动部件62的接合的状态下,限制部62c在第2凹部4d的内部能够朝第1圆周方向移动。具体而言,限制部62c被第1螺旋弹簧62f压向第1圆周方向。如图9所示,该限制部62c在第2凹部4d的内部能够移动,直至与第2凹部4d的第1圆周方向壁部相抵接。
另外,第1螺旋弹簧62f的一端安装在移动部件62上,另一端安装在支撑环4上。具体而言,第1螺旋弹簧62f的一端安装在移动部件62的主体部62a上。
第1按压部件64是使检测部件61与支撑环4相接合的部件。而且,第1按压部件64是朝压板3的方向按压检测部件61的部件。
第1按压部件64安装在安装部件63上。第1按压部件64是具有弹性的部件。例如,第1按压部件64上使用板簧或螺旋扭转弹簧。在这里,作为第1按压部件64使用板簧。板簧64的一端侧安装在安装部件63上。而且,如图6所示,检测部件61的第1接合部61d凹凸部61k配置在板簧64与移动部件62之间。而且,第1接合部61d的凹凸部61k与第2接合部62b配置在板簧64与离合器盖2之间。
在这里,通过板簧64的按压力使检测部件61的第1接合部61d与移动部件62的第2接合部62b相接合。更具体而言,通过板簧64的按压力使检测部件61中第1接合部61d的凹凸部61k与移动部件62中第2接合部62b的凹凸部62k相啮合。
[磨损追踪机构]
磨损追踪机构7是用于追踪摩擦部件的磨损量,将膜片弹簧5的姿势保持在初期姿势的机构。如图3所示,磨损追踪机构7,除多个支撑环4之外,具有分别形成在上述的压板3及支撑环4上的滑动部10、11及第2按压部件28(参照图2)。
如图2及图4所示,多个支撑环4,在压板3级差部25的壁部25b与导向部26之间配置成相对压板3能够进行相对旋转。而且,多个支撑环4被膜片弹簧5压向压板3侧。还有,图3所示,多个支撑环4各自的滑动部11倾斜面11a与压板3的滑动部10倾斜面10a相抵接,且在该状态下,多个支撑环4能够朝第1圆周方向(R1方向)旋转。在这里,一旦多个支撑环4朝第1圆周方向旋转,多个支撑环4则向变速箱侧移动。
第2按压部件28是朝第1圆周方向按压支撑环4的部件。换句话说,按压部件28是限制支撑环4朝第2圆周方向(R1的反方向)移动的部件。在这里,作为第2按压部件28使用螺旋弹簧(以下,称之为第2螺旋弹簧)。
第2螺旋弹簧28使支撑环4相对压板3朝第1圆周方向进行相对旋转。如图2所示,第2螺旋弹簧28配置在形成于压板3上的槽部,以使其沿支撑环4的内周部。第2螺旋弹簧28安装在支撑环4与压板3上。具体而言,第2螺旋弹簧28的一端被安装在支撑环4上,另一端被安装在压板3上。
如上所述的结构中,移动部件62根据摩擦部件的磨损量朝第1圆周方向移动时,支撑环4仅能够朝第1圆周方向旋转该移动部件62的移动量W3。在这里,一旦支撑环4相对压板3进行旋转,由于支撑环4与压板3在滑动部10a、11a的倾斜面相互抵接,因此,支撑环4朝远离压板3的方向,即朝轴向移动。
[磨损量检测机构的动作及磨损追踪动作]
clutchon(连接)状态下,膜片弹簧5的按压负载经由支撑环4作用于压板3,根据该构成离合器盘组件的摩擦部件被夹持在压板3与飞轮之间。此时,如图5所示,检测部件61与支撑环4相接合。具体而言,检测部件61的检测部61b与支撑环4的第1凹部4c底部相抵接。
一旦摩擦部件磨损,由于摩擦部件的厚度变薄,压板3向飞轮侧(图4及图8中为下侧)移动。而且,一旦压板3移动,配置在压板3上的支撑环4也向飞轮侧移动。于是,检测部件61以摇动轴61g作为支点摇动,与支撑环4的第1凹部4c相接合的检测部件61的检测部61b朝支撑环4的移动方向移动(参照图8)。而且,此时,检测部件61的第1接合部61d朝与支撑环4的移动方向相反的方向,即、远离压板3的方向移动。
而且,检测部件61第1接合部61d的移动量,即、最接近检测部61b的凸部顶点位置p2的移动量超过规定值,例如超过0.6mm时,检测部件61的第1接合部61d与移动部件62的第2接合部62b的接合被解除。于是,移动部件62的限制部62c配置在支撑环4的第2凹部4d内部的状态下,移动部件62相对压板3能够朝第1旋转方向移动。另外,检测部件61摇动时,检测部件61的第1接合部61d总是被板簧64压向压板3的方向。
接下来,一旦检测部件61与移动部件62的接合被解除,如图9所示,移动部件62被第1螺旋弹簧62f的按压力朝第1旋转方向移动。于是,伴随着该移动部件62的移动,移动部件62的限制部62c也在支撑环4的第2凹部4d内部朝第1旋转方向移动。而且,如图9所示,一旦移动部件62的限制部62c与支撑环4的第2凹部4d壁部(第1圆周方向的壁部)相抵接,移动部件62则停止移动。于是,第2凹部4d中的第2旋转方向壁部与移动部件62的限制部62c之间产生与摩擦部件的磨损量相对应的缝隙W3。
该磨损量检测机构6中,一旦支撑环4与压板3一同根据摩擦部件的磨损量朝飞轮侧移动,且检测部件61与移动部件62的接合被解除,移动部件62朝第1旋转方向仅移动距离W3。该状态下,由于支撑环4被膜片弹簧5压向压板3侧,支撑环4无法旋转移动。即、clutchon(连接)状态下,仅检测摩擦部件的磨损量,不进行使膜片弹簧5的姿势恢复至初期姿势所需的支撑环4的移动,即、磨损追踪。
另外,即使检测部件61摇动,第1接合部61d的移动量,即、最接近检测部61b的凸部顶点位置p2的移动量不到规定值时,不能解除检测部件61的第1接合部61d与移动部件的第2接合部62d的接合。即、该状态下,移动部件62相对压板3不能朝第1旋转方向移动。
而且,该状态下,由于移动部件62的限制部62c与支撑环4的第2凹部4d相接合,支撑环4无法朝第1旋转方向进行旋转。更具体而言,通过使第2凹部4d中第2旋转方向的壁部与处于不能移动状态的移动部件62的限制部62c相抵接,限制支撑环4朝第1旋转方向的移动。
接下来,进行离合器的释放操作,且一旦成clutchoff(非连接)状态,膜片弹簧5向支撑环4的按压则被解除。于是,支撑环4通过第2螺旋弹簧28相对压板3朝R1方向进行旋转。支撑环4第2凹部4d中的壁部(第2旋转方向的壁部)通过与移动部件62的限制部62c相抵接,使该支撑环4停止旋转。
在这里,由于支撑环4与压板3各自的滑动部10、11(倾斜面10a、11a)相抵接,一旦支撑环4进行如上所述的旋转,支撑环4则朝远离压板3的方向移动。即、支撑环4朝变速箱侧仅移动摩擦部件的磨损量。通过该移动,支撑环4返回至摩擦部件磨损前的初期位置。即、膜片弹簧5的姿势恢复至初期姿势。
而且,一旦支撑环4朝变速箱侧移动,检测部件61的检测部61b与支撑环4的第1凹部4c底部之间有可能产生缝隙。但是,该实施例中,检测部件61的第1接合部61d总是被板簧64压向压板3方向,因此,即使支撑环4朝变速箱侧移动,因板簧64的按压力,检测部件61的检测部61b在与支撑环4的第1凹部4c底部相抵接的状态下,追随支撑环4。而且,此时,检测部件61的第1接合部61d因板簧64的按压力再次与移动部件62的第2接合部62b相接合。根据该构成,再次成clutchon(连接)状态时,在上述实施例中,能够使磨损量检测机构6进行工作。
另外,由解除第1接合部61d与第2接合部62b接合的时间、移动部件62的移动量W3、滑动部10、11的倾斜角度决定摩擦部件的磨损量,即、相对该磨损量的支撑环4的追踪量(支撑环4朝变速箱侧的移动量)。由各凸部的形状及尺寸与各凹部的形状及尺寸决定解除第1接合部61b与第2接合部62b接合的时间。而且,由移动部件62的移动量W3大小及滑动部10、11的倾斜角度决定与摩擦部件的磨损量相对应的支撑环4的追踪量。在这里,摩擦部件的磨损量与支撑环4的追踪量设定成相同。
如上所述,该磨损追踪机构7中,进行离合器释放操作时,支撑环4进行移动。具体而言,clutchon状态(摩擦部件被压紧在飞轮的状态)下,提前进行支撑环4移动前的准备,即、摩擦部件的磨损检测,clutchoff状态(从飞轮解除摩擦部件压紧的状态)时,进行支撑环4的移动,即、磨损追踪。
[特征]
(1)该离合器盖组件1中,由于磨损量检测机构6被安装在离合器盖2上,即使振动输入至离合器盖组件1,且压板3振动,磨损量检测机构6不会直接受到压板3振动的影响,能够检测摩擦部件的磨损量。
(2)该离合器盖组件1中,通过使检测部件61与难以受到振动影响的支撑环4相接合来检测摩擦部件的磨损量,能够正确且准确地检测摩擦部件的磨损量。
(2)该离合器盖组件1中,由于检测部件61的摇动轴61g与检测摩擦部件磨损量的检测位置之间的距离(第1距离L1)比检测部件61的摇动轴61g与解除检测部件61及移动部件62接合的位置之间的距离(第2距离L2)短,能够增大被检测部件61检测的磨损量(摩擦部件的磨损量)。根据该构成,能够根据增大后的磨损量,即、比摩擦部件的磨损量大的检测部件61的摇动量设计检测部件61与移动部件62相接合的部分。例如,由于能够降低对第1接合部61d的凹凸部61k及第2接合部62b的凹凸部62k的加工精度,容易设计第1接合部61d及第2接合部62b。而且,能够提高第1接合部61d及第2接合部62b的设计自由度。
(3)该离合器盖组件1中,检测部件61的检测部61b在支撑环4的第1凹部4c(磨损检测用凹部)检测磨损量。而且,一旦解除检测部件61的第1接合部61d与移动部件62的第2接合部62b的接合,移动部件62的限制部62c在支撑环4的第2凹部4d(磨损追踪用凹部)进行移动。这样,通过使支撑环4、检测部件61及移动部件62分别相互接合,增大磨损量,并进行磨损追踪,能够提供更正确地磨损补偿。
(4)该离合器盖组件1中,由于检测部件61的第1接合部61d配置在板簧64(第1按压部件)与移动部件62的第2接合部62b之间,通过板簧64能够使检测部件61的第1接合部61d准确地与移动部件62的第2接合部62b相接合。根据该构成,检测部件61与移动部件62的接合很难因振动等而被解除。
(5)该离合器盖组件1中,由于检测部件61的摇动轴61g配置在检测部件61的检测部与检测部件61的第1接合部61d之间,检测部的摇动方向与检测部件61第1接合部61d的摇动方向相反。即、支撑环4朝飞轮方向移动时,检测部件61的检测部朝飞轮方向摇动,检测部件61的第1接合部61d朝远离飞轮的方向摇动。因此,将移动部件62的第2接合部62b配置在检测部件61的第1接合部61d与压板3之间时,能够准确地解除检测部件61的第1接合部61d与移动部件62的第2接合部62b的接合。
(6)该离合器盖组件1中,由于磨损量检测机构6被安装在离合器盖的外侧,组装完磨损量检测机构6之外的离合器盖组件1后,能够后装磨损量检测机构6。而且,能够容易地从离合器盖组件1拆下磨损量检测机构6。根据该构成,能够容易地进行磨损量检测机构6的维修及调整。
[实施例2]
涉及本发明第2实施例的离合器盖组件1的基本结构与第1实施例相同,主要是磨损量检测机构106的结构与第1实施例不同。因此,对与第1实施例相同的结构,只进行简单说明,省略其详细说明。即,省略其说明的结构,以第1实施例为准。而且,用于第2实施例的图中,对与第1实施例相同的部件赋予相同符号。另外,在第2实施例中,有时利用上述实施例的图面进行说明。
[整体结构]
图10所示涉及本发明第2实施例的离合器盖组件1外观斜视图。该离合器盖组件1为在clutchon(动力传递)时,将离合器盘组件的摩擦部件压紧在发动机的飞轮上,且clutchoff(切断动力传递)时,解除压紧所需的装置。另外,在这里省略了飞轮及离合器盘组件。
如图10及图11所示,离合器盖组件1主要由离合器盖2、压板3、多个支撑环4、膜片弹簧5、磨损量检测机构106、磨损追踪机构7构成。
[离合器盖]
离合器盖2为大致成碟状的板部件,例如其外周部通过螺栓被固定在飞轮上。
[压板]
压板3是环状部件,配置在离合器盖2的离合器盖主体2a内部。而且,如图12所示,压板3的变速箱侧面外周侧的圆周方向上形成有多个滑动部10。具体而言,每个滑动部10从压板3朝轴向外侧突出而成。每个滑动部10具有朝第1圆周方向(图12的R1方向)倾斜的倾斜面10a,以使其高度变得越高。在这里,例如倾斜面10a的倾斜角度被设定为5度。
[支撑环]
多个支撑环4分别为圆弧状部件,即,朝圆周方向分割圆环状部件而成的部件。如图11及图12所示,多个支撑环4配置在压板3上。
而且,如图12所示,支撑环4的圆周方向上形成有多个滑动部11。滑动部11具有倾斜面11a。倾斜面11a与形成在压板3上的滑动部10倾斜面10a相抵接,且朝第1圆周方向(图12的R1方向)倾斜,以使其高度变得越低。在这里,例如倾斜面11a的倾斜角度被设定为5度。
而且,如图16所示,支撑环4具有与后述的检测部件61的检测部61d相接合的磨损检测用凹部4c(下面,称之为第1凹部)、与检测部件61的限制部相接合的磨损追踪用凹部4d(下面,称之为第2凹部)。第2凹部是在支撑环4的第2端4b上朝半径方向凹状切除的部分。第2凹部4d,在圆周方向上具有宽度W1。
[膜片弹簧]
膜片弹簧5是被离合器盖2支撑的同时,向飞轮侧按压压板3所需的部件。如图10及图11所示,膜片弹簧5是配置在压板3与离合器盖2之间的圆板状部件。而且,如图10所示,膜片弹簧5通过支撑部件12被离合器盖2支撑。
[磨损量检测机构]
如图11、及图13-图16所示,磨损量检测机构106配置在压板3的外周部。换句话说,磨损量检测机构106配置在支撑环4的外周侧。而且,在离合器盖2的内侧,磨损量检测机构106被安装在离合器盖2上。更具体而言,磨损量检测机构106在压板3与离合器盖2之间,被安装在离合器盖2上(参照图11)。
磨损量检测机构106具有检测部件61、移动部件62、安装部件63、第1按压部件64。利用螺栓将安装部件63安装在离合器盖2的内面(参照图11)。
检测部件61是检测摩擦部件磨损量的部件。与支撑环4相接合的状态下,检测部件61经由支撑环4检测磨损量。而且,检测部件61与移动部件62相接合,当摩擦部件达到规定磨损量时,解除与移动部件62的接合。
具体而言,如图11、图14及图15所示,检测部件61能够摇动自如地安装在安装部件63上。检测部件61具有单向长板状主体部61a、在主体部61a的长度方向一端侧突出而设的检测部61b、在主体部61a的长度方向另一端侧突出而设的突出部61c、与突出部61c一体成形的第1接合部61d。
在这里,解除第1接合部61d与第2接合部62b的接合的移动量,由第1接合部61d凹凸部61k的凸部高度与第2接合部62b凹凸部62k的凸部高度决定。在这里,第1接合部61b凹凸部61k的凸部高度,即、齿的高度,例如被设定为0.6mm。而且,第2接合部62b凹凸部62k的凸部高度,即、齿的高度,例如被设定为0.6mm。
移动部件62能够根据磨损量进行移动。具体而言,如图13及图16所示,移动部件62被第1螺旋弹簧62f压向第1圆周方向(图16的R1方向),且能够根据磨损量进行移动。
具体而言,如图13及图14所示,移动部件62具有板状主体部62a、形成于主体部62a一端的第2接合部62b、形成于主体部62a另一端的限制部62c。
第2接合部62b配置在离合器盖2与支撑部件12之间。第2接合部62b能够摇动自如地配置在支撑部件12的外面。具体而言,第2接合部62b成板状,其一面配置在支撑部件12的外面,另一面能够与第1接合部61d相接合。
限制部62是与支撑环4相接合的部分。如图16所示,限制部62c(第2凹部4d的内部部分)在圆周方向上具有宽度W2。在这里,限制部62c配置在支撑环4的第2凹部4d的状态下,第2凹部4d中圆周方向的壁部间距离W1与限制部62c的圆周方向长度W2之差W3(=W1-W2)被设定为规定值,例如1.8mm。换句话说,限制部62c与支撑环4第2凹部4d的一侧壁部相抵接的状态下,第2凹部4d的另一侧壁部与限制部62c之间的距离W3被设定为规定值,例如1.8mm。由该距离W3决定支撑环4的旋转移动量(支撑环4的旋转量)。
第1按压部件64是使检测部件61与支撑环4相接合的部件。而且,第1按压部件64是朝压板3的方向按压检测部件61的部件。
第1按压部件64被安装在离合器盖2的内面。第1按压部件64是具有弹性的部件。例如,第1按压部件64上使用板簧或螺旋扭转弹簧。在这里,作为第1按压部件64使用板簧。板簧64的两端部被安装在离合器盖2上。检测部件61的第1接合部61d凹凸部61k配置在板簧64的中央部。而且,板簧64与支撑部件12之间配置有第1接合部61d的凹凸部61k与第2接合部62b。
通过该板簧64的按压力使检测部件61的第1接合部61d与移动部件62的第2接合部62b相接合。具体而言,通过该板簧64的按压力使检测部件61中第1接合部61d的凹凸部61k与移动部件62中第2接合部62b的凹凸部62k相啮合。
[磨损追踪机构]
磨损追踪机构7是用于追踪摩擦部件的磨损量,将膜片弹簧5的姿势保持在初期姿势的机构。如图12所示,磨损追踪机构7,除多个支撑环4之外,具有分别形成在上述的压板3及支撑环4上的滑动部10、11、第2按压部件28。
如上所述的结构中,移动部件62根据摩擦部件的磨损量朝第1圆周方向移动时,支撑环4仅能够朝第1圆周方向旋转该移动部件62的移动量W3。在这里,一旦支撑环4朝第1圆周方向进行旋转,由于两部件4、3通过滑动部10、11的倾斜面10a、11a相互抵接,因此,支撑环4朝变速箱侧移动。
[磨损量检测机构的动作及磨损追踪动作]
具有如上所述结构的第2实施例中,磨损量检测机构106的动作及磨损追踪动作与第1实施例相同,因此,在这里省略其说明。
[特征]
(1)该离合器盖组件1中,由于磨损量检测机构106安装在离合器盖2的内侧,不必要在离合器盖上设置用于使磨损量检测机构106进入支撑环4的开口部。因此,与将磨损量检测机构106安装在离合器盖2外侧时相比,能够提高离合器盖2的刚性。
(2)该离合器盖组件1中,由于板簧64(第1按压部件)在两端被支撑,能够准确地使检测部件61的第1接合部61d与移动部件62的第2接合部62b相接合。根据该构成,检测部件61与移动部件62的接合很难因振动等而被解除。
(3)该离合器盖组件1中,能够获得与第1实施例相同的效果。
[实施例3]
涉及本发明第3实施例的离合器盖组件1的基本结构与上述实施例相同,主要是磨损量检测机构206的结构与上述实施例不同。因此,对与上述实施例相同的结构,只进行简单说明,省略其详细说明。即,省略其说明的结构,以上述实施例为准。而且,用于第3实施例的图中,对与上述实施例相同的部件赋予相同符号。另外,在第3实施例中,有时利用上述实施例的图面进行说明。
[整体结构]
涉及本发明第3实施例的离合器盖组件1外观斜视图,与图10所表示的第2实施例的外观斜视图相同。该离合器盖组件1为在clutchon(动力传递)时,将离合器盘组件的摩擦部件压紧在发动机的飞轮上,且clutchoff(切断动力传递)时,解除压紧所需的装置。另外,在这里省略了飞轮及离合器盘组件。
如图10及图17所示,离合器盖组件1主要由离合器盖2、压板3、多个支撑环4、膜片弹簧5、磨损量检测机构206、磨损追踪机构7构成。
[离合器盖]
离合器盖2为大致成碟状的板部件,例如其外周部通过螺栓被固定在飞轮上。
[压板]
压板3是环状部件,配置在离合器盖2的离合器盖主体2a内部。而且,如图12所示,压板3的变速箱侧面外周侧的圆周方向上形成有多个滑动部10。具体而言,每个滑动部10从压板3朝轴向外侧突出而成。每个滑动部10具有朝第1圆周方向(图12的R1方向)倾斜的倾斜面10a,以使其高度变得越高。在这里,例如倾斜面10a的倾斜角度被设定为5度。
[支撑环]
多个支撑环4分别为圆弧状部件,即,朝圆周方向分割圆环状部件而成的部件。如图12及图17所示,多个支撑环4配置在压板3上。
而且,如图12所示,支撑环4的圆周方向上形成有多个滑动部11。滑动部11具有倾斜面11a。倾斜面11a与形成在压板3上的滑动部10倾斜面10a相抵接,且朝第1圆周方向(图12的R1方向)倾斜,以使其高度变得越低。在这里,例如倾斜面11a的倾斜角度被设定为5度。
而且,如图21所示,支撑环4具有与后述的检测部件61的检测部61d相接合的磨损检测用凹部4c(下面,称之为第1凹部)、与检测部件61的限制部相接合的磨损追踪用凹部4d(下面,称之为第2凹部)。第2凹部4d是在支撑环4的第2端4b上朝半径方向凹状切除的部分。而且,第2凹部4d底部的一部分朝半径方向凹状切除。第2凹部4d,在圆周方向上具有宽度W1。
[膜片弹簧]
膜片弹簧5是被离合器盖2支撑的同时,向飞轮侧按压压板3所需的部件。如图10及图17所示,膜片弹簧57配置在压板3与离合器盖2之间。而且,如图10所示,膜片弹簧5通过支撑部件12被离合器盖2支撑。
[磨损量检测机构]
如图17及图21所示,磨损量检测机构206配置在压板3的外周部。换句话说,磨损量检测机构206配置在支撑环4的外周侧。而且,在离合器盖2的内侧,磨损量检测机构206被安装在离合器盖2上。更具体而言,磨损量检测机构206在压板3与离合器盖2之间,被安装在离合器盖2上(参照图17)。
磨损量检测机构206具有检测部件61、移动部件62、安装部件63、第1按压部件64、定位部件65。如图17所示,利用螺栓将安装部件63安装在离合器盖2的内面。而且,利用销部件将定位部件65安装在离合器盖2的内面。
检测部件61是检测摩擦部件磨损量的部件。与支撑环4相接合的状态下,检测部件61经由支撑环4检测磨损量。而且,检测部件61与移动部件62相接合,当摩擦部件达到规定磨损量时,解除与移动部件62的接合。
具体而言,如图19-图21所示,检测部件61能够摇动自如地安装在安装部件63上。检测部件61具有单向长板状主体部61a、在主体部61a的长度方向中央部突出而设的检测部61b、在主体部61a的一端侧突出而设的突出部61c、与突出部61c一体成形的第1接合部61d。
在这里,解除第1接合部61d与第2接合部62b的接合的移动量,由第1接合部61d凹凸部61k的凸部高度与第2接合部62b凹凸部62k的凸部高度决定。在这里,第1接合部61d凹凸部61k的凸部高度,即、齿的高度,例如被设定为0.6mm。而且,第2接合部62b凹凸部62k的凸部高度,即、齿的高度,例如被设定为0.6mm。
如图21所示,如上所述的检测部件61中,检测部件61的摇动轴61g与检测摩擦部件磨损量的位置p1之间的第1距离L1小于检测部件61的摇动轴61g与解除检测部件61及移动部件62接合的位置p2之间的第2距离L2。换句话说,销部件61f的位置,即、摇动轴61g的位置被设定成使第1距离L1小于第2距离L2。
在这里,检测部件61的摇动轴61g和检测部61b的凸状顶部61t与支撑环4的第1凹部4c底部相抵接的位置p1之间的距离,与第1距离L1相对应。而且,检测部件61的摇动轴61g与第1接合部61b中最接近检测部61b的凸部顶点的位置p2之间距离,与第2距离L2相对应。
移动部件62能够根据磨损量进行移动。具体而言,如图18及图21所示,移动部件62被第1螺旋弹簧62f压向第1圆周方向(图21的R1方向),且根据磨损量能够进行移动。
具体而言,如图19及图20所示,移动部件62具有板状主体部62a、形成于主体部62a一端的第2接合部62b、形成于主体部62a另一端的限制部62c。
第2接合部62b配置在检测部件61与定位部件65之间。第2接合部62b能够摇动自如地配置在定位部件65上。具体而言,第2接合部62b成板状,其一面配置在定位部件65上,另一面能够与第1接合部61d相接合。
限制部62c是与支撑环4相接合的部分。如图21所示,限制部62c(第2凹部4d的内部部分)在圆周方向上具有宽度W2。在这里,限制部62c配置在支撑环4的第2凹部4d的状态下,第2凹部4d中相向的壁部间距离W1与限制部62c的旋转方向长度W2之差W3(=W1-W2)被设定为规定值,例如1.8mm。换句话说,限制部62c与支撑环4第2凹部4d的一侧壁部相抵接的状态下,第2凹部4d的另一侧壁部与限制部62c之间的距离W3被设定为规定值,例如1.8mm。由该距离W3决定支撑环4的旋转移动量(支撑环4的旋转量)。
第1按压部件64是使检测部件61与支撑环4相接合的部件。而且,第1按压部件64是朝离合器盖2的方向按压检测部件61的部件。具体而言,第1按压部件64还是朝定位部件65的方向按压检测部件61的部件。而且,通过第1按压部件64移动部件62被夹持在检测部件61与定位部件65之间。
第1按压部件64被安装在离合器盖2的内面。第1按压部件64是具有弹性的部件。例如,第1按压部件64上使用板簧或螺旋扭转弹簧。在这里,作为第1按压部件64使用螺旋扭转弹簧。螺旋扭转弹簧64具有线圈部64a、从线圈部64a延伸的第1卡止部64b、从线圈部64a延伸的第2卡止部64c。在检测部件61与安装部件63之间,线圈部64a配置被安装在摇动销61h的周围,其中,所述摇动销用于将检测部件61安装在安装部件63上。如图17及图20-21所示,第1卡止部64b与设置在检测部件61上的凹部61j相接合。如图20所示,第2卡止部64c与安装部件63相接合。
检测部件61被该螺旋扭转弹簧64压向远离压板3的方向。即、通过螺旋扭转弹簧64的按压力,使检测部件61的第1接合部61d与移动部件62的第2接合部62b相接合。具体而言,通过螺旋扭转弹簧64的按压力,使检测部件61中的第1接合部61d凹凸部61k与移动部件62中的第2接合部62b凹凸部62k相啮合。
[磨损追踪机构]
磨损追踪机构7是用于追踪摩擦部件的磨损量,且将膜片弹簧5的姿势保持在初期姿势的机构。如图12所示,磨损追踪机构7,除多个支撑环4之外,具有分别形成在上述的压板3及支撑环4上的滑动部10、11、第2按压部件28。
如上所述的结构中,移动部件62根据摩擦部件的磨损量朝第1圆周方向移动时,支撑环4仅能够朝第1圆周方向旋转该移动部件62的移动量。在这里,一旦支撑环4相对压板3进行旋转,由于两部件4、3通过滑动部10、11的倾斜面相互抵接,因此,支撑环4朝变速箱侧移动。
[磨损量检测机构的动作及磨损追踪动作]
clutchon(连接)状态下,膜片弹簧5的按压负载经由支撑环4作用于压板3,根据该构成离合器盘组件的摩擦部件被夹持在压板3与飞轮之间。此时,如图21所示,检测部件61与支撑环4相接合。具体而言,检测部件61的检测部61b与支撑环4的第1凹部4c底部相抵接。图21中,检测部件61的检测部61b与支撑环4的第1凹部4c底部相抵接的点用符号p1表示。
一旦摩擦部件磨损,由于摩擦部件的厚度变薄,压板3向飞轮侧移动。而且,一旦压板3移动,配置在压板3上的支撑环4也向飞轮侧移动。于是,检测部件61以摇动轴61g作为支点摇动,与支撑环4的第1凹部4c相接合的检测部件61的检测部61b朝支撑环4的移动方向移动(参照图21)。而且,此时,检测部件61的第1接合部61d朝支撑环4的移动方向,即、靠近压板3的方向移动。
而且,检测部件61第1接合部61d的移动量,即、最接近检测部61b的凸部顶点位置p2的移动量超过规定值,例如超过0.6mm时,检测部件61的第1接合部61d与移动部件62的第2接合部62b的接合被解除。于是,移动部件62的限制部62c配置在支撑环4的第2凹部4d内部的状态下,移动部件62相对压板3能够朝第1旋转方向移动。另外,检测部件61摇动时,检测部件61的第1接合部61d总是被螺旋扭转弹簧64压向远离压板3的方向。
接下来,一旦检测部件61与移动部件62的接合被解除,通过第1螺旋弹簧62f的按压力使移动部件62朝第1旋转方向移动。于是,伴随着该移动部件62的移动,移动部件62的限制部62c也在支撑环4的第2凹部4d内部朝第1旋转方向移动。而且,一旦移动部件62的限制部62c与支撑环4的第2凹部4d中的第1圆周方向壁部相抵接,移动部件62则停止移动。于是,第2凹部4d中第2旋转方向的壁部与移动部件62的限制部62c之间产生与摩擦部件的磨损量相对应的缝隙W3。
该磨损量检测机构6中,一旦支撑环4与压板3一同根据摩擦部件的磨损量朝飞轮侧移动,且检测部件61与移动部件62的接合被解除,移动部件62朝第1旋转方向仅移动距离W3。该状态下,由于支撑环4被膜片弹簧5压向压板3侧,支撑环4无法旋转移动。即、clutchon(连接)状态下,仅检测摩擦部件的磨损量,不进行使膜片弹簧5的姿势恢复至初期姿势所需的支撑环4的移动,即、磨损追踪。
另外,即使检测部件61摇动,第1接合部61d的移动量,即、最接近检测部61b的凸部顶点位置p2的移动量不到规定值时,不能解除检测部件61的第1接合部61d与移动部件的第2接合部62b的接合(参照图17的状态)。即、该状态下,移动部件62相对压板3不能朝第1旋转方向移动。
而且,该状态下,由于移动部件62的限制部62c与支撑环4的第2凹部4d相接合,支撑环4无法朝第1旋转反向旋转。更具体而言,通过使第2凹部4d中第2旋转方向的壁部与处于不能移动状态的移动部件62的限制部62c相抵接,限制支撑环4朝第1旋转方向的移动。
接下来,进行离合器的释放操作,且一旦成clutchoff(非连接)状态,解除膜片弹簧5向支撑环4的按压。于是,通过第2螺旋弹簧28使支撑环4相对压板3朝第1旋转方向进行旋转。支撑环4的第2凹部4d壁部(第2旋转方向的壁部)通过与移动部件62的限制部62c相抵接,使该支撑环4停止旋转。
在这里,由于支撑环4与压板3各自的滑动部10、11(倾斜面10a、11a)相抵接,一旦支撑环4如上所述地进行旋转,支撑环4则朝远离压板3的方向移动。即、支撑环4朝变速箱侧仅移动摩擦部件的磨损量。通过该移动,支撑环4返回至摩擦部件磨损前的初期位置。即、膜片弹簧5的姿势恢复至初期姿势。
而且,一旦支撑环4朝变速箱侧移动,检测部件61的检测部61b与支撑环4的第1凹部4c底部之间有可能产生缝隙。但是,该实施例中,由于检测部件61的第1接合部61d总是被螺旋扭转弹簧64压向压板3方向,因此,即使支撑环4朝变速箱侧移动,因螺旋扭转弹簧64的按压力,检测部件61的检测部61b在与支撑环4的第1凹部4c底部相抵接的状态下,追随支撑环4。而且,此时,检测部件61的第1接合部61d因螺旋扭转弹簧64的按压力再次与移动部件62的第2接合部62b相接合。根据该构成,再次成clutchon(连接)状态时,在上述实施例中,能够使磨损量检测机构6进行工作。
另外,由解除第1接合部61d与第2接合部62b接合的时间、移动部件62的移动量W3、滑动部10、11的倾斜角度决定摩擦部件的磨损量,即、相对该磨损量的支撑环4的追踪量(支撑环4朝变速箱侧的移动量)。由各凸部的形状及尺寸与各凹部的形状及尺寸决定解除第1接合部61b与第2接合部62b接合的时间。而且,由移动部件62的移动量W3大小及滑动部10、11的倾斜角度决定与摩擦部件的磨损量相对应的支撑环4的追踪量。在这里,摩擦部件的磨损量与支撑环4的追踪量设定成相同。
如上所述,该磨损追踪机构7中,进行离合器释放操作时,支撑环4进行移动。具体而言,clutchon状态(摩擦部件被压紧在飞轮的状态)下,提前进行支撑环4移动前的准备,即、摩擦部件的磨损检测,clutchoff状态(从飞轮解除摩擦部件压紧的状态)时,进行支撑环4的移动,即、磨损追踪。
[特征]
(1)该离合器盖组件1中,由于磨损量检测机构206安装在离合器盖2的内侧,不必要在离合器盖上设置用于使磨损量检测机构206进入支撑环4的开口部。因此,与将磨损量检测机构206安装在离合器盖2外侧时相比,能够提高离合器盖2的刚性。
(2)该离合器盖组件1中,由于检测部件61的检测部61b配置在检测部件61的摇动轴61g与检测部件61的第1接合部61d之间,检测部61b的摇动方向与检测部件61第1接合部61d的摇动方向相同。即、支撑环4朝飞轮方向移动时,检测部件61的检测部61b及检测部件61的第1接合部61d也朝飞轮方向摇动。因此,通过将检测部件61的第1接合部61d配置在移动部件62的第2接合部62b与压板3之间,能够准确地解除检测部件61的第1接合部61d与移动部件62的第2接合部62b的接合。
(3)该离合器盖组件1中,能够获得与第1实施例相同的效果。
[其他实施例]
本发明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变更和修改。
(a)磨损追踪机构的结构,只要是起使膜片弹簧维持初期姿势作用的结构,任何结构均可,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
产业上可利用性
本发明中,由于磨损量检测机构安装在离合器盖上,即使振动输入至离合器盖组件,且压板振动,磨损量检测机构不会直接受到压板振动的影响,能够检测磨损量。而且,本发明中,通过磨损量检测机构能够正确且准确地检测摩擦部件的磨损量,能够提供正确的磨损补偿。
符号说明
1离合器盖组件
2离合器盖
3压板
4支撑环
4c第1凹部(磨损检测用凹部)
4d第2凹部(磨损追踪用凹部)
5膜片弹簧(按压部件)
6、106、206磨损量检测机构
7磨损追踪机构
10、11滑动部
10a、11a倾斜面
28第2螺旋弹簧(第2按压部件)
61检测部件
61b检测部
61d第1接合部
61g摇动轴
62移动部件
62b第2接合部
62c限制部
63安装部件
64板簧、螺旋扭转弹簧(第1按压部件)
L1第1距离
L2第2距离

Claims (22)

1.一种离合器盖组件,用于将离合器盘组件的摩擦部件压紧在发动机的飞轮上或解除压紧,其包括:
离合器盖,其被固定在所述飞轮上;
压板,其与所述离合器盖不能进行相对旋转地相连,且用于向所述飞轮按压所述摩擦部件;
按压部件,其被所述离合器盖支撑,且用于向所述飞轮侧按压所述压板;
磨损量检测机构,其具有用于检测所述摩擦部件磨损量的检测部件以及根据所述磨损量能够进行移动的移动部件,且该磨损量检测机构被安装在所述离合器盖上;
磨损追踪机构,所述磨损追踪机构包括支撑环,该支撑环被所述压板能够轴向移动地支撑,且能够根据所述移动部件的移动量使所述按压部件向初期姿势侧移动,
其中,
所述检测部件与所述支撑环接合,并经由所述支撑环检测所述磨损量,
且所述检测部件与所述移动部件相接合,当达到规定的所述磨损量时解除与所述移动部件的接合;
解除所述检测部件与所述移动部件的接合的状态下,所述移动部件进行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合器盖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磨损量检测机构还具有用于将所述检测部件安装在所述离合器盖上的安装部件;
所述检测部件能够摇动自如地安装在所述安装部件上,且当与所述磨损量相对应的摇动量达到规定值时,解除与所述移动部件的接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离合器盖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部件的摇动轴与检测所述摩擦部件磨损量的检测位置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检测部件的摇动轴与解除所述检测部件及所述移动部件的接合的解除位置之间的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1~3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离合器盖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磨损量检测机构还具有用于使所述检测部件与所述支撑环相接合的第1按压部件。
5.根据权利要求1~3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离合器盖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部件具有用于检测所述磨损量的检测部、及与所述移动部件相接合的第1接合部;
所述移动部件具有与所述第1接合部相接合的第2接合部、及与所述支撑环相接合并用于限制或许可所述支撑环移动的限制部;
所述支撑环具有与所述检测部相接合的检测磨损用凹部、及与所述限制部相接合的磨损追踪用凹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离合器盖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磨损量检测机构还具有用于使所述检测部件与所述支撑环相接合的第1按压部件;
所述检测部件的所述第1接合部配置在所述第1按压部件与所述移动部件的所述第2接合部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离合器盖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磨损量检测机构还具有用于将所述检测部件安装在所述离合器盖上的安装部件;
所述检测部件能够摇动自如地安装在所述安装部件上,所述检测部件的摇动轴设置在所述检测部与所述第1接合部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离合器盖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磨损量检测机构还具有用于将所述检测部件安装在所述离合器盖上的安装部件;
所述检测部件能够摇动自如地安装在所述安装部件上,所述检测部设置在所述检测部件的摇动轴与所述第1接合部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1~3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离合器盖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磨损量检测机构在位于所述压板与所述离合器盖之间或位于所述离合器盖外侧的方式被安装在所述离合器盖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3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离合器盖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磨损追踪机构,还具有:
多个滑动部,分别形成于所述压板及所述支撑环上,且相互抵接并滑动;
第2按压部件,朝圆周方向按压所述支撑环,以使所述支撑环相对所述压板进行相对旋转;其中:
所述滑动部由沿圆周方向倾斜的倾斜面而成;
所述第2按压部件通过使所述支撑环根据所述移动部件的移动量进行旋转,使所述支撑环朝远离所述压板的方向移动。
11.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离合器盖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部件具有用于检测所述磨损量的检测部、及与所述移动部件相接合的第1接合部;
所述移动部件具有与所述第1接合部相接合的第2接合部、及与所述支撑环相接合并用于限制或许可所述支撑环移动的限制部;
所述支撑环具有与所述检测部相接合的检测磨损用凹部、及与所述限制部相接合的磨损追踪用凹部。
12.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离合器盖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磨损量检测机构在位于所述压板与所述离合器盖之间或位于所述离合器盖外侧的方式被安装在所述离合器盖上。
13.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离合器盖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磨损量检测机构在位于所述压板与所述离合器盖之间或位于所述离合器盖外侧的方式被安装在所述离合器盖上。
14.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离合器盖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磨损量检测机构在位于所述压板与所述离合器盖之间或位于所述离合器盖外侧的方式被安装在所述离合器盖上。
15.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离合器盖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磨损量检测机构在位于所述压板与所述离合器盖之间或位于所述离合器盖外侧的方式被安装在所述离合器盖上。
16.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离合器盖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磨损量检测机构在位于所述压板与所述离合器盖之间或位于所述离合器盖外侧的方式被安装在所述离合器盖上。
1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离合器盖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磨损追踪机构,还具有:
多个滑动部,分别形成于所述压板及所述支撑环上,且相互抵接并滑动;
第2按压部件,朝圆周方向按压所述支撑环,以使所述支撑环相对所述压板进行相对旋转;其中:
所述滑动部由沿圆周方向倾斜的倾斜面而成;
所述第2按压部件通过使所述支撑环根据所述移动部件的移动量进行旋转,使所述支撑环朝远离所述压板的方向移动。
1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离合器盖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磨损追踪机构,还具有:
多个滑动部,分别形成于所述压板及所述支撑环上,且相互抵接并滑动;
第2按压部件,朝圆周方向按压所述支撑环,以使所述支撑环相对所述压板进行相对旋转;其中:
所述滑动部由沿圆周方向倾斜的倾斜面而成;
所述第2按压部件通过使所述支撑环根据所述移动部件的移动量进行旋转,使所述支撑环朝远离所述压板的方向移动。
1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离合器盖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磨损追踪机构,还具有:
多个滑动部,分别形成于所述压板及所述支撑环上,且相互抵接并滑动;
第2按压部件,朝圆周方向按压所述支撑环,以使所述支撑环相对所述压板进行相对旋转;其中:
所述滑动部由沿圆周方向倾斜的倾斜面而成;
所述第2按压部件通过使所述支撑环根据所述移动部件的移动量进行旋转,使所述支撑环朝远离所述压板的方向移动。
2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离合器盖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磨损追踪机构,还具有:
多个滑动部,分别形成于所述压板及所述支撑环上,且相互抵接并滑动;
第2按压部件,朝圆周方向按压所述支撑环,以使所述支撑环相对所述压板进行相对旋转;其中:
所述滑动部由沿圆周方向倾斜的倾斜面而成;
所述第2按压部件通过使所述支撑环根据所述移动部件的移动量进行旋转,使所述支撑环朝远离所述压板的方向移动。
2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离合器盖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磨损追踪机构,还具有:
多个滑动部,分别形成于所述压板及所述支撑环上,且相互抵接并滑动;
第2按压部件,朝圆周方向按压所述支撑环,以使所述支撑环相对所述压板进行相对旋转;其中:
所述滑动部由沿圆周方向倾斜的倾斜面而成;
所述第2按压部件通过使所述支撑环根据所述移动部件的移动量进行旋转,使所述支撑环朝远离所述压板的方向移动。
2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离合器盖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磨损追踪机构,还具有:
多个滑动部,分别形成于所述压板及所述支撑环上,且相互抵接并滑动;
第2按压部件,朝圆周方向按压所述支撑环,以使所述支撑环相对所述压板进行相对旋转;其中:
所述滑动部由沿圆周方向倾斜的倾斜面而成;
所述第2按压部件通过使所述支撑环根据所述移动部件的移动量进行旋转,使所述支撑环朝远离所述压板的方向移动。
CN201180045306.3A 2010-09-24 2011-08-08 离合器盖组件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15454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213845 2010-09-24
JP2010213845A JP4834783B1 (ja) 2010-09-24 2010-09-24 クラッチカバー組立体
PCT/JP2011/068027 WO2012039202A1 (ja) 2010-09-24 2011-08-08 クラッチカバー組立体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54548A CN103154548A (zh) 2013-06-12
CN103154548B true CN103154548B (zh) 2015-11-25

Family

ID=454181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45306.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154548B (zh) 2010-09-24 2011-08-08 离合器盖组件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453539B2 (zh)
JP (1) JP4834783B1 (zh)
CN (1) CN103154548B (zh)
DE (1) DE112011103183T5 (zh)
WO (1) WO201203920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962996B2 (ja) * 2010-07-06 2012-06-27 株式会社エクセディ クラッチカバー組立体
FR3010159B1 (fr) * 2013-09-05 2015-08-21 Valeo Embrayages Dispositif d'embrayage a rattrapage d'usure
DE102014202422A1 (de) * 2014-02-11 2015-08-13 Zf Friedrichshafen Ag Betätigungseinheit für eine Kupplung
US20150240883A1 (en) * 2014-02-21 2015-08-27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Clutch assembly having a clamp spring
EP3885597A1 (de) * 2020-03-25 2021-09-29 Flender GmbH Kupplung und verfahren zum berührungslosen erfassen von verschleiss an der kupplung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133A (zh) * 1993-05-26 1996-04-10 卢克摩擦片和离合器有限公司 摩擦离合器
CN1120135A (zh) * 1994-07-15 1996-04-10 菲希特尔及萨克斯有限公司 分开式飞轮装置
CN1426513A (zh) * 2000-04-10 2003-06-25 卢克摩擦片和离合器两合公司 离合器组
CN201053453Y (zh) * 2007-03-05 2008-04-30 麻城市飞碟离合器有限公司 恒压自调补偿式膜片离合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326408B1 (ko) * 1992-12-22 2002-10-31 룩라멜렌운트쿠플룽스바우베타일리궁스카게 마찰클러치
US5566804A (en) * 1994-06-21 1996-10-22 Dana Corporation Automatically adjusting friction torque device
JPH08135678A (ja) * 1994-11-11 1996-05-31 Toyota Motor Corp 摩擦クラッチ
GB9518991D0 (en) * 1995-09-16 1995-11-15 Automotive Products Plc Automatically adjusting clutch
FR2739159B1 (fr) * 1995-09-21 1997-11-28 Valeo Moyens a rampes pour dispositif de rattrapage de jeu destine a equiper un embrayage a friction, notamment pour vehicule automobile
DE19625107C1 (de) * 1996-06-24 1998-03-05 Mannesmann Sachs Ag Druckplattenanordnung für eine Kraftfahrzeugreibungskupplung mit automatischem Verschleißausgleich
JP3389457B2 (ja) * 1996-12-13 2003-03-24 株式会社エクセディ クラッチカバー組立体
FR2765288B1 (fr) * 1997-06-17 1999-10-01 Valeo Embrayage a friction a dispositif de rattrapage d'usure des garnitures de friction, en particulier pour vehicule automobile
JP2000002267A (ja) * 1998-06-17 2000-01-07 Exedy Corp クラッチカバー組立体
JP3840997B2 (ja) * 2001-03-29 2006-11-01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クラッチの制御装置
JP2003028193A (ja) * 2001-07-12 2003-01-29 Exedy Corp クラッチカバー組立体
DE10247013A1 (de) * 2002-10-09 2004-04-22 Zf Sachs Ag Druckplattenbaugruppe für eine Reibungskupplung
JP4412153B2 (ja) * 2004-11-16 2010-02-10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クラッチ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133A (zh) * 1993-05-26 1996-04-10 卢克摩擦片和离合器有限公司 摩擦离合器
CN1120135A (zh) * 1994-07-15 1996-04-10 菲希特尔及萨克斯有限公司 分开式飞轮装置
CN1426513A (zh) * 2000-04-10 2003-06-25 卢克摩擦片和离合器两合公司 离合器组
CN201053453Y (zh) * 2007-03-05 2008-04-30 麻城市飞碟离合器有限公司 恒压自调补偿式膜片离合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54548A (zh) 2013-06-12
DE112011103183T5 (de) 2013-06-27
JP4834783B1 (ja) 2011-12-14
US20130168200A1 (en) 2013-07-04
US9453539B2 (en) 2016-09-27
WO2012039202A1 (ja) 2012-03-29
JP2012067857A (ja) 2012-04-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154548B (zh) 离合器盖组件
US8602900B2 (en) Torque fluctuation absorber
JP4978321B2 (ja) トルク変動吸収装置
CN102678818B (zh) 扭矩波动吸收器
JP4489822B2 (ja) フライホイール組立体
CN103052822A (zh) 离合器盖组件
CN103080587B (zh) 离合器盖组件
KR101376783B1 (ko) 트윈 매스 댐퍼를 구비한 토크 컨버터
US20150053527A1 (en) Torque variation absorber device and transmission
CN102959263B (zh) 离合器盖组件
JP6331991B2 (ja) クラッチ装置
JP2002181131A (ja) トルク伝達装置
JP5143658B2 (ja) ダンパ装置及びダンパスプリング
JP6708004B2 (ja) ダンパ装置
JP2014181753A (ja) ダンパ装置
US20210190151A1 (en) Progressivity device for a friction clutch disc, and friction clutch disc incorporating such a device
JP4194103B2 (ja) 多重摩擦部材を有するクラッチダンパディスクアセンブリ
JP4950776B2 (ja) 捩り振動低減装置
KR101903882B1 (ko) 더블클러치 어셈블리
JP2005282651A (ja) 捩り振動低減装置
JP5835550B2 (ja) トーショナルダンパ
CN113007232A (zh) 用于离合器摩擦盘的渐进装置和集成这种装置的离合器摩擦盘
JP2023143430A (ja) ダンパ
EP1666751B1 (fr) Embrayage, notamment pour véhicule automobile, de type comportant un mécanisme comprenant un couvercle perfectionné.
JP2010084933A (ja) 捩り振動低減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125

Termination date: 2021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