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37967B - 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137967B
CN103137967B CN201110390816.6A CN201110390816A CN103137967B CN 103137967 B CN103137967 B CN 103137967B CN 201110390816 A CN201110390816 A CN 201110390816A CN 103137967 B CN103137967 B CN 10313796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site material
polysilazane
polysiloxanes
alkyl
hollow fi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39081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137967A (zh
Inventor
卢世刚
阚素荣
张向军
金维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Automotive Batter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General Research Institute for Non Ferrous Metal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General Research Institute for Non Ferrous Metals filed Critical Beijing General Research Institute for Non Ferrous Metals
Priority to CN201110390816.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137967B/zh
Publication of CN1031379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3796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13796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3796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Battery Electrode And Active Subsutance (AREA)

Abstract

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正极材料由至少两类物质复合而成,其中一类是LiaMbPO4,其中0.95≤a≤1.1,0.95≤b≤1.1,M为Fe、Co、Ni、Mn中至少一种,另一类是dSiO2·eSiC·fC、hSiC·iSi3N4·jC、kSiC·pSi3N4·qBN·rC中至少一种,其中0<d≤1,0≤e<1,0≤f<15,e和f不同时为0,0≤h<1,0<i≤1/3,0≤j<15,j和h不同时为0,0≤k≤1,0≤p≤1/3,0<q<1,0<r<15,k和p不同时为0。该正极复合材料中dSiO2·eSiC·fC、hSiC·iSi3N4·jC、kSiC·pSi3N4·qBN·rC含量占复合材料总重量1-20wt%。将LiaMbPO4加入到聚硅氧烷、聚硅氮烷、聚硼硅氮烷其中至少一种有机硅聚合物中,通过交联固化,热解后得到由LiaMbPO4与dSiO2·eSiC·fC、hSiC·iSi3N4·jC、kSiC·pSi3N4·qBN·rC中至少一种复合的复合材料。该复合材料和LiaMbPO4的相比,电化学性能和振实密度都有显著提高。

Description

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化学电源领域,特别是锂离子电池关键材料和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自1990年日本索尼公司开发锂离子电池以来,正极材料的研发便受到人们的关注。目前商品化锂离子电池使用的正极材料主要为嵌锂过渡金属氧化物,包括层状结构的钴酸锂LiCoO2、镍酸锂LiNiO2,以及尖晶石结构锰酸锂LiMn2O4等。其中最为广泛的钴酸锂LiCoO2材料具有优异的电化学性能,但因其资源短缺,价格昂贵,安全性能差等缺点限制了其大规模应用,尤其是在电动汽车电池领域,而镍酸锂LiNiO2合成较困难,安全性较差,限制了其发展和应用,锰酸锂LiMn2O4合成成本低,安全性能较好,但其容量较低、高温循环稳定性欠佳,其应用受到限制。
橄榄石型磷酸铁锂由于其优异的安全性能近年来成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热点。1997年Goodenough等研究了一系列过渡金属聚阴离子化合物M2(XO4)3(M=TiFeNbVX=SPAsMoW),发现橄榄石结构磷酸铁锂具有良好的锂离子嵌入和脱嵌能力。其理论比容量高达170mAh/g,而且具有比钴酸锂更加稳定的循环稳定性,循环寿命可达2000次以上,放电平台平稳,在3.4V左右。除此之外,其资源丰富、环境相容性好,它在锂电池工业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磷酸铁锂本身的电子导电率非常低,只有10-9S/cm,纯的磷酸铁锂通过在制备电极时加入导电剂的方式,一般也只能放出理论容量的40%-60%,而且首次充当电效率和循环容量保持率也较低,所以纯的磷酸铁锂直接用于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实用性较差。对磷酸铁锂材料进行改性是磷酸铁锂实用化的唯一途径。掺杂和包覆是两大主要改性方法。
1999年加拿大福斯泰克公司在加拿大申请了用碳包覆正极材料的专利技术,专利号为CA2770771,正极材料对应通式为AaMmZzOoNnFf,其中A为碱金属;M为至少一种过渡金属或至少一种非过渡金属;Z为至少一种非金属;O氧;N氮;F氟。其特征是碳沉积在AaMmZzOoNnFf表面,碳是通过有机物热解得到。专利技术显示磷酸铁锂外包覆碳后其电化学性能比未包覆有了显著的改善。碳包覆既能改善磷酸铁锂颗粒间的导电性,又能减小磷酸铁锂的颗粒大小,进而改善磷酸铁锂宏观的电化学性能。但包覆后的无定形碳的 加入,使振实密度明显下降,目前商品化的磷酸铁锂的振实密度一般小于1.1gcm-3,很多小于1gcm-3,这使得磷酸铁锂性能的改善和振实密度的提高不能有机统一起来。
包覆氧化物是锂离子电池材料领域较常用的方法,其主要作用是提高材料稳定性,避免和电解液直接接触,提高材料电化学性能,如US20050130042A1在LiCoO2、LiNixCo1-xO2、LiNi1/3Co1/3Mn1/3O2、LiMn2O4表面包覆氧化物,如Al、Mg、Zn、Sn、Si、B的氧化物。
US 2007/0207385A1中正极材料主要组成是A3x M12y(PO4)3;第二部分组成为SiC、BN或者M22aOb其中的至少一种,第二部分包覆在A3x M12y(PO4)3表面,其中A为ⅠA、ⅡA、ⅢA中至少一种元素,M1和M2是ⅡA、ⅢA、ⅣA、ⅤA中至少一种元素。该专利实施例中给出的制备方法是先制备含有A离子、M1离子和PO4 3-的溶液,或者先制备A3x M12y(PO4)3,将含M2离子的溶液加入其中,调整PH值,形成M2氢氧化物沉淀,再转换成M2氧化物,然后经过热处理得到复合产物。
该专利技术主要是在正极材料表面包覆氧化物、SiC、BN,其中SiC是半导体,离子传导能力较低,没有电化学活性,一般合成SiC的温度也较高(大于1500℃),单独包覆SiC难度较大,SiO2、BN均属于绝缘体,虽然SiO2有一定的离子传导能力,单独用SiC、SiO2、BN或者三个任意混合物对磷酸铁锂性能改性的效果是非常有限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化学性能和振实密度都有显著提高的锂离子电池正极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锂离子电池正极复合材料,其特征是:由两类物质复合而成,其中一类LiaMbPO4,其中0.95≤a≤1.1,0.95≤b≤1.1,M为FeCoNiMn中至少一种;另一类是dSiO2·eSiC·fC、hSiC·iSi3N4·jC、kSiC·pSi3N4·qBN·rC中至少一种;其中0<d≤1,0≤e<1,0≤f<15,e和f不同时为0;0≤h<1,0<i≤1/3,0≤j<15,j和h不同时为0;0≤k≤1,0≤p≤1/3,0<q<1,0<r<15,k和p不同时为0;所述正极复合材料中dSiO2·eSiC·fC、hSiC·iSi3N4·jC、kSiC·pSi3N4·qBN·rC的中至少一种含量占复合材料总重量的1-20wt%;LiaMbPO4占复合材料总重量的80-99wt%。
所述dSiO2·eSiC·fC由聚硅氧烷热解得到;hSiC·iSi3N4·jC由聚硅氮烷热解得到;kSiC·pSi3N4·qBN·rC由聚硼硅氮烷热解得到。
所述的聚硅氧烷是以重复的Si-O键为主链,侧链上硅直接与烃基、羧基、羟基、氨基、烷氧基、链烯基氧基、酰氧基、氢、卤素以及含有羟基、羧基、氨基、链烯基、卤素的烃基中的一种或几种相连所组成的聚合物,聚合度为2~2000,聚合度更优选的为5~500。所述的烷氧基、链烯基氧基、酰氧基中碳原子数为1-6个;所述的烃基是烷基、链烯基、炔基、芳基、芳烷基,碳原子数为1-12个,更优选为1-8个。所述的聚硅氧烷更优选为分子中含有Si-H键的聚硅氧烷。所述的聚硅氧烷更优选为分子中含有Si-O键的聚硅氧烷。所述的聚硅氧烷更优选是分子中含有不饱和烃或者不饱和烃的衍生物的聚硅氧烷。所述的聚硅氧烷更优选是分子中含有苯基的聚硅氧烷。所述的聚硅氧烷更优选为热固化的硅树脂。所述的聚硅氧烷是液态聚硅氧烷或者用溶剂溶解的聚硅氧烷或者能够熔融的聚硅氧烷。
所述的聚硅氮烷是以重复的Si-N键为主链,侧链上硅直接与烃基、羧基、羟基、氨基、烷氧基、链烯基氧基、酰氧基、氢、卤素以及含有羟基、羧基、氨基、链烯基、卤素的烃基中的一种或几种相连所组成的聚合物,聚合度为2~2000,聚合度更优选的为5~500。所述的烷氧基、链烯基氧基、酰氧基中碳原子数为1-6个。所述的烃基是烷基、链烯基、炔基、芳基、芳烷基,碳原子数为1-12个,更优选为1-8个。所述的聚硅氮烷更优选为分子中含有Si-H键的聚硅氮烷。所述的聚硅氮烷更优选为分子中含有Si-OH键的聚硅氮烷。所述的聚硅氮烷更优选为分子中含有不饱和烃或者不饱和烃的衍生物的聚硅氮烷。所述的聚硅氮烷更优选是分子中含有苯基的聚硅氮烷。所述的聚硅氮烷是液态聚硅氮烷或者能够用溶剂溶解的聚硅氮烷或者能够熔融的聚硅氮烷。
所述的聚硼硅氮烷是重复含有—C—Si—N—B—、—B—C—Si—N—或者—C—B—Si—N—,侧链上Si直接与烃基、羧基、羟基、氨基、烷氧基、链烯基氧基、酰氧基、氢、卤素以及含有羟基、羧基、氨基、烷氧基、链烯基氧基、酰氧基、卤素的烃基中的一种或几种相连所组成的聚合物,聚合度为2~2000,聚合度更优选的为5~500。所述的烷氧基、链烯基氧基、酰氧基中碳原子数为1-6个。所述的烃基是烷基、链烯基、炔基、芳基、芳烷基,碳原子数为1-12个,更优选为1-8个。所述的聚硼硅氮烷是液态的聚硼硅氮烷或者能够用溶剂溶解的聚硼硅氮烷或者能够熔融的聚硼硅氮烷。
在本发明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复合材料中,其中,在LiaMbPO4中,优选a=1,b=1;而M为FeCoNiMn中至少一种。
该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①将聚硅氧烷、聚硅氮烷、聚硼硅氮烷中至少一种溶解在有机溶剂中,然后将LiaMbPO4 加入其中,搅拌均匀。有机溶剂的加入量按照加入聚合物和溶剂的体积比为1∶1到1∶5加入,聚硅氧烷、聚硅氮烷、聚硼硅氮烷的加入量按照实验相同条件下的热解率来计算使得热解后的正极复合材料中dSiO2·eSiC·fC,hSiC·iSi3N4·jC,kSiC·pSi3N4·qBN·rC中至少一种含量占复合材料总重量的1-20wt%;
②固化形成交联产物;
③在非氧化气氛下或真空中,将该交联产物烧结,得到dSiO2·eSiC·fC,hSiC·iSi3N4·jC,kSiC·pSi3N4·qBN·rC中至少一种与LiaMbPO4复合的复合材料。
所述的有机溶剂为丙酮、甲苯、二甲苯、乙醇、乙醚、正丙醇、异丙醇、正丁醇、乙腈、乙醇胺、四氢呋喃、DMF、氯仿、吡啶、N-甲基吡咯烷酮中至少一种。
所述的固化为加热固化、加入固化剂后再加热固化、紫外光固化中至少一种;其中,在加热固化或加交联剂加热固化中,固化温度为20℃~400℃。
所述的烧结条件是300-500℃保温0-5小时,然后加热到500~850℃,保温1-15小时。
所述的烧结条件更优选的为300-500℃保温0-5小时,然后加热到600~750℃,保温1-10小时。
所述的非氧化性气氛包括氩气、氮气、NH3、H2中至少一种或者为真空。
在上述步骤①中,在将聚硅氧烷、聚硅氮烷、聚硼硅氮烷中至少一种溶解在有机溶剂中之后,在LiaMbPO4加入之前,再加入碳或者碳前驱体,碳或者碳前驱体碳化后的残余碳占复合材料总重量的1~20wt%。
所述的碳和碳前驱体为石墨、乙炔黑、蔗糖、葡萄糖、果糖、酚醛树酯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的LiaMbPO4通过金属M粉和磷酸二氢锂采用固相法制备。
按照LiaMbPO4的分子表达式加入金属M粉和磷酸二氢锂,加入溶剂进行湿磨,溶剂的加入量按照固液体积比1∶1到1∶5加入,湿磨到浆料粒度小于2μm后,加入去离子水,去离子水加入体积为浆料体积的5%-50%。干燥,得到前驱体,放入高温炉中,在非氧化气氛下或真空中加热到300-500℃,保温0-10小时,再升温到600-850℃,保温2-24小时,自然降温,得到纯相LiaMbPO4
所述溶剂为乙醇、丙酮、正丙醇、正丁醇、乙醇胺、异丙醇中的一种。
所述加入去离子水为边加边搅拌,加完水后再球磨0.5~1小时。
所述的干燥包括真空干燥、微波干燥其中的一种。
所述的非氧化性气氛包括氩气、氮气、H2中至少一种或者混合物。
所述的M粉为还原法制备的粉末、电解法制备的粉末、羰基法制备的粉末中的一种或 几种混合,M粉粒径500nm-10μm。
上面所述制备LiaMbPO4方法中,当不加入碳或者碳前驱体时,可提高LiaMbPO4的振实密度。
上面所述制备LiaMbPO4方法中,加入去离子水的作用为使浆料迅速稠化,边加边搅拌,加完后再球磨0.5~1小时可以保证稠化过程浆料的均匀性,保证所制备的LiaMbPO4的材料具有较好的电化学性能。
制备过程中,聚硅氧烷、聚硅氮烷、聚硼硅氮烷固化的作用是将其交联固化成三维不溶不溶的网络结构,提高热解过程中的热解率,含有可交联的官能团或者不饱和键的聚合物可以更好的实现交联固化,固化更优选是聚合物分子中含有的硅氢键与固化剂含有的不饱和键的加成反应、聚合物中羟基的自缩合反应、聚合物中不饱和键的自聚合反应、硅树脂的热固化反应。聚硅氧烷、聚硅氮烷、聚硼硅氮烷中的官能团主要作用是利于交联固化,提高热解率。
当聚合物中含有较多的苯基、链烯基、炔基时,复合产物中C的成分较高,复合材料电化学性能较好。
发明人在实施例9中将聚硅氧烷溶解在有机溶剂中,然后加入LiFePO4后,搅拌均匀,加热固化,制备前驱体,将前驱体在非氧化气氛下或真空中热解后得到的材料进行了XRD、TEM、振实密度、电化学比容量等的测试分析。XRD结果显示为LiFePO4结构(见图1),说明材料主体结构没有变化。TEM结果显示在颗粒表面存在一包覆层(见图2),说明材料非一单相。选取颗粒[见图3(1)]进行能谱分析,从颗粒外层向颗粒内部做线扫描(从a向b做线性扫描),随着扫描位置从颗粒外沿向颗粒内延伸,可以看到Fe[见图3(2)]和P[见图3(3)]含量逐渐升高,Fe和P是构成LiFePO4的主要元素,说明LiFePO4主要分布在颗粒内部,Si[见图3(4)]含量逐渐降低,显示出Si主要分布在颗粒外层,Si是聚硅氧烷的热解产物的主要元素,说明主体LiFePO4在颗粒内部,包覆的聚硅氧烷热解后的产物主要分布在颗粒外层,两者形成了复合材料。该复合材料电化学性能和振实密度测试显示其电化学比容量和振实密度都比没有复合的LiFePO4有显著的提高,经过复合后实现了材料电化学性能和振实密度同步提高的目的。其原因在于:
上述dSiO2·eSiC·fC、hSiC·iSi3N4·jC、kSiC·pSi3N4·qBN·rC具有网络结构,dSiO2·eSiC·fC结构中的Si、C、O,hSiC·iSi3N4·jC结构中的Si、C、N,kSiC·pSi3N4·qBN·rC结构中Si、C、N、B均靠化学键相连,和SiC、SiO2、BN相比具有较好的导电性、稳定性和抗氧化性,且比较致密,振实密度一般在2.2g/cm3左右。和单独用SiC、SiO2、BN包覆的效果相比, 用dSiO2·eSiC·fC、hSiC·iSi3N4·jC、kSiC·pSi3N4·qBN·rC和LiaMbPO4复合的复合材料在容量的提高方面效果非常显著,和单独用碳材料包覆的LiaMbPO4材料相比,材料振实密度的提高效果非常显著。前驱体前期的交联形成的网状结构有利于改善了LiaMbPO4表面性能,经过复合改性后的LiaMbPO4,首次比容量、首次充放电效率、振实密度都有较大改善。而且由于dSiO2·eSiC·fC、hSiC·iSi3N4·jC、kSiC·pSi3N4·qBN·rC在空气中较稳定的特性,使得改性后的LiaMbPO4储存性能得到较大的改善。
本发明技术中的LiaMbPO4利用金属粉末和磷酸二氢锂在溶剂中湿磨、干燥后,在非氧化性气氛下高温烧结得到。由于使用了密度较大更加廉价的金属粉,本发明的方法合成的LiaMbPO4具有振实密度大的特性,而且成本更低。
此外本发明材料比单纯用碳包覆的材料,振实密度有了较大提高,碳包覆的磷酸铁锂振实密度一般小于1.1g/cm3,本发明复合磷酸铁锂振实密度一般为1.5g/cm3以上,还可以达到2.0g/cm3以上;
附图说明
图1实施例9复合后材料的XRD图谱;
图2实施例9复合后材料的TEM图谱;
图3实施例9复合后材料能谱分析图;
图4比较例1合成的LiFePO4的XRD图;
图5比较例1合成的LiFePO4的形貌图;
图6比较例1合成的LiFePO4的首次充放电曲线;
图7比较例3蔗糖包覆后形成的C/LiFePO4的首次充放电曲线;
图8实施例1 0.25SiO2·0.75SiC·0.74C/LiFePO4的首次充放电曲线;
图9实施例1 0.25SiO2·0.75SiC·0.74C/LiFePO4的形貌图;
图10实施例4 0.65SiO2·0.35SiC·2.35C/LiFePO4首次充放电曲线;
图11实施例5 0.35SiC·0.33Si3N4·1.98C/LiFePO4的首次充放电曲线;
图12实施例10 0.1SiC·0.365Si3N4·0.81BN·2.32C/LiFePO4的首次充放电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例子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为了检测本发明的锂离子电池正极复合材料的物理和电化学性能,用荷兰X′Pert PRO MPD型XRD衍射仪进行结构测试;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HITACHI,S4800,加速电压100Kv)进行形貌测试;用Philips F20进行TEM测试;用本领域所属的普通技 术人员均知的方法,将其组装成平板式试验电池进行电化学性能测试,用本发明的锂离子电池用正极复合材料85~92%(重量百分数),导电剂(石墨或者炭黑)4~8%(重量百分数),粘结剂PVDF(聚偏氟乙烯)4~8%(重量百分数),混合调成浆状,涂在铝箔的两面上,在空气中干燥,制成电极。对电极为锂金属片组成试验电池。电解液为1M(mol/L)LiPF6/EC+DMC等,EC为碳酸乙烯酯,DMC为碳酸二甲酯。充放电电流密度0.1C,充放电上、下限电压为2.0~4.2V,比容量计算方法C=mA×h/g,其中C:比容量,h:放电时间,g:活性物质重量。温度为25±2℃,用计算机控制恒电流测试仪进行电化学容量和循环测试。
比较例1
按照Li∶Fe∶P=1∶1∶1的比例称取金属铁粉和磷酸二氢锂,湿磨到浆料粒径小于1μm后,加入去离子水,加入去离子水的体积为浆料体积的5%,再球磨0.5小时,抽真空干燥,得到前驱体。将干燥后的前驱体放入高温炉中,抽真空后通惰性气体氩气,升温到650℃,保温10小时,自然降至小于100℃后,取出产物,经过研磨得到LiFePO4,经过XRD测试为纯相。在相对Li+/Li电位2.0到4.2V下进行电化学性能测试,其首次放电比容量107mAh/g,首次充放电效率94.2%,振实密度1.22g/cm3
比较例2
按照Li∶Fe∶P=1∶1∶1的比例称取金属铁粉和磷酸二氢锂,湿磨到浆料粒径2μm后,加入去离子水,加入去离子水的体积为浆料体积的10%,再球磨0.5小时,抽真空干燥,将干燥后的前驱体放入高温炉中,抽真空后通惰性气体氮气,升温到750℃,保温5小时,自然冷却降至小于100℃后,取出产物,经过研磨得到LiFePO4,经过XRD测试为纯相。在相对Li+/Li电位2.0到4.2V下进行电化学性能测试,其首次放电比容量95.5mAh/g,首次充放电效率92.3%,振实密度1.8g/cm3
比较例3
按照蔗糖占总重量的7%称取蔗糖和比较例1制备的纯相LiFePO4,这里所说的总重量是蔗糖和LiFePO4的总重量,加入无水乙醇,加入无水乙醇的量是固体体积的2倍,在行星球磨机中球磨3小时后微波干燥,干燥后放入高温炉中,先抽真空再通惰性气体氩气,升温到700℃保温2小时,自然降温到小于100℃后,取出产物,经过研磨后得到C/LiFePO4,分析碳含量占总重量的3wt%,这里所说的总重量是蔗糖碳化后残余物碳和 LiFePO4的总重量。在相对Li+/Li电位2.0到4.2V下进行电化学性能测试,其放电比容量154mAh/g,首次充放电效率97.8%,振实密度1.1g/cm3
结果可见用蔗糖包覆纯相LiFePO4后,材料比容量得到较大提高,由未包覆的107mAh/g提高到154mAh/g,充放电效率由未包覆的94.2%提高到97.8%,但是材料的振实密度却有所降低,由未包覆的1.22g/cm3降低到1.1g/cm3
比较例4
将正硅酸乙酯用乙醇溶解,乙醇的加入量为正硅酸乙酯体积的3倍,加入比较例1制备的LiFePO4,由正硅酸乙酯在相同温度下热解得到热解率计算加入的正硅酸乙酯重量,使得热解后SiO2占总重量的5wt%,这里所说的总重量是正硅酸乙酯热解后残余物SiO2和LiFePO4的总重量。搅拌5小时,然后70℃蒸干,得到前驱体。将前驱体放入高温炉中,先抽真空再通惰性气体氩气,升温到700℃保温2小时,自然降温到小于100℃后,取出产物,经过研磨得到SiO2/LiFePO4材料。在相对Li+/Li电位2.0到4.2V下进行电化学性能测试,其放电比容量115mAh/g,首次充放电效率96%,振实密度1.4g/cm3
结果可见用SiO2对LiFePO4复合后,其电化学性能有所改善,放电比容量由未复合的107mAh/g提高到复合后的115mAh/g,首次充放电效率由未复合的94.2%提高到复合后的96%,振实密度由未复合的1.22g/cm3提高到复合后的1.4g/cm3。但是其电化学比容量改善不是太明显。
实施例1
将聚甲基含氢硅氧烷(CH3)3SiO{CH3(H)SiO}mSi(CH3)3(m=40)用丙酮稀释,加入丙酮的体积是聚甲基含氢硅氧烷体积的3.5倍,按照固化剂和聚甲基含氢硅氧烷重量比例为1∶2加入固化剂二乙烯基苯,加入几滴氯铂酸催化剂(浓度1mg/100ml乙醇),搅拌同时将比较例1的LiFePO4加入其中,按照dSiO2·eSiC·fC/LiFePO4中dSiO2·eSiC·fC占7.5wt%加入聚甲基含氢硅氧烷,其中聚甲基含氢硅氧烷的加入量和dSiO2·eSiC·fC组成按照相同实验条件下该聚甲基含氢硅氧烷的热解率来计算。边搅拌边加热到120℃,保持3小时,使得聚甲基含氢硅氧烷和二乙烯基苯交联固化,得到前驱体。然后将所得到的前驱体放入高温炉中,抽真空后通入惰性气体氩气,升温到350℃,保温3小时,再升温到700℃,保温3小时,自然降温到小于100℃后,取出产物,经过研磨得到复合材料dSiO2·eSiC·fC/ LiFePO4。经过XRD测试显示磷酸铁锂结构。在相同实验条件下该聚甲基含氢硅氧烷热解,测试热解产物的摩尔含量分别为Si 33.3%、O 16.9%、C 49.7%,本实施例复合材料组成为0.25SiO2·0.75SiC·0.74C/LiFePO4,0.25SiO2·0.75SiC·0.74C占总重量的7.5wt%。经过电化学性能测试,相对Li+/Li电位2.0到4.2V测试电化学性能,首次放电比容量154.5mAh/g,首次充放电效率98.5%,振实密度1.67g/cm3
结果可以看出,本实施例用聚甲基含氢硅氧烷对比较例1的LiFePO4进行复合后形成的复合材料0.25SiO2·0.75SiC·0.74C/LiFePO4,其中0.25SiO2·0.75SiC·0.74C占总重量的7.5wt%,在电化学性能和振实密度两方面有了显著的改善。电化学比容量由未复合前的107mAh/g提高到复合后的154.5mAh/g,首次充放电效率由未复合前的94.2%提高到复合后的98.5%,振实密度由未复合前的1.22g/cm3提高到复合后的1.67g/cm3。其中振实密度明显好于比较例3用蔗糖包覆形成的复合材料C/LiFePO4的效果,在电化学性能上明显好于比较例4用SiO2包覆形成的复合材料SiO2/LiFePO4的效果。
实施例2
将羟基封端的聚苯基乙氧基硅氧烷(OH)3SiO{C6H5(OC2H5)SiO}nSi(OH)3n为300,用甲苯溶解,加入甲苯的体积是羟基封端的聚苯基乙氧基硅氧烷体积的4倍,将比较例2的LiFePO4加入其中,按照dSiO2·eSiC·fC/LiFePO4中dSiO2·eSiC·fC占5wt%加入羟基封端的聚苯基乙氧基硅氧烷,其中羟基封端的聚苯基乙氧基硅氧烷的加入量和dSiO2·eSiC·fC组成按照相同实验条件下该羟基封端的聚苯基乙氧基硅氧烷的热解率来计算。边搅拌边加热到250℃,保持5小时,使得羟基封端的聚苯基乙氧基硅氧烷固化,得到前驱体。然后将所得到的前驱体放入高温炉中,抽真空,升温到450℃,保温3小时,再升温到750℃,保温2小时,自然降温到小于100℃后,取出产物,经过研磨得到复合材料dSiO2·eSiC·fC/LiFePO4。经过XRD测试显示磷酸铁锂结构。在相同实验条件下该羟基封端的聚苯基乙氧基硅氧烷热解,测试热解产物的摩尔含量分别为Si 25%、 O 17%、C 58%,该复合材料组成为0.34SiO2·0.66SiC·1.66C/LiFePO4,0.34SiO2·0.66SiC·1.66C占总重量的5wt%。相对Li+/Li电位2.0到4.2V测试电化学性能,首次放电比容量149.3mAh/g,首次充放电效率为97.8%,振实密度2.1g/cm3
实施例3
取侧链含氨基的羟基封端的聚硅氧烷(OH)3SiO{[CH2(NH2)](C6H5)SiO}nSi(OH)3n为 200,用丙酮溶解,加入丙酮的体积为侧链含氨基的羟基封端的聚硅氧烷体积的1.5倍,然后加入比较例1的LiFePO4,按照dSiO2·eSiC·fC/LiFePO4中dSiO2·eSiC·fC占3wt%加入侧链含氨基的羟基封端的聚硅氧烷,其中侧链含氨基的羟基封端的聚硅氧烷的加入量和dSiO2·eSiC·fC组成按照相同实验条件下该侧链含氨基的羟基封端的聚硅氧烷的热解率来计算。边搅拌边加热到200℃,保持1小时,待侧链含氨基的羟基封端的聚硅氧烷固化,得到前驱体。然后将前驱体放入高温炉中,抽真空后通惰性气体N2,升温到650℃,保温15小时后,自然冷却到小于100℃后,取出产物,经过研磨后得到复合材料dSiO2·eSiC·fC/LiFePO4,经过XRD测试显示磷酸铁锂结构。在相同实验条件下该含氨基的羟基封端的聚硅氧烷热解,测试热解产物的摩尔含量Si 20%、O 19.96%、C 60.04%,该实施例复合材料组成为0.5SiO2·0.5SiC·2.5C/LiFePO4,0.5SiO2·0.5SiC·2.5C占总重量的3%,相对Li+/Li电位2.0到4.2V测试电化学性能,其首次放电比容量157.2mAh/g,首次充放电效率为98%,振实密度1.53g/cm3
实施例4
取含羧基的聚硅氧烷(CH3)3SiO{[(CH2)m(COOH)](C6H5)SiO}nSi(CH3)3n为200,放入氧化铝坩埚中,加入丙酮溶解,加入丙酮的体积为含羧基的聚硅氧烷体积的2倍,然后将比较例1的LiFePO4加入其中,按照dSiO2·eSiC·fC/LiFePO4中dSiO2·eSiC·fC占5wt%加入该含羧基的聚硅氧烷,其中含羧基的聚硅氧烷的加入量和dSiO2·eSiC·fC组成按照相同实验条件下该含羧基的聚硅氧烷的热解率来计算。边搅拌边加热到200℃,保持3小时,待聚硅氧烷固化后,得到前驱体。将含有前驱体的坩埚放入高温炉中,抽真空后通惰性气体N2,升温到700℃,保温2小时后,自然冷却到小于100℃后,取出产物,经过研磨得到复合材料dSiO2·eSiC·fC/LiFePO4,经过XRD测试显示磷酸铁锂结构。在相同实验条件下该含羧基的聚硅氧烷热解,测试热解产物的摩尔含量Si 20%、O 26%、C 54%,该实施例的复合物组成为0.65SiO2·0.35SiC·2.35C/LiFePO4,0.65SiO2·0.35SiC·2.35C占总重量的5%,相对Li+/Li电位2.0V到4.2V测试电化学性能,首次放电比容量159.2mAh/g,首次充放电效率为97.5%,振实密度1.58g/cm3
实施例5
取甲基乙烯基聚硅氮烷(CH3)3SiNH[CH3(C2H3)Si NH]nSi(CH3)3,n=350,溶解在甲苯中,加入甲苯的量为甲基乙烯基聚硅氮烷量的4.5倍,加入比较例1的LiFePO4,按照 hSiC·iSi3N4·jC/LiFePO4中hSiC·iSi3N4·jC占3wt%加入甲基乙烯基聚硅氮烷,其中甲基乙烯基聚硅氮烷的加入量和hSiC·iSi3N4·jC的组成按照相同实验条件下该甲基乙烯基聚硅氮烷的热解率来计算。加热到300℃,保持6小时固化,得到前驱体。将得到的前躯体放入高温炉中,先抽真空,再充入惰性气体N2,升到400℃,保温2小时,再升到800℃,保温2小时,自然冷却到小于100℃后,取出产物,经过研磨得到hSiC·iSi3N4·jC/LiFePO4复合物。经过XRD测试显示磷酸铁锂结构。在相同实验条件下甲基乙烯基聚硅氮烷热解,测试热解产物的摩尔含量Si 26.9%、N 26.5%、C 46.6%,该实施例复合物组成为0.35SiC·0.33Si3N4·1.98C/LiFePO4,0.35SiC·0.33Si3N4·1.98C占总重量的3%。相对Li+/Li电位2.0V到4.2V测试电化学性能,首次放电比容量155mAh/g,首次充放电效率为98.5%,振实密度1.61g/cm3
实施例6
取羟基封端的聚对-氟苯基丙基硅氧烷(OH)3SiO{C3H7(C6H4F)SiO}nSi(OH)3n为160,放入氧化铝坩埚中,加入丙酮稀释,加入丙酮的体积为羟基封端的聚对-氟苯基丙基硅氧烷体积的3倍,然后加入蔗糖和比较例1的LiFePO4,按照C/dSiO2·eSiC·fC/LiFePO4中C和dSiO2·eSiC·fC分别占复合材料的1wt%和15wt%加入蔗糖和羟基封端的聚对-氟苯基丙基硅氧烷,其中蔗糖和羟基封端的聚对-氟苯基丙基硅氧烷的加入量和dSiO2·eSiC·fC组成按照相同实验条件下蔗糖和该羟基封端的聚对-氟苯基丙基硅氧烷的热解率来计算。边搅拌边加热到200℃,保持3小时,待聚硅氧烷固化后,得到前驱体。将含有前驱体的坩埚放入高温炉中,抽真空后通惰性气体N2,升温到675℃,保温4小时后,自然冷却到小于100℃后,取出产物,经过研磨得到复合材料C/dSiO2·eSiC·fC/LiFePO4,经过XRD测试显示磷酸铁锂结构。在相同实验条件下羟基封端的聚对-氟苯基丙基硅氧烷热解,测试热解产物的摩尔含量Si 8%、O 14.4%、C 77.6%,该实施例的复合物组成为C/0.9SiO2·0.1SiC·9.6C/LiFePO4,蔗糖碳化后产生的C占总重量的1%,0.9SiO2·0.1SiC·9.6C占总重量的15%。相对Li+/Li电位2.0V到4.2V测试电化学性能,首次放电比容量160.7mAh/g,首次充放电效率为98.5%,振实密度1.57g/cm3
实施例7
羟基封端的甲基苯基聚硅氮烷(OH)3Si NH[CH3(C6H5)Si NH]n Si(OH)3,n=150,用甲苯溶解,加入甲苯的量为羟基封端的甲基苯基聚硅氮烷量的4.5倍,加入比较例1的 LiFePO4,按照hSiC·iSi3N4·jC/LiFePO4中hSiC·iSi3N4·jC占5wt%加入羟基封端的甲基苯基聚硅氮烷,其中羟基封端的甲基苯基聚硅氮烷的加入量和hSiC·iSi3N4·jC的组成按照相同实验条件下该羟基封端的甲基苯基聚硅氮烷的热解率来计算。加热到350℃,保持3小时固化,得到前驱体。将得到的前躯体放入高温炉中,先抽真空,再充入惰性气体N2,升到400℃,保温3小时,再升到750℃,保温4小时,自然冷却到小于100℃后,取出产物,经过研磨得到hSiC·iSi3N4·jC/LiFePO4复合物。经过XRD测试显示磷酸铁锂结构。在相同实验条件下羟基封端的甲基苯基聚硅氮烷热解,测试热解产物的摩尔含量Si 16.9%、N 18.1%、C 65%,该实施例复合物组成为0.2SiC·0.27Si3N4·3.6C/LiFePO4,0.2SiC·0.27Si3N4·3.6C/占总重量的5%。相对Li+/Li电位2.0V到4.2V测试电化学性能,首次放电比容量156mAh/g,首次充放电效率为98.3%,振实密度1.63g/cm3
实施例8
羟基封端的甲基乙氧基聚硅氮烷(OH)3SiNH{CH3(OC2H5)SiNH}nSi(OH)3n=130,放入氧化铝坩埚中,甲苯溶解,加入甲苯的体积为羟基封端的甲基乙氧基聚硅氮烷体积的2.5倍,按照hSiC·iSi3N4·jC/LiFePO4中hSiC·iSi3N4·jC占7.5wt%加入羟基封端的甲基乙氧基聚硅氮烷,其中羟基封端的甲基乙氧基聚硅氮烷的加入量和hSiC·iSi3N4·jC的组成按照相同实验条件下该羟基封端的甲基乙氧基聚硅氮烷的热解率来计算。加热到350℃,保持3小时固化,得到前驱体。将得到的前躯体放入高温炉中,先抽真空,再充入惰性气体N2,升到400℃,保温3小时,再升到750℃,保温4小时,自然冷却到小于100℃后,取出产物,经过研磨得到hSiC·iSi3N4·jC/LiFePO4复合物。经过XRD测试显示磷酸铁锂结构。在相同实验条件下羟基封端的甲基乙氧基聚硅氮烷热解,测试热解产物的摩尔含量Si40%、N25%、C 35%,该实施例复合物组成为0.53SiC·0.156Si3N4·0.34C/LiFePO4,0.53SiC·0.156Si3N4·0.34C占总重量的7.5%。相对Li+/Li电位2.0V到4.2V测试电化学性能,首次放电比容量153mAh/g,首次充放电效率为98.5%,振实密度1.60g/cm3
实施例9
将热固性的硅树脂-聚甲基苯基硅氧烷(CH3)3SiO{C6H5(CH3)SiO}nSi(CH3)3,n为200,二甲苯溶解,加入二甲苯的体积是聚甲基苯基硅氧烷体积的3.5倍,将比较例1的LiFePO4加入其中,按照dSiO2·eSiC·fC/LiFePO4中dSiO2·eSiC·fC占20wt%加入聚甲基苯基硅氧烷,其中聚甲基苯基硅氧烷的加入量和dSiO2·eSiC·fC组成按照相同实验条件下该聚甲基苯基 硅氧烷的热解率来计算。边搅拌边加热到210℃,保持3小时,使得聚甲基苯基硅氧烷固化,得到前驱体。然后将所得到的前驱体放入高温炉中,抽真空,升温到825℃,保温4小时,自然降温到小于100℃后,取出产物,经过研磨得到复合材料dSiO2·eSiC·fC/LiFePO4。经过XRD测试显示磷酸铁锂结构。在相同实验条件下聚甲基苯基硅氧烷热解,测试热解产物的摩尔含量分别为Si 20%、O 18%、C 62%,该复合材料组成为0.45SiO2·0.55SiC·2.55C/LiFePO4,0.45SiO2·0.55SiC·2.55C占总重量的5wt%。相对Li+/Li电位2.0到4.2V测试电化学性能,首次放电比容量159.3mAh/g,首次充放电效率为98.8%,振实密度1.67g/cm3
实施例10
聚硼硅氮烷结构图如下所示,其中m为40,n为120,p为40,用甲苯溶解该聚合物,加入甲苯的量为聚硼硅氮烷量的2倍,然后将比较例1的LiFePO4加入其中,按照xSiC.ySi3N4.zBN.tC/LiFePO4中xSiC.ySi3N4.zBN.tC占5wt%加入聚硼硅氮烷,其中聚硼硅氮烷的加入量和xSiC.ySi3N4.zBN.tC组成按照相同实验条件下该聚硼硅氮烷的热解率来计算。边加边搅拌,在250℃固化1小时后,形成前驱体。将前驱体放入高温炉中,抽真空后通N2气,升温到850℃,保温1小时,自然降温到小于100℃后,取出产物,经过研磨得到xSiC.ySi3N4.zBN.tC/LiFePO4复合材料。材料经过XRD检测显示磷酸铁锂结构。在相同实验条件下聚硼硅氮烷热解,测试热解产物的摩尔含量Si 17.8%、B 12.1%、N33.9%、C36.2%,该实施例复合物组成为0.1SiC·0.365Si3N4·0.81BN·2.32C/LiFePO4,0.1SiC·0.365Si3N4·0.81BN·2.32C占总重量的5%。电化学性能测试,相对Li+/Li电位2.0V到4.2V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55mAh/g,首次充放电效率为97.9%,振实密度1.7g/cm3
结果可以看出,本实施例用聚硼硅氮烷对比较例1的LiFePO4进行复合后形成的复合材料0.1SiC·0.365Si3N4·0.81BN·2.32C/LiFePO4,其中0.1SiC·0.365Si3N4·0.81BN·2.32C占复合材料总重量的5wt%,在电化学性能和振实密度两方面有了显著的改善。电化学比容量由未复合前的107mAh/g提高到复合后的155mAh/g,首次充放电效率由未复合前的94.2%提高到复合后的97.9%,振实密度由未复合前的1.22g/cm3提高到复合后的1.7g/cm3。其中振实密度明显好于比较例3用蔗糖包覆形成的复合材料C/LiFePO4的效果,在电化学性能上明显好于比较例4用SiO2包覆形成的复合材料SiO2/LiFePO4的效果。
表1实施例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和振实密度

Claims (37)

1.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复合材料,其特征是:由两类物质复合而成,其中一类是LiaMbPO4,其中0.95≤a≤1.1,0.95≤b≤1.1,M为FeCoNiMn中至少一种;另一类是dSiO2·eSiC·fC、hSiC·iSi3N4·jC、kSiC·pSi3N4·qBN·rC中至少一种;其中0<d≤1,0≤e<1,0≤f<15,e和f不同时为0;0≤h<1,0<i≤1/3,0≤j<15,j和h不同时为0;0≤k≤1,0≤p≤1/3,0<q<1,0<r<15,k和p不同时为0;所述正极复合材料中dSiO2·eSiC·fC、hSiC·iSi3N4·jC、kSiC·pSi3N4·qBN·rC的中至少一种含量占复合材料总重量的1-20wt%;LiaMbPO4占复合材料总重量的80-99wt%。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材料,其特征是,所述dSiO2·eSiC·fC由聚硅氧烷热解得到;hSiC·iSi3N4·jC由聚硅氮烷热解得到;kSiC·pSi3N4·qBN·rC由聚硼硅氮烷热解得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材料,其特征是所述的聚硅氧烷是以重复的Si-O键为主链,侧链上硅直接与烃基、羧基、羟基、氨基、烷氧基、链烯基氧基、酰氧基、氢、卤素以及含有羟基、羧基、氨基、链烯基、卤素的烃基中的至少一种相连所组成的聚合物,聚合度为2~200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材料,其特征是所述的聚硅氧烷的聚合度为5~500。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复合材料,其特征是所述的烃基是烷基、链烯基、炔基、芳基、芳烷基。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材料,其特征是所述的聚硅氧烷是分子中含有Si-H键的聚硅氧烷。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材料,其特征是所述的聚硅氧烷是分子中含有Si-OH键的聚硅氧烷。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材料,其特征是所述的聚硅氧烷是分子中含有不饱和烃或者含有不饱和烃的衍生物的聚硅氧烷。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材料,其特征是所述的聚硅氧烷是分子中含有苯基的聚硅氧烷。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材料,其特征是所述的聚硅氧烷是热固化的硅树脂。
11.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材料,其特征是所述的聚硅氧烷是液态聚硅氧烷或者能够用溶剂溶解聚硅氧烷或者能够熔融的聚硅氧烷。
1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材料,其特征是所述的聚硅氮烷是以重复的Si-N键为主链,侧链上硅直接与烃基、羧基、羟基、氨基、烷氧基、链烯基氧基、酰氧基、氢、卤素以及含有羟基、羧基、氨基、链烯基、卤素的烃基中的至少一种相连所组成的聚合物,聚合度为2~2000。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复合材料,其特征是所述的聚硅氮烷的聚合度为5~500。
14.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复合材料,其特征是所述的烃基是烷基、链烯基、炔基、芳基、芳烷基。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复合材料,其特征是所述的聚硅氮烷是分子中含有Si-H键的聚硅氮烷。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复合材料,其特征是所述的聚硅氮烷是分子中含有Si-OH键的聚硅氮烷。
17.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复合材料,其特征是所述的聚硅氮烷是分子中含有不饱和烃或者不饱和烃的衍生物的聚硅氮烷。
18.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复合材料,其特征是所述的聚硅氮烷是分子中含有苯基的聚硅氮烷。
19.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复合材料,其特征是所述的聚硅氮烷是液态的聚硅氮烷或者能够用溶剂溶解的聚硅氮烷或者能够熔融的聚硅氮烷。
2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材料,其特征是所述的聚硼硅氮烷是重复含有—C—Si—N—B—或者—B—C—Si—N—或者—C—B—Si—N—,侧链上硅直接与烃基、羧基、羟基、氨基、烷氧基、链烯基氧基、酰氧基、氢、卤素以及含有羟基、羧基、氨基、链烯基、卤素的烃基中的至少一种相连所组成的聚合物,聚合度为2~2000。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复合材料,其特征是所述的聚硼硅氮烷的聚合度为5~500。
22.根据权利要求20或21所述的复合材料,其特征是所述的烃基是烷基、链烯基、炔基、芳基、芳烷基。
23.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复合材料,其特征是所述的聚硼硅氮烷是液态聚硼硅氮烷或者能够用溶剂溶解的聚硼硅氮烷或者能够熔融的聚硼硅氮烷。
24.一种制备权利要求1所述复合材料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①将聚硅氧烷、聚硅氮烷、聚硼硅氮烷中至少一种溶解在有机溶剂中,然后将LiaMbPO4加入其中,有机溶剂的加入量按照加入的聚合物和溶剂体积比1:1到1:5加入,聚硅氧烷、聚硅氮烷、聚硼硅氮烷中至少一种的加入量按照相同实验条件下的热解率来计算使得热解后的正极复合材料中dSiO2·eSiC·fC,hSiC·iSi3N4·jC,kSiC·pSi3N4·qBN·rC至少一种含量占复合材料总重量的1-20wt%,搅拌均匀;
②固化形成交联产物;
③在非氧化气氛下或真空中,将该交联产物烧结,得到dSiO2·eSiC·fC,hSiC·iSi3N4·jC,kSiC·pSi3N4·qBN·rC中至少一种与LiaMbPO4复合的复合材料。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有机溶剂为丙酮、甲苯、二甲苯、乙醇、乙醚、正丙醇、异丙醇、正丁醇、乙腈、乙醇胺、四氢呋喃、DMF、氯仿、吡啶、N-甲基吡咯烷酮中至少一种。
26.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固化为加热固化、加入固化剂后再加热固化、紫外光固化中至少一种,其中,在加热固化或加固化剂加热固化中,固化温度为20℃~400℃。
27.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步骤③的烧结过程中,所述的烧结条件是300-500℃保温0-5小时,然后加热到500~850℃,保温1-15小时。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烧结条件是300-500℃保温0-5小时,然后加热到600~750℃,保温1-10小时。
29.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非氧化性气氛为氩气、氮气、NH3、H2中至少一种。
30.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在将聚硅氧烷、聚硅氮烷、聚硼硅氮烷中至少一种溶解在有机溶剂中之后,在LiaMbPO4加入之前,再加入碳或者碳前驱体,碳或者碳前驱体碳化后的残余碳占复合材料总重量的1~20wt%。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碳或者碳前驱体为石墨、乙炔黑、蔗糖、葡萄糖、果糖、酚醛树酯中的至少一种。
32.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LiaMbPO4通过金属M粉和磷酸二氢锂采用固相法制备。
3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按权利要1所述的LiaMbPO4的分子表达式加入金属M粉和磷酸二氢锂,加入溶剂进行湿磨,溶剂的加入量按照固液体积比1:1到1:5加入,湿磨到浆料粒度小于2μm后,加入去离子水,去离子水加入体积为浆料体积的5%-50%,干燥,得到前驱体,放入高温炉中,在非氧化气氛下或真空中加热到300-500℃,保温0-10小时,再升温到600-850℃,保温2-24小时,自然降温,得到纯相LiaMbPO4
3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溶剂为乙醇、丙酮、正丙醇、正丁醇、乙醇胺、异丙醇中的一种。
35.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加入去离子水为边加边搅拌,加完水后再球磨0.5~1小时。
36.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非氧化性气氛包括氩气、氮气、H2中至少一种或者混合物。
37.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M粉为还原法制备的粉末、电解法制备的粉末或羰基法制备的粉末,M粉粒径500nm-10μm。
CN201110390816.6A 2011-11-30 2011-11-30 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0313796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390816.6A CN103137967B (zh) 2011-11-30 2011-11-30 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390816.6A CN103137967B (zh) 2011-11-30 2011-11-30 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37967A CN103137967A (zh) 2013-06-05
CN103137967B true CN103137967B (zh) 2015-09-30

Family

ID=484974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390816.6A Active CN103137967B (zh) 2011-11-30 2011-11-30 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13796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22157A (zh) * 2015-10-31 2016-02-10 芜湖迈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充电宝用锂聚合物电池的掺锰的锂钴氧化物的制备方法
CN105390692A (zh) * 2015-10-31 2016-03-09 芜湖迈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锂聚合物电池用锰酸锂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CN105489875A (zh) * 2015-11-28 2016-04-13 芜湖迈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三元聚合物锂电池的镍钴锰氢氧化物的制备方法
CN108232154A (zh) * 2017-12-30 2018-06-29 国联汽车动力电池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复合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锂离子电池
CN109449429B (zh) * 2018-12-07 2021-10-29 贝特瑞(天津)纳米材料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磷酸铁锂/碳化硅复合型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JP7254284B2 (ja) * 2019-04-23 2023-04-10 国立大学法人 新潟大学 正極材の製造方法及び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の製造方法
CN111029571B (zh) * 2019-11-22 2021-06-11 贵州唯特高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二氧化硅均匀掺杂磷酸铁的制备方法
CN112151792B (zh) * 2020-09-03 2022-05-17 浙江锋锂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镍三元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2382761B (zh) * 2020-10-30 2021-11-12 东莞东阳光科研发有限公司 一种SiO2包覆的三元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3571692B (zh) * 2021-07-21 2022-07-12 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高安全导电材料改性高镍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64417A (zh) * 2009-07-22 2011-02-02 巴莱诺斯清洁能源控股公司 新电极材料,尤其用于可再充电锂离子电池的新电极材料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887954B2 (en) * 2005-05-10 2011-02-15 Advanced Lithium Electrochemistry Co., Ltd. Electro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associated technology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64417A (zh) * 2009-07-22 2011-02-02 巴莱诺斯清洁能源控股公司 新电极材料,尤其用于可再充电锂离子电池的新电极材料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Synthesis and pyrolysis of novel polysilazane to SiBCN ceramic;Jongsang Lee等;《Journal of Non-Crystalline Solids》;20050819;第351卷;2995-3005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37967A (zh) 2013-06-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137968B (zh) 锂离子电池用的正极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137967B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1826634B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及其制作方法
CN102569794B (zh) 一种正极材料磷酸铁锂的碳包覆方法
CN108400313A (zh) 一种超疏水改性锂电池高镍正极材料的方法
CN102034971B (zh) 锂离子电池磷酸铁锂/聚并吡啶复合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5261734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用复合负极材料、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5552324A (zh) 一种磷酸铁锂包覆镍钴锰酸锂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6602038B (zh) 一种溶胶辅助溶剂热法制备粒棒混合形貌磷酸钒锂/碳复合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2633300A (zh) 碳包覆钛酸锂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其应用
CN103022487B (zh) 一种锂电池纳米磷酸锰锂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1577328B (zh) 一种LiFePO4/C复合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4659337A (zh) 一种高倍率硅酸铁锂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3413918B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用正极材料磷酸钴锂的合成方法
CN102324519A (zh) 高电导率锂离子电池正极磷酸亚铁锂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2931400A (zh) 一种纳米级锂离子电池复合正极材料LiMnPO4/C的合成方法
CN103378355B (zh) 碱金属二次电池及其用的负极活性物质、负极材料、负极和负极活性物质的制备方法
CN102267692B (zh) 一种自牺牲模板法制备纳米级磷酸亚铁锂的方法
CN103515600A (zh) 钛硅碳与碳复合改性磷酸亚铁锂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2683702A (zh) 一种表面均匀包覆碳的磷酸铁锂制备方法
CN101527370A (zh) 一种动力锂离子电池
CN115050944A (zh) 一种三维纳米花结构的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4167548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7658459A (zh) 一种氧化铁、二硫化亚铁和硫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13937270A (zh) 一种快速制备聚阴离子材料碳复合硅酸亚铁锂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318

Address after: 101407 Beijing Yanqi Yanqi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Huairou District Road No. 3

Patentee after: GUOLIAN AUTOMOBILE POWER CELL INSTITUTE CO., LTD.

Address before: 100088 Beijing city Xicheng District Xinjiekou Avenue No. 2

Patentee before: General Research Institute for Nonferrous Meta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