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720189B - 采用行星齿轮机构和双离合器模块的车辆混合动力系统 - Google Patents

采用行星齿轮机构和双离合器模块的车辆混合动力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720189B
CN109720189B CN201711025719.0A CN201711025719A CN109720189B CN 109720189 B CN109720189 B CN 109720189B CN 201711025719 A CN201711025719 A CN 201711025719A CN 109720189 B CN109720189 B CN 10972018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utch
housing
transmission
transmission according
planetary ge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02571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720189A (zh
Inventor
朱福堂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obert Bosch GmbH
Original Assignee
Robert Bosch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obert Bosch GmbH filed Critical Robert Bosch GmbH
Priority to CN201711025719.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720189B/zh
Publication of CN1097201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2018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72018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2018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62Hybrid vehicles

Abstract

一种车辆混合动力系统的传动装置布置在两个动力源之间,所述两个动力源之一为发动机、另一为电机,传动装置包括固定的箱体、行星齿轮机构和干式双离合器模块;其中,行星齿轮系布置在箱体中并且包括太阳轮、围绕太阳轮同轴布置的齿圈、啮合在太阳轮和齿圈之间的至少一个行星齿轮以及承载行星齿轮的行星架,太阳轮连接着第一动力源的输出轴;双离合器模块包括离合器壳和布置在离合器壳中的第一和第二离合器,离合器壳连接着第二动力源的输出轴并且与齿圈固定连接,行星架构成传动装置的动力输出端,第一离合器在行星架与离合器壳之间建立接合和分离状态,第二离合器在离合器壳与箱体之间建立接合和分离状态。

Description

采用行星齿轮机构和双离合器模块的车辆混合动力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车辆混合动力系统,其具有由行星齿轮机构和双离合器模块构成的传动装置。
背景技术
混合动力汽车,包括油电混合动力汽车(HEV)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EV),被认为是中长期最具发展前景的交通工具。在混合动力汽车领域中,行星齿轮机构被广泛用作机电动力耦合机构,例如用在配备有传统自动变速器、动力分流混动变速器和其它专用混动变速器的并联混合动力系统中。目前,混合动力系统主要由单电机或双电机作为动力源,并且采用复杂的湿式离合元件以及行星齿轮机构或齿轮副。
例如,专利文献CN104786817A中公开了一种用于混合动力汽车的传动装置,其中包括一个行星齿轮机构,一个发动机,一个电机,两个湿式离合器,和一个单向离合器。这种传动装置能够提供多种操作模式。
此外,专利文献US8,727,939B2中公开了一种混合动力系统,其中包括两个电机,两个湿式离合器,和一个两挡机械式自动变速器(AMT)。通过离合器的接合和分离,实现各种不同的驱动模式。
目前,阻碍混合动力车辆推广的最关键的两个问题是高昂的价格和系统集成上的高难度。具体而言,目前的混合动力车辆中通常采用一个或两个电机驱动单元和若干湿式离合器。通过在不同的工作条件下进行不同操作模式之间的切换,可以实现理想的动力性能和燃油经济性能。湿式离合器通常包括液压执行器,其浸没在同时起冷却作用的润滑剂中。润滑剂可维持表面清洁,实现较为平稳的性能,并且延长使用寿命。然而,由于润滑剂使得摩擦表面的摩擦系数减小,因此会导致能量损失在润滑剂中。通常,湿式离合器包括多个离合器片的堆叠,以便补偿湿式表面的低摩擦系数,而这会导致换挡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混合动力系统,其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中的至少一个。
为了实现该目的,本申请在其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混合动力系统的传动装置,其布置在两个动力源之间用以耦合这两个动力源的动力,所述两个动力源之一为发动机、另一为电机,所述传动装置包括固定的箱体以及由箱体承载的行星齿轮机构和干式双离合器模块;其中,所述行星齿轮系布置在箱体中并且包括太阳轮、围绕太阳轮同轴布置的齿圈、啮合在所述太阳轮和齿圈之间的至少一个行星齿轮以及承载所述行星齿轮的行星架,所述太阳轮连接着第一动力源的输出轴;所述双离合器模块包括可转动地布置在箱体中的离合器壳和布置在离合器壳中的第一和第二离合器,所述离合器壳连接着第二动力源的输出轴并且与所述齿圈固定连接,所述行星架构成传动装置的动力输出端,第一离合器在所述行星架与离合器壳之间建立接合和分离状态,第二离合器在所述离合器壳与箱体之间建立接合和分离状态。
根据一种可行实施方式,所述齿圈与所述箱体之间布置着允许齿圈单向旋转的单向离合器。
根据一种可行实施方式,第一和第二离合器中的每个包括压盘、摩擦片以及相应的叠片弹簧,其中,借助该叠片弹簧的轴向变形而导致相应的压盘将相应的摩擦片压紧;所述压盘、摩擦片和叠片弹簧都布置在所述离合器壳中。
根据一种可行实施方式,所述碟片弹簧被相应的机电式执行器轴向驱动。
根据一种可行实施方式,所述机电式执行器布置在所述箱体之外,或是布置在所述在箱体内。
根据一种可行实施方式,所述箱体中包括固定的主轴,所述行星齿轮机构围绕该主轴布置,所述干式双离合器模块的压盘、摩擦片和碟片弹簧也围绕该主轴布置。
根据一种可行实施方式,第一离合器的摩擦片以不可相对于第一套轴旋转的方式连接在该第一套轴上,该第一套轴可旋转地套装于所述主轴并与所述行星架固定连接。
根据一种可行实施方式,所述离合器壳经第二套轴与所述齿圈连接,所述第二套轴可旋转地套装于所述第一套轴上。
根据一种可行实施方式,第二离合器的摩擦片以不可相对于所述主轴旋转的方式连接在所述主轴上。
根据一种可行实施方式,所述双离合器模块还包括中间板,所述第一离合器的压盘和摩擦片分布在所述中间板的第一侧,所述第二离合器的压盘和摩擦片分布在所述中间板的相反的第二侧,所述中间板能够相对于离合器壳轴向移动、但不能相对于离合器壳转动。
根据一种可行实施方式,第一离合器的碟片弹簧配置成适于减小第一离合器的压盘与所述中间板之间的轴向距离而将第一离合器的摩擦片压紧在第一离合器的压盘与所述中间板之间。
根据一种可行实施方式,第二离合器的碟片弹簧配置成适于减小第二离合器的压盘与所述中间板之间的轴向距离而将第二离合器的摩擦片压紧在第二离合器的压盘与所述中间板之间。
根据一种可行实施方式,每个机电式执行器经相应的拨杆轴向推动相应的推杆,所述推杆适于轴向推压相应的碟片弹簧,并且所述推杆适于随所述离合器壳一起旋转。
根据一种可行实施方式,所述拨杆与相应的推杆之间设有推力轴承。
本申请在其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混合动力系统,包括两个动力源和布置在两个动力源之间的前述的动力传动装置。
根据一种可行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动力源为电机,所述第二动力源为发动机。
根据一种可行实施方式,所述电机和发动机彼此同轴相对布置,所述传动装置的行星齿轮机构和干式双离合器模块同轴布置在所述电机和发动机之间。
根据一种可行实施方式,所述电机集成在所述动力传动装置的箱体内。
根据一种可行实施方式,电机的输出轴以套轴的形式套装于箱体内的主轴上。
根据本申请,可以降低机电两方面的系统集成难度,提高机电动力耦合元件的效率,减少换挡损失,降低系统成本。
附图说明
通过参照附图阅读下面的详细描述,可进一步理解本申请,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申请的一种可行实施方式的车辆混合动力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车辆混合动力系统的纯电机驱动模式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的车辆混合动力系统的纯发动机驱动模式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的车辆混合动力系统的并联驱动模式的示意图;
图5是图1中的车辆混合动力系统的电动无级变速(e-CVT)模式的示意图;
图6是解释根据本申请的车辆混合动力系统中的干式双离合器可以采用的另一种执行器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申请的车辆混合动力系统进行描述。
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种可行实施方式的车辆混合动力系统,其包括两个动力源,其一为发动机1,另一为电机2。发动机1具有发动机轴1a,电机2具有电机轴2a。车辆混合动力系统还包括传动装置(动力耦合装置),其布置在发动机1与电机2之间,并且配置成与发动机轴1a动力学连接,以便能够从发动机轴1a接收发动机1的输出动力,并且与电机轴2a动力学连接,以便能够从电机轴2a接收电机2的输出动力以及经电机轴2a向电机2传递动力(使电机2用作发电机)。
传动装置包括固定的箱体3、安装在该箱体3中的行星齿轮机构和至少大部分安装在该箱体3中的干式双离合器模块。箱体3中具有固定布置着的主轴4,该主轴4限定传动装置的中心轴线,并且与发动机轴1a和电机轴2a同轴,其中,电机2围绕主轴4布置,电机轴2a为可旋转地套装在主轴4上的套轴的形式。此外,行星齿轮机构和双离合器模块围绕主轴4布置。
行星齿轮机构包括太阳轮5、齿圈6以及布置在太阳轮5与齿圈6之间且由行星架7承载的一组行星轮8。太阳轮5固定连接着电机轴2a,例如直接固定在构成电机轴2a的套轴上,从而能够绕主轴4限定的中心轴线旋转。齿圈6经双离合器模块的离合器壳20连接着发动机1的发动机轴1a。这样,太阳轮5和齿圈6构成行星齿轮机构的两个输入端,行星架7构成行星齿轮机构的输出端。行星架7上带有齿轮部7a,该齿轮部7a与固定在输出轴9上的输出齿轮10啮合。传动装置传递的动力经输出轴9双向输出,以便驱动两个车轮。
齿圈6借助单向离合器11布置在箱体3的一个圆筒形部位中,该单向离合器11使得齿圈6能够在一个旋转方向(即发动机1的旋转方向)上相对于箱体3旋转,而在相反旋转方向上被阻止而相对于箱体保持固定。
双离合器模块的离合器壳20以绕所述中心轴线可旋转的方式布置在箱体3中,并且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被构造成可在箱体3中轴向移动。离合器壳20具有圆筒形本体20a。发动机1的发动机轴1a通过扭转减震器12连接着离合器壳20,使得离合器壳20随发动机轴1a一同旋转。中间板21布置在离合器壳20中,中间板21能够相对于离合器壳20轴向移动,但不能相对于离合器壳20转动。离合器壳20和中间板21围绕主轴4布置并且能够绕主轴4限定的中心轴线一起旋转。
在中间板21的轴向两侧布置着第一离合器30和第二离合器40,其中第一离合器30位于第一侧(朝向电机2的一侧),第二离合器40位于第二侧(朝向发动机1的一侧)。第一离合器30包括以不可相对于第一套轴22旋转的方式固定在第一套轴22上的一组摩擦片31(即摩擦片31能够随第一套轴22旋转)和在第一侧轴向面对着摩擦片31的压盘32。第一套轴22可旋转地套装于主轴4上并且固定连接于行星架7,从而能够与行星架7一同绕所述中心轴线旋转。第二离合器40包括以不可相对于主轴4旋转的方式固定在主轴4上的一组摩擦片41和在第二侧面对着摩擦片41的压盘42。压盘42固定在离合器壳20上,例如固定在圆筒形本体20a上或固定从该圆筒形本体20a的第二侧边缘径向伸出的部位上,例如通过铆钉等连接件或通过配合结构。
离合器壳20还具有从圆筒形本体20a的第一侧边缘径向向内延伸的前端板23,前端板23在其内周部位连接着第二套轴24。前端板23与第二套轴24之间不可相对旋转(即二者能够一起旋转)。在轴向上,前端板23可以与第二套轴24固定在一起,使得离合器壳20不能轴向移动,但在某些实施方式也可将前端板23设置成能够相对于第二套轴24轴向移动,从而使得离合器壳20能够轴向移动。该第二套轴24在第一套轴22径向外侧可旋转地围绕着主轴4布置,并且固定连接于齿圈6,从而能够与齿圈6一同绕所述中心轴线旋转。第二套轴24和第一套轴22如此布置,使得它们各自的旋转并不会发生彼此干涉。
中间板21的第一侧表面上固定着套筒25,套筒25围绕着第一离合器30延伸,并且在第一侧具有径向向内伸出的凸缘25a。凸缘25a在轴向上位于前端板23与中间板21之间,并且在图示的例子中,凸缘25a具有朝向电机2一侧的锥度。
第一碟片弹簧36布置在凸缘25a与压盘32之间。第一碟片弹簧36的外周边推抵或固定在凸缘25a上,例如通过铆钉等连接件或通过配合结构。压盘32固定在第一碟片弹簧36的径向中间部位(例如靠近其外周边的一个中间部位)上。第一碟片弹簧36的内周边由第一执行器驱动而可被朝向第二侧轴向推动。这样,当第一碟片弹簧36的内周边被第一执行器朝向第二侧推压时,第一碟片弹簧36以其推抵于凸缘25a的外周边为支点,以其中间部位弹性变形而将压盘32朝向第二侧推动,从而压盘32将与其面对着的各摩擦片31轴向压紧在压盘32与中间板21之间,由此将第一离合器30带到接合状态。在第一执行器解除对第一碟片弹簧36的推压后,第一碟片弹簧36带着压盘32返回原位,各摩擦片31相互松开,使得第一离合器30回到分离状态。
在第一离合器30的接合状态下,与第一离合器30关联的第一套轴22被与中间板21固定在一起。由于中间板21与离合器壳20之间不能相对旋转,即中间板21是与离合器壳20一同旋转的,因此,与第一套轴22固定连接的行星架7实际上被与离合器壳20固定在一起。同时,由于齿圈6本身是与离合器壳20固定在一起的,因此,此时齿圈6、行星架7与离合器壳20三者被固定在一起而一同旋转或停止。
第一执行器包括第一致动元件33,其为电动执行元件,例如直线电机或旋转电机加蜗轮蜗杆机构,其输出元件固定连接着第一拨杆34的径向外端部分。在第一致动元件33布置在箱体3外侧时,第一拨杆34径向延伸穿过所述圆筒形本体20a中的开孔。轴向延伸穿过前端板23中开口的一或多个第一推杆35布置在第一拨杆34的径向内端部分与第一碟片弹簧36的内周边之间。第一推杆35随前端板23一起转动,但能够相对于前端板23轴向移动。第一推力轴承37围绕所述中心轴线布置在第一拨杆34的径向内端部分与第一推杆35之间,以使得第一推杆35能够相对于第一拨杆34旋转,同时又能使得第一拨杆34的径向内端部分能够轴向推动第一推杆35。当第一致动元件33带动第一拨杆34向第二侧轴向移动时,第一拨杆34带动第一推杆35推压第一碟片弹簧36的内周边,使得第一离合器30进入接合状态。当第一致动元件33带动第一拨杆34向第一侧轴向移动时,第一离合器30回到分离状态。
第二碟片弹簧46布置在凸缘25a与前端板23之间。第二碟片弹簧46的外周边推抵于前端板23上或是推抵于前端板23与圆筒形本体20a之间的过渡部位上。第二碟片弹簧46的径向中间部位(例如靠近其外周边的一个中间部位)固定在凸缘25a的径向内周边缘处,例如通过铆钉等连接件或通过配合结构。第二碟片弹簧46的内周边由第二执行器驱动而可被朝向第二侧轴向推动。这样,当第二碟片弹簧46的内周边被第二执行器朝向第二侧推压时,第二碟片弹簧46以其推抵于前端板23或是推抵于前端板23与圆筒形本体20a之间过渡部位的外周边为支点,以其中间部位经凸缘25a弹性变形而向套筒25施加朝向第二侧的推力,从而增大与前端板23与中间板21之间的轴向距离,减小中间板21与相对于离合器壳20固定的压盘42之间的轴向距离,这样,各摩擦片41被轴向压紧在中间板21和压盘42之间,由此将第二离合器40带到接合状态。在第二执行器解除对第二碟片弹簧46的推压后,中间板21返回其原位(例如借助未示出的复位元件),各摩擦片41相互松开,使得第二离合器40回到分离状态。
在第二离合器40的接合状态下,与第二离合器40关联的离合器壳20和齿圈6被与主轴4固定在一起,也就是与箱体3固定在一起而不能旋转。
第二执行器包括第二致动元件43,其为电动执行元件,例如直线电机或旋转电机加蜗轮蜗杆机构,其输出元件固定连接着第二拨杆44的径向外端部分。在第二致动元件43布置在箱体3外侧时,第二拨杆44径向延伸穿过所述圆筒形本体20a中的开孔。轴向延伸穿过前端板23中开口的一或多个第二推杆45布置在第二拨杆44的径向内端部分与第二碟片弹簧46的内周边之间。第二推杆45随前端板23一起转动,但能够相对于前端板23轴向移动。第一推杆35和第二推杆45的轴向移动彼此不相干涉。第二推力轴承47围绕所述中心轴线布置在第二拨杆44的径向内端部分与第二推杆45之间,以使得第二推杆45能够相对于第二拨杆44旋转,同时又能使得第二拨杆44的径向内端部分能够轴向推动第二推杆45。当第二致动元件43带动第二拨杆44向第二侧轴向移动时,第二拨杆44带动第二推杆45推压第二碟片弹簧46的内周边,使得第二离合器40进入接合状态。当第二致动元件43带动第二拨杆44向第一侧轴向移动时,第二离合器40回到分离状态。
需要指出,在图示的例子中,第一和第二致动元件33、43布置在箱体3外面,例如固定在箱体3上;但如果结构上允许,也可将第一和第二致动元件33、43布置在箱体3内。
第一和第二离合器为干式摩擦双离合器,其被构造为一个双离合器模块,该双离合器模块可以大部分(例如,除第一和第二致动元件33、43外)布置在箱体3内,甚至可以全部布置在箱体3内。
通过该双离合器模块中的第一和第二离合器的接合和分离,可以实现四种操作模式,即纯电机驱动模式、纯发动机驱动模式、并联驱动模式、电动无级变速模式,如下所述。
图2中显示了纯电机驱动模式,其中,通过第二执行器的驱动(如图中箭头F示意性表示),使得双离合器模块中的第二离合器达到接合状态,而第一离合器处在分离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如前所述,离合器壳20和齿圈6被相对于箱体3固定,发动机1关闭或断开动力连接,电机2被接入。此时,电机2的动力经电机轴2a、太阳轮5、行星轮8、行星架7、输出齿轮10传递,如图中的点划线所示,以便驱动车轮。纯电机驱动模式的适用条件一般为,整车驱动阻力和车速都相对较低,并且车辆蓄电池的充电状态(SOC)足够高。在这种条件下,整车动力取自电机2是可行的。
需要指出,在纯电机驱动模式,单向离合器11向齿圈6提供反向支撑扭矩,以减小对第二离合器的扭矩需求。
图3中显示了纯发动机驱动模式,其中,通过第一执行器的驱动(如图中箭头F示意性表示),使得双离合器模块中的第一离合器达到接合状态,而第二离合器处在分离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如前所述,齿圈6、行星架7与离合器壳20三者被固定在一起。电机2关闭或断开动力连接,发动机1被接入。此时,发动机1的动力经发动机轴1a、扭转减震器12、离合器壳20、齿圈6和行星架7、输出齿轮10传递,如图中的点划线所示,以便驱动车轮。纯发动机驱动模式的适用条件一般为,整车驱动阻力和车速都相对较高。
图4中显示了并联驱动模式,通过第一执行器的驱动(如图中箭头F示意性表示),使得双离合器模块中的第一离合器达到接合状态,而第二离合器处在分离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如前所述,齿圈6、行星架7与离合器壳20三者被固定在一起。发动机1和电机2都被接入。此时,发动机1的动力经发动机轴1a、扭转减震器12、离合器壳20、齿圈6和行星架7、输出齿轮10传递,电机2的动力经电机轴2a、太阳轮5、行星轮8、行星架7、输出齿轮10传递,如图中的点划线所示,以便驱动车轮。并联驱动模式的适用条件一般为,整车驱动阻力相对较高但车速相对较低(例如在起步猛加速状态,爬坡状态等等),并且车辆蓄电池的充电状态(SOC)足够高。在这种条件下,整车动力取自发动机1和电机2(此时用作电动机),从而借助发动机1和电机2二者提供最大的整车动力。
图5显示了电动无级变速模式,其中,第一和第二离合器都处在分离状态。在这种状态下,由于行星架7和齿圈6都未被固定而是可旋转的,因此行星齿轮机构具有两个自由度。此时,传动装置用作电动无级变速器,发动机1和电机2都被接入,但电机2根据实际工况用作电动机或发电机。当电机用作电动机时,发动机1和电机2的动力传递路线与图4所示的并联驱动模式相同,但发动机1和电机2的输出扭矩和转速可以无级调节和分配。当电机用作发电机时,发动机1的动力经发动机轴1a、扭转减震器12、离合器壳20、齿圈6传递到行星架7,而传递到行星架7的动力一部分被经输出齿轮10输出以便驱动车辆,另一部分经太阳轮5传递和电机轴2a到电机2中以便带动电机2发电,如图中的点划线所示。
这样,本申请的车辆混合动力系统中利用由行星齿轮机构和双离合器模块构成了紧凑的传动装置,用以提供各种不同的驱动模式。
需要指出,本申请并不局限于前面描述的结构细节,而是可以在本申请的原理下对各种结构做出改造。
例如,双离合器模块的执行器可以改造成图6所示的形式,其中,第一和第二拨杆34、44为杠杆的形式,每个第一和第二拨杆34、44的外端部分可枢转地连接着第一致动元件33或第二致动元件43的输出元件,内端部分可枢转地连接着壳体3中的相应固定部分,中间部分经第一或第二推力轴承37、47推抵于第一或第二推杆35、45。这样,借助杠杆作用,可以向第一或第二碟片弹簧36、46施加更大的轴向推力。其它形式的机电式执行器也可以构想出来。
此外,在图示的例子中,电机2组装在传动装置的箱体3中,箱体3与发动机1集成在一起,这样,由发动机1、电机2和传动装置构成一个集成的混合动力系统。然而,根据本申请的其它可行实施方式,可以将电机2布置在箱体3之外,在这种情况下,箱体3可以与电机2集成在一起,也可以不相集成。此外,箱体3也不是必须与发动机1集成在一起。
此外,在图示的例子中,发动机1与电机2彼此轴向相对地布置,使得发动机轴1a与电机轴2a彼此相向延伸并且共轴,发动机轴1a和电机轴2a与传动装置直接连接,由此形成一个紧凑的系统结构。然而,根据其它可行实施方式,也可以将发动机1和电机2布置在车辆中适宜的位置和方向,发动机轴1a与电机轴2a之一或二者通过相应的动力传递元件(甚至可以包括齿轮对等)间接连接到传动装置。
此外,在图示的例子中,发动机1连接到传动装置的行星齿轮机构,电机2连接到双离合器模块。然而,根据其它可行实施方式,可以将发动机1连接到双离合器模块,将电机2连接到行星齿轮机构。因此,概括地讲,本申请包括两个动力源,分别为发动机和电机,其中第一动力源连接到传动装置的行星齿轮机构,第二动力源连接到双离合器模块。
在本申请公开的基本原理下,其它可行的改型也可以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构想出来。所有这些改型也都包含在本申请的范围内。
本申请提出的混合动力系统中采用了单电机、动力耦合元件和两个由机电式执行器驱动的干式离合器,具有降低的系统成本和传统系统复杂性,以及升高的效率,而又不会损失任何动力和经济性能,从而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申请的混合动力系统中的传动装置适用于HEV和PHEV动力传递。
本申请的主要改进之处至少包括:
机电两方面的系统集成难度降低了。
采用干式离合器导致动力耦合元件的效率提高。干式离合器,由于没有浸没在液体中,因此摩擦表面的摩擦系数较高,可以有效地避免换挡损失。
整体安装尺寸较小,且设计自由度增大。
机电式执行器的成本相对于湿式离合器的液压式执行器(需要配备液压泵、油路、电磁阀、油压传感器以及其它液压附件)较低。
通过模块化干式双离合单元,易于批量生产,可进一步降低系统成本。
虽然这里参考具体的实施方式描述了本申请,但是本申请的范围并不局限于所示的细节。在不偏离本申请的基本原理的情况下,可针对这些细节做出各种修改。

Claims (19)

1.一种车辆混合动力系统的传动装置,其布置在两个动力源之间用以耦合这两个动力源的动力,所述两个动力源之一为发动机、另一为电机,所述传动装置包括固定的箱体(3)以及由箱体承载的行星齿轮机构和干式双离合器模块;
其中,所述行星齿轮机构布置在箱体中并且包括太阳轮(5)、围绕太阳轮同轴布置的齿圈(6)、啮合在所述太阳轮和齿圈之间的至少一个行星齿轮(8)以及承载所述行星齿轮的行星架(7),所述太阳轮连接着所述两个动力源中的第一动力源的输出轴;
所述双离合器模块包括可转动地布置在箱体中的离合器壳(20)和布置在离合器壳中的第一和第二离合器,所述离合器壳连接着所述两个动力源中的第二动力源的输出轴并且与所述齿圈固定连接,所述行星架构成传动装置的动力输出端,第一离合器在所述行星架与离合器壳之间建立接合和分离状态,第二离合器在所述离合器壳与箱体之间建立接合和分离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动装置,其中,所述齿圈(6)与所述箱体(3)之间布置着允许齿圈单向旋转的单向离合器(1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动装置,其中,第一和第二离合器中的每个包括压盘(32,42)、摩擦片(31,41)以及相应的碟片弹簧(36,46),其中,借助该碟片弹簧的轴向变形而导致相应的压盘将相应的摩擦片压紧;
所述压盘、摩擦片和碟片弹簧都布置在所述离合器壳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传动装置,其中,所述碟片弹簧被相应的机电式执行器(33,43)轴向驱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传动装置,其中,所述机电式执行器布置在所述箱体(3)之外,或是布置在所述在箱体内。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传动装置,其中,所述箱体(3)中包括固定的主轴(4),所述行星齿轮机构围绕该主轴布置,所述干式双离合器模块的压盘、摩擦片和碟片弹簧也围绕该主轴布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传动装置,其中,第一离合器的摩擦片(31)以不可相对于第一套轴(22)旋转的方式连接在该第一套轴上,该第一套轴可旋转地套装于所述主轴并与所述行星架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传动装置,其中,所述离合器壳(20)经第二套轴(24)与所述齿圈(6)连接,所述第二套轴可旋转地套装于所述第一套轴(22)上。
9.根据权利要求6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传动装置,其中,第二离合器的摩擦片(41)以不可相对于所述主轴(4)旋转的方式连接在所述主轴上。
10.根据权利要求6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传动装置,其中,所述双离合器模块还包括中间板(21),所述第一离合器的压盘和摩擦片分布在所述中间板的第一侧,所述第二离合器的压盘和摩擦片分布在所述中间板的相反的第二侧,所述中间板(21)能够相对于离合器壳(20)轴向移动、但不能相对于离合器壳转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传动装置,其中,第一离合器的碟片弹簧(36)配置成适于减小第一离合器的压盘(32)与所述中间板(21)之间的轴向距离而将第一离合器的摩擦片(31)压紧在第一离合器的压盘(32)与所述中间板(21)之间。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传动装置,其中,第二离合器的碟片弹簧(46)配置成适于减小第二离合器的压盘(42)与所述中间板(21)之间的轴向距离而将第二离合器的摩擦片(41)压紧在第二离合器的压盘(42)与所述中间板(21)之间。
13.根据权利要求3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传动装置,其中,每个机电式执行器(33,43)经相应的拨杆(34,44)轴向推动相应的推杆(35,45),所述推杆适于轴向推压相应的碟片弹簧(36,46),并且所述推杆适于随所述离合器壳(20)一起旋转。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传动装置,其中,所述拨杆(34,44)与相应的推杆(35,45)之间设有推力轴承(37,47)。
15.一种车辆混合动力系统,包括两个动力源和布置在两个动力源之间的根据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传动装置。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车辆混合动力系统,其中,所述两个动力源中的第一动力源为电机(2),第二动力源为发动机(1)。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车辆混合动力系统,其中,所述电机和发动机彼此同轴相对布置,所述传动装置的行星齿轮机构和干式双离合器模块同轴布置在所述电机和发动机之间。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车辆混合动力系统,其中,所述电机集成在所述传动装置的箱体内。
19.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车辆混合动力系统,其中,电机的输出轴以套轴的形式套装于箱体内的主轴上。
CN201711025719.0A 2017-10-27 2017-10-27 采用行星齿轮机构和双离合器模块的车辆混合动力系统 Active CN10972018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025719.0A CN109720189B (zh) 2017-10-27 2017-10-27 采用行星齿轮机构和双离合器模块的车辆混合动力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025719.0A CN109720189B (zh) 2017-10-27 2017-10-27 采用行星齿轮机构和双离合器模块的车辆混合动力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20189A CN109720189A (zh) 2019-05-07
CN109720189B true CN109720189B (zh) 2023-09-22

Family

ID=662910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025719.0A Active CN109720189B (zh) 2017-10-27 2017-10-27 采用行星齿轮机构和双离合器模块的车辆混合动力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72018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74094B (zh) * 2019-12-05 2024-04-05 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混合动力系统用传动机构及混合动力系统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504975A1 (en) * 2001-09-11 2003-03-11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Vehicle front and rear wheels drive system and clutch changeover method
CN202192980U (zh) * 2011-08-04 2012-04-18 湖南江麓容大车辆传动股份有限公司 混合动力传动模块及混合动力汽车
CN102745059A (zh) * 2012-07-23 2012-10-24 天津市松正电动汽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混联式混合动力系统
CN102774265A (zh) * 2012-08-18 2012-11-14 天津市松正电动汽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混合动力驱动系统
CN102826002A (zh) * 2012-09-07 2012-12-19 天津市松正电动汽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并联式混合动力驱动装置
CN103010009A (zh) * 2012-11-29 2013-04-03 河南科技大学 电动车辆动力系统及其两挡变速动力传动装置
CN103140696A (zh) * 2010-07-29 2013-06-05 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离合器装置
CN104802628A (zh) * 2015-04-30 2015-07-29 重庆蓝黛动力传动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混合动力汽车单行星轮系动力耦合装置及方法
CN107082017A (zh) * 2017-05-16 2017-08-22 福建万润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动力耦合器的单电机混合驱动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610976B2 (en) * 2006-05-03 2009-11-03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Inc. Hybrid powertrain with electrically variable transmission having parallel friction launch and method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504975A1 (en) * 2001-09-11 2003-03-11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Vehicle front and rear wheels drive system and clutch changeover method
CN103140696A (zh) * 2010-07-29 2013-06-05 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离合器装置
CN202192980U (zh) * 2011-08-04 2012-04-18 湖南江麓容大车辆传动股份有限公司 混合动力传动模块及混合动力汽车
CN102745059A (zh) * 2012-07-23 2012-10-24 天津市松正电动汽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混联式混合动力系统
CN102774265A (zh) * 2012-08-18 2012-11-14 天津市松正电动汽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混合动力驱动系统
CN102826002A (zh) * 2012-09-07 2012-12-19 天津市松正电动汽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并联式混合动力驱动装置
CN103010009A (zh) * 2012-11-29 2013-04-03 河南科技大学 电动车辆动力系统及其两挡变速动力传动装置
CN104802628A (zh) * 2015-04-30 2015-07-29 重庆蓝黛动力传动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混合动力汽车单行星轮系动力耦合装置及方法
CN107082017A (zh) * 2017-05-16 2017-08-22 福建万润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动力耦合器的单电机混合驱动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20189A (zh) 2019-05-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253857B2 (en) Multi-speed electric transaxle unit with co-axial shafts
JP5042973B2 (ja) ハイブリッド車両用動力伝達装置
RU2628618C2 (ru) Гибридный привод, транспортное средство с таким гибридным приводом, способ управления таким гибридным приводом
US9162570B2 (en) Transfer case with high efficiency clutch actuator
CN103347765B (zh) 多模式驱动装置
CN106965671A (zh) 纯电动汽车用两挡变速器动力总成
US9777799B2 (en) Transmission and electric vehicle comprising same
CN107763153B (zh) 用于电动车辆的行星齿轮型两挡变速器
US8221279B2 (en) Dual apply clutch apparatus for compact electro-mechanical transmission
CN103826894A (zh) 动力传动系
CN103119329A (zh) 用于电驱动或混合驱动机构的传动装置
CN101716880A (zh) 基于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的混合动力驱动系统
US20190061521A1 (en) Electrified (4WD) Four Wheel Drive Device
JP2004526915A (ja) 乗物用の自動パワーシフト変速装置
US20220009333A1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an electric drive arrangement
CN107810347B (zh) 变速箱
CN109720189B (zh) 采用行星齿轮机构和双离合器模块的车辆混合动力系统
CN110099812A (zh) 驱动装置和机动车
CN112696491A (zh) 电动车辆驱动设备
CN111565955B (zh) 用于机动车的混合动力模块和驱动装置
CN110834531A (zh) 功率分流的变速器
CN206436826U (zh) 纯电动汽车用两挡变速器动力总成
CN105485262A (zh) 一种电动汽车两挡变速器
CN107002828A (zh) 用于汽车、尤其是至少两轮式机动车辆的运动的速度传递装置、使用该速度传递装置的尤其是用于混合车辆的动力系
CN107000570A (zh) 具有包括三行星齿轮系的变速传递装置的用于机动车辆的动力系、尤其是用于混合型车辆的动力系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