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40696B - 离合器装置 - Google Patents

离合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140696B
CN103140696B CN201080068312.6A CN201080068312A CN103140696B CN 103140696 B CN103140696 B CN 103140696B CN 201080068312 A CN201080068312 A CN 201080068312A CN 103140696 B CN103140696 B CN 10314069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utch
ring
friction disc
disc support
bea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6831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140696A (zh
Inventor
D·霍夫施泰特尔
O·诺尔
J·阿诺尔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and Co KG
Original Assignee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and Co K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and Co KG filed Critical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and Co KG
Publication of CN1031406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4069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14069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4069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13/00Friction clutches
    • F16D13/58Details
    • F16D13/60Clutching elements
    • F16D13/64Clutch-plates; Clutch-lamellae
    • F16D13/68Attachments of plates or lamellae to their supports
    • F16D13/683Attachments of plates or lamellae to their supports for clutches with multiple lamella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5/00Fluid-actuated clutches
    • F16D25/08Fluid-actuated clutches with fluid-actuated member not rotating with a clutching member
    • F16D25/082Fluid-actuated clutches with fluid-actuated member not rotating with a clutching member the line of action of the fluid-actuated members co-inciding with the axis of rotation
    • F16D25/087Fluid-actuated clutches with fluid-actuated member not rotating with a clutching member the line of action of the fluid-actuated members co-inciding with the axis of rotation the clutch being actuated by the fluid-actuated member via a diaphragm spring or an equivalent array of lev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5/00Fluid-actuated clutches
    • F16D25/10Clutch systems with a plurality of fluid-actuated clutch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300/00Special features for couplings or clutches
    • F16D2300/12Mounting or assembl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300/00Special features for couplings or clutches
    • F16D2300/26Cover or bell housings;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thereof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Operated Clutches (AREA)
  • Hydraulic Clutches, Magnetic Clutches, Fluid Clutches, And Fluid Joints (AREA)

Abstract

离合器装置,用于具有一个驱动单元和一个随后布置的变速器的传动系,该离合器装置具有至少一个、优选两个片式离合器(K1,K2),所述片式离合器各自具有一个输入侧的和一个输出侧的摩擦片支架(701,708)以及在轴向上交替的摩擦片(11,12)。附加地设有各一个用于所述片式离合器的回位弹簧(713,710),用来自动打开所述片式离合器,还设有用来消除操纵所述片式离合器时出现的力的张力罐(31)。该离合器装置具有用来将其中一个摩擦片支架相对于所述张力罐(31)在轴向上锁定的挡圈(722)。根据本发明,在装配位置中在待锁定的所述摩擦片支架相对于所述张力罐(31)克服所述回位弹簧(713,710)的弹簧力相对运动之后,所述挡圈(722)能从径向外部装入到固定槽(720)中,其中,该挡圈在使用位置中布置在构成径向外部的止挡的袋(724)中。因此难以在离心力作用下伸展的袋(724)可以给容易在离心力作用下伸展的挡圈提供一个径向止挡,从而即使在结构空间很小的情况下也能可靠固定部件。

Description

离合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离合器装置,例如多片离合器装置,尤其是湿式双离合器,可用于具有一个驱动单元和一个布置于离合器装置下游的变速器的传动系,所述离合器装置可以与驱动单元的驱动轴直接或者间接相连,并且可以将其容纳在并不跟随驱动单元的驱动轴旋转的离合器罩壳中。
背景技术
DE102006049731就公开了这样一种湿式双离合器,以杠杆操纵离合器,操纵装置具有可以电动或液压操纵的扭杆。这种已知的双离合器通过输入侧摩擦片支架、推力轴承和固定连接在离合器罩壳上的离合器盖支撑操纵装置所产生的操纵力,为此要将输入侧摩擦片支架、推力轴承和离合器盖的尺寸设计得很厚重,同时相应的操纵力取决于所要传递的扭矩。当扭矩增大时,则需要相应较高的操纵力,并且尤其要将离合器盖的尺寸设计得很厚重。这就需要有很大的结构空间,从而使得例如固定部件所需的结构空间缺失,并且必须采取替代固定方法,但是其固定作用仍然可能会在离合器装置工作过程中出现作用力时受到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是提供一种即使在结构空间很小的情况下也能可靠固定部件的离合器装置。
采用具有权利要求1所述特征的离合器装置,即可解决本发明的任务。从属权利要求所述均为本发明的首选实施方式。
本发明所述的离合器装置用于具有一个驱动单元和一个随后布置的变速器的传动系,包括至少一个、优选包括两个片式离合器,所述片式离合器各自具有输入侧的和输出侧的摩擦片支架,并且在轴向上具有交替的摩擦片。此外还提供一个用于自动打开片式离合器的回位弹簧以及一个用于将操作片式离合器时出现的力消除的张力罐。离合器装置具有一个用来将其中一个摩擦片支架相对于张力罐在轴向上锁定的挡圈。按照本发明所述,在装配位置中使得待锁定的摩擦片支架相对于张力罐克服回位弹簧的弹簧力相对运动之后,挡圈能从径向外部装入到固定槽中,在使用位置中所述挡圈布置在构成径向外部的止挡的袋中。
由于并非从径向内部、而是从径向外部装入挡圈,因此可以将径向内部朝向挡圈的结构空间用于其它部件,从而可以将离合器装置的尺寸设计得更小、更加紧凑,所需的结构空间比较少。同时可通过袋保证挡圈即使在最大允许转速下也不会由于离心力作用而脱离固定槽,并且不会丧失其锁定作用。这里利用了这样的认识:可以通过相应片式离合器的回位弹簧在片式离合器的打开方向提供额外的弹簧行程,使得在装配位置中可以在袋的轴向外侧装入挡圈,从而保证了可以便捷装配。同时回位弹簧可自动压迫挡圈进入袋使其进入使用位置中,从而能够以防脱落方式将挡圈布置在某个定义的位置中,尤其能够以防脱落方式将其布置在径向。同时利用了这样的认识:由于需要径向可变性,因此挡圈是由比较柔软、易于伸展的弹簧板制成的,而能够形成袋的其余部件则可以由刚性明显较大的材料制成。因此难以在离心力作用下伸展的袋可以给容易在离心力作用下伸展的挡圈提供一个径向止挡,从而即使在结构空间很小的情况下也能可靠固定部件。
张力罐类似于离合器盖可以吸收力,例如可以消除通过相应轴承传递给片式离合器操纵装置和/或者传递给离合器罩壳的力。致动弹簧可以支承在张力罐上,尤其可将致动弹簧设计成碟形弹簧。用来轴向移动片式离合器摩擦片的操纵杆还可以支承在张力罐上,所述张力罐尤其可以构成操纵杆的止挡和/或者摆动点。同时张力罐可以在离合器装置之内形成湿腔的边界,不必为此使用离合器罩壳。可以使得输入侧摩擦片支架以不可转动的方式与驱动轴尤其是内燃发动机的曲轴相连,而输出侧摩擦片支架则可以与变速器输入轴尤其是双离合器变速器输入轴相连。可以将输入侧摩擦片支架(“外摩擦片支架”)布置在输出侧摩擦片支架(“内摩擦片支架”)的径向外部,也可以选择将输入侧摩擦片支架(“内摩擦片支架”)布置在输出侧摩擦片支架(“外摩擦片支架”)的径向内部。特别优选采用可以在径向将其嵌套并且尤其可以将其相互同轴布置的两个片式离合器。
摩擦片支架尤其具有将挡圈安装于其中的固定槽,从而便于以插装方式将挡圈安装到摩擦片支架尤其是外摩擦片支架上。在生产摩擦片支架时可以用切削或者无屑加工方式形成固定槽。
张力罐最好构成袋。特别优选将袋与张力罐一体地构成,尤其以冲压或者模压张力罐的方式制成袋。可以通过适当的张力罐成形方式形成袋,不需要之后利用额外的紧固件将附加部件与张力罐固定在一起来形成袋。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通过套装在张力罐上的捕捉环形成袋,这样可以简化张力罐的成形。捕捉环优选具有一个朝向径向内部弯曲的、用于将挡圈轴向固定在捕捉环之内的固定凸肩,尤其应可将固定凸肩插入到张力罐的对应凹槽中。可以通过固定凸肩在轴向确定性地定位捕捉环,不需要为此使用额外的紧固件。同时可以将挡圈固定在捕捉环之内,不需要固定凸肩在整个圆周范围内包围挡圈,只要固定凸肩在某一部位以防脱落方式包围挡圈即可。还可以将弯曲的固定凸肩插入到张力罐中,从而可以在圆周方向避免相对运动。
在使用位置中特别优选由回位弹簧将挡圈压在轴向止挡上,这样回位弹簧就能迫使挡圈和摩擦片支架进入某个定义的位置中,从而保证用于操纵片式离合器的确定性运动特性不会因为将摩擦片支架与张力罐固定在一起而受到影响。
袋在离心力作用下尤其具有比挡圈更小的伸展,袋的径向伸展在最大允许转速下小于静止状态下挡圈在固定槽中的插入深度。如此计算所用材料的尺寸,就能可靠避免挡圈从固定槽中意外滑脱。如果由于所选材料的原因而无法忽略袋在离心力作用下的伸展效应,则尤其要对此加以考虑。
一个另外的片式离合器的一个另外的摩擦片支架特别优选在径向外部包围张力罐,将一个另外的挡圈从径向内部装入到该另外的摩擦片支架内的一个另外的固定槽中,并且由一个另外的回位弹簧将挡圈压在一个另外的轴向止挡上,这样也能很容易将第二个片式离合器与张力罐固定在一起。作为补充或替代方案,与张力罐相连的另一个摩擦片支架的部件构成径向外部的止挡和用于第一个片式离合器的挡圈的袋,这样就能通过另一个摩擦片支架替代张力罐的凸肩或捕捉环构成袋。
以下将根据首选实施例结合相应的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解释。
附图说明
附图1第一种实施例所述双离合器的半剖面图,
附图2当操纵附图1所示的双离合器时,布置于径向内部的片式离合器K2的内部传力路径示意图,
附图3附图1和附图2所示双离合器的轴承示意图,
附图4另一种实施例所述双离合器的无间隙摩擦片支架的半剖面图,
附图5和6已安装的摩擦片支架示意图,
附图7另一种实施例所述具有内部封闭传力路径和双环活塞操纵装置(“CSC”)的双离合器的半剖面图,
附图8另一种实施例所述双离合器的半剖面图,包括一个固定于变速器轴上的湿式双离合器,在供油装置中有轴向间隙补偿,
附图9另一种实施例所述双离合器的半剖面图,包括一个轴向浮动支承的具有径向供油装置的湿式双离合器,
附图10另一种实施例所述双离合器的半剖面图,包括另一个轴向浮动支承的双离合器,这里有一个柔性盘轴承,
附图11另一种实施例所述双离合器的半剖面图,包括另一个轴向浮动支承的双离合器,这里有一个柔性盘轴承和一个导向销,
附图12另一种实施例所述具有干式双质量飞轮(ZMS)的双离合器的半剖面图,
附图13另一种实施例所述具有干式双质量飞轮(ZMS)的双离合器的半剖面图,省略了外侧离合器K1的外摩擦片支架与离合器盖之间的推力轴承,
附图14另一种实施例所述具有内部封闭传力路径和湿式双质量飞轮(ZMS)以及离心配种(FKP)的双离合器的半剖面图,
附图15另一种实施例所述具有内部封闭传力路径和湿式双质量飞轮(ZMS)以及离心摆(FKP)的双离合器的半剖面图,省去了附图14所示的夹紧片或夹爪,
附图16附图12或附图13所示片式离合器K1的摩擦片支架与张力罐的固定方式的剖面节点详图,
附图17片式离合器K1的外摩擦片支架与张力罐的另一种固定方式的剖面节点详图,以及
附图18片式离合器K2的外摩擦片支架与张力罐的固定方式的剖面节点详图。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1所示两个径向嵌套的湿式片式离合器K1和K2构成的双离合器1,将其中的离合器K1布置在径向外部,并且将离合器K2布置在进行内侧。由连接在离合器1前面的(图中没有单独绘出,以下也称作ZMS)双质量飞轮的输出毂2驱动双离合器1。将湿腔4与干腔5分开的离合器盖3位于该双质量飞轮(ZMS)和双离合器1之间。优选通过O形密封圈6或者其它静密封元件在离合器盖3朝向布置在传动系下游的(没有单独绘出)变速器的变速器壳体7实现静密封6。优选通过一个作为动态密封元件的径向轴密封圈8朝向双离合器1实现密封。
通过花键将双质量飞轮(ZMS)的输出毂2以不可转动的方式与离合器毂9相连。离合器毂9与外侧径向嵌套径向嵌套布置的离合器K1的输入侧摩擦片支架10相连。也可以一体地构成离合器毂9和输入侧摩擦片支架10。片式离合器K1的输入侧摩擦片支架10(=输入侧外摩擦片支架10)和与其以不可转动方式相连的离合器毂9通过向心轴承16径向支承在第一个变速器输入轴15(实心轴)上。输入侧摩擦片支架10包括一些花键区,外侧片式离合器K1的摩擦片组的输入侧摩擦片均悬置于这些花键区上,从而使得输入侧外摩擦片11不可转动并且可以轴向移动。输入侧外摩擦片11与输出侧外摩擦片12交替排列,输入侧外摩擦片11与交替排列的输出侧外摩擦片12共同构成离合器K1的摩擦片组。输出侧外摩擦片12以不可转动并且而已轴向移动的方式与外侧片式离合器K1的输出侧外摩擦片支架13相连。片式离合器K1的输出侧外摩擦片支架13包括一个盘毂14,该盘毂与(图中没有单独绘出的)双离合器变速器的第一变速器输入轴15相连。
外侧片式离合器K1的输入侧摩擦片支架10通过悬置于该支架中的连接片17与布置在径向内部的片式离合器K2的输入侧内摩擦片支架18相连。将布置在径向内部的片式离合器K2的输入侧内摩擦片以不可转动并且可以轴向移动的方式悬置于输入侧内摩擦片支架的花键区中。布置在径向内部的离合器K2的这些输入侧内摩擦片与那些以不可转动并且可以轴向移动的方式布置在片式离合器K2的输出侧内摩擦片支架19上的输出侧内摩擦片交替排列。输出侧内摩擦片支架19具有一个盘毂区域,在盘毂区域上将输出侧内摩擦片支架19与第二变速器输入轴20(被设计成空心轴)相连。
通过波形弹簧21(如有结构设计需要,也可通过连接件22)经由推力轴承23的垫片朝向布置在径向外部的片式离合器K1的输出侧外摩擦片支架13压迫布置在径向内部的片式离合器K2的输出侧内摩擦片支架19。也可以使用例如碟形弹簧组之类的弹性元件替代波形弹簧。再次经由另一个推力轴承24的垫片朝向布置在径向外部的片式离合器K1的输入侧外摩擦片支架10或者朝向离合器毂9压迫布置在径向外部的片式离合器K1的输出侧外摩擦片支架13。再次经由另一个推力轴承25朝向通过锁止元件26支承在变速器壳体7上的离合器盖3压迫布置在径向外部的片式离合器K1的输入侧外摩擦片支架10。尤其如附图1所示,优选将轴承23、24、25设计成(滚针)推力轴承。连接件22经过适当设计,使得冷却油的流动路径可以在输出侧摩擦片支架之间。
按照本发明所述,将变速器输入轴15、20同轴并且相互嵌套布置,外侧变速器输入轴20通过推力轴承38支承在壳体7中,内侧变速器输入轴15通过轴承支承在外侧空心轴20中。
双离合器1还包括一个操纵装置27作为两个片式离合器K1和K2的中央离合器分离机构,具有一个通过轴承凸起部29支承在变速器壳体7上的壳体28。按照本发明所述设计成双环活塞接合机构(也称作双CSC,CSC表示’ConcentricSlaveCylinder’)的操纵装置27包括两个相互同心布置的圆环形活塞31、32。
附图1至4中所示类型的操纵装置27所表现的是两个圆环形活塞31、32可以在其中依次滑离的一种实施方式。离合器K1的外侧活塞31的内径同时就是离合器K2的内侧活塞的密封面。可想而知,也可以选用另一种实施方式:通过一个圆环形连接片将两个活塞相互分开,密封可以在连接片上滑动。采用这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可以通过密封排除活塞31、32的相互影响。
操纵装置27的上述可行实施方式仅供参考。例如也可以采用另一种横断面形状和/或者多个沿着圆周分布的活塞替代环形活塞。同样也可以采用电动或者机电式分离机构替代活塞/缸单元。此外也可以采用机械操纵装置,尤其是杠杆操纵装置。
按照本发明所述,将环形活塞31、32的活塞密封设计成通过形锁合连接与相应活塞相结合的弹性体密封。可想而知,例如可将活塞中的锥形槽作为形锁合连接,将弹性体密封的相应弹簧或者弹性体密封本身埋入在锥形槽中。可想而知也可以选用例如PTFE材质的嵌入式密封,或者直接在活塞上注射成型的弹性体密封。
接合机构壳体28容纳环形活塞31、32,接合机构壳体28中的孔(图中没有单独绘出)可用来通过压力油操纵活塞。
接合机构壳体28还可通过轴承凸起部29将活塞径向定位在离合器罩壳4之内。
操纵装置27的每一个操纵单元均通过操纵轴承33、34与传力装置相连,利用该传力装置将相应的操纵力传递给相应的片式离合器K1、K2。每一个传力装置均包括一个基本上刚性的压盘35A、35B,该压盘紧贴在相应的轴承33、34上。此时应注意:每个压盘均具有可导致一定弹簧作用的弹性。但是可以认为压盘“基本上是刚性的”,这涉及到双离合器的操纵力。此外每个传力装置均具有一个紧贴在相应压盘35A、35B上的杠杆弹簧36A、36B。杠杆弹簧36A、36B分别悬挂在相应片式离合器K1、K2的摩擦片支架上,该悬挂点形成杠杆弹簧的相应旋转点。以这些杠杆弹簧的杠杆比传递操纵单元所产生的操纵力。此外每一个传力装置还包括一个推块37A、37B,该推块紧贴在相应的杠杆弹簧36A、36B上,并且与相应片式离合器K1、K2的摩擦片组的摩擦片形成作用连接。推块将操纵力传递给片式离合器K1和K2的摩擦片组。将推块37A、37B在径向外部区域内悬置于相应输入侧摩擦片支架的花键中使其可以轴向移动,并且通过花键在径向将其定心。也可以将压盘布置在操纵轴承和摩擦片组之间,以通过压盘直接操纵的方式替代操纵力的杠杆传动方式,即杠杆比为1∶1。
在操纵装置27的壳体28上将一个推力轴承30(也称作“带盖轴承”)布置在外表面区域内,该推力轴承通过张力罐31与径向外部片式离合器K1的输入侧摩擦片支架10相连。一方面推力轴承/带盖轴承的内圈通过壳体28上形成的凸缘支承在壳体28上,另一方面推力轴承/带盖轴承的内圈以适当方式支承在张力罐31上,从而可以将片式离合器K1的输入侧摩擦片支架10所反馈的操纵力传递给壳体28。与张力罐31一起将操纵力传递给接合机构壳体28的推力轴承30优选通过卡口连接与接合机构壳体28相连。
当其中一个活塞或两个活塞受到压力作用时,就会朝向曲轴(在附图1中布置在双质量飞轮的输出毂左侧)运动,并且带动相应的压盘35A、35B操纵相应的杠杆弹簧36A、36B,杠杆弹簧则通过相应的推块37A、37B将操纵力传递到摩擦片组中。在布置于径向内部的离合器K2中,通过输入侧摩擦片支架18和连接件17(也称作连接片)将操纵力传递到布置于径向内部的片式离合器K2的输入侧摩擦片支架和布置于径向外部的片式离合器K1的输入侧摩擦片支架10之间。输入侧摩擦片支架10重又将操纵力传递给通过推力轴承30与接合机构壳体28相连的张力罐31。
在布置于径向外部的离合器K1中,直接通过输入侧摩擦片支架10将所传入的操纵力反馈到张力罐31并且经由推力轴承30反馈到接合机构壳体28。
本发明所述的双CSC可产生在驱动单元方向作用于压盘的压力,在壳体28中产生相应大小且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通过张力罐和推力轴承重新将大小相等且方向相同的操纵力反馈到壳体。由于推力轴承30将操纵力传递给接合机构壳体28,因此可在离合器1之内形成闭合的内部传力路径,在附图2中以虚线L1表示用于操纵片式离合器K2的操纵力传递路径。按照本发明所述,当径向供油时没有外力或者当轴向供油时几乎没有外力可用于操纵片式离合器K1和K2,因此离合器1不需要在离合器罩壳上或者在发动机侧支撑操纵力。
通过与离合器罩壳相连的管配件将液压介质(操纵模块)供应给操纵装置。
接合机构壳体28在离合器罩壳4之内具有一个扭矩支撑,从而使得推力轴承30之内的轴承摩擦不会导致接合机构壳体28旋转。这里可以使用连接到压力供应装置的配件作为扭矩支撑。也可选择通过在装配离合器时伸入到离合器罩盖底板中的轴颈或类似的构件进行独立支撑。
在附图3中以箭头P1至P5表示附图1所示实施例中离合器1的径向和轴向轴承。
在径向观察,双离合器1中以发动机转速旋转的所有部件在变速器侧均支承在接合机构壳体28上,在发动机侧均支承在实心轴15上。箭头P1在这里表示布置于径向外部的片式离合器K1的输入侧摩擦片支架10和接合机构壳体28上与该构件相连的部件的支撑。如箭头P2所示,接合机构壳体28又通过轴承凸起部29支撑在(变速器壳体上的)罩壳底板上。轴承凸起部29可在实心轴15和变速器侧轴承座之间进行角度补偿。实心轴15在发动机侧通过轴承16支承布置于径向外部的离合器K1的输入侧摩擦片支架10,如箭头P3所示。通过安装在轴上的盘毂/毂区域径向支承以实心轴和空心轴15、20的相应变速器输入转速旋转的离合器部件14、19。
可以通过外侧变速器输入轴上的径向支撑、优选通过布置于外侧变速器输入轴上的向心轴承替换轴承凸起部29。
在轴向观察,离合器1支承在离合器盖3上,由波形弹簧21施加支承力。以箭头P4和P5表示轴向支承点。波形弹簧21支承在安装于空心轴20上的挡圈以及片式离合器K2的输出侧摩擦片支架19的盘毂上。片式离合器K2的输出侧摩擦片支架19通过间隔垫圈将该轴向力传递到位于输出侧摩擦片支架13或者位于其盘毂区域14上的滚针推力轴承23。片式离合器K1的输出侧摩擦片支架13又通过滚针推力轴承24支承在离合器K1的输入侧摩擦片支架10上,该摩擦片支架通过另一个滚针轴承25支承在离合器盖3上。离合器系统1因此始终与离合器盖3对齐。可以通过波形弹簧21补偿轴向振动和误差。也可以将滚针推力轴承23、24、25替换成止推垫圈。即使为其它类型的操纵力传递路径,也可以使用本发明所述离合器1的上述轴向支承方式,不依赖于以上所述的内部封闭传力路径,并且泛泛而言是一种可以独立应用于(湿式)双离合器的解决方案。
附图4所示为本发明所述多片离合器装置的另一种实施例,其操纵力传递路径方案完全等同于以上所解释的实施例。因此以上所述关于操纵装置的所有特征在附图1至3以及附图4所示的实施例之间均一致。此外这里重又采用了轴承凸起部,以便将操纵机构壳体28径向支承在变速器壳体7上并且补偿轴偏差。附图4所示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区别就在于用来消减源自发动机的旋转不均匀性的元件:双质量飞轮(ZMS)和/或者离心摆。按照附图4所示的实施例,不仅将双质量飞轮(ZMS)39而且也将离心摆40布置在离合器罩壳4中,也就是布置在通过离合器盖41将其与干腔分开的湿腔中。离合器盖41并不用来轴向支承离合器,而是仅仅通过密封装置6以及8将湿腔4和干腔5分开。
双质量飞轮(ZMS)39包括初级侧双质量飞轮片42,该双质量飞轮片呈碗状,并且在其径向内部区域中具有一个导向销43,该导向销伸入到曲轴的凹进部分44中并且将初级侧双质量飞轮片定心。初级侧双质量飞轮片42在其径向外部区域中具有将弹簧元件容纳在其中的袋形区域,没有与这些袋接触的蓄能器46末端区域则与次级侧双质量飞轮片47形成作用连接。次级侧双质量飞轮法兰47通过铆钉49与基本上呈圆柱形的齿板48相连,所述齿板48作为布置于径向外部的离合器K1的输入侧摩擦片支架。
输入侧摩擦片支架48通过连接片50与布置于径向内部的片式离合器K2的输入侧摩擦片支架51相连。此外该连接片50还与离心摆40相连(本发明:整体成形),从而使得双质量飞轮(ZMSA)39和离心摆40共同与齿板48相连(优选通过铆钉49相连)并且因此而相互平行。
齿板48通过张力罐52与(如之前所述)布置在接合机构壳体28上的推力轴承53相连。
以不可转动的方式将片式离合器K1的输出侧摩擦片支架54布置在空心轴15上。以不可转动的方式将片式离合器K2的输出侧摩擦片支架55布置在空心轴20上。通过与锁止元件21A和连接元件22相结合的波形弹簧21经由推力轴承朝向输出侧摩擦片支架54对片式离合器K2的输出侧摩擦片支架54预加载荷。经由另一个推力轴承朝向初级侧双质量飞轮法兰42(也称作“双质量飞轮片”)对片式离合器K1的输出侧摩擦片支架54施加载荷。将通过螺栓连接57与柔性盘58相连的驱动盘56固定布置在初级侧双质量飞轮片42上,所述柔性盘通过另一个螺栓连接59与曲轴45相连。
操纵装置27又包括一些在本发明中设计成活塞/缸单元的操纵单元,如前所述,这些操纵单元各自通过压盘、杠杆弹簧和推块构成的传力装置作用于片式离合器K1和K2的相应摩擦片组。
附图4所示的离合器100通过柔性盘58连接到内燃发动机上。驱动盘56和初级侧双质量飞轮片直接相互连接(优选不漏油),并且具有在轴向连接于其间的离合器盖41与径向轴密封圈8。
双质量飞轮的初级侧部件通过导向销43直接支承在曲轴45上。
按照本发明所述,双质量飞轮的次级侧法兰47同时也是片式离合器K1的端部摩擦片。
将片式离合器K1的输入侧摩擦片支架48(如前所述)设计成铆接型式。
附图5和6中所示为铆接式摩擦片支架的实施例。
附图5所示为装配后的摩擦片支架134(类似于附图4的输入侧摩擦片支架)的剖面节点详图。由法兰部件113a、支承盘136和轴向布置于其间的轴向分布连接元件190构成摩擦片支架134。在附图所示的实施例中,连接元件190由预弯的钣金件191构成,所述钣金件具有轴向延伸的铆钉销192、193,铆钉销穿过法兰部件113a或支承盘136中相应的开口194、195并且从外侧朝向这些铆死。指向圆周方向的钣金件191的末端朝向径向内部折边或弯曲形成齿面196,从而在钣金件191的横断面中形成一个齿廓,摩擦片138悬挂在该齿廓上,这些摩擦片具有与其互补的外轮廓197,从而将摩擦片138在摩擦片支架134上定心,并且可将摩擦片支架134上的扭矩传递给摩擦片138。摩擦片138与那些以不可转动并且能够轴向有限移动的方式悬挂在输出侧摩擦片支架142上的摩擦片140交替堆叠。
附图6所示装配状态下的摩擦片支架135a为上述摩擦片支架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摩擦片支架135a的连接元件190类似于附图5所示铆接在端部摩擦片172a和支承盘136之间的的连接元件198。此外附图6还表现出具有轴向加长销186的连接元件190a,该销例如可在多个圆周位置上替代附图5所示的连接元件190,从而使得摩擦片支架134能够抓住摩擦装置185,方法是销钉186在圆周方向相对于离合器总成的壳体带动摩擦环187,并且以此控制摩擦装置。
按照附图4中所示的实施例,各个齿板均具有两个不同的长度,并且交替分布在圆周范围内。较短的齿板与片式离合器K1和K2的输入侧摩擦片支架48和51的连接片50铆接在一起。较长的齿板与将操纵力反馈给接合机构壳体28的张力罐52相连。通过这些阶梯式齿板以没有扭振间隙的方式将离心摆连接到双质量飞轮的次级侧法兰上。这样就使得张力罐52以形锁合和力锁合方式与片式离合器K1的输入侧摩擦片支架48相连,并且能够吸收所出现的操纵力。
附图7所示为湿式双离合器,具有内部封闭传力路径,通过经由带盖轴承安装到离合器中作为固定于壳体上的CSC的双环活塞接合机构进行操纵,其原理构造相当于附图1所示的实施例。如以下所述,双环活塞接合机构的活塞将接合力经由调整垫圈传入到片式离合器K1、K2的摩擦片组中。内侧离合器K2的操纵力经由外摩擦片支架(=输入侧摩擦片支架)和中间隔条(=连接片214)流向外侧离合器的外摩擦片支架,操纵力从这里经由挡圈229和离合器盖220(=张力罐)回流到带盖轴承221,带盖轴承将操纵力经由挡圈230回传到CSC中,从而封闭传力路径。外侧离合器K1的操纵力在摩擦片组后面经由外摩擦片支架211、挡圈229、离合器盖220、带盖轴承221和带盖轴承与CSC壳体之间的挡圈230返回,因此在操纵时不会将力传递到周围环境中。
附图7所示为轿车或卡车之类的汽车(图中没有详细表示的)驱动单元与传动轴200(这里:内燃发动机与曲轴)之间的传动系局部详图,所述传动轴与双质量飞轮的输入侧201相连,该输入侧201也支承起动机齿圈202,并且在输入侧201的径向内部区域中提供一个用于容纳弹簧元件204(通常为弧形弹簧)基本上封闭的容纳区203。双质量飞轮的输出部件205伸入到弧形弹簧204中,所述双质量飞轮输出部件205与一个附加旋转质量206铆接在一起。双质量飞轮输出侧205在径向内部与法兰区域207相连,该法兰区域径向内部有一个花键,该花键与离合器毂208的径向外部花键啮合。双质量飞轮输出侧上的法兰207和作为以下还将详细描述的湿式双离合器输入侧的离合器毂208之间的花键是与发动机相连的双质量飞轮(发动机组件)和与变速器相连的湿式双离合器(变速器组件)之间的装配分界面,在其中采用不可转动且轴向可以移动的连接。在径向内部利用向心轴承209的轴承座(这里是滚针轴承套)形成离合器毂208,离合器股208通过轴承209轴向支承在内侧的变速器输入轴210上。所述轴承209的外圈固定在离合器毂208中,滚动体直接在变速器输入轴210的相应圆周面上滚动。
离合器毂208与径向外部径向嵌套布置的片式离合器K1的输入侧摩擦片支架211以轴向固定并且不可转动的方式相连(这里是焊接),还将一个套筒状构件212夹在输入侧摩擦片支架211和离合器毂208之间,所述套筒状构件提供径向轴密封圈所需的滚动面,该密封圈对离合器盖213和双质量飞轮输出法兰之间的密封部位进行密封。
外输入侧摩擦片支架211通过连接片214与径向内部径向嵌套布置的离合器K2的内输入侧摩擦片支架215相连。输入侧摩擦片支架211、215和连接片214之间的相应连接如以上所述。
外侧片式离合器K1的输出侧摩擦片支架216通过在相应法兰区域内形成的轴向花键与内侧变速器输入轴210以不可转动、但仍然可以轴向移动的方式相连。
布置在径向内部的片式离合器K2的外输出侧摩擦片支架217同样通过在相应法兰区域内形成的轴向花键与外侧变速器输入轴218以不可转动、但仍然可以轴向移动的方式相连。在与离合器K2的输出侧摩擦片支架焊接在一起的盘毂区域内形成相应的花键,所述盘毂区域还具有构成流动通道217A的突出部分或凹进部分,可让冷却油在片式离合器K1和K2的输出侧摩擦片支架之间流过。
此外还将一个波形弹簧219之类的弹簧元件布置在盘毂区域217和空心轴218之间,以便通过片式离合器K1的输出侧摩擦片支架上的推力轴承并且通过离合器毂208上的另一个推力轴承将片式离合器K2的盘毂区域/输出侧摩擦片支架预紧。离合器毂208又通过片式离合器K1的输入侧摩擦片支架211和张力罐220结合使用带盖轴承221轴向支承在CSC的壳体222上。通过基本上呈刚性的、类似于加工机床中用来夹紧工件的夹爪或者夹紧片的杯形构件223将CSC的壳体223夹紧在罩壳底板224上。也可以选用以弹性方式预紧杯形的构件223。相当于夹爪/夹紧片的构件223可用来夹紧供油装置224,可利用供油装置将机油转送给CSC和其中的活塞缸单元。
CSC中的这些活塞缸单元均通过操纵轴承与基本上呈刚性的压盘226、227相连,当对活塞缸单元施加压力时,这些压盘就会以1∶1的杠杆比作用于片式离合器K1和K2的相应摩擦片组。
将用来调整片式离合器K1和K2的摩擦片组间隙的调整垫圈228、229布置在基本上呈刚性的压盘226、227和操纵轴承之间,以布置在径向内部的片式离合器K2的压盘227为例,可以从压盘形成一些用来径向定位调整垫圈的舌片。
通过在连接片214上形成的颈部区域径向引导片式离合器K2的压盘227,所述颈部区域对应于压盘227的圆柱形区域。
此外连接片214还包括一些舌片,在片式离合器的打开方向对压盘227施加负荷的回位弹簧支承在这些舌片上。
通过在张力罐220上形成的圆柱形区域径向引导片式离合器K1的压盘226,在打开方向对压盘226预加载荷的回位弹簧支承在连接片220上形成的颈部区域的端面之间。
总之就附图7所示的实施例而言,可确定CSC与离合器共同构成一个可以装配的单元。通过夹紧片将离合器/CSC系统单元轴向固定在离合器罩壳的罩壳底板上。夹紧片在装配时被轴向预紧,并且可在工作过程中吸收从离合器经由带盖轴承传递到CSC中的力和力矩。此外夹紧片还可支撑通过输油装置轴向传递到CSC中的压力。
所述离合器/CSC系统单元通过CSC上的定心凸缘在径向支承于罩壳底板中。通过带盖轴承将通过定心凸缘支撑的力传递到CSC壳体中。在对面一侧通过设计成浮动轴承的向心轴承使得离合器支承在内侧变速器输入轴上。
按照本发明所述,测量离合器盖上的挡圈接触面与接合轴承上的调整垫圈接触面之间的距离,以便调整间隙。此外还测量外侧离合器的外摩擦片支架中环槽上的挡圈接触面与压盘上的调整垫圈接触面之间的距离。将这些测量值之差扣除摩擦片组上所需的间隙,即可得出所需调整垫圈的厚度。
附图8中所示为固定于变速器轴上且在供油装置中具有轴向间隙补偿的湿式双离合器的一种实施例。
附图8所示湿式双离合器实施例涉及具有输入侧201的双质量飞轮的设计,相当于弧形弹簧204和输出侧205以及附加质量206与法兰区域207的连接,并且也涉及湿式双离合器及其操纵以及变速器输入轴和罩壳底板的主要特征,相当于以上结合附图7所述的特征。
双质量飞轮的法兰区域207’具有内花键,该内花键与湿式双离合器的离合器毂208’上的外花键结合,但是该法兰区域在轴向比较短,因为径向轴密封圈直接朝向离合器毂208’的外表面紧贴在离合器盖213上,并且使得湿腔相对于干腔密封。
此外附图8所示的构造还在轴承设计方案中有别于附图7所示的构造,因为离合器毂208’通过固定主轴承209’在径向和轴向支承于内侧变速器输入轴210’上。离合器毂208’具有一个用于装配固定轴承209’的离合器毂盖208″,将固定轴承209’的轴承外圈夹在该盘毂盖208″和离合器毂208’之间。在轴肩和挡圈之间将轴承209’的内圈固定在轴210’上。按照附图7所示的实施例,外侧片式离合器K1的输入侧摩擦片支架211与离合器毂208’相连,同样按照附图7的实施方式通过带盖轴承221将张力罐220与CSC的壳体222相连。
CSC中活塞缸单元的实施方式以及操纵轴承、调整垫圈和操纵盘的实施方式也相当于结合附图7所述的实施例。
按照结合附图7所述的实施例,还利用波形弹簧和两个推力轴承将湿式离合器轴向支承在离合器毂208’上。
然而按照本发明所述,采用起到轴向和径向“柔软”扭矩支撑作用的柔性板300(以下称作“柔性盘”)替代起到夹爪/夹紧片作用的构件223。CSC壳体222又通过小管子301与变速器壳体中的供油口相连(每个活塞缸单元至少一个小管子),所述小管子的长度经过适当确定,从而使得CSC壳体222可以轴向运动。因此柔性盘不会在轴向传递力。
在CSC壳体222和外侧变速器输入轴218之间采用向心轴承302径向支撑离合器和CSC构成的系统单元。
总之就附图8所示的实施例而言,可确定离合器/CSC系统单元通过固定轴承轴向固定在内侧变速器输入轴上。为了能够将挡圈安装在固定轴承上,离合器还具有一个盘毂盖,该盘毂该将固定轴承固定在离合器中并且将湿腔与干腔分开。还通过水平延伸的管子将压力油供应给CSC,在CSC和离合器罩壳两侧通过密封垫对这些管子(每个部分离合器一个管子)进行密封。这些管子在轴向具有间隙,以便能够补偿轴向的轴运动和离合器运动。本实施例中的柔性盘在轴向是柔软的,并且可跟随离合器运动。柔性盘在圆周方向呈刚性,并且在罩壳底板上支撑接合轴承的摩擦力矩。这里并非一定要将柔性盘设计成旋转对称的构件,而是也可以将其设计成利用螺栓与CSC和罩壳底板固定在一起的舌片。
如上所述,离合器在径向通过固定轴承支承在内侧变速器输入轴上,并且在对面一侧通过带盖轴承和滚针轴承支承在外侧变速器输入轴和CSC壳体之间。
附图9中所示为轴向浮动支承且径向供油的湿式双离合器的一种实施例。
附图9所示实施例的许多特征与附图8所示的实施例一致,因此以下仅仅讨论附图8和9所示离合器总成之间的区别。在附图8和9所示的实施例中,从曲轴200直至离合器毂208’的区域是一样的。第一个主要区别在于,将离合器毂208’和位于内侧的变速器输入轴210″之间的轴承设计成轴向浮动轴承,因为尽管轴承400的轴承内圈被夹固在离合器毂盖208″和离合器毂208’之间,但是轴承400的轴承内圈并未固定在变速器输入轴210″上。
此外附图8和9所示实施例还有以下一致之处:采用了将CSC壳体222与罩壳底板224相连的柔性盘300,但是采用了通过径向布置在变速器侧油道和CSC之间的管路401和402进行供油的另一种径向供油方式。CSC壳体222在径向重新通过向心滚针轴承302支承在外侧变速器输入轴218上。
总之就附图9所示的实施例而言,离合器/CSC系统单元通过浮动轴承径向支承在内侧变速器输入轴上。离合器在对面通过带盖轴承和滚针轴承径向支承在外侧变速器输入轴和CSC壳体之间。根据该实施例所述,湿式双离合器还以轴向浮动方式悬挂在柔性盘300和在双质量飞轮中产生基本摩擦所需的弹簧403、404之间。此外还在径向通过两个管路将操纵油供应给离合器,所述管路经过适当设计,使其能够承受离合器的轴向运动。例如每个管路均由两个分管构成,将位于CSC壳体中的管件与系统单元共同安装,接着将第二个分管穿过离合器罩壳中的开口,并且将其与第一个分管相连。管件的连接部位各自相互密封,并且经过适当设计,从而能够承受作用于管道纵向的压力(这里没有绘出)。按照本发明所述,在离合器罩壳的开口与第二个分管之间还有一个密封,用以分开湿腔和干腔。
附图10所示为另一种轴向浮动支承的双离合器的实施例,这里配有一个柔性盘轴承。
附图10所示的实施例包括一个湿式双离合器,具有一个离合器毂208,并且离合器毂208通过浮动轴承209支承在内侧变速器输入轴210上,与之前结合附图7所述的一样。附图10所示的实施例还包括双质量飞轮输出侧205之间的连接法兰207,相当于结合附图7所述的法兰。此外还采用了同样也已结合附图7所述的套筒状构件212。此外离合器盖213和湿式双离合器的特征还相当于结合附图7所述的特征,尤其是通过波形弹簧219结合两个推力滚针轴承支承在离合器毂208上,并且通过压盘226和227进行操纵。在CSC壳体222和外侧变速器轴218之间尤其如此,无论是附图7所示的实施例还是附图10所示的实施例,均没有采用径向轴承。
但是附图7和附图10所示的两种实施例存在以下差异:在附图7所示的实施例中,在CSC壳体上采用了一个轴向凸肩228,CSC壳体222通过该凸肩在径向支承于离合器罩壳224中;而附图10所示的实施例则相反,采用了将CSC壳体222与罩壳底板224相连的柔性盘500,将柔性盘500和罩壳底板之间的连接部位径向布置在湿式双离合器的直径之外,可便于进行装配。
类似于附图9所示的实施例,通过小管子501和502进行供油,给CSC供应液压介质。利用螺纹将变速器侧的小管子501与变速器壳体固定在一起,此外还通过螺纹连接将CSC侧的小管子固定在CSC壳体222上。小管子501和502可以轴向相互移动并且相互密封,所述两个小管子501和502基本上在径向延伸。
总之就附图10所示的实施例而言,离合器/CSC系统单元在发动机侧通过浮动轴承径向支承在内侧变速器输入轴上。离合器在对面(=变速器侧)通过带盖轴承和柔性盘径向支承在离合器罩壳中。CSC侧的油管部件通过螺纹连接与CSC相连并且密封。第二个管件(变速器壳体侧)通过法兰在外侧利用螺纹与离合器罩壳固定在一起,并且通过O形密封圈进行密封。这里也将供油管路在轴向设计成柔性的,以便能够承受离合器的轴向运动,并且如结合附图9所述的一样,系统单元在柔性盘和双质量飞轮上的弹簧直径浮动。
附图11所示为另一种轴向浮动支承的双离合器的实施例,这里采用柔性盘轴承,除了轴向浮动的轴承和柔性盘轴承之外,还通过曲轴和离合器之间的导向销进行支承。附图11所示实施例的总体设计与附图10所示的实施方式一样,均采用了一个导向销600,该导向销为离合器毂208的延长部分。将一个浮动轴承(例如向心滚针轴承)布置在导向销600和曲轴200之间。
附图12所示为另一种具有干式双质量飞轮的湿式双离合器的实施例。
按照附图12所示的实施例,双质量飞轮具有布置在径向外部的弧形弹簧和布置在径向内部的弧形弹簧,尤其可以将其用于具有很大旋转不均匀性的内燃发动机,但仍然可将双质量飞轮的这种实施方式用于双离合器和双质量飞轮与双离合器之间的连接,并且也可用于双离合器的操纵装置,没有任何限制。关键之处仅在于在曲轴200和湿式双离合器之间采用一个双质量飞轮和另一个具有输入侧201和输出侧205’的扭振减振系统,将输出法兰207″与基本上等同于附图1所示实施方式的输入盘毂700相连。输入侧摩擦片支架701的实施方式也基本上相当于结合附图1所述的输入侧摩擦片支架13。此外输入盘毂700和与其相连的离合器K1的输入侧摩擦片支架还通过相当于附图1所示向心轴承16的向心轴承702径向支承在内侧变速器输入轴703上。由罩壳底板705和离合器盖706支承湿腔704,将湿式双离合器容纳在湿腔中,在离合器盖706和输入盘毂700之间采用径向轴密封圈,该径向密封圈在离合器毂的外包络线上的滚动面707上滚动,该滚动面707在轴向布置在双质量飞轮输出法兰707″和离合器毂700之间的轴向花键后面。
外侧片式离合器K1的输出侧摩擦片支架708和相应输出法兰的构造同样基本上相当于附图1所示实施例的输出侧摩擦片支架13和输出法兰14。此外布置于径向内部的片式离合器K2的输入侧摩擦片支架也基本上相当于片式离合器K2的输入侧摩擦片支架18,在附图12所示的实施例中,在片式离合器K1和K2的输入侧摩擦片支架之间使用与附图1所示的连接片17不同设计形式的连接片709。该连接片709基本上是平的,并且包括一些从连接片709上冲压出来的舌片709A,使用这些舌片作为径向内部片式离合器K2的压盘711的回位弹簧710的支撑爪。在附图7和附图8所示的实施例中,连接片214还包括一个圆柱形颈部区域,将其用作离合器K2的压盘的导向装置。在附图12所示的实施例中省去了该圆柱形颈部区域,通过基本上平坦的连接片的圆柱形端面区域进行引导。在附图7和附图8所示的实施例中,同样使用圆柱形颈部区域作为外侧离合器K1的压盘回位弹簧的支撑点。采用一个环形元件712替代该圆柱形颈部区域,该环形元件支撑在连接片709上,并且通过内侧离合器K2的输入侧摩擦片上的挡圈713将其径向定心,并且除了圆柱形区域之外还具有一个径向延伸区域,外侧离合器K1的压盘714的回位弹簧支承在该径向延伸区域上。将圆线弹簧元件布置在离合器K1和K2的回位弹簧713和压盘714之间或者回位弹簧710和压盘711之间,弹簧的相应端部区域支承在圆线弹簧元件上。
类似于附图7所示的实施例,通过罩壳底板705上轴向延伸的凸肩715A将CSC的壳体715径向定心,并且通过相当于夹爪/夹紧片的构件716将其轴向夹紧在罩壳底板上。
通过圆丝卡圈结合轴承内圈上形成的斜面在轴向将带盖轴承717固定在CSC壳体715上,从而能够形成操纵力的内部传力路径,而在附图7所示的实施例中则使用横断面为矩形的弹性挡圈。
在CSC壳体715和空心轴718之间不采用附加的径向支承点。
附图12所示的设计结构包括以下概括特征:
1.力矩传递路径中的第一个作用点位于外侧离合器K1的摩擦片组后面。因为该作用点位于摩擦系统之后,因此这里在运行过程中不会出现啪嗒啪嗒的噪声。
2.通过开口或闭合的圆线挡圈支承回位弹簧,这样可在操纵离合器从而导致操纵系统的基本滞后减小时得到比较好的行使平顺性。
3.通过张力罐上形成的周向环支承外侧离合器K1的回位弹簧,通过内侧离合器的外摩擦片支架的挡圈将该周向环定心。
4.支承内侧离合器回位弹簧的多个指爪位于将两个离合器的输入侧摩擦片支架相互连接的连接片的内侧直径上。
5.从连接片上挤出(至少3个)凸点,用于将推力滚针轴承(也可选用滑动垫圈)定心。
6.通过CSC上的轴承内圈将离合器的带盖轴承定心,该带盖轴承通过CSC上的弹性挡圈支撑轴向出现的操纵力,该弹性挡圈可以具有矩形或圆形的横断面。如果使用圆线弹性挡圈,那么与使用矩形弹性挡圈相比,CSC中出现的峰值应力比较小。
7.CSC的环形活塞与CSC壳体之间有间隙(活塞密封除外),并且活塞导向长度与活塞内径之比小于0.5,因此活塞在壳体中不仅可以轴向移动,而且可以倾斜,从而可起到万向节的作用。如果离合器由于误差或者在运行过程中由于动态效应而相对于CSC倾斜,CSC的活塞就能补偿这种倾斜或者随之运动。
8.在离合器的输出侧摩擦片支架之间将冷却油供应给离合器,冷却油流过具有径向槽的推块,接着流过内侧离合器的内摩擦片支架上的开口,然后进入内侧离合器的压力腔中。
9.通过推力滚针轴承(或者止推垫圈或滑动垫圈)使得外侧离合器的输入侧摩擦片支架和两个部分离合器的输出侧摩擦片支架相隔一定距离。如果使用滚针轴承,则必须有轴向最小预加载荷,才能无故障运行。可通过支撑在内侧离合器的盘毂和挡圈或者外侧变速器输入轴凸肩之间的波形弹簧或压缩弹簧产生预加载荷。预压弹簧也能以不同于附图12中所示的方式位于盘毂的内径上,例如以附图7中所示的方式。
10.通过整合在外侧离合器的盘毂中的凸肩支承用来使输出侧摩擦片之间相隔一定距离的推力轴承。
11.在外侧离合器K1的外摩擦片支架和(分开湿腔的)离合器盖之间不需要推力轴承,因为也可通过离合器的带盖轴承吸收波形弹簧的预加载荷,如结合附图13所述的一样。
附图13中所示为另一种具有干式双质量飞轮的湿式双离合器的实施例,在外侧离合器K1的外摩擦片支架和离合器盖之间省去了推力轴承,因为如上一段中所解释的一样不需要该推力轴承。附图12和13所示的实施例在其它方面均相互一致。
附图14中所示为具有内部封闭传力路径和湿式双质量飞轮以及离心摆(″FKP″)的另一种湿式双离合器的实施例。该实施例与附图4至6所示的实施例有很大的一致性,因此以下说明仅限于这些实施例之间的区别。
附图14所示的实施例包括一个CSC壳体800,该壳体包括一个轴向凸肩801,通过CSC壳体800在罩壳底板802中径向定心,在CSC壳体800和变速器输入轴803之间不提供其它的向心轴承部位。在轴向通过一个相当于夹爪/夹紧片的元件804(该元件包括一个位于径向外部的螺栓连接805)将CSC壳体800朝向罩壳底板802轴向夹紧。在CSC壳体800的外包络面上采用具有圆形横断面806的弹性挡圈,该弹性挡圈可作为带盖轴承807的轴承内圈的接触面。带盖轴承807通过张力罐808与离合器K1的输入侧摩擦片支架相连,该输入侧摩擦片支架通过连接片与离合器K2的输入侧摩擦片支架相连。通过基本上呈刚性的压盘以1∶1杠杆传动比操纵离合器K1和K2,将操纵轴承和调整垫圈布置在压盘和CSC的活塞缸单元之间,离合器K1和K2的输入侧摩擦片之间和输出侧摩擦片支架以及操纵盘、调整垫圈和操纵轴承的特征相当于结合附图4所述的特征。
当然位于径向内部的片式离合器的输出侧摩擦片支架809的构造有别于附图4所示离合器K2的输出侧摩擦片支架45,如以下所解释的一样:
除了有利用轴向花键来悬挂各个摩擦片的圆柱形部分之外,输出侧摩擦片支架809还包括一个径向延伸部分作为与连接法兰810的连接,该连接法兰通过轴向花键将输出法兰809与空心的变速器输入轴803相连。在附图14所示的实施例中将该径向延伸的区域布置在摩擦片组的发动机侧,而在附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则将径向延伸的区域布置在摩擦片组的变速器侧。此外输出侧摩擦片支架809还包括一个缺口811,冷却油可以通过该缺口流向离合器K2的摩擦片组。为了能够使冷却油定向流动,将一块板812布置在连接法兰810和输出侧摩擦片809的圆柱形部分之间。
关于该实施例的其余特征,可再次参见附图4和相关说明。
附图15所示为具有内部封闭传力路径和湿式双质量飞轮以及离心摆(″FKP″)的另一种湿式双离合器的实施例,放弃了附图14所示的夹紧片或夹爪804。例如也可以适当选择预紧力,在双质量飞轮的轴向作用摩擦弹簧中和/或者在已装配的摩擦片支架中和/或者在曲轴与双质量飞轮/离合器输入侧之间的连接片中达到一定的预紧力来密封CSC壳体与罩壳底板之间的连接。
以上仅仅结合多片离合器装置描述了本发明,在此指出也可以将本发明与单片离合器结合使用,尤其可使用离合器与操纵装置和夹爪/夹紧片构成的结构单元。
附图16所示为附图12或附图13中的双离合器的节点详图,片式离合器K1的外摩擦片支架701穿过张力罐31。外摩擦片支架701具有一个固定槽720,将挡圈722装入该固定槽中。为了使挡圈722不会在离心力作用下从固定槽720向外滑脱,将挡圈722布置在通过张力罐一体地构成的袋724中,该袋构成挡圈722的径向外部的止挡726。由于张力罐31的伸展能力显著小于挡圈722,因此能可靠避免挡圈722在离心力作用下丧失其锁定功能。当装配挡圈722时,可以挤压外摩擦片支架701克服回位弹簧713的弹簧力使其离开袋724进入装配位置,以便从径向外部将挡圈722装入到固定槽720中。接着回位弹簧713迫使挡圈722自动进入袋724中,直至挡圈722在使用位置中紧靠在轴向止挡728上。在附图所示的实施例中,通过从张力罐31朝向径向外部突出的凸肩730形成轴向止挡728,所述凸肩也形成袋724的边界。
与附图16所示的实施方式相比,在附图17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并非通过张力罐31的凸肩730、而是通过套装在张力罐31上的捕捉环732形成袋724。捕捉环732具有一个弯曲的固定凸肩734,该固定凸肩在挡圈722装入到固定槽720中后包围挡圈722使其不会松脱,并且能够以不可转动的方式将其装入到张力罐31的对应凹槽中。
在附图18所示的实施方式中,作为附图16或附图17中所示片式离合器K1的外摩擦片支架701的补充或替代固定方式,利用从径向内部装入到另一个固定槽738中的另一个挡圈740将具有张力罐31的片式离合器K2的外摩擦片支架736与张力罐31固定在一起。外摩擦片支架736在附图所示的实施例中具有连接片709作为单独的构件,由于外摩擦片支架736是多个元件构成的,因此可以简化生产和装配工作。在附图所示的实施例中,连接片709在径向外部绕过张力罐31的凸肩730,并且可以紧贴在凸肩730的端面742上,从而比较容易进行定心。也可选择将连接片709穿过张力罐31的对应开口。连接片709具有另一个固定槽738,而凸肩730则提供用于另一个挡圈740的轴向止挡728。作为补充或替代方案,连接片709可以形成挡圈722的径向外部的止挡726和袋724,从而替代凸肩730或捕捉环732。
当然附图16、附图17和附图18中所示的固定方法并非仅可用于附图12或附图13中所示的离合器装置,而是也可用于所有附图所示的离合器装置。
附图标记清单
11摩擦片
12摩擦片
31张力罐
701外摩擦片支架K1
708内摩擦片支架K1
709连接片
713回位弹簧
714压盘
720固定槽
722挡圈
724袋
726径向外部的止挡
728轴向止挡
730凸肩
732捕捉环
734固定凸肩
736外摩擦片支架K2
738另外的固定槽
740另外的挡圈
742端面
K1片式离合器
K2另外的片式离合器

Claims (10)

1.离合器装置,用于具有一个驱动单元和一个随后布置的变速器的传动系,该离合器装置具有:至少一个片式离合器(K1,K2),所述片式离合器各自具有一个输入侧的和一个输出侧的摩擦片支架(701,708)以及在轴向上交替的摩擦片(11,12),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合器装置还包括:
各一个用于所述片式离合器(K1,K2)的回位弹簧(713,710),用来自动打开所述片式离合器(K1,K2),
张力罐(31),用来消除操纵所述片式离合器(K1,K2)时出现的力,以及
挡圈(722),用来将其中一个摩擦片支架(701)相对于所述张力罐(31)在轴向上锁定,
其中,在装配位置中在待锁定的所述摩擦片支架(701)相对于所述张力罐(31)克服所述回位弹簧(713,710)的弹簧力相对运动之后,所述挡圈(722)能从径向外部装入到固定槽(720)中并且在使用位置中布置在构成径向外部的止挡(726)的袋(724)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合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片支架(701)具有所述固定槽(720),所述挡圈(722)装入在该固定槽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离合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张力罐(31)构成所述袋(72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离合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袋(724)与所述张力罐(31)一体地构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中任一项所述的离合器装置,其特征在于,通过套装在所述张力罐(31)上的捕捉环(732)形成所述袋(72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离合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捕捉环(732)具有一个朝向径向内部弯曲的固定凸肩(734)用于将所述挡圈(722)轴向固定在所述捕捉环(732)之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离合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凸肩(734)装入到所述张力罐(31)的对应的凹槽中。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合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圈(722)在使用位置中由所述回位弹簧(713,710)压靠在轴向止挡(728)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合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袋(724)在离心力作用下具有比所述挡圈(722)更小的伸展,其中,所述袋(724)在径向上在最大允许转速时的伸展小于所述挡圈(722)在所述固定槽(720)中在静止状态下的插入深度。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合器装置,其特征在于,一个另外的片式离合器(K2)的一个另外的摩擦片支架(709)在径向外部包围所述张力罐(31),其中,一个另外的挡圈(740)被从径向内部装入到设在该另外的摩擦片支架(709)中的一个另外的固定槽(738)中并且由一个另外的回位弹簧(710)压靠在一个另外的轴向止挡(728)上。
CN201080068312.6A 2010-07-29 2010-11-15 离合器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14069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0032671 2010-07-29
DE102010032671.2 2010-07-29
PCT/DE2010/001343 WO2012013173A1 (de) 2010-07-29 2010-11-15 Kupplungsvorrichtung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40696A CN103140696A (zh) 2013-06-05
CN103140696B true CN103140696B (zh) 2015-11-25

Family

ID=437064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68312.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140696B (zh) 2010-07-29 2010-11-15 离合器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CN (1) CN103140696B (zh)
DE (2) DE112010005773A5 (zh)
WO (1) WO2012013173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12675B (zh) * 2013-12-16 2017-07-07 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用于汽车的变速器的离合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2214651A1 (de) * 2012-08-17 2014-02-20 Zf Friedrichshafen Ag Kupplungsanordnung
CN104854361B (zh) 2012-12-17 2017-06-20 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用于在湿室中带振动隔离装置的湿式双离合器的振动隔离装置
DE102013011175B4 (de) * 2013-07-04 2017-06-29 Webo Werkzeugbau Oberschwaben Gmbh Lamellen-Kupplung mit zentriertem Lamellenpaket
DE102013013782A1 (de) 2013-08-21 2015-02-26 Webo Werkzeugbau Oberschwaben Gmbh Kupplung mit fliegenden Reiblamellen
DE102013013783A1 (de) 2013-08-21 2015-04-30 FormTechnology GmbH Reib- oder Bremslamelle für Kupplungen
DE102014102516A1 (de) * 2013-08-29 2015-03-05 Getrag Getriebe- Und Zahnradfabrik Hermann Hagenmeyer Gmbh & Cie Kg Kupplungsanordnung und Herstellungsverfahren hierfür
CN106164517B (zh) * 2014-03-27 2019-04-12 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作为共同构件的压力罐和金属压板
CN106662167B (zh) * 2014-08-06 2020-10-30 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轴向多片式离合器
DE102015214403A1 (de) * 2014-08-22 2016-02-25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Drehmomentübertragungseinrichtung
DE112015003929A5 (de) 2014-08-29 2017-06-22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Doppelkupplung
DE102015210864B4 (de) * 2015-06-12 2022-09-22 Volkswagen Aktiengesellschaft Kupplungsanordnung
DE102016201214B4 (de) * 2016-01-28 2022-08-18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Doppelkupplung
DE102017103190A1 (de) * 2017-02-16 2018-08-16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Fliehkraftkupplung für einen Antriebsstrang eines Kraftfahrzeugs mit zumindest einem Befestigungselement für eine Gegendruckplatte
CN109720189B (zh) * 2017-10-27 2023-09-22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采用行星齿轮机构和双离合器模块的车辆混合动力系统
CN110273940B (zh) * 2018-03-15 2022-09-13 法雷奥离合器公司 具有被构造用于促动盘包的内盘载体的双湿式离合器机构
FR3081952B1 (fr) * 2018-06-01 2020-06-26 Valeo Embrayages Porte-disque assemble et mecanisme d'embrayage humide comprenant ce porte-disque assemble
FR3093778B1 (fr) * 2019-03-13 2022-07-08 Valeo Embrayages Module d’embrayage comportant un dispositif de blocage axial d’un organe de transmission de force par rapport à un porte-disques
EP3715658B1 (en) * 2019-03-27 2022-08-24 Ningbo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 Development Co. Ltd. Torque transmission arrangement
DE102019118337A1 (de) * 2019-05-14 2020-11-19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Kupplungsvorrichtung, Hybridmodul sowie Antriebsanordnung für ein Kraftfahrzeug
DE102021105911A1 (de) 2021-03-11 2022-09-15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Druckring mit werkzeugfallend ausgeformter axialer Anschlagskontur für einen Sicherungsring; Druckringanordnung sowie Reibkupplung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693588A2 (de) * 2005-02-18 2006-08-23 Zf Friedrichshafen Ag Anordnung zur axialen Abstützung von zwei miteinander rotierenden Bauteilen
CN101052819A (zh) * 2004-11-05 2007-10-10 格特拉格传动机构和齿轮工厂赫尔曼·哈根迈尔有限公司&两合公司 双作用离合器系统
CN100557260C (zh) * 2003-12-23 2009-11-04 卢克摩擦片和离合器两合公司 转矩传递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动力传动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5025773A1 (de) * 2004-06-21 2006-02-16 Luk Lamellen Und Kupplungsbau Beteiligungs Kg Drehmomentübertragungseinrichtung
DE102005025772A1 (de) * 2004-06-21 2006-01-05 Luk Lamellen Und Kupplungsbau Beteiligungs Kg Drehmomentübertragungseinrichtung
JP4356679B2 (ja) * 2005-10-06 2009-11-04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摩擦係合装置
DE102006049731A1 (de) 2005-11-11 2007-05-31 Luk Lamellen Und Kupplungsbau Beteiligungs Kg Kupplungsbetätigungsvorrichtung für ein Doppelkupplungsgetriebe
DE102007009964A1 (de) * 2006-03-22 2007-09-27 Luk Lamellen Und Kupplungsbau Beteiligungs Kg Hydraulische betätigte Doppelkupplung
DE102009024217A1 (de) * 2008-06-16 2009-12-17 Luk Lamellen Und Kupplungsbau Beteiligungs Kg Doppelkupplung mit Drehschwingungsdämpfer
JP5606451B2 (ja) * 2009-01-19 2014-10-15 シェフラー テクノロジーズ アクチエンゲゼルシャフト ウント コンパニー コマンディートゲゼルシャフト クラッチ装置
JP5542843B2 (ja) * 2009-01-19 2014-07-09 シェフラー テクノロジーズ アクチエンゲゼルシャフト ウント コンパニー コマンディートゲゼルシャフト 多重クラッチ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557260C (zh) * 2003-12-23 2009-11-04 卢克摩擦片和离合器两合公司 转矩传递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动力传动系统
CN101052819A (zh) * 2004-11-05 2007-10-10 格特拉格传动机构和齿轮工厂赫尔曼·哈根迈尔有限公司&两合公司 双作用离合器系统
EP1693588A2 (de) * 2005-02-18 2006-08-23 Zf Friedrichshafen Ag Anordnung zur axialen Abstützung von zwei miteinander rotierenden Bauteilen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12675B (zh) * 2013-12-16 2017-07-07 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用于汽车的变速器的离合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40696A (zh) 2013-06-05
DE102010051446A1 (de) 2012-02-02
DE112010005773A5 (de) 2013-05-02
WO2012013173A1 (de) 2012-02-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140696B (zh) 离合器装置
CN102695891B (zh) 转矩传递装置
JP5738305B2 (ja) クラッチ装置
CN102713327B (zh) 扭矩传递装置
US7485061B2 (en) Drive train of hybrid vehicle
CN102227573B (zh) 多离合器装置
CN101675263B (zh) 用于机动车辆驱动的离合器系统
CN104040205B (zh) 双离合器
CN106164518A (zh) 具有至少两个离合器片的钣金结构形式的离合器
KR20170107926A (ko) 제어 시스템 상에 지지된 습식 이중 클러치
CN105358856B (zh) 用于商用车的多离合器装置以及转矩传递装置或离合器
US20050034955A1 (en) Drive train
KR20160033623A (ko) 트랜스미션 시스템용 습식 이중 클러치 메커니즘
CN107076260A (zh) 扭转振动减振器
CN102365471A (zh) 双湿式离合器
US20080308378A1 (en) Coupling device
CN103998809A (zh) 分离系统
CN105508455A (zh) 具有湿式双离合器机构的传动系统
US11841053B1 (en) Clutch device
US11009081B2 (en) Wet dual plate clutch with levers in the wet chamber
CN106246753A (zh) 离合器装置以及用于车辆的扭矩传递装置
CN203856922U (zh) 离合器装置
US10167905B2 (en) Wet dual multi-plate clutch with levers outside the wet chamber
CN106050972B (zh) 压力罐,离合器装置,用于操纵离合器装置的方法以及转矩传递装置
CN101334074B (zh) 离合器分离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125

Termination date: 2019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