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35413A - 转印装置、处理单元、图像形成装置及轴承部件 - Google Patents

转印装置、处理单元、图像形成装置及轴承部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135413A
CN103135413A CN2012103643973A CN201210364397A CN103135413A CN 103135413 A CN103135413 A CN 103135413A CN 2012103643973 A CN2012103643973 A CN 2012103643973A CN 201210364397 A CN201210364397 A CN 201210364397A CN 103135413 A CN103135413 A CN 10313541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urning axle
section
parts
conductive part
image carri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36439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135413B (zh
Inventor
藤冈道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oth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oth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1354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354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1354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3541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 G03G15/1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 G03G15/160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using at least one intermediate support
    • G03G15/161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using at least one intermediate support with means for handling the intermediate support, e.g. heating, cleaning, coating with a transfer agen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 G03G15/1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 G03G15/166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by introducing the second base in the nip formed by the recording member and at least one transfer member, e.g. in combination with bias or heat
    • G03G15/167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by introducing the second base in the nip formed by the recording member and at least one transfer member, e.g. in combination with bias or heat at least one of the recording member or the transfer member being rotatable during the transfer
    • G03G15/1685Structure, details of the transfer member, e.g. chemical compositio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42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the different parts of the apparatus
    • G03G21/1652Electrical connection mea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8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using a processing cartridge, whereby the process cartridge comprises at least two image processing means in a single unit
    • G03G21/1803Arrangements or disposition of the complete process cartridge or parts thereof
    • G03G21/1814Details of parts of process cartridge, e.g. for charging, transfer, cleaning, develop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8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using a processing cartridge, whereby the process cartridge comprises at least two image processing means in a single unit
    • G03G21/1839Means for handl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in the apparatus body
    • G03G21/1867Means for handl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in the apparatus body for electrically connect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to the apparatus, electrical connectors, power supply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Electrostatic Charge, Transfer And Separation In Electrography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Abstract

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在从下侧与承载显影剂图像的感光鼓(3)相对配置、具有将显影剂图像转印在纸张P上的转印辊(9)的带单元(33)中,由轴承部件(35)将转印辊(9)的转印辊轴(41)支承成可旋转,轴承部件(35)具有由导电性的树脂材料构成的导电罩(46)、以及由绝缘性的树脂材料构成的绝缘罩(58)。导电罩(46)从下侧支承转印辊轴(41),绝缘罩(58)从上侧覆盖转印辊轴(41)。采用本发明,能提供一种能由紧凑的结构对转印辊进行轴支承的轴承部件、具有该轴承部件的转印装置和处理盒、以及具有这些转印装置或处理盒的图像形成装置。

Description

转印装置、处理单元、图像形成装置及轴承部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采用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以及该图像形成装置所具有的转印装置、处理单元和轴承部件。
背景技术
作为采用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已知有一种具有转印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该转印装置具有承载显影剂图像的图像承载体以及将图像承载体所承载的显影剂图像电转印在存储介质上的转印部件。
作为这种转印装置,例如已知有参照专利文献1那样的转印装置。所述转印装置具有作为图像承载体的中间转印带、作为转印部件的转印辊、以及对向辊。转印辊是导电性的,其压接在中间转印带上。对向辊隔着中间转印带而与转印辊相对。
在该转印装置中,转印辊的旋转轴由导电性的滚动轴承轴支承,滚动轴承由可向转印辊与对向辊的相对方向移动的绝缘的滑块支承。由此,通过滚动轴承对转印辊的旋转轴施加转印偏压,并且通过滑块防止对于对向辊的转印偏压的放电。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352808号公报
然而,在上述的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转印装置中,滚动轴承被设成覆盖转印辊的旋转轴的外周面,为了将滚动轴承绝缘,滑块也必须设成覆盖滚动轴承的外周面。因此,难以将滚动轴承和滑块小型化。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由紧凑的结构对转印辊进行轴支承的轴承部件、具有该轴承部件的转印装置和处理盒、以及具有这些转印装置或处理盒的图像形成装置。
(1)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转印装置具有:转印辊,该转印辊具有导电性的旋转轴,与承载显影剂图像的外部的图像承载体相对配置,将显影剂图像转印在被转印部件上;以及轴承部件,该轴承部件可旋转地支承转印辊的旋转轴。
轴承部件,具有:导电部,该导电部由导电性材料形成,配置在旋转轴的周围,从图像承载体的相反侧局部地承接旋转轴,并由外部电源供给电力;以及绝缘部,该绝缘部由绝缘性材料形成,配置在旋转轴的周围,从图像承载体侧局部地覆盖旋转轴。
采用这种结构,旋转轴由导电部从图像承载体的相反侧支承,从而能获得来自外部电源的导通。
另外,旋转轴从图像承载体侧被绝缘部覆盖,从而能抑制对图像承载体的放电。
因此,在旋转轴的径向上,能将导电部和绝缘部配置成不重叠,能用导电部和绝缘部联动而对旋转轴进行轴支承。
其结果,在旋转轴的径向上能将轴承部件小型化,能以紧凑的结构对转印辊的旋转轴进行轴支承。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一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的侧剖面图。
图2是所述打印机1的图1所示的带单元33的转印框架34的俯视图。
图3表示所述带单元33的图2所示的转印辊9及从轴承部件35的前侧看的剖面图。
图4表示图2所示的所述带单元33的主要部分,图4(a)是俯视图,图4(b)是从前侧看的剖面图。
图5表示所述带单元33的图2所示的右轴承部件35R,图5(a)是从左下侧看到的立体图,图5(b)是从右下侧看到的立体图。
图6表示所述带单元33的图2所示的所述右轴承部件35R,图6(a)是左视图,图6(b)是主视图。
图7表示所述右轴承部件35R的图6所示的导电罩46,图7(a)是从右上侧看的立体图,图7(b)是从左下侧看的立体图。
图8表示所述右轴承部件35R的图6所示的绝缘罩58,图8(a)是从左下侧看的立体图,图8(b)是从右下侧看的立体图。
图9是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的说明图。
符号说明:
1   打印机
2   主体壳体
3   感光鼓
9   转印辊
21  处理盒
33  带单元
34  转印框架
35  轴承部件
35R 右轴承部件
35L 左轴承部件
41  转印辊轴
46  导电罩
48  嵌合凹部
49  爪承载槽
50  导向部
52  电极
58  绝缘罩
59  覆盖部
60  对向部
61  嵌合凸部
62  卡合爪
63  轴承侧钩
74  导电罩
83  绝缘罩
87  电源
90  安装部
92  导向槽
93  框架侧钩
96  安装部
P   纸张
具体实施方式
1.打印机的整体结构:
如图1所示,作为图像形成装置一例子的打印机1是卧式的直接串联式彩色激光打印机。打印机1的作为装置主体一例子的主体壳体2内具有供给纸张P用的供纸部18、以及在所供给的纸张P上形成图像用的图像形成部19。
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当讲到方向时,以图示方向箭头为基准。具体来说,图1的纸面左侧为前侧,图1的纸面右侧为后侧。另外,以从前侧看打印机1时作为左右的基准,即,图1的纸面跟前侧为右侧,纸面里侧为左侧。
供纸部18具有:供纸托盘7,其设在主体壳体2内的底部上,收容作为被转印部件一例子的纸张P;以及一对套准辊20,其设在供纸托盘7的前上侧,纸张P从供纸托盘7供给到两套准辊20间,在规定的时刻向图像形成部19输送。
图像形成部19具有:分别与四种颜色对应的四个处理盒21;四个LED单元5;作为转印装置一例子的带单元33;以及定影单元10。
四个处理单元21各自与黑色、黄色、红色和蓝青中某一种对应,该四个处理单元21在带单元33的上侧、在前后方向上互相隔开间隔地排列配置。
另外,四个处理单元21各自具有:鼓盒22;以及可装拆地安装在鼓盒22上的显影盒23。
鼓盒22具有作为图像承载体一例子的感光鼓3、以及电晕式(日文:スコロトロン型)充电器4。
感光鼓3形成为向左右方向延伸的大致圆筒状。
电晕式充电器4隔开间隔地相对配置在感光鼓3的后上侧。
显影盒23相对配置在感光鼓3的前上侧。另外,显影盒23具有显影辊6、供给辊13及层厚限制部件14,在它们的上侧收容有与各颜色对应的作为显影剂一例子的色粉。
四个LED单元5各自配置成与供给辊3相对。LED单元5根据规定的图像数据对对应的感光鼓3进行曝光。
带单元33在主体壳体2内在供纸部18的上侧沿前后方向配置成从下侧与所有的处理盒21接触。带单元33具有驱动辊30、从动辊31、输送带8以及四个转印辊9。
驱动辊30设在带单元33的后端部。
从动辊31隔开间隔与驱动辊30相对地设在带单元33的前端部。
输送带8卷绕在驱动辊30及从动辊31上并使得输送带8的上侧部分从下侧与所有的处理单元21接触。输送带8利用驱动辊30的驱动而旋转并使得输送带8的上侧部分从前侧向后侧移动。
四个转印辊9各自在驱动辊30与从动辊31之间、在前后方向上互相隔开间隔地排列配置。详细地说,四个转印辊9分别与四个感光鼓3各自对应地一个一个地隔着输送带8而相对。
另外,如图3等所示,四个转印辊9各自具有作为旋转部件及旋转轴一例子的转印辊轴41以及橡胶辊42。
转印辊轴41由金属构成,其形成为向左右方向延伸的大致圆柱形状。
橡胶辊42由导电性的树脂构成,其形成为向左右方向延伸的大致圆筒状,该橡胶辊42覆盖转印辊轴41并使转印辊轴41的左右方向两端部露出。
定影单元10如图1所示,具有加热辊28、与加热辊28相对的加压辊29。
显影盒23内的色粉在供给辊13与显影辊6之间被摩擦带电为正极性,色粉的厚度由层厚限制部件14限制,作为一定厚度的薄层被承载在显影辊6的表面上。
另一方面,感光鼓3的表面随着感光鼓3的旋转而利用电晕式充电器4同样地带正电后,由LED单元5曝光。由此,在感光鼓3的表面形成静电潜像。
当感光鼓3进一步旋转时,显影辊6表面所承载的色粉供给给感光鼓3的静电潜像,在感光鼓3的表面承载有色粉像、即显影剂图像。
并且,从供纸部18供给的纸张P利用输送带8而被从前侧向后侧输送,从而依次通过所有的感光鼓3和所有的转印辊9之间。
于是,利用施加在转印辊9上的转印偏压,感光鼓3所承载的色粉像就转印在纸张P上。色粉像转印在纸张P上、在纸张P上形成彩色图像的动作被称为转印动作。
然后,在纸张P通过加热辊28与加压辊29之间的期间,色粉像通过加热和加压被热定影在纸张P上。
定影有色粉像的纸张P被向后上侧U字型弯曲地进行输送,供给给形成于主体壳体2的上壁的排纸托盘11上。
2.带单元的详述:
带单元33如图1及图2所示,具有:作为框架一例子的转印框架34;以及可旋转地对转印辊9的转印辊轴41进行轴支承的轴承部件35。
(1)转印框架:
转印框架34形成为俯视时为大致矩形框状。转印框架34一体地具有:在左右方向上互相隔开间隔相对配置的一对侧框部89;配置在一对侧框部89之间的底板88。
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当讲到一对侧框部89的左右时,右侧的侧框部89为右侧框部89R,左侧的侧框部89为左侧框部89L。
右侧框部89R形成为向前后方向延伸的大致平板状,并具有四个安装部90。
四个安装部90各自一个一个与四个转印辊9分别对应地在前后方向上互相隔开间隔排列配置。
如图4所示,四个安装部90各自具有安装孔91、作为导向部一例子的导向槽92、以及嵌合转印辊轴41的转印辊轴嵌合槽98。
安装孔91形成为从安装部90的上表面向下方凹陷至安装部90底壁99的俯视时呈大致矩形的形状。另外,在安装孔91内设有电极52、施力部件53以及作为第一被卡合部的一例子的框架侧钩93。
电极52配置在安装孔91的底面、即安装部90的底壁99,通过未图示的配线而在作为外部一例子的主体壳体2内与电源87电连接。
施力部件53是向上下方向伸缩的金属制的压缩螺旋弹簧。施力部件53的下端部与安装孔91的底面的前后方向大致中央相对且与电极52电连接。
框架侧钩93形成为从安装孔91的底面右端部向上侧延伸的大致钩状。详细地说,框架侧钩93具有:竖立设置且从安装孔91的底面向上侧伸出的立设部94;以及形成为从立设部94的上端部向右侧突出的钩卡合部95。另外,钩卡合部95的右端部的上表面形成为越向下侧越向右侧倾斜(越向右侧越低)。
导向槽92形成为从安装孔91的前后方向内表面向前后方向外侧凹陷的俯视时呈大致矩形的形状。另外,导向槽92形成为从安装孔91的上端部至安装孔91的底面。
转印辊轴嵌合槽98在右侧框部89R的左端部、即左右方向内侧端部与安装孔91的前后方向中央相连。转印辊轴嵌合槽98形成为从右侧框部89R的上端缘向下侧被切去而成的凹槽。转印辊轴嵌合槽98的槽宽度即前后方向上的长度比转印辊轴41的直径长。
左侧框部89L如图2所示,形成为向前后方向延伸的大致平板状,并具有四个安装部96。
四个安装部96分别与上述的右侧框部89R的安装部90相同,一个一个分别与四个转印辊9对应地在前后方向上互相隔开间隔排列配置,并具有安装孔97和转印辊轴嵌合槽85。
安装孔97形成为从安装部96的上表面向下方凹陷的俯视时呈大致矩形的形状。
转印辊轴嵌合槽85在左侧框部89L的右端部、即左右方向内侧端部与安装孔97的前后方向中央相连。转印辊轴嵌合槽85形成为从左侧框部89L的上端缘向下侧被切去而成的凹槽。转印辊轴嵌合槽85的槽宽度即前后方向上的长度比转印辊轴41的直径长。
底板88形成为架设在右侧框部89R与左侧框部89L的下端部间的俯视时呈大致平板状的形状。
(2)轴承部件:
轴承部件54在四个转印辊9的各自的左右两端部各设置有一个。另外,当讲到轴承部件35的左右方向时,右侧的轴承部件35为右轴承部件35R,左侧的轴承部件35为左轴承部件35L。
(2-1)右轴承部件:
右轴承部件35R如图5及图6所示,具有作为导电部一例子的导电罩46、以及作为绝缘部一例子的绝缘罩58。
导电罩46如图7(a)及图7(b)所示,具有:支承部47,该支承部47由导电性的树脂材料形成且形成为前后方向为长边的大致方柱形状,其对转印辊轴41的右端部的下半部分进行支承;嵌合凹部48,该嵌合凹部48作为嵌合绝缘罩58的嵌合凸部61的凹部的一例子;导向部50,该导向部50作为被右侧框部89R的导向槽92导向的被导向部的一例子;爪承载槽49,该爪承载槽49作为与绝缘罩58的卡合爪62卡合的第二被卡合部的一例子;以及受电部51,该受电部51接受来自外部电源的电力供给。
支承部47形成为在导电罩46的前后方向大致中央部从导电罩46的上表面向下侧凹陷的侧视时呈半圆形的形状。支承部47的曲率半径形成得比转印辊轴41的半径稍大。
嵌合凹部48在导电罩46的前端部和后端部各设有一个。嵌合凹部48形成为从导电罩46的右表面向左侧凹陷的侧视时呈大致矩形的形状。
导向部50在导电罩46的前后方向两端部各设有一个。导向部50在导电罩46的左右方向大致中央部从导电罩46的前后方向外表面向前后方向外侧突出,并形成为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突条。
爪承载槽49在二个嵌合凹部48的下侧各设有一个。爪承载槽49具有臂嵌合槽54和爪嵌合槽55。
臂嵌合槽54从导电罩46的下表面向上侧凹陷,形成为遍及导电罩46的整个左右方向地向左右方向延伸的凹槽。另外,在臂嵌合槽54的上表面的右端部设有越向左侧越向下侧倾斜的锥面56。
爪嵌合槽55从导电罩46的左面向右侧凹陷,其形成为与臂嵌合槽54的左端部相连并向上侧延伸的凹槽。
受电部51形成为从导电罩46的下表面向下侧突出的仰视时呈大致十字形的柱状。
如图8所示,绝缘罩58具有:由绝缘性的树脂材料形成、从上侧即感光鼓3侧覆盖转印辊轴41的右端部的覆盖部59;从右侧与转印辊轴41的右端部相对的对向部60;以及作为与右侧框部89R的框架侧钩93卡合的第一卡合部的一例子的轴承侧钩63。
覆盖部59设在绝缘罩58的上端部。覆盖部59形成为向前后方向延伸的弯曲板状。覆盖部59的前后方向上的长度及左右方向上的长度为与导电罩46的除导向部50外的部分、即中央部相同的尺寸。另外,在覆盖部59的前后方向中央形成有轴承部67。
轴承部67形成为下表面向上侧凹陷的半圆筒状。轴承部67的下表面的曲率半径形成得比转印辊轴41的半径稍大。
对向部60形成为从覆盖部59的右端部连续地向下方延伸的侧视时呈大致矩形的平板形状。另外,对向部60具有:作为凸部的一例子的嵌合凸部61;以及作为与导电罩46的爪承载槽49卡合的第二卡合部的一例子的卡合爪62。
嵌合凸部61在对向部60的上下方向大致中央部、在对向部60的前后方向两端部各设置有一个,以便于与导电罩46的嵌合凹部48嵌合。嵌合凸部61形成为从对向部60的左面向左侧突出的呈大致方柱状的形状。
卡合爪62在二个嵌合凸部61的下方隔开间隔地各设置有一个,并形成为从对向部60的下端部向左侧延伸的大致钩状。详细地说,卡合爪62一体地具有臂部65和爪部66。
臂部65形成为从对向部60的下端部向左侧突出的呈大致杆状的形状。另外,臂部65与嵌合凸部61相比向左侧突出得更长。
爪部66形成为从臂部65的左端部即左右方向内侧端部向上侧突出、具有朝向上侧即感光鼓3侧的顶部且右面即左右方向外侧面向上下方向延伸的正面看时呈大致直角三角形的形状。
轴承侧钩63形成为从对向部60的前后方向大致中央的下端部向下侧延伸的大致钩状。详细地说,具有延伸部69和钩部71。
延伸部69形成为从对向部60的前后方向大致中央部的下端部向右侧延伸、在其右端部弯曲并向下侧即感光鼓3(相对于绝缘罩58)的相反侧延伸的正面看呈大致L型杆状的形状。
钩部71形成为从延伸部69的下端部向左侧突出、具有朝向左侧的顶部且上边沿向左右方向延伸的正面看呈大致直角三角形的形状。
(2-2)左轴承部件:
左轴承部件35L与右轴承部件35R相同,具有:从下方对转印辊轴41的左端部进行支承的作为导电部的一例子的导电罩74;以及从上方对转印辊轴41的左端部予以覆盖的作为绝缘部的一例子的绝缘罩83。
(2-3)轴承部件的装配:
关于右轴承部件35R的装配,如图5所示,将导电罩46组装在绝缘罩58上。
首先,将导电罩46配置在绝缘罩58的左侧即左右方向内侧。另外,此时,将导电罩46配置成,在覆盖部59与卡合爪62之间卡合爪62的爪部66嵌合在爪承载槽49的臂嵌合槽54。
此外,当将导电罩46向绝缘罩58推压时,导电罩46的上表面的右端部和绝缘罩58的覆盖部59的下表面的左端部抵接,且绝缘罩58的卡合爪62和导电罩46的锥面56抵接。
此外,当将导电罩46进一步地向绝缘罩58推压时,绝缘罩58的卡合爪62被沿导电罩46的锥面56的倾斜向下侧推压,在该臂部65产生向下侧的弹性变形。
此外,当将导电罩46进一步地向绝缘罩58推压时,绝缘罩46就进入绝缘罩58的覆盖部59与卡合爪62之间以使绝缘罩58的卡合爪62在爪承载槽49的臂嵌合槽54内相对地向左侧滑动。
并且,当将导电罩46向绝缘罩58推压直至绝缘罩58的嵌合凸部61嵌合在导电罩46的嵌合凹部48内时,绝缘罩58的卡合爪62的爪部66和导电罩46的爪承载槽49的爪嵌合槽55相一致,卡合爪62的臂部65复原,卡合爪62的爪部66嵌合在爪承载槽49的爪嵌合槽55。
于是,卡合爪62的臂部65嵌合在爪承载槽49的臂嵌合槽54内,以从下侧对导电罩46进行支承,爪承载槽49的爪嵌合槽55的右壁和卡合爪62的爪部66的右表面相对。
由此,爪承载槽49和卡合爪62卡合,右轴承部件35R的装配结束。
此时,导电罩46的支承部47和绝缘罩58的轴承部67在上下方向上相对。由此,由导电罩46的支承部47的内周面即上表面和绝缘罩58的轴承部67的内周面即下表面分隔侧视时呈圆形的轴承孔36。
另外,如图6(a)所示,绝缘罩58的覆盖部59在沿上下方向投影时覆盖导电罩46的除导向部50以外的部分、即中央部。
另外,关于左轴承部件35L的装配,与由轴承部件35R相同,组装导电罩74和绝缘罩83并通过绝缘罩83从上侧覆盖导电罩74。即使在左轴承部件35L中,也由导电罩74的上表面和绝缘罩83的下表面分隔轴承孔37。
(3)转印辊在转印框架上的组装:
如图3所示,为了将转印辊9的右端部组装在转印框架34上,而将转印辊轴41的右端部插入右轴承部件35R的轴承孔36。另外,将转印辊轴41的左端部插入左轴承部件35L的轴承孔37。
并且,将右轴承部件35R配置在右侧框部89R的安装部90的上方,并将左轴承部件35L配置在左侧框部89L的安装部96的上方。
并且,使右轴承部件35R嵌合在右侧框部89R的安装孔91内,以使导电罩46的导向部50嵌在右侧框部89R的导向槽92。另外,使左轴承部件35L嵌合在左侧框部89L的安装孔97内。
并且,首先将右轴承部件35R推入右侧框部89R的安装孔91内。
于是,右轴承部件35R一边通过导向部50被右侧框部89R的导向槽导向,一边向下侧移动。
于是,右轴承部件35R的轴承侧钩63通过钩部71的左端部与右侧框部89R的框架侧钩93的钩卡合部95的右端部抵接。
此外,当将右轴承部件35R进一步地推入右侧框部89R的安装孔91内时,轴承侧钩63沿钩卡合部95的右端部的倾斜向右侧进行弹性变形,并且,框架侧钩93沿钩部71的左端部的倾斜向左侧进行弹性变形。
此外,当将右轴承部件35R进一步地推入右侧框部89R的安装孔91内时,轴承侧钩63的钩部71和框架侧钩93的钩卡合部95的抵接被解除,轴承侧钩63和框架侧钩93复原,轴承侧钩63的钩部71配置在框架侧钩93的钩卡合部95的下方。如此,绝缘罩58的轴承侧钩63与转印框架34的框架侧钩93卡合。
而且,导电罩46从上侧与施力部件53的上端部抵接,以使受电部51内嵌在施力部件53的上端部。由此,导电罩46通过施力部件53及电极52与外部的电源87电连接,并且始终受到施力部件53的向上侧的施力。
另外,转印辊轴41在右轴承部件35R的左侧近旁具有间隙地嵌合在转印辊轴嵌合槽98内。
由此,右轴承部件35R在转印框架34的右侧框部89R上的组装完成。
此时,导电罩46直接嵌合在安装部90的安装孔91内,并且,绝缘罩58直接卡止在安装部90上。即,转印辊轴41利用导电罩46定位在安装部90上。
而且,与右轴承部件35R相同,当将左轴承部件35L组装在左侧框部89L的安装部96内时,转印辊9在转印框架34上的组装就完成。
4.作用效果:
(1)采用该打印机1及带单元33,如图3所示,转印辊轴41由导电罩46从下侧即感光鼓3(相对于转印辊轴41)的相反侧支承从而可获得来自电源87的导通。
另外,转印辊轴41由绝缘罩58从上侧即感光鼓3侧覆盖从而可抑制对感光鼓的放电。
因此,在转印辊轴41的径向上,将导电罩46和绝缘罩58配置成不重叠,用导电罩46和绝缘罩58进行联动而可对转印辊轴41进行轴支承。
由此,能在转印辊轴41的径向上将轴承部件35小型化,能以紧凑的结构对转印辊9的转印辊轴41进行轴支承。
其结果,能实现带单元33及打印机1的小型化。
(2)另外,采用该打印机1及带单元33,如图4(a)所示,能利用导电罩46将转印辊轴41定位在转印框架34上。
例如,当用导电罩46和绝缘罩58双重覆盖转印辊轴41时,就由外侧的绝缘罩58将其定位在转印框架34上。这样,从转印框架34至转印辊轴41夹着导电罩46及绝缘罩58二个零件。因此,由于导电罩46及绝缘罩58的尺寸公差等而不能将转印辊轴41精度良好地定位在转印框架34上。
另一方面,在该轴承部件35中,由于仅用导电罩46将转印辊轴41定位在转印框架34上,故能精度良好地将转印辊轴41定位在转印框架34上。
因此,相比于通过另外的部件将转印辊轴41定位在转印框架34上而言,能减少零件个数,并能将转印辊轴41高精度地定位在转印框架34上。
其结果,能够简单而精度良好地将转印辊轴41及导电罩46定位在转印框架34上。
(3)另外,采用该打印机1及带单元33,如图4(a)所示,当将导电罩46安装在安装部90上时,能通过安装部90的导向槽92对导电罩46的导向部50进行导向。
因此,能将导电罩46顺利地安装在转印框架34上。
(4)另外,采用该打印机1及带单元33,如图4(b)所示,能使轴承部件35的绝缘罩58直接与转印框架34的安装部90卡合。
因此,能防止绝缘罩58从安装部90脱离。
(5)另外,采用该打印机1及带单元33,如图6(a)所示,当覆盖部59从上侧向下侧、即从感光鼓3侧向转印辊9侧投影时,覆盖导电罩46的中央部、即除导向部50以外的部分。
因此,能利用绝缘罩58的覆盖部59将与感光鼓3的周面的下端部最接近的转印辊轴41的周面的上端部予以覆盖、绝缘。
其结果,能更进一步防止转印辊轴41对感光鼓3的放电。
(6)另外,采用该打印机1及带单元33,如图4(b)及图5所示,由对向部60限制转印辊轴41向右方的滑动,并且利用绝缘罩58的卡合爪62从下侧即感光鼓3(相对于导电罩46)的相反侧支承导电罩46。
因此,能防止转印辊轴41向右侧脱离,并且能防止导电罩46向下侧即感光鼓3(相对于导电罩46)的相反侧脱离。
(7)另外,采用该打印机1,如图5所示,能使绝缘罩58的嵌合凸部61从右侧即轴线方向外侧嵌合在导电罩46的嵌合凹部48。
因此,在上下方向和前后方向上,能将导电罩46固定于绝缘罩58,该上下方向为相对方向,该前后方向为与轴线方向及相对方向两者正交的方向。
(8)另外,采用该打印机1,如图4(b)所示,带单元33具有与导电罩46电连接的电极52,来自主体壳体2的电源87的电力供给给电极52。
因此,能依次通过电极52和导电罩46将来自电源87的电力供给给转印辊轴41。
其结果,在转印辊轴41的径向上,能将轴承部件35小型化。
5.第二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3及图9来说明打印机1的第二实施方式。另外,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对于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部件标上相同的符号,省略其说明。
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将打印机1构成为具有与四种颜色对应的处理盒的直接串联式彩色打印机,但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将打印机1构成为仅具有黑色的处理盒的黑白打印机。
详细地说,如图9所示,打印机1具有一个处理盒21。
处理盒21具有:装拆自如地安装在主体壳体2上的鼓盒22;以及装拆自如地安装在该鼓盒22上的显影盒23。
鼓盒22具有感光鼓3、电晕式充电器4及转印辊9。
显影盒23具有显影辊6、供给辊13及层厚限制部件14,该显影盒23收容有色粉。
并且,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转印辊9的转印辊轴41利用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轴承部件35而可旋转地支承在鼓盒22。
在第二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及处理单元21中,如图3所示,转印辊轴41也由导电罩46从下侧即感光鼓3(相对于转印辊轴41)的相反侧支承、由绝缘罩58从上侧即感光鼓3侧覆盖。
因此,在转印辊轴41的径向上,将导电罩46和绝缘罩58配置成不重叠,利用导电罩46和绝缘罩58进行联动而可对转印辊轴41进行轴支承。
由此,在转印辊轴41的径向上,能将轴承部件35小型化,能以紧凑的结构对转印辊9的转印辊轴41进行轴支承。
其结果,能实现处理盒21及打印机1的小型化。
另外,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也可获得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
6.其它实施方式:
在上述的说明中,将本发明的轴承部件作为对转印辊轴41进行轴支承的轴承部件35使用,但本发明的轴承部件例如可作为图像形成装置的清洁辊、供给辊、显影辊等的施加偏压的旋转部件的轴承部件使用。
此外,不限于上述的图像形成装置,也可作为电动机的驱动轴等必须导通的轴承部件使用。
在其它的实施方式的轴承部件35中,导电罩46和绝缘罩58在旋转部件的周向上、即旋转方向上相邻配置。
另外,在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中,在导电罩46上设有嵌合凹部48,在绝缘罩58上设有嵌合凸部61。但是,也可在绝缘罩58上设置与导电罩46的嵌合凹部48相同形状的嵌合凹部,在导电罩46上设置与绝缘罩58的嵌合凸部61相同形状的嵌合凸部。
另外,导电罩46和绝缘罩58的卡合及嵌合的机构不限定于上述的爪承载槽55和卡合爪62的卡合、嵌合凹部48和嵌合凸部61的嵌合等。例如,也可利用螺钉紧固等来组装导电罩46和绝缘罩58。
因此,在旋转部件的径向上,将导电罩46和绝缘罩58配置成不重叠,利用导电罩46和绝缘罩58联动而可对旋转部件进行轴支承,并通过导电罩46而可获得来自电源87的导通。

Claims (12)

1.一种转印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转印辊,该转印辊具有导电性的旋转轴,与承载显影剂图像的外部的图像承载体相对配置,将所述显影剂图像转印在被转印部件上;以及
轴承部件,该轴承部件可旋转地支承所述转印辊的所述旋转轴,
所述轴承部件具有:
导电部,该导电部由导电性材料形成,配置在所述旋转轴的周围,从所述图像承载体的相反侧局部地承接所述旋转轴,并由外部电源供给电力;以及
绝缘部,该绝缘部由绝缘性材料形成,配置在所述旋转轴的周围,从所述图像承载体侧局部地覆盖所述旋转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印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支承所述轴承部件的框架,
所述导电部将所述旋转轴对于所述框架定位。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具有安装所述导电部的安装部,
所述安装部具有对所述导电部对于所述框架的安装进行导向的导向部,
所述导电部具有由所述导向部导向的被导向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部具有向所述图像承载体的相反侧延伸、在该延伸方向下游侧端部向所述旋转轴的轴线方向内侧弯曲的第一卡合部,
所述安装部具有与所述第一卡合部卡合的第一被卡合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部在从所述图像承载体与所述转印辊的相对方向上的所述图像承载体侧投影时,覆盖所述导电部的在与所述相对方向及所述旋转轴的轴线方向两者正交的方向上的中央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印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绝缘部具有:
覆盖部,该覆盖部从所述图像承载体侧覆盖所述旋转轴;
对向部,该对向部与所述旋转轴的轴线方向端部及所述导电部相对;以及
第二卡合部,该第二卡合部向所述轴线方向内侧延伸以从所述图像承载体的相反侧支承所述导电部,且该第二卡合部的轴线方向内侧端部向所述图像承载体侧弯曲,
所述导电部具有与所述第二卡合部卡合的第二被卡合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转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对向部具有形成为向所述轴线方向内侧突出的凸部,
所述导电部具有嵌合所述凸部的凹部。
8.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印装置具有与所述导电部电连接的电极,
来自外部电源的电力供给于所述电极。
9.一种处理盒,可对于装置主体进行拆装,该处理盒的特征在于,
具有:
承载显影剂图像的图像承载体;
转印辊,该转印辊具有导电性的旋转轴,且与所述图像承载体相对配置,将所述显影剂图像转印在被转印部件上;以及
轴承部件,该轴承部件可旋转地支承所述转印辊的所述旋转轴,
所述轴承部件具有:
导电部,该导电部由导电性材料形成,配置在所述旋转轴的周围,从所述图像承载体的相反侧局部地承接所述旋转轴,并由外部电源供给电力;以及
绝缘部,该绝缘部由绝缘性材料形成,配置在所述旋转轴的周围,从所述图像承载体侧局部地覆盖所述旋转轴。
10.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处理盒;以及
将电力供给于所述导电部的电源。
1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所述转印装置;
承载显影剂图像的图像承载体;以及
将电力供给于所述导电部的电源。
12.一种轴承部件,可旋转地支承导电性的旋转部件,该轴承部件的特征在于,
具有:
导电部,该导电部由导电性材料形成,在所述旋转部件的周围局部地承接所述旋转部件,并且由外部电源供给电力;以及
绝缘部,该绝缘部由绝缘性材料形成,在所述旋转部件的周围与所述导电部相邻配置。
CN201210364397.3A 2011-12-02 2012-09-26 转印装置、处理单元、图像形成装置及轴承部件 Active CN10313541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264817 2011-12-02
JP2011264817A JP5884452B2 (ja) 2011-12-02 2011-12-02 転写装置、プロセスユニット、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軸受部材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35413A true CN103135413A (zh) 2013-06-05
CN103135413B CN103135413B (zh) 2015-12-16

Family

ID=484954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364397.3A Active CN103135413B (zh) 2011-12-02 2012-09-26 转印装置、处理单元、图像形成装置及轴承部件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862037B2 (zh)
JP (1) JP5884452B2 (zh)
CN (1) CN10313541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3111253A (ja) * 2022-01-31 2023-08-10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338220A (ja) * 1998-05-25 1999-12-10 Mita Ind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292236A (ja) * 2004-03-31 2005-10-20 Brother Ind Ltd 画像形成装置
CN101174121A (zh) * 2006-10-31 2008-05-07 京瓷美达株式会社 辊部件的加压机构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02193421A (zh) * 2010-03-01 2011-09-21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辊支承机构、图像形成装置和组装体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640756B2 (ja) 1988-07-19 1997-08-1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圧印加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867791B2 (ja) 1992-05-13 1999-03-1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3203779B2 (ja) 1992-07-20 2001-08-27 富士通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H10186897A (ja) 1996-12-27 1998-07-14 Canon Inc 帯電装置、像担持体、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H11338280A (ja) 1998-05-25 1999-12-10 Mita Ind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3624095B2 (ja) 1998-06-10 2005-02-23 株式会社リコー 転写装置
JP3067743B2 (ja) 1998-10-08 2000-07-2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133489A (ja) 2004-11-05 2006-05-25 Murata Mach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4761185B2 (ja) 2005-03-04 2011-08-31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674493B2 (ja) 2005-05-26 2011-04-20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4844876B2 (ja) * 2006-05-08 2011-12-28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転写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338220A (ja) * 1998-05-25 1999-12-10 Mita Ind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292236A (ja) * 2004-03-31 2005-10-20 Brother Ind Ltd 画像形成装置
CN101174121A (zh) * 2006-10-31 2008-05-07 京瓷美达株式会社 辊部件的加压机构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02193421A (zh) * 2010-03-01 2011-09-21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辊支承机构、图像形成装置和组装体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30142550A1 (en) 2013-06-06
CN103135413B (zh) 2015-12-16
JP2013117617A (ja) 2013-06-13
JP5884452B2 (ja) 2016-03-15
US8862037B2 (en) 2014-10-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09792B (zh) 显影盒
CN104238310A (zh) 设有线圈形电极构件的盒
CN102200728B (zh) 显影盒
CN102968021B (zh) 具有壳和显影辊的显影盒
CN1971444B (zh) 显影剂盒和成像设备
US10444659B2 (en) Developing cartridge having electrode
EP2871529B1 (en) Developing cartridge
CN103217879B (zh) 用于图像形成设备的电极和图像形成设备
CN202512362U (zh) 显影盒
CN102289163B (zh) 鼓单元
CN102163029A (zh) 显影盒和成像设备
CN104412173A (zh) 处理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6094474A (zh) 显影装置
CN104412168A (zh) 图像形成设备
CN103135413B (zh) 转印装置、处理单元、图像形成装置及轴承部件
CN104471491A (zh)
CN202583700U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02968024B (zh) 显影盒
CN204044503U (zh) 显影装置
CN104520774A (zh) 处理盒
CN204406038U (zh) 感光体盒
CN202837823U (zh) 鼓盒
CN101299136B (zh) 导电结构以及设有导电结构的电气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