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856922U - 离合器装置 - Google Patents

离合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856922U
CN203856922U CN201290000938.8U CN201290000938U CN203856922U CN 203856922 U CN203856922 U CN 203856922U CN 201290000938 U CN201290000938 U CN 201290000938U CN 203856922 U CN203856922 U CN 20385692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ssure plate
clutch
clutch device
slot part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90000938.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小林进
中川庄二
喜田时义
马场勇
熊冈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isi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isin Seik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isin Seiki Co Ltd filed Critical Aisin Seiki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85692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856922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13/00Friction clutches
    • F16D13/58Details
    • F16D13/70Pressure members, e.g. pressure plates, for clutch-plates or lamellae; Guiding arrangements for pressure memb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300/00Special features for couplings or clutches
    • F16D2300/02Overheat protection, i.e. means for protection against overhea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Operated Clutche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灵活应用一体型压力板的优点且能够抑制压力板翘曲的离合器装置。具有:离合器片,其配置为与能够旋转的飞轮同轴且能够相对于该飞轮旋转,并且能够与飞轮摩擦接合,压力板,其配置为能够将离合器片向飞轮按压,并且能够与离合器片摩擦接合;在压力板的背面具有应力缓和部,该应力缓和部与压力板的摩擦面在热膨胀时产生的伸展相对应地缓和使压力板发生翘曲的应力,该背面为压力板的与离合器片摩擦的摩擦面的相反侧的面,应力缓和部为形成在压力板的背面的槽部。

Description

离合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具有通过压力板按压离合器片的机构的离合器装置。 
背景技术
本实用新型主张日本国专利申请:特愿2011-238625号(2011年10月31日申请)的优先权,引用同申请的全部记载内容记入在本说明书中。 
在车辆中,为了在发动机启动时、变速等时,不使发动机的旋转动力传递至变速器,在发动机和变速器之间的动力传递系统路径上设置离合器装置。离合器装置通过对离合器杆、离合器踏板等操作机构的手动操作(手动操作、脚踏操作等),经由油压机构、连杆机构等分离机构被传递离合器操作力,由此能够使发动机与变速器连接或断开。离合器装置通常具有如下机构,即通过压力板使用于将旋转动力传递给变速器的离合器片按压于被传递发动机的旋转动力的飞轮的机构。压力板借助能够被分离机构操作的膜片弹簧向离合器片侧施力。离合器片被夹在飞轮和压力板之间进行摩擦接合,由此将发动机的旋转动力传递给变速器。 
在离合器装置中,在来自发动机的旋转动力向变速器传递时,在压力板与离合器片摩擦的摩擦面上,由于摩擦发热,在压力板的背面(膜片弹簧侧的面)和摩擦面之间产生温度差,由此在压力板的背面和摩擦面上因热膨胀而产生的伸展量产生差,从而压力板变形。若压力板的变形量变大,则可能引起扭矩传递容量降低、离合器打滑、温度上升等的缺陷。 
即,若压力板117变形,则压力板117的外周部分向与离合器片30分离的方向翘曲,膜片弹簧15对压力板117的按压位置向分离侧进行位移,膜片弹簧15对压力板117的按压负载减小,从而传递扭矩变小(参照图10、图11)。另外,由于压力板117翘曲,所以压力板117与离合器片30之间的摩擦面的有效半径(扭矩传递作用半径)减小(由于产生翘曲,压力板117的外周部分与离合器片30分离,摩擦面向内周变化),传递扭矩变小。另外,由于压力板117翘曲,所以压力板117和离合器片30之间的摩擦面的 面积变小,若在摩擦面打滑,则温度易于急剧上升,摩擦构件31劣化,摩擦系数降低,传递扭矩变小。最终,不能够将发动机扭矩传递给车轮,可能成为不能够爬坡等的状态。 
因此,为了抑制这样的压力板的翘曲,在专利文献1中提出如下构成的摩擦离合器,即,压力板由多个圆环板状的板构件构成,并且在这些板构件上形成的径向长的长孔内插入铆钉,在插有波形弹簧的状态下进行铆接。由此,能够允许板构件随着膨胀和收缩在径向上相对移动,由此能够抑制压力板的翘曲。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特开平9-79286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 
以下的分析是通过申请的实用新型人进行的。 
此外,上述专利文献1的全部公开内容通过引用记入在本说明书中。以下的分析是通过本实用新型而得到的。 
但是,在专利文献1那样的组装型的压力板中,部件个数多,与一体型的压力板相比,花费成本高。另外,由于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压力板分为多个板构件,所以与一体型的压力板相比强度低,散热性(导热性)变低。而且,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压力板中,板构件之间能够在径向上相对移动,因此与一体型的压力板相比,可能够会由于板构件的偏心,使离合器片的摩擦构件变得易于劣化。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课题在于提供能够灵活应用一体型的压力板的优点且能够抑制压力板的翘曲的离合器装置。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中,在离合器装置中具有:离合器片,其配置为与能够旋转的飞轮同轴且能够相对于该飞轮旋转,并且能够与所述飞轮摩擦接合,压力板,其配置为能够将所述离合器片向所述飞轮按压,并且能够与所述离合器片摩擦接合;在所述压力板的背面具有应力缓和部,该应力缓 和部与所述压力板的所述摩擦面在热膨胀时产生的伸展相对应地缓和使所述压力板发生翘曲的应力,所述背面为所述压力板的与所述离合器片摩擦的摩擦面的相反侧的面,所述应力缓和部为形成在所述压力板的所述背面的槽部。 
技术方案2的离合器装置,优选所述槽部允许所述压力板向以旋转轴为中心的周向以及径向中的一方或两方扩展。 
技术方案3的离合器装置,优选所述槽部形成为沿着所述压力板的以旋转轴为中心的周向以及径向中的一方或两方延伸。 
技术方案4的离合器装置,优选所述压力板具有将所述槽部的一部分填埋的加强部。 
技术方案5的离合器装置,优选所述压力板形成有呈以所述压力板的旋转轴为中心的放射状的所述槽部,所述加强部形成在所述槽部的延长线上。 
技术方案6的离合器装置,优选在所述压力板上形成有沿周向延伸的多个突起部,该突起部成为膜片弹簧的作用点,所述槽部形成在所述突起部的周向两侧。 
技术方案7的离合器装置,优选在所述压力板上形成有沿周向延伸的多个突起部,该突起部成为膜片弹簧的作用点,所述槽部呈环状地形成在所述突起部的内径侧。 
技术方案8的离合器装置,优选所述槽部呈放射状地形成在所述突起部的周向两侧。 
实用新型的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由于在压力板的背面形成作为应力缓和部的槽部,从而压力板的背面能够与压力板的摩擦面在热膨胀时产生的伸展相对应地变化,从而能够降低压力板在热膨胀时产生的翘曲。另外,压力板的槽部的底面接近变得摩擦面,从而压力板的背面的平均温度与摩擦面之间的温度的差变小,能够降低压力板在热膨胀时产生的翘曲。另外,由于压力板为一体型,所以与组装型的压力板相比,能够抑制部件个数多、成本增大、强度降低、散热性(导热性)降低、离合器片的摩擦构件劣化等缺点。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离合器装置的结构的图2的X-X′剖视图。 
图2是示意性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离合器装置的压力板的结构的从背面侧观察的平面图。 
图3中的(A)是示意性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离合器装置的压力板的结构的图2的Y-Y′剖视放大图,图3中的(B)是图2的Z-Z′剖视放大图。 
图4是示意性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离合器装置的压力板的结构的从背面侧观察的平面图。 
图5中的(A)是示意性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离合器装置的压力板的结构的图4的Y-Y′剖视放大图,图5中的(B)是图4的Z-Z′剖视放大图。 
图6是示意性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的离合器装置的压力板的结构的从背面侧观察的平面图。 
图7中的(A)是示意性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的离合器装置的压力板的结构的图6的Y-Y′剖视放大图,图7中的(B)是图6的Z-Z′剖视放大图。 
图8是示意性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的离合器装置的压力板的结构的从背面侧观察的平面图。 
图9中的(A)是示意性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的离合器装置的压力板的结构的图8的Y-Y′剖视放大图,图9中的(B)是图8的Z-Z′剖视放大图。 
图10是用于说明以往的离合器装置的压力板的翘曲的示意图。 
图11是示意性表示膜片弹簧的按压负载与分离轴承(release bearing)的行程之间的关系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离合器装置中具有:离合器片(图1中的30),其配置为与能够旋转的飞轮(图1中的11)同轴且能够相对于该飞轮旋转,并且能够与所述飞轮摩擦接合;压力板(图1中的17),其配置为能够将所 述离合器片向所述飞轮按压,并且能够与所述离合器片摩擦接合;在所述压力板的背面具有应力缓和部,该应力缓和部与所述压力板的所述摩擦面在热膨胀时产生的伸展相对应地缓和使所述压力板发生翘曲的应力,所述背面为所述压力板的与所述离合器片摩擦的摩擦面的相反侧的面,所述应力缓和部为形成在所述压力板的所述背面的槽部(图1中的17c、图4中的17d、图6中的17c、17d,图8中的17c)。 
在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离合器装置中,优选所述槽部允许所述压力板向以旋转轴为中心的周向以及径向中的一方或两方扩展。 
在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离合器装置中,优选所述槽部形成为沿着所述压力板的以旋转轴为中心的周向以及径向中的一方或两方延伸。 
在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离合器装置中,优选所述压力板具有将所述槽部的一部填埋的加强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离合器装置中,优选所述压力板形成有呈以所述压力板的旋转轴为中心的放射状的所述槽部,所述加强部形成在所述槽部的延长线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离合器装置中,优选在所述压力板上形成有沿周向延伸的多个突起部,该突起部成为膜片弹簧的作用点,所述槽部形成在所述突起部的周向两侧。 
在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离合器装置中,优选在所述压力板上形成有沿周向延伸的多个突起部,该突起部成为膜片弹簧的作用点,所述槽部呈环状地形成在所述突起部的内径侧。 
在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离合器装置中,优选所述槽部呈放射状地形成在所述突起部的周向两侧。 
此外,在本申请中添加附图标记的情况下,这些仅用于帮助理解,并不现定于图示的方式。 
第一实施例 
利用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离合器装置。图1是示意性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离合器装置的结构的图2的X-X′剖视图。图2是示意性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离合器装置的压力板的结构的从背面侧观察的平面图。图3中的(A)是示意性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 例的离合器装置的压力板的结构的图2的Y-Y′剖视放大图,图3中的(B)是图2的Z-Z′剖视放大图。 
离合器装置1是能够使旋转动力从发动机(未图示)的曲轴10向变速器输入轴41传递或切断该传递的装置(参照图1)。离合器装置1能够被分离装置(例如,杆机构、油压活塞机构等)操作,所述分离装置能够使分离轴承23向轴向的发动机侧(图1中的右侧)移动,成为切断从曲轴10向变速器输入轴41传递的旋转动力的状态。离合器装置1的主要构成部分具有飞轮11、螺栓12、离合器罩13、螺栓14、膜片弹簧15、支点构件16、压力板17、搭板(strap)18、保持构件19、铆钉20、筒状构件21、套筒22、分离轴承23、离合器片30。 
飞轮11为环状的惯性体。飞轮11的内周部分通过多个螺栓12安装固定在曲轴10上,与曲轴10一体旋转。飞轮11的外周部分通过多个螺栓14安装固定有离合器罩13,与离合器罩13一体旋转。 
离合器罩13为环状构件,罩住离合器片30的外周部分(参照图1)。离合器罩13的外周部分通过螺栓14安装固定在飞轮11上。离合器罩13的内周部分与飞轮11分离,且罩住离合器片30的外周部分以及压力板17。离合器罩13的内周端部支撑2个支点构件16,2个支点构件16配置为夹持膜片弹簧15的中间部的两侧。离合器罩13在膜片弹簧15的杆部分之间的多个空余处与2个支点构件16铆接,且对其进行支撑。离合器罩13以使膜片弹簧15能够以支点构件16为支点进行摆动的方式支撑膜片弹簧15。离合器罩13经由搭板18与压力板17弹性连结,与压力板17一体旋转。 
膜片弹簧15是从环状的盘簧部分向径向内侧延伸有多个杆部分而形成的弹性构件(参照图1)。膜片弹簧15的中间部分能够摆动地被夹持在离合器罩13所支撑的2个支点构件16之间。膜片弹簧15的外周部分的发动机侧(图1中的右侧)的面与压力板17的多个突起部17a抵接。为了使膜片弹簧15不与突起部17a分离,该膜片弹簧15的外周部分的变速器侧(图1中的左侧)的面通过被铆钉20固定在压力板17上的保持构件19保持。膜片弹簧15的内周部分的变速器侧(图1中的左侧)的面,与分离轴承23的旋转环抵接。膜片弹簧15由于以支点构件16为支点倾斜,所以膜片弹簧15的外周部分向飞轮11侧对压力板17施力,并且膜片弹簧15的内周部分向 变速器侧(图1中的左侧)对分离轴承23施力。膜片弹簧15通过对压力板17施力,将离合器片30的摩擦构件31的部分与飞轮11压力接触。膜片弹簧15通过其内周部分被分离轴承23向飞轮11侧按压,从而外周部分以与飞轮11分离的方式位移,结果消除压力板17向飞轮11侧的施力。 
支点构件16是作为膜片弹簧15的摆动支点的环状的构件(参照图1)。支点构件16在膜片弹簧15的中间部分的两侧配置2个,在膜片弹簧15的杆部分之间的多个空余处与离合器罩13铆接且被其支撑。 
压力板17是将离合器片30的摩擦滑动部分向飞轮11按压的环状的一体型板(参照图1~图3)。压力板17的发动机侧(图1中的右侧)的面为与离合器片30的摩擦构件31摩擦滑动的摩擦面。在压力板17的变速器侧(图1中的左侧)的面(背面,与摩擦面相反的相反面)具有向变速器侧(图1中的左侧)突出的多个突起部17a。突起部17a为与膜片弹簧15的作用点抵接的部分,承受膜片弹簧15的作用力。压力板17在外周端部具有多个座部17b。座部17b为用于通过铆钉20将搭板18及保持构件19与压力板17连接的部分。压力板17经由搭板18与离合器罩13弹性连接,与离合器罩13一体旋转。 
压力板17在变速器侧(图1中的左侧)的面(背面,与摩擦面相反的相反面),形成有规定深度的槽部17c(参照图1~图3)。槽部17c为应力缓和部,该应力缓和部与压力板17的摩擦面在热膨胀时的伸展相对应地缓和(降低)使压力板17发生翘曲(图10中的虚线所示的压力板117的翘曲)的应力。槽部17c以沿着压力板17的相对于旋转轴的径向延伸的方式(放射状)形成有多个。通过在压力板17的背面形成槽部17c,即使由于在压力板17的背面(膜片弹簧15侧的面)与摩擦面(摩擦构件31侧的面)之间产生温度差而压力板17的背面与摩擦面因热膨胀而伸展量产生差,也能够通过槽部17c吸收压力板17的背面与摩擦面因热膨胀而产生的伸展量的差(在压力板17的槽部17c允许周向的伸展),从而能够抑制压力板17变形,抑制扭矩传递容量降低,避免离合器打滑,温度上升等缺陷的产生。此外,关于槽部17c的变形例,通过其它实施例进行说明。 
筒状构件21为配置在变速器输入轴41的外周的筒状的构件。筒状构件21被变速器壳(未图示)支撑。筒状构件21的内周面与变速器输入轴41分 离。在筒状构件21的外周面上配置有套筒22且套筒2能够在轴向上滑动。套筒22为筒状的构件,固定有分离轴承23的固定环。套筒22能够承受分离机构(油压机构、连杆机构等)的操作力在轴向上滑动。分离轴承23为球轴承,按压旋转的膜片弹簧15的内周部分,使离合器装置成为切断状态。分离轴承23的与膜片弹簧15抵接的旋转环经由多个球支撑在固定环上。分离轴承23能够与套筒22一体滑动。 
离合器片30为配置在飞轮11和压力板17之间的圆形的盘状组合体。离合器片30在外周部分具有在衬板(lining plate)32的两面通过铆钉33安装固定有摩擦构件31的摩擦滑动部分,该摩擦滑动部分夹在飞轮11和压力板17之间。离合器片30的衬板32的内周部分通过铆钉33安装固定在侧板34、35上,在侧板34、35之间配置有毂构件36,该离合器片30具有通过弹性构件37的弹力缓冲(吸收)侧板34、35与毂构件36之间的扭转(扭矩变动)的功能。离合器片30,在侧板34和毂构件36之间配置有滑动构件38,在侧板35和毂构件36之间配置有滑动构件39以及盘簧40,由此该离合器片30具有通过滑动构件38、39和毂构件36之间的摩擦力缓冲(吸收)侧板34、35与毂构件36之间的扭转(扭矩变动)的功能。离合器片30的毂构件36的内周以相对于变速器输入轴41不能够旋转且能够沿轴向移动的方式与变速器输入轴41花键接合。此外,变速器输入轴41经由轴承(未图示)能够转动地被变速器壳(未图示)支撑,将来自离合器片30的旋转动力传递给变速器(未图示)。 
根据第一实施例,通过在压力板17的背面形成槽部17c,能够使压力板17的背面与压力板17的摩擦面在热膨胀时的延伸相对应地变化,从而能够减小压力板17在热膨胀时的翘曲。另外,压力板17的槽部17c的底面与摩擦面靠近,压力板17的背面的平均温度与摩擦面的温度之间的差变小,压力板17的翘曲将减小。另外,由于压力板17为一体型,所以与组装型的压力板相比,部件个数变少,从而能够不使成本增大。另外,由于压力板17为一体型,所以与组装型的压力板相比,能够抑制强度的降低,能够抑制散热性(导热性)降低。而且,由于压力板17为一体型,所以不会出现组装型的压力板那样的板构件之间的相对移动的情况,能够抑制离合器片30的摩擦构件31的劣化。 
第二实施例 
利用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离合器装置。图4是示意性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离合器装置的压力板的结构的从背面侧观察的平面图。图5中的(A)是示意性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离合器装置的压力板的结构的图4的Y-Y′剖视放大图,图5中的(B)是图4的Z-Z′剖视放大图。 
第二实施例为第一实施例的变形例,将形成在压力板17的背面的槽部17d形成为在以压力板17的旋转轴为中心的周向上延伸(环状),来代替形成为放射状。槽部17d是用于提高相对于压力板17的摩擦面的伸展的追随性,缓和(降低)使压力板17产生翘曲(图10中的虚线所示的压力板117的翘曲)的应力的缓和部。槽部17d在周向上形成1个(也可以为多个)。通过在压力板17的背面形成槽部17d,即使压力板17的背面(相当于图1中的膜片弹簧15侧的面)和摩擦面(相当于图1中的摩擦构件31侧的面)之间产生温度差从而压力板17的背面和摩擦面由于热膨胀而产生伸展量的差,也能够通过槽部17d吸收压力板17的背面和摩擦面由于热膨胀而产生的伸展量的差(在压力板17的槽部17d允许径向的伸展),从而能够抑制压力板17变形,从而能够抑制扭矩传递容量降低,避免离合器打滑,温度上升等缺陷的发生。其它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相同。 
通过第二实施例,发挥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效果。 
第三实施例 
利用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的离合器装置。图6是示意性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的离合器装置的压力板的结构的从背面侧观察的平面图。图7中的(A)是示意性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的离合器装置的压力板的结构的图6的Y-Y′剖视放大图,图7中的(B)是图6的Z-Z′剖视放大图。 
第三实施例为第一实施例、第二实施例的变形例,将在压力板17的背面形成的放射状的槽部17c和环状的槽部17d组合而成。通过在压力板17的背面形成槽部17c、17d,即使压力板17的背面(相当于图1中的膜片弹簧15侧的面)和摩擦面(相当于图1中的摩擦构件31侧的面)之间产生温度差从而在压力板17的背面和摩擦面由于热膨胀而产生伸展量的差,也能 够通过槽部17d吸收压力板17的背面和摩擦面由于热膨胀而产生的伸展量的差(在压力板17的槽部17c允许周向的伸展,且在压力板17的槽部17d允许径向的伸展),从而能够抑制压力板17的变形,抑制扭矩传递容量的降低,避免离合器打滑、温度上升等缺陷。其它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相同 
通过第三实施例,能够发挥与第一实施例、第二实施例同样的效果。 
第四实施例 
利用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的离合器装置。图8是示意性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的离合器装置的压力板的结构的从背面侧观察的平面图。图9中的(A)是示意性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的离合器装置的压力板的结构的图8的Y-Y′剖视放大图,图9中的(B)是图8的Z-Z′剖视放大图。 
第四实施例为第一实施例的变形例,设置有将形成在压力板17的背面上的槽部17c的一部分填埋而成的加强部17e。加强部17e用于增强压力板17的强度。此外,在图8中,在各槽部17c上形成加强部17e,但是可以在一部分槽部17c上不形成加强部17e。另外,在图8中,在1个槽部17c上形成1个加强部17e,但是可以在1个槽部17c上形成多个加强部17e。另外,在图8中,将加强部17e设置在槽部17c的内周部分上,但是可以将加强部17e设置在槽部17c的中间部分或外周部分上。而且,加强部17e还适用于第二实施例和第三实施例的压力板(图4、图6中的17)。其它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相同。 
通过第四实施例,能够发挥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效果,并且通过设置将槽部17c的一部分填埋的加强部17e,能够确保压力板17的强度。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全部公开内容(包括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的范围内,还能够基于其基本的技术思想,对实施方式和实施例进行变更和调整。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能够将各种公开要素(包括各权利要求的各要素、各实施例的各要素、各附图的各要素等)进行多种组合和选择。即,本实用新型当然包括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所含有的全部公开内容、技术思想能够想到的各种变形、修改。 
附图标记说明 
1离合器装置 
10曲轴 
11飞轮 
12螺栓 
13离合器罩 
14螺栓 
15膜片弹簧 
16支点构件 
17、117压力板 
17a、117a突起部 
17b座部 
17c、17d槽部 
17e加强部 
18搭板 
19保持构件 
20铆钉 
21筒状构件 
22套筒 
23分离轴承 
30离合器片 
31摩擦构件 
32衬板 
33铆钉 
34、35侧板 
36毂构件 
37弹性构件 
38、39滑动构件 
40盘簧 
41变速器输入轴 

Claims (9)

1.一种离合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 
离合器片,其配置为与能够旋转的飞轮同轴且能够相对于该飞轮旋转,并且能够与所述飞轮摩擦接合, 
压力板,其配置为能够将所述离合器片向所述飞轮按压,并且能够与所述离合器片摩擦接合; 
在所述压力板的背面具有应力缓和部,该应力缓和部与所述压力板的所述摩擦面在热膨胀时产生的伸展相对应地缓和使所述压力板发生翘曲的应力,所述背面为所述压力板的与所述离合器片摩擦的摩擦面的相反侧的面, 
所述应力缓和部为形成在所述压力板的所述背面的槽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合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槽部允许所述压力板向以旋转轴为中心的周向以及径向中的一方或两方扩展。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合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槽部形成为沿着所述压力板的以旋转轴为中心的周向以及径向中的一方或两方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离合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槽部形成为沿着所述压力板的以旋转轴为中心的周向以及径向中的一方或两方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离合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板具有将所述槽部的一部分填埋的加强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离合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力板形成有呈以所述压力板的旋转轴为中心的放射状的所述槽部, 
所述加强部形成在所述槽部的延长线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合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压力板上形成有沿周向延伸的多个突起部,该突起部成为膜片弹簧的作用点, 
所述槽部形成在所述突起部的周向两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合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压力板上形成有沿周向延伸的多个突起部,该突起部成为膜片弹簧的作用点, 
所述槽部呈环状地形成在所述突起部的内径侧。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离合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槽部呈放射状地形成在所述突起部的周向两侧。 
CN201290000938.8U 2011-10-31 2012-10-25 离合器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856922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238625 2011-10-31
JP2011238625A JP2013096472A (ja) 2011-10-31 2011-10-31 クラッチ装置
PCT/JP2012/077535 WO2013065559A1 (ja) 2011-10-31 2012-10-25 クラッチ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856922U true CN203856922U (zh) 2014-10-01

Family

ID=481919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90000938.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856922U (zh) 2011-10-31 2012-10-25 离合器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EP (1) EP2775158A4 (zh)
JP (1) JP2013096472A (zh)
CN (1) CN203856922U (zh)
BR (1) BR112014010253A2 (zh)
WO (1) WO2013065559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84893A (zh) * 2015-12-15 2017-06-23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离合器装置
CN112520642A (zh) * 2019-09-19 2021-03-19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动力系统及叉车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482287B2 (en) * 2014-02-12 2016-11-01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Pressure plate stress-relief grooves for a friction element assembly in a transmission of a motor vehicle and associated method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48103742U (zh) * 1972-03-09 1973-12-04
DE2853298A1 (de) * 1978-12-09 1980-06-19 Klaue Hermann Schwungrad-reibungskupplung, insbesondere fuer kraftfahrzeuge
JPS6053224A (ja) * 1983-08-31 1985-03-26 Daikin Mfg Co Ltd クラツチ
JPH0579286A (ja) 1991-09-18 1993-03-30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管路布設工法
JPH08326849A (ja) * 1995-05-31 1996-12-10 Nissan Motor Co Ltd フライホイール装置
JPH1078051A (ja) * 1996-09-04 1998-03-24 Dainatsukusu:Kk 偏当たりによる熱変形を防止した片貼り式摩擦係合装置
DE10031635A1 (de) * 2000-06-29 2002-01-10 Mannesmann Sachs Ag Anpreßplatte für eine Reibungskupplung
JP2005195099A (ja) * 2004-01-07 2005-07-21 Exedy Corp クラッチカバー組立体
CN202165482U (zh) * 2011-07-22 2012-03-14 浙江铁流离合器股份有限公司 高强度低热形变离合器压盘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84893A (zh) * 2015-12-15 2017-06-23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离合器装置
CN106884893B (zh) * 2015-12-15 2019-01-04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离合器装置
CN112520642A (zh) * 2019-09-19 2021-03-19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动力系统及叉车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775158A4 (en) 2015-08-12
BR112014010253A2 (pt) 2017-04-18
JP2013096472A (ja) 2013-05-20
WO2013065559A1 (ja) 2013-05-10
EP2775158A1 (en) 2014-09-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730681U (zh) 传动装置
CN1743198B (zh) 转矩传递装置
CN104108307B (zh) 用于机动车的混合驱动系装置
CN103140696B (zh) 离合器装置
US7966901B2 (en) Torque transfer device
KR102218998B1 (ko) 특히 자동차용의 마모 보상 클러치 장치
CN104121325A (zh) 混合动力车辆的带分离离合器和离心力摆的转矩传递装置
CN105299134B (zh) 用于离合器和/或减振器装置的转动组件及扭矩传递装置
CN105579738B (zh) 离心力摆装置
CN203856922U (zh) 离合器装置
US5135089A (en) Transmission clutch for a motor vehicle having a dynamic absorber
CN103299096A (zh) 扭矩传递装置
EP2221509A2 (en) A motor-vehicle transmission
US20180111472A1 (en) Drivetrain for a hybrid vehicle
CN203214696U (zh) 离合器分离机构
JP3531067B2 (ja) 自動車の動力ユニットと一体化しうるようになっているダンピング装置
US6161669A (en) Clutch mechanism for clutch friction with low declutching effort
JP4662899B2 (ja) 多板クラッチ
JP7149827B2 (ja) 動力伝達装置
CN104565103B (zh) 一种分离副缸和分离轴承机构及拉式离合器总成
CN108350955A (zh) 用于机动车辆的离合器装置
US9885406B2 (en) Hydrokinetic torque coupling device for a motor vehicle
JP5915280B2 (ja) クラッチ装置
JP4777939B2 (ja) フライホィール装置
CN106065906B (zh) 具有旋转轴线的摩擦离合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001

Termination date: 2016102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